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49:23 +0800 「鸡肋」的智慧社区,这些 AIoT 玩家图什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aHwTNbJEOACGRUo5.html

“智慧社区是绝对的顶级‘苦李’。”

宇视总裁张鹏国曾如此告诉AI掘金志。

AI、云、5G的风起之时,每次技术的突破,都陆续引入一批尝鲜者和振臂高呼“社区即将被颠覆”的乐观派。但几年下来,社区没地震,智慧的星光也没能如野火燎全国万千社区的原。

在《鸡肋的智慧社区》一文中,我们剖析了智慧社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

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缺乏主导者、“伪需求”多、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配套滞后、信息孤岛严重、上层服务生态难整合......

外界有揶揄,有理性分析,几年过去了,AI掘金志发现,赛道内有过一拥而入后退出的玩家,但更有一批扎根坚守派。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于探讨,这些依然扎根赛道的玩家们在坚持什么?在这苦李里咂摸出何样的甜?

市场体量够大

“深水才能养大鱼,安防还没出现大鱼,是因为水不够深。”

几年前胡扬忠在接受AI掘金志专访时如此表示。

市场够不够大,是衡量赛道是否宽阔,是否值得进入的核心条件之一。

好在,一次次的行业调研数据表示,智慧社区不是个小池塘,而是片海洋,它够深,也够大。

《2019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前景分析与投资报告》显示,近年来智慧社区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约达5000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智慧社区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6433亿元,近3-5年仍将以至少40%比例增长。

而2015年,这个数字是2280元。

如此增长速度,让AIoT产业乘风起时,万亿级的智慧社区市场在可预见的时光之中。

“从市场容量来讲,智慧社区建设的体量非常大,足够产生一些很好的公司。”澎思科技副总裁曲瀚肯定了这一看法。

小视科技高级产品总监朱依浩也认为,随着数字力量在社区现代化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智慧社区建设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智慧社区在未来5-10年都会迎来较大的市场。

国家足够支持

不可否认,在历史长河中,政策的扶持呈现出改变产业风向标方向的势能。

国家最早在智慧社区上的研究始于2010年,起步不算晚。

拐点始于2020年,一场疫情让社区成为全民关注的锚点,一方面暴露了老式社区管理的弊端,一方面包括AI安防、线上医疗、智慧社区在内的产业,在防疫期间贡献颇大。

最显而易见的是国家各部门从3月份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涉及部门之广泛、推出力度之密集,是此前智慧社区领域绝无仅有的。

此外,2020年5月,智慧社区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首次在国标层面上清晰定义了智慧社区,并明确了数十种社区物联网应用。

承载基层治理重任,智慧社区从2021年开始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法律重视。

其中,最为瞩目的是3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高空抛物罪”。

高空抛物造成了一件件社会悲剧,又因取证难、法律难以定性量罪等难点,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高空抛物罪”首次入刑,不仅是智慧社区前进的一大步,也推动了各地各小区积极建设高空抛物线监测系统和监控摄像头。

今年的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是不惜笔墨,全文25次提及智慧社区相关建设,从多个维度全面勾勒了社区建设的理念、目标和重要作用。

此外,涉及老旧改、养老、托幼、疾病预防、垃圾管理、宠物、环保、社区医院、社会治理等环节的相关政策也正在拟定中。

不止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相应的政策、建设方案与计划等也如星罗棋布。

国家各个层面加持下,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速奔跑,智慧社区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智慧城市的必经一环

国家不遗余力支持,因其是未来城市到来路上,必经的一环。

AI掘金志一直有一个观点:智慧社区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类是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

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很多一线、超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大,房屋租赁较多,如何保障信息畅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

智慧社区能将相关数据打通,加快电子政务的横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安全的同时,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

而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智慧社区能够改变自身在社区内的行为方式,包括生活、学习、娱乐等等。届时,整个社区就像一整张相连的网络,通过技术赋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提升自身生活的舒适度、安全度及幸福感。

于公于私,智慧社区建设都是众望所归的一大利好。

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智慧社区未来一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是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打通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城市级连接,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

从近十年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各类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开始,目前城市的主要公共区域基本已经被各类智慧化系统所覆盖。

接下来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就是要深入最后一公里,即打造智慧社区。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在大大小小的智慧城市订单中,智慧社区一直是重要议题之一。

以北上广深杭为例,其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的总发展指数中占比约为10%~20%。

“全国有55万个老旧小区,随着5G、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的物联必将与城市级的物联打通,智慧社区的建设监控是一个重要板块,而基于监控的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分析亦是一个巨大的增量业务。”朱依浩如是说道。

巨头的布局,AI创业公司的活法

要说智慧城市盘子大、肉又多,但巨头在此群雄逐鹿,难有初创企业下嘴的地方。

当今智慧城市,传统巨头转型,扩展业务边界,互联网大厂跨界,财大气粗广撒网,他们承包大G端城市级的集中型项目,叱咤市场。

AI头部公司高手如云,AI四小龙等一众创企,以算法切入做系统集成,盘踞AI头部。

AI初创企业既没有前者雄厚的资本,也没有对等的体量,怎么玩?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布局,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

庞大市场下的社区,虽不够智慧,但也意味着AI需求潜力巨大,且还未被发掘。

所有社区,乃至园区的市场非常大,这些碎片化的市场也有近万亿。

无数散落在全国各地区的非标需求,像潺潺流水的小溪,正流淌、贯穿出一副山河巨制。

它碎片化、客户体量小、项目规模小,营收小,但胜在数量多,如毛细血管般的市场,正成为AI企业走上台前的重要砝码。

当巨头在智慧城市端作战,这些长尾的、碎片化的市场就是AIoT企业的天下。

智慧社区之所以难,在于内里充斥着不为人知的杂、碎和苦。

巨头们侧重高举高打,使得他们缺时间、缺精力,将这些极其分散的、碎片的小珍珠一个个捡起来,这份苦,大概率也不会主动去吃。

但AIoT企业不同,他们吃得下,或者说,如果选择扎根于此,他们必须吃得下。

技术、业务,AIoT玩家各有千秋、

智慧社区建设是系统工程,除了技术上内容繁多,涉及IoT、AI、大数据等等软硬件统筹,系统架构的专业性和复杂度都较高。另外,还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跨多个政府部门、社区协作。

说到底,智慧社区的玩家很多,但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基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把所有的设备、所有的场景与服务串接起来。

也因此在市场中顽强生存的AIoT企业总能找到方式让自己站稳一方。

智慧社区的参与方中,政府是“客户”,同时也是主导者,掌握着政策、规划和资金。

业内人士也曾提到,智慧社区其实一个强政府主导的行业,同时需要对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的理解深入。

澎思表示,他们就一直与公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智慧社区的核心是“人”,找到想要找的人,服务好需要服务的人,所以掌握需要关注的人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社区是绝大多数人最后的落脚点,掌握了人在社区的动态,基本上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澎思着眼于此,研发的人脸识别、行人reid,边缘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能够掌握人在社区的动态,契合智慧社区的场景。

同时,澎思AIoT打造生态平台,着重于构建智能视图大脑、全系列自研的智能边缘设备、云端智能服务的开放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四个关键的能力。

与澎思软硬一体不同,涂鸦智能更加专注软件路径。

涂鸦认为,一方面硬件设备的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价格越发透明,竞争加剧下利润被挤压,另外一方面,目前很多大的地产都开始建设统一的物联网平台,这对于硬件厂家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研发投入也越来越大。

“在社区硬件行业,门禁、车场、监控、消防等产品都已非常成熟,并有很长的市场实践验证,涂鸦直接选择不做硬件,而是通过合作伙伴赋能。”

涂鸦智能智慧社区事业部总经理包东东坦言,由于智慧社区接入各种各样的硬件后,会引发不同硬件之间难以兼容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做好“连接”。

做好“连接”不仅可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还能作为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融入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中。

涂鸦智能在业务开展上不接触终端客户,一般是通过合作伙伴来落地最终的项目。

小视的智慧社区,则以在细分场景玩精、玩透、玩出水平为座右铭,更多的是体现“聚焦”。

针对社区管理过程中的各类场景,小视已发布20多种原创算法,重点提供社区治理、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等三个维度的能力。

“很多人都觉得AI是停留在实验室,去进行各种算法精度的PK的,而我们却一直坚信算法是为场景、是为生活服务的。” 小视科技执行总裁周守业曾表示。

目前,小视的AI服务包含云、边、端等多种形态,包含当下处于社会热点的高空抛物、电动车进电梯、遛狗未牵绳等事件分析算法,均已落地到大量社区项目中为实战服务,达到了降本增效。

例如,小视已落地江苏省某区县全区智慧小区项目建设,对全区近1000个小区进行全面智慧化建设,服务人群近300万。小视这个项目在全国都属于智慧社区领域规模大、示范性强的标杆案例。

宇泛智能在需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或甲方和SaaS方案提供商之间,充当中间商角色,其搭建的平台,让生态内的伙伴们有肉吃肉,有汤喝汤。

如今,寡头未现的蓝海市场,加之国家政策扶持,一众AIoT玩家自成一派,当然不愿离场。

总结

不盲目退出,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目前来看,一大批AIoT公司在智慧社区鏖战的局面将会持续。

随着新基建加持,以及基层治理的需求日益提升,好的智慧社区范本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出现。

家庭走向智能、社区拥抱科技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归途。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单打独斗的企业很可能处在“落后”的状态。

只有科技手段与社区基因的结合,AIoT企业上下结成统一战线,打造良好的生态圈。那么,让孤岛式建设成为历史,智慧社区的产业爆发,也就不远了。

社区,正一点点智慧。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aHwTNbJEOACGRUo5.html#comments Tue, 27 Jul 2021 23:12:00 +0800
以人为中心,碧桂园服务不变的新思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dLYGH1YKYFws53of.html 让人们在家就能购买到所需的物品;用手机,不用再跑服务大厅就能够办理一些政务服务;说句话就能够操控家中的电器……

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科技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政府而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城市而言,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则是永远不变的使命……

然而,城市为人们提供的服务,服务范围是有限的,如何能够让城市居民都享受到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社区作为城市与城市居民最重要的连接载体,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 物业服务的本质是什么?

一直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贯穿于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

十四五规划中,据统计,在未来5年20项发展指标中,有7个涉及民生福祉,占比超过1/3,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更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国家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管理能力,让城市居民就近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服务,成为了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

物业公司作为基层服务治理中最关键的一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构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全域采量采集数据,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1月,住建部、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之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社区。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加强物业服务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而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一切的发展要都要“以人为中心”。

清晰的政策信号,让创变中的物业服务公司看到了未来明朗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了物业服务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所有需求,用服务为“人”提供更加智慧、有品质的生活。

作为行业中较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碧桂园服务一直都在“以人为中心”的出发点上,探索物业在新技术浪潮下的新含义。

2020年品牌焕新发布会,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裁李长江强调,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在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裁李长江看来,科技是服务的手段和工具,所有的科技,都是为服务和客户需求产生的。他曾说:“无论你把这个工具打造得多好,如果业主没有体验感,都没有用,那叫自嗨。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有好的科技,创造好的服务。”

也正是基于这个理解,碧桂园服务也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业主有什么需求,成长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为居民提供全周期服务

“以人为中心”,这是碧桂园服务对于服务始终不变的本质理解与出发点。

李长江表示:“物业的本质是,满足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对冷冰冰的建筑空间的打理,更多的是基于人对空间需求的满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当前社区所要承载的功能已经扩散到了养老、居家生活、医疗服务、幼儿基础教育等诸多方面,同时,人们对于社区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所,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只有满足了物质与精神二者同时,这才能达到人们心中的“诗意的栖居”。

而“以人为中心”恰是物业能够实现这些服务的根本前提。基于对物业服务本质的深刻洞察,碧桂园服务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定为了:做到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能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服务是衡量变革成功的唯一标准。

不同于其他公司单纯在社区之内堆砌着各种智能化的设备,碧桂园服务更多的是在思考着“科技能够给人带来什么”。

因为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经验教训表示,智能化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将用户需求、空间属性、设备功能、服务内容等对接起来,并在社区管理、人居生活等场景实现有效应用。

对此,碧桂园服务提出了通过新科技,从千人一面到一人千面 以人为中心打造个性化服务。

“一人千面”,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物业作为距离人居生活最近的企业,通过对科技和大数据的运用,汇总空间+服务体验的数据,并针对性进行需求研判。

显然,要做到这一步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首先,为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碧桂园服务的400团队,365天不间断抽样调查,打造“天天满意度”,并正式成立了客户体验研究院以及上百个客户体验提升小组,探索客户不断成长的需求。

就在2021年第一季度,碧桂园服务就已经完成2000多位大业主目标人群的摸底调研,平均每类人群的反馈率达到70%以上,每个区域的大业主反馈率达到60%以上。

而在另一方面,碧桂园服务将服务产品化,据雷锋网了解,目前碧桂园服务能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高达200多种。将服务产品化和标准化之后,碧桂园服务可以将其相应的提升和改善,以适用于现在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不断优化升级对业主实现个性化服务,从而让服务更暖心,实现“面面生欢”。

最后,如何将业务的千面需求与服务所结合,也成为了碧桂园服务的发展方向。对此碧桂园服务向互联网企业看齐,大幅提升触点标签数量,从29个提升至300多个。

碧桂园服务不断优化客诉闭环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算法各类触点数据进行分析,即时了解客户满意度,把以月为单位的整改调整为更即时、更精准的整改,提升业主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碧桂园服务也不断深挖客户的需求,为业主提供本地生活服务、到家服务、社区传媒服务等多元化社区服务,同时将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了业主资产的增值保值,为业主提供家装、房产经纪服务、社区保险等。

碧桂园服务贴近业主生活,构建多元立体的社区增值服务生态。

资产端的增值服务拓宽了碧桂园服务的收入渠道,其中,家装收入2020年同比增长145%,和房产经纪收入合计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社区增值服务收入。

而这一数据无疑也说明了,秉承“以人为中心”理念的碧桂园服务,在为业主提供舒适、满意的居住需求的同时,其衍生的相关服务,也正在给碧桂园服务带来更多的想象。

小社区,大城市,服务全人群

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物业公司的服务范围已经不再仅仅局限社区之中,更多的延伸到了城市中的其他场景。事实上,在城市服务领域,物业公司有着先天优势,因为从业务模式来看,城市服务本质上,其实和物业公司原有的服务是比较贴合的。

华泰证券曾有研报称:

物业公司频繁出圈城市服务,是由于该趋势符合广大业主和政府的双重诉求。城市服务有望进一步打开物管行业空间,提升未来 3-5 年的增长韧性。

就在当下,碧桂园服务在社区内为业主提供“诗意”生活的同时,也在相应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不断的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延伸,为全人群提供服务。

在河南省兰考县,碧桂园服务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逐步构建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试点规划,实现县域村庄规划全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碧桂园服务也助力了兰考产业集群发展,以Be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赋能兰考,引入产业大脑服务、精准招商服务、智慧文旅服务、金融服务,打造兰考县域经济发展新生态。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碧桂园服务为小岗村提供乡村治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更能落到实处、发挥特色。在天津市军粮城,碧桂园服务则将“以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延伸到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通过专项整治,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社区面貌渐渐从“根本不能看”向“还挺好看”转变。

碧桂园服务多元化业态拓展,服务全人群

事实上,早在2015 年,碧桂园服务首先与陕西韩城市进行战略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后与遵义、开原等十余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推进城市服务落地。

随后,在2018 年 12 月 26 日,碧桂园服务启动“城市共生计划”,正式推出城市服务 2.0 产品,以城市公共空间数字化场景运营为切入,通过协同专业资源为城市提供一体化公众服务解决方案。2021 年 3 月“城市合伙人计划”推出,旨在与拥有属地深厚资源、愿意从事城市服务专业领域的城市合伙人共同推进城市治理。

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之下,碧桂园服务正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社区延伸到城市、乡村、老旧社区等多个场景之中,为城市中的全部居民,提供贴心的服务,打造宜居的、更高品质的生活。

结语

 “以人为中心”,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字。

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能够将其作为服务理念的核心,去认清业主的心灵感受,并将其作为衡量物业服务优劣的一杆秤,实属不易。

同时,也基于一直以来“以人为中心”的不断坚持,碧桂园服务的自身业务也在新思考中不断突破,从一家单纯的物业公司,正在成长为一家物业服务的生态联合体,在为业主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为业主提供一种美好生活方式,同时也在逐渐满足行业及社会大众开创更多价值的美好期许和展望。

显然,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碧桂园服务未来可期。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dLYGH1YKYFws53of.html#comments Mon, 19 Jul 2021 18:31:00 +0800
万科物业否认上市计划,科技转型成功后才会考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PHrOyEJWf7ZNIxc9.html 4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万科正在筹备物业管理业务IPO事宜,或筹资20亿美元,最快在2021年年底上市。

对此,万科物业进行官方回应称,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雷锋网了解到,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万科考虑将旗下物业管理业务分拆进行10亿美元的IPO。今年1月,有消息称万科考虑打包物业与科技业务一同上市。不过这些消息后经证实皆为虚假信息。

对于万科物业上市的相关问题,万科董事长郁亮曾公开表示,要刻意让万科物业与资本市场保持距离,“怕资本市场把我们引导坏了”。

自2017年,国内物业公司便开启了上市潮,此后,南都物业、雅生活服务、碧桂园服务、新城悦、佳兆业物业先后上市。日前,富力物业服务集团也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开始启动IPO进程。

至此,前十房地产公司中,目前仅有万科旗下物业还未上市。

房地产赚钱不易,科技化布局成趋势

“目前房地产赚钱不容易。”

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如此表示到。

对于这一趋势的判断,万科早有布局,2017年,““科技赋能”一词作为一个单独子项首次出现在万科的年报上。2018年半年报中,万科对“科技赋能”进展的最新表述是:在开发业务领域,已于2017 年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现在房地产不止有土地的含量,也有科技的含量。管理这么一些庞大业务,没有科技是行不通的。”郁亮曾道出万科发展科技的缘由。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时任万科总裁的郁亮就先后率队考察阿里、腾讯、小米等企业,科技的“种子”在当时已经播下。

2015年,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在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提到,万科用了16个月做计划,仍描述不清楚未来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有两点是明确的:由制造型转向技术型,由销售商转向服务商。

“万科向技术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彼时王石对万科做了一个判断。他说,传统行业如果不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就会被淘汰,不是被互联网+的企业淘汰了,就是被行业、同行+互联网淘汰掉。但他同时表示,当着他的面请不要说大数据三个字,因为作为传统行业,房地产很多基本数据还不全,谈什么大数据?

不过,随后的三年,尽管万科陆续与阿里、平安、腾讯等巨头展开跨界合作,但“科技”始终没有出现在万科的战略层面上。

2016年开始,万科开始了沃土计划开启了科技建设,并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耗时三年左右:

  • 2016-2018年是信息化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建能力,服务万科自身业务发展,打造全方位地产开发平台、全渠道在线营销平台,全过程客户服务平台。

  • 第二阶段从2019年开始,计划于2021年结束,这是实现数字化应用的阶段。重点在于建立连接促进共享,万科将会打通各个业态各个业务场景所积累的数据,形成数据服务,然后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工具来洞察客户需求,优化业务能力。

  • 最后一个阶段是2022-2024年的智能化阶段。万科将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获取、数据的洞察、到人工智能应用的跨越,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定制、柔性生产的新需求。

2019年,万科宣布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兼物业事业本部首席执行官朱保全表示正式接管万科集团“沃土计划”。并由万科物业成立大型科技团队,接管万科集团的沃土计划。

彼时,朱保全表示,万科物业组建了500人的研发团队,吸引了来自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人才,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控、门禁等进行深入开发,将其应用于物业管理领域,实现小区智能生活,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和大幅提高效率。 

同时,郁亮对于坊间所传的万科物业上市也进行了回复。

“万科物业只有区别于传统的物业公司,发展成功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考虑上市。”

2020年年底,万科物业更名为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万物云),并发布城市服务子品牌“万物云城”,仅看名字就可推动出,全面向科技转型。

同时,万物云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百“城”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个核心城市群,以及成都、重庆、武汉、青岛、郑州、西安、济南7个重点城市,计划三年内落地100个城市服务项目。

财报显示,万物云打造了“星尘”操作系统作为开放连接平台,向物业公司、供应链上下游、各类生态合作伙伴开放万物云的技术、流程、标准等核心服务产品与服务能力。

多家竞逐,城市服务正在成为一门好生意

今年3月,碧桂园服务发布2020年业绩之后,碧桂园服务的市值就一路领先母公司碧桂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明源房地产研究院看来,一方面是两者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了翻转。另一方面,人们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物业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因此越来越广,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城市服务就是其中一个新兴的增长点。

随着政府“放管服”进程逐渐深入,释放出了越来越多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社会化、现代化需求。很多物业公司都想做城市服务,赚政府的钱。

同样在明源房地产研究院看来,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做城市服务其实也是“必然的”。

首先在城市服务规模上来看,招商积余物业BG总经理谢水清曾在地新引力峰会中表示,现阶段物业公司做城市服务,大概有两千亿的市场价值,但未来,这一板块也许就是一个万亿的市场。

这一数字的逻辑来自政府报告。政府财政支出1.5万亿,约80%为城市服务支出,可以转化为物业公司收入的有20%。

其次,在城市服务领域,物业公司有着先天优势,因为从业务模式来看,城市服务本质上,其实和物业公司原有的服务是比较贴合的。

很多物业公司在社区、园区的管理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能力,比如专业的服务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且物业管理早已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龙湖集团副总裁曾益明就曾表示,优秀的物业公司对社区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如果把管理小区的这套思想和理念以及技术设备,复制或拓展到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的精度有很大的提升。

基于这一趋势,万物云、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华润置地等头部地产商纷纷开始布局城市服务业务。

寡头未现,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前不久,上市物业公司陆续公布2020年的业绩。融创服务、中海物业、旭辉永升服务等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要加速发展城市服务业务。

碧桂园服务公布了去年城市服务收入8.841亿元,占总收入的5.7%,目前是第五大收入来源;万科公布城市服务累计布局 10 个城市,16 个项目。

显然,这与他们所定下的百亿、百城目标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不难看出,物业公司的城市服务业务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一业务领域没有寡头出现。

同时,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方力量的目的并未统一。

在雷锋网看来,科技巨头们谋求的是智慧地产的入口。而站在地产商的立场上,选择试水智慧社区,本质上还是在房地产步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时的转型需要,当智慧社区的风口到来时,头部的地产企业显然不愿为他人做嫁衣。

但对于物业企业来说,其在科技领域底子薄弱,其投入周期较长,短时间并非会就会得到回报,真正要在这个行业立足,仍需进行较大的投入,而企业上市只有,则要为财报负责,而这或也是万科物业目前还未考虑启动上市计划背后真正的原因。(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PHrOyEJWf7ZNIxc9.html#comments Thu, 29 Apr 2021 16:11:00 +0800
智慧社区如何防止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snS4B8BwejXEMjsl.html 想必每个人小学时候都写过这样的作文题目《我未来的生活》。

每天清晨,窗帘自动拉起,房间洒满阳光,悦人的轻音乐也随之响起。在你洗漱的同时,机器人会为你做好早餐,将房间打扫好……

当你出门的时候,接你上班的车辆也正好停在了你的门口,一路上都是畅通无阻……

幼时的我们,在文字中憧憬着未来生活的所有美好,而那时的我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我们长大成年的同时,曾经的那些憧憬,已经在我们眼前变成了现实。

百花齐放带来的“四大痛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AIoT、大数据、5G技术的发展,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成为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的重点赛道。

数据显示:2019年,TOP200房企中涉足智慧人居的房企超过100家;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积极抢占社区、家庭场景;传统家电、安防企业则从家电产品和安防产品切入分一杯羹;不少垂直智能硬件企业更是借着智慧人居这股大潮破土而出……

百花齐放的家居,社区场景无疑催发了行业生态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和不足。

首先,发力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居的地产公司缺少科技实力,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又缺少对社区场景的理解,导致所谓的“智慧人居”解决方案和社区场景的结合度低,“伪智能”流行。

其次,场景与场景之间、各类智能单品之间普遍存在割裂问题,由此带来体验的割裂,没有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物物对话。很多时候,用户为了获得一些简单的服务需要下载一堆App或小程序,或者需要在手机上多次操作,不仅挤占手机内存、增加使用成本,也增加了数据泄露风险。

再次,社区和家庭场景涉及到的智能硬件众多,背后厂商也众多,“智慧人居”生态普遍存在不开放、兼容性不足的问题。

最后,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许多社区智能产品停留在“静态智能”阶段,无法及时更新升级、优化对用户的服务。由于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从建设到交付往往需要若干年,不少“智慧社区”更掉入“交付即落后”的尴尬处境,如果交付后想进行系统性改造,则面临改造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如何“破局”

显然,面对行业发展带来的“痛点”,需要有企业率先“破局”,解决这些“痛点”。

就在近日,实地集团在北京发布首个OTA智能社区。

据实地集团首席科学家、技术工程院院长许振斌介绍到:该社区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物物对话及服务体验的跨场景协同。

此外,用户可以一个ID畅享社区各种智能服务,同时整个社区生态可以像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一样通过OTA方式持续更新升级。

雷锋网了解到,2019年8月,实地永川蔷薇国际就落地首个全场景智慧社区。

据许振斌介绍,此次实地发布的OTA智能社区与之前不同的是,该社区依托实地集团智慧人居生态系统SLS2.0,实地OTA智能社区实现了万物互联、物物对话,打通不同智能产品和应用,用户无需关心是哪个设备哪个厂商,也无需反复注册、切换。

与此同时,实地OTA智能社区打通社区和家庭场景,实现服务体验的跨场景协同,真正做到”OneID OneService”。

OneID即一个社区通证贯穿所有场景和应用,比如在用户授权前提下,社区高频生活场景均可一脸贯通,包括小区大门、楼栋单元门、家庭门,以及“刷脸”乘坐社区无人驾驶通勤车、投递智能分类垃圾箱、收取智能物流机器人配送的物品、社区新零售购物支付等等。OneService即智能协同服务,指各项服务主动协同,提前预判,用户获得无感、“管家式”的体验。

实地OTA智能社区“OneID OneService”的主动协同无感服务,让智慧社区从目前单品智能和功能智能为主的阶段,拓展到跨场景智能阶段。

以实地广州常春藤业主的“回家模式”为例:

当业主驾车进入小区,小区大门门禁识别到车辆进入,即可联动家庭内的控制中枢如影inSight远程开启回家模式,室内灯光、窗帘、空调、热水器等进入预设模式,厨房里如影机械臂也按设定模式开始煎牛扒;

与此同时,业主如有未取快递,小区大门门禁将联动“通知”智能快递柜及delight,delight随即前往快递柜取快递,驶往地下车库,呼叫道闸抬杠,呼叫电梯上楼,到达业主所在楼层,随后再呼叫inSight及业主手机通知取货,业主收到通知后出门,通过“刷脸”或者扫描手机二维码便可取走快递。

如何实现“物物对话”?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进行相互沟通,同时人们也可以语言与机器进行对话,但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对话,显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此,实地集团自主打造了一套社区“最强大脑”——SLS2.0。

据雷锋网了解,在2018年实地集团提出构建智慧人居生态系统SLS(Smart Life System)的设想;2019年8月SLS平台上线第一版。在整个社区中,SLS平台承担着类似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社区操作系统”职责,构筑起社区的“大脑”,保证社区中不同智能产品和应用既是各司其职、随时启用的,也是高度协同、无缝配合的。

经过一年的时间,实地集团SLS1.0已进化为SLS2.0,技术能力、可实现的服务体验均大幅升级。

从架构来看,SLS2.0的架构是“1+4+N”,即1朵智慧云、4大智能中台、N个智能单品和服务。其中4大智能中台分别为:

  • 智能物联中台:打通社区、家庭、配套商业设施和服务,通过提供标准化平台接口,提供连接能力和设备兼容度,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设备在上述三个圈层广泛连接;

  •  智能数据中台:具有数据集成管理能力,既能处理线上数据,也能处理线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为用户“画像”,提供精准服务;

  • AI中台: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AI能力赋能社区中的智慧安防、智慧家居等智能设备和解决方案;

  • 智能应用中台:着眼于不同服务应用的打通,提供用户认证、积分、订单等一体化服务。

“可迭代”的智慧社区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基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此前“很先进”的社区和家居,已经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因此,许振斌在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做到真正的万物互联、物物对话,“与传统社区及现行智慧社区相比,实地此次发布的智能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智能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通过OTA的方式不断地更新升级,硬件接入的类型、数量不断丰富,软件的更新是实时的,解决方案逐渐增加且更具个性化”。

实现这一点,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即5G的赋能亦提供了重要助力。2020年10月30日,实地集团在广州常春藤落地了国内首个5G SA独立组网的社区网络。

许振斌表示,5G SA独立组网具有广连接、低时延、高带宽的特性,传输速率是4G的上百倍,可以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也成为可能。其与实地集团OTA智能社区所强调的场景、应用打通和持续升级的特点可谓珠联璧合。

据悉,目前实地SLS2.0已经在实地集团全国范围内的9个项目落地运营,后续将覆盖实地集团所有楼盘;同时,实地SLS2.0未来还将向合作伙伴和行业开放,共同推动智慧人居进化升级。(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snS4B8BwejXEMjsl.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18:46:00 +0800
碧桂园服务的智慧社区正在向「柔性」进化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S8wS1LlLWxJx9xMg.html

科技是实现新物业的手段而非目的,其意义仍是以人为本服务客户。

这是碧桂园服务对新科技的理解。

近年来,智能技术崛起,科技力量涌入物业领域,智慧物业群雄争霸局面显现。

正如大船前行需要航海罗盘,重新理解行业标准也成为企业稳步前进的关键。2020 年 11 月 26 日,龙头物企碧桂园服务在以「你好,新物业」为主题的品牌焕新发布会上,重新为物业服务的方式、内涵、边界和价值下定义。

这一次,碧桂园服务跳出物业看物业,用科技赋能带来细致洞察。

智慧化大潮下的新征程

2012 年 11 月 22 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由此展开。这一文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中包含着一大专项应用「智慧社区」。

2014 年 5 月,《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颁布,中长期目标为 2020 年 50% 以上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无疑,智慧物业、智慧社区方面的国家层面政策积极推进,使得物业服务行业进入了政策利好时期。

碧桂园服务的智慧化之路,始于 2015 年。从上线物业经营云平台到建立设施设备物联网络,大众记忆中劳动密集型的物企已一脚踏进了云计算、大数据时代。

据统计,碧桂园服务在 2014-2016 年间共研发了与“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有关的核心知识产权数十项,都已取得发明专利、核心软件著作权和辅助软件著作权。

2018 年,碧桂园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落地了 300 余个 AI 项目,2019 年碧桂园服务已开始在社区中大范围推广 AI 应用。近三年来,碧桂园服务已累计投入科研经费约5.9亿元。

以碧桂园服务为代表的龙头物企进行着一场浩浩荡荡的智慧化运动,也推动了中小企业摆脱「传统」标签。

通过地理空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应用,不再只是国家层面方针政策,传统行业再进化的势头正盛。在这场智慧化运动中,从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再到应用层,物企对科技的积极探索催生了转型升级的战略资产,一个更加成熟的智慧物业生态成型。

【住建部给出的智慧社区系统架构】

从生硬冰冷的钢筋水泥,到充满科技感的社区,物企的服务边界不断突破,未来又将如何升级?

今年 9 月 11 日举行的 2020 金融·科技赋能智慧物业/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谈到,在大变革的浪潮中,智慧物业还没有完全走出混沌状态。

何为混沌?他的描述是:场景复杂、投入高昂、数据割裂的信息孤岛。

如何走出混沌,碧桂园服务在重新思考物业服务的本质过后,在一场名为「你好,新物业」的品牌焕新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价值服务时代的新物业

1992 年创立的碧桂园服务,于 2018 年 6 月 19 日正式登陆港交所,2020 年 5 月 12 日成为港股物业首个市值破千亿的公司。

自然,碧桂园服务要想用服务成就业主的美好生活,仅是成长为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物业管理企业还不够。

碧桂园服务对行业未来趋势做了两点判断,一是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二是从行业角度出发,物业服务将满足更多人和社会不断生长的需求。

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认为,在新的时代,物业服务依旧是物业服务,因为物业服务的本质永远满足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这一点与沈建忠所言完全契合:

一切都在快速变化,而物业管理行业的本质是不变的,扎实做好服务的初心是不变的。

碧桂园服务对未来的定位是「新物业」,涵盖新科技、新服务、新生态、新价值四方面。

碧桂园服务要从一家物企发展成为物业服务生态联合体,要将服务范围从家、小区延展至城市,更为深入地挖掘“人”的需求,创造新价值。

碧桂园服务用新科技赋能新物业,但科技是手段而非目的。准确地讲,碧桂园服务注重人性+科技,不止积极响应需求,更要主动预判需求:

如果业主没有体验感,哪怕科技打磨得再好都是自嗨。

在与雷锋网的对话中,碧桂园服务首席信息官袁鸿凯谈到,在做了很多空间的智能化改造后,近两年碧桂园服务开始意识到,还需要在业主体验侧有提升,通过科技赋能客户体验提升。

为此,碧桂园服务要从以资产为中心的“空间服务”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柔性服务”进化,而柔性服务正是衡量其整体数字化变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柔性服务以数字社区作为技术底座。一方面,将 AI 算法与物联网结合,完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事件感知、智能派单、系统闭环,实现空间资产数字化;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线下服务触点并与线上数据服务提供方进行战略合作,实现服务触点数字化。

在此基础上,碧桂园服务结合数据和算法,打造客户服务智能导航系统,将其作为应用平台,提供柔性服务。

打造柔性服务,有三点意义:

一是更好地洞察和了解客户。梳理线上线下服务触点,通过服务触点沉淀的数据,从时间与空间上分析业主需求变化。

比如一位女性业主从未婚到结婚、从怀孕到小孩出生,如果能借助大数据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分析、研判需求,就满足了业主的「一人千面」。

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借助科技,将业主的所有数据触点与算法进行匹配,及时发现和洞察需求,以便提供定制的服务并对服务进行持续的跟踪、衡量与优化。

比如在冬天,一位业主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湿润的三亚,回家发现已经空置了近一年的房子干净整洁、没有霉味,这便是管家在与业主交流、洞察到需求后所做的努力。

三是打造极致体验。碧桂园服务会将 400 系统、CRM 系统、客户分析系统、智能算法进行一一匹配,并投入大量算法工程师进行研究,不断优化和提升,从感知到响应仅需 100 毫秒。

谈到这一点时,袁鸿凯也向雷锋网举了一个例子:未来,管家和业主进行沟通的渠道要做相应的智能化处理,在微信渠道之下,管家可以借助机器人助手筛选出业主的诉求信息,无需再手动查找信息。

本质上,「柔性服务」不仅要满足客户感知,更要于满足中不断为客户创造愉悦体验。

用袁鸿凯的话说,碧桂园服务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业主爱的样子我们都有,我们有的样子业主都爱。

坚守初心背后的新科技

品牌焕新发布会上的一段视频中,一位业主对碧桂园服务的评价是:

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自然,这既是碧桂园服务对于业主的承诺,也是碧桂园服务技术布局的直观体现。

作为头部物企,碧桂园服务认为行业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和机器人。

因此过去三年,碧桂园服务建立了一套数字化运营平台,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物联网+机器人的模式覆盖物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迈向服务机器人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运营平台与机器人调度系统无缝对接,能够完成从工单生成-资源调度-人机处理工单-工单完成-多项复检的完美闭环,这也是与市面上单机版机器人最显著的区别。

碧桂园服务首席运营官龚顺松表示,2019 年起,来自全球顶尖院校、科研机构的近 80 位博士、硕士背景人员开始专职研发服务机器人。

当前,碧桂园服务公开了两款保洁服务机器人:

  • 名为「小男孩」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工作效率是人工的近 2 倍,续航时间 24 小时,可自动充电,会避障;

  • 名为「胖子」的室外扫地机器人:工作效率是人工的 10 倍以上,续航时间 6-8 小时,可提供问路服务,可自动倒垃圾。

在谈到碧桂园服务相比其他头部物企在技术投入上的优势时,袁鸿凯表示,碧桂园服务已经做了大量基于空间的智能化投入,他将这背后的业务逻辑归纳为「三化一链」——工单自动化、服务过程可视化、考核数据化、与专业公司业务链打通。比如:在保洁方面,摄像头能够动态检测垃圾桶的情况,如果发现垃圾已经溢满,系统会自动产生工单派给保洁人员。

近几年,碧桂园服务已通过智能屏“管家”、智慧消防、智慧路灯、无感通行、VR、AR 等应用为业主提供了有温度的服务。就在去年,碧桂园服务甚至利用AI巡逻系统在短时间内帮助业主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在碧桂园服务进行技术布局的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节点是 2019 年 5 月推出行业首个基于 AI+物联的 AI 全栈解决方案产品体系。

这一体系包含云、边、端三个结构,覆盖了前台、后台、决策、运营四类 20-30 个场景。

实际上,场景+技术双轨之下,碧桂园服务已然形成了优势壁垒,其技术核心是数据和算法的能力建设。

碧桂园服务基于 3000 多个社区,获得基于社区场景的 10 万 TB 视频数据、500 亿张图片数据、3000万个物联设备数据,搭建 32 种核心算法及自研社区服务场景下的模型,每日处理 60TB 的视频数据,涉及智慧停车,社区安防,设备智能监控等;每日处理近千万张图片数据,涉及社区环境、交通、门禁等等。

在袁鸿凯看来,未来碧桂园服务在科技方面是否能够持续支撑业务和客户服务,关键在于数据和算法,他谈到:

未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算法×算力。如果有了人脸识别的算法、图像识别的算法、垃圾桶溢满的算法,但没有数据的支持,那么这个服务等于是 0,只有数据和算法结合之后才能够完成整个服务,因为它们是相乘的关系。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拥有的是交易的大数据和算法,碧桂园服务拥有的则是社区业主、设备、环境等人居生活的触点和律动。

诚然,空间数据帮助碧桂园服务为业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然而这并非全部,在“新物业”、“新科技”的全面布局下,碧桂园服务要为业主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其实,碧桂园服务的边界不仅限于 3000 多个社区,也在于赋能行业乃至城市,为上百个企业输出智能化解决方案、搭建数字城市运营平台,让更多人体验科技服务的美好。

2020 年 8 月 26 日,碧桂园服务发布中报。中报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碧桂园服务合同管理总面积达 7.46 亿平方米,约 5 万人的服务团队为近 377 万户业主提供社区服务,其营收同比增长 78.4%。

但巨头之所以为巨头,不仅在于规模与财力,更在于看清大势、回归初心。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S8wS1LlLWxJx9xMg.html#comments Tue, 01 Dec 2020 10:13:00 +0800
实地集团:智能人居养成路,「姿势」很重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NTwX2Csre8n3i8wB.html

雷锋网此前提到,智慧社区这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却易守难攻。

七年间,无数急功近利者悄然退幕,也有不少坚守者苦中求新、求变,悄悄扛起这面大旗的,实地集团是其中之一。

近日,实地和广州移动共同举办“5G全场景智能社区发布会”,宣布国内首个独立组网的“5G全场景智能社区”在广州常春藤社区落成。

实地的“国内首个”有何不同?份量几何?

听得楼梯响,也见人下楼

智慧社区的钱难挣、事难做,很多智慧社区折戟于“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实地5G全场景智能社区之所以给力在于它的三个杀手锏:

全场景覆盖、特色无人车和AI能力(5G和SLS系统)。

很多社区之所以鸡肋,因智能终端和服务一窝蜂地堆砌,看似应有尽有,实则背后是不同的系统在提供服务,社区生活根本未打通,用户使用体验割裂。

“全场景,不是单一的硬件智能或系统智能。” 实地技术工程院智慧社区部总经理张帆开门见山地表示,“我们从项目建设之初就开始布局整个智能配套,要求所有的智能设备在数据层、服务层跟我们的智慧社区生态系统SLS平台联通,这样业主只需一次注册,就能够在各个终端、触点享受到一致化的服务。 ”

全场景覆盖背后, 必要条件之一来自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

这原本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的模式,被实地融会贯通于地产行业。实地有效整合社区中的人、几大场景、智能终端,通过AI能力降低经营成本,简化业主获得实体商品和服务的途径。

实地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智能机器人。

出行明星hachi auto是国内首个投入社区运营的无人驾驶通勤车,解决了大中型智慧社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痛点;新晋送货小哥hachi delight智能配送机器人,能自主乘梯、避让行人和障碍,派送快递、超市商品等任务也不在话下。

支撑这一切的主心骨是实地的智慧人居生态系统(SLS)。

一朵智慧云架起智慧社区大脑,四大中台(智能物联网中台、智能数据中台、智能应用中台、AI中台)护法,连接家庭、社区和商业配套的各个物联设备,实时分析、处理社区海量数据。

在OMO模式和SLS平台下,实地的全场景智慧社区实现了One ID 、OneData、OneService:统一社区身份账号,统一标准,链接多个场景,打通屋内、社区、商业配套,并最终让用户享受一站式的服务。

以无人车运行为例,SLS平台打通了多个硬件设备和系统。

首先,业主只要通过自主选择一次注册,SLS平台就会和移动端业主平台打通;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停车杆时,sls支持车辆和停车系统的对话,在车辆到达停车杆前抬杆便于车辆通过;在拐弯盲区处,sls打通社区公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智能摄像头端侧和边缘计算服务器侧的算法识别行人或者障碍,将信号传递给无人车令其及时停下;到达业主楼下,sls支持车辆和梯控系统对话,提前帮客户呼叫电梯。对于业主来说,整个体验是流畅的、连续的,服务之间是自主对话、无需多次人工操作的。

实地「摘李」的姿势

实地的智慧社区之所以能够实现“人-物-场-智”之间的万物互联和无感服务,5G独立组网方案功不可没。

5G对智慧社区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明白一点,社区是5G绝佳的应用场景。

智慧社区场景中,大规模的智能设备接入和运行,需要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通信条件,否则无法快速响应,用户的体验难以保障。

5G具有大带宽、大规模连接、超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通过边缘计算的节点,接入社区所有的智能设备,将数据和信息就近处理,并迅速返回到设备端,整个过程有效降低时延,且数据不出社区空间,安全高效。

5G有两种组网方式: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

简单来说,NSA是利用现有的4G设备基础上进行5G网络的部署,可同时使用4G核心网、4G无线网以及5G无线网。

而SA则是新建5G网络,拥有5G核心网,5G网络独立于4G网络,5G与4G仅在核心网级互通互连。在SA组网方式下,构建社区专网,会极大地提高信息传输服务的质量,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换句话说,社区的完美体验,需要依赖5G独立组网能力。

为什么实地能成为第一个?

资本、实力与战略。

先说资本。智慧社区工程量大,成本高,实地作为地产商资金雄厚,有强资本做有力后盾。而且,社区与科技融合是实地从成立之初就未曾停止的追求,对于AI等科技的投入,实地矢志不渝。

再说实力。实地集团专设一级部门实地技术工程院承担集团智慧化的建设。技术工程院近100人的产品和研发团队中,在机器学习、云计算、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吸纳了来自微软、谷歌、BAT、TMD、各AI独角兽企业中的高精人才。

产业、科技、互联网、政府等多元背景团队和能力,筑造其实地技术工程院强大的壁垒,在AI、云计算、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都表现不俗。

再说战略选择。智慧社区杂、碎、苦,小型技术商无力应对,大型集成商不愿精耕,一波波厂商被劝退。实地不退反进:

一方面,人口红利渐失,政府调控加强,地产降温趋冷。传统地产商想要寻找新出路,科技这条路必须走。但更重要的是实地 All in 智慧人居的决心和勇气。

无论是成立实地技术工程院,并确定为一级部门,还是以地产之姿埋首研发出可落地的各种智能机器人,打通所有硬件,串联所有场景与服务,实现智能闭环,都可得见之:实地对智慧人居的坚定不移。

战略眼光确定方向,战略布局确定打法。

与其说实地在打造一个智慧人居标杆,不如说它在打造一个社区核心系统,甚至一个商业模式。

不同于此前地产商聚焦于室内的智能家居,实地似乎更关注室外公共区域的智能。细究其中,实地的谋篇布局各有侧重。

实地并非不关注室内的智能家居,相反,实地的多个关联科技公司如哈奇、如影、三拾七度等,在各细分领域深耕不辍,攻占全屋智能围墙。

实地更意识到,此前地产和科技公司大多鏖战室内,公共区域发展远远不够。而社区场景非常丰富,一己之力无法穷尽。

“从前企业用项目换生态,不同的厂商做服务,系统根本没有贯通。”张帆点出行业症结所在。

实地扛起主导角色,与各硬件厂商、云厂商、芯片厂商、运营商等生态伙伴一起制定标准和服务,将各厂商的软硬件能力标准化,统一接口,从而可以在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应用供调取。

一手育技术,一手导生态。

实地的智慧社区,打通家庭圈、公区圈和配套商圈高墙,最直接、最主要的赢利点是对地产的增值价值。

在这之外,实地更想通过完善SLS平台能力,打磨直营应用能力,覆盖更多的社区,集成数据运营优势,甚至向外部延伸,与多个社区生活半径生态中的竞争者,比如美团、打车等社区内外的连接服务商,比肩竞合,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创造一个实地智慧社区SLS模式,并对外输出,形成商业闭环。

实地:脚踏实地

智慧社区经历过蜂拥而至的追捧,也长时间跌入过谷底。有人因重重阻挠退场,有人因市场判断依然坚持。

实地为什么能创造出“常春藤”?

身体力行承担起主导角色;物业深入场景;全套的技术方案打通形形色色物联设备和特殊的业务应用软件;强有力的资本和资源支持;良好的运营能力,玩转社区服务。

有实力,有资本,有资源,加上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坚守,实地的智慧社区之路不乏困阻,但从不退缩。

“把整个社区当成一个大产品来运营。”在对话中,张帆反复提到这一理念。

实地以人为中心,而非以设备为中心,通过围绕人的刚需场景,将家庭、社区和配套商业纳入一个产品体系,倾尽心力。

如果能打通了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社区之间形成规模化的城市级连接,这将成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

纵观现今成功在某些领域攻城拔寨的佼佼者,大多在打通了某个关键节点,一举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技术、行业的某个转折点,正是这些不认命的、不服输的从业者一步一步搭起来的台阶。

目前,经过14年耕耘实地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为用户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智慧人居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实地集团现已覆盖全国六大最具成长力城市群,在31城全面绽放,脚踏实地的实地,已经逐渐成长为智慧人居领域的主力。

实地始于地产,却不会至于地产。未来,在5G全场景智能社区引领下,实地集团还会给智慧人居领域带来哪些曙光?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NTwX2Csre8n3i8wB.html#comments Fri, 06 Nov 2020 15:29:00 +0800
当AIoT杀入社区围墙之内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etfL7NoJfMncBjWf.html 文 | 王刚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数据驱动社区,意味着人工干预的逐渐退出,具体事件由数据去指挥设备完成,这既能将物业成本大大降低,也能把物业服务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数据驱动的物业新模式。” 

在与雷锋网的访谈中,一应科技CTO陈建勋如此感慨。一应科技是一家创始团队与长城物业合资的服务于地产、物业和园区的科技型公司——他们是今天智慧社区领域的典型企业。 

近两年,由于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被明确提出,社区作为最小单元被格外重视,也由此,围绕智慧社区的庞大产业链出现。 

我们也注意到行业一笔接着一笔的大投资并购出现,比如京东战略投资特斯联,特斯联深度绑定力维智联,奥园健康收购乐生活,美地置业入股欧瑞博,碧桂园服务(原碧桂园物业)数年砸下5个亿,一流的AI独角兽们全部将视觉算法能用在了社区场景…… 

在地产经济、政府治理逻辑变化、疫后重建的当下,社区治理引发了人们的重视。另外,城市居民80%的时间都在社区里,在这里寻找增值的空间成为市场化经济的必然。近日,一应科技就与公有云厂商UCloud达成了一项合作,推出一套全新的AIoT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成为了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力量的一个典型与缩影。

 谁在主导社区智慧化?

此前,雷锋网撰文分析过,在社区场景下,实际上存在几个利益相关体。比如物业公司、业委会、地产公司、互联网厂商、IT硬件厂商等,他们围绕着主导权的问题“明争暗斗”。 

但实际上,在一应科技CTO陈建勋看来,真正对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进行投入的(即买单方),主要有四个方面: 

  • 地产公司。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青铜时代,“智慧社区”的概念成为了地产公司开发新楼盘时争相植入的概念,有利于提升其楼盘单价,即所谓“差异化营销”。

  • 物业公司。一类是地产背景的,一类是纯市场化的。有地产背景的随着标签化后,在资本市场可以得到更多青睐,直接反馈就是高估值。纯市场化的物业公司则是为了降本增效,提高客户满意度,追求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 政府。疫情爆发大大推进了政府对于社区治理的看重,在不久的奖励啊,振幅会将社区治理纳入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愿意给与政策和资金去辅助社区改造,树立标杆。

  • 社区O2O。社区场景下,O2O就是最后1.5公里,这些服务商杀入社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流量,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商业变现。不过,他们也愿意投入一部分来改造社区,能够让社区的流量进入到它的业务版图中。 

在众多的力量面前,博弈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博弈的过程则是一场资本与资源的厮杀。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公司能够把所有的设备、所有的场景能够串接起来,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对科技公司的要求非常高。 

首先要懂物业场景,很多科技公司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其次是必须要有全套的技术方案,形形色色物联设备和特殊的业务应用软件,好的方案必须软硬兼通;最后是方案有足够高的性价比,便于买单者选型。 

基于这些要求,目前智慧社区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即使是类似碧桂园服务这样的公司花了数亿的资金“补充弹药库”,也无法短期内砸出来一个巨大无比的“理想国”。 

社区难言之隐与破解之法 

谈到社区阵痛,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很多关键词,但在硬核科技全面入局改造期,最关键的是人才稀缺、数据难以打通。 

陈建勋介绍,传统物业领域的人才标准,基本上不具备科技的基因在里面,所以想从现有的物业专家里找到一个懂科技的,很难。 

首先物业的薪酬体系与科技公司的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科技人员是需要扎堆生存的——这两个矛盾注定了传统物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而一应科技有其特殊性。 

据了解,一应科技是一家全面市场化的公司(外部市场化销售额占比近八成),背后有连续12年市场化第一的长城物业作为行业知识的输入方,一应科技的创始团队均来自于世界500强科技公司,在IT能力上与BAT、UCloud等保持合作,公司还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保持深度接触。

产品上,他们主打双品牌。一个是一应云SaaS平台,一个是超智慧品牌,服务头部企业,打造私有化完整的解决方案。 

一应科技副总裁&CTO 陈建勋

陈建勋提到,一应科技是科技公司的架构,薪酬模式也完全是科技公司的薪酬体系。 

对于数据打通问题,实际上除了自身科研能力的打磨以及“招兵买马”式的人才吸引政策,一应科技选择了UCloud这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互补。 

就在近期,双方联合推出的AIoT“全要素”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直指九大类设备云端互联,数据归一。 

具体来看,这套方案涉及智慧门禁、智慧停车、视频监控、消防用水监测、用电监测、智能照明、安全防范和智能家居等场景,基于UCloud提供的整个UIoT-Core物联网通信云平台,一应科技快速完成了九大类设备的接入,做到了设备快速简单的接入,快速支持上层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促使各类应用系统实现联动。 

实质上,UCloud 为此搭建的是一个物联中台。 

据UCloud 物联网平台负责人钱波介绍,UIoT Core物联网通信云平台解耦了设备接入和应用开发,建立物联中台,物联中台的南向数据接口统一了网关设备和子设备接入,北向数据接口统一了暴露给应用层的调用规范,通过云边协同实现子设备驱动与配置下发,大大简化了维护成本。 

比如,消防方面,这套方案可实时监测社区消防水压力变化及水位是否正常,远程传输消防水压情况等功能,从而确定水压的正常与否,确保消防供水设备正常运行;用电方面,监测配电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正向有功等信息,进行能耗分析,并给出异常告警。 

简单理解,这就相当于给社区装上了听诊器,随时感知社区各系统数据的变化,并为此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这套系统厉害之处不仅仅只停留在这里。 

据钱波向雷锋网透露,他们和一应科技是2019年接洽上的,当时一应科技用的是一些封闭厂商的网关+传感器,要知道,传感器不能直接上网,必须通过物联网网关来承载,由于最初UCloud还没有边缘网关的产品,一应科技就只是把数据以“云云对接”的方式连接到UCloud的IoT Core平台上,但是这样就会有一个数据采集质量下降的问题,因为“云云对接”的意思就是从原来那些封闭厂商的设备云再转到UCloud的IoT Core平台上,它的数据并不是最原始的,往往是经过汇聚、采样,或者是一些加工形成的。 

言下之意,数据的核心价值是有损失的。 

在2020年5月,UCloud终于为开发者们带来了UIoT Edge边缘网关软件系统,加速打通了物联网最后一公里。作为UCloud物联网通信云平台在边缘端的延伸,UIoT Edge 边缘网关赋予了B端用户在网关设备上扩展边缘计算的能力。 

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将UIoT Edge运行系统直接安装到符合要求的X86、ARM硬件网关。该系统实现了子设备数据的采集、解析、清洗、加工、缓存,本地场景的实时控制与联动。 

也由此,一应科技在这套方案的灵活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就有了更多的抓手。 

智慧社区走向:设备更新换代加速、散兵游勇不再主流 

从UCloud与一应科技的合作上看得出来,当智慧城市概念重度落地,走向社区、政务、工业等场景时,解决具体业务问题是绕不开的路径。 

云厂商、物联网厂商都是如此。 

牢牢把控数据生产质量、做好网络优化、协议规划、设备集中分布,以及更关注人的体验,科技公司+物业公司都有着深重的责任。 

尽管有厂商闭门造血,有厂商背靠央企,有厂商追求小而美,有厂商抢抓生态,有厂商追求技术突破……也有因为难度太大而让有志于改善社区条件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 

但总的趋势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随着新基建加持,以及基层治理的需求日益提升,好的智慧社区范本即将出现,家庭走向智能、社区拥抱科技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归途。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单打独斗的行业永远是处在“落后”的状态。 

只有科技手段与物业基因的结合,行业上下结成统一战线,才能让孤岛式建设成为历史,智慧社区的产业爆发,也就不远了。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etfL7NoJfMncBjWf.html#comments Mon, 27 Jul 2020 14:26:00 +0800
科技赋能战“疫”,“硬核”物业为小区筑起一道无形防线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2xKtUTP9cUQuVxKD.html 自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打响了“抗疫”阻击战。市民纷纷选择宅在家里隔离病毒,不少企业也倡议员工在家办公,社区物业在疫情防控中的任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全国多地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在物业管理区域配合做好疫情上报、加强公共区域消杀、暂停各类集会活动、加强自我防护和加强宣传等工作。为了实现更好的防疫效果,社区防控手段不断优化升级,不少小区物业在防疫措施上不断探索突破,引入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成为新的亮点。

科技助力疫情监控,打造智能防护体系

据了解,针对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碧桂园服务全力开展疫情防治工作,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线上实时监控疫情管控工作。其一,每日更新防疫数据资料库。建立起一套项目/单位/公司三级管控的疫情数据每日上报体系;在部分小区实现防疫智能化。其二,自动监控社区防疫消毒数据。通过工单系统对各个小区进行每日消毒管控,可实现全国各小区防疫消毒的自动化监控管理;其三,鄂籍车辆追踪管控。通过部分小区的智能化设备,对进入园区的鄂籍车辆及时统计并跟踪管理,掌控疫情重要因素。其四,应用信息化工单调度系统,后台管理人员在线发布防疫作业计划,并下发工单进行调度,物管、保洁等一线人员根据工单指令执行工作安排。

随着近年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科技手段在社区防疫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在一些落地智能化的碧桂园服务社区里,借助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智能门岗系统、物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业主APP等新应用,社区防疫的效率和成果显著提升。

智能监控云平台应用场景

例如远程智能巡检,社区摄像头每五分钟进行自动“巡逻”,可第一时间发现人员聚集情况,监控室及时向社区值班物管发送工单任务,劝散现场聚集人员; 业主出入社区门岗时,可采用人脸识别、手机开门等多种非接触式智慧通行,避免交叉感染。

人脸识别进入小区

与此同时,社区物业在疫情防治期间,还充分保障居家业主的生活需求,免除业主后顾之忧。业主在社区APP在线下单买日用品,并通知专属管家,即有物业人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业主足不出户即可拿到商品。

无人机消毒、感应紫外线消毒灯,小区防疫新招频出

为了提高效率、确保安全,湖南常德碧桂园物业跟属地相关单位沟通,使用无人机对园区进行全方位消毒。1月31日下午15:00-17:00,两台无人机出动,携带84消毒液在苑区内飞行,展开消毒工作。立体式的消毒,消杀区域更加全面。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业主群内点赞纷纷。

传统小区消毒工作都是通过物业人员人工消毒,喷洒耗费的人力、时间较多。而无人机消毒的特点是消毒覆盖面更广,实现空间立体式消杀,作业效率提升,还能节省人力物力,切实提高了特殊时期社区疫情防控水平。

无独有偶,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消毒的小区不止常德碧桂园。碧桂园服务团队在广东的长安信义怡翠豪园,创新性地在电梯里面试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据了解,该紫外线消毒灯设置有人体感应功能,当人进电梯的时候,紫外线消毒灯熄灭,不会照射到人体;当人离开的时候,紫外线消毒灯工作灭菌。业主李小姐对于物业在电梯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的做法点赞:“电梯空间狭窄,我们每天进进出出,难免触碰,物业安装了消毒灯,我们用得比较放心。”

物业服务人员在电梯安装紫外线灯

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2月4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可有效灭活病菌。碧桂园服务项目经理表示,一位在医院上班的业主建议物业可在电梯内安装紫外线灯,物业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安装使用。这不仅是小区防疫的一次创新举措,更是物业和业主高效联动、共同抗疫的最佳诠释。

全面升级疫情防控方案  令社区防疫更安全、高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我们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协同办公等新技术,在抗击疫情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碧桂园服务还将持续推进科技防疫措施,从信息化疫情防控、测温及消毒方案入手,形成一套更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解决方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进行迭代升级,专辟防疫工作板块,包括社区防疫信息公示、防疫销项工单、社区疫情数据上报功能;在人流量大的社区门岗,增设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同时对多人进行红外热成像测温,可使业主快速通行,尽量降低检查的等待时间,避免拥堵造成人员聚集;在单元楼栋的走道、电梯内增设医疗级消毒机,保洁人员每天进行固定频次的消毒工作,提高业主进出单元楼道的安全系数。

治疗一线在医院,防控一线在社区。在近年物业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之下,科技防疫或许是对物企智能化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一个优秀的小区物业,要善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真正把防疫工作深入到每栋每户每人,以智慧高效、有效地抗击疫情,用科技为业主带来更好、更安心的品质社区生活。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2xKtUTP9cUQuVxKD.html#comments Wed, 12 Feb 2020 18:10:00 +0800
5G时代下,千视通的AIoT无感通行智慧园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CKdzB05htlAFhQsb.html 雷锋网按:近日,2019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在珠海横琴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当天的论坛中,除了干货满满的圆桌讨论,还迎来了三场针对 5G 相关应用的主题分享环节,雷锋网也在现场聆听了讨论。其中,在 “5G 智慧园区” 主题中,来自千视通的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时成阁博士作了《5G时代下的智慧园区》的演讲。

据了解,千视通主要是打造端到端软硬一体化,AIoT智慧园区无感通行的一家企业,并以AI算法为核心,构建了AIoT全栈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来自香港ASTRI+上海交大及加拿大McMaster研究院,主导参与AI赋能行业标准制定。

传统园区的问题

时成阁博士首先谈到了智慧物联网,分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情况。他认为,在人工智能部分,这里有一系列需要的技术,在物联网这块也是如此,而5G对于产业来说就像一个火苗,因为有了5G整个时代就会不同。

在智慧园区方面,千视通总结出传统园区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对此,时成阁博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安全管理漏洞。传统刷卡、指纹方式需要强制配合,速度慢,体验差,并存在代人刷卡,指纹膜等安全管理漏洞;

  • 布控识别盲区。目前的智慧园区监控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相机安装角度、高度和拍摄距离有较高要求,对“低头族”等情况无法识别;

  • 园区改造成本高。传统园区到智慧园区的改造,建设情况复杂,已有系统难以与新建系统配合使用,成本高昂、造成浪费或重复建设;

  • 事件预防能力弱。防火是园区安防的重中之重,目前传统园区对火情事前预防能力弱,大多情况下,火灾不能被遏制在萌芽状态,最终使得人们面临巨大损失或危及生命。

AIoT 无感通行智慧园区

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时成阁博士介绍到,从出入到考勤,再到信息追踪和布控,对用户来讲,最好能做到无感知,也就是对人们的正常工作没有影响,并做到非强制性、非接触性和便利性。也就是要实现,全域的覆盖,全程没有感知,对所有时间进行布控,同时,全局是可见的。

雷锋网了解到,由于整个采集流程是无感的,所以采集的角度非常多样,图像质量不一定非常好,此时利用AI算法进行图像增强,比如通过超分神经网络算法将低清照片转换成成高清照片,从而实现身份识别。

而在侧脸还原技术上,针对只抓拍到的侧脸数据,根据侧脸的信息,把正面的特征提取出来,进行图像修补和增强,提高精确度。

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可以通过超夜视增强识别技术,把算法嵌入在前端的AI芯片里,把黑暗无光的照片进行恢复、分析。

一个中心、五个模块

5G技术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低时延、高宽带和大连接。当5G技术和智慧园区进行结合会带来什么呢?关于解决方案的拓扑图,雷锋网了解到,这里主要是一个中心、五个模块。一个中心,叫作智慧园区管理中心,而五个模块则分别是远程访问权限控制、门禁闸机控制、视频监控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和报警信息发布。

在远程访问权限控制方面,这里主要包括黑名单报警、陌生人报警、围栏报警、未授权区域报警、访客超时报警和人形属性报警,一直到使用身份证在访客机登记,并最终形成一人一档;

对于门禁闸机控制,人脸“无感”三件套分为解放双手、高效通行和数据关联,通过可见光+红外+3D结构光+声纹”四种人脸识别技术同时保障,确保误识率最低千万分之一;

而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人形目标图像源和人脸目标图像源的采集,可以分析出人形目标轨迹和人脸身份信息。而轨迹关联则是人形Re-ID和人脸Face-ID组成。

车辆管理子系统,主要是机动车管理,高识别率助力车辆出入无感畅行,对30+的车辆属性,例如车牌、车牌类型、车牌颜色、品牌、子品牌车型、车身颜色、打电话等信息进行分析。无需取卡,自动抓拍,多特征识别,有效记录过车信息,准确率高道闸抬杆快。

最后是报警信息发布,这里是指多类检测算法自动识别报警,对公共区域内烧纸、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物品占用逃生通道以及周界防范告警等。

最后,时成阁博士在对千视通AIoT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及5G在智慧园区的应用总结时强调,前面我们提到很多功能方面的改进,但实际上我们在开展项目时解决方案的准确率以及覆盖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里主要是要靠5G网络部署来进行弥补。有句话叫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我们对5G行业的一个期盼。

智慧物联网还有哪些场景需要做进一步扩展,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智慧园区这一块,下一步可能进入到社区,到校园到零售,包括我们的医疗,包括养老等,我们希望签署的公司和我们5G的伙伴,能成为一个整个数字化的使能者。我们的人工智能和5G的广泛部署,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更便捷,更智慧。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CKdzB05htlAFhQsb.html#comments Sat, 14 Sep 2019 17:31:00 +0800
智慧园区赛道玩家如何勾勒5G时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IN2cS3QdecedS82Z.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2019岭南大数据国际论坛在珠海横琴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下午的论坛中,除了三场干货满满的嘉宾演讲,还迎来了三场针对 5G 相关应用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讨论的主题分别为 “5G 智慧城市”、“5G 智慧交通”、“5G 智慧园区”,雷锋网也在现场聆听了讨论。

其中,在 “5G 智慧园区”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产业界和学界的6位嘉宾针对智慧园区的概念界定、数据标准、协议互通、5G 赋能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位嘉宾分别是: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邹月娴教授(主持人)

  •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黄启明博士

  •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 章显

  •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 余晓勇

  •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 张溪 

  •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业猛

5G 意味着什么?会给社区带来什么改变?

邹月娴教授作为本场圆桌主持人,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工信部在今年发出4张5G牌照,2019年又被称为5G元年。而智慧园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提起来的?5G 对园区、社区意味着什么?会给园区、社区带来什么改变?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黄启明博士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黄启明博士谈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

智慧园区这个概念是近两三年起来的。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政府是希望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的维度,在原有老城、外围、边缘街道上进行改造。早期靠的是政策红利,靠政府帮扶,但是到了今天云大物移智崛起的时代,大家意识到,数据的共享连接会真正产生价值,而产生价值最多的区域就是园区:天时(政策和技术背景)、地利(过去很偏远现在都在很繁华区域)、人和(管理者、运营者、用户方的时间参与,政府把运营权限下放到了园区),所以这几年蓬勃发展,成为新趋势。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业猛表示,5G和AI把智慧城市推向了快速发展的风口。智慧城市更多的从城市角度看,包括安全、交通、医疗、教育之类。其实城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家更多的处在城市空间,智慧城市的发展自然延伸到智慧空间,智慧园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是政府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居民 80% 的时间都在智慧空间里,这也是居民的需求,更加方便,更加智慧。这个市场很大。

智慧园区的精细化管理,核心主体是谁?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章显谈到,腾讯做园区和社区的出发点是用户,并正在致力于构建一个3.0的社区形态。

腾讯海纳智慧社区总经理 章显

他认为,园区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一个平台型的产品,需要城市的大脑、社区的小脑去构建。社区园区建设,最早是空间化的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1.0),后来需要一些管理上的信息化手段(2.0),再后来5G和AI、区块链技术到来,人和设备相互联,催生了用户更强的诉求,整体需要一个更智慧的平台(3.0)。腾讯擅长的是底盘的打造,尤其是线上的部分,在线下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对房产、物业、园区管理有很深理解的合作伙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构建3.0的社区形态。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张溪谈到了他们关注园区发展的4个点: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政务高级总监 张溪 

智慧城市的缩小版就是智慧园区。园区的规划从土地到城建,整个过程都有智慧化的需求。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弄清楚:客户是谁?客户的诉求是什么?实际上,园区的建设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管理升级,第二个是服务化的转型,分清C端对象、B端对象和G端对象,第三个是智能化改造(智能硬件 IOT 等),第四个是金融赋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等问题。这也是平安智慧城市关注的4个点。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余晓勇对于这个话题,他的观点是聚焦体验。

零壹互联联合创始人 余晓勇

不管是园区还是社区,核心是服务和管理两个角度。园区有十几个方向,比如学校、机关大楼、产业园区,零壹互联提炼了了六个场景,包括人行、车行、环境、设备设施、能耗等,同时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解决一些个性化需求。从对象的角度来看,C 端的诉求非常丰富。企业不应该马上获得数据就忙着做商用业务,而应该是打造体验,让用户参与到企业营造的环境里面来。还是要聚焦体验,回到根本层面。

智慧园区的数据、通讯、应用问题何解?

邹月娴教授补充到,智慧园区一般意义上分3个阶段:首先是传感器部署,获取数据;其次是协议打通,设备互联;最后才是在上面搭建应用,服务客户。但是在大量协议没有互通或者行业标准没有完善确立的情况下,这个事情更需要大家的智慧。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邹月娴教授

黄启明博士针对园区协议互通的问题谈到,智慧城市之所以不成功,其实是机制体制的问题,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无法互通,做不到数据运营。但是在园区和社区有天然优势,除了消防和公安,其他都是园区和社区统一管理、统一运维,有很强的诉求做数据连接和数据运营。这种情况下,平台层协议打通、统一物联网关都可以解决数据互通问题。他总结,技术上的问题容易解决,机制的问题还是更难的。

除了摄像头,跟5G、边缘计算联系更紧密的设备有哪些?针对邹月娴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余晓勇谈到,零壹互联对接了全国很多TOP级的客户,有很多存量设备和项目,如何具备AI能力?与此同时又要考虑到成本——这二者之间是非常矛盾的。

从管理者角度看,目前整体是端边云必须三位一体,需要结合的。从实际经验来看,整体上是云(计算平台)比较强,端比较弱,是硬伤,如何在利旧情况下赋能?未来端的 AI 价值会比较重大,摄像头只是一个应用,智能手机会扮演一个管家的角色。每一个前端只要和人有交互(车行、人行)就一定是个智能终端,会给人们精准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成为场景助手。

园区发展的最佳模式

雷锋网注意到,当前,人们用的最多的无线接入方式是WIFI,5G 赋能智慧园区之后,WIFI 技术会怎么发展?如何看待两种技术的并存?

章显认为,相对于 5G 来说,WIFI 会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从体验场景的呈现上看,5G 可能会替代 WIFI,只是中间可能会出现二者共存的阶段。因地制宜地来看,当用户没有5G手机,可能还是需要 WIFI,但是一旦 5G 铺开了,WIFI 被取代的进度会非常快。目前很多城市级别的 WIFI 效果并不理想。

邹月娴教授追问:现在很多设备的联网方式是有线的,随着5G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会走向无线连接,设备通信的全无线化是未来园区通讯的趋势吗?

深圳市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业猛

冯业猛针对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物联网技术总体的目标是走向无线化,无论大小设施。

目前的通信方式有很多,针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终端,应该有不同的选择,由此则边缘网关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协议的标准最终是公开化的,数据中台、大型网关到最后一定是大公司来做(有能力建生态)。而左邻永佳这种公司除了做社区服务平台与社区设备做对接,还会和大厂商的数据网关进行打通。

而什么样的园区服务平台能够支撑现在园区的发展?

张溪认为,万物互联,需要有个连接池,今天来看有两类情况,第一是来做大平台,接入所有的大平台和设备;还有一种分阶段的做法,一开始是特定的场景,后来慢慢扩展——这两种做法是可以并存的。张溪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做大的IoT 平台。此外,他还强调,一个标准在制定之前,一定是允许冲突和需要沉淀的,不仅有意义,而且很必要,现在我们就存在于冲突和沉淀的过程中。过早提出标准,不一定对行业发展有利。

什么样的园区服务平台能够支撑现在园区的发展?从整体来看,网络从2G、3G、4G到5G,最终的共性是连接。连接什么?人的连接、物的连接、场景的连接,场景的连接是有市场的,抓住了市场就会有利润。这三个连接要做好不是一天的事情, 要跟自己企业的特色结合起来,跟目标客户需求对接。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IN2cS3QdecedS82Z.html#comments Mon, 09 Sep 2019 17:53:00 +0800
如何破解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成本难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ra1PTo9NgqQD1eXC.html 智慧城市是什么?不同的人和公司都有不同的理解,华为提智慧城市概念的时候用的是城市交通智能体、政务服务智能体、公共安全智能体、工业制造智能体、物流智能体。中兴则是为智慧城市推出了面向政府、金融、公共安全、交通行业的解决方案。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繁杂且难度大,即便只是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社区也是由多个场景组成。目前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但关键问题是,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谁来“买单”?

智慧社区建设的三大难题

企业和政府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以交通为例,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的难题,借助智能交通系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都可以从中受益。

同样,对智慧社区而言,房地产开发商期待能够借助智慧社区给楼盘创造销售亮点,物业公司希望能解决物业费难,信息传达不及时的问题,社区居民则希望能够享受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中国新建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达到4047亿元,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2023年将达到6433亿元。另据了解,按照全国约29.6万个社区,每个社区30万左右的预算计算,我国智慧社区平台规模为800多亿左右。

 旺龙智能智能产品总监马正文

一些企业早在2013年就看到了智慧社区的商机,比如万科、龙湖地产。不过,旺龙智能智能产品总监马正文认为智慧社区行业发展面临三大难题,包括开发成本高、交付周期长、运营业务少。他同时表示,中国提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比较早,这是城市管理者所需的一套对城市管理的顶层设计方案,但要真正的落地,只有技术、法规、对应的人才等都跟上才行。

那智慧社区的发展是否会像智能家居一样,出现表面火热但实际发展非常缓慢的情况?马正文对雷锋网表示:“智能家居是由业主自由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家居的落地,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而智慧社区则必须由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去推动,最后会转换为居民的的付费意愿,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看起来也会比较慢。不过除了物业和地产开发商,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政府也有一部分的需求,比如智慧安防,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如何破解高成本问题?

因此,想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降成本成为了首要的问题。对于智慧城市方案的提供商而言,他们会怎么做?据马正文介绍,旺龙智能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基于旺龙智能过去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出了云对讲、云门禁、云电梯三大云产品,并且现在又扩充了云停车,同时加上自主研发的云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电梯控制到车辆管理再到人员管理,这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可以让物业公司或者房地产开发商不用面对产品的标准和接口不统一的问题,也不用考虑后续的维护问题,一整套的系统比单独的产品便宜。并且在交付的时间上,旺龙智能最快两三天就可以提供一整套系统。

另一方面,帮助物业公司和地产公司创造价值也是另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收物业费难是许多物业公司都面临的难题,如果有了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当业主没及时交物业费时,通过系统先发一个提示短信,如果经过提醒还是没有交物业费,可以用梯控做软性的限制,比如没交物业费的业主不能乘梯,过缴费平台缴费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在帮助物业公司解决收物业费的难题的同时还能避免可能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不仅如此,智慧社区方案还能借助云对讲上的屏幕投放广告,或者借助新增的人脸识别功能收费进行创收。

物业管理系统

不过,整套的解决方案更适合没有自己平台的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对于万科和碧桂园这类有自主平台的公司,旺龙智能在和他们合作的时候虽然会和给他们卖全套的产品,但一般不会用在同一个场景,旺龙智能通过SDK或者API提供服务,兼容地产商的平台。

吸引地产商是产品还是渠道更关键?

需要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智慧社区中的产品主体功能都差不都,这也让AI人脸门禁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惨烈,此时最关键的是什么?马正文表示:“某一项功能可能会感动客户,比如我们的解决方案中,云对讲可以和电梯控制无缝结合,通过云对讲开门之后就会自动帮你呼叫电梯,并且送你到呼叫的楼层。未来,我们还可以结合用户的乘梯习惯进行算法的优化,使用户的乘梯体验更好。”

AI人脸门禁 

对于在智慧社区中产品的竞争中产品还是渠道更加重要的问题,马正文对雷锋网表示两者同等重要。他指出,虽然每家的产品在主体功能上表面上看差不多,但后续的升级也非常重要,只有能够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的公司,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旺龙智能一年营业额的15%都投入到研发上,这也是旺龙智能自1997年成立至今能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渠道方面,马正文认为如果技术不错,但是没有好的渠道能够把产品铺开想要成功也比较难。

也就是说,智慧社区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某一个功能可能会打动用户,只有能经受住考验的产品才能获得渠道的支持以及进一步拓展渠道。至于那些渠道比产品更强的公司,通过渠道先把产品铺开,经由市场验证后再不断迭代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产品和渠道一样重要,缺少某一个想要成功都非常难。 

AI赋能,谁来买单?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成本以及产品和渠道在智慧社区发展中的作用。那么,在AI火热发展的当下,AI在增加产品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比如旺龙智能的云门禁和电梯控产品中人脸识别功能背后就有百度大脑的人脸识别算法。对许多做智能门禁的公司而言,他们并不会自己去研发人脸识别的算法,想要进行人脸的验证,购买静态人脸算法就可以,而想要进行安防监控,就购买动态人脸识别算法。显然,静态人脸识别无论对算法还是硬件的要求都会低于动态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成了智慧社区中的一部分,未来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成熟,语音也会成为智慧社区的一部分,当然这些AI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初期也会增加不少成本。

那么,到底谁会为智慧城市买单?马正文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小区中智慧社区的建设最终买单的会是住户,但住户的需求和付费的意愿都不强,此时政府的作用就非常重要,比如雪亮工程,很快推动了城中村中刷脸门禁的普及。另外,政府制定的标准、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一部分企业也会在政策的影响下更快地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发展的标准和政策各地会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是相同的。这也意味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的进程与各地的政策也将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未来,马正文认为5G的商用将能够很好地解决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雷锋网小结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虽然国内提智慧城市建设时间也不短,但是进度并不迅速。仅看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社区,其发展就面临开发成本高、交付周期长、运营业务少的三大难题。最为关键的成本问题,智慧社区方案提供方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成本,当然AI人脸识别这类新技术又会增加成本。那么,需求最强烈的一方才会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来看社区居民、物业公司、地产商都有需求,但付费意愿没那么强烈。而政府对智慧安防的需求能快速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且政府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标准也将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ra1PTo9NgqQD1eXC.html#comments Sat, 08 Dec 2018 10:18:00 +0800
百度大脑要从技术生态转型为商业生态,具体到智慧社区怎么做?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LnzsmVviz5qOCVBf.html AI的热潮仍在持续,在巨头及初创公司的努力下,AI已不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的黑科技,而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你可能已经开始刷脸进入小区,或者你楼下的便利店已经无人看守。作为在AI领域有不少积累的百度,也正在用AI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要将百度大脑的技术生态逐步转型为商业生态。

技术生态逐步转型为商业生态

雷锋网消息,上月百度大脑行业创新论坛也在北京启航,百度也在北京发布了燎原计划2.0和百度大脑企业服务解决方案。11月15日,百度大脑行业创新论坛来到深圳,以地产物业为主题为展示了百度眼中的AI地产物业。据了解,相比全力支持AI创新应用的燎原计划1.0,燎原计划2.0的目标是全力支持AI生态共赢。“燎原计划1.0与2.0最大的区别是1.0我们更关注技术输出,2.0阶段我们除了提供百度大脑超过130项的技术能力,还联合合作伙伴提供更高质量的AI产品,提供销售渠道甚至客户市场,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落地闭环。” 百度AI技术生态部运营负责人柳小玢在深圳的百度大脑行业创新论坛上表示。

他同时强调,百度大脑正在从技术生态逐步转型为商业生态。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可以用百度提出的用脑量衡量一个行业或企业的智能化指标。据了解,百度大脑语音、视觉、NLP的调用量和日活跃开发者有78%到416%的不同增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尝试AI。其中,百度大脑平台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广东、北京、江苏,应用涵盖文化娱乐、企业服务、商业地产、智能硬件、零售、制造业/农业。

另据介绍,百度大脑已经拥有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平台层、生态层、应用层完整的技术布局,开放的AI能力已经超过130项。在持续增加通用能力的更新外,百度大脑还开放了定制化模型训练平台、硬件开放平台、端部署平台,以及AI市场,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生态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定制化平台是为了弥补标准化技术的局限性,使开发者能够快速实现AI能力的定制,满去其应用需求。为此百度推出了智能对话训练平台UIT、定制模型训练平台EasyDL、自动逸横板文字识别平台、百度大脑硬件开发平台等。

从AI门禁到智慧社区

AI技术可以与众多行业应用,与地产的结合就有着非常大的落地空间。不过,想要在传统的行业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广州康行联合创始人潘江宇指出,住户的需求经历了有的住住的近变为住的大,后来升级为住的好,现在的需求是住的爽。他用门禁举例,传统的门禁使用IC卡,随着技术的发展门禁也有使用指纹、语音、虹膜等技术,但体验都不够好难以替代传统门禁。

因此潘江宇认为未来AI的门禁通行系统应该具备三种因素:安全的保护,便捷的服务以及智能化。而康行也推出了脸名智能门禁机系统,该门禁系统只需通过手机简单几步的信息录入,就可以通过后台管理实现一键开门、电话邀请和微信邀请等。与此同时,对物业管理来说,后台操作及其简化,极大降低管理难度,还可以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安全追踪等。

潘江宇特别强调,在做脸名之前,康行对比了多家AI公司的算法,通过长达6个月真实场景的测试,只有百度的算法在近20万条识别记录中0错误率。雷锋网通过与潘江宇会后的交流也了解到,康行与百度大脑的合作主要是算法,但硬件、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算法调整等也都需要紧密合作。

同样借助百度大脑推出刷脸门禁的还有旺龙智能,旺龙智能产品总监马正文表示:“人脸认证已经落地到通道闸、门禁、电梯等场景,物业可以对访客实现刷脸扫码的临时权限,降低访客管理的难度。我们之所以选择百度,一方面是基于技术的考虑,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资金的支持,百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了云门禁,旺龙还有云对讲、云停车、云梯控产品线,也就是一个智慧社区级的解决方案。马正文指出,按照全国约29.6万个社区,每个社区30万左右的预算计算,我国智慧社区平台规模为888亿左右,但智慧社区目前面临开发成本高、交付周期长、运营业务少的困境。

针对智慧社区市场的现状,旺龙智能借助百度大脑推出了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从具体的应用案例看,旺龙的第一个客户是沈阳旭辉锦堂,该社区不仅在单元门和电梯上实现刷脸出入,还能够用手机APP远程开门、预约电梯,让业主得到最好的居住体验。此外,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都已经实现了在线智能化。

据马正文介绍,旺龙在很多写字楼已经配备了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快递的硬件产品线,未来旺龙还将与百度合作,开发“机器人乘梯通行智领者”,提供取快递/外卖、服务接待、运输物流等功能。

更进一步,如何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以及传感器、云等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真正的意义上的智慧社区甚至智慧城市?柳小玢展示了与百度大脑与智慧云尚合作打造而成的智慧社区示范点——贵阳市百腊井。通过将科技有效运用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数字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使社会服务提供者、社区管理者与社区居民之间实时进行高效、便利的信息交互,带来全新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互动和管理体验。

对此,贵州智慧云尚市场总监杨兆鹏表示:“基于百度大脑搭建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囊括了家居、社区、服务三大生活半径。比如在家居半径下,社区可以提供智能门锁、智能开关、语音交互机器人、电动窗帘、入侵告警等智能化服务,这背后是百度大脑的远场语音识别、语音唤醒等技术在提供支撑。”

大数据分析挖掘智慧社区更多价值

杨兆鹏还指出,借助百度大脑数智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具备城市宏观分析、地块价值评估、区域竞争分析、目标人群分析与营销、招商与运营、物业管理等价值,在数据的深度挖掘方面,远超人工和一般机器分析所能达到的效果。

据了解百度大数据能力已覆盖中国97.5%的网民,日均搜索请求60亿次,网盟合作伙伴60万家,日均地理位置定位请求达200亿次,这使让百度能够从7个维度28个行业、细分下来10万多个标签来描述用户的属性和兴趣,给出精准的用户画像。

百度大数据高级产品经理张磊指出:“基于百度大数据的能力,进行城市价值的分析,通过人群行为的洞察,提升物业服务和价值进行定位,也能掌握客户群偏好,聚焦目标品牌进行招商配套,还能帮助商业地产实现智能运营,以及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提升地产新盘营销和活动的效果。”

张磊同时指出,除了商业地产,百度大数据还向汽车4S、零售店铺、餐饮、电影/演出、户外媒体、展会等垂直领域开放客流分析、客群分析、商圈分析、场域分析、品牌分析五大能力。

还需指出的是,智慧社区除了建筑本身的AI化,还涉及到其他更多复杂的问题,比如环卫工人成本的问题。因此,在昨日的百度大脑行业创新论坛上雷锋网也看到了Apollo “蜗小白“无人驾驶扫地车。智行者市场渠道总监曹阳介绍,蜗小白可以应用在公园、住宅区、工业园区、商圈和物业等场景,每小时可清扫4000平方米,相当于8名环卫的工作量,并且每辆蜗小白一年的成本只有不到10万,不到人力工作的一半,这款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无人驾驶扫地车也已经与与雄安新区、首钢园区、北大、清华、德邦、美团等合作。

雷锋网小结

在柳小玢的演讲中,他反复提到百度大脑要从技术生态逐步转型为商业生态,这意味着AI技术本身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与具体的应用结合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手机、自动驾驶汽车、音箱等都是AI落地的重要领域。当然近来智慧城市也非常火热,但智慧城市的涉及的范围太广,需要找到更具体的结合场景,百度大脑与合作伙伴以地产这个点来切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住房以及门禁与AI结合作为开始,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LnzsmVviz5qOCVBf.html#comments Fri, 16 Nov 2018 18:56:00 +0800
臻识科技用全智能相机,把智慧城市的交通/安防/工业制造做到极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IxgWzA57cPXarB3r.html 俨然,智慧城市已经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巨头密集、关注度密集的大热门领域。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对当下热门技术进行了综合:Cloud、Big Data、AI、AR/VR、5G、IoT、Quantum Computing、Edge Computing、 Block Chain等,落地的呈现状态更加丰富。

从发展情景来看,智慧城市的经济之战已经打响。最新数据显示,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达到300余个,规划投资达到3万亿元,建设投资达到6000亿元。

综合前期雷锋网对行业调研的结果分析,智慧城市已完全成为巨头市场竞争的新赛道:接洽与政府的合作、设立专门的运营公司、打造应用集聚平台、发布各种大脑等等。这个领域,目前活跃着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京东、浪潮、平安科技、科大讯飞、思科等一批新型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从各家建设思路与商业模式来分析,对智慧城市的探索基本处在“打地基、筑城墙”的初期阶段,更成功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明晰。

因此,在市场不完全成熟但潜力巨大的背景下,一批重度垂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异军突起,成为巨头和资本竞相争夺的对象。他们对业务场景的理解更为深刻,并且掌握场景需要的技术类别,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成员。

臻识科技作为典型的拥有“智能算法+应用技术+硬件产品化能力”的厂商,通过深度触摸城市发展痛点,基于自身在嵌入式成像、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技术积累,深耕交通、安防和制造等几大关键应用领域,正让智慧城市真正走向落地。

城市的“智慧化”落地,必定是软硬兼施

经过雷锋网多方了解,无论是机器的智能还是城市的智慧,最终都是数据的价值被呈现。智慧城市是一个跨系统交互的大系统,是“系统的系统”——这样的门槛使小体量玩家难以入局。

而已在局内的玩家,也不得不思考一些切实的问题——智慧城市究竟应该如何落地?

一些行业前端的企业,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怎样的方案都需要依靠分布于城市各场景的成像传感器(相机),全面敏捷地感知城市动态,并将采集的城市大数据交由中心云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决策以及合理的资源调度分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一直需要3个端的能力互相搭配、协同作战:

  • 智能感知的“前端”

这是实现城市感知的基础,现在各方企业布局IoT、发布“感知大脑”基本是在这里做文章,智能相机也为城市提供了感知能力;

  • 传输网络的“中端”

当前端对感知数据进行结构化提取后,传输网络则为云端即控制中心提供数据传输路径;

  • 控制运营的“云端”

当数据汇集,云端对场景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完成“大脑”决策工程,进而实现对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制造等智慧城市基本框架的搭建。

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智能相机就是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共同需要的前端基础设施。

臻识科技作为为智慧城市各大垂直领域提供更加智能的前端设备及解决方案的公司,正全力打造场景适应能力更强、更加智能化的全智能相机(All-Intelligent Camera),其与巨头的区别就在于落地场景的能力,在智能前端、传输网络、云端(中心)的业务层次上,把实现“智能前端”做到了极致,并在三个领域树立起了标杆:

  • 智能交通领域

臻识科技旗下成立有智能交通品牌“火眼臻睛”,为智慧城市的交通领域提供智能相机产品。无论是交通管理系统(ATMS),还是电子收费系统(ETC)等智慧城市子集系统,都有赖于智能相机提供智能化信息感测,道路泊车H系列也即将亮相;

  • 智能安防领域

臻识科技强化了边缘计算、深度学习的技术应用,深刻解读安防需求,智能提取视频数据中最核心的事物(人、车、物),并生成可供云端/数据中心直接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构化信息数据,不仅满足“看得清”的基本要求,还具备“看得懂”"看得准"的进阶能力。

  • 智能制造领域

随着臻识科技旗下面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独立品牌-万瞳智能的发布,其在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系统能力上又进一大步。眼下工业检测成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领域,臻识科技让产线废品率及产线能耗极大降低,为相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创新。此外,万曈智能现在还可为行业提供成熟稳定的SMT贴片检测、液晶面板坏点检测、机器手臂视觉引导等解决方案。

透视智能相机:未来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全智能相机既然是对传统监控相机的突破,那么在性能及原理上必定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经综合分析,得出4点结论:

  • 传统监控相机对云端决策层贡献极少

一般意义上,传统监控相机只能不间断地将采集到的图像压缩成视频流数据,然后通过网络不断地向中心云端传输。在这些视频数据中,对于决策层面有效的信息只占数据总量中的很小一部分。

  • 传统智能相机对计算资源造成压力

传统相机对决策层贡献少,造成中心云端为了进行定向的数据挖掘及最终决策,不得不调用宝贵且有限的计算资源对接收到的全部视频数据进行解压缩、分析、处理、压缩、存储等操作。

  • 智能相机实现“边缘计算+云端计算”

基于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的智能相机则是在前端相机上直接部署计算资源和智能算法,在此基础上,智能相机直接通过运行面向应用的算法,实时对未经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得到终端应用需要掌握的特征数据,然后将这些精准的结构化数据元(Meta Data)通过极小的带宽占用传输给中心云端进行统计、决策及定向的数据挖掘工作。

  • 智能相机是智慧城市重要基础设施

这种“边缘计算+云端计算”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传统相机+云端架构系统存在的计算资源浪费、系统功耗增加、网络带宽资源占用、数据分析准确度下降(云端只能针对有限码率的有损压缩数据进行分析)、较低的系统实时性等问题。

因此,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相机将会是未来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雷锋网认为,智能相机的打造是一个复杂严谨的系统过程,臻识科技除了嵌入式成像系统设计技术上的丰富经验、多年在AI算法上的耕耘积累,其核心优势更在于将面向应用的智能相机技术进行有效的产品转化,眼下正为交通、安防与智能制造持续助力。

臻识科技如何打造这款行业叫好的“智能前端相机”?

臻识科技CEO任鹏此前在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CCF-GAIR)上表示,智能相机行业主要存在3大痛点,而臻识科技则是从这3个方向进行针对性突破:

  • 突破成像难题

不同于拍照相机以及传统安防相机,智能相机成像缺乏评测标准,例如解析度、灰阶、白平衡等。因此对于好的成像标准并不明确,主观上讲则是成像先满足算法需要再满足人的感官需要。

普通监控相机采用的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 - 图像信号处理)算法是简单场景应用。而智能相机的ISP需要为相机上运行的智能分析算法提供优秀的成像质量保障。臻识科技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设计了一套智能化ISP,可通过算法自适应各类复杂的应用场景并进行相应的成像调整,充分保证智能相机的成像场景适应性,从另一个维度提高智能算法的精准度。

  • 突破算法难题

一个公司本身的数据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算法水平,也反映了对场景的理解水平。数据上的难点第一是传感器的变化容易导致系统识别率的下降,第二是芯片的实际运算能力远低于宣传指标,结果不尽人意。

臻识科技的做法是先明确需求,确定数据集、性能指标、成本指标,同时进行嵌入式平台的方案选型和评估,接下来进行PC级别的仿真、算法的训练及实现/验证,最后通过合理化的剪裁、优化,再使用适合的工具链将神经网络和算法决策层有效地布置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平台上。

  • 突破制造难题

有了设计,制造却成为行业短板,很多企业因为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跟不上而掣肘难行。

臻识科技从供应链上进行发力。通过视觉技术和制造控制系统相结合,用“智能”制造“智能相机”,保证高效而准确地生产智能相机产品。据雷锋网了解,现在臻识科技的相机生产线上已经实现部分基于视觉技术的自动化,他们表示今后将会在智能工业制造方面继续投入精力。

综合来看,臻识科技的确判断对了方向,并将概念变成了落地的东西,在不同的场景都具有实用价值。很显然,智能相机已经成为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和智能制造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安博会是技术绽放之地  也是臻识科技秀肌肉的舞台

正如此前雷锋网在重庆智博会上观察到的那样,智慧城市已经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头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服务都将在智慧城市里大放异彩。

而即将于10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安博会作为“构建平安中国”、“创新智能安防”领域的顶级盛会,更是一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充分展示为智慧城市各个环节而打造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广阔舞台。

可以说,这一次的产品“大阅兵”值得期待。

臻识科技作为智慧城市智能化视觉解决方案服务商,势必将对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对基本框架(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制造)进行深度布局,利用自身在研究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相机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风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安博会上,臻识科技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国际馆E1D04设置展位,向全行业进行智慧城市框架的展示。雷锋网最终认为,智慧城市的愿景宏大、布局深远,但始终脱离不了具体的前沿应用——是它们在接触着城市每一个微小的物体,缔结了每一个蕴含价值的数据,而以臻识科技为代表的大批企业正投身在这股滚滚浪潮之中,以优秀的产品深刻改变着城市的交通、安防与智能制造,甚至外延到更多场景。可以看到的是,智慧城市正越来越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IxgWzA57cPXarB3r.html#comments Thu, 18 Oct 2018 09:52:00 +0800
为什么说,“景区”AI 改造势在必行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EXgSyAIBNgtaQ482.html

“人挤人!还不如在家呆着!”,这是包括雷锋网记者在内大多数游客的心声。

得益于我国经济走强,每逢长假,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缓解平时高压工作带来的身心俱疲。

景区作为游客放松、休闲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和提升游客娱乐享受时光的重要作用。

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

“拥挤”、“低效”、“脏乱”,这是在各个传统领域技术迭代、创新升级的今天,各大景区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留给游客们的深刻印象。

雷锋网了解到,此前就景区的智慧升级也有一些厂商做过相关改造项目,无奈受限于技术及各类原因,他们往往只能提供简单的部分模块的智能升级,比如刷脸入园等等,而对于整个园区全套地智能化改造,尚显能力不足。

作为全球AI赋能引领者,平安科技依此对传统景区改造及提升游客旅行体验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

眼下,他们从实际场景出发,充分挖掘各类技术的潜在动能,积极探索未来景区的理想形态,打造全套智慧景区解决方案,为众多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最为顶尖、完备的技术支持。

景区改造迫切,平安科技上线全套方案

 “智慧景区的建设能够在景区管理者与游客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方便彼此沟通,用最少的精力做最大的事情。”平安科技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实际落地应用过程中,景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掌控全局、通过智能探头替换双眼,在实时了解景区动态的同时,还能为游客们提供更多温馨的增值服务。

他透露,平安科技此前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走访各个景区实地调研,发现各大景区管理方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四大问题:

  1. 周期性明显。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在长假旅游高峰时期,最遥远的距离便是与游客之间的距离。由于游客量大且分散,很多事前所做的准备功课及应急措施都无所功用。管理者成了“睁眼瞎”,不知道哪里游客多、哪里游客少、哪里出现了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整个景区处于半失控状态;

  2. 智能化子系统种类繁多,各个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无缝链接,综合管理难度非常大,效率也很低;

  3. 各个子系统依靠人工管理,人员配备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4. 绝大多数B端客户不了解具体业务或细节,需要具象化可视化系统呈现。

对于传统景区改造,平安科技提出,首先要充分利用景区大数据,对游客的人群结构、行为、消费等进行多维度建模、分析,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景区管理者提供最为详细的数据结果。

比如某景区有ABCDE五处景点,通过大数据热点图发现A处游客较多,D处人数较少,便可动态弹性调整,建议部分游客从D处开始游完,错峰游览。

其次,通过数据研判不断优化景区产品,对现有产品进行品质升级、控制成本,提高景区整体经济效益。

以故宫为例,实名制验证入院留下了参观者的大数据信息,就可以描绘出游客的来源和行程轨迹特征,比如年轻人喜好的游玩时间,对哪些展览活动更感兴趣,同时实时统计景区热度、游客高峰峰值数据,了解哪些区域游客密集,需要加强引导,这些都将有助于景区更精准地进行智慧管理和营销。

再来,将游客与票务数据打通,做到整个景区都能互联互通,做到景区完全自动化管控,提升整体运营及管理效率。

针对以上三点,平安科技打造了全新的景区综合解决方案。

它以AI+IoT的方式为景区打造一个核心入口,在平安π感知融合平台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人员通行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三合一认证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系统。

它用eID打通景区全场景化应用,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OCR等技术,对游客、管理者、VIP进行精确识别并提供服务。

eID 作为景区内人员的统一身份标识,包含了人员生物特征等诸多相关的标签化数据,为用户进行人员分类管理、大数据建模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平安科技基于 AI 能力融合实现的多重身份认证平台,能够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中获取、验证人员 eID 的身份标识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方式。

该方案适用场景多元,主要包括:

景区售票:加装人证核验机,打通线上线下售票环节;

景区大门:通过视频监控对进出人员进行通行管理,准备识别游客、VIP、工作人员等,并做好客流统计;

景区停车场:通过前端设备准确识别车牌,并根据车牌做精确诱导,比如停车、找车、收费等等;

景区景点:在景区内,通过各类设备对人、车、物综合数据分析,实时查控高危、敏感人群,并对人流聚集做出反应;

景区金融:通过平安本身的服务体系,对进出游客提供保险等服务;

景区商业:当游客进入消费区域后,也可以通过人脸数据做大数据分析,提供商业精准服务;

景区酒店:当游客进入酒店后,无需前台排队办卡选房,直接通过人证核验、自助办理。

总结来说,平安科技所做的便是将一个完整的景区通过各类顶尖技术将游客们与景区管理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它通过全套智慧景区解决方案,让每一位游客从购票进入景区到离开景区,期间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行为都能做到智能化、可视化、为景区管理者打造一个完整的智慧旅游闭环。

对于游客来说,该解决方案能够实时了解景区内外的全方位信息,包括人流信息、消费信息等;与此同时还能更好消费、住店,免去排队困扰。

对于管理者来说,该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他们实时了解景区内外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智能联动。

“想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容易,全套方案的有序运行考验着方案提供商的各项能力。以智慧景区全套方案为例来说,需要IaaS层金融级别的平安云日夜保障;需要高度精准的视觉、听觉、嗅觉感知模块24小时运行;还需要平安π感知融合平台完美互联,从而做到服务系统、管理系统的有序运行,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包括游客入园到出园的一整套高效、实时、智能服务。”平安科技项目负责人谈到。

他笃信,“结合AI等技术为包括景区在内的各种用户解决问题,目前是性价比最优的方式之一。这一解决方案的落地,不仅对现有景区运行方式的革新,更是对景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引领。”

平安科技AI赋能,打造系统化开放生态

随着资本及政策的扶持下,以AI为依托的“智慧城市”正在全面展开,万物智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平安科技推出平安π智能认知平台,以开放与共享的姿态,赋能全行业,共建AI生态圈。

平安科技打造的AI生态已覆盖200+金融及生活场景,超过20亿使用人次。

平安科技希望以AI+IOT模式为驱动,将AI算法及云计算能力全面渗透于衣、食、住、行、生、老、病、养八大生活领域,真正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跨越。

“平安科技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携手为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增长提供帮助。”该项目负责人谈到。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关注AI产业落地,然而,AI落地应用面临数据、算力、应用三大因素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开放协同才能加速产业落地,平安科技主张AI+生态建设,通过云+端模式建立平安π平台,释放合作机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合作协同,包括算法、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等类型的生态合作伙伴。

合作过程中,平安科技能为合作伙伴们提供多重保障。

在技术上,平安科技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6000名开发工程师、互联网技术专家,40多个APP开发及运营团队,30%的员工来自BAT等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三大核心领域拥有18项互联网尖端技术,独特的全球研发AI能力,尤其在微表情、图像、语音识别及语义理解方面位于行业前列;

在资源上,平安科技能够整合平安集团内外资源,帮助合作伙伴创造更多可能。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EXgSyAIBNgtaQ482.html#comments Mon, 15 Oct 2018 09:12:00 +0800
谈了多年的智慧社区,特斯联欲用「AIoT」重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fC5C2isdkLdH6dGO.html

玩家众多的安防赛道,特斯联这匹黑马想大干一场。

与大部分AI初创公司的主航道有所不同,这家两年前成立、定位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AIoT)的行业独角兽瞄准了“智慧社区”这块金矿。

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黑马属性明显。特斯联副总裁谢超近日在接受雷锋网专访时透露:特斯联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五地设有公司,业务覆盖30个省份的70座城市,服务项目逾8200个,服务面积近7亿平方米,覆盖人口超过千万人。可以说特斯联是目前国内物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社区AI化,万亿规模

技术面前,行业是平等的。在AI赋能传统行业的大浪潮下,此前闷声数年的安防行业正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

“以智慧社区为例,AI在其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成熟落地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实在需求、能够解决存在多年的产品漏洞,能够处理指数级增长的实时数据,能够让谈及多年的智慧社区更好的落地。”谢超说道。

智慧社区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类是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

无论是新建还是后改,其中涉及政府跨部门协作较多,IoT、安防、AI、大数据等内容应有尽有。面对这些看起来巨大但结构冗杂的迷你版智慧城市项目,此前很多小型技术商根本无力应对,但很多集成商又不愿精耕。主要矛盾体现在:厂商实现这种技术应用的成本和物业需求方能支出的费用能否匹配。

与此同时,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很多一线、超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大,房屋租赁较多,如何保障信息畅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智慧社区能将相关数据打通,加快电子政务的横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安全的同时,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

而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智慧社区能够改变自身在社区内的行为方式,包括生活、学习、娱乐等等。届时,整个社区就像一整张相连的网络,通过技术赋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提升自身生活的舒适度、安全度及幸福感。

于公于私,智慧社区建设都是众望所归的一大利好。

在此大背景下,谢超认为,智慧社区未来一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是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打通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城市级连接,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

如今,特斯联业务中的一大重点就在城市老旧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方面,与某一细分方向的诸多供应商相比,特斯联意欲打破各个壁垒,把一个个孤岛连接在一起。包括社区、单元门门禁管理系统的建设、人脸识别下的社区深度布控、视频联动用于社区日常监测等等。主要解决人口管理、提升业务下沉效率等冗杂难题。

谢超透露,社区人口管理属于雪亮工程细分领域,社区智能化改造对于城市发展帮助很大,并以此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以上海为例,上海全域大概有20万个老旧社区,如果将人脸识别等社区综合治理方案全部加入进去,能够达到100-200亿的市场规模。

AI+ IoT,双核驱动

如果说智慧社区建设百利而无一害,对于此市场的久攻不下也的确让人心凉,如何利用新技术带来变革、如何探索新的社区智慧化模式值得探讨及关注。

从服务角度来看,无论是何细分场景,用户都是科技赋能背后的重要支撑。从上文可以看出,在竞争边界日益模糊的年代,此前厂商实现技术应用的成本和物业需求方能支出费用能否匹配的矛盾已经土崩瓦解,以物业公司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思路已然被淘汰,用户导向正在成为新的组织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新关键词。

从技术角度来说,特斯联率先提出了 “AIoT”思路。正如谢超所分享的,AI、IOT等技术的出现、发展、迭代、使得人、车、场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这种体现将从传统的二维变得更加的多元、丰富。

如果说AI类比为机器大脑,赋予机器以智能,那么定位为“AIoT”的特斯联最终想要做的事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弄清楚智慧社区建设的难点所在。

首先,在智慧社区项目实施及部署过程当中,网络是传输核心,但目前很多相关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安装、应用,稳定性还远远不够,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其次,各个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都有差异,在A城市做得成功的方案并不意味着在B城市就能适用;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此前很多厂商提出做系统、做城市平台,但没有任何神经末梢(智能设备),这是不健康的发展方式。

如果要做智慧社区,必须自下而上地把相关智能硬件部署进去,足够多的硬件及传感器才能产生足够多的数据,足够多数据的训练才能有更好的AI,也才能有更好的智慧社区。

而这,正是AI+IoT的精妙之处。

智慧城市作为智慧社区的延展版,其中包含若干“节点”,这个“节点”可以是人、车、道路等。而物联网要做的,便是将这些 “物”“物”、“人”“物”、“人”“人”进行关联,以促发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

而现实情况是,每个“节点”都会产生数据,如果每比特数据都需要传到后台运算、分析,很多智能就会变得异常滞后及鸡肋;因此,这些“节点”并不是简单地收集数据,而是必须实时计算。

用谢超的话说,“如果没有神经末梢,光有大脑根本感觉不到外界,也无法及时地与外界进行表达和互动,但是如果光有神经末梢没有大脑,那整个系统就像是“植物人”,所以两者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人”。

以上海市田林十二村社区改造为例,通过特斯联研发的DARWIOT大数据平台(AI大脑),不仅让辖区民警的工作更具针对性,也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安全度及便利度,从去年10月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试点以来,小区至今为止零发案。

特斯联针对社区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布控,实现了人、车、房、物数据实时采集、人群动态可视联动、管控人员动态跟踪、异常状态实时报警等功能(IoT神经末梢),有效提升了小区的人口管理及安防预警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社区无法对独居老人进行点对点的监护与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打造的人员监控系统就可顺利地解决。通过数据智能化分析,快速实现预警和服务达成,比如一名老人连续几天未出现在平常活动的小区户外,后台就会自动预警,提醒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定点走访,从而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

同时,智慧社区实现与派出所协同,加大了民警管控力度,“黑名单”人员出现,系统自动报警;未录入信息的人员连续多日出现在小区,民警同样会收到信息预警提示。

除此之外,安防预警方面的成效也十分显著,井盖丢失或移位会报警,消火栓失压或故障会报警,消防通道被占也会报警……小区的设施都装上了感应芯片,出现异动就会第一时间 “报告”,既精准又有效,让隐患及时消除。

万物互联,趋势所然

“智慧社区的落地已经到了最好的时代。”谢超如是说。

但耕耘这个市场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面临培育市场的问题;其次,模式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无论是传统集成商、O2O公司还是物业公司,完全是不同的打法。而这,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摸索。

与此同时,谢超也强调,特斯联将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把智慧社区做得更大,做得更精。比如借助自主智能硬件、LoRa自组网等技术,特斯联提供针对智慧社区改造、楼宇及园区能源管理、智慧停车等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与包括商汤科技、深鉴科技、云知声在内的多家AI技术提供商达成合作,打通AIoT生态链,构建产业联盟。

社区是线下的最后一公里,是投身大规模互联网化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布局线下行业与物联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其价值不言而喻。雷锋网雷锋网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fC5C2isdkLdH6dGO.html#comments Thu, 17 May 2018 15:46:00 +0800
为什么说社区 AI 是安防企业的下一个竞逐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7k93EKlMQxVlxRPC.html

“是时候热起来了。”在谈及自2014年昙花一现的智慧社区应用时,安防从业人士老黄说道,“此前几年,智慧社区单子太小、利润太低、相关技术不成熟,很多厂商不会花费大量精力在这块;这两年,随着AI等技术的成熟落地,社区AI化改造是时候卷土重来了”。

智慧社区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是一种市场概念,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类是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

无论是新建还是后改,其中涉及政府跨部门协作较多,IOT、安防、AI、大数据等内容应有尽有。面对这些看起来巨大但结构冗杂的缩小版智慧城市项目,此前很多小型技术商根本就无力应对,但稍具规模的集成商又不愿精耕。主要矛盾体现在厂商实现这种技术应用的成本和物业需求方能支出的费用能不能匹配。

而就目前发展势头来看,社区AI化改造将会成为一个众人拼抢的香饽饽。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在弄清楚为什么说社区AI将会引发赛道内的玩家竞逐之前,首先得了解什么因素会导致社区AI化改造值得去做。

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很多一线、超一线城市人口流动大,房屋租赁较多,如何保障信息畅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社区AI化能将相关数据打通,加快电子政务的横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安全的同时,使得相关政策信息上传下达,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执政形象。

而从民众的角度出发,社区AI化能够改变自身在社区内的任何行为方式,包括生活、学习、娱乐等等。届时,整个社区就像一整张相连的网络,通过技术赋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提升自身生活的舒适度、安全度及幸福感。

于公于私,社区AI化都是众望所归的一大利好。但问题是,为何百利而无一害的智慧社区始终推广无果?理论的蓝图为何一碰到落地的挑战就荡然无存?

为什么此前做不成

一位传统安防厂商负责人告诉雷锋网,社区AI化改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此前还没有哪一家厂商能够提供完整的系统及产品;与此同时,由于社区AI化技术门槛不高,导致一个极小项目中也挤着很多厂商,而他们的软硬件又很难相互兼容,限制协同发展。

而此时,则需要集成商来负责构建整个平台,但由于该市场散且杂,大型集成商鲜有进驻,市场内大多集成商实力不足,也就造成系统建设的参与者众多,但缺乏最终的权威主导者,散兵游勇难以成势。

而在另一位地产商高管看来,除了以上所提两点外,社区AI化难以推动,主要是各个参与者对于智慧社区的理解天差地别。

在他们眼中,社区AI化永远都是以“更好卖房”为目的,将其看做是一个噱头去提升房屋亮点以更快去库存。而之后的住户体验、服务等要素都不是重点考虑因素。

就技术提供商这块,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很多中小型厂商在前期开发、应用产品时并没有充分调研住户的具体需求及切身想法,缺少对人、屋、事相关数据的真实化和细致化采集和分析处理;只是一味的堆砌服务,单纯为了抢地盘、夺先机,糊弄了事,为了智能而智能,以致于很多产品在开发、落地之后,根本无法使用。

而站在距离住户最近的物业公司这边来看,他们自身投入精力最多、日常处理问题也最多,但赚取的利润也最少,也就是缺乏一个长期可行的、最现实的盈利模式及运营方式。久而久之,很多智慧化服务就变得迟钝且鸡肋。

社区AI化虽然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但能力最强的地产商不肯沉下心做服务、技术最强的设备商能力不够、最有热心的物业缺乏可持续服务基础,以上三点,也就让社区AI化之路难上加难。

为什么现在能做

事实证明,缺乏和谐的利益协同,单靠情怀并不能推动智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社区AI化的更好、更快推进需要结合各方的智慧。

从地产商这边来看,今年3月27号,万科董事长郁亮在年度发布会上表示,万科要从“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定位,调整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以树立房租赁行业领跑者这个目标。

这段话也可以理解为:万科将正式进军物业圈。而这也就意味着,更多资源的进入能够更好地联动各方,以寻求更加的发展及运营模式,推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大房企的效率总是高的令人咂舌。几天前(4月25日),万科便在智能领域发力,提出新一代产品主张“万科智造”,利用AI智能、移动互联、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创造100多项运用场景,以给业主提供更多服务。

以“儿童关怀”相关的生活场景为例, “万科智造” 设计了如下安防解决方案:

  • “危险区域进入预警” ——如果孩子在无法看管的情况下进入地下车库,或其他危险区域,社区摄像头捕捉到的镜头会在显示屏上自动报警,迅速通知保安。

  • 万科智慧社区“防走失管理系统” ——未来将在小区所有的出口处,设置无人陪同孩童进出报警系统,迅速通知保安。

  • “儿童异常行为预警管理” ——儿童无人陪伴超过10分钟以上,儿童躺地等异常情况预警,迅速通知保安。

对此,有人提到,智慧社区与房地产行业的报批、报建大相径庭,房产公司做物业也许缺乏互联网思维,不能很好解决住户的需求及痛点。在雷锋网看来,智慧社区发展多年一直停滞不前,像万科这样的大型房企进驻智慧社区行业,无论最后将社区AI化推进至哪个层面,对于社区AI的普及、推动无疑意义重大。

而除了此前人们所熟知的地产、物业等相关企业,场景搜割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兽也参与其中。

其实他们的入场逻辑也不难理解,作为承载人类活动时间最长的载体——社区,人们很长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并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数据。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疲软”,移动端应用市场已经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格局。可以预见,未来数据流量的战场将会从移动互联网向线下实体化的“物联网”过渡,更多的流量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在这个巨大流量入口的吸引下,2017年12月22日,腾讯正式发布首个智慧社区开放平台“腾讯海纳”,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物业、居民、政府、媒体和社区服务提供方,形成“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社区健康生态。

雷锋网了解到,“腾讯海纳” 可为业主提供智能门禁、智能停车场、线上投诉报修等“互联网+”服务,用户只需关注自己所在小区的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物业服务,有效提升满意度。

有腾讯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阿里。今年3月9日,阿里也正式发布“钉钉未来社区”,它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府、物业、居民、社区新零售等多方生态的链接,重新诠释“互联网X社区”的管理思想与经营形态。

在他们看来,在互联网化领域,不少大型物业企业已研发自营平台,并通过自营平台改变管理效能、甚至借由平台实现了业务扩张。中、小物业企业却因成本高、对互联网行业理解不深等问题,在互联网化领域仍有待突破。

钉钉未来社区将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物业公司可以低成本进入移动办公时代,降本增效,向业主提供管家式在线服务,快速建设智慧社区。

一个真正的智慧社区,应该完成“硬件+软件+平台+服务”这四个基本点。也就是住户能够通过手机APP控制社区内或是家庭的智能硬件,物业能够有软件后台观察数据,所有的数据都能基于云端形成体系的分析对接给政府,让居民、物业、政府、商家等多方都能受益。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地产、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智慧社区市场的平台、服务痼疾将得到解决;但对于软硬件这块,还得需要技术过硬的安防厂商来解决,其实对于此块市场,传统安防巨头东方网力早前便已意识到。

在此前雷锋网举办的AI安防峰会期间,东方网力副总裁兼深网视界总经理万定锐博士就曾表示,“社区将成为城市安防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未来东方网力的主场战之一”。

在他看来,社区着一细分场景特点明显,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1. 流动人口管理: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为安全防范带来了巨大挑战。

  2. 社区综合治理:重点人员管理、房屋居住情况管理、社区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等的综合管理,如果只依靠“人工方式”进行走访巡检,基层社区管理工作压力巨大,急需高效管理手段。

  3. 基础数据治理: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和维护层面需要更多智能化手段;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急需提升。

  4. 安全与便利:老旧社区对于人车来访的智能化管理需要提升,存在安全隐患;类似快递、外卖服务,居民的便利和安全防范存在一定的矛盾。居民无法真正全面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面对以上四点,东方网力提出了两种主要解决思路,以及一个核心技术框架:

一是依托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慧精细化管理;

二是通过多元信息感知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来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另外还推出一套包含感知、数据管理和存储、应用的完整技术框架。根据万定锐介绍,东方网力推出的智能安防社区解决方案,是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大数据等自研技术与社区场景应用完美结合的产品落地,在很好地解决了安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同时,实现 1+ 1 > 2的融合价值。基础数据的汇聚,大大提高了基于社区的城市公共安防、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基层建设的效率。

他同时也补充说,未来,东方网力还将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消除不同的信息孤岛,使信息流在社区中流动起来,产生不同板块组合的价值。

最后一公里的入口大战

得社区者得天下。

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的IOT时代,社区作为汇聚科技社会人、房、车三大未来物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要素,其价值将不言而喻。不同于此前的智慧社区建设,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社区的更多潜在价值将被挖掘出来。

社区是线下的最后一公里,是投身大规模互联网化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布局线下行业与物联网必不可少的行动。随着包括阿里、万科、东方网力等行业巨头的进驻,社区平台化产品的出现将变得简单。届时,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安防巨头还是物业大佬,都不会放过这个万亿级市场。

]]>
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smartcommunity/7k93EKlMQxVlxRPC.html#comments Wed, 02 May 2018 10:37: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