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49:52 +0800 硬核冬奥!滑雪机器人上线,转弯避障不在话下,由上海交大研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ng1dfbGLbDR4hQ6.html 灵魂拷问:2022 年了,狗子都会滑雪了,你呢?

近日,上海交大自主研发六足滑雪机器人在沈阳雪场上亮相,完成了初级道、中级道以及与人共同滑雪实验。

从视频上的表现来看,该滑雪机器人能自主转弯,左转、右转通通不在话下。

雷峰网了解到,该机器人不仅实力不俗,来头也不小——其是在“科技冬奥”的号召下,由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领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足式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制,目前已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

有过滑雪经验的人都知道,滑雪项目最难掌控的地方在于平衡感,少有差池,则屁股遭殃(别问我怎么知道)。但对于六足滑雪机器人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在 400 米长、坡度 18 度的中级雪道上,滑雪机器人能够以大于 10m / s 速度滑行。

不仅如此,该机器人还能自行规划最优路线,躲避人群,并且遇到障碍物时能够急转弯,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雷峰网了解到,该机器人之所以这么行动自如,与其设计不无关系。

从外观上看,该滑雪机器人为六足机器人,采用双板滑雪。中间的四条腿分成两组,每两条腿固定在一个滑雪板上,用于控制滑雪板的位置和姿态,两侧的两条腿分别加装了滑雪杖,用以模仿人,实现点杖的功能。

同时,每个滑雪板具有五个自由度,通过控制滑雪板的位姿可以实现滑雪的速度控制、转弯和制动等功能。

对此,有网友调侃称,“机器人滑好雪都要六只脚 我两只脚滑不好也正常”。

除了在外观层面下功夫,为了适应雪地这种人多且易滑的复杂环境,该机器人还搭载了智能感知、制动控制等技术,并支持无线远程人机交互控制,以此完成竞速、转弯、规划路线、规避障碍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等试验科目。

有网友提出了疑问,“下个月冬奥会就要开始了,参赛资格拿到了吗?”。

虽然六足机器人能够在雪场上驰骋自如,但它的作用并不是要与人竞技,而是发挥其科技优势,在高山和冰雪环境中开展巡逻、实施救援,帮助人们规避风险,创造舒适安全的冰雪体验环境。

事实上,在本届冬奥会上,除了滑雪机器人,还有很多硬核科技成为冬奥赛场上的靓丽风景线,包括且不限于消毒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物流服务机器人等。

众所周知,疫情防控是本届冬奥场馆安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冬奥会各场馆内遍布 AI 消毒机器人,支持自动避障、自行充电,更重要的是,该机器人还能够通过AI大数据构建的智能化消毒系统将场馆消毒做到可视化、数据化、可追踪溯源化。

另外,在体温测上,冬奥会采用了能够 24 小时实时监测的“测温贴”,其外形类似创可贴,带有一颗芯片,能够便捷贴在手腕或腋窝底下,通过蓝牙传输温度信息。

除了芯片测温贴,国家体育馆还引进了一台气溶胶病毒检测设备,该设备可以将病毒监测时间从 6-8 小时缩减至 40 分钟。

在医疗保障上,冬奥会组织也煞费苦心,三个赛区都覆盖了智能医疗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医疗器械的远程手术操作系统,为创新应急医学保障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另外,会场上还设置了智慧餐厅,有能下饺子,能做汉堡的“机器人厨师”,有提供送餐服务机器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调酒机械臂。

距离冬奥会正式举办还有十六天,从前期赛场布置来看,冬奥会上随处可见国产硬核科技的产品身影。

这是一次中国科技力量绝佳的亮相机会,同时也是各家硬核科技产品的试炼场,要在国际性运动会上大展身手,适应复杂的环境并非易事。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冬奥会上的硬核科技,你还知道哪些?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ng1dfbGLbDR4hQ6.html#comments Wed, 19 Jan 2022 16:55:00 +0800
亚马逊推出一款名为“Astro”的隐私保护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7BiixoUIYktCRL3.html 雷锋网消息,亚马逊于近日推出一款名为“Astro”的隐私保护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拍摄到房屋内的每个角落、可以和你视频通话、还可以根据人脸识别不同人的身份。

Astro 的脸是一个普通的平板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滑动、点击或语音控制来发号命令。

平板上显示着一双眼睛,让它看起来更像机器人。亚马逊的智能助理 Alexa 也内置在 Astro 中,因此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跟它聊天。

据了解,Astro在用户的允许下可以实时调查房间内的人物、宠物,如果检测到有人闯入或者发生意外事故,Astro会第一时间向主人发送通知。在这期间,它会连接亚马逊监控产品Ring保存视频内容。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到这个产品。

目前,亚马逊表示只有接受邀请的人才有资格购买Astro,而且价格是999美元。同时,亚马逊开启了室内环形摄像无人机的预定。

Astro 会使用深度神经学习的方法绘制用户住所的锚点,这样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越界区域禁止Astro进入卧室等私密场所。

其实亚马逊在很早之前就学会了用有趣的方式拓展其监控业务。比如美国的警察都在使用 Ring 家庭监控系统 ,而 Astro 可以为警察提供视频巡逻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外媒开始质疑 Astro的稳定性,比如它会从二楼摔下去,同时 Astro还有可能成为隐私的最大漏洞。要知道 Astro还配有一个可以伸缩的望远镜。更有人直言:“这就是一个带轮子的相机。”

一位从事Astro机器人项目的工程师就认为,该机器人的推出是一嘲尚未准备好发布的“灾难”。另一位则表示“非常糟糕”,他认为Astro的无障碍功能(亚马逊的宣传中Astro能帮助照顾老人)完全是“荒谬的、胡说八道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 Astro 看起来只是一个新奇事物——事实上,它已经被拿来与像 Aibo 这样的机器人“宠物”相提并论。

但是 Astro 没有解决任何特定问题,反而和 Facebook 的雷朋眼镜一样,是在消除潜在的概念:让人习惯家中的移动相机。Astro 不是家用机器人,而是带轮子的相机,而这正是亚马逊想要的。

雷锋网编译自:https://www.vice.com/en/article/akgbbe/amazon-unveils-astro-a-privacy-nightmare-robot-that-follows-you-around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7BiixoUIYktCRL3.html#comments Thu, 30 Sep 2021 07:31:00 +0800
筚路蓝缕二十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开启「黄金十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pFoYMnCDHr6lWFr.html

作者 | 刘伟

编辑 | 肖漫

2008年,《功夫熊猫》里憨态可掬的阿宝在全球大荧幕上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潮。

13年后,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舞台上,另一只会功夫的“熊猫”也扛起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科技实力的大旗,它就是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刚刚发布的熊猫机器人优悠。

巧合的是,《功夫熊猫》风靡全球的年份,正是优必选科技创始人周剑投身人形机器人研发的起点。不同的是《功夫熊猫》的出品方是美国电影工作室梦工厂,而熊猫机器人优悠流淌的却是纯正的中国血液。

2020年10月20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会宣布,优必选科技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唯一智能机器人合作伙伴,将以前沿原创的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技术助力中国馆,为世博会来宾提供创新的人工智能服务及科技体验。

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政府副总代表、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副部长阮炜(左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处长王伦(右一)、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左一)出席熊猫机器人优悠全球首发仪式

熊猫机器人优悠正是优必选科技专门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量身打造的产品,接下来它将启程前往迪拜。

这款身高1.30m、体重63kg的熊猫机器人是在优必选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 X的基础上开发而来,融合了大熊猫的外形元素。它拥有一块双柔性曲面屏和仿生化设计的眼睛,可以实现27种拟人化的情绪表达。此外,它还具备由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构成的灵巧四肢,以及多维力觉、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和惯性、测距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平稳快速的行走和精准安全的操作。

熊猫机器人优悠现场比心

多模态交互系统赋予了这款机器人生命感,可以更加生动灵活地和人交互。视觉定位导航和手眼协调操作技术则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智能,能够在多个场景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熊猫机器人优悠现场打太极

迪拜世博会将于10月1日开幕,熊猫机器人优悠作为中国馆的“和平友好使者”,将在智慧生态分展区为观众介绍中国熊猫生态长卷、智慧农业等展项,让大家了解中国历来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展示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书写、画画、太极等技能。

它的加入既可以帮助各国来宾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本身也是中国前沿原创科技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示。

人形机器人的二十年筚路蓝缕

人类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想象和希冀由来已久,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1495年达芬奇设计的发条骑士。数百年来,这份对于科技之巅的神往经由《变形金刚》等文艺作品不断发酵,愈发深入人心。

但人形机器人的梦想逐渐靠近现实,却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

时间倒退至2000年,日本本田公司潜心研发近二十载,隆重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可以双足行走的机器人——ASIMO。从外形上来看,ASIMO身高1.3米、体重48公斤,酷似一位背着背包的太空人。

横空出世的ASIMO不仅解决了此前机器人在直线行走中突然转向时必须先停下来再扭转肢体的僵硬问题,它还可以进行诸如“8”字形行走、下台阶、弯腰、握手和跳舞等各种复杂动作。

在本田宣布停止研发ASIMO前,这款历经七次迭代的人形机器人,除能以2.7公里时速行走,9公里时速跑步外,还能同时与多人进行对话,甚至行云流水般完成“拧开水瓶、握住纸杯、进行倒水”等一系列操作,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之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波士顿动力公司接棒本田推出的双足机器人Atlas进入了公众视野,将仿生学的应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譬如驾驶汽车、使用电动工具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精细操作根本难不倒Atlas,偶尔还表演一段原地360°空中转体、分腿跳接前空翻,其灵活性堪比专业运动员。因此每当波士顿动力放出Atlas新视频,评论区总能听取“哇”声一片。

本田和波士顿动力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探索方面布局超前,但相关产品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本田早在2018年就叫停了ASIMO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而波士顿动力也是几易其主。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于2016年开始研发,在5年里实现了4次迭代。2021年7月发布的最新一代Walker X,运动能力方面,最快行走速度达到3km/h;可以在20°斜坡行走,并实现坡度实时自适应;可以在15cm 高度的台阶上下楼梯,以及在3cm不平整地面稳定行走。

Walker X走不平整路面

智能化方面,Walker X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升级:采用U-SLAM视觉导航技术,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与识别算法、人脸识别算法和跨风格人脸数据生成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识别人脸、手势、物体等信息,丰富准确地理解和感知外部环境;手眼协调等AI和机器人集成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灵活的服务,具备物体识别分拣与操作能力,可以自主操控冰箱、咖啡机、吸尘器等家电;末端柔顺控制技术,可以完成按摩、拧瓶盖、端茶倒水等家居任务;内置的原生28+机器人情绪体系,可以进行主动式交互,与用户建立共情。

优必选科技的商业化“蹊径”

ASIMO和Atlas商业化遇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过高,有报道称一台ASIMO造价就在300-400万美金之间。

而优必选科技通过自研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器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技术,大幅拉低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成本,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大型人形机器人BOM成本降低至可商用级别的公司,为商业化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Walker X在居家场景

除了成本,合理的发展规划也是优必选科技在商业化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ASIMO和Atlas机器人更像是本田和波士顿动力为了展示技术实力而研发的产品,产品布局上看不到太多商业化考量,而优必选科技的发展路径则要清晰得多。

研发Walker所布局的前沿技术正在用于支撑优必选其它产品应用落地。Walker是优必选产品之树的“树干”,为公司其它产品(树枝)提供养分,现有的智能教育机器人悟空、Yanshee、Alpha Ebot、AMR智能物流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以及康养机器人等商业化产品都用到了Walker的相关研发成果。反过来,这些产品形成了市场和应用,也可以继续支撑Walker的进一步研发迭代。

在研发体系方面,优必选科技已经构建起三层研发体系:第一层是产品团队;第二层,在产品团队之上,公司有自己的研究院,专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团队采用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来自研究院;第三层,在研究院的基础上,优必选科技还有一个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更长远的前沿技术研发。优必选科技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都设立了联合实验室。当上层的研究院有了技术突破,就会往下一层转移。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应用到产品。

当然,服务机器人的落地商用并不容易, 面对一系列挑战,优必选科技的策略也很明确,就是把智能机器人作为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整体落地。

疫情破局,服务机器人将迎来“黄金十年”

技术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适合的场景。

服务机器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先有鸡还有是先有蛋”的困境里。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价格高,市场不愿意买单;而缺少市场需求供养,又导致企业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意中打破了这一僵局。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介绍,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都发现机器人在无接触式服务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病毒消杀、无接触式配送、商场导览等等。为对抗疫情,形形色色的服务机器人如细雨般铺入了全国的社区,成为“中国抗疫”的一个侧面。这也让过去停留在PPT和实验室的商业化前景得到了充分验证。

同时,由于中国亮眼的抗疫成绩,国内供应链率先得以恢复运转,也给了本土机器人厂商一个发展技术和抢夺市场的重要窗口期。疫情期间,优必选防疫机器人不仅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推荐,而且落地了15个国家的9大场景防疫,可谓成绩斐然。

优必选Cruzr克鲁泽机器人驰援卢旺达

另外,从长期来看,全球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我国部分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及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了40%,随着而来便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陪伴和照顾,也可以在快递、外卖等劳动力密集的领域发挥巨大价值。

“从这些角度来看,服务机器人即将迎来的不仅仅是黄金十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 谭旻说道。

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资本已经率先投票。据统计,在2010-2019年间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共有2480起投资,总金额在1388.5亿元。市场对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情又高涨起来,仅去年,国内服务机器人投融资事件就有242期,总金额达267.7亿元,许多顶尖科技公司也挟资入市。

立足人工智能教育新基建,开启技术新长征

创新者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够望见星辰大海,更在于他们看到脚下的泥泞坎坷后,依然有勇气踏出远行的脚步。作为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先行者,优必选科技看到了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清楚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谭旻表示,服务机器人市场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但当中也存在许多现实的挑战:

首先,中国的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国外已经发展了三四十年,而国内企业中即便是优必选科技这样的开拓者也仅仅成立才九年时间。奋起直追,更需要加倍努力。

其次,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许多制约。用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人工智能去赋能同样不够成熟的机器人行业,需要一场技术的新长征之路。

再次,机器人行业并不是一个快速回报的市场,必须长期持续的投入,这要求资本更有耐心。疫情虽然给服务机器人打开诸多市场想象空间,但产品真正扎根进去,仍有待于企业不断拓荒。

最后,人才短缺也是一大制约因素。谭旻介绍,根据工信部数据披露,截止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人才缺口已达500万。

AI变革,教育先行。针对广泛群体、技能应用人才和研发人才这三类人才梯队,优必选科技打造了从K12到高校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分层部署,用通识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及理解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青少年人才、用职业教育培养能推进产业化落地应用的技能型人才、用专业教育培养引领产业未来的发展与革新的科研人才。

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据了解,目前优必选科技已在中国落地2大基地、超过3000所学校,在全球落地6大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软硬件一体化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ASIMO蹒跚学步,到熊猫机器人优悠启程前往迪拜,历经二十年的拓荒与探索,服务机器人眼前的道路正越来越宽广。这既是时代的机遇,也是众多像本田、波士顿动力和优必选科技这样的企业聚沙成塔的结果。他们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有的还在书写新的传奇。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pFoYMnCDHr6lWFr.html#comments Tue, 14 Sep 2021 17:55:00 +0800
仓储物流的 “战国时代”:10+ 机器人厂商入局,字节菜鸟抢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G5MVFUUl32WkXF6J.html 一场数智化物流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中。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迎来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伴随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智能化升级,物流机器人产品开始被普及、应用。

其中,在仓储物流领域,AGV(自动引导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逐渐取代人工,仓储自动化市场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机器人厂商——仅在 2015 年前后,市场从业者从十余家攀升至近 60 家。

目前,在仓储物流场景中,基于二维码导航的 AGV 已经得到普遍应用,AMR 则依靠视觉技术的迭代升级打开了工业市场这道大门。

需要明确的是,物流机器人进入工厂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单向的效率提升,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仓储自动化的升级,同步带动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于产业,这是数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于仓储物流机器人,这是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开拓应用场景的掘金方向。

据雷锋网不完全统计,仅在 2021 年上半年,就有十多起关于仓储物流机器人的投融资事件,其中还包括像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

基于此,雷锋网梳理了 10+ 家仓储物流领域的移动机器人厂商的基本概况,从创业发展,再到软硬件产品布局,以及融资情况进行全面整合。

兰剑智能:物流机器人“OG 产商”

兰剑智能成立于 1993 年,是国内较早一批涉足物流领域的企业。

创业初期,兰剑智能吴耀华教授带领团队从三维建模仿真做起,以咨询、软件、集成为主要业务,走过了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集成商时代。

而后,随着专用机器时代的到来,兰剑智能研发了全自动瀑布式分拣线、全自动开箱机、全自动包装机等专用设备,主要应用于烟草行业。

2012 年,兰剑智能开始自建高科技物流装备产业园区,公司至此进入第三个十年——通用机器时代。基于此,兰剑智能也逐渐从物流端深入到制造端,其客户涵盖烟草、医药、电商、规模零售、日化、汽车、电力、轮胎、石化、航天等二十余个行业。

基于多年的研发积累,截至 2020 年底,获得知识产权 193 项。在产品方面,兰剑智能自研自产涵盖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拣选机器人等多款智能物流机器人装备。

在系统方面,兰剑智能自研了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由托盘级密集仓储拣选一体化系统、料箱级密集仓储拣选(立体货到人)一体化系统和特定商品全自动化拣选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为一个整体。

在融资方面,兰剑智能成立至今仅有两轮融资经历,分别发生于 2011 年和 2018 年,并于 2020 年 12 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极智嘉:AMR 出货量超 2W,传拟 IPO 上市

极智嘉(Geek+)成立于 2015 年,其产品线包括货架到人拣选、货箱到人拣选、协作拣选、分拣、搬运、智能叉车及托盘四向车。

目前,极智嘉在全球AMR销售累计突破 20,000 台,据 Interact Analysis 统计,极智嘉全球 AMR 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第一,服务客户包括耐克、沃尔玛、丰田、西门子等,总数超300家。

就在本月,极智嘉宣布与顺丰供应链旗下丰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极智嘉将成为顺丰供应链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指定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

系统方面,极智嘉 2019 年推出了实体智慧物流版的 aPaaS (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系统——“极智云脑”。

随后,极智嘉在 2021 年在 aPaaS 平台基础上加入“4D 使能技术”——即融入了深度软件智能、深度业务智能、深度数据智能,以及深度群体智能。

融资方面,有消息称极智嘉正考虑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规模约为 5 亿美元。根据企查查公开信息,“极智嘉”已经完成 C2 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鸿为资本和祥峰成长基金跟投,至此极智嘉完成的 C 轮(C1+C2)融资总额达到 2 亿美元。

快仓智能:起步于电商,曾与菜鸟合作

快仓智能成立于 2014 年,定位为提供以智能物流机器人集群及其后台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级解决方案的企业。

快仓智能最初从服务电商行业客户起步,曾与菜鸟网络共同打造多个智能无人仓。而后逐渐覆盖零售、医药、物流、制造等行业,目前已服务全球 15 个国家 30 多个行业 500 多家企业客户。

产品方面,快仓潜伏式、料箱式、叉车式、复合式等四大产品线,与后台操作系统一起组成了智能搬运、智能拣选、智能分拣等三大解决方案。

2019 年,快仓智能推出推出后台操作系统 EVO,以解决大规模机器人集群调度、多类型机器人协同、机器人与其它智能设备协同、跨场景运行等问题。

融资方面,2020 年进行了 C+ 轮融资,由国际化战略投资人凯傲集团和Prosperity 7 风投基金共同领投,建信信托领投,申万宏源、交银国际、华创深大、高能资本、联道资产等跟投。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仓智能的 7 次融资中,除了国内外资本,还有快仓智能的合作对象菜鸟网络,参与了 B 轮融资。

迦智科技:一年获字节两次投资

迦智科技于 2016 年成立于杭州,核心成员均来自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人熊蓉是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

迦智科技从成立之初起就专注于制造业领域,其主要业务为提供基于 SLAM 融合导航技术的激光无轨导航 AMR 和室内外工厂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目前,迦智科技的产品包括工业级搬运 AMR、智能无人叉车、室外 AMR、多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及自主定位导航模块等。

据悉,在单场景和单服务器的环境下,迦智目前的技术可以保证 1500 台机器人的运行;在已经落地的项目案例中,迦智可以做到单一车间内超过 100 台机器人同时上线工作。

雷锋网了解到,迦智产品所应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光伏面板等泛半导体行业以及泛 3C 电子类行业,其中的落地场景为仓库与产线之间,产线与产线之间,产线与仓储之间,以及不同车间之间的室外搬运四种。

其中,在室外搬运领域,迦智科技 2020 年曾与蓬翔汽车联合推出了园区级室外重载无人驾驶机器人 LUNA。

融资方面,迦智科技已于今年 6 月完成 B+ 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深创投、字节跳动与联想创投跟投。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 5 月,字节跳动就曾参投了迦智科技的 B 轮融资。

优艾智合:“踩坑”中找到转型方向

优艾智合成立于 2017 年 5 月,成立仅月余时间,原在西安创业的优艾智合团队入驻位于深圳的孵化器。

2017 年 11 月,优艾智合打造出全球第一款商用车辆巡检机器人,但却在机器人商业应用的落地方向上遇到了瓶颈,公司开始面临转型难关。

在此背景下,优艾智合开始专注于细分工业场景里的移动机器人应用,此后在反复的实践调整中,优艾智合逐步锁定了泛电子制造行业和能源行业。

目前,优艾智合已形成了工业物流、智能巡检维保、智慧能源 3 大业务板块,服务客户包括中车株洲、华为、米其林、法士特、ASM、华能集团等企业。

系统方面,优艾智合曾针对制造业打造 YOUI TMS 智慧物流系统,能将移动机器人在工序间的物理流转升级为数据连接,具备根据 ERP、WMS、MES 等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物流自主调度的能力。

融资方面,优艾智合在今年 5 月完成了获得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SIG、蓝驰创投等老股东跟投。

隆博科技:自研机器人智能移动系统

隆博科技(AICRobo,前身为“爱啃萝卜”)成立于 2015 年 8 月,定位为一家以自主移动机器人为驱动力的柔性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

据了解,在成立隆博科技之前,其创始人佘元博在 2013 年开始组建 AICRobo 团队,进行自主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并于 2014 年开始为企业客户提供机器人自主移动技术支持,而后才创办了“爱啃萝卜”公司。

目前,隆博科技产品已推出通用移动底盘、工厂搬运机器人、仓储拣运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日化、3C、物流仓储行业。

2016 年,隆博科技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智能移动系统 AICANS,具备环境构建, 自主导航(室内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等)及智能跟随三大功能。

同时,为了部署于作业场景的本地服务器,连接场景内机器人与各类设备,隆博科技推出了 DMS 调度管理系统。

融资方面,隆博科技目前已进行了四次融资,分别在 2015 年、2017 年、2019 年以及 2020 年,参与投资的资本包括弘鹰投资、磐霖资本、甘朴资本、常熟国发创投。

海柔创新:首创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

海柔创新成立于 2016 年,是箱式仓储机器人(AutonomousCase-handling Robot, ACR)系统的首创者。

2017 年,海柔创新实现了单料箱机器人系统的落地应用,2018 年实现多料箱机器人系统的商业应用,后来随着产品方面发生变化,海柔创新将料箱机器人改称为“箱式仓储机器人”。

据悉,海柔创新目前已在全球落地应用 200+ 项目,机器人累计应用超 1500 台,广泛应用于鞋服、3PL、电商、电力、3C制造、医药、零售等各行业,合作客户包括顺丰 DHL、百世供应链、京东物流、阿里迅犀、飞利浦、国家电网等。

除了国内业务,海柔创新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2021 年,海柔与全球顶尖物流集成商 MHS 达成了战略合作。

另外,其自研的库宝系统也于近期落地澳洲最大线上图书商城 Booktopia。雷锋网了解到,库宝 HAIPICK 是海柔创新自主研发的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可助力仓库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智能搬运、拣选、分拣。

Syrius 炬星:专注软件和服务

Syrius 炬星成立于 2018 年 5 月,公司创始人兼 CEO 蒋超为原谷歌 Google X 实验室 Project Tango 负责人。

不同于其它的移动机器人产商,Syrius 炬星更为专注于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软硬件和云服务开发。

在 Syrius 炬星创始人兼CEO蒋超看来,自主移动能力只是 AMR 解决方案的入门技,基于机器人载体,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突破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瓶颈,才是其价值所在。

基于此,炬星已相继推出 AIoT 平台 FlexGalaxy 和 AMR 操作系统 megacosmOS,还将启动基于 megacosmOS 的开发者社区。

目前,Syrius 炬星已有三条产品线——一是以 AMR 为基础的软硬件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其次是其软件和云服务系统,三是 Syrius 炬星在今年5月份搭建起的工业场景移动机器人的产品线。

雷锋网了解到,Syrius 炬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鞋服、美妆、医药三大领域——其共同特征为件型小、价值高、流通快。

融资方面,今年 8 月,Syrius 炬星刚宣布完成超 2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字节跳动领投,联想创投跟投,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明势资本、真成投资、创茵资本、日本投资机构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 继续跟投。

未来机器人:工业场景的无人车

未来机器人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制造业物流、仓储物流提供工业无人车辆产品及物流无人化解决方案。

事实上,早在 2011 年,未来机器人创始人刘云辉与 3 名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博士组成初创团队,开始三维视觉定位、动态伺服控制与移动机器人平台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在科研成果落地阶段,团队在进行了 5 年的数据追踪和实地调研后,最终决定将已经开发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叉车。

目前,未来机器人已开发并量产八大系列视觉工业无人车辆,覆盖外月台装车、料笼堆叠、货物上下架、室外长距离运输等核心场景。

针对硬件产品的应用场景,未来机器人开发了配套机器人调度系统、以及“明眸”环境监控系统。

对于行业发展,未来机器 CEO 李陆洋曾表示,目前我国无人叉车市场发展至今尚未达到市场“拐点”,无人叉车作业精度、可比拟人工的工作效率和场景适应性三方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未来机器人共有 5 次融资经历,其中最近一次发生于今年 7 月,由联想创投、钟鼎资本、字节跳动联合完成的战略投资。

灵动科技:实现 AMR 量产

灵动科技(ForwardX Robotics) 成立于 2016 年 4 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视觉的 AMR 机器人研发商。

灵动科技最早开发的产品是面向 C 端的 OVIS 行李箱,据 CEO 齐欧介绍,OVIS 的内核就是一台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的 AMR 机器人。

在 OVIS 的研发基础上,灵动科技搭建了全流程的 AMR 研发平台,将端到端、传感器、算法到硬件结构设计打通。而后,团队确立了以 B 端产品为核心,深耕物流和制造业的方向。

据悉,灵动科技核心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路径规划和 VSLAM(基于视觉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现已研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Forcos 机器人感知决策平台”和基于机器学习的“f(x)多智能体调度系统”。

目前,灵动科技在锂电、光伏、汽车、3C 等行业内不同细分场景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包括 TCL、丰田合成、京东物流、顺丰供应链中国、华为严选等,出货量超过 1000 台。

成立 5 年,灵动科技已完成 6 次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于今年 3 月——其 Pre-C 轮融资金额超过 2.5 亿元人民币,由鼎晖 VGC、钟鼎投资、德厚资本领投,AA 投资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跟投。

海康机器人:六大新业务版块之一

海康机器人成立于 2016 年,是海康基于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定位所拓展的六大新业务板块之一。

据悉,海康机器人主要产品包括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硬件产品线主要有潜伏、移载和叉式,软件方面则有机器人调度系统 RCS、智能仓储系统 iWMS 两大软件平台。

雷锋网了解到,海康机器人服务 3C、汽车制造、电子半导体、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零售、食品饮料、光伏、医药、烟草、鞋服等各个行业,服务客户包括京东、顺丰、四通一达、中国邮政、苏宁、深南电路、一汽大众、新宝电器等。

其中,针对物流行业,依托在图像处理、硬件设计及嵌入式软件领域的技术积累,海康机器人推出了单件分离、六面 DWS、机器人供包、物流可视化管理等应用系统。

在业务表现上,2021 上半年机器人业务营收 12.20 亿元,同比增长 124.8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同比下降 2.52 个百分点至 47.37%。

旷视:算法加持,软硬一体

旷视是在 2017 年进入供应链物联网领域,聚焦智慧物流及工业机器人业务。2020 年初,旷视机器人产品部独立。

2018 年 4 月 8 日,旷视官方对外公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Ares robot),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

以 AI 算法起家的旷视,在进入仓储物流领域后,开始涉足硬件,从物料搬运的 AGV、AMR 到智能码垛的无人叉车,几乎覆盖了仓储物流全流程机器人产品。

除了硬件发力,旷视还自主打造了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在 2019 年 1 月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旷视发布了自己的自动化机器人集群和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河图。

为了在物流领域站稳脚跟,旷视招募了多名行业老兵。其中,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物流业务事业部战略和发展中心负责人王银学等人均有多年从事物流行业的经历。

另外,旷视与精星、富勒、国药物流、伍强、优乐赛、北邮等 30 余家机构与企业,涵盖产、学、研、用各个方面,联合成立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

谁将抢占先机?

没有一家公司是孤立的个体,企业的兴盛与冰点,往往映射着行业的发展境况。通过对公司的了解,雷锋网也试图从中窥见行业发展的基本面。

无论是从 AGV 向 AMR 转型,还是从视觉技术、软件层面切入,亦或是直奔解决方案,虽然机器人厂商进场方式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本,皆是锚定仓储自动化、物流数智化方向发展。

而在这之中,随着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场内玩家也不仅仅局限于机器人厂商,从资本动态来看,互联网厂商也逐渐盯上了这一领地,仅字节跳动一家,近年来已举措频频,投资了迦智科技、Syrius 矩星、未来机器人等多家初创企业。

从行业应用来看,仓储物流机器人已不再是电商、快递行业的“专属应用”,而是拓展至上游生产制造、下游零售场景,且面向更为垂直的行业,例如医药、图书、食品等。

总的来看,仓储物流机器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蓝海时期,同时也是突围头部的关键期。

海柔创新创始人兼 CEO 陈宇奇曾表示,目前仓储自动化渗透率仅为 1%;可见市场还处在一个从初级逐渐迈向成熟的阶段,而这也正是市场参与者最佳的卡位时期。

随着仓储自动化的深入渗透,过去“你走一步,我挪一脚”的竞争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当下仓储自动化场景的需求,在竞争差距不断缩小的态势下,真正能够突破行业发展桎梏,实现规模化复制,实现“从 0 到 1”鸿沟跨越的厂商,才能抢占先机。

这里的“规模化”,一是指仓储物流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二是落地应用方案的规模化复制。

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背后涵盖的是机器人在视觉、感知等多方面技术的成熟性、方案柔性化程度、机器人系统的完善程度等多维度要求。

无论站在企业生存视角,亦或是寻求资本青睐,机器人厂商都需在这一关键期里自证实力,否则,当大浪淘沙之时,只得随波逝去。

在这场激烈的卡位争夺战中,谁将率先上岸,抢占先机?


雷锋网注:本文为“物流科技之仓储物流”的开篇盘点,后续将持续带来行业深度报道、案例报道,寻求报道、爆料请联系作者:肖漫 14748243099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G5MVFUUl32WkXF6J.html#comments Mon, 06 Sep 2021 11:13:00 +0800
数智化时代下,谁站在了“AI+机器人”的C位?| 2021AI 最佳成长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ipQfKWa31v6djhb.html 第一次工业革命,喷薄而出的“蒸汽力量”推动着传统农业社会开始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与内燃机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为人类点亮了一盏指引新生活的“明灯”;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则把人类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今,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内核的人工智能,正在城市的一个个街头巷尾悄然生长、落地生花。

作为最早一批关注人工智能的行业媒体之一,雷锋网于今年6月重磅启动了第五届「AI最佳成长榜」评选计划。

本次雷锋网「AI 最佳成长榜」最终被提名和申请榜单的公司达671家,涵盖雷锋网此前预设的当下最受关注的13大领域,5个最佳维度。

经过专家评审团长达一个月的集中评审,最终评选出65家在在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商用价值,以及未来成长潜力最具代表性的AI企业。

这些企业中,既有锐意进取的创新巨头,也有在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的超新星。新生时代,它们作为当下AI+行业中走在最前沿的佼佼者,将共同开启新发展浪潮。

其中,在「AI+机器人」领域,陆金所、擎朗智能、优必选科技、优艾智合、普渡机器人成功入选2021年度AI最佳成长榜,并分别获得该领域的最佳产品成长奖、最佳商用成长奖、最佳壁垒成长奖、最佳数智化赋能奖、最佳自主原创技术奖。 

最佳产品成长奖:陆金所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依托于中国平安30年领先的金融经验,陆金所也是业内兼具金融专业风控能力与科技优势的领军企业。

陆金所是财富管理领域较早用AI技术展业的公司,其开发了一系列服务与平台运营、产品分析、客户服务、交互体验的多功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包括客服机器人和运营机器人。

陆金所的客服机器人基于句式分析意图识别的多轮对话引擎,在产品知识图谱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封闭域内的会话维持、实体继承、意图继承、指代消解的客户多轮对话。

同时,陆金所自研APP巡检机器人,替代每日人工检查陆控及集团内部APP各页面、各业务线主要流程,旨在解放人力,前置发现问题,增强用户体验。

另外,在审核和产品上架方面,陆金所也应用了机器人。

在审核方面,陆金所基于OCR+RPA识别技术,对于客户提交的外部各类资产证明图片、PDF以及身份证等证件进行智能识别和审核。目前陆金所审核机器人已经运用在QI合格投资人、身份证识别、信托产品审核等多个场景使用,从而取代当前人工初审岗,提升运营效率。

在产品上架方面,陆金所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运营工具,满足理财平台从产品上架到运营的全流程,通过产品上架机器人解放业务繁琐的录入校对工作,实现准快稳的运营服务。目前产品上架机器人已经运用在资管、私募、保险、银行等多个业务线。

未来,陆金所将加大机器人、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将人工智能更深入应用于陆金所平台运营的方方面面,涵盖投前、投中、投后用户理财全生命周期,用智能化分析更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和意图,寻找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建议、市场分析以及投资者教育服务。

最佳商用成长奖:擎朗智能

擎朗智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核心,面向餐饮、酒店、医疗等商用场景,提供全新智慧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经过11 年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经验的积累,擎朗现已成为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餐厅、 酒店、医院等室内场景,继全球第一家智慧餐厅后擎朗智能还助力打造了全球首家24小时无人咖啡厅、日本首家智慧图书馆等。足迹已经遍布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0+城市,服务包括海底捞、外婆家、新白鹿餐厅、广州酒家等餐饮百强企业,实现了无人配送机器人出货量全球领先。

擎朗智能获奖产品“Peanut”无人配送机器人系列,是该领域最早实现量产落地的产品。相比国际国内的传统技术,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全自主定位导航,准确率高,复杂场景适应性好,配送能力强等特点。“Peanut”系列除了应用于餐厅、酒店、商场、商务办公、展馆、KTV、社区等多个领域,还可以负责外卖、快递无人配送、医院药品配送,消毒杀菌,产品包括送餐机器人、酒店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广告引领机器人等等。

当前,擎朗在核心技术、供应链、多场景应用落地等方面构筑了深厚的行业壁垒,依托创新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擎朗机器人的出货量在国内外稳步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目前已逐步走向全球,先后进入美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最佳壁垒成长奖:优必选科技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 2012 年 3 月,是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秉承着“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使命,优必选科技自研人工智能算法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同时实现了机器人伺服驱动器的大规模量产,赋予机器人灵活运动的“关节与躯干”。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前瞻性研发与商业化落地,布局了包括高性能伺服驱动器、机械传动、运动规划与控制、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智能语音交互、SLAM与导航、人机交互和手眼协调等核心技术,同时推出了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同时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商业服务、智能巡检、公共卫生防疫等多行业解决方案。

在 2021 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优必选发布了全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X,展示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商业化应用潜力。

Walker X 在 WAIC 现场演示了上楼梯、下斜坡、下象棋、柔顺力控按摩、视觉定位导航、快速行走、单腿平衡、不平整地面行走等功能,展示了在家庭应用场景下,更丰富、更智能、更稳定的服务能力,也体现了 Walker X 在步态规划与控制、柔顺力控、全身运动规划、视觉定位导航、视觉感知、全链路语音交互等方面的技术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Walker X 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头部、手掌、电池都可以快速拆卸和组装。一方面便于使用和维护,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为产业化及大批量制造做准备。

为了给即将开幕的世博会的来宾打造创新的人工智能服务及科技体验,2020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优必选为官方合作伙伴,优必选也是 2020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唯一智能机器人合作伙伴。此次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将首次采用 Walker X 担任“智能导览讲解员”,通过前沿 AI 技术介绍中国最高科技成果,呈现智慧生活的创新变革趋势。

最佳数智化赋能奖:优艾智合

优艾智合是行业领先的移动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优艾智合应用高精度 SLAM 导航移动机器人和软件系统核心技术,基于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及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为全球企业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稳定连续、高效的智慧生产场域。

在工业物流领域,优艾智合以半导体为核心,面向精密电子制造全产业链场内物流产品布局,实现生产效率与效益提升;

在智慧能源领域,形成智慧管廊、联合巡检、带电操作、智慧库房全景覆盖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电力能源产业升级;

在智能巡检维保领域,公司在数据机房、轨道交通、档案管理等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的落地经验,保障企业安全绿色高效运行。

在芯片国产率不断攀升的趋势下,上游晶圆生产扩大产能、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普遍诉求。优艾智合通过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助力某全球知名晶圆无尘车间智能升级,在节省人力的同时稳定生产节拍,生产效率提升 33%,实现稳定连续、高效的晶圆生产。

未来,优艾智合将继续深耕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精密电子制造及以电厂为核心的能源行业,通过技术先发优势抢占市场高地,构筑行业影响力。

最佳自主原创技术奖:普渡机器人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普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多机调度、感知避障等。旗下产品为送餐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配送迎宾机器人等。普渡科技一直深耕餐饮行业,为餐厅提供广告营销、送餐回盘等全链路智能餐饮解决方案,并持续向其他应用场景拓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普渡机器人为大量餐厅和医院提供无接触送餐和配送医疗用品等服务,此外,普渡专为抗疫打造的消毒机器人“欢乐消 2”先后入驻医院和机场,提供高效全面的智能消杀服务,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葫芦”是普渡科技新推出的一款带广告屏、配送迎宾二合一的机器人,它面向餐厅、酒店、商超等众多应用场景,集揽客、迎宾、配送、领位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为顾客提供更全面、多样的服务,为客户开辟一种全新拓客方式。

目前,普渡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餐厅、医院、学校、办公楼、政务大厅、酒店等场景,主要客户包括海底捞、全聚德、呷哺呷哺、巴奴、碧桂园、洲际酒店、喜来登酒店等。

未来,普渡科技将继续打磨产品、夯实技术,研发出更多颠覆性的创新产品,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用机器人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的使命。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ipQfKWa31v6djhb.html#comments Mon, 30 Aug 2021 18:53:00 +0800
解密:波士顿动力如何用算法构建Atlas机器人的感官世界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pkqSYYna7imapT2M.html 波士顿动力一周前发布了一个长达90秒的视频。在视频中,Atlas完美地跑完了复杂的障碍赛。于是有很多网友好奇是什么黑科技让机器人可以如此智慧。

机器人该怎么样才能像运动员一样奔跑、翻转、跳跃?创造这些高能演示的是一个有趣的挑战,但波士顿的技术目标不仅仅是创造一场华丽的表演。在Atlas项目中,他们以跑酷为实验主题,通过动态运动,感知和控制之间的联系,来研究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机器人更加顺畅的运行。

机器人对跑酷的感知

机器人感知算法会被用到相机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数据转换对策和规划物理行动中。虽然Atlas使用IMU、关节位置和受力传感器来控制其身体并感受地面获得平衡,但Atlas还需要感知算法来识别障碍物,如图1中看到的木箱和窄桥。

图1:这个动画显示了一个Atlas机器人深度相机生成的点云旋转视图。

Atlas使用深度相机以每秒15帧的速度生成环境点云。点云是距离测量数据的集合。Atlas的感知软件使用多平面分割的算法从点云中提取表面。接着算法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地图系统,最后系统帮助Atlas用相机看到不同物体建立模型。

图2:具有感知输出的Atlas渲染。

图2显示了Atlas感知到的物体,并经过反馈与计算规划行动。左上角是深度相机拍摄的红外图像。主图像中的白点形成点云。橙色轮廓标记了跑酷障碍物检测到的矩形面,这些矩形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感器跟踪。从而帮助Atlas设置特定的行为。例如,绿色的脚印标记下一步在哪里跳跃和慢跑。

为了扩展跑酷课程,机器人被导入一张高级地图,其中包括命令它去哪里,以及路上应该做什么动作。这张高级地图与实际课程不完全一致,它是对障碍物位置和一些主要动作的简要描述。所以Atlas会使用这些简要的信息来导航,同时使用实时感知数据来填充细节。例如,Atlas寻找一个可以跳跃的盒子,如果盒子移动到侧面0.5米,Atlas会在那里找到并调整姿势。如果盒子移动得太远,系统找不到它就会停下来。

图3:展示机器人对跑酷课程中伙伴的感知的动画。

这是一个3D可视化动图,展示了机器人在跑酷障碍跑道上看到的内容和机器人通过内容反馈的计划。主动跟踪的物体被绘制成绿色,当物体的距离超过感知范围时,图标就会从绿色变成紫色。跟踪系统也会不断跟进物体的姿态传给导航系统,导航系统会通过地图上的信息设计好对应物体的绿色脚印。

行为库

你在跑酷程序中看到 Atlas 执行的每个动作都来自“轨迹优化离线设计”创建的模板。这些模板库,允许科研人员往库中添加新的轨迹,添加新的功能。

轨迹优化离线设计,可以让工程师交互探索机器人能力的极限,并减少机器人的计算量。例如,机器人如何收起四肢做后空翻,这些成就对项目的推进有莫大的帮助。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机器人做到最合理的驱动。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离线优化捕捉重要的发力点,并使用控制器在线调整它们的动作。

图4:这种跳马行为是使用离线轨迹优化设计的复杂全身行为的一个例子。

模型预测

确定了机器人前面盒子、坡道和障碍的位置,并设计了一系列越过它们的动作。剩下的挑战是填写机器人执行计划所需的细节问题。

Atlas的控制器被称为模型预测控制器(MPC),因为它使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来预测运动将如何演变。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优化计算出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从而尽可能形成好的运动姿态。

如上所述,行为库中的每个模板都向控制器提供了最优解的解决方案。控制器调整力、姿势和行为时机等细节,应对环境几何形状、脚滑或其他实时因素。这样就可以拥有能够偏离模板运动的控制,自我创建运动过程。这种解决方案也大大减少了机器人可能需要的场景行为模板。例如,从52厘米的平台上跳下来和40厘米的平台跳下来,MPC会自动弄清楚细节。

图5:显示感知和计划路径的第一人称视图。蓝色箭头对应于MPC对机器人在路线中移动时质心和动量的预测。

MPC的预测特性允许Atlas跨越行为界限。比如,知道跳跃后是后空翻,控制器可以自主创建一个平稳过渡的动作。这也简化了行为创建问题,研究人员不需要再提前考虑可能的行为序列。不过,MPC的创新是有限度的。例如,试图从慢跑运动过渡到后空翻是行不通的。

为未来奠定基础

他们对Atlas系统中创建和控制动态行为(也包括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可扩展软件系统的机会,也让Atlas系统通过感知自身环境做出改变,这个系统将与他们的团队一起成长。

本文雷锋网编译自:https://twitter.com/BostonDynamics/status/1429876922293575681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pkqSYYna7imapT2M.html#comments Wed, 25 Aug 2021 10:49:00 +0800
“双减” 政策下,教育机器人行业的春天来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8TW5aDPXBuNwGdM3.html 悬在教培行业头顶的 “达摩克里斯之剑” 终于挥下。

在“双减政策”发布后,一夜之间,涉及到 "学科类培训" 的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遭遇了灭顶之灾。

然而,在 双减政策的寒风过后,教育市场并非是寸草不生。

有一个教育细分赛道,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

下一个风口是教育机器人吗?

“双减政策对教育机器人的行业影响不大”,长期面向学校、机构和家庭提供 STEAM 教育产品的童心制物( Makeblock)GR 总监RICK告诉雷锋网,“但不否认存在阶段性的间接影响。整体来看,教育在变,素质教育未变,以STEAM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或许会迎来春天”。

来自康力优蓝机器人的汪晴也告诉雷锋网,虽然公司也部分涉足教育机器人业务,但双减政策暂时对公司业务没有直接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现有 “双减政策”,童心制物( Makeblock)GR 总监RICK也建议广大K12机构,利用现有生源,通过短期体验课扩科编程,扩展甚至转型做素质教育。

如此,还能够为教育机器人行业补充更多的师资力量,缓解行业师资缺乏的弊病,从而形成更好的行业生态。

针对教培转型需求,童心制物推出了《编程教育扩科教育方案》,提供包括课程、软件、硬件、平台、师训、赛事出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无需加盟,助力 K12 教培 30 天快速扩科素质教育。

5500亿市场背后产品、设计、人的缺失

5500 亿元。

这一数字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报告《2019 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该报告预估至 2023 年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5500 亿。

在这一个千亿市场的里面,已有优必选科技、童心制物机器人(Makeblock)、科大讯飞、商汤、大疆等等大批玩家。

从市场规模和玩家来看,教育机器人市场将会更加蓬勃发展。然而,未来可期的教育机器人行业在今天的发展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尽管目前教育机器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发展的痛点需要解决。”广州英荔教育市场总监陈海权告诉雷锋网。

从产品来说,教育机器人研究关注的七个研究方向是:外观、听觉能力、视觉能力、认人能力、口说能力、同理心与情绪以及长期互动。其中,外观是教育机器人设计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普及和深入的领域。

优必选科技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崔宁也提到:“教育智能硬件,尤其是机器人硬件,需要很强的软硬结合能力和工业设计能力。”

因为特别是对儿童而言,外观会影响儿童对机器人好恶的评判,不良的外观甚至会让儿童产生恐惧感与梦魇,从而直接反映在教学效果上。

听觉能力、视觉能力、认人能力、口说能力方面的研究得益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近几年已有所突破;但是同理心与情绪以及长期互动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是未来技术需要突破的重点。

其实,教育机器人已在外国进行推广多年,但国内师资缺乏、政策推动不足等原因,在学校内推进缓慢,大部分仍是通过课外活动、社团或补习班等非正式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

用教育机器人上课,要求教师需要懂机器人学,机器人学本身是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国内目前教授机器人课程的老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

另外,由于缺乏简易的课程管理平台,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使用机器人意味着必须重新学习与适应机器人,容易使教师产生抗拒使用的态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完善简易的课程管理平台以便教师能轻易上手,使教育机器人发挥最大功效,成为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上的利器。

教师问题之外,还有课程的问题。

“硬件本身的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要通过硬件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或内容资源。”优必选科技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崔宁一语中的。

教育机器人需要相关课程支撑,然而行业内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目前每个教育机器人公司编写的课程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的。有些课程内容还存在中小学学段的内容与大学的机器人教育难以衔接的问题。

“另外,目前部分 AI 教育市场的产品虽然融进了教学内容,但是缺乏专业的 AI 知识,很难形成完善的 AI教育内容体系。”优必选科技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崔宁补充提道。

恶性竞争下,枪口要抬高一尺

一位资深从业者陈三木告诉雷锋网:一家企业要发展,其实行业生态很重要——目前教育机器人企业之间存在一种求大求全、恶性竞争的风气。

目前各家教育机器人公司似乎都希望把所有利润收入囊中,所以推出的产品都是封闭的,必须全套使用统一设计的软件、硬件、课程。

封闭的结果就是,两个不同公司品牌的教育机器人单纯因为商业原因无法在同一个情景下协同的,每一个品牌的产品都只能用自家的 App 或者平台进行控制或编程。

更有甚者,各家机器人公司为了覆盖所有年龄阶段,推出多套教育机器人,自家产品之间都无法协同。

如此状况,最后导致整个行业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补的开放生态,资源没有用在发展自身最有优势最创新的部分,反而形成内卷,从而导致影响每个企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由于商业策略等原因,很难寄望于企业自行改变,需要国家、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的合力。”陈三木谈到。

他表示,国家应当与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政策,提升教育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规定教育机器人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培养师资力量。

不仅如此,企业应当更加关注感应技术、辨识技术、控制语言、机器人结构、无线网络、云端科技和仿生技术等技术;因为具有分辨语意能力且具备如同真人一般的互动性是机器人理想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跟企业是否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息息相关。

他还强调,企业还需要从教育机器人的系统架构、教学平台管理移动设备与管理端的关系进行规划,使教育机器人发展更健全完备——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应该通力合作,致力于建设行业生态,共同将蛋糕做大。

投资人看好这门生意吗?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说道,“教育是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也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但是如今,对投资人而言教育这门生意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幸福”——尤其是在 7 月下旬的“双减政策” 落地后,针对 K12 在线教育的一级市场大额融资将面临更大规模的“退潮”。

不过,至于谈到教育智能硬件的投资,多位投资人表示看好这个赛道。

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投资人高俊表示:校外学科培训被压缩后,学生的时间分配发生了变化。过去在教培机构的时间会被分配到校内或者家庭中,这就是意味着,用户对校内/家庭的教育产品的需求将会变大,必然一波新的机会。

行业资深从业者吴磊也同意高俊的观点,他补充道,教育硬件市场既包括教育机器人赛道玩家,也包括其他诸如一些智能台灯,翻译笔等智能学习赛道玩家。

但他也强调,当前教育机器人的很多技术问题依然需要突破。

“例如,市面上的陪伴教育机器人噱头较多,两三千的产品,功能缺不多,虽然装了很多传感器,但是没有太多实际用处。有很多公司写了商业计划书来融资,想打造教育+娱乐一体化的陪伴机器人,实际上一年都生产不出来产品。”吴磊谈到。

另一位投资人陈静表示短期内对所有关于“教育”行业的投资都会更加谨慎,包括教育机器人。

“当下教育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早已不限于硬件层面的竞争,更在于硬件和软件内容,服务的深度融合。投资人不再单纯为硬件买单,推高市值。但是,从长期来看,教育机器人企业依然被资本看好。”陈静分析道。

优必选科技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崔宁、童心制物 (Makeblock)GR 总监RICK两位行业高管和投资人陈静的观点如出一撤。

崔宁表示,机器人硬件可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陪伴、上课、辅学和助学的工具需求,会在未来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教育领域,硬件不能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它背后的整体方案和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才更重要。

“短期来说,教育机器人也属于大教育行业,投资人短期内会变得比较谨慎。但长期来看,预测教育机器人企业依然会很受资本的青睐。我们是硬件、软件、课程内容、机器人竞赛以及服务为一体的STEAM教育综合方案提供商,这也是公司发展过程中被红杉、深创投、中金这些一线投资机构看好的关键所在。”RICK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

总结

“K12 受限,素质教育等必然成为下一个热门话题。”童心制物 GR 总监RICK如是说道。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随着在线教育机构的转型,素质教育的玩家会变多,竞争加大是必然的;作为素质教育领域的“原住民”,教育机器人企业必然也要面临新的竞争局面。

对于教育机器人企业来说,这固然是一个挑战,但反过来看,也是它们 “共同把蛋糕做大” 的难得机遇。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没有受到“双减”政策的直接影响,教育机器人企业将势必加大以教育机器人和 AI 教育为切口的素质教育方面的多方面投入——这符合相关企业的自身发展方向,也在某程度上顺应了国家素质教育发展大势。

至于未来谁将是教育机器人行业的头部玩家,这个行业本身又能够获取到多大的市场空间……要回答这些问题,还为时过早。

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文中提及的汪晴、陈三木、高俊、陈静、吴磊均为化名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8TW5aDPXBuNwGdM3.html#comments Thu, 12 Aug 2021 07:50:00 +0800
移动机器人大军,涌向人类工厂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IS37UiImwGdpF5C.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李帅飞

在位于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工厂(下文简称“西门子开关工厂”)中,上百台移动机器人规范自如地来回行进着,除了讲解员与部分操作系统的工作人员,几乎看不到其它人影。

从收货、质检、入库,到在库理货、出库集货和产线送料,移动机器人无不覆盖,在复杂的工厂动线以及多样的工作流程下秩序井然。

如今,移动机器人正走进越来越多工厂——而西门子开关工厂,仅是其中一面写照。

移动机器人进入工厂

事实上,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与工业机器人相当,只不过前者早期并未受到过多关注。

移动机器人最初被大众所熟知,是出于一次大型并购——2012 年,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收购了仓储物流机器人明星企业 Kiva Systems,后者主要研发采用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Interact Analysis 高级研究总监张键表示,“它使得移动机器人不再局限于汽车、烟草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中,而开始大规模应用到物流分拣领域”。

在亚马逊对 Kiva 机器人批量应用后,国内出现了诸多基于二维码导航的类 Kiva 方案,比如京东的“亚洲一号仓”;菜鸟为天猫打造的智能仓、“苏宁云仓”等。

如今,移动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不少细分类别,从导航技术上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磁导航移动机器人、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激光雷达导航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

就行业普遍认知来看,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和 AMR(Automated Mobile Robot,即自主移动机器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MR 无需依靠外部基础设施去定位和固定路径,而是能够通过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行自主路径规划,其技术路线以激光或者视觉 SLAM 为主。

不过,由于应用了更多传感器以及需要考虑环境的干扰,AMR 造价更为高昂,移动速度一般也慢于独占场地的 AGV。

如今,尤其在仓储物流场景中,基于二维码导航的移动机器人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且占据绝大部分存量市场,包括极智嘉、海康、快仓在内的国内厂商正是这类产品的早期入局者,吃到了仓储物流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波红利。

不过,随着仓储物流场景第一波红利瓜分殆尽,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尝试打开工业市场这道大门,而 AMR 正是开启的钥匙。

“自然导航 AMR 的柔性和全局适应性更好,更适用于人机混合、场景改造困难的工业环境”,迦智科技陈首先曾向雷锋网说道。

2015-2018 年间,国内 AMR 厂商辈出,包括极智嘉、隆博科技、优艾智合、迦智科技等近十家移动机器人厂商陆续布局工业 AMR。

在这期间,在仓储物流领域已经小有名气的极智嘉也开始进军工业领域,基于自身前期在电商仓储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方案,从应用场景与电商仓储相似的工业仓储场景做起。

AMR 进入工业场景初期,由于国内工业自动化水平不够高,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试用阶段。另外,AMR 在技术层面也处于验证阶段,需要在实际工业场景下一边试行,一边修正。

正当 AMR 尝试打开工业市场时,一次时代的浪潮以及偶然性的环境变化为 AMR “添了一把柴火”。

2020 年,“新基建”的提出,为国内工业数字化进程踩了一脚油门,另外,“十四五”规划的其中一个目标,便是提出将数字经济核心的数字产业的比例提升至 10%。

由此,越来越多工厂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多数工业 AMR 项目也加速进行场景验证;西门子开关工厂和极智嘉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

西门子开关工厂的“人”换人

在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一座全流程柔性自动化的智慧物流工厂在 2020 年成功落地,而这座工厂便是西门子开关工厂。

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西门子开关工厂开始关注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当时,西门子开关工厂有 500 多名员工,年产超过 35000 台真空断路器和 12000 台中压开关柜。

对西门子开关工厂而言,其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改造原有的原材料存储,改善送料流程过度依赖人工的状况;二是促进厂区人员管理从手工劳动逐步向机器人应用技术管理转型。

另外,工厂内的各个产线都在工作状态,即使对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如何保证产线工作的同步进行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当时,西门子开关工厂对比了市场上的各种解决方案,要么投资巨大,要么方案不够灵活,一旦落地难以改变;这与西门子开关客制化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在多方的权衡和对比下,西门子开关工厂最终选择了极智嘉提出的模块化柔性部署方式。

所谓模块化柔性部署,即部署阶段能够分区块展开,实现无停产升级改造,同时后续能够根据业务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在部署过程中,极智嘉首先在货到人区展开,而后才逐步拓展至机器人收货区、四向车立库存储区、质检环节打通和自动化集货区。2020 年 10 月,西门子开关工厂完成了物流中心的全流程机器人覆盖,并开始部署机器人产线送料。

在为西门子开关工厂提供的智能仓组合方案中,涵盖了货到人拣选机器人 P800、货箱到人拣选机器人 C200S、四向穿梭车和智能搬运机器人 M1000,以及 AI 算法和智能系统,解决了库内 20 万+仓库存储单元(SKU)原材料的收货、分区存储、齐套发运、产线领料等流程问题。

从收货区来看,其拣选机器人能够监测数量、大小、体重是否符合标准。据西门子开关工厂工作人员介绍,过去 80 个工人花费 5 天所做的工作量,现在 10 个工人花 2 天时间就能做完。

在理货方面,厂内的货到人库区每天根据热力图进行智能理货,立库区则按照生产计划每天进行智能理货。

值得一提的是,西门子开关工厂部署了六层立库区,机器人上可达顶层,下可到底层,当工人下班之后,机器人照常运转,按照优先顺序进行理货,以确保第二天工厂开工时能够完成出库。

另外,基于开关工厂的特殊性,产品经常需要抽检测试,机器人在这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能够将抽检物品送至检验室,而且在检验完成后能够将物品归置原位,做到全链路可追踪,实现货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

据西门子开关工厂数据统计,在完成智能升级后,工厂的入库效率提升 2.5 倍、出库效率提升 2.15 倍,存储面积减少 50%,存储能力增加 2-3 倍,供料及时率 100%,厂内人力需求节约 30%。

尽管西门子开关工厂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物流管理,但在多数时候,其仅仅起到示范意义。“来西门子开关工厂看的人很多,真正行动的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基础设施集团配电设备与系统事业部财务总监束长虹表示。

 AMR 如何跨越“从 1 到 N”的鸿沟,成为一个摆在任何玩家面前的难题。

AMR 困于“定制化”

制造业和物流行业不太一样,前者的定制性非常强。


制造业有太多分门别类,每一个行业、哪怕是不同的公司在同一个行业里面,它所要用到的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不一样,都会有自己的需求。

张键说道。

同样的看法,极智嘉 CEO 郑勇在采访中也有所提及。郑勇坦言,不同级别的制造业,需要的方案不一样,相对来说制造业对机器人定制化要求更高。

然而,机器人定制化会带来成本上升,且质量难以控制。这不仅是 AMR 厂商造成挑战,对制造企业而言,仅在资金一项就加高了部署门槛。

事实上,难以实现定制化并非极智嘉一家之难,对于其他 AMR 厂商来说同样是困境所在。

隆博科技 CEO 佘元博此前也曾告诉过雷锋网,工业类场景的定制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难以突破这个瓶颈的因素之一在于 AMR 优质集成商太过稀缺。他表示:

不同工厂,甚至同一个工厂的不同场景,业务逻辑不同,对 AMR 的用法也不同,AMR 要落地到客户实际场景中,中间必须有一个方案规划、定制的工作,以及渠道和商务也有很大工作量,这些工作集成商都可以解决。

但是 AMR 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本体制造商和客户落地场景中能够有效完成方案规划、定制工作,完成技术转化的集成商,目前仍然非常稀缺,这种缺失制约了 AMR 行业的规模化爆发。

另外,在束长虹看来,影响 AMR 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老旧工厂的改造。目前,大多数机器人厂商都有一套自家的解决方案,对于新建厂房则容易复制和应用。

但对于传统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则对复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机器人厂商方案不断地应用、调整、修改,进而健全解决方案,提升可复制性。

对移动机器人厂商而言,只有跨越了这道鸿沟,才能真正实现 AMR 规模化爆发;对于这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各家都在分别作答。

在极智嘉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目前在 AMR 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极智嘉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极智嘉造“脑”

在极智嘉看来, To B 行业有一个痛点——即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问题。当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项目和需求不断增多,实现大规模复制和个性化部署的矛盾也随之显现。

2019 年,进入 AMR 赛道摸索了两年的极智嘉在面临越来越多场景需求、客户项目需求时,越发意识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必要性。

于是,极智嘉做了一次战略升级,将原来客制化软件开发变成了应用平台——aPaaS,即“极智云脑”,旨在解决大规模客制化问题。

“在某种程度来讲,aPaaS 就是一个高度模块化可配置的东西,相当于搭乐高一样,先把乐高模块做出来,以及怎么样去搭乐高的规则或者流程给做出来,等以后再去搭建一个新的项目我们就用乐高的方式做出来。”李洪波向雷锋网等媒体介绍道。

从 0 到 1 的过程中,极智嘉从一开始的硬件交付进一步衍生至软件平台的构建,AMR 市场在扩大,用户也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 1 迈向 2、3、4……N 的时候,极智嘉意识到还有很多未做的工作。

在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李洪波提到了当下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面临的三大变化——一是单场景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复合场景越来越多;三是客户更加追求可感知的价值。

李洪波表示,一套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已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要三个层次:基于全品类的机器人,深度量身定做与它适配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站式服务。

在新的需求催生下,历经超过 300 位工程师、两到三年的持续开发后,极智嘉在 aPaaS 平台基础上加入“4D 使能技术”——即融入了深度软件智能、深度业务智能、深度数据智能,以及深度群体智能。

其中,群体智能和深度软件智能主要在自动化层面和软件层面为客户提供全链路的深度连接,实现入库到出库,从地板到天花板,全链路从硬件到软件的连接。数据智能和业务智能,则是为客户提供整个的全链路的数字化,比如“数据即资产”的增值服务。

那么,这些“智能”在实际应用上如何体现?

比如,在自动化仓库构建之前,可以做出整个系统的仿真,用真正的业务数据贯穿到系统里面看真实数据,看不同子系统之间是否有瓶颈。

在系统真正运行之后,再通过一个数字孪生功能,把真实的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能够数字化展示出来。

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极智嘉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而这同样也是包括海康等头部厂商在探索的为之可行的方法。这套方法论或许不是唯一正解,但包括极智嘉在内的 AMR 厂商都在不断靠近答案。

AMR 风起

从产业话角度看 AMR 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教育市场阶段;二是判定趋势的过程;三是大规模应用。

“现在已经到了第二阶段甚至到第三阶段大门打开的时候”,李洪波向雷锋网表示。

Interact Analysis 数据统计显示,2018-2020 年间,全球用于物流仓储和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总出货量翻了 2 倍,即使 2020 年存在疫情影响,但该市场销售额仍有 20% 增长。

据张键及其所在团队预测,到 2024 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会超过 140 亿美元。

“移动机器人前期存在一个非常长的准备期,当准备期过了以后,也就是说移动机器人通过实操验证,被认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后,整个移动机器人部署的成长将是爆发式的,会非常快。”张键说道。

同时,张键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在 AMR 数量上,市场规模上,还是解决方案上,中国厂商在世界范围内都已处在头部位置。

近年来,随着 AMR 的行业价值被验证,资本也愈加青睐这一赛道,仅在 2020 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发生了数十起融资。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玩家布局 AMR,据雷锋网了解,字节跳动已入股至少 3 家仓储物流机器人;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 ABB 宣布收购 ASTI 移动机器人集团;优必选在 WAIC 上也发布了 AMR 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

资本的青睐、玩家的竞逐,AMR 赛道不可谓不热闹,但与此同时,AMR 市场仍存在巨大变量——目前整个行业 25% 的单位都是来自于初创企业,且排名前 13 的移动机器人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一半。

AMR 正起势,但行业仍有长路要走。正如李洪波在采访中所说——

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大家翻过第一座山,后面还有特别长的路。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IS37UiImwGdpF5C.html#comments Mon, 09 Aug 2021 21:09:00 +0800
优必选 CTO 熊友军:将 Walker 进行到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kUdQuehhnTUpXqH.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王金旺

雷锋网消息,7 月 7 日,优必选在 WAIC 上发布了 Walker X。

这是优必选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五年来的第四次进化,从最初的双足机器人进化到如今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如今的 Walker X 已经成为优必选技术力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中国机器人领域一个独特的存在。

优必选 CTO 熊友军此前曾向雷锋网表示:

针对 Walker,我们制定了非常长远的规划,优必选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它能够走入家庭。

经过此次升级,Walker X 离“走入家庭”这一目标也更近了一步。

Walker X 的这两年

Walker X,优必选第四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当它在 WAIC 的展台上再次被围观时,优必选的研发团队并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Walker 已经连续两年入选 WAIC 的镇馆之宝。

在过去两年里,优必选 Walker 项目研发团队在这一机器人中加入了全新的思考,更有生命质感的 Walker X 也由此而生。

早在 2019 年 6 月,Walker X 就开始立项。从最初的产品定义,到如今在 WAIC 呈现在大众面前,Walker X 背后实则历经了一个长线的研发过程。

“Walker X 的产品研发项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虚拟仿真与硬件设计、第二阶段是整机组装与优化、第三阶段是算法导入与应用测试”,熊友军向雷锋网表示。

据熊友军介绍,基于 Walker 第二代产品在不同场景的部署和测试情况反馈,优必选在 Walker X 研发阶段就定下了四个指标,即“减重、增稳、加速、加智”的八字方针。

围绕这四大指标,优必选将第二代 Walker “高 1.45m,重 77kg”的体型减重至 63kg,身高优化至 1.30m,也就有了现在的 Walker X。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 Walker 三代产品迭代过程中,随着功能和自由度的提升,身高和重量一直在增加。而 Walker X 这代产品却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了小型化的趋势,两种不同的迭代方向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优必选的另一重思考——在技术成熟度逐渐提高的同时,人机交互的考量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 Walker 的最终目标是走进千家万户,本质上是一种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因此更强调机器人与人交互的友善度、亲和力,以及交互的自然性,将机器人的身高降低也是为了避免人类在和机器人交互过程中仰视或直视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和威胁感”,熊友军表示。

同时,熊友军还补充表示,在保证身高的基础上,体重其实是越轻越好,“轻便性”对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安全性,以及减少能源消耗都能起到正向作用。

为了给 Walker 减重,熊友军表示,优必选的研发团队在伺服舵机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针对伺服舵机的驱动单元,优必选将伺服舵机最大功率密度提升了 150%,这也是 Walker X 能够实现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身高体重方面的变化,Walker X 在运动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新的提升。据雷锋网了解,Walker X 最大行走速度从上一代产品的 2km/h 提升至 3km/h,接近人的行走速度。

“一般情况下,人类正常跑步速度在 8~10km/h、慢跑速度基本是在 5-6km/h,行走速度差不多就是 3~4 km/h,Walker X 基本上已经能够以人类相当的行走速度在家庭室内环境下行走”,熊友军向雷锋网说道。另外,熊友军表示, Walker 的行走速度将会在后续迭代中持续提升。

速度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为了提升 WalkerX 快速行走的稳定性,优必选采用了类人步态运动规划、足腰协调步态规划、摆动腿运动轨迹优化等算法,通过算法提升了 WalkerX 的运动性能。

算法的加入在帮助提速之余,对 Walker X 的稳定性同样有提升。

稳定的单腿站立

“以前 Walker 更多是在室内平坦的地面行走,但现实环境会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说地面上有支笔,可能会有电线,有楼梯等复杂情况,现在基本上都能够 hold 住”,熊友军表示。

从脚掌部位来看,Walker X 采用全驱动脚掌设计,加以全新的脚掌姿态控制算法,能够让机器人的脚掌运动更接近人的脚掌,当机器人触碰到地面时,柔性的脚腕、脚踝能够让其适应不同地面。

雷锋网了解到,除了能够适应复杂地面环境,Walker X 的稳定性还在体现于承受外部冲击——无论是单腿站立,还是站立行走状态,都能够抵抗冲击或干扰。

此次,出现在 WAIC 展会现场的 Walker X 不仅展示了上楼梯、下斜坡、单腿平衡等多项能力,还秀了一把下象棋的能力;而在这些能力背后,其实是优必选在过往几年沉淀下来的多项自研技术。

6 项 AI 技术、8 大核心功能,Walker X“火力全开”

曾几何时,AlphaGo 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一度震惊全球,但当时对弈现场,坐在李世石对面的并不是 AlphaGo,而是 AlphaGo 的核心作者之一 Aja Huang (黄士杰)。

实际上,AlphaGo 并没有真实“肉身”,而只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下棋还需要一个“人肉臂”。

这次,优必选的 Walker X 却学会了下象棋,下一次打败人类棋手的,或将是一个钢筋铁骨的机器人。

据熊友军介绍,“下象棋”其实是 Walker X 此次在 WAIC 亮相的一个特殊展示项目,是人工智能和运动控制结合的表现。

事实上,此次在 WAIC 上展示的 Walker X,集步态规划与控制、柔顺力控、全身运动规划、视觉定位导航、视觉感知、全链路语音交互 6 大 AI 技术于一身,Walker X 更有张力的表现让更多人放下了“弱人工智能”的偏见。

从“下象棋”的操作来看,Walker X 每一次操作背后需要历经“感知-认知推理-决策执行”三个阶段。

具体来说,Walker X 需要通过头部的摄像头进行视觉感知,识别双方棋盘局势,在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认知推理,有了决策结果之后,再通过手部动作完成移子、吃子、跳子等操作,在这背后,则是有一系列运动控制算法做支撑。

“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熊友军表示,而这也是 Walker X 区别与 AlphaGo 的不同之处。

Walker X 下棋是 AI 技术和机器技术的深度集成,而 AlphaGo 更多停留在 AI 技术层面,尚且缺乏与物理世界的实际交互,需要搭载于类似 Walker X 的机械载体上才能执行技术反馈。

不过,下象棋并不是 Walker X 的终极目的,Walker X 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更多这样更具交互性的技能提升“家庭陪伴”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偶尔让 Walker 陪着下下棋,累了可以让 Walker 捶捶背,渴了可以倒杯水……在诸多家庭场景里,Walker 将具备很大陪伴意义”,熊友军向雷锋网说道。

不难看出,下象棋仅是 Walker X 诸多功能的体现之一。在 6 大 AI 技术的加持下,Walker X 集成了 8 大核心功能,除了前面提及的运动控制,还包括手眼协调操作、柔顺物理交互、多维感知避障、环境人体感知、多模态情感交互、AIoT 家居控制等。

雷锋网注意到,在多模态情感交互上,优必选采用了全新四维灯语体系,内置原生 28+ 机器人情绪体系,在 Walker X 本体上有 4 处灯光、5 种颜色、6 类状态。

目前,在仿人机器人行业,除了通过语音灯光进行情感交互,还有“索菲亚式”通过机械结构改变面部表情进行情感表达交互,当被问及为何没有采取后者方案时,熊友军告诉雷锋网,主要是为了避免“恐怖谷”。

所谓“恐怖谷”,是指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在相似度临近 100% 前,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反而越反感恐惧,好感度降至谷底。

在熊友军看来,目前行业内要想真正实现高度拟人化的仿真面部表情,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避免陷入“恐怖谷”这一漩涡中,Walker X 采用了全新的四维灯语体系,既保证了科技感,也能够通过灯光、颜色等多维度传递情感交互。

其中,嘴部条形灯光能够负责情感表达;耳部环形灯光负责听觉感知;手部 U 形灯光辅助运动控制;背部指示灯光可视系统状态。

Walker X 这样的设计思路,拉近了机器人与人的距离——一方面,Walker X 四维灯语的交互设计,颇具亲和力的身高体重控制都在降低了“机械化”层面的冰冷感;另一方面,Walker X 在具备 6大 AI 技术、8 大核心功能的表现下,拓宽了其商业化边界,走进更多现实场景。

Walker X 走上工作岗位

对于优必选而言,Walker 除了是一张强大的品牌名片外,真正价值在哪里?

事实上,在 Walker 五年四次迭代中,优必选在研发过程中沉淀了大量机器人前沿技术,对于这些技术,优必选则能够直接应用到商用机器人产品中。

雷锋网了解到,Walker 研发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机器人技术已经开始反哺公司诸如悟空机器人、Alpha、Cruzr 等核心产品,支撑起诸多核心产品的商用落地。

此前,优必选的悟空机器人(优必选教育产品线产品)曾多次作为伴舞团、甚至模仿街舞,这项技能背后的人体感知、步态算法等技术正是从 Walker 研发中沉淀,从而迁移至其他机器人产品。

另外,从 Walker 自身的商业化应用来看,登上过晚会、出演过电影的 Walker 已经是机器人界的“明星”。

在去年深圳特区 40 周年庆典活动中,第二代 Walker 就曾登台演出,与十多位舞蹈演员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影视作品中,Walker 也曾参演《我的机器人朋友》,并在剧中饰演男二号,为蔡国庆、蔡轩正父子配戏。

除了演艺活动,身兼数职的 Walker 也常出现在科技展馆中。据熊友军透露,Walker X 将在今年 10 月 1 日的迪拜世博会上担任中国馆的“智能导览讲解员”。

显然,Walker 已经走出了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艰难的一小步。随着 Walker 商业化潜力的拓宽,Walker 也走进了更多高校实验室, 推动了中国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发展。

在科研开发合作上,优必选与大学实验室构建了纵向课题联合申报、横向课题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三种合作模式,在运动控制、机器视觉、定位导航、任务规划、行为决策、人机交互等方向进行研究与探索。

“优必选与高校实验室/专家学者的合作是基于专项研究展开,即横向课题合作,通过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某个领域的深度科研,比如 AI 视觉、AI 语音等”,熊友军向雷锋网表示,“纵向课题联合申报则是和高校研究人员联合申报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Walker 能够助力科研开发一大重要因素在于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头部、手掌、电池都可以快速拆卸和组装,而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对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更是助益良多。

“模块化设计主要直观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头部、二是手掌、三是电池”,熊友军表示,这种模块化设计更便于使用和维护,也为未来产业化和批量制造做准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以手掌为例,优必选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种手掌形态,对于需要使用各种工具的家庭场景,则需要配备灵活的多手指关节;而对于科研或者对手指自由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则会更换成两三个手指头,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在教育领域应用过程中,为了降低科研门槛,优必选开放了 Walker 仿真技术平台。“仿人机器人是学术里非常前沿的一个领域,但难以实现每个研究者都有一台真正的大型仿真机器人,为了提升科研人员的参与热情,我们推出了仿真平台”,熊友军在采访中说道。

据了解,在 Walker X 的技术开放平台上,优必选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及文档、提供精确仿真模型及控制接口,能够实现从仿真平台到实物机器人的无缝迁移;配套上位机软件,以及部分 DEMO 等。

无论是在演艺活动、科技展馆上的露面,还是对科研方面的助力,这些都仅是 Walker 目前的部分尝试,在熊友军看来,Walker 的商业化想象空间,远不止于此。

“我们一直有个梦想是让 Walker 能够走入家庭,成为我们的伙伴,甚至能成为第三代人机交互中心”,熊友军向雷锋网说道。

熊友军认为,Walker 能够完成很多场景下服务类的事情,接下来也将探索 Walker 在结构化较高的场景中进行服务层面的应用,比如机场、酒店、银行等。

在过往版本中,Walker 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太多惊奇之处,从开冰箱、倒饮料到做瑜伽、下腰,这次,Walker X 进一步学会了下象棋、捶背按摩等更具交互性的技能,这让我们对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再次充满期待。

期待它走入家庭,期待它走向更多工作岗位。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kUdQuehhnTUpXqH.html#comments Fri, 09 Jul 2021 17:48:00 +0800
美团无人机来了!15 分钟配送到家,将携手上海建设城市低空物流网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09VFxOVCoeslkoFU.html

雷锋网消息,2021 年 7 月 8 日,在 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团无人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同时,美团宣布与上海市金山区合作签约,共同推动在金山区落地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

在无人机亮相沟通会现场,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提到,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低空飞行开始从民用拍摄转向大规模的工业用途。城市的低空物流网络将成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科技创新重要的机遇,无人机+生活场景的结合是建设低空物流网络的最佳路径。

从物流无人机市场表现来看,近年来物流无人机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截至 2020 年,我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已接近 16.8 亿元。

“我们所探索的不只是配送飞行器本身,而是希望建设综合自主飞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调度系统为一体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在现场介绍到。

雷锋网了解到,美团于 2017 年启动无人机配送场景的探索,致力于打造3公里、15分钟送达的低空物流网络。

据官方说法,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飞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调度系统的研发工作,其中核心系统 90% 以上的部件都由美团自主研发。

今年年初,美团无人机已经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并在其后的深圳疫情中为深圳南山区抗疫建立城市物资运送 "空中通道",给隔离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美团无人机已完成超 20 万架次的飞行测试,配送真实订单超过 2500 单。

此次,美团与上海金山区达成合作,也将是借助无人机打造城市智能配送网络的一次重要尝试。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09VFxOVCoeslkoFU.html#comments Thu, 08 Jul 2021 15:14:00 +0800
软银停产Pepper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kUF4diC2DhEpsFv.html 雷锋网消息,继出售波士顿动力给现代汽车后,软银再次被曝出已经停产Pepper。

据路透社6月28日报道,软银集团正在缩减全球机器人业务,并已经停产人形机器人Pepper。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软银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实际上已经在去年停产,在此之前,Pepper全球仅生产了2.7万台。而这一项目一旦停产,重启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重启生产的成本很高。

随着这次机器人业务的缩减,软银计划在9月就其在法国业务进行裁员,裁员比例将达到50%,目前软银在法国有330名员工,这些员工主要来自软银在2012年收购的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软银已经就其位于美国和英国的机器人销售业务裁员,裁员比例同样达到50%。

本月21日,现代汽车集团官宣,已经完成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波士顿动力的控股权,交易完成后,现代汽车持有波士顿动力80%股份,软银通过一家关联公司保留了20%的股份。

彼时,这家曾被谷歌30亿美元巨资收购的机器人明星企业估值仅剩11亿美元。

在经过此次业务缩减后,软银仍持有Berkshire Gray和AutoStore的股份,据近期媒体报道,这两家仓储机器人公司均已有上市计划。

参考来源: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softbank-group-robotics-exclusive-idCAKCN2E419Z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kUF4diC2DhEpsFv.html#comments Tue, 29 Jun 2021 12:13:00 +0800
扫地机器人攻占写字楼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Q07dQsK3vLRqvbL.html

作者 | 王金旺 

编辑 | 李帅飞

商用扫地机器人是不是一个新物种?

这是雷锋网今年年初得知面向商用领域的扫地机器人即将面世时的一个疑惑。

毕竟,商用场景与家庭场景中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要将扫地机器人从家庭场景带入商用场景,也就意味着要对此前被定位到消费品的扫地机器人的一次彻底重塑。

或者说,商用扫地机器人,已经不再是扫地机器人。

商用扫地机器人,“新物种”的出现

2020年,石头科技市值飙升到800亿,科沃斯市值破千亿。

同样是在这一年,两家合占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相继提出要进军商用清洁赛道,商用扫地机器人应运而生。

不谋而合的战略延伸,由此带来了一次对扫地机器人概念的重新定义……

今年3月,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今年(我们)将会推出可用于商场、地库等大面积清洁场景下的商用机器人,避免这些场景再寻找夜间清洁工。

石头科技商用扫地机器人至此正式提上日程,据雷锋网了解,石头科技这款商用扫地机器人虽然尚未发布,但相关产品信息已经对外公开,并已经开始在线下实测。

就在石头科技发布商用扫地机器人正式对外发布之前,国内另一家扫地机器人独角兽企业——科沃斯,在今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了商用扫地机器人「程犀」。

这次发布商用扫地机器人的是科沃斯旗下全资子公司「科沃斯商用机器人」(以下简称:科沃斯商用),这款商用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团队也并非科沃斯(家用)扫地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原班人马。

不一样的研发团队、不一样的应用场景,为这一“新品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科沃斯:我们为什么要做“商用扫地机器人”

科沃斯集团专注于地面清洁23年,如今将清洁从家里走出去,进入到住宅楼的公共区域和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场景,是合乎逻辑的发展路径。

对于科沃斯推出商用扫地机器人这件事儿,科沃斯商用机器人CEO高倩在5月20日的发布上如是解释。

而谈及这款产品,官方更愿意将其称作:商用清洁机器人。

如果深究科沃斯推出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原因,其实既有市场因素,也有科沃斯自身发展因素:

  • 从市场方面来看,劳动力越来越贵,清洁工越来越难找,管理商场、写字楼的物业公司对提升管理效率、对数字化运营管理已经有高度诉求,人机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

  • 从科沃斯自身情况来看,此前已经在消费领域布局了科沃斯、添可,在商用领域也布局了商用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已是呼之欲出。

我们希望将清洁这件事儿做深做透,逐渐做出一条新的发展曲线。

 显然,高倩是希望用这款商用产品做出科沃斯新的增长曲线。

于是,2020年5月,科沃斯商用清洁机器人正式立项,在金融、零售、地产领域摸爬滚打五年之久的科沃斯商用开始耦合家用、商用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着手研发第一款商用清洁机器人。

虽然,对于科沃斯商用而言,这款产品是一个从0到1的产品研发过程,这其中的研发难点诸多,诸如清洁机构、定位导航算法、运营管理平台、产品在具体场景中如何落地等问题,我们都需要考虑到,这也是过去一年里我们研发团队一点点在攻克的难题,集团层面在制造工艺、供应链、核心技术、品牌方面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大大加快了整体的研发进程。

科沃斯商用机器人CTO邵长东告诉雷锋网。

科沃斯商用此次发布的商用清洁机器人虽然要比现在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在个头上要高出一倍,但整体设计上仍然继承了扫地机器人诸多设计思路,诸如小个头、自主建图、扫洗一体……,不过,二者在研发上其实有一个明显的思维模式的转换。

B端对这类产品除了有清洁、智能化的功能性需求外,还有一个本质区别在于我们要为B端客户算清楚这笔账。

例如,我们需要为B端用户提供一个运营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方便地看到用了多少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替代了多少人工、为公司创造了多少收益,以及每天运行过程中哪些机器人在运行、哪些机器人出现故障、哪些机器人需要更换耗材,这些都与家庭扫地机器人不同之处。

这是邵长东带队做商用清洁机器人时的切身体会。

作为科沃斯商用操刀的第一款商用清洁机器人,为了更容易实现量产和规模化复制,「程犀」的定位是面向1000㎡以下商超、写字楼等场景的一款扫洗一体商用清洁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配备了10L水箱,一箱水可以清洁700-1000㎡,每小时可以清洁300-500㎡,续航约为2.5小时。 

「程犀」可以说是科沃斯冲击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的一个集大成者,仅从产品技术上来看,它融合应用了家用扫地机器人沉淀下来的定位导航技术和AI识别能力、添可(芙万)的滚刷结构、商用机器人的运营管理平台,相当于将此前几年的技术积累都用到了这款产品上,可以看出,科沃斯对这款产品寄予的期望。

在这类商用清洁机器人出现之前,机器人在商用清洁领域其实已经应用多年,只不过,彼时这一品类的刻板印象是体型更大的清洁车或清洁机器人。

商用“土著扫地僧”们的这十年

2020年,腾讯、美团共同参投了一家商用清洁机器人公司,这家公司正是高仙机器人。

高仙机器人成立于2013年,布局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是在2015年,彼时,其首批商用清洁机器人最早落在了新加坡圣淘沙,进入国内市场还是三年后的事儿。

据高仙机器人CTO秦宝星此前向雷锋网透露,“从2018年下半年,高仙机器人的业务重心开始转向国内。

在拿到腾讯、美团投资的同一年,高仙机器人也曾被传出接下来或将筹备科创板上市的消息。

即便如此,规模化量产仍是商用清洁机器人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这一领域中年出货量能够达到百台的企业已经十分可观。

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另一个较为可观的现状是:这是一个还没有被巨头完全渗透、又在逐渐被唤醒的市场,尤其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对商用清洁机器人的认知,让这一赛道再度火热起来。

在这一赛道再度火热之前,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已经存在了一批这样的“土著”——他们多以生产大型商用清洁机器人为主,经历了商用清洁机器人在中国从萌芽到觉醒。禧涤智能正是这一赛道中的另一个“土著”。

商用清洁机器人这一产品的出现已有10年之久,“在过去10年里,整个行业解决了两个问题——如何将技术与行业结合,如何整合供应链、做好生产工艺将这类产品量产出来”,禧涤智能CEO史航告诉雷锋网。 

整个行业基本成熟起来是在2019年。

到2019年,国内已经出现高仙、禧涤、艾可、女娲在内的一批商用清洁机器人创业企业,这些企业研发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大都个头较大,外形上看上去更像传统的清洁车、而非机器人,这些大个头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在过往几年里逐渐进驻机场、码头、车站,大型商超、写字楼也偶有它们的身影。 

以禧涤智能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为例,在过去两年里,禧涤智能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已经在浦东、虹桥、白云等机场已有应用,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大型商超、写字楼也开始落地。

相对于百万量级的扫地机器人市场而言,商用清洁机器人明显受众偏窄,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对此,史航算了这么一笔账:

国内一线城市商用清洁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以此推算,国内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在数百万台。

相对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在空间而言,现有的玩家数量和整体出货量还远远没能调动起这个市场的活跃度,这正是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涌入的创业团队看到的机会。

“小型化”不是趋势

在机场、高铁站看惯了一人高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当科沃斯推出小个头的「程犀」时,会将商用清洁机器人带向小型化吗?

当雷锋网向包括科沃斯商用在内的多位从业者问及这一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十分一致——不会。

「程犀」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科沃斯在扫地机器人上的技术沉淀和研发思路,但这款作为科沃斯进军商用清洁赛道的首款产品,并没有强行覆盖所用功能。

邵长东告诉雷锋网:

我们当前选择入局商用清洁领域的起点是这样一款适用于1000㎡以下的洗地机器人,后面我们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也有可能会向更小或者更大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横向拓展抛光、结晶、推尘等清洁业务。

普通人眼里看到的商用清洁机器人或许仅仅是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实际上,这些机器人有诸多场景、功能和类别之分。

仅以商用和民用划分的话,秦宝星将商用清洁机器人和民用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区别总结为以下三点:

  • 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业范围更大,对建图面积和定位精度应用环境的动态性更高;

  • 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业环境动态成都更高,需要机器人拥有更强的感知和路径规划能力;

  • 商用服务机器人对系统的成熟度和鲁棒性要求更高。

从应用场景来看,机场、高铁站这类面积更大、环境复杂度更高(诸如有玻璃、扶梯、广告牌等)的场景,需要技术难度更大、工程结构更复杂、体型更大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商超门店、写字楼这类面积相对较小的场景,需要的则是体型相对较小的机器人。

对此,邵长东解释称:

从产品侧倒推,类似机场、高铁站这样的大型场景需要一个更高的清洁效率,这就需要将滚刷、刷盘这样的清洁结构做地更宽,由此也将带来对水箱容积、电池容量的更高的需求,因而体型自然也就更大。

除了技术难度、工程结构方面的要求外,“还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史航告诉雷锋网。

诸如大型商场会是一个相对家庭更复杂的环境,有玻璃反光,有高低不同的障碍物,如果在这种商用环境中出现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保证安全性,就需要在软硬件及系统设计上有诸多考量,这也会导致最终研发出的机器人的体型大小的不同。

大型或小型是企业根据目标场景考量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选择,商用清洁机器人需要有诸如清扫、吸尘、去污、抛光、结晶等产品功能上的需求,以及越来越多创业团队进入这一赛道带来的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未来必然会出现更多体型各异的商用清洁机器人。

多样化,也必然是商用清洁机器人未来的一个常态。 

扫地机器人攻占写字楼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需求逐渐被释放出来,相对于2016年-2017年我们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时,这两年的市场已经好做很多。

这是史航在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这些年感受到的一个变化。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仍处于艰难的起量阶段。

谈及今年商用清洁领域类扫地机器人产品形态的出现,史航坦言: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儿,有这类相对成熟机器人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无论是说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更高的关注度、认知度,还是带来对于商用清洁机器人更多不同的理解方面来看,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将会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而现有的体量完全还没有到红海阶段,这个行业也需要更多的玩家来一起推动它走向成熟。

在机器人领域耕耘23年,在供应链、品牌、技术上积累多年的科沃斯进入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后,能否起到鲶鱼效应、为行业带来更多惊喜,整个行业都在拭目以待。

这一年,商用清洁机器人出现了诸多变数:

疫情提高了人们对商用清洁机器人的认知,物业公司集体上市带来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吸引了互联网巨头入局,科沃斯开始面向商场、写字楼推出首款沿用了扫地机器人技术能力的商用清洁机器人,石头科技偏大型的商用扫地机器人也已经在测试中……

而就目前商用清洁机器人的产品力来看,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传感器技术不断成熟,少数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不再需要人为干预,各家研发团队也在继续提升自家机器人的无人值守能力。

这一年,扫地机器人开始攻占写字楼,商用清洁机器人再次被预言为“量产前夜”。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Q07dQsK3vLRqvbL.html#comments Mon, 28 Jun 2021 19:08:00 +0800
阿里接上 “新大腿”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WsvGp6Ec4fdaqKd.html

作者 | 王金旺

雷锋网消息,6月10日,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阿里巴巴CTO兼菜鸟CTO程立公布了两个重磅消息:

  • 阿里正在研发无人卡车,达摩院和菜鸟已启动了公开道路无人物流卡车的定义与研究;

  • 未来一年,菜鸟将投入1000辆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进入校园和社区。

这两个消息,透露出的是阿里对自身物流体系的一次重新定义。

为电商帝国配上两条腿

阿里以电商业务起家,这一点众人皆知。

199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之时,集团首个网站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同年阿里推出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1688。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阿里最初的网站名称,大家更耳熟能详的是2003年成立的淘宝网,以及随后从淘宝网中分拆出来的“天猫”。

在经过十数年的耕耘后,随着网购逐渐被民众接受,淘宝和天猫逐渐构建起阿里如今的电商帝国,也成为中国电商时代的代名词。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其实一直需要不断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体量不断增加的大前提下,将用户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尽快送到用户手中。

回顾中国的物流业发展,顺丰和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构建起了中国整个物流产业的基础盘,而就在2013年春天,阿里拉来这几家物流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了一家名为「菜鸟网络科技」的公司,这家公司正是后来支撑起阿里电商帝国的重要一环。

彼时,菜鸟网络的股权结构中,天猫投资了21.5亿,占股43%;圆通、顺丰、申通、韵达、中通各出资5000万,占股1%。

而在2017年,阿里通过对菜鸟网络增资53亿元,最终持股占比超过50%、达到51%。

菜鸟网络最终成为阿里电商帝国的“腿”,为阿里跑出了一片疆域。

阿里造无人卡车

2021年是国内互联网巨头造车元年,百度联合吉利成立集度科技、阿里联合上汽成立智己汽车,就连小米也官宣造车——不过,这是另一个关于巨头混战智能汽车的故事。

这次,阿里对于无人物流卡车的定义和研究,旨在通过技术再造阿里帝国电商这一基本盘的两个轮子。

阿里造卡车的消息早在2018年就已有传闻。

彼时,据相关媒体报道,菜鸟网络已在进行无人驾驶大卡车的相关测试,或将很快落地。阿里的公开招聘信息也显示,菜鸟正在无人驾驶方向招聘超40人,招聘岗位涉及无人驾驶视觉系统研发专家、无人驾驶SLAM导航算法专家、无人驾驶系统平台研发工程师专家。

这次在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正式官宣研发无人卡车,甚至表示达摩院和菜鸟已启动了公开道路无人物流卡车的定义与研究,这其实是阿里希望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改造其物流效率按下的一个加速键。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峰会上分析称:

一方面,C2C和B2C正全面走向M2C,最终会走向C2M,被快速设计和生产出来的商品,得以更快地到达消费者;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让所有人变成了网民,疫情让所有商店变成了网店”,整个商业设施的末端也越来越融合,越来越数字化。

疫情再次让交易向线上聚集,据新京报此前报道,疫情期间甚至出现了二手奢侈品交易的逆势增长,部分二手奢侈品平台出现用户快速增长的景象。

为了匹配线上经济的繁荣,物流业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佬巨资投入无人驾驶技术意义正在于此。

程立在会上也表示: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一项核心技术,我们相信未来全链路的无人物流配送也能实现产品化、实用化,成为数字物流的重要生产工具。

阿里研发无人卡车要解决的是长途货运的问题,在此之前,其实价值更高的末端配送,已经跑了起来。

小蛮驴进校园

在2020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首次对外公布了自家的物流机器人小蛮驴,该机器人是面向末端物流场景、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务的智能机器人。

这是阿里在构建起智能无人仓体系后,针对物流配送网络的又一次尝试。

而随后也可以看到,小蛮驴首先开始在校园里试跑——在2020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将22头小蛮驴牵进了浙大紫金港校区送快递。据事后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小蛮驴往返于校内27栋宿舍楼,共完成5万多件包裹的配送,为师生节省1.7万小时取件时间。

今年4月15日,菜鸟驿站联合天猫、淘宝在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的社区站点开通无人配送上门服务;5月31日,菜鸟驿站再次联合天猫淘宝宣布在全国1000所高校的校园站点开通免费预约无人配送上门服务。

据雷锋网了解,末端配送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此前央视财经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

2020年2月,“网约配送员”也正式成为新职业被纳入到国家职业分类目录。

如何通过技术能力将千万快递从业人员解放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据阿里官方披露信息显示:

未来一年,菜鸟将投入1000辆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进入校园和社区。

目前小蛮驴已在15家高校运营,单台每天最多可以配送500个包裹,新一批全国超过20所高校也陆续为小蛮驴发出了入校邀请。

阿里的 “新大腿”

对于阿里来说,其在无人卡车业务上的公开表态,充满了想象空间。

甚至站在更加长远的视角来看,十年之后,无人卡车+末端配送机器人(小蛮驴),或将成为阿里电商帝国的两条新的“飞毛腿”。

另一方面,阿里躬身入局无人驾驶领域,本质上也是其在这一波智能驾驶技术以不同的方式大规模走向落地时不甘落后的求变之举。

毕竟,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WsvGp6Ec4fdaqKd.html#comments Thu, 10 Jun 2021 22:04:00 +0800
再造「陪伴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JswemjS37QkaRPh.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你需要一个陪伴机器人吗?

早在 1985 年,电影《有情感的机器人》就曾对陪伴机器人有过想象,2001 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AI》也围绕情感机器人展开了叙事……这些都是影视作品中对机器人的情感构想,而现实生活中,陪伴机器人的发展还远远未能达到这种程度。

陪伴机器人曾在 2015 年左右迎来一阵热潮,Pepper、Miro、Rokid 等陪伴机器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然而,由于 C 端落地困难,产品形态单一等问题,不到三年时间,陪伴机器人在资本市场热度逐渐减退。

陪伴机器人的发展潜力,被打上一个问号。

不够“酷炫”的陪伴机器人

所谓行业的“兴衰”,从来都不是一棒子打死的事情,行业冰点不乏退场者,但也会有坚定不移的入场者。

在多数陪伴机器人厂商纷纷退场、转型之时,开始创业的朱虹却选择进入这个尚且不明朗的赛道。

和其它创业团队不同,朱虹在创业之前,在机器人行业已浸润了近 5 年。2014 年,刚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朱虹进入了大疆,负责战略层面工作。在大疆工作一年后,随着李泽湘教授创办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朱虹在这一年便开始辅助筹办,一直到了 2018 年。

不过,在这两段工作经历里,芯片设计专业出身的朱虹多是处理战略、运营层面的工作,始终未能真正深入到一个产品,这让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一直还是对产品很感兴趣。从零开始,发现问题、定义产品、再到能够把它做出来,进而实现市场推广和销售,然后再返回来去修正你的产品、迭代产品,我对这样一个循环非常感兴趣。

朱虹向雷锋网表示。

在这样的一种驱动力下,朱虹在 2018 年选择离开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联合创办了赋之科技,一个专注家庭场景的陪伴机器人公司。

“一开始,我和其它合伙人都对 C 端产品比较有感觉,想做一个很酷炫的产品”,关于选择创业赛道的出发点,朱虹如是说道。

酷炫是每一个消费产品设计者的追求,机器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产品形态上都有这样的潜力,然而,当消费类机器人走到消费者面前,真正能够被消费者亲手打上酷炫标签的却少之又少。

朱虹认为,在家庭场景中,市场上类似扫地机器人品类的家庭机器人厂商已有许多,相对而言,家庭陪伴机器人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还没有一个用户想象的基础,从中可挖掘需求更多。

在过去几年里,陪伴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这一高端概念中在技术、功能创新上一直不痛不痒的产品品类,随着第一波人工智能的起伏一起经历了一波泡沫。

产业发展远不及行业预期,这是瓶颈,也是机会。

“家庭场景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朱虹的理解,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她希望可以和自己的团队可以沉下心来、在陪伴机器人这个赛道上做些“不一样”:

我们希望能够挖掘一些新的需求,能够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创造性的工作和产品,而不是去做一个跟随者把一个可能别人做个六七分的产品,我们做到七八分。

创业方法论难解突如其来的“风暴”

创业是有方法论的。

大疆和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两段任职经历形成朱虹对“创业”的认知,“创业分成什么阶段,一步一步要去解决什么问题,有个大概的框架在那里”,朱虹表示。

有了框架体系的指引,朱虹开始组建团队。在朱虹看来,作为一家 to C 的硬件公司,研发人员是公司的主心骨。

在赋之科技初创团队中,技术人员占 80%。2021 年,其公司员工扩充至 80 人,但研发人员占比仍不少于 50%。据朱虹介绍,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多来自机器人和电子消费品企业,具备产品设计开发及产品化经验。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不到两年时间,赋之科技首款产品 EBO S/ Pro 便落地亮相。EBO S 是一款宠物陪伴机器人,用户可以操控 EBO S 远程关注宠物动态,通过声音、光线、运动等方式与宠物互动,逗宠物玩耍。

“给宠物找个伴”,这样的想法从何而来?

朱虹告诉雷锋网:

这个需求最初是来自初期创始团队,有好几个养猫人士,因为白天都在外面,但又很想和宠物互动,第一代产品就是出于宠物互动的需求推出的。

事实上,这一需求也同样是其它养宠人士所需。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养宠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 7 成的受访者将宠物当成朋友或者亲人,这种亲密关系让宠物陪伴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从产品研发到产品面世,然而,就在产品即将进入市场时,朱虹遇到了一个行业性难题——供应链紧张。

“今年的供应链情况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掣肘因素”,朱虹表示,不止是芯片,其它电子元器件,甚至纸盒的价格都纷纷上涨。

“目前的情况是一边采购一边涨,而且涨了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朱虹对雷锋网表示。不过,朱虹也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困境不是赋之科技一家特有,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多达 169 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买不到”和“买不起”已成为不少下游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以前能够以账期形式付款,现在是一次性要付完全款”,朱虹补充说道,在一个产品链条内,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产品利润,这对资金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在资金压力进一步放大之前,赋之科技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和龙湖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 A 轮投资。“这笔投资对我们应对这种系统性风险起了很大帮助,不然就产不出来了。”朱虹坦言。

一边迭代,一边修改

外部融资的加持让赋之科技有了走下去的筹码,同时也让第二代产品 EBO SE 顺利诞生。

不同于上一代产品精准的宠物陪伴定位,EBO SE 的产品定位更为广泛,覆盖了目前赋之科技主打的四大场景功能——家庭移动安防、宠物陪伴、儿童陪伴以及老人陪伴。

据朱虹介绍,EBO SE 新增的家庭安防功能支持全屋移动、异动检测、24 小时录像等,录制内容将储存在设备端的 SD 卡。另外,在性能方面,EBO SE 也有了新的提升,优化了数据通路和远程操控的体验,支持双频 WiFi、夜视、多人登录模式等。

除了新增选项,EBO SE 也对许多用户关注较低的设计进行了调整,例如去掉了产品的 DIY 部件、去除 LED 点阵投射、产品直径由 76mm 扩大至 96 mm 等。

在一系列的调整下,第二代产品 EBO SE 的售价也由原来的千元级别降至 699 元。售价的改变也刷新了朱虹对产品销量的预期,她表示,公司将加大市场营销的投入,让更多潜在用户有机会了解并使用EBO SE。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技术能力上,EBO S、EBO Pro 以及 EBO SE,其自研占比都达到了 90% 以上。

如果说初代产品 EBO 侧重的是对宠物陪伴机器人需求的挖掘,EBO SE 则更倾向于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设计。

朱虹表示,无论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售出,都是由公司负责售后服务,由此也能够进一步洞悉用户需求。

“比如说,可拆卸底盘就是根据用户反馈在产品上做的调整。”朱虹举例说道,“上一代产品在毛发清理上存在困难性,只能通过售后服务处理,所以这一代产品就在底盘上做了可拆卸设计”。

不过,硬件迭代的频率决定了其对用户需求处理的周期,快则一年一次,慢则需要耗费更长时间,这不仅拉长了问题的解决周期,而且也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影响用户体验。

“除了硬件产品代际之间的迭代,我们在软件层面也有一个迭代过程,这个过程会更加频繁”,朱虹向雷锋网作进一步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集用户反馈的过程中,朱虹也坦言会有一些负面评论,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用户反馈不会一下子就很理想,我更关注别人反馈之后我们是不是持续在进步。只要看到产品在进步,用户在增多,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正向的激励。”朱虹说道。

做一件天花板足够高的事情

随着 EBO SE 的推出,2021 年的陪伴机器人市场又多了一位热门选手。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厂商开始做陪伴机器人,包括萤石的 AK2、KODA 机器狗也在今年进入了国内市场。朱虹认为,在经历上一阶段热潮退却之后,陪伴机器人市场正在慢慢回温。

虽然入局玩家越来越多,但相比其他机器人赛道,陪伴机器人行业在产品形态仍较为简单。在朱虹看来,这与陪伴机器人发展尚且初期阶段有关。

“早期肯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朱虹表示,“目前陪伴机器人行业还是在初级阶段,处在产品和市场交互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产品在表现上更偏向具体功能”。

同时,朱虹认为,陪伴机器人具备了发展交互的基础,具有交互潜力,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信息管理和交互能力都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从赋之科技自身来说,未来的产品将在信息管理和互动方面有三个层次的提升——一是陪伴机器人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可能新增 AI 能力等;二是家居场景的联通,接入智能家居生态;三是陪伴机器人在情感层面,类似电子宠物的功能的提升。

有了明确的产品规划,对于未来的发展,朱虹用了“不慌”一词概之,而这种“不慌”的基调,在朱虹创业初期就早已定下。

“如果我们一开始做某种功能更加垂直单一的产品,可能更容易成为爆品”,不过,朱虹并未采取这种更容易做出爆品,打一枪换一个赛道的方式。

“对我们团队来说,还是更想去做一件长期累积的,天花板足够高的事情”,朱虹向雷锋网表示,“整体来讲,我们选择这个领域是可以让我们持续做下去的,就不慌,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天花板足够高、想象空间足够大是朱虹对陪伴机器人市场的认知,接下来,留给她和她的团队的工作是:如何让陪伴机器人跨越鸿沟、走出“初级”,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JswemjS37QkaRPh.html#comments Wed, 09 Jun 2021 15:57:00 +0800
云迹科技官宣获张江科投战略投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kODiQeBdwzPXT8Dh.html 雷锋网消息,5月27日,服务机器人企业云迹科技官宣完成由张江集团下属张江科投的战略投资。

日前,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下,市文旅局会同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中心、华住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等单位组建工作专班,通过数字酒店场景建设,在数治文旅智能中枢“文旅通”平台上打造酒店行业数字化监测场景应用,并计划今年在上海建设600家智慧酒店。

据张江科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参与投资云迹科技,主要考虑到云迹科技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性能极高,已在酒店、楼宇等领域快速布局,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化场景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产品延展性。公司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张江科投看好云迹科技有实力做宽行业维度,做深场景应用。未来,张江机器人谷将成为张江与云迹科技进一步携手的契机,合力打造张江机器人生态,张江也将助力云迹科技拓展更多的场景应用,提升产品展示度和行业知名度,开拓新的市场。”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kODiQeBdwzPXT8Dh.html#comments Thu, 27 May 2021 11:49:00 +0800
无人配送首获“合法身份”!京东物流、美团、新石器无人配送车喜提认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4yB2zSvdZg3bmXSF.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无人配送向“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

5 月 25 日,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成为首批获牌企业,车辆编码分别为MT0001、JD0001、NX000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次将无人配送车“合规化”。

无人配送将在北京“合规上路”

无人配送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重要应用,主要应用于酒店、餐厅等室内场景和社区、园区、道路等室外场景。

目前,国内无人配送车场景与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这一品类产品始终处于管理空白区,取得上路合法身份困难重重,尤其是路况更为复杂的室外场景。

早在 2018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通知,规定无人配送车并不属于可在道路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无法在公开道路行驶。

法律法规限制的本质是对安全隐患的担忧,随着近年来无人配送车在技术上的进步,以及部分企业的争取倡议,这种受限局面正在被放宽。

2020 年 3 月,美团、百度、京东、菜鸟等企业牵头发布了“培育壮大无人配送行业倡议书”,就无人配送落地过程中政策、法规、产业、标准四大维度发出倡议,希望合力推动无人配送创新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部分城市正在尝试将无人配送车纳入规范体系,在这之中,北京市可以说走在了前列。

今年 4 月 10 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运营,这是政策层面上对无人配送的首次突破。

4 月 13 日,北京市政府正式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批复了包括亦庄新城 225 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大兴国际机场以及京台高速、京津高速等 6 条环绕亦庄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

而今,随着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牌照的发放,无人配送车也由此真正获得了上路资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颁布上路资质外,示范区还发布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实现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先行落地,探索对先行区具体场景应用政策的创新。

无人配送车,道阻且长的发展路

事实上,在无人配送领域,最早的探索者是国外企业,包括亚马逊、谷歌都在无人配送领域有过技术研发和落地推进。

在国内市场,虽然无人配送起步较晚,但凭借着独有的场景优势,如今也迎头赶上。

据 36 氪研究院发布的《无人配送行业报告》指出,国内发展无人配送的场景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人口密度较大,订单密集程度高,对无人配送设备的可持续工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二是国内配送需求较高,配送量级远超任何一个国家,需求倒逼了无人配送的进步。

目前,国内室外无人配送车市场的玩家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既包括无人配送车生产商和集成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包括行深智能、新石器、白犀牛、智行者等,也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物流、美团等平台大公司。

而此次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拍照的三家企业——新石器、京东物流、美团正好分列两大阵营之中。

在配送场景中,国内早前大多是在封闭场景内进行产品的试运营和测试,后来由于疫情对无人配送需求的刺激,无人配送场景被进一步扩大。

在无人配送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争议也从未断绝,比如无人配送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问题、机器人对劳动力的取代问题、无人配送车上路的安全等,这些都是无人配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如今,部分企业的无人配送车已获得了首批牌照,这无疑是对无人配送发展的肯定。

但与此同时,从长期发展来看,无人配送领域仍存在多方面发展瓶颈,包括生产成本高、落地难度大,定制化程度低等。

无人配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4yB2zSvdZg3bmXSF.html#comments Wed, 26 May 2021 17:49:00 +0800
从碎片化到标准化,服务机器人“应势而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ozx18eHbRH0KtNk.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餐厅里的送餐机器人、仓库里的巡检服务机器人 、酒店大厅里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机场中的行李服务机器人、校园里的送快递机器人、甚至是疫情期间的消毒机器人……

当下,各式各样的服务机器人出现在人们现实生活场景中,尤其在疫情之后,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公共服务的应用更是被推上了新高度。

服务机器人落地应用快速增长固然可喜,但其多样的应用场景带来碎片化需求却成为发展的“一大壁垒”,不仅增加了计算负载,也延长了制造周期,使得成本也随之增加。

服务机器人,亟需求变。

碎片化成发展痛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现实需求的变化,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业规模在近几年迅速呈现出扩大的态势,并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 年)》数据显示,2014 至 2018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由 35.1 亿美元增长至 82.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3.97%。

同时,报告预计,2021 年销售额将达到 131.4 亿美元,且近三年(2019-2021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7.86%。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的行业增速尤为明显,尤其在 2020 年疫情防控催生的新需求以及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更是为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按下“加速键”,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36 氪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 2021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38.6 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近 30%,2013-2021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36%,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在实际落地应用中,服务机器人也早已突破了早期的实验室阶段和具备初步感觉和协调能力的萌芽阶段,走向了多方面实际应用的落地,在工业、商业(包括零售、餐饮、医疗等领域)、家用等领域都有其身影。

不过,由于服务机器人使用场景众多,且大小、形态、功能各异,服务机器人市场呈现碎片化现象;而这种碎片化的形态,给服务机器人的设计、制造等环节带来了多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

  • 计算负载增加:现代服务机器人采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传感器/摄像头对光学雷达进行补充,以识别对象和避免碰撞。但随着应用种类的扩展,计算模块在为导航和操作提供计算能力的同时,还需额外的算力来支持 AI 工作负载、媒体处理以及其他相关操作,大大增加了计算负载。

  • 设计、验证周期变长:服务机器人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行业,机器人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由于具体应用要求不同,每一个使用案例所需的设计和验证周期都会受到影响,制造成本也随着增加。

显然,这是服务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痛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其应用落地后对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解决服务机器人碎片化场景带来的问题,成为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渗透应用场景的一道门槛。

标准化是趋势

对此,英特尔设计出一种能够适应服务机器人所需执行不同工作负载的计算模块,即“可扩展计算模块设计”。

英特尔智能移动机器模块设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主计算板和 I/O 扩展板,具体来看:

主计算板采用标准的 3.5 英寸外形规格,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适应体型更小的服务机器人。其外观配有可选的板载扩展模块,提供 Wi-Fi 和蜂窝连接来扩展其可用性。

具体表现上,主计算板主要提供针对成本优化的基础平台,既能够提供导航模块所需的 I/O 连接,也能够为为马达控制器提供连接性,以驱动滚轮或机械腿在周围活动。

从导航模块来看,主计算板通过提供导航模块所需的 I/O 连接使能导航模块,而导航模块则是依赖一组外围设备(如光学雷达、深度摄像头和近距离感应器)为其提供的输入数据,来执行自我定位和地图构建/解释功能。

另外, I/O 扩展板则是为了满足服务器人厂商的需求而设计,能够自定义引脚分配,具有 PCIe 4X 插槽、USB 2.0、USB 3.0 等连接口,能够支持应用模块为提供服务而要求的 I/O 连接。

总的来说,英特尔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解决服务机器人面临的“碎片化”痛点。而对于这一解决方案,嵌入式计算机产品方案商康士达科技有限公司 CTO 王景元表示——“标准化是趋势”。

王景元指出,一个服务机器人产品从新的设计到最终的成熟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如果有一个能够缩短验证周期的标准化模块设计,当产品成熟稳定之后,大家就不会再重新设计了,从而提升了效率。

标准化 ≠ 降低差异性

前面提到,服务机器人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中,且功能各异,那么,如果应用了标准化的模块设计,是否意味着产品差异性降低,导致千篇一律?

对于这一问题,雷锋网对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多位技术专家寻求了解答。

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高级市场总监陆英洁表示,英特尔智能移动机器模块具有主板和 I/O 扩展板两个部分,其中,在主板方面,厂商可以根据不同机器人的算力需求配置不同的 CPU,增加不同机器人的用途,而 I/O 扩展板也可以满足机器人对人机交互不同传感器、不同功能的支持。

陆英杰明确表示,这种标准化的参考设计并不会导致差异性降低,相反地,这一设计能够做出一些更加差异化的机器人。

除了在硬件层面的解析,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张宇博士还从软件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解答。

张宇博士补充道,英特尔智能移动机器模块在提供了满足计算要求的硬件之外,还包含了多个部分的软件设计,其中包括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支持、机器人方面的 ROS 支持,容器化的管理支持等。

另外,据张宇博士看介绍,英特尔方面还针对人工智能集成开发工具套件 OpenVINO,能够实现底层功能的提速。

不过,这些软件应用多是处于基础层面,仅是在机器人的基础功能上“做功夫”,而对于更上层的功能开发,则需由开发者根据不同厂商的需求去开发。

也就是说,机器人厂商需要将实际应用相关的软件与原有的基础功能进行集成,来实现满足特定场景应用的专有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应用差异化来实现不同行业的定制化。

服务机器人的未来演进,由智能到自主

技术的推出仅是第一步,应用才是走向落地的关键所在。

2021 年 4 月 15 日,英特尔与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思岚科技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及产品的协同研发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

解决了碎片化问题,服务机器人的下一步又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对于这一问题,张宇博士的看法是:未来,机器人应该是自主的。

在张宇博士看来,服务机器人其实是物联网行业的分支,而物联网同样是一个碎片化市场,但在这样一个碎片化场景下,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从互连系统到智能系统,再从智能系统到自主系统。

机器人的发展同样如此。早期的机器人解决的是数据互连的问题,到了第二代开始进行一些智能化处理,对采集到的书籍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决策。未来,机器人将朝着自主方向发展。

张宇博士表示:

一个自主机器人,它应该根据你的人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在众多的模型库当中去选择一个适合某个特定场景的模型,然后自主训练得到一个可用的模型结构以及参数。


即使数据库里都没有可用的结构,机器人可以根据一些规则设计出一个新的结构,来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这才是一个自主化的机器人今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参考资料:

《36氪研究院|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ozx18eHbRH0KtNk.html#comments Sun, 18 Apr 2021 11:46:00 +0800
坎德拉获3.75亿元B轮融资,已搭载L4级无人驾驶技术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slUHtO2t0yXvL2W9.html 近日,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坎德拉”)完成3.75亿元B轮融资。

坎德拉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一家以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业务的高新科技企业。

该公司于2017年正式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导航、算法、云端、软/硬件、驱动、控制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整套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技术。

目前,坎德拉拥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能力,采用产研销服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规定,自动驾驶级别分为L0-L5六个级别。L0级别是指没有任何自动驾驶功能;L1和L2为高级驾驶辅助驾驶水平;L3是指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和L5则分别指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其中,坎德拉推出的阳光系列为L4级无人驾驶车辆。

它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室外场景,无人车前后配置视觉、激光、红外等多种传感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周边环境,自主进行决策,实现自动驾驶。

阳光无人清扫车,搭载大储量水箱,可智能识别垃圾、主动收拣清扫,边刷+主刷联动扫地技术,只需一台机器即可扫除全部垃圾,轻松实现区域无死角全覆盖;阳光智能垃圾清运车,可根据场景需求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及回收地点,垃圾满溢自动检测。

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数据,服务机器人2020年的年销量增长24%, 2021年将持续加速增长31%。其中特定细分市场增长更为明显,清洁和消毒领域出货量猛增 165%,快递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同期增长了 84%。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随着服务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至2023年销量将超过50万台,销售额预计达到277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国内比较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比如优必选、科沃斯、石头科技等。(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slUHtO2t0yXvL2W9.html#comments Sun, 04 Apr 2021 11:59:00 +0800
普渡科技重磅发布“葫芦”、“闪电匣”,开启机器人商业化的春天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Zfci073nCO9At3j.html 机器人的春天来了!

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以及先进科技产品的出现,智能机器人在近两年兴起。可以说人工成本的上升,老龄化加剧造成的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现象使智能机器人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迭的驱使下,机器人的研发条件和应用场景越来越规范并逐渐走向成熟,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从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方面,利用机器人采摘、施肥、授粉、除草等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业方面,冲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喷涂机器人精确地按照轨迹进行喷涂,无偏移并完美地控制喷枪的启动;机器人焊接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率。

而在服务业方面,机器人的表现尤为突出。新冠疫情期间,各大商超等服务行业减少了线下服务的机会,智能接待、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需求的增加,服务型机器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专业人士预测,2013-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2%,增速高于机器人整体市场。同时,全球服务机器人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的结构占比逐年提高,预计2021年所占比重将达到36%。 

葫芦(左)、闪电匣(右) 

3月18日,普渡科技正式发布了“葫芦”、“闪电匣”两款商用服务机器人,其中,“葫芦”是一款带广告屏的“配送+迎宾”双功能机器人,面向餐饮、零售等场景,专为不规则、高动态场景打造,其集营销、人机交互、一机多用等超强功能于一体,助力高密度餐饮行业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交互体验,发挥营销优势,起到揽客拉新的作用,让用户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更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区别于“葫芦”,“闪电匣”则是一款楼宇机器人,面向物业场景,可用于酒店、写字楼、小区等多个场景,其集无感乘梯、自主回充、模块化可调舱体、6轮独立联动悬挂、极限通过性、AI语音交互、APP远程召唤和迎宾领位等智能化功能于一身,搭载了业界首创的超感知电子皮肤,通过灵敏触觉感知周围环境,彻底解决机器人电梯路权问题。与此同时,“闪电匣”还可实现70cm 过道穿越、10°爬坡和5cm地面缝隙跨越等高难度动作,适应于多场景复杂环境。

 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 张涛

机器人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其发展之路并非顺利,在产品发布会上,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介绍了商用机器人的四个发展阶段,他表示,2016年前,行业处于探索阶段,上、中、下游发展都不够成熟;2016年~2018年,行业进入起步阶段,企业好的技术和产品被市场验证;2018年~2020年,行业进入成长阶段,大型餐饮企业开始规模化使用商用餐饮机器人产品;2020年可以说是商用机器人落地元年,行业进入爆发阶段,未来商用机器人的使用率和普及度都将大幅提升。

随着商业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和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将继续加速提升。加之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看中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巨大的潜在市场,巨头的加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94.4亿美元,其中商业机器人占比32%,市场规模达到26.8亿美元。 

据雷锋网了解,成立于2016年的普渡科技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智能配送机器人“欢乐送”系列和“贝拉”、回收机器人“好啦”、消毒机器人“欢乐消2”等多个系列产品。显而易见,普渡科技推出的机器人都是针对于专门的应用场景,诸如,餐厅、医院、办公楼等。

而此次推出的两款商用机器人,则是因为疫情影响,各大服务行业对于无接触配送、无接触服务的需求不断升温,基于此,普渡科技深入挖掘市场痛点和诉求,从感知到操控,挖掘机器人多层面的商业价值,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通过推出一系列专业智能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拓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对未来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

商用服务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人的替代,从而有效节省成本。此外,商用场景下的机器人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针对某一痛点进行完善开发,即可起到取代部分人力的效果,商业变现的可行性更强。

张涛指出:“普渡一直重视技术,人人都是技术控”。

普渡科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及高端机器人科技的商业化应用,充分证明了品牌自主创新的实力。 

谈到普渡科技商用机器人未来发展规划时,张涛表示,未来在商用机器人研发过程中将把创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专注于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在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普渡主要在一线城市进行了业务的规划和布局,2021年将在二、三、四线城市逐步扩展,包括下沉市场;国外方面,目前普渡已经通过渠道销售进入50多个国家,未来将扩展到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进行更多的本地化销售。

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Zfci073nCO9At3j.html#comments Fri, 19 Mar 2021 17:25:00 +0800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连上5G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QJmLSXoabWL5tVf.html

雷锋网消息,据爱立信官网披露,在近日的一项实验中,爱立信与丹麦 TDC NET 5G 创新中心成功为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狗Spot配备5G设备,实现了更远距离的操纵与运行。

该实验主要是通过在机器狗背部安装新的天线和信号接收模块,以连接爱立信提供的5G商用网络,为了验证5G网络连接的实用性,两家合作企业还将机器狗部署在了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机场,巡视机场的周边围栏。

此前,Spot只能依靠Wi-Fi或者有线网络连接来执行任务,这意味着其连接范围有限。

现在,连接5G网络的机器狗,每天都会对机场周边围栏进行检查。此外,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让Spot机器狗实时检查周边是否有损坏迹象。

丹麦高级专家Thomas Hiberg Giselsson表示:“如果你想进行实时分析,就必要能够直接在Spot上处理数据,或者可以高效地将数据传输到合适的设备上。我们的测试显示,通过将Spot与5G网络连接,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TDC NET副总裁Toke Binzer表示:“对Spot进行测试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说明全国性5G网络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性。通过将无人机和移动机器人等技术与更快的网络连接起来,能够解决更高要求的任务,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当前我们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基于我们通过与爱立信共同推动的合作关系,我们正在挖掘更多的5G潜力。”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QJmLSXoabWL5tVf.html#comments Wed, 10 Mar 2021 10:32:00 +0800
优必选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两会期间进驻人民日报社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LqtnrbvuuHRKjAu.html 在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中国作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疫情防控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两会召开期间,疫情防控仍然是头等大事。“一米线”、 “消毒台”、单人就餐、口罩专用存放、提问话筒每次消毒等严谨暖心的防护细节,保障了两会的安全顺利进行。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优必选科技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承担了疫情防控任务,在新闻中心、采访间、办公区、会议室等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区域,提供全场景消毒服务保障,让两会代表和嘉宾们安心来访,也为记者编辑们提供了更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办公区域进行消毒

在新冠疫情的全球持久战中,超过1.1亿人确诊、256万人被夺去生命,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全球新冠疫苗产能不足,疫苗分配不均,疫情防控仍然形势严峻。利用智能机器人开展科学化疫情管控,助力长期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紫外线环保消毒技术属医用级消毒,有效的杜绝了二次污染。面对长期常态化防疫需求,紫外线消毒机器人采用最强杀菌波段,强辐照消杀可消灭99.9%以上有害的病原体,包括新冠病毒、非典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以无接触、环保安全、智能高效的“闪光点”进入公共卫生领域。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为《2021年两会健康策》演播厅提供消毒服务

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融媒办公平台、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1年两会健康策》演播厅、人民网两会新闻中心等地,都能看到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的忙碌身影。机器人配备了1.55米的超长灯管,360°全方位覆盖,10分钟可以完成90平方米的消杀。机器人通过红外检测、人体识别和警示牌感应的三重安全防线, 以及远程控制、语音播报、视频取证、灯管防爆设计四大辅助安全手段,严密防护公共卫生安全。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会议室使用

具有深圳基因的优必选科技,发扬敢闯敢试敢创的“拓荒牛”精神,持续拓荒关键技术领域,闯出了中国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之路;持续拓荒全球市场,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据悉,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已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学校和日本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综合相模更生医院使用,助力国际疫情防控。

此外,优必选防疫机器人及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在国内深圳、武汉、广州、重庆、昆明、成都、北京等地的重点防疫场所上岗,并驰援中国境外比利时、荷兰、瑞士、日本、韩国、卢旺达、尼日利亚、肯尼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9大高危场景,承担体温监测、口罩监测、信息播报、环境消毒等高频、高暴露工作,得到了中国工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香港机电工程署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以中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服务全球。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tLqtnrbvuuHRKjAu.html#comments Mon, 08 Mar 2021 18:05:00 +0800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出现在SN10坠落现场:评估损坏程度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2Caz2bX156Es7azl.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SN10降落发生爆炸后,波士顿动力的明星产品机器狗Zeus开始出现在现场,检查爆炸,评估发动机的损害程度。

根据现场图片来看,Zeus主要是陪伴在工作人员附近,进行巡视和检查,并没有配备机械臂进行直接现场作业。

SN10是于北京时间3月4日,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测试基地起飞,最终到达大约10公里的高度,随后关闭发动机,在主动空气动力学控制下,通过四个襟翼的独立运动下降。

在即将撞击地面时,SN10发动机重启,调整状态,最终平稳落地,实现星舰高空试飞的首次落地,但随后SN10却在原地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了爆炸,残骸随之到处飞溅。

作为一种仿生机器人,机器狗依托跑、翻越障碍等特点,正好在爆炸现场,搭载各种专业设备,嗅探碳氢化合物泄漏、检查设备、记录机械读数。

机器狗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SpaceX的实验中,2020年6月星舰SN7爆炸后,也曾有人拍到其出现在现场的浓烟之中。

从去年6月,以53万元的售价开始商业化之后,机器狗就开始不断出现我们的现实场景中。

仅以特种作业为例,机器狗就已经被部署在纽约警局、马萨诸塞州警察局和檀香山警察局,在马萨诸塞州警察的一次训练演习中,Spot展现了作为警犬的优秀能力,帮助开门并进入危险区域,这表示在恐怖分子或人质事件中,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警察远离危险。

而在2月24日的一场真实劫持案中,机器狗又作为警方的先导手段,帮助警察确认了现场的真实情况。

当时,纽约曼哈顿有两名假装成水管工的入室行窃者绑架了这两位人质,警方到达案发现场之后,首先就通过在机器狗身上固定摄像机和探灯,以及双向通讯系统,远程操纵它以查看和听到内部的情况,并根据反应的真实情况,顺利进入屋内。

纽约警局表示,出警让他们更加认识到,机器狗非常适合这类工作——黑暗中看到并评估人员进入有威胁的公寓或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执行这一系列特种作业之后,伴随能力的不断拓展和未知的潜力,机器狗的威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担心,甚至有网友打呼其为《黑镜》的现实版。

在影视作品中,名为黑镜的机械狗成为高效杀人工具,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自动启动,并立即释放一颗包含近百粒追踪器的微型破片高爆雷。

只需被射入一枚追踪器,不管目标逃到天涯海角,它都会追杀到底。更可怕的是,剧中描绘的这一机器狗形象还具有迅速破解一切电子密码锁的功能,无论是车锁还是门锁,它伸出前肢插入接口,统统轻松一键解锁。

未来,随着机器狗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特种场景之中,或许我们也应该提前思考它的真实效用和未知的危险。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2Caz2bX156Es7azl.html#comments Sun, 07 Mar 2021 16:41:00 +0800
走出疫情、写入新基建、再上春晚,机器人行业井喷前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1hMYV68nvsHrnrj5.html

优必选牛年春晚限定“拓荒牛”四足机器人

在深圳市委门前广场上,伫立着一座醒目的牛形雕塑,名为“拓荒牛”。 

这只“拓荒牛”是改革开放初期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初名“开荒牛”,又名“孺子牛”,是深圳特区建立标志,见证了深圳拓荒的40年。

2021年2月11日,以“拓荒牛”为原型的优必选大型四足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身披祥云花纹,角饰炫彩灯光条奔腾向前,这个充满科技元素的节目《牛起来》成为本届春晚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也为这届春晚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 

这是谁家的“牛”?又是如何登上了向来高标准的春晚舞台?

将“拓荒牛”带到春晚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科技抗疫、新基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正因如此,在2021年春晚舞台上,特别融入了诸多科技元素。

在舞台设计上,今年春晚舞台观众席后方和上方用154块屏幕构成了超高清大屏幕,与采用61.4米×12.4米的8K超高清巨型舞台主屏,以及地屏、装饰冰屏一同构成了一个穹顶演播空间,拓展了舞台视觉空间。 

与此同时,本次春晚中也创造了多个“首次”:

  • 首次采用8K超高清视频进行春晚舞台节目呈现;

  • 首次采用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配合全景自由视角拍摄、交互式摄影控制、特种拍摄、实时虚拟渲染制作,为电视机、手机前的观众呈现视频交互体验;

  • 首次在春晚节目单中加入科技版块,在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参演的节目《牛起来》中,通过将代表国家科技创新精神的四足机器人融入歌舞节目中,展现中国的科技实力。而象征着深圳人民精神图腾的“拓荒牛”,也首次来到春晚舞台。

舞台上,“拓荒牛”机器人载歌载舞;舞台下,整个研发团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攻克了力控关节、运动控制算法、自主定位导航算法等技术难点。

这次春晚限定版“拓荒牛”机器人的研发团队正是深圳人工智能机器人明星企业优必选科技,而“拓荒牛”背后实际上是优必选科技内部已经开发近一年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2020年初,优必选科技开始研发四足机器人。

相对于双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关节种类更少,步态规划也更成熟,而此前优必选科技在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上已经积累了超过五年的研发经验。

对于四足机器人而言,力控关节是研发团队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难题。团队通过正反驱固有频率匹配和惯量匹配的方法解决了电机、减速器、码盘、力矩反馈单元的选型问题,并在2020年10月研发出现在机器人上使用的两款力控关节。

另一个难题是四足机器人步态算法的研发,全地形快速行走和舞蹈动作需要高动态运动控制算法,来实现给定轨迹的跟踪。运动控制方面,优必选科技本就有过往多年的技术积累,基于原有Walker机器人全动力控制软件,研发团队快速开发出了四足机器人步态控制算法,实现了全地形快速行走和舞蹈动作。

优必选牛年春晚限定“拓荒牛”四足机器人

在春晚限定版“拓荒牛”机器人上,优必选科技还应用了一套自研的导航定位方案:

春晚舞台现场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征稀少,地面、墙壁无法为机器人布设参照物,机器人在舞台上经常会被移动物体遮挡。

针对春晚舞台这样的特点,优必选科技的研发团队融合里程计和激光雷达进行建图,开发出利用时间回溯筛选剔除次优地图点的功能,实现了春晚舞台建图; 融合激光雷达与IMU,开发出多起点信息联动功能,扩大了初始化有效范围,解决了春晚舞台这种高度对称环境和稀疏特征下的定位问题。

最终,这只长1.31米,宽0.5米,高0.83米、能爬梯、能快速行走、能适应碎石、草地、沙地等复杂道路环境、象征着深圳人民精神图腾的“拓荒牛”登上了春晚舞台。

机器人“用工潮”

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黑天鹅”事件,这一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亚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塔勒布曾在解释“黑天鹅”事件对人类历史影响时,提到这样一句话:

 历史和社会不是缓慢爬行的,而是在一步步地跳跃。

这次“黑天鹅”事件,尤其随后的疫情防控催生了各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让整个机器人行业从认知到落地有了一次跳跃。

2020年初由疫情带来的复工难、用工荒,使得制造业对自动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继2014年以来国内仓储物流领域对移动机器人大量应用后,制造业开始批量引入移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升级。 

由疫情催生的无接触服务,也促使配送机器人在医疗、酒旅、餐饮、物流等诸多领域加速落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医用移动机器人预计新增超过5000台,整个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速预计超过50%。

此外,疫情期间,机器人被用到了诸如测温、巡逻、消毒等诸多疫情防护及基础服务领域,机器人第一次与人类生活产生了密切联系。

优必选智能防疫机器人在中国、比利时、韩国、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机器人作为10个关键科技趋势之一得到了进一步加速发展。

同样是在这一年,国家多次提及新基建发展战略,加速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发布报告分析,展望未来十年,数字化浪潮会进一步加快。该院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0.6万亿,占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10%左右。 

在“新基建”七大领域中,智能机器人被列为重要建设项目之一。

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加速,使得资本市场也开始向机器人行业倾斜,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2020年上半年,国内就产生了15笔移动机器人融资,其中不少参与抗疫的移动机器人企业获得了过亿元的融资。 

一方面,疫情加速机器人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深,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54亿人,各行各业即将面临一次生产力革新,机器人“用工潮”即将到来。

面临机遇与挑战,那些在机器人行业中潜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多年的企业,被推向了舞台中央。

春晚上的科技创新“名片” 

其实,今年已经是优必选科技的机器人第四次登上春晚舞台。

2016年,540台Alpha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为孙楠伴舞《冲向巅峰》,这次演出在后来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540台Alpha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

2018年,24台Jimu汪汪亮相狗年央视春晚,成为国内首款登上央视春晚主会场舞台的STEAM教育智能编程机器人; 

24台Jimu汪汪亮相狗年央视春晚

2019年,6台Walker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和韩雪、关晓彤、王嘉、魏大勋、台风少年团等明星以及几百名舞蹈演员同台表演歌舞《青春畅想》;

 6台Walker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

2021年, “拓荒牛”机器人在央视牛年春晚上首次亮相,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将几代深圳人的拓荒精神带到世界舞台。

作为深圳本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创业公司,优必选科技能够4次登上展现大国实力的春晚舞台,背后是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商业化落地能力作为支撑。

目前,优必选科技已经在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算法、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运动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自主导航定位算法、智能语音六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有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优势。

以此次登上春晚的“拓荒牛”为例,在这些机器人上应用的高性能实时控制器、高精度带宽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算法、定位导航方案均由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

此外,这些技术同样应用在了优必选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公共卫生防疫、安防巡逻、智慧物流等诸多行业解决方案中。

在专注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优必选科技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公司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球的普及,目前,在全球40多个国家,有约150万名学生通过优必选科技学习人工智能。以亚洲为例,通过“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完整的教育生态,优必选科技助力韩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六国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青少年通过优必选科技学习AI

这让优必选科技成为一张国家的科技创新名片,四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

科技拓荒者们

2021年是中国农历辛丑年,牛年。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创业者涌入深圳这一贫穷的边陲小镇,40年后,如今的深圳已经从当时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伫立在深圳市委门前广场上的“拓荒牛”代表的正是深圳人的勤勉开拓、创新发展的精神。

在这片热土上,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抓住国际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圳在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仪器仪表等诸多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深圳近二十年来也涌现出了华为、腾讯、大疆创新、优必选科技等一批深圳本土企业,他们凭借自身在5G、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和多年积累,从科技拓荒者逐渐成长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代表企业。

也正是这些科技拓荒者们多年来埋头苦干、砥砺前行,让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形成助力国家“新基建”的中坚力量。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1hMYV68nvsHrnrj5.html#comments Thu, 11 Feb 2021 23:00:00 +0800
协作机器人也“疯狂”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386RZ7R9LuU7mknQ.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消息,1月15日,协作机器人厂商越疆科技官宣完成3.2亿元融资。

就在昨天,另一家协作机器人厂商节卡机器人刚刚官宣C轮超3亿元融资。

从2020年延续至今的这场机器人融资大潮中,协作机器人同样在国内备受青睐。

1

2008年,美国机器人制造专家,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主任罗德尼·布鲁克斯创建了Rethink Robotics公司,他将基于行为的人工智能理论和其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应用于机器人的开发,由此Rethink也就有了协作机器人鼻祖之称。

十年之后,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0月3日,Rethink突然被曝倒闭,这则消息当时甚至还得到了Rethink Robotics公司CEO Scott Eckert的确认。

当时,行业在观望、惊讶之余,也不禁唏嘘。

不过,Rethink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就在Rethink被曝倒闭不到一个月,德国自动化和机器人集成商、也是Rethink Robotics全球最大的分销商Hahn Group宣布获得Rethink Robotics品牌商标和单臂机器人Sawyer产品技术,并组建了新的Rethink Robotics GmbH。

这意味着Rethink获得了一次重生,重生后的Rethink在次年即进入中国市场,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之际,宣布与中国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作,共同推广和发展Rethink Robotics相关产品和技术。

显然,郁郁不得志的Rethink在中国找到了新的机会,同样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的还有地位甚至超过Rethink的“四大家族”(ABB、安川、库卡、发那科),以及协作机器人领域另一元老级厂商——优傲机器人(UR)。

据UR在2017年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已经占到UR全球市场的20%份额;在2020年12月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中,UR全球协作机器人装机量已经达到50000台(注:2017年UR全球装机量为15000万台)

2

iRobot创始人Colin Angle曾在2019年亚马逊首届RE:MARS大会上表示,协作智能是更高层次的机器人智能。

这样的理念与Rethink不谋而合。

如果翻阅历史,你会发现,其实Rethink的创始人Rodney Brooks正是这家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地位颇高的iRobot联合创始人之一。

不过,协作机器人的热潮已经远远超过了机器人从业者的一个概念性认知。

从行业调研数据来看,据GGII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2.55万台,市场规模44.1亿元;从2014年到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速为50%,预计到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8万台,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亿元。

从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不得不说,国内市场对于机器人技术、产业的狂热甚至已经超过了欧美,尤其当下国内无论在政策上(新基建、科创板、工业互联网)、还是在市场环境及企业生存环境(降本增效)上,都对数字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五源资本副总裁陈哲最近就曾向雷锋网表示,科创板的出现为国内机器人这类硬件企业的资本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退出途径,机器人行业成为这一年为数不多的既能看到很好退出路径、又有收入的行业。

数据上,整个产业处于良性增长模式;市场上,国内既有对数字化的需求、也有政策大力支持;供应链上,国内诸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又有全球最完整的机器人产业供应链。

这使得疫情在对诸多行业形成明显冲击、部分行业ROI不明朗的情况下,机器人行业却出现进一步升温,这之中,也包括协作机器人。

3

2021年1月14日,协作机器人厂商节卡机器人官宣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基金和国投招商共同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跟投;

2021年1月15日,协作机器人厂商越疆科技官宣完成3.2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中车资本、温氏资本、招商局资本、云晖资本、势能资本以及老股东跟投。

2021年开年数日内,协作机器人两天内分别公布了两条大额融资消息,如果再对照国内另一家协作机器人厂商艾利特机器人在2019年8月官宣完成1亿元B轮融资信息来看,单从融资情况上来看,几家协作机器人创企在国内目前拥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生存空间。

就应用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在包括3C电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家电生产等领域进行应用。

据越疆科技官方透露,在某一手机自动测试线上,越疆科技应用了四台协作机器人来完成包括手机自动上下料、通信判断手机测试结果、NG产品回流、每天产能统计、每小时产能统计、不良品统计、良率统计、不良品的不良项详细展示、TOP5不良项统计、TOP4测试不良设备统计在内的工作,实现手机自动测试,筛选不良品。

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曾指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

在传统企业、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包括协作机器人在内的整个机器人行业如何从技术研发、资本热潮真正成为“新基建”、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砖一瓦,开始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优傲机器人全球总裁 Jürgen von Hollen曾指出:

协作机器人不仅仅是大企业的有利工具,也是中小企业的好帮手,人人都可以使用协作机器人。至于如何开始机器人自动化,则需要确定实施自动化的流程、是否需要改动流程中的机械部件以及工厂车间的可用空间,从而选择灵活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保证工人的安全并考虑自动化的价值。

如何运用机器人、如何用好机器人,接下来或将成为面临数字化改革的多数国内企业、尤其还没有实际应用经验的中小企业的焦虑。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386RZ7R9LuU7mknQ.html#comments Fri, 15 Jan 2021 18:58:00 +0800
特稿:机器人“用工潮”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p1YBoT16UQBtT3td.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去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将22头“小蛮驴”牵进浙大校园送快递,引来不少围观。

即使国内快递业已经如此发达,由于机器人导航技术、道路法规等问题的存在,现在能够体验到机器人送快递的人仍是寥寥无几。

「阿里“小蛮驴”进校园送快递」、「美团无人车开始在顺义试点送菜」、「京东要在江苏常熟建“无人配送城”」……,这些备受关注的机器人送快递消息,多数人也只能在网上围观、看个热闹。

真正发生的改变,往往会被多数人忽略。

就像已经在快递业前置环节普遍应用、大大节省了快递出仓时间的另一类相对成熟的机器人,行业中称之为移动机器人(AGV/AMR)。

正是这类机器人,在2020年再度迎来“用工潮”。

隐秘:前置仓中的“分拣员们”

中国是一个快递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2020年双十一的快递数据中就可以看出:

2020年双十一当天,据京东物流官方数据是,至下午1点30分,京东物流出库单量超去年全天;同样是在这一天,阿里的官方数据显示,天猫实时物流订单量破22.5亿单,约等于2010年全年中国快递量的总和。 

这样的快递单量如果拿给美国人看的话,恐怕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置信,毕竟这个“量”已经相当于亚马逊物流去年在美国一年的运送单量,同时也是美国电商全年物流单量的五分之一(注:2019年,亚马逊物流在美国的物流单量为23亿个,美国电商总单量为106亿个)。 

另一方面,物流速度也体现了中国速度,官方数据显示,菜鸟双十一首单订单在5分钟内送达,京东物流农村首单用时也只有15分钟,京东物流93%的自营订单实现了24小时送达。

据雷锋网了解,通过电商购买的商品发货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厂家仓库直接发货,也就是俗称的工厂直销(M2C);另一类则是由电商备货,中途流经中心仓、前置仓,最终由快递员配送到你的手中。

无论是厂家大型仓库,还是天猫、京东等电商的中心仓、前置仓,都相当于一个大型仓储集散地,需要大量的分拣员。

鲜有人知的是,现在大型仓储系统中的分拣员很多已经由个头小巧的机器人替代。

那么,在室内仓储环境下,哪些分拣环节应该进行“机器人换人”?

以京东为例,据京东物流仓储规划专家此前介绍称,京东内部将所有SKU分为AB件型,其中A件型是指诸如手机、3C电子等小件型产品,针对小件型产品自动化仓储的设备已经相当成熟;B件型指是指小家电、牛奶、水饮等中件型产品,针对中件型的自动化仓储设备目前相对较匮乏。

京东官方数据显示,中件型产品拣选过程中,完成一个拣货任务平均用时20分钟,分别包括:

  • 行走时间:11min(55%);

  • 寻找储位:4min(20%);

  • 拣货下架:2min(10%);

  • 操作PDA:3min(15%)。

  

其中,作为拣选增值工作的「拣选下架」、「操作PDA」占用时间仅为25%,75%的工作时间浪费在了「行走」和「寻找储位」上。被浪费掉的75%的时间,让室内定位导航能力已经相对成熟的移动机器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早在2014年,京东就已经建成首座20万㎡的“亚洲一号仓”,并开始投入使用全自动无人仓;菜鸟为天猫打造的10万㎡的智能仓、苏宁打造的20万㎡的「苏宁云仓」也已在2016年投入使用。

  

菜鸟自动化实验室负责人陈滔滔同样表示,仓储环节中,机器人主要用来代替人进行走动。

人在大型人工仓库里拣货时,平均每天需要走10km以上的路,而移动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因此这成了机器人替代人的主要环节。

规则箱子的搬运任务也是以机械臂为代表的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场景。

不过他也指出:

现阶段还很难被取代的动作是人抓取常见百货商品的环节,不设限制的任意商品抓取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因此很少看到有应用。

据悉,阿里目前在全国已经建成十数个智能仓,移动机器人使用量超过千台。

越来越多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在仓储环节替代了不少人工,也大大缩短了快递出仓时间,为快递小哥配送快递留出了更多时间。

鼎盛:千台AGV,提速仓储物流

作为现在在仓储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AGV,最早被行业普遍关注是在八年前的那场收购:

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的仓储物流机器人明星企业Kiva Systems,该企业研发的机器人正是典型采用二维码导航的AGV。

所谓AGV,即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最早被译为「自动引导车」,其中尤以亚马逊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导航的Kiva机器人著称。也是在亚马逊对Kiva机器人批量应用后,国内出现了诸多基于二维码导航的类Kiva方案。

二维码导航是一种离散信标导航技术,特点在于“路口标识”,每一个二维码都能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所需的方向、物理坐标信息,将地面环境切割成块状矩阵。陈滔滔告诉雷锋网,仓储自动化kiva机器人作为应用这一导航模式主要场景,将货架从固定安装变为棋盘格运行,将“人到货”转变为“货到人”,引发了一系列仓储物流行业流程变革。

如今,尤其在仓储物流场景中,基于二维码导航的AGV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据Tractica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仓储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就已经达到19.4万台,到2022年或将达到93.8万台。

 

而以当下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市场出货量突破百万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阿里智能仓为例,仅在无锡智能仓中,机器人调度规模就已经达到近千台。

据陈滔滔透露:

目前在阿里最大的智能仓——无锡仓中,已经应用了900台基于二维码导航技术的AGV,日常员工数量仅有600-700名,员工数量仅为机器人数量的三分之二,而这样一个智能仓的日吞吐量高达30W件。

“30W件吞吐量”是一个什么概念?

30W件商品已经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二三线城市一天的快递单量,而这样的智能仓对于商品出仓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猫超市实现“当日达”、“次日达”的快递速度。

伴随着电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近五年,越来越多的AGV被应用到仓储物流环境中,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搬运。

与此同时,在AGV之外,另一类移动机器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行业关注,这类机器人被称为AMR。

转折:AMR是新物种吗?

从1953年在美国诞生的第一台由简易AGC产品牵引式拖拉机改造而成的AGV算起,移动机器人已经出现近70年。

如今,移动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不少细分类别,从导航技术上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磁导航移动机器人、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激光雷达导航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

就行业普遍认知来看,前两者可以归类为AGV后两者又被称为自然导航移动机器人,可以归类为AMR。

什么是AMR? 

实际上,AMR是为了与AGV进行区分,在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技术上,无需借助磁条、导轨、二维码等外部设施,通过内置地图,外置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在导航算法控制下实现自主移动、精准避障的移动机器人,在国内普遍被称为AMR。

相较于以磁导航、二维码导航为主的AGV,AMR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导航路径。

无论AGV的导航方式如何,它的可行路点都是事先规划好的,AMR的可行路点不受限制,只要没有固定的物理障碍都可以是路点,这就要求AMR在技术上能够主动感知到周围环境(包括动态和静态环境),因此技术路线以激光或者视觉SLAM为主,这样的移动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也更加复杂。

AMR是新物种吗?

这需要从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来看,优艾智合合伙人郑昊告诉雷锋网:

最早这类产品是基于磁轨导航的产品,当时的产品并没有用到任何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因而被称为AGV;

二维码导航AGV同样没有用到ROS系统、设备调度都在云端,基本和磁导航AGV一脉相承,只不过从Kiva开始,已经被称为Robot(机器人);

由于激光导航必须用到ROS系统,逻辑上已经是机器人,大家希望可以与AGV区分开,也就有了AMR。

郑昊特别提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客户并不在乎买的是一个AGV还是AMR,客户的核心诉求还是一个完整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优艾智合并没有特别强调自己的产品是AGV,还是AMR。

同样是在这一领域的迦智科技CEO陈首先告诉雷锋网:

AGV传统翻译为自动引导小车,AMR现在可以翻译为无人移动机器人,只是两个名字的差异,不过二者的定义一直相对模糊。

2020年,美国机器人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新版工业移动机器人安全标准R15.08进入公开评审阶段。该标准中以导航能力是否具有自主性作为区分AMR与AGV的主要判据,为行业内对AMR与AGV的分类给出了重要指引参考。

也是在2020年,以研发自然导航移动机器人为主的迦智科技在有这样一个相对明确的参照后,将我们的相关产品改称为AMR。

陈首先指出,自然导航AMR“新”就“新”在——第一次实现完全自适应工作环境、在无需对现有工作环境改造情况下进行工作。

作为新生事物,AMR的概念尚不统一,即使一些国际标准将二维码导航AGV划入到了AMR体系中,但当下国内普遍认知仍是自然导航AMR是纯正血统的AMR(注:下文中AMR统一指自然导航AMR)

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行业的进化。

如果说磁导航移动机器人是同类产品的开创者、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引发了仓储物流革命的话,更“新”的AMR的出现,则标志着移动机器人开始进入三维世界。

变局:转战工业

高灵活度、可以在人机混合场景工作是AMR的主要优势,如果一个应用场景不需要这么高的灵活度,AMR的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仓储物流就是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陈滔滔告诉雷锋网:

AMR因为用到了更多的传感器,成本通常比同等载荷的AGV要昂贵许多,如果业务场景不够大,产量上不来,成本也很难大幅下降。

其次,ARM的导航虽然更加灵活,但导航的响应速度不如AGV这种确定路径的导航方式,因为它假设周围环境是可变的、不确定的,AGV的工作范围通常都是独占场地的,不需要考虑其他设备和人员对车辆导航的干扰,因此响应更加灵敏,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更高。

正因如此,尽管AMR在技术上可以说比AGV更先进,但在仓储物流实际应用场景中,仍以二维码导航AGV为主流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存量市场,海康威视、极智嘉、快仓智能正是这类产品的早期入局者,吃到了仓储物流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波红利。

而随着仓储物流场景第一波红利瓜分殆尽,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AMR打开工业市场这道大门,在这股潮流中,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有的人则是恰逢时机。

成立于2015年的极智嘉最早是在2017年进入的工业领域,当时已经在仓储物流领域小有名气的极智嘉,基于自身前期在电商仓储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方案,开始进军工业领域,从应用场景与电商仓储相似的工业仓储场景做起。

极智嘉搬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海健告诉雷锋网:

过去几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消费领域品类多样化需求倒逼供应链体系升级,汽车、新能源、电子等工业垂直领域在智能制造大环境推动下,生产侧对柔性化、无人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之中,我们的客户发现在物流搬运环节也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提升,诸如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工、叉车成本等,对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正因如此,极智嘉针对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场景相继推出近10款移动机器人产品,并逐渐搭建起面向工业领域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机器人调度平台,提供全场机器人解决方案。

2020年初,搬运产品事业部正式与拣选及智能仓产品事业部、叉车产品事业部一并由产品线调整成为极智嘉当下的三大产品事业部。

隆博科技同样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2016年在研发出AMR原型机后,2017年开始在富士康工厂、京东仓库两类行业做产品迭代,2019年开始更多地对外提供在日化、鞋材服贸、仓储、光伏等场景提供AMR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为什么最终会以工业AMR(IMR)赛道为主?

隆博科技CEO佘元博告诉雷锋网:

早在2017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在个行业中进行AMR的多场景应用验证,经过多年的实际场景验证后,我们发现:

一方面,AMR在仓储物流领域大规模落地难度相对较大,整套业务逻辑相对工厂场景更复杂,但有推高竞争门槛的作用;

另一方面,「机器人代替人」在工厂中比仓储物流中的ROI计算更优,在规模落地应用的时间点上,会相较于仓库场景更靠前一些。

因此,隆博科技在布局工业AMR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以工厂类场景为主,以仓库类场景为辅的策略。

然而,相对仓储物流场景而言,国内工业自动化水平不够高,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尤其工厂环境中很多是“点到点”的移动路线,因而从市场保有量来看,应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磁导航AGV。

隆博科技在为国内某知名鞋材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级项目中,通过AMR代替工人进行原料区到生产线、加工区,成品线到存放区的反复、长距离运输。相比人力运输,AMR加速了该工厂的内部物流流转,使用AMR设备,该工厂可实现平均1台设备可顶替2名工人,按照当地的人力成本计算,该企业只需1年即可回收成本。

据官方表示,这一项目中的AMR已经稳定运行近一年。

同样是为工业场景提供AMR解决方案,优艾智合虽然入局相对较晚,却也恰逢其时。

2019年Q1,优艾智合开始在精密电子制造、智能运维场景开始与众多厂商开展项目合作。 

郑昊告诉雷锋网:

2020年精密电子制造领域,市场对AMR的需求量在1000台左右,这还是不包括最后的组装环节的情况下。

不过,相对于汽车、烟草、光伏等,郑昊透露,这一领域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优艾智合服务的一些客户,采购量普遍在几十台、甚至近百台;拿到超过百台的订单,也是分阶段的采购量。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不过要真正进入批量采购、应用推广,还需要走过一个1-2年的产能提升的验证阶段。

在某被动元器件国内龙头企业的黄光一体化车间自动化升级改造过程中,优艾智合为其提供了一整套物料运转系统(包括物流管理与系统YouiTMS、多机调度系统YouiFleet和7台移动操作机器人),以实现黄光车间印刷、曝光、显影三大工序机台的自动化上下料以及工序机台间的物料转运,解决现有员工上料不及时、上错料、信息跟踪困难的问题。

据官方表示,这套解决方案一共节约了人工(白班+夜班)20人,回本周期为1.6年。

2020年,机器人换人,在传统工业环境下的搬运场景中正在持续酝酿、悄然进行。

瓶颈: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

2020年对于各行业来说,都是状况百出的一年。

也正是在这一年,“新基建”的提出,为国内工业数字化进程踩了一脚油门。

工业AMR在国内的兴起和商业化,刚好赶上国内“新基建”这波浪潮,多数工业AMR项目加速进行场景验证,在这之中,也不免困难重重。

迦智科技陈首先告诉雷锋网:

自然导航AMR的柔性和全局适应性更好,更适用于人机混合、场景改造困难的工业环境。

然而,就在自然导航AMR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业标配应用的当下,其技术本身也依然面临着大场景地图构建带来的性能问题、场景长期动态变化影响定位导航精度等诸多挑战。

对此,优艾智合郑昊也表示:

比较成熟的单线激光雷达用于AMR导航时,实际上扫描形成的是二维平面,激光雷达的扫描高度是一定的,扫描高度在20cm上下,在较为复杂的车间环境中,因而需要视觉技术作为辅助来实现复杂的三维空间避障及辅助导航。

这就造成:相较于更为成熟的AGV而言,AMR成本普遍更高,实际运行速度、效率更低(部分原因也是由工厂中人机混合工作环境造成),对机器人本体的技术集成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经历过仓储物流鼎盛时期,并在2017年进入工业赛道后就与国网、丰田进行合作的极智嘉杜海健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雷锋网:

AMR本身技术复杂度更高、对于技术要求也更高,尤其工业环境对AMR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激光雷达和视觉技术要做到真正稳定和强鲁棒性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工业客户对ROI更敏感,更适用于工业环境的AMR成本也更高,国内AMR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从产业链成熟度上来看,佘元博告诉雷锋网,当下AMR优质集成商还是太稀缺。

工业类场景的定制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工厂,甚至同一个工厂的不同场景,业务逻辑不同,对AMR的用法也不同,AMR要落地到客户实际场景中,中间必须有一个方案规划、定制的工作,以及渠道和商务也有很大工作量,这些工作集成商都可以解决。

但是AMR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本体制造商和客户落地场景中能够有效完成方案规划、定制工作,完成技术转化的集成商,目前仍然非常稀缺,这种缺失制约了AMR行业的规模化爆发。

由于AMR仍处于成长初期,这一问题也是目前进入工业AMR领域的众多厂商普遍要面临的问题。雷锋网了解到,目前多数AMR厂商仍需要自己躬身下场进行项目方案定制及产品线下落地。

培养更多优质集成商,成为AMR厂商的一大夙愿,也成为接下来两年里行业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

竞合:2020的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2020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又一“乱象”。

在同业竞争成为常态的当下,听多了“二选一”、“反垄断”等现象,同业合作倒是成了不常见的“乱象”。

近年来,在移动机器人行业中,大集成、大应用的大型招标项目越来越多,动辄几千台需要协同工作的不同类型机器人,让单独一家企业无法满足这种大型项目需求,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多家移动机器人企业一起完成成为当下该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

正因如此,不少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合纵连横。

国自机器人与海康威视、海柔创新与马路创新、未来机器人与马路创新、快仓智能与科捷机器人先后在2020年确立合作关系,从技术、业务等多个方面相继展开合作。

同样是在这一年,迦智科技联合蓬翔汽车、快仓智能、未来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组建了「迦智科技工业物流生态圈」,开始针对工业移动机器人这一领域展开合作。 

陈首先告诉雷锋网,这主要是因为客户对AMR的期待越来越高,下游客户更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前几年客户更多是在单点试用、验证,但是现在头部企业往往需要的是一个整厂物流解决方案。除了AMR,客户还需要无人仓库、无人叉车,以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重载搬运等,这就使得单个厂商的产品或方案难以满足工业客户这样的整厂需求。

所以我们接触了多家、研发不同产品形态的机器人厂商,纳入到我们自身生态体系中,提供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

这样的合作关系,对于需要工业数字化方案的厂商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整合状态。然而,由于各机器人厂商都有自己成套产品体系,仍然难以避免要面对潜在的竞争关系。

以迦智科技为例,除去AMR产品外,迦智科技仍有自己的无人叉车产品,这会否会造成与“生态圈”中无人叉车方案提供商的内部竞争呢?

对此,陈首先表示:

行业中的竞争其实在所难免,但是我们的无人叉车更多是配合我们的AMR产品应用。随着智造需求的持续递升,我们在专注于自然导航AMR的同时,更期望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联合更多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生态伙伴,打通多个渠道、贯穿各项工业物流场景,通过产品融合、解决方案融合,合力形成更高价值和服务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具体合作方案为例,我们主要提供的是整个工程的规划、定制,统一的调度系统,以及工业AMR产品,其他产品则会选择将合作伙伴产品纳入到我们的整体方案中。

这样的合纵连横,贯穿了2020年一整年,也见证了这一年工业自动化的新征程。

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的这一年

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1.75亿元,其中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

这就不难看出,为何2020年会成为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的一年。

据悉,2020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发生了数十起融资,主流移动机器人创业企业都得到了新一轮注资:

  • 2020年4月,灵动科技对外公布完成B+亿元融资,招商局资本旗下的中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 2020年5月,凯乐士对外公布完成D轮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兴业银行集团、元禾重元、一村资本、华盖资本、苏民投、清控金信资本等跟投; 

  • 2020年5月,Syrius炬星对外公布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红杉资本中国领投,真成投资、真格基金、明势资本、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创茵资本等跟投;

  • 2020年6月,极智嘉对外公布完成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鸿为资本、祥峰成长基金跟投,加上此前C1轮融资,极智嘉C轮(C1+C2)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 2020年6月,未来机器人对外公布完成1亿元B1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飞图创投跟投、钟鼎资本跟投;

  • 2020年9月,隆博科技对外公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常熟新动能产业投资和常熟东之星领投;

  • 2020年9月,海柔创新对外公布完成B轮融资,源码资本领投,华登国际、零一创投跟投;

  • 2020年12月,快仓机器人对外公布完成亿级美元C+轮融资,境外由凯傲集团、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联合注资,境内由交银国际、申万宏源、建信等投资,原有股东创世伙伴CCV跟进;

  • 2020年12月,优艾智合对外公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SIG海纳亚洲基金领投,老股东真格基金、HAX、常见投资跟投;随后又在今年(2021年)年初公布了新一轮融资;

  • …… 

其中,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过去两年也密切关注并参与了该领域的投资,五源资本副总裁陈哲告诉雷锋网,之所以2020年这一市场会很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疫情过后,在“新基建”等国内政策推动下,工业数字化的趋势确实让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类产品有了一个基本需求;

第二,科创板的出现为国内机器人这类硬件企业的资本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退出途径,机器人行业成为这一年为数不多的既能看到很好退出路径、又有收入的行业;

第三,AGV、AMR这类移动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更高,包括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等传感器更便宜(单线激光雷达已经从万元降到千元),算力、算法的成熟,使得移动机器人迎来了一波技术上的红利;

第四,过去几年大家都在做类Kiva方案,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出现了像海柔创新、立镖小黄人等在内的能够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引入是对整个AGV、AMR落地、普及有很大帮助;

第五,ROI更加成熟,经过过去几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的价格战,对于工厂而言,移动机器人的部署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客户对移动机器人系统可以带来的价值也有了更好的衡量、更容易测算成本及回本周期,促使ROI也更加成熟起来。

在数十起融资中,多数厂商集中在B轮前后,其中,优艾智合一年完成三轮融资,见证了资本市场对于移动机器人的狂热,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郑昊告诉雷锋网,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势所趋”。

2020年前后,大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回归To B的趋势,包括SaaS软件的成熟,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概念的兴起……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纯靠软件系统实现的工业数字化,无法实现“物质流”(物料传输、搬运等)数字化,要想准确实现“物质流”的数字化,就需要AMR此类工业机器人来实现。

只有补齐这一环,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完整闭环。

由此可见,2020年,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实则是在重仓中国制造业,这样的热潮,仍在继续。

2021:未完待续

2015年,随着较为成熟的第二代SLAM技术框架进入中国,国内机器人市场第一波技术、概念红利兴起,随后可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涌入这一市场。

不过,当时市场关注度更高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从工业领域来看,现在国内工业场景下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仍以磁导航AGV为主,占比超过60%;多数AMR产品在2018年前后完成商业化后,在2019年前后开始进入场景验证阶段。

虽然2021年市场环境尚不明朗,但从行业发展来看:2021年,将是主流工业领域将进入到对AMR产品的复制应用阶段。

对于2021年,AMR厂商们也有不同的打算:

极智嘉将会继续加强生态合作、提高物流调度系统运营交付能力、研发新产品,有多款相关产品已经在规划中;

优艾智合继续深耕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两大场景,通过提升AMR精度、稳定性及可拓展性,优化应用方案,利用标杆场景收割形成行业深度闭环;

隆博科技准备将核心系统继续升级、做好低成本高效率定制化,并对外拓展新产品线、覆盖更多场景;

迦智科技也在准备继续向室外重载方向进行产品拓展;

……

2021年,机器人迎来“用工潮”,行在工厂中的AMR,也将继续狂奔。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p1YBoT16UQBtT3td.html#comments Wed, 13 Jan 2021 12:13:00 +0800
擎朗智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软银亚洲领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pruryjrGcIfJcmo.html 雷锋网消息,12月30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领投,这是该公司在今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

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进一步加深擎朗配送机器人在国内餐饮市场的渗透、海外市场拓展以及医疗等新事业部的横向发展,冲盈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此前,擎朗智能在今年3月对外公布完成了B轮融资,B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华登资本、上海科创基金跟投,老股东云启资本、远望资本持续加注。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核心,面向餐饮、医疗、酒店、娱乐、零售、场馆、政务、商务办公、房地产、社区养老、银行、邮政、金融、保险、机场、车站等商用场景,提供全新智慧无人配送解决方案企业。

截至目前,擎朗已迭代发布十余款产品,均已实现线下商业场景落地,目前拥有1000+人的团队,并在全国23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同时承担获客和运维的工作;同期还建立了全球第一条移动服务机器人量产产线、通过安全的机器人架构和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适合自身环境的全新智慧解决方案与品质服务。

据官方公布信息显示,截止2020年10月,擎朗智能已与10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服务8000万+人次,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商业化落地;与65%的百强餐饮品牌达成了合作,为海底捞、外婆家、广州酒店、丰茂烤串等知名餐饮企业。

针对海外市场,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擎朗智能的产品已经进入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 比利时、丹麦、匈牙利、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多米尼加共和国、阿联酋等60+海外国家与地区。

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表示:

机器人应用在疫情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有相当规模的应用和普及,而疫情加速了机器人应用被大家认知的过程。另一方面,疫情对配送机器人领域是个“大考”,而结果已证明配送机器人在这种应急考试中是能够快速应变并承担工作的。疫情之后,无人配送机器人行业会快速并持续地推广开去,预计2-3年后在一线城市的商圈中可能都会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软银亚洲合伙人丁海鹏表示:

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服务机器人的逐渐普及解决了众多商家在招工、配送、消杀等方面的烦恼。作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擎朗以其机器人极高的性能以及技术团队高效的响应速度,让大量客户实现快速智能化转型。擎朗的团队已在行业深耕长达10年,我们看好他们在更多行业领域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能力,通过优秀的机器人产品去更好地协助客户提升商业效率。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pruryjrGcIfJcmo.html#comments Wed, 30 Dec 2020 10:42:00 +0800
AI新基建:机器人领域的五支主力部队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ghcSUqycipoAf05.html

2020年是全民抗疫的一年,也是机器人及相关技术产业化加速落地的一年。

近日,雷锋网「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完成最终评选,正式对外公布。

「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前身为「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于2017年正式发起,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商业案例榜单评选活动。过去三年,1728家参选企业在经过多轮的筛选与评审,最终100多家极具商业价值的公司成功从中脱颖,入选三届榜单。

今年,经过四个月的调研、评选,在15大行业的1000多个报名公司当中,有89家新基建领航企业及其新基建标杆项目,成功入选「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其中,在特别设置的「机器人新基建」领域,科沃斯、平安科技、普渡科技、九号公司、容联七陌五家企业分别获得「最佳清洁机器人创新奖」、「最佳机器人商用平台奖」、「最佳商用服务机器人奖」、「最佳机器人智能驾驶奖」、「最佳机器人用户体验奖」。

最佳清洁机器人创新奖:科沃斯机器人

科沃斯机器人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家用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科沃斯机器人深耕消费者使用场景及体验的洞察与分析,现已成功推出包括扫地机器人DEEBOT、擦窗机器人WINBOT、空气净化机器人AIRBOT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家用机器人解决方案。科沃斯机器人致力以机器人建立家庭地理位置信息的生态系统,成为互联家庭智能设备的中心。

DEEBOT T8系列,是科沃斯机器人推出的在业界率先采用D-ToF定位导航传感器、3D结构光识别、AIVI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在智能性、定位导航精准性及实时避障、防缠绕、防卡困效果等方面有优异表现。同时,科沃斯机器人针对性地推出了集尘桶及OZMO PRO高频振动拖地系统,在显著提升产品清洁力的同时免除用户频繁倾倒垃圾的痛点。

双十一期间,DEEBOT T8系列名列扫地机器人品类榜首,成交量达22万台。

科沃斯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探索如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期待让机器人走入全球更多家庭,成为用户的家庭的一份子,让用户轻松享受由机器人参与的现代智能家居生活。

最佳机器人商用平台奖:平安科技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旗下科技解决方案专家,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赋能平安大生态圈。平安科技以智慧科技为手段、以“科技无限”为价值主张,积极践行“科技改变生活”的企业理念,立志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公司。

平安科技玲珑心智能对话平台基于自然语义理解技术,实现底层技术模块化,打造高智能化、高可复用性、低运维成本、0基础入门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平台。依托平安集团行业优势,构建社区式数据中台,打破行业壁垒,帮助用户快速落地对话类机器人,实现多渠道、复杂业务场景的智能人机交互。

玲珑心智能对话平台两次登榜SQuAD 2.0,实现了百亿商业效益+0门槛落地。

其中,玲珑心打造了业内首个社区数据中台概念,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数据共享,解决了类似产品冷启成本高的诟病,从0到1搭建机器人只需1-2小时。

此外,玲珑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主动学习,基于query-based learning技术,可从海量训练数据中发现问题,智能清理数据,并从海量真实对话数据中获取新的知识点,使得机器人越来越聪明,降低运维成本。

自2019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玲珑心以外呼机器人、在线培训等多种应用形式服务平安集团10大BU,150+业务场景,调用量累计逾4亿,累计服务客户3亿+人次,为平安集团实现了百亿收益。

最佳商用服务机器人奖:普渡科技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服务机器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全球硬件创新之都深圳,并在北京和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在全国60余个城市设有服务网点。

普渡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全新PUDU SLAM算法方案,提高了机器人配送的精度与可靠性,同时具备3D避障能力,主要面对室内场景实现了在人流复杂的餐厅场景下机器人的自动驾驶能力;独立研发的多机自组网分布式调度系统,使每台机器在不依赖网络的情况下,可以与同一场景里的任意机器直接通信,快速决策配送路径,灵活应对高动态场景;同时,普渡科技率先研发出车规级的独立联动悬挂系统,实现车规级减振,改善了机器人过障碍物时发生的颠簸问题,主要产品为消毒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

其中,欢乐送是一款基于室内低速无人驾驶技术的配送机器人,可用于餐厅送餐、以及网咖、KTV、酒店等其他场景的送物。欢乐送采用了大尺寸托盘及多层框架式结构的极简设计;搭载了激光雷达、多个摄像头、多个RGBD深度相机等传感器,以及行业领先的机器人算法,可实现自主定位导航、智能避障,可提供点对点运送与巡航运送两种模式。

普渡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院、餐厅、学校、办公楼、政府大厅、网咖、KTV等场景进行相关配送任务。目前产品畅销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0家合作伙伴,主要客户包括海底捞、巴奴、呷哺呷哺、京东、西贝、碧桂园、美心、旺顺阁等知名企业。

最佳机器人智能驾驶奖:九号公司

九号公司自2012年创立至今,始终坚持“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这一定位,在智慧移动人方面发展智能短交通,在智慧移动物方面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系统。

智能共享滑板车T60是专为满足海外共享业务而自主研发生产的滑板车。

该产品将半自动无人驾驶功能应用在倒三轮结构的滑板车上,使得运营商可以通过后台云端系统同时远程控制多辆滑板车自主移动,实现共享滑板车在不同时间和区域内的供需调度,满足潮汐化调度需求。可靠的云服务后台不仅可以实时获取滑板车状态异常反馈,进行及时维修,还能减少产品损耗、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滑板车的运维成本。

九号公司凭借自身成熟的技术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在全球电动滑板车的供应链中占据了主流地位。“九号公司供应了全球超70%的共享滑板车运力。今后,我们将用AI技术帮助共享服务运营商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真正改变个人短途出行的未来。”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曾表示。

未来20年,九号公司将继续探索通过运载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移动类产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最佳机器人用户体验奖:容联七陌

容联七陌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AI和通讯技术为核心、数据为驱动,提供从服务运营到产品赋能,为企业提供降本增效解决方案的智能客服云服务商,利用通讯能力与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企业客户服务和客服工作效率难题。

容联七陌目前已推出全场景智能客服、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云电销等不同产品,覆盖企业售前、售中、售后等所有服务+营销场景,为企业提供完整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其中,容联七陌企业客户服务场景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全场景智能客服系统,通过多渠道在线客服、智能机器人、云呼叫中心、CRM、智慧工单、智能报表、智能质检等功能赋能服务流程,为企业建立一套完整覆盖售前咨询、售中跟进、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化服务体系,提高人效,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核心服务竞争力。目前,该场景解决方案已应用于沃尔玛中国、顺丰快运、快手、首汽约车、新东方、特步、凯德集团等不同行业知名企业的服务与营销场景中。

未来,容联七陌将专注打造企业服务与营销闭环解决方案,加码AI人工智能场景化技术投入,进一步挖掘服务营销价值,加速企业智能化服务升级,帮助更多企业通过服务驱动企业持续增长。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dghcSUqycipoAf05.html#comments Mon, 07 Dec 2020 15:18:00 +0800
九号公司上市后首次架构调整:成立四大机器人团队,要在未来扳回一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bg7PonlWv9aYKf8V.html 雷锋网消息,12月3日,九号公司(上市更名前为:九号机器人)进行上市后首次架构调整,原机器人各个业务部门在架构调整后,形成由「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商用机器人事业部」、「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四大新部门组成的机器人团队。

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具体新部门及人事任命详情如下:

商用机器人事业部,任命董纪冬为该事业部总经理,向CEO高禄峰汇报。该事业部主要负责运载机器人产品线的战略规划、产品开发方向定义、业务规划、商业应用规划等,发展、积累和应用服务机器人各项关键核心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

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任命机器人研发高级总监陈子冲兼任研究院院长,向CTO陈中元汇报。研究院主要负责AI及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发展以视觉为主的感知和定位算法,依托于嵌入式、物联网、云计算等平台技术,机器人算法在端上实时运算,在云端进行数据融合和训练,数据智能闭环赋予了机器人机群持续进化的群体智能;

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任命奚卫宁为该产品线负责人,向董纪冬汇报。该产品线主要通过公司各单元技术的集成和封装,模块化的形式提供高度灵活、自由配置的运载机器人平台,参与和对接核心客户,收集和整合主要场景和技术要求,在服务核心客户的过程中快速迭代各模块;

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任冠佼负责管理工作,向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汇报。该事业部主要面向消费者进行家用服务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九号公司此前已经是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领域头部厂商,在机器人领域也陆续推出过多款产品,包括:

2016年与英特尔合作研发的Hoverbutlerbot,2017年与宝马合作推出的“路萌”,2018年与美团联合推出的“Segway配送机器人S1”,2019年正式对外推出“Segway配送机器人S2”和“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

不过,据九号公司上市招股书公布信息显示: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收入占比均低于0.5%,而智能电动平衡车系列和智能电动滑板车系列营收占比超过90%。

因而,不得不面对“公司名称是否与从事职业不符,名称是否存在误导性”这一问题。最终,在上市前夕,公司中文名字由「九号机器人」更名为「九号公司」。

今年9月22日,经过长达500多天上市准备期,最终成为国内首家通过“VIE+CDR”形式登陆科创板的创业企业。

在九号公司上市沟通会上,高禄峰进一步强调了公司在机器人方面的战略部署,并表示:

希望在未来2-3年内让机器人业务有一个小成,实现上万台的配送机器人的部署;

在中国、北美,希望在5~10年能有百万台级别的配送机器人部署,也许是销售的形式,也许是服务的形式,我们希望让百万台机器人能够代替一百万甚至两百万个简单重复的工人的工作。

并对外发布了机器人运动平台产品线,主要是一套名为Segway RMP( Robotics Mobility Platform) 的移动机器人套件/底盘,通过这一套件,九号公司可以为企业或第三方开发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机器人底盘方案,支持二次开发或定制化服务。

据官方表示,基于Segway RMP,企业或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加装诸如摄像头、红外监控、清扫器、机械手配件,可以实现室内外配送、巡检、服务、清扫、仓储AGV、特种应用机器人等机器人开发。

显然,面向机器人领域,九号公司还有很多想法;摘掉机器人“头衔”的九号公司,仍在机器人领域加大战略投入,希望在未来两年扳回这局。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bg7PonlWv9aYKf8V.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18:44:00 +0800
IMR的“大项目”与“生态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c4JErxrz6ywyaXmT.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400台AGV机器人,超1亿元的移动机器人招标项目……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行业中,大集成、大应用的大型招标项目越来越多,单独一家企业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大型项目需求,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多家移动机器人企业一起完成成为当下该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

为此,11月3日,在CeMAT ASIA 2020期间,迦智科技联合蓬翔汽车、快仓智能、未来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组建了「迦智科技工业物流生态圈」,这成为今年移动机器人领域组建的又一个“生态圈”。

“未来5到10年,移动机器人将会进入到一个行业普及阶段,”这是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李进科对移动机器人市场的一个预测。

自2012年亚马逊收购Kiva后,移动机器人这一赛道开始备受关注,磁条导航、激光导航、二维码导航的移动机器人陆续开始进入工业、物流场景,国内也已涌入近200家移动机器人企业。

今年的新冠疫情对各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自动化、数字化起到了一个催化作用。

截止2020年8月,国内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6起,其中80%的融资企业拿到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

另外,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对6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

2020年1-10月,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IMR)企业销售情况来看,20%出现同比下降、30%同比持平,50%同比增长;

预计2020年IMR依然能保持全年20%以上的增长。

李进科特别指出,国内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市场存量目前仅为10万台,相对于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近266万台的市场存量而言,未来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大集成、大应用的大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国内不少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建自己的“生态圈”,迦智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迦智科技工业物流生态圈」目标是解决哪些问题?

迦智科技总经理陈首先指出,成立这一“生态圈”,主要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选型难。

相较于仓储AGV来说,工业场景更为复杂、机器人品类更多,每个行业的需求不一样,工业场景下的移动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也是刚刚落地。因此,很多客户、尤其很多新晋行业客户对移动机器人的认知不够,这就需要完整的应用方案引导、帮助客户首先解决选型的问题。

第二,分批技改高效协同难。

在做整场物流规划时,会碰到物流环节的分批、分场景,多元机器人设备互通的问题。

一个标准的工厂,有原材料仓储、存储、拣选这样一个环节,现在最高效的仓储方案是基于二维码导航类Kiva此类方案;在仓储到产线之间的运输,通常采用的是自然导航的AGV来完成;产线之间自动化搬运和上下料则需要带有上下料方案的移动机器人;在高精密行业甚至需要采用「移动机器人底盘+协作机器人」构成的复合机器人完成高精度、轻载重物件取放,重型制造业车间之间的转运甚至还需要解决室外应用场景中的重载转运。

目前,国内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提供整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厂商之间的设备打通与协同,协作提供一套整场解决方案。

第三,规划决策挑战。

在做整场规划、尤其在涉及到多个环节之间的转运时,B端用户往往对智能物流系统的认知是不足的,因而在整场规划决策上面临很大的挑战。通过多家厂商的项目经验,联合为B端用户提供一整套经过验证的、高效的综合解决方案,降低用户的试错成本。

据陈首先介绍,为实现这样的产业协同,实现整厂全制程物流解决方案,迦智科技联合做重载AGV底盘及车桥的蓬翔汽车、有千台AGV调度能力的快仓智能、无人叉车厂商未来机器人、协作机械臂厂商节卡机器人,形成了「迦智科技工业物流生态圈」。

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预测数据,2022年,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将突破百亿元。

而这一百亿市场,将会是又一个资本和竞争同样炽热的市场。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c4JErxrz6ywyaXmT.html#comments Wed, 04 Nov 2020 18:37:00 +0800
“新深圳人”Walker的青春修炼手册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MfsfH716gfeptFV.html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迎来高光时刻。

在“逐梦·先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上,一款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实上,出现在晚会上的不只一台人形机器人,雷锋网注意到,最多的时候,舞台上同时出现了六台人形机器人和舞蹈演员同台表演,场面颇为震撼。

这款机器人出自何处?

其实,登上这次具有时代意义的庆典晚会舞台的人形机器人,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新深圳人”。

优等生Walker的国际名片

2019年1月,美国CES展上出现了一位身高1.45米的“网红”机器人,能够端茶倒水、直立行走,甚至还能开冰箱门为观众递饮料和薯片。

这款“网红”机器人正是优必选科技研发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

Walker在CES上为观众递薯片

在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中,Walker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优等生。据悉,Walker拥有36个高性能伺服关节,具有力觉、视觉、听觉、空间感知系统及能力。

以为观众递薯片这一动作为例:

Walker将七自由度机械双臂与自身视觉感知、力感知相配合,从餐桌上拿起薯片;

通过U-SLAM视觉导航技术,可以获得外界环境中更加丰富的诸如特征、颜色、深度等信息,无需在环境中使用标记物等帮助Walker进行定位;

在走向观众过程中,当受到外部冲击扰动或惯性扰动时,Walker还可以通过腿部的柔顺控制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从而保持自身平衡,甚至在外部扰动过大时, Walker还可以通过调整步态和控制算法来获得平衡;

而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多模态交互能力,让Walker可以在“投食”后附送上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实际上,优必选科技早在2015年就已经在内部立项研发Walker,经过多次版本迭代后,最终,新一代Walker在2019年一经面世,就在国际舞台上颇受关注。随后甚至还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的代表,与美国波士顿动力的Atlas、Agility Robotics的Cassie、日本丰田的T-HR3、本田的E2-DR一同被美国知名机器人行业媒体《The Robot Report》评选为全球值得关注的5大人形机器人。

这样一款能力出众的机器人,在登上深圳特区40周年庆典活动之前,进行了又一次的专业“练兵”。

Walker练兵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常人如此,现阶段的大型人形机器人更是如此。

6月,接到深圳40周年文艺晚会导演组的邀请后,优必选科技迅速抽调了30余人组成了一个项目团队,以保障Walker在这台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晚会上能够作为科技元素献礼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

优必选科技项目团队

众所周知,当下大型人形机器人尚处于科研阶段,在各方面还面临着众多技术挑战,即使Walker已经能够自由行走,但是舞台上复杂的灯光、道路、快速移动的演员,让演出环境变得非常复杂,更不用说还需要在这样环境中与舞蹈演员配合完成规定动作。

这些工作,正是Walker这个由运动控制、导航、视觉、结构、电子、ID、交互等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组成的30余人的团队在演出前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要解决的问题。

该项目团队组建完成后,摆在他们面前第一个问题就是舞台复杂光影环境下机器人精准定位问题。

晚会现场为深圳大剧院,不同于其他舞台,本次晚会选用的舞台纵深长达50米,舞台现场设有在播放动态影片的千余平米LED大屏,还有数十组来展现光影效果的强光灯效,这样的光影环境成为传统的基于稳定光照环境研发的机器人,在视觉定位技术上面临的一大难题。

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在机器人撤离现场时,舞台灯将全部处于熄灭状态,这就要求机器人在几近黑暗的环境中走下舞台。

作为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的优等生,优必选科技研究院本身具有视觉定位的技术储备——通过Walker自身配备的摄像头识别周围环境的特征,建立环境地图,从而推断出自身的精确位置。

然而,这样特殊的环境,使得Walker原有的定位技术将很难实现特殊的舞台需求。

面对这样的困局,几经调研后,技术团队发现,舞台灯光中的红外波段光源非常微弱,因而红外相机有很好的抗灯光干扰能力,循此思路,团队在Walker原有的视觉方案中加入了红外相机方案。

为了更精准地在舞台上实现定位,他们还采用了一种在外部强光或者黑暗环境中都能被红外相机精准识别的多个特殊标志物辅助定位。

最终你会发现,当Walker出现在晚会舞台上时,已经可以完全不受舞台灯光干扰顺利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为社区小朋友倒上一杯饮料。

Walker在晚会上展示在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服务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要想如晚会舞蹈节目中呈现的那样——让6台Walker融入一个有数十人参演的舞蹈节目中,甚至还要与舞蹈团队保持动作、队形一致,优必选科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在大型舞台的复杂环境中,机器人之间,甚至人机之间的配合对机器人实时定位精度有很高的要求。

为此,优必选科技团队开发了通过脚印规划的导航技术,保证了机器人之间的相对距离及准确点位。考虑到这样一场大型晚会,可能会对演员或机器人的表演随时提出更改要求,优必选科技团队还开发了参数化路径规划技术,这一技术能够按照给定的路径点和时间戳自行生成步行参数,并具有快速适应新路径能力和应急备份能力。

除此以外,要想让机器人精准地按照舞蹈需求路径行走,在细节上,还需要解决机器人实时步态纠偏的问题。

由于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存在关节误差、结构微小形变、提前或滞后着地、地面打滑等问题,采用开环方式进行路径规划,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行走误差,造成机器人行走点位的不精准,难以保证机器人在大型舞台上的自主上下场及舞台演出效果。

优必选科技团队通过引入视觉的实时定位信息,对机器人当前步长、步宽和偏航角进行全方位调整,完成机器人全局位姿闭环,实现了规划路径准确跟踪,即便是狭窄通道,也能成功实现精准上下场。

在晚会的筹备过程中,优必选科技团队不仅要解决实际遇到的机器人在舞台上的行走、队形变化、多机多任务调度、故障检测自修复等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舞台呈现效果,他们还为Walker设计了一套包含点头、挥手、挺胸、撸袖子、踮脚等拟人动作、新表情和新形象。

Walker亮相“逐梦•先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

当Walker最终出现在晚会舞台上时,你会发现,这位深圳人已经完全融入了节目角色中,成为这场晚会备受关注的一个亮点。

晚会导演组对于优必选科技项目团队及Walker在舞台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晚会执行导演曹瑜表示,通过此次晚会感受到了科技的温度。印象中的程序员,可能是冷冰冰的,但是相处下来,他们也慢慢参与到创造中。“机器人的手要举到多少度,嘴型如何、眼神是怎样的,他们都会仔细研究。这不仅仅是写程序,更是创作。所以这些机器人,也被赋予了这些高科技人才的情感,赋予了科技温度,也这是深圳的温度。”

技术反哺下的智能机器人王国

在舞台上经常亮相的Walker,已经走出了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艰难的一小步,这样的一小步虽然还不足以让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大批量进入商用领域,但研发过程积累的核心技术,已经开始反哺整个智能机器人产业,让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前来看,优必选科技已经在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算法、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运动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自主导航定位算法、语音等六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技术优势,这些技术也帮助优必选科技将行业解决方案落地到了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公共卫生防疫、安防巡逻等诸多领域,构建起一个服务人类社会的智能机器人王国。

尤其在今年疫情爆发后,优必选科技响应科技抗疫号召,在不到20天时间里研发出了三款防疫机器人及智慧防疫解决方案,率先在深圳新冠肺炎唯一定点收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上岗,提供室内体温监测与消杀、室外疫情管控与消杀、宣传与导诊三个场景的疫情防控服务。

优必选机器人在深圳三院助力防疫工作

随后,优必选机器人陆续在武汉、北京、成都、广州、重庆、昆明、香港等地的医院、学校、园区、写字楼、展览馆等上岗,助力生产、生活的恢复。在国内疫情趋缓的同时,优必选机器人还驰援韩国、日本、比利时、尼日利亚等国家防控疫情,咨询测温机器人Cruzr(克鲁泽)通过了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严选,被派往卢旺达的医院、机场防控疫情,将中国先进的人工智能服务带给全球消费者。

凭借在深圳的落地经验,优必选科技从深圳到全国,再走向全球,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行示范应用。

就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而言,Walker目前已经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科技馆、展览馆等相关方展开合作和应用,而此次优必选科技团队为保障Walker登台演出实现的技术突破,未来也将进一步反哺其在不同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应用。

Walker还需要多久才能走入家庭,成为人类的生活管家?

可能要再等五年,也可能要再等十年……

但正如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所说:

想要未来,就不要怕做“白日梦”。永远都不要拒绝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奇思妙想”,而是要去验证它、实践它。

未来,从深圳走向全球的Walker也将继续以先行示范者的身份,展示中国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实现“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使命。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MfsfH716gfeptFV.html#comments Sat, 17 Oct 2020 20:10:00 +0800
旷视的机器人兵团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lcPCYdJdCvMe6Oy.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我们最早是给一家大型电商公司做了项目,一个大仓库,用了400多台AGV机器人……

站在发布会演讲台中央,对于旷视做仓储物流业务的历程,旷视联合创始人、CTO唐文斌娓娓道来。

2020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机器人很火,相对成熟、需求度更高的仓储物流机器人更火。

尤其在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这一目前拥有80多家整机厂商、每年以50%速度成长的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将会成为下一个燃烧的战场。

身在其中的旷视,从产品、技术、人才、行业资源都已经开始屯兵屯粮。

四大系列七款新品,旷视机器人兵团扩容

10月15日,旷视在北京召开「旷视智慧物流战略暨“AI+物流产业联盟”发布会」,硬件新品更新是此次发布会上焦点之一。

AI算法起家的旷视,在进入仓储物流领域后,开始涉足硬件,发布7款产品,从物料搬运的AGV、AMR到智能码垛的无人叉车,几乎进行了仓储物流全流程机器人产品的全系覆盖:

针对物料搬运机器人,旷视此次推出了MegBot-T800、MegBot-T1000两款载重分别为800kg、1000kg的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以及MegBot-S800、MegBot-S800V两款载重均为800kg分别采用激光SLAM、VSLAM导航的移动机器人;

此外,旷视此次还推出了MegBot-F1600、MegBot-L2000两款SLAM导航的无人叉车,以及一款人工智能堆垛机

这些机器人都出自旷视内部的机器人产品部(RPG),目前,该部门负责人为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名誉主席王宏玉。

旷视要自己做机器人其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自2017年进入供应链物联网后,2018年4月8日,旷视官方对外公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Ares robot),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

旷视为什么要自己做硬件、做移动机器人?

对此,王宏玉解释称:

旷视原来是一家软件、AI的企业,要进入物流领域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需要将AI能力在每个场景中落地,并真正融合到产品中。

旷视正是想把AI软件算法的优势和硬件结合起来,实现软硬一体化的目标。

此外,我们的河图下一步是做数字孪生,我们需要从底层做硬件和连接才能把我们的河图整个系统迭代好。

如果用友商的硬件,做河图迭代需要友商在硬件有更多投入,对推进河图的迭代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选择自己做硬件,尽快让河图更加成熟和完善,最后使河图变成一个生态的操作系统,实现生态化的战略。

河图2.0

什么是河图?

2019年1月,旷视在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发布了自己的自动化机器人集群和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河图。

可以说,河图是旷视在物流领域AI能力的体现。

旷视高级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介绍称:

河图发布以来,已经在国内外一百多个项目落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对河图系统做升级,也不断地丰富河图对于业务控制、设备调度的关键特性,从而为拥有各种品类、设备复杂的厂商提供高效、稳定的整体智能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会上,旷视正式对外公布了河图2.0系统。

徐庆才介绍称,河图2.0在提前决策、生产全流程可视化、自适应动态优化进行了功能升级,并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通过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提供整仓式集成交付。

与机器人产品部不同,徐庆才所在的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LBG)可以说是直接与甲方客户接触的先遣部队,用王宏玉的话说就是:

徐总的团队负责前面打仗,我们的团队负责在后方提供炮弹。

招募行业老兵与双轮驱动

王宏玉和徐庆才都是旷视从行业中招募的老兵。

现在在旷视全面负责物流业务的运营和战略的徐庆才,于2019年10月加入旷视,加入旷视前,曾主导研发了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成套物流装备;主持或参与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医药工业仓储工程等方面的多项国家及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主持完成了全自动快速巷道堆垛机系统、智能化环形穿梭车输送系统等多项国家科技部、国机集团基金研究课题,还曾负责完成了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项目。

同样被招募到旷视的行业老兵还有曾在京东担任“亚洲一号”项目部高级总监,主导搭建了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自建智能物流体系的王银学。

王银学此前还曾在联想、国药集团等世界500强公司从事物流工作,先后参与和负责众多知名企业的大型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规划、实施和运营管理,拥有丰富的物流中心建设实战经验。可以说,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的王银学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物流中心规划专家。

另,官方此次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核心团队十一位核心团队成员,均有超过15年的行业从业经验。

对此,唐文斌解释称:

旷视整个技术发展路线,我们现在称之为CV+——基于计算机视觉向前延伸到计算摄影学、向后延伸到视觉反馈控制。

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个特别大的感受是:每个行业水都很深。

我们这帮人其实非常擅长算法,非常擅长软件,但我们对于规划能力、实施能力、对建筑了解程度、机械了解程度及电器了解程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需要行业经验的。

所以我们认为必须要引进一些行业专家,只有技术和经验形成一个合力,才能够真正走得更深更远。

正因如此,王宏玉、徐庆才、王银学等行业专家先后加入旷视,旷视也逐渐建立起物流行业破壁的人才梯队,也形成了当下旷视的双轮驱动。

对内,构建双轮驱动;对外,旷视也借助更深入的行业参与和行业影响力,组建起自己的物流产业大联盟。

物流产业大联盟

在本次发布会上,旷视正式对外官宣,成立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

据悉,该联盟由旷视、精星、富勒、国药物流、伍强、优乐赛、北邮联合发起,联盟成员涵盖产、学、研、用方面的30余家机构与企业。

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

旷视在物流业务领域经过三年耕耘,已经建立起一支500+人的AI研发支撑团队,汇集50+超过15年经验的物流行业老兵,拥有4个创新中心、3个制造产业基地、数十款AI机器人产品,河图接入近30家合作伙伴、落地100+商用项目,自动化集成落地项目超过50个,集成业务为赋能行业12个。

对于旷视来说,这次的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也将加速旷视河图的设备连接量、加速旷视的技术迭代,同时也将推动物流产业合作和生态进一步发展。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OlcPCYdJdCvMe6Oy.html#comments Sat, 17 Oct 2020 16:28:00 +0800
高仙机器人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JfoUGDZQrkMyp3C.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上海高仙机器人宣布完成B+轮1.5亿元融资,博华资本、中信建投资本领投,蓝驰创投、远翼投资、KIP资本、鹏博恒泰跟投。

据公开资料显示,高仙机器人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一家专注于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目前已拥有6条产品线,在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落地项目超过1000个,七年间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亿公里。

2013年,程昊天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本硕连读、被授予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了高仙机器人,入局彼时少有人涉足的智能清洁机器人市场。在他看来,这种产品的技术维度足够高,有机会建立技术壁垒;同时与无人驾驶汽车等相比,它能够在短期内落地,尽早跑通整个商业闭环。

清洁环卫工作是典型的简单重复性劳动,完全可以靠机器和技术来完成。高效可靠的清洁机器人、无人驾驶环卫车等智能清洁产品,是解决产业需求和行业痛点的最佳方案之一。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高仙机器人搭建了400多人的团队,实现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量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管理。此外,结合此前公司在各种清洁场景积累的大量感知数据,通过与清华大学机器视觉实验室的合作,高仙机器人在场景语义SLAM、垃圾/脏污检测、障碍物识别等方面也开展了前瞻性研究。

据悉,今年年初,高仙机器人曾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国家打造了大场景自主清洁应用示范。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JfoUGDZQrkMyp3C.html#comments Wed, 02 Sep 2020 08:20:00 +0800
国产协作机器人的“突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6gCkAqRuZYGRFpi.html 最初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是能像人一样独立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这一想象,帮人类承担高风险、高度机械化的工作,例如焊接、喷漆等,且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

不过,也正因如此,在某些需要人类介入的工作场合中,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配合人类完成工作,打破自主局限性的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iRobot的创始人Colin Angle就曾于2019年亚马逊首届RE:MARS大会上表示,协作智能是更高层次的机器人智能。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2019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为3万台,同比增长36.4%,预计到2021年,销量将达到6万台。由此可见,协作机器人愈发受到市场青睐,除了本就占据大量市场的UR、KUKA、ABB、AUBO四大家族外,国内也有遨博、节卡等公司加入协作机器人国产替代的行列,艾利特机器人也是其中一员,近期推出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聚焦协作机器人市场。

 对标UR、聚焦协作

对于这款新推出的CS系列产品,艾利特方面表示,这次的新品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包括操作界面和编程方式在内的软件,以及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的硬件侧全面升级,对标UR e系列产品。

有着4年发展历史的艾利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协作机器人。2016年成立之初,艾利特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到2017年开始切入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实现供应链导入,直到2019年,才转向专注协作机器人。

在媒体会上,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曹宇男博士也对此作出了解释,“控制器确实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控制器的需求有限,于是艾利特就有了第一次战略调整,下沉到机器人整机。”之后聚焦协作机器人,发现需要维护的产品众多,加上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竞争陷入红海,既追赶不上国外,又容易在国内形成价格竞争。于是在2019年初“壮士断腕”,放弃工业机器人,专注于协作机器人这一件事。

突围的关键是产品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已在国内达到50%以上,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不过,国内协作机器人想要对标UR并非易事。

2016年到2019年,UR机器人年销量从千级水平上涨到大约12000台,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但UR机器人全球员工数量不过500左右。与国际协作机器人相比,国内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这就意味着,国产协作机器人可能靠价格优势赢得一部分市场。

但是曹宇男认为,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并不依靠单纯的价格战和低价策略,用户认同的性价比“好用”排在首位,目前销量第一的国产协作机器人价格不到国外领先企业的一半,但后者的销量却是前者的两倍以上,充分说明了低价策略不但无法抢占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量市场,也不能开拓可复制的、批量的应用场景。

因此,艾利特方面认为产品力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而简单好用就是产品力的核心。按照这一逻辑,艾利特此次推出的CS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安全和简便,参照ISO13849-1 Cat3 Pld, TS/ISO 15066等第三方安全标准,拥有包括速度、位置、功率、动量等在内的18项安全功能设计。另外,软件层面采用Python脚本编程,操作简便。 

成为平台级工具的野心

艾利特认为,协作机器人目前仍旧只是一个实现自动化或柔性化的工具,而引爆协作机器人市场需要上中下游,即机器人原厂、机器人配件及生态、集成商、终端用户的协同。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需要打磨,但平台化优势初显,艾利特希望CS协作机器人能够推动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成一个现场级市场。

艾利特的野心不无道理,尽管是从2019年才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但艾利特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且重视研发投入,每年3000万的研发经费,拥有65项核心专利,产品自研率非常高,几乎除了减速机,其他设备均为自研。

另外艾利特公司团队强大,研发人员中有90%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核心团队拥有15年以上机器人相关研发经验。

不过,与UR机器人相比,艾利特想要成为平台级工具,还需要不断完善生态建设。UR能在三年之内销量猛增,足以表明其拥有丰富的代理资源和已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在生态建设上,艾利特表示目前还才处于发展和培养代理商的阶段。

或许要打造平台级工具,年轻的艾利特还需要更多时间。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H6gCkAqRuZYGRFpi.html#comments Sun, 30 Aug 2020 11:12:00 +0800
V-AMR“冲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BUDNGNiOtR4dCcGv.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现在的快递,为什么能在你下单当天送到你手中? 

从用户下单到快递小哥配送之间,仓库拣选是一个看似枯燥、却又费时费力的环节,正因如此,仓储物流机器人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被引入……

据Tractica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仓储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就已经达到19.4万台。

目前,国内仓储物流机器人也已经有诸如海康威视、马路创新、极智嘉、灵动科技、快仓智能、新松机器人、欧铠机器人、南江机器人等诸多玩家。

2020年7月,在IDC发布的一份全球机器人报告中,也难得将仓储物流机器人囊括其中,在这次统计中也可见两家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一家是已经出货万台移动机器人的极智嘉,另一家则是主推V-AMR机器人的灵动科技。

8月26日,灵动科技在京召开线下新品发布暨渠道大会。 

“今年上半年大家是每个月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半年要将半年当一年来过,”站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中心会议室的讲台中央,灵动科技创始人兼CEO齐欧笑称。

在今年这个机器人备受关注的一年中,仓储物流机器人或者说移动机器人注定需要再升一级,以改变现有生产、物流的数字化节奏。

移动机器人的“四个时代”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的话,整个移动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四次大的技术迭代:

第一代,磁条导航;第二代,二维码导航;第三代,激光SLAM;第四代,视觉导航+激光雷达。

曾在2012年被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的仓储物流机器人明星企业Kiva Systems,所研发的机器人正是典型采用二维码导航的AGV机器人。

相对而言,采用激光SLAM和视觉导航+激光雷达方案的AMR机器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里需要解释两个概念:AGV和AMR。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引导运输车,从市面上现有的产品体系来看,采用磁条导航和二维码导航的移动机器人普遍可以被认为是AGV机器人;

AMR(Automated Mobile Robot),即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简单将AMR理解为能够自主导航、智能调度的智能AGV机器人,现在大部分采用激光SLAM和视觉导航+激光雷达方案的移动机器人普遍可以被认为是AMR机器人。

不过,其实二者并在导航技术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采用激光SLAM技术的移动机器人,有人说它是AGV,也有人说它是AMR,二者真正的区别还是在于是否在不改造环境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导航”。

回到导航技术发展历路来看,目前正处在磁条导航、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已经大量量产应用,激光SLAM和视觉导航+激光雷达方案移动机器人在逐渐走向成熟、上量上产的阶段。

不过,齐欧认为:

第三代导航是轮廓导航,通过激光雷达转一圈,做几百、上千个单点测量,然后构建一个平面地图进行导航。我们开玩笑说,这其实就像是你在扶着墙走路,以此来测量你和墙之间的距离。

而在2016年之后,随着计算机视觉对环境理解能力的增强,我们通过将视觉导航和激光雷达技术,实现第四代类人类的导航技术。 

V-AMR“冲榜”

8月26日,灵动科技Max600正式官宣发布。

据官方参数显示,这款全新的移动机器人最大负重600公斤,99.9%安全性、360度低矮避障、4小时快速部署,既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产线物料、尾料、成品运载,又可无缝衔接物流业的仓储搬运……

这款产品同时也被官宣为V-AMR的第四代移动机器人。

具体V-AMR机器人当下实际运行情况如何?

齐欧在发布会上以在西二旗附近的实验场地运营情况为例,解释称:

在北京西二旗附近的实验场地,我们在这一场地中尝试构建物流、制造实际场景,大家现在看到的(如下图)就是我们的移动机器人若干个摄像头的第一视角。

我们可以通过深度视觉看到托盘,可以用视觉摄像头看到车道线(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车道线检测分割),也可以用视觉看到远处的AMR、分辨出移动的人,通过视觉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感知。

我们理解环境,然后检测标准标识,并对相关障碍物进行分类,从而最终实现决策和控制。

这就是类人类导航的一个核心技术。

齐欧特别提到:

当两个AMR相向而行,当它们互相检测到对方是AMR时,它会知道对向AMR会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向右偏移量、并做对向行驶的能力,这就像我们驾车时遇到对向来车会按照交通规则默认向右行驶绕行。

传统AGV遇到任何障碍物都会停下来,无法实现多智能体的自协同调度和规划,这就需要这个通道上只能为机器人使用,临时堆放的物料或路过的叉车都会对传统AGV造成阻碍,因而需要占用大量的的空间面积。

也是由此原因,灵动科技此前研发的Flex200、X-500均为V-AMR产品。如今,灵动科技的V-AMR产品已经在顺丰-DHL、伊藤忠、TCL等工厂中应用。

尽管V-AMR有不少优点,不过,就目前移动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来看,与前三代产品相比,V-AMR的出货量仍是极其有限。

量产之难

作为灵动科技早期投资方,钟鼎创投合伙人汤涛回忆起灵动成立之初时的场景,也是颇为感慨。

三年多前,我们和齐总在创业的第一个办公室见面时,他们创始团队几个人“牵”出来一台奇丑无比的小车,并和我们说,“这个东西未来是可以自己在仓库中运行的。”

然后做演示时,跑了不到10米就卡住了。

我们当时也是觉得看着还行,就投了。

转眼间,这么漂亮的小车已经在国内批量生产,真得挺感慨的。

从技术到产品是考验研发团队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市场涌现出了大量机器人、人工智能团队,然而多数产品最终却只停留在了原型机上。

如何真正量产、走向商业应用,是横亘在多数技术团队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正因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汤涛在发布会上为何会称,“这次发布会让我更加感到激动的不是‘新品发布’,而是‘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灵动科技显然也是希望在今年,进一步拓路、商业量产。

就目前来看,磁条导航AGV出货量已经达到十万量级、二维码导航AGV仅是被亚马逊收购的Kiva一家出货量已经有数十万台,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有一个问题——因为本质上是轮廓导航,鲁棒性(稳定性)不够好,只有在添加视觉能力后,才是一个更稳定的版本。

齐欧在接受包括雷锋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放到大的时间线上来看,第三代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TCL惠州工厂应用案例

2019年3季度,灵动科技Max200开始商用落地,其中,就有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为TCL惠州工厂提供5G解决方案。

TCL作为国际知名家电企业,2019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3200万台,正是这样的产能,在实际生产环节,TCL表示,首要痛点是物流能力跟不上“惠州制造、全球组装”模式。

因而希望可以通过引入灵动科技的V-AMR移动机器人,将分拣、运输工人的数量从400人降低至100人,单位产品运输费用从3元/台下降至0.5元/台。

具体针对TCL惠州机芯厂生产部SMT车间的实际痛点,灵动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台5G版V-AMR,在该工厂车间实现了高效人车混流、自动避障、跨楼层自动驾驶,从生产计划下达——原料齐套和拣选——原料上线——成品下线——成品智能仓管——成品智能配送下车间,实现了运料全流程闭环管理,产线降本增效30%以上。

也是在这一方案中,实际应用到了5G确定性网络(5GDN),因而交互延时可以低至20ms内。

齐欧告诉雷锋网:

由于有5G的确定性网络以及低时延的网络特点,我们也在努力把本地非常大的CPU、GPU算力放到云端,它会使单机成本和单机功耗进一步降低,并且使数据模型在做训练的时候能有更大的数据量,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此外,机器人调度是需要和云端进行通讯的,随着客户的业务创新,AMR可以在几万平米的空间到处跑,相对部署Wi-Fi而言,5G的覆盖率和部署性会使得企业主总体部署成本减少。

2020年,无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从应用层面,机器人产业都备受关注。

这其中,仓储物流机器人作为相对成熟的一个领域,在技术产品体系上仍有很多不确定性,跑的比较靠前的灵动科技通过V-AMR在这一领域已经尝试了一段时间,在今天遇到了一个机会填补市场空白。

为此,灵动科技还宣布了Max200的RaaS(Robot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 模式——在RaaS模式下,中小客户不必再像传统模式那样支出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购买,而只需投入较少的租赁服务费用,既可应用Max200解决方案。

下半年要“将半年当一年来跑”的灵动科技准备好了吗?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BUDNGNiOtR4dCcGv.html#comments Fri, 28 Aug 2020 17:44:00 +0800
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5Xd56JwGXOrYnPoa.html 雷锋网消息,8月19日,室内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宣布完成了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近亿元B+轮融资,美团、长盈鑫投资、启创资本、程铂瀚基金等老股东悉数跟投。 这是短短两个月之内普渡的第二轮融资,今年7月1日普渡刚刚完成了由美团独家投资的过亿元B轮融资。

本轮领投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郭山汕表示:“机器人是一种新的劳动力形态,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方向。普渡科技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有深厚的积累,率先发力于餐饮行业,并已开始向其他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扩展。客户对这种新劳动力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相信很快服务机器人将成为很多行业的标配。”

普渡科技是配送机器人领域的全球性标杆企业,自2016年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产品销售已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公司CEO张涛表示,此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餐饮机器人业务的市场扩张、其他场景和应用的机器人业务拓展。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5Xd56JwGXOrYnPoa.html#comments Wed, 19 Aug 2020 10:22:00 +0800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高峰:六足腿式机器人的探月优势 | CCF-GAIR 2020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XjrXygwy6jFRgCgA.html 8月7日-8月9日,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简称“CCF-GAIR 2020”)在深圳如期举办!CCF-GAIR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雷锋网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以“AI新基建 产业新机遇”为大会主题,致力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跨界最广的学术、工业和投资领域盛会。

8月8日上午,在「机器人前沿专场」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高峰进行了题为「探月足式飞跃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演讲。

高峰教授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峰教授的团队在机器人设计上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团队研制出了六足章鱼机器人、染色体微操作机器人、巨型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成果。

在演讲中,高峰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月球空间站机器人方面的进展。他介绍了腿式着陆行走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成果,并强调了六足腿式机器人的优点。

以下是高峰教授在大会的演讲实录,AI 科技评论进行了不修改原意的整理和编辑:


机器人智能和计算机智能有很大的区别,机器人智能是行为智能,行为智能体现在肢体和智慧的结合。实现行为智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机器人理解环境、理解任务怎么执行,但是要据此表达行为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要实现机器人的行为智能,就是机器人通过视觉、力觉等外部感知系统理解环境和任务,通过控制自身部件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执行任务。

很多国家比如美国计划在月球建空间站,在月球空间站上,机器人是先锋。我国在探月机器人上做了很多探索,我们也参与其中,在这里介绍一下相关工作。

原来的探月机器人一般带有一个着陆器,着陆器上放一个月球车。这样的探月机器人实际上只能着陆一次,月球车只在着陆器周边做探测工作。我们希望研发出能在月球反复起飞和着陆的探月机器人。着陆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被动缓冲吸收能量。下图展示了多个国家的着陆器设计。

机器人着陆后,还要在星球上探索,即要设计巡视器。传统采用轮式设计,最近我国探测火星的巡视器也是采用轮式设计。轮式设计会用很多电机,每个轮子上有悬挂系统,是很复杂的系统。我认为轮式设计对于外星球探索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外星球没有人工建成的路。

   

我们尝试了腿式着陆行走器的设计方案,优点是可以进行多次着陆和主动缓冲,此外还有移动功能、收拢功能,腿式设计能实现着陆姿态的灵活调整,以及适应复杂地形,这是一个复杂的机器人系统。

探月足式机器人设计

机器腿的设计涉及非常多的内容,比如整体结构、关节、电机、重量、布线、缓冲、力觉、仿真、环境等因素,要做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重点是三个方面,即机构与传动、感知与驱动、规划与控制。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探月足式机器人设计的三个重要部件:6维力与力矩传感器、“力-控”复合驱动单元和飞跃器腿部机构

1、6维力与力矩传感器

这是机器人设计中很关键的部件。在6维力与力矩传感器中,装有陀螺加速器,可以辩识被测对象的惯性力和重力。

 

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并联结构,使传感器具有很好的解耦性。利用这种传感器可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产品,包括人体用设备和大型机械设备,还可以做六维鼠标,这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力-控”复合驱动单元

“力-控”复合驱动单元里面装有力矩、减速机、编码器、制动器,力矩传感器使它有很好的力矩感知,可以用来做机器人的手臂和腿。

3、飞跃器腿部机构

我们希望利用一种机构把三个电机都放在髋关节上,这种机构通过简单的并串联机构实现。将所有驱动布局在身体内有助于外太空环境中的防护,并减轻腿部惯量。驱动关节是水平布置的,工作空间大,可以保证实现收展。

4、动力学参数设计

我们根据动力学模型建立机器腿的优化结构刚度的优化参数,把优化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写进去,最后得到腿的最优尺寸、惯量、刚度等。为了缓冲的时候吸收能量,还需要加弹簧,弹簧加大以后会导致行走困难,所以弹簧的刚度匹配也是要优化的参数。最后,我们设计出了两款足式机器人,如下图所示,上面是四足机器人,下面是六足机器人。

探月足式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着陆时,可以通过视觉了解底下的环境,一旦确定环境后,就在2米多高处关掉发动机,机器人通过自由落体降落。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1/6,但是这也不算小,机器人着陆时会有很大的冲击力。

我们要让机器人实现平衡着陆,机器腿一开始做低刚度控制,以适应缓冲,着陆时间很短,整个系统每毫秒要控制一次。

机器人控制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即辨识接触刚度,这是机器人力觉智能的核心。下图是示意图,可以测出总的系统刚度,减去机器人的刚度和阻尼,才能知道最后的接触刚度。

在控制实验中,我们把机器人从2米多高的地方扔下去,看它能不能着陆。

探月足式机器人实验

我们需要做实验以确定机器人腿部的力如何分配,无论是四足机器人还是六足机器人,除了垂直下落以外,还要考虑水平速度、地形、地面刚度的影响。

六足机器人的着陆容错性比较高,最多坏了三条腿后还能够成功着陆,不过坏掉的三条腿必须是均匀间隔的三条。

下图展示了着陆以后机器人行走的实验,我们通过模拟月球重力环境,搭建了月球重力模型测试台。通过配重,我们使机器人实际受到的重力与在月球上相同。

六足机器人的优点

六足机器人有很多优点,比如形态丰富,有圆周腿形、仿昆虫腿形、仿螃蟹腿形等等,不同腿形有不同优点。

还有,六足机器人可以手脚通用。机器人作业一般都需要有手臂的功能,六足机器人可以把腿翻上去当手用,同时能保持支撑和行走能力。

此外,六足机器人还可以执行上下楼梯、开关房门、搜索爆物、观察环境、剪断导线、拆卸炸弹、取放物品等任务。

最后,六足机器人可以实现三足支撑,同时使重心稳定,不需要进行动态控制,只需要静态控制。在行走方面,相比履带,六足机器人可以在不连续的地面上行走。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XjrXygwy6jFRgCgA.html#comments Thu, 13 Aug 2020 17:47:00 +0800
机器人新战场,高通憋大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uRiMaNmH9p953Rn.html

你可能并不知道,以移动处理器著称的高通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已有8年。

就在上个月,当高通正式对外发布首个支持5G通信的机器人开发平台RB5时,不少业内人士感叹,高通终于要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了。而此时,高通真正的用意,其实是将自家机器人战线进一步从消费端延伸到工业端。

一盘更大的棋局,正在酝酿之中。

高通筹建机器人帝国

2015年5月28日,高通对外宣布与知名创业孵化器TechStars合作,创建机器人创业加速器。

这不是高通第一次试水机器人领域,此前高通也有投资过多家无人机、机器人领域创业企业,也曾是国际机器人大赛2015 FIRST的合作伙伴。

大相径庭的是,这次合作,高通仍是投钱、投芯片,10个初创项目团队可以平分高通10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并基于高通骁龙处理器进行产品研发。为期4个月配导师的项目孵化,更像是一场半命题作文。

作为早期的机器人孵化项目,这次项目并没有产出什么改变历史的革命性产品,但却让高通渐渐摸到机器人帝国的大门。

高通与TechStars孵化项目的Demo Day

高通业务拓展高级总监兼自动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电器负责人Dev Singh近期接受雷锋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在机器人领域耕耘已有7-8年的历史,前几年主要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大概在4年前,我们看到了机器人有进一步商业化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自2017年起,高通开始正式布局机器人领域,并对外发布了APQ8009、APQ8053、APQ8096SG三款芯片组产品,这三款产品分别对应高通自家的2系、6系、8系移动处理器,也正是高通面向商用机器人领域布局的低、中、高端产品组合。

在随后几年里,正是凭借这样基于芯片组的解决方案,高通开始在蒸蒸日上的消费机器人市场打开局面。

细数高通此前在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化拓展,既有为科沃斯、石头科技、猎户星空等消费级产品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也有为大疆无人机提供Wi-Fi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说,现在市面上见到的诸如软银、索尼、三星、优必选,甚至是工业巨头安川、松下、西门子等,都或多或少有应用到高通的芯片组或机器人解决方案。

不过,以移动处理器著称的高通,在深入商用机器人领域的前三年,主要布局的仍是消费机器人领域解决方案,诸如科沃斯、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大疆、零零无限的无人机,以及其他类型的娱乐、教育等领域机器人产品。

在2019年之前,我们主要专注于消费级机器人;2019年,我们决定也要进入工业级机器人市场。

Dev Singh告诉雷锋网。

巨头入场,前夜的较量

基于此前三年与众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合作,高通芯片组产品及解决方案支持了百万量级已经量产的商用机器人。这样庞大的量产产品,反过来让高通对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有更加敏锐的“嗅觉”。

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光需要有处理器,还需要有各种复杂技术及传感器的支撑。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开始研发面向机器人领域的端到端开发平台。

2019年2月26日,高通在MWC 2019期间,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款专为机器人打造的RB3开发平台。

高通RB3机器人开发平台

如果说这个时间点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还要放大到整个机器人市场大环境来看:

  • 2018年9月底,微软在2018机器人操作系统开发者大会(ROSCon 2018)上,正式宣布将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引入Windows 10;

  • 2018年11月,亚马逊发布机器人云端测试平台AWS RoboMaker;

  • ……

再加上高通在2019年年初发布RB3平台,科技巨头加快机器人领域布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轮机器人市场布局更强调AI,强调将AI能力转交到开发者手上。

雷锋网也注意到,在推出的RB3平台中,高通还特别集成了自家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和机器视觉能力。在核心处理器选用上,也基于骁龙845做了全新的定制设计,包括对Linux、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的适配,对机器视觉、地图构建和定位、VSLAM功能的支持、优化等。

Dev Singh告诉雷锋网:

使我们决定在2019年推出完整机器人平台的考量在于,当时机器人市场中,无论是企业级市场,还是工业级市场,都缺少定制的、灵活的开发平台。从OEM厂商角度来看,他们只能选用一些现成的CPU、GPU来搭建产品。

而对于机器人产品来说,需要配置和支持一个高度异构化的计算平台,需要把CPU、GPU、DSP进行通盘考虑,乃至定制。为了让这方面的开发工作更加简单,我们推出了RB3这样一个开发平台。

RB3这一平台推出后,迅速纳入一些机器人厂商产品计划中。据Dev Singh透露,包括猎户星空、软银旗下的Brain公司都已经在2019年基于RB3平台推出相应产品。此外,还有多个发布计划因为疫情而延迟,这些解决方案中,很多都是围绕仓库管理、配送领域的机器人产品。

同期,在机器人这张版图上,另一方阵营,英特尔也在加紧布局。

2019年6月,英特尔联合多家机器人厂商发布《机器人 4.0白皮书》,并在“白皮书”中提出一个基于云、边、端融合的机器人系统架构。在此之前,英特尔虽然在机器人领域起步更早、盘子更大,但同为芯片巨头,具体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与高通多少还是有几分相似,包括芯片侧的酷睿处理器,平台侧的HERO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以及OpenVINO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等。

继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消费领域机器人火爆之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商用机器人。

高通的5G+AI,能给工业机器人带来什么?

6月17日,高通对外发布了RB5机器人平台,相较于RB3平台,最亮眼的就是对5G的支持。

高通RB5机器人开发平台

其实早在一年前发布RB3时,高通官方就曾表示,将在2019年年底推出支持5G通信的升级版本,现在看来,这一平台的发布还是比原计划要晚了半年。

对此,Dev Singh也解释称,“实际上RB5平台产品研发进度并没有滞后,整个平台的研发和推出都在按计划进行。不过,考虑到疫情和其它一些因素,我们向媒体发布的时间(最初想要做线下发布)有所推后。”

虽然RB5平台对外发布时间有所推后,但并没有影响其商业化进程,据Dev Singh透露,早在去年年底,已经有部分ODM合作厂商开始基于RB5平台进行产品概念验证和早期项目研发。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不难发现,区别于前一代机器人平台采用的骁龙845处理器,高通此次升级后的RB5平台,还专门定制了一颗处理器——QRB5165。

Dev Singh告诉雷锋网,“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路线往往来源于面向移动领域的技术发展,我们有了新一代移动芯片之后,我们会对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路线进行更新。”

相对于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工业机器人在温度、可靠性、安全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高通在RB5平台中应用的QRB5165也正是参考了高通在2019年12月对外发布的移动端高端处理器——骁龙865的芯片架构,并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进行了优化设计。

具体QRB5165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优化,Dev Singh就芯片架构、封装、系统支持、软件支持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

  • 芯片架构设计上,QRB5165参考了骁龙865的设计,并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做了定制化。在QRB5165的芯片当中,除了CPU+GPU+DSP组合之外,高通还加入了两个针对机器人应用的专用硬件模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和计算机视觉引擎。这使得QRB5165算力达到了每秒15万亿次运算(15TOPS)的性能。

Dev Singh特别强调,“虽然我们在设计上借鉴了骁龙865,但是我们也针对机器人应用做了增强,例如,摄像头支持的功能,骁龙865最多支持6个并行摄像头,而QRB5165可以支持7个并行摄像头。”

  • 芯片封装上,QRB5165在芯片封装上可以满足工规级机器人需求,(工规级RB5平台)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可以达到零下30度到零上105度,为此,QRB5165采用了PoP和非PoP两种不同的封装方式。

  • 软件层面上,RB5支持两个软件版本——Ubuntu和Linux,针对每个版本进行相应的ROS操作系统、VSLAM等功能配置。同时配有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用于定位的视觉算法等多个SDK。

此外,通过与TDK合作,高通RB5平台还采用了TDK的嵌入式电机控制器、IMU单元、ToF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脉冲密度调制麦克风等,极大地提高了RB5平台集成度,也使得其更配得上称为一款平台级产品,能够应用于更复杂的工业场景中。

在采访中,Dev Singh也特别提到,“家用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还需要一些时间,现在我们看到增长更快的一个机器人细分市场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工厂环境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机械臂、协作型机器人、AGV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工厂中能够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满足很多功能性需求,切实有效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效率。”

也因此,工业机器人成为高通接下来在机器人领域的又一主战场。

就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来说,Dev Singh认为:

商用机器人的发展虽仍处在早期阶段,但很多技术已经成熟,转折点正在到来,接下来的三至五年,将会极其重要。

其中,异构计算、AI、5G的不断发展对机器人行业的推动,特别是将来AI+5G这样的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看到AI现在既有在消费级机器人领域应用,也有在工业级机器人领域应用,在工业级的应用当中,5G+AI将会变得极其重要,甚至是一个能够改变未来行业游戏规则的技术组合。

高通今年推出的支持5G、AI应用的RB5机器人开发平台,显然是希望能够以此抢占先机,布局未来智能机器人新战场。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uRiMaNmH9p953Rn.html#comments Fri, 10 Jul 2020 18:17:00 +0800
智能机器人,从“科技抗疫利器”到“国家新基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RKn35V5F5fkGHAC.html 距离“疫情”暴发已有数月,人类社会这台大机器终于重新运转起来,“疫情”尚未退去,但在适者生存的大环境里,这次,各行各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要从“新常态”说起。

“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思考,发展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究竟能在人类社会面对“脆弱”时带来多少裨益?人类社会还需要怎样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可以从我国今年提出的“新基建”中找到些许答案。 

7月9日开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别策划了“AI夜话”,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郑庆生等嘉宾就“人工智能新基建”进行了对话。

吴金城表示,上海将围绕新基建,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平台、应用示范、制度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周剑表示:“新基建战略的提出必将推动智能化进程全面加速,优必选科技会紧抓这一重大机遇,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打造‘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的智能服务生态圈,推进新基建,助力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升级。”

新基建,给人类社会加个“底座” 

2020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这并不是国家首提“新基建”,但在当时“技术抗疫”背景下,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

国家要在“铁公基”原有社会基础设施上,再加一个“底座”,一个“技术底座”。

随后,各地政府纷纷下发文件,落实“新基建”政策,重庆2.7万亿投入924个新基建项目,河南3.3万亿投入980个新基建项目,福建3.84万亿投入1567个新基建项目……

在政府大手笔投资项目逐渐显山露水时,再回过头来翻看新基建“名册”,雷锋网发现,智能机器人成为少有的几个指向性明确的硬件项目。

同样,智能机器人也是今年“科技抗疫”队伍中的强劲力量。

智能机器人,危险地带的抗疫利器

“抗疫”期间,全国各地医院医护人员赶往疫情集中区驰援。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智能机器人也在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医院,为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提供助力。

武汉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一所综合性医院,疫情期间收治病人数量仅次于金银潭医院,整个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

也是在这家医院中,疫情期间逐渐引入各类机器人,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3月,中心医院与优必选科技跨界合作,AIMBOT(智巡士)机器人跨省驰援中心医院。

AIMBOT(智巡士)上岗武汉市中心医院

AIMBOT(智巡士)是优必选科技此前在室内智能巡检领域已经商用的一款机器人,此次在疫情中特别被用于工作量巨大又尤为关键的测温及消杀工作。据官方数据表示,AIMBOT(智巡士)机器人测温相较于手持式测温,每日可节约人力成本64%,单人工作量下降80%,检测效率由3人/分钟提升至22人/分钟,极大缓解了中心医院面临的人力紧张问题。


AIMBOT(智巡士)在中心医院检测出人员体温异常的画面 

武汉市中心医院并不是唯一一家引入优必选科技防疫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医院,早在今年2月,该解决方案就已经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落地应用。

ATRIS(安巡士)在深圳三院门诊部广场消毒杀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因而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经过前期调研,针对医院的实际需求,优必选科技为该医院提供了针对室内体温监测与消杀、室外疫情管控与消杀、宣传与导诊三个场景的卫生防疫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并具体落地应用了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AIMBOT(智巡士)、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ATRIS(安巡士)和咨询测温机器人Cruzr(克鲁泽)三款机器人。

在疫情之前,在医院中引入如此之多的智能机器人是难以想象的。而在此次疫情中,面对初期的医护人员紧缺、医用物资紧缺现状,“无接触服务”受疫情影响而受到重视,引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一全新尝试,既提升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推动了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在商用场景落地应用。

这次,危险地带的抗疫利器,也将在“疫后”产生更多的化学效应,而要实现智能机器人这类重技术型产品在更多场景中的进一步商用,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是难以实现的。

智能机器人,从一个伺服舵机做起

优必选科技在疫情期间,针对不同场景投入诸多智能机器人参与到防疫工作中,而要让智能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像人一样完成各类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其中,伺服舵机是机器人的基础技术,也是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如果无法迈过伺服舵机这个门槛,在研发机器人过程中,就只能依靠购买日本、瑞士等国外企业昂贵的伺服舵机来进行设计。

从2008年开始,经过近五年的潜心研发,优必选科技的初创团队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伺服舵机,并成功地将成本降到可以民用的水平,这为之后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伺服舵机的自研只是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开始,随后这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投入更多核心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布局了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算法、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运动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自主导航定位算法、语音六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

正是基于这些技术的积累,优必选科技在智能机器人的更新换代、功能完善上始终保持着创新和先发优势。

2017年,优必选科技推出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克鲁泽),2018年1月2000多台Cruzr(克鲁泽)在居然之家百城千店上岗工作,是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线下新零售。如今以Cruzr(克鲁泽)机器人为载体的行业应用遍地开花:在国家会展中心内的中国银行虹桥会展中心支行担任“AI金融投顾”,在云南省博物馆担任“文化艺术传播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成果展担任“智能导览员”,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是“智能行政服务助手”,在重庆高新区金凤镇老杨群工站是“老杨群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智能防疫助手”……

Cruzr(克鲁泽)在中国银行智慧营业厅上岗

Cruzr(克鲁泽)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进行体温检测及口罩识别

2018年,优必选科技开始探索安防巡检行业,先后推出了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的智能巡检机器人ATRIS(安巡士)和AIMBOT(智巡士),目前已经在北京首钢智慧园、国家电网变电站、深圳数据中心等上岗服务。

从国家新基建提出,到“疫后”新型社会基础设施“技术底座”的搭建,智能机器人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往下一个十年,作为新基建的新载体,智能机器人是社会和经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将会渗透到生活、生产中的更多领域。

立足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基业常青

人工智能教育是近年来较为火爆的一个细分领域。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曾在2016年向媒体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时至今日,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华为在去年曝出的8位百万年薪应届毕业生,几乎都是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人才,是新基建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工智能是新兴的学科,也是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刷新的学科。在这方面,有科研能力及实践经验的人工智能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据雷锋网此前了解,优必选科技从2016年开始布局教育业务,至今已经走到第一个五年,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航者。其联合多方面资源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包含人工智能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竞赛、空间建设、教育云平台等内容,覆盖小学、初中、高中、高职高校各学段。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昆明、成都、苏州等城市,有2000所左右的学校和优必选科技开展合作,让人工智能教育走进了课堂。

近日,优必选科技正式对外公布了联合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项目。

优必选科技与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在这一项目中,优必选科技推出了独创的三级运营体系,涵盖96所标准校、4所中心校和2所基地校。其中,标准校覆盖项目内所有中小学,通过教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启蒙,培养兴趣为主;中心校额外配备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度实践机会;基地校则对体制内课程进行了进一步延伸,提供全天8节课时的项目式课程。

人工智能教育三级运营体系

这样一套教育体系有别于传统教育体系。以皇国山基地校为例,除去基础教学之外,皇国山基地校还设有人工智能展厅、PBL项目式学习教室、无人机教室、3D打印创意工坊、竞赛厅、多功能演讲厅、教师研修室等多个教育空间。

学生在皇国山基地校展厅体验学习

其中,人工智能展厅更是涵盖了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物流、虚拟现实、模拟驾驶、脑电波、肢体和人脸识别等12个人工智能互动项目,这些项目正是结合当下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应用关键领域的展示项目。竞赛厅会引入各类竞赛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精神。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览和体验式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与实践的学习机会,由此也摒弃了国内备受诟病的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应试型教育。

实际上,优必选科技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培养学生未来智造力;建设基础设施服务,助推政府落地人工智能教育;搭建师培体系,铺设人工智能人才成长通道。

周剑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最美新基建,人工智能知识会变得像空气和水一样,润泽新一代人,让他们对未来的世界拥有更多想象与话语权。”

在推进新基建的过程中,让新一代学子都能不费力地接受人工智能教育,在通往智能新时代的道路上,他们就是中国的智造力。

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RKn35V5F5fkGHAC.html#comments Fri, 10 Jul 2020 16:10:00 +0800
物流机器人企业极智嘉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ICafgpRWNeKJP8Bq.html 雷锋网消息,极智嘉 (Geek+) 今日宣布,极智嘉在今年年初完成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鸿为资本、祥峰成长基金跟投,加上此前C1轮融资,极智嘉C轮(C1+C2)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的全品类物流机器人企业。作为仓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玩家,据市场研究机构Interact Analysis报告显示,极智嘉的全球AMR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10月,极智嘉首次对外公布了“CAER”战略,并对外表示,在技术生态方面,极智嘉携手云计算、物联网、机械臂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同为客户提供智慧物流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在产业生态方面,极智嘉大力加强与物流地产商、3PL公司、快递和运输公司、生产商、零售商、品牌商等企业合作,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并推进协同、产生合力,以加快实现行业供应链的整体变革。

与此同时,极智嘉在2019年先后发布了极智云脑、柔性无人仓整体解决方案等多款战略级产品。而在融资方面,极智嘉近年来也基本以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在2019年6月完成了由GGV纪源资本和D1领投、华平资本跟投的超1.5亿美元C1轮融资,加上今年年初的C2轮融资,C轮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极智嘉创始人兼CEO郑勇表示:“极智嘉创立的初心是相信智能机器人技术会改变未来,物流是当时我们看到最亟待改变的场景之一。经过5年的努力,现在极智嘉的产品和团队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改变着全球物流行业,为近300家企业创造了真实可见的商业回报。” 

在商业落地方面,据官方表示,极智嘉已在全球部署超10,000台AMR机器人,拥有遍及20国的全球化销售、运营和服务能力,服务耐克、迪卡侬、沃尔玛、丰田、苏宁、DHL等全球近300家知名品牌,包括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商业落地规模领先业界。基于真实可见的商业回报,许多企业已经推行极智嘉项目的全球化复制。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ICafgpRWNeKJP8Bq.html#comments Thu, 18 Jun 2020 11:02:00 +0800
微软收购RPA初创公司Softomotive以增强自动化能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vzAArtXPoxu3zYh.html

雷锋网获悉,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微软于美东时间5月19日宣布收购了一家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初创公司Softomotive,收购金额暂未披露。

微软的副总裁查尔斯·拉曼纳(Charles Lamanna)在一篇博客中表示,公司桌面自动化解决方案将与微软的Power Automate(以前称为Microsoft Flow)功能结合在一起,价格“非常合理”。

从今天开始,Softamotive的WinAutomation平台将免费提供给拥有RPA授权的Power Automate客户。 

Lamanna写道:“微软正在进一步普及RPA,每个人都能够创建机器人来自动化手动业务流程。”“与Power Automate一起,WinAutomation将为客户提供RPA桌面创作的其他选项,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构建机器人并自动执行基于Windows的任务。”

在Softomotive网站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里奥•斯塔夫罗普洛斯(Marios Stavropoulos)表示,微软不仅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道路”,可以实现更大的可扩展性,还可以提供增强AI和分析等补充解决方案。他还表示,预计收购后,Softomotive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

“作为Microsoft的一部分,我们将一起提供真正的端到端,敏捷的产品,进入RPA的下一阶段。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现在已经准备好向客户提供新的RPA愿景。”他说。

RPA是一项自动化的技术,它将传统上由人类完成的单调、重复的琐事自动化。Forrester 公司估计  ,2019年RPA和其他AI子领域为40%的公司创造了就业机会,现在十分之一的初创公司雇用的数字员工比真人员工还要多。此外,Market and Markets报告预计,到202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49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

Softomotive于2005年成立于希腊,并于2015年将总部迁至伦敦,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连接器和应用程序,用于桌面自动化,例如SAP,HTML5,NET,传统终端屏幕,Java,Citrix等,以及让客户在同一台机器上并行执行多个工作流和自动化。借助拖放式用户界面,宏记录器和Web记录器,WinAutomation用户可以在开发,配置,故障排除和测试过程的同时根据日常活动定义工作流程。

收购之前,Softomotive在医疗保健,银行,保险和电信行业等领域拥有9000多个全球客户,并从Grafton Capital筹集了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相比之下,据微软称,每月使用Power automation的组织超过35万个。

微软声称,除了WinAutomation和Softomotive的基于服务器的ProcessRobot产品之外,基于AI的数据理解,基于UI的应用程序自动化以及具有315种以上内置API连接器的数据库等功能使Power Automate与RPA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但它确实面临强大的竞争。UiPath的最新一轮融资总额为5.68亿美元,估值为70亿美元。Automation Anywhere最近从软银获得了2.9亿美元的投资,公司估值为68亿美元。而Blue Prism、Kryon和FortressIQ最近分别筹集了1.2亿美元、4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

(雷锋网)               雷锋网

文章来源:https://venturebeat.com/2020/05/19/microsoft-acquires-rpa-startup-softomotive-to-bolster-power-automate/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nvzAArtXPoxu3zYh.html#comments Wed, 20 May 2020 10:31:00 +0800
科沃斯摸进智慧零售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2A94qPaZJWcszUe4.html

雷锋网消息,4月23日,科沃斯商用机器人召开线上发布会,在金融、零售领域发布了五款商用机器人新品,与此同时,还发布了同款底盘。

商用服务机器人在2020年迎来了一个风口,这个风口是疫情中的无接触服务,也是数字化、智能化在产品侧的又一轮头脑风暴。

面对这次的风口,有的机器人企业拿到了巨额融资,有的机器人企业商品加紧量产,也有机器人厂商对外发布新品,借东风扩大产线、备战新一轮市场围猎。

科沃斯正属于后者,此次科沃斯在金融、零售领域分别发布了公共服务机器人“旺宝5”、大屏营销机器人“秀宝”、盘点/扫货/测温机器人“巡宝”五款机器人,以及与这五款机器人同款的机器人底盘“秀宝”。

科沃斯扩品商用机器人,旺宝5引入中台能力

在金融行业中,我们已经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基于对行业深度的认知,面向下一个阶段商用公司在运动、交互、图像、IoT能力推出全新的商用机器人。

科沃斯商用CEO高倩在发布会上介绍称。

高倩口中在金融领域市占率第一的产品,正是旺宝系列机器人,科沃斯此前花了不少精力推广这款产品,所以在此前各类大型展会上,都可以看到这款产品。此次发布会上,科沃斯也对旺宝进行了升级,推出“旺宝5”。

此次发布的旺宝5有金融版和政务版两个版本,两个版本不同之处在于业务外设:

  • 金融版集成了采用隐藏式业务外设托盘,并配有深度相机,集成了身份证读卡器、指纹、键盘、打印机等外设;

  • 政务版采用的则是高拍托盘。

针对旺宝5,科沃斯商用CTO邵长东主要介绍了三方面能力:

运动能力,三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深度相机+超声。

科沃斯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三线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是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上首次落地应用。三线雷达可以探测三个平面内的障碍物;毫米波布设在悬浮物单元底部,可以探测到快速移动目标和悬空的目标,对深度相机在垂直方向上的探测形成补充;深度相机布设在悬浮单元中部,对三线雷达封闭平面间空间形成补充;超声用于探测近距离障碍物,尤其玻璃等激光雷达无法很好探测的环境。

交互能力,采用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将语音、底盘、机器视觉结合,先达成单点功能。

例如,主动迎宾功能,是接待类机器人重要功能之一,其背后会关联到人脸检测、人体姿态检测、导航路径规划、人机交互等。当靠近旺宝5并盯着它看时,机器人会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判断你与它有交流的意图,并会主动迎上前来与人交流。

中台能力,为应对不同门店、不同商品对机器人的定制化需求,科沃斯将公司内部通用数据、功能、经验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将共性能力抽象定义,重新分装并进行云端部署。

基于中台能力,旺宝5获得了消息管控、文件管理、平台管控、权限管控、用户管理能力,并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云端一体化结构打磨算法,进行功能、智能上的迭代升级。

据邵长东介绍,旺宝系列产品可以提供迎宾、接待、分流、引导、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等能力,截止目前金融客户接待量超过2000万人次,300万人次的营销量,微信/手机银行转化率49.1%,商用场景运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

雷锋网注意到,此次科沃斯推出的旺宝5引入了现在最时髦的中台概念,通过抽象中台能力,提升场景复用和功能升级迭代能力,这样的能力显然也让科沃斯得以快速研发新商用机器人品类。再辅以上位机和运动底盘的模块化设计,科沃斯商用在过去一年内完成了包括旺宝5在内的5个新品的研发。

此次发布会上,另外几款新品也一起亮相,包括配备27寸交互大屏、用于零售领域引流、导购的“秀宝”,以及用于巡检盘点、巡检扫货、巡检测温的“巡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科沃斯通过“秀宝”、“巡宝”系列产品,也进一步扩展到零售领域。

“秀宝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将店铺和产品信息精准投放到大屏上触达到潜在用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询想要的衣服在店铺中的位置或找到喜欢衣服的合适尺码……”

高倩这样介绍“导购员秀宝”。据称,秀宝是首款应用了77GHz毫米波雷达的商用机器人,此外,还配别了顶视相机、人脸识别相机、避障相机、RFID扫描天线,并可选配打印机。支持10万平方米建图,满负荷工作时长可达到10小时。

巡宝系列此次共推出三款产品,分别是可替代工作人员实现全品类产品自动化盘点机器人巡宝C、自动化扫货机器人巡宝S,以及用于测温巡检的巡宝T。

巡宝C在工作过程中其实可以理解为将商品标签坐标化的过程,每小时读取4万件商品标签工作效率也远高于人工每小时读取300件,读取率高达99.6%。与此同时,巡宝还可以提供远程巡店、安防巡检等功能。

据高倩介绍称,巡宝和秀宝的联动也是科沃斯现在在搭建的功能。通过巡宝一天两次的盘点,并将最终盘点信息同步到秀宝系统中,秀宝基于这样的信息提供导购能力。

科沃斯的巡宝S目前已与汉朔科技合作,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落地,装配了汉朔科技专为零售场景设计的N2智能相机,通过巡检采集商品的图像数据,经算法处理与后台数据关联,进行商品识别和货架排面数字化的计算。据官方表示,巡宝S结合汉朔的电子价签系统,可提供支持全场SKU数量超10万级别,95%以上识别精度的数字货架巡检系统。

巡宝T则可以实现体温筛查和口罩佩戴检测,通过移动测温机器人补充固定测温机器人,最高支持10人同屏测温,每分钟可以实现200人测温,测温范围在30-45℃。据官方表示,该产品在疫情中也已有应用。

“敏宝”底盘,科沃斯也要卖底盘了?

此次科沃斯发布的五款产品采用的均是同一款底盘,这款底盘也正是被科沃斯称为「敏宝」的开放平台。

据邵长东介绍称,「敏宝」除了提供定位导航功能外,还提供人脸检测、场景识别等AI算法支撑;设备互联、多机协同等互联网方面的支持;以及设备管理、数据统计等中台能力。

在定位导航方面,三线雷达测距范围30米,有斜上、水平、斜下三束激光可提供厘米级避障精度,单传感器即可解决大多数场景下定位和避障问题;毫米波雷达采用77GHz频段,测速、测距测角三项指标超越红外、超声;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方面,通过视觉、辅助激光重定位、激光和顶式SLAM融合等技术,能够在人群密集和多变的环境下提供高可靠性的定位性能;

在IoT方面,可以适配多款电梯,实现自主上下电梯和开关门;

……

简言之,旺宝5在定位导航、多模态交互、中台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大部分都是由这款被官方称为「敏宝」的底盘提供。

针对二次开发,这款产品也提供各类扩展接口,软件方面也支持Linux、Windows、Android三种平台下的SDK的支持,数据层、算法层、应用层已经实现结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与此同时,「敏宝」在定位导航、人机交互方面的表现也有赖于与英特尔的深度合作。在硬件方面,「敏宝」采用了英特尔的酷睿i7处理器,用于实现导航、避障、定位、建图算法的运算平台;采用Myriad X进行人脸检测、人体检测、物体检测等人机交互方面的深度学习任务的处理;采用RealSense D435i,以彩色图像作为人体检测的输入源,深度数据用于机器人避障。

关于英特尔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接受包括雷锋网在内的几家媒体采访时解释称:

我们之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从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到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它加上了感知和移动交互能力,感知需要很多的传感器和传感器背后的数据处理能力,移动交互需要一些实时控制能力。现在又需要把联网能力加入,因为我们很多的机器人需要联网的,去借助云端的一些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特尔目前提供的硬件芯片或硬件设备完整地覆盖了这些方面。感知方面我们有RealSense摄像头,可以帮助感知三维场景、做移动时的跟踪;数据处理方面,常规数据处理我们有CPU,专门针对视觉的有Movidius Myriad X;对于实时交互,如果需要做实时操控或者硬件加速,我们还有FPGA这类硬件产品;如果做数据通道的保护,可以在FPGA定制一些专门的加速或IO保护组件;网络方面,与英特尔传统的联网计算可以完整地连接起来。所以从硬件的角度来说,机器人领域是英特尔可以有一体化的硬件支撑保证的。

就商用机器人现在在计算平台方面面临的问题,邵长东也表示,对于商用服务机器人来说,目前计算平台、工控机实际上占了机器人成本比较大的比重。目前行业并没有看到针对服务机器人非常好的计算方案,有一些用于其他行业的工控机拿过来用,但是整体工控机的成本相对来说现在还是居高不下的。之后基于英特尔的HERO平台,我们希望双方可以一起推动形成一个性价比更高、更适合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的异构计算平台。

雷锋网也注意到,此次科沃斯推出了五款商用机器人的同时,也将对外开放象征着核心技术能力的同款运动底盘。如何在对外开放同款运动底盘的同时,保持自身商用机器人业务健康成长、保持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持续高速迭代将会是科沃斯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

商用机器人迎来2.0时代

2020年,疫情中的无接触服务为机器人的商用酝酿了新一轮风口。

面对这次的风口,有的机器人企业拿到了巨额融资,有的机器人企业商品加紧量产,也有机器人厂商对外发布新品,借东风扩大产线、备战新一轮市场围猎。

在此次发布会上,邵长东也表示,从我们机器人大的发展脉络上来看,商用机器人开启了2.0时代。从技术角度来看,在2.0时代我们梳理了新的技术架构,包括智能能力和技术平台等;产品侧我们也更加务实地去深入到行业场景,挖掘行业痛点,然后回馈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中。

发布会后,雷锋网也参与了科沃斯与英特尔的联合采访,关于雷锋网关注的几个行业问题,也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整理如下:

雷锋网:今年商用机器人市场迎来一波利好势头,科沃斯商用今年有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市场预期?

高倩: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服务机器人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是一个利好消息。大家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我们有很多类的机器人大放异彩。比如说在医疗场景当中用的消毒机器人、人群密集时的测温机器人,以及移动配送式机器人等。其实这些机器人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整体来说,大家对于哪些场景更适合机器人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来说,在今年疫情过程中也用自己在软硬件一体化方向积累的一些经验,推出了一款防疫机器人,包括我们今天看到,我们用巡检类的机器人做了移动测温机器人作为巡宝的一个补充。

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服务机器人一方面在今年深耕于自己过去所积累的比较深厚的场景去迭代,另一方面,也进入了我们擅长的领域里去做积累,而这些场景也让我们的机器人在非接触式、移动化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例如今年的新品类涉及到零售行业,在零售行业里我们把几个不同的机器人去做组合,可以在这个场景里真正去解决一些我们期待能够为行业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这样的一场疫情催生的服务业升级对服务机器人行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对于商用机器人来说,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好机会,同时深耕我们聚焦关注的行业。

雷锋网:旺宝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现在整个旺宝系列总体的出货量和市占率是多少,对这一次的新品旺宝5的市场表现有什么样的期待?

高倩:旺宝系列第一代产品进入市场是2015年,几乎接下来每一年迭代一代产品,所以今年发布的是旺宝第五代产品。目前我们在金融服务这条细分赛道上,已经做到了市占率第一。这一次发布的新品旺宝5,我们主要打造的是两个核心能力,一个是做主动交互,另一个是业务办理。

首先,在新的旺宝5上我们集成了很多隐藏式外设。我们对旺宝5的期待是让原来更多在厅堂里的交互,例如一号位拦截、分流、引导之外,我们也希望可以更多的给到用户去做办业务的预处理,可以在机器人本体上完成一些业务的闭环,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期待。

第二个期待是我们讲到的主动交互。现在有很多机器人,我们想让它表现得更好,其实主动这个点我们是非常关注的。如果说你可以主动和客户交流,主动根据客户需求去对应地做知识库等,都会使得用户的体验会更好一些。

雷锋网:未来场景对智能机器人有不同的需求,在现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是分而治之的,未来会需要一个公用的底层,这样一个公用底层会是怎样的存在?英特尔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继强:这个是属于正在研发中的一套体系,在现在云、边、端一体化计算底层架构形成过程中,不像云计算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标准化。

关于边缘计算,目前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需求,不同边缘位置还需要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去选定。所以现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而治之,根据不同领域做相应的最优方案。但是如果你回想一下之前IT浪潮中的发展规律,都先是分而治之,然后才有统一的机会(例如手机从各种各样的功能机最后统一成智能机)。对于边缘计算也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只不过这种可能性也需要一些大的类别。

对于机器人而言,因为它在移动能力、场景感知能力和交互能力的需求大部分是相似的,差别在于不同领域场景复杂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是很大的场景,比如刚刚讲到数万平方米的商场;有一些是小的场景,比如银行只有百平米左右的营业厅;未来更大的使用场景可能是居家服务,例如老人的看护。这个场景又不太一样,但它的需求基本就是那几类大的算法,这几类算法要么可以放在机器人终端上做,要么可以放在比它能力更强的边缘上做。这就会涉及到一些原来只是在机器人本体上做的一些功能模块要迁移到边缘计算,那么怎么迁移才可以做到比较无缝且有效呢?这就需要打造统一的基础架构。

雷锋网:未来在计算平台上会不会出现专门为机器人做的一类计算平台?

宋继强:这是有可能的。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会有更多集成化的平台出现。

例如我们研究院的HERO平台,HERO就是异构可扩展机器人开放平台,就是为了以后有这样一套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你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它的一些加速固件或专门应用于实时控制计算要求的支持。

目前来看,这种平台是以一个相对灵活的形态存在的,当产业化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更大规模去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变成集成度更高,甚至可以集成到一个芯片封装中,这和产业发展、集成能力是相关的。这个一定会发生,只是说现在还不是时间点。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2A94qPaZJWcszUe4.html#comments Fri, 24 Apr 2020 18:49:00 +0800
谷歌的一项新研究,让机器狗小跑起来成为可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EX0As7eAmREBpKm1.html

3月4日,据外媒Tech Xplor报道,谷歌、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他们构建的一个通过AI技术自学走路的四足机器人Rainbow Dash。它只需花费约数个小时,就能自己学会向前、向后以及左右转弯等运动。

有观点认为,尽管机器人很能干,能代替人类实现很多事情,但自然形成的原始动物还是比他们好很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很难直接从狗身上学会像狗一样去走路。

但是,近期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一项研究颠覆了人们对于这件事的认知,让这个环节变得容易多了。

雷锋网了解到,这项研究是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起合作进行的,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高效、自动地将狗在轻快地小跑这种“敏捷行为”转移到四足机器人身上的方法。这类事情以前就有人做过,但正如研究人员的博客文章所指出的那样,既定的培训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专家洞察力,而且通常涉及对每项所需技能漫长的奖励调整过程”。

学会适应环境的随机性

当然,这个摸索和扩展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必要时需要配合手动调整以确保动物的动作能被机器人很好地模仿。而即使是一个非常像狗的机器人实际上也不是狗,而且狗的移动方式可能也不是机器人应该有的方式,因为这会导致后者摔倒、被锁住或以其他方式失败告终。

谷歌人工智能项目通过在正常的秩序中添加一些可控制的混乱来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狗的动作会被捕捉,像脚和关节这样的关键点会被仔细追踪。在数字模拟中,这些点将近似于机器人的点,虚拟版的机器人试图用自己的动作来模拟狗的运动,学习它的动作。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但真正的问题是当你试图用模拟的结果来控制一个真正的机器人时,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想化的摩擦规则的二维平面。不幸的是,这意味着未经修正的基于模拟的步态会使机器人直接在现实中的地面开始行走。

雷锋网了解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研究人员在模拟中使用的物理参数中加入了随机因素,使得虚拟机器人的重量更大,或者电机更弱,或者与地面的摩擦更大。这使得描述如何走路的机器学习模型不得不考虑到如何抵消各种各样、微小的差异和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复杂情况。

学会适应这种随机性,使得四足机器人学习走路的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更加稳健,可以模仿目标狗的行走,甚至更复杂的动作,比如转弯和旋转,而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只需要一点额外的虚拟训练。

当然,如果需要的话,手动调整仍然可以添加到混合中,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与以前完全自动完成的工作相比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谷歌对机器人的探索

除了这个四足机器人,年初谷歌推出了一款基于AI的聊天机器人,名叫Meena,与此前最新的聊天机器人相比,它可以进行更合理、更具体的对话。

据公开数据,Meena有26亿个参数,并接受了341 GB文本的训练,这些文本从公共领域的社交媒体对话中被筛选出来。与现有最新的生成模型OpenAI GPT-2相比,Meena具有1.7倍的模型容量,并接受了8.5倍的数据进行训练。可以使得聊天的过程更为有趣。

另外,当我们还在为自己芯片研发苦苦挣扎的时候,谷歌AI已经可以自己设计芯片。

根据公开信息,用AI来设计AI芯片,最初是因为谷歌设计算法的速度要远高于芯片设计的时间,比如某些神经网络架构已经出来了,但是匹配的硬件加速器还是两年前的,这样使得先进的算法只能在比较“落后”的硬件上运行,因此它的运行状况就不会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谷歌最终给出的方案就是“让AI设计AI芯片”,这样芯片的设计时间就会大为缩短。

而未来,这种技术很有可能在机器人上应用,从而使得机器人具备“意识”······

谈及Google 机器人的辉煌经历,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 年。

那一年,被称为 Android 之父的 Andy Rubin 亲自挂帅,连续收购了 9 个机器人公司,其中包括当时专为军方研究机器人的 波士顿动力、以及曾在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中获胜的 Schaft等。可以说,他们的起点非常高。

然而,2017 年,波士顿动力被卖给了软银,随后Schaft也被正式关闭。

近年来,他们继续在四足机器人方面发力,包括此次让机器狗小跑起来的这项研究,不知是不是后悔当年痛失波士顿动力。

根据工研院 IEK 的研究报告预估,预计至 2021 年,全球智能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36 亿美元。

除了Google、亚马逊、微软,还有许多初创公司也投入到了机器人领域。但依据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能够进入市场的商业化机器人还比较少。

而就在去年,波士顿动力宣布Spot将四足机器人开始商业化,同年已经有一些企业收到了Spot并展开应用测试,它们在人类的操控下完成建筑工地巡检、巡航追踪工程进度等工作。到了11月,Spot迎来了第一个商业买家——德国公司HoloBuilder,该公司与波士顿动力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将现实捕捉的大量工作转移到机器人平台上去。

今年2月20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发布消息称,已在施工现场引入了四足行走机器人“Spot”。利用四足行走机器人在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实证试验后,还对其进行升级以应对更加恶劣的地形,希望能使得“Spot”不仅能完成自动化巡逻等任务,还可以缓解建筑行业人手不足的问题。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兼CEO雷博特曾表示:机器人将比互联网还强大。互联网提供了大众一个知识接触的管道,但是并没有给予人们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但机器人加上互联网可以让人类操控、拿取实体物件,也就是又增加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维度。

或许在错失波士顿动力这件事情上,很难说得上好坏,但谷歌机器人项目的一举一动,仍然值得我们关注。雷锋网

参考自:Google research makes for an effortless robotic dog trot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EX0As7eAmREBpKm1.html#comments Sun, 05 Apr 2020 14:54:00 +0800
酒店行业逆境求变,却为机器人开了一扇“门”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uj7XiFlroMg081qy.html

“不要出门!”

这四个字构成了2020年第一个关键词。也正是这掷地有声的四个字,成了阻止疫情迅速蔓延的关键。

然而,这场疫情将各个阶层人群,不分贫富均“滞留”家中,也让餐饮、酒店,甚至整个文旅行业因失去春节这个每年最大的黄金创收期而陷入窘境。

重现金流的餐饮行业,即使如西贝这样餐饮连锁品牌中的佼佼者,“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相较而言,酒店行业也并没有更好过,“已经有大型酒店集团声称最多也只能撑三个月,事实上很多小型酒店集团估计连三个月都撑不到,”晗月酒店集团副总裁夏子帆告诉雷锋网。

一方面,酒店行业或因“疫”求变;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的价值在这场战“疫”中逐渐开始体现。

酒店配送机器人在刚经历了2019年酒店行业因取消“六小件”而拉动市场体量增长后,此次因疫情而升温的“无接触服务”概念与机器人军团的集体参战,让酒店行业对机器人有了重新的评估和认识。有行业分析人士向雷锋网表示,2020年酒店配送机器人市场或将迎来2-3倍的体量增长。

一季寒冬,一次疫情,让酒店行业迎来一次规模级洗牌,也为服务机器人在大规模进入酒店行业之前插播了一则全民硬广。

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

2020年春节过后,当迎来第一波复工潮时,包括运输业、地产业、制造业在内的多数行业中的企业管理者发现,今年的复工潮其实更应该称作“自救潮”,而没有假期的酒店行业的“自救潮”其实要来得更早。

1月23日,除夕前夜,因疫情,武汉“封城”。

当时虽然网上已经出现不少疫情相关新闻,不少民生新闻记者也在此前已经赶往武汉实地报道,但鲜有人能预料到这次疫情将会形成一个怎样的规模。

由于晗月酒店在武汉设有门店,得知消息较早,特别是过去经历过2003年SARS的“老酒店人”,当时作为东莞市外来优秀共产党员,夏子帆在配合政府做疫情相关安抚工作中感受到,这次疫情有点“不妙”。

而这,其实也只是酒店行业遭受冲击的开始,同时也是酒店行业进行“自救”的开始。

我们觉察到疫情严重性的时间比较早,因而采取相应措施也比较早,我们当时主要针对性落实了三项措施:

第一,物资储备。我们内部储备了一些消毒物资,到目前为止,我们集团各类消毒物质没有出现任何短缺;

第二,政策调整。减免管理费我们做得很早,1月23日就已经开始减免酒店管理费,刚开始我们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持续这么长,最初计划是减免到2月份,之后又延到了3月份;

第三,培训安排。我们培训计划年前就已经排好,并直接排出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员工线上培训,从初六(原定的复工时间)开始已经按照计划展开培训。

尽管及早针对疫情防控进行了相应的安排,但疫情对包括晗月酒店在内的整个酒店行业带来的冲击仍是难以估量的。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我们的酒店一部分响应号召被征用,一部分响应政策陆续关停,也有一部分酒店在持续营业。

以(河南)许昌六一路分店为例,这家分店截止目前为止在持续营业,消毒环节一直严格按照医疗级消毒等级来做,经营状况良好。当然,有些门店由于没有了流动客源,受到了重创,为了及时止损,也进行了关停。

前期约有60%的酒店还是处于营业状态,受当地疫情和政策的影响,随后全国各地又陆续有上报并关停的门店。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仅春节七天,疫情已对所调研的5109家酒店造成了12.3亿元的营业损失,直接损失约为40.16万元/间酒店。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与产业现状下,酒店行业面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规模级洗牌。

2月2日,华住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季琦在内部发布了全员邮件,在疫情之下,针对接下来2-3个月酒店经营进行了部署,酒旅行业龙头企业也被迫展开“自救”。

“酒店行业属于721公司(成本占比:7成人工、2成参与成本、1成办公费用),属于轻资产公司,不少专家现在还只讲做好现金流把控、争取房东免租,却没考虑到员工工资及开支是无法免除的客观原因,酒店很难维持下去。即使大的酒店集团最多也只能撑三个月,有些集团甚至连三个月都撑不到,”夏子帆告诉雷锋网。

也是在这次疫情中,在酒店行业的集体“自救”中,不断升温的“无接触服务”概念与机器人军团的集体请战,让酒店管理者对机器人有了重新的评估和认识。

酒店中,逐渐被放大的配送问题

疫情前后,酒店行业对机器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和身边同行业从业者交流过程中,夏子帆深有体会。

由于我本人此前一直在做机器人行业研究,所以疫情前后我对机器人的看法没有太大的改变,晗月酒店集团在2014年开始打造H酒店,品牌定位中端智慧商旅酒店,并在2017年初开始引入配送机器人,我一直认为它(酒店机器人)将来会有一个不错的市场。

但是我们一些同行业从业者在疫情之前并不了解机器人未来对酒店行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此次通过“无接触服务”这一概念才开始从此前的抵触到逐渐去了解这一产品能为行业带来哪些好处。

目前,配送机器人算是酒店行业中应用最多的机器人了,然而,如果将时间往回拨转两年,2017-2018年间雷锋网在和机器人行业或酒店行业从业者聊到酒店配送机器人所能带来效益时,谈论更多的是好评率、品牌度、特色应用,多少还是能嗅到一些“噱头”的味道。

当时年出货量能够达到百台的厂商,已经算是很不错了。”雷锋网向行业人士了解到。

可以看到,配送机器人在酒店场景中应用虽然已有两三年,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很多酒店配送机器人的应用仍处在试运营阶段,这样的局面直到2019年才被打破。

根据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明文规定:即日起,上海市旅游住宿业客房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俗称“六小件”)这些一次性日用品。

这一规定与垃圾分类一同成为环保政策落地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为酒店行业(尤其中高端酒店)带来了困扰。据知情人士向雷锋网透露,取消“六小件”使得酒店前台和物品配送工作量加大,甚至也使得一些酒店因此增加了不少投诉。

夏子帆告诉雷锋网:

原则上来说,很多酒店没有设置一个专门负责配送的岗位,一般会由当班的服务生做配送;高星酒店中送餐的会由餐厅的服务员来送,送其他物品会由行李生来送;晗月酒店则是通过设置管家岗位,由管家处理这些事情进行配送。

应用配送机器人后,可以为酒店解决很多配送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到了晚上,房客在房间通过手机扫码下单后,配送机器人可以从我们酒店自动贩卖机拿到货物并直接送到房客房间,这个过程房客不用直接面对人,也不会出现人为误差。

正因如此,再加上配送机器人厂商此前两三年在整个市场进行的推广和渗透、一些酒店对机器人的引入和试运营、智慧酒店的概念不断升温,让酒店配送机器人在2019年迎来第一波量产小高潮。

2019年酒店配送机器人全年出货量超千台,远超前三年累计出货量。

以目前在国内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近70%的云迹科技为例:

2019年是酒店机器人发展最快的一年,尤其7月是一个明显拐点,尤其在上海,上海酒店业机器人保有量在7月时约为100台,到12月已经达到200台,上海也成为全球拥有酒店机器人最多的一个城市。

上海又是很多酒店集团的总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酒店行业核心决策层应用机器人的信息。

大家最早对机器人的认知可能更多是一个便于用户识别的标签,诸如智慧酒店的标签、智能化设备的标签,随着机器人的普及,大家才开始慢慢机器人也可以解决一些人力、成本、OTA好评等问题,甚至带来收入。

云迹科技高级副总裁赵永波告诉雷锋网。

2019年12月,华住创始人、董事长季琦在华住世界大会上表示,1台配送机器人平均可以为酒店节约0.75个人。

这也成为酒店行业对机器人带来实际效益的第一次公开认可,这时的服务机器人行业其实已经可以看到像云迹、擎朗这样一些开始起量的机器人企业。

事后回看,其实随着消费升级、智慧酒店概念升温,再加上政策向好,2019年酒店机器人这波浪潮可以说是来得顺理成章。正当身处其中的服务机器人厂商开始抓住机会频繁与酒店行业接触以消化这波市场红利,身处之外的厂商伺机进入市场寻求分羹时,没有人会想到,紧接着到来的一场疫情和全民抗疫,让“无接触服务”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更不会有人预料到,刚经历过第一个量产拐点的配送机器人,成为这次疫情中“无接触服务”的主力军。

身在其中的赵永波对此也深有体会:

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已经有超过40%的用户群体,现在开始关注机器人“无接触服务”的价值,这是之前所没有的。

“无接触服务”其实只是一个催化剂,一个改变供需关系的催化剂,而用户群体的感知度升温、消费群体的持续关注,正在让整个市场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配送机器人逆势入局,今年或迎来2-3倍增量

“疫情之前,机器人要进入酒店,经常需要我们派销售人员向下推广,而这次疫情期间有很多酒店开始反过来主动找我们购买或租用机器人。”雷锋网向某服务机器人厂商了解到。

可见,这次疫情不仅让一些酒店管理者重新认识了机器人的作用,催生了不少新用户,甚至也使服务机器人得以逆向入局,为整个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一次蜕变。

身为局中人的云迹科技赵永波告诉雷锋网,今年以来,他感受到市场方面有两点明显变化:

第一,对机器人的购买或租用需求,由单体酒店变成了酒店集团的需求。此前更多是对智能设备和智慧酒店关注的单体门店有需求,今年以来,酒店集团需求越来越大。包括我们最近收到的几个集团的需求,反而是客户主动找到我们来沟通产品需求。

第二,对机器人的关注点,从机器人为酒店提升效率能力上转向为用户带来的价值体现。此前酒店人关注机器人更关注的是机器人为酒店带来的好评率、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更多关注的是机器人对自身经营上带来的变化;这次大家更多诉求是机器人对用户端带来的价值变化,尤其疫情期间,用户对入住酒店后用机器人这种无接触服务会带来安心。

同样注意到这一市场变化的还有YOGO ROBOT,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将观察到的疫情前后酒店配送机器人市场变化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集团开始牵头找配送机器人厂商谈合作,YOGO目前也接到一些酒店集团提出的采购需求;

第二,酒店递送量的增大,2019年取消“六小件”确实增加了酒店递送量,此次疫情中进一步增加了酒店递送量;

第三,疫情会令一些高档酒店关注“无接触服务”,高档酒店此前更关注的是通过员工提供服务更贴心,实际上此次疫情中酒店主可能会发现通过人提供服务并不一定能做到安全。

作为以楼宇配送为当前目标市场的机器人厂商,YOGO ROBOT在创立之初,其配送机器人已在酒店领域试运行,而真正在这一市场落地应用,也是随着2019年酒店领域一波应用浪潮再次进入这一市场后。

配送机器人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国外,最早在国外正式做酒店配送这样一个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进入国内,包括YOGO第一款机器人Mingo在2016年前后就有应用在酒店领域,但是我们看到当时酒店市场的体量还不足以代表中国最大的配送体量。

2019年下半年,酒店配送机器人进入一个爆发期,虽然当时配送机器人在酒店中的并发量没有那么多,但是已经开始被频繁应用。例如,在某中档酒店中,我们的配送机器人单台配送次数已经可以达到78次/天(一次最多可以配送4单)。

据蔡晓玮介绍称,目前,YOGO ROBOT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包括皇冠、亚朵等近百家酒店落地应用,目前酒店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占比达三分之一。

疫情之后,酒店配送机器人市场会迎来第二个量产拐点吗?

雷锋网经过与多位酒店行业及配送机器人领域从业者沟通,疫情后的2020年,酒店配送机器人、甚至整个配送机器人市场将会迎来第二个爆发点。也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雷锋网,保守估计,今年全年酒店配送机器人出货量将会同比增长2-3倍。

疫情中,除去让酒店管理者对机器人有了一个重新认知外,也让机器人厂商对酒店场景及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疫情中的配送机器人的酒店部署:云建图、无接触

机器人军团技术抗疫,在医院、隔离区、酒店均可见配送机器人送物、送餐饮。之所以配送机器人能够在这些场景中实际应用,其实离不开此前四年机器人的技术迭代以及在诸如海底捞、呷哺呷哺、开元、晗月等餐饮、酒店实际场景中的摸索改良。

云迹科技的“润”机器人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版本迭代和无数次小的升级迭代,据赵永波透露,“润”在酒店场景做配送的任务执行成功率已经从最初的97%提升到目前的99.5%。  

从2016年发布第一代“润”机器人之后,我们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版本迭代,主要针对产品稳定性上进行了持续提升。

我们第一台商用“润”机器人任务执行成功率97%,目前我们机器人的任务成功率已经达到99.5%,高峰时候可以达到99.8%,很少低于99%以下。

其实行业针对机器人的任务成功率有一个基础阈值是95%,如果你的机器人的任务成功率低于95%,由于增加了人去干预,会为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机器人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反之,使用频率则会逐渐上升。

我们的机器人任务执行成功率在95%以上,从我们后台数据来看,我们近4-5个月的机器人任务执行成功率没有低于过99.5%。此外,我们机器人日均使用频率在50-60次,一般情况在100次左右,高峰值甚至会达到130-140次。

我们现在与酒店合作,大多采用租赁模式,如果机器人在酒店中使用价值不高的话,酒店会选择终止契约,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契约终止率连1%都不到,由此也可看到,绝大部分酒店用户是认可机器人价值的。

现在,配送机器人实际在酒店部署过程中,对于酒店业主来说也已经很便捷。赵永波告诉雷锋网,一般需要针对酒店环境为机器人做平面的定位建图和垂直的电梯部署。

我们的机器人到现场后,一般会用两天完成相关部署。第一天主要完成垂直部署,就是垂直电梯的部署,现在我们的机器人与每台电梯打通需要3个小时左右时间;第二天主要完成平面部署,让每台机器人去扫每个楼层的地图。

此外,酒店方面也需要针对机器人做一些语言方面的标准话术以及一些定制化任务的设定,这就非常简单了。

尽管配送机器人在酒店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实施部署也越来越简单,但在此次疫情中,云迹科技在机器人部署和应用中仍遇到了新挑战。

疫情期间,也逼着我们针对机器人现场部署能力进行提升。

针对机器人对每个楼层定位建图,我们已经在尽可能去实现远程操作、部署,提前在酒店中放一个机器人充电桩,机器人就可以自己完成扫描建图;

针对机器人应用,我们此次进行了升级,酒店工作人员和房客可以通过全程扫码使用机器人,例如用户在取物时,可以通过扫码实现,进而实现开关舱门;

针对电梯部署,我们也在考虑尽可能将部署时间从原来的三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

在使用过程中,酒店方面也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夏子帆提到:

针对酒店餐饮配送,我觉得机器人的舱还需要做更多改良。因为酒店与餐厅不同,餐厅是开放式的,机器人开放式送餐客人可以接受,在酒店如果将餐饮送到各个客房楼层,是需要做成封闭式、置物空间改良。

随着机器人在酒店场景中实际落地应用越来越多,机器人的改良也将会是一个长期问题,相对机器人的改良问题,其实酒店现在更关注的是复工问题。

酒店行业求变,机器人的新机遇

目前晗月酒店集团复工率不到5%。

但是我们集团旗下酒店哪怕关停也一直要求每天消毒通风,这是一个常态工作,只要接到可复工通知,立刻可开门营业。

疫情尚未退去,酒店在刚刚经历了痛失春节这个每年最大的黄金创收期后,目前也面临复工难的问题。

面对疫情,对于没有重资产、又不是生产型的酒店行业,除去对政策上的宏观调控的期待外,也开始思考酒店未来存在的转型方向。

作为深耕酒店行业20多年的行业老兵,夏子帆就酒店行业未来可能存在的转型也有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未来的酒店行业应该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去做,将人员、清洁、餐饮、配送等工作外包出去,酒店只将客房运营做得更专业。高星酒店还有更多产业,有的也已经在尝试进行外包,例如健身房、行政酒廊、咖啡大堂等。

未来采用这种分包制的话,可以让更专业的人进到每个层面去做更专业的事,在风险来临时也可以通过风险共担来降低风险。

作为酒店业务占比高达70%的机器人企业,云迹科技其实此前就已经开始在酒店领域通过「服务机器人+线上商城+无人货柜」构建服务生系统,以寻求更多价值点。

我们整个线上商城及货柜中的供应链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的,我们销售商品的收入也会给酒店相应的佣金,既解决了部分用户需求,同时也给酒店带来一些增收。

除了机器人厂商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价值拓展,随着机器人的技术能力提升、稳定性越来越高,以及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酒店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配送机器人。

酒店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配送机器人

2017年初,晗月酒店开始引入配送机器人到旗下定位智中端智慧商旅的H酒店。

在此之前,H酒店已有引入智能语音控制系统——H管家;如今,H酒店已经有150多家在营业,包括筹建中的超过200家,H管家如今已经迭代到3.0版本,更名“魔方”,开光灯、开关窗帘等操作可以通过翻动魔方来实现。

但是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成就智慧酒店,解决不了酒店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夏子帆告诉雷锋网:

这次疫情中机器人的应用,给大家很好地上了一堂广告课,疫情后,我想机器人的应用量会大幅度增加。但是仅有配送机器人是解决不了酒店行业所有问题的。酒店行业还需要一些其他应用型机器人。

例如,清洁机器人未来在酒店应用中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趋势,如果能有不错的产品,未来会解放很多劳动力,我觉得甚至会比配送机器人更有市场,但是现在家庭应用的扫地机器人体积小、清洁功功能不够,难以满足酒店需求。

雷锋网了解到,在商用清洁机器人方面,高仙机器人的Ecobot系列机器人已经在商超卖场、智慧园区、写字楼、机场、医院等场景应用,并在今年开始向酒店推广应用,高仙机器人CTO秦宝星告诉雷锋网:

国内酒店之前不是我们主要突破的行业,虽然有包括北京的丽亭酒店等一些落地,我们之前主要做了商场和超市等行业,今年开始,我们会逐渐往酒店市场去推进,酒店场景产品主要会以我们Ecobot小型号的50洗地/推尘机和40吸尘机器人为主。

赵永波也向雷锋网透露,未来酒店场景中将会有很多岗位被重视,也会有很多对机器人的需求,我们现在也有新机器人品类在研发中。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机器人逐渐为酒店解决重复性工作,将真正有感情、有温度的事情交给人来做,这是酒店行业和机器人厂商共同的认知,也成为接下来酒店中「人」与「机器人」提供服务之间一条模糊的楚河汉界。

关注AIoT、机器人、智能硬件,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8210039208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uj7XiFlroMg081qy.html#comments Wed, 26 Feb 2020 14:30:00 +0800
一线 | 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mZEyA5VM1vxsYiEe.html 前言:防疫一线需要7*24小时高效消毒,隔离区为避免“人传人”需要无人配送,数亿人希望了解实时疫情,以及调查追踪、测温巡逻等需求,促使机器人在这场防疫大战中成为技术防疫的主角之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投入到疫情一线、隔离区及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有所不同,这个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庙会街景,唯独疫情实时状况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点。

1月21日,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累计报告疑似病例54例。没有人能想到,仅半个月后,官方数据中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会破万。

疫情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也并非无迹可寻:

1月20日,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传播形式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证实;

1月24日,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成为普遍认知;

2月3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新冠病毒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可存活5天。

正因如此,在疫情救治及防控过程中,除了看到数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外,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测温机器人、巡逻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机器人能在这次全民防疫大战中做什么,雷锋网找到几位投入到这场战斗中的一线厂商,了解了他们的切实感受及产品实际使用情况。

消毒机器人,并不是为发热门诊研发的

当雷锋网联系到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时,他还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这也是潘晶和他的团队最忙碌的一个春节。

2019年12月底,我们发现我们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消毒机器人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次明显上升,当时我们向临床医生询问过,是否需要加派更多的消毒机器人。

1月18日,我们收到协和医院医生的明确需求,希望我们能够增派更多消毒机器人。

当时因为已经快过节了,我们自己临时安排人手将机器人拉到武汉,当时第一批一共投入了10台机器人,主要是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附属医院三家医院使用。

第一批机器人到达武汉后,随行的还有两名工程师,负责机器人的现场部署。机器人到达现场后,就开始跑场地建地图,我们的工程师会将地图与业务场景(各个科室的位置)进行结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场景使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有紫外线、超干雾过氧化氢、等离子空气过滤3种消毒方式,针对隔离病房、检验室、手术室有不同的消毒方案,我们的消毒机器人一般也是根据三种场景进行部署和使用。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图源:官方供图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的具体消毒方案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人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测算出消毒面积、消毒时间、消毒目标以及消除策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让消毒机器人到某一房间时,它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PM2.5、有无人等实际情况,考虑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

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可能会使用“次氯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

据钛米机器人官方向雷锋网介绍,从消毒因子敏感度排列,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分歧杆菌<隐孢子虫<芽孢,钛米机器人的消毒机器人经检CDC和CMA检测和认证,以及大量临床试验,可以对环境物表(光滑表面、粗糙多孔表面)的芽孢以及各种多重耐药菌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99.9999%杀灭效果。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还未经实验室杀灭论证,但根据消毒理论和临床证明,新型冠状病毒从消毒角度说较易灭活。

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发消毒机器人,当时我们研发的消毒机器人目标应用场景并不是现在的发热门诊,而是ICU、手术室等更严苛的应用场景,针对多重耐药菌的芽孢的消毒研发产品的。2019年4月,我们在上海疾控中心做完了所有的临床试验,拿到了医疗器械许可证。

武汉协和医院是我们配备消毒机器人最多的一家医院,已经配备了7台消毒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在医院中可以连续工作12-15小时(不使用紫外线消毒模式的情况下),低电情况会自动回充,充电桩会安放在不占用医疗空间的某些角落。目前来看,每台机器人在医院中每天的使用时长为14-15小时。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在武汉当地医院主要通过WiFi或4G网络进行通信,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激光雷达+RGBD深度视觉来做定位导航。在实际部署场景中不需要改变物理环境,但是如果医院中有电动门或电梯,会装一些开门设备或电梯控制方案。

原则上,我们机器人部署完之后就不需要工程师再去干涉。但是也有例外,由于机器人数量太少,我们有时也会接到医院的“转场”要求。记得有一次,协和医院18层的神经外科隔离病房需要使用消毒机器人,我们当时只好将手术室中使用的消毒机器人换到该隔离病房中使用。

2020年春节,是钛米机器人最忙碌的一个春节。

由于年前就已经接到了疫情的应急需求,所以我们大部分同学是没有休假、在连续工作的,工程师团队也一直在各地医院进行机器人的部署工作。此次疫情中,我们已有30台消毒机器人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医院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等场景进行7*24小时不间断使用。

送餐机器人,非接触式送餐,避免人传人

“通知党校那边,我们今天人到。”

“已经通知党校,今天下午四点人到,机器人已经准备。”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架从新加坡到达萧山机场的TR188次航班落地杭州,航班上335名乘客中有武汉客人116名,飞机着陆后,2名发烧人员即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219名其他乘客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

当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的说法已经得到证实,隔离区这么多疑似病例的送餐就成了问题,杭州市委党校想到的应对方案是用送餐机器人代替人工送餐。通过合作伙伴杭州新白鹿餐厅收到杭州市委党校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后,擎朗智能紧急调配16台送餐机器人为隔离区人员送餐。

送餐机器人抵达杭州市委党校宾馆,图源:官方供图

擎朗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第一批机器人是在1月26日下午送至杭州市委党校隔离区,当时擎朗智能派了6位工程师驰援,工程师在晚上11点左右完成了其中两个楼层的机器人部署,并在次日完成了全部楼层的16台机器人部署工作(后又增加2台)。

工程师到达现场后,需要根据每个楼层的情况来规划合理的路线、进行地图的绘制,根据应用场景设定机器人的应用移动模式、机器人的消毒、来回运行测试,并对于党校其他人员的简单培训等准备工作。

不过就配送机器人在隔离区的部署而言,相比餐厅复杂的环境,隔离区并没有太多走动的客人以及桌椅,所以送餐机器人在该应用场景的移动将更加通畅。但仍存在一些应用场景的差异,例如在隔离点送达(餐饮)后如何通知房间内的人来取餐,如何自主调整最利于用户取餐角度,以及在一个直行走廊,两台机器人相遇时如何智能避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防止交叉感染,此次配送的食物也均来自党校食堂,使用透明食盒完全密封并且装在塑料袋中,双层密封并且都经过灭菌消毒处理。放置餐食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机器人使用自动配送模式,取餐人员直接取走餐品无需触碰机器人,避免交叉感染。每次机器人回到送餐点更是会再进行一轮消毒后才开始下一轮的工作。

同样投入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的送餐机器人厂商还有普渡科技。

1月26日,同样从多个渠道获知杭州多个隔离区对送餐机器人有需求的普渡科技,首先在杭州临安酒店完成了3台机器人的部署。“一层楼部署一般耗时为1个小时,部署期间工程师主要完成的工作是让机器人对环境建图并标出房间号等工作。”

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告诉雷锋网,其实与医院、酒店相比,餐厅过道窄、餐桌摆放复杂、不同餐厅布置差异较大、餐厅中走动的人多,因此餐厅是送餐机器人最复杂的应用场景,这也使得在餐厅中应用的送餐机器人的算法在定位、建图、路径规划、调度、感知、避障等方面都更为复杂。

所以习惯在餐厅环境中部署设备的我们,现在再在医院、酒店这类场景中进行设备部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之前我们是设置餐桌号,现在改成了设置房间号。

针对此次疫情,普渡科技提出了“技术防疫”。目前,我们已经确认的需求有300多台,都在排队等候部署中;截止2月4日已完成部署63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湖州、宁波、温州等地区,广东的深圳、广州、重庆、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的咸宁赤壁、黄冈、武汉。

浙江宁波某隔离区应用机器人送餐

疫情查询机器人,为一线工作人员减减压

“疫情当前,防控一线人员紧缺,如何依靠有限的人力准确及时地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一线服务,是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事。”

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智能疫情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总监赵昆和他的团队在1月22日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居家办公的几十名工程师用5天时间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

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达摩院团队让机器人学习了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连续多个通宵的测试和调优,机器人已经能够答复大部分常规问询。在后台,机器人与人工客服协作办公,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转交人工。上线第一天,浙里办的网上智能问诊服务对用户咨询的解决率超过92%。

1月27日,“浙里办”APP上线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专门平台——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提供服务正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

据悉,该智能疫情机器人同时还支援了浙江、黑龙江、山东济南等地。在济南,机器人还提供呼叫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随调。

除去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外,包括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丁香园、今日头条等媒体均上线了疫情查询APP或在线平台,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压力。

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疫情之下,除了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战斗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释放能量。

除去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外,雷锋网也了解到,目前国内还有呼叫排查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机器人开始应用到这场防疫大战中。

1月27日,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开展了“疫情防控机器人”项目,并在36小时内完成研发上线,这一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社区服务人员向辖区内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目前已在国内多地使用。

1月30日,达闼科技携手中国移动将向武汉相关医院捐赠了首批机器人,其中测温巡查机器人可以用于测量体温,雷锋网向达闼科技了解到,“这两天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到达医院,目前还在安装和调试阶段。”

由于发热是此次新冠病毒肺炎主要症状之一,因而在疫情一线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测温机器人投入使用,包括安泽智能、猎豹移动、高新兴等厂商均推出了红外测温机器人,并已有在公共场景下使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巡逻机器人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不少地区甚至开始动用无人机进行巡逻和教育宣传,无人机空中喊话普及防疫知识、喊话戴口罩、喷洒消毒液,甚至远程测体温,疫情下的安防监控已经开始从城市渗透到农村,从街道渗透到社区。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各种用途,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发现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处隔离室内,由机器人进行治疗操作。

然而,重大疫情下,当下机器人能力边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安全问题。尤其在疫情一线及重点隔离区应用的机器人,安全问题至关重要。雷锋网向某一目前尚未在疫情一线投放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企业求证原因时,该企业表示,我们之前与医院沟通时,一线的医生反映,其实他们需要配送的场景比较少。而且涉及到疫区消毒问题,需要完整的方案才能确保机器人运送的物品不被二次污染,目前的(配送)机器人还做不到自动化消毒,但这样的工作转嫁给医生又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其次是量产问题。可以看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多数服务机器人或医疗机器人为紧急调配,一时竟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这一方面是由于春节期间工厂停工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当下国内整个机器人市场大环境来看,部分机器人厂商供应链能力偏弱,甚至仍存在一些服务机器人企业设备尚难实现量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投身其中,既为防疫大战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让用户对机器人的认知度得到些许提升,为接下来整个机器人行业的深入发展埋下了伏笔。

如果你家的机器人或智能设备也有投入到此次技术防疫大战中,欢迎留言或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8210039208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mZEyA5VM1vxsYiEe.html#comments Fri, 07 Feb 2020 16:00:00 +0800
Osaro完成1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强化仓储和物流自动化的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uS2fO6C0mLWzWt87.html

Osaro,是一家位于旧金山、专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创企。

2017年4月,Osaro完成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之后,其总融资额达到了2930万美元。此后,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erik Pridmore表示,将大力开展Osaro的招聘、国际部署和研发工作。

而近日,Osaro方面宣布完成了1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于仓储和物流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全球部署。据公开信息,本轮融资是由风险投资公司King River Capital(KRC)领投,Alpha Intelligence Capital、Founders Fund等跟投。

Osaro的深度学习算法

“Osaro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深度学习算法,”Pridmore表示,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研究生,于2015年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的团队共同创立了Osaro。

雷锋网了解到,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3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用于市场推广。当时深度学习刚刚兴起,Osaro使用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专注机器人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服务。另外,据官方信息,

他们的算法能用较少的训练数据来概括挑选任务,并且无需SKU注册即可提供快速、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并且,还能支持各种各样的硬件和机械臂。

Osaro与合作伙伴直接合作,采购其集成了各种软件的硬件设备,包括那些用于食品配送中心和食品包装工厂的机器。它的机器学习算法是用强化学习来训练的,这是一种利用奖励来驱动软件策略走向目标的技术,即面对不精确的容器放置、冗杂的项目和可变照明,也能对这种环境下的物品进行识别、分类、组装和包装。

此外,据公开信息,Osaro挖掘基于云和GPU加速的后端用于自我改进,使得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大。

未来的部署

前文提到的,Osaro的优势在于深度学习算法,那么像这样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企业,Osaro未来的部署将怎样开展?

我们知道,Osaro的旗舰产品Pick可使配送中心的固定拣选站自动化。但据了解,该公司打算在未来发展更多的动态实现方案,用于扩展到电子、服装、食品和医药等行业。

Kevin Pope是Osaro公司的副总裁,他主要负责Osaro在全球范围扩展解决方案的工作。Pope表示,“我们明年工作的重点是增加在北美、澳大利亚、韩国、中国、日本和德国的部署。”

“我们为工业机器人开发与硬件无关的人工智能软件的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与客户密切合作,为他们的特定用例集成Osaro产品,注重可扩展性和强大的性能,为客户提供具有长期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领导这轮融资,”一位计划加入Osaro董事会的King River Capital合伙人Megan Guy表示:Osaro的感知和控制软件能够实现一些最困难的视觉、挑选和制造问题的完全自动化,能够与各种机器人硬件集成,这意味着它也可以作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仓储和物流自动化投资将继续攀升

仓储和物流自动化领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Osaro要选择这个赛道?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actica的数据,预计到2022年,仓储和物流自动化的投资将从2018年的83亿美元攀升至308亿美元。

前景这么好的市场,其实不止是Osaro,还有其他企业对此领域也颇为心动。

2012年3月,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了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s,去年11月,DHL宣布将投资3亿美元,用物联网传感器和机器人对其在北美的仓库进行现代化改造。另外,像Attobocits和CommonSense Robotics这样的初创公司也已经筹集了数千万美元的资金,用于紧凑空间的自动化分拣,例如地下车库等。雷锋网雷锋网

本文参考于:

Osaro raises $16 million to make warehouse robots smarter with AI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uS2fO6C0mLWzWt87.html#comments Sun, 06 Oct 2019 18:08:00 +0800
外骨骼机器人:左手医疗,右手工业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cr6QkamtHFwQo0AS.html 1890年,一位叫尼古拉斯·亚根的俄罗斯人发明了一种用压缩空气包为动力的类外骨骼系统;1917年,美国发明家开发了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外骨骼机器人;1970年,通用电气设计的Hardman系统,包含了30多个关节,能举起1500磅的重量。

8月29日,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物流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创业企业铁甲钢拳创始人王潮告诉雷锋网,铁甲钢拳将在今年9月正式推出其第一款物流领域通用外骨骼机器人。

从研发到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已经走过了第一个百年。外骨骼机器人也从最初的军用领域,开始在医疗、工业、物流等领域零星有所应用,包括美国的Ekso Labs、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CyberDyne、松下的外骨骼机器人虽然巨贵(ReWalk 6.0系统售价约为7.7万美金,Cyberdyne的产品售价更是高达20多万美金),但是也已有产品逐渐落地应用。

相对而言,国内外骨骼机器人更多仍处于研发阶段,包括部分企业已经商用的外骨骼机器人主要仍是与高校、企业合作,以研发平台形式对外输出。

“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放缓,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谈到。

机器人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后,2019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迎来新机遇。

医疗外骨骼:尝试脑电结合,落地产品稀缺

医疗外骨骼机器人所处领域,又称康复行业,主要用于帮助病人做步态康复训练。国内这一赛道已经涌现了众多初创企业,包括大艾、迈步、尖叫科技、傅利叶智能等均是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星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就融资情况来看,普遍在2017年-2018年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傅利叶智能则在今年7月对外公布了千万元级B轮融资。

与此同时,傅利叶在今年1月对外发布了其外骨骼机器人开放平台EXOPS。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傅利叶智能CEO顾捷表示,“目前,部分高校将外骨骼机器人跟脑电结合,进行脑机接口方面的开发。而原本脑机接口的开发都是基于脑电、神经控制这一块,EXOPS平台通过跟国际领先技术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科研方向。此外,通过和表面的肌肉电信号等进行结合,可以提供一些人机交互方面更先进的控制方法。”

现阶段,西安交大、帝国理工、墨尔本大学都有在做脑电方面的研究,而香港理工,则专注于经颅磁刺激和外骨骼机器人相结合的研究,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神经康复和机器人康复领域中非常前沿的方向。

尽管如此,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即使部分已经获得各类医疗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更多企业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这些医疗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上,真正商业应用的产品主要还是在关节康复设备上,诸如傅利叶智能的腕关节、踝关节康复设备,迈步机器人的手部康复设备等。这些产品目前主要也是与医院合作(或租或卖)。

左图为傅利叶智能M1-W腕关节康复机器人,右图为迈步手部康复机器人

工业外骨骼:成国内新风口,汽车厂商开始尝鲜

工业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如何?

松下在这方面发展较早,早在2014年就公开了其外骨骼机器人的项目。据雷锋网此件报道,松下为了让普通工人能够轻松负重15公斤的重物到处移动,做了一个轻便版的外骨骼支架。在背部、大腿、小腿到脚部的区域里用碳纤维材料支撑,配合着可以由传感器唤醒的动力马达,可以轻松地帮人负重15公斤工作。

此外,包括美国的Ekso Bionics、suitX都已经推出了自家工业用外骨骼机器人,其中,Ekso Bionics公司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EksoVest已经应用到福特汽车流水线的顶部作业。

2018年4月,傅利叶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徐振华创立了傲鲨智能,与傅利叶智能不同,傲鲨智能主要从事工业外骨骼机器人研发。

整个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从技术路线上可以分为两类:机械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和伺服驱动/电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新一代电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已有诸如美国Sarcos公司已有研发电助力外骨骼机器人,Sarcos研发了液压助力的大型军用外骨骼机器人,但是由于重量和成本较高,目前无法得到普及。

今年2月,傲鲨智能完成百万元级天使轮融资,在接受雷锋网专访时,傲鲨智能创始人兼CEO徐振华表示,“整个工业外骨骼机器人尚且处在一个早期阶段,傲鲨智能想要做的就是将军方应用电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在进行简化和轻量化后,下沉到工业市场。”

据悉,傲鲨智能的MAPS工业上肢外骨骼机器人(1.0版本)近期已经在奇瑞汽车、宇通客车、北京奔驰、吉利汽车工厂中试用,傲鲨智能CMO张华也向雷锋网透露,“傲鲨智能外骨骼机器人(MAPS)第一批样机用户试用完成,目前产品还在升级中,预计10月中旬陆续交付用户小批量应用。”

物流外骨骼:未来十年仍是刚需

物流外骨骼机器人属于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一个分支领域,这一分支领域尤其在物流发达的国内应用火爆。2017年京东双十一和2018年京东618期间,铁甲钢拳的物流外骨骼成为京东的一次新的尝试。

铁甲钢拳创始人王潮告诉雷锋网,“2017年,我们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当时我们是中国唯一一家拿到订单的物流外骨骼机器人企业,所以这一订单的好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京东对我们开放了它所有仓储系统的使用权限,我们的设备在京东仓储系统中经过两年的连续使用后,现在气动外骨骼机器人已经迭代到第七代,电动外骨骼机器人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包括控制、使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悉,铁甲钢拳公司注册于2017年,在此之前,2014年团队已经成立。

考虑到外骨骼机器人主要有功率密度、控制系统的两大难题,王潮告诉雷锋网,2014年-2017年之间,铁甲钢拳的初创团队针对功率密度,研发了适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精度适中、功率较大的电机、减速器;针对控制系统,研发了适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压力传感器、新型三轴传感器和自学习算法。 

值得注意的是,铁甲钢拳在算法方面,通过检测加速度、角度、压力三方面数据进而检测使用者运动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助力。

有些人在弯腰起身时会习惯性地抖动一下,采用固定算法很难适用于使用者的各种习惯,我们通过研发自学习算法,不同使用者在穿戴后,算法会自动学习使用者使用习惯,并通过检测使用者运动趋势提供助力。

与物流外骨骼应用类似,物流机器人领域还有一类应用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是仓储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是否与物流外骨骼机器人有冲突?

王潮告诉雷锋网:

中国和美国人力成本大概是它1/6,对于美国人和中国人来说,买机器人的成本却是一样的。所以,美国亚马逊已经开始应用无人仓,中国目前还没有出钱。什么时候中国人力成本再增长6倍,或设备成本下降6倍,中国无人仓才可能真正落地。而后续外骨骼也将向户外物流场景和ToC端拓展。

这个时间需要多久?我认为至少还要10到15年。 

8月27日,铁甲钢拳对外公布,已完成一千万元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物种起源,远望资本及迅雷创始人程浩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核心应用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投入。

据悉,目前铁甲钢拳已与京东、德邦、施耐德就物流外骨骼机器人有合作应用。王潮告诉雷锋网,今年9月,铁甲钢拳将发布其首款通用产品(此前为定制产品),未来将会继续深入做工业、建筑场景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左手医疗,右手工业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至今,从研发到应用,已经走过了第一个百年。尽管如此,目前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尤其在国内,无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真正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要再等几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外骨骼机器人仍在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寻求在产品性能和功能上新突破时,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也在国内应需兴起,包括在汽车装配、物流行业领域的应用,中国工业外骨骼机器人相关企业也已经开始跑步前进。

虽然行业大规模落地可能还较遥远,但是相关技术和产品已经开始在部分厂商生产线试用,以现阶段厂商试用数据显示,工业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提升工人2-3倍的工作效率。下半年也将会有相应产品小规模量产、应用。

由此可见,随着机器人产业在2018年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2019年,“左手医疗,右手工业”的外骨骼机器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cr6QkamtHFwQo0AS.html#comments Wed, 28 Aug 2019 20:11:00 +0800
室外配送机器人还没来得及跑完数据,就先火了 | WRC 2019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rCtJnXaezQjn3ro.html

“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放缓,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谈到。

2018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经过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后,需求量首次出现下降。然而,正如辛国斌副部长所言,国内机器人新兴应用领域已经在萌芽、发展。此前雷锋网一篇文章就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服务机器人拓展教育领域的趋势进行了剖析,本篇文章将进一步剖析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热潮。

仅就大会而言,如果说在展馆设置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就是今年主办方为物流机器人单独设置了一个展馆,其中展商涵盖了京东、美团、Geek+、行深智能、未来机器人、纳恩博(九号机器人)、智行者、灵动、凯乐士、哥伦布、朗誉、潞德通达十二家厂商。雷锋网也到场走访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厂商,并与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就整个行业的产品形态、技术能力、行业现状向各方寻求了答案。

京东肖军:配送机器人测试数据不足是现状,人机协作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物流机器人展区,最显眼的是京东的展位,在京东展位上,雷锋网也看到了京东X事业部展出的大、中、小三类无人配送车(配送机器人),以行业通常认知来看,小型无人配送车配送室内、中型无人配送车配送园区、大型无人配送车配送室外。

与此同时,雷锋网在京东展台也看到了类似配送机器人的京东广告机器人,官方说明介绍是,这款机器人以移动平台+广告业务,主要用于机场、车站、商场、博物馆等大型室内场景应用。这也是当下能够实现的较为简单的室内场景应用之一。

当谈到实际线下应用,其实无人配送车仍处于试用阶段,京东在无人配送车上的试点情况具体如何呢?

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介绍称,就北京而言,目前在北京海淀区只有一个试点区域,其它地方还没有试点的路权。“我们现在在长沙、贵州、呼和浩特、河南这几个地方有完全由机器人配送的配送中心,但是现在国家政策还没有下来,现在还属于试点运营,我们每一个配送中心都配备了4-8个配送机器人,618期间,我们8个配送机器人一天能送1600单。”

提及哪些问题是阻碍当下室内外配送机器人落地的关键问题时,肖军告诉雷锋网,“针对开放场景(室外场景)的机器人,实验场景和实验数据不够,我们现在允许的环境下测试的实验场景和实验数据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很多做配送机器人的公司都非常有信心,觉得上路没问题,但是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有严重的不足之处。它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你要在这个场景中适应场景的问题。”

相较而言,机器人的出现自然会取代某一行业中人类的部分工作,甚至全部工作。配送机器人的介入也为拥有数以百万计配送人员的配送行业带来了些许疑问,这同样是京东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此,肖军认为,“无人配送车取代不了快递小哥,至少就中国而言,在20年内仍无法取代。”这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 第一,无人配送车是机器人无需人控制,而不是配送行业无人化。“我们做配送机器人的理念是如何协同配送小哥作业”;

  • 第二,人做复杂的工作,机器只能做简单工作。以工业机器人发展为例,工业机器人发展了这么多年,仍没有任何一个工厂完全无人化,现在的技术发展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要打造真正的无人工厂,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

  • 第三,配送机器人解决简单路况配送,复杂路况难以实现,需要人机协同。例如北京二环的胡同,至少10年内无人配送车是无法解决的。也因此,未来我们怎样协同人和机器(胡同里只能人去送)做各类场景配送将是一个问题。

美团夏华夏:室外无人配送落地还需两年,激光雷达、计算芯片成关键痛点

美团主要展出的配送机器人种类基本与京东类似,同样涵盖室外、园区、室内配送场景的大、中、小型三款机器人。

例如美团自研的中型无人配送车魔袋,据官方资料介绍称,该款无人配送车定位于解决半开放道路长距离场景无人配送服务,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用户,为用户打开货箱。货箱内部进行多格分区,餐箱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物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自动调节餐箱内温度。

据雷锋网了解,美团不只在自研无人配送车,同时也广泛与配送机器人领域中诸多公司合作。与此同时,美团内部有设无人配送事业部,并在2018年7月25日对外发布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美团首席科学家&无人配送与视觉部总经理夏华夏告诉雷锋网,由于目前配送机器人尚不成熟,通过与行业广泛合作,能够集众家之长突破当下行业瓶颈。

当我们都在体验外卖送餐带来的便捷时,其实整个外卖行业,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配送行业都面临这个时代所独有的挑战。夏华夏告诉雷锋网,无人配送就是为了解决外卖业务发展需求而开展的,外卖业务量现在已经很大,峰值时候一天可以有三千多万订单量,需要大量的骑手,我们现在每天有60多万骑手为我们进行配送服务。未来配送业务量仍会有数倍增长空间,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现在每年都在减少,所以我们判断未来对劳动力招聘会越来越少,我们希望用无人驾驶技术或无人配送车来帮助骑手提高效率,我们这几年研发了多款无人配送车。

谈到当下无人配送车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夏华夏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传感器是最具挑战的一点。目前激光雷达为主流应用传感器,无人配送车目前还不需要车规级标准激光雷达,但对温差范围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这样的传感器还不够成熟,而且非常昂贵;

第二,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现在大部分无人车的计算都是用高功耗显卡来做的,每张显卡大概两三百瓦,而且可能应用的不只一张显卡,此外,还要再加上CPU的功耗,最终整个计算部分的功耗很高,因而在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方面,也有很高的需求;

第三,整车研发也是一个问题。对于无人配送场景而言,对整车体积大小与无人驾驶汽车的需求是不同的,车体需要小一些,需要符合诸如中国邮政快递那一类车体大小标准,但是这一类车此前没有现成可线控的底盘,现在大家会看到有一些公司在研发可线控的底盘,但是距较好的成熟度、可靠性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相对而言难度会小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前面两个。

此外,对于室外无人配送车的大规模落地,夏华夏告诉雷锋网,乐观估计也要一到两年。

行深智能:无人配送车的多向探索

除去京东、美团两大对配送机器人有强需求的大厂外,物流机器人展区还涵盖了行动深智能、未来机器人、纳恩博(九号机器人)、智行者、灵动、哥伦布等机器人厂商。

其中,成立于2017年的行深智能展出了其室外无人配送车,包括末端物流无人车和厂区物流无人车,以及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行深智能的无人配送车「超影 1000C」有15个存储格,箱体为可拆卸,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主要用于园区配送,该款设备续航能力为持续运行四十公里。

雷锋网也注意到,这款无人配送车的箱体较为简洁,并没有加装检测温度的传感器,行深智能技术人员表示,主要考虑到功耗问题,目前并没有对箱体进行诸如保温和温度监测设计。

谈到具体落地应用,行深智能向雷锋网表示,这款设备已经在去年618出货给京东,现在已经为京东供货数十台设备给。此外,除去与京东合作,目前也有与饿了么合作,具体方案还在研发过程中。

雷锋网在现场也看到了行深智能用于园区零售的无人车,可以实现扫码购物,这也可以理解为为现有的无人零售站加上了四个轮子,其实诸如此类,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探索无人配送车的边界和创新,这也是行业初期阶段所独有的多自由度。

Geek+:物流机器人市场足够大,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果说配送机器人目前还难以解决真正规模化商用落地问题,早在几年前,同为物流机器人的仓储机器人其实已经能够大规模应用到室内仓储相应环节,无论是国外的亚马逊,还是国内的京东,仓储机器人已经规模化应用多年,甚至已经从AGV走向了AMR时代。

此次,在物流机器人展馆中,紧邻京东的则是物流机器人供应商Geek+(极智嘉)。

如何看待物流机器人当下市场发展,极智嘉总裁郝旭东认为,首先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强烈,另外从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上来讲,基本可以满足,从技术上已经能够实现了,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设备距离真正让客户满意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客户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客户希望投资回报率越短越好,效率越高越好。这些工作是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包括对服务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技术好、产品好就可以。

雷锋网也了解到,仓储机器人领域有两类机器人,一类是AGV,另一类是AMR。郝旭东告诉雷锋网,极智嘉用的是AMR。AGV可以认为是有轨电车,还是一种自动化设备,按照一个固定的轨道,或者固定的线路来走。AMR是将包括自主感知、自主规划、自主控制、自主决策在内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了无人配送车上,AMR是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产品。

物流机器人市场是一个怎样规模的市场?郝旭东解释称,这是一个还很新的市场,坦率地讲,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真的特别准确的市场预测,因为这个市场刚刚开始,有不同的算法。全球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有1.4亿人,理论上讲我们的机器人两班倒是可以替代一个人的,如果替代10%,也有1400万台,由此也可见,这个市场是足够大的。

送餐机器人已有应用,室内物流配送为何还未落地?

无人配送车基于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成为配送行业的刚需。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无人配送车基本可以分为室内、园区、室外三类场景,其中,前两类场景较为接近,也可以称为封闭场景,因而对技术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室外场景无论是在路况复杂程度上,还是法律法规上都相对更为复杂。

单就技术而言,室内配送其实已经基本能够实现,无论普及度相对已经较高的扫地机器人,还是新兴的餐饮领域的送餐机器人、服务领域的引导机器人都已经能够较好完成基本功能,并已经商用落地一定量的产品。这主要是由于无人驾驶这几年技术研发的热潮,包括在构图、导航、视觉,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的相应技术已有了一定的突破,使得简单封闭场景中的产品能够量产商用。

以这一领域明星级产品送餐机器人为例,普渡科技市场总监市场总监郑志斌告诉雷锋网,欢乐送(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现在在海底捞、希尔顿、大中华等餐厅、酒店已有应用,就室内配送而言,在300㎡以上的室内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效用。

而真正到物流领域的室内配送,现在之所以还在试运营,雷锋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用户对机器人配送还不习惯,甚至对配送机器人仍可能存在围观效应,用户习惯还有待培养;

第二,室内配送机器人的成本仍较高,据雷锋网从行业内了解数据,仅是一款较好的室内配送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就要上万元,整机少则十几万(批量生产),多则数十万,对于配送领域这样对机器折旧率较高的行业仍难说划算;

第三,室内配送机器人无人化运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人为损坏,设备通信延时或部分地区信号较弱,写字楼上下班高峰人流量大等因素。

因而,室内配送仍需要一定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室外配送,道阻且长

室内配送仍存在些许问题,但其实行业内更多热议的是室外配送,这也可以理解为机器人厂商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京东肖军认为,现在允许的环境下测试的实验场景和实验数据是完全不够的;美团夏华夏认为,传感器、计算芯片、整车研发仍存在一定问题。与此同时,室外的道路较为复杂、法律法规限制,这也进一步成为室外配送需要考虑并解决的诸多问题。

尽管如此,从当下配送机器人的应用和研发现状,以及配送行业的强需求也可以看到,产品研发和测试未来几年必然是一个加速前进步调,与此同时,也可见,行业内也出现了诸如京东的广告机器人、行深智能的零售无人配送车等新型变种和尝试。

室内配送,还需继续做产品优化、市场培育、用户习惯培育;室外配送机器人,首先还要解决当下面临的激光雷达、计算芯片,以及场景测试等技术问题。

室内配送,仍在路上;室外配送,道阻且长。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rCtJnXaezQjn3ro.html#comments Sat, 24 Aug 2019 10:31:00 +0800
对话美团夏华夏:室外无人配送落地还需两年,激光雷达、计算芯片成关键痛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glOnE4nhs0FaHtS6.html 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主办方首次为物流机器人设置了单独展馆。而作为物流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主要玩家,美团也携其无人配送车家族出展,展品涵盖室外、园区、室内配送场景的大、中、小型三款无人配送车。

其中,美团自研的中型无人配送车「魔袋」,据官方资料介绍称,该款无人配送车定位于解决半开放道路长距离场景无人配送服务,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用户,为用户打开货箱。货箱内部进行多格分区,餐箱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物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自动调节餐箱内温度。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称,该款无人配送车相较年初在美国CES展出的第一版「魔袋」在功能性、安全性、可维护性上均有升级。其中,在功能性上,新版魔袋采用动态货柜,支持从2个出餐口进出餐箱及多种交互方式。

据雷锋网了解,美团不只在自研无人配送车,同时也广泛与配送机器人领域中诸多公司合作。与此同时,美团内部有设无人配送事业部,并在2018年7月25日对外发布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美团首席科学家&无人配送与视觉部总经理夏华夏告诉雷锋网,由于目前配送机器人尚不成熟,通过与行业广泛合作,能够集众家之长突破当下行业瓶颈。

具体就当下行业发展及技术问题,雷锋网也与夏华夏进行了深入交流。

雷锋网:美团为什么会发展无人配送业务,目前发展如何?

夏华夏:无人配送就是为了解决外卖业务发展需求而开展的,外卖业务量现在已经很大,峰值时候一天可以有三千多万订单量,需要大量的骑手,我们现在每天有60多万骑手为我们进行配送服务。未来配送业务量仍会有数倍增长空间,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现在每年都在减少,所以我们判断未来对劳动力招聘会越来越少,我们希望用无人驾驶技术或无人配送车来帮助骑手提高效率,我们这几年研发了多款无人配送车。

当然,目前无人配送车还处在早期的测试运营阶段,完全成熟、大规模落地的现在还没有,我们认为要实现真正成熟并大规模使用至少还要一到两年。但是我们已经拥有可以应用在不同场景中的无人配送设备,包括应用在公开道路、园区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最后50米的楼内设备,以及配送无人机等多种设备。   

雷锋网:美团现在有做一个开放平台,这一个平台有做怎样的开放工作?

夏华夏:平台这个词用得比较泛,每个平台有所不同,我们的平台主要开放的是两方面能力:

  • 第一,开放智能外卖调度。我们现在每天有很多订单量、很多骑手,如果以后无人配送车加起来,如何高效让骑手和无人配送车接单、配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外卖调度系统;

  • 第二,场景开放。因为我们本身要去将商家汇聚到我们平台上,本身会产生交易,我们会把这个平台订单系统向我们的合作伙伴开放,所以很多合作伙伴如果有比较适合的、成熟的无人配送设备,通过我们的开放平台可以接单。这样也可以帮第三方无人驾驶公司产生一些收入,并可以在实际运行中迭代无人配送车的算法和硬件。

雷锋网:美团现在无人配送车领域有与很多机器人厂商合作,也有做自己的无人配送车,在无人配送车硬件方面我们是怎样考虑的?

夏华夏: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 第一,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很地方需要迭代和优化,每个地方会有不同的产品方案,这样组合起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个公司很难从中找出最优解,我们希望结合诸多机器人公司的力量来快速推动无人配送车走向成熟。就硬件而言,不同无人配送车在硬件设计上都有不同,诸如大小,激光雷达和机器视觉的选择、四驱和两驱的选择等,我们现在很难判断哪类产品好,只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才能判断;

  • 第二,如果就整个外卖市场而言,这个市场太大、太复杂。无论是用机器还是用人力,甚至人机协同,都需要大量的运力,所以需要大量无人配送设备,现在看起来这么大的需求量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支撑得了的;

  • 第三,场景的多样化(中国南北跨度大,有各类气候和路况条件)导致需要有不同适用能力的无人配送车。不同场景中的配送对无人配送车的配置需求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很多种不同的无人配送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实现的。

雷锋网:室内、园区、室外无人配送场景及对设备技术能力需求有何差异?

夏华夏:他们的技术栈差异还是挺大的。

室内配送场景,无人配送车的速度很慢,不需要考虑复杂地形,所以在过去工厂、仓库中应用的AGV机器人基础上加上一点“智能”就可以,例如室内无人配送车应用的传感器相对会简单很多,一般用单线激光雷达或者纯视觉就可以实现;

园区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技术上相对也更可控,而且室内配送场景的无人配送车建图也更容易,难度也并不大;

最复杂的是室外配送场景,因为室外涉及各种复杂的障碍物,包括国内很多不同的城市,或者一个城市中不同道路的交通标志都不一样,同时还有各种复杂的交通状况及障碍物,所以公开道路最复杂。这也是这一行业中的公司先在室内落地、园区落地,最后在公开道路落地的原因。

雷锋网:在构图上,有些无人配送车是事先构图,直接将场景地图导入系统,另一种是实时扫描构图,您认为哪一种会是最终应用形式?

夏华夏:在具体场景应用中,目前我们一般会事先采集一遍地图。好处是一般我们会挑人流比较少的时候,减少干扰,可以把楼内行人或者一些运动的物体排除掉,这样可以较好还原一个较好的3D环境。

雷锋网:您提到的一到两年内实现规模化落地指的是室内无人配送车,还是室外无人配送车?   

夏华夏:指的是室外,而且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估计。所谓规模化落地,我们是希望看到比较多的地方、场景中可以应用落地。至于测试运营,刚才我提到的包括美团在内,已经在一些地方测试。

雷锋网:就技术方面来看,无人配送车要实现落地目前存在哪些阻碍?

夏华夏: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传感器是最具挑战的一点。目前激光雷达为主流应用传感器,无人配送车目前还不需要车规级标准激光雷达,但对温差范围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这样的传感器还不够成熟,而且非常昂贵;

第二,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现在大部分无人车的计算都是用高功耗显卡来做的,每张显卡大概两三百瓦,而且可能应用的不只一张显卡,此外,还要再加上CPU的功耗,最终整个计算部分的功耗很高,因而在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方面,也有很高的需求;

第三,整车研发也是一个问题。对于无人配送场景而言,对整车体积大小与无人驾驶汽车的需求是不同的,车体需要小一些,需要符合诸如中国邮政快递那一类车体大小标准,但是这一类车此前没有现成可线控的底盘,现在大家会看到有一些公司在研发可线控的底盘,但是距较好的成熟度、可靠性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相对而言难度会小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前面两个。

雷锋网:美团现在构建的云端调度平台应用的是分布式计算吗?

夏华夏:这个肯定是用分布式的,因为整个业务规模非常大。刚才说三千万单这个数量没有那么大的体会,其实每一个订单进来之后我们内部都要做多次计算,单看点到点的路径计算,每一个点我们都需要做很多次路径计算,去找出到底哪个骑手来接这个单最适合。

我们现在在峰值的时候,每小时在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计算次数有约29亿次,所以这是一个很大规模的系统。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glOnE4nhs0FaHtS6.html#comments Fri, 23 Aug 2019 11:57:00 +0800
自动驾驶激活工业无人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iguYO31EDijCjjg.html 2014年在国内火了一款很拉风的消费级硬件产品,这款产品就是无人机。

随后的三年,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疯狂成长的三年。

据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在2017年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分别为15亿元、25亿元、39亿元(预计),同比增长率也均保持在50%以上。同期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消费无人机出货量已经超过32万台。

然而,三年的迅猛增长之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长开始放缓。据IDC 2017年Q1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Q1中国航拍无人机市场出货量为12万台,同比增长59%,环比下降3%。

预计2017年中国航拍无人机市场增长将放缓,放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暂时性的增长乏力以及产品体验与消费者预期存在差距。

这是IDC 2017年年初给出的预测。

消费级无人机并不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拥有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外加国内消费级无人机相关“限制性”政策的不断出台,消费级无人机终于也开始面临增速下降的问题,步入2018年后,不少无人机厂商开始转型,包括在这一领域的金字塔塔尖的大疆也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在2019年开始跨界试水教育机器人市场。

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有所不同,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正在向各行业纵深渗透。

属于工业无人机的后无人机时代

消费级无人机一波浪潮让大众认识了无人机,让人类得以以上帝视角看一座城市,甚至整个世界。与此同时,包括电力巡线、农业植保、安防巡逻、森林防火等对高空作业或安防巡航有特殊需求的行业也开始关注这一新兴产品。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有商机的地方就有创业企业。

当面向B端和G端的业务开始寻求以无人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一方面,大疆、派诺特、3D Robotics等无人机头部厂商开始拓宽业务线,深入工业市场;另一方面,行业也出现诸如智璟科技、云圣智能、傲势科技等在内的面向工业级无人机的初创企业。

经过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教育和技术迭代,无人机要真正进入工业领域主要面临两大难题:

第一,如何让无人机能够适应工业应用中的各种恶劣环境。这一方面需要无人机研发团队深入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和方案验证,需要长时间验证和技术积累。

第二,需要培养专业飞手,同时,在工业环境中的无人机加入人为操作也增加了事故发生几率。

2017年3月,一家名为Airobotics以色列无人机公司自主研发的Optimus「全自动机场」无人机正式量产,这一无人机为全自动机场,能够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在电池电量耗尽时,可以自动飞回为其配备的“机库”中更换电池。

这样的工业无人机去掉了飞手操作环节,解决了因飞手而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在复杂地面环境中的汽车未能完全实现的自动驾驶。

同年7月,国内初创企业云圣智能的同为「全自动机场」概念的虎穴自动机场正式量产,这也使得国内工业无人机开始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自动驾驶技术激活工业无人机

所谓全自动机场,即摒弃传统遥控无人机飞手(无人机操作人员)操控环节,能够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自行完成诸如电力巡线、安防巡逻等工作。

这一概念类似汽车上的无人驾驶技术,汽车上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在封闭环境中已经能够实现,但是在诸如城市道路这样复杂的开放环境中仍难以应用。

相对而言,无人机在诸如电力巡线这样的高空作业环境中主要是线性运行模式,另一种是在诸如城市安防领域进行面状覆盖。云圣智能创始人陈方平告诉雷锋网,“前者并未涉及太多自动驾驶技术,其工作原理类似客机,主要需要解决的是航线设计问题;后者才是全自动机场需要解决的难点场景,首先无人机中需要存储有城市的三维地图,其次还要能够根据三维地图进行点云的分类和分析。”

前文提到,2017年7月,云圣智能正式对外发布其首款全自动机场,虎穴自动机场。第一代虎穴自动机场已经具备自动驾驶能力,并已经能够应用到诸如电力、安防等行业。

相较传统无人机,云圣智能的虎穴自动机场不仅去掉了飞手操控环节,基于三维实景建模地图模型,可以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巡逻、降落,并能设定定时执行巡逻巡检任务。

此外,这一产品也能够在无人机巡航过程中,将无人机实际工作状态采集到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实时生成分析报告。

正是这样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将工业无人机深入产业中,激活工业无人机的强需求。

云圣智能和它的京津两部

2017年3月,思考了将近一年后,还在北大读博的陈方平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了来自创客总部的天使轮投资,也就有了现在的云圣智能。

由于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多出自北大,因而,将云圣智能的总部设在北京也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北京总部同时也是研发中心,承担公司大部分技术研发任务。”

然而,无人机在北京并没有很好的试飞环境,北京对无人机的飞行限制及空域管控极为严格,六环内严格要求禁飞。

我们当时是以北京总部为中心,向周边寻找有适合的飞行空域和场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天津滨海新区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为我们全面开放无人机所需的试飞空域。此外,还为我们提供了数千平米的测试场地及厂房,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因此,也就有了之后在天津主要负责生产、测试任务的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充当飞行设计中心的角色。 

天津飞行设计中心

2015年,在北大读硕士的陈方平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受邀创客总部。陈方平告诉雷锋网,“是成立公司,还是继续深造,当时确实有过纠结。”最终,陈方平一边读博,一边也将公司成立起来。这也使得虎穴自动机场之后得以拥有更强劲的技术功底。

六大系统集成的自动机场

云圣智能成立仅四个月后,发布第一代虎穴自动机场。作为行业新兴产品类型,虎穴自动机场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巡航及自动更换电池、更换吊舱,同时融合了计算机视觉、物联网技术,打通了城市安防网络、交通网络,实现了设备联动,数据协同,将工业无人机系统融入工业系统或智慧城市体系中,实现价值协同。

继2017年发布第一代虎穴自动机场后,2018年,虎穴自动机场进行了第一次版本迭代,这一代产品也成为2018年主要销售产品。据陈方平透露,2018年云圣智能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

据悉,围绕虎穴自动机场,云圣智能主要布局了六大核心产品阵列:三维实景地图、物联网平台、全自动巡检系统(无人机全自动机场)、多元工具库、 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

三维实景地图。通过软硬件多元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三维立体厘米级高精度测绘,支持接入BIM系统、GIS系统等行业系统,支持诸如安防、工业、测绘等行业应用。

物联网平台。针对不同行业应用,云圣智能会搭建不同行业通用物联网平台,通过将行业各类设备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通,结合多维度设备数据,提供整合应用方案。

基于这样的物联网平台,云圣智能构建了智慧城市四维地表交互系统。这一系统包含智慧地表层、智慧感知层、智慧街景、智慧巡视及智慧决策五个层面,全方位融合已有数字化设备信息,服务于交通、市政、公安、消防、城管建设等领域。

全自动巡航系统。即虎穴自动机场,为系统硬件核心部分。

虎穴自动机场可以为机场内的虎鲸无人机自动更换电池,并对换下的电池进行充电,“每次更换电池只需要90秒”。可根据作业需求,自动为虎鲸无人机更换所需吊舱(诸如高精度摄像头、各类传感器);内置UPS电源,同时,“机场”自身也作为物联网中的一个“边缘节点”,支持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即将迎来的高可靠、低延时的5G技术刚好可以满足工业无人机的需求,云圣智能也已经进行5G技术部署。

据陈方平透露,目前,云圣智能也在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进行应用5G通信模组的无人机,“未来5G基站大规模部署后,将有可能在城市应用中只通过公网实现网络部署。”

多元工具库。支持10余种吊舱自动更换。

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云圣智能重点布局了多角度视频结构化算法、多角度 Re-ID(目标再识别技术)深度学习算法、目标追踪算法、人流密度统计算法。这些算法也是云圣智能针对行业用户进行的专项研究和开发。

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无人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应用多项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包括特殊车辆行人追踪、人流密度分析等。该平台可与无人机、地面站进行实时交互,分析数据并实时形成分析报告。

六大系统涵盖计算机视觉、三维实景建图,并辅以多角度视频结构化、目标再识别等AI算法,融合应用工业及城市场景中行业系统、设备、数据,构建起天地一体智能无人机系统。据悉,该系统可应用于森林防火、安防巡检、石油巡检、电力巡检、光伏巡检等多个行业垂直场景中。

工业无人机的商业化问题

虎穴自动机场是当下工业无人机市场中开始受到关注的一类产品,然而,这样一款高技术集成度的产品在实际产品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包括对高稳定性的需求,也包括对行业知识(Know how)的积累。

工业环境恶劣,这首先对工业无人机的稳定性提出了高要求。例如,如何保证无人机精准降落到指定位置,这对于全自动巡航系统很重要。

从第一代虎鲸无人机量产之前,在机库还未配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测试,最初是在地上画一个点,然后看将无人机从这一点起飞去执行各种任务后能不能回到这个点。全自动巡航系统量产出货之前,这一测试我们进行了三年,目前这一系统可以保证数千次的精准降落。

在工业无人机应用中,更为关键一点则在于对行业知识的深入和积累。

 “要想你的无人机真正深入一个工业领域中,首先要深入这一工业领域,了解其作业全过程,了解其痛点在哪里,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工业环境本身对无人机带来怎样的干扰或影响。”陈方平向雷锋网表示,“为了使得产品解决客户中的问题,我在客户那里呆了三个月,和他们一块工作,发现问题。”

此外,陈方平告诉雷锋网,云圣智能目前在诸如电力、安防、测绘等领域均有相关行业专家担任业务部门负责人,以此提升相关领域无人机的行业穿透力。

工业无人机:行业缺少标准,企业仍需做深

不同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对硬件、对娱乐性能的极致追求,工业无人机领域由于碎片化严重,仍然缺少行业标准,“真正的工业级无人机是怎样一个形态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导致当下市场鱼龙混杂。”

好在经过一波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普及,做出一款能够飞起来的无人机对于专业团队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事儿;经过这波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覆盖,使得工业用户也开始寻求将无人机应用到诸如巡线、安防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工业级无人机玩家,要想真正打入市场,仍需深入行业,了解行业痛点和真实需求,通过实测环境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结合当下AI技术和产业需求,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而这,也是云圣智能接下来要继续做的事情。

大疆定义了消费级无人机的标准,而更为复杂的工业级无人机领域,还需要诸如云圣智能这样深入行业中的创业企业不断探索和深度覆盖。陈方平也向雷锋网表示,“云圣智能2019年的目标是基于B端和G端业务,继续做深电力、安防、边防、智慧城市中的3-4个垂直行业。”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riguYO31EDijCjjg.html#comments Fri, 23 Aug 2019 09:00:00 +0800
全面解读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拐点过后,路在何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mjFayLUc6YQwmse.html 8月21日,在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作了题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2013年到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是去年突然出现了拐点。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低速的,甚至是零增长和负增长。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汽车行业引起的这个大的变化,同时3C行业去年增长也比较乏力,使得机器人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两个行业是中国机器人市场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的机器人行业到底还有没有机遇?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解读,首先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目前我们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重大机遇。

以下为曲道奎的主题演讲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与整理。

我们知道,机器人作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机器人行业从2009年开始在整个全球经济发展滞缓的背景下仍然一枝独秀,一直在高速发展。

中国市场,从2013年开始,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并且前五年其市场增速一直位居全球首位。在中国,机器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风口,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之下,机器人这个风口可以说是越来越大,风速越刮越快。

然而,就在机器人行业沿着这样一个趋势高歌猛进,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的时候,去年的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突然出现了一个拐点: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低速的,甚至是零增长和负增长,那么到底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春天刚刚开始?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剖析

2013年一直到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一直保持着全球两个最大:最大的市场份额、最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去年突然出现了拐点。

通过分析,我们从图中可以得知:首先,2018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出现了下降,下降的比例是3.75%.  这和麦肯锡的数据4%,基本是吻合的。再者就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在这个市场中,既有外资品牌,也有本土机器人品牌。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中国机器人市场情况整体的变化情况,另一个是中国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

去年,在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总体份额下降3.75%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机器人企业的产品还是交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答卷,本土产品的增长是16%。在总体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外资品牌销售的下降幅度是10.9%,也就是11%的下降。

还有一个关键的变化,图中是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对比,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6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在连续上升,2017年突然有了下降,2018年虽然总体市场在下滑,但是中国市场占有率又回到了1/3,也就是33%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用领域和应用行业三个方面详细地和大家做一个分析和对比。

机械结构分析

对于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关节型机器人在整个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还是最大的,占到几乎60%,第二是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第三是物流机器人,这些就是整个中国机器人结构分析变化。

而对于中国本土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多关节型机器人占到43%,实际上和国际大的趋势是差不多的。第二是坐标型机器人,第三是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这是中国机器人市场本土产品的变化。同时,本土机器人产品在去年这个大的不利背景下,无论是多关节型、坐标型,还是平面关节型机器人都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应用领域分析

对于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从上图中,以绿色字体代表减少,红色代表增长来看,中国市场绿色的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同比是在递减的,但是本土产品基本都是以红色为主,说明本土产品还在快速增长。其中,搬运和上下料的作业类型作为主导,整个市场占到44%,本土产品在这个市场的分布是55%,基本都是吻合,但是略有一定的差异。

应用行业分析

按照应用行业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其份额较大的是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几乎占到1/3,然后是汽车制造业、金属加工业等。而之前整个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汽车制造业的占比几乎是在45%左右,再往前占到50%左右,去年开始这一块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另外,在整个国产机器人品牌中,无论是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汽车制造业、塑料和化学制品业都是增加的,而金属加工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是递减的。

通过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对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汽车作为机器人传统的市场优势的领域,实际上是在衰退的,由于这个原因使整个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中国机器人市场去年大幅度下降,就是和汽车行业的衰退有关键关系。

综上来看,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市场增速方面,目前已经把No.1的地位让出去了,去年整体上是负增长,大约为4%左右。但这个数据在未来可能会略有一些调整,国外公司在中国的部分企业其生产数据实际上没有统计进去,大概会有1%-2%的变化。更关键的是,去年这个大的背景下,国产品牌还是上升增长了16%,外资品牌下降了11%,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占到差不多1/3。

机器人产业为何出现转折和下滑?

对于去年机器人产业出现的转折,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汽车行业引起的大的变化,从汽车行业机器人的占有率来看,过去是45%,去年到了33%,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汽车行业一直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同时3C行业去年增长也比较乏力,使得机器人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两个行业是中国机器人市场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

过去我们的增速达到50%以上,去年几乎是负的增长。因为中国市场巨大的变化,导致全球市场去年的增速可能维持在1%左右,几乎增速为零,主要影响就是来自中国市场的影响。

那么在这样大的背景和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中国机器人市场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去年突然有了一个大的拐点,原因就是汽车工业不景气,3C行业增长乏力,导致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增速下滑,因为中国市场大的增速下滑,导致全球市场增速乏力。

原来计划全球市场去年达到10%左右的增长,但去年真正的增速只有1%,可能也和中国市场巨大的变化有关,因为我们占到全球市场的1/3,正常的话是30%的增长,现在几乎是负的,大概就是10个点左右。

这是工业机器人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突然出现了大的拐点和下滑,同时机器人已经开始从工业往服务类、协作类、特种类发展,新兴机器人在去年的表现又是如何?我们来做一个分析。

协作机器人的鼻祖Rethink去年走过了一个辉煌时期,突然关门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大家对协作机器人寄予厚望,认为是未来机器人发展大的支撑,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Direct机器人也是有着视觉和力觉,行业代表叫做Blue Workforce,去年也是关掉了,实际上做了很多自己有特色的东西。

服务机器人未来在消费领域、医疗健康都是机器人的希望,但是现在服务机器人只是叫好不叫座,市场上一直没有数据支撑。

此外,无论是国际社会上的互联机器人两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去年突然关掉,还是国内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叫做上海堂宝机器人有限公司,去年都倒闭了,所以服务机器人领域去年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未来我们要发展的新一代机器人,从协作到特种,再到服务机器人,实际上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去年从公司倒闭到老板跑路、对赌失败,很多公司都迈向了机器人新的领域,但去年的对赌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不是简单的对赌了,最后机构撤资。新兴机器人可以说是盛宴之后哀鸿遍野、一地鸡毛,实际上是非常惨的。

在这样巨大的挑战下,不仅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出现了拐点,新一代的机器人同样增长乏力,新的公司在不断倒闭关门,是不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现在机器人正处于进入春天的过渡,也就是所谓的“倒春寒”,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分析一下,在这样一种严重的、重大的挑战下还有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乃至世界机器人产业到底是面临着冬天,还是发展新的春天?

工业机器人现在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增长乏力,我们可以归纳为:

  • 首先是传统的优势市场在萎缩,新的市场没有形成,更关键的是机器人的低附加值难以支撑研发创新的高投入。大家知道机器人是三高行业,人才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投资密集度高,但是这些年来中国机器人的附加值越来越低,虽然是高技术产品,但是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是不匹配的,这样的话很难保证企业持续投入、创新和发展。

  • 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恶劣的产业环境现在正在拖垮各种集成公司,中国集成公司可能有几千家,但是中国的付款条件和最终结算时间导致很多公司缺乏现金流,因此集成性的公司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由于这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导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和大的拐点问题。

服务机器人的泡沫开始破灭,很多“天使”正在向“魔鬼”转变,市场数据怎么支撑,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在也在进入一个大的洗牌阶段。

特种机器人大家也可以在展会上看到,现在急需破茧成蝶,也就是一个蜕变过程。现在虽然有很多产品样机,但是怎么形成产业、怎么推向市场,需要一个真正的凤凰涅磐。

协作机器人可能是表现最好的,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市场,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但是协作机器人要想真正形成大的产业可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发展过程中暗藏的重大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底还有没有机遇?还有没有希望?技术突破和技术融合带来的重大机遇,因为现在的机器人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机械电子设备的概念,而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信息电子、大数据网络、感知系统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因为这种新的技术的融合和突破,使机器人有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机器人的成长。

假如机器人没有成长性,还是保留在过去我们熟知的机械臂、机械机器设备,今天就不值得我们在这里公开讨论。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

机器人的成长性,因为机器人的成长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在往其它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也包括从制造到医疗再到健康、国防、服务和消费领域,这是未来机器人真正发展的希望和空间所在。

制造模式变革带来的机遇,现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的工业4.0时代,因为这种制造模式的变革使得机器人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依托和支撑,可以把原因归结为五个要素:

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全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以及技术与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

因为这些要素的变化,使现在的制造模式批量、刚性和大规模退出舞台,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时代和工业4.0时代。因为这种制造模式的改变,现在我们需要对生产力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

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多强调的是效率、质量和成本,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多的是强调柔性、智能、资源,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因为这种需求变化导致生产要素的变化,也就是前面三次工业革命的生产要素更多的是人和机器设备的要素,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的是机器人。

不管是智能制造、工业4.0、还是数字化工厂、都要求物物相联、物物相通,大数据信息不断流动,但是人作为直接的生产要素,实际上人和设备之间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流动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新的制造模式对人力劳动力也是一种挤出效应,同样对机器人是一种刚性的绑定效应,因此为机器人创造了重大的市场机遇。

生产要素变化带来的新的机遇,机器人功能性能提升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很多企业过去是不能用机器人的,现在可以用了,更关键的是机器人成本价格的快速下降。过去很多用不起机器人的企业现在可以大批量使用。

现在和机器人抗争的是人的要素,这里也有两条曲线,从上图我们可以得知:

机器人价格的下降,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和机器人性能的快速提升,这样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正好促进了机器人快速推向市场,因此生产要素的变化又为机器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那么我们的判断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按照过去这些年来机器人发展的历史数据来做测算:

  • 2009年以前四十多年的历史,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保有量是百万台左右;

  • 近几年,2010年到2015年,又是百万台增速;

  • 2016年到2018年,又是百万台增速。

通过这样一个三级跳,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真正进入了快速的阶跃式的发展历程,不像是过去线性的发展历程,机器人市场真正的爆发时间已经来临,即使去年全球增速为零,六年当中还是实现了过去四十年的发展。

另外一个数据也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就是机器人的密度。全球只有0.85%,中国是91,也就是不到1%,这是过去四十年机器人的发展密度。未来我们预期五到十年,机器人的替代率会达到30%以上,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替代率不到1%,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市场正在真正来临。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智能+的时代,机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平台,可以支撑制造业、国防安全、生活消费、医疗、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并不只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个颠覆和变革,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机器人也在迎来快速发展。

  • 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包括机器人技术自身的突破、机器人产品的快速迭代、机器人技术的跨界融合。因为这种巨大变化,机器人正在真正由机器向机器人进化和发展。

  • 机器人市场正处于一个大的转换时期,由传播市场向新兴市场转换和转变,这是未来机器人发展巨大的潜力和支撑。

  •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时期,也就是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几十家到几千家企业,现在开始强调发展质量,就是由过去低水平的定位开始往高端发展。

  • 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处于洗牌和再生的时期,也就是过去由野蛮生长几年时间发展到上万家企业,现在开始进入理性的发展,企业有什么优势,怎么准确定位,应该怎么发展,这是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产业未来的希望。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大家再也不会以为机器人行业发展快就是春天,稍微发展滞后就是冬天。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波浪式的,这肯定将是常态。

未来将赢在变革,不管是技术变革,还是模式变革,这是基本规律。更关键的是,作为产业也好、企业也好,我们要创造未来,守是守不来的,Copy、Follow也不可能产生未来。

融合共生,大家都是一个融合的平台,大家是共享、共融、共赢的平台,这是未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和专家们共同发展的希望,也是今天世界机器人大会有这么多国际专家、全球机器人行业人士来到中国共同协商发展,因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我们坚信,目前只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未来机器人的真正春天正在到来。雷锋网雷锋网

]]>
机器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robot/ymjFayLUc6YQwmse.html#comments Thu, 22 Aug 2019 17:21: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