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49:48 +0800 连发十余款全屋智能新品,冲击高端,云米底气何在?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jvrZaiLFMG3y0wgW.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李帅飞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温馨家庭是什么模样?

在科技圈内,“全屋智能”一词足以概之。用云米科技创始人、CEO 陈小平的话来说,即是“一屋子的高科技”——这不是传统智能家电式的点状布局,而是由单品智能互联互通构建出覆盖全屋的一张智能网络。

目前,全屋智能赛道上正是一片蓝海,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厂商、房地产商等各路玩家悉数进场,对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呈现,亦是千人千面。

在这之中,作为行业较早一批布局全屋智能的云米科技,在 3 月 17 日召开的 2022 年春季发布会上,也交出了新答卷——即“1=N44「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云米冲刺,抢占“三分天下”

“1 代表「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即家是一个整体;N 是指共计 60 多种大类的智能“全家桶”产品阵容;44 则分别指云米管理全屋设备和智能场景的HomeMap 具备的 4 大能力和 4 种服务”。

在发布会上,陈小平重磅宣布了云米科技全新升级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N44。

 “1=N44”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可以说是云米在前 7 年所有沉淀的一次全面突进和爆发。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陈小平坦言,早在 2017 年,云米就开始思考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用了整整五年多的时间进行布局,最后才凝练出“1=N44”。

其中,N 集合了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两大产品部门,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烟灶、净水机、扫地机、智能开关、路由器等,是云米高端AI产品力的体现;4 大能力,则是云米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平台HomeMap具有的包括无感组网、主动智能、空间感知、自然交互;而另一个“4”,则是深耕用户需求,提供了涵盖了方案设计、OTA 持续升级智能体验、Plus 会员、增值服务在内的 4 种服务。

在长达 7 年的产品布局中,云米的产品品类已多达 60 余种,是目前全行业最完整的全家桶的产品线。不仅如此,在覆盖家庭场景全品类产品之外,针对中产、高端人士的市场需求,云米还在今年推出了全新高端全场景 AI 产品阵容,加码布局高端全屋智能市场。

发布会上,云米推出了包括 Space Pro 云米 AI 全域风空调、Royal Pro coKiing高端AI双屏冰箱、Boss云米 AI 大屏冰箱、Royal Pro coKiing 高端 AI双筒洗衣机、Space 云米 AI 智目油烟机、Super 2 2000G 云米·泉先 AI 净水器、Royal AI 激光影院等在内的多款高端潮流 AI 新品。

在全屋智能的思考上,云米追求的是深度智能化、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云米的逻辑就是购买套系,与其它品牌相比,云米更注重 ONE,希望家是一个整体。我们不是把产品堆在一起就叫全屋智能,我们的底层逻辑是通的,所以是一站式的,一站式换一个词就是一体化的硬件、软件和产品组”陈小平在采访中说道。

数据显示,目前云米已累计实现产品销售超 5000 万件,有超过 200 万户家庭会选择购买成套的云米智能产品。在发布会上,针对不同用户需求,云米推出了 30 万元起售、亿元级别墅专享的高端全屋智能套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套系类型。

对于未来,陈小平表示,云米将围绕现有的品类去进行迭代升级,优化体验。“我们希望未来三分天下有云米,即:未来全屋智能三个主导者,希望其中一个是云米”陈小平在会后采访中说道。

从现有布局来看,云米是有底气的。

云米的底气

相比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厂商、房地产商等玩家而言,云米尚且年轻,最初凭借一款净水器冲进家电行业,而后延伸至厨房场景、全屋场景、再到“人-车-家”的智能物联、AI:Helpful战略的提出,云米走的每一步,都在努力完善和优化全屋智能体验。

在这个时间维度里,其实也是智能家居行业“由点至面”向全屋智能发展的时间区间——可以说,在全屋智能赛道上,云米一直走在前列。

事实上,云米早就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公开资料显示,云米申请的专利将近 5000 项,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50%。

 陈小平介绍道:“我们对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和程度是非常坚决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科技公司,通过我们科技的投入、研发创新、技术的创新让‘成为科技公司’这么一个愿景,能够真正意义上变成现实。”

不过,智能家居的本质不是单一的产品功能,而是全场景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从单点智能到全屋智能,其实现难度不在于数量上的物理叠加,而是系统级的全面整合和联通,既有产品的创新,也有软件体验、场景联通、交互等方面升级。

对全行业而言,全屋智能是智能家居的终极方向,也是一次质的跃升。作为行业参与者之一,云米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升级。

在“1=N44”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中,云米并无中心枢纽的布局,而是采取去中心化思路,通过家庭 ID、Home Map 平台、底层协议进行打通庞大的AI产品阵容,从而对智能单品进行有机、有效的管理。

为了达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的体验升级,云米Home Map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平台具有包括无感组网、空间感知、主动智能、自然交互的四大能力。

首先,在组网能力上,云米通过一台 seaLink 路由器连接设备,支持连接的设备多达250台,同时在 OneTouch2.0 的加持下实现无感闪连,App 能够自动发现设备,一键联网,多台设备也只需一步。

在空间感知上,云米推出了Alpha X超视感知毫米波,利用毫米波感知技术,根据发射/接收信号的频率差别,监测目标活体的微小运动变化,能够非接触式地感知到家庭成员的存在状态、动作、运动轨迹、心跳、呼吸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视觉方案,不涉及画面拍摄的毫米波感知技术更能够保护用户隐私。

在主动智能方面,Alpha X 毫米波雷达也能联动全屋设备,实现全屋设备的主动智能。

比如,毫米波雷达可以检测到房间内是否有人活动,依据检测结果,灯光、空调等设备会主动进行调节;做完饭离开厨房时自动关闭烟机;判断睡眠状态,自动调整灯光、窗帘等进入睡眠模式和起床模式。针对老人突发状况,立即通知家人,报备突发情况;精准定位室内宠物位置,设置智能报警入侵等。

事实上,主动智能的实现意味着云米AI 智能技术迈向第三阶段,即由 Helpful 迈向 Free。正如陈小平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我们倡导的主动智能,终级结果叫做 free,就是人是自由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free 的状态,是我们定义主动智能的终级形态。”

在自然交互方面,云米小 V 已升级至 3.0,能够根据设备距离、状态等综合判断选择最佳设备应答,避免多设备同时响应的混乱体验,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多轮问答,支持多设备连续交互,无需重复唤醒。

不仅如此,云米小V 3.0还实现了空间语控,让分区控制成为现实。此外,用户还能根据个人偏好个性化设置语音,根据习惯用语设置执行智能场景模式。

不过,仅有技术能力还不足够,全屋智能不是一次性工程,前期的部署仅是智能化的开端,后期长线的服务升级同样是智能化能力的体现;这一点,云米同样深知。

“全屋智能,光搞产品是不行的,一定要做服务,让用户的体验变的更好”,陈小平说道。由此,云米除了围绕软硬件打造「一站式全屋智能」体验,也提供了包括方案设计、OTA持续升级智能体验、Plus 会员、增值服务在内的4大服务。

前期,专业全屋智能设计师1V1服务,用户能够通过全屋智能方案设计平台,在线体验全屋智能远程设计;后期,在HomeMap 平台支持下,全屋智能的设备固件、智能场景、语音助手等都能够进行调整和升级。

另外,在线下服务方面,云米在全国有超2000家线下场景体验式门店,设置了 3.8 万个售后服务网点,专业服务人员多达 19 万。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全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家电行业新物种

从一台净水器起家,在家电行业杀出重围,再凭借智能化技术的迭代以及全屋智能方向的率先布局,从单品智能向全品类智能再到一站式全屋智能,在 7 年时间里,云米始终走在全屋智能的前端。

“1=N44” 「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提出,即是云米自身的战略总结,也是云米对行业的全面输出——云米产品品类的布局已经完成,而云米不断探索的道路却不会停止。 “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做产品的迭代,实现体验的升级,家外的产品不搞,云米只把家内的产品做好。”陈小平总结道。

从此次发布会也不难看出,在智能化之外,云米正在不断往高端方向冲刺,推出了多款高端系列产品,根据不同多户需求不断延伸其业务触角,拉升自身品牌定位。

对于一家仅成立 7 年的企业来说,走出这一步棋,需要足够的勇气,但从云米的发展轨迹来看,这并不意外;云米的产品实力和技术优势,也让它拥有了向高端市场布局的底气和能力。 毕竟,云米是在一众巨头之中突围而出,成为“家电行业新物种”。

从宏观视角来看,IDC 《2022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预测》报告指出,目前全屋智能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

但随着 AI、5G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玩家正在往全屋智能方向深耕,智能家居行业处在格局生变的关键期;而云米,或将成为一大有力的竞争变量。

雷峰网雷峰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jvrZaiLFMG3y0wgW.html#comments Mon, 21 Mar 2022 21:45:00 +0800
为何海尔智家对科技的理解最深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jexIWNwWb3iTK3G.html 科技之于国家,始终被视作第一生产力。

毋庸置疑,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个体,企业也同样依赖于科技创新。

在众多拥有创新基因的企业当中,有一家企业不断打破技术瓶颈,将颠覆性创新转化为自身发展实力,拿下欧睿国际全球13连冠。

他的名字叫海尔智家。

进入物联网时代,海尔智家不仅在产品科技上持续引领,在转型场景生态中的科技也可圈可点。

2月25日,由海尔冰箱牵头,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自由嵌入式电冰箱》标准,实现了从自由嵌入式到零距离自由嵌入式再到零距离平嵌电冰箱的标准升级,这标志着从此电冰箱进入了前置家电的行列,也标志着冰箱被更加完美地融入到厨房生态中。

这项标准背后是家电与家居场景的完美融合,是一项场景科技的标准。

(一)打破瓶颈,从产品科技到场景科技

众所周知,冰箱在安装时,两侧须预留10cm以上边距来散热。这段距离又称为“闪缝”。

如果用户用手去摸正在运行的冰箱两侧,会感到略微烫手,这是因为传统冰箱大多采用侧板冷凝器,为自然被动式散热,需要在冰箱的两侧和后方均预留至少10cm的散热空间,否则就会影响冰箱的正常运行。

看似仅巴掌宽的闪缝其实对用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当用户将冰箱嵌入橱柜时,约10cm的散热缝隙会导致冰箱无法与橱柜贴合,视觉上十分不美观,同时缝隙还侵占过多家居空间,让本就不宽敞的厨居更显狭窄。

其次,缝隙极易积灰,且不便清理,时间一长就成了家里的卫生死角。

此外,冰箱箱体突出容易磕脚,尤其对小孩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2017年,卡萨帝就将冰箱散热空间降低到2cm。

但是,在走访用户的过程中,卡萨帝发现虽然2cm的缝隙变小了,但易积灰、难清理和不美观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这意味着:要解决用户痛点,就要彻底消除冰箱闪缝。

为跨越这条2cm的行业“鸿沟”,卡萨帝研发团队历经78个项目、20万次实验,先后拿下155项发明专利,最终实现0闪缝,让冰箱侧面与橱柜实现无缝隙的0cm嵌入。而这项颠覆性的技术,也开启了冰箱无缝隙时代。

更重要的是,此次《自由嵌入式电冰箱》标准的发布,解决的不仅是冰箱美观和散热问题,更是解决了与场景和空间的完美融合问题。

不难发现,海尔智家对科技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为其对科技的定义已经远远超越产品自身,在实现自身产品科技引领的同时更兼顾了与家装家居的完美融合。从这层意义上说,如今的海尔科技创新已不是简单的产品科技创新,而是场景科技创新。

当同行玩家还停留在传统赛道时,海尔在科技方面也率先从产品科技换道场景科技进行探索和引领,这与其转型场景品牌、生态品牌的战略不谋而合。

(二)抢滩“场景科技”新赛道

海尔智家对于“场景”的认识在进入物联网时代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随着物联网时代到来,仅靠技术创新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互联、场景体验的新需求。

用户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场景。

海尔智家洞悉了用户的新需求,从一个做传统家电的企业,转型成为智慧家庭生活服务商,开辟场景生态新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在智慧家庭的战略大背景下,发展出如今行业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

何为场景?以智慧客厅场景为例,海尔智家依托三翼鸟场景品牌,通过海尔电视打造了智慧观影、智慧教育、休闲娱乐和智慧互联四大场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智慧客厅体验,让电视成为智慧家庭的指挥官。

在智慧客厅,一句话就能对家庭影院、社交、运动健身不同场景进行自由切换,让客厅变成百变的空间。还可以根据高端用户需求定制私人影院,实现个性化的观影体验。此外,教育、娱乐、互联场景皆可定制,满足了用户“千人千面”的定制需求。

其实,这个小场景背后,是三翼鸟的一盘场景大棋:

它不再拘泥于家电创新,转而从用户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需求出发,基于技术实现家中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构建出智慧客厅、智慧厨房等成套的场景解决方案。在构建场景过程中,三翼鸟又依据用户需求链入上万家生态资源方,为用户带来一站式、全流程无缝的衣食住娱美好生活体验。

由此可见,围绕用户需求而迭变,海尔智家实现了从家电单品创新到场景创新,每一个场景的背后,都是由很多看不见的原创科技做支撑,始终以领先科技服务用户美好生活。

(三)靠什么支撑?“智家大脑”是关键

“智慧客厅”“智慧阳台”等各种场景,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

没有硬科技的支持,做不出强大的场景。

另外,随着用户需求场景越来越精细化,如果只做智能单品,或者只做连接平台的企业,都无法避免智能家居操控复杂、被动响应、不智能等问题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尔智家打造“智家大脑”,就是给智慧家安装“大脑芯片”。

“智家大脑”能做什么?

当用户走进智慧客厅,说一句“小优小优,我要看电视”,电视立即打开并继续播放之前看的电视剧进度。在此期间,智能空调会主动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洁净度,自动调节运行程序。


准备睡觉时,用户走进卧室说一句“小优小优,我要睡了”,客厅场景自动关闭,卧室场景内的灯光、香薰自动打开,为用户营造舒适睡眠的氛围。睡着后,智能枕还会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在用户深度睡眠时联动空调自动调节温度,让用户睡个好觉。

不得不提的是,“智家大脑”还能够学习用户习惯,记录用户喜好,不断升级迭代,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决策,让家实现从“智能”到“智慧”的进化。

换言之,有了智家大脑,家里的智慧家电可以根据实际环境与用户偏好,主动提供空气管理、温度调控、饮食推荐等多种主动服务场景。

当屋内人数变多、温度升高时,空调自动调控温度并开启新风;

当食材快过期时,冰箱主动提醒并推荐相关菜谱;

试衣时,懂衣云镜根据天气、场合推荐穿搭。

(四)结语

在不确定凸显的2021年,海尔智家却迎来了确定性的增长。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智家整体市场份额创下新纪录,以25.1%蝉联行业第一。

事实上,从整体来看,近五年一直是海尔智家的高速成长期,其市场份额已从2017年的15.8%连续增长至2021年的25.1%,五年时间市场份额提升近10%。

这张成绩单的背后,是海尔智家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初心以及对科技的深刻理解。进入物联网时代,海尔智家在家电科技引领的基础上,已经迈入全新赛道,实现场景科技的换道引领。而正因其对于场景科技的领先性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把控力,才能前瞻性开辟出场景品牌、生态品牌新蓝海,满足用户生活科技需求,引领新时代生活方式升级。

世人常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对于企业和行业亦是如此。

引领者先行探路、行业跟随踏路,而后来者将在已经踏平的道路上不受束缚地大展拳脚。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场景科技”将依然是海尔智家讲述新故事的落笔点。

追溯过往,昔日少有人走的路,如今已经人潮汹涌。唯一不变的是,穿越多次时代浪潮,海尔智家依然走在前列。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jexIWNwWb3iTK3G.html#comments Fri, 25 Feb 2022 17:04:00 +0800
3199元起,小米12/12X系列发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XLD47JGe7Ak0cGWC.html 12 月 28 日晚,在 2 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发布会中,小米12、小米12X、小米12 Pro、MIUI 13 系统、小米手表 S1、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等多款新品悉数亮相。

求稳求快的 MIUI 13

手机版 MIUI 13 在发布会上的篇幅不多,关键词是快和稳,主要是流畅度和内存优化。新特性有系统级人脸识别隐私遮罩、身份证图片水印、更多的反诈骗标识和提醒、开放免费的 MiSans 字体、自定义程度更高的桌面小部件、小爱有自定义的个人形象。MIUI 13 由小米 12 系列首发,首批适配机型的稳定版将在 4 周后推送。


平板版 MIUI 13 的核心是 3000 个头部应用的大屏优化、强化的小窗功能(边角内划、长按图标进入、自适应布局)和全局键盘快捷键,能与手机系统进行验证码流转、主动调起手机热点。


发布会上最有象征性意义的,应该是新的“小米妙享中心” ,MIUI 也开始往“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妙享中心能显示可用设备,也是拖动图标建立连接,能把 APP、音乐、视频等内容在电视、手机、笔记本、平板等设备之间流转(本周定向邀请内测)。

此外也发布了智能音箱上的 MIUI Home、针对企业用户需求的 MIUI TV 企业版(收到 OTA 后可自行切换)、适配手表的 MIUI Watch。


小米 12/12 Pro/12X

小米 12 系列正代旗舰是小米 12 和小米 12 Pro,此外还有用骁龙870 的小米12X,3 台都是统一的外观风格。

小米 12 定位小尺寸旗舰,69.9mm宽,8.16mm厚,180g重。有黑、蓝、紫 3 个 AG 玻璃版本和素皮材质的原野绿配色。6.28 英寸 120Hz 微曲屏(华星光电供应),2400x1080,419ppi,峰值 1100nit,12bit,出厂校色,16000 级自动亮度,大猩猩 Vitctus 盖板,有哈曼卡顿对称式双扬声器。

小米 12 搭载全新一代骁龙 8 SoC(骁龙 8 Gen 1)、LPDDR5 内存 + UFS 3.1 闪存,2600mm² 的 VC 均热板;密度更高的 4500mAh 钴酸锂电池 + 67W 有线快充 +50W 无线快充 + 10W 无线反向充。

影像方面,小米 12 后置 5000 万像素 IMX766 主摄(1/1.56英寸,1μm,F1.88,OIS,6P 镜组)+1300 万像素超广角(12mm,F2.4)+ 500W 长焦微距(F2.4),前置 3200W。定价方面:

  • 8+128 版 3699 元

  • 8+256 版 3999 元

  • 12+256 版 4399 元

小米 12 Pro 设计语言与小米 12 类似,只是屏幕及机身尺寸更大,163.6x74.6x8.16 mm,205g 重,配色同样是黑、蓝、紫及原野绿。


小米 12 Pro 搭载 6.73 英寸、3200×1440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的三星 E5 材质 AMOLED 微曲屏,峰值亮度 1500 尼特,支持 1-120Hz 智能动态刷新率(基于 LTPO 2.0),安卓首发滑动变速(10-120Hz),大猩猩 Victus 玻璃,480Hz 触控采样。外放升级到哈曼卡顿四双扬声器(双低双高,音乐手机预警)。

小米 12 Pro 同样搭载新一代骁龙 8 平台,2900mm² VC 均热板加多层石墨散热;首发自研的澎湃 P1 充电芯片,4600mAh 单电芯电池 + 120W 有线快充(最快 18 分钟充满)+ 50W 无线快充和 10W 无线反向充。

  • 前置3200W,OV32B40,1/3”,0.7μm,F2.45

  • 主摄5000W,IMX707 ,1/1.28'',1.22μm,F1.9+OIS

  • 超广角5000W,JN1,1/2.76”,0.64μm,115度,14mm,F2.2

  • 2倍人像镜头5000W,JN1,1/2.76”,0.64μm,48mm,F1.9

小米宣称新的「小米影像大脑」影像架构,让小米 12 系列的相机启动、拍照、连拍、夜拍的速度比其他安卓旗舰更快,有使用 AI 追焦的「万物追焦」,小米 12 Pro 的夜枭算法 2.0 也支持视频拍摄了。

因为搭载新一代骁龙8 以及 FastConnect 子系统,小米12 系列都支持战未来的 Wi-Fi 6 增强版,而 Wi-Fi 6 模式也支持 160MHz 频宽、4K QAM 和并发,无线性能很强。

定价上:

  • 8+128 版 4699 元

  • 8+256 版 4999 元

  • 12+256 版 5399 元


而次旗舰小米 12X,与小米12 的主要差异是处理芯片由骁龙 8 Gen 1 换成骁龙 870,不支持无线充、没有小米 12 的一些计算摄影特性,其余规格基本相同:6.28 英寸 2400×1080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曲面 OLED 屏,哈曼卡顿对称式双扬声器,内置 4500mAh 电池、支持 67W 快充,后置 5000 万像素 IMX766 主摄、1300 万像素超广角及长焦微距三摄。

小米 12X 提供 3 个版本:

  • 8+128GB 售 3199 元

  • 8+256GB 售 3499 元

  • 12+256GB 售 3799 元


其它新品

小米手表 S1,配备 1.43 英寸屏幕,采用不锈钢中框,蓝宝石玻璃镜面,配备小牛皮表带,支持蓝牙通话,支持 117 种运动模式,双频 GNSS 五星定位,标称续航 12 天,支持无线充电,定价 1099 元起(首销 1049 元起)。


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支持 40dB 降噪深度,支持双设备连接,综合续航 32 小时,定价 499 元,首销 449 元。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XLD47JGe7Ak0cGWC.html#comments Tue, 28 Dec 2021 23:59:00 +0800
从润物细无声到开花结果的5家「AIoT」企业 | 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G97pPLLqMM69eD3o.html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AIoT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它并不是新技术,而是一种新的IoT应用形态。

AIoT从被质疑的新产品、新物种,到爆发性的发展和普及,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为代表的AIoT产品早已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科技在被展望时总是那么声势浩大,而在实现时变得悄无声息。

为探清航向,雷峰网特别推出了「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

本次评选,雷峰网从AIoT、芯片、机器人、智驾、金融、医疗、芯片等10多个行业1000多个报名公司当中,经四个月的调研,最终筛选出91家数智化领航企业,及其数智化标杆项目,予以嘉奖。

日前,2021最佳AI数智化榜单中的“AIoT”榜单正式出炉。小米、OPPO、小度助手(DuerOS)、Aqara绿米、机智云、Amazfit跃我分别获得“最佳智能家居奖”、“最佳AIoT产品体验奖”、“最佳AIoT交互系统奖”、“最佳AIoT全屋智能奖”、“最佳AIoT云平台奖”、“最佳穿戴设备奖”。

最佳智能家居奖:小米

小米是最早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手机大厂,小米智能家居从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一直延伸到一些列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其提供了极为完整,产品品类高度丰富的完整的闭环体验。再配以小米祖传的价格优势,确实尽力践行了“让每个人都能体验科技的乐趣”的标语。

小米生态链覆盖了电视、路由器、笔记本、平板、摄像头、门锁、空调、冰箱、打印机、扫地机等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智能家居产品。

小米的智能家居布局和体验之完善,软件之开放,是无论苹果、Google,还是其他国内同行都无法媲美的。因为部分产品对苹果HomeKit的支持,很多智能家居玩家都会通过小米接入Siri。但正如“愿你刷机一生,归来仍是MIUI”,最后大家都会回到小米智能家居当中。

最佳AIoT产品体验奖:OPPO Watch 2

真智能手表的续航一直是无解的问题,强如苹果,每年的芯片提升都被屏幕吃回去,至今也谨守一天一充的“祖训”。安卓阵营里,OPPO Watch做出了双系统切换的设计,在低电量时切换成省电的RTO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真智能手表的续航短板。

OPPO Watch 2系列则更进一步,搭载高通骁龙Wear 4100以及Apollo4s两颗芯片,支持UDDE双擎混动技术,全智能模式下可在 Android(ColorOS Watch 2.0)与RTOS两个系统间无缝切换,从而让46mm版本在全智能模式下续航可达 4 天,轻智能模式续航则达到16天,而 42mm版本续航分别为2.5天和10天。

而运动健康上OPPO Watch 2是则支持全场景睡眠监测、24小时不规则心律监测、鼾症风险评估、实时血氧监测及超过100种运动模式监测,支持家人关爱模式及一键紧急呼叫。价格方面OPPO Watch 2 42mm蓝牙版,将首发价拉到了999元,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到真正属于2021年智能手表。

最佳AIoT交互系统奖:小度助手(DuerOS)

“小度小度,播放音乐”,“小度小度,明天天气如何”。如今,超千万家庭正在通过小度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活便利。

作为百度AI的战略业务重点, 小度致力于让人工智能助手无处不在。小度助手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话AI操作系统,拥有最繁荣的合作伙伴生态和开发者社区,并在家庭、酒店地产、车载、随身等多场景做到第一。小度助手能让设备具备与人类沟通的能力,可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设备控制、情感交流、信息查询、链接服务、日程管理等10大类目的250多项功能。 

小度布局智能家居领域主要通过构建多品牌合作生态的模式;在技术层面,一方面通过小度助手将对话式AI交互技术赋能给众多智能设备,另一方面通过红外遥控功能对传统家电进行智能改造,升级智能家居体验。截止至目前,搭载小度助手的设备月均交互次数66亿次。

小度是国民级人工智能科技品牌,也是百度软硬件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以小度助手(DuerOS)为核心,以硬件为重要载体,跨场景布局,旨在为大众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更加精准、便捷、多元的智能服务,打造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助手服务,用人工智能让人和设备的交互更自然,让生活更简单美好。

最佳AIoT全屋智能奖:Aqara绿米

Aqara绿米最早在2009年创立,在2014年更名为绿米联创,并于2016年推出高端自有品牌Aqara。Aqara绿米是少数同时横跨并接入Apple HomeKit、小米米家、Google Assistant 、Amazon Alexa 等多个平台的智能硬件制造商。

Aqara旗下产品包括温度、湿度、门窗、人体、水浸、烟雾、燃气、光照和睡眠等各类传感器,以及智能开关、插座、窗帘电机、空调控制器、调光器、门锁等各类智能控制器,Aqara绿米也有自己的自动化控制与大数据分析平台。

其现有产品已经组成了完整的全屋智能方案,已拥有超过600家智能家居体验馆,覆盖国内490多个城市,线下服务团队超过10000人,已服务超20万中国家庭,为数以万计用户提供了上门勘测、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与售后维护一系列全屋智能相关服务。

最佳AIoT云平台奖:机智云

机智云Giz(mo)Wits(设备智慧)是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本身是AIoT开发平台和云服务商,提供全栈(综合)物联网平台服务。其2014年推出中国第一个智能硬件自助开发及云服务(PaaS)平台,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开发平台,拥有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开发者社区。

机智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完整的技术研发、安全运维、人工智能和售后服务团队,主要业务是通过“软件+硬件+数据+算法“的多种产品组合,为进军物联网的企业提供“云、管、端、边”一体化解决方案,涵盖厂家设备管理、网络连接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挖掘、智能分析、金融计费与第三方系统互联等重要功能,同时可帮助厂家连通企业内其他 IT 系统(CRM、ERP 等),为厂家打造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横跨了车联网、新能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众多行业。

AIoT产品离不开云服务,但并非所有希望进入物联网企业都有相关的技术能力。机智云AIoT云平台具有平台开放性强、关键技术领先、行业通用性广、成本低、实施快等显著优势,帮助企业高效进入物联网产业,成为垂直行业深度与开发者生态广度的物联网数字底座,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最佳穿戴设备奖:Amazfit跃我

Amazfit跃我是华米科技旗下品牌,成立于2015年,产品线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儿童手表、TWS耳机、体脂秤等围绕健康的个人产品。

作为全球出货量最高的智能手环产品的幕后功臣,华米科技凭借着巨大的出货量和深厚的技术累积,成为业内唯一拥有自研芯片+自研系统+自研传感器的智能穿戴厂商,被网友戏称为“表厂”。而 Amazfit 跃我,也快速成长为全球头部的智能手表品牌,第三方数据显示,Amazfit 跃我智能手表出货量已位列全球前三。

Amazfit跃我GTR 3 Pro 为今年秋季发布的新品,除了换上屏占比更高的圆形屏幕,加入数字表冠之外,还搭载了自研传感器和自研的原生智能手表系统Zepp OS,它同时也是国内首款支持血压研究的智能手表,在同价位提供了极强的综合体验和健康监测功能。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G97pPLLqMM69eD3o.html#comments Thu, 23 Dec 2021 11:48:00 +0800
Google OnHub路由器将于2022年底停止软件支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tFiTsZSlaLl1rFG4.html 昨日谷歌宣布,自2022年12月19日开始停止对OnHub的软件支持,OnHub路由器仍将提供Wi-Fi信号,但用户无法用谷歌Home应用程序管理它。无法更新Wi-Fi网络设置、添加额外的Wifi设备或运行速度测试。谷歌助手功能如“嘿谷歌,暂停我的Wi-Fi”将停止工作。

OnHub的性能无法得到保证,届时,OnHub的用户将不得不寻找替代品。

这款无线路由器是2015年谷歌联手TP-Link和华硕共同推出的智能路由器,这款路由器被戏称为“垃圾桶”路由器,采用1ac无线技术,最高无线传输速率可达1900Mbps(2.4GHz频段无线速率为600Mbps+5GHz频段无线速率为1300Mbps)。这台路由器只要联网就可以远程控制控制家里的任何智能设备。

但是,只要用户使用该设备控制其他智能家具,就必须登录谷歌账户,这让自己家庭网络的使用情况暴露于谷歌监视之下的风险。

这款此前被称为谷歌未来智能家具的核心的路由器,也将退出舞台。谷歌也寻找了另一种替代方案,为用户提供了40%的Nest Wifi路由器折扣,这应该比OnHub价格低了不少,此前该路由器高达220美元(约合人民币1402元)。目前,Nest Wifi的单独售价为149美元(约合人民币1224元),外加一个扩展器的最低售价为189美元。

2014年 Google花费 32 亿美金重金收购 nest ,当时让人们一度惊讶。而谷歌确实需要在智能家具市场立住脚,对谷歌这样视创新为生命的公司而言,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现状并不足以令其高兴。因为这个市场的标准是由苹果确立,目前在美誉度和利润占有上,谷歌生态也是落后于苹果生态。

要完成颠覆苹果模式,确立一个新的标杆,谷歌必须要抢占一个新的阵地。而物联网,就是谷歌能抓住的最好机会。

不过未来智能家具联网后,如何保护用户隐私,也是各大厂商值得思考的。雷峰网

文章编译自:https://www.theverge.com/2021/12/20/22847277/google-onhub-router-shutdown-2022-nest-wifi-replacement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tFiTsZSlaLl1rFG4.html#comments Wed, 22 Dec 2021 10:04:00 +0800
探路35万亿AIoT市场,4大行业领袖首会深圳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eYapF3t8XHqfeb1C.html 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全年销量预计在3亿部左右,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在11亿部左右,这一数字刷新了10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新低。

10月,中国生产汽车233万辆,同比下滑8.8%。

被誉为智能穿戴时代的代表产品TWS,今年增速猛然放缓。

智能穿戴时代和万物互联AIoT新时代的钱景无限,但当下的台风口和引爆点到底在哪里?2022年产业出路和新方向又指向何方?

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将于12月8日和12月9日在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揭晓。

届时,龙旗、安盟智能、卫和医学、金亿帝、瑞勤电子、安声科技、昇生微、灜通通讯、智听科技、欧菲光、舜宇、樱花、宏景智驾、合肥智行、思特威、镭神、ARM等来自智能汽车、智能手表、TWS和智能门锁4大行业、近40家企业技术和市场精英,将分别亮相“智能汽车视觉感知创新峰会”、“可穿戴健康监测产业峰会”、“潮涌国产芯,TWS创变全球”、“安全守护智能门锁3.0时代”4个峰会论坛,与过千位行业精英一起共同探讨“人、车、生活的智能盛世”,洗礼元宇宙的全新思维模式。

潮电智库认为,由手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TWS将构建的全新智能穿戴时代,其市场规模将放大至20万亿元;由新能源汽车主导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变革时代,将催生出10万亿的市场;由智能门锁开始,带来的全屋智能,全面颠覆家居生活的传统方式,5万亿的市场还仅仅是保守估计。

产业和市场变革就在身边,但新时代市场钱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康庄大道。不仅会螺旋式曲线上升,还会因为市场政策、技术迭代的失误,跌宕起伏的爬行一段时间,然后再高高跃起。

潮电智库认为,智能驾驶的下一个十年,市场格局之争是中美之争,因为中国和美国在汽车保有量上并列世界第一。在技术变革上,视觉感知协同是智能汽车技术迭代的核心和基础。

潮电智库预计,2021年全球TWS出货量在5.9亿对,增速放缓至28%。但最麻烦的是,山寨白牌TWS库存高起,整个TWS产业链正处于“肿瘤切除期”。

潮电智库判断,智能手表2022年的技术路线已从过往的运动追踪,逐步上升至健康顾问,最终成就私人医生是智能手表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

智能门锁不仅会成为全屋智能入口,而且还是全屋智能全面爆发的窗口,5万亿元的市场在2030年将成为实现。

前景和数字均极其美好,但今天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却不容乐观,消费疲软已成现实。出路何出,未来何去何从。价值投资的潮电路向,也将在于12月9日在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揭晓。

届时,《全球潮电卓越榜》首次发布,来自智能汽车、智能手表、TWS和智能门锁4大行业的50家卓越企业将隆重登场亮相。

潮电未来已来,在这里,读懂潮电,读懂卓越。

雷峰峰网雷峰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eYapF3t8XHqfeb1C.html#comments Mon, 06 Dec 2021 23:53:00 +0800
教科书式的双赢,三星智能手表与Wear OS占比大幅提升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93Uv5tkL5YHpvLj6.html 11月23日消息,三星Galaxy Watch 4系列转向Wear OS阵营之后,市场占比从上一年同期的10%增长到14%,而Wear OS的季度市场份额更是从4%一跃提升到17%。

Counterpoint Research新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16%,延续了上季度两位数增长的势头。

当中最猛的三星,其Galaxy Watch 4系列在今年8月发布,有Galaxy Watch 4和Galaxy Watch 4 Classic两款,这一代最大变化是从自家的Tizen系统,切换成基于Google Wear OS的One UI Watch系统。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前六名↑,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双方的合作是教科书式的双赢,Galaxy Watch 4系列的出货量远高于预期,三星刷新了自己的季度出货量记录,智能手表出货量仅次于苹果,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0%增长到14%,而Wear OS的季度市场份额也从可怜的4%暴涨到17%。 

  • 苹果在2021年三季度仍然是第一,但市场占比从上一年同期的28%下降到22%,部分原因是Apple Watch Series 7的数据要到第四季度才能体现。

  • 华米Amazfit凭借欧洲市场的表现排名第三,占比从上年同期的5%微涨到6%。而华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上一年同期的第二(当时占比14%)滑落到5%。

  • 本季度,印度品牌增长迅猛。印度智能手表市场排名第一、第二的Noise和boAt,其出货量是上一季度的两倍多。

市场上的智能手表价格并不算很高,2021年第三季度,2/3智能手表的售价都低于100美元(约合640元人民币)。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级分析师Sujeong Lim表示:“Galaxy Watch 4系列的总出货量的60%以上,都是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中高价位机型占比较高的地区,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三星预计将在2、3年内针对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推出低价机型”。


全球智能手表系统占比变化↑,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比起厂商的占比变动,智能手表操作系统的变化就更大了。Wear OS暴涨到17%,仅次于苹果的watch OS(22%),随后是华米的Amazfit OS、Fitbit OS和Lite OS。

智能手表市场还是百花争鸣的状况,很多厂商都是自研系统或者RTOS系统(就是被大家调侃为大号手环系统的那个)。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随着用户对第三方APP支持的重视程度提升,真·智能系统的占比会提升。不过,国内用户可能会有另外一番看法就是了。

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93Uv5tkL5YHpvLj6.html#comments Tue, 23 Nov 2021 11:41:00 +0800
小米线下「杀疯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EfqqsXJ2MECzhyl.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李帅飞

又是一年双 11,各大手机厂商刚刚结束了一场鏖战。

在这场因电商而起的“手机大战”中,线上渠道被默认为是主战场——但对于小米来说,今年的双 11,不仅仅是一场线上之战,也是一场线下 “新零售” 的战役,当然更是小米检验其新零售模式是否跑通的关键一战。

事实证明,大战告捷。

据小米官方数据,在双 11 期间,全国小米之家销额同比增长 102%,其中手机品类销量同比增长 113%——可见,在 "新零售" 的全新布局下,小米线下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恰如在十年前通过互联网模式 “如鲶鱼般” 打破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如今,以 “新零售” 为核心思路,小米的 "鲶鱼效应" 在线下市场再度重演。

渠道变革:小米线下的一个重要拐点

什么是小米的 “新零售”?

简单来说,新零售就是小米自去年以来对线下模式一次全面的调整,从选店、管理、货物分配等全链路的调整;用卢伟冰的话说,这是“用电商的思维做线下,全链路数字化”。

小米最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底,小米线下门店已经突破 10000 家,其中近 8000 家是近一年的时间里开设。

不难看出,小米线下店正以疯长的态势进驻着 OV 的强势腹地——线下。

“中国线下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市场”,一位小米内部高层人士向雷锋网感慨道。从手机线下市场局势来看,华为 OV 显然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先发优势,甚至是独立后不断发力的荣耀也凭借其渠道商的基础支撑下快速起势。

反观小米,虽然在 2015 年就开始线下布局,但显然传统模式并不适合小米,当时小米将互联网模式落到线下也得不到大基建、电商下沉的支持。所以在全行业看齐OV,发现财富密码学做线下的时候,小米并没有实质性的扩张线下。

2020 年,小米线下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雷锋网从内部人士知悉,2020 年,小米全力加码线下;更重要的是,小米还在大量线下渠道调研之后,通过对河南手机零售市场的考察,总结出了一套 “河南模式”——即简化业务模式、简化组织结构、简化业务动作。

基于这个模式,小米全面启动了线下渠道改革,将原来四种主要线下渠道业务模式(小米专营店、小米授权店、小米专卖店和小米之家)缩减至两种,即在城市商圈开设小米之家品牌店,在乡镇地区开授权店。

按照小米的规划,线下渠道的开店模式将按照“一市两商多店,一县一商两店,一镇一店”进行。在卢伟冰看来,这才是符合未来渠道模式的演变和小米自身战略发展的渠道模式。

“未来消费者是一站式的全场景体验购买”,卢伟冰表示,而从小米的业务体系来看,其手机、AIoT,甚至是未来的汽车正是在构建全场景方向。

除了对全品类品牌店的强调,小米线下改革的另一重点在于下沉市场。据小米官方数据,小米线下店的县级覆盖率已超过 80%,接下来将往镇级进一步下沉。

不过,分散的乡镇市场其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这些区域多是熟人经济占主导,对本地资源具有强依赖性;这也意味着“一刀切”地将渠道改革成自有专卖模式并不实际。

由此,小米在乡镇地区保留了授权店模式。

“小米的专卖模式和授权模式在新零售的逻辑是一样的,是一套模式贯穿城市和农村下沉市场”,卢伟冰表示。而他所提及的一致性,包括了门店设计陈列、小米仓库自动配货、同一套零售通系统……

按照小米的规划,小米将在县级市场开设 1000 家小米之家,在镇级市场开设一万家店线下店。

截至目前,小米之家城市市场的覆盖率已达到 97%,县城覆盖率达 81%,乡镇则是刚刚开始,覆盖率仅有 4%,成为明年线下发力的重点。

小米新零售“秘诀”:效率!效率!效率!

渠道改革仅是线下布局的一环,铺好了管道,如何进行连接,快速“通水”实为关键。

从小米改革的成效来看,其硬件性价比策略并无改变,硬件毛利依然不高,而线下门店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在于新模式带来的效率。

改革后的渠道模式更为扁平化,而这种模式的显性好处是压缩了渠道空间,减少了中间环节,隐形的好处则是数字化和执行力,加速提升了效率——这也是区别于 OV 线下模式的一大特色。

首先,在渠道管理上,小米采取“渠道管理与信息管理并重”,以分公司形式,建立与渠道体系配套的管理组织架构,实现“总部一个指令,直达渠道终端”。

另外,在货物管理上,小米新零售没有将“付款提货”这个传统渠道视为法宝的环节,对比传统方式“先款后货”的信用对赌,商家进货无需按照成本打款提货,门店的分货直接由小米工厂直达店面,实现 “端到端” 的货物分配,减少了串货、压货的问题。商家则拿着小米的返点再进货,通过提升周转效率获得更高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乡镇的授权店的货权依然在经销商手上,即采用的是按原价进货、售后返利 7%的政策。

那么,小米是如何获得门店数据进行货物调配?

针对线下店管理,小米在去年推出了两款新工具——零售通和 POS 系统,结合渠道实现数字化管理闭环。

据介绍,零售通是一款货物管理 App。于上,线下消费数据能够实时刷新上传,实现信息透明化,实时掌握线下经营状况;于下,小米总部任何一个政策、激励、动作等也都能够通过零售通直接触达门店。

POS 系统则是线下零售商进行进销存管理以及门店运营管理的 PC 端系统,能够  PC 端做进销存管理、月度报表管理等,与零售通数据完全打通,

通过移动端和 PC 端的结合,小米不仅掌握线下点的实时经营数据,而且对用户留存起到关键作用,帮助小米在新零售体系内沉淀私域流量用户——据了解,这一用户数已达到 1 千多万。

基于此,小米线下 CPS 模型已经成型:线下门店作为前台负责销售和展示,后端的备货、物流、安装等则由小米仓库进行调配。

在此基础上,小米进一步提出“销服一体”概念,让下沉门店在“销售”职能外新增“服务”,包含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例如碎屏险、以旧换新、运营商服务、贴膜、消毒等。

34% 的 ROI,小米如何做到的? 

从近一年的线下布局来看,小米线下开店势如破竹。

今年 1 月,千店同开;截至4月底,小米之家数量超过 5500 家;仅仅过了半年,小米之家数量就实现破万。

但需要指出的是,线下门店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线下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甚至有声音质疑称,相比华为 OV,小米发力线下还存在天然的短板——即手机毛润率低。

对此,小米不以为然。

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向雷锋网表示,小米线下模式属于“低风险稳定收益”,由于毛利率较低,需要高效率实现高利润,从直观感受来看,相比其他经销模式,小米新零售模式从一开始就吃了哑巴亏。

在小米看来,用电商的思维做线下,看的并不是毛利率,而是 ROI,更进一步细化,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连带率等指标。

“毛利率其实是没有价值的,给你放一个名义的毛利率和最后赚多少钱是两回事”,卢伟冰表示。

卢伟冰指出,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其线下 ROI 已达到 34%,这意味着如果一位经销商拿 100 万做小米生意,大概率能够赚 34 万。

另外,对于线下销量的表现,卢伟冰在投资人交流会上也作出了解释。在他看来,零售店需要一个养店的过程,周期大概在 3-12 个月。因此,相比线下店的增长,销量存在滞后性。

按照小米的规划,其线下门店的扩张计划达到 2-3 万。“未来我们要用三万家超越友商在线下市场 20 万家店的覆盖,用 3- 4 倍的效率差去降维打击,这是我们最简单的一个目标”,卢伟冰说道。

而卢伟冰的底气,藏在 ROI 中。

虽然未来的表现难以预见,但从双 11 的战绩来看,小米线下改革无疑是卓有成效的——从这一层面,小米“新零售”模式,已经开始跑通了。

总的来看,在近一年多的改革中,小米从“以电商方式做线下”的新思维、“城乡一致、线上线下融合、销服一体”的渠道新模式,以及“零售通、POS 系统”的数字新工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新零售布局。

对于线下市场,小米已经“由城市深入县城,再到乡镇”,并通过一套数字化模型,发挥线上销售优势深入线下店的毛细血管,与线下门店进行深度绑定。

从更深次的层面来看,小米对线下的改革,其实也是对整个销售体系的统合,将“线上”“线下”进行全面打通,小米成为整个零售环节的数据中心,能够全面、实时地把控销售这一环节。

那么, 小米新零售的未来如何呢?

在卢伟冰看来,今天的小米新零售还没有发挥它的威力——未来小米三万家店会实现如今它的对手们在线下 20 万家店的覆盖,这是小米的基本目标;本质上,这是小米在用新零售的高效率模型大概对手的低效率模型。

从这一层面来看,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而在雷锋网看来,小米新零售的本质,实际上是它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上和线下探索过程之后、而最终提取出一个符合其企业基因和价值观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小米对新零售的一种自信。

正如卢伟冰所言:

所以友商抄的都是我们表面的东西,内核是抄不了的,为什么抄不了?因为价值观不一样,商业模式是价值观的物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决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我觉得这是我们最自信的,我们的自信是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EfqqsXJ2MECzhyl.html#comments Tue, 16 Nov 2021 10:12:00 +0800
人机交互进化论:从语音助手到 “虚拟人”,谁才是引领者?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LfMpruK0Zi1Peg2.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李帅飞

2007 年 1 月 9 日,当初代 iPhone 横空出世的时候,踌躇满志的乔布斯在演讲台上非常明确地指出:无论是Mac、iPod 还是 iPhone,它们的革命性创新都体现在人机交互方式的进化。

此后,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人机交互随着技术的发展突破不断进化。

比如说,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浪潮中,以苹果 Siri、Google Assistant 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助手成为一时之风尚,它们在触控之外,开启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也就是更加符合人类交流方式的语音对话。这种交互方式在诞生后数年,就快速覆盖了整个行业。

然而,语音助手并不是终点,人们依旧在人机交互层面寻求面向未来的进一步突破。尤其是当下,iPhone 已诞生将近 15 年,AI/AR/VR/数字媒体等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元宇宙概念也勃然兴起。值此技术飞速变革之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已经摆在整个行业面前:

语音助手逐渐走向普及之后,人机交互方式又该朝向什么样的方式进化?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整个行业通过实践来给出答案的问题——而在诸多答题者中,让雷锋网眼前一亮的,是凭借自身 AI 实力来践行自身对未来人机交互大方向思考的 OPPO。

截至今年 8 月,ColorOS 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了 4.6 亿,庞大的用户服务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尤其是 AI 能力的支持。那么,OPPO 支撑全球超过 4.6 亿用户的 AI 服务是如何构建的呢?

多模态交互的 "虚拟人",为什么是未来?

对于人机交互的未来,真正能够代表 OPPO 自身思考和选择的,是它旗下小布助手在近日 OPPO 开发者大会上的一次重要进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 OPPO 小布助手从以往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辅助工具形态,进化为基于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助手形态,从而将人与智能助手之间的交互演化为人与虚拟人之间的交互。

这不难让人理解——毕竟,基于多模态交互的 “虚拟人”,已经成为当前人机交互探索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整个行业参与者的共同选择。

比如说,在今年 6 月,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 “华智冰” 的身份以本科生的身份进入到清华大学;而设计虚拟学生 “华智冰” 的初衷,是希望她最终能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不断学习,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直观、全面地捕捉人类的需求——当然,“华智冰” 诞生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多模态交互的成果。

除了入学,“虚拟人” 也已经在互联网上 C 位站台。

比如说在 9 月份,小红书同时入驻了 20+ 虚拟偶像,她们化身潮流情报官,首发试穿诸多潮流品牌的新品,演绎不一样的潮流魅力……前不久,虚拟人 AYAYI 也成为了天猫超级品牌数字主理人,并且开了个天猫双 11 元宇宙艺术展,有趣的是,华为在今年 HDC 开发者大会上首次采用数字人全程实时手语直播。

当然,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虚拟人” 的角色更是无缝融入其中。

比如说,新华社和腾讯联合打造了专门面向航天主题和场景研发的数字航天员、数字记者“小诤”;日本原宿风少女数字人 imma,在 9 月初还登上了东京残奥会的闭幕式;浦发银行和百度共同发布了数字员工“小浦”;湖南卫视宣布推出了首个数字主持人小漾,而江苏卫视则直接开播了一档宣传虚拟偶像的节目《2060》……

可以看到,伴随着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多模态交互的虚拟人已经从互联网和数字世界走向人类的实际社会场景,并且这已经成为大趋势——甚至有观点认为,虚拟人将会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基础模态。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OPPO 也在洞察到人机交互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实现了小布助手从语音助手到“虚拟人”的新一轮进化。

OPPO 小布助手变身,同时开放 “虚拟人” 定制

小布助手是国内首个月活用户数破亿的手机语音助手,当前月活已经达到 1.3 亿,是 OPPO AI应用的集中体现。作为最早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人工智能助手,小布以语音交互为主体,覆盖了 OPPO 系多个手机品牌,在后来发展过程中,它又被逐渐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等多个品类智能终端设备。

自 2018 年诞生以来,小布助手经历了多次升级,不断在功能和体验上推陈出新。 本次 OPPO 开发者大会上,OPPO 方面宣布,小布助手已经正式从纯粹的语音助手升级为多模态的智能助手,包含语音、建议、指令、识屏和扫一扫五大能力模块。

多模态的需求,是智能时代智能助手的关键特征,智能助手需要兼容不同的软硬件智能场景,引入更多的AI能力,并且将它们紧密地与原有的 AI 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AI能力。

今年 9 月上线的“小布虚拟人”, 也是智能助手多模态交互形态的重要呈现。

作为业界首个基于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的手机智能助手,小布虚拟人打破了交互次元方式,将人与智能助手之间的交互,演化为人与虚拟人之间的交互。

据悉,在破次元人机交互的探索中,“小布虚拟人”可以实现与用户在多个场景生态下的内容服务、实时交互以及情感化交互,其首期上线的拟人化播报新闻和天气等功能便是直接体现;目前这一功能已覆盖 OPPO Reno5/6、Find X3 系列机型。

同时,小布虚拟人融合了语音、语义和视觉多模态交互技术,能够提供自然流畅的虚拟数字技术交互体验。在多模态情感识别算法的加持下,小布虚拟人可以敏锐捕捉用户情绪特征,打造与用户之间的多维情感畅联。

令人关注的是,OPPO 以小布助手为入口,开放了小布生态。

每一位开发者都能够定制专属的小布虚拟人。它们可以拥有不同的声音、形象、性格、技能以及服务,化身为不同的角色,例如智能客服、虚拟助手、带货主播等,并搭载在多个智能终端设备上。

OPPO 此番动作,不仅是赋能开发者在人机交互层面实现 "虚拟人" 的进化,从而进一步融入到整个行业的 "虚拟人" 发展大势中。究其本质,是为了面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自然真实的交互体验。

小布变身的 “魔法弹药” ,不仅仅是 AI

如果说小布的进化是一次变身,那么 AI 技术可以说是这一变身背后的核心 "魔法弹药"。

实际上,“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小布助手的蜕变升级,还是 OPPO 为开发者构建的开放平台生态,都是以 OPPO 全栈式 AI 技术生态能力为底座——毕竟,而唯有底座稳健,高楼才能拔地而起。

从 OPPO 在 AI 上的投注来看,其在 AI 上的布局是具备规划、结合点面的长线思维。其中,AI 框架是 OPPO 整体 AI 能力的重点,也是其 AI 实力的一大体现。

为了构建这一 AI 框架,OPPO 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成本打造出 OPPO 全栈式 AI 技术生态,据了解,这一 AI 技术生态由 6 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

  • 计算、网络、中间件和数据库的混合云基础设施层;

  • 面向海量跨系统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的云原生数据湖层;

  • 端侧推理、模型压缩、大规模训练、AutoML 的端云一体机器学习系统;

  • 语音、NLP、知识图谱、CV、推荐搜索等基础能力的 AI 能力层;

  • 跨终端、多场景落地的业务应用层;

  • 为企业提供安全可信的 AI 安全能力层;

众所周知,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和验证。OPPO当前已经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 ColorOS 月活跃用户达到了4.6亿,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为其全栈式 AI 技术生态累积了海量数据和计算资源。

以季度为单位,视频云调用超过 4.2 亿次,新增照片超过 300 亿;大数据每日新增超过 10PB,合云基础设施覆盖全球八大区域。

从机器学习系统来看,OPPO 全栈式 AI 技术生态提供了端侧和云侧两大部分——其中,位于端侧的端侧算法引擎、加速框架和模型雅座提供低延时的高效相应;云侧则是将上传到云端的端侧数据进行大规模训练和推理,从而反过来优化端侧算法。

在海量数据和出色的算法、算力加持下,OPPO AI 不断在业内获得认可,其基于知识的大规模预训练,包括上下文理解、短文本相似度等语音语义的多项指标多次登顶行业权威评测。

不仅如此,在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会议 CVPR 上,OPPO 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取得了极端超分辨率感知第一、手持设备视觉定位第一和多目标行为分析少样本分类第一的成绩。

另外,从 AI 能力来看,OPPO AI 具备了语音、NLP、知识图谱、CV、推荐搜索等基础能力,其端到端生成式对话模型的人工评测满意度已超过了 85%,属于行业较高水平;而这一成果已应用在小布生成式闲聊的业务场景中。

在具备强大的 AI 能力之外,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雷锋网了解到,OPPO AI 安全技术从应用检测、恶意防护到攻击对抗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官方数据显示,在应用检测上,累计检测 APP 超过 53 万,发现恶意 APP 超过 1 万款,浏览器每天拦截恶意下载逾300 万条,并拥有超过 15 万条隐私政策;在恶意防护上,为用户过滤恶意行为超过 1140 亿次,封禁恶意账号 280 万个。

不难看出,OPPO 全栈式 AI 技术生态是 OPPO  AI 关键能力和技术优势的落地实践,为 OPPO 海量的 AI 服务提供了夯实的架构基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安全可信的隐私保障。

当然,仅仅有 AI 技术能力并不够。OPPO 希望打造的 AI 生态在具备智慧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人性、有温度。

因此,针对都市人群心理问题,OPPO 发布了 “AI 升温计划”,每天为超过200万人提供暖心陪伴;同时,针对手机适老化,OPPO 打造了小布助手关怀版,已经改善了 700 万老年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针对传统文化传承,OPPO 还联合音乐人阿朵共同推出了“我是民乐守艺人”活动,全网曝光量超过 28 亿,以科技创新的形式带动民乐的传承推广。

当然,在雷锋网看来,OPPO 小布助手的进化,在根本层面反映的是 OPPO 对于 AI 等基础技术的大力投入和持续积累,对于行业新概念、新趋势的积极拥抱和不断探索——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对未来人机交互形态的不断探寻,反映了 OPPO 对于每一个普通用户的实际产品体验的极端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无论是语音助手,还是 “虚拟人”,真正优秀的设备使用体验,必然是建立在对用户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感知之上,并且要同时用技术的力量和人文的视角将这种理解和感知体现在具体好用的软硬件产品之上,才能够直抵用户的真正需求。

这也是每一个真正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公司,都应该如同乔布斯一样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口的原因。

毕竟,科技以人为本。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LfMpruK0Zi1Peg2.html#comments Wed, 27 Oct 2021 14:54:00 +0800
TWS 耳机的未来:全开放、无损伤与元宇宙的入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NpTdfruAevOrttGy.html 2016 年,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在苹果的球技发布会上:AirPods 亮相,无线耳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现象级产品让 TWS 耳机从边缘走向中心,此后三星、华为、小米、OPPO 等手机厂商纷纷入局,出现市场井喷。根据旭日大数据统计显示,2018 年 TWS 全球出货量 1.5 亿对,2020 年数量暴涨 3 倍至 4.6 亿对,预计 2021 年 TWS 全球出货量达到 5.9 亿对。

目前为止,尽管 TWS 赛道依然炙手可热,但产品差异化已日益缩小,除降噪功能外,几乎再无变革性创新,在进入行业洗牌之前,不禁要问,评价一款 TWS 的标准究竟是什么?TWS 耳机的未来在哪里?

大十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李浩乾早在 2018 年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并在智能化 TWS 技术趋势峰会上做出回答,在他看来,全开放、无损伤、元宇宙,就是 TWS 的未来。

大十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李浩乾

全开放和无损伤

相比有线耳机,真无线耳机在佩戴无感化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其入耳式的佩戴方式,依然会让一些长期耳机佩戴者感到不适,出现耳朵疼痛,造成听力损伤。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出现听力损伤,其中 11 亿经常使用耳机的年轻人,正面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风险。

在有线耳机发展史上,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早已有之:佩戴开放式耳机即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海绵状的微孔发泡塑料制作透声耳垫,听感自然,佩戴舒适。只不过,声音外泄和噪声入侵也随之相伴。

李浩乾及其团队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一问题,有意改善 TWS 耳机佩戴舒适度问题,提出了一项名为 OWS (Oladance、Wearable、Stereo)的解决方案,推出一款与众不同的 TWS 耳机。

“Oladance 由产品技术基础欧拉公式演变而来,以此致敬伟大的科学家,‘O’也代表Open,意味着全开放,Wearable 指可穿戴,Stereo 则代表立体声,基于这一原理设计的产品宇现有耳机差别很大,更像是音箱设计的回归。”李浩乾在演讲中介绍到。

在漏音和噪音问题上,大十科技也相应的设计方案——采用非骨传导式的全开放模式的同时,保证音质和隐私。

李浩乾在接受采访时对其做出了解释:“我们通过独特的声学设计,将从耳机向外传出的声音进行消除处理,耳机向内传输的声音进行加强。”

无论是在演讲,还是在接受采访时,李浩乾都带着大十科技的 TWS 耳机,并兴致勃勃地介绍到,这部耳机已经佩戴超过一周的时间,即便是长时间佩戴也不会产生疼痛感。

从外形上看,大十科技设计的这款 TWS 耳机,与市面上的 TWS 相比体积略大,佩戴方式更接近于挂耳式。

不过这款耳机暂时还未发行上市,预计将在今年 9 月中旬现在美国发布,10 月底在中国正式上线,定价约110美金。

元宇宙的入口

当然,李浩乾对 TWS 的畅想不止于此,在他看来,TWS 作为穿戴的立体声设备,更是链接元宇宙的入口。

元宇宙,可以理解为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建立自己的数字形象,沉浸式地生产和生活,也有一些观点将元宇宙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形态。

在进入元宇宙的过程中,VR 和 AR 等新一代硬件设备是被视作入口关键。

但李浩乾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未来是眼镜的天下,但眼镜想要是实现轻便无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事实上,在决定进入 TWS 市场之前,大十科技最初的想法是做成一家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平台,但后来发现平台化不符合资本市场,难以存活。“后来我们想转做眼镜等硬件设备,但发现这类产品前路漫漫。”

即便如此,李浩乾及其伙伴们仍然看好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变革,加上初创团队成员们在 BOSE 和 Phiteck 公司多年经验积累,大十科技最终选择了耳机这一方向,计划将耳机做成真正的可穿戴设备。

“元宇宙主要有两个入口场景,在家和办公室依托于重设备,在外通勤依托轻设备,我们瞄准通勤场景,希望能够在耳机上做出突破。”

李浩乾对 TWS 作为元宇宙入口的畅想并非虚无缥缈,他表示大十科技正在针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做个性化定制,耳机数据与云相连;针对不同的场景,也进行相应算法的提升,帮助消费者在新的使用场景中获得差异化的音质体验。无论是从人体工学设计,还是实际使用体验上,大十科技都已经获得多项专利。

“很多人提到 VR、AR 时,就会想到视频相关,那么 VR 声音呢?有太多值得我们在耳机上构建的应用。”李浩乾感慨道。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NpTdfruAevOrttGy.html#comments Wed, 08 Sep 2021 17:20:00 +0800
告别安卓的鸿蒙手机,打响国产系统自主化之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mM9UG9oeMaWjphqQ.html

作者 | 肖漫

编辑 | 金旺、帅飞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鸿蒙手机,终于来了!

2021 年 6 月 2 日,在备受瞩目的 HarmonyOS 2 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数款出厂搭载鸿蒙 OS(HarmonyOS)的智能手机新品:Mate 40 系列、Mate X2 和 Nova 8 Pro 的新版本——同时,华为 P50 系列手机新品也在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对于 P50 系列,余承东表示:这是一款伟大的产品,伟大的产品值得期待。

除了上述智能手机新品,华为也在发布会上宣布:Mate 40 系列、Mate 30 系列、P40 系列等旧款机型将陆续升级鸿蒙 OS,这些机型甚至可以回溯到数年前的 Mate 9 手机——这意味着,华为手机将全面告别安卓,拥抱鸿蒙,而鸿蒙 OS 也由此成为第一个搭载于智能手机的国产操作系统。

鸿蒙手机的到来,也意味着鸿蒙 OS 终于补上了华为 IoT 终端版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当然,除了智能手机,华为 MatePad 平板新品、华为智能手表新品、华为智慧屏新品等终端设备也都搭载鸿蒙 OS——可以说,除了笔记本电脑,鸿蒙 OS 已全面覆盖了华为 IoT 产品体系。

对于华为来说,这也是它在操作系统走向自主独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

鸿蒙登“机”

6 月 2 日晚上八点,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正式开幕。

发布会一开场,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介绍了华为全场景 「1+8+N」 智慧生活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运动健康、影音娱乐 5 大场景。

余承东表示,过去的操作系统较为割裂,手机、手表、平板等设备之间各有系统,智能设备存在连接复杂、控制复杂、体验分割等问题,从 PC 到智能手机,再到万物互联时代,多设备如何实现智能体验是个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华为推出了 HarmonyOS 2 系统。

据华为官方介绍,鸿蒙 OS 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允许用户根据自己需要连接不同的硬件,任意组成各类超级终端。

基于全新任务中心,用户可以让应用在多设备上进行切换,实现“人在哪,服务就在哪”。在组成超级终端的任何一个设备上,用户都能看到其它设备的任务。

除华为自有设备外,基于 HUAWEI HiLink 升级为 HarmonyOS Connect,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也能够实现一碰连接。据华为方面透露,包括美的、海尔、九阳等智能家电厂商都以加入华为鸿蒙生态。

在桌面体验上,HarmonyOS 呈现的是卡片设计,支持个性化定制,可大可小,可藏可显。用户上滑 App 图标即可生成万能卡片 ,在桌面呈现更丰富的信息,卡片信息支持实时更新,减少了 App 加载的时间。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介绍,卡片是原子化服务的载体,在服务中心可以轻松获取、随时分享,无需下载、安装,能够一步到位地获取新闻等各种服务 。

在性能方面,相比上一代 EMUI,HarmonyOS 2 系统流畅度有较大提升。HarmonyOS 2 优化了后台应用保活能力,让任务持久在线,即使用了再多应用,也能实现状态恢复,离开时看到的信息回来可以继续看。

王成录表示,通过GPU和CPU联合做调度渲染、渲染和业务处理逻辑分开等技术创新,基于鸿蒙系统的华为Mate 40 Pro玩重型手游时间要比基于苹果iOS 14.4的iPhone 12 Pro Max的时间更长。

安全性方面,HarmonyOS 2 系统开启多设备协同身份认证,需要通过手机的人脸识别和手表连接的双重保险,才能完成解锁。

同时,HarmonyOS 对用户的数据分类管理、设备分级保护,为超级终端设置安全门槛:只有满足安全等级要求的设备才能访问相应安全等级的数据。

2021 年 6 月 2 日起,华为将为 HUAWEI Mate 40 系列、Mate 30 系列、P40 系列、Mate X2、MatePad Pro 系列等产品启动首批机型公测升级,其它华为手机、平板、智慧屏产品也将在 2021 年 6 月起陆续更新。

除了发布 HarmonyOS 2 系统,华为在本次发布会还推出了多款搭载 HarmonyOS 2 的新产品,包括 HUAWEI Mate 40 系列新版本、Mate X2 新版本、HUAWEI WATCH 3 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等手机、智能手表、平板产品。

事实上,华为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的到来,是意料之内,也是计划之中。

所谓意料之内,是指在发布会召开之前,鸿蒙系统已推送至部分华为手机进行内测,并且华为在 5 月 25 日发布声明将 EMUI 官方微博更名 HarmonyOS。

至于计划之中,则是鸿蒙系统自 2019 年推出以来,已陆续应用于智慧屏、可穿戴设备产品上,按照华为先前公布的开源计划,2021 年正是鸿蒙 OS 上线手机的时候。

手机不是鸿蒙 OS 的全部

鸿蒙 OS 第一次官方亮相,是在 2019 年 8 月 9 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2020 年 9 月 10 日,华为在又一次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面向应用开发者的鸿蒙 OS 2.0 Beta 版本。

在鸿蒙 OS 2.0 版本发布的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正式宣布了鸿蒙 OS 的完整平台工具链,包括鸿蒙 OS 应用框架、13000 多个 API、HUAWEI DevEco 开发工具、方舟编译器和分布式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发布以来,华为一直在强调鸿蒙 OS 并非对标 Android、iOS,而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尽管智能手机依然是鸿蒙 OS 的一个关键场景,但它绝非全部。

事实上,华为更大的野心,在于 IoT。

在一开始,余承东就表示,鸿蒙 OS 的诞生,是因为在全场景智慧时代,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

而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更是直言,鸿蒙 OS 是为了 IoT 而设计,在开发者和 IoT 生态之间搭起桥梁。“中国网络最好、IoT 制造最强、应用市场最大,因此 IoT 生态发展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王成录表示。

为了构建一个基于鸿蒙的 IoT 生态,华为正在多方发力。

其中,在软件应用生态层面,据新华社报道,为了推进鸿蒙生态的建立,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 200 的 App 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

在硬件设备层面,华为也正在与诸多硬件厂商进行合作。按照华为公司预计,2021 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 3 亿台,其中华为自有手机设备 2 亿台,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达到 3 千万台以上,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 1 亿台。

另外,就在上个月,王成录还表示鸿蒙即将开源系统,在 15 个学校开展鸿蒙相关课程。据悉,鸿蒙相关课程已进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

当然,随着鸿蒙 OS 搭载于智能手机,华为鸿蒙的整个生态底层建设已趋于完整,同时华为也在逐步实现构建出面向全场景智慧生态的 IoT 操作系统。

巨头环伺的突围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 8 天前,Google 另一操作系统 Fuchsia OS 也正式推出。

Fuchsia OS 与鸿蒙 OS 在思路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面向物联网场景,可以在智能家居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各种设备上运行。不过,与鸿蒙 OS 相比,Fuchsia OS 具备天然生态构建优势,其大部分模块能在 Android 设备上运行,而起步较晚的鸿蒙只能够是从 0 到 1。

除了 Fuchsia OS 这一强劲对手,鸿蒙 OS 还需要在现有的手机操作系统和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激烈竞争中“打怪升级”。

首先看手机操作系统层面。

目前除了华为,国内手机厂商大部分都是采用自家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小米 MIUI、vivo 的 Origin OS、OPPO 的 color OS 等。不仅如此,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12 合作伙伴名单中已没有华为,而小米 OV 等国内手机厂商仍在合作名单之内。

要想让国内手机厂商“弃安卓,选鸿蒙”,从商业角度来看,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尽管之前魅族传出接入鸿蒙,但在5 月 31 日的发布会上,魅族 Watch 搭载的依然是基于安卓开发的 Flyme for Watch 系统,所谓的“接入”,也只是能够适配搭载鸿蒙的智能手机,并非真正意义上进入鸿蒙生态。

据相关行业人士分析,尽管华为受到美方制裁,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华为仍是不可忽视的对手。要让其他手机厂商从“对手”转向“伙伴”,抛弃自家成熟的基于安卓的手机操作系统,转而选择搭载刚刚面世的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其中的难度不言自明。

目前,鸿蒙系统仅在华为自有手机设备上推出,然而如今华为手机的份额已呈现出断崖式下降。在 IDC 和 Canalys 给出的 2021 Q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中,华为已掉出前五,归为“Others”。对于这一事实,余承东也曾在朋友圈表示,华为手机高端让给了苹果,中低端让给了 OV 小米。

另外,从生态规模层面来看,Android 有约 2000 万开发者,iOS 有约 2400 万开发者,而鸿蒙 OS 开发者仅在数百万级——不难看出,在手机系统生态来看,鸿蒙 OS 尚且有段长路要走。

再来看 IoT 领域。

在物联网场景下,国内也已有多家厂商筹备自家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包括阿里的 AliOS Things、腾讯的 TencentOS tiny、小米的 Vela 等,呈现出群雄割据局面。

当然,物联网操作系统这场军备竞赛不只有国内玩家的参与,包括国外的微软(Windows 10 IoT)、亚马逊(FreeRTOS)、Arm(mbed OS)等都是这一领域关键玩家。

因此,鸿蒙要想在物联网领地上开疆拓土,不得不突围。虽然鸿蒙系统整合了华为 2015 年发布的轻量级物联网系统 Lite OS,但对于物联网这块“大蛋糕”,分食者实在众多,华为要突围,也绝非易事。

据华为方面透露,鸿蒙系统生态目前发展了 1000 多个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 多个模组和芯片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覆盖家居、出行、教育、办公、运动健康、政企、影音娱乐等领域。

不过,相比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空间,华为鸿蒙现有的成绩仍远远不够,而在华为需要寻求更多生态合作的当下,也是华为需要直面其它竞争对手之时,群兽环伺的分食,注定是一场恶战。

国产自主化系统崛起

对于鸿蒙来说,覆盖智能手机,是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毕竟,手机作为全场景生态的中心,它也正是 IoT 终端生态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同时,鸿蒙系统对手机的覆盖,同时也是华为手机真正摆脱安卓系统的开端。

只不过,鸿蒙系统的完善仅是独立自主的重要一步,系统生态的建立才是决定其这一系统能否继续壮大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这一形势其实不容乐观,鸿蒙系统依然任重道远。

此时的华为,像是“两脚悬空,两手紧抓”的攀登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快速向上登顶,而这样的局面也决定了鸿蒙系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硬超车。

不过,从物联网市场的广阔前景来看——GSMA 报告指出,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 246 亿,即使手机受挫,但对于面向全场景的鸿蒙系统,也不能够一锤敲定其未来的可能性。

再者,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当前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鸿蒙系统的出现和完善为国产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中国厂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多了一份话语权。

可以说,鸿蒙 OS 发展到今天,仍旧像是这个词汇本身的意义一样,处于混沌状态下的不确定性之中,但又充满希望。

毕竟,在中国文化中,鸿蒙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是要走向开天辟地的——某种意义上,这也象征了当今的严峻国际形势下国人对一款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的殷切期待,这种期待同样被注入到华为鸿蒙 OS 中。

且让鸿蒙 OS 像子弹一样,飞一会儿。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mM9UG9oeMaWjphqQ.html#comments Wed, 02 Jun 2021 22:46:00 +0800
做游戏手机,Redmi 能行吗?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I11xSj8QHDlIitUW.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Redmi 要正式进入游戏手机这个市场。

在 4 月 27 日的发布会上,卢伟冰宣布了这一消息。

卢伟冰表示,在充分研究了游戏手机市场之后认为,要解决游戏手机存在的痛点和困境,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大厂要入场。

基于此,在本场发布会上,Redmi 带来了首款游戏手机 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用卢伟冰的话形容,这是一款“日常使用的主力旗舰机与游戏手机的结合体”。

游戏手机存在三大痛点

4 月 27 日 19 点 30 分,发布会如期开始。

卢伟冰首先分享了今年二月发布的 Redmi K40 的成绩——23 天销量突破 100 万台,这也是Redmi K系列销售的最快纪录。

紧接着,卢伟冰谈及了做游戏手机的原因。

他认为,游戏手机市场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机身厚且重,二是外观花哨,三是价格高昂。

在三大痛点之外,Redmi 团队认为游戏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行业的困境,面临着三重矛盾——需求大、销量小、价格贵。

卢伟冰表示,游戏手机市场需求非常大,中国市场大约有六亿的手游用户,但游戏手机销量却进外百来万不,仅占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百分之零点几。

同时,由于价格高昂,市场进入了恶性循环——销量约小卖得更贵,卖得更贵销量就更小。

基于此,在调研之后,卢伟冰认为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大厂要入场。由此,Redmi 在去年决定要正式进入游戏手机这个市场。

对于 Redmi 的游戏手机,卢伟冰定了三个目标,分别为:

  • 第一,要打造一部专业的游戏手机,但也是一部日常使用的主力旗舰机。

  • 第二,要有性价比;

  • 第三,要以游戏手机为中心,拓展游戏生态产品,把做专业游戏手机当做长期战略。

在经过了一年的研发之后,Redmi 交出了首份游戏手机答卷——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

K40 游戏增强版,Redmi 的敲门砖

先从外观设计来看,K40 游戏增强版外观保留了炫酷的 RGB 环形灯效与电竞细节,具有银翼、光刃、暗影三种配色。

另外,针对游戏手机普遍存在的“厚、重”问题,Redmi 将 K40 游戏增强版机身厚度压缩至 8.3mm ,但重量仍有 205g。

对游戏玩家来说,游戏手机的肩键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游戏手机的肩键主要有两种模式——触摸式、弹出式,K40 游戏增强版为后者,这也是 K40 游戏增强版与同系手机的最大不同。

据 Redmi 产品总监王腾介绍,K40 游戏增强版肩键采用磁动力结构,灵感来自磁悬浮,日常使用为隐藏状态,游戏使用时可轻拨弹出。经 Redmi 方面测试,肩键寿命能够达到 150 万次。

屏幕方面,K40 游戏增强版搭载 OLED 柔性屏,屏幕厚度为 0.5mm。据官方介绍,K40 游戏增强版采用超分辨率触控技术,屏幕刷新率为 120Hz,支持三指 480Hz 触控采样率。

作为一款游戏手机,性能自然是极为关键的一大要点。

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搭载天玑 1200 移动处理平台,采用台积电 6nm 工艺制程,CPU方面采用Arm Cortex-A78核心,1+3+4 的三丛集架构,整体性能相较前代天玑 1000+ 提升 22%,功耗降低 2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的发布,K40 全系搭载了 2021 年三款旗舰处理器——骁龙870、骁龙 888,以及天玑 1200。

散热方面,K40 游戏增强版首发采用“航天石墨烯”,一种六方氮化硼的材料(一般用于火箭喷射口的地界电离导热材料),同时配合液冷 VC 均热板,实现了对主要等区域的全面覆盖。

连接性方面,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内置集成式 5G 基带,同时支持 Wi-Fi 6 网络协议,采用 3 组 Wi-Fi 天线设计,分别位于手机顶部、手机中部、和边框中部。

在续航上,K40 游戏增强版配备 5065 mAh电池,支持 67W 游戏闪充,42 分钟可以充至 100%。

其它游戏体验方面,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配备了立体声双扬声器,持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技术,通过了 JBL 的音频认证。另外,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采用了 3 麦克风设计,分别位于手机上下两端以及机身左侧中部。

其它方面,Redmi K40 游戏增强版支持多功能 NFC 3.0;出厂即搭载 MIUI 12.5;IP53 级生活防溅。

售价方面,K40 游戏增强版 6+128GB 售价 1999 元;8+128GB 售价 2199 元;8+256GB 售价 2399 元;12+128GB 售价 2399 元;12+256GB 售价 2699 元,

另外,K40 游戏增强版还推出了李小龙特别版,采用黑、黄两种配色,12+256GB 售价 2799 元。

做游戏手机,Redmi 能行吗? 

在 K40 系列发布了两个月后,Redmi 使了一个“回马枪”,推出了 K40 游戏增强版,这是史无前例的。

总的来看,无论是外观的肩键设计、屏幕触控的升级,还是内部性能的提升、在散热、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对提升手机游戏体验的思考布局,都体现出 Redmi 首部游戏手机的思路,即兼备日常使用与游戏需求。

同时也不难看出,Redmi 对于游戏手机市场来势汹汹——1999 元的起步价已经足够说明一切。而在熟悉的价格背后,既维持了小米具有传统意义般的首发定价,其实也反映出 Redmi 对游戏手机市场的野心。

只不过,市场买不买单还得取决于用户,但无论如何,在游戏手机领域,1999 元起的定价,已经让 Redmi 获得了一张极佳的入场券。

另外,从业务层面来看,Redmi 在推出了 K 系列、X 系列、Note 系列、数字系列之后,开始在更加细分的游戏手机领域加深对目标人群的触及程度,这是让 Redmi 保持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其实也反映出 Redmi 在智能手机的存量市场已趋于饱和。

从当下市场环境而言,iQOO 已推出了 Neo5,realme 真我 GT Neo 也有朝着游戏手机发展的趋势,Redmi 此时推出游戏手机,也意味着即将在这个细分市场与它们正面相对。

那么,Redmi 的首个筹码“ K40 游戏增强版”,能行吗?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I11xSj8QHDlIitUW.html#comments Wed, 28 Apr 2021 10:14:00 +0800
酷开科技推出一款共享屏,但不是硬件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kPsK6qIrOevcxdUk.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意识到,我们目前已经身处在一个被屏幕包围的世界。

触手可及的手机屏、家庭场景中的电视屏、办公环境下的电脑屏、工作汇报时的会议屏幕、学校场景里的教室教育屏幕……屏幕可以说存在于生活工作中的每个重要场景里。

不过,即便屏幕繁多,但屏与屏之间却有着难以跨过的边界,仅有少数屏幕终端——如手机和电脑之间能够形成联动,但部分低频次使用的屏幕依然处于“屏幕孤岛”状态,难以发挥出屏幕的全面价值;这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环境下,显然是一大发展痛点。

“屏-屏之间如何形成互联”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屏幕孤岛”如何破?

在高频次使用的屏幕之外,生活还存在许多超低频次的使用设备,例如办公会议屏幕、教室教育屏幕以及公共空间的屏幕等。这些屏幕要么需要繁琐的连接方式,要么显示内容与显示设备严重脱节,不仅造成屏幕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能实现内容的有效转化。

对于低频次使用设备的痛点分析,酷开科技 CEO 王志国在 4 月 23 日的发布会上如此说道。

针对这一问题,酷开科技推出了“共享屏”——这并非一款硬件产品,而是旨在关联设备、共享内容,实现用户交互的 App。

据王志国介绍,“共享屏”不只是一个图像的镜像传屏工具,而是具有收藏、连接、共享、交互能力的软件产品,分别来看:

收藏功能旨在解决文件杂乱繁复的问题,其能够自动识别适合分享的文件类型,实现文件的便捷收藏,减少文件管理的时间。

有了收藏的文件,连接和共享进一步发挥了“共享屏”的真正要义。王志国表示,共享屏支持多样化的连接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扫码实现手机端、笔记本端与大屏的互联,免除了繁琐的插线过程。

另外,除了扫码连接,共享屏还支持 NFC 连接、历史记录、近场智联等连屏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无网的环境下,共享屏还支持通过手机热点进行连接。

在分享之一环节,王志国重点强调了隐私问题——从私屏(意指手机端)到公屏,从小屏到大屏,屏幕的连接难以避免私人与共享存在的矛盾问题。

对此,酷开科技在“共享屏”内容收藏阶段便将私人文件及共享文件进行区隔,由此严格保护分享者的隐私信息,用户在分享时也能够有选择性进行推送,减少隐私泄露的隐患。

在“屏-屏互联、共享”之外,“共享屏”还具备了交互能力。

据王志国介绍,共享屏能够实现对小屏大屏的所有连接、控制、互动,支持使用激光笔、多人同时批注、接力工作等,能够多人多设备利用大屏。也就是说,在同一块屏幕上,能够实现多用户的参与。

此外,为了增强会议的趣味性,共享屏将常见于视频中的弹幕功能植入到分享屏之中,在一方用户进行共享演示时,其它用户可以实时加入,通过弹幕形式进行互动;这在行业内,是首次。

当下,仅有创维部分产品系统内置共享屏连接支持,对于其他屏幕产品的连接,酷开科技则发布了一款“共享屏 mini”新品,支持 USB 供电,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发售价为 599 元(目前体验官专属价为 99 元)。

“屏幕互联”,仅是第一步

在对共享屏的介绍中,王志国表示,共享屏不仅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平台,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小程序生态。

基于酷开科技与第三方的合作,共享屏具备了长视频、短视频、游戏等内容。另外,这一小程序生态还在继续扩展,酷开科技在发布会上也同步推出了共享屏创新使用大赛、共享屏开放平台和开发者计划,旨在在开源的架构下赋予用户更多自主权,丰富共享屏生态。

事实上,本次发布会并不仅仅是酷开科技“共享屏”这一产品的一枝独秀。在发布会的开篇,王志国谈及了“酷开”的一路发展。

2020 年 8 月,联交所同意创维对酷开网络进行分拆。四个月后,也就是 12 月 23 日,酷开网络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今年 2 月,酷开科技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这时的酷开已经不再是那个提供免费电影下载的网站,而是一个提供物联网系统衍生内容及广告服务的信息服务厂商。

无论是曾经在创维旗下的“酷开网络”,还是如今分拆独立的“酷开科技”,显然,酷开已经在这个时代找准了自己的发力点。

王志国表示,为了能够承接此次的转型升级,酷开科技对业务进行了全面重组。

从过去单一的面向家庭、客厅的服务,延伸到为不同空间场景、不同人群,提供多维度、全场景的服务,基于新的铺开系统实现空间服务的一致性。基于此,酷开科技将原有的客厅智能电视升级为客厅事业部,原有的大型广告升级为数字营销事业部。

王志国透露道,酷开科技正在基于公开系统拓展新空间下的新服务平台,并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未来还将增加若干新的事业部;而此次的共享屏,便是其中之一。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kPsK6qIrOevcxdUk.html#comments Sun, 25 Apr 2021 11:20:00 +0800
爱玛走向“造车”时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50AEQcRbY91NFmT.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近年来,“造车”这一话题成为科技领域的大热方向,只不过,在众多讨论声中,多是围绕四轮智能汽车展开,而对于两轮的电动车领域,则少有关注。

但实际上,作为全球两轮电动车最大的需求市场,我国的两轮电动车行业其实也在悄然进行着变革。

“电动车的拼车范式(采用复制拼接改型的方式)已近终点,爱玛将走向造车时代”。

在 2021 年 4 月 10 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爱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EO 任勇宣布了这一动态。

任勇表示,“从拼车到造车是唯一出路,拥有技术的好产品是唯一解”,由此,在发布会上,爱玛也带来了全新技术成果引擎 MAX 系统,以及搭载这一技术的新产品——爱玛 A500。

实现百公里不充电

爱玛科技集团国内事业部总裁高辉表示,随着城市越来越大,通勤距离也越来越长,里程焦虑成为大多数用户面临的问题。

基于此,爱玛自主研发了引擎 MAX 系统,旨在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引擎 MAX 系统由提升能量密度、降低能量损耗、优化能量回收三大基础构架组成,通过力矩控制,高效管理电动车的能量与动力输出,从而实现更长续航。

据介绍,这一系统包含了爱玛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引擎 MAX 聚能电机驱动系统、抗衰石墨烯二代电池、SDS 专利智慧动力系统、整车 LED 节能灯组、流体动力降阻设计、低滚阻轮胎技术,以及 CES 专利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7 大核心技术。

简单而言,即电池能量增多,耗电减少。

其中,新一代引擎 MAX 聚能电机驱动系统采用新一代 V 型电驱架构,能量传递损耗能够降低 15% 以上,扭矩输出提升 15% 以上,从而为提升电动车里程提供动力。

另外,其抗衰石墨烯二代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 20%,使得储能效率得以提升。

SDS 智慧动力系统和 CES 专利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则是提供了能量存储和使用的解决方案,分别首次突破了电动车行业内里程和爬坡动力无法兼顾的难题。

在多方面技术的加持下,爱玛通过引擎 MAX 系统实现了“百公里不充电”——据官方用户实测数据,爱玛 A500 续航里程可达 150km 以上。

在发布会上,高辉表示,2022 年爱玛全系产品将搭载引擎 MAX 系统;而最新发布的 A500 电动车,同样包括其中。

把 iPad 装在车上

据高辉介绍,爱玛 A500 电动车是爱玛开启造车时代的首款电动车,除了前文提及的引擎 MAX 系统,爱玛 A500 在外观和交互方面也有所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外观还是交互,都是建立在爱玛的造车思维之上——此前,爱玛建立了 APDS 正向开发流程,从用户画像、企划立项、同步开发、成本控制、品质控制等多个环节,在制造、设计方面进行多维度把控。

外观上,爱玛 A500 的仪表盘采用悬浮式的 11.8 英寸高清全面屏,就像把 iPad 装在车上。其植入 SOC 电量可以精确到 1%,并能够提示剩余电量可行驶里程。

照明上,爱玛 A500 搭载了 360° 灯光补偿系统,将两侧示宽角度各增加 30°,全车照明接近 180°。高辉表示,这一灯光补偿系统,为业内首创。同时,爱玛 A500 配备了随动转向灯,转弯时自动开启转向。

其它方面,爱玛 A500 延长 2 厘米的“壁虎式”手刹柄;改变了传统电动车 23- 25° 的倾角,采用 27° 黄金倾角,能够缓解齐行疲劳;另外,坐垫加长、减震级别上升至 5 级也是其设计变化之处。

交互方面,爱玛 A500 搭载爱玛 Aimos 车载智行系统,在电动车交互上拥有新表现,其云服务智能管家支持随时在线互动。

从具体应用来看,A500 搭载了智能锁,能够在车主接近时自动解锁,离开时自动落锁,同时也可以通过 NFC 刷卡方式进行解锁和落锁。

另外,在智能防盗上,爱玛 A500 提出 APP 远程控车的解决方案——即在车身配备了震动传感器、陀螺仪等智能感应设备,当车辆在设防状态下被碰撞、被强制推动或者跌倒时,车身姿态感应系统能够发出敏锐判断,第一时间通知车主。

售价上,爱玛 A500 标准版、旗舰版、智行版价格分别为 4999 元、5999 元、6999 元。4 月 10 日开售。

电动车走向智能化

从“拼车”到“造车”,两轮电动车在改变制造方式的同时,其实也在往智能化方向行进。

在本次爱玛发布会上,引擎 MAX 系统、全面屏仪表盘、Aimos 车载智行系统等软件技术的亮相,无不彰显着“软硬件”结合正成为发展方向,两轮电动车正走向智能化时代。

事实上,除了车企自身的变革,市场变化同样在助力着电动车企向智能化方向探索。

自 2019 年 4 月两轮电动车新国标开始实施后,电动车市场进入洗牌期,无论是爱玛、雅迪等“传统派”,还是互联网出身的“新势力派”哈啰、小牛等,都在想方设法跑马圈地,“智能化”成为了众车企之选。

一场关于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之战,正悄然开启。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50AEQcRbY91NFmT.html#comments Tue, 13 Apr 2021 14:03:00 +0800
全屋智能,华为“亮剑”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nQ7IbIZCVsM6xU5.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智能家居的终极发展方向是全屋智能。

在 2021 年 4 月 8 日举行的华为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旗舰新品发布会上,这一观点被提出。

在这场发布会上,华为在去年提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诠释出“全屋智能”的真正面貌——以“1+2+N”的形式,给家庭装上一个搭载鸿蒙 OS 的“智慧大脑”,结合两张智能网络对全屋生态进行整合。

华为全屋智能以全屋智能主机为中央控制系统,同时具备 PLC 全屋网络和全屋 Wi-Fi 整合全屋生态系统,从而推动智能家居由以往的“单品智能化、单系统智能化”向“全屋智能”迈进。

不仅如此,发布会还带来了全新升级的华为智慧屏 V 系列、华为手环 6、首款儿童陪伴式机器人等产品;可以说,这是一场颇具诚意的发布会。

99999 元起,给家庭装上“智慧大脑”

晚上八点,发布会如期开始。

在进入产品发布环节前,余承东先谈到了当下实现全屋智能面临的三大挑战——全屋互联、全屋 AI,以及生态整合。

全屋智能需要全面融合的技术能力,这意味着要解决要有平台、生态,芯片,专有操作系统,通信等多方面问题,仅靠硬件产品智能、软件智能,或者是单系统解决方案,远不足以实现全屋智能。

对此,华为提出了“1+2+N”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指集学习、计算、决策于一体的家庭智能主机,“2”指两张核心网,即全屋 PLC (PowerLine Communication)和全屋 Wi-Fi 6+,“N”则是全屋生态整合。

余承东解释称,华为全屋智能是以全屋智能主机为中央控制系统,具备 PLC 全屋网络和全屋 Wi-Fi ,支持可扩展的鸿蒙生态配套,对全屋环境、用户行为及系统设备等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个性化、可成长的全场景智慧体验。

其中,全屋智能主机是集学习、计算、决策于一体的“智慧大脑”,具备智能化的中央控制模块,同时也是首个模块化设计的家庭智能主机;这主要体现在内部构造上。

据余承东介绍,华为全屋智能主机内部包含中央控制系统、全屋 PLC 控制总线、全屋 Wi-Fi6+、智能温控风扇、光猫以及两个扩展模块全屋存储、全屋音乐。基于这一设计,使得该“智慧大脑”具备高集成,可按需扩展,易维护等优点。

从外观上看,华为全屋智能主机采用全铝合金一体化冲压无缝成型,体积较小,能够复用弱电箱的位置,不单独占用空间。

另外,全屋智能主机首次搭载 HarmonyOS,拥有鸿蒙 AI 引擎,可以实时搜集、计算华为 1+8+N 终端数据、传感器数据、互联网数据,通过两张网络传递到鸿蒙 AI 引擎,鸿蒙 AI 引擎再调用场景模型,在本地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形成决策,控制设备执行各类场景,从而实现多条件动态预判和主动智能。

也就是说,基于全屋智能主机,能够实现获取多维度信息,执行控制指令、可扩展场景模型、进行计算决策引擎等多方面功能,能够在清晨唤醒等场景下得以应用。

除了“一个智慧大脑”,全屋智能的实现还需“两张网”,即全屋 PLC 和全屋 Wi-Fi 6+。

全屋 PLC 能够将控制信号和数据加载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实现有电即有网的稳定可靠连接。华为实验室数据显示,相比较 KNX、ZigBee 等连接技术存在的部署难度大、成本高,稳定性差等缺陷,PLC 不占用空间,电工即可操作完成组网,能够节约 38% 的布线成本。

另外,华为还自研 PLC 芯片解决了PLC 在家庭网络中存在的干扰和衰减的两大难题。

目前,华为全屋 PLC 技术已实现支持 2000 米传输距离,能够覆盖高达 500 平的大户型。在华为实验室测试中,能够实现显示累计 100万+小时不掉线,通讯成功率高达 99.99%,在扩展性上可连接设备可达 384 个。

华为方面指出,PLC 是家庭物联网连接技术的未来。

华为全屋智能的另一张网是全屋 Wi-Fi 6+,其主路由包含 1 个 IPTV、1 个上行连光猫、1 个连PLC、5 个多房间 AP 扩展共 8 个网口,从而实现全屋 Wi-Fi 覆盖。

为了实现无缝连接,全屋 Wi-Fi 6+ 支持华为鸿蒙 Mesh+,根据华为实验室数据,配合部分华为手机无缝漫游可以做到 20ms 热点切换。

在全屋生态整合上,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支持照明系统、水健康系统、环境系统等 N 大系统,并在鸿蒙生态下拓展合作伙伴,目前已达 1000+ 大品牌,西顿、AO史密斯、美的等均包含在内。

此外,作为一套系统性可量产落地的实用方案,华为全屋智能提供了一站式 4S 服务——消费者可在 App 上查看施工过程,通过 NFC 一碰交房,同时配套售后和日常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在发布会现场,余承东还宣布了另一消息——HUAWEI HiLink 已全面升级成华为鸿蒙智联(HarmonyOS Connect),同时在宣布前装和后装上均达成了多项合作,除了前文提及的多个家电品牌,包括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居然之家等家装地产商均也建立合作。

对于首次发布的全屋智能系统级产品,起售价自然是颇受关注的焦点。

余承东表示,华为全屋智能主要有两个价格区间——三房两厅(约 100㎡)售价为 99999 元起,五房两厅(约 200㎡)售价为 149999 元起,将在 6-8 月陆续开售。

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自带万元级音响

除了全屋智能产品,华为还发布了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

自华为 2019 年首次提出智慧屏战略,已有两年时间。在这期间,华为陆续发布了华为智慧屏 V系列、X系列、S系列多款产品,在不同价格层次上打磨智慧屏产品。

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没有开拓新系列,而是发布了 V 系列的第二代产品,包括 55/65/75/85 寸四种屏幕尺寸共 4 款机型。

画质方面,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全系采用 120Hz 高刷 4K 屏幕,65/75/85英寸机型峰值亮度最高可达 1000nit。

另外,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是全球首款通过 HDR Vivid 认证的智慧屏新品,相较静态 HDR 标准可以呈现更丰富的色彩及层次,提高明暗对比,增强纵深感和细节。

音质方面,华为智慧屏首次与帝瓦雷音响达成技术合作,这也是继华为 SoundX 音箱之后华为与帝瓦雷的再次联手。

华为智慧屏搭载了至高 9 单元(包含 2 个无源辐射器)的声学架构,通过超薄重低音单元和华为智能低能算法的加持,能够实现更低频的下潜和更高频的延展体验。

在 AI 能力上,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搭载 2400 万超广角 AI 慧眼,升级了识别能力——从单人识别升级到最大三人识别,支持最多三人同时 AI 健身。

另外,基于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 系列能够打破了多个硬件设备物理空间的限制,将各类设备的硬件能力拆散,虚拟成一个个共享资源,在运动、教育、游戏、看护、办公五大分布式场景进行全新升级。

在价格方面,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65 售价 7999 元,华为智慧屏 V75 售价 13999 元,4 月 8 日开启预售。新一代华为智慧屏 V55 售价 5499 元,华为智慧屏 V85 售价 21999 元,2021年5月开启预售。

华为手环 6,屏幕显示面积提升 148%

在产品发布环节,华为还带来了华为手环 6 和小艺精灵两款产品。

华为手环 6 首次采用一块 1.47 英寸的 AMOLED 全面屏,将正面的边框宽度压缩变窄,相比上一代显示面积提升 148%,具有曜石黑、樱语粉、赤茶橘和青山黛 4 种配色。

重量上,华为手环 6 机身不含表带重量仅有 18g。

续航方面,华为实验室数据显示,配合磁吸式快充,典型场景下充电 5 分钟,可正常使用 2 天。

功能上,华为手环 6 新增全天候血氧监测,同时支持压力监测、久坐提醒等,生理周期的记录与提醒等功能。

运动监测方面,华为手环 6 支持 96 种运动模式,包括跑步、步行、骑行、游泳等。

售价上,华为手环 6 基础版价格为 269 元,NFC 版价格为 349 元,4 月 27 日 0 点开售。

另外,华为在发布会上还推出了旗下首款儿童教育陪伴机器人——华为小艺精灵,主要依托于 AI 多模态自然交互和多场景学习两方面技术,具体配置表现如下:

  • 搭载麒麟 CPU + 昇腾 AI 处理器,算法可达 17 TOPS;

  • 搭载 OLED 三屏表情系统,拥有 100 + 眼神、200 + 嘴形、2000 + 表情;

  • 配备 1600 万双摄像头,支持 10 + 图像特征识别;

  • 内置 AI 对话系统,拥有主动情绪识别、多模态情感识别、双语童趣音色、语义意图识别、多人互动、儿童定制语料六大核心能力。

不过,目前华为小艺精灵还未开售,消费者仅可在华为旗舰店进行体验。

雷锋网总结

从 2015 年年底发布 HiLink 战略进入智能家居生态,到华为智慧屏等多款智能家居硬件产品的推出以及鸿蒙 OS 的融合,再到“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提出,短短五年时间,足以反映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部署和思考——从单品智能化、单系统智能化迈向全屋智能化。

而本次发布会推出的全屋智能系统级产品,则是华为在全屋智能方向的另一迈步——从方案向实际应用的落地的进阶,这其实也意味着华为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屋智能家居场景。

不过,从 99999 元起的售价来看,这一全屋智能产品则显得不那么亲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普通用户的吸引力。但从华为目标用户群体来看,这一售价也是华为对自身技术和产品具有足够信心的体现。

另外,雷锋网注意到,在全屋智能产品和华为智慧屏的发布过程中,余承东多次强调“常用常新”这一理念,从消费品价值层面来看,这或许将为智能家居消费品带来新的思考。

在另一层面来看,华为“1+2+N”的全屋智能本质上是在构建一套智能家居的核心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充分的可定制化空间。

同时,华为全屋智能与多个家电品牌达成合作关系,体现了较强开放性的同时,也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多选项。

整体来看,华为试图打造的是一个基于全屋智能方案的开放的智能家居生态,而华为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积累,试图在生态中扮演底层基础设施的角色,这是一种典型的平台化思维方式,而这也正是华为所擅长的。

从全屋智能构建来看,可以说,华为已经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

另外,华为在全屋智能上的加速发力也反映了华为在消费者业务上的新部署。自手机芯片被卡脖子之后,华为先进制程的手机更新速度放慢,消费者业务 BG 的收入增速踩下“急刹车”,同比增长从 34% 降至 3.3%。

不过,从华为全屋智能发布会来看,华为或将消费者业务的收入来源押注于智能家居——不仅在零件层面,华为还自研 IoT 芯片,开放操作系统,在拥有足够的平台掌控权同时,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屋生态闭环。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nQ7IbIZCVsM6xU5.html#comments Fri, 09 Apr 2021 14:26:00 +0800
重磅! 海康威视发布两大“平台级”软件新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JuKgSWhhfkEBmPFQ.html 3月30日,“智涌钱塘”2021 AI Cloud生态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以“共筑智慧城市  赋能数字企业”为主题,汇聚5000余名行业专家、生态伙伴、产业界人士于一堂,共同探讨城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会上,海康威视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数智底座,以数据为基、智能为础,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技术底座,为“筑城者”(智慧城市参与建设者)提供平台、算法、模型和服务,使其具备快速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的能力。

当天,海康威视还正式上线了AI开放平台2.0,在全面感知、自主进化、认知计算三大能力上全面升级,帮助零基础用户开发行业智能算法,以及助力广大AI从业者拥有智能硬件和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数智底座发布  开放赋能合作伙伴

会上,海康威视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数智底座,以数据为基、智能为础,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技术底座,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者提供平台、算法、模型和服务,使其具备快速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的能力。

“在古建筑中,墙始为基,柱墩为础。台基和础石作为支撑建筑的基础底座,托起数百年不衰的建筑之美。我们今天构建智慧城市,也需要牢固的台基和础石。在我们的眼中,数据为基,智能为础,托起智慧之城。”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毕会娟在发布时说。

数智底座提供感知平台(感知融合赋能平台),支持多维感知、智能感知和集约感知。尤其是集约感知,就是要实现城市中各行各业感知资源的统筹利用;数智底座提供数据平台(物信融合数据平台),为城市感知数据与政务数据的汇聚、治理、挖掘和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数智底座提供应用平台(智能应用开放平台),面向边缘节点应用、边缘域应用、云中心应用、互联网运营应用分别提供了智能应用开放平台。

毕会娟表示,一座城,需要更多的建设者。数智底座的发布就是要为“筑城者”服务。为此,海康威视构建了开放赋能体系,提供了4个开发框架、1000多个开放接口、730多个共性组件、3类198个软件平台,以及一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工具和服务。海康威视提供面向系统运维、算法训练、数据工程、应用开发的4类培训认证体系,除在杭州的2500多平米线下培训室,在东北、西北、西南的3个软件研发中心、19个省的软件研发部都能够承担培训赋能任务,同时还提供280多门线上培训课程。

在发布现场,展现了数智底座的开放能力:5分钟可以配置一个VR应用,2小时可以配置一个AR实景应用、训练一个新的智能检测算法、“零编码”构建一个数据看板,3天定制一个物联应用,2周完成5000个普通物理设备的50种算法绑定,1个月开发一个数据应用,3个月打造一个业务系统。

AI开放平台2.0上线  三大能力全面升级

2018年,为帮助实体经济用户实现智能化升级,海康威视推出AI开放平台,帮助零基础用户开发行业智能算法,以及助力广大AI从业者拥有智能硬件和解决方案。会上,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浦世亮宣布AI开放平台2.0正式上线,在全面感知、自主进化、认知计算三大能力上全面升级。

AI开放平台2.0根据场景进行信号采集与融合应用,使感知手段更加全面,赋予机器超人类视觉的感知能力,更好地构建数字化场景。通过自主进化技术,实现系统的持续自我迭代升级,让AI越用越聪明。同时,通过认知计算框架,实现行业数据、行业知识与AI的有机融合,让各行业可基于框架构建适用行业的认知计算体系。如在与某大型商业银行合作中,通过认知计算框架,让欺诈账户识别准确率提升20多倍,每月有效阻止欺诈行为100多次。

据了解,通过AI开放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各行业用户2020年共训练算法模型数量超过1万5千个,应用行业超过100个。未来3年,海康威视将继续向合作伙伴提供免费的AI开放平台训练服务。同时,计划培养5000余名具备AI工程化能力的认证工程师,与合作伙伴打造超过100个行业联合方案,构建算法商城,用AI的力量推动产业升级。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JuKgSWhhfkEBmPFQ.html#comments Fri, 09 Apr 2021 10:24:00 +0800
小米“以战养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DUohg8B2WxSDJWi.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从小米诞生之日起,这个问题就一直被讨论不休。小米拥有着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同时在电视、路由器、笔记本电脑上猛然发力,然而雷军又格外强调小米的互联网业务……结果就在最近,小米又宣布了造车的消息。

也许小米不容易被定义,但从现有的布局整体来看,小米本质上已经是一家初成格局的 IoT 企业;它正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 IoT 之战。

而小米的打法,是以战养战——即在手机、AIoT、智能汽车三者之间各自扩大战场,却也相互共享战果,扩充战争边界。

最后一块版图,拼好了

对小米来说,广义的 IoT 概念和小米提出的 AIoT 定义相差无几。

在业界看来,所谓 AIoT 时代,是将由几个强黏性硬件终端、以及众多弱黏性硬件终端共同构成流量入口,实现智慧互联的时代。然而,过去几年,小米 AIoT 生态圈仅在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场景进行布局,但对于“出行”这一重要场景,始终未有涉及。

不过,在小米 11 周年之际,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1 年 3 月 30 日,雷军在春季发布会上宣布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战——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而后,多家券商研究报告指出,小米入局智能汽车业务,实则是对 AIoT 时代下小米生态的完美补充,补全了小米智能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光大证券指出,智能电动车不仅完美补充了小米 AIoT 生态圈,而且其市场空间巨大,将成为驱动小米的第二成长曲线,放大品牌+渠道+AIoT 生态价值。

Gartner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及车后市场规模在 2019 年就达到 10 万亿元,相当于手机市场的 10 倍规模。当下纯电动智能汽车市场方兴未艾,小米此时入局,机遇不可谓不广阔。

在春季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有 1080 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亏得起”。言语之间,显露出愿意为了“造车”一事孤注一掷的决心。通过小米财报数据不难得知,“1080 亿的资金储备”主要来自智能手机以及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

不仅如此,雷军还表示,自己将亲自带队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将投资 100 亿美元。

雷锋网注意到,就在小米官宣造车前一周,雷军曾在致投资人公开信中表示,将对“手机 X AIoT”的核心战略加大投入研发力度,2021 年预计超过 130 亿元 。

不过,这两方面投入并不冲突。

小米官方表示,“对外承诺的 130 亿元将完全投入手机+ AIoT 业务,汽车会做一个单独的新业务来做战略投入,不会算入手机和 AIoT 业务里面,未来手机+ AIoT 还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官宣造车的同一场发布会,小米还发布了三款智能家居新品——米家新风空调、米家扫拖机器人 Pro、米家纯净式智能加湿器 Pro,定价分别为 3599 元、2699 元、 899 元。

不难看出,即便是在“宣布造车”的发布会上,小米依旧没有忽略 AIoT 这一重要业务;而事实上,在小米前 10 年的发展进程中,AIoT 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张紧密联结的网络

作为最早期布局 IoT 的科技公司,小米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 IoT 平台。

小米开启 IoT 的布局是在 2013 年。2013 年年底,雷军做出一个决定——用投资的方式孵化智能硬件公司,提出 5 年之内孵化 100 个企业。

小米的 AIoT 蓝图主要表现为“1+4+X”的品类战略,1 指传统控制中心智能手机,4 指电视、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和路由器、X 则是海量的 IoT 产品。

2014 年,小米成立了专门部门做 IoT 连接模组,后来又成立小米生态链部,按照三大圈层进行投资布局——第一圈层投资手机周边;第二圈层投资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产品;第三圈层投资生活耗材。通过从点到面的链接,小米逐渐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织出一张紧密联结的网络。

经过几年的发展,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竹林效应”开始显现,在不到 5 年的时间里孵化投资 IoT 领域 220 家生态链企业,其中包括已经独立上市的华米、云米等品牌。

不仅如此,IoT 业务也成为了小米营收增速最快的业务,2015-2019 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63.5%。在这个时期,小米也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市场生态体系。

而后,随着 5G 时代到来,小米 AIoT 战略高度更上一层,公司在组织和战略上全面向物联网倾斜——雷军在 2019 年年初确定了“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提出 5 年 100 亿 “All in AIoT”。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战略确定仅一年,小米便进行了升级,由“手机+AIoT”升级为“手机×AIoT”,其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由 2020 年初期的“未来 5 年小米将至少投入 500 亿元”,升级为 2021 年投入超过 130 亿元。

同时,伴随着这一战略调整,小米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包括改组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 部和互娱部为十几个一级部门;新成立“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等。

在频繁的变动和调整之下,小米 AIoT 业务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

  • 小米 A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数达 3.25 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 38.0%。

  • 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 AIoT 平台设备的用户数达到  620 万,同比增长  52.9%;

  • 米家 App 12 月的月活用户数达到 4500 万,同比增长 22.1%。

具体品类上,作为小米体量最大的 IoT 业务,小米电视 2020 年全球出货量达到 1200 万台,据奥维云网统计,到 2020 年第四季度,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第八个季度稳居第一。

另外,市场调研机构 IDC 发布的《IDC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 年 Q3,小米凭借 16.3% 的市场份额排在首位。

无疑,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小米已居于头部位置。

谁主沉浮,依旧未定

过去 7 年,小米迅速进入 IoT 领域,并发挥手机与 AIoT 的协同作用,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推进 AIoT 战略,抢得先发优势。

回望其发展,无论是初期生态链的投资孵化,还是后期对制造业带来的改变,小米 AIoT 一路高歌猛进,始终离不开小米手机打下的江山。

不过,即便小米 AIoT 平台如今在某些维度上已居于首位,但实际上,小米 AIoT 的战事,才刚刚打响。

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指出,中国 AIoT 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蓄力期向产业增长期”过渡的阶段,2021-2030 年将迎来 AIoT 快速发展时期。

也就是说,国内 IoT 战场上即将迎来全面竞争时代,谁主沉浮,依旧未定。

IoT 领域具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既包括掌握核心入口的手机产商,也包括深耕制造业已久的传统家电厂商。

从手机企业看,华为提出了“1+8+N”的战略部署;OPPO 是通过“构建三圈模型”(包括个人场景、垂直场景、融合场景)展开布局;vivo 则是通过 Jovi 物联建立 IoT 开放生态联盟,与大家电企业合作实现智慧互联。

另外,传统家电厂商方面,康佳 APHAEA 在 IoT 领域的战略是“1+3+N”,创维是通过 Swaiot+TrensAI 搭建大屏 AIoT 生态;TCL 则是明确提出了 AI x IoT 战略,致力实现硬件+软件+万物互联与全场景的融合。

不难想见,摆在小米面前的是越来越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小米 16% 的市场份额,实则不足以让小米坐享已有的成绩。

小米 AIoT 业务的优势和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小米 AIoT 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发展瓶颈;尤其在竞争对手华为的倒逼下,IoT 生态链和技术层面的局限性更为凸显。

前面提到,小米对 AIoT 生态链已有多年布局,拥有相对统一的设计语言容易打造爆品,其带来的竹林效应也十分明显。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投资不控股,但小米对生态链企业输出产品方法论、价值观的方式,使其难以与市面上销量大、口碑好的家电厂商达成合作,一定程度上具有封闭性。

另外,在技术层面,小米已有小爱同学、自研物联网操作系统 Vela 等技术布局,但小米始终过于年轻,其技术进程才刚刚起步。

反观华为,虽然入局较晚,但凭借自身在通讯技术、芯片、软件开发方面的雄厚实力,华为在 IoT 领域的推进速度,不容小觑。

华为最初从底层通讯协议开始,打造出一个开放的 IoT 标准,吸引大批第三方厂商加入华为阵营,将硬件设备接入到 HiLink + HiAI 平台上。夯实基础之后,华为则通过“1+8+X”的 IoT 战略进一步打造 IoT 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鸿蒙 OS 的推出还为华为 IoT 的生态布局踩了一脚油门,其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 LiteOS 将融入鸿蒙 OS,进一步扩展了 IoT 应用搭载范围,同时也在物联网系统层面有了统一部署。

有接近小米的内部人士表示,目前 AIoT 的重心是全屋智能,但全屋智能的发展更强调定制化、个性化,需要深入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实际上是 to B 的思维,小米在 to B 方面是缺失的,而华为的 to B 基因则更强。

可见,如何对自身业务状态进行调整以适应 AIoT 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是小米需要迎接的挑战。

AIoT 之战,刚刚开始

小米的新十年,也是 AIoT 快速发展的新十年。

未来的十年间,深耕 AIoT 市场的不仅仅只有小米、华为 OV 等手机厂商,包括海尔、美的、创维等传统家电厂商也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深入地参与其中,AIoT 市场将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品牌与技术共生、机遇和挑战同在的庞大市场,其变数自然会更大。

对于 11 岁的小米而言,这场属于 IoT 领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 1942 年在二战时的一场著名演讲中所言: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


参考资料: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1】《一往无前》,刘海涛著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DUohg8B2WxSDJWi.html#comments Tue, 06 Apr 2021 12:01:00 +0800
涂鸦智能,冲出巨头重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uAZ1e5y6c78BrYxg.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在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回港二次上市,在众多科技企业在国内登陆科创版、创业板时,中资企业赴美上市再度迎来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前两个月国内赴美上市企业已有包括容联云、雾兴科技等13家企业。 

作为爆火的物联网赛道中被众多资本看好的独角兽企业,涂鸦智能也于今日在美敲钟上市。

纽交所钟声响起,造富神话继续……

此时,很多人也想看看,万亿物联网赛道能否冲出一位“新巨头”?

涂鸦智能的成人礼

3月18日晚,涂鸦智能高管、投资人、合作伙伴,甚至连杭州市长都亲自赶赴到杭州黄龙饭店,来见证涂鸦智能上市云敲钟仪式。

据悉,在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让承销商购买任何额外的美国存托股份 (ADS) 之前,涂鸦智能共发行了4359万股美国存托股份 (ADS),每股ADS定价21美元,总发行规模约为9.154亿美元。

以每股21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涂鸦智能IPO市值约为132亿美元。

在敲钟之前,涂鸦智能创始人兼总裁陈燎罕、涂鸦智能高级副总裁兼CFO刘尧接受了媒体采访,揭秘了涂鸦智能的在这一上市过程中的思考和计划。

问:中概股回归是当下趋势,涂鸦为什么会选择在美上市?

刘尧:关于我们选择美股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

  • 第一,涂鸦是一个全球性企业,我们支持的客户是遍布全球的品牌、工厂、渠道商及运营商,在美股上市考虑到客户的base;

  • 第二,我们是一个云厂商,在美股市场上有一大批成熟的、专注于投资科技类云企业的投资人,他们对云企业理解比较深刻。

问:在和美股投资人介绍涂鸦时用的是怎样的概念?

刘尧:投资人认为涂鸦是一个基础设施类云公司,我们是为整个IoT行业提供类似、水、电这样的基础服务。

问:招股书显示我们近两年都处于一个亏损状态,未来有怎样的改善措施?

刘尧:从历史来看,科技类公司在上市前或早期时候亏损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来开拓出真正有高价值的产品,尤其像我们进入这个领域它是全新的,所以产品的沉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摸索,但是我们的亏损其实是在迅速收窄的。

上市后我们会继续重投入在研发、做好产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我们也会比较有纪律性的管控我们的现金流。所以我觉得亏损也很有可能会继续,但会慢慢收窄。

问:涂鸦目前有很多收入来自海外,未来打算如何发展中国业务。

陈燎罕:早期,特别是2015年-2016年,我们发现智能化开始在海外大规模的渗透,所以其实我们当时的市场聚焦在海外,从北美开始,然后到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这样一个发展轨迹。

从2017年开始,我们发现中国的IoT市场起来了,所以我们又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来经营我们整个中国市场。

我们看到,其实中国市场是一个有非常大潜力的市场,所以虽然我们今天在海外投资占比更高一些,但我们发现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我们也会为中国制造业品牌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能力,我们会花很多资源深耕中国市场。

问:当前阶段的智能化对制造业的意义何在?

陈燎罕:以照明产业为例,一个普通的球炮灯目前的售价是0.4美金,一旦它被智能化后,它的售价会迅速提升到两美金以上,所以其实智能化对整个产业的产值提升超过了10倍,这就是智能化对于这个行业带来的魅力。

阿里渊源:被收购,再创业

说起涂鸦智能,不得不提的是总部同在杭州的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

2009年,阿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阿里云,马云当时即称“阿里云将是阿里的下一个十年”,并调来时任阿里CTO的王坚博士亲自带队,彼时阿里云也迎来了第一任总经理,花名御灵。

御灵本名王学集,坊间流传是一位学霸少年,进入阿里之前,曾在大学期间与同窗好友一起在2003年创办了PHPWind论坛。

PHPWind是一款社区开源系统,主要业务是帮助版主和站长建立自己的论坛。当年,国内还有另一个主流社区开源系统,Discuz,这两大系统见证了国内互联网的兴起与觉醒,也构建起了那个趣味横生的BBS时代。 

在当时论坛大战中,腾讯在2010年收购了Discuz,并与QQ账号进行了打通,一个QQ号可以登录各大论坛,一时间各大论坛涌入大量QQ大军;阿里早腾讯两年、在2008年收购了PHPWind,王学集和他的团队一起走进了阿里,并在次年随PHPWind成为阿里云第一个业务团队。

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这一年,阿里云服务的用户已经覆盖了全世界200个国家;也是在这一年,王学集走出阿里再次创业,成立了涂鸦智能。

当时,一同出走创业的还有陈燎罕、林耀纳、周瑞鑫等从PHPWind一同进入阿里的原班人马。 

涂鸦往事:花了一年半,才有了第一个客户

2014年,物联网概念在国内尚处于风起云涌的前夜,在国外已经成形、风靡。

正因如此,成立之初的涂鸦智能将业务重心放在了海外。

对此,陈燎罕也详细介绍了创始团队在创业之初对IoT市场的认知:

2015年,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消费者对于智能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其实是高于国内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往哪里去做。

2014年在北美就已经出现了亚马逊的Alexa和谷歌的Google Home等智能音箱产品,这类产品推动了消费者对于购买智能设备的热情,因为购买语音音箱后,用户就希望能够让家里大量的设备能够连接到语音音箱中,能够进行更好地交互和体验,这也是涂鸦看到的机会,涂鸦在其中就扮演了帮助海外品牌能够连接到不同品牌的语音音箱,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涂鸦在海外发展迅速的原因。

在当时,涂鸦智能究竟想要做一个怎样的产品呢?

我们一开始只是想尝试性的用智能技术打造一些创新性产品,这个产品可能是电脑、手机之外的第三个设备,也有可能是一个平台。

这是王学集创立涂鸦智能最初的想法。

这里说的智能技术其实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些团队已有长期积累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涂鸦智能在2015年试水做了第一款产品,爱相机(Airtake)。

Airtake并不是一款硬件,而是一款「集成了云服务的相机App」,这款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手机、相机拍照云存储问题,涂鸦智能随后也推出了一款「植入WiFi功能的SD卡」与Airtake配合应用,使得传统相机或手机拍的照片自动上传到云端相册、本地只保留压缩图片(占用空间为原图的1/6)。

 

Airtake是一款较早利用云技术解决日常实用性问题的软件,虽然最终没能成为电脑、手机后用户手中第三顺位设备,却清晰地展现了涂鸦智能的基本商业模式——硬件+软件+云服务。

在涂鸦智能的商业模式中,硬件指的是联网模组(也称IoT模组、云模组),目前有包括Wi-Fi模组、蓝牙模组、Zigbee模组等多类模组方案,通过将这些模组嵌入到设备中,实现设备联网和二次开发。软件和云服务指的则是基于IoT云平台提供的PaaS、SaaS服务。

从涂鸦智能赴美上市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目前涂鸦智能主要业务包括四块:

  • IoT PaaS。提供基于云、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在硬件产品上,正是联网模组,通过嵌入联网模组实现设备联网,再将联网设备连接到涂鸦智能的IoT云平台上,最终实现传统产品到具有边缘计算、存储、联网能力的IoT产品的转换和设备的智能管理。

  • IoT SaaS。为诸如酒店、地产等垂直行业提供行业SaaS。企业运用这些SaaS方案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管理和运维。

  • 智能设备分销。为品牌厂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部署了涂鸦智能IoT PaaS的OEM合作伙伴的智能设备。

  • 其他增值云服务。面向企业客户提供诸如人工智能虚拟助手、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面向涂鸦智能的设备用户提供诸如数据存储、消息推送、内容服务等。

其中,IoT PaaS是涂鸦智能的核心业务,涂鸦智能目前大部分收入来自于IoT PaaS(注:2019年、2020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2.2%、84.3%)。截止2020年12月31日,涂鸦智能有3296个IoT PaaS客户,来自188个大客户的收入占到了87%的IoT PaaS收入。 

2019年,涂鸦智能营收达到1.06亿美元。 

五年时间里,涂鸦智能将营收从0做到了1亿美元,增速可观。

然而,为设备嵌入联网模组、让设备能够上网这件事儿,中间的利害关系复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在涂鸦智能拉队伍创业时,远在北京的小米也开启了物联网项目。当时作为小米IoT项目负责人的高自光在与家电厂商沟通过程中发现:

大企业大多希望开发自有模组,而不是采用别人的标准(模组)。

小米团队花了近一年时间和各大家电厂商商谈合作事宜无果后,最终不得不将自己的IoT模组应用到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中,智米的空气净化器成了小米首款IoT产品。

要做IoT to B业务的涂鸦智能同样要面临这一问题。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即使团队有大厂背景,要从0开展To B业务,也难免碰壁。

王学集此前在接受《温州商报》采访时曾表示,“我们花了一年半时间,让最初的100个客户认识“TUYA”,才有第一个客户选择了我们。

对此,陈燎罕也颇有感触:

一年半的时间才有第一个客户,我们当时也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我们的方向是不是选错了,我们进入赛道是不是进早了……,会有非常多的思考,但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6年我们开始大规模推广涂鸦IoT平台,那时候非常艰辛,因为整个IoT行业还在早期阶段,还需要教育市场。当时我们是自己拿着电脑、带着PPT、开车去工厂里,用互联网的交流模式和他们交流,当时都不太懂他们的“工程语言”,也吃了很多闭门羹。

金主&拥趸:谁在重仓涂鸦?

2020年,涂鸦智能营收增长了70%,达到1.8亿美元。

然而,在这样漂亮的业绩下,潜藏的却是这一行业营收的困顿。

据涂鸦智能招股书中数据显示,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产生了7050万美元和6690万美元的净亏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涂鸦智能累计亏损1.925亿美元。

对此,涂鸦智能在招股书中提及的解决之道是:「加强平台建设」和「加大营销团队投入」

在如今创业环境下,多数创业企业开拓市场靠的并不是营收与投入的双向流转,而是需要借力资本的力量,被看好的涂鸦智能自然不缺金主和贵人。

吴泳铭是涂鸦智能的第一位贵人。

阿里成立之初有18位创始人,这18位创始人凑了50万作为启动资金并各占一部分股份,创立了如今风头无两的阿里巴巴。创业之初的18人既是创始人、也是阿里的早期合伙人,后来外界也给了一个颇有武侠气息的称号——阿里十八罗汉。

吴泳铭正是这18人之一,在阿里历任集团搜索业务、广告业务和无线业务的负责人,当王学集走出阿里再次创业时,作为王学集当时的顶头上司,吴泳铭自掏腰包成了涂鸦智能的天使投资人。

除吴泳铭外,涂鸦智能的天使投资人还有阿里第46号员工李治国,以及同为阿里前员工屈田创办的蝙蝠资本。正因如此,涂鸦智能一度被认为是阿里系企业。 

这样的创始团队、这样的天使投资,再加上选的又是一条被公认的潜力赛道,涂鸦智能自成立之初就注定会备受关注。

在随后几年里,涂鸦智能又拿到了多轮巨额融资,可以说是一家被“富养”的企业。据公开资料显示,涂鸦智能在2015年9月、2017年10月、2018年7月分别又拿到了千万美元、1亿人民币、2亿美元三轮融资,资方包括NEA恩颐投资、东方富海、线性资本、宽带资本、Quadrille Capital、Future Fund、C.M.Capital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

另外,在筹备上市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书中,涂鸦智能披露了更多关于资方的信息,包括:

腾讯持有10.8%股份、为除恩颐投资外第二大机构投资方;

CPPIB(加拿大养老基金)、Dragoneer、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roup)、腾讯投资、高瓴资本几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成为涂鸦的基石投资人,合计意向认购5亿美元。

仍在亏损是涂鸦智能的现状,不过IoT仍是一个在持续增长的赛道,一个极有潜力的赛道,一个有无限可能的赛道。

这使得以“IoT云第一股”在美上市的涂鸦智能,在市场上扬时、在资本簇拥下,强势成为了一家估值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重估“IoT云”

2021年2月2日晚,阿里发布2020年Q4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单季度收入116.15亿元,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2400万元。

这是阿里云自成立十二年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不过,考虑到阿里云的规模优势和国内云厂商的生存环境,国内云市场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某次活动上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得到APP」所有数据是放在云上的,云供应商选择的是国内第一大云供应商阿里云,每年「得到」交给阿里云的服务费用高达数千万。 

在「得到」与阿里云合作过程中,国内另一家云服务厂商,华为云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和「得到」沟通——希望「得到」将数据迁移到华为云上。

即使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可以一直交流,但这件事儿不可能”,华为云仍在持续与「得到」保持着沟通和交流。

最近,得到要做企业知识付费服务,华为云通过他们的渠道得知这一消息后,华为云销售再次为罗振宇发了一封邮件,邮件中提及:华为云在自己服务的客户中主动为「得到」找了一个“拥有500万预算”、“亟需和「得到」签约”的意向客户,并表示可以无条件介绍给「得到」。

与此同时,罗振宇的邮箱中也收到过其他中小型云服务厂商“十几万的优惠券”……

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依然不耽误资本对巨头之外的云服务厂商的看好。 

2020年1月20日,UCloud以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登陆科创版,首日市值突破300亿元;

2020年5月8日,金山云作为雷军的第四家上市企业,在美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7亿美元;

2021年3月16日,青云以混合云第一股在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亿元;

2021年3月18日,涂鸦智能以IoT云第一股在纽交所上市。

从实际业务来看,无论是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厂商,还是UCloud、金山云、青云等第二梯队云厂商均有涉及“IoT云”业务。

在这样的重重包围中,以“IoT云第一股”上市的涂鸦智能有机会成长为下一代“巨头”吗?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uAZ1e5y6c78BrYxg.html#comments Thu, 18 Mar 2021 22:50:00 +0800
HomePod mini凭什么活下来?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ItCs2CvXL6mCmWo.html 苹果公司在本周五收盘后,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其HomePod智能扬声器的全尺寸版本将停止生产,这是在其HomePod太空灰版本缺货几天后,有关该产品的最新信息。

比HomePod的停产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标志着苹果智能扬声器野心的终结,比HomePod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同级产品HomePod mini幸存下来。

HomePod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该类产品起步较晚,误以为了解市场对这种设备的需求以及能够接受过高的价格。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一市场,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便宜的替代方案。那么,为什么HomePod mini能够在其大型产品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呢?未来的产品线又将如何继续?

定位更精准的U1芯片

从外观上看,HomePod mini与标准的HomePod十分相似,但前者比后者小得多。从硬件功能上看,前者拥有超宽带芯片和Thread无线电,后者都没有。

目前为止,这些芯片的用途还十分有限,在最近的软件更新中,Apple添加了新的Handoff机制,该机制可与配有U1芯片的设备(主要是iPhone11和12系列)一起使用。由于该芯片可以高精度检测接近度,因此U1的切换功能比旧的蓝牙连接更加可靠。此外,U1芯片还可以提供其他功能,例如帮助用户定位手机或启动其他U1设备,避免召唤Siri时设备作出错误响应的烦恼。

同样,迷你Thread收音机是原始HomePod的一大特色,具有充当智能家居集线器的功能。尽管原始的HomePod可以充当HomeKit的枢纽,充当其他智能家居技术的中介,但它仅支持使用Wi-Fi或蓝牙的设备和依赖其他无线技术(例如Thread或ZigBee)的第三设备连接到网络的其他集线器。

因此,HomePod mini的定位功能要更强,它将成为越来越多智能家居技术真正进入消费者家中的枢纽,尤其是在苹果公司和其他行业共同推动智能家居标准的过程中。

HomePod mini优秀的性价比

类似HomePod的发展道路,苹果公司之前也走过,iPod Hi-Fi就是一个例子,那是一款设计精美的设备,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但价格却比市场上大部分扬声器高很多。这使得苹果陷入了一个艰难的市场,由于其价格介于廉价蓝牙扬声器和超高端音响系统之间,只有音响发烧友们原因花350美元购买这一产品。

另一方面,mini声音不能与标准的HomePod相提并论(尤其是低音),但99美元的价格已经足够,用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入大约80%的声音质量是一笔不错的交易,这是一个与以生产同类最佳产品而自豪的公司相对立的概念,也是一个教训。

智能扬声器市场中,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其产品能够在播放音乐和播客时听起来不错,坦白来说,HomePod mini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总而言之,HomePod mini的生存现状表明,苹果已经意识到智能扬声器市场中更重要的部分不一定是“扬声器”部分,而是“智能”部分。在良好的音质和更强大的家庭集线器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可能有助于将产品重新定位为公司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更不用说消费者将其放在重要位置。

并不是说HomePod产品线将来没有扩展空间,也有人认为对将HomePod式条形音响用于起居室的想法持乐观态度,也有人建议合并一些其他功能,如无线路由器功能。

雷锋网编译,原文链接https://www.macworld.com/article/3611668/homepod-mini-succeed-u1-ultra-wideband-price-features-size-sound.html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ItCs2CvXL6mCmWo.html#comments Sun, 14 Mar 2021 13:16:00 +0800
贝索斯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首次发射时间被推迟!将于2022年发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4TXiB98aQp9T7PhG.html 卸任亚马逊CEO后,“专心造火箭”的贝索斯似乎开局不利。

他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欲将其「新型格伦火箭」的首次发射推迟到2022年底。

据悉,火箭发射项目推迟的原因是该公司在去年失去了与五角大楼(美国政府)的一项关键合同。

蓝色起源2月25日宣布,设定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新目标,从卡纳维拉尔角空间站(美国著名航天飞机发射地)的36号发射场首次发射火箭。

这不是蓝色起源第一次推迟首次发射火箭的时间,该公司最初准备在2020年推出「新格伦火箭」,但在2020年初将其推迟到2021年底。

蓝色起源公司负责新格伦的高级副总裁琼斯(Jarrett Jones)表示:由于技术等原因,「新格伦」失去了成为美国太空部队发射服务提供商的机会,计划不得不推迟。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琼斯说。“造火箭需要大量的资金。”

蓝色起源输给了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和SpaceX,而这两家公司被选为2022年至2027年的国家安全太空发射供应商。

他说,这次落选让蓝色起源损失了数十亿美元。2018年10月,蓝色起源与美国空军达成了一项5亿美元的发射服务协议,但最终仅获得2.555亿美元后,项目就终止了。

琼斯说,蓝色起源失去这个五年的采购合同,公司将损失高达30亿美元的收入。

他说,尽管遇到了挫折,“新格伦的火箭发射计划仍在前进”。“ 蓝色起源仍将大力支持新格伦火箭的发展,我们将统一规划现有资源来执行我们的计划。” 

琼斯说,当下一份合同于2024年竞标时,新格伦将准备再次竞争。“我们希望将来继续致力于为美国国防任务服务。” 

琼斯说,在失去这次合同后,蓝色起源“重新设定了”「新格伦火箭」的时间表和发展计划的时间点。“我们查看了手上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钱和客户,并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在此计划中,我们将所有资源都投入使用。” 

他列举了新计划的一些进展,从生产大型火箭用推进式坦克到对其航空电子设备进行辐射测试。他说:“我每一件事儿都会亲自查看。”

该公司已经完成了火箭的七米有效载荷整流罩的鉴定版本,以及有效载荷适配器,该适配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俄亥俄州宇航局的Plum Brook站进行测试。

蓝色起源在其佛罗里达州的工厂中拥有第一阶段的模拟器,一些观察家对本月初的情况有所了解。琼斯说:“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人们将开始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该公司还在LC-36上完成了新设施的建设,这是蓝色起源(Blue Origin)在2015年接手的Atlas发射台。该发射台的主要建设工作现在已经结束,系统激活和检出工作开始了。他说:“期望明年将投入使用。”

仅垫板一项就使公司损失了10亿美元,是蓝色起源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的新格伦工厂以及该公司一年前在阿拉巴马州完成的发动机工厂等25亿美元设施投资总额的一部分。 。

琼斯表示,蓝色起源打算按时向美国联合发射联盟交付符合飞行条件的BE-4发动机,以供ULA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首次发射其Vulcan火箭。他说:“我们会定期进行各项测试。” “我们有超过11000秒的累积测试时间,我们充满信心。”

新格伦将履行其当前的商业合同,并寻求新的民用空间发射合同。

该公司此前宣布了与Eutelsat,Mu Space,OneWeb,Sky Perfect JSAT和Telesat的发射合同,琼斯表示,该公司已与他们讨论了修订后的开发时间表。他说:“我们仍在满足他们的需求。” “今天的宣布没有人感到惊讶。”

蓝色起源还打算将「新格伦火箭」与SpaceX在市场上竞争小型卫星发射的机会。

琼斯说:“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开发工作,以查看针对不同卫星大小和可重新配置卫星所需的不同适配器。”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文章:https://spacenews.com/blue-origin-delays-first-launch-of-new-glenn-to-late-2022/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4TXiB98aQp9T7PhG.html#comments Sat, 27 Feb 2021 15:05:00 +0800
酷开15年,创维没想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X7pk3fkEGJ5sQVRs.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14年10月的一天,做电视的创维(酷开)和做手机的华为(荣耀)进行了一次高调合作,这次合作的产物是一款名为酷开荣耀A55的“智慧屏幕”。

在当时,作为没有遥控器、机身没有任何接口、全靠无线传输进行内容播放的播放器,A55是一个难以被归类的产品,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一台电视、还是一个平板,但它却在冥冥之中预示了两件事:

第一,多终端互联互通(IoT)在日后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第二,包括华为、OPPO在内的更多互联网厂商开始造电视。

只是,当时没人料想到,酷开会抛开电视讲一个更大的故事。

中国iTunes梦

A55不是酷开的第一台“电视”,华为也不是酷开合作的第一个互联网巨头。

2006年,苹果公司颇受欢迎的iTunes经过五年迭代更新,更新到了7.0版本,这一版本更新中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迪士尼、皮克斯等电影工作室的数十部电影。

同样是在这一年,国内电视巨头创维与移动存储方案厂商朗科跨界合作,出资1000万成立酷开网络(各占50%股份),与现在众人熟知的酷开网络不同的是,当时的酷开网络是一家面向消费者免费提供高清电影下载服务的公司。

实际上,酷开网络正是希望借鉴苹果公司的成功模式,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建树。

时任创维集团副总裁的杨东文当时向媒体表示,“尽管酷开网络当前还只是为用户提供免费内容服务,但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为专业化、内容极为丰富的综合视频下载网站,并最终能够创造出巨大收益的中国的iTunes。”

酷开网络成立时投入的1000万元正是用来购买2000部正版电影版权,由此撑起了网站成立前两年的视频下载业务。也因此,当时大家更愿意称其为:酷开网。

由于酷开和朗科的基因所致,酷开网成立之初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为硬件做增值服务、卖硬件。

杨东文在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

最初成立酷开网是我跟朗科董事长邓国顺一次的聊天,当时只觉得这个网站能提升创维液晶电视和朗科大容量U盘的销量,并没有想过进军内容领域。

出乎意料的是,通过随电视、U盘赠送,酷开网在不到2年时间里积累了100万会员用户。

这也让创维有了对酷开网继续增资的信心。

与此同时,另一个让创维始料未及的是,2006年创维在液晶电视上引入USB接口后,酷开电视也开始悄悄在酷开家族一隅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网上卖电视

自2009年起,酷开电视经历了视频聊天电视、社交电视、酷开云电视的发展,最终在2013年正式推出酷开TV品牌。

2013年9月,创维和阿里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搭载创维天赐系统和阿里云OS双系统的酷开电视正式在线上面世。

杨东文将这解释为创维在电视上的双品牌战略——根据线上线下消费习惯、消费结构,酷开仅在线上销售,创维则在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

酷开电视品牌的出现,更像是创维在O2O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转型尝试。就在一年前(2012年),创维线上营收还只有25亿元,在整个集团营收占比不足10%。

不过,2013年想要抢占“新兴”互联网电视赛道的不只有创维,TCL、乐视、小米……似乎都感受到了电视市场即将面临的变局(注:2014年中国电视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在这一年一拥而入,整个电视市场充斥着1999元、2999元的互联网电视似乎想要下沉到每一个家庭,这一年也由此成为互联网电视集中爆发的一年。

对于酷开而言,也顺理成章地做起了电视的生意,终于有了营收进账。

做硬件生意的同时,酷开也不忘继续在内容方面加大投入和布局。在2014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酷开荣耀A55智慧屏幕」、2015年相继推出酷开A43、小企鹅电视、果粉电视后,2016年,酷开提出“大内容”战略。

官方当时对“大内容”战略的解释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智能电视大屏生活体验,为用户提供不止于影视,更包括教育、健康、旅游、商城、游戏等在内的全方位内容,及为这些内容打造的专业硬件。

对于酷开而言,这一战略有两个深远影响:

第一,酷开在内容上保持的开放心态,成为随后进入赛道的互联网巨头考虑最多的盟友,包括爱奇艺、腾讯、百度等顶级内容方在之后几年里陆续与酷开展开了深度合作;

第二,再次将内容提到战略高度为卖电视的酷开进行了一次价值回归,已经于2014年正式独立运营的酷开显然不是也不能成长为另一个创维,酷开本质上是一个有些特别的互联网企业。

和BAT做朋友

2016年9月,酷开迎来了第一笔1.5亿元外部战略投资,资方为爱奇艺。

酷开要推行“大内容”战略,爱奇艺认为“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进入后竞争时代”,战投酷开这件事儿就这样一拍即合,投后爱奇艺占股5%。

在这次战投合作协议中,双方特别提到,“从下一财年开始,创维旗下互联网电视将通过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预置VIP会员服务及相关内容。”爱奇艺内容体系、会员体系由此开始进驻酷开系统,酷开在内容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形成上也有了一个不错的改变。

随后,时任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进入酷开公司董事名单中。

2017年6月,腾讯3亿元再次入股酷开,成为继爱奇艺后又一重要股东,占股7.71%,时任腾讯视频客厅产品部总经理赵罡成为酷开新董事。

酷开与腾讯、爱奇艺的合作是由浅入深,一开始是与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的合作。后来,酷开与爱奇艺在广告上也有合作,与腾讯的合作也从视频延伸到游戏。

对于酷开与腾讯、爱奇艺资本之外的部分合作细节,时任酷开总裁林劲这样解释。

2018年3月,百度再次战投酷开,10.55亿元投资占股11%,时任度秘事业部总经理景鲲成为酷开新董事。

此次战投除了为酷开又注入10亿资本、让酷开投后估值飙升到近百亿外,双方还提及“未来创维酷开系统将与百度DuerOS系统深度融合,这样的融合涉及技术、内容、数据、运营方面的联合。”

为什么酷开如此受互联网巨头青睐?

这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酷开自身的原因。

从市场表现来看,互联网电视或智能电视的战火已经于2014年前后在互联网领域蔓延开来,不同于传统电视厂商在硬件方面的优势,互联网厂商更渴望以长期积累的内容及软件方面的能力切入这一战场,这给了传统电视互联网品牌的成长机会;

从酷开自身而言,酷开在互联网电视系统、内容构建方面既占得先机、又足够开放。直到2017年,TCL旗下得到阿里、腾讯战投的同类品牌雷鸟才正式推出,彼时的酷开已经和包括阿里、华为、百度、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先后进行了深度合作。

酷开就这样一步步成长为一家估值近百亿的独角兽。

2018年1月,时任酷开CEO的王志国对外介绍公司定位时讲道:

酷开公司的定位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是指发展用户的模式非常传统,互联网企业是因为变现的方式很互联网、很商业。

也是在这一年,估值百亿、和BAT成为朋友的酷开,有了另一个本质的转变。

剥离电视业务

在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下,整个互联网电视行业在最初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乐视、小米、创维、TCL等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厂商都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互联网电视盈利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乐视的“硬件免费”以失败收尾,小米搭建起了自己的会员体系,酷开剥离了电视业务,开始专注系统生态。

2018年4月1日,这一年的愚人节,酷开网络官宣不再卖电视,将酷开电视相关业务平移整合到创维全球电商中心,实行“创维+酷开”双品牌。其中,酷开主要专注当时已有起色的系统生态。

彼时的酷开在强推“大内容”战略两年后,在内容侧有了不错的变现能力,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酷开内容营收达到2.88亿,其中广告业务同比增长472%,广告形式多达11种。

这样的增长源于公司业务重心的倾斜。

为了让更多电视预装酷开系统,酷开在2017年启动了「拓展终端计划」,据王志国当时透露,2017年团队更多是在寻找有一定规模的品牌厂商进行商务谈判和系统植入。

为了在酷开系统上集聚更多用户,酷开主动让渡收益、构建了多重激励措施。例如,「拓展终端计划」,酷开在2018年又制定了「N计划」。这一计划引入“终端入股、终端分红”的概念,根据终端占比,给厂家“股权”——用「N计划」拓展模式形成的终端资源池未来共同的资本收益分配权益。

在这之前,酷开系统已经在为飞利浦、松下、熊猫、冠捷、视纬通、视源、芯智、五星、斐讯等16个非酷开品牌提供服务,酷开的OTT业务已经干得风生水起。

也是在这一年,酷开终端累计激活量达到3100W+台,王志国为酷开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到2021年,酷开网络终端规模将达到1亿台。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1亿台终端”并非指的是1亿台电视。从以往酷开电视每年百万台的增量数据来看,纯靠电视也无法支撑起酷开的“亿级”目标,酷开的野心在于对“万屏互联”的笃定。

2020年9月2日,酷开系统8正式发布。

酷开官方对于这一系统的解读是:这是一次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跨越。

历数酷开系统以往版本,既有面向电视应用的酷开系统TV版、面向平板应用的酷开系统触屏版、面向电视盒子用用的酷开系统OTT版,也有面向商用屏的信发系统、面向会议屏的天赐云系统,以及面向车载屏的酷开系统智行驶版。

这么多系统,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

为什么会是割裂的?

这是因为每一个系统都只能用一项功能,这项功能被用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

如果今天的大屏能够在大家想用的时候就用上,甚至能够和小屏完美地结合,在需要的时候将小屏的信息共享到大屏上,这时的大屏产业将会迎来一轮新的高潮。

基于这样的逻辑,酷开系统提出无界空间的概念。

“万屏互联”给了酷开系统一个疯狂成长的机会,也让酷开有了一个更好的身价。

一切为了上市

2021年2月2日,据中金公司披露的信息,酷开网络已在今年年初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1月29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计划登陆A股上市。

从最初成立酷开网,购买2000部电影版权提供免费视频下载服务,辗转「卖电视」、「卖广告」、「卖内容服务」后,酷开网络几经蜕变,终于要以系统生态模式寻求上市。

其实酷开网络要上市从来都不是秘密。

2014年4月,当酷开从创维旗下分拆、独立运营时,官方就明确表示,未来可能进行融资上市。

随后在2016-2017年进行3轮战略融资后,酷开网络已经成为国内OTT行业首家估值近百亿企业。

2018年4月,在剥离电视业务时,王志国透露,酷开剥离电视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上市。

2020年8月,创维集团发布公告称,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同意其对酷开网络进行分拆,管理层目前正在审查市场状况以及分拆方案。

2020年12月23日,酷开网络就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2021年2月,酷开网络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这时的酷开网络已经不再是那个提供免费电影下载的网站,而是一个提供物联网系统衍生内容及广告服务的信息服务厂商。

当硬件免费最终在这个时代被证伪后,内容付费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大数据让酷开找到了更多商业创新机会。

酷开网络大屏指数研究院院长赵磊此前曾向雷锋网这样解释酷开的商业模式:

以数据和流量为基础,一定会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会助力新通路、新流量、新数据和新方法的产生。这些都会助力在家庭客厅中进行垂直类的精细化场景挖掘,这些精细化场景又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新的模式我们对内已经在使用,但是要在行业内实现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

正如杨东文最初在成立“酷开网”时对iTunes模式的思考:

收费下载的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如果收费我们将得不偿失。

酷开最终没能长成中国版的iTunes。

但酷开在这个时代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这是创维15年前没想到、也不会想到的事。

参考文献:

[1]郎朗,21世纪经济报道,拷贝苹果走样 彩电视频网站陷政策“紧箍咒”.

[2]尹一,流媒体网,2017内容营收2.88亿,王志国解读酷开的“非硬件”打法.

[3]王金旺,雷锋网,创维也To B.

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X7pk3fkEGJ5sQVRs.html#comments Thu, 25 Feb 2021 13:53:00 +0800
华为5G To B的“思维导图”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q5SxP6WBQveihuUm.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消息,2月23日,在MWCS 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展)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透露,中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2600亿元。

2600亿元的建设投入带来的是建成了71.8万个5G基站、实现了2亿+5G终端连接量,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5G的应用场景80%是面向行业(To B)市场。

行业市场不同于消费市场,对网络延时和网络稳定性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例如20ms&99.999%)。手机偶尔有一两秒没信号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工厂中,哪怕出现1秒的延时,都可能造成最终生产出的产品不达标。

这就使得5G在进入行业市场、工业市场时,需要提供5G专网。

2019年5月,华为在第三届未来网络大会上,提出了5G确定性网络,随后成立了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

2021年2月23日,华为联合多方成立了5G确定性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并发布了《5G确定性网络架构产业白皮书》。

什么是5G确定性网络?

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怎样的专网部署模式?

5G确定性网络又能为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

5G确定性网络架构

什么是5G确定性网络?

对于这一概念,华为联合信通院、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发布的《5G确定性网络产业白皮书》中做了如下定义:

5G确定性网络(5GDN:5G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是指利用5G网络资源打造可预期、可规划、可验证,有确定性能力的移动专网,提供差异化的业务体验。

其实,5G确定性网络是基于三个维度——能力可编排的差异化(Differentiated)、数据安全保障专属(Dedicated)性、自主管理可自助服务(DIY)提出的,由此也形成了5G确定性网络的3D模型。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刘康称,“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5G行业场景对5G普遍存在确定性需求,诸如时延确定性、带宽确定性等差异化网络能力,以及安全管理、自助隔离等需求。”

因此,5G确定性网络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此次,在《5G确定性网络架构产业白皮书》中进一步明确了5G确定性网络架构,该架构主要分为服务管理、控制调度、测量保障三层,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5G网络切片技术构建了SLA保障的基础框架,在各网络领域,则采用URLLC、MEC、TSN、LAN等技术来提升网络确定性能力。

尽管国内厂商已经有30年的消费网络规划和建设经验,但在5G确定性网络专网建设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诸如在管理层需要积累更多的算法和模型,在控制调度需要增强协同和调度控制,在感知和保障上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据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裁戴继盛透露,“在过去两年的实践中,物流跟踪、视频监控、AMR、机器视觉等在窄带物联、宽带物联、工业物联的各项目中反复出现,成为应用中较为清晰的高价值场景。

不过,他也指出: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网络供给能力仍有不足,离行业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由此也带来了5G行业应用的需求抑制和质量降低,今年联盟的重点是提升供给侧能力。

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摸索,华为提出了5G确定性网络的三个发展阶段:

  • 未来1-2年,基于现有技术的优化,实现局域5G准确性网络,支持第一波5G行业高价值应用场景;

  • 未来2-3年,实现局域5G确定性网络,支持80%-90%目前已知的5G行业应用场景;

  • 结合协议演进,结合B5G、6G技术打通端到端,实现广域确定性网络,支持广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V2X等更多应用场景。

三大运营商的行业专网业务模式

中国联通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中心黄蓉指出:

预计到2026年,全球运营商收入将会拥有一个6190亿规模的增量市场,其中36%将会是由5G带来的B端行业收入。

正因如此,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5G行业专网业务。

根据行业对网络差异化、网络性能、隔离度三个指标的需求程度,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三类“网络差异化能力组合逐渐增多、网络性能和隔离度逐步提高”的行业专网业务模式。

中国移动推出的三类行业专网业务模式分别为:

优享(切片+QoS)。无线与频率与大网共享,采用DNN/QoS优先调度或核心网切片满足高带宽需求;

专享(切片+边缘计算)。在优享基础上,将用户面部署于区县或企业园区,满足数据不出场和低时延需求;

尊享(切片+专用+隔离)。无线频谱或基站设备专用,或核心网物理专有切片,满足高安全隔离及定制化需求。

中国联通推出的三类行业专网业务模式分别为:

虚拟专网。无线、核心网共享,充分利用切片技术构建企业专网,企业数据安全取决于运营商网络安全,时延取决于运营商的UPF部署位置;

混合专网+MEC。无线、核心网控制面共享,核心网用户面独立,这类网络UPF部署在园区,结合MEC保障业务处理不出园区,从而降低时延;

独立专网+MEC。5G全网物理隔离,保证企业数据安全,网络自主可控,这类网络部署成本是三者中最高,同时需要5G专业运维团队。

中国电信推出的三类行业专网业务模式分别为致远模式、比邻模式、如翼模式,三类业务模式与移动、联通基本类似,具体如下图所示:

5G To B繁荣背后的艰难

5G确定性网络提出不到两年,得到了产学研各界高度关注。

2019年6月26日,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5GDNA)成立,据官方公开数据显示,如今已有华为、三大运营商、国家电网、广州公交、中日友好医院、海尔、中控、碧桂园等在内的100+家企业单位;

2020年10月,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正式加入3GPP MRP(注:MRP是代表行业为3GPP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特性、功能等市场需求和建议的机构组织),成为继5GAA、5GACIA之后全球第三家加入3GPP MRP的5G垂直行业组织,并牵头在3GPP R18中成功立项5G智能电网研究项目。

此次大会上,华为联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大运营商、格力成立了5G确定性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

5G To B如火如荼。

一方面,据5GDN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各类5G行业项目总数接近6000个,其中超过20个运营商发布了5G行业解决方案;据会上公布数据显示,交通、制造、能源、零售、金融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媒体娱乐八大类是5G To B主要应用领域;目前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已经在智能电网、智慧工厂、智慧钢铁、智慧矿山、智慧港口领域应用部署,已经支撑政企100+龙头项目,2000+省级示范项目,10+行业新技术示范项目。

另一方面,现有5G网络能力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需求,这也导致了需求降质、需求抑制的问题。以电网项目为例,《5G确定性网络架构产业白皮书》指出:

在当前的实践中,配电自动化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配电终端)上内置的分布式处理软件为了适配5G无线接入网络时延不确定性,采用了加大消息包接收缓存区等方式进行容错处理。这在本质上是以牺牲业务处理性能、增加终端成本为代价,降低对5G网络时延抖动的敏感度和依赖性。

由此可见,要想在3年内真正实现“支持80%-90%目前已知5G行业应用场景”,产业各界仍需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产业验证上加紧脚步,而这些同样出现在了华为、三大运营商、国家电网等企业的未来计划中。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q5SxP6WBQveihuUm.html#comments Tue, 23 Feb 2021 20:51:00 +0800
透视海尔智家:做时代的企业,创时代的品牌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gyJPsKlkLSa3U2xf.html

什么是品牌?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对品牌做了如下定义:

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定义很简单,但其背后的复杂性主要有2点:一是纵向发展,也就是品牌该如何完成从“无闻”到“知名”的成长;二是横向发展,即如何面对不同时代购买者的不同需求。

因此,成功的品牌必须要具有迭代性。这也是过往百年里,无数全球知名品牌的共同课题。

比如1878年爱迪生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4年后,该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发电厂和输电系统,成为当地领头企业。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与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合并,新公司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GE)

再比如BBA(奔驰、宝马、奥迪)要比普通汽车品牌有着更加频繁的换代周期,且多数首创科技都能掀起行业新趋势。因此,这些品牌的产品也比之其他品牌有着更高的溢价能力。

无独有偶,作为引领了一代中国家电品牌发展的标志型企业,海尔智家的品牌成长也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用一句话来总结,即跟随时代的脚步,“做时代的企业,创时代的品牌”。

中国品牌的意识觉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中国产品,全球所熟知的是「中国制造」,被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大部分国内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很难成长出一个全球品牌。

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承接了国际社会第四次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必然要经历的一次成长。 

在这之中,国内家电制造业也经历了一个贴牌时代。  

2001年12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据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之后透露的数据显示,中国家电出口90%以上都是靠贴牌。

家电贴牌在当时有很多原因,一方面,由于中国缺少外汇储备,家电企业出口的目的是“出口创汇”;另一方面,贴牌可以让企业享受海外市场规模的红利,加速行业发展。

最终结果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 一方面,我国家电产业产能和经营规模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通过贴牌生产,中国家电出口年平均增长幅度为47%,近百亿元的产值。

  • 另一方面,在贴牌生产过程中尝到甜头的家电企业也开始感受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自主品牌意识开始觉醒。

其中,海尔智家是最早拥有品牌意识的企业之一:一路走来,他凭借紧随时代趋势的战略演化和协同,成为时代的“同行者”。

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智家最早时的前身)成为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商。也是这一年,面对国内100多个国产冰箱品牌,青岛电冰箱总厂率先提出“名牌战略”。


而家喻户晓的“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三年后,海尔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在国内建立起区域优势的海尔智家,同样也是第一批出海,走向全球化的品牌。 

随后30年里,海尔智家通过在美建工厂,并购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等全球知名品牌,通过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打法,走上了全球创牌的国际化道路。

此间,海尔智家攘外、安内并举,在2006年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创立高端品牌卡萨帝,配套了完善的研发、渠道、制造体系,与彼时具备垄断优势的外资品牌正面交锋,多年深耕,树立起如今国内绝对引领、国际全面领跑的高端旗帜。

2009年,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发布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销售量登上榜首,这是中国白电品牌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之后,海尔智家在海外继续开疆拓土,产品最终卖到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旗下GE Appliances成为美国当地一半以上家庭选择、斐雪派克稳坐新西兰白电市场第一、AQUA成为日本中大型冰箱市场第一、商业社区洗以70%以上的份额占据首位、Candy在欧洲占据互联网家电第一份额…… 

时至今日,基于海外创牌、高端品牌等布局优势,海尔智家稳坐全球家电品牌第一把交椅已有12年。 

从起点到新起点,海尔智家的战略升级

作为家电品牌开启的12年全球引领并不是海尔智家的终点,反而成为其物联网时代以生态品牌转型、场景品牌布局开启“新时代引领”的新起点。

进入物联网时代,设备智能化、家居智能化让人类的生活变得碎片化,而在懒人经济和高效工作这两个看似相悖的观念下,单品化销售逐步式微,智能家居场景化却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指出:

在未来25年,场景时代即将到来。

基于敏锐的时代嗅觉,海尔智家再一次完成战略升级。

伴随海尔集团正式跨入第六个发展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海尔智家也基于其产品创新的长久优势、物联网技术的数年探索,在2020年9月孵化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全面拉开“以场景替代产品、以生态覆盖行业”的引领大幕。 

据官方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三翼鸟场景品牌提供包括三翼鸟浴室、三翼鸟客厅、三翼鸟厨房、三翼鸟影音等覆盖衣、食、住、娱全场景的智慧解决方案。

何为场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件上衣非常漂亮,一件裤子非常漂亮,衬衣和领带都很漂亮,但是它们搭配在一起可能会显得不协调。这其中,单件衣服就是“产品”,搭配在一起,就成了“场景”。 

因此,三翼鸟阳台提供的不再是一台洗衣机,而是健身阳台、休闲阳台、收纳阳台等不同的阳台场景解决方案;三翼鸟厨房提供的也不再是一套能做饭的厨电,而是吃、买、存、做、洗居家美食全场景解决方案,在春节期间,通过整合生态力量,三翼鸟厨房特别推出了包括4大套餐、16道菜品的年夜饭。

与此同时,海尔智家还通过开放生态持续拓宽行业边界,整合各行业资源方共同服务用户,保证用户体验的完整性、丰富性和专业度,实现由定制产品、定制场景到定制生活的业态颠覆。 

目前,海尔智家已搭建起衣联网、食联网、水联网、空气网在内囊括用户衣食住娱行的庞大生态体系,覆盖了近万家资源方。

与传统家电品牌的持续降价相比,海尔智家推进场景替代产品、生态覆盖行业,通过卖场景实现了远超传统家电企业的品牌溢价:海尔智家三翼鸟青岛体验中心001开业当日客单价达到20万元,开业不到20天销售额近2700万,最大用户订单金额达到67万元;2020年三季度,海尔智家生态收入同比增长138%达到34亿元。

海尔智家,时代的企业

再回到最初的话题:海尔智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答案并不绝对。因为事实在于,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的用户需求下,海尔智家的品牌战略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家电普及阶段做质量名牌、在“走出去”时代出海创牌、在消费升级环境下创高端品牌、在物联网时代创场景和生态品牌……

如果一定要定义,那么紧随时代变迁步步蜕变、进化的海尔智家,称得上“做时代企业、创时代品牌”的典范。

品牌价值决定了一家企业的成长潜力和边界。而“时代品牌”的长期价值和市场号召力,也已经尽数展露在资本动态之中。

2020年12月,全面实现场景品牌、生态品牌战略转型的海尔智家,进一步完成“A+D+H”全球资本市场布局。至此,物联网时代的海尔智家完成了内部品牌战略、企业架构,以及外部市场和渠道模式的全面进化,跨入打造全球首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的新赛道。

而通过海尔智家A股和港股市值的稳增,以及包括汇丰研究、西部证券在内的一众券商给出的“买入”评级,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市场潜力的信心和态度。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gyJPsKlkLSa3U2xf.html#comments Wed, 17 Feb 2021 13:40:00 +0800
华为5G的两手准备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9Xo9y5QFjz8gBPt5.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21年将是5G To B规模化商用元年。

这是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华为MWCS媒体预沟通会上释放出的一个消息。

过去一年里,我国5G基站建设总量超过80万个,深圳、北京等多座城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数超过2.5亿,与此同时,5G To B相关工作在2020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整年。

为什么5G To B规模化商用元年是2021年,不是2020年?

丁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2020年我们做了3000多个行业应用,其实准确的说我们做了3000多个,各个方向我们做了各种试错、回答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要判断5G在哪些行业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过去一年里,5G网络建设颇具成效,而要真正在To B领域从“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还需要更多能力。

2021年,华为在5G To B规模化商用和5.5G技术研发上也做了两手准备。

5G To B规模化商用

5G网络高可靠、低延时等种种特性,为To B场景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有别于To C场景应用,To B场景对5G网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常生活场景中,即使应用了5G网络,你的手机偶尔也会出现打不通电话,如果你用测速软件测试网络,有时候可能是500M,有时候却又成了800M。

在工业场景中,设备对网络带宽、延时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很低,甚至会对网络可靠性提出4个9(99.99%)、5个9(99.999%)的要求。

2019年6月,在上海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和中国电信联合提出“超级上行”解决方案,在同等频率下把上行的速率提升了1-3倍,通过这一技术,结合这两年华为在5G领域积累的其它创新技术,在面向最终交付场景时,华为才有了承诺时延和带宽4个9、5个9的可靠性的底气。

To B领域对确定性的强需求,同时也使5G To B商用有了与To C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4个9和5个9价格不同,20毫秒时延和50毫秒时延价格也不一样。

丁耘指出:

5G To B不是一个能够完全由华为+运营商来实现的,而是需要更多行业合作伙伴。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具备了网络能力,我们的运营平台、运维平台、生态合作伙伴聚合平台在今年也即将发布,有了这些,我们才具备从“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的能力。

核心网与MEC:磐石+风筝方案, 5G To B运营平台,智能云网和全光底座,华为推出或即将在MWCS上推出的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正是用于保证行业应用的网络能力、运营能力和差异化云网服务能力。

2020年,全球超过20个行业已经部署5G示范应用,如:煤矿、工业制造、港口等,全球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

例如,华为与山西某煤矿合作将5G远程监控方案运用到煤矿中,将井下作业工人从140人减少到60人;华为与美的合作,将5G+AI工业质检方案在广东顺德工厂中,工厂中的不良品检出率提升了10%;在深圳、宁波、厦门应用的5G智慧港口方案,使得综合作业效率提升了30%……

2020年我们做了3000多个行业应用,其实准确的说我们做了3000多个,各个方向我们做了各种试错、回答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要判断5G在哪些行业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全国有5300+座煤矿、1.6万+3C制造厂、4300+个港口,2021年,华为5G To B的目标是冲出示范应用,进行规模化复制商务落地。

备战5.5G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沟通会上指出:

中国作为领先市场,基于全球最好的网络,5G保持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5G用户将超过5亿。

关于如何构筑一张有竞争力的5G目标网,甘斌分享了四个发现和思考:

发现一:全球不同市场5G网络的的起点不同,但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目标相同。

不同于3G和4G,5G时代不同运营商选择了TDD先行或FDD先行的方式。

面向TDD先行的市场,TDD M-MIMO已经规模部署,接下来需要降低产品规格和能耗(例如,64T的M-MIMO重量要降低到25公斤以下),降低网络OPEX;

FDD  M-MIMO部署难度、天线大小都比相同规格要求下的TDD大,面向FDD先行的市场,华为沿着大带宽多天线演进方向,产品能力再升级,大幅提升小区容量至4T4R网络的1.5~3.5倍,且产品工程规格与TDD M-MIMO相当。

发现二:5G时代频段组合更多,多频多制式长期共存。

这会导致现有的抱杆上设备数量众多,5G模块部署空间受限。针对部分市场天面空间极度受限的场景,华为通过M-MIMO与传统天线的融合,Sub-3G超宽频产品创新,一杆Sub-6G全频谱极简部署,实现极简站点再升级,降低站点部署成本。同时,通过频谱、制式、节能的智能协同再升级,实现全网用户体验与能效双优。

发现三:5G用户将爆发式增长,未来需要保证多用户的一致性体验。

随着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5G网络将逐步进入中载或重载,这时就需要保证多用户的跨代体验连续性。华为通过算法创新,最大化M-MIMO性能潜力,在高用户密度、高干扰强度场景下,实现多用户极致体验再升级,最大化网络性能。

发现四:5G To B,N维能力按需灵活部署再升级。

相较于传统网络,行业中各种物的联接,不仅需要一张普遍覆盖网络,支撑物联终端的海量连接,同时在局部场景,业务体验从单一的速率维度,扩展到包括上下行速率、端到端时延、定位等多维度。

同时,多样性网络能力按照服务模式的组合,对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为通过5G To B Suite解决方案,将自动化带入到To B网络“规、建、维、优”的各个阶段,实现主动端网运维和行业网络的智能精准规划。

甘斌指出,5G网络实际上是一张1+N的极简网络——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5G目标网络。

5G是面向未来十年的一项技术,因此会随着业务不断衍进进行相应升级。

甘斌在沟通会上指出,3G时代,HSPA实际上是3.5G;4G时代,NB-IoT实际上是4.5G;在MWCS上,华为也将参与到5.5G标准制定中。

2020年11月,在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上,华为曾介绍5.5G构想,在原来eMBB、mMTC、URLLC基础上提出增加了UCBC、RTBC、HCS三个角度。

2021年是5G演进关键的一年,Rel-18将会在今年定义,开始在做SI。我们需要与业界合作伙伴一同定义5.5G技术。

一个标准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标准大版本制定需要1.5-2年,这个标准出来后产生产品又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我们即使现在开始定义,最终5.5G出现也要到2025年。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9Xo9y5QFjz8gBPt5.html#comments Mon, 08 Feb 2021 19:50:00 +0800
5G的电竞试炼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cfxnpeQYVCOXGTen.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1967年,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过一套传播理论,在这套理论中,他将人类所有行为分为两类:工作、游戏,进而将传播也分为工作性传播和游戏性传播。

这套理论虽然在当时备受主流学者的批判,甚至被称为“无用的理论”,但在游戏越来越受关注的现在,游戏甚至有了一个更专业的名词——电子竞技(简称:电竞),并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嵌入到人类生活中。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6.65亿人。以国民手游《王者荣耀》为例,2020年11月,王者荣耀官宣2020年日活用户达日均1亿,形成了包括世冠、冬冠、KPL、K甲、全国大赛、高校联赛,以及各类授权和合作赛事在内的线上线下电竞赛事。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产业,“北上广深”在过去两年里相继发布了电竞产业发展规划,这其中,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也找到了用武之地。

2021年1月23日,腾讯官宣了深圳电竞制作中心的成立与启用,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也就将在这一中心应用的腾讯云5G转播方案进行了揭秘。

5G能为电竞带来什么?

电竞直转播已经经过多年发展,包括现在国民级游戏——《英雄联盟》、《王者荣耀》赛事拥有大量观众。

传统的电竞直转播通常会面临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李郁韬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大型比赛的直转播过程中,一般都要把直转播的制作中心部署在电竞比赛现场,会设置比较复杂的导播台、制作设备,现场也会布很多线路来保证直转播的顺利进行;

第二,对于音视频的处理和转播应用的场景还是偏传统、单一,现在大型电竞直转播只能做到把比赛画面转播出去,大家能够在线上观看,但是在现场观众互动、线上互动的能力仍然相对缺乏;

第三,现场很多观众同时观赛时,现场手机信号也不一定会很好,现场观众要与电竞选手进行互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加上5G、云计算技术后,这些场景会得到逐一改善,李郁韬具体解释称:

通过远程制作中心的概念将制作搬到“云”上,让电竞比赛现场能够更轻量化地开展比赛并进行直转播,这样也可以将电竞比赛下沉到更多城市、地区的场馆中。

在电竞赛事城市下沉这条路上,我们只需要在全国建设一到两个专业的电竞制作中心,通过网络专线和云计算技术把音视频直转播的处理全部放到云端进行,这样可以极大降低现场建设难度、提升电竞比赛的开展效率。

在加入5G技术后,很多大型电竞赛事现场,特别是在移动电竞的现场,可以摆脱现在有线的束缚,通过5G网络达到良好的电竞体验和直转播的音视频体验。

同时,现场的观众也可以享受5G带来的诸如和现场主办方、选手进行互动的便利。

为此,腾讯云面向To B生产制作端,结合5G+边缘计算布局,推出了电竞场景下的5G转播方案,并率先落地于深圳电竞制作中心。

作为现有传统直转播方案的延伸,5G转播方案在传统方案原有硬件(摄像机)、有线(线缆)、互联网终端和服务器之外,还需要在电竞场馆附近增加部署诸如5G边缘核心网、边缘切片服务器、边缘MEC服务器等额外设备,“这个部署可能是由运营商提供,也可能在未来政策开放后,开放出一些专用频谱和诸如切片、POS加速、MEC等特有的能力,由一些通讯设备提供商来提供这类服务。”

具体5G转播方案应用,针对小型赛事,通过运营商虚拟专网5G网络切片保障关键电竞对战体验;针对大型赛事,运用运营商物理5G网络,通过专用电竞频段摆脱目前赛事需要有线连接的束缚;针对线下中小型电竞临时活动现场直播,通过5G网络传输回制作中心,保障现场直播。

这一方案首先把大型电竞赛事现场的有线方案逐渐用无线方案替代,其次则是会提升现场观众的观赛体验。

电竞赛事是一个对网络质量要求很高的项目,正因如此,李郁韬也指出,未来运营商会开放一些边缘切片能力,让上层云服务商和应用提供方能够方便地实现各个运营商的基础能力,实现无缝的网络切换和容灾备份。

此外,他也坦言,未来几年,很多电竞赛事、电竞场馆仍会保留有线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过渡。

5G网络会提供更丰富的观赛视角和更丰富的移动设备联网能力,在此基础上,一定还会保留一路有线做最经典的传统画面的视频信号传输。

1300㎡的深圳电竞制作中心

此次官宣启用的深圳电竞制作中心虽然仍需一定的建设周期,官方仍是透露了一些关键信息。

据悉,深圳电竞制作中心位于南山区中心汇通大厦,占地1300平方米,将配备120平米置景演播室及90平米虚拟演播室,制作域采用最为先进的图文包装系统和纯4K视频系统架构,每个制作区不仅可独立远程执行制作各类中大型赛事,也支持集联集群为同一赛事制作多陆单边信号。

其实,这并不是腾讯构建的第一个电竞制作中心,在此之前,腾讯电竞在2019年曾官宣将正式启动位于上海静安区的腾竞体育播出制作中心,再加上在上海、深圳、武汉、南京、重庆、广州形成的多个电竞中心,形成了腾讯电竞产业的线下版图。

李郁韬指出,深圳电竞制作中心负责的是全国的电竞直转播制作服务。

5G+边缘计算以及边缘的直转播的服务其实只是在边缘进行一些初步的加工,简单讲就是把现场的一些信号做一个初步的编解码,然后进行网络传输,以原始流的方式传输到深圳电竞制作中心。

在制作中心,我们会针对不同的信号源做进一步的深度加工,包括视频清晰处理、音频混流、后期短视频、长视频制作以及不同平台的直播分发,都会在这个制作中心进一步完成。

因此,未来,在边缘可能是用一个“极轻”的方式去做转播信号到IP的转换,在制作中心做“更重”的直转播制作处理。

无论是在线下观看发布会、演唱会,还是电竞赛事,数百上千人的手机网络需求也是一个考验。在腾讯云5G转播方案中,腾讯也将会用5G网络切片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打王者荣耀比赛时,现场10名选手的手机网络属于一个切片分组,现场其他观众属于另一个分组,现场采用无线进行直转播的摄像机可能又属于另外一个分组。

不同分组到了边缘的5G网络后,根据事先定好的标准和协议,分发到不同的应用去做处理,这样就可以互不干扰,互相都能够做到自己相应的应用服务。

不过,李郁韬也告诉雷锋网:

目前现场观众采用的是运营商提供的通用网络,但随着电竞赛事的普及,进入现场的观众也有可能通过专用的频段,并结合AR/VR进行更多样化的体验。

电竞赛事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线下大型活动,未来或将采用5G网络进行保障、有更多样化的线下体验。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cfxnpeQYVCOXGTen.html#comments Mon, 25 Jan 2021 18:33:00 +0800
京东将“京东”装进了智慧社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mORR0rDJ14SPs3ac.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消息,1月8日,京东智能社区2.0对外发布,在此次智能社区升级中,京东发布了包括物应用、云值守、超级用户ID在内五款产品,并与京彩未来家共同发布了科技生活服务运营平台。

京东在智能社区构建中,有了新的思考。

京东在2018年切入智能社区场景,2019年发布了强调互联互通的《京东2019智能社区行业发展白皮书》,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京东智能社区已经介入230个品类、4000+SKU。

随后,京东开始着手接入服务、将服务接入社区。

京东loT产业物联网负责人在大会上指出:

在接入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痛点:服务生态快速接入多终端设备的快速适配

正因如此,京东此次发布了基于物应用的智能社区2.0。

什么是物应用?

据京东loT产业物联网负责人介绍,物应用是类似小程序的一类轻应用,和小程序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应用可以集成在诸如中控屏、电视、社区广告屏、车载屏等多设备终端上,在不同场景中传递服务。

在智能社区2.0中,京东发布了「1+2+N」全场景战略。其中,“1”指社区云,“2”指物联网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N”指基于物应用的N个场景。

生活服务平台中,集成了京东商城服务及外部供应商的诸多服务,并基于物应用将服务、生态和物联网平台能力提供给用户。

在服务构建方面,京东在年初将线上购物、社区健康、生活服务类京东自营的诸多服务集中到这一资源池和生态服务池中,以此建立起京东在智能社区上的服务生态。京东loT产业物联网负责人还特别提到,之后还将会引入外部服务,从而让京东在智能社区方面从智慧聚合走向智慧运营。

据透露,在引入外部服务方面,京东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分佣机制,包括商城分佣、服务分佣、商品入驻分佣,最高分佣比例高达80%

具体到京东智能社区2.0中,也进行了诸多产品迭代,加入了包括云值守、无人配送、地空巡防系统、家庭中控系统、超级用户ID新产品:

云值守。现在很多小区都已经实现了自助通行,但为了解决用户通信过程中偶发的无法进入情况,这些小区仍然配备了岗亭和相应值守人员,为此,京东将实体岗亭进行云化,通过异常监测、云对讲方式解决偶发性无法进入小区及门禁位置发生的意外(目前支持识别长期逗留、摔倒检测)的情况。这样一个云值守服务中心还可以值守多个门禁和小区,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据京东官方测算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将运营成本降低66.67%,将通行效率提升5倍。

无人配送,在快递场景中,京东要将无人车应用到智能社区中。

京东IoT智能地产负责人介绍称,京东无人快递车目前只能将快递送到小区门口,这是因为无人快递车要想在小区使用目前还需要有专用车行通道,如果希望快递送货上门还需要与单元楼系统、梯控系统打通,这就需要京东和地产厂商有更深入合作、在基础建设中纳入无人快递车,从而实现无人配送的送货上门。

地空巡防系统,京东在未来家项目中首次将无人机和无人巡防车应用到社区中,实现动态系统监控和静态系统监控的结合。

家庭中控系统,基于物应用框架,京东搭建了一套可以适配多终端的软件家庭中控系统,将智能场景和软件服务触达到所有屏幕上。

此外,京东在这套系统中集成了一套标准SDK,支持定制化开发;基于物应用,开放了物应用开发标准,为合作伙伴开放开发社区场景、物业场景下的智能应用服务。

超级用户ID,不同服务由不同开发者开发,就需要有不同的账号授权,需要一套将各种服务集成在一起的超级ID,为此京东研发了超级用户ID(SID)。

京东IoT智能地产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对此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用户在京东上使用购物服务时用的是京东的账号,在用美团外卖服务时,需要美团外卖的授权,这样的服务体验会非常差,为此,京东在智能社区中将各类服务进行聚合,并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超级ID,用户用这一个ID可以享受跨品牌、跨场景、跨终端的服务。

发布会最后,京东集团联合京彩未来家发布了「科技生活服务运营平台」,面向政府城镇智能社区、中小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平台服务。

随着地产升级、物业上市,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成为在“新基建”大环境下的巨头竞争高地。

一方面,地产厂商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万科、碧桂园等地产巨头开始自建数字化团队,万科数字化团队甚至超过千人,碧桂园数字化转型战略碧合计划已经覆盖上千个项目,TOP50房地产厂商中,2020年较2019年数字化投入增长超过60%,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地产数字化、地产科技领域投入超过170亿;

另一方面,互联网厂商加紧抢滩登陆,阿里、腾讯智慧城市订单争夺大战不断,华为在去年12月与众多地产厂商进行合作,官宣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在明年3月正式商用……

在这场京东智能社区2.0发布会上,京东将自家的线上购物服务、快递业务、无人机、无人配送车等服务和产品,以及合作伙伴的一系列方案全部塞进了智能社区方案中,希望让京东在智能社区领域从智慧聚合走向智慧运营。

2021年,京东将“京东”装进了自家的智能社区方案中,瞄准了国内智慧社区高地。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mORR0rDJ14SPs3ac.html#comments Fri, 08 Jan 2021 23:30:00 +0800
8家物联网巨头的2020“江湖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wapKn36DIRp4McEe.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20年,当谈起物联网,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作为被公认的下一个时代标识符,物联网一直都是巨头厂商必争之地,各大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家电巨头每年也都会针对这一领域进行战略调整、业务部署,这也自然成为每年物联网领域一个个重要的风向标。

雷锋网特别在这一年关时节,对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京东、小米、海尔、美的这八家各领域头部代表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以此见证这不平凡的一年,见证这不平凡的时代。

阿里:天猫精灵“独立”,深入产业带

天猫精灵是阿里旗下针对消费物联网较为明确的业务部署,今年年初(1月1日),天猫精灵进行了一次业务调整,从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独立”出来,成为独立事业部: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阿里云IoT负责人库伟负责;

天猫精灵原业务负责人陈丽娟(浅雪)将带领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余业务加入阿里云智能,并负责产品解决方案和大网站事业部,推动并建立云智能to B产品体系。

雷锋网在年初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库伟接任天猫精灵总经理,标志着阿里IoT体系进一步向云靠拢。

随后,天猫精灵陆续在4月、5月对外官宣“阿里云IoT和天猫精灵正式资源整合”、“投入亿级资源开启「精灵伙伴计划」,一年打造百款千万级智能新品”、“投入百亿进行内容和服务生态补贴”。

7月8日,阿里云IoT、天猫精灵再次共同宣布联合成立AIoT创新中心,此次成立的AIoT创新中心设立了三大创新实验室、一个质量监控中心,同时启动城市和产业带的实验基地规划。

针对家电产业带布局,库伟特别提到:

这两年来,我们合作了浙江慈溪的家电产业带、浙江嵊州厨电产业带、福建福安按摩器材产业带,以及广东中山家电照明产业带,结合国潮趋势,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定义和打造国货精品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在消费物联网商业模式仍不明确的今天,「家电产业带」其实是天猫精灵基于阿里自身基因优势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如今也成为天猫精灵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不过,天猫精灵虽然经历了人事变动、与阿里云IoT资源整合,却并没有在组织架构上直接并入阿里云IoT,而仍是以独立事业部存在,这或将是留给2021年的未完待续。

百度:小度科技融资,尝试做耳机

从产业视角来看,小度在百度业务体系中的权重要高于天猫精灵在阿里业务体系中的权重。

也正是权重更高的小度,在2020年官宣完成独立融资,并有了一个更适合在科创板上市的硬核名字——小度科技。

9月30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业务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据官方信息显示,本轮融资由百度资本、CPE战略领投,IDG资本跟投。

小度科技在此次融资后,投后估值达约200亿元。不过,官方信息也特别提到,融资完成后,百度公司对小度科技仍然拥有绝对控制权。

大公司内部很多创新业务都是集团一步一步孵化出来后,最终走向了市场,这样的操作在科技行业中并不少见,京东数科是如此、蚂蚁金服也是如此。

当谈及这一事件对小度的影响时,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谈到:

融资估值会经过一系列考量,包括集团前期的投入、(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量、管理者的预期……,我觉得未来小度整个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倍,现在真的只是先走出第一步——先在资本结构有一个新的变化。

而在引入外部股东后,外部资本给了我们很多判断和视角,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个市场做大。

独立融资后的小度科技对外发布了第一个战略——「一屋一屏」。

不过,相对于这一战略而言,行业更关注的是小度科技在此前后发布的199元的小度智能耳机。

对于首次下场做智能耳机的小度科技而言,在今年一年里面临着重重考验。一方面,小度智能耳机意外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以至于在产品发布后遇到了产能跟不上销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新产品也因“播放卡顿”、“不够智能”等问题被不少用户吐槽,这些用户反馈的问题也成为下一代产品升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此外,雷锋网也注意到,2020年是小度科技强调AI助手“破圈”的一年,这是小度科技在AI助手商业模式上的又一次尝试,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

腾讯:IoT平台继续升级,明年发布腾讯连连企业版

2019年,腾讯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包括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几乎物联网领域全套基础设施的对外公开部署。

腾讯仍不免要在2020年这一年里继续小步快跑,对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体系继续进行完善。

在今年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官宣对物联网平台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腾讯云IoT平台通过对微信支付、微保、微众、腾讯健康、QQ音乐、腾讯云等资源能力的整合,构建了基于腾讯整体生态的IoT平台服务,开始面向消费、教育、政务等领域进行产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连连今年也再次进行了品牌升级,并对外官宣明年发布企业版。

在今年的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腾讯还对外发布了一款物联网卡,取名为云兔。

据腾讯官方介绍称,云兔物联网卡和普通手机卡兼容,SDK用来控制状态和感知、判断网络质量,通过将三大运营商网络互为备份、从三大运营商网络中选择最优网络实现设备联网。据腾讯云测试数据显示,通过云兔进行网络选优连接的可靠性达到99.999%。

在物联网这条赛道上,腾讯继续小步快跑,在消费物联网领域通过连接微信生态,以此构建自己独有的物联网版图。

华为:鸿蒙OS 2.0面世,全屋智能提上日程

2020年,华为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尤其智能手机业务市场份额下降、11月官宣出售荣耀,更是备受行业关注。

也是各种因素使然,华为在物联网,尤其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领域开始加码、发力。

首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到了2.0版本。虽说华为在今年12月16日正式面向开发者发布了鸿蒙OS 2.0手机Beta版本,但其实更值得关注的还是鸿蒙OS在华为物联网生态中的价值。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此前表示,鸿蒙OS是为了IoT而设计,而以鸿蒙OS为基础的IoT市场的发展空间,足以养活超过10个华为这样体量的大公司。

据华为官方信息显示,今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品牌设备搭载鸿蒙OS,华为在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40+主流品牌,实现超1亿台设备搭载。

在智能硬件方面,华为在今年发布了多款智慧屏产品,包括高端产品智慧屏X系列产品、更高性价比的智慧屏S系列产品(3299元起售),以及首款企业智慧屏、首款车载智慧屏。

此外,华为基于自己的通信基因,在物联网标准协议方面也在持续输出,包括参与OLA联盟、重构家庭总线——PLC-IoT家庭总线。

就智能家居而言,华为在前不久特别以「全屋智能及智慧屏」为主题召开了一场年底发布会,会上, 余承东透露,华为已经开始联合地产厂商、家装渠道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并表示:

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在明年3月正式商用,我们的目标是将全屋智能带入每一个智能家庭。

京东:智联云整合,IoT To B

京东的物联网生意可能不是最大的,平台整合却是相对更彻底。

2019年12月6日,京东集团正式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负责人。

2020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物联、京东人工智能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并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启用。

在这两次针对组织、品牌整合的背后,是京东在包括IoT在内的业务上的一次重新梳理。

在这一年,京东IoT完成了To B、To C底层物联网平台的整合,京东完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业务整合,在经过2019、2020年的B端项目实践、需求输入,经过不断调整后,逐渐形成了面向项目交付、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并开始在家居、地产、工业、园区等B端领域开始输出整体解决方案。

就在昨天(12月30日),据京东官方消息称,经董事会授权推进,京东集团拟将旗下云与AI业务整合到京东数科,以实现在科技板块的一体化协同。

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人才、组织、架构调整的IoT业务也将随云与AI事业部一并整合到京东数科业务体系中。

「消费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已经讲了很多年,「双轮驱动」也不再是什么新鲜战略,不过对于京东IoT而言,商业模式却因此前一系列调整逐渐清晰。

2020年,“智联云”成为京东留给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符号,而在融入京东数科后将面临的再次架构调整、组织协同、业务梳理,甚至一同筹备上市,也成为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米:物联网操作系统面世,智能工厂开工

智能家居之于小米,有点像智能手机之于苹果的意义。

所以,回看小米2020年针对物联网、尤其针对智能家居领域的部署,无论是在企业架构调整上,还是在产品、技术发布上,都多到不胜枚举。

从企业架构调整上来看,小米在今年先后成立了可穿戴事业部、软件与体验部、业务中台部,整合了互联网业务部;从产品发布上来看,小米发布了透明电视、MACE Micro、小爱同学5.0升级为“智能生活助手”……

不过,雷锋网认为,今年小米面向物联网领域的战略部署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两件事: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智能工厂开工。

Vela是小米今年在MIDC 2020上正式对外公布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

简单来说,小米Vela对标的是阿里的AliOS、华为的LiteOS(后并入鸿蒙OS)、腾讯的TencentOS tiny等物联网操作系统,也是小米在物联网时代参与大型会战的一款必备的基础产品。

据小米官方介绍称,小米Vela系统已经支持小米IoT模组,目前也在开发智能音箱、运动手环/手表应用所需要的软件框架和组件,逐步在其他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上落地。

至于小米的智能工厂,是新的小米模式——「互联网+制造」产物。

据官方介绍称,小米智能工厂中除了贴片机之外,其它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小米自研的设备;一期工厂中除了上下料外,实现了全部智能化,一期自动化率达到63%,年底对整机组装和包装环节优化后,自动化率提升至75%。

同样是在MIDC 2020上,小米智能工厂的三年规划和整体规划图也被和盘托出:

  • 2019年,进行自动化建设,通过机器人与自动化建设替代人工;

  • 2020年,进行网络化建设,通过全面网络化进行数据采集和应用;

  • 2021年,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决策。

这次,小米这条鲶鱼游到了制造业中。

海尔:海尔智家三地上市,发布场景品牌“三翼鸟”

海尔2020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是,再上市。

2019年12月26日,张瑞敏亲自主持海尔年会(海尔35周年创业纪念活动),并在大会上官宣海尔第六次战略转型,这次战略转型被浓缩为四个字——「生态品牌」。

为此,海尔在2020年发布了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并开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拓展「海尔001号店」。

不过,真正贯穿海尔2020年的,其实是此前分属海尔智家、海尔电器的家电业务的整合。

12月23日,海尔智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D+H”三地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海尔电器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海尔也将完成家电业务的整合,在公司治理上,将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减少内部组织冗余,降本增效。

在海尔电器私有化、内部架构调整、第六次战略转型后,“二合一”的海尔智家也将能够更好地面对与美的、格力在白电三巨头在家电智能化升级之战,面对家电市场的重新洗牌。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当天的上市仪式上也特别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

美的:收购菱王电梯,“打包”中央空调

美的在2020年的一家大事儿是,中央空调事业部的调整。

11月13日,美的官宣「中央空调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暖通与楼宇事业部」。

作为美的的核心业务,暖通空调业务占据了美的集团营收的43%(数据来源:2019年美的集团财报),在空调业务中,中央空调业务占比一直相对较小,不过这并不影响美的对架构调整、业务整合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寄予厚望。

据官方表述,这一调整意味着该事业部两方面的改变:

  • 在组织架构上,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成为与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并列的五大业务板块之一;

  • 在业务结构上,由原来的单一暖通产品供应商转型为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产品覆盖暖通空调、电梯、楼宇自控软件和建筑弱电等综合集成解决方案。

美的在暖通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9年。早在2009年,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为行业提供暖通行业解决方案,相关业务也在随后展开。

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更名之前,经历了7月To C零售业务的剥离,8月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对菱王电梯的收购,最终成型的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也将整合菱王调替相关业务,对外输出智慧楼宇解决方案。

据美的官方信息显示,美的暖通楼宇相关业务此前已经参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雄安高铁站、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场馆、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馆、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阿联酋Dalma Mall 购物中心等地标性建筑。

显然,在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的大势之下,家电业务之外,美的也有了更多打算。

回过头看,2020年转瞬即逝,也是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物联网对各行各业、对人类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更深刻的影响,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企业也在这一年里继续匆匆急行。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wapKn36DIRp4McEe.html#comments Thu, 31 Dec 2020 11:36:00 +0800
京东IoT的战略迂回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jNAxQjD6KChbn1E.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再次走进京东总部大楼,是在一个周二的傍晚。

窗外夕阳微沉,窗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互联网公司独有的紧迫感。

也正是在这一天,京东分拆出的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3000亿,由此也形成了“互联网医疗”三分天下的局面。

不过,雷锋网此行目的并非探寻京东健康上市背后的秘密,而是希望揭开京东在另一个主战场——“IoT”领域的面纱,寻得在这场诸神之战中,颇为低调的京东,近两年的排兵布阵和战略用意。

「京鱼座」不是“第十三星座”

2018年12月4日,在京东IoT战略发布会上,「京鱼座」取代「Alpha」成为京东IoT全新品牌。

时任京东集团CTO张晨解释称,“作为京东全新的子品牌,「京鱼座」是京东第一个面向C端的科技品牌。”

「京鱼座」虽然不是什么“第十三星座”,对于京东而言,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在此之后,京东在消费物联网的布局有了完整的编队体系,也有了自己的IoT生态品牌。

无论是说“面向C端、布局入口级产品”,还是说“自研数字家庭中有交互能力的产品”,「京鱼座」已经是京东定位比较清晰的一个IoT品牌。在这一品牌体系下,有小京鱼AIoT生态,也有京东在过去几年里推出的智能音箱、智能耳机、包含各类传感器的家装套件等自研产品。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样的产品逻辑下,京东在2018年前后甚至做过百万量级定制电视大订单。

这是周炯博士讲到京东「京鱼座」自研智能硬件时向雷锋网透露的一个信息。

周炯博士是2017年进入的京东,始终负责京东物联网领域工作,在物联网战火汹涌的这几年,见证并主导了京东IoT业务的成长和转型。

2019年年初初,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已经摸索多年的周炯发现:

即使行业已经发展将近十年,商业模式仍然相对模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寻找智能音箱的商业模式

智能音箱作为消费物联网的宠儿,过去三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追捧。

然而,即使这一领域已经形成头部聚集效应、即使智能音箱出货量已破亿台,却仍然没有长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京东没有在智能音箱领域砸钱补贴,以至于一年推出两款智能音箱新品的「京鱼座」,在全球市场统计数据中也只是被归到了others中。

智能音箱的商业模式,京东没有摸索出来,行业内也还在探索阶段,我们也非常希望看到行业中能够有新的突破。

周炯坦言。

2020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关注点都放到了破圈提供定制产品上,面向酒店场景、教育场景、医疗场景的定制音箱纷至沓来。

京东这一年在智能音箱上的探索重心也放到了“如何将京东或京东生态中合作伙伴的服务能力与智能音箱相结合”上,基于这样的产品思维,京东还为刚刚上市的京东健康定制了一款智能音箱——京智康,提供线上家庭医生服务。

试想一下,在上亿台智能音箱进入家庭后,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习惯通过和智能音箱对话查看新闻、询问天气、控制家电后,医疗健康服务或许是一个人们在家庭场景中愿意尝试的服务。

“如果智能音箱可以和你所有的血压计、血糖仪,以及其它医疗设备数据相通,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对于这款产品的设计构想,周炯解释称。

京智康是京东在医疗场景中基于智能音箱研发的一款产品,其实京东不仅仅将这样的产品思路用到了医疗场景,在智能地产中,京东同样在布局一款类似的产品。

暗中谋划「智能面板」

智能面板是一门好生意,尤其在地产厂商入局智能家居,为诸如欧瑞博、绿米、Lifesmart云起等以智能家居这类概念为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前装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后,智能家居厂商都做起了“面板生意”。

“布局入口级产品”的「京鱼座」是从今年开始自研智能面板,瞄准的主战场也是智能地产。

京东为什么要做智能面板?

我们在和用户交流过程中发现,智能面板是一个核心能力类似智能音箱的家庭控制中心,而且无论是对于B端地产厂商、还是对于家庭装修来说,这个需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刚性,也很像我们对家庭入口最初的定义。

很多产品需求都是由用户侧真实反馈而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点,也是京东智能面板的由来。

无论是在京东商城或是线下门店,你可能还看不到这款产品,但它确实已经在地产厂商在建的楼盘项目中开始应用。

“我们自研的智能面板要和京鱼座品牌产品的一贯风格保持一致,还要为已经在合作的地产项目留出出货周期,所以出货相对慢了些,”周炯向雷锋网解释道,“首批应用京东智能面板的项目将在今年年底交付,消费市场看到这款产品要等到明年(2021年)。”

定制电视、京智康、智能面板……,京东近两年在消费物联网领域的产品部署有了不一样的策略,开始和行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京鱼座」越来越多的产品需求开始来自汽车、地产、工业等B端行业领域,京东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资源也开始向这一方向倾斜。

「京鱼座」成为京东在物联网领域To B战略倾斜前的最后一次品牌调整。

京东物联2B转型的故事

To C领域商业模式太模糊,To B转型被逐渐提上了京东物联的日程。

早在2019年年初,京东物联就开始酝酿向To B市场转型,这次战略转型在京东内部被称为“双轮驱动”。

“边跑边换轮子”

京东物联在2019年的To B市场转型过程中,很多To C人才不一定完全适用,这就需要专业型人才,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当时京东物联内部叫“边跑边换轮子”。

周炯告诉雷锋网,这次“换血”大致可以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京东物联内部原有To C人才转型,这是一个人才自我适应的过程,“能适应的会留下来,适应不了的就放到集团内部其他To C业务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社招补充弹药,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物联对外社招有数十位具有To B属性、有行业Konw-how的人,这些人才也成为京东物联转型To B的一支生力军。

团队“换血”之外,京东在2019年也在内部悄然进行着另一件事儿——To B、To C物联网平台的整合。

在此之前,To B、To C物联网是两套物联网体系。

To C物联网承载的主要是家电产品,接入方式大多采用的是WiFi、蓝牙,接入协议往往是平台或者某个厂商的定制协议,设备拓扑结构也相对简单;

To B物联网承载的是行业设备,业务的差异性决定了物联技术的复杂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行业都有专用的行业设备通信协议,并且存在众多的连接方式(串口、网口、Wifi、LoRa、Zigbee等连接形态都很常见)。由于协议和连接方式的复杂,往往需要网关类设备帮助解决连接代理及协议适配问题。

正因如此,云平台技术栈统一、底层协议占完善、边缘侧网关设备研发……,这些都是京东物联在做To B业务前,在2019年上半年逐渐完善起来的,也由此形成了京东在2020年对外呈现的TPaaS的雏形。

作为京东IoT掌舵人,在消费物联网市场征战多年的周炯带领他的团队,在2019年转道To B领域开疆拓土,既需要考虑团队“换血”问题,要“边跑边换轮子”(社招+内部人才转型),也需要考虑平台整合、业务拉通问题,这其中自然是充满挑战。

雷锋网: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不眠不休的2019,您什么时候压力最大?

周炯:那应该说是2019年Q2时候,当时的pipeline还没有形成……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亟需打造自己的标杆项目。

标杆项目:贴身服务

标杆项目,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行业中树立良好口碑、得到广泛认可的项目。

做B端项目,标杆项目的意义在于自上而下打开某一市场的大门。

京东在2019年拿到的有绝对标杆意义的项目是为国家电网打造了物管平台。

2019年,9月17日,京东物联在经过国家电网近两个月的POC物联平台验证后,最终中标国家电网物联网平台项目。

在做这一标杆项目过程中,为了赢得标的并打造出真正标杆效果,京东采用了区别于其他大厂的“贴身服务”模式,完全由京东物联内部团队进行项目交付。

完成国家电网这一标杆项目后,周炯发现,“能源行业的大门已经对我们完全敞开。”

正是凭着这股冲劲儿,京东在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在能源、地产、车机等领域打造了多个标杆项目,逐渐在这些垂直领域跑出了自己的IoT To B版图。

2019年11月,在京东JDD大会上,京东物联正式对外宣布To B转型,完成“双轮驱动”(消费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战略升级。

紧接着,12月6日,京东集团正式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负责人。

云计算、IoT、AI统一战线

无论是2B业务,还是2G业务,首要能力是要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2B客户想要的大多不会是你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包服务。

对于京东而言,这就涉及到这三大技术能力和业务的整合。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将自己的生产经营环境数字化,这首先需要用到的是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经营环境实现数字化后,需要构建数据中台,数据中台上需要通过AI算法做基于数据的应用和决策。

以能耗管理为例,企业希望看各个业务单元的各个流程、环节上的能耗。首先,需要将与能耗相关的数据收集上来,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然后,基于这些标准化后的数据和AI算法做AI模型训练。

在这样的应用实践中,京东整合后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三层产品不断磨合,最终形成了以云计算为底座,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能力输出完整行业级解决方案。

其中,在能源管理领域,京东在与浙江丽水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能源监测合作项目中,通过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诸如电表、水表、天然气表等能耗表计设备,实现工厂、车间、产线、设备的四级能源监测及基于数据的能源优化,帮助当地40多家合成革企业节能10%以上。

整合前后,做企业数字化项目差异在哪里?

对此,周炯感受颇深:

整合之前,我们在服务行业伙伴时发现,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诉求的客户往往需要的也是一体化服务,不是说今天问你买一个A产品,明天发现少了个B产品、再找你买,客户往往希望可以得到整体产品规划和完整的服务。

因此,整合之后,我们开始输出从云计算底座开始、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角度来讲,这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不少;从服务角度来讲,也让我们的客户体验更好。

这样的内部业务整合工作贯穿京东整个2020年。

只见智联云,不见IoT

转型对任何一个公司或部门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尤其像京东物联从To C领域向To B领域转型,本身就是一次大的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物联完成了To B、To C底层后端平台的整合,京东完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业务整合,在经过2019、2020年的B端项目实践、需求输入,经过不断调整后,逐渐形成了面向项目交付、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

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决定了一家公司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

这是周炯和他的团队所信奉的哲学。

2020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物联、京东人工智能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并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启用。

从此,京东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业务和品牌上形成合力,京东物联成为过去,京东智联云开始酝酿新的时局

对于交付给客户的产品而言,是不应该层层割裂的,这就需要将同一赛道或同一个行业上的客户进行拉通。面对不同行业线,京东智联云分为不同的业务单元,各个业务单元直接负责该行业上下端产品研发团队的拉通,包括最终的交付及收入。

这样的业务单元在京东智联云内部被称为「小经营体」,京东智联云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垂直向拉通一个行业研发及交付资源的「小经营体」,冲出一条独属于京东的IoT征途。

京东的IoT战略高地和第三曲线

京东的IoT To B、双轮驱动,在巨头纷争的物联网领域并不算是独树一帜。

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均有类似布局,甚至腾讯在IoT领域的战略布局同样用到的是“双轮驱动”的概念,更何况,IoT To B如今也已成为巨头厂商的必争之地。

然而,各家在IoT To B这条路上展开的部署又都是基于自身基因优势,各有千秋。

周炯告诉雷锋网,京东IoT的核心能力在于建立产品与服务生态。

正因如此,京东在物联网领域布局一直围绕“人、车、家”场景,没有大的调整。

京东在做IoT To B时,也是对原有战略的延伸,主要会从两方面展开:

  • 一方面,做近C的B端生意,这其中包括“家”和“车”,诸如智能家居(家庭的数字化)、智能地产(地产的数字化)、车联网(汽车的数字化)

  • 另一方面,做远C的B端生意,周炯称之为京东IoT的“第三曲线”,诸如工业物联网和能源管理。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中,作为京东IoT掌舵人的周炯又多了一项有趣的工作——“合并同类项”。

各个行业线的「小经营体」不断扎根行业做项目过程中,我负责将行业里核心产品同类项合并和沉淀,最终形成丰富的云上PaaS产品;

如果能找到各行业通用的同类项,就可以进一步沉淀到通用的底层物联网平台,形成通用能力。

这是一个行业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企业项目执行速度和产品力的过程,决定了即将到来的下一场大战的各方实力。

坚守者的信仰与远望

做物联网业务什么最难?

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后,周炯给出的答案是很简单却又直击要害:数据拉通、商业变现。

这两项被视为最难实现,也是分别决定了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的指标,问题的关键却有都指向了物联网的本质——互联互通。

2020年12月1日,开放智联联盟(OLA)正式成立,与以往物联网标准联盟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联盟可以说是聚集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最强阵容。

24位两院院士支持,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中国电信、信通院、中国移动9家理事长单位,65家消费物联网各领域头部厂商,目标直指国际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

作为九家理事长单位之一,同时又是开源标准组组长,京东也是这一联盟的最早发起方。

谈到这一联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18年12月,京东与华为在物联网平台互通上达成的战略合作。

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 2020年发布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在全球217亿活跃的联网设备中,将有117亿(54%)物联网设备在今年年底实现连接,这是物联网设备连接量首次突破50%。

纵观行业,物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各家搭建的一个通用能力,物联网平台之争已经接近尾声,想要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割裂问题开始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周炯告诉雷锋网,就目前来看,物联网设备之间要想打通,技术上其实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唯一的壁垒就成了企业之间人为搭建的生态壁垒。

OLA联盟现在要做的就是破除企业生态形成的壁垒,形成更大的产业生态。

对于相关标准推进、OLA联盟成立的意义,周炯向雷锋网解释道:

其实前期设计、思考的已经蛮清晰了,设备如何连、设备的归属、账号的打通、协议分层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我们现在最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带电的设备上电之后就直接上网、上云,然后再声明设备或账号的归属。加入联盟后,通过互相授权(云端秘钥交换),就可以实现设备互联,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如果一切如愿,真正在消费领域的万物互联将进入下一阶段。无论是消费侧的用户体验,或是企业端对商业模式的探索,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力。

雷锋网在与周炯博士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后发现,过去这两年无论是对于京东,还是对于京东智联云,都将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拐点,周炯博士也详细地为雷锋网剖析了京东在物联网领域近两年的排兵布阵和战略转型。

现在,京东智联云在地产、车联、工业、园区等B端垂直领域已经开始跑马圈地,基于中长期发展,一款内部代号为「物应用」的全新产品也在紧密研发中,京东智联云的战略意图已经悄然展开。

临别时,雷锋网忍不住好奇问了另一个问题:2017年,您为何会选择加入京东扎根物联网?

周炯告诉雷锋网:

物联网是未来,但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耐心,也需要定力,同时也要不停止寻找突破。

而京东做物联网在渠道和供应链上有天然优势,同时拥有诸如零售、物流、数科、健康等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虽然现在消费物联网的商业逻辑还相对模糊,但是京东的优势就放在那里,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天跑出一套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AjNAxQjD6KChbn1E.html#comments Thu, 24 Dec 2020 14:08:00 +0800
海尔智家港股上市,“两个海尔”成就“一个海尔”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0K06u50wg1vUVCzR.html

雷锋网消息,12月23日,海尔智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与此同时,海尔电器则撤销了港交所上市主体地位。

首日开盘,海尔智家报价24港元/股,市值2167亿港元。

这时,距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要“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方案”刚好过去整整一年。

雷锋网此前在《海尔的“中年革命”》一文中曾梳理了海尔智家港交所(H股)上市及私有化海尔电器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2019年12月12日,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

公司正在初步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的方案,可能将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如该交易实施完成,海尔电器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终止上市。

2020年7月31日,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发布联合公告:

海尔智家拟以协议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向计划股东提出私有化海尔电器的交易方案。

9月10日,海尔智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H股上市。

作为主要负责海尔冰箱、空调等产品生产销售的海尔智家,此前名为「青岛海尔」,早在1993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并在2018年于德国法兰克福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上市。

2019年6月25日,海尔正式度外发布证券简称变更公告,「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

此次涉及的另一主体——海尔电器是在1993年登陆港交所,主要业务是洗衣机、热水器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海尔电器的退市、海尔智家港交所上市,海尔智家也成为国内首家“A+D+H”三地上市公司。

雷锋网认为,对于此次上市,更应关注的其实是海尔背后家电业务的整合。

据悉,海尔电器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海尔也将完成家电业务的整合,在公司治理上,将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减少内部组织冗余,降本增效。

更重要的是,在海尔电器私有化、内部架构调整、第六次战略转型后,“二合一”的海尔智家也将能够更好地面对与美的、格力在白电三巨头在家电智能化升级之战,面对家电市场的重新洗牌。

此前,在白电三巨头之战中,海尔智家在市场表现上不及美的、格力,甚至有不少媒体、分析机构在对比三家市值时指出:美的、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

尽管这其中一定原因在于「海尔智家只是海尔集团的一个上市公司」,但在家电业务上,海尔确实亟需一个更好的组织架构支撑其进一步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打开局面。

不过,海尔在面向物联网的战略转型上一直很坚决,先后搭建了“海尔001号店”、发布了三翼鸟场景品牌,尤其海尔COSMOPlat(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早在2019年即已入选国家“双跨”平台(注:海尔智家在今年7月已转让出海尔卡奥斯54.5%的股权)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今天的上市仪式上也特别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0K06u50wg1vUVCzR.html#comments Wed, 23 Dec 2020 18:09:00 +0800
余承东解读:华为的“全屋智能”长什么样?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ihnuGi3wRNr3q7e.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鸿蒙手机面世或许还需时日,搭载鸿蒙OS 2.0系统的智慧屏已经到来。

2020年12月21日,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华为S系列智慧屏新品面世,随之而来的还有华为今年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最新部署和思考。

作为华为今年最后一场线下发布会,与华为S系列智慧屏一同亮相的还有全屋智能、车载智慧屏两个新品(或者说新方案)。对于智能家居这一消费物联网领域炮火最为密集的阵地,华为又有怎样的诠释?

华为对智能家居的四个“重构”

“全屋智能是我们围绕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的一个新的东西(解决方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解释称。

目前,华为全场景解决方案中主要包括智慧办公、智慧出行、影音娱乐、运动健康、智能家居五大版块,这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一大战略部署。

余承东认为,智能家居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很久,但一直以来都还不成熟。这也是华为在做了HiLink、鸿蒙OS之后进一步做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原因。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中存在单品智能化、单系统智能化,但要迈向全屋智能化还存在诸多壁垒。其中,成本高、使用不可靠是智能家居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的两大问题。

华为的解决思路是,通过窄带宽的「PLC-IoT家庭总线」和更高带宽的「家庭超宽带骨干网」整合起来提供智能主机解决方案,通过华为智慧生活APP,提供一整套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官方称之为「华为全屋智能ALL IN ONE解决方案」。

也是通过这一解决方案,余承东提出,华为要对现有的全屋智能进行四类重构:

第一,重构组网,将现在家庭中存在的安防、音频、控制、电力四张网络融合成一张网——海思PLC-IoT家庭网络总线,通过在电力线上调制解调,使所有电气设备插电情况下不用配网就可以实现联网;

通过海思PLC-IoT家庭网络总线,华为将高端住宅家庭机房整合到普通家庭弱电箱中,形成现在的华为全屋智能主机,据余承东透露,这样的方案已经应用在华为与中海地产合作的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中。

余承东也指出,目前智能家居行业由于原有的有线方案布线复杂、成本高,也出现了诸如Zigbee无线方案,但是无线方案非常不可靠,传输速度、传输距离、抗干扰性都要差很多。

第二,重构体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主机智慧架构实现全新智慧体验;

华为做智能家居的实验室——方舟实验室进行全面升级,升级至2.0,以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和实际体验。

第三,重构生态,目前HiLink生态已经有150+品类、4000+SKU、800+合作伙伴、2.2亿+IoT连接设备;

余承东称,华为不做家电,而是基础设施提供商。

正因如此,可以更好地与产业合作伙伴联合推出各类模组和生态解决方案,一起推进PLC-IoT家庭总线标准。

 第四,重构渠道,华为将联合地产公司、家装渠道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现在在广泛和家电厂商合作,与此同时,也在重构渠道。通过与地产厂商合作,直接带来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和家装渠道合作,在二次装修过程中实现全屋智能。

显然,在布局全场景硬件产品多年后,华为也要下场做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了,尤其在加强与地产厂商的合作,搭上了前装市场家居智能化这趟快车。

余承东表示,“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在明年3月正式商用,我们的目标是将全屋智能带入每一个智能家庭。”

在本次发布会上,华为请来中海地产、华润置地、金茂集团、深业集团、万科、龙湖、绿地、佳兆业地产厂商站台,正式开启华为与地产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仪式。

华为智慧屏一周年

智慧屏是因华为火起来的一个概念,如今,华为的智慧屏也已经走入了第二个年头。

细数华为智慧屏发展历路,2019年7月,华为正式发布智慧屏战略,并在同年发布了多款V系列新品;今年,华为进一步发布了自己智慧屏高端产品线——X系列产品。

此次,华为对外推出的是S系列智慧屏产品。

对于这三个系列产品,余承东解释称,华为智慧屏X系列、V系列分别相当于华为手机的mate、P系列产品,此次发布的智慧屏S系列相当于手机中的nova系列产品。

正因如此,在此次S系列智慧屏发布之前,业界也不少人猜测,华为是希望以S系列产品迈入低端市场。

此次发布的S系列智慧屏新品有55、65、75寸三种屏幕尺寸,同时有普通版和Pro版(主要差异在磁吸摄像头和存储空间上),共6款机型。

此次S系列智慧屏诸如音质、画质方面的能力,由于鸿蒙系统、鸿鹄芯片等华为系软硬件能力的加持,沿袭了以往智慧屏的能力。

具体而言,在画质上提供提供了120Hz、高刷4K屏支持,提供像素级运动预估补偿、92% DCI-P3广色域、动态对比度增强技术、精晰图像技术四项技术支撑。

画质方面,余承东在大会上展示了华为智慧屏S 65''版与主流产品的各项参数对比,如下图所示:

余承东特别提到,拥有磁吸AI摄像头、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智慧屏支持分布式通话能力,手机、平板、PC,甚至新增了儿童手表(目前支持型号:华为智能儿童手表4X)打电话到电视上,而儿童手表由于分辨率不足,华为通过“超分处理”技术可以提升在智慧屏上显示的画面分辨率。

在音频方面,华为智慧屏S系列更突破传统行业标准,采用4*10W扬声器单元方案,搭载1L独立大音腔,包含2个10W全频扬声器和2个10W高频扬声器,而且两个高频采用独特的专利技术,可以让高频和人声增强8dB,这样在看电影的时候,人物对话就会听得更清晰。

同时,通过虚拟声场扩展技术专利,华为智慧屏可以突破扬声器的物理限制,在左右两边虚拟出左右环绕声道,并且拓宽声场,提升观影沉浸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前不久刚刚发布的鸿蒙OS 2.0首先在华为智慧屏S系列产品上进行了应用,可以在娱乐、看护、教育、办公场景提供分布式应用。

例如,通过手机自带陀螺仪等传感器,实现手机作为游戏手柄、结合智慧屏玩游戏;通过与家庭摄像头互联,实现边看电视,还能在婴儿睡醒时在电视上及时得到家庭摄像头传来的画面提醒。

作为华为对标自家nova系列手机的华为智慧屏S系列,起跳售价为3299元,各版本价格分别如下:

华为智慧屏 S 55" 60Hz,售价3299元起;

华为智慧屏 S 65",售价4999元;

华为智慧屏 S Pro 65",售价5699元;

华为智慧屏 S 75",售价6999元;

华为智慧屏 S Pro 75",售价7999元。

就在几天前,华为鸿蒙OS 2.0手机Beta版发布,鸿蒙手机将于2021年面世被写入鸿蒙系统开发规划中。

一直以来,鸿蒙的发展历路都备受业界关注,尤其作为一款事关华为消费领域全盘布局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承载了华为不少心血。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此前曾表示,鸿蒙OS是为IoT而设计的,而以鸿蒙OS为基础的IoT市场发展空间,足以养活超过10个华为这样体量的大公司。

这其中,华为智慧屏显然是华为布局IoT市场的一个重要产品。 

车载智慧屏:能打视频电话、能拍VLOG

华为在此次发布会上推出的另一款全新产品是,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

在发布车载智慧屏前,余承东透露,华为HiCar目前已合作20+车厂、150+款车,提供30+应用,通过分布式UX技术实现车机屏幕自适应,2021年将会在500万台新车上预装。

华为HiCar是对标苹果CarPlay一款产品,需要直接与汽车厂商合作,预装到车机中。

此次,针对汽车存量市场,华为发布了这块8.9英寸的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

为了这款产品,华为还为其配备了一个360°可调节底座设计,据余承东介绍称,这一底座采用了专业单反相机万向球云台结构设计实现,可以在所有汽车上安装应用。

通过蓝牙或音频线支持连接原车音响,跨屏应用可以实现手机应用到车载智慧屏应用的无缝流转。

通过“音画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用Wi-Fi传输图像数据,用蓝牙传输音频数据。如手机与车载音响已通过蓝牙连接,使用车载智慧屏时也无需改变原车车载音响连接方式,同样可以继续使用原车音响,并可通过语音助手实现语音交互体验。

同样由于采用了鸿蒙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技术,可以实现手机地图在应用到车载智慧屏上无缝衔接,其他内容也同样可以无缝衔接到这一车载智慧屏上。据华为官方表示,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支持高德、百度、搜狗地图三大主流导航应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还将升降式摄像头这一设计沿用到车载智慧屏上,实现车载空间的视频通话。

此外,通过这一摄像头的分布式AI能力可以实现诸如疲劳监测、手势控制;通过搭载的2K超广角后摄,还可以实现后摄像头实现行车记录仪或旅游拍照的功能。

不得不说,华为首款车载智慧屏确实要比市面上现在已有的车载支架功能强大很多,也方便不少,不过价格方面,1699元的官方售价也依旧很华为。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ihnuGi3wRNr3q7e.html#comments Mon, 21 Dec 2020 20:52:00 +0800
腾讯云IoT这一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upU0rwP9JpYr92zY.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当时间的大钟拨转到2020年,「物联网」这个词对于多数人而言,已经不再陌生。

家居、汽车、建筑、工业……,物联网在改变着每一个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

未来十年,谁会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这是个很难提前做出预测的问题,至少,现在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都涌入了物联网这一赛道。

这其中,也包括腾讯。

2019年,腾讯用一年时间集中对外发布了诸如物联网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小程序入口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形成了腾讯云IoT底座。

12月10日,在腾讯云IoT生态峰会,腾讯云物联网平台全新升级、5G+AIoT网关及物联网行业标准物模型平台发布……

2020年,腾讯在物联网领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腾讯云物联网平台全新升级

腾讯云IoT和友商有什么差异?

“腾讯可以触达月活接近12-13亿用户,这是腾讯云IoT一个最大的优势,”腾讯云物联网产品总监周佳鑫在大会上特别提到。

总结起来,腾讯可以更快触达到用户,提供更多原子能力的聚集,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场景化的内容服务是腾讯云IoT的特性。

云端服务、应用服务、增值产品服务、内容服务同样也是本次发布上腾讯云IoT品牌的升级之处。

物联使能(IoT Enable)是此次腾讯云物联网平台新增的一个重要单元,这是腾讯云在去年发布的产品矩阵基础上向上延伸出来的服务能力,目的是通过开放生态更多融合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系统服务。

腾讯认为,物联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

物联阶段、物联+服务阶段、物联即服务阶段。

现在的物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

物联网企业只有将物联网设备、物联网应用广泛进行连接,才能产生更多价值和想象空间。

通过IoT Enable,腾讯云联合合作伙伴可以为设备制造商、物联网应用开发商提供的平台能力及服务能力。

IoT Enable与腾讯云内部诸如AI语音、AI视觉、地理定位、云小微等优势产品进行了打通,例如合作伙伴在IoT Enable中上线的地图服务与腾讯地图打通、保险金融服务与微众打通、语音服务与云小微打通等。

对于用户而言,通过腾讯云物联网平台使用相应功能时,只需要在IoT Enable上申请开通相应功能模块,就可以应用在IoT Enable中已经将腾讯内部资源打通的能力。

对于合作伙伴而言,腾讯云在IoT Enable中与合作伙伴形成的平台能力和服务能力,也可以上架到今年7月刚刚发布的腾讯云物联网市场中,借助腾讯云的渠道,将产品推广到更多客户手中。

除此之外,据大会上还公布了更多腾讯云物联网平台的功能升级,包括:

物联网通讯平台架构升级,IoT Hub进行了全面升级,SDK支持的语言、OS的形态进行了扩充,和国内Top级芯片/模组厂商建立技术产品合作关系、打造云芯一体化方案,基于腾讯连连小程序生态体系提供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一键配网、蓝牙设备一键连接等在微信体系内闭环的设备操作;

提供IoT平台增值服务,包括免开发定位服务,LoRa社区网络服务(腾讯自有的LoRa社区网络在深圳已有704个公开基站),音视频服务;

IoT与AI融合能力的升级,腾讯云小微语音技术服务的整合,腾讯优质内容服务和技能整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整合,以及人脸识别能力的整合;

腾讯连连企业版发布;

IoT Video行业版发布。

现在,腾讯云最新的产品能力矩阵如下图所示:

据周佳鑫透露,国际化也是腾讯云IoT的一个重要方向,明年会针对客户出海,帮助客户在海外实现与当地云厂商的站点对接。

5G+AIoT网关,云端一体

物联网最初要解决的是连接问题,现在我们把重心落到了当把“物”连接上后,如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就是万物智联。

腾讯云网络总经理王亚晨介绍称。

大数据上云,解决的也正是智慧服务的问题。

为了解决大数据上云的问题,腾讯在5G、边缘计算领域都有展开相应布局。在边缘计算领域,腾讯云今年对外公布数据:计划今年建设300个边缘计算节点,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在5G方面,腾讯云与行业合作伙伴推出了5G+AIoT定制网关。

据王亚晨介绍称,腾讯云5G+AIoT定制网关具有轻量化、多样化接入、云原生服务能力:

  • 轻量化,该定制网关内置腾讯云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IECP),可以提供云边协同、提供分布式容器集群管理;

  • 多样化接入,内置5G模组、SD-WAN组件,内置LoRa网关和核心网,支持弱网和无网接入;

  • 云原生服务,支持本地AI视频分析、融合定位及其他用户自定义服务。

这样的网关已经被腾讯云运用到助力阿拉善沙漠土壤化改造项目中,把物联网传感器数据收集到AIoT网关中,AIoT网关通过与边缘计算节点通信,将数据传到云端,同时结合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据悉,这一网关还可以应用到诸如智慧零售、机器人、电力巡检、智慧路灯、智能交通、水利环境检测、工业质检、智慧建筑等场景中。

腾讯云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全景布局

“消费物联网正在从「场景智能」向「生活智能」转变,用户体验需求更加综合化”,这是腾讯云智能终端行业首席架构师马英奎看到的行业变化。

马英奎将消费物联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单品智能阶段,单品联网、云端控制,通过平台实现渠道和品牌的加持,最终实现单品智能;

  • 场景智能阶段,全屋智能正是场景智能的一个重要市场,例如围绕回家场景、离家场景、睡眠场景等单个场景打造智能交互;

  • 智慧生活阶段,这个阶段更多是将家与办公、出行等场景实现联动,这会带来跨场景、跨生态的数据汇集,实现更加主动的智能。

如今物联网产业正在进行数智化转型,硬件销售触达天花板,硬件厂商开始思考其他变现模式,腾讯云想到的是通过数据驱动全价值链运营和产品创新,通过“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模式代替原来的硬件直销模式。

因此,腾讯云也在汇聚腾讯内部内容、服务方面的资源优势,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具体腾讯云在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整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当连接成为问题,腾讯云开始养“兔”

在今年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号称“鹅厂”的腾讯对外正式公布了花费两年时间养的一只“兔子”,这只名为腾讯云兔的“兔子”是腾讯云用来解决网络连接这一问题的产品。

运营商网络建设初衷是连接“人”,对于企业而言,运营商蜂窝网络更像是一个“黑盒”,在实际场景中又会遇到网络故障、潮汐效应、覆盖盲区问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GSM基站信道完好率为99.75%,年故障小时为21.9(不包括核心网、传输光缆故障)。

这就意味着,每个月总有几次手机会没有信号。

腾讯云物联网产品中心高级产品经理赵世楠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互为备份,当一家网络信号不好时,换另一家网络使用。

这也正是云兔的工作原理。

具体而言,云兔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云兔物联网卡、边缘硬件和SDK。

云兔物联网卡和普通手机卡兼容,SDK则是用来控制状态和感知,判断网络质量,从三大运营商网络中选择最优网络,据腾讯云测试数据,通过云兔进行网络选优连接的可靠性达到99.999%。

云兔从研发到今天发布经历了两年时间,简单梳理如下:

2018年12月,项目启动开发eSIM方式和硬件方式;

2019年3月,云兔完成原型卡片开发;

2019年5月,云兔双专利提交申请;

2019年12月,云兔1.0正式商用;

2020年3月,成为第一个过完订单同类产品;

2020年11月底,云兔2.0上线。

据赵世楠介绍称,2020年10月后,三大运营商拿到了eSIM“牌照”,云兔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批量商用的同类合规产品,现在云兔连接数已经接近百万。

标准物模型平台发布

此次峰会上,腾讯还对外发布了一项物联网标准,更准确说是「标准物模型平台」。

腾讯标准管理中心代威介绍称,腾讯集团从2016年开始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公司产业互联网战略和技术开源协同战略。

此次发布的「标准物模型平台」是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框架下,腾讯联合各领域合作伙伴,构建的一个标准。

通过「标准物模型平台」的信息化标准制定,我们希望定义用于不同对象的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信息空间的标准化表达。

本次发布的标准物模型平台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牵头,信通院、腾讯云、华为云主导推出,平台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模型来制定标准,目的是促进国标和行标的建立,通过标准化通用语言,促进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多产业、全场景的融合互通。

腾讯云IoT这一年

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

在全球217亿活跃的联网设备中,将有117亿(54%)物联网设备在今年年底实现连接,这是物联网设备连接量首次突破50%;

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个物联网设备,平均每人将有4个物联网设备。

回看智能手机发展史,2011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PC出货量,随后8年是智能手机、甚至移动互联网一个高速发展期。

今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首超非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让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物联网行业也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

腾讯也已经集中优势资源进入这一领域,并借助自己的 C2B连接能力、开放中立生态策略,正在构建一个腾讯云IoT生态。

与此同时,结合内外资源,腾讯梳理出了一条物联网生态价值链。

2019年,腾讯用一年时间集中对外发布了诸如物联网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小程序入口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形成了腾讯云IoT底座;

2020年,腾讯在物联网领域进行了诸多战略性布局;

继社交、云计算后,物联网也将成为腾讯又一重要内驱力。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upU0rwP9JpYr92zY.html#comments Tue, 15 Dec 2020 19:54:00 +0800
AI新基建:AIoT领域的六家标杆企业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7MOwdPz8vQtIU9W.html

2020年,物联网发展进入产业赛道优化期,智能设备开始进入垂直领域,智能家居、智慧社区也有了更多尝试和阶段性成果。

近日,雷锋网「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完成最终评选,正式对外公布。

「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前身为「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于2017年正式发起,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商业案例榜单评选活动。过去三年,1728家参选企业在经过多轮的筛选与评审,最终100多家极具商业价值的公司成功从中脱颖,入选三届榜单。

今年,经过四个月的调研、评选,在15大行业的1000多个报名公司当中,有89家新基建领航企业及其新基建标杆项目,成功入选「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其中,在特别设置的「AIoT新基建」领域,小度、标贝科技、小米、小视科技、宇泛智能、彭思科技六家企业分别获得「最佳AIoT产品体验奖」、「最佳AIoT交互系统奖」、「最佳AIoT全屋智能奖」、「最佳城市智能分析平台奖」、「最佳AIoT智慧社区赋能奖」、「最佳AIoT智慧社区方案奖」。

最佳AIoT产品体验奖:小度

小度是百度软硬件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百度旗下人工智能硬件品牌。小度助手是中国最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拥有中国市场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生态,DuerOS是小度助手的英文表达。其共同的使命愿景是:打造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个人助手服务,用人工智能让人和设备的交互更自然,让生活更简单美好。

目前,小度智能硬件核心产品有智能屏系列、无屏系列,以及随身产品小度真无线智能耳机等。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近期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度全品类出货量全国第一,312.8w;智能屏出货量全球第一,224.7w。至此,小度智能音箱全品类出货量自2019年至今累计出货量全国第一,智能屏始终保持全球第一。

小度作为智能家居时代的新入口,通过将对话式AI交互技术赋能给众多品牌的智能设备,构建多品牌合作的生态模式,完善IoT布局,已经基本赋能全屋智能设备实现语音控制。截至2020年10月,小度助手可以控制的IoT智能家居设备已经超过了1.7亿设备,500+品牌和平台,60个品类,包括欧普、方太、美的、创维、海尔、海信等知名品牌,不同品牌不同设备均可以使用“小度小度”统一唤醒操控。并为接入全球家电厂商,倾力打造了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小度星球计划,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多智能设备。

最佳AIoT交互系统奖:标贝科技

标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标贝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一家专注智能语音交互的人工智能公司,拥有业内先进的AI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提供包括在线合成、离线合成、情感合成等语音合成方案,以及支持行业场景定制的通用语音识别方案。标贝科技注重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以及低成本的模型定制,打造声音复刻、声音转换等方案,提供多维度低成本的声音体验。

新基建背景下,5G+AI的结合,拓宽语音交互的应用边界,融入更多交互技术,让交互体验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面向AIoT场景,标贝科技创新推出AI数字虚拟人交互系统,通过图文解说、双录客服、虚拟助手等不同方案,实现了在不同场景下的更有温度的人机交互体验。该系统融合了人脸识别技术、智能语音技术和虚拟人视觉技术,可为场馆、金融、零售、企业等提供交互服务,降低人员使用成本,提升效率。通过语音、视觉、触控多种交互方式,让人机交流更有层次。

依托图像+语音的交互形式,标贝科技融合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唤醒、麦克风阵、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种技术模块,升级传统的语音交互体验,让人机交互更加接近人人交互,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体验更有温度的服务。

目前,标贝科技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超过120余项,并拥有多项ISO、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贸易进出口等安全质量体系认证,与多家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覆盖金融、科技、教育、智能客服等不同领域。

最佳AIoT全屋智能奖:小米

小米智能生活秉承好科技、为生活、更人性的理念和用户共筑未来生活。截止2020年三季度,已有超过2.8亿台小米AIoT设备接入小米智能生活平台,小米智能生活设备已经进入超过4500万个家庭。

作为小米智能生活理念落地的强有力支持,小米生态链模式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超高速的发展,截至2019年,小米生态链已经拥有超过100家生态链公司,涉猎包括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手机周边、个护健康、生活方式等众多领域。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表示,“手机 X AIoT”将是小米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 作为“手机 X AIo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智能生活理念也将通过越来越多的高性价比、高品质、易用的智能软硬件产品与越来越多的家庭共创未来生活。

最佳城市智能分析平台奖:小视科技

小视科技,即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以原创AI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平台为核心能力,为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业、智慧市政、互联网等细分场景提供全生态服务。

目前,小视科技已与华为、中移、天翼物联、腾讯、唯品会、美团、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东软、沈阳市政府机关、南京市政府机关、中电科、太原理工大学等上千家用户单位合作,提供AI产品与服务。2017年,小视科技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将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拓展至新加坡、印尼、日本等亚洲国家。

小视科技城市智能视觉分析平台,是以智能视觉为核心的中枢平台。平台具备人脸、行人、行为、物品、文字等多个类别的原创算法能力,可应用到社区、园区、教育、医院、政务、商业等多个场景。

在城市智能体的构建过程中,城市智能视觉分析平台作为中枢,可打通技术、场景、生态并连接彼此,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套“智慧、 安全、实用、易用”的能力及应用平台。

最佳AIoT智慧社区赋能奖:宇泛智能

宇泛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信标委人脸识别工作组成员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人工智能(AI)、物联网平台和应用(AIoT)、边缘计算设备(Edge)为根基,联合泛安防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商业能力开发者,以生态化的方式为泛安防长尾市场提供一站式物联网智能视觉解决方案,覆盖社区、办公、商业、校园、酒店、工地等多个场景,积极落实新基建浪潮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方位助力智慧城市“毛细血管”建设。

目前,宇泛智能已成为人像识别领域落地能力最强公司之一,动态人像识别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推出的“Uface”也是业内广为人知的品牌。公司当前拥有员工3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超60%),多名员工来自清华、上交、浙大、瑞典皇家理工等知名院校,拥有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11项,完成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认证及ISO27001安全体系认证。

公司曾获国际权威人像识别榜单LFW世界第二和FDDB世界第三。公司2020年1月荣获“2019中国安防十大影响力品牌”,2020年6月入围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榜单,2020年7月入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价值潜力100强”,2020年10月获得“人工智能行业新基建最佳贡献奖”。

最佳AIoT智慧社区方案奖:澎思科技

澎思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国际前沿AIoT生态平台公司,以“AI即服务”为使命,驱动尖端AI技术向普惠性的智能服务持续进化。 

澎思科技基于国际领先的全场景智能视图大脑打造澎思AIoT生态平台,拥有全栈计算机视觉技术,并持续引领智能边缘创新。公司成立以来,澎思AI研究院团队已15次获得人工智能国际竞赛冠军。澎思科技以AI、IoT、SaaS闭环模式,为各细分行业提供智能物联设备、云服务以及场景化AIoT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人居、智慧商业等领域,推动AI产业化落地进程。

澎思科技打造的AIoT生态平台系统,将作为融合新兴技术,放大信息基础设施效能的生产力核心。在产业融合方面,澎思科技以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为出发点,依托澎思AIoT云平台,深度赋能城市公共安全与治理、人居场景智能化等领域,打造普惠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目前,在城市公共安全与治理的一系列场景中,澎思的AIoT解决方案已逐步落地到北京、杭州、无锡、太原、南通、义乌等城市,成为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在人居场景智能化的办公楼宇、社区、工厂、园区、校园、医院等典型场景中,澎思也实现了超过10万台的稳定在线运行前端,在城市工作、生活场景中提供便捷AI服务。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S7MOwdPz8vQtIU9W.html#comments Fri, 11 Dec 2020 15:10:00 +0800
Semtech:用模拟PAM4芯片颠覆整个行业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fhG79o499tmPTQ98.html 雷锋网消息,12月3日,Semtech在京召开年终媒体沟通会,沟通会上,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介绍了最新的PAM4技术进展,Semtech中国区市场战略总监甘泉介绍了LoRa Edge方案。

成立于1960年,作为与英特尔、AMD同期成立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emtech一直是该领域一家比较特殊的公司。

据官方表示,目前Semtech主要业务涵盖电路保护、智能传感、信号完整性、无线射频、广播视频、专业视听六大领域,芯片年出货量已经达到90亿颗。

“用模拟PAM4芯片颠覆整个行业”

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介绍称,Semtech在信号完整性产品线已经从NRZ升级为PAM4。

早在今年6月,Semtech对外宣布PAM4 CDR平台推出两款产品——GN2558、GN2559,该芯片组具备产品导入能力,其Tri-Edge CDR SR解决方案重点解决了下一代数据中心多模互联能力。

其中,GN2558(Tri-Edge PAM4 4x56G CDR + VCSEL Driver)是一款集成 VCSEL 驱动器的 quad PAM4 CDR芯片,GN2559(Tri-Edge PAM4 4x56G CDR+TIA)是一款集成线性跨阻放大器(TIA)的quad PAM4 CDR芯片。

随着数据量的提升,NRZ传输能力即将到达极限,更复杂的PAM4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技术之一。

黄旭东透露,“两年前我们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找了很多大客户,也被质疑过是否靠谱。不过,也是在过去这两年来,我们一个很大的客户对于这一产品应用已经在最后验证阶段,预计明年将会有重磅推出——用模拟PAM4芯片颠覆整个行业。”

此前,Semtech官方也曾表示:

Semtech已经成功演示了这一芯片组方案在400G端口的互通性(inter-working),其面向采用70米OM3光纤和100米OM4光纤的商业以太网交换机。

黄旭东表示,这套方案相对于市面上主流的DSP解决方案而言,主要在延时、功耗、成本上有优势:

  • 延时,模拟信号可以达到300ps,DSP方案要几毫微秒;

  • 功耗,模拟信号解决方案要7W,DSP方案要10W;

  • 成本,集成了TIA和Lasewr驱动,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和开发成本。

针对这一技术应用,Semtech未来也有计划做一套800G芯片组方案。

LoRa Edge的物联网定位解析

LoRa作为物联网时代、LPWAN(低功耗广域网)中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有了相对广泛的应用。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7月,全球已部署80多万个基于LoRa的网关,已有157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LoRa或LoRaWAN,其中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数已超过1.45亿个。

目前,Semtech已经将LoRa IP分别授权给了欧洲的ST和中国的ASR。

今年6月,Semtech宣布推出LoRa Edge产品组合,这是一个基于LoRa的低功耗平台、一款高集成度的芯片组,主要用于室内和室外资产管理提供多样化的应用组合,其目标应用市场包含了工业、楼宇、家居、农业、交通运输和物流等领域。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作为第一款LoRa Edge芯片组,LR1110集成了LoRa收发器、WiFi被动扫描功能、GPS/北斗卫星导航信号扫描功能,配合云服务实现定位功能。

甘泉特别提到,“采用这颗芯片的设备,会定时监听周围环境中的WiFi信号,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系统是经过‘阉割’的——我们芯片的WiFi功能只做了监听功能,没有发射器、协议栈等,这也使得这颗芯片在功耗和成本上也降了下来。”

这一芯片组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采用了设备到云的定位架构,降低了功耗。官方数据显示,相较于现有的解决方案,功耗降低了10倍。

知识产权多在瑞士,为华为继续供货

同样是在此次沟通中,Semtech全球市场推广及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张晖介绍称,“我们公司现在运营、销售基本上都布局在瑞士公司,我们主要的知识产权很多都是在瑞士,还有一些在法国、加拿大,所以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

华为作为Semtech中国大客户之一,张晖先生也表示,Semtech拿到了很多许可(证),在继续为华为供货。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fhG79o499tmPTQ98.html#comments Mon, 07 Dec 2020 15:08:00 +0800
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腾讯云IoT会这么干吗?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VlKpHiRK4v2eJW8Z.html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作为国内最早一波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如今已经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而作为下一个物联网时代的众多潜力选手之一,腾讯刚刚展开握在手中的入场券。

一张万亿市场的入场券

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预计将达到128亿台,市场规模约7万亿元,中国物联网总规模预计达到2.2万亿元。

作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没有人愿意错过,包括腾讯。

2019年年底,微信小程序上多了一个特殊成员,名为「腾讯连连」。

“腾讯连连是我们以消费物联网为起点,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入口,同时连连会逐步拓展到产业互联网中,”腾讯云物联网平台产品总监周佳鑫解释称。

这款看似简单的产品,却让一直以来都是“小步快跑”的腾讯云研发团队花了整整14个月的时间。14个月时间里,他们从这款产品的设备定义、各种参数的定义,到整个通信规范的定义、通信链路的协议定义,最终实现设备连云整个开发链路的虚拟化,并在应用侧提供小程序开发服务。

这个入口,也成为腾讯在2019年针对IoT领域发布的“全栈产品矩阵”补齐的最后一块拼图。

回顾过往两年腾讯云的关键IoT产品布局,雷锋网梳理如下:

2018年11月,腾讯云对外发布物联网通信连接平台(IoT hub);

2019年3月,腾讯云发布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服务(IoT TID);

2019年5月,腾讯入选LoRa联盟董事会成员,发布了包括物联网开发者社区平台(Tencent Things Network)、腾讯云LPWA物联网络;

2019年5月,腾讯云对外发布了物联网开发平台(IoT Explorer);

2019年6月,腾讯云首次公开腾讯智能边缘计算网络平台(TSEC);

2019年8月,腾讯云对外推出腾讯云推出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IECP);

2019年9月,腾讯云对外宣布开源自主研发的轻量级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TencentOS tiny;

2019年12月,腾讯云对外发布腾讯连连C2B服务平台及其超级小程序应用入口,并开放公测。

2020年,手握入场券的腾讯,也在进一步耕耘。

腾讯云铺路IoT

“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腾讯希望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在「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雄心壮志中,腾讯既需要整合内部资源,也需要联合众多行业伙伴。

在今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宣布SaaS生态“千帆计划”再升级,从“一云一端”升级为“一云多端”,在腾讯云和企业微信的基础上全面连接微信、QQ、腾讯会议等C端平台。

同时,腾讯云对物联网平台产品全面升级,腾讯云IoT平台的定位从之前的帮助产业打造IoT基础设施,升级到聚合内部产品能力,通过对微信支付、微保、微众、腾讯健康、QQ音乐、腾讯云等资源能力的整合,打造基于腾讯整体生态的IoT平台服务,助推消费、教育、政务等不同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在此之前,腾讯云IoT平台、腾讯连连,腾讯云已经构建起一个开放性行业生态,通过联合芯片模组商、硬件制造商、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满足政府、企业、创业者、开发者等差异化的行业应用和开发诉求。

“腾讯云IoT平台本身有足够低的开发门槛,包括通过IoT平台快速连接腾讯云的计算存储资源,我们在IoT 平台中已经对接了行业内超过30家头部主流通讯模组、芯片厂商,三到五天可以实现客户厂商设备上线。”

据腾讯官方公布数据显示,目前腾讯已有超过8000家合作伙伴,形成300多项联合解决方案。

这次,在物联网生态构建中,腾讯云再次将生态合作放到了第一位。

2020年12月10日,「腾讯云IoT生态峰会」将在深圳金茂万豪酒店举行。

「腾讯云IoT生态峰会」是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全行业交流盛会,本次活动,腾讯云IoT将联合行业顶级生态合作伙伴,基于腾讯云物联网平台和腾讯连连微信小程序,整合AI语音、AI视觉、云小微、大数据、实时音视频等腾讯内部优势产品与内容资源的能力,共同编制消费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驱动行业共同潜行。

峰会亮点预测

从智慧生活到智慧城市,从消费物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是对当下物理世界的一次完整的颠覆,作为国内互联网三巨头之一,腾讯在这一年里在物联网领域有怎样的思考和产业部署,也将在「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正式揭晓。

在此,雷锋网也对此次峰会亮点进行以下几点预测:

第一,物联网平台是巨头厂商“必争之地”,腾讯物联网平台自2019年对外发布后,在今年的数字生态大会上进行了一次整体升级,升级之后的物联网平台对内部资源进行了进一步打通,也带来了更丰富的IoT平台服务,此次重磅发布的“消费物联+产业互联”或将再次结合腾讯微信这一亿级流量入口,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

第二,5G商用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不做5G网络、5G设备,不与运营商、设备商竞争”的腾讯就5G也有包括5G边缘计算平台、5G SDK等在内的「云、网、边、端」的整体布局,位于腾讯滨海总部落地的5G边缘计算“一体化中心”也已经正式对外开放,此次将对外呈现的“全场景5G能力”或将进一步结合腾讯云这一年里产业化应用的技术,推出结合5G的商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第三,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万亿级设备、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的技术,高度碎片化是其特点,统一的行业标准就成为刚需。从此次大会议程中可以看到,腾讯特别邀请了来自信通院、东北大学、华为云、中国电信等产学研各界人士联合发布物联网行业标准,这一标准必将使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带来一个“活血化瘀”的功效,也将是此次大会的一大看点;

第四,从此次峰会现在公开信息可见,合作、生态、开放等词贯穿始终,这次峰会上,也将可见腾讯在「消费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上的全盘布局,以及行业合作案例、最新的合作开放政策;

……

2020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你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腾讯。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VlKpHiRK4v2eJW8Z.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09:44:00 +0800
24位院士、9家行业巨头发起,国内最强物联网联盟成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BiFjOFwtjJVOTU4x.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19年12月18日,亚马逊、苹果、谷歌等基于Zigbee联盟联合成立了“Connected Home Over IP”(简称CHIP)工作组,以此解决当下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兼容性、安全性和连接性等问题。

倪光南院士在得知苹果、谷歌、亚马逊成立了这个联盟后,觉得我们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应该等人家制定出来标准后我们被动地去接入。

尤其在物联网方面,我们起步并不晚,没有理由落在欧美之后。

于是,倪院士给肖亚庆部长写了一封信,肖部长对这件事儿也很重视,批复分管这块的王志军副部长跟进,王志军副部长开始让科技司进行研究。

……

在OLA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特别提到这一联盟成立背后的故事,对倪光南院士的民族情怀也颇为认同。

毫无疑问,美国三大科技巨头牵头成立的CHIP联盟意味着美国智能家居产业或将打破各自为营的僵局,在标准协议上走向同一。

12月1日,开放智联联盟(OLA)正式成立,这也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从“企业级生态”跨向“产业级生态”的一个里程碑。

物联网联盟最强阵容:24位两院院士、65家头部企业联合发起

不得不说,国内智能家居及其它物联网垂直行业经过十数年的疯狂生长,最根本的互联互通却仍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为解决物联网行业高度碎片化的问题,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及海尔、美的在内的家电巨头,纷纷构建了自己的物联网生态。外加各地逐渐涌现出的地方性行业联盟、组织,形成了形同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这样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局域性物联网标准的产生,却难有最终的统一。

要想真正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实现一个APP控制家里所有品牌、所有家电,这样的标准制定就需要一个能够聚拢各家企业、有足够权威的非盈利性组织。

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24位两院院士联合阿里、百度、京东、小米、华为、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单位共同发起,联合成立了OLA联盟。

倪光南院士在大会上特别指出。

OLA联盟是一个被国内各界寄予厚望的一个物联网联盟,也是目前破解中国物联网“诸侯割据”局面,甚至将是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过程中博得一席之地的国内最强物联网联盟。

最强物联网联盟应该有怎样的阵容?

据大会公布信息显示,目前OLA联盟组织架构如下:

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倪光南

首席顾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李毅中

联席顾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

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常委会副主任 何积丰

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终端实验室技术部主任 高宏

秘书处设在中国信通院,执行委员会下设专业组和领域组两大方向——专业组(包括连接技术组、开源组、安全技术组、AI技术组、测试技术组等)致力于物联网统一连接的基础技术标准、通用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制定;领域组(包括智能家电组、建筑与能源组、智能制造组、机器人组)开展物联网跨应用领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应用。

OLA联盟目前有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中国电信、信通院、中国移动9家理事长单位,18家理事单位,38家普通成员单位,共65家成员单位组成,理事会构成如下图所示:

倪光南院士指出,“OLA联盟将致力于制定万物智联的相应标准,实现与全球标准互认互通,促进相关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联盟目标: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

这样强大的阵容,主要目标正是为了“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

“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这件事,在OLA联盟之前,阿里、华为、海尔、美的等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年,也形成了各自的物联网生态。

对此,何积丰院士在大会上指出:

近年来,部分行业龙头已经着手聚合产业合作伙伴,构建企业级生态圈,以此作为出发点,向场景智能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但是想要打造真正的全产品智能,这需要实现跨系统、跨行业互联互通,需要打破生态圈的范围,由「企业级生态」向「产业级生态」升级。

作为OLA联盟秘书长,高宏同样强调了这一点:

在平台型企业聚拢产业资源过程中,使物联网从连接碎片化向「企业级生态」的小规模聚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小生态”的聚拢还不能够使整个物联网的全场景化得到完全体现。

我们认为,物联网已经在从「企业级生态」在向「产业级生态」开始迈进,已经到了真正统一连接协议,产业全生态发展的过程。

物联网生态由「企业级生态」向「产业级生态」升级,成为物联网垂直行业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宏观方向这之中,OLA联盟以智能家居产业为突破点,将开展“行业研究、需求分析、标准预言、开源开发、测试测评、应用示范等一系列工作”。

针对“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这件事,OLA联盟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设备发现配网、接入认证、控制、物模型上,高宏也指出:

底层目前主要支持以太网、WiFi、蓝牙,未来会进一步支持蜂窝、PLC、Zigbee等其他连接技术,通过打通整个应用层接入连接协议,为物联网软件平台层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家共同向全场景发展。

联盟发展规划:明年Q1标准正式发布,Q4商用产品上市

大会最后,作为联盟首席顾问,李毅中部长也对联盟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以智能家居为互联互通突破点是可行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基础,但是希望能够加快转向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

第二,新基建核心是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重点任务之一,工业互联网几乎包含了所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物联网要置于工业互联网之中,深入到企业中;

第三,标准和实践是并行,相辅相成的。

OLA联盟的成立对于国内物联网行业发展或将起到深远的影响意义,这样一个联盟从年初的首个标准立项到今天联盟第一次理事会暨成立大会召开,在这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联盟对未来一年的发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划,雷锋网对于会上公布的OLA联盟的关键发展节点及未来一年规划整理如下:

2020年4月,OLA联盟首个标准立项;

2020年6月,OLA联盟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

2020年10月,OLA联盟召开筹备大会;

2020年12月,OLA联盟第一次理事会暨成立大会召开;

2020年底,OLA联盟标准草案发布;

2021年Q1,首个基于OLA标准的DEMO产品开发完成;

2021年Q1,OLA标准正式版本发布;

2021年Q2,OLA开源,首个OLA SDK发布;

2021年Q3,发布OLA模组样片;

2021年Q3,OLA联盟认证实验室投入运营;

2021年Q4,OLA首批认证证书颁发暨商用产品上市。

高宏秘书长在会上也指出,“我们不只做国内自己的互联互通,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走向国际。”

显然,OLA联盟的成立、OLA标准的制定,将是国内物联网统一标准的一次尝试,也或将是国内物联网标准冲击国际物联网标准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BiFjOFwtjJVOTU4x.html#comments Tue, 01 Dec 2020 15:15:00 +0800
小米的“铁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IghDuJjilRsEMF0R.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军说,小米的模式是「互联网+制造」。

这显然指的是现在的小米,一个不同于2010年成立之初,为了一块手机屏幕、一家代工厂商忙得焦头烂额的小米。

在过往十年里,小米恰如其时地赶上了智能手机的全生命周期,从开局到全盛、再到如今的几近饱和,智能手机成就了移动互联网,也成就了小米。

小米却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厂商,至少在这位当时已将金山软件送上港交所、在投行浸润多年的知名投资人眼里,小米应该有更大的格局。

“其实很多人不懂小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雷军如是说。

过往几年,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来都不是一家只做硬件的公司”。实际上,小米在成立之初甚至差点儿成了下一个腾讯。

即使在最终选定智能手机赛道后,小米也一再出圈,做生态链、做家电、做物联网、做“地产”……

「互联网+制造」,也只不过是小米又一次打破常规的疯狂生长。

差点儿成了下一个腾讯

小米之所以是小米,是因为智能手机。

其实,在小米成立之初,也曾抓到过另一个机遇,IM(即时通讯)。

2010年10月19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Kik Message。

这是一款基于本地通讯录与联系人直接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100万。

当时,本来打算做智能手机、对移动互联网行业高度关注的小米团队,最先关注到了这款软件,仅在一个月后(2010年12月10日),第一代米聊诞生。

米聊诞生时,小米还没有手机,不过这不要紧,因为当时的米聊是直接上线到安卓、iOS两大应用市场中的,对于当时拥有多位来自谷歌的大神的小米初创团队来说,干这样一款手机软件自然是轻车熟路。

不过,当时小米团队中鲜有人能够预见,这将是一门体量不亚于小米规划中的主业——智能手机的生意。

自米聊发布后,用户数几乎每周翻一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用户数就达到了100万,这让雷军看到了米聊成为下一代即时通讯工具的希望。

不过,雷军当时有一个担心,腾讯会不会跟进。

雷军当年有三种设想,小米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中对此有详细描述:

如果腾讯用QQ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QQ在手机上的体验过重,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结果是,腾讯在这一步上没有犯错,而且跟进得相当及时,甚至在关键时刻集结重兵压线。

为什么当时这家已经成立13年的上市公司会这么在乎这款“小产品”呢?

原因在于,即时通讯是腾讯的“基本盘”,腾讯丢不起。

就在小米开始筹备米聊过程中,偏安一隅的张小龙带着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开始在内部研发同样的产品。经过两个月的内部研发后,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上线。

接下来就是一场用户抢夺的近身肉搏战。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用户增长为服务器带来的压力让两家公司压力山大,纷纷调来核心团队开始大军团作战,最后的战局如当下所见——QQ、微信成为腾讯生态体系的两大“基本盘”,用米聊赢得不少关注度的小米最终转向做智能手机这一“正业”上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腾讯晚些时日入场、或者小米有足够的弹药,小米或将不再是现在的小米,很可能已经成了下一个腾讯。

这是小米离成为“互联网大佬”最近的一次,或许雷军不会想到,在此之后的几年里,他需要无数次向人们解释:「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一家只做硬件的公司」。

小米的“铁人三项”

做即时通讯无果的小米,最终回到了智能手机这条最初规划的主业上。

作为互联网圈内知名投资人、目标全球市场的雷军,对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将智能手机商业模式总结为“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

用雷军的话解释就是,“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可以另辟蹊径、‘降维攻击’”。

现在回过头来看,雷军提出的“铁人三项”和乔布斯做智能手机的“封闭体系完美论”如出一辙。

不过也正是用这样的商业模式,雷军“劝服”了一个初创团队,最终将小米手机带进了全球前五。甚至在今年Q3,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首超苹果,全球市场排名位列第三。

同样是在做智能手机这几年里,在手机厂商同行眼里,有点另类的小米还做对了另一件事——小米生态链。

生态链构建的小米疆界

2013年年底,雷军做出一个决定——用投资的方式孵化智能硬件公司。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的“铁人三项”模式不仅适用于智能手机,同样适用于大部分智能硬件。

这就是有了后来众人皆知的小米生态链。

谈到小米生态链,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

刘德是工业设计科班出身,开过设计公司、当过大学老师、到过美国顶尖设计名校留学深造。进入小米后,主抓的是小米手机的工业设计,与雷军不同,在受命搭建小米生态链之前,刘德还不曾干过投资这件事。

正式接手搭建小米生态链工作后,刘德从内部组建起一支小型投资团队,和刘德一样,这个投资团队成员是由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对于投资这件事儿,都是只听过、没干过。

正是这支毫无经验的投资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用工程师思维投出了一个小米生态链,小米生态链也不负众望地在互联网世界里,为小米划出了自己的疆界。

回到最初小米的设想,雷军最初为这支投资团队“划的重点”是「手机周边」。

早年间小米投资或孵化出的做移动电源的紫米、做数据线的硕米、做智能手环的华米、做蓝牙耳机的万魔声学,都是沿着这一思路。

在开启生态链计划时,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100家生态链企业自然不会全都是「手机周边」,「手机周边」之外,小米生态链还有另外两个圈层——「智能硬件」、「生活耗材」。

与小米生态链计划几乎同时展开的,还有小米的IoT业务,小米的IoT业务最初源于一个Wi-Fi模组。

2014年年初的一天,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带着高自光、殷明君,拿着一个Wi-Fi模组找到雷军说,“我们研发出了一个Wi-Fi小模组,只要把这个小模组放到任何一个硬件里,这个硬件立刻可以被手机控制,从而连接到我们的IoT网络中。”

现场,他们还通过手机、灯泡为雷军进行了Demo演示。

在这之后,殷明君的创业团队被小米收购,小米IoT部门初步形成。

小米当时的IoT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在外部与家电厂商寻求合作屡屡碰壁后,他们最终将Wi-Fi模组首先应用到了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的空气净化器上。

某种意义上来看,小米的IoT和生态链天然互补,生态链为IoT提供了落地空间,IoT为生态链提供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成就了后来小米相对封闭的生态。

随后几年时间里,小米生态链通过“效率”、“成本”两把尖刀,硬生生在互联网世界中划出了一道印记,这道印记被称为“小米模式”。

在小米生态链出现之前,BAT是摆在所有互联网创业者面前的三座大山,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曾这样写道:

在风险投资界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

当一位创业者向投资人解说自己的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腾讯会不会做这个项目?或者,如果腾讯进入,你如何保证不被“干掉”?

雷军也曾表示,“在我们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三座大山。”

IoT+生态链,让小米绕开了“三座大山”,开辟了一个新战场。尤其随着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等概念在国内兴起,在其他互联网创业者眼中,小米开始成了一座想要“绕开”的山。

近日在科创板上市的平衡车领域的头部企业九号机器人,也是小米生态链早期投资的智能硬件企业之一。早年间,九号机器人创始人高禄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当时正在思考生态链布局的小米已经将我们的竞争对手都看过了,换句话说,如果小米不投我们,投了别人,我们会非常被动,于是我们开始主动接触小米。

最终小米投资了九号机器人,2015年10月19日,两家合作的第一款产品「九号平衡车」,售价1999元,再次打破了行业定价规律。

对于将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的写进招股书的小米,众口不一。有人认为,小米这是用低价扼杀了国内同行的生存空间、创新空间;也有人认为,这是又一家有野心的中国企业的崛起。

倒是在翻看《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时,雷锋网在雷军为这本书写注写的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小米,就是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

随后几年里,小米陆续投资或孵化了近300家企业,在互联网世界里构建起了小米的疆界,小米这条“鲶鱼”也悄无声息地游进了家电领域。

王川和大家电

与其他手机厂商同行不同,小米一直都是一家不安分的手机厂商。

在建立小米生态链之前,小米已经亲自下场做了路由器、智能电视。其中,小米电视的灵魂人物是小米第八位联合创始人,王川。

说起来,王川其实不在小米初创团队之列,也没有和雷军一起喝过那碗小米粥,不过,王川却是又一位在加入小米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

王川同样是一位“带资进组”的硬件专家。

2012年,加入小米之前,王川就看到了智能电视这一市场机遇。当时,苹果、谷歌都已经推出了电视盒子,王川的多看科技也开始着手面向国内市场研发这一款产品。这一产品最终在当年11月面世,被命名为小米盒子,成为王川带给小米的第一份“礼物”。

小米的智能电视要比小米盒子晚一年,那时的智能电视更多是被称为互联网电视。

与众多互联网风口一样,2013年,互联网电视风口同样引来了不少虎狼之师。

9月5日,在小米2013年年度发布会上,小米电视正式亮相,售价2999元。

然而,即便在国内,想要做互联网电视的也不只小米一家。国内主流电视厂商联合互联网厂商同期发布的互联网电视并不少见。

9月3日,爱奇艺、TCL联合发布“TV+”,经典版TV+定价2999元;

9月10日,阿里、创维联合发布第一款互联网电视——搭载阿里TV操作系统及创维天赐系统的创维酷开55K1和42K1;

……

此外,当时还有个风头无两的乐视。

乐视在5月发布的超级电视S40直接将售价直接压到1999元,X60在9月23日宣布与腾讯达成深度合作,由腾讯旗下综合性电商平台易迅网通过“集采、包销”方式销售乐视TV·超级电视X60。

当年,幼年的小米电视并不是一枝独秀,甚至算不上出彩,也正是这个看似不突出的“幼崽”,自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坚持到了现在,并成为今日决定小米江湖地位的一款关键产品。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小米电视出货量破千万台,乐视却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的乐视。

正是由于在小米电视上的大获全胜,当小米在2019年大刀阔斧地进入大家电领域时,王川再次披甲上阵。

2019年5月17日,小米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宣布成立大家电事业部,任命王川为大家电事业部总裁,负责除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的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工作。

在小米官宣进入大家电领域之前,已经早早通过生态链摸进了大家电领域:

  • 2017年3月11日,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发布了云米互联网智能冰箱,随后,云米又发布了互联网洗衣机;

  • 2017年8月10日,做空气净化器起家的智米发布了1.5P全直流变频空调;

  • ……

在2019年4月的小米电视发布会上,雷军再次提及,“大家电业务是小米AIoT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10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

对于小米做家电,雷锋网接触的不少行业人士都表示,对于要做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小米而言,做家电也在意料之中。

互联网厂商做大家电、做白电会有什么门槛吗?

雷锋网向家电行业资深专家了解到:

智能家电其实是家电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一个交集,这个领域就技术难度、市场推广等方面来说,互联网企业比传统白电企业更有优势。

在具体的生产制造方面,互联网企业完全可以找OEM代工解决;从产品设计方面来看,他们与有着二三十年行业沉淀的家电行业头部企业还是有一定差距,现在主要蚕食的其实是中小型家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小米的大家电事业部成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通过「小米」、「米家」两个品牌布局了“空冰洗、厨卫电”在内的几乎所有家电产品,甚至在年底还发布了小米互联网空调,着实还是为董小姐捏了一把汗。

2013年,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雷军与董明珠定下“10亿赌约”时,曾有一次戏剧性的对话:

董明珠: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额)吗?

雷军:我觉得董总是在挑拨离间,小米用的是最好的工厂和最好的供应链……

董明珠:(如果)我(的工厂)不给你做呢?

雷军:今天强调的是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专心做产品……

董明珠:那我空调给你卖算了。

雷军:可以考虑呀~   

董小姐有所不知的是,雷军当时说的可以考虑的不仅仅是“小米卖空调”,还有“小米开工厂”。

从“敬畏制造业”到“+制造”

在事后回忆起这次很大程度上节目组安排的“对赌”时,雷军坦言:(当时)确实有点膨胀了。

“膨胀”是因为小米创立前三年吃到了功能机转智能机的红利,一直处于“疯长模式”,手机销量和公司估值像是吹气球一样在快速飙升。到2014年,小米手机已经以12.5%的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2014年年底,小米完成又一轮11亿美元融资后,估值高达450亿美元,5年翻了180倍。

承认“膨胀了”是因为在三年疯长后,小米开始遭遇增长瓶颈,增速放缓,甚至开始受到质疑。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2015年未能达到8000万部智能手机的销售预期,投资者也开始质疑该公司高达450亿美元的估值。

在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也透露,小米从2016年提出“要敬畏制造业”,并开始大规模补课硬件、下决心植根制造业。

经过三年补课,小米智能工厂最终出现在雷军今年的十周年公开演讲中。

雷军说,为了做这间工厂,小米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投资了110家做智能装备的公司。

在年底的MIDC 2020上,小米智能工厂的部分细节逐渐对外公布:

除了贴片机,其它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小米自研的设备。

一期工厂中除了上下料外,实现了全部智能化,一期自动化率达到63%,年底对整机组装和包装环节优化后,自动化率提升至75%。

同样是在年底大会上,小米智能工厂的三年规划和整体规划图也被和盘托出:

  • 2019年,进行自动化建设,通过机器人与自动化建设替代人工;

  • 2020年,进行网络化建设,通过全面网络化进行数据采集和应用;

  • 2021年,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决策。

从做手机跨到做智能工厂,跨度究竟有多大?

雷锋网向智能制造相关从业人士了解到:

自动化只是智能工厂的初级阶段,目前自动化产线相关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已经算不上什么门槛。

推进智能工厂,并不能降低小米手机的成本。手机是一个迭代非常快的产业,生产手机外壳或相关零配件的专用机床,往往三个月到半年就要更新换代,这方面生产设备的成本非常高。即便是智能工厂,成本也不低,所以小米的智能工厂,目前更多应该是应用在市场周期更长的高端手机,例如小米10至尊版。

小米智能工厂的想象空间是基于小米对于用户需求的收集反馈,打通消费者需求、研发和制造的闭环,类似阿里的犀牛智造。

雷军是在不惑之年创立的小米,他曾说,改变制造业是小米的终极梦想。

现在,10岁的小米正在用互联网改变制造业,也在用制造业改变小米。

小米的“铁蹄”,没有边界

如果在小米公司内部孵化硬件企业,必然会降低公司的专注度,这对公司的发展是致命的。

小米成长初期,雷军曾这样考虑。

因此也就有了“不做航母,做舰队”一说,有了小米生态链。

不过,在小米成立十年之际再回头看,你会发现,通过投资、孵化,在手机之外,小米前冲后撞,给自己开辟出一个广阔的疆域。

我们可以看到,小米除去有手机、音箱等智能硬件外,同时:

在家电行业,就“功能机”转“智能机”之际,抓住机会,跨界争夺红利期;

在制造行业,凭借自身供应链优势、互联网基因,借政策东风,加码加力;

甚至在地产行业,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中,也可见「小米+生态链+金山云」组合的身影。

小米曾经官宣,在物联网周期内,小米有「1+4+X」的战略布局。

而其实,真正的小米,似乎没有边界。

就像曾经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蹄”所到之处,即为帝国疆域。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参考文献:

[1]一往无前,中信出版社,范海涛.

[2]腾讯传,浙江大学出版社,吴晓波.

[3]独家对话雷军:你不懂小米,中国企业家,何振红.

[4]小米十周年,雷军正式承认输给了董明珠:当时膨胀了,网易科技,崔玉贤.

[5]智能家居2020:家电巨头转守为攻,雷锋网,王金旺.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IghDuJjilRsEMF0R.html#comments Tue, 24 Nov 2020 19:12:00 +0800
欧瑞博的家居革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Uyt5clhmnQW1U5e.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智能家居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形态,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认为智能家居分为几个阶段,从最初的「智能单品」到「全宅智能」,接下来会走向「原生全宅智能」。

这是欧瑞博创始人王雄辉的理解。

什么是原生全宅智能?

这个概念源于地产行业中的“前装”概念——在房子建造和装修阶段,提前将智能产品和系统规划进去,这就是原生全宅智能。

智能家居行业这样的发展也是近年来地产厂商入局尝试开辟出的新局面,这样的局面正在成为智能家居整个行业的主流。

11月19日,欧瑞博对外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家居新产品,一如既往的智能面板、跨界入局的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的设计工具,以及一系列生态产品。

“欧瑞博现在要做的就是原生智能,而非智能单品或‘组装式智能’,”王雄辉如是说。

一块12.3寸的智能面板

欧瑞博是智能家居领域一家风头正盛的厂商。

仅仅在2019年一年时间里,欧瑞博就先后拿到红星美凯龙、美的置业、恒大集团在内的两轮融资,成为智能家居领域关注度颇高的一家待上市企业。

而说起欧瑞博,更多人熟知的还是它的智能面板。

欧瑞博从2016年开始推出智能面板,时至今日,已有6款智能面板相继面世,同时也将全面屏智能面板做到了200元以下。

在此次年底发布会上,欧瑞博又发布了一块12.3寸的智能面板——MixPad X。

仅仅从屏幕尺寸上来看,MixPad X比不久前发布的MixPad S大了整整6倍。

欧瑞博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款大屏智能面板呢?

5G时代的到来,让小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家居设备和功能需求,所以我们推出了MixPad  X这块更大的屏。

这么大的屏,可以完全覆盖玄关处的所有开关。

这块智能面板的屏幕,是欧瑞博与京东方联合定制、采用第五代超清透LCD工艺的一块16:6超宽全景屏。

王雄辉在发布会上指出:

一些友商为了省事,直接把带有4:3、16:9屏幕的平板电脑到墙上,就说这是智能家居中控,而其实4:3、16:9的屏幕更适合近距离专注交互场景(例如阅读、工作、游戏、电视等),我们认为最适合做家居智能面板的比例应该是16:6的全景屏。

在配置上,这款智能面板采用2mm厚度钢化玻璃、256色呼吸灯、V0级防火材料、86底盒、全向线性四麦阵列……

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这款屏幕底座内置高保真立体音响单元,可以在小空间内实现3W低音+3W高音、2.1双声道音效播放。王雄辉称之为,“可以媲美Mac Book音质的背景音乐”。

此外,这块智能面板还支持外扩蓝牙音箱,以此来实现更高的音效体验;支持8种IoT通信协议,以此来适应大部分智能家居连接场景。

正是这样一块智能面板,搭载了500W像素高清摄像头,采用了第三代人脸识别算法,实现了0.4秒极速人脸识别,支持100种AI行为和手势识别。

据官方介绍,这块智能面板还支持就近唤醒、智能对讲等功能,通过智能对讲系统,可以实现多人对讲、多屏呼叫、语音接听、语音开锁、社区信息、物业服务、快递通知、智能呼梯功能。

目前,MixPad X超级智能对讲系统已经兼容大华、海康威视、立林可视对讲系统,支持金碧物业、美的物业等物业系统。

发布会上,随MixPad X一同发布的,还有采用第二代5G基带芯片骁龙X55的MixPad X 5G版。

智能家居的“智能”之争

智能家居是否足够“智能”?

这是当下智能家居行业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

不少智能家居产品正是因为不够智能,买回家没几天,便成了闲置品,正是因为这些产品不够智能,甚至连最基本的配网都让不少人头痛。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够“智能”呢?

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叫主动智能。

此前,所有的智能产品的程序都是提前写好的,事先设定好的功能、事先设定好的对话回复、事先设定好的关联场景……,这种基于事先预设的自动化联动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人交互相比,就显得不够智能。

王雄辉在发布会上表示,欧瑞博现在已经实现了“不需要提前预设”的主动智能,这样的主动智能可以实现如下的晨起模式。

在雷锋网看来,欧瑞博实现的上图中的“主动智能”,其实是在预设功能中加入了反馈环节,通过多轮人机交互确认此前预设的需求是否有改变。

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人物、时间、空间、环境等要素,在形成的碎片化场景中实现各式“主动智能”,对于智能系统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

欧瑞博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HOME AI 3.0支持的AISence 2.0正是用来实现上述“主动智能”的场景引擎。

据官方介绍称,这一引擎目前支持10种角色、10个维度时间变量、30+空间、300+标准场景,可以产生10万个场景推荐。

此外,HOME AI 3.0还特别研发了One Step 2.0、就近唤醒2.0、人声级语音交互、小欧快连、家电管家几项关键能力,为了这些能力,欧瑞博在语音控制、语义理解、分布式人声定位、设备发现和接入机制、家电耗材情况监控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欧瑞博也有扫地机器人了?

作为智能家居厂商,欧瑞博素以智能面板著称,不过,在这次发布会上,欧瑞博还是突破了自己的边界,例如发布了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作为当下相对成熟的一个智能硬件品类,国内市场已有诸如iRobot、科沃斯、石头科技等用户认知度较高的厂商,欧瑞博为什么会自己做一款扫地机器人呢?

王雄辉对此解释称:

之所以做它,而且是欧瑞博品牌,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对于全宅而言非常重要。

欧瑞博关注的是全宅智能,扫地机器人看上去是单品,我们其实是将它看作全宅的产品,可能和大多数厂商的视角不太一样。

这和我们做MixPad的思路相似,MixPad看似只是个面板,但是我们为这个产品加入了交互和计算能力,目标是构建一个全宅的交互。

对于这款扫地机器人,发布会上官方介绍称,其名为「小怪兽」,吸力为「3000Pa」,电池容量为「5200mAH」,拥有全空间规划能力,可以通过MixPad语音控制,适用于大户型住户使用,售价为2899元。

除去扫地机器人外,欧瑞博还发布了壁画音箱ArtisBox 1、全屋智能网络系统两款产品,与生态厂商梦百合、峰米、飞利浦、奥普、罗格朗分别合作发布了13999元的智能床、45999元的巨幕激光电视D30、2899元的智能净饮机、1299元的智能风暖浴霸、智能开关产品。

联合生态厂商发布了众多新品,甚至跨界做自家品牌的扫地机器人,这不禁让人疑惑,欧瑞博的边界在哪里?

王雄辉表示,“室内智能家居这件事还远远没有做好,我们会继续在室内智能家居领域做十年,解决全屋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产品的边界。”

为此,欧瑞博在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一款全宅智能设计软件——智家易。据官方介绍称,这是一款可实现3D交互智能化设计、智能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计软件。

智能家居爆发期已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家居一直难寻突破口,地产厂商的入局加码,让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开始有了“基本盘”。

据王雄辉在发布会上公布数据显示:

截止目前,已有250万+家庭用户在使用欧瑞博全宅智能产品,已有「江苏南通空中花园别墅」、「仲满私宅」、「云南大理理想邦度假酒店」等代表性案例;

在地产精装修项目方面,恒大地产「广州新地标冠珺之光」的8000套客房、雅居乐「三亚清水湾」的1126套精装住宅、旭辉地产「千山凌云」的3800套房屋、花样年「成都家天下」的6800户超大社区、美的置业「高端君兰系」全系列25000套住宅、远洋地产「远洋简宫」的526套智慧塔尖豪宅、世茂集团「无锡世茂公馆」的390套住宅都已有应用欧瑞博全宅智能产品。

欧瑞博已经服务了21家50强地产企业,已经批量落地284个智慧地产项目。

地产行业带来的庞大前装市场需求量对智能家居行业的推动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雷锋网此前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后装市场为什么一直未能引爆行业,而是需要地产厂商在前装市场主动发力?

在不断接触市面上主流的智能硬件产品后,发现,当下的主流智能硬件在安装、配网、应用等方面仍与用户预期有一定差距。

尤其在你拿到一个智能面板,打开说明书对照产品研究半天,再看一看墙上的传统开关,觉得传统开关也不错时,这正是后装市场遇到的一个设备生产到用户应用之间的一个鸿沟。

前装市场带来的市场需求,芯片、AI算法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高度协同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即将迎来一波方案落地红利期。

当雷锋网提及:智能家居市场已经到了爆发期了吗?

王雄辉很肯定地表示:我认为它已经爆发了。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RUyt5clhmnQW1U5e.html#comments Tue, 24 Nov 2020 11:14:00 +0800
OPPO战略“大跃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5EgjUVozN2G7Q7Hm.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消息,11月17日,在OPPO INNO DAY 2020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正式对外公布了OPPO全新的战略体系:3+N+X。

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指出,“3+N+X是OPPO在万物互融合时代提出的科技跃迁战略,是OPPO下一阶段研发工作的重点。

会上,刘畅也对这一战略进行了详细解读。

3+N+X战略中:

“3”代表的是硬件、软件、服务三项基础技术;

刘畅指出,目前OPPO的应用日分发量为17亿次,服务日分发量为3.3亿次,内容月活跃用户数为2.8亿人,支撑这组数据的正是OPPO的服务能力。

“N”代表的是互联互通、多媒体、安全隐私等能力;

其中,针对互联互通能力,OPPO主要部署了HeyThings IoT平台。通过这一平台,OPPO已经与美的、奥克斯等30+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品类数量达到50+、SKU数量达到300+。

刘畅还特别提到,OPPO也在着重打造车机互联能力,目前已经实现了无感车钥匙、远程车控、智慧投屏等功能。

“X”代表的则是OPPO的差异化技术,VOOC闪充就是OPPO差异化技术之一。

此次大会上,OPPO着重强调的另一项差异化技术就是AR。

在去年的INNO DAY上,OPPO发布了首款AR眼镜,不过遗憾的是,这款产品并未在发布会后量产发售,而只是OPPO针对AR眼镜这一领域布局的一款概念产品。

今年,OPPO再次针对AR眼镜进行了升级,又推出了一款AR眼镜——OPPO AR Glass 2021。

OPPO研究院产品经理WAYNE介绍称,这款产品采用分体式设计、Birdbath光学设计,在整机重量、CPU效率、GPU效率、画面对比度、亮度均匀性、每度视场角像素等关键参数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这款AR眼镜还搭载了一组双目鱼眼摄像头,可以同时对双手、每只手的21个关键点进行毫秒级检测追踪,配合手势交互定义,用户可以用双手操作AR眼镜。

在空间定位上,这款AR眼镜搭载了ToF+双目鱼眼摄像头组成的实时定位系统——通过ToF镜头进行图像扫描、平面检测,双目鱼眼摄像头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拍摄和局部地图构建,并在毫秒级内完成空间计算,最终实现厘米级、1°以内的定位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OPPO在AR内容方面,还联合爱奇艺、京东AR团队,开发了观影、家居相关体验应用。

作为手机厂商,尤其发布的是一款连接手机的分体式设计AR眼镜,OPPO还将手机内容生态与AR内容生态进行了打通,以丰富当下仍处在早期阶段的AR产业。

同样是为了构建AR内容生态,WAYNE在发布会上表示,OPPO将在明年启动AR开发者共创计划。

我们将于明年上半年进行开发者召集活动,并于北京、上海、深圳举办开发者沙龙,下半年将联合行业伙伴进行开发者扶持计划,举办AR开发者大赛。

不过,此次发布的OPPO AR Glass 2021仍是一款概念产品,官方并未在大会上公布发售时间,刘畅也只是以“我们这些产品在未来合适的时间会和大家见面”结束了这次发布,略显遗憾。

OPPO AR眼镜为何没有发售计划?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据雷锋网了解,目前消费类AR产品难以落地仍是行业现状,以OPPO在发布会上强调的手势操作为例,虽然各家厂商都在研发,但是即使是目前已经落地的几款产品中,手势交互实际体验仍难说“流畅”,更不用说技术方案、内容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

现在即使加上VR眼镜的出货量,整个AR/VR眼镜2019年市场出货量仅徘徊在千万台,都不及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一个零头。

而从技术复杂度和功能强大性来看,AR/VR仍可能是下一个十年潜力不亚于智能手机的智能硬件。

正因如此,在OPPO今天发布的不同于小米、华为的全场景生态战略的「科技跃迁战略」中,也赫然可见AR眼镜。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5EgjUVozN2G7Q7Hm.html#comments Tue, 17 Nov 2020 19:20:00 +0800
鸿蒙之后,Vela请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1FfIje0groPCadlO.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智能手机排行榜上,全球前五,中国厂商独占三席。

然而,若论手机操作系统,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除苹果之外的大多数手机厂商用的仍是安卓系统。

硬件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在进入物联网时代,硬件联网、智能化成为主流,物联网操作系统变得更为关键。

国内厂商纷纷开始筹备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前有阿里的AliOS、华为的LiteOS及鸿蒙OS、腾讯的TencentOS tiny……,近日,小米在今年的MIDC 2020上,也正式对外公布了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Xiaomi Vela。

这次,在手机系统上采用深度定制化安卓系统的小米,在物联网设备上也要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了。

小米Vela的问世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在发布之前就备受行业关注,甚至华为徐直军随后接受采访时对外表示,“鸿蒙本来不是操作系统的名字,后来媒体误传就炒了起来,炒了好几个月。再想给操作系统取名字的时候,又得重新跟大家解释,所以就叫鸿蒙了。”

相较而言,小米Vela的问世倒是相对顺利。

11月5日,在小米开发者大会(MIDC 2020)上,小米Vela正式问世。

小米IoT平台部总经理、AIoT战略委员会主席范典在发布会上介绍称,“小米Vela是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

NuttX是由Gregoy Nutt在2007年发布的一个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布之初并未像Linux一样迅速发展起来。不过由于NuttX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对应用较为广泛的Linux的兼容、并对POSIX原生支持,在过去几年里也可见看到索尼、三星等大厂先后加入了这一阵营。


小米是从2017年开始基于NuttX开发物联网产品,并在随后推动NuttX加入了Apache基金会。

这就不难理解小米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基于NuttX,也可以看出,小米做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想法早已有之。

据小米IoT平台部副总经理袁军介绍称,这一平台是专门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算力受限设备上的物联网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高性价比MCU设备,打通碎片化的IoT应用。

这样的话,手机、电视、路由器、笔记本将不是小米Vela的目标,而小米手环/手表、智能音箱、家电产品等在未来将会用上小米自家的Vela操作系统。

小米IoT平台部技术总监顾瑶瑶在发布会上介绍称,小米认为物联网设备需要的操作系统应具有以下特性:

对开发者友好,充分考虑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移植性;

简化应用开发,提供满足不同应用的大量基础组件;

不重复造轮子,应用开源内核并回馈开源社区;

现代化的编程模型,有现代化的编程语言和开发体验。

小米认为,市场上常见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更多局限于实时操作系统的范畴、缺少支持物联网软件框架,或缺乏对国际社区的支持。

因此,小米最终选择自研物联网操作系统。

Vela的架构与落地计划

在发布会上,范典对外公布了小米Vela的系统架构,如下图:

具体而言,小米Vela主要分为三⼤部分:

  • 底层是NuttX内核。提供最基本的任务调度、跨进程间通信、⽂件系统等基础OS功能,同时也提供简洁⾼效的设备驱动、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和电源管理等组件;

  • 上层是Vela应⽤框架。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为扩展系统服务⽽提供的通⽤应⽤框架,包括蓝牙通信组件、通信组件、OTA服务、数据本地存储服务,以及对图形⽤户界⾯和脚本语⾔的⽀持,上层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物联⽹应⽤⽽开发,例如针对多媒体应用、传感器应用开发的组件;

  • 右侧是开发者⼯具。主要提供Logger、Auto test、Emulator、GUI相关开发工具。

据顾瑶瑶介绍称,小米Vela系统已经支持小米IoT模组,目前也在开发智能音箱、运动手环/手表应用所需要的软件框架和组件,逐步在其他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上落地。

“鸿蒙”踩了一脚油门

就在小米对外正式发布自家物联网操作系统小米Vela同一天,另一边,华为在深圳也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发布了15款智选新品。

独特之处在于,此次是华为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OS首次应用在华为智选生态产品上。

鸿蒙是华为在去年8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将其定义为“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

在这一操作系统发布之前,早在2015年,华为也曾发布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鸿蒙OS发布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指出,“LiteOS后续将会融入鸿蒙OS。”

至此,也就有了现在华为在物联网系统层面的统一部署。

在小米官方对Vela介绍中,小米Vela对标的其实是华为LiteOS。然而,随着LiteOS融入鸿蒙OS,小米Vela最终要面对的其实是鸿蒙OS。

在系统核心能力上,不难看出,华为鸿蒙OS强调的分布式技术和小米Vela强调的小米妙享,其实均是为了打通物联网最基础的联通、协同相关功能。

不过,两者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还是略有差异:

在战略层面,鸿蒙OS发布之初,华为官方就拿其与安卓系统进行了对比;小米Vela此次发布后,袁军则将其解释为“与Linux、安卓等高价操作系统是互补共生关系”。

在应用层面,搭载华为鸿蒙OS的第一款产品是荣耀智慧屏(即智能电视);小米Vela则更注重低功耗和轻量级的应用场景,官方此次明确表示“目标应用不是手机、智能电视等”。

据小米官方称,小米将在2021年1月将开启Xiaomi Vela Preview计划。

届时,小米将进一步完善其物联网生态版图,万千物联网开发者将会再多一个选择,物联网操作系统也将会再多出一方诸侯。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1FfIje0groPCadlO.html#comments Sat, 07 Nov 2020 08:46:00 +0800
扩招5000人、发六项技术升级,雷军称:小米的模式是「互联网+制造」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CPsago3mtByNsrRs.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消息,11月5日,小米开发者大会在小米科技园篮球馆召开。

也就是在前不久,在全球智能手机Q3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3%的大环境下,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市场排名达到第三名。

而在小米今年陆续发布透明电视、对外公布智能工厂,在全球手机厂商陆续完成IoT备战后,作为小米的生态、平台年底大会,小米还会拿出什么重磅?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 

雷军:小米的模式是「互联网+制造」

果不其然,小米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上台后首先讲到的正是“小米手机出货量重新进入全球前三”。

实际上,这是小米手机出货量第二次进入全球前三,上一次是在2014年第三季度。

对于时隔六年再次进入全球前三的原因,雷军总结为:技术为本——过去几年的技术补课。

雷军以小米10至尊版的关键技术——相机技术为例,小米的相机技术现在的千人队伍、九大研发中心,其实源于2016年公司内部一个小小的架构调整:

  • 2016年4月,小米手机业务成立核心器件部,下设相机组;

  • 2018年5月,单独成立一级部门:相机部。

雷军此前在和微软CEO萨提亚交流中也提出,“今天的手机之争就是相机之争,相机之争就是AI之争。

随后在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演讲中,也给出了目前小米手机在相机上的表现:

120倍潜望式长焦、128°超广角、长焦微距、一亿像素……

谈到小米的业务模式,雷军称,小米的模式是「互联网+制造」。

从最初强调互联网模式,到现在的「互联网+制造」模式,据雷军透露,小米在三年前就开始思考如何做「制造的制造」。

如今,小米已经有了自己的智能工厂,今年小米的旗舰手机小米10至尊版正是在小米智能工厂中生产的。

据雷军介绍称,除了贴片机之外,其它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小米自研的设备。此外,一期工厂中除了上下料外,实现了全部智能化,二期工厂规模将比一期大10倍。

从设备到产业,从产业到人才,这是小米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押注历路。

此前,小米公布2020年将扩招3000名工程师,雷军在会上表示,“2020年,小米共入职了2252名大学生,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达1470人。2021年,小米将在十个领域扩招5000名工程师,占小米目前员工总数的近40%。”

具体招聘哪10大领域工程师?雷军用一张PPT进行了介绍:

崔宝秋:六项技术发布

崔宝秋在大会结尾,发布了六项技术升级。

第一项技术针对的是小爱同学的升级——小爱同学从智能语音助手升级成为一个超级智能助手,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全场景智能协同、对话式主动智能、定制化情感声音、多模态融合交互、智慧学习助手。

第二项技术为MiNLP 3.0的升级。

具体为MiNLP平台升级至四大功能版块、提升语义解析技术、拓展多模态理解能力。

据崔宝秋介绍称,MiNLP-分词功能将在今年11月对外开放。

第三项技术为Kaldi的升级计划。

这项技术的升级由Kaldi之父,小米集团语音首席科学家Daniel发布。

Daniel介绍称,在Plan B中将Kaldi分为三部分:训练数据准备部分LHOTSE、核心算法部分k2和示例脚本集合部分ICEFALL。

第四项技术是MACE1.0的发布。

其中,升级后加入的MACE Micro将给AIoT产品研发带来便利。据崔宝秋介绍称,这项技术已经在小米的手机及物联网设备中开始应用。

第五项技术为小米物联网软件平台Xiaomi Vela。

据悉,这一平台是小米基于NuttX打造的一个物联网软件平台。

第六项技术为小米相机技术的开放。

据崔宝秋介绍称,小米将影像能力、影像处理能力、复眼分布式相机协议三项技术能力进行对外开放。

最后,崔宝秋还展示了小米在专利方面的布局。据称,小米现在已有授权专利达到16000+,其中55%来自境内。

最后奉上小米崔宝秋博士和小爱同学在发布会现场的互动彩蛋: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CPsago3mtByNsrRs.html#comments Thu, 05 Nov 2020 14:19:00 +0800
下一只AI独角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N6VdJkAgRsj7fzEI.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商汤、旷视、寒武纪……

说起这些企业,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标签——AI独角兽。

什么是AI独角兽(企业)

行业里一个普遍认知是: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AI创业公司。

这样来看的话,刚刚从微软分拆、估值7亿美元的微软小冰暂时还未过线;而刚刚公布独立融资、投后估值200亿元(约合30亿美元)的小度倒是有可能成为下一只AI独角兽。

只不过,这可能是离你最近的一只AI独角兽。

“小度独立融资”的内部视角

很多因素的促成,让我们觉得现在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情了。

回想起过去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小度独立融资”这件事,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如是说。

9月30日,百度官宣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业务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对外也有了一个更“成熟”的名字:小度科技。

就在众人对融资后的小度科技充满猜想时,一个月后,在小度X10新品发布会后,作为小度掌舵人,景鲲首次以内部视角对外讲述了这个故事。

小度这样一个创新业务,在百度集团内部已经孵化了很长时间。

2017年2月,百度对外宣布成立独立事业部——度秘事业部,也正是这一事业部,将2015年百度世界大会首次面世的一款机器人助理App(智能助手雏形)逐渐拓展成百度在智能家居领域的AI版图。

2017年我们在美国CES上发布了几款产品,再到后来我们一步步从一个事业部成长为一个事业群组,其实整个团队已经慢慢成熟起来。

景鲲顿了顿,想到一个更为恰当的例子:

这就像是家里的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父母的引导、教育和帮助,逐渐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去上大学,甚至步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度就像是企业(百度)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大公司内部很多创新业务都是集团一步一步孵化出来后,最终走向了市场,这样的操作在科技行业中并不少见,京东数科是如此、蚂蚁金服也是如此。

显然,小度科技也是这样的思路。

作为国内“老一代”三大科技巨头之一,除了搜索业务之外,自动驾驶、智能云、智慧生活(小度)三大业务版块已经成为百度在这个高度关注创新技术时代的三块特色业务,自动驾驶出租车刚刚在北京开放服务、智能云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边界……

不过,在景鲲眼里,小度又有明显不同。

很多公司业务独立分拆出来时,需要向用户、向资本市场讲清边界。

小度本身是一款C端产品,用户感知比较明确,大家在想到小度时,很容易想到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人们脑海中也有比较明确的边界,有相对清晰、独立的价值。

这样的边界感在百度公司内部体现为:

在2017年成立独立事业部,再到之后的独立事业群组,小度在公司内部基本上已经有一套独立运营体系,无论从财务报表上、还是从其他各种角度来看,小度已经独立运营了很长时间,所以这次(独立融资)其实是公司在价值、资本上的融合,和资源、资本有关,其他方面相对来讲是已经比较ready的事情

相对独立的业务,再加上智能助手的头部效应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投行开始打上小度的主意,陆续有资本找到小度团队聊市场、聊行业、聊投资的事儿。

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的看好、国家政策的鼓励、小度业务的成熟……,这一系列因素的酝酿,让百度内部从最开始觉得“小度还在孵化期,不用考虑这件事情”,到一定时间节点开始觉得“(很多投资者的观点)好像说得挺对、挺有道理”,直到最后,“认为确实应该认真考虑这件事情了”,这才开始正式接触投资者。

景鲲说,“(智能音箱)销量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市场第一,产品矩阵已经很丰富,品牌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很多因素的促成,让我们觉得现在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情了。

小度独立融资消息最终在9月底得到官方证实,与此同时,官方还披露了一个信息:小度科技此次融资后,投后估值达约200亿元。

虽然已经是国内头部三大智能助手之一,但是200亿元的估值,还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惊。

“估值(200亿)高吗,说不定还可以更高”

200亿元估值高吗?

景鲲的回答是,“说不定还可以更高。

对此,景鲲解释称:

“融资估值会经过一系列考量,包括集团前期的投入、(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量、管理者的预期……,我觉得未来小度整个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倍,现在真的只是先走出第一步——先在资本结构有一个新的变化。”

如论前期投入,其实头部智能音箱品牌除去研发、生产费用之外,在硬件、生态上大手笔补贴金额也都以亿元为单位,为了扩大生态圈,今年5月,天猫精灵就曾高调官宣“阿里今年将在天猫精灵的内容和服务生态上再投入100亿元”。

同为头部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品牌,小度在硬件补贴、生态补贴上的历年投入金额自然也不会少。

更何况,资本市场看好的不只是小度有一个“好出身”,还有小度的“好前景”。

很多投资人向百度反馈:小度是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To C业务,是特别稀缺的,尤其对于科创板而言。

即使渗透到诸如酒店、地产领域的小度,也是一个B2B2C(间接To C)的业务,可以让用户直接感知、体验到的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从智能手机从功能机走向智能机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可见一斑。

因而,如果算上品牌价值、未来预期,200亿的估值确实算不上多,至少对于操盘小度的管理者而言,这算不上一个骄傲的数字。

而谈及独立融资对团队带来的影响时,景鲲说,其实团队对这件事没有那么大的感受。

“我依然是百度的副总裁,我们依然为百度集团服务、依然在百度科技园工作/吃饭,从“身体”来讲,我们依然是百度的一部分、整个财务依然要和百度集团并表出现在百度财报中……”

小度独立融资其实更多是资本结构上的变化,“我们引入了外部股东,外部资本给了我们很多判断和视角,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个市场做大。”

独立融资并不是景鲲工作重点,毕竟还有集团的投资并购部、战略投资管理部等共同商讨和决策,现在亟需他解决的是另一个让他喜忧参半的事情——小度耳机的产能问题。

“买不到”的小度耳机

就在小度对外公布融资消息的两周前,小度另一款对于自身而言颇具突破性的新品官宣面世。

这款新品就是「小度真无线智能耳机」(以下简称:小度智能耳机)

智能耳机这一品类本身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是小度耳机团队想将他们的耳机做得不一样。

我们最早是想在“618”期间发布这款产品,但是智能体验,一直没过我们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

为了让我们智能耳机的“智能”不是一个噱头,我们一直在改方案、做迭代,在这款产品上花了很长时间。

最终,小度智能耳机推出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将近三个月。9月10日,小度官宣自家的TWS智能耳机即将面世,还附带了耳机的渲染图。

作为小度第二款主流旗舰产品,真正首次亮相是在9月15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央视新闻助阵。

小度智能耳机有何不同?

AI语音助手、智能翻译功能……,这样的“智能”在9月初科大讯飞发布的智能耳机上就已经实现,算不上光环。

小度第一次把TWS耳机做成两个独立耳机来思考——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我们希望两个耳机可以实现异步工作。

这就是后来小度智能耳机中的“流量地球模式”的基本思路。

不过,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智能耳机售价仅为199元。

199元的售价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近乎“山寨TWS耳机”的价格,拿到一个一线品牌的TWS智能耳机,这次,在新品正式出货前,小度智能耳机再次击穿了用户认知。

这也成为小度智能耳机一经发售,频频断货的主要原因,各电商渠道的小度旗舰店预售产品的发货时间从最初的7天、15天,直到最后延长到1个月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样的市场热度也让最初对这款产品出货量“不太确定”的景鲲在欣喜之余,不得不亲自上阵抓产能。

亲自上阵后,景鲲发现:

一个小小的耳机,整条生产线却要上百名员工,既要保证高质量、又要保证高产量,快速完成产线扩建就变得很难。

新增一条产线,需要增加生产模具、招聘工人,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如何把产能快速提升上来,我们确实压力很大。

更何况,接下来小度智能耳机还面临着“双十一”这场购物潮。

“我们内部有各个渠道之间大家都想多抢点货,例如我们有负责电商的团队、有负责线下的团队,还有一些负责其他渠道的团队,为了为'双十一'备货 ,大家难免会有争抢。”景鲲坦言。

这不是小度第一次做智能音箱之外的硬件,在此之前,小度语音车载支架、小度智能红外遥控、小度智能灯泡等已经陆续面世。

尽管如此,长期以来,小度一直以智能音箱、智能屏为大众所深刻认知,这次破圈做耳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用户此前的认知,小度开始走出智能音箱这个“怪圈”。

然而,作为小度的主线产品,智能屏的故事还在继续。

迟来的并购

2017年1月,百度在美国CES上发布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这是DuerOS首次正式亮相,随之一同出现还有一款名为小鱼在家视频对讲机器人的产品,这款最早搭载DuerOS系统的机器人,其实就是后来带屏智能音箱(或者说智能屏)的雏形。

小鱼在家从那时起,就已经成为度秘、以及后来的小度官方硬件合作厂商,随后,双方联合推出过多款智能音箱及相关硬件产品。

在冲击智能音箱市场桂冠的道路上,小鱼在家一直是小度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二者关系铁到什么程度?

2018年,百度曾连续领投了小鱼在家C轮、C+轮融资。彼时,小鱼在家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1.7亿美元。

正因如此,2019年4月,有媒体曝出百度收购小鱼在家的消息。

当时官方对此事也做出了及时回应:

百度官方称,对于小鱼在家会继续保持战略投资;

小鱼在家创始人兼CEO宋晨枫也发朋友圈称,“小鱼在家仍是独立公司,百度没有控股,我们是百度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然而,仅仅在一年后,百度“又”收购了小鱼在家,这次,官方仍是及时做出了回复,不过,这次的回答是:YES。

2020年7月10日,百度向媒体证实已完成全资收购小鱼在家的相关协议签订,收购金额为数亿美元。

联系到这次小度独立融资时,景鲲告诉雷锋网,小度并没有为融资在业务上做特别的准备。

不过,收购小鱼在家,确实为小度拼上了自有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小度科技的第一个战略

2020年10月29日,在小度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小度智能屏X10正式亮相。

随之公布的还有小度独立融资后的第一个战略——「一屋一屏」。

说起来,今年苹果、谷歌、亚马逊在发布智能音箱新品时,或多或少都提到过类似概念,不过,对于小度来说,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意义。

“「一屋一屏」是和我们独立融资相关的一个概念,”景鲲谈到。

我们相信未来世界里的屏幕将会无处不在,用户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无时无刻都在产生,这样的需求爆发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这样的市场机会就是它对不同场景中的智能屏会有不同的需求,不是有个屏幕就够了,用户需要的是双向交互。

也是为了加速小度破圈进入更多家庭、进入各类场景,为了推动「一屋一屏」的愿景落地,小度还为小度智能屏Air、小度智能早教机两款产品再度提供补贴,两款产品降价均超百元。

通过资本的加持,我们有了更多弹药和资源,让小度能够“加速破圈”。

这是景鲲提出的小度“加速破圈”的一个逻辑,也是这次融资带给小度的一个更为直接的影响。

下一只AI独角兽

在我们看到,未来很多人工智能业务从大企业剥离出来,实现价值外现,这将会成为一个普遍的行业现象。

对于AI市场的趋势,作为身在这个战场的一位高管、也是作为小度的掌舵者,景鲲也很关注。

小度的智能音箱、智慧屏出货量已经突破千万,虽然仍谈不上人手一份,却也已经让小度这个品牌家喻户晓。

对于C端产品而言,如果说品牌价值带来的是规模化的可能,燃烧的资本将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

面对当下智能助手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小度开始再次突围。

倘若这一次突围成功,小度或将成为离你最近的一只“独角兽”。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N6VdJkAgRsj7fzEI.html#comments Wed, 04 Nov 2020 12:12:00 +0800
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空间 哈奇智能城市商业空间的"阳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vtNACZd3CdUfRN0b.html “傻瓜式”这个词汇在几年前很流行,如傻瓜式应用、傻瓜式操作……意思是不需要很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就可以轻松容易的操作某款高科技产品,使用某个应用。

现如今“傻瓜式”已不再流行,“智能”取而代之,从“傻瓜式”迭代至“智能”,其背后都是想让人们可以简单的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

向着这份美好,智能产品列表中增加了一个又一个产品,产品迭代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究其根由,是各路玩家在角逐智能家居这个千亿级市场。

据艾媒网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2020年将达到1820亿元。

而据36氪发布的《2020年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用户调研数据显示,94%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智能家居单品,但仅有2%的受访者使用了全屋智能家居系统。据其他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为4.9%,而同期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达32.0%。

传统白电厂商把大量的新技术用于传统家电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靠自身的品牌效应,再次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家电厂商也在建立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以此来让用户购买自家更多的产品,为产品营收带来新的增长极。

互联网企业则押宝智能音箱,试图以智能家居“中枢”争夺家庭场景控制权,从平台、生态、社交、安防等诸多方面对产业展开了围剿,竞争加剧升级。

从硬件产品到开放的API,从平台建设到单点切入、再从产品销售渠道到家庭安防……智能家居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在国内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家企业布局。

智能家居行业前景无需赘述,但智能家居行业目前还处在培养用户阶段,因此,如何让“子弹”飞得快一点,则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哈奇智能CEO胡佳文

对此,雷锋网与哈奇智能CEO胡佳文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

“全屋智能”到“全区智能”

在十九大报告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引起全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今年8月末,“房地产三条红线”政策的出台,更是加强了对地产行业的管控。

政府的调控政策不断加强,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房地产企业纷纷转身开始培育新的增长点,精装房、智慧社区、智慧物业、产业地产……都为转身求变的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方向。

建造一栋栋高质量的楼房,是房地产企业的优势所在,打造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而智能家居行业也正处于用户培育阶段,如何快速让用户了解智能家居,体验到智能家居,“前装市场”无疑是智能家居玩家必须要切下的一块“蛋糕”。

显然,对于居住环境智能化升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涉及到人居场景智能化的整体建设。

无论互联网厂商发布的智能音箱,还是家电厂商发布的智能家居产品,目前仅仅只是打通了家庭的入口,并没有覆盖到人们居住的所有环境。只有从目前的智能家居升级到智慧空间,才能将入口连接起来,形成真正的场景智能化体验。

“人和场景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是哈奇在做智慧人居空间首先考虑的问题。”胡佳文对雷锋网说道。

“智能家居目前处于互联互通的阶段,但真正的互联互通,并非各类智能单品之间的连接,更应该是家庭入口、单元楼宇入口和社区入口全部智能化产品的互联互通。”

比如,当用户回到社区,驾车进入社区大门的一刻,智能摄像头通过AI技术识别用户车牌号,反馈到智慧家庭的管理中枢,用户踏进家门之前,就可以提前帮他们把家里的空调开启,营造舒适的室温环境。

经过多年的积累,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这一愿景,哈奇智能从“全屋智能”向外延伸到了“全区智能”。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但如果仔细思考了“人和场景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之后,哈奇智能得出的答案是“四个智能化”:

  • 家庭智能化;

  • 公区安防智能化;

  • 生活服务智能化;

  • 出行智能化;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们认为,人居场景智能化带来的上述四个关键需求,并不是单独割裂的概念,在智慧社区当中,四个智能化的核心需求一定是深度结合。”胡佳文如是说道。

无疑,哈奇智能和房地产商合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在双赢局面的背后仍有难题。

“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连接程度,就连‘全屋智能’的需求都没完全做好,更不用说从‘全屋智能’到‘全区智能’了。就算到了全区智能,也是要对接大量的产品,才能完成场景升级,满足用户的关键需求。”胡佳文道出了困难所在。

hachi delight在社区进行配送服务

所以,搭建智能家居云平台是哈奇智能正在做的主要业务,除了便捷统一的控制方式,还能成为控制各种智能化产品的入口,再配合相应的移动端(手机APP),最终实现“硬件-平台-APP”的互联互通。

“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到3-4年之后,有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的积累,再去给用户提供超增值的服务。”

瞄准智慧城市的商业空间

诚然,从“全屋智能”到“全区智能”光有愿景可不行。

对此,哈奇智能打造了一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

  • 智能家居情景面板:belt系列、belt 2.0系列;

  • 智慧家庭生活服务入口:智能触控投影终端哈奇光屏M1、puppy cube光影魔屏;

  • 智能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解决社区到户的无人配送需求,成为连接家庭入口、单元楼宇入口、社区入口的配送解决方案;

  • 无人驾驶通勤车:hachi auto,连接单元楼宇入口和社区入口的通勤解决方案;

  • 安全视觉技术解决方案:hachi homey;

  • 智慧社区APP以及后台管理平台:提供高效的远程交互手段,为综合型生活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应用入口。

胡佳文对雷锋网表示:“这五大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组合、定制。例如住宅社区和学校会需要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科技园区和文娱园区面积太大,需要无人驾驶的通勤解决方案,我们都可以进行定制。”

在疫情期间,全国社区采取封闭管理,已经在广州常春藤社区投入运营的hachi delight,承担起无人配送上门的重任,将社区内居民订购的快递包裹、生活用品、食用蔬果及时送到用户家门口,在疫情期间,有效降低“人传人”的感染风险,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得到一致好评的背后,正是哈奇智能打造的“全区智能”的优势所在。

无人驾驶通勤车hachi auto

hachi delight依托于哈奇智能在人居环境下所有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的优势,在各个细节上,给用户提供超预期的解决方案。“比如传统的物流机器人到楼下,只能拨打用户的电话,如果老人在家或者没有手机,可能存在接不到的场景。而hachi delight则可以跟门禁机天然打通,机器人送到门口,家里的室内机就会自动响起提示音,提醒家中老人开门收取物品。”

胡佳文接着说道:“疫情期间,很多用户都给hachi delight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这表明,用户对于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一定认可的,这也给我们产品优化提供了动力。”

但显然,哈奇智能并不满足于智能家居以及智慧社区这两个场景,正试图从传统智能家居赛道当中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我们对智慧人居的理解,以及从‘全屋智能’到‘全区智能’的产品阵列和业务架构,是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一定是建立在产品互联互通、能落地、能解决用户关键寻求的基础上,而且能向不同的商业空间进行复制和扩展。”

基于对大量的场景的验证,哈奇智能瞄准了智慧城市的四个核心场景: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商业和智慧园区。

“哈奇智能的核心都是AI怎么给这四大垂直场景赋能,完成对行业的深度渗透。”胡佳文说,不同社区关注点不同,有的关注陌生人在社区的行动轨迹、有的关注车辆情况,哈奇智能就是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然后不断地沉淀到平台所具备的能力上面。

合作应该大于竞争

巨头环伺,很多新玩家还在不断入场,这是智能家居产业目前的现状。

“不好做,这也是事实!”作为行业老兵,胡佳文对此感受颇深:“智能人居领域,未来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城市产业链成为了投资热点。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也成为了少有的‘超级存在’的体量。“

而让胡佳文发出“不好做”感慨的现实,则是智慧人居行业当前发展遇到的问题:

  • 对智能家居概念的炒作,妨碍了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落地;

  • 构建智慧人居产业生态;

  • 产品落地以及持续运营能力。

哈奇光屏M1

胡佳文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智能家居产品的融合,是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的,产品的落地,对智能家居概念的落地起到关键的作用,但为了控制成本,去设计制造价格低廉、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则很难经得住大规模场景应用的考验。

在为商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方面,每个行业客户的项目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要完成高度的定制化,一定要和更多的渠道伙伴一起去弄清楚项目对于技术、产品的需求,拆解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和渠道伙伴不断深入合作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现在市场上的其他厂商,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既要打造自己业务方面的差异化,也要善于吸收别家好的产品和理念,所以合作一定大于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壮大渠道,做好自己的生态系统,容纳更多的合作伙伴。”

同时,在胡佳文看来,落地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是硬实力的体现,考验了哈奇智能与生态链伙伴,在技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是否最终得到认可。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哈奇智能也参与到了老旧小区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工作中,但不同于前装市场,“后装市场”对于企业一方面要求有更高的资质,另一方面,要求供应商有很强的定制化能力,量身定做解决方案。

“我们既然要寻求业务规模化,老旧小区改造肯定是重点突破口。但智能家居的后装市场,不像前装市场那样有相对更高的容错率,对硬实力的考验更为严苛,优胜劣汰特别快。”

总结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外居民对无接触式的智能家居产品需求均有显著提升,这为全球智能家居行业增长提供了契机。

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经历居家隔离后,76%的受访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会考虑购入更多智能家居产品。

而疫情常态化之后,对于智能物流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攀升。但现实是,智能家居以及智能物流机器人等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断向好的时期。整个人居场景智能化的升级大幕才刚刚拉开,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空间,整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厂家也在不断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的资源,希望挖掘更多的关键需求,真正让“智慧人居”从概念变成现实。

因此我们不妨套用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句经典对白:“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vtNACZd3CdUfRN0b.html#comments Fri, 30 Oct 2020 16:22:00 +0800
“AI服务”写入联想战略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fpwOsIjZ92cyT26J.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在中国,联想PC以外的新业务年比年增长超过30%,收入占比接近1/4。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今天「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介绍称。

PC依旧是联想的主业,主业之外,联想也在尝试更多的可能,这同样体现在今年7月联想的公布的一个全新战略——RISE。

RISE战略与服务转型

智能化服务转型是联想今年在整个集团内竖起的一面大旗,刘军是旗手。

今年7月8日,在“智慧创造新价值”行业智能化服务高峰论坛上,联想正式对外发布了RISE智能化服务战略,这一次,联想的目标是要做“中国领先的智能化服务提供商”。

也正是这一战略,再次被刘军拿到「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做了进一步解读:

我们的智能化服务战略名为“RISE”,其中,“RI”代表全域智能化,“S”代表服务,“E”指生态系统。RISE战略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2个基础、4类服务、6+领域。

RISE战略的底层,是联想构建的两个基础。

两个基础的第一个基础是今天多次谈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第二个基础,是基于“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打造的开放生态圈,也就是智能化服务生态联盟。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基础的生态联盟体系。今年7月,我们还宣布了“RISE生态启航”计划,面向全社会招募方案端和客户端两类合作伙伴。

其中,方案端合作伙伴将自有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与联想的平台与方案相融合,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客户端合作伙伴将与联想共享商机、共同拓客,将联想的产品、方案和服务共同交付给最终客户,保证客户智能化转型的落地。

RISE战略的中间层,是联想提供的4类服务。

第一类,是最基础的设备服务,联想是ICT设备服务提供商,能够为联想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联想还在为超过100个品牌的ICT设备提供维修保养、数据拯救等多样化的服务。

第二类,是智能运维服务,联想也是ICT设备运维服务提供商,管理着超过1350万台智能终端和近400万台的服务器;同时,联想也是混合云运维、数据中心运维方面服务提供商。

第三类,是智慧解决方案,目前,联想已经拥有超过50个标准化的方案产品。如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停车方案,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面向智能数据中心的多云管理方案,面向各行各业服务环节的智慧客服解决方案等。联想通过打造方案中台,快速整合这些标准化方案,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类,是智能化全周期服务,联想还是智能化全周期服务提供商,能够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覆盖咨询设计、系统集成、部署实施、运维和代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RISE战略的顶层,是全域智能化。 

目前联想智能化服务主要聚焦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商务6大领域,此外,还涉及医疗、零售、科研、文体、航空航天等更多领域。

据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联想已经为包括中石化、国电、北汽、东风、潍柴等近200家大型企业提供了智能化服务。

然而,对于联想而言,这仅仅是一个起点。

联想的智能化版图和生态圈

谈到智能,联想CTO芮勇在大会上将联想在智能边缘计算领域的布局对外进行了详细梳理。

很多人对联想的印象还停留在PC、硬件上,而其实,联想在“端边云网智”的战略体系下已经布局多年。

针对5G网络布局,杨元庆在发布会上透露,联想在5G领域申请的标准必要专利已经突破了1000件,云网融合业务可以提供5G云基站、5G专网核心网、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产品,可以提供5G场景化解决方案。

具体到边缘侧,联想此次还对外发布了一款用于飞机喷漆的工业机器人——晨星机器人。

芮勇介绍称:

首先,机器人会对整个车间进行空间扫描感知,数据在边缘侧的虚拟机上实时三维建图和渲染,并通过容器化的SLAM技术,导航定位,移动至指定的喷漆间;

机器人的双目立体相机将操作台的工件和周边情况实时采集到边缘服务器;

边缘服务器随后将3D视频流实时推送到AR眼镜;

工人通过AR眼镜和手柄远程操纵机器人同步执行喷漆,手感等同于亲临现场;

这样操作一次自然示教之后,该零部件的喷漆能力就保存在了边缘侧,之后对于同样规格的零部件,机器人就能实现自主喷涂。

此外,机器人还能进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喷涂质量自动检测。

除去在企业内部进行业务拓展、技术生长外,联想也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行业生态。

围绕联想3S战略,联想通过外部投资+内部孵化了130+企业,建立了联想的数据智能生态圈。

从技术转投资后,贺志强正在为联想构建自己的生态。

在这几年对AIoT领域投资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数据智能只有和行业深度的融合才能大幅提升行业的效率。”

正因如此,可以看到,在联想构建的这个生态圈里,有做AI算法的第四范式、有做数据安全的中奥科技,也有做工业互联网的浙江中控。

今年9月,联想甚至与十余家被投企业一起走进鞍钢,与鞍钢50余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数据智能的实践应用经验。

这一切,都在践行着联想的智能化服务战略,也都在推动着联想的智能化服务战略。

刘军说,“未来五年内,我们要将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联想中国新的增长引擎。”

未来五年,联想仍需要继续改变。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fpwOsIjZ92cyT26J.html#comments Wed, 28 Oct 2020 17:45:00 +0800
海尔的"中年革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3Lcvrt5Aa5NHePBZ.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9月27日,张瑞敏被授予第七届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崇敬奖。

此前,仅有宋健、张劲夫、赵南起、袁宝华、钱正英、钱学森6位学界泰斗曾在首届(2008年)评选中获此奖项。而此次被授予这一奖项的也仅有三人,另外两位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院士和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张瑞敏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奖项的企业家。

这一年,张瑞敏70岁,海尔36岁。

就在过去一年里,更名、调整、再上市……,中年海尔很忙。

海尔更名,第六次转型

2017年,国内互联网市场有一场空前的智能音箱大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在国内仅有百万出货量的智能音箱市场中,涌进了超过两千家智能音箱厂商。

也就是在当年AWE展会期间,海尔对外发布了自家首款智能音箱——海尔智慧家音箱。

据当时发布会上公布信息显示,这款智能音箱除了可以提供生活资讯等内容服务外,还可以通过海尔U+平台,实现与(接入U+平台的)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帮助用户实现对其他智能家电的控制。

设备互联互通,智能家电控制,这正是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从海尔智能音箱之后的产品迭代和出货情况来看,海尔看上的并不是智能音箱这一硬件带来的风口(以海尔的基因也不会投入大量精力到这一硬件领域和一众互联网厂商贴身肉搏),而是物联网带来的产业机遇。

物联网为家电行业带来了更多机会,却也为家电行业原有格局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者。

其中尤以小米渗入最深,从将智能电视之火烧到互联网领域,智能电视甚至开始成为手机厂商寻找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到继续进军空冰洗大家电。“搅局者”小米终究还是想要以变革者的姿态,重塑大家电行业。

更何况,跨界入局者,除了小米,如今还有跃跃欲试的苏宁……

在物联网这只大熔炉里,行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行业壁垒开始松动,互联网厂商和家电厂商凭借各自既有优势,开始了一场破壁战。

在这场商战中,家电行业巨头在2019年前后,罕见地进行了“集体”更名,「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TCL集团」更名为「TCL科技」……,其中寓意跃然纸面。

2019年6月25日,海尔发布证券简称变更公告,「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

在这次证券简称变更公告中,海尔官方还特别解释了原因:

为更好地体现公司全球化发展,推进公司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全称已于2019年6月20日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如何理解海尔的“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

6个月后,张瑞敏拉着海尔前董事局副主席杨绵绵、海尔联合创始人武克松在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纪念庆典活动上就这一“生态品牌战略”进行了高调定调,并给出了海尔的解释。

在这次近一个小时的脱稿演讲中,这位被哈佛商学院首席管理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评价为“熟悉国际管理理论的杰出管理思想家”的海尔掌舵人,从康德讲到马克思,从海尔濒临破产讲到“人单合一”,就品牌发展,张瑞敏指出:

自工业革命以来,品牌大概分为三类:

  • 第一类,产品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以及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是以产品议价为主;

  • 第二类,平台品牌,亚马逊、(阿里)淘宝等都属于平台品牌;

  • 第三类,生态品牌,生态品牌围绕的是用户。

前两者品牌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产品品牌靠的是产品议价,但只适合顾客的交易;平台品牌靠的是流量议价,还是没有用户,只有顾客的交易。

淘宝双十一的销售额很大,但这样的交易根据的不是用户体验,而是(抢购)价钱;生态品牌体现的则是与用户的交互,最终产生的是用户需要的东西(场景),这与前两类品牌有着本质的不同。

“生态品牌战略”最终被张瑞敏以“第六个发展阶段战略”写进了海尔新的征程。

时至今日,互联网硬件和大家电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边界,面对未来,张瑞敏在为海尔定调时也一再强调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接下来的问题是,张瑞敏的商业哲学,如何在现在的海尔智家中实现?

两个海尔?一个海尔!

1988年,刚刚入职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柯林斯和时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的波拉斯带领21名研究员开始对18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展开研究,整个团队历时6年,成书《基业长青》。

在《基业长青》中有这样一句话:

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

对于造钟者张瑞敏来说,海尔就是这台时钟。

在这台时钟走过的35个年头里,一共进行了六次战略转型。

前文提到海尔的是第六次战略转型,那前五次战略转型是什么呢?

从时间上来看,依次为:名牌战略(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1991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2005年~2012年)、网络化战略(2012年~2019年)。

经过这一系列战略转型,外加2010年前后对内整合及2013年至今的多起国际并购,海尔已经稳坐国内三大白电巨头之一,并成为一家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家电企业。

就在今年3月,海尔发布对外更名后的首份财报,海尔智家2019年营收2007.62亿元,全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看似海尔的一切仍在商业飞轮下飞速旋转,其实,海尔也面临着自己的困局。

首先,净利润依旧与美的、格力相距甚远,2019年海尔智家虽然拿到了2007.62亿元的营收,净利润却仅有82.06亿元,尚且不及全年营收只有1981.53亿元的格力(格力净利润为246.97亿元)

海尔的净利润为何如此之低?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徐云峤告诉雷锋网:

从毛利上来看,海尔智家高于格力、美的。但根据2019年年报横向对比三家费用占比,会发现海尔智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明显高于其他两家。

由于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为两个独立运营主体,在销售端、管理端都存在体系复杂、人员冗杂的情况,故造成费用高企。私有化的推进将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降本增效。

其次,海尔智家的市值低于美的、格力。甚至有不少媒体、分析机构在对比三家市值时指出:

美的、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

以10月13日实时数据来看,美的市值为5329.77亿元,格力市值为3363.40亿元,海尔智家市值为1540.28亿元,这样算下来,其实差的不只一个海尔。

其实,这其中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海尔智家只是海尔集团的一个上市公司,美的、格力则是集团数据的原因。

尽管,在2010年海尔智家(当时叫青岛海尔)最终完成对港交所上市公司海尔电器控股权收购并实现财务并表后,海尔的白电生意的营收基本上都体现在了海尔智家的财报中。

提到海尔电器,就不得不说,虽然已经将控股权交给了海尔智家,但其实还是“两个海尔”。

其中,海尔智家为内地A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却是香港H股上市公司,海尔智家虽然拥有海尔电器的控股权,而实际在团队、管理等方面仍有各自为战,甚至也难免存在关联交易、内部赛马等现象。

正因如此,在经历公司更名、新战略发布后,海尔架构调整也已在路上。

2019年12月12日,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

公司正在初步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的方案,可能将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如该交易实施完成,海尔电器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终止上市。

这时,私有化海尔电器只是开了个头。

2020年7月31日,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发布联合公告:

海尔智家拟以协议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向计划股东提出私有化海尔电器的交易方案。

9月10日,海尔智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H股上市。

如果此次上市成功,海尔智家将会成为一家A+H+D股三地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指出:公司本次发行H股及H股可转债以公司私有化海尔电器方案生效为先决条件……。

截止目前,这一方案仍在悬而未决。显然,私有化海尔电器,成了海尔智家贯穿2020年一整年的大事。

徐云峤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尔电器将会成为海尔智家全资子公司。

对于公司而言,私有化会帮公司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减少内部组织冗余,降本增效;业务层面来看,近年来海尔智年持续推进优质资源,优化业务结构,私有化也将是其中重要一步。

随着私有化的完成,洗衣机、热水器、净水器品类海外业务会进一步拓展,同时聚焦智慧家庭主业,促进智慧家庭战略落地。

海尔001号店们

2019年9月6日,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的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正式开业。

不同于互联网玩家在大型商场专柜设体验中心,这家体验中心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

且不说内部陈列如何,光是门面就阔气到让很多企业汗颜。

作为传统家电巨头,海尔并不缺渠道,尤其线下渠道,为何还会花“巨资”打造海尔智家体验中心呢?

这是由智能家居场景化特性所决定。

智能家居从业者几乎都遇到过一个问题:如何向投资者或周围朋友讲清楚智能家居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问题,张瑞敏也遇到过。

一次,张瑞敏在维也纳做演讲时,老外听不明白智能家居场景化中的商业逻辑,张瑞敏以简单的穿衣搭配举例:

一件上衣非常漂亮,一件裤子非常漂亮,衬衣和领带都很漂亮,但是它们搭配在一起可能会显得不协调。这其中,单件衣服就是“产品”;搭配在一起,就成了“场景”。

用户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场景。

这也成为官方解读上海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开业两周成交额就能达到1500万,客单均价25万的原因。

上海之外,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相继在武汉、北京等地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海尔智家北京001号体验中心开业时,海尔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华刚到场并发布了一个新品牌“三翼鸟”。

不同海尔以往的卡萨帝、Leader等产品品牌,“三翼鸟”是海尔推出的首个场景品牌。

这意味着,海尔从公司更名、战略转型、架构调整,以及全新的场景品牌,都在向生态化、场景化的物联网化的智能家居极力靠近。

海尔的“中年革命”

在向物联网、智能家居靠近的不只是海尔一家,包括美的、格力、TCL等传统家电巨头都已经在向同样的方向靠拢。

如果剖开看现在国内白电三巨头的话,会发现:

同样在家电行业面临瓶颈,在阵痛中转型的美的无论是在市值、营收数据上,还是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生态活跃度上都已经略胜一筹;格力则是得益于深耕空调领域,利润在三家中表现最优,而在董小姐的带领下,格力也在物联网领域积极摸索。

当然,除了白电三巨头,诸如TCL、创维等家电企业也在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急行军。

之所以急,是因为物联网让硬件产品和家电行业没了边界,而另一个阵营的“对手”同样在向这一方向转型。

这群“对手”就是互联网阵营中的小米、华为们。

如果对比海尔、小米、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战略,你会发现他们在讲着相似的“故事”:

针对智能家居全场景布局,海尔提出的是「2+5」互联配置和「5+7+N」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小米提出的是「1+4+X」战略,华为提出的是「1+8+N」战略。

具体各个数字分别代表的正是各家的产品和场景化方案,基本思路均可以理解为自家的围绕自家优势产品建立生态化品牌,最终形成场景化方案卖给消费者。

在这样一个体系结构中,小米、华为赚取了更多的用户认知,海尔则长于国际化品牌。

而在边界逐渐消失的物联网时代,华为推出智慧屏,小米进军大家电的互联网企业节奏中,身在其中的海尔开始在自己白电的主战场面临更多挑战。

尤其在雷军(小米)和董小姐(格力)的那场五年赌约中,小米虽然输了赌约,却在隔年实现了营收赶超,成立9年的小米最终超越了成立近30年的格力(至少在营收数据上是如此),下一个被超越的会不会是海尔?

更何况,海尔面对的也不只一个小米……

面对这样的战局,海尔似乎陷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从海尔的近一年的调整来看,其实海尔已经想好了化解危机之法——主动升维,从产品到场景、从家电到平台。

如果现在点开海尔智家的官网,你会发现,海尔智家介绍自己的现在业务概况时是从U+智慧生活云平台、卡奥斯、顺逛三大平台展开的蓝图,这张蓝图进一步透露出了海尔的新型业务架构和继续转型的决心。

纵观海尔智家2019年营收,其中已有48亿元来自于生态品牌,同比增长68%……

然而,就当下的市场战局来看,私有化海尔电器后,中年海尔能否成为下一个“基业长青”,仍有诸多不确定。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3Lcvrt5Aa5NHePBZ.html#comments Mon, 26 Oct 2020 12:27:00 +0800
智能电视为OPPO带来了什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h5AvhAqciu0E36Sf.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OPPO要做智能电视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甚至OPPO此前在公布IoT生态战略时,智能电视已作为OPPO打通家庭场景的关键产品,展现在了版图的核心入口圈层。

不过,在小米的智能电视出货量已破千万台,华为的智慧屏干得风生水起之际,OPPO能为智能电视带来怎样的新思路?

这既是OPPO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面临的挑战,也是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

10月19日,在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上,OPPO智能电视正式官宣面世,一同被官方和盘托出的,还有OPPO在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构筑起的IoT产品矩阵。

OPPO智能电视揭秘

早在发布会前,OPPO官方就已经开始对这款产品进行预热宣传,官方甚至直接抛出了预热文案和产品渲染图,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真正OPPO智能电视的新机长什么样,如下图所示:

这款产品就是OPPO此次发布的智能电视旗舰产品——OPPO智能电视S1。

讲到智能电视时,OPPO产品经理首先强调的同样是画质,次世代画质。

据悉,OPPO智能电视S1采用4K量子点QLED屏幕,支持超级HDR、120Hz刷新率、48-120Hz VRR可变刷新率、1500nits峰值亮度、NTSC 120%色域10.7亿色、游戏延时低至20ms……

OPPO的视像画质引擎还支持MEMC、DCT、AI PQ、SR等功能。

这样的画质配置,已经达到了当下主流智能电视的画质标准。

不过,很多人注意到,OPPO此次选用的是QLED,而不是OLED。

OPPO智能大屏产品中心总经理黄顺明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智能电视的色域和对比度能力的考虑,我们在这方面达到了全球领先的NTSC 120%色域10.7亿色。”

虽说OPPO在画质上进入了QLED阵营,但这并没能过多体现出OPPO智能电视的独特之处。

作为声学专家,OPPO真正在电视方面的独特之处体现在音质上。

OPPO产品经理在介绍智能电视之前,甚至是以2017年发布的、价格接近万元的蓝光播放器作为引子引入,据官方表示,这款产品现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蓝光播放器价格已经翻了三倍。

OPPO似乎是期望将智能电视的音质做到极致,竟为S1搭载了18个扬声器单元,构建了5.1.2环绕声道,发布会现场就有不少行业观众感慨,“OPPO相当于是为音箱搭配了一块屏幕啊。”

此外,这款智能电视还是由丹拿首席声学专家Daniel Emonts进行的调音,并支持杜比全景声音效。

软件方面,OPPO还为这款电视研发了专门的系统ColorOS TV,支持100+APP内容。

该系统采用4K UI界面,通过搭载线性四麦克风阵列、Breeno语音助手,可以实现熄屏智能音箱功能。

OPPO在软件功能方面花大力气开发的一项功能是投屏功能,智能电视S1投屏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微信视频通话,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视实现微信通话;

OPPO与小天才合作,可以直接通过电视打电话给孩子的小天才手表,甚至直接通过电视可以定位孩子的实时位置;

此外,OPPO智能电视同样支持NFC一碰投屏。

内容方面,目前支持极光TV、酷喵影视、芒果TV、奇异果TV。

官方特别强调,OPPO在电视内容方面进行了打通,支持全内容搜索功能、支持连续语音搜索功能。

这就意味着,四个内容资源库完全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当一个内容资源库来用。

正因有这些能力,对于这款官方定价为7999元的OPPO智能电视S1,黄顺明表示,“这个产品在性能上绝对不输于华为智慧屏X65。”

此外,OPPO还发布了搭载MT9652芯片、支持WiFi 6的OPPO智能电视R1系列,包括55寸、65寸两个尺寸版本,售价分别为3299元、4299元。

OPPO官方如何思考电视在自家IoT生态体系中的定位的?

对此,黄顺明还特别提到,“OPPO做电视思考了很久,我们是将电视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来做的。”

智能手表:补充圆形设计、支持百度地图独立导航

OPPO正式涉足智能手表是今年3月,随后又在不久前更新了ECG版。

这次,OPPO也对智能手表产品线进行了再次更新,不仅发布了新系统ColorOS Watch 1.5,还公布了拥有 1.28英寸AMOLED屏的圆形表盘的OPPO WATCH RX(43mm)。

据雷锋网了解,本次更新的亮点在于智能手表的系统升级——ColorOS Watch 1.5系统。

据悉,ColorOS Watch 1.5系统已经支持30+APP、50+表盘、可以连接跑步机、支持SOS紧急呼救,甚至还支持百度地图独立导航功能。

不过,百度地图作为一个“耗电大户”,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长,智能手表上的这一功能显然与SOS紧急呼叫功能一样,作为应急备胎存在。

而对于使用/不使用百度地图耗电量的对比,OPPO并未在发布会上给出对比数据。

OPPO在发布会上指出,这一系统接下来将在OPPO智能手表的41mm、46mm、精钢版、ECG版全系产品升级应用。

TWS耳机的精进

在介绍新品OPPO Enco X耳机之前,OPPO首先用2005年的OPPO X3 MP3进行了暖场,而OPPO Enco X也正中加入了OPPO X3 MP3的部分设计思路。

据OPPO内部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在使用智能耳机时,超过60%的用户更关注的仍是音质。

作为OPPO旗舰级TWS耳机,该款产品采用了思路源于2005年的OPPO X3 MP3的动态平衡声学引擎(DBEE 3.0)。

该引擎采用同轴双单元设计、11mm三层复合振膜、并通过与丹拿合作——OPPO在丹拿总部完成了OPPO Enco X的声学开发工作并由Daniel Emonts在207天时间内设计了30个声音原型,最终有了这款产品现在在音质方面的表现。

例如,在降噪方面,OPPO采用超宽频深度主动降噪能力,每秒降噪处理速度提升了20%,并拥有三种降噪模式:

  • 强降噪模式,可以隔绝地铁、高铁、飞机等噪音,在强噪音环境下体验沉浸式音乐;

  • 弱降噪模式,适用于办公室、咖啡厅等弱噪音环境应用;

  • 通透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在听音乐时也可以兼顾听清周围环境的声音。

据官方介绍称,OPPO Enco X采用了全新的双核降噪芯片,还可以根据不同噪音环境在强降噪和弱降噪模式间进行切换,新增了一键切换通透模式功能,使得降噪体验更加人性化。

攒一个“全家桶”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日渐饱和,站在手机市场之巅的玩家都开始思考:什么会是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毫无悬念,物联网带来的硬件、场景、服务,适时地成了天选之子。

2019年1月14日,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正式成立,这个部门正是OPPO的“IoT事业部”。

在过去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OPPO虽然没有像华为、小米一样发布「1+8+N」、「1+4+X」此类物联网全场景战略,但据雷锋网了解,同样作为头部手机厂商的OPPO在物联网领域的玩法与华为、小米两家类似,都可以理解为:

基于智能手机、拓展核心硬件(入口级产品),开放物联网平台、构建场景和生态。

现在看来,OPPO在核心硬件方面已经补齐了智能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三款核心硬件,并针对家庭网络推出了5G CPE。

作为OPPO第一次IoT产品线的线下发布会,OPPO还别具匠心地将IoT产品拢了一拢、聚了一聚,直接在会前预热时搞了个“全家桶”,这个不同于肯德基全家桶的OPPO物联网硬件全家桶涵盖了四款产品:

OPPO Reno4系列 5G(手机)、OPPO Enco X(耳机)、智能电视 S1(电视)、OPPO Watch RX(手表)。

实际在发布会现场,OPPO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全家桶”,而是重点介绍了一项名为「随享」(OPPO Share)的功能。雷锋网认为,OPPO Share正是OPPO这一全家桶的“底层逻辑”。

据悉,OPPO Share可以实现OPPO IoT产品矩阵互联、互通、互动。

例如,用户可以将智能手表作为电视遥控器,控制电视;可以通过TWS耳机连接智能手表,跑步听歌;可以通过电视连通智能手表进行睡眠感知,感知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可以自动关机……

据官方表示,OPPO已经研发出类似的创新互联功能超过了20个。

外界看来,OPPO似乎格外重视智能电视,特别将OPPO今年第一场线下发布会给了智能电视,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OPPO的IoT基本产品架构已经搭建完成,这也是OPPO在IoT领域一个新的起点。

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易炜表示,“电视产品的发布,意味着我们初步在娱乐、健康、家庭三大场景搭建了一个基础框架,接下来我们会基于此继续发展。”

那么,大胆猜测的话,OPPO下一款面世的新兴移动终端会不会是VR眼镜?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h5AvhAqciu0E36Sf.html#comments Mon, 19 Oct 2020 23:27:00 +0800
苏宁“造车”,为了什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y9EdpRzWIK8QyeTT.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还记得苏宁智能在今年7月的Biu+生态大会上提到的自主研发的小Biu汽车吗?

9月26日,在202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同期,小Biu汽车正式对外发布。

小Biu汽车,全称新宝骏小Biu智慧汽车,为苏宁智能、上汽通用跨界合作产物。

此外,发布会上,苏宁智能还对外发布了车载冰箱、车载净化器在内的10款新品,以此补齐自己“人车家”物联网布局中的“车”这一环。

一辆汽车的智慧空间

北京汽车展和苏宁有什么关系?

苏宁智能终端公司总裁刘东皓在发布会开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苏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苏宁如何进入汽车领域。刘东皓在发布会上将苏宁为什么要进入这一细分领域的原因总结为:我们希望将传统汽车升级为智能汽车。

这样的升级,也被刘东皓类比为手机行业从诺基亚的功能手机到苹果的智能手机的时代性跨越。

人们购买一台汽车,购买的其实是它的使用价值。

刘东皓希望让新宝骏小Biu智慧汽车不只是一台汽车。

“为汽车提供更多功能,更多生活服务,”是此次苏宁进入汽车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

为此,苏宁还为这台汽车配备了车载冰箱、车载净化器、无线吸尘器、无线充支架、小Biu充气泵、破窗器等汽车配件。

而苏宁智能此前布局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可以通过小Biu与车载系统进行打通。

显然,苏宁是将汽车看作了一个移动的空间,希望围绕汽车搭建一个智慧空间,并将这一空间与此前围绕“人”、“家”发布的各类产品打通,最终实现苏宁围绕“人车家”的智慧生活构想。

智慧汽车新业态

未来的汽车何去何从?

这是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练朝春上台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而对于新宝骏这一品牌,练朝春在发布会上解释称:

说起智慧汽车,很多人就会想到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其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新宝骏只生产智慧汽车。

这样一个智慧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

练朝春认为,“它可能是一个移动载体,它也可能是一个移动的能源……,而在有了网络化、智能化后,未来汽车将会是一个智能空间,这个智能空间将完全超出现有汽车的定义,朝着社会化、生态化发展。”

如何社会化、生态化发展?

打破汽车行业原有封闭性、跨界融合将成为智慧汽车的新业态。

在7月的Biu+生态大会上,刘东皓特别强调了BiuOS生态与车联网场景的打通,要通过车载物联、汽车购物、生活服务等能力扩充BiuOS的应用场景。

练朝春在此次发布会上也透露:

我们与苏宁合作已经有几年时间,我们开始只是基于业态的跨界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与苏宁的合作让汽车的销售模式有所突破,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对汽车未来的产品、场景定义进行了探索。

甚至上汽团队在与苏宁团队一起探讨中还提出:为什么汽车不能是大家电?

此次发布的新宝骏小Biu智慧汽车,我们会在双十一正式对外发售,这是我们合作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也在探索、规划未来真正的大家电是什么。

这样的结尾,也为这场发布会留下了一个悬念:苏宁和上汽在大家电领域究竟在进行怎样的探索?

据雷锋网推测,很可能是新式车载家电。

倒是将车视为一个移动空间,围绕这个空间构建更多服务这样的思路,或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可能。

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y9EdpRzWIK8QyeTT.html#comments Sat, 26 Sep 2020 16:14:00 +0800
创维也To B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kXiLdibeCRt4APkC.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20年7月,创维集团控股子公司——深圳小维商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消费市场激战30余年的创维,决心跨入商用市场。

王志国在近日的创维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直言称:

我们一直认为,过去的商用产品大部分都是价格相对较高、操作体验特别不好的工程化产品,而这正是创维在商用领域看到的机会。

始于这一机会,下场做B端生意的创维,开始描绘自己另一个商业蓝图。

创维进击IoT的“意外收获”

2019年3月,在这一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创维正式对外公布了大屏AIoT生态战略,并取名为“创维Swaiot”。

至此,创维Swaiot成为创维IoT战略的一个代名词。

据创维官方在今年春季发布会上公布数据显示,Swaiot已与美的、京东、华为AIoT生态实现“云云互联”,Swaiot设备连接量超过2000万,覆盖60+品类。Swaiot ECO(小维智联开放生态)从量变开始走向质变。

如果说大屏电视是创维的主业,也是创维进军IoT领域的起点,小屏则是创维为串联这一生态打造的一款独特的产品。

同样是在年初的春发上,一款类似平板电脑的移动智慧屏出现在创维的新品发布清单中,这款产品就是Swaiot PANEL。

关于这款新品的由来,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志国解释称:

我们一直认为电视的显示屏核心是大、沉浸感强,但交互、移动性却是它的弱势,Swaiot PANEL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Swaiot PANEL这块家庭中的移动公有小屏逐渐进入用户家庭后,用户使用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

现在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习惯先用Swaiot  PANEL选影片,选好影片后通过电视大屏观看。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将Swaiot  PANEL拿到家里任何地方观看。

显然,这样的产品组合,为消费领域的智能电视带来了一次便携移动的体验升级。

不过,可能创维不会想到,Swaiot  PANEL同样成为创维进军商用领域的一个突破口。

此前接受雷锋网专访时,创维电视首席品牌官唐晓亮曾向雷锋网透露:

我们根据研究院对产品需求的预演和分析发现,Swaiot PANEL一个很大的应用场景是商用场景,例如在会议室场景,它可以作为辅助管理设备。

随着创维参与商用显示市场越来越多,商用业务将成为创维一个战略成长性业务,而Swaiot PANEL后续有很大一部分将会应用在商用场景。

“用To C的思路进入To B领域”

一款产品可以带给一个公司启发,但决定不了一个公司的命运。

真正让王志国决定进入商用领域的是另外一套商业逻辑。

我们一直认为,过去的商用商品大部分都是价格相对较高、操作体验特别不好的工程化产品,而这正是创维在商用领域看到的机会。

王志国将这样的机会总结为为一句话:用To C的思路进入To B领域。

基于这样的思路,2020年7月,创维集团控股子公司——深圳小维商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商用)正式成立。

这家子公司的意图也很明显,正是要完成创维对外统一的商用产品规划、开发和销售部署。

在9月23日的创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王志国首次对外公布创维商用的最新产品和未来产品计划,创维的“企业智慧屏”也随之和盘托出。

用来践行王志国“用To C的思路进入To B领域”思路的第一款产品是Swaiot Pro TV。

被王志国称为“下一代智慧商用电视”的Swaiot Pro TV一个主要应用场景就是酒店。

酒店里的电视都带有宣传酒店资源等诸多特色,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方面,和家里的电视却有天壤之别。例如在晚上睡觉时,我好不容易找到控制灯光的开关,将灯关掉后,却发现电视还没关不掉。

王志国介绍称,“当我们开发这款商用电视时,不仅让它支持了星级酒店的信息系统,还支持一套全新的酷开系统8。影视资源、交互体验可以与家庭中的消费级产品媲美。”

面向智慧会议领域,创维发布了Swaiot BOARD智慧会议解决方案。

创维Swaiot BOARD智慧会议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功能:

4KUHD超高清显示、多屏投屏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白板系统、双操作系统(酷开8和Windows)、数据安全加密。

无论是从产品功能上,还是从硬件参数上来看,这套视频会议系统对标的显然是现在市面上关注度颇高的“企业智慧屏”。

创维Swaiot BOARD有两个产品系列:

  • 创维S系列,采用红外触控方案、边框比较厚重的经济型产品,这一系列有55寸、65寸、75寸、86寸、98寸五个尺寸版本;

  • 创维T系列,采用In-cell电容触控方案,触控灵敏度更高的商务型产品,这一系列有75寸、86寸两个尺寸版本。

第三款产品是智慧数字告示Swaiot SIGNAGE。

智慧数字告示,实际上就是信息发布屏。过去的信息都需要在电脑端发布,未来信息发布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发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改数字告示上的信息,这些信息在通过安全审核机制后就会直接显示在屏幕上。

另外,这样的数字发布屏也可以根据用户内容的需求做各种屏体切割。

这块屏幕,实际上是用来替代现在学校、商场、机场、酒店大堂中的数字显示屏一个智慧解决方案。

懂得“留白”的创维此次甚至还特别推出一款名为城市智慧云墙-LED的Swaiot WALL,用于更多具有创意的室内外LED大屏显示,并为这一产品提供了一系列内容制作工具。

可以看到,创维在商用领域是以Swaiot这一全新的物联网品牌进行的产品布局,由此也可见创维对希望这一业务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可能。

  • 而关于此次亮相的四个商用解决方案,其实也正是创维在商用领域布局的四大主营业务,简单可以概括为:
    Swaiot PROTV:商用电视系列、MAX剧幕系列;

  • Swaiot BOARD:全场景智慧屏系列、旋转智慧屏系列;

  • Swaiot SIGNAGE:智慧液晶广告机、智慧液晶数字标牌、智慧条形屏;

  • Swaiot WALL:LED显示系列、智慧液晶拼接屏。

如果说还有什么大势能给创维在商用领域带来更多机遇,5G的连接趋势、8K的显示趋势将是创维继续深入部署的资本,也是创维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又一战略计划。

5G连接、8K显示

疫情打乱了各行业上半年的一切计划,包括教育。

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的教育正常进行,教育部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系统,甚至联合互联网公司教育系统云平台。但是当时线上教育面临两个直观问题:

第一,连接不稳定,网络卡顿现象严重;

第二,显示不清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学生根本看不清。

要解决这些的问题,需要的正是5G+8K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现在面临的却是整个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不成熟。

从消费领域来看,现在8K电视无法普及,首先是因为没有丰富的8K内容,8K内容制作又受限于8K内容拍摄、制作设备……

由此牵出了一连串问题。

为此,决定要在“显示”和“连接”领域深耕的创维,开始铺路5G+8K。

经过三年的研发投入,在今年秋发上,创维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实际进展:

前端,创维已经发布了8K摄像机、广播级监视器,未来还将部署导播台、调色台;

云端,创维部署了8K酷开云;

传输,创维已经发布了5G扩展器,未来还将部署5G CPE;

终端,创维已经发布了多款8K电视、8K+5G电视,未来还将部署8K机顶盒、8K VR一体机、拼接大屏显示。

通过这样从前端到终端的全链条5G+8K产品部署,创维意在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从“电视厂商”到“解决方案厂商”的转身。

当然,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

王志国在发布会上介绍称,就8K摄像机这一产品,创维研发了两年,在这两年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创维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做了一个消费级8K摄像机。

在消费级摄像机之上,还有影视专业级摄像机,甚至广播级摄像机。

不过,这些也已经在创维的计划之中,创维预计在今年年底推出8K影视专业级摄像机,明年推出广播级摄像机。

这样的产品布局节奏,也可见创维在布局5G+8K定制化解决方案上的决心。

王志国也表示,“创维已经将8K摄像机作为我们的主产业,而不只是作为一个匹配电视的附件。”

而在当下主业8K电视方面,创维在此次发布会上还推出了起售价为11999元的Q71系列产品。

当5G+8K到来以后,我们认为To B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

这是王志国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基于这一想法,王志国还将酷开系统拉入了这场商战中。

万屏互联,一场商战

2020年9月2日,酷开系统8官宣发布。

创维官方的解读是:酷开系统8是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一次跨越。

历数酷开系统以往版本,既有面向电视应用的酷开系统TV版、面向平板应用的酷开系统触屏版、面向电视盒子用用的酷开系统OTT版,也有面向商用屏的信发系统、面向会议屏的天赐云系统,以及面向车载屏的酷开系统智行驶版。

这么多系统,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

为什么会是割裂的?

这是因为每一个系统都只能用一项功能,这项功能被用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

如果今天的大屏能够在大家想用的时候就用上,甚至能够和小屏完美地结合,在需要的时候将小屏的信息共享到大屏上,这时的大屏产业将会迎来一轮新的高潮。

基于这样的逻辑,酷开系统提出无界空间的概念。

酷开系统无界空间包括两部分:

系统无界:IoT+DoT;

服务无界:Online+Offline。

王志国说:

基于酷开系统8,我们可以将所有大屏全部驱动起来,一个系统能满足所有的功能。

无论是会议、影音,还是投屏功能,通过这一系统全都都能实现。

显然,酷开系统8承载着创维更大的野心,一个在物联网时代实现“万屏互联”的野心。

创维甚至为搭载酷开系统8的设备设计了一个标识——coocaa OS inside,未来凡是带有此标识的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这样的互联互通,也将创维商用诸如酒店、办公、公共等应用场景囊括了进去。

王志国说,我们要用系统重新定义组合方式。

王志国说,未来没有所谓的电视,没有所谓的会议屏,没有所谓的商业系统,这些屏都是一块更大的屏幕,而这块更大的屏幕能为我们所用,让更多人可以基于这块屏幕共享信息。

实际上,对于创维来说,这也是一场商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将toC领域的系统和toB领域的大屏结合应用”的尝试,这次尝试能否为创维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空间还有待市场验证,但至少,已经为创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kXiLdibeCRt4APkC.html#comments Sat, 26 Sep 2020 08:11:00 +0800
OPPO IoT的下一步:ECG版手表发布,智能电视已上路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WxXGJPhUfm6Xx6rw.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手机厂商进军IoT,已经是大势所趋。

深入布局这一领域一年多的OPPO,在今日的OPPO开发者大会上也公布了新的IoT战略和计划。

ColorOS 11:再开放AIUnit、FusionUnit两大引擎

在OPPO开发者大会上,首先介绍了ColorOS系统的升级。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系统升级直接从ColorOS 7升级到了ColorOS 11。

在采访中,OPPO ColorOS软件产品总监周思遥解释称,某种程度上是对我们工程师的致敬,此外,我们更想表达的是通过统一的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与安卓生态原生、一致性的体验,这也离不开我们与安卓的能力协同和技术协同进一步深入。

而此次发布的ColorOS 11,在去年公布的五大系统能力开放引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AIUnit、FusionUnit两大引擎,将系统能力开放引擎扩大到七个,在智能化、多场景、多设备方面,OPPO将更多自家的系统能力对外进行了开放。

与此同时,ColorOS 11还带来全场景多设备互联、闪达、无限息屏、多级暗色模式、个性化创造、整机云备份等功能。

以无限息屏为例,OPPO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在发布会上介绍称:

ColorOS 7系统的息屏支持传统表盘、数字时钟,ColorOS7.1系统提供了图片自定义和文字显示,而在此次推出的ColorOS 11中进一步将文字行距、粗细等基本内容。

此外,无限息屏的内容由用户通过触屏轨迹构建画面,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写入,息屏时可以将自己的名字以书写轨迹的方式呈现。

OPPO正是通过将更多个性化设计能力交还于用户,以此进一步提升当下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

此外,ColorOS 11还加入了闪达窗口、云备份、云密码本、多端互联的功能,通过解决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的界面切换、更换手机时的数据导入,以及与诸如智能手表等其他智能设备协同工作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系统体验:加入防卡顿引擎、量子动画引擎2.0,升级感官流畅体验。

据陈希介绍称,ColorOS 11支持33款机型适配,其中Find X2系列、Ace系列、Reno4系列几款新机型将即日起限时限量公测。

ECG版智能手表发布:打造健康服务闭环

OPPO Watch ECG版是此次OPPO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的唯一一款智能硬件。

为什么要做ECG版智能手表?

OPPO新兴穿戴产品规划部总监许琨介绍称:

手表心电功能和医院的心电图检测原理是一样的,可以检测诸如房颤、早搏等多种心率失常病症,心律失常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却有具备偶发特性,常会错过最佳诊疗阶段,因而日常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产品理念其实已被早先入场的“表厂”发现,也有不少厂商推出了ECG版智能手表,不过,据许琨介绍,OPPO Watch ECG版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独立通讯智能手表。

这意味着,这块手表的心电检测精度达到医疗级别。

除去测量精度外,这块手表还可以通过「AI解读」、「人工解读」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解读,实现服务闭环:

AI解读:由好络维提供AI算法,可以辅助检测房颤、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房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心率异常情况;

人工解读:基于OPPO与好络维、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中心的合作项目,实现医学专家一对一解读。

此外,OPPO Watch ECG版新加入的家庭关爱模式,可以在手机上添加父母的手表的账号,实时查看他们的健康数据,不过这项功能要在后续系统版本更新后才能进入手表应用列表。

另许琨介绍称,基于OPPO Watch,OPPO还与国家三甲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了项目合作和研究。

不过,这块手表售价也因这一功能上涨整整一千块,从之前的1499元再次提升到2499元。

IoT生态加速构建,智能电视10月见

过去一年里,OPPO在IoT领域持续深入布局。

产品方面,至今已有:

面向影音娱乐领域,发布了五款Enco系列耳机(四款为TWS耳机);

面向运动健康领域,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OPPO Watch、一款智能手环OPPO Band,以及随之推出的HeyTap健康App;

面向智能家居领域,发布了5G CPE T1。

此外,通过HeyThings平台,OPPO也将自己的连接能力、生态能力进行了开放,可以提供产品接入、体验构建、渠道、营销四个方面的能力。

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易炜在发布会上介绍称,HeyThings平台发布至今,已经覆盖30+品牌、50+品类、300+SKU,与行业多个头部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易炜将过去一年视为OPPO IoT从“0”到“1”的业务、生态搭建过程,面向未来,易炜也公布了OPPO新的战略规划:

以用户为中心,聚焦健康、娱乐、家庭场景,构建三个圈层产品体系,打造一个能力开放平台。

易炜特别提到,针对智能硬件和品质周边产品,OPPO将以生态选品的方式来完成。

其中,生态产品引入上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精品标杆。采用HeyThings直连方式,OPPO深度参与输出产品品质标准,由合作伙伴开发完成;

普品。采用HeyThings直连+云云方式,挑选三方产品接入。

在生态合作方面,OPPO今年也启动了启能行动2.0计划,在第一期投入价值2亿元的资源,重点在技术(产品接入与开发支持)、产品(打造无缝体验的爆款产品)、营销(品牌推广和用户投放)、渠道(线上渠道+线下标杆门店)四个方面进行投入。

最终,针对大家最关心的OPPO智能电视,易炜也特别透露:

OPPO智能电视将在10月发布,它是OPPO面向家庭场景的内容生态入口,也将为大家带来系统级的新玩法。

对于OPPO的智能电视,你又有什么期待呢?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WxXGJPhUfm6Xx6rw.html#comments Thu, 24 Sep 2020 13:41:00 +0800
声纹商战正当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0TQleF2Lgj1wLtE9.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目前的‘声纹识别’市场和2014年的‘人脸识别’市场有点像,行业需求开始呈爆发趋势。”

张伟彬博士告诉雷锋网。

智能语音技术在国内已经火热多年,甚至早在十几年前,国内就已有一家智能语音技术公司国内上市。

然而,声纹识别技术直到近两年才逐渐在公安、金融领域被“启用”。2018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公安公安机关也开始了应用声纹识别打击新型犯罪的系统部署……

从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到声扬科技首席科学家,作为国内早期从事智能语音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张伟彬博士10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赛场。

三年前,他和声扬科技的创始团队一并迈入了声纹识别这一商业领域,从学术研究到声纹商战,很多改变正当年。

摸索:下海做家电

2016年,一家智能语音技术公司在深圳成立,声扬科技。

当时,合肥有科大讯飞、苏州有思必驰、北京有云知声以及同期成立的声智科技……,可以说,智能语音技术当年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已经遍地开花。

如何在大势中选一个合适的方向切入这个备受关注的科技领域,这是当时声扬科技初创团队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果翻看声扬科技核心创始成员的背景会发现,无论是CEO李亚桐、CTO陈东鹏,还是首席科学家张伟彬,都是混迹生物识别、智能语音领域多年的江湖老手,这样一个团队注定不会通过纸上谈兵决定公司方向,最好的决策来自实战。

成立之初,声扬科技正赶上国内智能硬件发轫之际,智能语音技术给智能硬件、甚至传统家电带来了更多可能。

也是在这时,声扬科技接触到了第一个有现金流的项目——为国内某头部家电厂商抽油烟机开发智能语音控制模块。

这个从技术上来看没什么难度的项目,真正到了实际工程项目中,还是遇到了各种问题。张伟彬告诉雷锋网,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误触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伟彬戏称,在项目过程中,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驻场“关小黑屋”,进行封闭式研发和调优。

也是在这一项目中,张伟彬深刻体会到:

就技术落地而言,此前在高校科研项目中完成的可能都不到10%,超过90%的问题都要在工程化过程解决。

这样的体会,在随后的很多项目,张伟彬也有更深刻的感受。

乘风来,也乘风去。

这个项目并没有给张伟彬和他的团队留下太多触动。

或许,对于同为技术出身的张伟彬、李亚桐、陈东鹏几人来说,并没有找到创业之初想要的感觉。

良机:一个跨国项目

2017年上半年,机缘巧合,李亚桐接触到印度尼西亚国家公务员保险储蓄公司。

当时这家公司遇到一个问题:

退休人员每个月领取养老金都需要到当地相关机构进行一次现场认证,一是为了证明这个人是否还在世并享有领养老金的资格,另外也是为了验证确实是本人领取。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程序化的过程,给当地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岛国,经常会看到某个银行门口拥挤着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甚至还坐着轮椅,排队认证、领养老金。

2017年,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改变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指纹识别在手机上已经商用多年、人脸识别也在这一年9月出现在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 X上。

是否能够通过在线生物识别方式解决养老金领取时的认证问题?

这是印尼当地政府当时在考虑的问题。

随后,印尼当地政府开始尝试引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其中,声纹识别技术采购的正是刚刚成立不久的声扬科技的技术。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两位同事去印尼采集数据时看到,即使是雅加达(印尼首都),交通也是非常不方便,老人家用传统现场验证的方法领取养老金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冒领骗保问题,却给这些老人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有的已经七八十岁,有的人甚至还坐着轮椅……

他们回来后,发自内心地和我说:我们这个项目就算不赚钱也要把它做好。

正是这样的原始驱动力,让张伟彬和他的团队开始在这一项目中全力奋战。

在实际深入到这一项目后,张伟彬和他的团队感受到了声纹识别技术在落地过程中实实在在遇到的三个难题:

第一,噪声。这个问题虽然算不上特别,在任何场景下做语音技术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但对识别准确率还是会造成影响;

第二,极短语音文本声纹比对。在这个项目中,认证时,居民需要对着手机念出手机界面上随机出现的12个印尼数字,然后系统会同时验证内容和声纹,12个数字大概需要三四秒,需要用这么短的语音比对出是否是本人;

第三,跨信道。现场注册时,居民用的是拾音效果较好的专业麦克风,日常认证用的则是普通电话上的麦克风,传统固定电话采样率又有所受限,4kHz采样的语音数据,这就形成鲜明对比——原始声音是高质量的声音信息,验证的时候由于传输信道比较恶劣,声纹信息质量就会下降,这也是一方面挑战。

经过5个月的奋战,通过在前端信号处理及声纹特征提取应用自研的AI算法模型,张伟彬和他的团队将这一系统声纹识别实测准确率达到99.7%。

最终,在2018年5月,这一系统正式上线,开始服务250万印尼退休人员——他们每个月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在家中就能实现在线认证。

可以说,印尼社保年审项目让声扬科技赚到了第一桶金,同时也让他们在心底确信了声纹等语音技术能做一些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张伟彬告诉雷锋网,直到现在,我们公司照片墙上还有不少当时留下的照片,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

声扬科技现场采集老人声纹

正因如此,当2018年6月,李亚桐、陈东鹏、张伟彬几人就前期声纹识别、语音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等几个方向的探索进行复盘、决定未来公司大方向时,大家很默契地一致认为——声纹识别应该作为接下来这一阶段的主要战略方向进行投入。

方向:哪里是起点?

复盘时,其实除去上述原因,声扬科技的创始团队也仔细梳理了语音技术的商业逻辑:

我们知道,语音是用来交流的,所以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包括情感内容、年龄、语种等信息,但是这当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的身份信息。

同样一句话,工程师说出来的可能是“建议”,CEO说出来的可能是“决策”。

我们当时觉得,语音是人类独有且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未来也会是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人类语音承载着身份、年龄、性别、情绪、意愿等丰富的信息,要把这么多的信息串联、组织、管理、应用起来,前提是先识别出说话人的“身份”,这也使得我们果断地选择了以声纹识别技术作为切入点。

此前,在智能语音领域已经有几家被市场看好的企业颇具规模,声扬科技还有机会吗?

张伟彬告诉雷锋网,其实传统语音公司的强项在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就声纹识别技术而言,声扬科技具有领先性。

这可以从2019年全球声纹识别大赛中他们拿下全球第二、亚太区第一的比赛成绩看出,也在他们拿下被大家戏称为“宇宙第一行”——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的声纹识别项目中具体体现。

工行大考:真正的战役

虽说“宇宙第一行”的称谓不无戏谑的成分在其中,但工行的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工行全行科技投入金额163.74亿元,科技人员数量3.48万人。要知道,截止2019年年底,科技巨头腾讯的科研人员只有4万左右。

正是这样一家完全称得上是科技金融公司的工行,在2017年开始准备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其中一项技术就是声纹识别。

声扬科技是最早参与这一项目竞标的十几个个团队之一,或许他们不会知道,这一项目只是POC测试就进行了将近三年。

“当时组织这一项目测试的是工行珠海软件开发中心,仅仅是这个产业园区,工行就有超过7000名研发人员,可见工行本身的技术实力,他们懂得如何去选择他们想要的技术,”回想起最初接触工行时的感受,张伟彬不无感慨。

如何评测市面上不同厂商的声纹识别技术?

就这一项目招标,工行进行了为期近三年的若干轮POC测试,关键测试指标主要是稳定性、识别速度、识别准确率等方面的数十项指标。

第一轮项目测试过程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2017年,刚刚成立不久的声扬科技还是一支只有十几人的小团队,在工行这一项目前期POC测试过程中,他们只派了一位工程师带着他们的「FinVoice智能语音认证系统」到工行现场驻场测试,相较而言,其他厂商派出的是七八人的小团队。

这反而给工行负责人留下了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只派一个人来,说明他们团队的技术是比较成熟、稳定的。

张伟彬事后苦笑,“其实当时是因为我们实在派不出更多人手了。”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十个人,在实际项目测试过程中,真正比拼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能力。

在最后一轮POC测试时,有这样一个要求:参与测试团队需要从一个海量人声库中找出已知的目标人群。

走到这一轮,最初的十几个团队已经只剩下3个团队,可以说代表了这一细分领域国内顶尖实力。

即使如此,这一题目也不似看上去那样简单,考察的是技术团队的综合实力。

张伟彬告诉雷锋网,“我们的系统跑了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跑完了,另外还有一家公司跑了几天都没跑完。”

说这句话的时候,张伟彬满是对自己团队的骄傲,至于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当团队在赢得工行的招标兴奋不已时,“噩梦”才刚刚开始。

蜕变:下一个“噩梦”

正当大家都以为经历“宇宙第一行”的工行严格POC测试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答案显然不是。

从2019年12月POC测试完成,到2020年6月真正上线,声扬科技经历了又一场“噩梦”。

POC测试中的要求只是正式上线应用的要求的“微缩版”,在6个月过程中,声扬科技的「FinVoice智能语音认证系统」在并发性、识别准确率、识别稳定性上又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在上线之前的三四个月里,此前在POC测试过程中拿到的结果基本上在工行的生产环境中全部进行了重新测试。

在这之后,才有了现在在工行上线应用的能够实现“千万量级人声数据库、秒级响应”的「FinVoice智能语音认证系统」。

据悉,该系统在第一批信用卡声纹反欺诈场景应用已经在2020年6月在北京、 湖北、四川、陕西4家工商银行分行上线,投产上线仅一周,成功防堵欺诈数十笔,阻止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更大的战场

正是这样一家智能语音领域的潜力团队,在近日完成了由光远投资领投,前海母基金、招商启航资本、水木资本与香港 X 科技基金等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

不难发现,投资声扬科技的几家投资方,与国内的大型银行、保险、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等都有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此次融资后,声扬跨界不仅能够得到了资金上补充,更多还是业务上的协同。

为什么资方会如此看好一家声纹识别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

实际上声纹只是声扬科技在智能语音领域的一个切入点:

一方面,以银行这类大型B端客户为例,成为他们的供应商是进入难,但一旦进入了他的供应商体系,后续其实除了声纹之外,他们在语音方面的项目需求都会优先跟供应商体系内的厂商合作,这都是声扬科技具备的能力可以满足的;

另一方面,声扬规划要做的也不是声纹这个单点技术,更看重的是它作为语音数据中的一个关键属性——人的身份——来把整个语音数据的多维价值进行整合的中心来布局,从单一的「身份识别」来增强「风控」,到综合运用多种语音技术实现用户的「语音画像」、「智能营销」等,这些其实是产业方对语音数据价值应用的更多期望

显然,声扬科技瞄准的是一个更大的战场。

在这一战场中,声扬科技未来也难免会遇到当下的几个独角兽企业,而这也正是这个充满变局的世界的魅力所在。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0TQleF2Lgj1wLtE9.html#comments Tue, 22 Sep 2020 10:20:00 +0800
离开小米,再造“小米”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7tPxd3InSFyl7Tye.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唐沐,前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智能硬件部总经理,前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CDC)创始人……

正是这样一位在智能硬件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领域摸爬滚打近20年的设计师,当他已经站到智能家居行业顶峰时,却转而决定亲自下场创业,蹚一蹚市场大潮下的这股洪流。

8月31日,唐沐在微博上发了条动态:

43岁,还是要追求梦想,我官宣创业了!

巧合的是,10年前,同样已入不惑之年的雷军创办了小米,而就在一年前,唐沐微博上一条关乎行业的动态,还是2019年7月9日他为小米小爱音箱万能遥控器亲自做的推广文案。

走出光环的唐沐,这次走到了自己的战场,不甘心的他声称要做不一样体验的全屋智能。

小米阵营:“良将”转型

2013年年中,到北京出差的唐沐接到黎万强电话,邀请他到小米公司“叙叙旧”。

少有人知,唐沐大学毕业曾在金山做过UI设计,当时正是在黎万强麾下,到2003年离开金山时,唐沐已是金山的UI设计主管。

作为时任小米联合创始人的黎万强,这次找唐沐叙旧,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招募唐沐到小米。

当年,路由器的交互体验一直很糟糕,为此,小米内部一直在筹备自己的路由器项目,不过还缺一位交互体验专家来负责这一项目,解决当时路由器存在的交互体验差的问题,唐沐正是黎万强向雷军推荐的最佳人选。

作为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创始人,唐沐在腾讯时,除去参与QQ一系列客户端的用户设计外,还曾负责过一款名为小Q机器人的硬件开发,唐沐后来称,“其实,这款硬件就是之后智能音箱的雏形”。

对于用户体验,唐沐颇有心得;对于智能硬件产品,唐沐也一直很有兴趣。

对于同样觉得当时定位家庭数据中心的路由器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多地方太愚蠢”的唐沐而言,正是小米的路由器项目,吸引了他,并让他最终决定加入小米。

从小米路由器到小爱音箱,从小爱音箱再到小米VR……

这一干,就是7年。

在这7年中,小米路由器从最初的项目构想成长为小米的四大核心产品线之一,甚至后来的小米IoT团队,也是由这一团队孵化而来。

也是在这7年中,唐沐从小米路由器团队的负责人一直干到小米智能硬件部总经理、小米生态链副总裁。

在小米时,唐沐总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2014年,智能家居火起来的时候,他说,“智能家居要先让发烧友玩起来。”

2017年,智能音箱火起来的时候,他说,”别谈入口,小米AI音箱就是个玩具。"

如今,小米的智能硬件终于独霸一方,甚至小米IoT平台也已经成为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但唐沐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

因为我不甘心,一说到智能家居

大家最狂野的产品想象就只是声控开关

100元随便用用的快餐硬件

安装永远比购买麻烦

……

8月31日,唐沐正式官宣创业,而在这首诗一般的发布会前预热文案中,透露出了身处智能家居行业中的他内心中的不甘和火焰。

这一次,已入不惑之年的唐沐,下定决心,给自己的人生按下了重启键。

第一场发布会:用上了机械臂的全屋智能

当唐沐以如影智能CEO的身份重新重入智能家居领域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曾经负责小米路由器、智能音箱、小米VR产品的唐沐,是否会发布相关产品?

对此,唐沐在发布会前给了一个很是文艺的答案:

我不想重复自己,所以我不做智能音箱和路由器。

尽管如此,如影智能的第一场发布会,唐沐还是带来了18款智能家居新品,除去已经在服贸会崭露头角的会做咖啡拉花的机械臂外,其他产品在发布会前还都处于静默期。

1.智能面板:近乎疯狂的产品定义、打通三大IoT生态

9月15日,站在如影智能第一场发布会的舞台中央,依然意气风发的唐沐首先回顾了过往,他总结称:

过去十几年,我和Pony(马化腾)学到了“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和雷总(雷军)学到了“和用户交朋友”,今年我已经43岁,也已经慢慢形成了我自己的价值观——“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带来极致的商业价值”。

长于用户体验的唐沐,涉足智能家居领域时,从产品定义阶段开始寻求与现在主流智能家居产品的差异化。

以如影智能整个百人团队在过去一年里最花精力的产品inSight为例。

要做全屋智能,面板是如今绕不开的一个产品,不过,如影智能的这块面板、或者说中控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

唐沐认为,“下一代智能家居中控,何必是智能音箱。”

所以,他的团队设计了一款智能面板——inSight,并内置了智能音箱和全能网关的所有功能。

唐沐认为,“只要不是随身携带的产品,只要你买得起,所有带屏产品的屏幕都是越大越好。”

所以,在屏幕设计上,这块面板采用了一块13.3寸主屏。要知道,这样的尺寸已经赶上了Mac Air笔记本部分机型的屏幕尺寸;而且,这块屏幕采用的是与iMac相同的全面玻璃、无贴合工艺。

唐沐认为,“旋钮是一个非常直观、老人和小孩都不用学习的操作模式。”

所以,他让他的团队为这块面板搭配了旋钮,并在旋钮上加入了一块1.39英寸的AMOLED视网膜屏,开启了多模态操作方式。

唐沐认为,“智能面板上的音箱做的再好,也不如家里的音响音效好。”

所以,当inSight发现需要播放音乐或有声读物时,会通过蓝牙5.0传输协议自动把声音输出调整到外部连接的音响上播放。

唐沐认为,“家庭医生是一个很好的家庭应用场景。”

所以,他在inSight中接入互联网医疗服务“微医”,并随设备赠送一年的“微医”会员。

唐沐认为,“AI助手未必应该都是女生。”

所以,他在inSight中加入的智能管家是一个30岁左右男生的形象,并联合思必驰针对智能语音功能加入了诸如分布式控制、定向控制、日间/夜间音色等设计。

……

唐沐近乎疯狂地在这款产品中加入了太多的想法,以至于连他自己也表示,“坦白讲,这次出来做事情确实有点放飞自我了。”

此外,雷锋网特别注意到,基于唐沐近20年的行业积累,这块超级面板已经打通了小米米家和京东京鱼座生态,并由此得以1000种品牌、数亿智能设备。

另据唐沐透露,与苏宁智能家居平台的打通也已经在进行中。

2.厨房机器人:请米其林大厨做老师

唐沐说,“我们就是不甘心智能家居只是遥控开关……”

于是,他做了另一件疯狂的事儿,将机器人(机械臂)搬入厨房。

如影智能并不是第一个做厨房机器人的企业,国外的未来厨房设想中早已加入了机器人这一角色,甚至在今年年初,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就曾对公布: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广州正式开业,随后也公布了餐饮机器人的量产计划。

唐沐告诉雷锋网,两者产品路径不同。

相比碧桂园的集中化、批量化产出食物,我们走的是精细化的产品路径。

为此,如影智能特别为他们的厨房机器人找了一位米其林行政主厨做师傅。

在现场,如影智能机器人事业部卜弋天进行了实际演示:

首先,用户可以通过厨房大屏进行推荐食材下单;

其次,机器人通过扫描台面上的器具,当一切器具都准备好后,机械臂开始自动做菜;

……

唐沐透露称,这款厨房机器人将在今年年底在海棠华著落地应用,2021年年底,将在三亚100+套别墅中实际应用。

早在本月北京服贸会上,如影智能另一款机器人——如影咖啡机器人就曾在高通展台上首次亮相,并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排队喝上一杯由机器人亲手制作并配上拉花的咖啡。

初次试水智能家居领域的如影智能就玩起了机械臂,看似不可思议。

其实,如影智能目前并不做机械臂,机械臂硬件部分是与优傲机器人合作完成。如影智能要做的是自研一套机械臂学习系统,让机械臂可以精准复刻大师手艺。

如影咖啡机器人的老师就是90后咖啡师马皓月。据唐沐介绍称,如影咖啡机器人只需要6个小时就能学会一款新的拉花方式,而人类咖啡师要学会同样的操作需要6个月。

目前,专业版本的如影咖啡机器人P系列已经有十数台落地于地产厂商科技展厅中,并完成了11738杯咖啡的制作。此外,如影咖啡机器人还将在北京国贸等等咖啡厅、杭州银泰AtoZ咖啡厅、海尔智家001展厅上线应用。

除此以外,如影智能还在现场发布了包含11件产品的AIO Box家庭套件,定价6999元,包含智能入户门在内的inCare套件,灯光、窗帘控制的inLight套件……

发布会现场,众人不禁感到困惑:如影智能如何在一年之内研发出18款智能硬件产品?

唐沐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缘由:

此次发布的18款产品中,最花精力的只有三四款,其它产品更多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全新定义,找到了我们合适的工厂帮我们代工。

显然,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的唐沐,想要在产品定义上做一些不同,弥补内心的“不甘”,也正如他随后向雷锋网解释智能家居产品创新提到的那样:

太阳下几乎没有新东西了,未来很多产品都可能会有过去公司做过类似产品的影子。

正如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产品时,这项技术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在他重新组织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后,人们发现它变成完全不同的、可以落地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在智能家居行业)要做的事。

如影如何重新定义智能家居行业?

一个13.3寸的inSight双屏面板?

一台会煮咖啡、会做大餐的机器人?

唐沐说,“inSight只是一个开始,全屋智能是一个硬件、软件、服务互相融合的系统。”

如影的干粮和远方

唐沐说,过去一直有一件事他内心非常不服气:

花那么大精力做得漂亮、好用的路由器,为什么只能卖129?129对于很多人来讲,无非就是请朋友吃一顿午餐,这个产品却可以要用两三年。

于是他断定,现在无线像水、电一样成为生活必须品后,某些产品品类里真的需要有公司跳出来告诉大家:为了更好的体验,你值得为它花多一点钱,就像戴森。

凭借近20年的从业经验,凭借对这一行业内心仍存的“不甘”,唐沐一年之内拉起了这样一支百人团队,重新带对闯入这一领域。

“害怕失败吗?”

“当然,每天都怕。”

创业之初,唐沐就想明白了,自己需要一个「基础盘」,这个「基础盘」就是地产。

其实,早在唐沐从小米离职后,得知消息的实地地产创始人张量就通过朋友联系到了唐沐。两人见面聊及地产、聊及科技、聊及智能家居,张量本人为人低调,但对科技却十分着迷,聊天过程中,唐沐说得多,张量说得少,但是张量听懂了唐沐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这也是他想要的。

随后,如影智能成立,实地地产成为如影智能的天使投资人,也成为如影智能的「基础盘」。

实地有足够的资源、场景给到唐沐,唐沐也得以不用再一个一个做单品,可以在这块试验田上测试场景,提供全屋智能场景化方案。

唐沐在发布会演讲中表示,如影智能全屋智能产品已经在实地集团标配,未来五年,将会交付20万套。

不过,唐沐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想将全屋智能做成B端生意,而是希望能够更多面向C端中高端用户。

让我定义的话,这部分用户一定在整个用户群里偏中高端,他们渴望服务、装维,希望生活有更好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买一些刚需的电器。

为此,如影智能的产品也在京东、苏宁易购、如影智能官网上线售卖,并计划今年在全国37个省市落地线下体验店。

唐沐说,明年希望如影智能能够服务到10万个家庭。

离开小米,再造“小米”

智能家居领域,一个绕不开的对手就是小米。

而唐沐,却又刚好是小米当初开拓这这一领域的得力干将,小米路由器、小爱音箱、小米VR……,多款小米核心家居硬件产品都能看到唐沐的身影。

这就不禁让人联想:如影智能会成为小米的对手,还是下一个小米生态链企业?

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想要的生意/商业模式是海量用户,这个商业模式一定是非常好的,小米也非常成功;我并没有把如影定义成那么大,我们的用户是需要更多服务、需要全屋智能的用户。

因此,唐沐的结论是:如影不可能成为小米的竞争对手。

目前,如影智能已经与米家平台进行了打通,唐沐也透露,如影智能现在抓到的这个场景其实也是小米想要,甚至在社区打通(智慧社区)方面,如影智能也可以成为金山云很好的合作伙伴(目前还没有合作)。

如影智能会成为下一个小米生态链企业吗?

当然有可能,但是也得看我们做的事雷老板是否看得上。

唐沐坦言。

然而,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把综合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写进招股书的雷军,会将定位中高端人群全屋智能的如影智能纳入小米生态链吗?

或许,离开小米的唐沐,可以在智能家居领域再造一个“小米”,再造一个符合他的价值观的“小米”。

]]>
AIoT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ot/7tPxd3InSFyl7Tye.html#comments Wed, 16 Sep 2020 18:51: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