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49:37 +0800 对话中关村科金冯宗欣:金融机构如何避免“酒香也怕巷子深”?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IIsYA9YwgTmGhi5O.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有句老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句老话似乎有些失效了。企业对营销手段的重视程度日渐高涨,更试图借助于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为营销过程加持,吸引更多消费者。

聚焦到行业应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营销要领跑于其他行业。不仅是因为金融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较快,更因为金融机构在展业过程中,已经逐渐摸到了流量的天花板。

一位来自国有大行科技子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不再,银行展业规模和用户的增速或将放缓。

去年年底发布的信用卡新规,就要求银行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一系列政策也从侧面反映了,“存量客户经营”才是金融机构下一阶段的主战场。

那么,如何研发为客户所用的金融数字化营销方案,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营销存量客户?带着这些疑虑,近期雷峰网与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金”)智能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冯宗欣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试图通过此次对话找寻问题的答案。

技术+场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左膀右臂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已经渗透到千行百业,工业、农业、服务业甚至是中国政务已经开始提供或使用数字化产品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近年来,智能制造、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概念逐渐涌现,并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流。

其中,数字化服务商作为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合作伙伴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从目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发展来看主要分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供应链四大类,每个类别又囊括了上百家服务商企业。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精选目录》显示,数字化管理、营销、技术服务商较多占比均在20%以上,数字化管理服务商更是高达27%。服务商整体成立时间短,91%服务商成立于2000年后,且64%企业成立于10年内。

可以说,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各大服务商也都发挥着自身优势以被市场选择,有的专注于管理的数字化,诸如飞书、法大大等,有的专注于营销的数字化,诸如有赞、明略科技等。但是集营销、管理、技术于一身的成熟的服务商却是少数。

据了解,中关村科金自2014年成立以来,主要为金融、零售、教育、大健康、智能制造等行业头部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区别于其他服务商,中科金致力于以AI+场景的方式赋能千行百业,不仅注重底层技术的自研,还强调下场做应用,所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涉及到企业的前中后期,包括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

谈及为何从AI赛道入手做自研?

冯宗欣解释道,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 AI研发能力,选用三方就是用别人的AI技术帮客户做应用,不是一家纯正的人工智能公司。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落地到业务上,解决一家企业端到端的整体性问题,这和传统做底层的AI公司还是有区别的。

此外,雷峰网还注意到,中关村科金的客户群体大多来自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等。客观上讲,金融行业的数字化一直领跑其他产业,但伴随业务、服务的逐步推进,长久以来建设的IT体系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技术方面,底层数字化架构的改造更为棘手;用户方面,人性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

冯宗欣告诉雷峰网,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成长比较稳健,同时服务水平要求比较高,符合公司团队对技术的定位。另一方面,金融是现在所有数字化转型行业中,围绕服务消费者概念进行的,并且金融行业涵盖大量的C端客户,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规模。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从自身的服务和运营开始,现在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了服务和运营的数字化,诸如客服、开户等均实现的数字化,金融行业已经到了营销数字化转型新时代,”冯宗欣补充道。

因时而变,数字化营销成燃眉之急

数字化营销已成为数字化服务商的主营业务之一,2021年中国市场的整体营销投入不断增长,数字化转型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传播效率,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营销迫在眉睫。

其一,之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采用线下营销的方式,但是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客户群体的变化,金融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不足日益显现,粗放式的营销之路越来越行不通。

冯宗欣表示,以银行为例,银行持续经营活跃客户或者贡献比较大的客户,但是对中长尾客户的服务能力以及甄别能力不够强。假设一个客户经理有上千个客户,但他实际服务的能力可能只有100个,剩下900个完全服务不到,诸如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怎么经营中长尾客户成了银行的重要课题,加之人力成本高,并且对中长尾客户的需求不够了解,画像不够精细,潜在客户很可能成为沉睡客户,这时候就需要数字化营销的方式来实现。

其二,过去的营销理念是“以产品为中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金融行业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实践营销中,往往走的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老路。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客户很难发现并选择你。这时候仅仅“以客户为中心”远远不够,还需要建立一条与客户快速沟通的通道。

由此不难看出,从当初的传统营销到如今的数字化营销,除了传统营销方式的弊端外,其与互联网的发展齐头并进。

据冯宗欣介绍,金融行业的营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通过线下作业模式,开设更多的网点来做更多的获客或者线下流量;

  • 第二阶段,互联网的发展,线下获客开始转向线上获客,金融行业相对比较传统,由于其对容错率要求比较高,处于在逐渐摸索阶段;

  • 第三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线下积累,还是和第二阶段互联网企业入口的积累,金融机构开始思考如何将存量客户转化为真正的消费客户。

“如何把客户每年的贡献,从100块钱,变成150块钱、200块钱——这就是金融机构发展到第三阶段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据雷峰网了解,中关村科金的数字化营销业务要晚于数字化服务和运营,这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有着极大的联系。在冯宗欣看来,金融机构是有自己的业务节奏变化的,一定是遵循运营、服务、营销这样的步骤。

因此,首先要构建运营能力,诸如开户存贷款等;接着在作业能力之上,针对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服务能力;最后在运营和服务相对稳定后,就面临着业务增长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营销层面。

私域流量,开启金融行业“数字柜员”新时代

对于转型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服务商是关键,如何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是服务商的关键。

如今,金融行业的获客已从1.0时代成功跨入2.0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营销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其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从解决方案出发,一般分为客户分析、营销策略、渠道触达。客户分析即通过数字化能力,像数据建模、规则引擎、策略引擎等实现客户的精准画像,精准分群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营销策略,包括内容策略、渠道策略即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内容,不同渠道的营销策略;在以上两部分都构建完成之后,就是营销触达,主动和客户沟通交流,推广产品,包括人工服务,电呼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线上APP推送等形式。

冯宗欣向雷峰网介绍了中关村科金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的特点,他表示,方法论是整个行业通用的,中关村科金研发的通用型解决方案实际上也可以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营销问题,但是会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做定制化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定制化开发完成后,该解决方案同时也具备该行业的通用性,通用性可达95%以上。

在这波数字化营销热潮里,参与其中的服务商越来越多,但他表示,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企业都在围绕怎么获客做文章,就是不仅要以客户为中心,还要建立一条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渠道,让客户主动去选择你。

其实金融行业在获客方面更难于其他行业,主要在于金融行业面对的营销对象多种多样,因为金融业的产品呈现多样化,受众人群更细分,且受众定向属性更难实现。

具体来说,买信托的用户、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用户与消费贷的用户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在一些特定场景又具有重叠度,很难用普通的方法区分用户在某个时间段的需求是消费贷还是信托产品。

另外,获客后的转化也是一大难题,金融产品因转化变量多,营销周期长。用户很容易流失,尤其是一些投资类型的产品。

基于此,企微私域流量运营方式应运而生,是相对于公域流量的概念,其主要是和客户建立互动的过程,也是经营客户的解决方案。

冯宗欣表示企微私域流量的运营方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好处颇多。一是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可以通过实时在线和客户对话,并同步分析对话内容,对客户需求了解的更精准。另外,企业微信还可以解决银行运营管理中的一大痛点,如果有客户经理离职,将客户信息快速同步转接给其他客户经理,有效预防、解决员工离职后的客户流失问题。

“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考虑搭建自己的私域运营平台,2022年将是一个大爆发。”

写在最后

如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行业均减少了线下柜员,增加了“数字柜员”的岗位,从服务和运营角度来看,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而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营销还处在第一阶段,若想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达到营销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仍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IIsYA9YwgTmGhi5O.html#comments Fri, 28 Jan 2022 18:35:00 +0800
一天后,建设银行“龙支付”App将下线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hYTXoLe0mCIOtG1.html 1雷峰网消息,12月24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龙支付app(个人版)将于2021年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相关功能不再更新,后续会逐步关停各项服务,龙支付app将无法注册、登陆及使用。

建设银行表示,龙支付的所有功能、权益、场景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和建设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继续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龙支付”于2016年11月推出。产品介绍称,这是同业首个融合NFC、二维码、人脸识别各种技术,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全新支付产品组合,具备建行钱包、全卡付、建行二维码、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等功能。

有报道称,龙支付APP安卓版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1年7月13日,上半年更新次数达到7次。从去年到今年,龙支付的主要功能变化,包括支持与微信互扫、银联刷脸支付、华为FaceID支付等。

不过,推出五年至今,龙支付在苹果商店中的评分仅为3.1分,低于建设银行APP的评分。

根据2021年建行半年报,今年上半年,龙支付用户规模突破 1.73 亿户。

而目前主要为建行用户提供服务的个人手机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注册用户数 4.03 亿户,月均月活用户数 1.42 亿户。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建设银行一家国有大行在今年做出App下线的决定。

2021年10月9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1月17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目前,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以及下载入口,均已全部关闭。

而这份公告发布时,距离邮储生活APP的上线时间,只过去了一年。

近年来,也有多家银行进行了App整合。如平安银行在2017年将原‘口袋银行’App、‘平安信用卡’App和直销银行App‘橙子银行’进行整合,完成‘口袋银行’App的4.0版本升级。

去年,光大银行也将直销银行‘阳光银行’App与手机银行App进行了整合,前者的全部功能和服务都可以直接迁移到手机银行上。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hYTXoLe0mCIOtG1.html#comments Sat, 25 Dec 2021 21:45:00 +0800
招商银行App 10.0发布:「死磕」一款App的「仪式感」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UvK38yUX35yk6AVx.html

2021年12月3号,招商银行App 10.0发布。

一家银行何必年年与App“死磕”?但在雷峰网看来,App这场年度大考,某种程度上正是招行的“双11”“618”。

“双11”“618”的深层含义,是互联网巨头主动制造最高流量峰值,倒逼出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供应链和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变革。所谓巨头地位,正是在这样每年一次的极限挑战里,逐渐稳固下来

可银行不比互联网公司:金融服务天生低频,用户通常不会一天找银行几十回。于是这家总资产近9万亿、AUM突破10万亿的股份行,用每年的App大版本迭代,主动把自己“逼到角落”。

招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次10.0版本,全年累计规划功能2200余个,每周都会上线40多个新功能;整个大版本会在一年里不断沉淀积累,一些亮眼的新功能在年底集中呈现给客户。“每年初我们会规划App新的大版本,到年底回溯的时候发现,95%的规划内容都已实现。”

这两千多个功能背后的技术基建和经营战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雷峰网也逐年报道过,这款App的背后,是如何从交易工具向经营平台、“连接器”的角色演进,如何从单点化的智能应用,向体系化、自动化的全面技术生态体系演进。

招行相关负责人直言,这是一种仪式感和惯性,每一次大版本的发布之日,就是下一个新版本的启动之时。由App“穿针引线”,形成“集团军”作战,牵引各方资源投入,集中资源办大事。

这种合力的形成过程,往往最珍贵也最痛苦。要知道,一次新战略的落地,不会是现有资源的线性相加。就算同时拥有丰厚财力、人力和现成业务优势,在战略执行的途中,也很可能得出“1+1+1<0.1”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App大版本发布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今年3月,招行率先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同时悄然完成零售银行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一级部门零售金融总部的大部分团队,与原先的财富管理部,合并组建财富平台部。

App 10.0,正是“零售之王”招行启用新战略、新组织之后,交出的首张“年度大考”考卷。

见微知著,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

这张“考卷”,雷峰网关注到的首先是三处细节。

细节之一,来自于App的收支和账户总览界面,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些“不起眼”的小功能:

例如有一笔淘宝交易退款,App会通过"账务整理"提醒用户,是否要将原先的支出和这笔退款相抵消;有时则通过"支出力max"提醒用户,关注上月突然大涨的某类支出。在某些时段里,App会以场景为维度推送小账单,或是给出上月账户结余的分析。

据雷峰网所知,这些小功能并不会出现在每一位用户的App界面上。倘若用户经常查账对账,App自然也就识别到对方需要更详细的账务分析服务。

一个简单的账本,需要打磨得这么细致而克制?

“现金管理,其实是财富管理的第一步。”

招商银行App相关产品经理表示,用户对账本的最基础的需求是交易查询,再往上是基于数据给到统计类的结论分析,再高一层则是管理。从2016年起,他们就从现金流、收益和资产负债表这三张“表”出发,反复打磨App的账务功能。

账务功能做全做重不难,要做到恰当且聚焦才是难点。

就以收支的场景分类为例,去年招行已经成功划分出六十余类,今年缩减到四十余种,但他们发现这样的设置对于一个月上百笔交易而言,用户还是容易失焦,于是层层递进,通过场景账本、收支异动等逻辑,引导用户更精确地关注自身现金流。

去年雷峰网曾报道,App 9.0在账单方面的“小彩蛋”,例如借助数据中台能力和机器学习,系统性翻译交易报文,让账单"讲人话",需要完成全量交易数据的清洗。

而App 10.0要提供的,是千人千面账务习惯下,多维智能的账本分析,通过"全局"和"专项"双管齐下的视角,引导用户在一定周期内,对自身的资产复盘,及下一步的资产规划。这背后的资产和交易数据中台,面临的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细节之二,是首次出现在App理财频道的智能理财助理“AI小招”

雷峰网注意到,“AI小招”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财富顾问,改以往的被动式交互为主动服务。例如基于流动性预测、风险偏好分析、投资决策、智能推荐等多个引擎,AI小招会提示客户查看近期市场行情、热门板块与相关机构观点,或是给出产品推荐或调仓建议。

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根据客户在App端内的浏览与行为数据排行榜,AI小招预设了现金流管理、招财分、四笔钱理财等十大主题会话,并通过知识沉淀与机器训练,培养出一定的开放式会话能力,让它懂客户、懂产品、懂服务,且有能力将客户、产品与服务匹配起来。

同时,通过每天海量交互中产生的大量客户反馈数据,AI小招可以更敏捷地完善算法、优化话术,并反哺客户经理。

智能客服如今已是各类App的标配,但服务质量飘忽不定。在招行看来,让人和机器深度融合、增强协同性,降低让客户对客服角色的感知反而更加重要。比起客服背后是人还是机器,客户最关心的,一定是答案的准确性。

当AI小招无法满足客户的复杂需求时,App就会快速转向人工服务,此前的交互记录会迅速、完整地推给客户经理,实现理财服务流程的无缝衔接。

该负责人也坦言,“AI小招现阶段还处于起步初期,未来还将持续探索与优化。”

细节之三,则是首次上线的财富投研平台

与资管机构推出的投研平台有所不同,招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雷峰网,他们更多是紧密围绕财富管理业务场景和客户服务的需要来构建,从财富管理业务落地的角度倒推与设计。

当客户经理需要为客户做基金检视,即可通过该平台直接了解客户的基金配置、每只基金的重仓股、持仓集中度德等情况。它更像是一台便捷灵活的“翻译机”,筛选、整合资本市场行情数据、机构投研观点、理财资讯等丰富但离散的数据信息,把艰涩的资管专业语言“翻译”成客户和客户经理易于理解的语言。

财富产品经理也可将自己的尽调分析成果导入平台,形成独家观点,以“招行解读”的形式输送给客户与客户经理。

前述负责人笑称,财富投研平台是一项“超级大工程”,从启动到试运行、再到推广全行,从底层逐步搭建起来,耗时近两年时间,是招行内部重点金融科技项目之一,与AI实验室也有所合作。如今在招行零售条线内部,每天使用该台的员工已近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招行已密集布局“招财号”财富开放平台,先后引入8家他行理财子公司,74家头部机构进驻App,扩宽产品池,通过80多个接口向优质资管合作机构开放基于App的各项运营能力,并在严格保护信息安全的情况下,与合作机构共享客群画像。

不难看出,招行已经借助开放平台、投研平台两大“武器”,形成财富管理领域广度与深度的挖掘。

另外,App 10.0也对融资一环有所优化,可评估客户负债结构、资金储备、借贷成本,帮助客户更全面、理性地分析负债状况,并在合理融资的范围内,为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与贷款管理建议。

至此,招商银行App一站式投融资平台雏形渐显,从现金管理、到理财和融资,用户的每一笔收支都在App内形成了“通路”,也更贴近大财富管理中“价值循环链”的应有之意。

“新地基”与“新合力”

在众多功能点背后,“冰山之下”的数字化建设与组织合力,是招行这张“考卷”的精髓之处。

雷峰网已连续数年报道招商银行App的技术基建,路径十分清晰:

6.0、7.0版本时期,研发团队着眼于银行系统的微服务化,与内部研发流程的DevOps变革。

8.0时期,“前——中——后台”的App技术生态圈打磨成型,形成一系列的监控、检测、开发自动化工具。

9.0时期,“10+N”数字化中台建设与十大技术生态落成,进一步向AIOps转型。

10.0时期,底层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日渐齐备,研发工具的组件化、配置化、可视化和自动化的积累初显;数字化经营中台进化出财富开放平台、财富投研平台等“杀手锏”,进一步向业务赋能。

“我们想通过技术改变效率增长的曲线,避免IT的人海、加班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向技术要生产力。”招行IT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他向雷峰网透露,这次大版本更新的一年时间内,共有2200多个项目在快速迭代。面对如此庞大的研发需求,他们采取精益研发体系,基于价值目标小步快跑,同时通过高度自动化及“622”研发模式减少人工投入。

“622”,即是60%的需求由总分行或合作方通过中台和App平台的能力自助完成;20%通过中台的开放能力和扩展能力,迅速拼装完成;剩余的20%则由IT通过提升既有中台能力来完成。

随着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招行也将内部管理能力沉淀下来,并孵化出了管理化工具。该负责人表示,自去年9.0版本开始,招行内部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应对App大版本的管理工作平台,详细标注了项目提交质量、完成进度和排期。

冰山之下的故事,从技术维度看,是长年累月的耐心与积累,而从组织维度来看,是一股合力的形成。

曾有一位股份行CIO向雷峰网强调,敏捷转型和优化的文化理念转变非常重要,把原来的按职能分工,变成把内部能力组合起来、跨职能协作,共同满足客户要求,才是以客户为中心。

在披露大财富管理工作主线的同时,招行完成了零售组织架构调整,将原一级部门零售金融总部的大部分团队,与原先的财富管理部,合并组建财富平台部。

招行行长田惠宇强调,要把各个业务单元串起来,变成大大小小的“飞轮”,整合内部力量作用于市场、服务于客户。

因此,沉淀多年的财富管理实力,如何浸润到零售业务的细枝末节,如何让佶屈聱牙的理财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降低客户获得服务的门槛,变成“考卷”的加分试题。

雷峰网注意到,架构调整、“价值循环链”的效果,已经在此次App新版本上得到了较为具体的初步呈现。

就以“AI小招”为例,它将此前招行成熟的线下服务团队,所积累的有效话术提炼学习。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一项目十分庞大,它的推出要涉及平台产品、财富产品、财富顾问、技术部门、AI实验室的联动。而在财富平台部的整合之后,“AI小招”的研发得以加速推动。

财富投研平台也是如此,相关负责人透露,借助部门整合的“红利”,专业的投研能力可快速输出给原零售金融总部所负责的、包括App在内的多个渠道平台;多年以来的体系化积累得以在平台上沉淀与迭代,成为App的重要底层引擎。

“流量焦虑”与“第三条路”

回顾招行每一年的App“考卷”,异业同构、同业异构的色彩尤为明显。田惠宇也曾提到,招行“正在逐步摆脱传统商业银行的路径依赖,但也不会简单模仿互联网企业的道路”。

走在“第三条路”上的招行,也不出意外地,愈加接近流量的天花板。

根据2021年中报,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58亿户,可招行两款App的MAU(月活用户数)在今年上半年里,下滑了1.87%。

但招行似乎并不过度焦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对数量的增量变化并不太忧虑,反而是去掉泡沫,让我们可以把资源集中在做有效的MAU基础之上。

他们透露,除了MAU,他们也在观察着DAU的变化,发现有逐年加速增长的态势,意味着用户黏性有着一定增加。中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App的DAU峰值达1747.06万户。

比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以MAU为北极星指标期间,所沉淀的技术体系、人才与经验。

“过去许多互联网的运营能力、平台能力、体系能力,我们都已经建立得较为齐备,现在重点转移到银行的主赛道上,把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和平台优势的数字化能力,做好整合,扩大优势。”前述负责人补充称。

我们曾说,想要检验银行的金融科技成色,没有什么能比App更直观且深刻。如今看来,它能检验的,远远超出这些。

它也总是最精巧的一支“内窥镜”,供外界与招行自身随时审视,观察战略怎样落地、调整是否奏效、飞轮如何加速,源源不断地为这场征途提供正向反馈。

App这张“考卷”,招行这些年的作答不俗,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

在今年7月的股东大会上,行长田惠宇直言,尽管过去几年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投入产出效率有着较大进步,“但这只是量变,没有到质变,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指出,以价值循环链为逻辑的商业模式才刚提出,同样需要长期、艰苦甚至曲折的过程才能成型,“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零售之王”如何走好这“第三条路”?对他们而言,这次的考卷已经封档,下一场大考已经开场。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UvK38yUX35yk6AVx.html#comments Wed, 08 Dec 2021 11:36:00 +0800
民生银行CIO空缺四年,终由平安银行前CIO张斌出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iImDDDBLBkqdJIbb.html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平安银行前首席信息官张斌将出任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

消息称,民生银行董事会已于上个月正式聘请张斌担任首席信息官一职,并通过了党委会表决,其任职资格正待银保监会核准通过后正式生效。

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这一职位,已经空缺四年之久。2017年以来,民生银行科技条线由副行长陈琼分管。

据悉,张斌已着手参与民生银行的科技事务:他在11月9日出席了民生银行与京东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11月11日赶赴民生银行顺义总部基地调研,与总行科技部、科技子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亦有报道称,张斌加盟民生银行主要是受民生银行董事长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感召,同时可以回到北京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公开资料显示,张斌拥有20余年银行从业背景,对商业银行科技应用、科技管理和业务运营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实践,历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科技部副总经理,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技术总监,中原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平安银行首席信息执行官。

今年3月,时任平安银行CIO的张斌,曾作为演讲嘉宾出席雷锋网AI金融评论联合主办的「鲸犀产业数字峰会」,并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他告诉雷锋网AI金融评论,作为银行CIO的所思所想和关注方向:

“一是关注技术方向、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哪些是未来主流的技术、前沿技术。因为在做技术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方向看清楚。

“二是关注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信息安全。当然有数据中心的总经理,但我还是会花很多精力在这个领域。互联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变得非常中重要。

“三是关注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那么多团队的敏捷、分工,良好架构下共享系统的很多能力,(保证其)安全稳定可持续。怎么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不同职能有效协同配合。

“四是要理解业务战略和其他业务线的领导,要沟通去了解业务的诉求,来理解和帮助推动战略的落实。”

他也谈起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关系,表示新技术一开始都是从点状应用开始,逐步形成深化、规模化,是量变到质变。

“今天谈数字化转型,要从背景来看。有很多科技去改造银行内部流程、提高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数字中国的建设。在整个社会数字化的背景下,实际上不光是银行自己内部提高效率,还要改变数据的连接、改变业务的模式。”

他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讲述对数字化转型的心得,“数字化转型首先是银行的变革,是整体的经营管理转型,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技术项目是很短视的。没有整体配合、业务组织架构和机构流程的敏捷配套,它一定做不成。所以我们经常说,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一把手来牵头。”

“其次,敏捷转型和优化的文化理念转变,非常重要。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原来都是按职能分工,现在要把内部能力组合起来、跨职能的协作,共同去满足客户的要求。

“第三,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平台化能力,规模化发挥数据价值的能力,这是一个基础能力,不达到是很难让大多数业务变得智能化的。”

“最后一点,是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评价和衡量,不是为转型而转型,唯一的标准就是它为业务带来的价值。”

在张斌到来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已做好加大力度推广数字化的准备。

在两周前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中,民生银行表示,报告期间,行内新设生态金融部、数据管理部,撤销供应链金融事业部、直销银行事业部,在保持部门设置整体精简的前提下,支持数字化战略相关机构的设置。

中行老将高迎欣去年接任民生银行董事长,民生银行行长目前仍由郑万春担任。第八届董事会也已换届完成,新一届执行董事集结了来自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资深老兵”。

据悉,新一届董事会和管理层成立以来,对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相关业务由董事长亲自主导

在今年4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行长郑万春也表示,为保障数字化转型的切实推进,民生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和财务等资源投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在全行根植数字化的文化和理念。

“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科技人员在全行员工占比要翻番,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而在今年3月的「鲸犀产业数字峰会」,张斌在演讲中带来了不少平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细节,包括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看法,也包括研发体系转型,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结合实例谈数据平台和AI平台的建设实践。

他强调敏捷研发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能力,并且需要完善的技术体系、工具平台的支撑。如果不能实现大规模敏捷研发,不能保证交付质量,科技队伍再庞大也是事倍功半。

同时,平台化是大规模数据智能应用的基础,要建立企业级的AI平台,实现数据的提取、特征工程到建模,模型管理到模型训练和部署,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的闭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进一步推动AI在各种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尽管融合架构可以作为银行转型过渡期的选择,但在他看来,云原生才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方向。

张斌最后在演讲中强调,不管是业务层面采取的各项举措,还是技术团队所做的工作,业务价值是转型的唯一评价标准。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iImDDDBLBkqdJIbb.html#comments Sat, 13 Nov 2021 07:48:00 +0800
招商银行「薪福通3.0」发布:「跨界」做人财事SaaS,招行图什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jeJLBzHIbu9w5nTo.html

市面上做人事考勤、财务管理、OA审批的软件厂商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连银行都要插一脚,做企业人财事一体化的SaaS服务,有这个必要吗?

对招行而言,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选择,实则顺理成章。无论两年前“薪福通”刚推出时,外界是否有过疑虑,如今“薪福通”的表现,都足以证明这个选择的正确。

10月20日,招商银行正式对外发布“薪福通3.0”,为企业解决日常经营的人事线、财务线、协同办公线等三条工作线痛点,打造一站式企业数字化服务通用平台。

这个在招行内部被称作企业“云端科技部”的产品,自2019年推出以来到今年10月,两年的时间里,注册企业超过35万。招行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今年他们只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目标。

简而言之,薪福通是从传统的代发工资业务为切入点,从最基本的支付结算服务开始,沿着企业内部管理的脉络,延伸到算薪、算税、薪酬代发、财务费控、甚至是人事管理、团体福利、协同办公等一系列似乎远离金融的场景。

我们总是先打开协同办公、财税管理软件,再到银行端做薪资代发,很少有人想过银行也可以在金融之外,多做一步。

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也似乎是更重视用户体验、更适合银行秀技术“肌肉”的条线,可是科技+公司金融业务能有多少想象空间,鲜见讨论。

但这个“小而美”的数字化经营工具,恰好独辟蹊径,逆着人们的思维惯性前行。

“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来说,分别是什么?怎么做?”那些被翻来覆去无限次讨论的议题,也在薪福通这里有了更具体的解答,如多条河流自然汇成湖泊,形成绿洲一片。

银行版的企业“云端科技部”

先用大家最熟悉的考勤场景,解释薪福通的基本设计和运行逻辑:

假设企业方使用钉钉进行考勤,公司规定“迟到一次扣xx元,请事假扣xxx元”,企业可将钉钉的考勤数据同步到薪福通并设置考勤规则,薪福通能计算出该规则下的员工当月薪资情况。

智能算薪结束后,薪福通与招行系统打通,可以直接一键代发工资,也保证发薪的准确和及时。

以往的流程下,企业要特地统计考勤情况,计算,再特地切换到银行网银来操作。也就是说,银行通常就只负责最后的代发,在这之前的多少繁琐步骤都与银行无关。

薪福通正是把代发前的步骤,站在覆盖员工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上,把复杂的薪酬管理、税款的计算和申报、员工的福利发放、OA审批和报销等一系列场景,统统纳入这个小巧的工具箱,争取给人事、财务减轻负担。根据统计数据,企业要花5-7天、甚至更长时间完成算薪、算税、申报等工作,薪福通能为其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尽管市面上已有不少SaaS产品也能完成在线代发,但多数是通过银行的银企直连接口来实现,即财务转账业务指令通过接口,直接发送给银行操作,而招行介绍称,薪福通代发是直接连的招行核心代发系统,代发的性能、效率、和业务的衔接度无疑要优化许多,可以大大提高代发成功率和时效性。

常见的财务核算,智能费控,数字化差旅的审批报销,以及与多个主流机酒平台的对接,通过收费云和发票云支持线上缴费、账单生成、发票查验和台账管理,也是薪福通的标配功能。

最新发布的3.0版本,在覆盖多场景的基础上,也支持数据管理维度的升级,为企业提供“管理驾驶舱”,例如投入产出比、人力成本、人力效能与投资回报等各项企业数据的分析。

薪福通也结合了招行在零售(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的丰富权益和功能,招商银行App早已开设专区,为代发员工提供专属服务和福利。在走访过程中,最让雷锋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视频红包的设置:即薪福通能让企业董事长发送一段贺年视频,员工阅览完毕才能领取红包。

此外,薪福通团队也在调研了十余个行业的需求后,专门针对餐饮、人力资源、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四类行业做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薪福通的产品经理表示,这四类是他们公司客户中比较集中的行业,也有着各自的痛点。例如餐饮、制造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程度通常偏低,有些几乎为零;如果采用独立考勤和人事管理系统,和薪资计算发放分开,割裂的系统无益于企业经营。

而高新技术人才出差频率较高,往往会有弹性工作制,他们的方案中就会有线上化智能费控和灵活考勤的设定,甚至会结合股权激励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公司金融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招行自2014年起开始行业专业化的部署和推进,近年来着手建立分层分类经营的对公客户服务体系,形成对战略客户、机构客户、小企业客户、同业客户、跨境客户等不同客群的深度调研,薪福通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吻合度也正受益于这一经营战略。

通用解决方案也同样配备其中,招行相关负责人向雷锋网表示,薪福通的微服务架构,完全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任意组合模块应用,或者与自有系统相融合;也提供开放平台,支持多种应用的开发和接入。当企业有更为特殊的个性化需求时,招行的技术团队也自然会提供远程实施,迅速响应。

一位跑在一线的公司客户经理告诉我们,曾有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和招行的公司客户经理聊起一桩烦恼:他们打算把早年间采购的人事系统迭代升级,但服务商给出了八百万的报价。

公司客户经理随即将情况反馈给了薪福通的项目组,大体摸查发现他们的需求并不复杂,信息技术部的批发金融研发中心立马接手解决。从摸排客户需求到系统迭代上线,用时总共两周——“两周时间,我们内部的签报都还没写好”,该钢企感慨道。

雷锋网也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四千名市场经理、八千名对公客户经理和数百名IT工程师,奔波于中国的几十万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种种琐碎。

这些奔波最终转化成35万个用户和1478个客户需求,通过IT工程师、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快速反映到总行的产品开发条线中,再转化成产品回到客户身边。

单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薪福通完成了2153个功能优化。

总体而言,薪福通是招行为企业提供的,一个趁手的数字化经营“工具箱”,箱内装满“乐高”,随时自由搭建,给繁琐的企业经营和薪资代发之间搭建了一条捷径;“工具箱”背后的所有团队,才是企业的“云端科技部”,随时为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待命。

薪福通的诞生,没有意外

但无论这个“工具箱”多么贴心细致,薪福通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仍然是:有必要吗?

市场空间来说,有必要吗?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已经多如牛毛。

可事实上,招行并没有寄望于让薪福通去与广大企服SaaS捉对厮杀。

“将近五千万的中小微企业,这个市场足够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一口吃下。”信息技术部批发应用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数字化的市场极大,据他们观察,其中有75%的企业数字化水平几乎为零。

前述公司客户经理也分享了他的一次经历:深圳某时装品牌在全国不少城市拥有门店,也一直是招行的客户。一次拜访中,他们偶然提起了个税申报,该品牌表示,报税大概得花上十天半个月、十几号人手。

“他们对这种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已经习以为常了——有时候不是企业没有痛点,可能只是他们没发现这是痛点。

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化普及率偏低的市场,意味着永远有企业存在数字化需求,也永远有企业尚未意识到自身的数字化需求,自然也给了薪福通继续成长的空间。

在雷锋网看来,尤其是对小微企业而言,薪福通的存在,其实是招行基于自身对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为缺乏认知的他们,在数字化转型的冷启动阶段,完成了一次企业服务产品的选型。

那从投入产出比来说,有必要吗?

但其实,薪福通是招行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暗藏的一把“秘密武器”。

前些年的互金蓬勃发展,已经倒逼银行改善个人金融(C端)服务质量,零售金融鏖战也一场接着一场。相比之下,公司金融(B端)的发展就显得没那么紧跟时代的脚步,呈现了业务同质化的局面

同时,公司金融也是一个用户“惯性”极大的赛道,企业选择一家银行后不会轻易改变,同时还附带大量零售客户,公司金融业务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国有大行也在此有着不易被撼动的巨大优势。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产品和服务能力取胜。”招行财富平台部相关负责人说。

无法“硬碰硬”的赛道格局,亟需提升的服务质量,这正是招行发力企业数字化服务的好时机。招行长年积累下来的科技底蕴,已经在内部熟练运转的企服应用,都化作了薪福通这样的具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服务增添更多附加价值。

甚至在拓展企业新客的过程中,薪福通能够完成赋能式营销,在挖掘企业经营痛点的过程中,给了客户更多选择招行的理由。前述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告诉雷锋网,在三十余万的注册用户中,大约有10%是此前从未与招行发生任何联系的客户。

如果你对当下的零售金融、对招行有一定了解,应该不难联想到,这套打法与招商银行App的“同心圆”场景攻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前我们曾报道,招商银行App是从收支、理财、信贷,到社区、生活,即基于客户天然的金融需求,以纯金融场景为圆心,逐渐往外拓展到泛金融场景。招行以泛金融场景与用户形成更多连接,从而锁住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反哺”纯金融业务。

而薪福通也同样是先与企业经营的脉络完成深度绑定,再自然而然地发生代发、以及更多业务的联结。它身上的泛金融色彩,也成为了有力的获客工具。

这套攻略的背后,也是招行一贯的大财富价值循环链战略的体现。“把客户的场景、触点做得尽量丰富,让客户在我们的整个循环链中去运作,资金的每一次发生性质转变,我们都可以介入提供服务。”前述财富平台部负责人解释道。

在线下网点流量锐减、线上流量遭遇天花板的今天,零售获客成本激增,招行倘若能将零售金融的成功经验复用到企业服务,以代发业务为突破口,对公的增长也势必为零售减轻压力。

从中期业绩来看,这套公司金融的新打法效果不俗。2021年上半年,招行的对公核心存款(指剔除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成本较高的存款)日均规模为32713.15亿元、增速高达17.80%,约为其它存款增速的2.5倍。

上半年新开公司存款客户数18.03万户,贡献日均存款838.60亿元,其中,日均存款50万元以上的新开户9803户。

在半年报里,招行称“战略客户方面,本公司发挥金融科技银行优势,通过将服务内嵌入企业的资本链、产业链和生态链中,实现行业专业化经营和客户综合化服务”。无论是总行还是分行级的战略客户,其数量和存贷款情况都有显著提升。

招行内部转型升级的见证者

当然,对薪福通和企业客户服务的规划远不至于此。

今年8月,招行对外发布的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该体系以企业网银、企业APP、小程序、公众号、企业服务门户、云直联、CBS七大渠道为主体,用「数字金融管家」与「数字经营助手」两大抓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而薪福通的定位,或许正是体系中的第八大渠道。

它们将共同沉淀优化为一套条理脉络更加清晰的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底层是统一的基础服务;中台层则分为业务、技术和数据三方面,期望达到产品能力一次开发、多处同时享受的目标;再上一层则是解决方案层,对能力做出整合;而顶端触达客户,渠道间的界限会日渐模糊。

前述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强调,对公服务体系的未来愿景之一,是“互相打通”,包括功能间的数据交互,产品能力的多处复用,在完备安全的数据隔离下,实现最流畅的客户体验。

“例如HR在薪福通里做代发的录入,管理层可以在企业网银中接着审批,集团领导在CBS里做最后的终审——在每一个端都能随时看到所有的流程进度和数据呈现。”

这项庞大艰难的工程,已经在推进当中。他透露,部门间也已达成强烈共识,“只是工作量的问题。”

显然这个打通目标,不仅仅是技术上有难度,对组织间的协作还有极高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薪福通的存在,同样回答了“金融机构如何做数字化转型”这个经典问题:它在助力企业经营精细化的同时,也见证了招行内部是如何逐渐生成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无界的组织架构怎样为招行自身源源不断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前述信息技术部负责人透露,薪福通横跨零售、对公条线,“原理上是B端的产品,但同时也辐射C端。”

这意味着,这会在招行内部牵扯多个部门,需要各方的顺利联动。雷锋网也注意到,薪福通不光是面向企业经营,也包括对员工个人的专属服务和权益,以C端资源为B端业务增添砝码,实现两端的良性循环,这当中至少涉及了三大条线:科技、批发与零售。

这种跨C端、B端产品和业务的深度客户经营,其实正对应了招行年报中曾提及的“大客群”“大生态”战略。B端、C端资源之间互相贡献,以大力发展面向客户的“生活圈”和“经营圈”。

招行内部也会为此类项目,成立融合项目组,科技人才和业务人才实现实质性联动,以打破部门墙对资源的限制。包含薪福通在内的企业服务新模式,也正是由对公、零售、IT以融合项目组的形式共同构建。

不仅是零售、批发线之间,这种有效联动也出现在总行与分行间。“总行主要做平台型产品和通用型产品,做AI、区块链这类基础底层能力;分行则负责个性化以及垂直类产品,着重在应用级,百花齐放。”

结语

雷锋网从招行了解到,薪福通目前和短期内并无强烈的收费变现意愿,“不靠薪福通挣钱”;目前薪福通也有常规指标来衡量产品表现,项目的目标设置,以及大量数据埋点以供优化用户体验,但团队内部是没有硬性KPI的。

不光是薪福通,招行的金融科技基金立项严格,“但很少对项目有回收期或获利水平的量化要求。”

那些看似与银行本职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项目和细节,那些“跨圈”进行异业同构的选择,实际上都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回到客户生存的环境和场景中,沿着金融、泛金融上的主要脉络,给予真正的助力。”

说到底,银行与企业之间,除了金融本身,还能发生什么故事?

当监管政策反复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反复强调降本增效,银行作为故事的主角之一,除了贷款减免、利率优惠,还可以怎样体现社会责任、赋能企业?拥有丰富资源的银行,是否从纯金融业务的一亩三分自留地跳出来,再向前一步,为企业多做一些?

薪福通是一个答案,但我们期待,这不会是唯一的解答。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jeJLBzHIbu9w5nTo.html#comments Fri, 22 Oct 2021 11:15:00 +0800
五问金融场景建设:银行怎样少走弯路?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1BxJAoe2VfnzQns9.html 如今谈银行战略,没有几家会绕开“银行4.0”,和那句广为流传的“银行服务无处不在”。

场景,毫无疑问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无处不在”的必经之路,场景建设也是银行业常答常新的一篇命题作文。

中国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就指出,截至2020年末,全球最具价值的前100家银行中,70%以上已通过建设开放银行平台等模式投入场景生态建设浪潮。

《白皮书》发布会现场

其实场景不是互联网的特有产物。在线下为主导的当年,银行业早有住房按揭业务与房屋销售的融合、信用卡分期与汽车销售的融合,都是将客户的金融与非金融需求进行深度融合的尝试。

但在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社会环境等因素无一不经历巨变的今天,场景对金融的意义已是“旧貌改新颜”,互联网公司能够在金融服务上夺得先机、“倒逼”银行转型,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场景二字。

银行业已经晚了一步,若再无合时宜的、贴近现实的认识,就贸然大举攻入场景建设,往往是费力不讨好,造成又一场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这次,我们试图以五大疑问,梳理银行业金融场景建设的部分迷思:

  1. 银行还有做金融场景的必要吗?还能追上互联网公司吗?

  2. 有场景就等于有流量?接入所有场景就能一劳永逸吗?

  3. 做好营销就等于做好金融场景?

  4. 银行人忽略了的金融场景建设挑战有哪些?

  5. 做好金融场景,银行的IT建设和组织架构应如何配套?

一问:银行还有做金融场景的必要吗?还能追上互联网公司吗?

什么是“金融场景”?

就是将金融服务下沉到非金融服务中,以敏捷反应提供对客服务从而形成全链式的新金融生态。

其根本目的,就是将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相结合,打造一站式服务与极致消费体验,更好满足特定客群的需求。

金融因场景而“生”、因场景而“活”的例子数不胜数,场景对银行的意义,足够用“标准配置”来定义。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金融场景建设的必要性又再度升级,《白皮书》指出:

  • 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普惠金融战略;

  • 消费升级,消费能力递增,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场景化;

  • 市场竞争,新兴机构利用平台优势,将金融服务与非金融场景无缝对接,向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领域渗透;

  • 风险防控,互金高速发展后,强监管态势明显,数字防线亟待建立。

银行的旧标签是“坐商”模样,等着客户上门,在互联网场景建设上起步较晚,但要达成普惠金融的“普”,必然以场景为“抓手”,通过完善的场景建设,向外延伸服务覆盖范围,顺利且高效地触达用户,提升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从近年来大中型银行的规划,尤其从细分业务、渠道建设可以看出,“场景”所绑定的任务也通常排在较高的优先级。

互联网公司等新生力量借非金融场景成功“上位”金融服务,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激烈争夺市场份额,但场景也在不断变化、甚至新增,银行仍有机会“占坑”新场景。

以明年举行的冬奥会为例,冰雪场景就是一类衍生的新场景,冰雪运动和相关服务如特色旅游等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作为冬奥合作伙伴之一的中国银行就大力拓展冰雪运动优惠商户,打造冬奥卡及冰雪卡等核心产品。

同时,互金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的趋势,极有可能是银行追回落后“身位”的关键时点。

《白皮书》指出,目前金融科技监管顶层设计完善,App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相继推出,监管机构积极探索引入“监管沙盒”等创新手段,旨在为新业态、新产品建立受控、安全、有界框架,进一步规范监管体系。

此时,银行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金融场景上的专业性和合规性优势,有望对互联网公司完成“弯道超车”。

更重要的是,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既是对手,也是朋友,银行在竞合关系之中应当充分借鉴“对手”经验、为己所用,打造一套自己的场景建设“兵法”。

二问:有场景就等于有流量?接入所有场景就能一劳永逸吗?

场景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现在银行对于场景的认识,较为常见、也相对行之有效的一种划分体系,是以收支、理财、信贷等强金融、泛金融场景为核心,逐渐往外拓展,过渡到生活、教育等非金融场景,类似同心圆,以场景矩阵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度。

不少银行App也已经有这样的场景建设雏形:在金融业务框架下,查账、收支等必备操作使得用户与银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银行才更有望拿下派生出的理财、借贷等相对低频的需求;用户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是其刚性需求所在,引入出行、餐饮等高频场景能够有效建立银行与用户另一维度的连接。

但事实上,并非建起了这套“同心圆”就能以场景拿下用户——场景建设其实应该避免直接“堆料”“复制”,场景和生态伙伴的选择,任务的拆分和优先级如何,都是“考点”。

部分银行人对场景建设的理解,陷入了“大而全”的误区,认为场景越多,用户的流量和留存度就会上升,接入了场景就等于完成场景建设的大部分任务。

《白皮书》就指出,选择场景时,要从战略选择、市场空间、生态格局、自身禀赋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例如从生态格局看,要判断目标场景是否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行业格局,基础设施、产业链是否完备,参与场景建设的机构竞争是否激烈,目标场景是否已经建立起成熟、完善及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等方面。

同时,场景的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到银行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譬如以对公业务见长的银行可选择员工福利方向为突破口,零售金融先行者以大量生活类场景为业务加持,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则未必有余力将所有场景纳入囊中。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曾报道,中国银行以“服务卡片”的形式,将外币现钞预约服务外嵌至鸿蒙操作系统——此举正是发挥自己所长,进行场景建设的典型案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行是经过外管局批准的唯一一家可接受客户委托、代理买卖即期和远期外汇的银行,如今中行外币现钞预约服务也已覆盖4500余家中行网点、23种外币,可见中行在外汇领域深耕已久。

外汇+服务卡片,让中行推动自建场景融入外部流量平台,既引进流量“活水”,同时也巩固自身特色业务优势。

这种传统优势同时也是银行自己的特色标签,因此中行在建设涉及外汇、跨境的场景时,也更容易在用户端形成专业认知。

2020年以来,中国银行也选择了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大战略级场景以及政务、医疗、文旅、交通等重点场景,进行重点打造。

《白皮书》也总结称,商业银行应评价自身禀赋是否能够支撑目标场景建设,具体通过客群匹配、行业专长、运营能力、行业协同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例如目标场景客群与存量客户的比重如何,与银行自身战略发展是否匹配;银行自身是否具备相应行业或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快速介入目标场景和客群,这些都是银行应当仔细考量的问题。

三问:做好营销就等于做好金融场景?

一谈起做深场景,很多人就想到要砸钱营销获客,多打广告,强调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的引流作用,但事实上,应当要先读懂场景背后的客群。

《白皮书》指出,场景客群是一类特定的客户集群,他们基于相似价值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引发相近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并从中获得情感共鸣。

与以产品、客户资产、拓客渠道等传统方式划分的客户不同,客群作为场景建设的核心,是基于相似的价值观及其衍生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爱好,天然聚集而成,非金融与金融需求自然也存在差异。

场景客群可被划分为C端、B端、G端三类,新业态下值得关注的C端客群就包括了银发客群、小镇青年等,形成了群体间独有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

而基于客群特色完成用户打标,精准识别核心用户需求,这样的智能营销才有了降本增效的内涵,成为金融场景建设路径的关键一步。

《白皮书》中就提到,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用户打标,分析客户对金融产品服务/渠道/权益的偏好以及需求时间窗口,从而为精准、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决策依据。

而其中,标签信息分类与层级设定是关键,可分为四类信息:

金融场景标签四要素

再通过事实标签、模型标签、预测标签三个层级整合和推演,即可形成用户的偏好、价值和需求信息。

从用户的自然属性、金融(非金融)属性、资讯属性等,进一步抽象、聚类出他们的兴趣、偏好、需求等,再基于用户的属性、行为、位置和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算法预测用户行为,针对用户行为预测配合营销策略、规则进行打标,实现适时、适机、适景地营销。

不过,用户标签不是一成不变,需要动态调整,可通过准确率、覆盖率、时效性三个指标判断用户标签是否需调整。

智能营销目前也已成为头部银行们的场景建设标配,此前AI金融评论也曾报道过,中国银行已构建新一代智能服务与营销平台——联络能力平台,已投入使用数年。

需要强调的是,场景建设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环节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智能风控便是其中之一。

在固有印象中,风控总和信贷业务强绑定,但风控的智能化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了场景建设的“保护网”牢固程度。

《白皮书》指出,在嵌入第三方非金融服务的前提下,金融场景智能风控水平应优于传统金融产品。智能风控模型应覆盖金融场景用户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

在确定包括时间、地点、条件、动作等多种要素的触发规则后,通过数据分析将命中模型规则的风险事件输送至决策引擎进行处理。

实施过程的难点在于,商业银行传统风控模型大多基于金融业务,金融场景中的非金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风控模型判断的准确性。

此时,决策引擎应不断积累动态风险计量评分体系、优化分级分类风控规则。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预警或处置,实现金融场景中可疑交易自动化拦截与风险应急处置,提升智能风控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智能风控水平,例如中国银行就打造了“网御”智能化风控防御体系,在现有专家规则模型基础上,运用机器学习平台与数据模型提升风险识别处置能力,建成实时、高效的企业级事中风控平台和运营体系。

四问:银行人忽略了的金融场景建设挑战有哪些?

场景建设,并非一劳永逸、一本万利,仍有数个挑战立于银行人眼前。《白皮书》指出,未来商业银行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还可能面临五大挑战:

  • 一,金融与非金融严格风险隔离;

  •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慎性与非金融服务便利性的平衡;

  • 三,关注技术风险,对标互联网企业提升技术迭代竞争力;

  • 四,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特色考评体系;

  • 五,保持战略定力,以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推动行业转型。

以挑战一为例,金融与非金融的“交界”是审慎与开放、稳重与包容的猛烈碰撞,使得业务交集成为风险可能的引爆点。

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专注主业、理清边界,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必须确保相关创新业务符合监管要求,严格界定各参与方的职责边界,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客户相对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挑战四则谈到,旧的考评体系已经很难与数字化时代、与蓬勃发展的金融场景所匹配,无法完全满足数字化时代下通过大数据建模、数据触达、智能推送而实现的金融场景运营需求。

例如,通过金融场景线上获客、活客,原先网点业绩“一一对应”的计算办法不能再用,新增客户出现“无可归属”或“跨地域归属”的情况。

后来营销二维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业绩统计计量问题,对客户而言却是一场业务办理要扫描多个二维码,服务体验急剧下降。

五问:做好金融场景,银行的IT建设和组织架构应如何配套?

如果把前文所提及的金融场景建设问题,比做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项目水平各有高低,那么银行的IT建设,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学习运动的“快慢”由此而来。

商业银行的金融场景建设,受限的一大原因,就是技术迭代创新速度总体慢于互联网企业

创新速度快、效率高,技术更新迭代快,意味着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对风险的高容忍度,和敢于尝试的勇气特征。一旦发现市场商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并为此设立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快速补偿机制。这在总把合规放在第一位的商业银行看来,都是很难接受的。

《白皮书》指出,商业银行要想追上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其实不是时间和速度上的简单对标,而是应该围绕建立金融场景的初衷,和研判自身业务特点之后,进行高质量追赶。

以中国银行为例,2020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167.07亿元,同比增长43.36%。为支持场景生态建设,中行为IT基建进行了三阶段的升级:

初级:技术以业务为主导做深入配合,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通过提供系统开发、运维服务,支撑场景业务线上化,并逐步实现服务化,完成金融场景的基本运营。

中期:业务深入配合科技,深化微服务治理,将松耦合场景业务进行服务拆分,并搭建数据中台,完成数据治理,逐渐完善AI模型,逐步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移动支付、5G等先进技术与场景业务深度融合。

成熟期:科技引领业务高效联动,快速构建新场景业务,并逐步过渡至科技驱动引领场景业务创新的目标。

中国银行2020年报也透露,加速推进“绿洲工程”,全面推进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转型,统筹推进业务分析、模型建设、IT实施三条主线,统一用户工程完成全辖推广,完成两网融合工程试点投产;持续推进 IT 敏捷交付工程及 IT 运维能力提升工程。

结语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曾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当前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系统建设正在加快,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而金融场景建设,千变万化,最终也要落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战略之上。

银行对待金融场景建设的态度,往往也是他们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战术的体现,背后仍是商业银行聚焦客户需求、打造极致体验,从“一站式”服务出发,回归金融服务本质。

未来,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引领者,如何面对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投身场景建设事业,全力打造“金融+”场景生态圈?他们的答案,在这场银行数字化转型大考中,值得期待和品鉴。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1BxJAoe2VfnzQns9.html#comments Fri, 09 Jul 2021 10:01:00 +0800
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AdUWlEc0nB2E6lX.html

作为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履历”颇为特别:

微众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锚定普惠金融这一目标,坚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大众和小微企业质效的同时,实现了稳定增长的业绩表现,受到外界关注。

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成绩不可谓不亮眼,以企业金融为例:

  • 累计触达企业188万家,其中提供信贷服务的民营、小微企业客户数量超过56.7万户。

  • 2020年小微企业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7%,全年新增“首贷户”达10万户。

  • 企业客户总成本中,利息成本占比低于千分之五。

而在个人金融方面:

  • 累计为全国2.7亿个人客户提供了线上银行账户、存款理财、小额信贷和支付等服务。

  • 约80%贷款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约78%从事非白领服务业或制造业。

  • 笔均贷款仅8000元,约70%的贷款总成本低于100元。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曾指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扩大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其次在扩大客户规模的同时持续让利于客户,提升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增强小微企业金融获得感。

微众银行之所以能交出这样一张优异的普惠金融成绩单,显然离不开他们在金融科技上的长期投入。

将普惠金融从纸面目标变成实际的服务,科技手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提升用户体验、优化风控水平、扩宽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等……

人工智能正是众多科技手段中的重要分支,作为其中一只风帆,助推着微众银行这艘大船向金融服务“既普且惠”的目的地航行。AI金融评论也注意到,微众银行已在人工智能深耕多时,并将AI技术成果在多个业务环节或细分场景顺利投入使用。

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AI版图

  • 智能风控

普惠金融所服务的客群,往往是数据地图上的“盲区”,缺乏有效完整的用户数据,难以形成准确的用户画像。微众银行累计服务的全国2.7亿个人客户里,就有将近1900万获得授信服务的客户,不曾有人行信贷征信记录。

再叠加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影响,和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风控难度与日俱增——没有高水平的风控能力,普惠金融也就无从谈起。

微众银行所建立的基于大数据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叠加AI能力之后,全方位优化、丰富覆盖贷前准入、贷中审核、贷后监测的各类算法、策略、模型及量化工具,持续开发和完善各类风控规则、策略、评分卡和内部评级系统。

除建立全线上风控体系外,微众银行通过与各类O2O平台的广泛合作,将风控触角延伸到线下场景。基于线下场景和植入于内控流程的风控手段,微众银行从身份识别、欺诈排除到信用评估、贷中监测、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线下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业务流程和客户体验有机结合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目前,微众银行全行的风控模型数量已超过600个,累计建立风险参数超过10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已将联邦学习这一前沿AI技术应用到信贷风控当中,通过联合建模等方式,在同业中率先推进联邦学习在金融领域的落地。

通过联邦学习等大数据安全技术,微众银行将贷款客户信用数据与发票登记信息进行联合建模,优化风控模型,为小微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解决70%以上无历史信用信息的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AI金融评论也曾报道,微众银行此前发布了全球首个工业级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其自主研发的联邦学习平台完成十亿级数据业务支撑及多样化联邦数据服务建设,无论是从交互体验上,还是从数据服务上,都进一步提升了信贷风控的联邦建模效果。

2020年,微众银行的不良率为1.20%,贷款拨备率为5.17%,拨备覆盖率为431.26%,主要指标均符合并优于监管要求。

  • 智能核身与质检

除了对信贷全生命周期的风控,微众银行也将AI技术运用于电核录音质检、身份识别核查等风控领域,采用业内领先的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推出金融级远程身份认证产品,为信用、欺诈等核心风险的识别和监控再上一道“保险”。

核身环节,微众银行通过证照、人脸、语音多维度甄别用户身份,其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具有高准确率和充分保护隐私两大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对抗学习等先进技术极有效的防御欺诈攻击对于各种攻击类型(抠图面具、高清屏幕、视频生成剪辑等)均可防御,准确率高达99%。

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在身份核实识别环节的AI技术运用,也并不只关注风险防控这一点。

微众银行同时也考虑到了视障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需求。通过AI视觉、AI语音等方向的前沿技术,微众银行针对视障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微众银行App的无障碍功能及服务,大幅降低视障群体独立完成银行开户的难度。

在过去一年中,微众银行通过调研700多名视障用户,综合采用光线活体、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震动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等前沿技术,更新迭代20余个版本,首创实现了无障碍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识别。

比如,视障用户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常遇到难以对准人脸、眨眼动作等难题,微众银行App采用光线活体识别技术,不需要视障用户进行点头、眨眼、读数字等其他的辅助动作,通过识别实际人脸和检测区域偏移情况,再配合语音提示用户移动手机对准人脸,与此同时,手机也会通过振动频率,来告知用户偏离程度。

智能质检系统,则会对客服与客户的对话录音进行分析、打分并生成详情质检报表,避免人工质检的疲劳、作弊等因素影响,将金融领域的GPT3预训练模型、深度语义模型和句法分析(Deep Parser)模型大规模应用,质检项的平均准确率在92%以上,将人力成本缩减90%以上,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控制风险。

  • 智能客服

微众银行紧贴互联网银行业务流程,打造了泛机器人技术,探索新一代AI人机交互新方式,落地了一系列具体的机器人产品,包括语音客服机器人、电核机器人、风控对话机器人、质检机器人、OCR机器人等,目前已经覆盖“业务咨询、身份核验、资料审核、操作放款”等业务全流程。

其中,在客服场景,有超过98%的客户会话由智能客服机器人完成

微众银行的智能客服拥有业务知识库灵活录入、金融类词汇自动发现、金融知识图谱等功能模块,解决了传统客服机器人对人工依赖度高、回答内容僵化、检索意图与匹配结果不符、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目前微众银行打造的全智能化客服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能够进行类别索引、关键词索引、众信精准问句匹配、推荐问题提示、完成任务型的问答,可提供7*24小时纯线上服务,真正实现“秒回”目标。

微众银行的智能客服系统结合了自身的高水平风控、智能核身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AI技术所长,可实现将信贷流程优化至线上化、无抵押、7×24小时、随借随用、分钟级获贷的水平。

譬如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短、小、频、急”的特点,传统融资门槛高、手续繁、流程长、条件严苛,很难满足小微企业特别是轻资产小微企业的临时性、紧急性融资需求。同时,传统信贷业务依赖地面拓展,受限于网点布局,难以大范围触达需求客户群。

以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为例,客户可以仅凭一部手机,平均6分钟即可完成企业贷款从申请到借款资金到账的全流程。而在部分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时点,微业贷在1分钟内提供授信服务的企业数量达到200家,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这不仅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对操作便捷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融资限制,提升了用户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 智能营销和获客

在AI用于精准营销方面,微众银行也已有成功方案,即通过用户画像和AI推荐、AI广告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算法,微众银行能够在不同渠道进行产品精准投放,不同属性的人群能在第一时间获得适合自己的产品信息,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

此前AI金融评论曾报道,微众银行AI团队自研营销解决方案,结合长效推荐模型和智能运营平台,以“数据+算法+平台”驱动的站内广告形式,有效改善用户体验。

其中,长效推荐模型针对性解决用户在互联网平台的“复杂交互行为”和“长短期兴趣优化”的挑战,对用户复杂交互行为进行图结构建模,优化短期用户点击率。同时,以强化学习探索用户动态兴趣,有效避免信息茧,优化长期用户点击率。

目前微众银行AI营销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多种银行业务场景。其中,微业贷的落地案例数据显示,引入微众银行AI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后,广告前端点击数据最多可提升30%,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人获得“可见即可得”的金融服务;广告费用率最多下降17%,支持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营销过程需要收集多维度的用户偏好,以此最大程度唤醒并服务用户,但受限于单一金融业务数据,以及机构间数据分散、法律政策等现实原因,金融营销也面对着“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的难题。

为此,微众银行也研发了联邦学习在金融营销与广告投放的应用。通过联邦广告技术,广告主可以将点击转化数据混合加噪加密后完成数据对齐,在此基础上建立转化预估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广告投放。

科技上的“长期主义”

长期的科技投入,无疑为微众银行初步实现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AI在普惠金融各处细节上的落地,其实也是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的缩影。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曾经强调,“面向未来的银行不仅需要深度应用科技,更需要把科技能力转化为核心产品和服务。”

AI金融评论注意到,过去数年中,微众银行的科技人员始终保持在全行员工总数一半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微众银行的研发费用为19.44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41.72%;科技人员占比56%,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8%,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8%,既有金融科技特色,也与微众银行自身的发展需要相匹配。

六年来,微众银行申请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其中2019年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量632件,位居全球银行业前列。

微众银行在AI能力的加持下,深耕长尾市场,广泛服务全国的大众和小微企业,并逐步构建起了微粒贷、微业贷、微车贷、微众银行App、小鹅花钱、We2000等金融产品矩阵。

未来微众银行将如何继续发挥自身AI实力,拓宽AI在金融服务的落地版图?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互联网银行会以科技为马,继续在金融服务“既普且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AdUWlEc0nB2E6lX.html#comments Wed, 30 Jun 2021 20:44:00 +0800
辽沈银行将开业:董事长、行长均是招行出身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kN3EhhMRoFEmtKUN.html 日前获批的辽沈银行即将开业。据6月1日沈阳市沈河区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幸福沈河”发布的消息称,这家新设的辽宁省级城商行,董事长为王默涵、行长为巩长霖、副行长为魏军、综合部主任为刘长军。

券商中国报道称,辽沈银行的发起股东中,8家股东均为国资企业,其中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持股52.5%,拥有绝对控制权。

其余多家股东分别来自于辽宁当地市、区财政局和国资委实控企业: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25%,位列第二大股东;存款保险基金、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沈阳金融中心发展集团分别持股5%;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辽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5%。

报道称,该行或将于6月底或7月初挂牌,但亦要看对相关银行的坏账剥离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董事长王默涵此前长期供职于招行,曾先后任招行哈尔滨分行行长、沈阳分行行长,是一名在招商银行任职长达20年的“老将”。

辽沈银行行长巩长霖,也曾任招行哈尔滨分行副行长。

在2001年进入招行前,王默涵曾在工行工作十三年,随后成为沈阳市商业银行(盛京银行前身)副行长。2011年,王默涵成为招行哈尔滨分行的掌舵人。

据券商中国报道,就任招行哈尔滨分行行长之后,面对当地经济下行期的挑战,王默涵选择将零售银行作为第一个突破口,在看准零售金融发展的机遇之后,王默涵在零售网点建设上提前布局,大胆投入,网点数量增长迅速。

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王默涵经历过国有银行、城商行曾因不良率高企面临的经营窘境,对此王默涵对风险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把握: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水泥等,需求的萎缩是导致企业风险的关键,坚决退出;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户一策”,经过讨论可以做的企业续做,风险大的直接退出,对于民营担保公司担保的业务全部退出。

在王默涵掌舵期间,招行哈尔滨分行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2015年末,该分行不良贷款率仅0.85%,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曾评价“哈尔滨分行是一家有品质的分行”。

不难看出,王默涵对东北当地的产业发展和资产状况有着深入了解,相信这也是他成为辽沈银行掌舵人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邮储银行公告称,招商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刘建军将出任该行行长。在这之前,邮储银行行长一职已空缺近5个月。

刘建军也是在2000年进入招行,担任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开始招行内任职的近20年,见证并参与了招行的两次战略转型。

期间,他历任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零售综合管理部总经理、总行业务总监,兼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信用卡中心理事长。2013年9月起,刘建军开始担任招行副行长。

在业界看来,刘建军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招行零售业务方面的贡献,被体系内外高度认可。

刘建军、王默涵等招行“老将”出任国有大行或新设城商行掌舵人,他们身上也多多少少带有对零售业务的心得,和招行的企业文化基因,这类人事调动或许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外界对招行在零售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肯定。

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kN3EhhMRoFEmtKUN.html#comments Sun, 06 Jun 2021 14:40:00 +0800
建设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9KFn1iWCMCSjAPdy.html 所有银行,都在数字化时代大潮中,亲历着转型。

或主动为之,躬身入局,其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在技术支撑下不断重塑。

或被裹挟前行,从众登场,在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面前寻求妥协,平衡前进。

从结果上看,有的银行颇见成效,喜讯连连;有的银行历经艰辛,曲折向前。

那么,早在10年前就开始发力数字化的“建设银行”,数字化之路是如何的?

(一)6年磨一剑,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

“新一代”不是局限于原来的修修补补,而是站在企业级的视角,推动业务与技术的全面转型。

建设银行对数字化嗅觉灵敏,早在2010年,建设银行就适时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的业务转型战略。

“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新一代”)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

“新一代"是建设银行应对挑战、突破瓶颈、开启深刻变革、自觉主动推动整体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是一次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再造。

正所谓“善建者,不破不立”。

转型前,各业务部门共有几十台系统在运转,流程漫长,数据孤立。

转型后,建设银行打通了系统级、部门级、分形级的壁垒,实现了航母式的企业级能力。

这并不是简单的能力相加,而是能力的整合、衍生,企业级价值的最大化。

基于此,这一阶段的转型理念有三: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

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建设银行部全面了解、经营、维护客户。建设银行打通了产品部门、客户部门、业务中台部门在客户层面的流程断点、数据断点,构建完整、及时、一致的客户统一视图,提供统一、准确、唯一、创新的客户识别方式,实现灵活的客户细分及专业化的营销。

在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方面,建设银行打破系统级、部门级、分行级等画地为牢的观念限制,从全行、全集团的角度去统筹资源,组织布局。

在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将建设银行战略能力需求和日常操作需求有效转换成以结构化、标准化方式描述,以银行价值链为主线的业务模型,并针对转型举措制定了提升业务能力的解决方案,这是保证业务先进性的关键举措。

建设银行先后投入9500余人,经过六年半的搭建,版本变更超2万次,新一代系统在2017年6月24日终于顺利上线。

“新一代”堪称“中国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新一代”在业务架构和IT家架构重建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级、组件化、参数化所带来的整体优势,逐步提升建设银行特色业务能力。

该工程荣获“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特等奖,建设银行也因此于2019年被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评为“银行业IT治理最佳实践”。

(二)“五板斧”构建宏观金融生态

建设银行以“数字化”为方向,依托“新一代”打造的坚实基础,继续布局“金融生态建设”,推进平台化、场景化建设,将金融能力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

建设银行秉承新金融理念,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积极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和建行大学、智慧政务两大新金融实践。

在住房租赁上,建设银行搭建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服务平台,覆盖了94%的地级以上城市,累计上线房源超过2300万套,与广州、杭州、济南等11个试点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向试点城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

同时,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存房业务”,激活存量空置房源,累计签约超过90万套;打造住房租赁产业联盟,合作签约商户1.3万家,培育住房租赁新生态;在抗疫期间,累计为医护人员等无偿提供住房近2,000套。

在普惠金融上,建设银行以大数据为基础,对客户进行画像,解决了“资信不完整、评价手段差”两大痛点,构建了“小微快贷”信用产品体系,已经累计切入了60余类、300余个场景。

建设银行通过“惠懂你”移动客户端,将“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等应用,提供一键评估、一键贷款、一键支用、一键还款等功能,大幅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建设银行创新智能化风控体系,助力惠普金融高质量发展,“小微快贷”线上贷款不良率低于1%。

此外,建设银行不断优化“惠懂你”移动客户端融资新平台功能,“惠懂你”APP客户访问量突破一亿,认证企业超400万户,授信金额超3200亿元,并成为建设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服务品牌。

在金融科技上,建设银行聚焦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和其他前沿技术,封装技术基础能力,实现技术平台化、组件化和云服务化,降低技术应用门槛,赋能业务创新。同时,建行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建设,减少对外部的技术依赖,降低不确定性。

平台化方面,人工智能平台已上线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6大类18个人工智能组件,覆盖300多个业务场景。

组件化方面,建设银行部署了即时通信、视频直播等公共功能组件,共享公共能力。实现了用户认证、客户认证、密码服务、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组件,提供安全即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

云服务化方面,建设银行将应用平台和公共功能组件按照云服务产品的标准改进,建立具备云安全、云服务、云运维、云运营能力的“建行云”。目前建行云的云算力达到90%,拥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金融级防护。

建设银行的云服务实力在国有大行中领先,上云业务应用项目已超过270个,其中包括住房租赁、智慧政务、智慧社区、善行宗教和中银协区块链等。

在建行大学上,建设银行2018在北京宣布成立“建行大学”。

建行大学既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教育平台,更成为向社会赋能、推进产教融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运动的开放平台。

建行大学借助科技的力量整合行内外资源,形成互联互通、互用共享的终身学习生态圈。

在疫情大考的2020年,“建行大学”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建行大学”在网络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精选课程”专栏,为中小企业定制系列课程提供在线教育辅导,助力恢复“造血”能力,已累计专项培训15.5万人。

建行大学启动“金智惠民”工程,掀起金融普及运动,赋能社会,已建起了1075家“裕农学堂”,引导“新农人”在线学习,带老乡们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未来,“建行大学”还将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成立“普惠金融商学院”,帮助小微企业主、民营企业家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成长,真正让中小微企业者在这个大学里得到发展的机会。

在智慧政务上,建设银行发挥“金融+科技+资本”融合优势,建设智慧政务平台,让网点、银行手机、裕农通为人民群众所用,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截止2020年9月,建设银行与27个省级政府在智慧政务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多省事项目落地,实现了近40万政务事项的可查询、可预约、可办。

“政融支付”实现与240个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上线7100余个公共服务便民缴费事项,协助政府梳理政务事项近200万件,平台用户数超过6500万。

(三) 搭多元化场景、扩多领域用户

建设银行从“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初步实现场景化获客、平台化运营、智能化风控,使数字化打法常态化。

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开展探索。打造彼此相连、同步迭代、实时互动、共创共享的生态圈,跨界连接多个客群、多类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生态圈内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机会和能力。

针对个人用户,围绕公共服务、公交出行、生活缴费、商户消费、社区居家等生态场景,全面洞察、精准画像,实现生态数字化连接、产品综合化交付、服务多渠道触达。

针对企业用户,搭建“惠懂你”普惠信贷服务平台、企业智能撮合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致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开放共享生态。

针对政府用户,围绕“优政、利民、兴企”目标,打造“一网通办”智慧政务云南模式、山西模式、重庆模式和山东模式,用金融力量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合作数十位技术方,加码数字化

建设银行深知数字化建设要联合多方的力量,所以建设银行积极与外界合作。

在数字化基础建设层,建设银行持续迭代数字基建。

建设银行十分重视数据中台建设。建行在数据中台的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建设银行还自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2018年4月上线以来,参与方包括建行37家国内分行、17家海外机构和近40家同业,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

同时,建设银行引入PRA技术,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此外,建设银行2018年,开始建立了大数据云平台。

目前,建设银行和大数据公司Kyligence进行了合作,通过技术来改变原来数据的组织形式,使数据的服务更加高效。

2019年,建设银行与RPA厂商金智维展开RPA技术应用的深入合作。

在渠道建设层,建设银行积极打造网上银行、开放银行。

建设银行打造个人网上银行,以数字化营销、分客群经营为发展策略,丰富投资理财产品种类,提供资产规划、资产配置等服务。

2020年6月,建设银行个人网银用户3.54亿户,较上年末增加 1,340 万户,增幅 3.93%。2020年6月,企业网银用户9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0万户,增幅7.67%;活跃用户 330万户,同比增速15.91%。

2010年,建设银行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网上银行,全面提升客户终端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网银客户提供安全、简单、快捷的网上银行体验。

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推出“华为 Pay”产品,建行客户可轻松将个人借记卡/信用卡添加到华为手机上,享受移动支付体验。

同时,建设银行与神州信息合作打造开放银行。建设银行借助神州信息丰富的开放银行建设实践经验,仅用2个月就实现了投产上线,取得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信贷数字化层,建设银行构建智能风控系统,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

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建设银行也提及推进全面、主动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应用。

其中建行推进的“云审批”试点,推动了智能合规审查系统与授信审批文件库建设,实现授信审批全流程移动办公。

(五)开辟另一条赛道:对外赋能

建设银行于2018年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

建信金科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并提供科技输出等外延性服务。

在定位上,建设银行将建信金融科技称为“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

建信金科在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应用是:提升企业级管控能力。

以业务流程改造为例,建行原来有一万多个业务流程,各业务品种有自己的凭证及风控要求等。

在完成企业级整合后,一万多个业务流程形成了800个标准活动,各类业务基于自身的要求,可以通过标准模块进行集中的调用和配置,大大优化了内部工作效率。

建新金科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就是人脸识别的应用。

建行的脸库如今已经建立了8000多万张人脸的数据资料,每天新增40万张,目标则是要建立6亿人的数据库。

目前建行有14810多个网点和2900家自助银行,从识别客户到身份审核全流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500元以下取款刷脸输入手机号即可,500元以上要验密。在方便快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防范身份冒领。

基于该技术,建行第一家无人银行2018年4月10日在上海开业。

此外,建信金科还着力于风控产品输出。

2018年,建信金科就已经向重庆富民银行输出了零售风险管理产品。

这一风控产品以建行的零售评分为核心,基于建行大数据基础,所运行的也是建行风控、定价、额度测算和贷后预警模型。

建信金科输出的风控产品包括三种系列:向富民银行输出的就是针对零售个人客户的“慧”系列,另外还有分别针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公司客户的“微系列”“建系列”。

(六)高层有变,数字化方向不变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曾公开表示:

在科技赋能方面,建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业务交易撮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案,以及服务的集成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精准化的顾问服务,也实现了相关收入的增长,这都是一些比较创新的领域。

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也曾提到:

未来建设银行将在金融科技战略指导下,继续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以知识共享为基础,以平台生态为逻辑,构建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为客户和各类合作伙伴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将建设银行建设成为具有“管理智能化(Intelligent)、产品定制化(Customized)、经营协同化(Collaborated)、渠道无界化(Boundless)”四大特征的现代商业银行。

目前建行董事长为田国立。

前任行长刘桂平于2020年11月27日辞任建行副董事长、行长,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2020年以来,建设银行多位高层变动,在4位副行长的基础上迎来两位新副行长:吕家进、王浩。

而央行,因为刘桂平到任,则是“一正六副”。

在新的领导班子下,建行的数字能否描绘更宏伟的蓝图?未来可期。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9KFn1iWCMCSjAPdy.html#comments Sun, 30 May 2021 11:06:00 +0800
兴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qNyJoHkeOIUB5eiz.html 从高建平2019年9月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董事长算起,兴业银行的董事长之位已经空缺20个月,一直由行长陶以平代理。

而近日,吕家进辞任建行副行长、赴任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这意味着董事长一职大概率由吕家进担任。业界预计,这一人事调动将于本月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上官宣。

不过,尽管董事长空缺一年多,但兴业银行的业绩并未受到影响。 

兴业银行2021年第一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兴业银行总资产7.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同比增长7.85%;实现营业收入556.63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8.53亿元,同比增长13.67%。

从业绩、总市值抑或是PB来看,兴业银行的成绩都排在股份行的第一梯队。同时,兴业银行也是业内首家成立银行科技子公司的银行。

这样一家表现优异的股份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做了哪些贡献?  

多种系统迭代,持续加码数字化

早在2016年,兴业银行就已经对其“新一代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和上线的工作。

新系统通过强化对多层级利率执行体系、多级账户管理体系、支付结算平台扩展、产品丰富性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的支持,有力推进了该行以客户为中心,产品多元化、快速响应市场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新一代业务系统”升级上线后,兴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交易处理能力实现了单日交易处理笔数从千万级到亿级的飞跃。

2018年,为了更好地支撑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兴业银行对“信用卡核心系统”进行了升级。

全新的“信用卡核心系统”交易并发能力提升了20倍,同时具备更加灵活的部署能力和分布式扩展能力,实现卡账分离、额度体系再造、授权体系重构等业务升级,系统性能和承载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9年,兴业银行又对自主研发的“信用卡智能征信服务平台”(ECS系统)进行了升级。

升级后,ECS系统的服务处理能力提升了10倍,平均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有力支撑了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高速发展。

ECS系统强大的数据整合功能为前台业务办理、中台决策处理、后台业务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ECS系统引入了大量兴业银行内外部信用和反欺诈数据源,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办理旅程,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形成高度定制化的数据报告。

此外,ECS系统还内嵌了信用数据处理功能,形成统一的信用视图,为信用卡业务全流程的自动化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在信用卡申请环节,ECS系统可提供秒级及以上的多元数据加工处理服务以及审核意见。在信用卡贷中和贷后管理环节,ECS系统以其庞大的数据基础,为自动额度调整、续卡、分期营销、催收、参数控管等业务流程提供决策依据。

同业首创科技子公司,对外赋能

早在2015年,兴业首吃“螃蟹”,成立其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

兴业数金公司成立即“开宗明义”:抢抓数字革命机遇,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化集团融合发展,并依托集团化优势,面向全社会提供普惠数字金融服务。

在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科技输出基础上,兴业数金主营业务规划“三步走”,既分三步打造金融云生态圈:

首先,集中力量完成现有科技输出业务的全面升级,建设国内领先的、符合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构建面向银行的云端服务,全面提升中小银行科技服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依托集团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扩展行业云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为蓬勃兴起的非银金融以及各类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云端信息服务,将银行云升级打造为金融云;

从更远大的目标来看,兴业数金还将依托金融云、互联网连结中小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通过数据积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贴身的金融服务,从而把兴业数金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即普惠金融云。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2016年中国区的行业云平台数量将增加至100个以上,80%以上的新增云应用将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六大云基础平台托管。

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在云上享受软件服务,是其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消除了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获取信息共享红利,将金融云运用于中小企业,无疑可使兴业数金在数据化时代获得极大的成长空间。

打造三大生态圈,链接F、G、B、C端

兴业银行打造了三个生态圈,分别为场景生态圈、投行生态圈、投资生态圈。

投行生态圈以高收益资产拓展和轻资本模式建设为核心;投资生态圈以投资能力提升和销售能力增强为重点;场景生态圈以链接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场景为切入点,加快金融科技与行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投行生态圈、投资生态圈的布局,可以帮助兴业银行扩大其在细分领域的优势。场景生态圈可以将兴业银行的优势从F端(金融机构端)延伸至G端(政府端)、B端(企业端)、C端(零售端),实现批量化获取客户、自动化沉淀存款、精准化提供融资。

 在金融生态圈的基础下,兴业银行在F、G、B、C各个方向均有发力加速数字化。

在F端,兴业银行依托“银银平台+非银资金管理云平台”,以标准化接入模式,向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输出科技和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和丰富特色产品,持续打造金融机构“第三方开放平台”。

截至2020年年末,兴业银行已与2177家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间接提升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水平,成为独具兴业特色的普惠金融实践。

非银资金管理云平台上线750家,为各类非银同业客户提供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清算等一揽子服务,共同打造涵盖投资、交易、资管、财富的金融生态体系。

在G端,兴业银行聚焦民生服务痛点,加码金融科技投入,在医疗、教育、住建、交通、政务、公共事业等重点民生领域逐步开展生态场景建设,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其中,兴业银行负责建设运营的“金服云”平台成为深化银政合作,打破数据孤岛,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的典型样本。截至2020年年末,该平台注册企业超过9.4万家,累计解决融资需求超过440亿元。

同时,针对G端,兴业银行还丰富完善“福建金服云”场景和产品,落地“宁夏金服云”平台;上线青海医保电子凭证项目、武汉公积金中心开放平台等;推动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代理业务链式营销;在全国25个省级区域取得医保电子凭证展码资格,在青海、上海、山东、广东、河北、甘肃6个省级区域取得医保移动支付资格。

在B端,兴业银行聚焦重点行业推进场景生态圈。新增场景生态平台项目889个,较2019年实现翻番,累计达2201个。其中,分行级平台项目新增854个、总行级平台项目新增35个,带动对公客户7448户,较上年末新增2445户;银企直联客户2283家,其中新上线795家。\

2020年,兴业银行总分联动拓展23个场景生态圈项目,教育云和医疗行业综合支付平台取得阶段性进展,兴车融、供应链在线融资平台持续优化并在多行业多场景落地。

在C端,兴业银行已建成集智能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线上,“好兴动”APP深度融入用户吃、喝、玩、乐、购等生活消费场景,努力成为“国民级”的掌上生活平台,用户较年初增长66%。手机银行APP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信用卡等综合化、智能化的兴业银行集团金融服务、生活与资讯便利,让客户随时随地“掌”握美好生活,客户已突破3700万户。

线下,智能网点带来服务新体验,智能引导机器人、智能引导台、智能产品展示柜、人脸识别系统等诸多科技感十足的产品目不暇接,智能柜台迭代升级,进入“4.0时代”,目前已能支持100余项常用业务。

多层面与技术方合作,注入数字化因子

在人机交互层,2020年,兴业银行&百度智能云合作,打造了“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

“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自2020年7月成功上线以来运行良好,在上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日均处理客户来电4万多通,端到端整体识别率91%以上,语音转文字整体字准率93%以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同年,兴业银行&中科曙光合作,在业内率先推出首个智慧数字机器人——“智慧数字人小兴”,并在该行长春分行智慧银行网点旗舰店正式使用。

其7*24小时的微笑服务突破了人工服务的局限,前端与后台的技术能力提高了服务效率,无需面对面接触,确保疫情期间银行服务便捷畅通。

“智慧数字人小兴”可实时运行影视级超写实3D技术,呈现给客户好莱坞电影级别画质,区别于语音对话机器人,“智慧数字人小兴”通过运用机器视觉和AI技术对真人表情动作进行学习,能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属性和动作,更好地感知用户、理解用户意图,实现超自然的拟人交互。

在信贷数字化层,2017年,兴业银行&邦盛科技合作。

兴业银行在其电子银行渠道全面接入邦盛科技的风险监控系统。借力流式大数据极速处理技术,兴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决策体系及风控管理水平再度升级。

2018年,兴业银行&凡普金科合作。

双方的合作涉及广泛,包括消费信贷、场景类消费分期、车辆融资租赁、流量共享等众多业务领域,这些都与消费场景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双方的合作还包括依照用户需求,开展金融产品研发创新等。

在数字化基础建设方面,兴业银行持续迭代数字基建。

2018年,兴业银行、兴业数金&微软合作。微软支持兴业银行构建先进的金融领域内极具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平台,协助规划“兴业大脑”的发展路线图并协助兴业进行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

同时,微软支持兴业银行持续提升其金融行业云计算平台在行业内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完善兴业银行云计算平台的规划与设计,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及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建设发展兴业数金金融行业云平台。

2020年,兴业银行&第四范式合作。第四范式为兴业银行打造了低门槛、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平台。

基于这个平台,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了毫秒级智能交易反欺诈系统,实现了对信用卡欺诈风险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的甄别与管控,为信用卡用户提供最安全、可信赖的智能化支付体验和保护。

在RPA应用层面,2017年,兴业银行与子公司兴业数金合作探索RPA,引入全球先进的RPA咨询和实施理念,并于2017年底为兴业银行集团上线了第一批信贷机器人,接着又上线了全自动化信用卡机器人等。

强化中台建设,形成“连接一切”的能力

兴业银行零售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詹志辉曾表示: “总行搭台,分行唱戏。数字化转型是全行的事,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全行上下都要一起做。当然,这离不开科技赋能、科技兴行的发展理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启航之年。

兴业一直在持续加大集团科技背景人员和科技建设的投入。

兴业银行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科技投入同比提高36.3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0.42个百分点至2.39%。

未来五年,兴业银行将继续加码金融科技的投入,将金融科技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贯穿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强化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支撑,以“场景驱动、科技赋能、开放共赢”的平台运营模式,形成“连接一切”的能力。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qNyJoHkeOIUB5eiz.html#comments Sun, 30 May 2021 10:17:00 +0800
工行VS建行,谁是银行数字化之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Yf251iHA1hFTUyF.html 这是一场正面的较量。

称“王”,需要在战略布局、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管理层眼光等方面被挑战。

只要在多维度挑战下依然屹立不倒,才能扛起王冠,坐好“一哥”的交椅。

工行和建行是国有银行两大行,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两大行一直走在前列。那么,“数字化一战”究竟鹿死谁手?

战略PK篇

能够适应下来的物种并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银行业应该如何重塑自身?

首先,在整体战略上就是体现出“高瞻远瞩”的布局。

工行和建行在战略上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都有高层强力推动、从上至下全员加入金融科技革命,从组织架构、IT 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转型等方面建立了清晰有力的战略规划。

(1)战略方向

战略是“指南针”,战略决定方向,战略决定成败。

 工行、建行都注重强化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站在全局高度去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以自身特色出发构建了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战略。

从工行、建行对于战略的描述可以看出,两家银行都在战略上都非常强调用科技赋能金融行业发展的决心。 

工行着重强调“技术+数据”的双轮驱动,而建行则强调技术、开放、平台、生态的多面协同。

(2)核心 IT 基建

数字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对银行 IT 架构提出了新要求,分布式架构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谨慎的风险偏好、业务连续性保障、巨大的工作量等因素,决定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截至 2020 年年底,作为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的集大成者,第五代新系统——智慧银行ECOS工程顺利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科技“融合”共建的目标。

工商银行打造了“核心业务系统+开放式生态系统”的新型 IT 架构,建成了银行业技术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金融级云平台,并打造了体系完备、服务能力领先的分布式技术体系 而建行在核心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上,也不遗余力。 

建行从 2010年开始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先后投入9500余人,经过六年半的搭建,版本变更超2万次,新一代系统在2017年6月24日终于顺利上线。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是建设银行应对挑战、突破瓶颈、开启深刻变革、自觉主动推动整体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是一次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再造。

(3) 组织架构

2020 年,工商银行组织架构较 2019 年无明显变化。

但是,在 2019 年,工商银行围绕战略目标,大刀阔斧地调整过组织架构。

 工行构建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的战略规划、技术研究、资源统筹、人才聚集能力。 

2020 年,建设银行高管层委员会中新设数字化建设委员会。与 2019 年度报告内容相比,减少了数据治理委员会和金融科技创新委员会。

 建行建立了一套由数字化建设委员会统筹,前中后台、总分行、母子公司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战术PK篇

(1)钱的投入

工行 2020 年年报显示:2020 年,本行金融科技投入 238.19 亿元,较上年增长 45.47%,占营业收入的 2.70%。 

建行 2020 年年报显示:2020 年,本行金融科技投入为 221.09 亿元,较上年增长 25.38%,占营业收入的 2.93%。

在科技投入方面,工行、建行旗鼓相当。

工行投入总体金额更多,建行投入占营收比更多。

由此,可见建行更舍得花钱,投入增速相对快。

(2)人的投入

工行 2020 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 3.5400 人,占全行员工的 8.1%。  

建行 2020 年年报显示: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 13104 人,占全行人数的 3.51%。

工行科技人员总数是建行的2倍以上,占总员工比也高于建行。

但是,建行对科技人才的投入明显高于工行,人才增速比工行快了非常多。 

(3)技术应用&对外合作

目前,工行已经构建了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方面新技术创新平台,其中多是自主研发、业内首创,大幅提升了科技敏捷和迭代创新能力。 

建行把金融科技新技术概括为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互联网、5G),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在对外合作方面,工行与第四范式合作打造人工智能平台;与声扬科技合作首创声纹风控新模式;与同盾科技合作打磨智能风控产品;与眼神科技合作指纹、人脸、虹膜、指静脉四项核心生物识别技术。

建行与Kyligence合作大数据的应用;与RPA厂商金智维展开RPA技术应用的深入合作;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网上银行;与华为公司合作,推出“华为 Pay”产品;与神州信息合作打造开放银行。

工行和建行都对积极使用不同的新技术,技术种类的运用两家银行都覆盖得比较全面。

对外合作方面,工行和建行选择的供应商略有不同。 

(4)科技输出路径

2018年,建行在大行里率先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形成了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七大科技开发事业群,搭建了北京、武汉两地三中心的数据部署框架。

 建行认为,金融科技带来的非对称竞争,不会止步于消费和支付两大领域,现在公司支付结算等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参与。

建行2020年报显示,已累计向328家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而建信金科正是建行对外输出的主要渠道。

建信金科的“慧”系列风控产品,就是以建行的零售评分为核心,基于建行大数据基础,所运行的也是建行的风控、定价、额度测算和贷后预警模型,“打包”提供给重庆富民银行和甘肃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

除了针对零售个人客户的“慧”系列,建信金科还推出了分别针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公司客户的“微系列”“建系列”。

(推荐阅读:《专家观点丨大银行「不配」帮中小银行做风控吗?》

2019年,工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银科技,面向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同业提供基于金融科技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工银科技成立两年多以来,积极助力政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积极践行“优政、兴企、惠民”为服务理念。工行和建行都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正说明了金融科技对银行未来发展有多么的关键。

统帅PK篇

好的战略,好的战术,当然还需要有数字化意识的统帅来操盘。

现任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认为,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金融变革的主导性力量。 陈四清曾表示:“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2021 年,工商银行将持续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开花结果,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增强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曾公开表示:在科技赋能方面,建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业务交易撮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案,以及服务的集成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精准化的顾问服务,也实现了相关收入的增长,这都是一些比较创新的领域。

 由此可见,无论是工行还是建行的管理层,都非常重视科技的力量。 

这也是工行和建行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去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以自身特色出发构建了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战略的关键原因。

回望2020年,银行业千帆竞发,纷纷加速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截至昨天收市,工行与建行都排在了A股总市值的前三位,究竟二者之中,谁能坐稳“数字化之王”这把交椅?

是“宇宙行”工行借助科技力量,继续拉开与其他银行的差距,还是建行靠数字化转型,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这两家国有大行的数字化表现,哪些又给用户和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银行间金融科技能力,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如何在时代发展中不被金融科技、数字化的浪潮拍下去,是值得所有银行都思考的问题。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Yf251iHA1hFTUyF.html#comments Thu, 27 May 2021 18:47:00 +0800
资产突破3万亿!北京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5JS4zr3yzDTxJGI.html 近日,北京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

据北京银行发布的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0310.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2%,

随着疫情影响得到缓释,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也同样得到修复:2020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净利润214.84亿元,同比增长0.2%。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8.98亿元,同比增长3.46%。

2021年一季度,北京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率1.46%,较2020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回升到226%,较年初提升10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得到增强。

打造数字化的“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在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国内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作为城商行的第一梯队,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走在前列。董事长张东宁就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北京银行的科技投入还将不断加大:2020年全年,该行科技研发投入共计22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4%;未来还将持续提升,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

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也在逐渐浮现:

形成“1+3+1”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手机银行实现从4.0到6.0大版本迭代,移动用户突破1000万

智慧金融体系和开放银行平台实现“API+APP”场景升级

张东宁也总结了北京银行过去一年中的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亮点:深入推进“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顺义科技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北银金融科技公司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在城市副中心和深圳分别设立金融创新实验室;手机银行APP实现从4.0到6.0的版本跨越;启动科技创新提升“211”工程。

他强调,未来北京银行将依托首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位优势,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机遇,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数字京行。

据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透露,该行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企业级知识图谱、图计算、生物识别技术等,为数字普惠风险评估、信贷决策、风险预警、关系拓客、大数据评级等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发展数字普惠,搭建普惠业务云平台,拟合优化业务、科技、渠道三方优势,全面探索普惠金融开放聚合发展模式。

北京银行的"AI实战”

智能风控

智能风控围绕构建数字风控能力,北京银行开发了知识图谱平台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京行预警通APP、智慧风控APP等系统和工具。

北京银行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在集团客户关系识别,工商、司法、行政、舆情等外部信息整合,风险信息监控提示等方面强化系统应用,以科技赋能风险管理。

同时,北京银行升级“风险滤镜2.0”风控引擎功能,支持线上业务风控模型持续迭代优化,有效支持京e贷、银税贷、农贷宝、京东金条、白条等线上业务开展。

此外,北京银行还成立了“风控指挥中心”,搭建风险管理信息统一平台,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过探索与实践,北京银行获得了优于同行的风控能力:2021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的不良率为1.46%,比上年度末下降了0.11%;2020年末的个贷不良率为0.41%。

早在2018年,北京银行已经与同盾科技展开从云到端一体化的全面合作。同盾科技利用自身在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协助北京银行进行智能反欺诈以及评分卡授信两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020年,北京银行也与邦盛科技达成合作,由后者为其搭建电子银行全渠道交易监控及反欺诈平台。

反欺诈方面,北京银行也搭建了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以实现精准监控与响应;信用卡的反欺诈自动化水平提升21%。

核心系统建设

北京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率先在银行业自主研发核心系统,目前已经升级为第四代核心系统。

第四代核心系统全面支撑200个业务系统、近600家网点的实时交易,为全行10万公司客户和1800万零售客户提供全天候、专业化、智慧化金融服务,成为北京银行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2020年,北京银行前瞻性布局、高标准建成占地188亩、建筑面积37万平米的顺义科技研发中心,包括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数据中心。北京银行称,该中心能够满足其未来50年科技发展需求。

2020 年,顺义新数据中心完成重要信息系统投产运行,成为北京银行的主数据中心。全新的 ECC 监控大厅也同时投产,成为实时动态监控全行核心经营数据、业务系统运营情况的“数据主脑”。

云计算

在云计算方面,北京银行在2019年已自主研发云平台,实现业务应用全生命周期平台化管理。

在2020年,北京银行继续部署私有云资源池,升级改造私有云平台,建设容器云平台,打造高效云生态。

2020年10月,阿里云中标北京银行专属钉钉项目。北京银行借此将快速融入钉钉生态,为数量超过千万的组织提供金融服务,有望提升大小微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

据公开中标文件,为了进一步推进小微业务发展,北京银行开展了专属钉钉采购项目,希望借助钉钉生态实现小微客户的快速转化和增长;同时借助阿里集团丰富的经济体生态服务,快速建立小微服务生态。

区块链

2017年,北京银行开始构建北京银行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区块链平台与贵宾权益、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场景对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2019年末,北京银行表示已建成区块链2.0平台。

生物识别

北京银行引入IFAA生物识别技术,对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进行安全加固,防止网络传输时被劫持的风险。

在人脸识别方面,北京银行早在2016年就与旷视达成了合作。

旷视科技结合北京银行柜面业务的切实需求和已有的软硬件基础,完成了整套的系统对接。北京银行部分支行柜面业务,以及直销银行和信用卡线上业务中都成功应用了旷视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为建立动态完善的银行安全体系,北京银行进行了多方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协调全行网络安全事件工作,贯彻落实上级管理机构的决策部署,审议全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制度以及管理流程。

二是建立人才队伍。优秀的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既需要具备出众的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攻防对抗能力和对抗经验,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银行业务和交易逻辑。

北京银行近年来坚持培养自有安全团队和安全人才,每年从新入行的科技员工中挑选能力突出的加入安全团队,并为其组织网络安全培训,举办攻防演练。

三是建立双模IT运行机制。对于传统项目,采用稳态模式开发运行,通过开发、测试、监控、修复、复测的模式,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于新建项目,尝试敏态IT的“互联网+”思维模式,通过产品经理的角色,打造“小快灵”的产品开发流程,从设计阶段开始将安全性、便利性理念融入产品。

2020年报中也提到,北京银行以护网工作为主线,加强信息安全精细化管理;同时建设云环境下的安全体系,保证云环境安全稳定运行;并构建态势感知大数据平台;定期开展互联网信息系统渗透测试,建立网络漏洞排查整改长效机制。

App渠道建设

在手机银行的建设上,依托行业领先的移动金融开发平台,北京银行实现了手机银行“京彩生活”从4.0到6.0的大版本快速迭代。

“京彩生活”APP 6.0是北京银行联合腾讯云,依托移动金融开发平台TMF全新打造,该版本新增100余项产品功能,重塑300余项业务流程,落地480余项业务需求,优化2000余项关键体验要素。 

2020年报显示,手机银行APP客户达845万,客户较年初增长39%。

信用卡App“掌上京彩”也已经迭代至5.0,有效客户数同比提升 60%。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新户同比增长 66%,新增卡同比增长 76%。

另外,北京银行也推出了相应的公司金融App,如“银企慧联”、“银企户联”APP,打通银企沟通“最后一公里”。

开放银行

北京银行自主研发开放银行1.0平台,打造“生态+金融”解决方案,实现“API+APP”场景开放升级。

同时,搭建“京彩钱包”聚合支付平台,通过“京彩钱包+场景”和“京彩钱包+行业”模式,分别从横向和纵向逐步渗透支付产业,打造全新的京行支付品牌;创新推出快捷支付“一键绑卡”服务,支持主流支付方式下快速绑卡支付,持续拓展线上支付场景。

RPA

2019年11月,北京银行启动了RPA流程自动化探索,并于2020年9月投产了“RPA京牛流程机器人平台”。

该平台集大规模自动化型机器人和人机协作型机器人于一体,以机器人和任务为维度,通过机器人集中部署管理、任务后台集中执行、统一权限控制,实现公共流程服务开放及监控。

该平台目前已部署自动化型机器人21个、人机协作型机器人13个,完成分行信贷影像上传、对公客户年检、发票验真等试点工作;单笔业务工时降低60%,每年可节约8万小时,有效支持分支行业务开展。

未来,北京将在南京、长沙、深圳等试点分行加紧推进企业开户、企业年检等自动化流程工作,持续推动“RPA京牛流程机器人”在营销、风控、运营、管理等场景的落地与应用。

北京银行路在何方?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城商行“群体性繁荣”不会重现。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城商行如果需要补全能力短板,提升经营质量,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增长的切换,数字化转型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从北京银行2020年报及一季报来看,作为城商行中优等生的北京银行正在多处着力“数字化”。科技如何赋能银行业务,也是年报着重批露的部分。

“北京银行实现了科技建设的持续增强。”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0年,北京银行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年内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3.4%,未来还将持续提升。

未来已来,三万亿的北京银行将走向何方?

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在日前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做出介绍,将着力推进五大转型:一是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二是业务结构由公司为主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三是客户结构由大中型向中小企业转型;四是营运能力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五是管理能力由指标督导向支持服务转型。

具体到未来数年的科技战略,龚伟华表示,将以“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全面梳理银行产品及服务流程,特别是将通过全力打造更加敏捷的前台、聚能的中台以及稳健的后台,进一步夯实其科技实力。

“敏捷”前台方面,将聚焦客户体验最优,提升反应速度。形成线上业务统一技术平台,建立能力工厂和业务工厂,通过身份认证中心、安全中心、语音识别中心等组件化,提升业务需求敏捷响应能力;建立统一的API门户,实现“金融”+“非金融”场景的快速融合;将传统的渠道层升级为“触达感知层”,在捕捉金融数据的同时,关注对客户行为的收集,形成营销闭环。

“聚能”中台方面,聚焦能力共享,打通转型“经脉”。构建企业级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

通过业务中台建设,以更集约的能力实现更为多变的业务产品或服务;通过技术中台建设,收敛技术路线,提升自主掌控能力;通过数据中台建设,服务数据用户、落地数据标准、满足应用场景。

利用“聚能”中台向前承接全行发展战略和业务顶层设计,向后指导IT系统建设,建立起从业务架构,到IT架构、数据架构的转型战略落地路径。

“强健”后台方面,开展新核心建设,锤炼扎实“底盘”。打造安全可控,弹性可扩展的分布式核心,自主掌握“技术底座+关键模型”;以核心“下移”为契机,围绕业务痛点实现业务功能升级与流程再造;通过核心改造,加强客户、产品、账户等领域的统筹管理。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5JS4zr3yzDTxJGI.html#comments Wed, 12 May 2021 14:53:00 +0800
六大行一季报披露:营收与净利全线“开门红”,工行继续领跑,邮储“成长”最快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CZuQ3wk5WpfSN8ld.html 本周,六家国有大行均已披露2021年一季报。

不难看出去年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都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大行们普遍用“开局良好”来评价总结。

一季报各项数据比对来看,工行的营收额与净利润额继续领跑国有大行;增速上则是邮储拔得头筹。

工行和建行的不良率与去年末持平,其余4家的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

AI金融评论也根据2021一季报或2020年报信息,整理了六大行的部分金融科技亮点。

  • 工商银行

2020年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金额为238.19亿元,同比增长45.47%。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3.54万人,占工商银行全行员工的8.1%。

去年工行总资产规模突破了33万亿元,个人客户总量6.8亿户,网络金融月活跃客户数在同业中率先破亿。个人手机银行客户突破4.16亿户,总量、增量、月均动户数均位列同业第一。

在过去一年里,工行的IT建设成果颇为亮眼:全面建成“核心业务系统+开放式生态系统”的新型 IT 架构,是同业首家建成完整覆盖分布式技术主要领域的分布式技术平台,日均服务调用量近 60 亿次。

同时,新一代云计算平台已在工行落地建设完成,IaaS 基础设施云、PaaS 平台服务云规模保持同业领先,基于“云计算+分布式”开放平台架构体系构建起包括核心业务基础支撑框架、账户体系、产品服务在内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率先完成核心系统中最关键和数据量最大的借记卡账户下移主机。

(雷锋网推荐阅读:《工商银行AI全布局》

  • 建设银行

2020年,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金额为221.09亿元,同比增长25.38%,占营收的2.93%。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3万人,占总员工的3.51%。

累计获取专利授权56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8件,数量居国内银行业第一位。

打造智慧经营体系方面,建行零售业务建立了以用户、客户为中心的全面客户经营体系;渠道建设上,2020年新增广州、重庆等5家“5G+智能银行”,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居于行业前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客户服务、风险管理集约化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赋能中小金融机构,累计向328家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

(雷锋网推荐阅读:《建设银行AI全布局》

  • 中国银行

2020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67.07亿元;全行信息科技人员占比2.49%。

2020年,中国银行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到95.31%,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到27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0%。

其中,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2.11亿户,交易额达到32.28万亿元,个人有效客户中手机银行用户占比超过66%,手机银行月活客户中,交易客户的占比超过了62%,手机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销售额在全渠道中的占比超过了78%。

中国银行强调,将加速推进“绿洲工程”(OASIS),按照“多地多中心”的规划布局,为数字化银行建设夯实基础。

(雷锋网推荐阅读:《中国银行AI全布局》

  • 交通银行

2020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57.24亿元,同比增长13.45%,占营收2.85%,提高0.28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人员3976人,占总员工比4.38%,其中,信息技术人员3190人,占总员工比3.52%。

2020年,交通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以提高金融科技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管理水平,构建了“两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一办”架构体系。

2020年,交行的两大App(手机银行、买单吧)月活客户(MAU)合计超过5500万户。

其中,手机银行MAU为3102.90万户,同比增长39.88%,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84.70%和38.23%;买单吧累计绑卡客户数6528.37万户,MAU为2421.82万户,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79.72%和42.15%。

(雷锋网推荐阅读:《交通银行AI全布局》

  • 农业银行

2020年农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183亿元,同比增长43.08%。

农行表示,今年一季度业务经营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县域业务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信贷投放精准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有序推进,转型创新步伐加快。

尤其是在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方面,一季度发布了掌银6.0版本,个人掌银月活客户总量达1.17亿户。围绕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行数字乡村工程,启动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线上经营进一步突破,线上融资产品体系“农银e贷”信贷规模突破1.6万亿元;线上供应链融资余额突破500亿元,增速77%。

(雷锋网推荐阅读:《农业银行AI全布局》

  • 邮储银行

数据显示,近年来,邮储银行每年信息科技领域投入占营业收入3%左右,2020年信息科技投入超90亿元,占营收3.15%。目前邮储银行科技队伍自有加合作方的IT人员已经近万人。

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邮储银行同时开发建设多个新一代系统,基本涵盖全行所有产品和服务,其中最核心的四个“新一代”陆续完成,即信贷业务平台、分布式核心系统、资金业务平台、中间业务平台。其中,前两个系统是邮储银行存贷支付相关的“心脏”系统,资金业务平台则承载该行非信贷资金资产交易和客户管理,中间业务平台通过“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组合,形成社保税银、公积金、资金监管、ETC、公共事业费、地方非税、财政支付等33大类339小类产品。

2020年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到2.99亿户,全年交易金额11.16万亿元,同比增长57.42%。

(雷锋网推荐阅读:《邮储银行AI全布局》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CZuQ3wk5WpfSN8ld.html#comments Sat, 01 May 2021 06:48:00 +0800
央行反洗钱监管办法即将实施,“智能监管科技”或将成为新风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v4pwnIpHQaI2C2Gg.html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印发《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将在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开展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并根据风险状况和经营规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反洗钱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保障、反洗钱信息系统、反洗钱审计机制等要求。为防范境外分支机构反洗钱监管风险,《办法》明确了金融机构对境外分支机构的管理要求。 

《办法》根据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结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要求,完善了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将反洗钱有关规范性文件已明确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办法》适用范围,增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反洗钱义务主体。

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答记者问中指出:2019年国际反洗钱评估总体认可我国反洗钱工作取得的进展,但也指出我国反洗钱工作存在不足,反洗钱监管有效性、金融机构反洗钱水平等与国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我国反洗钱工作水平。

《办法》的必要性,一是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反洗钱领域出现一些新挑战,为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需要围绕金融风险防控要求,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加强反洗钱监管。

二是反洗钱国际评估后续整改的需要。国际反洗钱评估指出我国反洗钱工作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监管制度,明确对金融机构的相关要求,做好国际评估后续整改工作。

三是督促金融机构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的需要。随着国内外反洗钱形势不断变化,国际反洗钱要求不断趋严,需要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按照风险为本原则,完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政策,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

如何提升反洗钱能力和效率,多个国家的专家均看好人工智能在其中的作用。

法治日报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反洗钱的进路及前景》一文中指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反洗钱,各国具有共同的实现路径:

一是完善数据收集模式。即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反洗钱监控体系,广泛收集数据资源,创建数据网络,确保数据内容的全面性,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效果,为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优化数据筛选机制。形成基础性数据筛选保留、重复信息有效删除、过期信息自动更新的精确随机筛选网及其运行机制,为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提供可预期预测预警的有效技术工具。

三是织密大数据维护系统。即在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系统中植入大数据维护系统,精准分析客户性格、行为、生活及其投资、交易、消费偏好,自动化提供风险评估、洗钱识别、预警提示,形成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监控的科学决策辅助系统。

四是确保数据信息精确度。创建反洗钱大数据信息库与大数据平台,统一数据管理标准,利用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等,高效、自主、准确提取可疑交易信息;针对金融创新性产品、金融服务特点,自动分类并提供交易数据信息,确保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监控数据的精准性。

当前,国内外诸多银行都已接入智能反洗钱系统。与此同时,智能监管科技在资本市场,也在今年广受青睐。

上个月智能监管科技公司慧安金科,完成B轮亿元级融资;随后,拥有智能反洗钱资金研判产品的冰鉴科技,也是在上周完成2.28亿元的融资。

慧安金科CEO黄铃曾在由未央网承办的《首都金融创新与发展公开课》中谈到了当前人工反洗钱的现状和智能技术的机遇。

银行内部的可疑交易监测体系,能够对银行每天发生的数亿笔交易进行批处理检测,通常每年可能会检测出上百万案宗。

但是银行的规则系统设计严格,经常会产生大量的“误伤”:即高达95%以上的案宗都属于正常交易。因此系统检测之后,往往需要一个几百甚至上千人的人工审核团队,对案宗进行再次人工审核,把其中几万宗真正的高危洗钱案识别出来。

这些人工审核的成本很高,并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可疑案宗数量不断增长,远远超过人工所能支持的程度。

这种场景下,机器学习能够根据历史上人工审核的情况,学习高水平专家人工审核的经验、手段和结果,首先可以识别出很多不可疑的交易,把它排除,并且帮助人工对可疑案宗进行预排序和分类,根据不同人的能力分配不同的案件去审核。

除了智能反洗钱外,其他监管科技的创新,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地方金融综合监管技术服务、证券交易监管审查、金控智能监管、监管沙盒等。

正如哈工大经管学院院长叶强教授在雷锋网承办的CCF-GAIR峰会中所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监管科技具备成为下一个金融科技风口的潜质。伴随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监管科技的需求将会大增,它或将成为最具爆发潜力的赛道。

参考文章:

https://www.weiyangx.com/365051.html

https://new.qq.com/omn/20210324/20210324A00LYV00.html

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v4pwnIpHQaI2C2Gg.html#comments Sun, 18 Apr 2021 08:24:00 +0800
民生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Fl9wJflhxlJcog1f.html 民生银行曾经的标签是“小微之王”,但现在它更想做银行科技的“先行者”。

2015年后,民生银行放弃了小微战略,转头向科技迈进。

首家互联网直销银行、首家试水生物识别支付应用的股份制银行、首家实现GPI方式汇款的股份制银行、首家成功上线分布式核心帐户系统的银行、首家5G手机银行......民生银行越来越希望以一个银行科技开拓者的全新形象站在用户面前。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就曾表示:“金融必须与新兴科技深度融合,向‘决策无所不知、营销无影无形、服务无所不在、效率无以复加、风险无可遁形’转型。”

从2015年始,郑万春便在民生银行任职,他对民生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充满着激情。

2019年2月,郑万春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金融是科技创新的支持者和领先应用者。同年11月,郑万春表示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并加入了区块链联盟。

在郑万春等一批民生银行人的努力下,民生银行的科技实力有了较大进展。

  • 2019年,民生银行成为首家在金融领域探索并落地金融数据中台的机构

  • 2020年5月,民生银行业内首推5G手机银行,大大提升其智能服务能力

  • 截止2020年年末,民生银行科技人员数量2625人,全年信息科技项目投入37.02亿元

打造数字化“民生银行”

1996年1月,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

“人如其名”,民生银行由59家企业发起,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是中国第一家主要股东由民营企业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民生银行也在一直将服务民营企业,作为其战略重心之一。

在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民生银行遇到过低谷,也曾创造辉煌。

2014年2月,民生银行借直销银行成功突破了传统实体网点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展客户,其大胆创新举措使得民生银行的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位居行业前列。

同年8月,随着前任董事长董文标的辞职,曾经在国际上一度叱咤风云的安邦保险大举购买民生银行股票,欲掌控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早已存在的股权之争愈演愈烈。雷锋网曾报道过安邦的兴衰之路,详见文章《2万亿帝国崩塌,安邦退出历史舞台》

令人唏嘘的是,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民生银行抛弃了小微战略,小微之王的美誉逐渐被招商银行“纳入囊中”。

斗转星移,民生银行不断接受时代的“洗礼”,也渐渐找到了其清晰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在近两年的年度财报中,民生银行都强调要成为“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

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民生银行一直坚持“数据+技术”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建设数字化智能银行。

2018年,和大部分有实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民生银行运用积累多年的金融业务及技术经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民生科技。

此后,民生银行继续加强科技与业务协同,加快落实了《中国民生银行科技金融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2 年)》,并于2020年5月业内首推5G手机银行,提升智能服务能力,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民生银行还持续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三个银行”,以及银企直联平台、网络支付平台、数字化运营平台、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建设“零接触式”线上化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年末,民生银行共有分支机构2424家,员工超过5.9万人。截至2020年年末,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项目投入37.02亿元,民生银行及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人员数量2625人。

民生银行的“AI实战”

5G手机银行

随着5G在中国的发展态势越来越火热,2020年5月,民生银行推出国内首家5G手机银行。

这一5G手机银行,结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AR、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融合,从用户打开手机银行APP开屏页的第一秒起,到浏览首页背景、操作模块、信息展示、营销活动等所有信息,全部都“动”起来,带给用户全新酷炫的视觉呈现。

5G网速可达到4G网速的10倍到100倍,这一变化颠覆了传统手机银行服务模式,正在逐渐影响银行的科技生态环境。

民生银行表示,未来5G手机银行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应用服务;运用智能语音、NLP(自然语言处理)、仿真合成技术,打造具备虚拟形象和人工智能交互能力的仿真数字客服,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业务咨询及办理服务。

供应链金融科技

作为一家主要股东由民营企业构成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以达到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

2020年4月,民生银行与天合光能成功联手,由民生银行提供其打造的“民信易链”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为天合光能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化的融资服务,首家供应商在不足一小时时间内获得融资,真正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光速”级融资服务。

民生银行“民信易链”输出式合作,为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经销商提供了一揽子线上金融服务,搭建了便捷化的融资服务科技平台。

该平台是民生银行借助民生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优势,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以“民信”为载体,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传导,为链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线上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未来随着平台及相关产品的不断成熟,将会对接更多的核心企业,服务于更多的产业链客户。

目前,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产品体系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应收e”“赊销e”“采购e”“信融e”等全面服务于基建、医药、白酒、汽车、物流等各个行业链条上的大中小型企业。

数字化风控

民生银行曾指出,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约束条件下的信贷业务利润最大化。

它认为,风控并不是简单降低风险,而应是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带动业务发展。

为此,该行以风险计量模型为基础,构建全流程数据化智能风控体系,在防范外部欺诈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基础上,形成了小微线上抵押贷款、线上信用贷款、自助续贷等自动化金融服务体系。

在小微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上,民生银行结合身份鉴定和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构建全流程数据化风控体系,2020年全年自动化审批业务量占比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在信用卡全生命周期联动风控体系建设上,民生银行提升自动审批率,2020年全年系统自动化审批率约75%。

此外,民生银行还重点推进智能化对公风控体系建设。其研发推出的 “新竹信用分”、“百川信用分”、“灵犀意愿分”等机器学习模型,已在多家分支机构消费贷款场景中试点并取得成效。

数字化营销

智能营销若使用得当,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银行带来客户和收益,被许多从业者认为是最“有用”的银行科技。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打造的智能客户联络体系,利用了智能语音外呼平台作为触达客户的渠道,将大数据平台和智能风控决策平台作为支撑的模式,筛选出高意向精准客户名单,改变了传统的信用卡行业获客商业模式。

依托于这套智能客户联络体系,2018年民生信用卡净收入和责任利润全行第一,累计发卡突破千万张。也因如此,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撤销了全国各分支机构大量的地推营销人员编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2020年5月,据《银行家杂志》报道,该智能客户联络体系继续为民生银行信用卡获客业务发展带来巨大提升,线上网申和电销渠道、线下营销团队每日平均成功核准发卡的效果提升了35%。其中电销发卡团队缩编近百人,全国各营销中心地推团队缩编数百人。

数字化客服

2019年,民生银行AI智能客服机器人运用LSTM算法,并且集成了NLP平台和银行多年的客户历史问答数据,通过算法模型训练,建立了多种数据模型,应答准确率达98%,使转人工处理的服务数量降低了10%。

近几年,民生银行大力发展集“呼入+呼出、服务+营销、电话客服+智能客服、线上+线下”等功能融于一体的All in One式客户服务平台,稳步实施智能客服体系项目建设。

数字化投顾

人工投顾一直存在专业投顾人员少,受众少的问题。而智能投顾的出现,给了银行一个能服务更多理财用户的可能。

2016年后,许多机构开始进军智能投顾领域,民生银行也丝毫没有倦怠,推出了首款智能投顾产品民生智投。

民生银行采用人机结合方式,将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资顾问作为专家决策的辅助工具。基于360度客户画像和投资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民生智能投顾1.0,可以帮助广大客户实现“一键下单”、“轻松跑赢理财”。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可以代替员工做一些标准化、需要大量重复操作的工作流程。

疫情的出现使得许多员工只能远程办公,这让许多银行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也对RPA的需求感更加强烈。

民生银行选择了与全球前三的RPA公司Automation Anywhere进行合作。

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部门部署RPA后,目前能使用RPA技术完成模拟人工的UI界面操作、文件操作、数据库操作、自动化流程监控、定时任务调度,并与卡中心内部系统打通对接。

在应用RPA后,民生银行许多业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2020年11月,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科技部副总经理满世杰表示:“在进行系统登录及工单处理时,半分钟可操作一单;利用RPA提升报表处理效率,1次仅需2小时,效率提升8倍,报表生成更加迅速及时;自动发票识别、单据审核、系统数据提交方面,1笔仅需1分钟,达到95%准确率,效率提升10倍。”

生物识别

在生物识别领域,民生银行与眼神科技展开了深度合作。

早在2014年,眼神科技便和民生银行共同打造了人脸识别应用平台,实现了金融行业第一家人脸识别全行级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7年,双方开始了对“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布局,基于人脸、指纹、声纹、虹膜、指静脉等多种识别能力的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适用于民生银行全行300多种业务场景,能够支持亿级人员规模的业务应用。

2018年,眼神科技与民生银行总行携手共建智慧园区,共同打造智慧园区的综合性智慧管理平台,支持楼宇进出、门禁控制、车牌治理、安全防范四大园区场景的识别和管理。

2020年8月,眼神科技中标民生银行智慧网点人脸识别项目,向其提供人脸识别产品,可实现快速精准的人像采集和身份确认,为银行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身份认证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全面推进智慧网点建设。

区块链

公开信息显示,民生银行在区块链方面最早的动态是于2016年11月宣布正式加入了R3区块链联盟,并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此后,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完成跨银行联盟链。

2017年7月,首个基于该联盟链的产品问世,即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简称BCLC),并于首日完成了首笔一亿人民币的国内信用证业务。据了解,信用证是指买方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据悉,该信用证交易平台,虽然上线还不到半年时间,交易额已经突破10亿元大关。

该系统还获得了当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评选二等奖。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信用证项目上,民生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云象区块链展开了合作。

2018年10月,民生银行联合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共同设计开发的基于「分布式架构、业务环节全上链、系统衔接全自动」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上线。

福费廷业务是一项与出口贸易密切相关的贸易融资业务产品,该系统为福费廷业务量身打造预询价、资产发布后询价、资金报价多场景业务并发、逻辑串行的应用服务流程。据了解,该平台上线当月总交易量达到6笔,总金额3000万元。

2019年,民生银行的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与司法机关打通,实时同步业务数据、数字指纹,以便司法机关在发生法律纠纷时在线提取业务数据作为证据。由于具备司法背书及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特性,这一平台将使业务法律合规性得到显著增强,提升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

云服务

民生银行是国内第一家成功上线分布式核心帐户系统的银行。

2018年1月,民生银行新的核心系统正式投产,直接将全行1200万个直销银行电子账户接入,有效解决了银行随心存、利多多、如意宝等全量产品的支持问题。

2018年2月,民生银行已经在金融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金融云平台上线后已经有1100万用户。

民生银行利用阿里云的分布式核心技术后,系统成本降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每笔交易时间从120毫秒缩短至50毫秒以内,每秒交易峰值从之前的7800笔上升至3万笔。新系统还支持十亿级客户规模,单功能点交付时间从月降低为周,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

此外,民生银行还正式对外发布“民生云·代账”。据悉,民生云·代账是该行依托开放银行平台面向代理记账行业提供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全力破解企业代账服务中的难题,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据中台

民生银行于2018年启动了数据中台的论证建设,2019年全线完工投入使用。

数据中台的技术诉求与云原生有着“天然”的契合,民生银行自主探索、自主研发,在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目前,数据中台正在为民生银行个金、小微、私银、网金、公司、供应链、资管、监管等10余个业务领域的数据诉求提供支撑,涵盖100余项专业化金融场景、数百项数据服务,日均调用次数超1000万。

数据库

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民生银行建立了集中式数据库,其优势在于部署场景简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应用需求。

然而,集中式数据库难以满足高并发、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为此民生银行不仅自主研发了分布式数据库,还积极尝试外部企业的新型分布式数据库产品,比如巨杉的分布式数据库SequoiaDB、华为的openGauss数据库、MySQL数据库。

目前,巨杉的分布式数据库SequoiaDB已经在海量数据查询、分布式影像平台和归档数据管理等在线业务系统中规模部署使用。

智能网点

2020年2月,中国民生银行首家“智慧银行体验店”正式发布。“智慧银行体验店”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

在民生银行“智慧银行体验店”的打造过程中,AI企业「捷通华声」提供灵云智能音箱解决方案,全面助力民生银行“智慧银行体验店”的智能化建设。

2020年半年报显示,民生银行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和客群地图工具为支撑,为物理网点有效开展周边客群外拓引流和精准营销,提供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智能化系统支持。

支付科技

2017年11月,民生银行发布“民生环球速汇GPI”,这标志着民生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全面进入GPI时代。

GP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是由SWIFT组织牵头发起的全球支付创新项目,是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的重大变革,可以增强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透明度,满足客户对跨境支付业务的更高需求。

目前,全球共有120家银行加入GPI,支付金额占全球支付总量的75%。民生银行是继中行和工行之后,境内实现GPI方式汇款的第三家银行,也是境内首家采用API云端汇款查询技术的银行。该行不仅可跟踪查询汇出汇款处理信息,也可实现对在途汇入汇款处理信息的查询。

民生银行应用GPI技术,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开发出“民生环球速汇”产品,将GPI与国际结算、对公网银、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信用卡、外币清算六大系统对接,实现了GPI汇款方式全覆盖: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涵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各种渠道,囊括所有分支机构及各种外币币种。

“民生环球速汇”有三大优势:一是在线汇款速度快,资金当日即可到账;二是中间行扣费透明,能够提供完整的支付信息;三是实现全程跟踪,客户可随时了解汇款节点和进程。

豪掷千万港元,13名高管立“军令状”

2020年12月23日,民生银行公告称,董事长高迎欣、行长郑万春等13位高管当日以自有资金买入民生银行H股股票,合计购入规模达275万股,耗资约1150万港元。

13名高管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银行高管持有自家股票的行为并不少见,在这之前,招行、兴业、浦发、中信等银行高管均已陆续出手买入自家股票。

高迎欣原本是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总裁,他是十多年来首位从民生银行外部调入的董事长。有从业者认为,董事长高迎欣上任之后,13位民生银行高管持有自家股票,既是民生银行高管释放出他们对未来自家银行发展的信心,也在表达在复杂的股权关系中将团结一致,共同推进民生银行发展的决心。

而民生银行想要弯道超车、更进一步,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高迎欣意识到这一点,在当选民生银行董事长之际,高迎欣表示,要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三大攻坚战”,即围绕“数据赋能场景生态建设”、“打造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加强全行科技一体化管理”三方面,加大投入、重点布局,夯实金融大数据基础,为广大客户提供场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高效金融服务。

“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聚焦银行的整体性数字化转型,从生态、场景、架构、技术、体制等方面推进体系化建设,全面推进产品、营销、渠道、运营、风控、决策等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高迎欣强调。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Fl9wJflhxlJcog1f.html#comments Tue, 06 Apr 2021 19:08:00 +0800
3000亿资产的山西银行正式获批,银行业为何迎来合并潮?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35kH9RM1hncKoGiW.html

近日,银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新闻。

山西5家城商行正式合并重组为山西银行。

据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信息称:已于3月30日批复同意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设立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银行),银行类别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东资格由山西银保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

监管要求,山西银行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工作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山西银保监局提出开业申请。

“成立伊始,资产规模即近3000亿元,居全国130家城商行30多位,并将在3年之内完成省内资源整合和网点布局,力争资产规模达到4000亿元。”山西银行在一则招聘公告介绍到。

参与合并的5家银行中,晋城银行资产规模最大,截至去年9月末为837亿元;晋中银行为793亿元;大同银行、长治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均在450亿元左右。

据《资本邦》报道 ,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去年这5家城商行经营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

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晋城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35亿元,同比下滑25.17%,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大降65.23%。截至同年9月末,晋城银行不良贷款率3.79%,较上年增加1.6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32.94%,跌破监管红线。

银行业迎来合并潮 

雷锋网了解到,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大概有4000多家,在山西银行之前,中小银行业其实就已经掀起了合并重组热潮。

去年最大银行合并重组新闻,莫过于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四川银行的筹建申请。

其注册资本高达300亿,成为中国注册资本最高的城商行。

与山西银行重组形式类似,四川银行是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充实资本、改善治理等系列措施,以新设合并的形式成立。

四川银行董事长林罡表示,四川银行将力争五年内资产规模突破5千亿元、十年内突破1万亿元,成为支持四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据雷锋网去年报道,当时单是2020年前三个季度,业内便已经发生了超过20次区域中小银行合并重组以及增资扩股事件,其中绝大部分为农商行,同时也包括数起城商行合并重组事件。

在这些重组案例中,常见的形式为,多家小型银行合并重组新设为一家较大型的银行,尤其是县区级以下农商行,合并重组为市级农商行。

如榆阳农商行和横山农商行,以新设合并的方式发起设立陕西榆林农村商业银行;徐州铜山农商行、淮海农商行、彭城农商行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合并组建为新的徐州农商行。

此前徽商银行、湖北银行、中原银行等城商行的重组合并分别发生在2005年、2010年、2014年。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在接受《金融界》采访时谈到,商业银行的合并重组,是未来银行业的趋势。回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以及商业银行发展史,商业银行的重组屡见不鲜,从英国、日本到美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就会经历一轮倒闭、出清、重组、合并等等。

富国银行作为美国当前最大的零售银行,在过往的200年历史中,富国银行经历了大量的收购,在加州起家之后,他们收购大量加州以及中部甚至东部的商业银行,几经波折,甚至出现过在破产边缘徘徊的情况。

“在过去相对短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必须注意的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相比发达国家来讲,还是比较短的,所以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也将是我们的必经之路,随着未来金融市场发展,不断成熟,金融机构之后,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重组合并乃至出清都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35kH9RM1hncKoGiW.html#comments Mon, 05 Apr 2021 09:44:00 +0800
中信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L3GEAWOApqy74D7.html 近日,中信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并着重提及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进展。

年报显示,2020年中信银行科技投入69.26亿元,同比增长24.43%;中信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两年翻两番,达到4190人。

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中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也在逐渐浮现:

  • 中信银行联合同业建立了国内银行间超大型的区块链合作生态,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

  • 中信银行成功投产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工程

  • 中信银行智能机器人(RPA)应用场景近800个,分行应用覆盖率超过80%,平均业务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

3月15日,有着“金融铁娘子”的李庆萍辞任中信银行董事长,曾任金融副省长的朱鹤新接棒。朱鹤新是一名“老交行”,有着二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在其领导下中信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或有重大变化。

打造数字化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其总资产规模超7万亿元、员工人数近6万名。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根据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中信银行排名第11位。在此次排名中,中信银行超越光大银行,仅次于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公司一样,是中信集团的子公司之一。

2020年,中信银行联合其他中信集团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联合融资规模达10782亿元,同比增长68%,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

3月25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信银行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1947.31亿元,同比增长3.81%。

近年来,中信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

2020年,中信银行科技投入近70亿元,较上年增长24%,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56%。

截止2020年年末,中信银行科技人员(不含子公司)达4190人,同比增长31.68%,中信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达7.60%。

中信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两年翻两番,也是为即将展开的更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补充人才。

今年年初,中信银行发布了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以高科技驱动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轻型集约发展。

【 图片来源:雷锋网 】

为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中信银行金融科技方面的架构已经调整为“三委员会、两部门、两中心”。相比2019年,中信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新增加了数据管理委员会。

同时,中信银行还提出“一改二转三攻坚”的实施路径。对此,中信银行提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轻资本转型。

在生态场景布局和企业合作方面,中信银行与银联、滴滴、京东等数百家合作伙伴共建场景5500余个,服务用户520万人,累计资金交易3.9亿笔。

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合作上,中信银行展开了与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其他还有旷视、科大讯飞、同盾和邦盛等知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厂商,丰富自身在各业务条线上的人工智能应用。

中信银行AI实战

人工智能平台

早在2017年,中信银行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便全面启动。

2018年,“中信大脑”初步具备为零售、对公、托管、合规等多领域提供智能化服务的能力。

2020年,中信银行以“中信大脑”为主引擎,建成“AI模型中心”与“AI效率中心”,落地307项“AI+数据”精准模型,实时智能服务客户超千万。

其中,理财AI智能推荐实现线上销售规模达2326.50亿元,落地战略客户股权链应用,管理资产提升522亿元以上。

智能风控

2020年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已加快智能风控实践,自主研发实时智能反欺诈、反洗钱系统,实时交易监控拦截准确率高达90%,离线风控筛查堵截风险事件1.7万余起。

该行信用卡中心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引入多维新型数据丰富客户风险画像,2020年全年共迭代优化全流程信贷风险评分卡26张,有效提升风控精准施策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更加高效、精准的风险决策能力新突破,实现交易金额挽损提升20%。

2018年,中信银行与邦盛科技在风控反欺诈建设方面达成合作,为中信银行智能实时风控系统升级贡献力量。

同年,中信银行还与同盾科技达成合作。同盾科技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智慧风控中台服务。

智能营销

2020年年报显示,中信银行通过加大数字化营销,利用链式获客和产品获客模型,拓展了新客户1.28万,带动存款增长539亿元。

此外,中信银行还积极开发零售经营系统,带动资产规模提升近2000亿元,理财AI智能推荐实现中信银行线上销售规模超过2300亿元。

2018年,众安保险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上海推出全国首张互联网保险联名信用卡。众安保险将运用其金融技术开放平台中的智能营销系统,为信用卡营销提供服务。

智能客服

2018年10月,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推出智能语音服务产品,帮助视障用户体验无障碍移动金融服务。

在腾讯云智能语音、语义理解技术的支持下,中信银行的手机银行智能语音服务实现快速升级。

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帮助下,中信银行的客服机器人可以满足问答、转账任务、账务查询任务、理财任务、闲聊等场景需求,为复杂的金融交易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同年,中信银行还牵手科大讯飞在智能客服方面展开合作。

智能投顾

中信银行的智能投顾产品——“信智投”,在代理基金销售业务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等技术。

“信智投”从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三个阶段分析客户投资痛点,并根据客户画像,基于目标风险策略,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基金投资解决方案。 

现任中信银行业务总监的吕天贵曾在2018年介绍过信智投的三大亮点:

一是会基于客户的风险评估结果智能化匹配目标风险和模拟收益情况、推荐最适合的产品组合。据介绍,信智投基于对200多万客户多维度数据分析、构建了智能化风险评估模型。

二是信智投既有投研专家前瞻性市场分析和底层产品专业调研,又运用大数据、投资模型、智能算法弥补人类在计算能力上的不足。

三是用户体验便捷,中信银行从4000余支基金中寻找最优组合,将推荐的资产配置组合直接推送给用户,由用户决策、一键购买并享受后续服务,后续由专家持续跟踪宏观市场和底层产品情况。

核心系统

2020年,中信银行成功投产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工程)。

作为率先投产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截至2020年稳定运行一周年。

数据显示,目前StarCard已成功承载1.1亿账户的运营管理,交易峰值高达4500笔/秒,为原系统的3倍以上,平均交易响应时长仅36毫秒,有效满足、会员日、抢购抢兑、营销活动、双十一购物节等高频交易应用场景的需要。

同时,该行信用卡中心稳步推进StarCard新核心系统升级二期建设,已完成二期规划子项目30个,落地“秒级”实时、智能数据业务场景服务。

区块链

2020年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区块链平台率先一次性通过中国信通院5项可信测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得到人民银行认可并升级为国家级行业平台。

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是中信银行联合同业建立的国内银行间超大型的区块链合作生态。

目前,该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

云计算

2017年,中信银行便推出了生态金融云平台。据了解,该云平台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专业机构、监管机构等,按照分工协作的机制运作。

在2018年年报中,中信银行53%的应用已迁移至云平台,系统部署效率提升20%以上。

而在2020年报中,中信银行的基础设施整体云化率达96.71%,基础设施资源具备T+1日交付能力。

目前,中信银行指出已完成全行级数据湖一阶段投产,“一湖一库”基础数据平台基本建成,整体处理性能提升50%以上。

RPA(智能机器人)

2019年,达观数据中标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AI项目,为其提供RPA产品和技术服务。

2020年年报显示,中信银行智能机器人(RPA)应用场景近800个,分行应用覆盖率超过80%,平均业务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

利用流程线上化、审批移动化、客户识别智能化等方式,中信银行将对公客户开户时间缩短了约30%。

生物识别

在指纹识别方面,中信银行在2018年与联想创投集团子公司「国民认证」达成合作,在全新手机银行4.0版本中部署指纹登陆功能模块,用户只需开启指纹登陆功能,便可体验到极速登陆的方便快捷。

在人脸识别方向,中信银行于2018年应用了旷视科技的人脸核身产品。

手机银行

在手机银行的建设上,中信银行加快构建以手机银行为经营主阵地、小程序为轻型触点的多应用生态组网。

中信银行的手机银行和动卡空间双APP升级至7.0版,并实现互联互通;手机银行APP7.0实现因客而变的版本切换,在大众标准版基础上,覆盖出国金融、老年、私行、小微、外籍5大特色客群,提供个性化专属 服务。

2020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月活(MAU)1085万户,同比增长17%,中信银行信用卡APP“动卡空间”月活(MAU)为1324万户,同比增加12%。

截至2020年年末,中信银行线上月活跃用户为2615.56万,其中手机银行APP交易金额较上年增长20.66%,电子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达到99.54%。

渠道共建方面,中信银行还不断加强线上服务融合,手机银行APP成功上线中信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在线营业厅服务,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上线中信书院功能。

行长方合英:打造一流的科技型银行

目前,中信银行的高管组织架构呈现“一正五副”六位行长的格局。

3月15日晚,中信银行原董事长李庆萍递交辞呈。同时,董事会已选举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出任该行董事长,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出任副董事长。

其中,行长方合英是中信银行25年老将。

从1996年始,方合英便在中信银行工作,历任该行金融市场业务总监、杭州分行行长、苏州分行行长等职。

现年55岁的他,在刚刚发布的2020年中信银行年报中,代表中信银行向股东致辞。

展望未来三年,方合英在年报行长致辞中称,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将中信银行打造成为“一流的科技型银行”,通过技术与业务的同向发力,驱动更多创新,带来更大变革。

在金融科技层面,中信银行业务总监、拟任副行长的吕天贵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中信银行的目标就是要3至5年时间打造技术和数据两大中台。“支撑和推动全行经营管理由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形成敏捷+智能的创新体系,成为一流的科技驱动型银行。”

吕天贵还说,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上升为全行战略,推进从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到组织重塑的全过程系统性变革,推动全行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雷锋网雷锋网)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L3GEAWOApqy74D7.html#comments Fri, 02 Apr 2021 10:15:00 +0800
中信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科技投入近70亿元,科技人员占比达7.6%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2J3g1qbIi1ajtQw.html 2020年3月25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中信银行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1947.31亿元,同比增长3.81%。

作为中信集团子公司,2020年中信银行联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中信集团金融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联合融资规模达10782 亿元,同比增长68%,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

在科技应用方面,中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2020年,中信银行科技投入近70亿元,较上年增长24%,科技人员数量两年翻两番,科技人员占比达7.6%。

  • 加大数字化营销,利用链式获客和产品获客模型,中信银行拓展新客户1.28万,带动存款增长539亿元

  • 开发零售经营系统,带动资产规模提升近2000亿元,理财AI智能推荐实现中信银行线上销售规模超过2300亿元

  • 利用流程线上化、审批移动化、客户识别智能化等方式,中信银行将对公客户开户时间缩短了约30%

  • 加快智能风控实践,自主研发实时智能反欺诈、反洗钱系统,实时交易监控拦截准确率高达90%,离线风控筛查堵截风险事件1.7万余起

在生态场景布局和企业合作方面,中信银行与银联、滴滴、京东等数百家合作伙伴共建场景5500余个,服务用户520万人,累计资金交易3.9亿笔。

2021年初,中信银行发布了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以高科技驱动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轻型集约发展。

同时,中信银行提出“一改二转三攻坚”的实施路径。

“一改” 即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从总分行运行机制、授权机制、风险管控体系、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子公司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支持分行竞位争先、差异化发展,构建更加有效激发队伍活力的管理机制。

“二转”,重点是数字化转型和轻资本转型。数字化转型要加快打造客户首选数字化零售生态银行、产业生态解决方案智慧服务银行、大数据投资交易领先银行;加快建设智慧风控中台、高效数据中台、领先技术服务中台,以及敏捷组织、数字人才、数字文化、资源配置“四大后台”;轻资本转型要大力推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交易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轻型业务发展,持续创新资本节约手段,转变高资本消耗的增长方式。

“三攻坚”,指集中力量,全力打好资产质量管控、客户拓展和深度经营、重点区域发展“三大攻坚战”,筑牢底盘,轻装上阵,提升竞争力,促进可持续性。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经过三至五年努力,要实现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客户基础明显增强,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收入结构明显优化,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迈上新台阶。

2020年,中信银行完成科技“十三五”规划各项重点任务,科技赋能全面提升。

截止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科技人员(不含子公司)达4190人,同比增长31.68%,中信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达7.60%。

2020年,中信银行科技投入69.26亿元,同比增长24.43%。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56%。

2020年,中信银行还成功投产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工程),全行科技攻关能力、大型复杂工程实施组织能力、实时大数据服务和分析能力、敏捷研发和智能化运维能力等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中信银行完成全行级数据湖一阶段投产,“一湖一库”基础数据平台基本建成,整体处理性能提升50%以上。完成全云化架构转型,基础设施整体云化率达96.71%,基础设施资源具备T+1日交付能力。完成业内首创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整体运维自动化率达90.9%,数据中心成熟度评估结果保持同业领先。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以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为主引擎,建成AI模型中心与AI效率中心,落地307项“AI+数据”精准模型,实时智能服务客户超千万。

其中,理财AI智能推荐实现线上销售规模达2326.50亿元,落地战略客户股权链应用,管理资产提升522亿元以上;智能机器人(RPA)应用场景近800个,分行应用覆盖率超过80%,平均业务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持续领先同业,中信银行区块链平台率先一次性通过中国信通院5项可信测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得到人民银行认可并升级为国家级行业平台。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2J3g1qbIi1ajtQw.html#comments Sat, 27 Mar 2021 09:56:00 +0800
招行、平安年报PK:不懂科技的银行做不好零售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purYXwvkaBYMRxVR.html 无巧不成书,A股最先披露2020年报的两家上市银行,正是人称“零售新王”的平安银行,和“零售之王”招商银行。

招行与平安的零售之战历来瞩目,支撑零售业务的金融科技成果和数字化转型水平,在股份行乃至大中型银行里,也都十分亮眼。雷锋网AI金融评论也曾详细报道过两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全布局(推荐阅读:《招商银行AI全布局》《平安银行AI全布局》)。

正逢年报披露之际,本文将以数个关键业务指标和背后的科技建设成果,解读二者的零售金融最新战况。

零售业务:差距缩小了吗?

从2020年报来看,无论是零售业务的营收、利润还是AUM规模,招行继续遥遥领先,平安则在同比增长上稍胜一筹。不过,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双方全年业务增速均不及往年。

注:招行的“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

  • 信用卡

具体到信用卡,“厮杀”更为激烈。双方在2020全年里均有“出圈”营销,例如平安信用卡的“全城寻找热8”,招行与B站的联名信用卡等。

相关数据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用卡业务的战况,从流通卡量和交易额来看,双方差距似乎有所缩小。

  • APP

App是零售金融乃至全行业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数字化转型时代里,银行触达客户的首要渠道。

从手机银行App表现来看,两家的App累计用户数均已过亿,增速接近。

注:1.“口袋银行”APP的MAU统计口径,纳入了外部合作小程序活跃用户数;还原同口径后较上年末增长15.6%。

2.招行两大App的MAU均以报告期末数值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年报显示,2020年的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零售客户数。

从细分数据不难发现,尽管在宏观战略层面上侧重各有不同,但在App这一赛道,外部高频生活场景服务为双方贡献良多。场景化经营愈加全面,使用户黏性不断提升,加深了App的生态护城河。

招行年报就指出,两大App的MAU合计1.07亿,其中23个场景的MAU超过千万。

平安也在年报中透露,“口袋银行”App的生活场景MAU超2181.9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9.1%,占总活跃用户数的54.1%。

获客方面,招行在披露两大App数据时表示,借记卡、信用卡信用卡数字化获客占比分别是19.98%和62.82%。

平安并未直接披露口袋银行App与数字化获客的关联,但年报给出了另一项数据:2020年,开放银行实现互联网获客405.63 万户,占零售总体获客量的39.0%。

招行则特地披露了招商银行App对理财投资业务的贡献程度,足见App已是招行开展“大财富管理”战略的重要阵地。

  • 私人银行

招行私人银行客户99977户,较上年末增长22.41% ;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27,746.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36% 。

2020年末,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5.7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8%,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11,288.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8%。

两种零售行军方向

在竞争永远激烈的零售战场中,两家银行有着颇为不同的行军方向。

2020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第四年,“零售银行”“科技银行”两大标签愈加鲜明。此次年报也继续强调了零售地位之重要:把打造“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转型方向不变。

零售业务换挡升级目标中,“综合、差异、开放”这三大能力的打造尤其被看重。在发展战略里,平安银行也提到了坚持“综合金融、科技赋能”两大核心优势不变。

国内拥有综合金融全牌照的机构屈指可数,综合金融这一特殊基因,让平安银行在同业之中颇为显眼。集团的全金融业务,自然为其继续扩展更多金融场景,以提供综合化、多样化的服务,源源不断吸引零售客户。

如何充分高效利用集团资源,运用好综合金融这把“武器”,深度融入平安集团“金融+生态”战略打通产品服务,形成端到端的服务闭环,也正是平安银行科技赋能的目标之一。

在过去数年里,平安银行的科技之战,就像是从高空俯瞰庞大金融版图,城池之内无数地方在打通数据能力、经营能力,为各种各样的联动增加润滑,提高金融服务的运转效率。

以科技赋能私人银行为例,其中推出AI银保系统,通过线上获客经营的投保规模占比已达80%;在业内率先实现保险金信托业务100%线上化,设立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

而城池之外,则是全方位的开放银行建设,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如同开枝散叶,与商业消费、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第三方场景流量相结合,金融服务和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力求生态化发展。

2020年3月底投产的零售开放银行 1.0 平台,可以说是他们打响开放银行的关键一枪。该平台截至去年年末,已发布402个产品、1309 个API和 H5 接口,覆盖了账户、理财、支付、保证金、贷款、信用卡等产品能力。

2020年11月上线的平安银行数字账户(MAX 卡),也是其开放银行战略的体现之一,满足用户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需求。

招商银行,则在今年初迎来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零售组织架构调整:将原一级部门零售金融总部的大部分团队、原财富管理部合并组建财富平台部,将手机App平台与客户服务队伍合一。

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招行提出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作为全行未来五年的工作主线——对零售金融重新排兵布阵,只是他们构建大财富管理战略的冰山一角。

招行副行长汪建中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部门整合的原因之一是“致力于实现从MAU到AUM(资产管理规模)更高效率转化”;并将构建一种平台化的经营,把产品和经营运营平台合并(包括外部采购),进而提高效率。

或许这场变动早有预兆:去年年底,招商银行App 9.0上线之时,招行就曾提及要“从MAU运营向AUM运营转变”,App也更强调“财富App”的定位。

招行的零售路线变动清晰可见:过去数年,招行以MAU为北极星,以轻交互的用户取代重交易的客户;如今则试图让MAU运营带来的获客非线性增长,带动AUM的稳健增长。

此次业绩说明会上,行长田惠宇也指出,大财富管理战略的难点和痛点显而易见,一是风险管理,二是金融科技,三是整个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里各个环节。

他表示,尽管招行过去几年已经持续在布局资产组织和产品创设能力,但相比较渠道的优势和能力,他们在这方面还是较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弱一些。

综合来看,平安银行的零售方略,或许更倾向于用科技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打通包括但不限于App的获客、服务渠道,打通自身与外界的桥梁。

而招商银行的侧重点在于,在两大App建设渐趋完善之时,将财富管理的优势融入“流量经营”与“价值创造”之中,上升到更加“精耕细作”的精细化运营。

在这样各有侧重的零售金融方针下,双方对科技建设的布局也呼之欲出。

“重头戏”为何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双方的金融科技发力几何,可以先从整体投入水平来看:

平安银行:与去年一样,并未披露具体投入金额,年报显示,2020年的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33.9%,与2019年增长幅度(35.8%)较为接近。

以2018年的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计算,2020年该项支出约在46.82亿元。而2019年时,该行用于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投入为10.91亿元。

此外,全行科技人员(含外包)超过8500人,较上年末增长超12.5%。

招商银行:2020年的信息科技投入达到119.12亿元,同比增长27.25%;占营业收入的4.45%,这一比重同比提高0.73%。

年报透露,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累计立项2106个,其中1374个项目已投产上线。

而从众多金融科技投入和研发细节中,以及两家银行的发声来看,不难发现,双方不约而同地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发力,过去一年里各自都有代表性案例出现。

平安银行首席信息执行官张斌向AI金融评论表示,2020年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建设可大致归纳为三大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推进技术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支撑能力

他透露,平安银行在此去年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其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金融PaaS平台,顺利支撑信用卡新核心系统大机下移,正是典型案例之一。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曾报道,去年10月末,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成功完成切换投产。

这也是业界第一个在服务不中断情况下,将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无缝迁移到 PC 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改造完成后,新的核心系统支持十亿级交易用户及日交易量,支持敏捷开发、灵活创新和稳定运行。

年报强调,这一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拥有百分之百知识产权,相对于原系统,预计未来5年可至少节省IT成本14.5亿元。

(推荐阅读:《银行业“求变”之日,国产数据库“破局”之时》

开发运维一体化工具平台“星链平台”(Starlink),同样是平安银行用科技实现敏捷转型的“杀手锏”。它在平安银行内部,被定位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抓手”。

相关技术团队曾解释称,该平台纵向上实现跨工具链的自动化,横向上打通部门壁垒,“业务侧+IT侧透明化、深度融合,需求、交付的时间点非常清晰。”

招行过去一年着重于全面启动科技基础设施从IT到DT转型,加快“云+中台”架构转型,积极推进主机上云和应用上云。

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招行CIO江朝阳谈到2020年四大金融科技“产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启用正是其中之一。他透露,“云架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起来,这两年正加紧推动应用上云迁移,希望在未来两年完成上云工程。”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招行不断完善客服云、舆情云、视觉云三大AI云服务。客服云节省人力4000多人,舆情云预警时效性由1天提升至1小时,视觉云全年调用量达9200万次。

开发运维方面,早在招商银行App 7.0推出时,研发团队已经将银行系统转向成微服务架构,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研发流程的DevOps变革;App 9.0则进一步向AIOps转型。

去年12月,招行曾向AI金融评论透露,AIOps生态构建以来,项目交付效率提升50%,持续集成成熟度提升4倍,问题排查时间缩短91.67%。

值得一提的是,中台建设都是两家银行的2020“重头戏”。

平安在年报里给出了相对详细精确的“进度条”:已搭建17大业务中台,共发布195项中台能力,赋能448个前台场景上线;数据中台完成了超2,000万黑名单数据的整合。

尤其是智能语音中台和AI智能语音技术,目前已渗透到97个业务场景,年外呼规模达1.71亿通。

招行同样强调了对企业级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的打造。例如搭建全行统一数据门户“招数”,提升全行数据分析及用数能力。

其实在2020年招商银行App迭代到9.0版本的过程中,技术团队所完成的超过1800项需求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关于“10+N”数字化中台建设,从而形成财富、生活、运营、内容、音视频、开放、安全、AIOps、数据和基础设施生态十大分支。

(雷锋网推荐阅读:《招商银行App 9.0上线:当一个十岁的App谈「新基建」与「杀手锏」》

在谈及平安银行过去一年的金融科技成果时,张斌强调,这类基础技术支撑建设,包括支持分布式和微服务架构,“这实际上是支持一家零售银行非常重要的能力。”

江朝阳也在招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今天某个业务要强,后台的金融科技也一定要强。”

两位CIO的思路,也正说明了数字化转型何以成为现如今银行乃至全行业的浪潮,说明科技赋能零售金融,不能只看智能化应用的简单堆砌。

尽管零售行军路线各有曲折,但在2020这个极其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数字化能力如何让银行整体竞争力“脱胎换骨”之后,零售金融的战局会再起怎样的波澜,这将会是未来数年中最不容错过的画面。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purYXwvkaBYMRxVR.html#comments Thu, 25 Mar 2021 14:42:00 +0800
刘显峰加盟平安银行:主管信用卡、消金业务;曾是浦发信用卡“关键先生”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ZRTSpkNcouhs1m6.html 据界面新闻消息,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刘显峰已于今年1月辞职,现已加盟平安银行,出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将协助汇总管理消费金融、信用卡等业务;他目前的汇报对象是平安分管零售业务的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 

在进入平安银行之前,刘显峰在浦发银行任职多年:

曾任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2014年任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2017年2月,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2020年9月,任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 

刘显峰分管信用卡的成绩显著,浦发内外均有不少行业人士点评刘显峰是浦发信用卡的一大功臣。

在他刚担任卡中心总经理的2014年,浦发银行信用卡发卡量930万张,交易额2996亿元。

而在2016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2758.31万张,流通卡数1687.59万张,交易额6765.88亿元。浦发银行也在2016年报中表示,公司信用卡业务呈高速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增长显著,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升。

2017年2月,刘显峰升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同时兼任总行零售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信用卡中心总经理。

2018年上半年,浦发银行零售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45%,较上年末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首度成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0年9月,刘显峰离开零售岗位,再回北京分行,出任北京分行行长。 

从业绩数据来看,刘显峰的零售业务经验与带队功力可见一斑。他曾介绍浦发零售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三大原因:

一是浦发信用卡坚持高质量账户和贷款结构调整的工作,加快了经营策略的调整,稳中有进,信用卡业务收入是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的第一贡献极;

二是个人贷款同比增加,贡献占比提升;

三是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和私行业务快速发展。

在刘显峰到来之前,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条线也有过人事变动。2020年5月,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私人银行与财富客户事业部总裁黄华离开平安银行,出任华泰证券首席财富官一职。 

年报显示,2020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885.78亿元,同比增长10.8%,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7.7%;实现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77.24亿元,同比增长10.8%。

2020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资产(AUM)2.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0.4%。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13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6.5%。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此前也曾报道,平安银行在2020年自主开发完成了信用卡新核心系统革新。

2020年10月末,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成功完成切换投产,成为业界第一个将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在服务不中断情况下无缝迁移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 

同时,平安信用卡2020年两波重磅营销活动都着重加大了对用户移动支付端绑卡首选平安信用卡的习惯培育。从2020年的夏天“全城寻找热8”成果来看,平安信用卡曝光超26.43亿次,参与用户超440万人,新户环比增长了22%,消费环比增长了10%。

2020年1-7月,平安信用卡新户数超450万,稳居股份制银行榜首。

信用卡无疑是平安银行撬动零售业务的“攻城石”,刘显峰的加盟,相信会为平安的零售之战再添战力。

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ZRTSpkNcouhs1m6.html#comments Sun, 07 Mar 2021 16:04:00 +0800
平安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Q9lJyADWpWCETyG5.html 近日,平安银行再次在同业中“一骑绝尘”,率先发布2020年年报。

在2020年年报中,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科技发展潮流不可逆,主动拥抱、积极参与才能借势顺势,把握趋势......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继续投入,提前布局更多赛道。

2016年,谢永林以董事长的身份执掌平安银行,五年来他持续推动平安银行向科技发展的道路前行,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也一直走在同业前列。

  • 2020年12月,平安银行发射了国内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

  • 截止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AI客服队伍占比超过90%

  • 2020年,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33.9%

  • 2020年末,平安银行科技人员(含外包)超8500人,较上年末增长超12.5%

发射卫星的“科技银行”

平安银行,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国大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平安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围绕这一目标,平安银行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

平安银行有两大核心优势:综合金融、科技赋能。

在综合金融方面,平安银行作为平安集团团体综合金融业务“1+N”的发动机,综合利用平安集团内险资、贷款、私行等各种属性资金,挖掘银行对公渠道价值,成为平安集团内外部资源的生态连接器。

在科技赋能方面,依托平安集团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平安银行将新技术深度植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平安银行还是第一批构建分布式架构技术体系的银行,运用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推动技术架构从传统集中式部署架构,向分布式、云服务框架转型。

为了将综合金融和科技赋能两大核心优势进行整合,平安银行还加快“星云物联网平台”的推广,2020年12月22日,平安银行与具有独立通讯频道的商业卫星龙头企业合作发射了国内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 “平安1号”卫星与“星云物联网平台”是“星云物联网计划”的重要构成。

截至2020年末,“星云物联网平台”已完成智慧制造、智慧车联、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城建等场景的落地,接入物联网设备超33万台;“星云物联网计划”在供应链等领域探索和推广金融创新应用场景, 通过新型产融结合的模式,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近年来,平安银行持续推进全行数字化经营工程。截止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AI客服队伍占比超过90%,理财经理通过精准营销工具人均产能同比提升22.3%,“新一贷”最快10秒放款,信用卡审批效率提升15倍,智能反欺诈系统防堵欺诈攻击金额超24亿,智慧风控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Gartner2020 金融服务创新奖”的金融项目。

在产品销售平台升级上,平安银行推出了AI私募直通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私募产品7×24小时全线上化自主交易,已支持本行超96%的私募产品认购;推出AI银保系统,通过线上获客经营的投保规模占比已达80%。

平安银行的“AI实战”

“平安1号”卫星

卫星具有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目前这一技术不仅能应用于交通,还能在保险理赔、信贷等金融场景有着广泛运用。

"平安1号"卫星是由平安银行与中国商业卫星公司「国电高科」合作发射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

平安1号卫星的发射,也助力平安银行提升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1号”作为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计划”的重要构成,将承载着探索更多金融创新应用的重任。

数字化风控

AI风控方面,平安银行搭建了“风险3.0”新一代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预审平台及多元化外部数据,将传统的逻辑回归,决策树模型和GBM链式聚类分析等大数据模型相结合,引入了生物识别技术,搭建了贷前、贷中、贷后人工智能风控机器人。

“风险3.0”AI风控系统,主要有四大应用场景,分别是远程身份识别、大零售企业级反欺诈防线、信用评估+风险预警以及贷后管理。

比如,零售统一SAFE智能反欺诈系统,自2018年全面投入使用以来,累计防堵欺诈攻击金额超24亿元。

2020年末,平安银行还完成超2000万黑名单数据的整合,黑名单风控服务覆盖300多种业务场景,累计拦截交易达18万笔。

数字化营销

2020年平安银行年报指出,AI营销方面,平安银行基于智能应用平台不断优化人机协同服务模式,通过AI 外呼、AI在线方式主动触达、服务和经营客户,累计上线超300个场景。

2020年,平安银行AI客户经理月均服务客户数较2019年月均水平提升693.1%,AUM 产品月成交额较2019 年月均水平提升 355.2%;AI名片及OMO等营销工具持续升级,高效赋能队伍,理财经理线上分享量显著提升,人均理财销售产能同比提升22.3%。

平安银行还打造了“灵犀”智能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综合化精准服务推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满意度,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在与外部合作方面,今年平安银行与旗天科技旗下企业小旗欧飞达成智能营销领域的合作。

数字化运营

智慧运营建设方面,平安银行着力打造体验佳、效率高和投产优的智慧运营3.0体系。

一方面,平安银行发布零售新门店2.0版,聚焦场景及客群,构建生态内容体系,打造零售银行新体验;另一方面升级“流花3.0”网点管理模式,打造线下网点和线上云店的双店经营模式、“1+N”综合化服务模式和生态化发展模式。

2020年8月,平安银行首家2.0零售门店重庆解放碑支行正式开业,旗下原创生活品牌“橙了”首次亮相并同步上线口袋商城。

数字化客服

AI客服方面,平安银行持续升级7×24小时的“AI+客服”体系,先后上线了贷款提醒、工单处理进度提醒以及涵盖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多媒体场景。

2020年6月末,平安银行AI客服非 人工占比达88.5%,较上年末提升2.4个百分点。

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客服非人工占比达90.1%,较上年末上升4.0个百分点。

在语音识别方面,2020年末,信用卡智能语音平台年外呼规模达1.71亿通,识别准确率超过96%,全年促成信用卡分期下单金额约189亿元、AUM销售额约489亿元

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开发的“小PAI”智能问答机器人投产上线,其智能客服及知识库覆盖数字口袋APP、企业网银、“赢家”APP等多个渠道,问题解决率达95%、准确率达87%

数字化投顾

2017年9月20日,平安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平安口袋银行”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简称“平安智投”),首次开放给普通投资者使用。

该服务运用到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选取了海外投行高盛等广泛运用的Black—Litterman模型(简称BL模型)和量化资产配置方法,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制定个性化投资方案,实时监控并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客户提高投资收益,并可提供产品组合一键下单服务。

云计算

根据2019年年报,平安银行推动应用上云,对应的IT基础设施成本投入仅为之前的1/3;基于PaaS平台构建的信用卡新核心,成本仅为原系统的1/3。

2020年末,平安银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金融PaaS平台已在500多个项目中推广使用,应用范围涵盖信用卡新核心系统、云收单等多个银行关键业务系统,其中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拥有百分之百知识产权,相对于原系统预计未来5年可至少节省IT成本14.5亿元,是金融业核心系统自主创新的新里程碑。

平安银行CIO张斌就曾说道:“云计算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平安云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平安银行对各个新技术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处于业内先进水平。”

AI平台

AI平台方面,平安银行深化一站式AI中台的开发应用,平台已整合AI算法训练平台、可视化机器学习平台、AI云服务平台、客户洞察平台的核心能力。

2020年全年,平安银行新增AI模型超1000个,同比增长超300%,智能营销场景覆盖率达100%,AUM产能转化效能平均提升了30.8%。

数据中台

通过搭建智能语音中台,平安银行不断升级AI智能语音技术,目前已渗透到97个业务场景,年外呼规模达1.71 亿通。

而智能语音中台只是平安银行的17大业务中台之一。

截止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已构建了完善的前中台撮合机制和中台能力孵化机制,搭建17大业务中台,共发布195项中台能力,赋能448个前台场景上线,不断升级完善数据化经营及线上化运营能力。

数据库

平安银行自主开发完成了信用卡新核心系统革新。

2020年10月末,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成功完成切换投产,成为业界第一个将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在服务不中断情况下无缝迁移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 

而平安银行信用卡这一核心系统采用了腾讯云的数据库。对于平安银行为何放弃Oracle,选择国产数据库,平安银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负责人李中原曾向雷锋网表示:

第一,腾讯云数据库的横向扩容能力,让平安银行可以快速进行自动化扩容。

第二,兼具同城多活和数据强一致性。同城多活方案会给业务系统设计带来更大复杂度,跨机房服务调用带来的耗时增加、带来成本上升,但是腾讯云数据库很好地平衡了这一点。

第三,腾讯云可以在自动运维上给予平安银行支持,比如在Oracle数据库上,平安银行如果要部署一个几百套数据库的集群来做统一管理是很难达成的目标。

区块链

2017年,平安银行在保理云平台基础上上线“平安易贝”,为特定供应链内供销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交易,年底,“平安易贝”更名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

SAS平台是为特定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及管理的平台,平台搭载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超级账本全流程信息记录和交互功能,并与中登网直连,自动实现应收账款质押、转让登记。

对于平安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实践,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也曾在201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举例说:我们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专门解决中小供应商应收账款提前变现,由于区块链能验证贸易真实性、溯源应收款转让和监控回款清分,平台实现闭环操作,融资风险大大降低,所以国内十几万亿规模的应收账款市场将有望激活。

他还透露,2018年9月中国香港金管局上线的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成为中国香港政府主导的首批旨在升级9万亿美元全球贸易融资行业的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这背后唯一的服务提供商就是平安。

在2020年年报中,平安银行也提到了区块链。平安银行为银租设备贷业务超9000台设备提供区块链数据存证、溯源、防篡改服务,并与地方税务局合作共建产业税务联盟链,有效降低企业办税成本和贸易融资风险。此外,平安银行的区块链BaaS平台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成为首批央行金融分布式账本相关标准认证的平台之一。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平安银行引入了平安集团旗下公司平安科技的RPA产品“安小蜂”。此前,雷锋网也曾详细报道过安小蜂,详见文章《平安科技RPA负责人:流程优化视角下的“RPA+AI”实践》

在金融产品配置、客户影像处理、系统健康检查等方面开展流程自动化,“安小蜂”切实帮助平安银行提高流程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而平安银行基于RPA开发的“小PAI”智能问答机器人,覆盖了企业网银等多个渠道,问题解决率达95%。

在线支付

支付业务作为零售金融业务中最富有黏性的产品,也是离用户最近的、使用最高频的产品,这一“入口级”地位决定了其在零售金融整体布局中的战略重要性。

以信用卡这个“支付入口”为例,平安信用卡2020年两波重磅营销活动都着重加大了对用户移动支付端绑卡首选平安信用卡的习惯培育。从2020年的夏天“全城寻找热8”成果来看,平安信用卡曝光超26.43亿次,参与用户超440万人,新户环比增长了22%,消费环比增长了10%。

2020年1-7月,平安信用卡新户数超450万,稳居股份制银行榜首。

除了个人在线支付外,企业的在线支付情况也是平安银行十分看重的。2020年,平安银行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服务的平台企业累计交易笔数达56.55亿笔,同比增长163.0%;累计交易金额达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2%。

谢永林:科技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

目前,平安银行领导班子呈现“一正四副”的格局。平安银行行长为胡跃飞,副行长分别为杨志群、郭世邦、项有志、鞠维萍。

而无论是正副行长等平安银行领导班子,还是其普通员工,对科技都保持着十分重视的态度,这离不开平安银行董事长,同时还是中国平安集团董事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对金融科技的重视。

为了彰显重视程度,近两年,无论是2019年年报、2020年中期报告,还是2020年年报,谢永林都会强调平安银行要坚持走科技发展路线。

在2019年年报发布后,谢永林就表示,因采用了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技术,平安银行2019年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而在去年平安银行中报发布会上,谢永林表示科技依然是平安银行未来发展的重心。谢永林说道:“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平安银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而这一次平安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的前后,谢永林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都不为了科技而谈科技,因为科技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水、空气一样,利用科技已经成为平安的一种思维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细胞。”

“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科技基础上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将平安的金融科技能力向行业开放,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谢永林补充说到。(雷锋网)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Q9lJyADWpWCETyG5.html#comments Sat, 13 Feb 2021 10:07:00 +0800
招商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KIT76SxzoD6VRRxv.html “科技是唯一可能颠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力量。”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将这段话,镌刻在2019年招行年报中,至今熠熠发光。

田惠宇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招行2019年年度报告两千多字的“行长致辞”中,他总共提起了6次「科技」、9次「转型」、14次「数字化」。

从2013年任职至今,田惠宇一直推动着招商银行在科技的道路上“狂奔”。

“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田惠宇在2019年年报中如此说到。

在田惠宇等招行人的努力下,招商银行的“科技实力”一直走在同业前列。

  • 2019年年末,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公司营业收入的3.72%;2020年,招行信息技术投入达到120亿元

  • 2020年12月,招商银行与京东联手拿下国内第二张直销银行牌照,招商拓扑银行将完全采用线上化经营模式,探索未来银行新形态

  • 截至2021年1月10日,招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45亿户、月活跃用户数6025万户

疫情的出现,给2020年的银行带来较为复杂的局面和考验,而招商银行去年的业绩较为稳健。按照1月14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05.08亿元,同比增加208.05亿元,增幅7.71%。

近日,田惠宇在面对《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疫情隔离了人与人的物理接触,但得益于较高水平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招行与客户的关系反而更加紧密了,这也坚定了招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图片来源:微摄」

打造“数字招行”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坚持“轻型银行”战略方向和“一体两翼”战略定位。

「轻型银行」的战略方向,要求招商银行轻管理、轻资产、轻经营模式等。比如轻管理,指的是轻型组织架构,具体表现为总行和分行齐头并进;轻资产,指的是资产消耗少、风险更可控。目前招行、工行都已加入轻型银行行列。招行在年报中指出,要紧密围绕“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努力实现金融科技银行的质变突破。

同时,招行也坚持「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零售“一体”以MAU为“北极星”(北极星即最重要的指向,所有指标都为该指标服务),批发“两翼”以特色化为方向,着力构建批发业务体系化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以MAU为最重要指标,招行的APP用户数不断攀高。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突破1亿;2020年年中,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截至2021年1月10日,招行App累计用户数已达1.45亿户、月活跃用户数6025万户。

招商银行还直接指出,要通过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大力开展金融科技银行建设,把金融科技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

目前,招商银行为支撑全行业务发展,建设了深圳、杭州、成都三个软件中心;深圳、上海两个数据中心。

招行的“AI实战”

数字化风控

招商银行的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侦测范围覆盖线上和线下交易渠道, 可以对电信诈骗进行实时拦截。

截止2019年年末,“天秤系统”30毫秒即可对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 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五,帮助客户拦截电信诈骗交易2.79万笔,拦截金额4.93亿元,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止2020年年中,招行对有潜在风险的公司客户预警准确率达到75.60%;帮助客户拦截电信诈骗交易8万笔,拦截金额超过18亿元,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如今,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20毫秒即可对绝大多数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六。

此外,在外部合作方面,招商银行也积极与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展开合作。

根据华为2018年官网发布的文章显示,基于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统一风控平台上线后,风险案件数降低50%,半年减少损失超亿元,信用卡发卡时间从15天左右缩短到5分钟。

2017年11月,腾讯与招商银行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金融大数据反欺诈领域达成合作:腾讯金融云联合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通过AI技术把反欺诈能力开放给招商银行,帮助招商银行更好地识别金融业务中的欺诈行为,共建金融安全生态圈。

2020年4月消息,腾讯携手招商银行预联合开展“灵盾计划”,共创科技反诈新模式。

数字化营销

在智能营销领域中,招商银行的特点是个性化推荐、精准识别以及电子渠道建设。

2018年,招商银行通过对零售客户生成1726个客户画像标签,令营销客户触达次数提升了6.56倍,营销成功率达到17.42%,初步开始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数字化客服

2016年,在AI+大数据的技术浪潮下,招行信用卡服务就以掌上生活App为核心开始了智能化服务的应用落地,从AR客服,到以AI为内核的智能客服,再到小招助理,每一次新技术探索和应用都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交互体验,一步步成为用户身边更个性、更随身的智能助理。

目前,招行信用卡在掌上生活app上推出的“小招喵智能助理”,采用语音转化、语义识别等AI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智能意图分析,让服务“看得见”的同时也“听得见”。同时,在电话语音IVR中植入智能语音导航功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4%,交互量近8万,除了语音识别技术,在图像中也已经运用了人脸识别,大大缩短了安全认证时间。

2020年,招商银行发布的中期报告指出,招行智能客服的自动应答准确率达96.7%。

数字化投顾

2016年,招商银行推出智能投顾服务——“摩羯智投”,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服务的商业银行。

“摩羯智投”主要是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入招行十几年的财富管理经验,通过以公募基金为基础,构建一个资产配置组合,从而达到跟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仅2018年,招行摩羯智投累计销售规模便达到了122.33亿。

数字化中台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搭建面向企业的统一数字化中台——招商银行开放平台,探索以标准化、模块化服务支持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此前,雷锋网就曾详细报道过招商银行的数据中台。比如招商银行搭建了魔方活动运营平台、红包平台等全链路的获客和经营的中台体系。像魔方活动平台,分行在5分钟之内就能快速配置一个线上活动,并通过招商银行App触达目标用户。

招商银行还提出要强化数据中台建设,推动数据打通。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建设数据应用工具平台,降低数据应用门槛。推动系统的打通与开放,打通各个系统的工作流、信息流,实现一个入口通全行。以开放思维将系统解耦,将功能模块微服务化、产品化,将各类通用能力沉淀为系统中台。

2020年招行中期报告指出,招商银行加快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迭代开发,将CRM系统作为中台能力沉淀载体,形成场景串联的客户信息中心、资讯案例中心、业务办理中心、营销支持中心和团队建设中 心等五大核心功能。

CRM4.0系统是「招商银行」金融经营模式转型的关键平台,是基于业务系统之上的智慧营销平台和数字化作业平台,也是客户服务体系和客户经理管理体系平台。 

智能机器人

招商银行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流量分发决策机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机器人、服务分析机器人、质检机器人等,覆盖用户洞察、 流量分发、服务交互、需求再挖掘、管理提升等五大模块,并将呼叫中心移至掌上生活App,为用户提供视听多媒体交互服务,实现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2020年6月,田惠宇指出,招行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大量智能服务机器人,用于零售信贷催收的机器人成本是人工的1/10,产出是人工的9倍,节约的人力成本实际上就是提升了产能。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截至2020年10月,国内采用RPA企业中金融业占比最高,为54.55%,在这当中有77.78%的金融机构为银行。其中,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批使用RPA的银行,分别于2016和2017年率先在国内金融业引入RPA技术,以提高运营自动化水平,效果非常可观。

2018年12月,招商银行在上线的新版网上托管银行系统中,使用了智能机器人参与业务处理,率先实现RPA技术在资产托管领域的应用。

2020年,招商银行在原CBS7.0平台基础上创新性集成了RPA共享池技术,推出CBS-RPA,可以快速帮助企业搭建完善的财资管理系统,构建全面的财资管理体系,解决财资管理的难题与困扰。该产品推出后便广受欢迎,推出仅半年已在全国近十家大型集团企业成功上线。

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招商银行指出在核查、录入、咨询等24个中后台场景中应用RPA、OCR和NLP(自然语言处理)等金融科技技术,报告期内替代业务笔数达1164万笔。

招行行长田惠宇表示:RPA用机器替代简单的外包,大量节约了成本。

云计算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X86服务器部署总量同比增长60.67%,新一代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扩大运用,全行应用上云比例达到44%。

同时,招商银行不断增强开放银行能力,全行统一对外服务的“Open API平台”支持API安 全快捷输出,服务金融支付、AI、智慧停车、智慧医疗等不同场景,赋能合作企业629家。大数据+AI 方面,升级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湖整体容量提升至9.8PB,入湖数据同比增长68%。

在内外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招商银行加大AI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智能客服、风险舆情、计算机视觉三大AI云服务,推出知识管理、数字营销、风险管控三大AI解决方案,支持业务的智能化发展。

2020年中期报告指出,招行要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更便于对系统和应用进行快速构建、扩展、开放和迭代的原生云建设,支持总分行新增应用安全上云。

截至2020年年中,招商银行拥有原生云服务器4015台,较上年末增长100%;原生云存储规模29.18PB,较上年末增长92%;原生云容器数量69080个,较上年末增长121%。

数据库

2017年11月27日,招行联合华为公司成立了分布式数据库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一起研发自主可控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产品。

在这个联创项目中,招行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提供先进的金融业务场景;第二、根据这么多年招行对数据库使用和运维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对联创分布式数据库的具体需求;第三、对于联创数据库的关键组件、比如内核和高可用架构,深度参与从设计、编码、测试到最后投产的整个环节。华为则因为在数据库领域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实现,以及未来市场化的推广。

在初步的接洽与合作后,2018年招商银行与华为进行数据库试点应用。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设立鲲鹏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和负载均衡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分布式数据库联合创新实验室研究成果落地。

生物识别

作为商业银行的头部品牌,招商银行聚焦内部风控和支付安全,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精尖技术,持续升级风控体系,打造智慧风控,为消费者创造便捷高效、安全放心的客户体验。

为加强银行内部安全管理,提高银行系统授权效率,增强柜面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招商银行早在2009年便引入了眼神科技的指纹识别算法和智能终端,应用于招商银行的柜面、智慧网点及移动营销中,实现了智能风控和降本增效,助力招商银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为用户的美好生活加码。

区块链

早在2018年,招商银行便开出全国首张金融业区块链电子发票。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完善并发展标准分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生态,应用数量累计达25个。

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招商银行指出正在完善并发展开放许可链、区块链即服务 (BaaS)平台,已在供应链金融、商户资金清分等场景开展区块链与业务融合应用的持续探索。

线上支付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以产业互联网为纲,实现生态化经营。围绕账户及支付体系数字化、数字化融资、金融科技能力输出三大方向打通产业链,在统一支付结算体系方面创新实现收款分账功能和B2B平台内部户结算模式。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结算综合解决方案“云账单”已为5766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交易量为2872.71亿元; 聚合收款业务聚焦保险、医药、教育、快消四大场景,交易笔数达5.02亿笔,交易金额达1466.47亿元, 同比增长267.51%。

招行的“三个时代”

招商银行从深圳蛇口起家,风风雨雨40年,最终加冕成为当今银行业的“零售之王”。一路走来离不开三位行长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改革的强大魄力。

王世祯是招商银行的首任行长,任职14年,在其带领下,招商银行从招商局独资的银行演变为标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逐步摆脱地区性银行的限制,基本形成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格局。

王世桢等领导层还作出迅速建立招商银行电脑系统的决策,提出了明确的中期目标:三年之内完成基本业务处理电脑化,五年之完成所有业务处理电脑化。这为招行在未来进行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马蔚华接任招行行长,上任后全面启动招行网上银行建设,成为国内首家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招行网银的开通成为其零售业务起飞的原点。

2010年,在意识到过去依靠大规模资本消耗、赚取利差等方式实现的盈利增长难以为继之后,马蔚华带领招行又开始执行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目标为中心的“二次转型”。和王世祯一样,马蔚华也同样掌舵招行14年。

2013年,田惠宇接任招行行长,招商银行迎来了向「金融科技银行」道路全面进发的新时代。

在田惠宇的带领下,招行于2015年提出“移动优先”,有意识地以APP作为经营主阵地。

2016年,招行首次在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提出必须举全行的“洪荒之力”,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并在17年年报中提出要做“金融科技银行”。

在田惠宇等招行领导层的带领下,2019年年末,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公司营业收入的3.72%。

招商银行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历年来在信息科技的投入力度上都远超大部分银行。公开信息显示,招行每年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按上年度营收的3.5%来核定。

近日,田惠宇接受采访时便表示,2020年招行信息技术投入已达到120亿元。如果依据这一数字,雷锋网计算2020年招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KIT76SxzoD6VRRxv.html#comments Fri, 05 Feb 2021 16:34:00 +0800
五大赛道、八位专家,银行局中人眼里的AI江湖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5TgV8bRoSM2z0oNR.html

2020于全体银行而言,是一场无预告的终极考验,一轮最直观的金融科技对决。疫情让网点流量骤降到接近于0,全方位挑战银行线上服务水平,检验那些连年增加的科技投入,有多少真正变作数字化、智能化的一点一滴。

踏进2021,银行们迎来周密复盘、整装待发的最好时间节点。

在过去这一年,银行更努力地摆脱大象转身的刻板印象,告别以往被各路创新推着走的窘况,试图在金融科技和数字新基建的浪潮里承担更主动、开放的角色,以轻快敏捷的步伐持续向前。

没有一家银行不想拥抱AI,没有人愿意错过数智化转型的未来。在梳理数十家银行AI全布局,以及「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多位嘉宾的分享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银行业AI的那些挑战和困境,那些艰险之处同样是机遇所在。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银行业AI,首先被AI本身正面临的数据困境,和日渐收紧的数据监管尺度拦住。

在技术维度不断向前奋进的同时,银行必然要思考的一个议题是:业务创新与隐私保护如何兼顾?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主办的《联邦学习系列公开课》曾对这一问题展开过系统深入的探讨。第一节课上,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就直接点明:“人工智能的力量来自于大数据,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碰到更多的都是小数据。”(详见《微众银行首席AI官杨强:万字图文详谈联邦学习最前沿》

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王健宗也在课上指出,“传统的AI技术必须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或者挖掘一些相关的特征,利用数学理论,去拟合一个数学模型,找到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比如深度学习中训练网络的权重和偏置,模型效果与数据量级、质量、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详见《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王健宗:联邦智能的突围与应用之道》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银行信贷风控:现在大部分AI应用都由数据驱动,信贷风控更需要大量数据训练,但大额贷款风控的案例又非常少。“要是来做深度学习模型,只用少量这种大额贷款的样本远远不够。”杨强解释。

小数据需要“聚沙成塔”,同时又面临侵犯隐私的可能。为此,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领域的立法进入了快车道,滥用数据和爬虫也受到过严厉整治。虽然目前《数据安全法》还只是处于草案的状态,但是草案明确提出要关注数据本身的使用,需要在保护公民组织、相关权益的前提下,促进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发展。

数据被称作是新时代的油田,但银行该怎样通过AI摸索出更高效、更合规的开采工具?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第一场演讲中,微众银行区块链安全科学家严强博士就对银行必备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思维,进行了深入讨论。他指出: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银行业AI发展必须要尊重“数据孤岛”作为数据产业的原生态,隐私保护技术则是打破数据价值融合“零和博弈”的关键,需要打通隐私数据协同生产的“双循环”。

而区块链是承载数据信任和价值的最佳技术,对于隐私计算和AI应用中常见的数据品质等难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互补或提升效果。

联邦学习、TEE可信计算、安全多方计算等多个AI技术路线也正尝试落地于银行的核心业务场景。AI金融评论了解到,除了微众银行,江苏银行2020年也已开展联邦学习方向的探索,他们与腾讯安全团队合作,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对智能化信用卡经营进行联合开发和方案部署,在联邦学习技术支持下进行金融风控模型训练。

银行数据库

以“数据”为线,银行前中后台的升级轨迹清晰可见。

如果说前些年的银行科技,讨论度更集中在前台智能化应用,那么如今中后台建设开始更多地来到聚光灯下,讨论它们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呈现的价值和意义。

这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就是银行数据库的改造升级。

我们曾经报道,Oracle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银行数据库市场,一直具有压倒性优势,也是许多银行的采购首选。

由于长期使用Oracle,不少银行形成较严重的路径依赖。平安银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负责人李中原也向AI金融评论表示,系统迁移和重新建设需要大量成本,从单机变为多机群体,故障发生的故障发生的概率和维护成本都会加大,对整体系统运维将是巨大挑战。(详见《银行业“求变”之日,国产数据库“破局”之时》

但随着银行业务创新需求愈发复杂,传统数据库在技术边界、成本、可控性方面越来越不相匹配;采购数据库的来源单一也让银行陷入非常被动的处境。

而云计算的出现,让Oracle在数据库市场接近垄断的地位有所动摇,各大互联网云厂商杀入战场。

腾讯云副总裁李纲就表示,云化数据库胜在成本低、易扩容两大特点,任意一台X86的PC服务器就可以运行,理论上也有着无限的横向扩展能力,这都是Oracle等传统数据库难以企及的优点。

中国数千家银行由此获得更多选择余地,开始从集中式数据库迁移到分布式数据库,一场事关“大机下移”的漫长征途就此展开。

这场变革已有先行者,例如张家港行在2019年就将其核心业务系统放在了腾讯云TDSQL数据库上,传统银行首次为核心系统选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2020年,平安银行信用卡的核心系统也完成切换投产,新核心系统同样采用了国产数据库。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腾讯云数据库TDSQL首席架构师张文就深入分享了张家港行和平安银行这两个典型的数据库迁移转型案例。

平安银行为例,其体量之大,意味着应用改造更具挑战性。张文解释道,为了配合此次改造,应用引入了微服务架构对应用进行了拆分和解耦。对账号的分布进行了单元化划分,以DSU为一个逻辑单元,单个DSU包含200万个客户信息,单个DSU同时处理联机和账务两种业务。

但国产分布式数据库也同样还在成长当中,张文也指出了目前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面临一系列挑战点,除了有可伸缩、可扩展的能力,更要解决高可用性、数据强一致性,同时探索更具性价比的性能成本,以及为金融机构打造更易上手的、更产品化的成熟解决方案。

中台建设

“中台建设”这个热门关键词,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属。银行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中台。

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架构极其复杂,还有跨部门多团队的协作,海量数据日积月累之下如同年久失修的危楼,更需要及时、持续的治理。

在看来,银行拥有大量的数据、技术和人才,资源却往往“各行其是”,部门之间没有配合意识、独立造烟囱;技术流于表面,无法链接、深入,这造成了银行资源的大量浪费。

中台的体系化建设和顺利运转,才能将这庞大体系中的“死结”一一梳开。

建设银行监事长王永庆就曾指出:中台建设是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关键环节,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归宿是生态化、场景化。(详见《中国建设银行AI全布局》

尽管商业银行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生态系统,但目前仍是封闭的、高冷的,还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对开放式生态化经营可交互、高黏性、有体感、无边界的要求。

因此,建行也已在数据中台先行一步,其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为求轻松支撑亿级用户,实现高时效、高并发场景化经营,招商银行近两年也在中台和技术生态体系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去年年底发布的招商银行App 9.0,迭代需求点超过1800项,“10+N”数字化中台建设就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详见《招商银行App 9.0上线:当一个十岁的App谈「新基建」与「杀手锏」》

如何构建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中台?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360数科首席科学家张家兴就用“三通三快”概括了数据中台的标准:

金融机构面对着海量用户、复杂业务,一个优秀的数据中台,必须是达到多业务打通,内外数据互通和用户关系连通,同时还要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快、使用快、需求响应快。

他进一步强调,数据与AI融合得非常紧密,如果数据中台和AI中台各自建设,两者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割裂的现象。基于此,360数科也推出了自己的数据AI融合中台,将最上层数据平台,到中间数据服务支撑的平台服务,再到整个数据资产的管理,到最下面整个数据技术架构的设计都进行调整,并且将自身沉淀的AI能力嵌入其中。

张家兴也在云峰会的演讲上透露,360数科研发了一项联邦学习技术——分割式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在高维空间,Embedding不可逆的特性,使得不同参与的数据合作方只需要传递Embedding向量,见不到原始数据,但最终可以使模型产生目标效果。

银行信贷智能风控

而在过去一年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然是最引人关注的方向之一。

关注度一方面来自于,受疫情影响而剧增的贷款逾期和坏账风险,如何借助技术手段“端稳这碗水”,把握好信贷支持尺度,成为银行、消金公司和风控技术服务商们的开年大考。(详见《信贷战“疫”:一场给风控的开年大考》

而另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起,针对金融科技或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红线”逐渐清晰。例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要求,和对合作机构的管理规范。

尽管结合AI、大数据的智能风控在银行科技应用中不再新鲜,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风控已经足够成熟——数据资源壁垒、自有数据累积、数据特征提炼、算法模型提升,被认为是大数据风控目前所面临四大困境。

某商业银行负责人就曾表示,在模型建设和模型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数据质量问题,包括外部数据的造假(黑产欺诈)和内部数据的滥用等,在模型迭代方面,很多银行只追求迭代的速度和频次,而忽略了最终效果。

前百度金融CRO、融慧金科CEO王劲进一步指出,数据规范和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质量差且缺失率高,技术能力不足,复合型科技人才匮乏等因素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做好模型的重要原因。

王劲曾在有着“风控黄埔军校”之称的美国运通工作17年,负责过全球各国各类产品相关的700余个模型提供政策制度和独立监控。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他也结合自身二十余年风控经验,剖析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那些理念误区。

“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理解,风险管理永远是一个寻找平衡点的科学。”王劲认为,风险管理平衡有着这样的核心三问:

  • 如何把握风控和业务增长之间的平衡?

  • 在风险管理的数据、模型以及策略中,如何平衡简单和复杂?

  • 在基于数据、技术的“科学”,和更依靠主观经验的“艺术”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

他也解析了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平衡的核心要素,谈到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数据的把控,“金融公司成立之初就要思考数据的生命周期。首先要从对业务产品和客户的选择当中,决定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数据战略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落地过程,机构首先要立下数据选择的原则和条件:要考虑的不只是数据的合规性、稳定性和覆盖率,更要考虑数据的新鲜度、时效性和时间跨度。

从模型建设的角度出发,王劲指出,一个卓越的风控模型应当具备辨别力、精准度、稳定性、复杂度和可解释性五大要素,“原材料”数据、模型架构和算法的选择,衍生变量的出现,对模型的监控和迭代,以及对y的定义和样本的筛选,无一不影响模型的“锻造”。

在他看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能在身份识别和控制、数据安全管理、风险模型管理,和自动化监控体系方面,做到高效完善,将会是非常理想的一种状态。

RPA与内部流程优化

还有一个关键词,在各家银行年报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此前AI金融评论也曾举办《RPA+AI系列公开课》,邀请到五位头部RPA厂商高管分享RPA与金融碰撞出的火花。

RPA的定义,很容易联想到2012年左右的“流程银行”转型潮。当时的流程银行,意为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改造传统的银行模式,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新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如今银行的转型之战,全方位升级为“数字化转型”,内部流程的优化改造在AI和机器人技术的加持下持续推进,RPA也迅速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不可缺席的一把“武器”。

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纪传俊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指出,RPA+AI为银行带来的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减少人工作业、降低人工失误,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同时也提高风险的预警和监控能力。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注意到,已有多家国有大行将RPA投产到实际业务中。

以工商银行为例,RPA在工行的应用覆盖了前台操作、中台流转和后台支撑等多个业务场景,在同业率先投产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平台并推广应用,全行累计46家总分行机构运用RPA落地实施120个场景。

建设银行同样也引入了RPA,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农业银行方面则透露,农行目前还处于技术平台建设阶段,之后将以信用卡业务、财务业务等为试点落地RPA需求。其实施策略,是建设全行统一的RPA技术平台,面向总分行各部门输出RPA服务。

中国银行在2017年底,旗下公司中银国际就已有RPA的概念验证,团队成功投产20个机器人,分别在不同岗位执行超过30个涉及不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工作,也与RPA厂商达观数据展开了合作。

纪传俊也在云峰会上分享了目前AI+RPA在银行各大典型场景的落地:

例如智慧信贷,面向的是整个银行最核心的流程——信贷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其中涉及数据查询、数据处理、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等专业环节,需要完成基础信息的录入、尽调报告的审核,而这些环节中的大量重复劳动,可以基于AI、OCR、NLP等技术自动化完成。

观看回放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

纵观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多前沿技术逐渐进入到银行的视野,还有许多业务环节、场景和体验正在被科技的力量重塑。

基于此,雷锋网AI金融评论在新旧交替之际,邀请到八位重量级嘉宾做客「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以线上直播演讲的形式,针对数据安全、数据库、中台建设、智能风控、RPA等银行科技的不同赛道,进行深入浅出的干货分享。

扫码关注“AI金融评论”,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参会”,即可获得本次云峰会所有回放。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5TgV8bRoSM2z0oNR.html#comments Tue, 02 Feb 2021 07:30:00 +0800
“宇宙行”新行长有了!副行长廖林被“扶正”,30年建行老将出身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HRncZ0Ikia4Aj1A.html 谷澍调任农行之后,工行终于定下了正行长的人选。

据多家媒体报道,工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廖林,正式接任谷澍,升任工行行长。

财新消息称,1月28日上午,工行内部召开视频会议宣布,廖林就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这意味着经过相关必要程序后,廖林将成为工行的新一任行长、副董事长。

至此,六家国有大行的行长之位,只剩中行和邮储尚未落定。(详见《大中型银行高管「大挪移」:涉五行长、两董事长、10+副行长,行业格局将巨变?》

此前工行共有四位副行长,廖林任副行长的时间最长,另外三位(王景武、张文武、徐守本)均为2020年才到任。

廖林升任行长之后,空缺的副行长位置,应是2020年底从工行国际部提拔的张伟武补上,其任职资格还待监管批复。

工行高管团队,自此恢复到“一正四副”的阵容,由董事长陈四清领导。

升任工行行长的廖林,其实是建行出身。从1989年起,廖林在建行工作了三十年。

从2017年3月起,廖林出任建行首席风险官;2018年9月,他出任建行副行长,兼任建行首席风险官。 

而工行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期间,先后有4名副行长离任。因此,2019年11月,廖林平调至工行任副行长,2020年4月起兼任工行首席风险官。

廖林到任工行之后,主要负责授信审批、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等方面工作。

有报道称,他在2020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推进了授信审批体制改革。相关人士透露,廖林将此前在建行推行的一些改革和经验,带到了工行,“实行了经营主责任人制度、审批主责任制度。现在正在推广中。”

据财新报道,近期,工行也迎来了新一轮中层干部人事轮岗,涉及总行多部门和十余家省分行。在2020年11月全行范围的公开竞聘中,有十几位来自总行机关、境内外分支行的干部竞聘成功,已于近期陆续分赴各地上岗,为各分行注入新鲜血液。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HRncZ0Ikia4Aj1A.html#comments Thu, 28 Jan 2021 20:36:00 +0800
大中型银行高管「大挪移」:涉五行长、两董事长、10+副行长,行业格局将巨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QB0cURdsSZjqt0u.html 大中型银行频繁的高管人事“大挪移”,从2020年延续到了2021年。

这期间,除交行外,其余五位国有大行的正行长或董事长均有职务调动;工行、中行、邮储银行的行长位置,仍然无人接替。民生、广发、中信等股份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高层变动。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整理了2020年至2021年初,大中型银行的高管流动如下: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现任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
董事长陈四清田国立刘连舸谷澍任德奇郭新双
正行长空缺王江空缺张青松刘珺空缺

六家国有大行,四位正行长调任

交通银行:国有大行第一位“70后”行长

2020年5月,中投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刘珺,出任交行行长——在刘珺到来之前,行长之位空缺近半年。

1972年出生的刘珺,也成为了六大行行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副行长方面,分管对公的吕家进在2020年7月辞去交行副行长等职务,前往建设银行任副行长;2020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郝拟任交行副行长一职。

此外,还有殷久勇、周万阜、郭莽三位副行长,分管零售、同业业务和科技、预财。

建设银行:高管扎堆退休;新行长原是“旧相识”

吕家进前往的建行,则是中高层调动幅度最大的大行之一。

2020年11月,建设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刘桂平,调任央行副行长。

现年55岁的刘桂平,其实是一位农行老将,有过25年农行工作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16年出任重庆副市长,有过三年的金融副省长任职经历,直到2019年才通过建行行长一职,回归金融系统。

而在今年1月,空缺的建行行长之位,由中行行长王江补上。

王江也是一位老建行人,已经拥有十六年的建行从业经历;离开建行后,他出任过交行副行长、江苏省副省长等职务,如今又再度回到建行。

目前建设银行的高管团队为董事长田国立、行长王江,副行长共有4位:吕家进、纪志宏、王浩、张敏——吕家进、王浩、张敏三人,均是2020年到任。

这波变动的一大原因,是建行多位高管都为1960年生人,2020扎堆到龄退休。

原副行长黄毅、章更生,原监事长方秋月,原首席财务官许一鸣等人,均以“退休”或“年龄原因”理由辞任。

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也已接近退休年龄,建行的高层变动在新的一年或许还将继续。

中国银行:行长暂缺;“原油宝”事件余温仍在

王江回归建行之后,中行行长尚无人接班。

在此之前,2020年12月,中行副行长孙煜就已离任,履新中银香港总裁。

而在一系列中高层变动传闻里最“特殊”的人物,或许是王卫东。有消息称,任中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的王卫东将赴海南,出任海南分行副行长。

王卫东是2020年中行“原油宝”事件的被问责者之一,当时银保监会为此对王卫东和甄梅处以警告和50万元罚款,二人先后出任过中行全球金融市场交易部总经理。

而中行监事长王希全也于今年年初退休,由来自农行的张克秋接任。

农业银行:老工行人的交接棒

接任中行监事长的张克秋,原是农行副行长,在农行工作多年,也是六家国有大行中少有的女性高管。

更受关注的,则是谷澍与周慕冰在岁末年初的这场交接。

2020年12月,63岁的周慕冰到点卸任农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正式退休,职位由原工行行长谷澍接任。

巧合的是,周慕冰其实也出身于工行。

与那些职业生涯以银行为主的行长们不同,周慕冰经历过多种角色和行业:除了银行,他曾在西南财大金融系任教,也在重庆市政府工作数年,还有六年的银监会副主席任职经历。

而农行行长一职仍由张青松担任。

工商银行:谷澍离开,副行长频变

在“宇宙行”工作22年的行长谷澍,也于近期来到农行出任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成为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董事长。

2016年他出任工行行长一职时,也是当时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行长。

而工行的副行长近年来也有多次调整,现任四位副行长中有三位是2020才到任:

  • 王景武,央行原金融稳定局局长,2020年3月调任工行;

  • 张文武,历任工银安盛人寿保险CFO、工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等职务,2020年7月升任;

  • 徐守本,原工行深圳分行行长,2020年10月正式上任总部。

工行正行长一职,仍然空缺。

邮储银行:原行长“跨界”履新

被称为“最年轻国有大行”的邮储银行,在2020年末也出现了行长空缺的情况。

2020年1月,郭新双被聘任邮储银行行长——不到一年,郭新双前往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任监事长,接替已到退休之龄的陈方磊;行长一职,由副行长张学文代为履行。

国家开发银行是郭新双金融生涯的起点,后来他曾在光大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任执行董事,涉足过银行、保险、券商等多个行业;还担任过地方政府市长职务,也曾在核工业部、能源部、产业政策司等处工作。

纵观五位离任的国有大行正行长或董事长,谷澍和王江的去向仍是国有银行,刘桂平进入金融监管层,周慕冰退休,郭新双则实现“跨界”履新。

股份行变动

不仅是国有大行,多家股份行同样迎来董事长、行长的相关变动。

广发银行:国寿入主第五年,“70后”集团副总裁继任行长

郭新双到任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所拥有的广发银行,本周也官宣了新任行长的消息:

国寿集团副总裁王凯,将兼任广发银行党委书记,拟任副董事长、行长。

而原广发银行行长尹兆君,已于2020年末赴太平集团担任总裁一职;广发银行董事长也由国寿集团董事长王滨兼任。

值得一提的是,2021是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的第五年。五年前,国寿成为广发银行单一大股东,银保深化、协同发展的表现令人期待。

但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广发银行自2011年就申请上市备案,但至今仍未成功。

中信银行:副行长阵容年轻化

同样在高管变动中提拔了“70后”的,还有中信银行。

2020年9月,中信银行副行长杨毓拟出任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信银国际”)董事长。

两个月后,芦苇吕天贵两位“70后”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升任副行长。

这两次人事变动后,中信银行将共有5位副行长,另外3位均为“60后”。

民生银行:非民生系接任董事长,董事会仍在“超期服役”

2020年6月30日,民生银行公告,洪崎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等一切职务,由高迎欣接任董事长。

在民生银行工作长达二十五年的洪崎,担任董事长已经六年,此番辞任是“因任职年龄原因”。

接棒的高迎欣则是中行老将,在2020年5月进入民生银行任党委书记之前,他正是中银香港的总裁,先后在中行系统工作超过三十年。

民生银行行长目前仍由郑万春担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董事长一职已变,但民生银行的第七届董事会现在还处于超期服役之中,延期许久的董事会换届还未完全完成。

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行,近年来没有银行不加码科技投入,行长们也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议题频频发声。而在这一整年的高管“洗牌”之后,银行们的AI金融战略会否相应调整?现有银行业格局是否会出现巨变?领先者如何维持优势,落后者怎样奋起直追,这些故事都将在新的一年中缓缓呈现。

对于银行AI变局,雷锋网AI金融评论近期也正在举行【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先后邀请到了:

前百度金融CRO王劲、360数科首席科学家张家兴、腾讯云数据库首席架构师张文、阿里云金融科技AI产品负责人王巍、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纪传俊、微众银行区块链安全科学家严强、华为云FusionInsight首席架构师徐礼峰 、摸象科技董事长高鹏。

希望通过此次线上峰会,分享应用案例,延续技术理念,激荡和传播前沿科学思想。

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ID: aijinrongpinglun),对话框回复“参会”,即可观看直播,并与技术大佬谈笑风生。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QB0cURdsSZjqt0u.html#comments Fri, 22 Jan 2021 17:08:00 +080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4Yya40Pq2E3AqwJZ.html

“要人才强行,要将每年营收的3%投向科技。”

张金良2019年的这番话,拉开了邮政储蓄银行科技转型的序幕。

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身影越来越频繁。零壹智库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项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累计为687件,其中人工智能最多,达375件,占比为54.59%。

作为最年轻的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技术的敏锐度上,也保持着“后来者”的锐气和进取心。

在行长张金良的高度重视下,邮储银行的科技投入逐年攀升: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71.97亿元,占当年营收2609.95亿的2.76%。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比例分别提升到了2.96%和3.5%以上。

技术投入的决心延伸到邮储银行的人才战略上。

目前,邮储银行正在探索推进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给予科技条线特殊的薪酬鼓励政策,选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9大专业领域领军人才,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9年,邮储银行总行科技队伍较上年翻一番;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队伍较上年增长20.35%。

这个“年轻人”,渐渐成为了金融科技的“主力军”。

最年轻的国有银行「转型」

邮储银行于2019年1月正式跻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行列,是中国最年轻的国有行。

作为定位于零售银行战略的成长型国有大行,邮储银行零售特色鲜明,数据显示,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并共享邮政集团旗下邮政网点、60余万个邮政加盟店,拥有6亿客户且71%的客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下沉市场基础牢固。

2020年中期财报指出,邮储银行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并加速向数据驱动、渠道协同、批零联动、运营高效的新零售银行转型。

具体落实在科技层面,邮储银行增设了西安研发分中心,形成“1+4+N”自主研发体系;设立测试中心二级部,增强专业测试能力。

此外,邮储银行云平台有效支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平台、渠道管理平台、服务开放平台等74个信息系统,日均交易量达4.01亿笔,占全行交易总量的81.38%。

截至2020年9月末,邮储手机银行MAU(月活跃客户数)突破4000万户;手机银行前三季度交易金额8.17万亿元,同比增长66.79%。

邮储银行的AI实战

数字化风控

邮储银行依托工商、司法、征信、税务、发票等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贷前自动评价模型,完善自动风险预警和“触发式”贷后检查功能,建立数据驱动的全过程风控体系。

邮储银行还具体应用了移动展业人脸识别、电子地图、照片水印、电子签名等技术,建立零售信贷内评模型,完善优化决策模型,开发风险预警功能模块,不断提升智能化风控水平。

在与外部合作方面,邮储银行与腾讯公司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合作落地实施,签署反钓鱼威胁情报监测服务合同,实现腾讯网络空间7×24小时威胁情报监测和及时阻断, 进一步提高反钓鱼监测处置能力。

数字化营销

营销方面,邮储银行持续拓展政务、产业链和渠道引流三类数据对接,实现32个省银税直连,对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大数据获客渠道。

邮储银行大力推进数字化综合化营销, 以“线上精准推送+二维码”为主要抓手,大大提升农村地区客户营销的效率和精准。

此外,邮储银行还推出“邮储食堂”,借助京东生态场景、供应链能力和芬香社区零售产品技术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多场景多维度的数字营销服务。截至2020年9月末,“邮储食堂”实名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户。

数字化客服

目前,邮储银行正加快推动远程银行中心客服智能化建设,持续完善语音智能化、智能质检等电话银行业务功能,从客户交互模式、服务渠道、质量管理、数据挖掘等各方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及智能客服的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6月,邮储银行智能客服服务量在远程银行中心全渠道中占比 63.43%,问答准确率 95.56%;截至2020年9月,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客服业务量占客服总量的63.4%。

云计算

2011年左右,邮储银行决定用小型机集群的分布式架构,这成为后来邮储云计算架构的基础。

截至2020年6月,邮储银行云交易量占比60%,生产云系统及云交易量占比行业领先;截至2020年9月,邮储银行手机银行等70多个系统实现了私有云部署,完成全行81%的交易。

邮储银行基于OpenStack开放云平台,构建了“两地三中心”云服务架构体系,提升了研发效率。

截至2019年末,邮储银行生产系统云平台有效支持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渠道管理平台、第三方支付等60个系统,日均交易量达到3.78亿笔,超过全行交易总量的80%。

邮储银行还开展系统架构优化,启动代理保险、互联网网贷等存量应用系统向基于云平台和微服务设计的分布式架构优化改造。

在与外部企业合作方面,邮储银行采用了EasyStack易捷行云提供的开源云平台解决方案,构建中国最大的基于OpenSack的金融生产云。

数据中台

邮储银行实现了数据同源同口径,以及统一加工、共享使用,为进一步向数据中台的演进打基础。

邮储银行依靠大数据平台、六大数据集市,全面实施数据中台服务战略,将数据服务嵌入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如纯线上模式经营贷款成本降为传统贷款成本的10%左右。

生物识别

邮储银行是金融行业首家将指纹识别技术引入内部风控的银行。

2005年,邮储银行最早规模化引入眼神科技的指纹识别技术用于柜员身份核验,生物识别技术走出实验室,代替密码用于银行业务签到和授权登录,这在银行科技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

银行应用场景的安全性和复杂性,为更多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用武之地。生物识别技术以其不可替代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十余年来,邮储银行持续加大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和场景拓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使业务办理流程更高效、客户隐私更安全、系统运行更智慧。目前,眼神科技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已广泛运用到邮储银行的各类支付、取款、柜台、手机银行等业务中,并为其搭建了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认证平台,建立多维度、立体式的客户身份认证体系,为邮储银行打造了一把安全便捷的金融“钥匙”。

区块链

邮储银行搭建区块链服务平台,统一底层技术架构,提升上线效率,支持应用场景拓展和跨链对接,实现 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的链上数据迁移和区块链网络托管;2020年1月完成业内首笔跨链福费廷交易,截至2020年6月,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已接入十余家业内合作伙伴,交易规模超250亿元。

此外,邮储银行还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雄安新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非税财政收入等平台。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2020年4月,RPA厂商艺赛旗成功签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行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服务” 项目, 并将RPA成功实施于个人金融部、运营管理部。

此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弘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RPA+AI智能自动化平台,该平台囊括AI、NLP、计算机视觉等先进技术。

以上海分行为例,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每月需要通过系统导出各个区支行的多种维度的财务报表,并且按照要求总计整合。使用RPA系统后,可按照要求,自动复选多项业务参数,导出不同的报表,并且自动处理合并,最终得到所要求的报表。这一过程只需要短短的3到5分钟,较之人工处理需要的3小时,大大节省了时间。

线上支付

电子支付方面,邮储银行持续加强与财付通(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在绑卡渠道和营销活动方面的合作,电子支付交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

截至2020年6月,快捷支付绑卡账户规模 2.96 亿户,较上年末增长 8.03%。

邮储银行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聚合支付收单产品—“邮惠付”,为B端商户提供高效结算服务,提升C端客户线上便捷支付的体验。截至报告期末,条码支付收单商户138.7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0.52%。

数据库

在金融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过程中,各大银行都在聚焦核心业务的主机向开放式平台和分布式架构迁移,银行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替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2020年8月,南天信息为邮储银行实施的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分库扩容工程成功上线,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将X86服务器应用于超大交易量的核心交易系统,为未来大中型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的换代升级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四位董事长“寄语”金融科技

李国华是邮储银行的第一任董事长,于2011年9月开始担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在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兼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李国华在2013年邮储银行承办的论坛演讲中就表示,要“更好地运用科技成果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担任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将近7年,李国华于2018年7月调任中国联通总经理。此后,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空缺近8个月。期间,邮储银行原行长吕家进、副行长张学文先后代为履行董事长一职。

两位“代理董事长”也十分关心金融科技的发展,吕家进就曾表示,“金融科技创新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插上了金色翅膀”。

张学文此前也曾代理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目前代理邮储银行行长,他表示,邮储银行要坚守零售银行战略,加快金融科技应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力推进“新零售”转型。

现担任邮储银行董事长的是“出身”中国银行的张金良,2019年3月上任之初,张金良便有过表态,邮储银行有建设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要增强战略定力,“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战略落地、科技赋能、人才强行、机制重塑这四件事。”

目前,邮储银行董事长为张金良,监事长为陈跃军。该行目前有五位副行长,分别为张学文、姚红、曲家文、徐学明、邵智宝。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4Yya40Pq2E3AqwJZ.html#comments Thu, 21 Jan 2021 06:26:00 +0800
交通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vn5jYl84ybvTAOs.html 2020年1月,任德奇正式担任交通银行董事长一职,距今已有一年。

上任之初,他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交行2019年年度报告中,他总共提起了14次「科技」、6次「转型」。

他表示交行的金融科技战略,应该由落子布局走向精耕细作,由支撑发展走向主动赋能。

在其高度重视下,交行在金融科技的多个前沿领域,走在国内前列。

  • 2020年1月,交通银行宣布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银金科

  • 2020年6月,交通银行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MAU)2651万户,同比增长45.50%

  • 2020年8月,交行成为首例采用国产数据库,并在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的大型银行

打造“数字交行”

交通银行,是中国六大银行之一,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行还是总部在上海的唯一一家国有大型银行,长三角是交行的“大本营”。

在金融科技方面,2019年交行将“科技赋能”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并在科技金融方面动作频频。

截至2019年年末,交通银行境内行金融科技人员3460人,同比增加 59.15%,金融科技人员占比4.05%,同比提升1.33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人民币50.45亿元,同比增长22.94%,占营业收入的2.57%,较上年提升0.38个百分点。

交行还配套推出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存量人才赋能转型三大工程,为集团金融科技布局做强人才支撑。

2020年,交行为了强化科技对经营管理的支撑,实施了金融科技体制机制与职能架构改革,搭建“两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一办”的集团金融科技总体架构:

  • 两部:金融科技部 、数据管理与应用部;

  • 三中心:软件开发中心 、数据中心(系统运营中心)、测试中心;

  • 一公司:交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研究院: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办: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办

2020年6月,依托新一代集团信息系统智慧化转型工程(“新531”工程),交行稳步推进技术架构向分布式、云计算平台转型,加快数据平台、安全平台、生物识别、图像识别、知识图谱、AI能力等平台建设,为本行提升管理与决策效率,优化线上经营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

任德奇表示:要依托“科技+机制”,以“标准化产品、数字化风控、集中化运营”为方向,提升全量客户服务能力 。

在科技投入方面,任德奇也提到,交行科技应用投入要从目前在营业支出中占比5%左右提升到10%,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也从目前的5%左右提升到10%以上。

交行的AI实战

智能风控

目前,交通银行已构建智慧风控应用体系,风险预警规则准确性提升达85%。

在风险授信领域,交行也进行了深化改革,授信申报流程效率提升约40%。

此外,交行还不断完善图引擎平台,完成所有对公客户的基础关联关系图谱构建,应用于客户风险排查及客户发现;建设图像识别平台。实现近百类版面和内容的自动识别 。

运用外部大数据,交行实现风险识别前移、线上数字化标准审批、自动化贷后预警与平台统一催收,推动了交行的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 。

智能营销

智能营销平台,是交通银行基于人工智能的三大平台之一。

目前,交行正在逐步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营销决策模式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统筹经营模式 。

2019年,交通银行电销渠道累计推荐约62万“好享贷业务潜在客户,营销成功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升级智能机器人雅典娜,实现从简单人机交互到复杂业务营销的升级,智能坐席解决率较年初提升3.9个百分点。

智能客服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传统银行业务的融合也是交通银行探索的方向之一,智能客服系统是其中典型的应用场景。

智能客服一方面可以同时处理万人规模的客服申请,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另一方面,智能客服也可以替代人工客服完成简单问题的解答,让人工客服得以专注于复杂服务需求,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智能客服也能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客户服务的问题数据、体验数据和建议数据等进行挖掘分析,全维度了解客户需求,完成用户画像刻画,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公众号的智能客服助理,交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线上咨询服务。

除了线上智能客服,交行还打造了线下智能客服机器人。

交通银行智慧大堂服务机器人,由南京大学旗下的江苏南大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整合了国内外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战略合作共同完成。

交通银行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应用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智能投顾

交通银行推出的“沃德理财顾问”智能理财咨询服务,利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了交通银行员工专业财富管理经验,以及1.1亿客户的行为偏好分析,创建量化财商评估体系和智能化产品推荐体系。

“沃德理财顾问”“将资产配置服务变得精细化、个性化,实现“千人千面”。

不仅没有使用门槛,而且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人工理财顾问易受个人水平、情绪及客观利益影响等不稳定因素,让财富管理的风险可控,为客户带来普惠、简易、可靠的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AI平台

近年来,交通银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务的应用触点,坚持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利用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聚焦在客户画像、需求挖掘、精准营销、服务质检、智能投顾等环节的应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智能化、有管控的金融服务,以全渠道视角推动银行服务与运营流程领域的智慧化改造。

AIStation是浪潮面向人工智能企业训练与推理场景开发的高效人工智能资源平台,可实现容器化部署、可视化开发、集中化管理等,为用户提供极致高性能的AI计算资源,实现高效的计算力支撑、精准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敏捷的数据整合及加速、流程化的AI场景及业务整合,有效打通开发环境、计算资源与数据资源,提升开发效率。

借助浪潮AIStation,拥有百人规模人工智能开发团队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很好的解决了计算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整个计算集群的利用率提高30%以上,运维人员工作效率提高50%,大大加快了模型迭代和上线速度。

数据中台

交通银行在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工程中,凭借AI能力平台和数据中台两大基础能力平台,从感知、认知、开放生态、云平台四个角度打造了四大技术应用体系。

交行将建立技术研发与业务价值创造的联动考核机制,从而让技术人员能闻到前台的"硝烟",体会到前台的"紧迫感"。 

“我们希望协同好科技与业务的关系,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打造强有力的技术中台,提升科技赋能质效水平,为集团发展提供引擎动力和技术支撑。”交行方面称。

云计算平台

优化基础架构,交行正在推进信息技术架构向“集中+分布”转型升级。

目前,交行完成1.81亿张借记卡数据和高频交易从主机平稳迁移至分布式平台,分布式平台分流的借记卡交易量日常占比达50% ,“双十一”占比达 90%,核心账务系统每秒并发处理能力达到1.6万笔;运行在开放平台的应用系统占比超过98%;完成私有云体系建设;应用环境50%以上系统入云 。

还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应用深度融合。

搭建卡中心私有云平台,实现底层环境搭建快、系统功能部署快、应用发布速度快的流水线式作业。目前 ,信用卡业务系统云化率已达80%,其中自研新系统云化率达100% 。

区块链

2018年4月,交行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投产,实现了信息和单据的端到端传输,减少单证邮寄的中间环节,极大提高了国内信用证项下交易速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2018年6月27日,业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在交行正式上线。

聚财链是业内首个投行全流程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本质是一条由交行、交银国际、券商、评级机构、会计及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联盟链。通过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交通银行自主研发了一套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实现了链内跨机构业务流转,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对称加密机制实现敏感业务数据权限的自定义配置。 

7月24日,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融资产品的基础资产信息由交行完成上链。

2018年9月26日,交通银行成功发行了市场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交盈2018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 -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RMBS),发行总规模达93.14亿元。

生物识别

2010年起,交通银行就陆续引入了眼神科技的指纹、人脸识别产品技术和系统平台,推出了即时发卡机、智能桌面、一对多等应用和服务。

近年来,交通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流程重塑、模式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务的应用触点,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打造面向未来的金融科技优势。

平台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18年,眼神科技为交通银行搭建了ABIS 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融合指纹、人脸、指静脉、虹膜等多种核心技术,可实现多模态的自动决策体系、多维度可配置化的人员身份特征识别体系,全面应用于VIP识别、无人银行、智易通、手机银行等应用场景。“完善的生物识别平台建设”作为交通银行10大金融科技创举,被写入了交通银行的2019年年度报告成绩单中。

2020年,在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平台加持下,交通银行与眼神科技正探索基于人脸识别轨迹算法的人体全属性动态识别定位和便捷安全的智慧化园区建设,由业务办理高效化、内部管理智慧化向更多泛金融渠道迈进。

大数据

此前,交通银行的业务系统存在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  

  • 当前交通银行的日志数据越来越多,原有的系统已经无法支撑数据查询

  • 分布式架构越来越成为IT主流技术,而交通银行原有的业务系统,无法满足新技术的要求

  • 随着金融日志数据的急剧扩大,现有的业务系统的缺乏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6年,交通银行决定与华为公司进行合作,运用华为高效可靠的大数据技术,打造软件开发中心。华为推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一)华为提供FusionInsight高级版大数据平台,为交通银行提供基于Hadoop原生社区的完整组件,基于该组件,交通数据查询任务变得“多、快、准”,从而有效提升交通银行业务效率。  

(二)华为大数据解决方案增加了计算效率,并且消除了传统方式的性能瓶颈和单点故障,此外,华为大数据平台具有先进分布式架构,为数据提供了安全环境,并且使后续扩容平滑稳定,使交通银行的业务数据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三)华为对开源组件进行了金融加固,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业务创新上,降低了交通银行的人力成本,大大缩减交行的成本支出。  

在华为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帮助下,交通银行成功上线大数据项目,把复杂度较高的日志查询从一小时缩短到5分钟以内,极大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也为交通银行的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从而成功保障交通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和扩大。

RPA

交通银行旗下公司交银租赁使用的信息系统包括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繁杂分散的系统使得信息的整合度不高。

对很多业务人员来说,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果按照传统做法另外开发新的系统,则开发周期较长,同时会涉及到各个系统接口的开发,会有部分系统不支持接口开放等问题。

业务评审部的员工每天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逐条查看客户的风险信息,且要保证风险信息没有错漏。

在租赁项目汇总自动化流程中,RPA机器人能够辅助业务人员自动维护表格内的大部分字段,自动完成大量重复的租赁项目信息录入动作,使数据输入更加准确和快速。在风险信息监测自动化流程中,RPA机器人能够从各个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客户风险信息并整理在本地文件夹,做到无人值守,业务人员只需查看日志即可。RPA机器人的加入极大地解放了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

交通银行采用了弘玑Cyclone RPA产品与解决方案不仅拥有极高地准确率,还能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自动化运作,让员工从重复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专注于增值业务,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企业竞争力。

引入弘玑Cyclone RPA后,金融市场部交易信息录入工作从之前的人工操作15分钟,到现在人工操作3分钟,效率提升了5倍。业务评审部项目信息录入工作从之前人工操作30分钟/笔,到现在的人工操作5分钟/笔,效率提升6倍。

数据库

相比传统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具有接入生活化和请求高并发的特点。这对银行传统IT架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可靠架构保证业务连续性、高性能满足高频交易的快速响应。

在这样的需求下,传统集中式架构存在瓶颈,分布式架构已成为当前明确的演进目标。

2020年8月,中兴通讯GoldenDB分布式数据库成功中标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试点项目。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选取电子账单管理等三大典型业务场景作为试点,致力于基于X86开放架构实现全局事务管理、备份恢复、数据迁移、集群管理、日志监控、元数据管理、操作维护、同城双活功能及服务、全自动化的配置、操作、监控、故障定位、故障分析等管理,建设适合卡中心业务安全可控的数据库平台。

灵活的分布式架构在更好地应对互联网业务瞬时冲高需求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撑创新业务快速上线。

手机银行

2020年6月,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MAU)2651万户,同比增长45.50%,较上年末增长19.55% 。

目前,交通银行已经成功打通手机银行与买单吧用户体系,实现两大APP平台用户互联 。

交通银行不断丰富场景建设,实现全国各地20多个场景、近1500项水、电、燃气等缴费服务项目接入手机 银行,满足用户一站式“金融+生活”服务需求。

在企业方面,交通银行依托“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公司金融微信公众号”为客户提供三位一体的公司金融线上服务渠道 。

2019年年末,企业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4.72万户,交易额较上年末增长人民币1005.89亿元 。报告期末,企业电子银行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5.07% 。

智能网点

交通银行积极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服务模式。2020年6月,境内银行机构营业网点数3025家。

交行正在实现手机银行与智能机具的联动 ,打造线上线下一 体化协同服务模式。

银行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银行

目前交行领导班子呈现“一正四副”格局,行长刘珺,四位副行长分别为为吕家进、殷久勇、郭莽、周万阜。

吕家进分管对公业务,殷久勇分管零售业务,郭莽分管科技和预财,周万阜分管同业业务,他们对金融科技也皆留下自己的见解。

  • 吕家进: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全球经济,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也为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插上金色的翅膀

  • 殷久勇:金融科技已不再是简单的赋能工具和手段,而是引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与现有商业模式、体制机制充分融合,全方位地重塑着银行业的未来

  • 郭莽:金融科技是交通银行现在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周万阜: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逻辑和服务模式

刘珺作为交行行长更是频频提及银行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力量。

“银行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银行。”在2020年上海外滩大会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

刘珺认为在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支付公司、零售商、网店等都成了银行的竞争对手,所有的竞争都来自意想不到的领域。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vn5jYl84ybvTAOs.html#comments Mon, 11 Jan 2021 15:04:00 +0800
今晚8点丨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纪传俊:三家大行智能化经验加持,我对银行RPA的思考与理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qkpqwuwcLxhRCtH.html 纵观各家银行年报,RPA被提及的频率和篇幅一涨再涨。不谈RPA与流程优化,就等于错失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把钥匙。

究竟RPA和AI,如何优化银行内部业务流程、加速银行数智化升级?今晚8点,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纪传俊将做客《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将从技术、业务、行业趋势等角度,分享他对于「银行RPA」的洞见。

值此跨年之际,雷锋网以「线上云峰会」的形式,邀请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客服、数据平台、数据中台、数据安全、数据库、银行云、银行RPA、银行业务系统,十大银行赛道里的科技专家,陆续分享他们对于银行科技的理解。

嘉宾分享

纪传俊,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

复旦大学硕士和优秀毕业生,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银行业智能机器人负责人。

纪传俊对AI产品在银行及金融行业的场景化应用有丰富经验,覆盖零售、对公、风控、审计等业务条线,成功主导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智能化场景落地。

演讲主题

《RPA+AI: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引擎》

演讲时间

2020年12月29日,晚上8—9点

演讲大纲

  • 智能RPA与银行数字化转型

  • 达观数据银行业RPA应用场景分享

  • 银行业智能RPA最佳实践

  • 智能化RPA的规划和展望

如何参会?

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参会”,即可进群观看直播。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qkpqwuwcLxhRCtH.html#comments Tue, 29 Dec 2020 09:59:00 +0800
中国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QcYQBnsMLRKBVMz.html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认为:“金融科技正在引领全球金融业新格局。”

作为中国经营最久的银行,2019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116.54亿元,同比增长15.15%。

前中行董事长、现任工行行长的陈四清则直接表态,金融科技不是互联网独角兽的专利。在陈四清、刘连舸等历任中行领导高度重视下,中行在金融科技的多个前沿领域,走在国内前列。

  • 完成国内首笔区块链技术下国际汇款业务

  • 业内首家推出手机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专区

  • 率先启动了区块链电子钱包的研发工作,并开创了“区块链+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结盟互联网巨头,中行的科技决心

中行在科技人才的投入上,可谓不遗余力。

今年,中行全球校园招聘职位超1万人,规模同比增加15%以上。

中行还积极组建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旗下科技力量。据悉,中银金融科技今年也计划招聘700人,该公司称60%员工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博士,平均年龄31岁。在最近的一招聘中,中银金科一口气发布了物联网技术科学家、AI科学家、云平台技术专家等40条招聘信息,大量储备技术人员。

除了加固自身科技力量,中行还积极与外部公司进行合作。

眼热互联网巨头庞大的数据、技术和应用场景,继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建行和阿里,中行于2017年和腾讯“结盟”,在大数据平台、智能风控、智能营销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2020年8月,中行又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在杭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在数据中台、RPA、生物识别领域,和科大讯飞、达观数据、眼神科技、云从科技等多家企业展开了合作。

在2019年财报中,中行重点提到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一:坚持“科技引领”,改革组织架构。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组建个人数字金融部,下设数字化平台中心和私人银行中心,全面升级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模式。

二:坚持“移动优先”,建设敏捷前台。2019年,中行发布手机银行6.0版,在功能、体验、场景、 科技应用等方面实现300余项优化提升。年末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1.81亿户,全年交易金额达到2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41%。

三:坚持“智能优先”,建设集约中台。推进智慧账户,中行上线数字账本“收支记录”功能,还推进智能投顾,“中银慧投”智能组合销量累计达到123亿元,持有客户数超过10万人。

四:坚持“自动优先”,建设高效后台。中行希望建成覆盖全面、智能高效的企业级反欺诈事中风控平台,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大数据平台数据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沙箱建模能力提升,建立客户标签1894项,推动实现个人金融业务数据的自动化、可视化和移动化。

“数字中行”的AI实战

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是目前中国银行重点建设的三大技术平台之一,定位为全行统一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

目前,中行与腾讯展开合作,构建了中银慧聚大数据应用平台。

该平台在技术层面,搭建了全行大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层面,融合贯通内外部数据,建立全行统一共享的标签体系;在应用层面,实现PB级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探索,目前已在数字化营销和风控等领域取得成效。

大数据平台投产以来,已为网络金融数据应用、渠道类数据应用和营销类数据应用等提供支持,开展了新一代事中风控(网御2.0)、手机银行“千人千面”客户体验优化及历史金融交易服务、普惠金融白名单筛选等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直接面向手机银行、网银、智能柜台等渠道提供大数据后台服务。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也是中国银行重点建设的三大技术平台之一。

中行的手机银行和APP经常会做一些优惠秒杀活动,在短时间范围内大量的客户涌入,会对后台造成巨大的瞬间压力。

此时,需要后台技术人员尽快投入更多服务器来支撑应用来提高处理能力,金融云平台就有这样的能力。

中行基于自己开发的基础架构管理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几大关键技术平台,完全自主构建了“云图”。

通过“云图”,能非常方便地进行状态监控、CMDB配置管理、运维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智能化运维等等多种工作。

中国银行已完成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建设,包括IAAS、PAAS云平台的技术引进,西安、合肥云中心已投入运营,完成首批网络金融类的试点应用的西安上云投产,为总分行和集团综合经营公司提供生产、测试和托管服务。此外在内蒙、合肥两地已规划部署公有云平台,用以支撑场景生态和对外赋能。

AI平台

在2019年财报中,中行提出全面推广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中银大脑”。

中国银行通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银大脑”项目,打造了嵌入全流程、覆盖全渠道、支持多场景的集团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

“中银大脑”由“感知大脑”和“认知大脑”组成,“感知大脑”即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提供成熟的生物识别、便捷高效的知识库、精准语音识别、智能专业机器人等通用智能服务。

“认知大脑”即机器学习平台,以数据驱动算法,以算法改进模型,模型推动业务闭环,全面支持渠道、营销、投资、风控、内部管理等业务应用发展。目前,中行已申报64项相关技术专利。

数据中台

2020年,中行打造的“95566全语音门户”正式上线。

用户在拨打95566后,只要直接“说”出自己的业务需求,就可获得相应的信息与服务,实现以自然语言为交互界面的高效沟通。

目前,“95566全语音门户”覆盖了190类重点业务节点,综合客服业务覆盖率达到98%。在实际的业务效果上,语音导航正确率已达到91%以上。

中行“95566全语音门户”的中台核心大脑应用了科大讯飞的新一代言知产品——“讯飞言知”。

“讯飞言知”将后台的运营管理与前台的服务营销深度融合,全方位涵盖了业务流程配置及测试验证、需求实时上线、语义效果线上秒级优化、语料聚类及知识点挖掘等功能。在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热上线的同时,更能助力业务人员实现自主运营,同时有效提升语义资源迭代效率。

智能风控

在智能风控领域,中国银行打造了“网御”智能化风控防御体系,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实现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银行渠道及银行卡银联线下POS渠道高风险交易的实时风控监测和处置。

依托中银慧聚大数据应用平台,中行的风控模式由原有的规则模式向大数据模型转变。

在现有专家规则模型基础上,运用机器学习平台与数据模型提升风险识别处置能力,建成实时、高效的企业级事中风控平台和运营体系。

智能营销

在智能营销上,腾讯云为中行提供了灵活的流程控制引擎,帮助系统准确识别客户意图,代替人工完成通知、提醒、回访类外呼任务,并能够根据结果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和跟进服务。

目前,此智能外呼系统已在中国银行全国20余家分行投入使用,最多支持6轮客户对话,实现9%的营销转化。

中行还与供应商GENESYS展来了合作,构建了“中国银行新一代智能服务与营销平台——联络能力平台。

这一平台从2017年POC测试,到2018年投产,用时不到两年。

智能客服

为了解决客服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问题,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牵头建设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统。

该系统搭载智能问答引擎,涵盖任务型机器人、闲聊机器人、以及基于图谱结构的多轮问答及上下文反问机制。另外,除传统的文字交互功能外,系统还新增了图片、表情、语音输入、链接跳转等功能,可以应对客户的多元化表达方式,实现自助问答。

目前,这套在线客服系统已经对接到中国银行门户网站、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多个渠道,有效增加了服务的触点和效率。对外服务以来,智能在线机器人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7x24小时全天候响应客户需求。

生物识别

中行在智慧网点、手机银行等多个领域,应用到生物识别技术。

在智慧网点领域,中国银行与眼神科技展开合作,利用边缘计算和AI技术开展网点人员行为检测识别,实现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提前预警。

其中,眼神科技还为中国银行提供了数万套双目摄像头产品,用于智慧柜员机人脸识别、活体检测。

在手机银行领域,中国银行利用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支持客户自助注册手机银行,降低服务门槛,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外,中国银行还与眼神科技深入探索融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支付科技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银行陆续推出过声波支付、HCE中银长城e闪付以及基于SIM模式、全手机终端模式的手机支付等一系列产品服务。

智能终端与银行卡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早在2016年Huawei Pay为中国银行从软件+硬件两个层面进行支付安全把关并为中行手机端客户提供服务入口。

当前,中行仍重视支付科技方向的创新与发展。今年的一次论坛上,中行董事长刘连舸便表示,要加快推动新型支付方式普及,更好的发挥支付在服务实体当中的积极作用。

RPA

中国银行在RPA领域,有诸多落地。

早在2017年底,中行旗下公司中银国际便开始进行RPA的概念验证。

中银国际RPA团队已成功投产了20个机器人。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间断地执行超过30个涉及不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工作。

而在2019年,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便引入RPA系统,并通过模仿人工操作,实现对公账户全流程自动化管理、信用卡自动调额流程的孵化落地。

在2019年财报中,中行提到要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处理中后台操作性工序,提升运营效率,减低操作风险。

除了中行内部研发外,在与外部厂商合作方面,中行还与RPA厂商达观数据展开了合作。

区块链

在区块链领域,上至技术、专利,中至BAT巨头合作,下至各项行业应用,中行均有涉及。

2019年11月,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甚至表示,中国银行在区块链技术研究方面,是排在第一的。

2016年10月,中行便率先启动了区块链电子钱包的研发工作,并于2017年1月将区块链电子钱包v1.0版正式接入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中国公益”,开创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此次中行区块链电子钱包,是由中国银行与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开发。初期的公益中国平台仅支持微信及支付宝两种方式,在达成与阿尔山金融技术合作后,不仅完成了电子钱包对接,更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公益中国平台的中银支付通道。

2017年8月,中国银行与SWIFT组织和全球银行一起加入SWIFT gpi区块链概念验证(PoC),并促进金融科技在SWIFT gpi项目中的应用。

2018年8月,中国银行完成国内首笔区块链技术下国际汇款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

2020年10月,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项目招标结果尘埃落地,正式开启我国国有大行首个区块链在数字认证等产业金融服务应用落地项目。

开放API

中银开放平台整合了银行各类金融业务接口,打造一个金融服务的应用接入平台,为广大开发者打开了开发各类金融服务应用的大门。

通过中银开放平台面向广大公众发布开发者的各类应用,将银行、开发者、 用户汇聚在一起,建立互利共赢的 ”金融服务生态圈” 。

2013年9月,中银开放平台1.0版正式上线。

截止到2019年5月,中银开放平台已开放21个接口,其他接口暂时只开放给中国银行内部及附属机构及合作伙伴。就其公开信息来看,开放给公众的功能主要为各类信息查询,比如借记卡余额查询、已出账单查询、借记卡交易查询、客户风险等级查询等。

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银金科是中国银行的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

2020年9月,中银金科中标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反洗钱项目,标志了其技术产品正式对外输出。

2020年12月,中银金科在中行官网上发布了物联网技术科学家、AI科学家、云平台技术专家等40条招聘信息,大量储备技术人员。

数字人民币

2020年12月,香港金管局表示,目前正研究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测试。而此次试点由中国银行(香港)和部分银行员工以及商户参与测试,为数字人民币作跨境消费作出技术准备。

中行董事长对金融科技的“三个判断”

2019年4月,陈四清辞去中行董事长一职,前往工行担任董事长。两个月后,刘连舸接任中行董事长。而这距离刘连舸出任中国银行行长还不到1年时间。

刘连舸出生于1961年,今年59岁,是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董事长,另外三名皆在60岁~63岁之间。

2020年1月,刘连舸发表文章,阐述了他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趋势的判断:

一是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创新与重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投资顾问、智能营销、风险防控等领域全面深化应用,使服务长尾客户成本大幅降低,智能风控手段实现了风险防控和客户体验的“双提升”。

区块链技术引发广泛关注,中国数字货币研究应用也在提速。金融机构积极搭建安全可控的云服务平台,提供中小微“云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金融、科技之间的交叉结合催生出大量新金融业态,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二是行业格局从竞争竞合到融合共赢。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通过建立科技公司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实力,并建设灵活的体制机制与外部科技企业加深合作。

科技企业开始关注在创新、技术、数据等方面开展B端科技赋能,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打造“开放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建场景生态,积极开展多平台接入、全场景营销,拓展新的获客渠道,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

三是监管态度从密切关注到鼓励创新。金融科技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等特征,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一定风险,监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增强了行业发展信心。

刘连舸也十分关注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问题。2020年12月3日,在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时,刘连舸表示,金融业要围绕科创企业融资中的痛点优化金融供给......顺应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的趋势,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高科创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请备注公司+姓名)

参考文章:

  1. 中国银行:中银慧聚大数据应用平台

  2. 践行科技创新,中国银行用区块链实现精准扶贫

  3. 骆丽娟:中国银行新一代智能服务与营销平台“联络能力平台”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QcYQBnsMLRKBVMz.html#comments Fri, 18 Dec 2020 11:10:00 +0800
央行今年第二家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瞄准银行间市场交易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Jr0uUwn4mBOTTaI7.html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消息,央行中汇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中汇金科”),日前在2020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会揭牌成立。这是继成方金科之后,央行年内成立的第二家金融科技公司。

中汇金科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交易中心)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注册时间为2020年10月29日,被认为是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商业存在。

各方表示,未来,中汇金科将携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进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中平台和定价中心的设置,为用户提供智能多元的服务,打造银行间市场交易社群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和开放平台,更好地服务我国银行间市场改革的创新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为银行间外汇交易、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提供业务与技术支持,从事信息科技、互联网科技、软件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以承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服务;软件租赁、软件销售;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商务服务信息咨询。 

与中汇金科同天成立的,还有深圳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深圳市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仪式、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认证三地签章仪式也同时在该峰会上举行。

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注册资本1亿元,该中心的大股东为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70%;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6%;深圳市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持股6%。

该中心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为我国金融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将承担银行卡联网通用、芯片化迁移和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工作。

  • 成方金融科技公司

在中汇金科之前,其实已有四家央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面世。

今年7月30日,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为20.078亿元。5家股东分别为央行征信中心、央行清算总中心,以及央行全资控股的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经营范围则涉及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服务等。

与中汇金科明显更侧重于银行间市场不同,成方金科的定位似乎更具综合性,可能在金融电子化、征信、清算等方面会发挥更多作用。

  • 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两家金融科技子公司

2018-2019年期间,央行旗下有两家金融科技子公司陆续成立,分别为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和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落地于深圳和苏州。

天眼查信息显示,这两家公司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实际控制,该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1月,法人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不难看出,这几家公司都聚焦数字货币、聚焦区块链、密码学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关注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定运行;承担法定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场景支持、配套研发与测试。

除上述领域外,央行接下来也将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支持上海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等基础设施。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Jr0uUwn4mBOTTaI7.html#comments Tue, 15 Dec 2020 20:20:00 +0800
第二家直销银行面世:招商银行与京东数科共同筹建拓扑银行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MSAdUD3OPFTiZzZR.html 中信百信银行成立后,时隔三年,银保监会批复了国内第二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12月11日,招商银行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旗下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银商务”)接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共同筹建招商拓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扑银行”)。

早在2018年3月的董事会上,招商银行就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合资方式发起设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议案》。

银保监会批复文件显示,招商银行与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分别认购1,400,000,000股、600,000,000 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别为70%、30%。筹建工作完成后,招商银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开业申请。

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由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注册资本83.53亿元。

据悉,招商银行与京东数科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全力支持招商拓扑银行发展,招商拓扑银行将运用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现已成立的拓扑银行筹备组将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开展筹建工作。拓扑银行将运用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致力于为更多用户提供真正所需的、更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17年11月18日,全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开业。但在之后三年内,一直未有新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获批筹建。

本月,百信银行A轮融资刚刚获批。中信银行和百度两家老股东继续跟投,还引入了新的外资股东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融资结束后,公司的估值约达126亿元。

成立以来,百信银行的业绩波动仍旧较大:

2017年,百信银行营业收入0.3亿元,净亏损2.91亿元;

2018年,百信银行营业收入12.95亿元,净亏损4.84亿元。

2019年,百信银行首次实现盈利,中信银行2019年报显示,其当年营收23.73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净利润0.2亿元。

2020年上半年,百信银行实现营收8.04亿元,净利润0.07亿元。

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MSAdUD3OPFTiZzZR.html#comments Sat, 12 Dec 2020 13:54:00 +0800
招商银行App 9.0上线:当一个十岁的App谈「新基建」与「杀手锏」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CSH0JTSyxFhppidy.html

你打开银行App查看账单,有一笔钱付给了“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三秒钟之内,你能回忆起这是什么支出吗?

但在招商银行App 9.0版本里,这笔支出会直接标记为“美团外卖”。

这个细节看似不起眼,却需要通过机器学习和海量的数据清洗,借助强大的数据中台能力,对交易报文里的原始交易对手进行系统性翻译,用“讲人话”的形式告诉用户每一分钱的去向。

2020年12月3日,招商银行App 9.0正式上线,收支账本的优化只是此次App众多升级细节里的一小部分——从2017年开始,招商银行App都保证每年有一次大版本更新,这次App从8.0迭代到9.0版本的过程中,招行完成的需求点超过1800项,为历年版本之最。

想检验银行的金融科技成色,没有多少渠道能比App更直观更深刻。

它是一个绝佳的窗口位置,银行怎样看待技术、看待用户、看待自身,小到一个按钮的用户体验,大到全行未来数年的发展战略,都能在App身上一览无余。

当流量增长的天花板近在眼前,当沉淀在线上App的用户已经过亿,当疫情直接给银行带来一场网点零流量的终极测试,招商银行App 9.0,是“零售之王”在2020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下,如期交出的大考答卷。数以千计的功能需求、迭代细节里,正藏着招行零售金融3.0转型的“内功”。

App新基建:“10+N”数字化中台与十大技术生态

一个App如同自由漂浮的冰山,用户更容易感知到功能、服务、界面、体验,这部分其实只有露出水面的10%左右,水面之下的数字化中台和技术生态体系建设,如何做到轻松支撑亿级用户,实现高时效、高并发场景化经营,才是招行这本“内功”的秘笈所在。

1800余项需求点中,“10+N”数字化中台建设就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招行将此定义为招商银行App的“新基建”,朝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集约化四大方向成长。

更为全面的技术生态体系也由此而成,形成财富、生活、运营、内容、音视频、开放、安全、AIOps、数据和基础设施生态十大分支。

开头所提及的收支账本升级,就离不开数据生态的成熟。

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架构极其复杂,还有跨部门多团队的协作,海量数据日积月累之下如同年久失修的危楼,更需要及时、持续的治理,将庞大体系中的死结一一梳开。

研发团队告诉雷锋网,招行一直有专门的数据队伍和数据湖,今年则更加注重数据生态的建设,形成强大的数据中台能力,从而将数据的内在价值真正释放出来。

IT部门针对跨业务领域的数据采集、清洗、连接、计算、存储,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转换及标签萃取,提供场景化高效数据服务,既站在用户视角更清晰呈现每一项数据的意义,也为产品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数据驱动闭环持续进行产品治理,提升每一个体验细节。

在开发运维方面,雷锋网曾报道过,招商银行App 7.0推出时,研发团队已经将银行系统转向成微服务架构,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内部研发流程的DevOps变革。

App 9.0则进一步向AIOps转型,完成全生命周期覆盖、数字驱动、智能辅助的高效开发运维体系,支撑规模化、并行化、高质量敏捷交付。

招行透露,AIOps生态构建以来,项目交付效率提升50%,持续集成成熟度提升4倍,自动化覆盖率达100%,系统可用性达99.99%,问题排查时间缩短91.67%。

获客和经营端,招行搭建了包括魔方活动运营平台、红包平台等在内的全链路数字化中台,运营和内容生态为业务和产品创新持续赋能。

雷锋网了解到,单是运营方面就有11个中台实现自助式运营,支持月均10万余次自动生成营销素材。以魔方活动运营平台为例,总分行在5分钟内即可快速配置并上线一个活动,并通过招商银行App触达目标用户。2020年1-11月,招行共开展线上活动5000余个,向用户发放权益超过2亿次。

在疫情催生直播大潮的当下,招行甚至迅速集成出了音视频生态近百个AI原子化能力,5大音视频服务中台已经累计呈现直播1200余场。

本月初的招商银行App 9.0发布会直播就是一次对App音视频能力的现成阅兵:截至12月3日21:20直播结束,直播累计观看量343.57万,点赞、互动等各项数据均创下App端内直播纪录,而App在直播期间完全正常运行,流畅承载了百万级用户的并发流量。

App直接承载发布会直播大任

招商银行App首席产品经理表示,这些中台能力为招行构建了数字化经营的新生态,反过来促使他们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地自我生长、自我进化。

App真核:财富管理“王牌”能力的线上重现

回顾前几代大版本的更新,开放生态圈的构建,对中外环用户和非金融场景的耕耘,是App一大特色;而在App 9.0版本中,招行更强调以金融科技手段重塑财富管理服务的全旅程,通过长期性、智能化的陪伴,帮助用户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财富管理,可以说是招行的绝对王牌。强大的财富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也让招行稳稳戴住“零售之王”的皇冠。

但财富管理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金融服务,客户的投资需求和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从数据角度来看,客户的决策链路相对较长,购买路径也更为复杂。这项更集中在线下的服务,如何在线上触达到1亿多客户,就成了招行今年的一大工作重点。

此次9.0版本解锁的黑科技——“同屏解说”,就是通过文字、图文、语音通话等功能,将招行的线下顾问式财富管理专业服务能力,于线上全面再现。

在理财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用户均可一键连线客户经理,需求秒级响应,进行一对一的顾问在线实时同屏演示讲解。

在招行看来,财富管理不仅是用户资金的单向流动,而是用户与银行之间的双向互动,尤其是当用户遇到困惑时,如何及时交互,更考验银行的实力与诚意——与其强调AI对人工的替代率,不如借助科技将客户经理的陪伴执行得更高效、立体和全面。

招行进一步透露,App 9.0的全旅程“财富陪伴”服务,通过197个需求偏好,20个核心栏位,为用户定向配置全面、客观、有深度的内容资讯及个性化提醒等陪伴内容,帮助客户了解产品表现、市场动态与投资机会;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回检机制,来监控陪伴内容整体效果。

9.0版本也做出了更多能力集成,把庞大的线下网点群和客户经理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例如App会为客户经理提供理财方面的数据决策参考,也可以在理财师平台上方便快捷地进行投资组合的创设,一键生成交易订单,以二维码或链接形式突破渠道限制,触达到更多客户,简化营销步骤、增强互动效果。

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招行着重强化了客户经理线上服务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客户经理通过招商银行App向用户推送订单的成交金额同比去年提升已超过300%。

亿级用户下的“精耕细作”

自2010年上线以来,招商银行App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单一的线上交易工具成长为1亿人的财富主账户,尤其是在过去三年里,App承载了招行零售3.0转型的重要任务。

这条转型进化的路线清晰可见:金融服务以App为载体,突破时间地点的局限,向互联网迁移,先扩大外延全力获客,全面开放,构建高频的App生态圈,再发展客户,提高留存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捷金融服务。

无论是从资产角度还是从场景维度来看,招行都试图构建一个覆盖金融强相关到泛金融、非金融的同心圆,以深化用户经营。

招行零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几年里,招行定下MAU(月活跃用户数)北极星战略,以轻交互的用户取代重交易的客户,活跃用户在App上形成平台式的规模和流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App用户数、交易数连上两个新台阶,App也完成了“外接流量”、“内建平台”的初级目标。

对App和MAU的重视,让招行在零售金融的战场收获颇丰:2020年中报显示,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是2017年末的2.31倍;MAU达5607万户,是2017年末的2.14倍。

而从AUM(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这项银行零售金融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来看,2020年三季度末,招行AUM余额8.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17%,单季增量高达4300亿元。

如今摆在招行面前的,是亿级的获客和经营战略问题,App也开始将“流量经营”与“价值创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地考虑与客户交互的方式和体验,上升到更加“精耕细作”的精细化运营,让MAU运营带来的获客非线性增长,带动AUM的稳健增长,零售3.0转型的质变期正式开启。

下一个十年,会是一个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袭来的时代,会是一个银行服务无限趋近“无处不在”的时代,而招商银行App 9.0,正是招行在数字化思维和金融科技的千锤百炼之后,对这个时代的最强回应。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CSH0JTSyxFhppidy.html#comments Fri, 11 Dec 2020 08:00:00 +0800
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投产一周年「实战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pvTB1pLdGWYDvRw.html 自2003年“信用卡元年”起,中国信用卡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信用卡业务以几乎每年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实现着高增长。这种级别的业务体量和增长速度,远超上一代基于IOE架构的银行信用卡核心系统可承受范围,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容纳不了更多新乘客,就需要及时扩容升级。

早在201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就已着手研究其新核心系统项目。2019年10月,新核心系统StarCard成功投产。据介绍,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

近日,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一周年沙龙在深圳举行, 11家机构在会上联合启动“生态市场”,宣布正式开启无界开放的数字金融新业态。

本次沙龙会议也揭晓了StarCard新核心系统从广泛调研、设计实施到正式上线、稳定运行,以及中信银行信用卡团队与华为、中兴等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努力等种种细节。

开启自主创新之路

在调研决策阶段,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就先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中信银行信用卡党委委员穆银芳介绍到,由于业务高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系统“有没有”的问题,最快速解决的方式就是购买。但购买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个核心系统加上一百多个外围系统,各种架构、各种软件标准五花八门,这对银行IT从业人员要求极高。

从技术来讲,这些是混搭式架构,归根到底都是烟囱式的形态,很难完成数据的融通和业务流程的穿透。

想尽快提升敏捷度,找到应对互联网竞争之道,他们开始探寻一种更大胆也更直接的方案:能不能一次性解决,只升级一次就彻底解决容量和功能问题?

201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启动广泛调研,包括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华为等国内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软件提供商。此外还特别邀请普华永道和德勤协助评估调研结果,最终给出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结论报告,总结出来无外乎两点:

  1. 技术是成熟的,云架构是可行的。

  2. 全球范围内主流信用卡供应商的系统,基本上都无法解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在充分论证后,2016年,他们决定把银行的核心挪到云架构平台上。在没有先例可依的情况下,中信银行管理团队果断决策,正式启动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统的自主建设和研发。

有了“换车”的决心,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应该造一辆怎样的“新列车”?

难点在于,新一代核心系统不能光是解决现有问题,同时也要布局未来,要穿过时间的迷雾去预判和防御可能的挑战。

如果总结行业情况,贯穿三十年的发展角度来看,信用卡系统核心大致经过了如下迭代:

  • 第一、二代系统,以交易为核心,第三代系统,已经开始面向精细化管理。

  • 新一代系统,则要以智能为核心,依托实时大数据能力,构建新一代的信用卡核心系统。

在团队的构想里,这次不仅要实现系统的升级,还要借此机会实现信息技术、管理和功能层面的升级,也是新技术平台云架构的升级,依托这一机遇,实现"新服务、新技术、新管理"三维一体的综合能力提升。

整个IT研发过程的管理,也将采用新的敏捷交付管理模式——与其说这次系统升级是配备“新武器”,其实更像是借此良机获得大规模协同作战的能力。

一张98分的评估结果

在本届沙龙的研讨环节,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项目合伙人于凤友回忆投产之前:“我们有一套评估模型,在第三阶段项目成熟度评估中显示所有的项目评估结果几乎所有都是绿的,获得了98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上线不会有太大问题。”

这个98分来之不易——这场系统升级战打响之时,其实并没有先行案例可供学习。

目标很高远,但是动作要一步步来。项目组提出“先外围、后核心”的作战方针,有序推进信用卡新核心系统的升级,了解到一个大概路径就先全力开发,同时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在组织架构或者业务协同上,项目组以业务单元组建作战队伍,来大幅提升协作能力。

新核心系统升级三大战役(授权交易子系统、账户处理子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子系统)随即展开。

在投入过程中,他们也采用了新的策略:大规模应用开源技术并深度定制,同时采用了不同的科技资源分配比例投入方式。

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是把80%的资源投入到硬件设备上,例如大数据存储这类昂贵设备。但项目组的逻辑是结合当下软件定义的概念通过软件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压力放到设备上,从应用层面实现自有知识产权升级。

同时项目组采用了很多开源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包括中兴的GoldenDB数据库、华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造车”难,“换车”更难。项目组面对的考验相当于是要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把一辆高速列车上的“乘客”,转移到一辆性能更强、容量更大、更能平稳运行的“新列车”上。

据介绍,把旧系统迁移到新系统一般是2-5年的项目实施周期,他们则用2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系统升级,同时把原系统迁移上去。

作为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合作伙伴之一,天阳宏业总裁欧阳建平回忆称,业务系统面对的数据量、交易量都非常大,当年对于卡中心选择的这条较为“果敢”的技术路线还是有一些担心,但后来了解到新核心系统是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后做出的决定,所以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的,既果敢又非常谨慎。

通过与江融信、长亮、天阳、毕马威等合作伙伴的协同努力,以及新核心系统背后上千人的技术团队和五六百人的业务团队,最终在八个月内交付四大版本,囊括了超过一万个功能点。

越接近上线,困难和压力也逐渐显现,系统评估中出现过运维支撑能力、稳定性、质量等问题。

为此,项目组采用“业务专家、合作公司”双线并行的办法,开展大规模业务测试,累计完成了接近50万个测试案例,把极端情况下的容器云、数据库、授权系统、网络等各种故障情况都包括在内,最终模拟了接近600个异常场景,保证即使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仍能平稳运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投产过程前期,项目组也完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数据比对、仿真测试。指挥系统实行“线上、线下”双指令体系,双边确认,确保指令的执行或决策过程准确无误,有效化解“三新叠加”风险:新技术、新运维模式、新数据库。

2019年10月26日,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成功投产上线。

整个系统上线完成后,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从传统架构“4个9”的时代进入“5个9”的时代,可承载亿级账户量。每一笔授权交易的服务响应时长在40毫秒以内,成功率可达99.999%。

尤其在双十一期间,新系统也经历过压力测试,生产上已经轻松突破4500 TPS,在实际测试环节用20台x86就可以支持20000+ TPS的压测值,这是同业双十一峰值的两倍以上。

新系统也在今年9月,按照监管要求完成了同城机房无感切换演练。

StarCard真容

在本届沙龙活动上,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方面介绍,StarCard系统是基于大数据时代重新构建而成,具备微服务、容器云、海量存储、海量计算和机器学习的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三代信用卡系统,IT时代的系统做到最极致的是参数化、模块化。但实际上,基于DT新时代打造的全新分布式StarCard系统,已经将系统微服务化,同时把业务系统功能简化。从另外一层面来说,微服务也可以达到参数化、模块化。

其次是容器化部署。从单线程升级为多线程以后代表着技术上很大的进步,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但是用容器云把多线程扩展到多机器,比如100个线程扩展到20台机器上,哪怕20台机器中有两三台出现故障,对整体业务并无太大影响。

另外,这个系统支持将容器云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可达成设备资源的节省效果。项目组也全面使用容器云部署,提出了“同城双活、异地灾备”的两地三中心部署方案。

新核心系统背后,其实是银行人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理解。

麦肯锡曾经提出数字化驱动的业务战略、数字化增长、开放银行等,项目组参考这一系列概念,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数字化所需的六大IT能力支撑

1. 重塑客户旅程,整个系统以客户为视角,将业务流程重构,将源代码重写。

围绕客户体验,把新的科技能力(如人脸识别、活体检测、OCR技术)都融入其中,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员工行为分析的手段提升客户体验。

2. 内置大数据平台,提供OneData数据服务,简而言之,100多个系统的数据趋近于实时,统一采集管理运算,把结果再运用回去。

3. 微服务架构,把原来的很复杂的银行系统变成一个个单元的小功能。只有系统从服务层面解耦,才能跟后面的敏捷开发配合起来,才更方便。

4. 敏捷交付,协同系统。

很多人一说IT就讲项目管理,其中的确有项目成本、进度等相关内容,但更多的是大规模队伍的协同体系。

每个人在底层中有工作量分配和架构设计,之后分解、分拆任务,每个人按照任务内容开展,最后再快速组装到一起——按以前邮件或者一般的协同工具来做,难度相当高。

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这次的案例管理、测试过程,全部用工具平台来支撑,最终实现人员数字化管理。

5. 智能运维,系统报警可以实时派出任务,项目组能及时跟进、没有遗漏地进行处置。从应用系统监控能看到,每个微服务就像心电图一样,能够直观看到服务运作和调度运营情况。

6. 数字化还有API和AaaS平台(API as a Service),整个核心合作伙伴系统遵循Restful API接口的标准,可以按业务需要和未来场景需要往外对接。

从系统的服务架构、项目管理、程序代码的发布来看,StarCard新核心系统也与Google等主流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基本一致。目前核心授权已完成所有联机微服务的单元化部署,这种单元化逻辑架构,利用有限资源投入即可支撑故障隔离和灰度发布。

据透露,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也依托这项能力,建成了业界首个业务策略实时在线预评估系统。

在这次沙龙上,新核心系统的各项功能亮点也被逐一介绍。例如:账户管理这一核心能力,对账户进了高度抽象:账户就是交易流水的分类汇总;每完成一笔交易之后只需记下交易流水,账户根据用户需要随时设定。

“双改单”的实时入账处理也在新系统中得以体系,现在从技术层面已经实现实时入账、实时到账、实时对账。

在中信银行信用卡团队看来,以前经常提到核心系统用什么数据库、大数据用什么技术,而新构建的系统技术,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业务场景的。

写程序过程中,有一种说法叫做“读写分离”,他们把这个微观逻辑用到宏观层面的框架设计,实现这一大层面的读写分离,从而实现传统数据跟大数据平台双向融合。

从最后实现的效果来看,数据采集同步能从T+1天提升到秒级实时;客户的复杂查询需求迁移到大数据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率先实现十年账单在线查询。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StarCard新核心系统也将加大多平台测试,以适应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已经完成ARM服务器各项指标压测,运行情况良好。中信银行信用卡团队也表示,未来会继续丰富信用卡业务生态,构建“业务+技术”的平台体系,把功能和交易在各行各业进行延展,以银行即服务(BaaS)的方式,实现行业与行业的联结。

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pvTB1pLdGWYDvRw.html#comments Thu, 10 Dec 2020 09:57:00 +0800
中国农业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hW2UngWIri2odcB.html “用金融科技再造一个农行。”这一目标被刻在了农行年度财报中,彰显着它的某种决心。

去年,农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为7351人,在信息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突破120亿元;今年,农行依然保持稳健的科技发展步伐。

  • 在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行成功将全行2.2万家网点全部实现智能化

  • 在智能营销领域,农行通过智能推荐提高理财产品响应率4倍,2020年上半年累计销售额超3.8万亿元

  • 2020年下半年,农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农银金科

未来的银行,就是科技公司,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银行从业者认同。当许多银行和企业还在犹豫和观望时,农行的金融科技之路已经启程。

再造一个农行

中国农业银行多次提出,将数字化转型列为第一经营战略。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拥有24064家分支机构,30089台自动柜员机和遍布全球的1171家境外代理行。以此为基础,农行向全世界超过3亿5千万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020年6月,为贯彻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农业银行编制了《中国农业银行信息科技近期发展规划(2020-2021年)》

在这份规划中,农业银行提出通过“七大技术、五大支柱、六大中台、两大保障”具体推进信息科技“iABC”战略,希冀通过前沿科技,再造一个农行。

  • “七大技术”:紧盯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架构、区块链、信息安全、网络技术等7个方面锤炼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 “五大支柱”:以用户为中心,赋能产品、场景、数据、风控、渠道五大业务领域,助推业务转型升级

  • “六大中台”:零售营销中台、对公营销中台、信贷中台、运营中台、数据中台和开放银行平台等六大中台建设稳步推进,新一代数字化云平台初步建成

  • “两大保障”:一方面从安全生产、信息安全两方面着手,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另一方面重点从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管控流程、合规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方面不断优化IT治理架构

在具体应用布局上来看,农业银行在主要业务上都有相应的AI应用。通过农业银行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我们可以发现其在风控、营销、客服、区块链、数据中台等领域都有AI等相关技术的身影。

数字农行的“AI实战”

AI平台

2018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大脑项目投产实施,农业银行的AI平台——“雅典娜”诞生,农行开启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

据悉,“金融大脑”平台大范围集成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业内首次提出企业级AI金融平台解决方案,定位为农业银行人工智能核心系统,是农业银行践行“金融科技+”战略的积极探索。

“金融大脑”搭建了基于GPU+CPU的大规模AI云计算架构,打造了感知引擎和思维引擎两大服务引擎:感知引擎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等模型能力,投产后金融大脑具有了“听说读写”的强大感知能力;思维引擎搭建了全流程一体化的机器学习建模平台,包括自动化特征提取、模型构建与评估等。

后期,金融大脑还将进一步深化AI能力建设,为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农行“金融科技+”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化支撑。

据悉,农业银行和百度于2017年6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金融大脑”为核心,6大领域应用为支撑,开展智能银行的建设。2018年5月,金融大脑正式启动投产流程。

智能风控

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的数字化风控体系不断健全。

其中,智能反欺诈平台成功投产,智能反洗钱平台优化升级, 授信额度管控中心和信用风险监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流程风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农业银行将智能风控深入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探索“智能评价、智能决策、智能监控”三位一体的智能风控建设之路。

智能营销

在2019年年报中,农行指出智能推荐提升理财产品营销响应率达4倍以上,客户流失预警试点支行客户流失率下降30%以上。

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农行的数字化精准营销成效明显。农行全面推广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字人”管户、 金融小店等数字化营销工具,上半年累计销售额超3.8万亿元。探索网络公益直播、社交短视频等在线营销新手段,依托互联网营销平台开展营销活动 2103 场,参与客户1.37亿人次。

如今,农行2.2万家网点全部实现智能化,持续推进网点基础运营人员有序转岗,增加营销人员数量及占比,打造以“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安防”为主要特征的5G智慧银行网点。

在与科技企业合作方面,农行某省分行与AppIron达成了合作。AppIron联合中国电信、中数通、华为/OPPO,集合各自优势,为农行打造了一套安全可控的智能营销系统。

AppIron作为移动安全管理专业厂商,在华为/OPPO手机上为用户提供安全工作空间,银行通过AppIron建立内部应用商店,进行移动应用的分发,可实现远程自动安装、更新银行应用等。为智能营销APP提供更强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智能客服

2020年7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19》。

数据显示,2019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达到71%,包括语音机器人、文本机器人、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智能质检等AI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分之一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已应用智能知识库系统;越来越多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客户模型分析、标签定义、属性细分与分层管理。

而在智能客服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也走在了前列。

2016年,农行联合捷通华声打造了覆盖Web、微信等多种渠道的灵云智能客服系统。

2020年,农行深圳分行与捷讯通信战略签约,继续共建智能化客服平台。

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一般指机器人理财,是AI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典型场景。

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市分行与网信智投达成战略合作。网信智投为农行无锡分行开发了基金智能投顾系统,并提高其效率,经过一年的合作,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基金销售量达到了全省第一。

2019年,农行正式推出智能投顾产品“农银智投”。

2020年,农业银行私人银行投资辅助决策项目孵化的智能投顾中心系统顺利投产。该系统是农业银行首个专门服务于智能资产配置领域的投资辅助决策系统,为前台投顾应用服务的敏捷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生物识别

安全和服务,是银行拥抱科技的两个“关键词”。

在生物识别领域,农行与眼神科技展开了深入合作。2008年,农行采用眼神科技提供的“柜员指纹身份认证系统解决方案”。

此后,农行联合眼神科技对指纹识别技术进行了迭代创新和持续升级,2011年,推出了基于PKI体系的指纹key技术产品,随后农行在私人银行等对安全等级更加重视的场景下采用了指纹识别技术。

十余年来,农行采用了眼神科技提供的上百万套指纹识别产品。

2020年9月,农行与眼神科技在人脸识别领域继续展开合作。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农行信贷C3系统的身份核验中,不仅增强了系统识别员工身份的能力、强化了系统操作真实性管理,还在风控、业务效率以及客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语音识别

2018年9月,农行与科大讯飞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语音联合创新实验室。

在智能客服领域,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深度学习等技术,双方开展智能语音导航、智能外呼、智能质检、智能知识库语音检索、客户诉求及行为分析等场景的联合创新。

在智慧网点领域,双方共同研发能够逐渐演变为业务专家的智能机器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专业、更及时、更具针对性的智能化业务响应服务。

在智能运营领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任务智能调度、高效运行,提高后台业务自动化处理水平,充分发挥运营资源效用,改进作业流程,提高整体服务效率。

此外,在智能营销、智能案防、智能办公等领域,双方也将开展广泛合作。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2020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研发部处长宫虎波表示目前农行还处于技术平台建设阶段,之后将以信用卡业务、财务业务等为试点落地RPA需求。”

他告诉现场嘉宾:“农行RPA的实施策略是建设全行统一的RPA技术平台,面向总分行各部门输出RPA服务。具体的实施路径分为三步,第一,以信用卡业务为试点,引进外部先进技术,构建技术平台。第二,面向总行及试点分行推出RPA服务,探索RPA开发、部署、管理模式。第三,面向全行推出RPA服务,基本建成完善的RPA开发运营管理体系。”

农业银行的RPA平台,面向全行提供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输出能力,以达到解放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该平台主要分为机器人控制中心、机器人设计器和机器人三个模块。

三模块各司其职,比如控制中心负责机器人的运营管理,工作任务的流程编排和调度;机器人负责运行具体的任务流程。

开放银行

2020年1月,农业银行开放银行平台上线。

此次农业银行上线的开放银行平台,作为全行数字化转型重点打造的“六大中台”战略构想之一,2019年8月即开始非公开试点。平台紧扣住Bank 4.0时代金融服务无处不在的发展趋势,以客户需求和场景服务为导向,实现了用户端、场景端、服务端三位一体的建设,具备了金融服务输出的全流程、一站式线上运营能力。

农业银行整合核心金融产品与优质资源,全面应用API、SDK、H5等多种技术,实现了用户认证、账户服务、支付结算、信用卡、理财融资、信息服务等六大类产品接口的封装,农行和非农行用户均可在各类场景中便捷地使用农行提供的产品服务。

场景端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针对不同行业与场景特点,农行形成了政务、物业、校园、出行、消费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可广泛支持外部合作伙伴平台对接和各分行应用创新,实现合作伙伴赋能与生态共建共荣。

云计算

云计算应用方面,农行推进IT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灵活调度、敏捷交付、弹性伸缩、集约使用。

新一代基础架构云平台已完成开发测试云基础环境的部署及交付。应用云平台实现京沪两地运行,41个应用系统上云投产。

2017年,农行与华为签署了主题为“新一代基础架构云计算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面向未来银行业IT基础架构,展开全面合作。

围绕“加速数字化银行转型的未来IT建设”为主题,华为为农行提供基于云计算和SDN的ICT基础架构及解决方案,支撑多数据中心、多业务中心、国际化、综合化的架构的优化,促进业务发展。

农行科技局局长刘国建表示:探索金融云平台基础架构,实现云平台对金融业务的高效支撑,是当前金融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希望通过与华为公司的深入合作和联合创新,在金融云网络、金融云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解决中国农业银行当前在IT基础架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实质问题。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农行走在了同业前列。

2017年,基于趣链科技底层区块链平台,农行总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并于8月1日成功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2018年7月,农行称已成功完成一笔30万美元的私人连锁贷款。

2018年10月,农行落地国内首个养老金联盟链,与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养老金区块链应用系统,业务处理时间由12天缩短为3天。

2019年12月,农行上海分行在沪举办“跨境e链”产品发布会,该产品是国内首款转口贸易区块链产品。12月17日,农行上海市分行在沪举办跨境e链产品发布会,据悉,该产品是国内首款转口贸易区块链产品。

农行上海分行还与三家大型跨境贸易公司签署业务合作协议,与两家金融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机器人

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分行率先在临沧市金融同业中引进了三台智能机器人,用于网点厅堂服务和营销。

该机器人整合了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图像、人脸识别等在内的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机器人主要服务区域设定为分理处的大厅,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引导分流客户,介绍农行网点主要业务和产品,回答客户询问的生活常识问题。同时还具备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其掌握的一部分知识来源于自带硬件系统,另外一部分知识来自于外部工作人员的“教导”。

董事长周慕冰:发展金融科技意义重大

此前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表示,对农业银行这样的传统大银行来说,发展金融科技意义重大,同时也面临业务和技术“两张皮”,部门系统和数据孤岛等体制机制难题。

为此,周慕冰认为,农行发展金融科技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与产品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科技与产品创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业务板块与科技板块界限,减少管理层级,缩短决策链条,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创新效率,真正实现需求快速响应、资源快速调配、创新快速实现。

二是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加快建立“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探索搭建开放式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全员创新的大环境,推动产品创新流程端到端改进。

三是提升金融科技软实力。把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力资源改革的重点,加快培养一批懂科技、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发储备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新技术,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

周慕冰还在2019年年报中强调,聚焦科技赋能,深入推进零售业务与网点转型,加快业务营销模式、 获客方式、服务渠道和制度流程全面转型。尤其是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平台打造、线上融资、场景构建、数据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文章

  1. 农业银行数据库最佳实践和发展规划

  2. 金融科技一年要投入多少?看看六大行怎么说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EhW2UngWIri2odcB.html#comments Mon, 07 Dec 2020 14:12:00 +0800
中国建设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kHTEy2cv4eUiEcJ.html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认为:“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传统模式的颠覆式改变是大势所趋。”

在其高度重视下,建行在金融科技的多个前沿领域,走在国内前列。

  • 截止2020年6月, 建设银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10940人(比2019年年末新增762人),占集团人数的 2.98%

  • 建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立的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

  • 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由建行在上海成立

建行要打“三场仗”

建行是排在工行后的国内第二大行,市值为1.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8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7.54亿元。

建设银行有三大战略,分别代表了它的三个差异化竞争目标,金融科技占其一。

2019年年报显示,建设银行新增金融科技投入176.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投入规模位居五大行之首。

今年,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依旧稳定推进,并在2020年上半年年报中展示了其最新的进展:

  • 增强人工智能平台服务能力,改进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111个人工智能模型,并应用于多项业务领域

  • 建设金融同业客户信息管理体系,搭建企业级同业应用中台,同业货架应用类产品已上架 12 个,咨询类产品已上架 12 个

  • 完成大数据云平台自用区的部署,同步支持 44 个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应用的开发建设,并完成智慧安全、物联网数据服务等项目的协同上线

2020年10月,时任建行行长的刘桂平表示: “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他认为数字化经营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不是想不想做的附加题,而是必须做好的必答题。唯有坚持数字化转型,做到敞开胸襟,坚定探索,快速行动,稳步推进,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建行的AI实战

无人银行

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突然宣布: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

“无人银行”,面积为165平方米,是一个无需柜员参与办理业务的高度“智能化”网点。

这种“未来银行”整合了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并融入当前炙手可热的机器人、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

在无人银行中,“科沃斯银行机器人”担任起了大堂经理的角色,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与到店顾客进行交流互动、了解顾客需求,进而引导顾客到达不同的服务区域完成所要处理的业务。

5G+智能银行

2019年7月,建行首批三家“5G+智能银行”落户北京,分别是清华园支行、建国支行和兴融支行。

在“5G+智能银行”中,建行搭载了“金融太空舱”。这是一款多模态、沉浸式、智能交互“胶囊式”空间设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客户可以体验龙财富、信用卡、投资理财等业务。

“金融太空舱”是基于京东AI针对银行场景打造的微型、可移动的“快闪”5G+智能设备。

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设备在将来是微型、可移动的“快闪”银行,哪里有需求,就可以将银行开到哪里,使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这是建设银行继2013年推出全国首家智慧银行后,打造出的金融与社会服务新场所。

智能风控

历年来,建行都十分重视智能风控的研发。

  • 2010年建行建成“网络金融反欺诈平台”,针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网络渠道风险交易展开7X24小时全面监管和拦截

  • 此后,建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引人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先进算法,将风控平台升级为“网络金融智能风险监控平台”,实现智能化风险策略应用与决策执行

  • 2018年,网络金融智能风险监控平台从感知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决策控制能力三个模块方向构建网络金融智能“风控大脑”,给风控平台装上“智能大脑”

  • 2018年末,建行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正式接入公有云举报平台,在网银、手机银行、微信渠道向客户、第三方合作商户及外部机构提供风险举报服务

在2019年年报中,建行行长刘桂平提出要构建智能风控系统,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

而在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建设银行也提及推进全面、主动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应用。

其中建行推进的“云审批”试点,推动了智能合规审查系统与授信审批文件库建设,实现授信审批全流程移动办公。

智能营销

建行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技术积累和线上化布局较早的优势,快速研发、敏捷投产。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提供全天候线上服务,通过“云工作室”“惠助你”“掌上网点”等数字化手段主动满足客户多方位金融需求。

2020年9月,建行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营销、智能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通过百度AI技术、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建设银行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将通过百度AI技术赋能,实现更准确的触达客户、理解客户,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

智能投顾

“龙智投”是建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智能化投顾产品。

建行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水平、投资期限偏好、收益目标及风格偏好等,运用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产品组合投资策略。

目前,“龙智投”提供的产品组合策略为公募基金组合策略。

云计算

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正式进军公有云服务领域,并在官网上线。其产品丰富多样,涉及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基础服务,还包括行业应用、银行业务等多种解决方案。

据了解,建设银行是继招商银行(招银云创)、兴业银行(数金云)、中国平安(平安云)之后的第四家进军云服务的金融机构。

2018年6月,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腾讯云是建设银行的IAAS、PAAS的供应商。

腾讯云还曾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快速搭建出一个符合公有云标准的金融级生态云平台建行云,构建了完整的底层基础设施、容器、安全防护以及对应的运维技术能力。

大数据

建行数据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早,在2003年就在《全行的科技规划》中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数据管理应用水平是影响银行竞争的关键因素,是经营分析和科学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建行第一个数据仓库从2005年开始建设, 2006年上线,实现了跨部门、跨业务、跨时间、跨平台的数据整合。当时是一个后台的系统,和ODS一起协同,为监管和风险等应用系统提供数据。

到了2012年,建行开始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在规划的时候就把数据线能力放到和交易线同等重要的位置。新一代数据线的建设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自主用数,把数据开放给最需要的人,让每一个用户都能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取数据来做分析,让数据从后台走到前台。

在2018年,建行开始建立大数据云平台。

建行目前和大数据公司Kyligence进行了合作,通过技术来改变原来数据的组织形式,使数据的服务更加高效。

数据中台

建行在数据中台的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2020年10月,建设银行监事长王永庆就指出:中台建设是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关键环节。

他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归宿是生态化、场景化,尽管商业银行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生态系统,但目前仍是封闭的、高冷的,还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对开放式生态化经营可交互、高黏性、有体感、无边界的要求。

网上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以数字化营销、分客群经营为发展策略,丰富投资理财产品种类,提供资产规划、资产配置等服务。

2020年6月,建设银行个人网银用户3.54亿户,较上年末增加 1,340 万户,增幅 3.93%。2020年6月,企业网银用户9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0万户,增幅7.67%;活跃用户 330万户,同比增速15.91%。

2010年,建设银行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网上银行,全面提升客户终端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网银客户提供安全、简单、快捷的网上银行体验。

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推出“华为 Pay”产品,建行客户可轻松将个人借记卡/信用卡添加到华为手机上,享受移动支付体验。

RPA

为加快智能运营体系建设,推进网点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建设银行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2019年,建设银行与RPA厂商金智维展开此技术应用的深入合作。

区块链

据证券时报报道,10月9日,建设银行在北京召开“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发布会,正式发布“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及“FTI福费廷指数”。

自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2018年4月上线以来,参与方包括建行37家国内分行、17家海外机构和近40家同业,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设银行将按照“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区块链+贸易金融”的发展,以科技赋能金融、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共享构建生态,扎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目前,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超过4000亿元。

开放银行

2018年8月,建设银行的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响应了发展金融科技、构建生态体系的战略,也打开了核心业务对外输出的大门。

建设银行与神州信息强强联合,为开放银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银行借助神州信息丰富的开放银行建设实践经验,仅用2个月就实现了投产上线,取得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该项目将神州信息互联网开放平台纳入了建设银行的技术体系,借助建行自有微服务平台和开发规范及其他功能模块,通过模式创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开放平台的建设。

建设银行开放银行的定位,是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开放模式,赋能行业合作伙伴,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外部合作平台。

目前,神州信息已启动开放银行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标准化之后各金融机构、B端机构的建设成本或会越来越低。

DCEP

2020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官方APP显示,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已经上线,目前该APP已经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

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开通钱包需要设置昵称,并设置支付密码。但目前该功能或仅在部分测试地区可实际应用。

据《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个人客户服务协议》,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APP钱包和硬件钱包。

其中数字人民币APP钱包指通过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智能应用提供的钱包服务,硬件钱包指通过柜面或电子渠道开立的存储数字人民币的实体介质,是具有硬件安全单元介质的DC/EP载体。

建行行长“语录”

目前建行董事长为田国立,前任行长刘桂平于今年11月27日辞任建行副董事长、行长,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刘桂平对于金融科技一直都十分重视,他认为数字化经营对于银行而言是必答题。

目前建行有四位副行长,即章更生、纪志宏、吕家进、王浩。管理层还包括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董事会秘书胡昌苗。

四位副行长对金融科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章更生认为,做普惠金融的关键问题是风控。近年来,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搭建技术与数据驱动的风控体系,设计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线上金融产品,已成为各类供给主体破局普惠金融的共识。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金融科技给予了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机遇与能力

  • 纪志宏在2020年半年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科技赋能方面,建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业务交易撮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案,以及服务的集成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精准化的顾问服务,也实现了相关收入的增长,这都是一些比较创新的领域

  • 吕家进则从金融科技对支付行业的变革角度说起,他认为金融科技创新会给支付清算行业带来市场、渠道、场景等领域的新机遇,也给行业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 王浩则认为供应链金融具有高频、小额、碎片化的特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产业链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具有天然的科技属性。他指出,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灵活运用各类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场景和生态,已经成为供应链的“强链者”

今年以来,建行多位高层变动,迎来两位新副行长,即吕家进、王浩。

而央行,因为刘桂平到任,则是“一正六副”。易纲为行长,郭树清、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刘国强、刘桂平为副行长。其中范一飞、刘桂平皆来自于建设银行。(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文章:

  1. “无人银行”的暖心服务 ——全国银行业首家“无人银行”“智慧”亮相申城

  2. 建设银行在京推出三家“5G+智能银行”

  3. 建行揭开 “5G+ 智能银行” 面纱 

  4. 中国建设银行大数据能力建设之路

  5.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全国首家“无人银行”正式亮相上海九江路

  6. 专家观点丨建设银行分享: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建设实践 

  7. 建设银行王永庆:中台建设是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关键环节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WkHTEy2cv4eUiEcJ.html#comments Thu, 03 Dec 2020 10:19:00 +0800
中国工商银行AI全布局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sFR2Fj1qbMW6naX.html

“未来的银行,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工行行长谷澍的这番话,现在听来,仍掷地有声。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 2019年,工行科技投入达到163.74亿元,约占全年营业收入的2.2%。

  • 截至2019年末,工商银行拥有34800名金融科技人员,占全行总人数的7.8%

  • 2019年工商银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1.0),集中展示了工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IT架构的建立,标志着工行“数字银行”迈入新阶段

银行业的“技术先锋”

截至2020年9月30日,工行资产总额33万亿元,向全球超850万客户和超6.6亿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业务中完成了多项业内首次应用。

  • 同业首家推出AI指数,推出业界首款智能化对公线上支付结算产品“工银e企付”,把智慧产品融入到获客、活客、粘客每个环节。

  • 打造“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IT架构,同业首家基于分布式、云平台形式银行核心业务处理能力,将90%以上的应用系统部署在开放平台,建设了完整的账户、客户、核算等基础业务支撑体系,实现了大型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

  • 在大型银行中首家建成体系最完备的分布式技术平台,累计完成138个应用系统的分布式转型,全面支撑关键业务发展

  • 在金融同业中首次实现大数据服务云全面实现分布式和国产化转型,率先在国内银行实现5G网络联通,在苏州亮相落成同业首个全功能5G智慧网店,推动南京、北京智慧网店旗舰店建设和自动渠道创新;

  • 区块链平台实现同业首家通过工信部区块链权威认证、首家完成网信办备案,物联网平台已接入100万台设备,并提供海量物联网数据支撑。

通过API走出去,工商银行的1000多个服务和产品做成标准化接口,开放给故宫博物馆、国家电网等2000多家合作伙伴。

通过金融云引进来,工商银行引入了财资、教育、景区等15个行业应用,与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行业+金融”的综合服务,目前租户数量超过2万户。

在具体应用布局上来看,工商银行在银行主要业务上都有相应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工商银行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中,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风控、客服、营销、支付、反洗钱和网点等业务条线上都有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布局。

数字工行的“AI实战”

智能风控

工银“融安e信”,是中国工商银行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根据金融同业及企业客户风险防控需求自主研发的银行业首款风险信息服务平台。

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风险控制一定是智能化控制的时代,全面推动银行风险管理由“人控”、“机控”向“智控”转变,工行运用数据加技术构建了2000多个风控模型、4000多个风险指标,打造了全新的信用风险智慧监控体系;在同业首创推出智能化全球反洗钱系统,覆盖五大洲47个国家。

截至目前,在工商银行内部,已运用“融安e信”完成全行人员风险排查88.27万人次,预警28766人次;在人员准入环节预警54人次,拒绝录用10人。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2018年与工行签约以来,在员工行为管理工作中,员工风险命中1904人次,涉及风险信息2552条,命中率6.9%。

具体技术方面,工行和多家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展开合作。

2019年,工商银行携手同盾科技打磨智能风控产品。

同盾科技从三大方面助力工商银行大数据风控体系的完善:

一、整合客户行为数据,构建欺诈信息库。

二、交叉验证多维风险评估系数,更为全面、精准地进行客户风险评估。

三、形成全条线风险预警,为各业务部门提供风险防控。

工行还和声扬科技展开合作,在同业首创声纹风控新模式。工商银行通过攻克电话信道声纹识别难题,首创性地将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信用卡反欺诈,为同业开创风险管控新模式。工行通过电话银行,在线上办理信用卡申请、启卡、尽调环节,利用声纹识别快速无感地为客户经理提供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判断依据,全面提升智慧风控水平和客户服务体验。

第一批信用卡声纹反欺诈场景于2020年6月在北京、湖北、四川、陕西4家分行上线,投产上线仅一周,累计交易逾万笔,成功防堵欺诈数十笔,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智能营销

在智能营销领域,工商银行深入研究开源、商用机器学习平台,基于开源H2O机器学习框架自主搭建工商银行机器学习平台,并将其运用到智能营销等场景中。

在使用AI模型的情况下,工商银行的智能营销场景理财产品营销响应率和基金产品营销响应率均显著提高,可覆盖更多目标营销客户。

在客户营销方面,工商银行基于大数据服务云,实现客户画像信息的整合与服务,其中个人客户营销画像面向全行客户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近一个月的累计使用客户数达100多万,日均使用用户数超过5万人次,同时通过传统PC端、客户经理营销PAD和融E联渠道展现客户画像,为客户经理营销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截至目前全行客户经理累计使用客户画像次数近1000万次,近一个月使用近500万次,日均使用超过1万次,而个人客户风险画像则在融e借白名单与授信管理、卡部营销及授信使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智能客服

工商银行构建OCR识别、客服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等服务体系,完成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客服领域的试点应用,以优化和完善工商银行智能客服体系。

在实际业务中,工商银行推出“工小智”,在微信、短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多个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推动了远程银行中心系统升级和业务创新,完善客服、风控、外呼的智能服务应用。

上半年,智能电话语音及智能文字服务业务量2.5亿笔、日均业务量140万笔。

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深入研究语义分析相关技术和产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手机银行语音导航、转账要素识别等智能客服场景,以及运管查询查复场景,进一步提升智能客服的智能化服务水平,降低运管人力资源成本,后续将基于机器学习平台构建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服务,实现智能客户机器人等垂直应用。

RPA

2019年,工商银行和RPA厂商金智维合作,在同业率先投产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平台并推广应用。

RPA在工行的应用覆盖了前台操作、中台流转和后台支撑等多个业务场景。

全行累计46家总分行机构运用RPA落地实施120个场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有效提升前台服务感知,改进中台操作规范,强化后台支撑能力,助力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据库

2020年,中国工商银行采用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其对公理财系统已完成从大型主机到OceanBase分布式架构的改造。

工商银行对公理财系统是银行的重要业务系统,支撑着企业客户万亿级别的资产,此前一直运行在大型主机架构之上。随着银行整体加速数字化转型,对这一系统有了更高技术要求。

该系统的主机下移方案于2020年9月正式投产。此次合作中,OceanBase为工商银行搭建了横跨两地三中心的分布式集群,以五副本+主备模式提升高可用水平,为业务提供非常强的业务连续性保障,并且在保证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

人脸识别

2020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与云从科技合作进行人脸识别项目。

云从科技为中国工商银行全行提供人脸识别算法、产品与服务,支撑其实现对客业务场景和对内管理场景的创新应用。

此次合作为工商银行全行超过16000网点提供服务,实现AI金融领域规模化示范应用。

云服务

在云服务方面,工商银行自主研发建立了分布式的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大数据体系由传统架构向自主可控、分布式架构转型,可为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高性能、差异化的大数据供给。

2018年,工商银行与用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双方在继承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共筑“企业云服务+金融”新生态。

在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方面,双方共同为小微企业打造一站式的云服务与金融服务,全面扶持中小微创新企业发展。

2019年12月,工商银行还与阿里云展开深度合作,探究金融云领域的发展,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此外,工行还与华为进行合作,引入了华为云FusionInsight智能数据湖解决方案中的大数据产品,搭建了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云平台,解决了大数据全场景生态化应用的存储、算力和算法挑战,将数据智能服务由事后快速演进到事前、事中的阶段。

其后的生态化阶段里,工行实现大数据云平台与华为云Stack云基础设施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云平台的高可用和弹性灵活扩展等能力,向数字工行转型。

区块链

工行区块链研究始于2015年,2018年工行推出自主研发的金融区块链技术平台——工银玺链,于2020年发布了银行业首个区块链应用白皮书。

目前,工行已完成贵州精准扶贫资金、雄安数字城市建设业务场景落地21个,涉及业务应用近80个,服务机构超1000家,涉及资金规模超百亿元。

比如,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联合港运公司、银行、监管机构、海关等多部门打造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生态圈,实现单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转和可追溯,该项目入选了中组部改革攻坚克难优秀案例。

人工智能平台

在人工智能平台方面,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与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第四范式签约。

第四范式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先知”,为工行提供通用的AI基础设施能力和标准化应用流程,帮助工行自主构建覆盖营销、反欺诈、审批、贷后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AI业务场景应用。

应用AI模型,工商银行和第四范式合作之后设计了欺诈模型,整体上比传统的规则模型精准率高得多,提高了60%—70%。

工商银行也有电商平台,也有手机银行,手机银行应用这样的推荐体系,在第四范式的技术输出下,转化率由原来的2%提高到现在的12%。

5G智慧网点+机器人

2019年,工商银行同业首家全功能5G智慧网点在苏州亮相发布。

该网点是工行耗时近7个月构建的一个全部建立在5G网络之上的网点,也是目前业内应用技术最广、服务功能最全、场景链接最多、生态融合最深的智慧网点,深度集成了包括AI人工智能在内的多项金融科技手段。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工商银行5G智慧网点中,两位银行服务机器人“苏小智”和“苏小慧”在其中提供迎宾引导、业务处理、二次营销等智能化金融服务。

5G低时延加上AI智能算法和自主运动规划等机器人核心技术,使两位机器人能够主动获取客户的业务需求并引导办理相关业务,直接干脆地提升服务体验。无需手写单据,动动手指,大部分银行业务都能通过机器人轻松自助办理。客户还能通过“刷脸”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不用再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

新任董事长的“金融科技三板斧”

目前,工商银行的现任董事长为2019年5月刚上任的陈四清。

陈四清认为,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金融变革的主导性力量。他曾表态:“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陈四清刚赴任,工商银行在AI领域便频频落子,更是落地三大金融科技布局。

一是2019年5月8日,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银科技,总部设在雄安。

二是2019年11月4日,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整合提升科技创新力量,下辖区块链、5G等多个实验室。

三是2019年11月8日,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在顶层设计方面,工行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按照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3年)》。

此外,据2020年中期财报显示,在今年疫情期间,工商银行依托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搭建科技平台,一周内开发上线客户经理云工作室,为客户提供7X24小时“无接触”云金融服务;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伙伴活动”,通过线上服务打造多款小微企业专属线上信用贷款和上云融资产品,为3000多家龙头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工行称,将继续以“金融+科技”打造智慧银行生态体系,纵深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打造“数字工行”。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文章:

  1. 工商银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助推IT架构新转型

  2. 工行又一利器!同业首创声纹风控新模式

  3. 独家专访工行行长谷澍:未来的银行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更多「银行AI布局」选题,邀你一同参与。作者周舟,微信:18811172358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sFR2Fj1qbMW6naX.html#comments Thu, 26 Nov 2020 19:06:00 +0800
润和软件助力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零”感切换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6GYrWF2ewUI8WzUI.html 10月底,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成功完成切换投产,是业界第一个将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由大型机集中式架构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为确保上线成功,作为该项目的金融测试服务商,润和软件派出100多名技术骨干,与平安银行共同奋战700多天。

由于A+新核心是业界第一个联机和批量解耦的信用卡核心系统,润和软件金融测试团队除了规划多轮用户验收测试外,针对部分业务也进行了专项场景测试、全流程验证、业务连续性测试,确保了新功能及迁移后业务连续性的完整及正确性,最终使得该新核心在切换过程中交易不中断,6000多万活跃卡用户零感知,创造了核心系统无缝投产的新模式,打破了业内核心系统投产时间新纪录。

2020年至今,润和软件已在金融测试领域中标85个

在金融行业第三方信息化测试领域,无论是产品能力,还是品牌美誉与口碑,润和软件在业内都是顶级的技术服务商,占有行业的半壁江山,已累计为300多家金融企业提供了卓越的软件测试服务。2020年至今,润和软件在金融测试领域已经成功拿下85个标的。

近两年来,润和软件在金融测试领域依托自动化手段持续提升软件研发测试工程与工艺水平,推出十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平台以及面向测试与全流程的新产品。与此同时,润和软件以软件质量管理和自动化测试能力为支撑,积极由测试域向开发、运维域扩展,逐步形成了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与服务交付能力。 

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6GYrWF2ewUI8WzUI.html#comments Mon, 09 Nov 2020 10:16:00 +0800
中国工商银行开始采用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9rhyHEF0k1SRx8ze.html

9月25日,记者从外滩大会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开始采用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其对公(法人)理财系统已完成从大型主机到OceanBase分布式架构的改造。

作为业内最强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始终是IT架构创新的积极支持者,从电子化到数字化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工商银行对公(法人)理财系统是银行的重要业务系统,支撑着企业客户万亿级别的资产,此前一直运行在大型主机架构之上。随着银行整体加速数字化转型,对这一系统有了更高技术要求。

据了解,在为期3个月的观察验证之后,中国工商银行同蚂蚁集团OceanBase、阿里云技术团队共同制定该系统的主机下移方案,并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此次合作中,OceanBase为工商银行搭建了横跨两地三中心的分布式集群,以五副本+主备模式提升高可用水平,为业务提供非常强的业务连续性保障,并且在保证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

去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和蚂蚁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全面合作意向,合作内容包括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领域进行共同探索和创新。此次工商银行对公(法人)理财系统从主机下移并运行在OceanBase之上,也标志着合作开始进入落地阶段。

OceanBase是蚂蚁集团自主研发10年以上的分布式数据库,历经阿里和蚂蚁集团内部不同场景的打磨,已经在支付宝、网商银行等核心系统上顺利运行。今年6月,OceanBase成立独立公司运营,加速大规模商业化,目前已经在多家金融机构落地应用,包括南京银行、人保健康险、常熟农商行、苏州银行、广东农信等数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9rhyHEF0k1SRx8ze.html#comments Fri, 25 Sep 2020 14:14:00 +0800
四大行发布半年报,智能风控、区块链成“官方标配”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XZUg3vOdMvGuPnoq.html 8月30日,四大行共同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

上半年财报显示,四大行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增长幅度2%~8%。

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57.10亿元,同比增长3.24%;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9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93亿元,同比增长4.9%;工商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23亿元,同比增长2.1%;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9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5%;

虽然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但由于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四大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不良贷款率普遍升高。

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078.12亿元,同比下降11.22%,不良贷款总额1983.82亿元,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个 百分点;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091.90亿元,同比下降10.8%,不良贷款余额2077.45亿元,不良率1.43%,较上年末升0.03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净利润1498亿元,同比下降11.2%,不良贷款率1.5%,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实现利润总额1389.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72%,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四大行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期间,四大行采取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二是,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四大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

在这样的情形下,四大行愈发重视智能风控、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发展。

加大智能风控发展

面临疫情和复杂国际形势的双重压力,四大行在财报中皆再次强调安全风控的重要性。

中国银行

在智能风控领域,中国银行打造了“网御”智能化风控防御体系,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有力支持全面风险管控。

在金融方面,中国银行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管控和主动压退,防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风险。在支持个人授信业务发展的同时,防范过度授信和交叉传染风险。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在财报中提到,农行的数字化风控体系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农行提到,其智能反欺诈平台已成功投产,智能反洗钱平台已优化升级, 授信额度管控中心和信用风险监控中心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流程风控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按照“主动防、 智能控、全面管”原则,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商银行强调信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制定了“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授信审批新规,完善信用风险缓释措施。

其中,“七彩池”涵盖风险由低到高的七个色池,通过智能风控驱动,强化信贷风险管控统筹协调,实现风险分池分区分块差异化精准管理。

建设银行

在上半年,建设银行推进了全面、主动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应用,推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在信用管理风险中,建行还推进“云审批”试点,推动智能合规审查系统与授信审批文件库建设,实现授信审批全流程移动办公。

在市场管理风险中,建行推进投资与交易业务智能管控平台项目建 设,拓展交易投资客户统一风险视图。

加强智能营销体系建设

从上半年财报分析可见,四大行皆强调数字化转型,除了智能风控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还在智能营销、数字中台、云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

农业银行

在上半年财报中,农业银行肯定了其数字化营销成效明显。

农业银行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字人”管户、 金融小店等数字化营销工具,上半年累计销售额超3.8万亿元。农行还探索网络公益直播、社交短视频等在线营销新手段,依托互联网营销平台开展营销活动2103场,参与客户1.37亿人次。

据悉,在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还将信用卡发卡营销系统全面融入智慧驱动平台,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数据在零售领域的应用,支持信用卡发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营销。

工商银行

工行推动 e-ICBC 战略升级,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打造客户极致体验。工行把握社会资金流转规律和客户需求变化,初步构建起GBC三端联动的闭环营销服务体系。

在8月31日举行的华为云TechWave大数据专题日上,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助理刘承岩表示:“工行通过渠道交易行为数据,工行建立精准客户画像,通过数据算法判断客户偏好,进而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建设银行

建行坚持数字化经营,线上化、智能化业务持续推进。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技术积累和线上化布局较早的优势,快速研发、敏捷投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提供全天候线上服务,通过“云工作室”“惠助你”“掌上网点”等数字化手段主动满足客户多方位金融需求。

工行推进新零售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工行构建了产融结合的新对公生态,深化供应链行业应用,建设金融同业客户信息管理体系,搭建企业级同业应用中台,同业货架应用类产品已上架12个,咨询类产品已上架12个。工行还推进智慧渠道及智能运营能力建设,提升渠道运营服务质效。

近日,建行还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营销、智能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通过百度AI技术、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助力建设银行全面智能化升级。具体来看,在客户服务方面,建设银行将通过百度AI技术赋能,实现更准确的触达客户、理解客户,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

提高云服务能力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都在上半年财报中都提到了云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分别在合肥、内蒙古、西安三个云计算基地投入生产运营,持续推进新一代多地多中心基础设施布局及云中心运营格局搭建,建立敏捷高效的云服务模式,提升了基础设施支持能力。

此外,上半年中国银行首款线上外汇产品交易软件——中国银行电子交易平台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这款软件实现24小时、无纸化、灵活成交的线上交易。依托 “中行交易云服务”方案,中行上海市分行已开展了逾30场关于电子交易平台的在线推介培训会,来让企业熟悉相关业务。

农业银行

农行加快六大中台建设,共享复用能力逐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挖掘平台、数据资产服务目录,持续优化升级数字化云平台、分布式核心工程。

据了解,上半年农业银行还全面启动了远程银行云服务中心建设,总行19个部门参与建设工作。

建设银行

建行建立企业级云生产平台,推进海外业务、授权审核、云审批等项目落地。推出“企业线上经营管理工具箱”,集成“建门户、找客户、管经营、发薪酬、云客服、 快融资、管园区”七类服务,帮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

建行加强智慧安全运营平台建设。建设银行新增安全服务96个,优化安全服务39个。增强人工智能平台服务能力,改进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111个人工智能模型,并应用于多项业务领域。完成大数据云平台自用区的部署,实时计算与服务等技术能力明显提升,同步支持44个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应用的开发建设,并完成云企贷云信用、智慧安全、旅程管理、物联网数据服务项目的 协同上线,实现大数据平台服务对政府、企业业务的全覆盖。

工行在此次财报中没有强调云服务方面的内容,但据了解,工行在近日进一步深化了与华为的合作,实现大数据云平台与华为云Stack云基础设施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云平台的高可用和弹性灵活扩展等能力。

加快区块链发展进程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在上半年财报中还提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银行

在雄安新区,中国银行成立国内首家创新研发基地,推进区域性创新研发基地建设,持续开展新技术研究,积极推动 5G、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实践。

此外,天眼查显示,今年4月中国银行申请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捐赠物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个人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方法及装置”等多项区块链相关专利。

农业银行

农行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化养老金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处理时长。

同时,农行还推进区块链BaaS平台建设,制定区块链BaaS平台建设规划,为各类区块链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能力支撑。

2020年7月28日,农行宣告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之日,农银金科即发布招聘启事。根据农银金科的招聘启事,招聘范围涵盖技术管理、软件研发、市场运营和综合管理四大类22个具体岗位。其中,软件研发类涉及区块链研发。

工商银行

工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工银慈善链”,为全国近200家慈善机构提供服务。

此外,自主研发“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有效解决征拆迁工作复杂度高、资金利用率低、资金流向监管难等问题。

天眼查显示,今年4月,工商银行还申请了多项区块链相关专利,包括“区块链共识系统及方法”、“基于区块链的文档编辑方法、装置及系统”、“基于区块链的终端升级保护系统及方法”、“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方法及系统”等。

四大行上半年财报中,建设银行没有披露区块链相关消息,但是这并不代表建行没有在区块链领域投入力量。据中国电子银行网消息,今年7月,建设银行自主开发的区块链国际银团资产转让平台实现区块链公有云与新一代系统私有云同步上线。7月4日,平台完成首笔7000万美元资产转让业务落地。该平台适用于建行集团内境外交易、集团内跨境交易、与第三方同业机构跨系统境外交易、跨系统跨境交易等多种应用场景。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表示:“目前各个银行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半年报中未披露不意味着没有推进应用落地,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球范围内区块链的探索应用项目接近一半都在金融领域,其中银行是重点参与方。”(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XZUg3vOdMvGuPnoq.html#comments Thu, 03 Sep 2020 17:28:00 +0800
光大银行:将投入5亿元用于年度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孵化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B5pv5bMuKjnws7c.html 雷锋网AI金融评论4月19日消息,光大银行日前宣布,将投入5亿元用于年度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孵化。通过支持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的开拓创新,营造全行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氛围,助力实现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目标。

此前在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曾宣布,2020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提高到3%以上、全行科技人员占比将达到4%。

对于此次专项资金投入金融科技项目孵化,光大银行行长刘金表示,近年来,光大银行在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从2015年至今,全行立项近600个创新项目,创新对于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提升的作用不断显现。

刘金指出,金融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机制是光大银行历时数月深入研究论证后形成的重要创新孵化机制,此举旨在充分调动全行员工积极性,为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打好基础。光大银行将先期投入5亿元用于年度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投入覆盖创新项目全流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光大银行将坚持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狠抓数字化创新,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打造持续发展动力。同时,坚持合规创新,把监管规范、财务合规要求纳入创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把握好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光大银行3月底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其2019年全年科技投入3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0.52亿元,增长44.73%,着力打造“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

2019年,光大银行将原电子银行部更名升级为数字金融部,实施“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报告期末,全行电子渠道交易柜台替代率达98.48%,比上年末上升0.57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智慧大脑”是以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为支撑,重塑银行智能服务;“两大技术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速科技能力转化;“三项服务能力”培育移动化、开放化、生态化服务能力;“N个数字化名品”指打造云缴费、云支付、随心贷、在线供应链金融、出国金融云、普惠金融云、阳光区块链等N个数字化名品。

光大银行表示,将继续强化金融科技支撑,全面落实“科技投入倍增计划”,在合法合规及强化风控的前提下,以开放态度激发创新项目的孵化活力,持续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新路径,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云缴费业务方面,报告期末,累计接入项目7203项,当年接入3162项,增长78.25%;累计输出机构415家,当年新增99家,增长31.33%;缴费用户 3.78亿户,比上年增长49.41%;云缴费平台月活用户1.22亿户,比上年增长29.29%;缴费笔数16.45亿笔,比上年增长49.59%;缴费金额3673.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07%;带来中间业务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45.24%。

2019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28.12亿元,同比增长20.47%,创下近六年最大增幅;净利润374.41亿元,同比增长11.03%,创下近五年最大增幅;截至2019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达47334.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3%;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参考:中证报、经济观察报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DB5pv5bMuKjnws7c.html#comments Sun, 19 Apr 2020 18:37:00 +0800
专家方法论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IT「建军方略」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3YK1qzG8474rjO6M.html

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于是从商业银行森严复杂的军队抽调一支队伍,遣向理财战场,和基金、信托、券商资管各路人马混战。

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做IT技术服务商,就要协助他们的母行们强化这支队伍,既能单兵突围,又可以与大军协同作战,否则展业步履维艰。

竞争有多激烈?

2018年12月,监管发令枪响,《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同月即有两家国有大行申请筹建。半年之后,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

截至今年2月,已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共19家(含1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其中已开业11家。业内预估,已经或正在规划理财子公司及相关IT系统建设的银行约为40家。

时间有多紧迫?

资管新规过渡期有限,理财子公司从批筹到开业的时间窗口期不过半年。

系统建设非一蹴而就,又无前人经验可循,但理财规模成千亿甚至上万亿,决不可能捱到业务体系臻于完美再开门迎客。

恒生电子银行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周红青在采访中表示,从母行单一部门,进阶为独立理财子公司,光是业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就要从两套系统升级到甚至十几套;更勿论新老系统的交接班:并行、切割、数据移植,以及弹性扩容和平滑过渡的支持。

而IT基建的完成和完成度,不只是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抢占赛道意义重大;在银行4.0时代,这更是衡量金融机构科技成色的一张必备比色卡。

在恒生电子与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达成合作之后,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与周红青详细聊了聊这些子公司乃至金融机构全体的IT「建军方略」。

恒生电子银行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周红青

脱胎母行,子公司如何学会独立行走?

根据隔离业务风险的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需要重新建设IT系统,并与母行系统进行隔离。但一家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所配备的IT解决方案,和之前的资管部门能有什么不同?

“毫不夸张地说,变化翻天覆地。”周红青感慨。

  • 第一关:独立新生

IT解决方案首先要保证,理财子公司能独立于母行运作,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周红青表示,资管新规之前,母行资产的投承销是一体化的。简单来说,一款理财产品从诞生到最终销售给客户,都能在母行内完成:

  1. 项目推荐和资产构建主要靠投行部、公司部、同业部等上游业务部门完成;

  2. 下游的财富管理主要靠针对各个客群(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对公客户、同业客户等)经营的业务部完成,包括各分支行机构及前台网点;

  3. 与此同时,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部负责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管理;总行科技部和系统运维部/数据中心负责系统的开发、运维,确保业务上下游运转正常。

原先母行的资管部门其实大多只是一个负责资产管理业务运行的中后台部门,相关的IT系统主要是理财资产管理和理财产品销售这两套系统——但理财子公司要规划建设的新系统,可能多达十几套。

好比一处组织从母体剥落,要先培育出鲜活血肉,先前共用的所有「器官」都要重新单独长成,形成闭环运行体系,才算完成新个体的「降生仪式」。

当面临多渠道销售时,需要理财登记过户系统/分销平台,进行份额登记和多销售商管理;合规要求下要新增中债报备、信息披露和监管报送系统;原先资管部与母行共用一整套的反洗钱和风险管理系统,如今也必须重新建设。

当理财子公司投资品类扩大时,例如提供权益类股票的资产投资,也就得配备相应的投资和交易系统。

另外还有信用评级、投研投决、委外投顾、资金清算等一系列系统;或许还需自建直销系统、APP及客服系统。当理财子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建立自有的数据中台。

最典型的是,为支持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需要新建估值核算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或运营管理平台,这也是资管新规中最核心最被广泛关注的一项要求。

周红青解释称,资管新规前,母行资管部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预期收益型,并不用对每个产品进行单独建账管理。

但正如初生的新个体,要先学会自主呼吸,才能启动生命的正常运行。

资管新规后,理财子公司需要重新建设估值系统,实现“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即“三单”的监管要求;同时要对存量的底层资产进行盘点和处置,对非标资产可能也需要进行有序压价,并制定整改方案。

  • 第二关:平滑过渡

与独立业务体系重要程度不相上下的,是新老系统的平稳交接。

在周红青看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是对新IT解决方案的最好概括。

“业务并非从零开始,要对存量资产和产品进行处置、迁移和合规改造;以后的业务运营流程也全部发生了变化,需要一整套系统来尽可能最大化满足转型的银行理财业务日常运营的电子化、在线化要求,这就意味着理财子公司要对母行原有资管系统进行解耦、重构、甚至重定位。”

这更像是一场搬家,新家尚不能住人,旧屋内千头万绪。

因此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及理财子公司开业前期,部分系统甚至要考虑并行,大多数要考虑支持新老产品的划断和产品的移行计划等。他表示,这对新生的理财子公司来说挑战巨大,“一个好的IT系统,或者说IT解决方案,都需要对这些有很好的考虑和支持。”

原来在母行发行的产品,无法一步合规改造、净值化改造到位,全部迁移到理财子公司;但后者又很难发行新的净值化产品,只能“成熟一个就搬迁一个”。

“所以你的IT系统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及平滑过渡上,需要有比较好的考虑和支持。”周红青说。

其次则是系统的分期分批建设。此时需要银行IT技术服务商与机构充分沟通「装修」需求,了解管理层、业务部门和技术、运维部门的要求、业务的优先级排布,还有业务运营管理中紧急度更高的难点、风险和担忧。

“先完成,再完善,再完美——要与业务整改和发展的节奏保持一致。”

周红青告诉雷锋网AI金融评论,通常他们的IT系统建设原则都是先易后难,即先把中后台必备的核心系统建设好,再建设前台和周边的系统

“首要是保障理财子公司的开业,以及监管合规改造和净值化改造的要求。”为了让子公司尽快「入住新家」、不影响日常起居,他强调,必要时还需考虑采用临时应急的、短期的技术衔接方案。

除了上述业务系统的重整和构建,银行理财子公司还要配备一个能够应对大业务吞吐量、能基于云基础设施部署、支持弹性扩容的底层技术平台,为上层解决方案给足施展拳脚的空间。

在恒生给出的整体解决方案中,IT系统都基于统一的恒生新一代云原生技术平台JRES3.0开发,采用微服务架构,兼顾各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和统一运维监控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还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资范围、风险测评、销售渠道等都放宽了要求。为了让他们充分享受政策红利,IT厂商自然也要在方案中预先准备。

以销售渠道为例,周红青透露,恒生的分销平台已与不少银行展开合作,并同蚂蚁金服、腾讯这类大型互金平台完成技术对接,包括银行同业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在内的一些业务在技术上均可实现,部分已通过验收,待监管批文下发即可着手展业。

  • 规模不同,合作思路大相径庭

不光要对队伍改组重整过程,梳理出一套干净利落的「组合拳」,银行IT技术服务商还要思考,如何为不同规模的理财子公司提供适配度更高的定制方案。

目前已开业或批筹的18家内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有12家选择了恒生电子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或方案中的相应核心产品,其中就包括了去年年中、年底开业的国有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周红青分析称,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在IT解决方案的部署上,对系统的要求和复杂度差异颇大。大型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能达到万亿级别,巨量业务下品类多、产品涉及面广,“历史包袱”相对大些,对存量资产的盘点和处理也会更繁冗。

同时,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的自身IT规划和技术开发能力比较强,对IT方案的自主可控、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对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的设计也更为关注。这类大中型银行通常以自研+外购的形式,借外部厂商之力锦上添花,进行异构化的基层部署。

中小银行业务则是千亿级甚至百亿级的非保本理财规模,资管业务上的技术人员储备相对紧张,原有的系统简单升级很难达到理财子公司要求。

“IT系统是开业场检的基本要求,有些客户会要求我们提供一个最小化的开业包。先满足最小化的开业要求,再随着展业分期建设系统。”

周红青透露,中小银行大多数会寻求外部的合作厂商,向系统成熟稳定、熟悉业务、项目经验丰富的IT技术服务商,直接外购产品甚至是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拎包入住」,快速达到理财子公司开业的基本需求。

为什么理财子公司要做数据中台?

但理财子公司的IT建设远不止于此,目光穿过投资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一系列与理财紧密相关的业务层,金融机构与技术服务商开始从数据层面入手,优化加固业务地表之下的基础设施。

在周红青看来,当理财子公司法人化之后,如果想在KYC上需要更深入了解客户和市场,以数据洞察驱动业务的发展和经营决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客户的获取、服务和留存,实现业务增长——在这当中,数据中台是极为重要的核心引擎。

“数据中台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理财子公司从业务和管理场景需求出发,实现业务和管理场景的数据资产化,形成各类体系,转化为丰富多样的数据服务API,为各类前端应用提供支持,实现理财子公司企业级的数据中台能力体系建设,赋能银行理财业务的数智化。”他强调。

我们能够清晰看见,数据中台不只是一条条单向的数据处理流水线,它对企业而言更像是一支「定海神针」。

以统一监管报送平台为例,理财子公司需要向央行、地方银监局、理财登记中心等不同监管机构,以月度、季度或年度为单位进行报送。

如果通过数据中台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只要数据要素字段存在,就能直接向数据中台取数,改善传统从不同异构应用系统取数的问题;同时原有IT系统不需要重构、变化、配合改造,也不用担心引发系统不稳定的「旧患」。

理财子公司还可以基于数据中台,建设资讯数据中心(投研数据中台),为下游数据应用提供贴源和统一的标准化资讯数据服务;以及业务数据中心,比如经营管理仪表盘/领导驾驶舱等。

周红青这样总结数据在底层的「前世今生」:

  • 底层要建数据中台,在此之前有一项工作非常重要,那就是数据治理体系的建设,基于行业和业务特点构建基础数据模型,包括数据标准定义、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及分级分类管理等。

  • 第二步,通过对接上游系统和外部数据,实现数据采集、贴源、清洗、加工、标准化,“这实际上是对数据质量的管理。”

  • 第三步就是形成各类指标体系、标签体系、图谱体系等,实现数据资产化,挖掘数据价值。

  • 最终才能转化为丰富多样的数据服务API,支撑、赋能各类前端业务和管理场景应用。

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级数据中台应该做到的,包括数据治理体系的咨询和规划,基础数据模型的建设,基础技术工具的选型和搭建,数据资产的构建和管理等。

金融机构本身就配有数据库,但如果没有这套数据标准化、资产化、服务化的流程,就难有工作效率提升的可能,遑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洞察,以及业务能力的微服务化,于在线化的洪流中失去掌舵先机。

银行4.0时代,IT厂商怎么活下来?

竞争白热化,不只在说银行理财子公司。

曾有分析观点指出,在与IT技术服务商的合作关系中,银行更加强势,也更需要控制成本,这也加剧了银行IT行业的激烈缠斗,甚至可能出现价格战。

对此,周红青直言,银行自身就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和IT治理能力,对服务厂商的标准自然相应升高,意味着要在这个行业持续经营和长期立足的门槛也会更高一些——但对于综合实力强、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公司来说,这是有利的一面。他强调,这同时也能倒逼服务厂商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从而促进银行IT生态的整体进化。

但要长期维持对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并非易事。以恒生电子的研发规划为例,其内部已形成由恒生研究院、公司研发中心以及各业务单元产品研发部为核心的三级研发组织架构体系;最近五年,其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均超过40%。

周红青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需求相对基础,不过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金融科技正在资管业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会进一步赋能甚至重塑相关业务环节。

他透露称,基于恒生研究院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业务领域,他们已储备一些创新金融科技技术和应用软件系统。

例如可用于投研风控和债券信用评级的智能舆情预警系统,能够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提前识别到产业债、城投债的暴雷或风险,将对发债主体和该类资产信用评级的风险识别/预警时间,从提前1-3个月识别到风险的行业水平提升到提前6-9个月。

像利用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企业画像的智能风控系统,量化交易与智能算法交易系统等,这些研发成果今后也将应用到银行理财领域。

而俯瞰银行IT发展史,可以看见银行业在IT上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断加大,占比也逐年提升;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近几年的布局重点也转向金融科技、业务线上化、大中台、金融云的基础设施和开放银行。银行服务也在逐步突破时空的界限,嵌入不同场景,试图成为无处不在的「背景服务」。

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的加入和布局,银行金融科技的边界在逐渐被打破,银行IT生态圈正在进行重塑,什么样的银行IT厂商能够在银行4.0时代站稳脚跟?

周红青表示,以后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倾向于从三个方面选择厂商:对某个细分业务领域理解深刻;项目实施交付经验丰富;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基因活跃,只有具备三点中至少一点的厂商才有望立足业内。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3YK1qzG8474rjO6M.html#comments Tue, 31 Mar 2020 20:00:00 +0800
中小银行踏上刺激战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mNp16gPvxyoBQ09.html

“今年银行业不好做。”

在面对诸多市场和技术挑战之际,不少中小银行似乎开始把最后的努力,押宝至数字化转型。

但现阶段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否成为中小银行的救命稻草?

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圆桌论坛在深圳举行,多位中小银行代表代表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圆桌论坛讨论全文,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做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农商行:立足本土,循序渐进

主持人:陈云翔是包头农商银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您希望智慧经营本身帮助你们解决哪些最核心、最痛的痛点?

陈云翔:包头不能算发达地区,我们希望通过智慧经营将我们的成本降下来,提升地方农商银行的竞争力,更好的生存下去,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主持人:陈董事长,从您银行掌门人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在智慧经营或者落实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云翔:从农村商业银行来讲,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原本的零售业务受到强烈竞争。各家金融机构都在进行零售转型。而在过去农商行、城商行在做零售这一块是最早、也最好的。农商行、城商行做支持个体户、市民、农民这方面业务最早,现在各大银行都进行零售转型,触动了地方行尤其是农商行的业务边界,可以说是要从农商行的碗里抢吃的。蛋糕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感觉压力巨大。

第二,受上级单位“风险防控”的制约,不能放开手脚。农商行体量小,业务核心系统依托于省级联社。省级联社由于管辖的机构多,差异化大,所以它不可能完全满足提出来的各种需求,比如生物识别技术的商业运用。省级联社是站在防控风险的角度来做事的,只要触动了风险,它一般宁可不为。这方面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制约和挑战。

第三,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匮乏。农商行也想尽快学习,引进金融科技,打造数字银行。有这些想法,但问题是怎么做?高科技不允许,资金也不充足,小打小闹投入不少,但又没有显著成效。

我认为没有必要快速推出各种先进的技术,这对农商行来讲也不现实。农商行应立足本土,深耕本土客户,力所能及的科技赋能增加用户体验,不必要马上把各种新的业务模式搬出来,应该循序渐进。

包头银行跟平安金融壹账通合作两年,我们为了解决省级联社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制约,成立了一个第二核心。另外依托平安壹账通,包头农商行的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上。第三,平安壹账通为我们做线上申贷系统,客户可以在线上进行申贷,只要客户来一次银行就可以。

城商行:争数据,抢人才,深挖壕

主持人:中国需要全能型的银行,也需要很多特色化和在区域里面深耕的银行。有请廊坊银行跟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趋势中形成特色的区域竞争优势?

菅建英:我来自廊坊银行,主要负责前端零售的具体业务。中小银行做区域竞争我觉得不能算是主动的战略选择,所有的战略选择都是被迫的。现在我们廊坊银行的定位就是京津冀,做最具价值的区域性银行,不仅定位很清楚,内部考核也很明确,即在自己所属的区域市场份额范围内做到第一。战略层面如此,业务策略上面也是如此。无论线上和线下都围绕网点,如天津、石家庄、廊坊以及北京周边等做相应的布局,我们聚焦一块区域,从这里面深挖客户,实现整个业务上的提升。

主持人:菅总在廊坊银行是否也有数字化转型或者区域竞争的问题或挑战?

菅建英: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基础质量。廊坊银行在数据治理方面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客户数有550万,活跃不到100万,有400多万客户未被唤醒或者失联了。我们请了德勤帮我们做数据治理,第一步就是把这些失联客户唤醒,把活跃度做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城商行客户少,尤其核心客户少。智能化运营包括数据大规模开发时,你还要考虑到成本。同时大多数中小银行的客户大多是中老年人,应用场景也不是很多。

第三是缺乏人才的问题。像厦门国际银行在异地有机构,可以北上广深这些地区挖人才。我们行对于人才的挖掘有两种手段,第一是高薪挖,第二是从滴滴和支付宝中层干部挖过来帮我们做整个数据的基础理解。同时也跟蚂蚁、腾讯这些公司学习,学理念和思维、学产品。

第四是组织架构的问题,银行天生的组织架构,从前端到后端还是制约了对数据的使用。我们自己在2015您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请德勤做了数据治理。这些数据谁来用呢?前中后台还是比较割裂的。

(前)中外合资银行:平衡数据与监管,加快人才建设和系统迭代

主持人:作为人力资源的掌门人,如何帮助中小银行或者城农商行招聘获取复合型人才?或者如何培养这种人才呢?

黄志如:我来自厦门国际银行。我行是在1985年设立的,是金融改革开放的产物,旗下还有在澳门的澳门国际银行和在香港的香港集友银行。横跨了中港澳三地。发展银行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人才确实成为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不管同业的合作还是和互联网、IT公司的合作都可以为我们培养很多这方面的人才。

我们是一家中小银行,可我们早在2006年就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为我们引进了很多高端人才。我们会跟在厦门、北京、上海等地的各个高校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合作,建立了许多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方式,我们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主持人:请问黄总,厦门国际银行在数字银行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

黄志如:我们遇到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数据本身。我们的数据不够充分,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外合资银行,因政策限制,原来以对公业务为主,零售业的业务起步较晚,这就导致我们数据积累并不充分。大量获客,成为我们现在很重要的目标。

第二,我们机构横跨中澳港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监管政策不同,对于数据的要求和保护政策不一样,怎样既尊重各地区监管差异,又实现数据的统一,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第三,数字化推动过程中,科技是驱动力,是基础。我们的科技投入在营收的占比达7%-8%,IT人员占全银行的人数将近10%,总部的要求是要达到30%。怎样做到对科技人员的投入能引领业务的发展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四,科技时代,时间就是金钱。在快速变化当中,系统的迭代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敏捷。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在努力推动内部敏捷性组织和敏捷机制的建设。

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内)打造智慧中台,(向外)提供数字服务

主持人:不同区域会对银行有不同的需求,区域内也有非常独特的需求。我去拜访过很多做电缆的传统企业,传统电缆升级,需要新的工厂和大型机器,贷款需求很旺盛。而且,这些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有周期性,比如过年前后这些企业会发大量现金给员工。对于银行来说,在周期性里,面临的压力很大。当然除了我们区域内的银行在强调自己的特色之外,我们的股份制银行在面临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或者设计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呢?

王睿:我是平安银行战略发展部的产品总监王睿,我觉得银行的智慧经营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的驱动从哪儿来?从市场和客户来。现在外部有很多平台,比如像阿里巴巴等大的线上电商平台、线上的小型平台、甚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这实际上让银行从单线业务变成多线业务,甚至平台型的业务。银行对接的数据、对接的主体复杂度比以前有显著的提升,银行内部也沉淀了大量数据和客群。所以无论如何,作为银行一定要加强智慧化的经营,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另外,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多样化,我们会搭建一个产品的创新平台,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能快速组合产品,通过开放银行的接口对接到客户,不仅速度快还能给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最后,比较重要的是,银行内部要做好数据治理的工作,让数据能及时提供给领导者做决策,也能指引基层业务员更有效率的工作。

主持人:四位嘉宾虽然视角不同,但但提到痛点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以前台客户为中心来展业,中台人员包括决策层、领导层的数据分析。我们董事长马明哲曾说过,最核心要做的就是,省钱、赚钱。可以看出来大家关注的度虽然不同,但智慧经营为大家解决的问题是非常统一的。那么智慧经营对业务的管理还是对决策的支持,现在的难点或者需要挑战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王睿:从内部来讲,有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治理包括整个大数据中台是需要建立的。不管是银行的领导还是中层,都会在某一个时间点花很长时间去整理数据、做经营分析,而做这个会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数据中台能够让所有的经营数据能够保证安全、合规,同时汇集在一个地方,可以被各个部门调用,形成经营的决策,这个非常重要。这是我们说的商业智能。如果在将这些内容嵌入到移动端,指引业务,甚至指引一线的客户经理,这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另一方面关于知识库。知识库的建设非常重要,我们部门现在也在统筹全行的知识库建设工作,银行内的一些产品、制度、流程包括对客户的话术,以前都是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标准的知识库把整个信息进行统筹。这个知识库本身是整个智慧经营的基础,无论是对内部管理还是对客户。

从外部来讲,银行内部整体的管理规范化程度比大部分企业要高。银行可以通过对外系统的对接,输出基础设施和工具。我们现在创造一个叫数字账户的产品,一方面通过一个统一的互联网ID,把银行的服务和客户的系统打通,把数据和银行的服务在上面传输。同时基于数字账户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如数字管家这样的“SaaS”服务,甚至是免费的。

主持人:从资本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中小银行无法在两三年内做出这个事情也没法投入这么多人,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它们吗?

王睿:两个建议。从业务层面,需深耕当地客群;从系统建设层面,特别是数据治理方面,研发和借用可以两手都抓。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mNp16gPvxyoBQ09.html#comments Thu, 05 Dec 2019 14:34:00 +0800
对话兆日科技白建雄:为什么一个银行对公App要有考勤功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gZ8QLysXlrtmXtL.html

银行对公业务存在感一直不如零售金融强烈,但嗅觉敏锐的技术服务商已经察觉到,这或许会是银行金融服务的下一个集中爆发点,一场围绕企业构建金融新生态的战役必然在银行之间打响。这自然不会是金融服务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用户的简单照搬,更需要功力深厚的玩家出现,理顺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内外部的场景逻辑与需求,打开财务室的大门,把金融服务渗透到企业的细枝末节。

在兆日科技副总裁白建雄看来,在技术吸收和积累的同时,读懂场景本身、绘下生态版图是这场企业金融战役的关键。为此,兆日科技推出了专注银行对公场景的解决方案“银企通”;并于今年11月初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000万元,在深圳设立全资子公司承担银企通平台下的企业采购等商贸业务。

今年在深圳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金融展,兆日科技携“银企通”亮相展会现场。雷锋网AI金融评论也借此机会,与兆日科技副总裁白建雄聊了聊银行对公业务的痛点,和银企通从诞生到现在的这些年。

从对公支付到银企通

尽管银行业近年来借着移动支付的东风,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转型,但对公业务的移动化、智能化程度显然没能跟上个人金融业务的进度。

起初,因为企业财务往往处于固定地点办公状态,移动化诉求不强烈,没有多少使用对公手机银行的需求,这类产品也仅仅延续了传统网银的功能,面向企业财务提供移动化的查询、授权服务,也就出现了使用率低下的尴尬局面。

在缺乏高频场景的情况下,银行现有服务仅覆盖企业内财务人员的账务操作行为,沉淀的数据只有企业的资金流数据,单一的数据维度对评定企业信用而言尤为片面,很难充分体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更无法做到用数据来支撑批量的在线授信业务拓展。

此外,随着金融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进展加速、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影响叠加,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这些商业银行也需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公业务的展开缺乏深度和广度,某种程度上也局限了银行发展的道路。

除了行业痛点和宏观环境的推动,银企通也同样蕴藏着兆日自身的业务拓展野心。

在银企通面世之前,兆日科技的业务主线其实一直是致力于对公支付的安全问题。自2003年成立以来,兆日陆续“解锁”商用密码、自动识别及纸纹防伪等多项技术,为对公支付输出更多解决方案。

可在2012年上市成功之后,兆日科技很快意识到,这条单一主线已经很难再带来惊喜了。

白建雄解释称,对公支付并不难,一般分为现金和票据两种方式,所以对公支付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票据安全的问题;但支付只是一种手段,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现金支付都要放到场景里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因此,兆日开始考虑如何将自己最熟悉的对公支付场景化,打造一个生态场景工具,这正是兆日打造银企通的初衷。

“从企业角度讲,银企通可以将企业整个日常运营纳入场景化之中,例如报销、采购和各种支付。从银行角度讲,之前的对公产品通常只给财务人员使用,其实他们希望对用户更了解,提供更好的服务给企业。”白建雄说。

2013年,兆日科技提出了“金融+场景”的对公服务概念。2015年,银企通正式诞生。

高频非金融场景,银行对公业务的升级钥匙

在解开银行对公业务困局这件事上,银企通的打法逻辑清晰可见:以企业场景为索引, 实现对公领域的获客、活客及黏客,从而让企业日常经营与交易数据沉淀至银行。其中,如何搭建丰富高频的非金融场景,是整个困局的脉门。

我们可以看到,零售金融业务当中,银行在完成卡片到App的转变过程中,金融服务也不再以卡片/存折为核心,更多地强调衣食住行这样的高频生活消费场景。

而在对公业务里,传统的银行服务渠道,在提供面向企业的对公服务时,只连接银行与企业财务点到点的信息交互。这时技术服务商的思路需要更开阔一些,将那些不一定有支付发生的场景也一并纳入到企业金融服务的生态中来,替银行扩展服务触点。

白建雄告诉雷锋网AI金融评论,银企通的解决方案框架不仅包括银行给企业提供的传统金融服务和对公创新业务,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服务,包括轻OA在内的日常高频移动办公场景,比如考勤打卡、请假、出差申请、会议、IM即时通讯等。

另一类典型场景是企业员工的商旅出行,和嵌入业务场景的对公移动支付。银企通引入外部第三方服务资源,提供订机票、酒店、火车票等企业商旅功能,并允许公司账户为员工实时支付。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银企通灵活、精细进行企业差旅管理,对员工差旅费用控制规则进行定制,降低企业差旅成本。

显而易见,企业的移动化行政类、财务类、移动办公工具,是银企通的另一个重要角色,通过这些高频的企业服务场景培养企业内成员使用习惯,提高用户留存度,历史服务流程数据也随即产生。

“要把银行原本枯燥的网银产品,做到一个有生态的环境。生态也在不断进化,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整个产品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保障。 ”白建雄强调。

不过,与银行的合作交流并不如想象中顺利。白建雄告诉雷锋网,让银行接受非金融场景的加载,是银企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之一。尽管银企通的概念和产品在五六年前就已出现,但直到最近两年才真正顺畅落地。

“因为银行已经接受了这个(对公业务生态的)理念,他们也更在意那些可以实现场景化的金融产品。”白建雄说。

据了解,目前兆日科技已帮多家银行部署了银企通,已经在合作的案例包括“京管+”、“银企e家”、“厦行e企管”、“国行e企盈”等。

 以“京管+”项目为例,银企通的部署可以帮助银行拓展高频对公应用场景。该银行早在2012年就建设了对公手机银行产品,但几年间推广效果甚微。而“京管+”从2018年发布到 2019年初,注册企业用户已有明显提升。兆日科技方面表示,相对之前的对公手机银行,部署银企通之后银行的推广效率提升了6倍,App日均打开率提升了30倍。

白建雄透露称,目前银企通落地的客户仍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目标受众群也多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受限于系统搭建和技术提升的金钱和人力成本,这两类群体也更倾向于与外部的技术服务商合作部署。

科研投入连增,助力银企通

兆日的科研投入,近年来呈现了稳定上升的趋势。雷锋网AI金融评论注意到,近期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兆日科技该季度的研发费用为3627.77万,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35%。

但从支付安全产品,到全面覆盖企业场景的银行业务解决方案,这是从线到面的扩展,也考验着兆日科技的技术水平。

白建雄表示,“产品一旦要场景化,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改变全公司的基础架构去支持业务,要求公司从最基本的嵌入式软件到互联网软件架构都得熟练掌握,”

据介绍,除了总部,兆日科技目前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深圳、武汉和西安。西安和武汉各自负责后端(服务器端)和前端(APP端、PC端软件)的开发:深圳总部则专注在产品方面。

“目前兆日科技的技术覆盖范围,要远远大于2012年上市的时候。包括数据库、微服务、容器管理体系在内的,互联网技术上用到的所有技术环节,兆日科技当前的技术水平都已覆盖,而不再像原来一样只覆盖垂直的安全问题。”白建雄这样总结。

具体到银企通,他表示,其框架整体同样是基于原生态云的基础架构来搭建。目前,银企通采用了基于 Kubernetes 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基于微服务的服务构建模式,和基于容器(Docker)的服务运行环境。

在上云方面,银企通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部署模式。白建雄指出,具体的模式选择取决于生态中的场景选择,金融相关场景因数据敏感问题而多半选择了私有云,这一模式的占比也稍高一些;而轻OA、商旅等可能会用在一些企业的公共采购平台,这类功能则更可能采用公有云的模式。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agZ8QLysXlrtmXtL.html#comments Tue, 26 Nov 2019 13:15:00 +0800
寒冬将至?北京银保监局发文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O5UHtUx86dZTnV5R.html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消息,10月12日,为规范辖内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有效防范外部风险传染,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一文。

通知首先对金融科技公司给出了详细定义:

  • 金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合作机构”)是指通过输出技术或提供场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销、获客、风控、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的企业。

  • 包括但不限于:在金融业务与技术输出方面同时布局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依托互联网展业的民营银行、直销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利用新技术或依托互联网从事类金融业务、经纪类业务、中介服务及信息服务的企业;提供数据或技术服务的企业等。

  • 合作类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表内外投资、客户和产品推介、信用卡、支付、数据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通知也针对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时的信息披露、合作原则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 不得突破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不得借助外部合作规避监管规定;

  • 完善审批流程,合作机构准入应报总行审批,严禁未经授权开展合作;

  • 严禁与以金融科技之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开展合作;

  • 严禁与虚构交易背景或贷款用途,套取信贷资金的企业开展合作;

  • 严禁与以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企业开展合作;

  • 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

通知更是重点对线上贷款业务给出了明确的规范。除了要求审慎办理异地客户授信业务、规范开展金融营销宣传合作以外,监管层详细说明了线上信贷风控的合作问题,强调自主风控、加强管控:

  • 严格落实自主风控原则,不得将贷款“三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给合作机构,不得仅根据合作机构提供的数据或信用评分直接作出授信决策,不得因引入保证保险、回购承诺等风险缓释措施而放松风险管控。

  • 加强合作类产品及业务模式的风险管控,充分评估风险,严格审批程序,合作类产品及业务模式应经总行审批。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风险监测和预警力度,建立重点风险指标体系,设定预警触发机制,动态评估风控模型,不断完善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关键节点风险把控,严防出现大面积违约风险暴露。探索通过远程视频、生物识别等手段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意愿真实性,结合数据风控技术,加强异常监测,防范外部欺诈行为。加强新增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合理确定授信额度,防范过度借贷、重复授信风险。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近期监管层对大数据公司的严查严打,不再只是局限于爬虫业务、数据违规抓取等方面,而是结合金融业务场景,开始在更深入的信贷风控领域出击。毫无疑问,金融科技公司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风控服务的准入门槛会变得更高,金融风控行业自此将迎来一场更大规模的大浪淘沙。

此外,通知还强调要加强资金用途合规性审查,严查资金用途合规性,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网络借贷平台、房地产市场等禁止性领域。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对此前各类套路贷和P2P平台监管的延续,也将会对不少助贷公司带来较大影响。

以下为通知全文:

北京银保监局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

京银保监发〔2019〕310号

 辖内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辖内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辖内各村镇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北京分行、辖内各外资银行、辖内各卡中心、各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各在京经营业务保险公司总公司、各在京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为规范辖内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有效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现就相关监管要求通知如下:

一、 关于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

本意见规范对象金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合作机构”)是指通过输出技术或提供场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销、获客、风控、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在金融业务与技术输出方面同时布局的互联网企业; 主要依托互联网展业的民营银行、直销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利用新技术或依托互联网从事类金融业务、经纪类业务、中介服务及信息服务的企业;提供数据或技术服务的企业等。合作类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表内外投资、客户和产品推介、信用卡、支付、数据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一)依法审慎开展合作类业务

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不得突破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不得借助外部合作规避监管规定。坚持内控先行,预先制定覆盖全部业务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将对合作类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把控业务节奏,业务发展初期,以试点等方式循序渐进开展。

(二)加强合作机构管理

1.建立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

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开展尽职调查,甄选信用状况良好、经营行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核心技术成熟、系统安全稳定的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审批流程,合作机构准入应报总行审批,严禁未经授权开展合作。定期评估合作机构资质和信用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对于出现风险预警信号、存在潜在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合作机构,应及时终止合作。严禁与以金融科技之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虚构交易背景或贷款用途,套取信贷资金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

2.清晰界定合作中的权责划分,做好信息披露

严格审慎制定与合作机构的协议条款,在风险承担、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客户信息传递及信息保密、服务安排、投诉和应急处理等方面,明晰权责边界。充分披露合作业务信息及合作各方的责任边界,揭示合作业务风险,明示收费主体、项目和标准,保证客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防止合作机构风险向银行传导。

(三)规范开展线上贷款业务合作

1.严格落实自主风控原则

开发与业务匹配的风控模型和系统,配备专业人员,自主开展客户准入、风险评估、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工作。不得将贷款“三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给合作机构,不得仅根据合作机构提供的数据或信用评分直接作出授信决策,不得因引入保证保险、回购承诺等风险缓释措施而放松风险管控。

2.加强信用风险管控

加强合作类产品及业务模式的风险管控,充分评估风险,严格审批程序,合作类产品及业务模式应经总行审批。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风险监测和预警力度,建立重点风险指标体系,设定预警触发机制,动态评估风控模型,不断完善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关键节点风险把控,严防出现大面积违约风险暴露。探索通过远程视频、生物识别等手段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意愿真实性,结合数据风控技术,加强异常监测,防范外部欺诈行为。加强新增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合理确定授信额度,防范过度借贷、重复授信风险。

3.加强资金用途合规性审查

按照穿透原则,严查资金用途合规性,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网络借贷平台、房地产市场等禁止性领域。采用自主支付的,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发放后,应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

4.审慎办理异地客户授信业务

辖内商业银行应立足本地经营,主要服务本地客户,通过合作机构引入在自身营销、服务和风险管控能力范围内的客户。按照客户身份证地址、常住地、主要业务经营地、手机号码归属地、客户登录IP地址等维度,制定属地经营规则。办理异地个人授信业务,应严格执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0年第2号)关于面谈、面签的相关要求,并应抽取一定比例采取现场调查方式进行贷后管理。

(四)规范开展金融营销宣传合作

严格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6〕24号),不得违规推介、销售非金融企业产品。通过合作机构开展金融营销宣传,应制定禁止性行为清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合作机构行为的监督,严格审核通过合作机构平台发布的各类营销宣传信息,防止合作机构以银行名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

(五)建立风险事件应对机制

对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开展与客户的沟通解释工作,稳妥化解信访投诉纠纷,避免事态扩大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 关于互联网保险业务

(一)严格信息披露

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应按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保监发〔2015〕69号,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管理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后,方能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商业银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参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执行。

(二)规范宣传销售行为

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不得进行不实陈述、与其他同类保险产品进行不当比较、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虚假宣传优惠活动等误导性描述。

(三)加强第三方网络平台管理

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确保平台符合《办法》规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平台不得参与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或保险中介经营行为。如: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代理查勘理赔、为投保人拟定投保方案、代办投保手续、协助索赔等。

2.平台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非保险金融产品同时展示,或作引人误解的对比宣传。

3.平台不得代收保费,保费与其他经营项目费用合并收取的,应做到实时分账至保险机构所属专用账户。

第三方网络平台,是指备案运营主体、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ICP)归属机构不是保险机构,为保险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的网络平台。

(四)加强销售人员管理

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保险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平台从事超出其执业登记范围的保险销售,包括通过宣传推广特定保险产品或发送特定产品链接,获取佣金或与佣金相近的推广费等。

保险机构不得通过平台变相委托未取得本机构执业证书的人员销售保险产品,不得通过平台向未取得本机构执业证书的人员支付或变相支付保险销售佣金。

(五)规范服务费支付

保险机构不得向平台支付保险销售佣金,也不得简单以与保费规模或保单件数挂钩的结算方式变相支付保险销售佣金。

(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保险机构应明确与平台的分工责任,确保能够完整记录和保存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交易信息,能够完整、准确的还原相关交易流程和细节。

(七)明确管理责任划分

保险机构对利用平台开展的保险销售业务合规性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销售,落地北京地区分支机构承保或提供后续服务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参照上述要求管理。

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应认真落实上述监管要求。对于落实不力导致相关业务发生较大风险的机构,北京银保监局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银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通知由北京银保监局负责解释。

2019年10月12日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O5UHtUx86dZTnV5R.html#comments Sun, 13 Oct 2019 13:58:00 +0800
360金融与渤海银行升级合作,全面发力七大领域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ZIA1PJtSlRX6ri1.html

随着金融行业线上化、科技化程度的加深,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在迎来全面升级。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6月4日,360金融与渤海银行在西安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已“牵手”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

360金融CEO徐军表示,金融作为一个纯线上、纯数据化的行业,最适合数据智能落地,借助数据高度结构化的优势,数据智能应用到消费金融领域成功的概率更大。未来,360金融与渤海银行将围绕支付结算、普惠金融、零售金融、公司金融等七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看来,在新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直面新挑战,积极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来创新发展模式,才有可能抓住重塑消费金融的市场新格局的机会。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金融科技公司助力”的共识背景下,徐军从市场格局角度进一步阐释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立足于数据智能的横轴,为银行金融机构这样的纵轴提供支持,在金融服务的各环节提效率、降成本、优化用户体验。

“360金融的定位永远是一个做数据智能的科技公司。”徐军表示,“我们给自己定的边界是:如果我们不能用技术再造一个价值链,那这个事就不是我们该做的,我们不该是一个外包公司。”

据了解,360金融与渤海银行的合作已有3年的历史。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银行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列187位。

徐军介绍,360金融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以渤海银行为代表的5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截至2019年3月31日,360金融放款资金来源中,机构资金占比高达79%。

除了资金合作,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范围也已经延伸到金融科技综合服务领域。比如:

  • 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中,360金融立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的定位,利用AI获客模型,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获客,将获客成本降低50%以上;

  • 输出智能风控和反欺诈技术,以0.94%的M3+逾期率和0.2%的欺诈损失率保障金融机构资产安全可靠;

  • 以智能催收为代表的智能客服,帮助金融机构节省了95%的人力成本。

在徐军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当下主要有两大使命,一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来再造用户体验,将数据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大生态体系;二是再造新的金融产业结构,让金融得到普惠式、跨越式发展。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gZIA1PJtSlRX6ri1.html#comments Tue, 04 Jun 2019 20:56:00 +0800
工商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工银科技,落户雄安新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zsRy9UkwJy3fsWH8.html 5月8日消息,中国工商银行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雄安新区正式挂牌开业。公开信息显示,工银科技注册资本为6亿元,注册地为河北雄安新区,主要业务方向是以金融科技为手段,聚焦行业客户、政务服务等金融场景建设,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和产品运营。

开业仪式上,工银科技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金融科技合作备忘录》,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推进前沿科技在金融领域的研发应用。

工行党委书记陈四清表示,工银科技正是工行以开放式的金融服务理念,实施业务与IT架构开放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同样也是工行立足金融本质和科技优势、整合创新能力、构建智慧银行的战略举措。

据了解,工银科技是银行业内首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是继工行雄安分行成立后,工行与雄安新区进一步的深化合作案例。

开业仪式上,雄安新区管委会同时宣布正式启动运行雄安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将应用工行区块链技术,实现征迁原始档案和资金穿透式拨付的全流程链上管理。

目前,工行在服务智慧雄安新区上涉及的主要场景有:

  • 不断拓宽“区块链+”平台,研发的工程资金管理系统已用于雄安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大部分项目,包括截洪渠、唐河治污、春季和秋季造林项目;

  • 运用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 针对停车收费、高速通行等场景,协助新区持续推进智慧车管场景共建等。

工行方面表示,未来还将成立“工银雄安数字金融实验室”,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数字雄安、智慧雄安。

伴随此次工银科技的成立,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共7家上市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作为金融体系老大哥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一方面遭遇金融脱媒加剧、传统扩张模式受限的困境,另一方面不断受到互联网系金融科技玩家的冲击,不得不开启转型之路。

在此背景下,借助“金融科技”这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武器,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加快“跑马圈地”,眼下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依托于自身对银行业务的熟悉,在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落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过与蚂蚁金服等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也有自身的短板和局限。

大部分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脱胎于银行自身的IT部门,新晋银行系金融公司普遍缺少独立运营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怎样从一个部门变成独立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研发效能、交付体系建设如何转变,都将是银行系科技金融公司面临的挑战。

此外,与互联网公司相比,银行缺乏规模足够大、用户足够活跃的客户端产品,现有客户端数据也多是消费数据与信用数据。用户数据丰富度的不足,使银行系科技金融公司在用户画像精准度上可能不及互联网系对手。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zsRy9UkwJy3fsWH8.html#comments Wed, 08 May 2019 19:57:00 +0800
瑞银报告 | 美国银行业科技支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fhI2hlOzJsOFsW8.html

最近,瑞银(UBS)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银行业科技支出的研究报告。报告针对175家不同规模的银行进行了调查,并采纳了来自电话会议、机构公布的银行内部数据和FactSet的各项数据。其中:

  • 摩根大通(JPMorgan)今年以114亿美元的技术预算登顶,这一数字比去年的108亿美元增长了5.6%。研究人员发现,去年该行有将近一半的技术预算用于机构内实施的“颠覆性技术”。

  •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IT支出位居第二,为100亿美元,其中有30%是“技术创新投资支出”。

  • 排在第3位和第4位的是富国银行(Wells Fargo)和花旗集团,技术预算分别为90亿美元和80亿美元。

除了揭示这些银行们能够承担的科研投入成本和大型银行的技术创新目标之外,这一报告还指出,大银行和小银行在这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瑞银在报告中表示,大型银行会在不断扩大的领先优势中继续收益,摩根大通和美银将会是其中的最大赢家,因为他们不光是在技术支出上拥有更多预算总额,而且“似乎已经成功地将创新和广泛的实体基础设施结合起来”。

而资产不足千亿美元的银行则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预算上的限制是他们实施科技战略的最大风险。有34%的受访者称,预计自身的IT支出水平将保持不变或者减少;这一情况在大银行的比例为13%。这是因为小型银行没有那么多IT预算,即便在技术方面有所投入,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花在了系统维护上,而不是更新的尖端技术。

具体来看,在资产超千亿美元的银行中,75%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布局人工智能;而那些小银行里只有46%在做类似的事情。

技术投入上的差距在区块链领域更加显著:资产规模在25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银行,有73%参与其中;但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仅有6%涉足区块链。

瑞银以BB&T和SunTrust的并购为例,指出在大银行的技术支出持续增长的同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地区性银行因为追不上竞争对手而寻求合并。

今年2月,美国地区性银行BB&T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 Banks),这笔交易涉及660亿美元,刷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的并购规模纪录。这项交易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合并后的新银行将成为全美资产排名第六大的商业银行。到2022年,该交易可能每年节省约16亿美元的成本,合并将产生约18%的内部回报率。

据了解,两家银行均表示,这项交易有利于扩大对科技的投资,合并之后的新银行将在新总部设立“创新和科技中心”。

PYMNTS.com在点评该报告时,援引了一位银行平台技术供应商高层的观点。该业内人士表示,传统银行采用的IT基础设施“令人窒息”,这严重阻碍了银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强调要采用整体的、从外到内的数字化转型方法:

“过时的技术,冰河时代开发的产品,内部对业务的看法零散又孤立,还有维护传统技术的高昂成本,这些让许多银行感到喘不过气,同时银行还要考虑管理资本要求和合规成本,这一劣势在竞争日益加剧、发展迅速的数字化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来源:Business Insider, PYMNTS, Forbes,雷锋网编译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银行AI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bank/tfhI2hlOzJsOFsW8.html#comments Tue, 02 Apr 2019 23:51: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