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50:07 +0800 工业互联网被分拆:制造巨头的「弃子」还是「太子」?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pIxrORcG4ABiJ0L.html

作者|余快

编辑|王亚峰

如果要选出近三年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词,「分拆解绑」算一个。

分拆工业互联网业务并推动其独立上市,成为大型工业企业的新潮流。

近年,卡奥斯,美云智数均有独立上市计划,目前徐工汉云处于上市辅导期。有企业此前分拆得更为彻底,树根互联、工业富联、蓝卓均已独立。

脱离母体,工业互联网企业分拆、奔赴上市的故事,也许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A面:无奈与委屈

溯源分拆症结的A面,大致可以总结为:股东不喜欢、集团内部不乐意、新业务吃不饱。

简单捋一捋大型制造集团旗下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处境。

门槛高,盈利远。

以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双跨平台,技术门槛高,建设难度大,生态周期长,营收效益周期长。几十年行业积累虽能更快吃透工业知识,但要建成健康的生态,非一朝一夕。

烧钱多,模式重。

重资源、重资金、重人才、重知识。创新业务技术,须依靠经年累月的巨额投入才能占据头部。而技术、生态、人才、运营......随便挑一个都是一台钞票粉碎机。

一句话,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商业模式路径尚未完全成型。越往前走一步,各方矛盾就突显一分。

企业与股东的矛盾:股东不喜欢

“在整个集团角度,一个一边持续的、超额的研发投入,一边持续亏损的部门,很难在一个传统组织中生存。传统上市公司的PE值摆在那里,一直烧钱和市值,股东不满意,压力倒推,就不得不考虑分离。”某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CEO对雷峰网表示。

股价难扶,PE难推,传统企业原本就普遍存在市值焦虑。

“高科技标签的科创类企业PE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倍,传统制造企业也就十几倍,传统制造企业的PE非常低,跟高科技企业没法比。”覃力指出,传统制造企业是行业老炮,但在高科技型企业面前矮人低人几分。

同时,整个工业互联网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长达数年的投入期间,都难以给主体带来客观的收入回报。

不谈收入,那谈增速?

如果新业务增长速度不及预期,或者集团主营业务的增速,跟不上新业务的烧钱速度,利润缩水,股价低迷就更在所难免。

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观感敏锐,对企业困境承受力度不一,一遇到负面因素,就可能导致大举抛售。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企业的新业务持有足够的信任,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耐心蛰伏,为你长达数年的梦想买单。

大型上市企业,对股价、对股东负责是首要责任之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必须考虑业绩对股价的不良影响。

人与人的矛盾:内部不乐意

股东们不乐意,集团内部同胞也不见得喜笑颜开。

雷峰网曾在与工业富联首席数据官刘宗长、徐工汉云高管对话中,谈论到工业互联网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未来工业互联竞争的要素等问题时,人才,都是关键词。

“充足的人才储备。目前急缺三类复合型人才,即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研发型人才、高端管理型人才。”

“全球竞争也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创新的竞争,围绕高端制造的产业链重点布局,技术突破、积累知识产权将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力。”刘宗长强调,在高端制造领域,人才是第一资源。

集团内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T等技术部门的科技属性,薪资待遇本就比传统业务部门高。

当BATH、创新企业百万年薪招揽全球高阶人才,集团为了吸引、留住人才,新业务部门与业务人员薪资倒挂不可避免。

如此一来,主营业务部门员工贡献了集团大部分收入,同时新业务的投入和市场扩展在提高成本,拉低整个公司营收增速,盈利表现被影响,且后者待遇更好。

“一个在辛辛苦苦做业务赚钱,一个在巨额投入甚至亏钱,完了后者的工资还比你高,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程均禾透露。

部门与部门的矛盾:利益难统一

两者的矛盾,不仅在于人之间,更在于部门之间,比如部门间更贵的收费。

“就比如某知名银行,其AI部门跟业务部门也是甲乙方关系,银行需要AI部门做一个风控系统,后者的收费能达到外部市场的5-10倍。”

王俊霖表示,当然,内购一是考虑到数据、核心机密等安全,二也集团层面的KPI,换言之,无论客观主观,其实没得选。

这不是个例,广泛存在于各大型集团公司,包括大型传统制造企业。

一方,传统业务部门以落地为核,希望业务至上,科技部门为传统业务服务;一方,科技部门认为技术本身是长期之事,不希望沦为纯业务支撑。

“我们(业务部门)很难给他们提要求,我提了8分的要求,他们有时只能给到6分的东西,还不能骂,当然骂了也没用。毕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是同事关系,而非甲乙方关系。”程均禾向雷峰网表示。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部门在日常运作中,与业务部更多是“合作伙伴”而非利益共同体,新业务的工作成果是按自身预算达成或项目验收来衡量,不与业务部绩效挂钩,导致配合的积极性不高。

“我跟你谈生意时,你跟我谈人情。我跟你谈人情,你又满嘴要钱。这种合作模式注定难长久。”

于是,一个看来,付出更高的费用却没能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个看来,对方提了一堆莫名其妙的需求,没什么意义。

“外面50万你给我卖150万,还各种在汇报会上还骂我们,我需要的仅仅是你拿钱办事,把事办好,仅此而已。”某集团业务部员工不忿得说道。

私底下互喷,季报、年度汇报会上当着领导“友好交换意见”的成了保留项目。

其实新业务也憋屈。

其一,是创新更难。

存在于企业内部,工业互联部门的核心需求来自同公司的业务部门。

频次小,改进机会小;内部没有竞争对手,产品提升动力不足;一次性交付,个性化开发,难以形成可复制产品,无法长久。

企业在用自身竞争力不强的产品,企业业务产品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以子公司、上市等姿态存在时,覆盖面更广、客户群更多、场景更丰富、功能需求更高频。

在此基础上,可更好地积累并抽象成通用化的能力,再反哺给母公司的业务部门使用,成长更快。

其二,基因、思维难改,需求难满足。

传统制造企业深耕行业几十年,对制造系统架构的理解基本上已经根深蒂固,对新事物的思维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想要打破原生的桎梏并非易事。

这导致工业4.0时代,业务迭代和扩张的速度极速增加,传统企业现有的、庞大的定位和体制下,难以有效满足工业互联网的组织架构、资金架构、人才引进等需求,集团并不能一一满足。

以汽车行业为例,一名就职于传统主机厂的业内人士曾告诉雷峰网:

策略决定环境中所聚集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思维认为1+1构成2;而支持信息化、智能化的人更加拥护世界的不确定性,他们认为1+1>2,或者1+1<2,尽管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风险,但这些风险的背后很可能是未来的市场需求。

集团对新业务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都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在集团体系内,工业互联网部门在制造发展规划时,必须左顾右盼,最大限度减少对集团的不利影响。

其实,对于一项正处于投入期的新业务,以内部部门之身,兼顾成长和赚钱,平衡好各方矛盾,显然是一个极难实现的目标。

如何在盈利和成长,各种矛盾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用纳德拉的著作《刷新》中的一句话来说: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母公司如果既不想自身被新业务拖累,也不想自身拖累新业务。分拆、独立上市成为最快、效果最明显的一条道路。

B面:来自「更多+」的诱惑

更多的资金、更好的故事

于母公司,通过分拆、剥离工业互联部门实现自我减负,成本中心剥离后,可获得更漂亮的财务数据。

如果分拆后能上市,母公司不仅可通过持有股份获得超额的投资效益,甚至能双双提升母公司及新公司的市场估值。

于工业互联企业,在行业野蛮生长初期,业务需要更多的资源、资金支持,无论是分拆还是独立上市,能与资本市场直接对接,融资渠道都大大扩宽。

其实,大型制造领域跑出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都不是等闲之辈。

在以工业知识为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市场,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拥有丰富的工业场景积累、工业机理模型的沉淀、强大的行业资源和稳重扎实的工作作风。

有资源、有行业壁垒,在分拆或独立后,能更轻易地获得资本市场的输血。

所以我们能看到,2021年,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宣布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后,估值翻倍突破150亿元。

2017年,树根互联首轮融资获数亿元,在此之后的连续3年都有资金进账,融资金额从亿元到5亿到8亿元,2021年11月30日,树根互联以65亿元估值上榜《2021全球独角兽榜》。

航天云网INDICS,2021年3月获得26.32亿元战略投资,投后估值100亿元。

徐工汉云从1000万的投入到如今翻数倍的身价,目前处于上市辅导期。

TCL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也获云锋基金亿元级A轮融资。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专业”的公司在具体领域的表现一定会比一个全能的公司好。

从资本角度,在一个足够大的企业中,协同效应未必能明显,而资本也许并不需要创业企业具备太多多元化的业务,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不同的企业,实现风险分散。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也对雷峰网表示,评判平台型工业互联网企业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平台是否独立运营,企业股东是否有顶级VC。

“找到经营理念、投资理念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反而能引导被投企业要更有长期主义的眼光。”贺东东表示,成功的企业背后往往有一流的VC基金的影子,“真正理解行业,长期主义的风险资本,会真正往里投,愿意用钱烧研发,赚未来。”

工业互联网初创企业,在工业4.0下必然趋势下本就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了强大的资本做后盾,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展开拳脚去实现心中的工业数字化故事。

从充其量是制造企业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到独立后所站立的广阔市场,

相当于从一棵参天大树(自家体系内)走向一片森林(整个市场)。

正如支付宝,从淘宝独立后,已经从一个支付工具,成长为庞大的互联网金额巨兽,分拆、独立后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也具备成长为工业4.0弄潮儿的潜力。

更轻盈的动作、更强的动力

分拆的因,是数字化冲击传统产业的果。

虽然是长期路线,但科技、数字化领域日新月异,起跑线阶段,占位很重要,一步错可能就失去机遇。快速生长,集中输出,迫在眉睫。

于新公司,切断束缚轻装上阵或能提速发展。

跳出体系、独立发展,不再对母公司的短期亏损负责,也就少了不必要的束缚和顾虑。

同时,新公司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拥有更多自主决策权,信息传递更为迅速。灵活的体制下,业务迭代、扩张速度、人才引进需求更大程度被满足。

比如2016年树根互联成立时,原三一团队仅十余人,第一年从外部招聘了近70人,如今,树根员工数达上千人,来自外界各个领域。

更强的动力:独立后的守城之重

做好工业互联网,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持续的资金支持、复合型人才,还需要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深厚的行业理解,更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一致的行动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在集团体系内,可能只是企业的一条业务线,做成与否事关生活好坏。

但对于那些独立的企业,工业互联网赛道是他们的命门,守城之重事关生死存亡。

我们非它不可,指着它过活,所以会全力应战。”多位工业互联网企业高管曾对雷峰网表示。

此外,独立后的工业互联企业,与集团内部业务不再只是部门的关系,而是甲乙方的关系。

独立后,参与市场化竞争,工业互联网可通过竞争打磨自身商品化能力,降低价格。

价格下降背后,是人效比,资源、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公司健康成长,也能加快消除纯粹的烧钱属性。

同时,新公司若经营不善,极有可能因成本更低而被竞品公司收购,这一威胁也将逼迫新公司良好发展。

这些因素背后指向一个大多数人忽视的隐形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力和转化力。

从这也可以大致厘清孰轻孰重,毕竟根基所向才决定着方向所在、策略所往。

世间安得两全法?

数据显示,仅2021年1月至11月,国内A股上市公司就发布了170份分拆公告。由此推断,除A股上市公司之外,更多公司或有分拆计划。

全行业范围内整齐划一的分拆独立动作,得到的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黄连。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母体依赖。

从财务数据看,不少分拆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依然高度依赖母公司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产品辐射面较窄,场景较为单一,综合服务能力不足。

单一客户依赖度高,一旦集团出现不利局面,分拆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会受到冲击,风险并不可控。

此外,母体是最懂行业的工业老炮,也必然面临同行业竞争的灵魂难题。

商业世界绝不可能摒弃“人”的因素,商业主题之间无法形成绝对的信任和协同,行业巨头的解决方案或技术,在同行业本身具有天然排斥性。

工业互联网涉及全方位的改造,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将身家性命交给竞争对手。

新客户开发、新行业拓展、均衡市场集中度是他们目前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未来的工业4.0行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会逐渐突显,评判一家公司数字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准,也从研发投入、行业知识等指标偏向于更直接影响公司存续的商业订单。

商业订单规模以及金额的大小,将较大程度决定公司能否吸引更多关注,为其招揽新一轮投资、获取更多订单。

因此,也不乏企业拆掉温室的玻璃罩,缺少母公司扶持后,转型缓慢、甚至失败,也有分拆出去的子公司面临着业绩低迷、上市艰难等诸多难题。

其次是“去掉大的,养个小的”造成的内外部的竞争矛盾。

有集团在独立工业互联部门后,依然会自建一个技术支持中心。原因有二:

1、好使唤。

独立、市场化后,工业互联网企业面对的整个市场,集团的业务需求不可避免出现要让渡新企业自身商务订单的情况,等待对方业务排期,让集团陷入被动。

“如果他们做不过来,单子太多了,集团就需要等排期,自己养一个团队,能最快解决自己的需求。”王俊霖表示。

集团内部的部门,可以更快速响应自身需求,能真正地随叫随到地服务于企业。

2、保竞争。

工业互联网成为新兴技术效率化应用的新高地,也是核心技术能力的体现。

工业互联网背后,是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的能力,地位相当于制造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与潜力部门同时剥离的,还有核心研发技术,也意味着集团整个事业群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当然,也存在“核心卡脖子技术在他人之手”的不安全感。

因此自建业务技术部门,足以满足自用,也可对外赋能,一定程度上保障自身核心竞争力,也不被外部钳制。

当外部和内部的技术支撑逐渐壮大,都可对外赋能时,利益不再高度一致,商业市场上相见,就如战场。

在“他们能做的我们也可以做,他们可以卖的我们也可以卖”明争暗斗中,敌意渐起。

“企业追求规模突破的时候,对内部和外部创新都有急迫需求,但因为人的因素、资源的有限性,本是并行甚至相互促进的两条线,往往还存在体制内部的竞争。”裴灿实对雷峰网表示。

光鲜的“集团+科技多层加持”面子背后,可能是“左右互搏”的里子。

分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分拆后的企业可以称作强技术、强产品、强人才和强管理。

从技术、产品理念来看,强调技术领先,就必然成本高企;强调丰富性,就必然不会全是精品;强调精品,就很难再有规模。

每一个褒义词的背面,都必然有一个遗憾。

市场稳定的时候,是企业品牌、力量推着业务前进,但市场发生大变革之后,那些隐藏在褒义词背后的遗憾就是致命的陷阱。

历史上的任何一场组织革新,都是一场持久战,商业场是一场战役,不是一场战争,分拆不是结束,上市也不是高枕无忧。

各方跨界巨头们,拥有雄厚资金、关系整合、软件平台、云服务及通用的通讯协议,依托平台、通讯、IC技术、业务生态、整合能力等优势,纷纷进场。

市场的走向如何,我们等候时间的答案。

注:覃力、程均禾、王俊霖、裴灿实均为化名

如有更多行业想法与线索,可联系本文作者余快,微信号:Yukuaikuaier,欢迎来聊。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pIxrORcG4ABiJ0L.html#comments Tue, 22 Mar 2022 14:24:00 +0800
你凭什么能做好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i87hUWWqRjpjGEx.html

工业互联网享受着市场的热度,也毫不避讳地向外界展示它的难度。

它门槛高耸,复杂程度高,部署和运营难度大;

它先天不足,基础薄弱,场景复杂,成效缓慢;

它短期难喂饱,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技术、资金、人员投入;

庞大、复杂、分散且多样的工业体系下,工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千难万险。

在这条应该走也必须走的改革之路上,参与者,该如何释放工业互联网的潜力? 

换句话说,一家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又应当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与能力?

鉴于此,雷峰网在与业内数位高管的交流中,提炼出了成为工业互联网优等生的几个关键词,希望能够管中窥豹,以此给行业从业者们带来些许思考。

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

标准化,或者可复制性,是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 

可复制性强,解决方案能够同时适配不同厂商的需求,继而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成本,提高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获利潜力。

而工业领域极具个性化,链条长,流程复杂,深入定制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场景、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但往往也意味着成本大幅上涨。

一方面要获得足够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要维持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于,通用性过强时难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个性化定制过于深入有时则意味着无利润可赚。 

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海尔卡奥斯:个性化定制是必然的趋势,需要依靠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转型

要承认个性化定制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要看到眼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个性化需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定制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二者要想取得平衡,必须依靠工业互联网,进行以用户驱动生产全流程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转型。

浙江蓝卓总经理谭彰:动态平衡,摸索出行业共性、快速标准化的实施方式

这个问题不可能完全消失,标准化和个性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动态平衡的问题。

如何平衡?

行业头部企业数量少,个性化需求凸出,意味着所需的平台更着重功能厚度和深度,覆盖的业务域最完整。

中小企业数量大,适合规模化,功能强调轻量化、标准化,平台的工业数据量非常大,强调广度和快速可复制,通过区域的产业集群覆盖实现降本增效。 

且中小企业所需功能相对简单,可以通用化方案+定制化模块/可选菜单满足。

谭彰强调,此模式得以真正落地的核心在于摸索出行业共性、快速标准化的实施方式,个性化需求交给基于平台的生态开发者和服务商。同时,平台标准化、组件标准化、代码开发工具标准化,生态丰富且开放。

工业富联首席数据官刘宗长:项目规划时充分考虑个性化与规模化融合

“ 从项目规划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个性化与规模化的融合,比如解决了一个问题以后,尝试把它变成一个共性的服务。”刘宗长表示,当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复用已经验证过的技术。在技术上通过平台去实现技术的可复制、可推广,优化技术的边际效应。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个性化开发,企业的判断、权衡和取舍很重要

一个企业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企业的判断、权衡和取舍很重要。

个性化开发时,企业要能判断应用是否有价值、是否可提炼出普适性的问题,并从中归纳出平台所需的能力,不断积累生态伙伴和甲方客户。因此,个性化应用和通用性沉淀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动态平衡的过程。

华为云:做厚做实工业互联网的标准组件是基础

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在标准化的平台基础上尽量减少实现个性化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所以做厚做实工业互联网的标准组件,千行百业的业务开发者才能以低代码或者无代码的乐高积木式快速开发所需要的个性化工业应用。

平台的核心能力强

作为工业互联网“连接、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之一,平台也一直是入局者们的核心武器。

这武器的打磨也极为不易。

门槛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资产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赛道,对技术、运营等要求高,周期长、投入高,且需要持续的打磨和优化。

懂行业。设计、运营平台的过程,本质上是重新梳理领域内的所有要素、关系、诉求、角色、规则、决策的过程。

强开发生态。如何从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到自动化的开发流程帮助开发者提高效率等等,都是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完善平台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好一个平台,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持续的资金支持、复合型人才,还需要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深厚的行业理解,更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一致的行动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在高管们眼里,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平台本身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贺东东:有没有平台、平台强不强很关键

并非所有企业都拥有“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国各行业、各地区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不一,目前处于“工业2.0、3.0、4.0”混战阶段。

在政策支持、市场火热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但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背后,更多是集成项目、应用项目在支撑,市场上真正具备平台,且真金白银投入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并不多。

工业互联网是由“平台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所有新技术,尤其是底层技术的承载方。

平台的竞争力,是企业对平台的研发、资金、人才投入、投入产出比、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和含金量等各个方面综合体现。 

谭彰:平台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在于平台的厚度和业务抽象化能力

以造房子为例,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打好的公共地基和预制件库,房子就是各种工业软件、业务系统、工业APP。

平台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一栋楼所需要的脚手架、标准模块等工具(标准预制件/基础服务、组件),与普通的一砖一瓦建造相比,能极大提高后续造房子的效率,降低成本。

但工具不是凭空产生,它需要对房子的结构功能和需要的预制件了如指掌,如庖丁解牛般抽取共性,沉淀到平台,需要工业场景积累和业务抽象化能力。

刘宗长:企业的平台要具备系统化的设计思维,突破试点陷阱

一是能够有全景视角,聚焦价值链痛点和机会点;二是技术可扩展性,不能只考虑在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落地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一个成功的用例快速和低成本地推广,从而优化技术投资的边界效应。

其中,数字化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投资和引入,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获得。   

工业互联网一直存在试点陷阱。于制造企业,前期探索中重投资金,后续内部复制和大规模推广依然难跨边际效益门槛,于服务商,前期主攻定制化、标杆案例,依然未能沉淀为标准化产品。

平台技术不足、规模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平台优化边际效益和成本的意义依然未能体现。

突破试点陷阱,正需要系统化解决方案规划,着眼未来的长期主义。另外,技术服务商要能够采用平台化技术架构,聚焦特定的场景,将产品标准化,提升交付效率,提高可配置性、SaaS化、云化部。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是科技实力、平台能力、赋能能力、生态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体现

科技实力上,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关键技术项目突破、发明专利等细分指标。

平台能力上,企业平台在数据互联、标识解析、工业机理模型、解决方案、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沉淀。

赋能能力上,企业服务企业数量、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细分行业首位度等数据。

生态能力则体现在企业的合作伙伴数量、开发者生态等相关指标数据。

积累、经营生态的能力

生态,是工业互联网企业高管口中超高频词汇。

生态不像平台,能靠技术铸造,也不像客户,能靠销售拓展,它需要踩对时间点、长线布局和一步步的积累。

生态讲究大、厚、全、活、开,其成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

不断通过自身积累和开源开放的生态,促进用户和生态伙伴贡献项目应用和内容,平台才能持续迭代越来越强,生态与平台才能相互成就。

如何让生态走得稳、走得好?

谭彰:讲生态的多,真金白银投入的少,工业APP应用和生态体系完善比营收更重要

对于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企业,如果论重要性依次是:客户数、生态伙伴数、平台APP数、营收。

长期看,量大面广的工业用户和使用数量规模效应、各行各业的创新开放生态和丰富完善的工业APP积累,是营收的前提。  

好的生态体系之难,在于技术、模式、经营、心态、战略多个纬度的综合体现。

但讲生态的人多,真金白银投入的少。

建立完善的工业APP生态,既考验平台的数据融合、微服务和低代码开发能力,还要能形成APP开发、测试、分发、交易等完善的基础服务支撑体系,让开发者能够从工业互联网APP中获利。  

围绕工业互联标准化的平台,建立ISV生态、渠道生态/代理商生态、实施生态、服务生态体系,实现产品平台商和实施商的分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能够实现量大面广的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的推进。 

贺东东:平台与生态伙伴关系像婚姻,平台提供稳定订单,伙伴负责交付质量

生态本质是趋势,一定是第三方的开发者来基于平台去做开发模式,通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模式,不是个人开发者,而是To B的软件开发商、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

平台与生态伙伴关系的建立像谈恋爱,先尝试几个项目,合作后建立信心,逐渐在产品技术上融合打通,会经历一个介绍、约会、结婚的过程。 

生态伙伴是漏斗的过程,漏斗会一直存在,不断尝试新的,也沉淀优秀的生态伙伴。那些沉淀长期合作的生态伙伴,是双向验证和选择的结果。

从平台角度,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需要为合作伙伴的交付质量负责,平台首先需要考察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再追求产品的竞争力,即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

再者,是志同道合,双方都要有创新意愿,升级迭代的驱动力。

从生态伙伴角度,早期最看中平台是否能为其带来商业机会,即稳定的订单,可预见的机会等,后期,更看中平台的技术、持续发展、市场开拓等综合能力。

同时,行业和场景覆盖的广度,背后对应的是生态伙伴,毕竟伙伴越多,覆盖的场景才能越多。

海尔卡奥斯: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替代,未来是平台与平台、生态与生态的竞争

一个工业互联网企业,首先一定是开放的平台,能够构建一个共创共赢生态系统。

物联网时代有明显两个趋势,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覆盖,企业间的竞争,一定会演变成一种平台与平台之间、生态与生态之间竞争。

平台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物联网、拥抱合作伙伴,不把合作伙伴变成一种竞争关系,而是变成一种真正的共创共建共享的关系,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来建设这个平台。

行业的头部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面作为链主建立垂直的行业平台,中小企业也不用重复投资来摸着石头过河,借鉴平台上行业成功的经验,走弯路。

如此,才能形成正循环,成为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般的生态系统。

阿里云IoT事业部总经理王晓冬:不碰具体应用,尊重产业分工

做好平台产品,不碰具体应用产品,其他的交给生态中的咨询、实施、开发伙伴,如此,客户需求有质量保证,也能打造规模化、质量高的生态。 

如此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走入规模化营收与利润的标准产品商业模式。

华为云:平台需具备各项基础能力,开发者能从中获利

对于平台的开发者生态,华为云认为,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机理模型,要具备微服务、低代码和开发流水线等基础能力;

工业互联网App生态环境要足够健全,开发者得以从生态中获利,才有足够的动力开发和维护工业互联网 APP。

深厚的工业知识、客户价值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每类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业Know-How和行业知识。

但当前很多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都缺少工业基因,大部分都是提供在数字化、云化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工业机理、工业模型的很缺乏。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工业属性是第一位,其次才是互联网规则。

“一米的宽度,一百米的深度”的行业特性,背后是非常专业的行业知识。

在技术愈发内卷背景下,能吃透工业知识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也许已经成功大半。

谭彰:企业与标杆客户是共创而非甲乙方关系,工业APP要让一线工人快速使用

安卓或者iOS上的APP可开箱即用,但工业不能,工业软件和业务系统不是简单的下载和部署,需要基础的数据采集、需求对接、客户部署和配置。 

工业APP的使用者大多是一线工人,要让他们快速使用,不单在于软件本身,还有整个工厂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融合问题。 

要让企业能最快应用,需要工业互联网企业充分熟悉工厂中业务流程,制定快速、高效的客户实施方法论。

因此在进入行业初期,企业与标杆客户并非甲乙方关系,而是共创的关系。

“不是企业开发出一个产品给客户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共同研发出一些好的产品功能和设计,也不是被动收集客户反馈,而是共同创新、共同开发的团队。”

海尔卡奥斯:具有“工业基因”的平台占据双跨榜单头部,平台企业要丰富自身的应用场景和沉淀工业知识,把行业做深做透

从工信部遴选的2021年十五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发现,具有“工业基因”的制造业企业孵化的平台强势占据榜单头部。 

从今年工信部对双跨平台实践检验等审核环节来看,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要求是必须要深入产业实践,解决行业具体问题,企业必须丰富自身的应用场景和沉淀工业知识,把行业做深做透,做出真正的价值。

贺东东:在办公室开发不出有价值的应用,工业应用要走到田间地头

跟消费互联网相比,制造业的应用开发属性更重。首先,仅在办公室开发不出有价值的应用,工业应用要走到田间地头,跟用户、场景进行深度的互动和沟通才能不断打磨迭代。其次,对工业应用,用户需要的通常不是单一功能,更个性化、产品更为厚重。

对于平台,要吸引生态伙伴,平台需要具备大量的工业知识,降低开发难度。

平台要能不断汇聚和沉淀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工业知识,并且将其解构成标准的、合作伙伴看得懂的、用得上的算法模型,从而让他们能够简单快速地构建专业级的工业应用。

数据能力

工业领域是绝对的数据大户,同时,数据也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向前发展的核心"燃料"。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场景数据要求更为严格,涉及到的产业链数据也更为庞杂,于工业而言,数据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研发、生产、测试、运营等生命周期。

但海量数据不等于有价值的数据,大量工业数据价值未被开发。

大多数工业互联网企业,都在拦在数据的城门下。

未来,能最大程度解决数据问题的企业,将构筑起绝对的壁垒。

贺东东:数据知易行难,最难的是数据获取和数据孪生,数据分析反而最容易

工业数据采集能力上,工业设备的种类极其多,通讯协议、控制点表、硬件接口差异非常大。

如果说互联网数据的获取是一片易开发的优质油田,那工业领域的数据就是“鸡窝煤”,极为分散,开采成本极高,效率低。

“工业数据设备连接非常麻烦,但很多人并不重视这一点。”

数据资产化,是如何把原油变成柴油的问题。

工业大数据,本质是工业领域物理空间的精准映射,包含大量的工业机理、工业运营逻辑、工业模型,进行数字孪生的重建后,数据才能成为资产,但目前市场上懂工业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工业,复合性人才极为缺乏。

最难的是数据获取和数据孪生,数据分析反而最容易。

而这也是工业互联网优秀企业的分水岭,空有数据分析技术,远不足以发挥数据价值,平台首先应该解决前两大难点。

美的IT部长陈俊:企业对内部数据一无所知或难获得想要的形式,内部数据结构、数据资产目录应对整个企业开放

在陈俊看来,企业需要具备对整个数据资产的规划、治理、存储,以及数据的共享与协作的统筹能力。

“数据采集是制约整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陈俊表示仅设备连接上,就存在协议与接口不统一问题,有的老设备甚至数字接口都没有,需要耗费巨大时间、精力改造。

工业企业每天新增设备数据量非常大,但可能只有5%-10%的数据得到了利用,海量数据躺在存储设备里。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内部数据一无所知,或者难以获得想要的形式。

一个企业的数据要能充分的发挥价值,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本企业的数据结构、数据资产目录对整个企业开放。

什么样的工业互联网产品才能称之为好产品?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高管各有侧重,也有共识。

王晓冬以“有用、好用、安全”来概括。

陈俊认为解决用户痛点、具备专业性、开放性、生态完善。开放性是指工业互联网平台不绑定用户,用户可自由上下平台,而生态建设完善,可以用户上平台后没有后顾之忧。

在谭彰看来,好的工业互联网产品需满足三点:首先,产品要成为必需品,有核心价值,其次,产品体验要足够好,最后,能快速迭代。 

贺东东认为,如何从单一功能扩大,或者复制到另一车间、甚至另一子公司,避免重新开发至关重要,扩展性、可复用性和打通数据孤岛的能力,都需要平台能力的支撑,同时,应用之间相互要能协同。

在他眼里,好产品的标准是具有客户价值,能够降本增效,且产品的应用之间可扩展、可复制、可推广。

海尔卡奥斯对好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定义是能够帮助企业要做到三个“一点”:卖得多一点,卖得赚一点,卖得快一点。 

企业卖的订单量比以前多,利润比以前高,资金占用比以前少,周转速度快,企业就会有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产品不局限于产品功能本身,而是作为一个载体,让用产品的企业上平台形成生态的吸附能力。

华为云提出了不同的视角,好的产品要能够云网边端协同、全域数据协同、智能决策、应用开发简单、资产重用、持续进化。


结语 


本文仅挑选了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关键词,对于工业互联网"优等生"的面貌或许只窥得了一二。

于工业这一品类繁多、构成复杂的行业而言,所面对的问题可能比以往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复杂得多。

工业的这一特性,要求供应商对功能的实现、设计、制造与验证流程有充分认知,成为全能型的选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业对供应商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产业初期,技术突破是关键;到了商业化的落地阶段,产品化、商业化能力的差距或带来新一轮的洗牌。 

届时的工业互联网选手们又要以何种模样自处,仍待诸位挖掘与解答。

如有更多行业想法与线索,可联系本文作者余快,微信号:Yukuaikuaier,欢迎来聊。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i87hUWWqRjpjGEx.html#comments Sun, 13 Mar 2022 18:09:00 +0800
工业互联网江湖,五大崛起的中国力量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Iu7X0dwzReEGf9a.html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于寻常人颇为陌生,较科技圈略显土气的词。

根植于工业,听起来没有元宇宙科幻炫酷,做起来没有其他高科技应用立竿见影般畅快。

但大到国家的国际战略布局,小到你我的衣食住行,它其实无处不在,新基建的七大主项,它赫然在列,连续4年成为国家宏观、微观战略的红人。

毕竟,作为国家经济的脊梁,工业纵使深居幕后,总能身居要位。

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工业数字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的巨大潜力,很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革命的原爆点。

在这场雷霆万钧的革命中,无数企业如金戈铁马,以气吞万里之势投入到这时代的浪潮中。

  • 自带制造业基因的内生力量

  • 摸爬滚打的初创精锐骑兵

  • 试图冲破欧美工业软件围墙的软件尖兵

  • 从线上向线下奔袭而来,家底深厚的互联网巨鳄

  • 野心不小的 ICT 巨头



注:仅列举部分企业

你很难在哪个赛道,看到如此多巨头下场,如此多派系纷争。当他们在同一赛道罕见聚首,一个好故事的开头也由此启幕。

这五大派系如何搅动工业互联网江湖,我们一一来看。

1、工业企业:内生力量

浪起于微澜之间,风起于青萍之末。

也许可以形容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路径。

当人口红利消退,人力成本增加,当市场需求多变,智能大潮海岸线步步推进......

各工业领域头部企业也许是最先觉察到信号、意识到粗放式发展将难以为继的那一批。

在早期中国市场没有现成方案的混沌期,为自救,也为行业责任,不少传统制造业走上了自革、求新探索之路,也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探索工业互联网路径的企业。

据信通院及其它公开资料,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的分类中,制造企业占据46%。

其中,“双跨”平台名单中,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根云、航天云网Indics、徐工汉云、工业富联等均为制造业出身。

这使得制造领域跑出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都不是等闲之辈。

自带制造基因。

他们本就为各自企业的数字化而生,根植传统制造企业,更熟练生产制造流程、产线的布局规划,丰富的工业场景积累和工业机理模型的沉淀。

这是天然优势,毕竟,没有人能比你更熟悉自己,知道自己的痛点了。

深厚的行业知识外,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拥有强大的行业资源、广泛的客户资源,工业人稳重扎实的工作作风,还有着“知己知彼”的底气。

从一棵树走向一片森林。

工业4.0时代,业务迭代和扩张的速度极速增加,传统企业现有的、庞大的定位和体制下,难以有效满足工业互联网的组织架构、资金架构、人才引进等需求。

不分拆,工业互联网充其量只是制造企业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解决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但独立后所站立的市场,是在原来场景下所看不到的。

换句话说,是选择一棵参天大树(自家体系内),还是一片森林(整个市场)的问题。

现在看来,他们大多经历了三步走路径。

首先,从内部出发,由点及面地在自己身上实验;其次,沿着自身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求索”,最后,以更好地跨行业、跨领域赋能。

在此过程中,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被分拆为子公司、或彻底独立走向市场,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徐工汉云、工业富联、蓝卓......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力量之一。

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循序渐进地走出行业壁垒,走向跨界赋能,向真正的通用化平台迈进。

2、初创企业:孤勇者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4%。中国工业品门类足够齐全,市场足够宽广,场景足够多。每一品类下都是一个千亿市场规模,在某一细分场景即使10%的市占率,也能成就一个百亿规模的企业。

这是初创企业得以存活的前提之一。

但仅有一个前提明显不够,要能在这片有千军万马征战者的市场中立足,需要的更多。而他们,不少的确做到了。

够有胆。

谁都知工业急需技术,但它绝不是个容易的行当。

不仅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账期长,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整个工业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每一个门类都有自己的技术壁垒。不少行业产业链长,子类目多,生产流程复杂、散碎,业务流程和工艺手法都千变万化。

“数字技术”要想攀上“工业”这门亲事,比其他行业更难。

当不少AI企业投身于诸如更容易出成绩的安防,更有噱头的自动驾驶,他们一开始选择在这块更难结果的土地上安营扎寨。

以初创之身,这份押注工业的胆识,足以让人钦佩。

能专注。

工业互联网市场多机遇大,弱水三千,他们大多只专心于一瓢。

专注某项技术、特定工业行业或领域业务痛点。花大量的时间在场景和需求分析上,搞懂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甘心“小而精”,背后是打出差异化和寻找落脚点的逻辑,甘心长效益显示周期,是耐得住寂寞。

肯下本。

与大型企业几十人的小团队相比,初创企业可以投入上百人去解决某个细分场景里的问题。

“XX(某行业巨头),他们自己不想花时间和精力攻克某个技术难点,我们整个项目组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捣鼓出来了。” 阮梦(化名)对雷峰网表示,为了拿下这个合作,他们不怕投入。

有技术。

武艺高强的初创科技企业掌握着搅动江湖的武功秘籍:技术实力。

如果说人口红利渐失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外在原因,那么行业本身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元器件缺失则是制造业转型内在桎梏。

他们具备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底层技术,他们懂得找准机会,发挥技术特长。

昆仑数据、黑湖智造、优也科技、蘑菇物联、寄云科技、摩尔元数、全应科技、天泽智云......

这些新冒头的初创企业,要么动作快、势头猛、技术强、肯吃苦,要么喜挑工业互联网难啃的猎物,虎视眈眈。

基于技术基因,扎根一处,不贪多求全,只图精求专,每一步稳扎稳打之余,走出新秀的特色,自我要求至少领先同行1-2年,一条路下来,创造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未可知。

3、互联网企业,跨界来袭

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当然也不能缺席。

大势当前,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日本的超智能社会5.0蓝图,全世界都在向智能制造迈进。

过去10年,他们是信息化革命红利的最大尝鲜者,如今,流量争夺战趋于顶峰,产业互联网金矿价值蓄势待发。

“抓住下半场”,是他们这几年说烂了的词。

在参杂兴奋与焦虑情绪中,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一个箭步跑向工业领域。

以互联网之躯,融合共享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给工业转型升级革命再添一把火。

2017年开始,百度、阿里、腾讯饺子般接连下了工业互联网的水。

百度高举AI大旗,2017年针对首钢的钢板缺陷检测打造了AI质检,经过5年的深耕,百度工业互联网已经形成以工业智能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并落地多个企业、区域及产业集群。

2017年,阿里云发布了ET工业大脑,第二年,阿里云大张旗鼓进军工业互联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先后亮相,算上2020年亮相的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后来者腾讯,动作尤其频繁,2019年重磅发布了WeMake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对外公布“511”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放出“打造超过1000个解决方案和工业APP”的豪言壮语。

而后又是拉来李强加入腾讯CSIG,担任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

李强是原SAP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有20多年的IT从业经验,对ERP等商业软件、云计算以及创新商业模式有着深入理解和前瞻,是国内最早推动德国「工业4.0」落地的实践者。

自知工业场景认知、工业知识较为缺乏。他们也尝试低下在消费互联网高扬的头颅,姿态谦卑。

“在这样大且沉淀悠久的产业面前,阿里新制造也不敢轻言赋能,因为赋能是很高的姿态,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深扎进去,关起门来做三年,主要是选择走得稳。”犀牛智造CEO伍学刚曾表示。

李强也曾提到,聚焦到工业互联网,腾讯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其他企业学习。

也因此,在大而重的工业面前,少了些直突猛进,多了些迂回与策略。

比如,以对工业知识要求相对低的工业智能作为突破口。

在工业AI领域,他们最大程度利用技术优势,打造了从NLP、语音、视觉的全栈AI能力,深入到工业制造领域,面向工业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数字工厂、智能生产管理、设备智能和智慧营销等一整套工业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更通过生态的方式弥补。

腾讯“连接一切”的战略基因,也在工业互联网上淋漓展现。

重连接、重生态伙伴,聚焦生产服务,打造好赋能工具,最大限度利用好消费互联网的资产和模式。通过导入云启基地千帆计划、SaaS加速器、青腾大学的资源,加之与富士康、三一重工等工业制造企业、北明软件、东华软件等软件厂商深度合作。

不断通过向整个工业互联网世界展现出柔软的身段,靠着不断交朋友的心态逐步补齐自己在场景上的短板。

百度智能云已与30多个合作伙伴,研发出了50多类跨行业垂直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并相继与宝钢、吉利、中国建材集团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

经历过消费互联网近20年的厮杀,传统互联网大厂也建立了独特优势。

工业互联网进行上下游延伸、技术研发投入、客户拓展、行业推广都指向强大的资金实力。

他们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面对建设周期长、速度慢的制造业,以资本换市场,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行业前进。

理想的工业互联网,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投入,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上下游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他们拥有品牌影响力,面对产业链长、生产过程极其复杂的制造业,可以以生态聚合能力吸引产业上下游一起玩。

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也许,他们能带来不一样的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思路。

4、软件企业:突围之狮

工业软件,贯穿工业全生命周期,是现代制造业的命脉,但这“命脉”打造,极为不易。

一方面,受制于人。国内高端工业软件市场约80%被欧美垄断,尤其以CAD、EDA为代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长期被西门子、达索、欧特克等欧美企业垄断。

一方面,蜀道难登。工业软件涉及细分门类多,研发难度大,壁垒高,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学科知识和海量数据的积累与运用。

有种说法“十年沉淀在工业互联网只是起点”,在工业软件领域更甚。除了软件和代码的问题,也是算法、模型、机理、场景,更是化学、物理、材料、光、机、电等学科的运用。

工业软件,由经年累月的工业知识与诀窍的铸成,是工业的结晶,而非IT的产物。

行路多艰,依然有企业扎根于此,立根于看似破岩的局面中,依然有企业奋力突围,咬定工业软件这座青山不放松。

华大九天,国际三巨头占据EDA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紧紧咬住,试图在EDA铁幕中凿开一个口子。

中望软件,死磕研发设计类软件,研发出CAD/CAM/CAE为主的产品矩阵,二十多年来,覆盖工业设计、工业制造、仿真分析、建筑设计等领域。

宝信软件在钢铁行业优势明显,多年来研发、打磨了MES、DCS、SCADA、EMS等产品,旗下xIn³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在不断进行跨行业跨领域扩展。

鼎捷软件,以ERP起家,逐步向MES、工业云、工业App扩充,见证了全球制造业迁移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控技术在DCS领域、SIS领域的国内市占率位居一二,在不少细分市场已超海外厂商;

用友网络以管理类软件起家,后逐渐从ERP向MES生产控制类、PLM研发设计类软件延伸,同时打造了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年的沉淀,让用友精智深谙生产制造和企业管理。

金蝶软件镇守ERP市场,不断扩展企业级SaaS云服务市场。

深耕软件领域多年,他们积累了多元的工业客户群体和服务经验,SaaS服务能力突出,成本低,交付灵活,形成了软件厂商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优势。

他们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中锤炼,带着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风骨前行,努力撑起国产化工业软件的一片天。

5、ICT巨头:野心家

B端数字化的事,当然少不了ICT巨头。

华为2018年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意欲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黑土地”;浪潮云在2017年就推出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集团董事长也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表达进攻工业互联网的决心,“3年投入30亿元”,是其进攻工业互联网的诚意。

布重兵、砸重金,华为、浪潮都想走出一条自己的工业康庄道。

于华为、浪潮等ICT厂商,重仓工业、一战到底,是再也自然不过地商业加码。

他们身带B、G端基因,擅长以城市为突破口。

华为、浪潮都是2B业务出身、以硬件起家并登顶全球,早在进入工业领域之前,就已经是城市数字化的参与者。

政务云一直在承接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诉求,华为云、浪潮云,皆是政务云的佼佼者,在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产品、服务、生态资源。

长期的政企客户关系和经验积累,华为、浪潮更理解政府、城市发展,成为他们进入工业领域独树一帜的优势,也给予了他们以城市为切口的独特路径。

“我们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一些牵头省份和城市,落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参与这些省份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建设。”

潮集团副总裁、浪潮工业互联网总经理庞松涛曾在某次采访中如此表示。

网络(通道)、芯片、生态、战略整合能力。

互联网公司有C端流量优势,工业企业有制造业主场优势,作为具备通信基因的企业,ICT企业则有通道优势。

此外,无论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还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多年的市场耕耘,积累了庞大的产业链、行业生态。

不止于此。业内不少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的精髓不在于连接,而是计算。提供云服务,建立与用户的持续连接意义重大。

未来工业智能化改造,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运营或成趋势;避免重复基础性建设,做到数据资源实时共享、计算资源最大化利用将成定局。

过去二十年,传统制造厂商的工作主要围绕硬件展开,在硬件设备、运维方面有较好口碑,但在云平台的底层搭建、海量数据处理、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方面尚存不足。

倘若如此,ICT厂商的优势就得以直接体现。

物联网时代,数据为王,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智能服务,云平台是重中之重。

华为、浪潮业务群背后,无疑是要通过数据交互,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工业设备作为数据的强入口,产生的源源不断高质数据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能源。

通信是它们的网络,云计算是它们的引擎,生态是它们的武器,无论是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黑土地”,还是“3年30亿”的豪言,都有一份难以忽视的力量。


静待中国力量崛起

我们不知在互联网上半场占尽天时地利的互联网巨头,能否继续在下半场延续辉煌战绩。

也未知各方玩家入场姿势猛烈,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又或者,在各方捶打、企业内卷之下,打造出更扎实的基本功。

工业4.0时代变革的真正来临,非一日之功,工业互联网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欧美巨头环伺,品牌效益大、实力强悍,中国企业起跑稍晚,不少环节落后于先入局者。

熬过前期零营收、中期市场拓展隐痛,后期竞争者顶峰厮杀的企业,何之艰。

但荆棘遍野中,依然有企业,凭着一股韧性,坚持至今;

在铜墙铁壁中,还是有企业,一路跌跌撞撞,卧薪尝胆。

我们知道,他们带着「中国工业强国」的痴念与执着,逐渐构筑起品牌、客户、资金和技术多重优势,不曾放松过建造中国工业的金刚盔甲。

我们真心期盼,他们在并不平坦的路途中摩肩擦踵,从美日德品牌耀眼的聚光灯下跑出来,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中流砥柱,发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芒。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Iu7X0dwzReEGf9a.html#comments Sun, 27 Feb 2022 19:19:00 +0800
对话黑湖科技周宇翔:行业Know-how伪命题,将带火通用型数字化产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Pz1eCURzAuBaBvZ9.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目前,工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究其原因,主要是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天时”国家及地方政府表示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决心,并不惜重金来支持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人和”中国各大高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理念,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培育了大量数字化人才;

“地利”中国一直是制造大国,在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道路上,各地方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热潮,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沃土。

在这一大背景下,人们谈的更多的是“如何转?怎么转?一套解决方案能否成功复用到不同的行业门类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雷峰网与上海黑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湖”)CEO周宇翔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试图通过此次对话,找寻问题的答案。

抓住时机,抢占工业数智化风口

理论上来讲,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时代所需,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因为数字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应该是乘法,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理念的变革、组织的变革、模式的变革、手段的变革,这就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物力财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成效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带来了强大的信心,也增加了服务商企业入局的决心。当然,无论从哪个赛道切入,目的都是助力中国工业制造业实现向数字化的完美转型,然而不同的企业属性也决定了其入局的难度。

其中,黑湖作为新生力量,其创办过程略显艰难。

据了解,黑湖并不是周宇翔回国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其前身是马达数据。周宇翔坦言,初衷是希望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把整套前后端的数据整合、分析预测系统应用到具体的场景,比如工厂设备停机,产能瓶颈等。

但在后来,他们意识到方向偏了:自己只注重开发系统,却未对市场有着清晰的认识。

当整套系统都搭建完成,在空客、可口可乐等企业做试点时,他们才发现,当时中国有一部分工厂,数据还停留在纸上或者Excel里;还有一部分工厂的数据则没有实现互通,断层现象严重。

坚持一段时间后,系统仍未能指导生产。周宇翔创办的这第一家公司,其理念和产品形态对于当时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而言,似乎过于超前,最后以失败告终。

据介绍,黑湖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将目光聚焦在了工业制造领域。周宇翔认为,工业占中国GDP的30%左右,这是非常庞大的份额。另外,先进的技术能更好的与实体经济中的场景相融合,尤其是在技术渗透非常低的领域,比如制造业。也许很小的融合和改变就能带来巨大的效果。

“我从小出生在四川宜宾,其是中国中西部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占比很高,但技术的渗透非常低,我们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同时这个行业是很值得去探索的行业,”周宇翔补充道。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兵,道阻且长

其实,无论是互联网经验丰富的BAT,还是传统制造业巨头海尔、徐工等,甚或是实力雄厚的软件企业用友、鼎捷等,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都是新兵,且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甘做绿叶”的腾讯在2018年930变革之际,宣布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随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推出了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与各地区经验丰富的制造企业巨头强强合作,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生态。

制造业老牌企业海尔则依托自身丰富的工业制造经验,打造了卡奥斯COSMOPlat国家级双跨平台,在为自身赋能的同时实现了海尔各大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据悉该平台已还普惠全国上万家大大小小的传统企业。

在国产替代热朝下,工业软件企业勇往直前,以用友为例,其用搭建整体厨房的理念,发力用友BIP,除了做好MES(智能工厂),还致力于打造一个设计制造协同一体化的创新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和软件工具的协同来为企业决策提供一个更好的工具,同时也能弥补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

但白手起家的黑湖却经历了失败向成功的艰难转变。据雷峰网了解,第一家公司失败后,国外某科技巨头企业向其抛出了橄榄枝。但在周宇翔看来,与其回到国外浪费时间不如继续创业,于是创办了第二家公司。

黑湖科技创办之初,周宇翔深知其不足,他表示,我们完全不懂工业,大家对系统也不熟悉,只听过像ERP MES这名词,但完全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

另外,周宇翔补充道,我们的劣势非常明显,但优势在于轻装上阵,我们从最根本的源头去做,用户现场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现在面临怎么样的机会,面对这个机会,他们自身有怎样的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挑战,我们的初衷是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弥补公司所欠缺的行业认知,周翔宇与另外两位合作伙伴于2016年6月开始,分别去到三家不同的工厂,试图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更大限度的了解工厂的转型需求及痛点,以调整公司的策略及产品。

对此,周宇翔也向雷峰网讲述了下工厂的亲身经验,前一个半月当工人,主要负责在注塑机旁边投物料,拣货,然后运到下游。6月份后,就没有再去当工人,而是带着产品去工厂现场做培训做试跑,收集反馈,然后再去迭代产品。

“2016年6月份以后到2018年过程中,每个月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工厂现场。”

据悉,从2016年成立到现在,黑湖科技的产品从最初一款简单的手机APP发展到了现在的黑湖智造协同平台和黑湖小工单低代码小程序,始终秉持着“数据驱动生产”的理念。

据了解,黑湖智造生产协同平台面向的是中大型企业,而另一款黑湖小工单的开发则是疫情因素的影响。

周翔宇介绍道,疫情期间,黑湖作为支持口罩等抗疫物资复工复产的公司,成为上海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当时我们推出了黑湖智造“抗疫版”,免费给这些企业使用。过程中发现,大量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找到我们,迫切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解决人手短缺,生产低效等挑战。他们对流程规范性的管理相对灵活,更关注“如何追踪进度、成本核算、外协订单管控”这三类问题。基于此,我们孵化了小工单,并快速上线。

行业Know-how是伪命题,通用化是必然

由于,国产业数字化的号角吹响的较晚,所以大多数产业及数字化服务商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行业属性的不同,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想要完成数字化转型就必须了解行业Know-how”。工业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作为工业制造大国,工业是数字化转型需求最强的产业,但是由于其工业种类多,门类复杂极加地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和复杂度。

有专家曾表示,工业数字化转型一般要3至5年才能完成。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行业Know-how”成了企业产品开发的必备技能,各大服务商都给自家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贴上了“定制化”的标签,即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开发从而实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目的。

周宇翔表示,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开发模式,即用代码去解决定制的问题,但实际上真正有追求的公司,诸如美国市值前十的头部SaaS公司没有一家采用代码开发的方式。以CRM为例,虽然每行业的销售体系都不一样,但它的PaaS平台就兼具了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据悉,黑湖在产品研发前做了三个假设:第一,它一定是存在云端,才能跨地域时空去做厂内外数据联动的设计来驱动业务协作;第二:数据必须是结构化、关系化、动态实时的,这样才能真正把数据资产沉淀下来;第三,必须是跨行业的。

周宇翔认为,如今行业know-how越来越成为一个伪命题,我们不应该去讲行业版的产品,实际上单个工厂,都有着定制化的需求。以玩具制造行业为例,2017年黑湖在做麦当劳玩具供应链项目时发现,,其上游的每个玩具厂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完全不一样,有的是造毛绒玩具的,有的是造像泡泡马特这种塑料玩偶的,有的是造发光发电玩具的,还有一种类型是把一个小小的组件组合成一个大的玩具……单一“行业版”的产品,根本无法满足所有玩具工厂的需求,所以行业know-how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成立的。

对于为何坚持做跨行业?

周宇翔解释道,黑湖要做的是厂和厂之间的连接,比如我们在做食品行业项目时发现,虽然看似是食品行业,但实际上其上游涉及到包材、水处理、添加剂、农副产品加工等,分别都属于不同行业,那么当整个产业带都完成了数字化升级时,你再讲你只专注于一个工艺或一个流程,其实对工厂来讲是非常鸡肋的。

“很多厂商认为聚焦的策略是好的,但如果深究其中的细节的话,聚焦反而会给工厂带来更大的困惑和阻碍。”

但他也坦言,做通用型产品其技术挑战非常大,黑湖通过两年半的研发周期,走访调研了200多家不同客户的不同场景,尝试怎么样用同一个平台去兼容,目前已经积累了500多个通用的微服务,通过不同配置来满足跨行业的需求。

实际上,国外的软件行业鲜少有人会去用“通用平台”这种词语,他们提的都是“定制”,只是跟大家平时说的“定制”实现方法不一样。

例如Salesforce提倡每个客户都是“定制“的,但他所说的定制并不是写代码,而是通过组件化的配置,PaaS化的平台去实现;而黑湖和华为的合作,就是在华为云服务和PaaS平台丰富组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制造业功能需求的提炼,抽象出数百个微服务,从而实现对工厂数据的聚合、实时分发、分析解读和沉淀,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写在最后

如今,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快马加鞭的进行着,数字化服务商也在随着转型所需不断地更新迭代。

从工业制造业转型角度来看,无论从转型进程、速度还是成效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没有显著成效,从解决方案及产品的研发角度来看,无论是产品的成熟度、适配性仍旧处于磨合阶段。

工业数字化转型将是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仍旧任重道远。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Pz1eCURzAuBaBvZ9.html#comments Thu, 17 Feb 2022 17:02:00 +0800
钉钉:“努力”理解制造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eD2ykkwxD37WmMDX.html

作者 | 杨丽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曾提到:“大公司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避免破坏性的变化,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大有前途的新市场,因为开拓新市场可能会破坏他们的传统业务。”

2007年,Kindle电子书的出现,得以将传统纸质读物以电子化方式呈现,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因普及得到颠覆式改变。如今,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有意思的是,工业制造领域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近年来也在不断受到数字化浪潮的洗礼,却尚未给出同样明确的颠覆性技术/商品。无论由德国最早提出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细看这些理念背后,实际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已无法满足当下工业发展的诉求,现代工业需要更高层次的柔性、效率,以及定制化大规模生产方案。于是企业希望,大量的机械设备无需人员来操作,而是可以根据程序的指令来运行,以模块化、低码的编程语音对程序进行编程。

工业制造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生产活动共同面临的话题。

改变制造从何处入手?

红旗仪表是一家专业生产流量仪表、液位仪表、压力仪表的公司。白手起家的创一代,周方龙董事长凭借经验就能够对产品、技术、工艺做出判断。创二代如何接住父辈留下的重担,如何在新时代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用人、报工、排班、计件……通过智能化改造,或许就可以减少很多过去不必要的浪费。

河北的鑫宏源则是一家从事印刷行业的企业。这家企业曾两次上线ERP,却又先后两次拆掉了ERP系统。当客户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需要将这些需求传递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如何快速响应这些需求?如今这家企业选择外部采购+自研的方式,利用低代码创建了符合自身业务逻辑的系统MES。

山东青岛的嘉瑞工业,碰到了行业天花板,如何继续加深在行业里的能力,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改造自身的工艺水准?这家企业从最早轴承设备经销商,转变为一家提供旋转设备的全面服务提供商。

浙江鸿图金属制造,一家为汽车、轮船、高铁提供减速器零配件的企业。他们的问题在于,从收到客户订单到最后交货整个交付周期非常长。当大量订单进来后,如何在有限的人员规模下,还能保证实时响应客户对每笔订单的查询,甚至明确说明订单设备的批次、环节、预计交付时间等等。如何改造传统的生产流程?

东方日升想要提高设备在维护、运行时的效率,过去的老办法就是遇到问题了先等待、再讨论处理问题。而现在,搞了个“抢单模式”,设备出现任何故障都可以在线同步相关信息,从抢单到派单从而调动每个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这些形形色色的制造企业需求,如组织效能、流程管理、生产供应链,看似很小,却成为了它们追求高质量产品和市场竞争力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痛点。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看到的是:“今天的市场中找不到同时能够满足提供端到端、消费者主导、实时响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实际上,很多传统行业客户,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走得比较靠前,如今数字化的场景非常多,探索性也很强。但原有的IT基础架构体系和解决方案,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主导和实时响应的研发生产采购服务的完整闭环。客户甚至开始愿意花大量成本构建符合自身生产需要的业务系统。

又如,特斯拉曾放弃市面上成熟的商业软件,而转头自己动手开发了一个叫Warp的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我们传统理解的ERP外,还包括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产供销、CRM、客户管理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目前这套系统每天被全球3万多名员工使用,网站和App每日用户访问量达到千万级别。

这种做法未必见得十分普遍,但根源却显而易见:企业业务复杂度高、属于新兴业态,市面上的产品并不能完全解决客户所需。同时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IT应用经验,对高ROI的技术产品抱有极大兴趣。

钉钉方法论

现实情况看,按需生产制造、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仿真提高效率、产品数据关联驱动产品创新、数据反哺驱动设备采购、企业投资策略、业财融合等等模式,工业领域不乏多种数字化赋能的最佳实践。

用钉钉对制造业的观察来讲,就是“数据同频”,即将多部门、多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和“融合”。

钉钉认为,制造企业中常见的设备维修、生产决策、产线优化、货物流转等场景的优化、提速,都需要生产、经营数据的同频。数据的同频可以让产线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据实时数据不断调优。

总结起来,数据同频有三个落脚点:

  • 一是平台割裂、业务系统林立、数据流通非常难,企业正意识到这点问题,并希望专业IT人士来解决;

  • 二是从设备与人的不在线,到设备装上了传感器,但数据在线了、数据量大了又开始希望如何利用起来;

  • 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开始通过在线化快速连接起来,这种上下游的协同效率得以提升。

阿里巴巴副总裁叶军(花名:不穷)说:“从人(人财物事),到设备(安全生产、设备系统),再到企业(经营数据、进销存生产),实现一个组织架构拉动人财物事的在线化,一个手机随时随地联系到任何一台设备,一个平台实现数据的流动并产生决策依据。”

而钉钉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

从2019年起,钉钉在政务、教育、医疗等行业,相继通过合作共创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叶军说:“钉钉会试图努力学习、理解各行各业先进的管理、思想。过去几年,钉钉走过了一条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路。”

不过,在此之前钉钉服务教育行业、制造行业在叶军看来都是“被选择”的,在此之前钉钉并没有做过太多的投入。

而上周在苏州举办的钉峰会媒体沟通现场,对于钉钉进入制造业,叶军给出了明确的态度,“毫无疑问我们会当成一条最重要的赛道投人、投时间、投精力。”

据悉,已经超过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用钉钉。

目前钉钉钉专门抽调出一支团队专门为制造行业提供产品服务,原先对行业客户、解决方案有诸多了解的邱达来担任该团队总经理。钉钉还联合超过30家生态伙伴,成立专精特新SaaS联盟。

面向中大型制造业存在的“信息烟囱”问题,提供可适配、易于扩展的底座,便于客户自主开发;面向中小制造业,提供开箱即用、标准化的产品功能,让企业能够实时、精准掌握生产、经营数据。

钉钉此次还发布的制造行业解决方案2.0,包括“码上制造”、“计件日结”、“设备上钉”等基础产品,同时结合阿里云平台能力推出了采销钉、能耗钉产品。

“码上制造”产品通过生产码、库位码、报工码、物料码等四个生产环节的二维码,解决制造企业最核心的进(采购)、销(销售)、存(仓储)、生产环节数据同频的难题,为行业提供业务数字化的基础能力。


“设备上钉”产品则实现了人与设备的连接。每一台设备都是一个钉钉账号,管理人员可在钉钉上查看设备运行状况。这些反映设备状态、生产进度的实时数据,将成为生产计划、业务创新的依据。同时,任何设备故障都可以通过钉钉自动通知到人,让风险因素及时被发现、被处理。

通过钉钉,制造企业可以同样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应用前端,如协同办公、智能人事、ERP、设备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多个业务系统;同时,借助云钉一体战略,又可提供客户关注的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低代码+RPA等数字化技术,乃至方法论、服务与生态。

谁在支撑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 跑在钉钉上“做减法”

积梦智能,一家面向航空航天零器件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发现钉钉平台上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这让谢孟军很兴奋。在他看来,通过钉钉平台,可以快速锻炼他们的产品力和服务能力。目前这家公司希望进一步拓展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 钉钉是数字基建,是连接器

纷享销客是一家CRM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主要专注在高科、制造、快消农牧、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垂直行业。2021年6月,纷享销客成为钉钉组织的业财一体联盟其中一员。

且不论双方的合作信号从何时开启,罗旭当下看到的趋势是:钉钉做的是数字基建,是连接器。从产品力上讲,通过账号、场景、数据的聚合,会让复杂、异构系统间的融合变得简单高效;在服务能力方面,钉钉又能够让各个ISV聚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用户。

  • 少走弯路,到质的飞跃

启明信息,有20多年汽车行业信息制造服务经验。2019年之前,启明信息一直负责一汽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在企业协作方面的统一用户、统一认证、业务审批等实践上,趟过了很过坑。

目前中国一汽全集团12万多人,都在钉钉上进行协同办公。通过钉钉,启明信息也在共创出了制造业解决方案启明智钉。

中国一汽启明信息智慧办公应用部总经理田超认为,“将企业现有的应用集成在钉钉协同办公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上,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借助云钉一体的能力,可能又将企业整个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质的飞跃。”

这是来自IT服务商对钉钉的审视,制造行业的复杂度和细分度显而易见,生态先行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重新理解制造

在中国,制造业有几大聚集地:珠三角经济带的广东、深圳,长三角经济带的苏沪等地,齐鲁之地的山东,京畿之地的河北,当然还有传统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制造,这些城市,都曾面临工业转型的阵痛,也在近年来对工业互联网有了差异性的实践。

以苏州制造产业为例。2021年12月28日,苏州市委透露的一项数据表明,2021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4万亿。苏州实际上成为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我们了解,很多企业有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强烈意愿。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苏州对智慧城市、交通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推动建设,已经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拉开了帷幕。

不久前国家工信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国有很多制造业龙头企业,但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中坚力量也不容忽视。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涌现有事半功倍之效。苏州市工信局也于今年9月制定完成了国内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

目前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各大科技公司,都在这些尤其中小制造聚集的城市,积极推进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实践落地。

理解它们的每一步尝试,在当下都具有参考价值。

(雷峰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eD2ykkwxD37WmMDX.html#comments Wed, 12 Jan 2022 20:17:00 +0800
工业互联网三大阵营的「竞」与「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Q1JWWDZV9J097FLw.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短期合作,长期竞争。”针对工业互联网赛道三大阵营的关系,一位从事工业互联网研究的学者给与了这样的回答。

2018年工业互联网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逐渐达到顶峰。

相比于欧美国家,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脚步加快,一下子带火了工业互联网,同时也吸引了大大小小科技企业的跟风布局,主要包括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以用友、鼎捷为主的SaaS软件提供商,以海尔、徐工为代表的工业制造巨头。

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从企业规模、科研水平、入局时间等维度考虑,人们喜欢把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划分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三大梯对与生俱来的业务属性为其布局带来了先天优势,并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那么在工业互联网被炒热之后,三大梯队凭借自身优势能否独自撑起工业互联网这片天?业界可谓众说纷纭。

  • 理想派:BAT和软件厂商的合作是想扩大自家生态,目的是想成功进军工业赛道。

  • 现实派:三大阵营更多的是竞争关系,并且他们的发展思路各不相同。

  • 激进派:合作的背后是竞争,而且竞争关系会愈演愈烈,不久的将来合作双方很可能成为对立面。

BAT互联网巨头只为了「滚雪球」?

入局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巨头面临“隔行如隔山”的辛酸。

在业界看来,互联网巨头进军工业互联网,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BAT作为互联网的三叉戟,一直被“顶尖”的光环笼罩着,腾讯主打社交,阿里主抓电商,百度深耕搜索。大多数人认为BAT无所不能,即使在难得硬骨头也能啃下,但对于它们而言,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全新赛道,想要只身做好这个局就显得异常艰难。

从入局时间来看,百度、阿里、腾讯分别于2107年、2018年、2019年进军工业互联网,并且以不同的赛道切入,百度在考察市场后选择从工业AI质检着手,研发了百度AI质检云,阿里则基于自身在金融和电商的经验,从服装业入手,相继发布了ET工业大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犀牛工厂等产品。

而腾讯作为后来者,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动作尤其频繁, 在2018年"930变革"之后,腾讯组建了新的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选择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2019年,腾讯云发布WeMake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对外公布“511”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在“研、产、供、销、服”的端到端价值链中的五个环节中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超过1000个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近两年,腾讯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合作伙伴计划,通过导入云启基地千帆计划、SaaS加速器、青腾大学的资源,加之与富士康、三一重工等工业制造企业、北明软件、东华软件等软件厂商深度合作推出了面向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

据腾讯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合作伙伴已超过9000家,在30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

面对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解释:“富士康在制造业生态方面的经验丰富,产业上下游以及上万家供应商,都能够集中地分享工业互联网的红利。腾讯将小程序、企业微信、敏捷开发等能力开放出来,通过两者生态的叠加,真正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而李强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提到,聚焦到工业互联网,腾讯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其他企业学习。此外,陈广域提到,目前和头部企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将持续深入并逐渐扩大与中腰部企业的合作。

据雷峰网了解,2020年腾讯云整体业务增长速度很快,生态领域的业务增长速度更快,这正是腾讯云持续开放、重视伙伴力量的表现。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源于腾讯云的七大举措:产品共创、合作模式开放创新、政策稳定丰富及运营优化、服务支撑持续提升、开放更多C端资源、云启孵化、生态协同。

百度、阿里与腾讯的打法可谓不谋而合,目前百度智能云已与30多个合作伙伴,研发出了50多类跨行业垂直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并相继与宝钢、吉利、中国建材集团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而阿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也是与业内佼佼者共同完成。

百度副总裁李硕表示:“百度在推进整个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跟合作伙伴一起通过一企一档、一链一档模式提升工业企业、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创造出可度量的价值。”

貌似“合作”一时间成了BAT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制胜法宝,其实合作也是为“滚雪球”效应做更好的铺垫。无论技术、生态、产品,BAT均选择与生态伙伴合作共建,合作对象也主要聚焦于工业企业,毕竟行业know-how是现在BAT巨头亟需解决的难题。

从目前BAT的进度和成果来看,合作共赢的战略已经奏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宏志看来,BAT所践行的合作战略是为了扩大自家生态,由于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差别,能否成功进军工业赛道有待进一步考究。

传统软件厂商合作背后的「阴谋论」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事物,不仅吸引了BAT,也给传统软件厂商带来了新机遇。

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传统软件厂商被贴上了互联网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的标签,这类企业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提供SaaS服务。

一家传统软件转型做SaaS服务厂商的负责人告诉雷峰网,“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驱使下,做SaaS产品是每家传统软件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这也道出了传统软件厂商转型做工业互联网的心声。

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了用友、鼎捷、北明等新一批成功转型的工业互联网厂商。最为典型的非用友网络莫属,其是一家专注于ERP的软件厂商,最初主要以财务管理软件起家,而后延伸到工业软件诸如MES生产控制类软件,PLM研发设计类软件的研发,并且在工业领域持续深化,开发了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

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用友也与腾讯云、阿里云等展开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前段时间在腾讯云数字生态大会上,用友更是与腾讯云、英特尔携手发布了“U9 cloud智能制造联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以U9 cloud为核心,以腾讯云为依托,结合英特尔底层算力优化,实现了对复杂离散制造业的整体云化,满足成长型制造企业上云的各类复杂业务场景。

诸如用友、北明这类以ERP起家的软件厂商是典型的To B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多元的客户群体和服务经验,形成了软件厂商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优势,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也主要是弥补自身的短板,毕竟腾讯、阿里等传统IT服务商,在算法、算力和数据处理(IaaS)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据用友智能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叶秀林介绍,用友和华为腾讯的合作比较多,主要是业务重叠最少。

与用友相同的是,北明软件也是腾讯云的头部合作伙伴,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二者也有着深度的合作包括品牌输出、技术赋能、生态融合产品开发到企业共同成长等方面。

北明数科董事长兼北明软件高级副总裁王进宏在此前接受雷峰网采访时曾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一家或两家企业就能够完全提供平台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这时就需要联合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这种资源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是数字化转型。”

其实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软件厂商,看中的是新赛道带给企业的新红利,而这些企业入局最重要的是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相关人士表述道,工业互联网赛道尤其是在平台方面是明显的竞争关系,每家企业都希望基于自己的PaaS平台建立自己的生态伙伴和SaaS产品体系,形成几千到几万家。优势互补是合作的初衷,终极目标是通过合作,扩大自己的生态,拓宽客户渠道。

独行的传统制造企业,「很难」

传统工业制造业更懂制造业。

相对于BAT和传统软件厂商,传统制造企业是工业互联网的第三梯队,也被冠名为行业“独角兽”。

毫无疑问,我国作为工业制造大国,工业是数字化转型需求最强的产业,但是由于其工业种类多,门类复杂极加地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和复杂度。有专家曾表示,工业数字化转型一般要3至5年才能完成。这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件事,这让很多制造企业望而却步。

但是在万物皆要转型的新时代,为了不掉队,顺利搭上数字化的顺风车,更快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制造企业选择凭一己之力搭建工业互联网。

可能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传统制造企业只懂生产,怎么可能做好数字化?”但现实却给这群人一记耳光,诸如徐工汉云打造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卡奥斯打造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均纳入国家级双跨平台,这些都是传统企业转型做工业互联网的成功案例。

相比于前两者,传统制造业有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底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丰富的行业know-how,他们很清楚企业转型的痛点在哪里?如何升级产线进行规划布局?这也是前两类企业在短期内所不能媲美的,而针对这一点,BAT和传统软件企业只能通过与生态伙伴的长期合作来弥补。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表示,海尔、徐工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他们的产品孵化于企业数字转型自身发展,诞生于设备自动化和OT领域,自下而上接入IT系统,他们在OT领域更有技术优势。

也有人认为,除行业know-how外,工业互联网强调的是IT和OT的深度融合,显然在IT方面,传统制造企业远不能和BAT和软件厂商相提并论。

徐工汉云创始人张启亮针对这点疑问向雷峰网表述道,开始做工业互联网时也经历过失败,面对技术方面的不足,往往通过与高校合作,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实现行业高精尖人才的输入,从而不断壮大自己的科研队伍。

与BAT和软件厂商不同的是,大多数制造业先从自身的数字化做起,然后将成功经验向外推广,这也增加了平台的说服力。据了解,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双跨平台,并成功赋能了80多个行业以及20个行业的子平台,服务企业超20000家。

王宝友则表示,传统制造业转型做工业互联网,其服务的场景和业务比较明确,和现在的软件行业平台交集不多,所以还没有过多的竞争,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制造业转型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内部竞争会更加激烈。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技术不是传统制造企业在短时间内能搞懂的,好多企业认为自己IT部门的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就能完成,实则不然,其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合作只是表象,竞争才是根本。毕竟在不成熟的工业互联网时期,想要做好,合作是必经之路,但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就像千军过独木桥,优胜略汰,胜者往往寥寥无几。

由于互联网是新兴板块,无论是技术经验、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巨头,科技属性略强的软件厂商,还是工业经验丰富的传统巨头,与生俱来的属性是优势,但目前各自在工业赛道的劣势驱使三大阵营不得不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王宝友告诉雷峰网,在数字化大潮下,三类企业更多的是竞争关系,并且他们的发展思路也不同。

传统软件企业希望进一步向信息化、数字化业务转型升级;制造企业想把自己的制造信息化经验进行推广;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做通用平台。但是这种竞争未必是坏事,从长远来看,会涌现出更适合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三大阵营将持续加码工业互联网赛道,这无疑加剧了企业的竞争。但不得不说,合作背后的独立是现每家企业的终极目标。但从目前来看,三大梯度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是分是合?仍需时间进一步证实。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Q1JWWDZV9J097FLw.html#comments Wed, 29 Dec 2021 18:12:00 +0800
对话北明数科董事长王进宏:因「时」而变,数字化转型赛道遇上了腾讯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PajqtKKWe4wA18d.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数字化”是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讨论热门词汇。

目前,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各地方企业都想抓住这一新机遇,乘数字化东风,开启数字化之旅。

科技属性较强的企业无疑成为了主力军,他们首先想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及推广,并不断进行技术及产品的更新迭代,致力于成为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天花板”级企业。从目前来看,这类企业也占据了数字化行业较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它们而言,数字化是一条新赛道,虽然其有着先天的技术优势,但专业知识匮乏。那么,科技企业入局主要有哪些考量因素?如何发挥其长板,补齐短板成为了业界的焦点话题。

带着这些问题,近期,雷锋网与北明数科董事长兼北明软件高级副总裁王进宏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试图通过这次对话找寻问题的答案。

数字化浪潮下,企业转型需step by step

其实,数字化转型在我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概念并不是在近两年才诞生,但其实践的步伐却是在近两年逐渐加快。

2020年年初疫情蔓延全国,各类企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但疫情的冲击也极大程度刺激了中小微企业对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无论是商业模式单一、线上经营能力缺失,还是内部管理、营销模式的落后等;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也正是数字化升级服务商的发力点。

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进程不断深化、制定数字战略、社会进入数字化新常态等,同时也提出了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新提法。据相关机构对全球各国家的智慧社会建设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中国在2021年的总排名(第32位)相比2019年上升了8个位次。

从地区划分来看,近年来,无论是起步早、发展快的东部地区,还是起步较晚的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西部部分地区样本虽然偏少,但仍有贵州、重庆等省市表现亮眼,且数字化转型与当地政策紧密相关。从行业来看,制造业由于涉及领域广泛而表现得格外明显且态度积极,轻工业也紧随其后。

无论是疫情时代催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还是后疫情时代优秀的转型成果,都少不了优秀技术及产品的加持。而科技企业由于其特有属性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乏优秀企业的入局,北明软件是一家从产品分销到系统集成,再到现在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的公司。

被问及进军数字化领域的缘由,王进宏讲述道,在中国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北明软件主要为政府及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而近几年,全行业已经从信息化进入数字化阶段。

“如何为政府、企业、金融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王进宏也坦言, 无论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还是一个新的行业,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做的是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分析并化解这些困难挑战。

战略调整需因势而变、因时而变

“得数字化者得天下”,成为企业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共识。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扶持及企业发展需求给想要入局但不敢入局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以说,近两年来加入这一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哪个领域切入,能更好地拥抱数字化?

众所周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数字政府的有效保障。简言之,要想数字经济发展的好,必须建好数字政府这一地基,而数字政府发展的关键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方省市也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意见,最为典型的目标是实现“六个一”(基础设施“一体支撑”、数据资源“一湖融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产业经济“一网转型”)。

从数字化转型主体来说,被披上数字化外衣后,政府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赋能企业而言,他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帮助政府进行转型升级。例如如何发掘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中问题和痛点等问题。

据了解,北明软件从2012年就开始做智慧城市,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接受数字化这个新事物。

王进宏向雷锋网阐述道,自2008 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全球各国家都在积极尝试,同时期我国也很快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北明软件紧紧抓住国家这一大的战略方向,以此为契机对公司业务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转型和升级。

另一方面,除了智慧城市建设外,近两年,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被提到了新高度,工业互联网成了企业抢夺的一个新蓝海。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61次提到了“工业互联网”这个关键词。

现如今,无论是软件厂商、互联网大厂、传统制造企业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初创企业都加入了这一赛道。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赛道终将经历一段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艰难历程。

而对于北明软件来说,入局工业互联网也是紧抓国家战略方向的又一重要选择。2018年,北明软件内部孵化子公司——北明数科,专注产业互联网方向,王进宏表示,北明数科主要从三个层面着手:

  • 第一,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共性能力和服务,帮助其进行数字化转型;

  • 第二,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其横向打通企业内部的各机构和系统,纵向打通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帮助企业来进行数字化转型;

  • 第三,基于某些行业建设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帮助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工业互联网,企业存在的价值是怎么帮助社会解决问题,”王进宏补充道。

百花齐放才是春,优势互补才能打造强强天团

不得不说,数字化浪潮下,企业赋能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企业入局数字化是一件易事,但做局却很难。现如今,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制造等在内的行业都等着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以制造业为例,首先,我国是典型的工业制造大国,拥有上百种工业门类;另外,各行业的行业know-how不同,所产生的转型需求也千差万别。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企业具备IT经验,还要懂OT,并且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诸多因素增加了企业做局的难度。

然而聚焦到智慧城市,其不仅要发掘政府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过程中问题存在的痛点,还要懂政府所服务的对象。另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企业不仅要强化信息技术,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及其痛点。

王进宏向雷锋网详细介绍了这个过程中的困难挑战,缺乏行业专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来完善自己的行业专家队伍,从而将数字化方面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和行业能力结合起来,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为此,他也阐述了解决之道,培养自己的数字化专家以及企业业务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产品解决方案,共同挖掘企业面临的问题;再者和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人才,来应对困难挑战。

正如前文所言,大多数企业进军数字化,更多地是想成为数字化界的“天花板”,但实践中的困难开启了众企业合作的局面,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逆不可挡的趋势,诸如以ERP起家的用友与腾讯云展开合作,而腾讯更是秉持开放的态度,目前募集的合作伙伴已达9000多家...

北明软件作为腾讯云的头部合作伙伴,其在腾讯2018年提出进军产业互联网后,就开启了合作。据了解,目前,北明软件与腾讯的合作模式比较全面,从品牌输出、技术赋能、生态融合产品开发到企业共同成长等方面均有合作。

为此,王进宏解释道,首先,腾讯作为top级互联网公司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另外,北明作为传统IT企业在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需要跟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来合作,更重要的是腾讯的战略与北明的发展战略较吻合。

“双方合作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优势互补。以智慧城市为例,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独自提供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亦是如此,其不是一家或两家企业就能够完全提供平台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这时就需要联合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这种资源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是数字化转型,”王进宏补充道。

写在最后

如今,数字化之风越吹越大,已然成为了全行业所追随的潮流。

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来说,数字化是一条开始了就不能结束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思维上进行转变,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己的方案,更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根据转型程度适时调整自身的转型策略。

对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客户提供灵活性的解决方案。(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PajqtKKWe4wA18d.html#comments Wed, 01 Dec 2021 16:08:00 +0800
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ZltGKcPRmPjoYcQg.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1994年,中国第一次连接国际互联网开始,我们就顺利地迈入了互联网时代,经历了从四大门户到搜索、从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三大阶段。

纵观三大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互联网的服务群体大多是C端用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互联网。

但如今,消费互联网逐渐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并呈现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 在整个大趋势的变化下,也使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规划发生了质的飞跃。

其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表现最为明显。当下,它们纷纷选择调整战略,在确保To C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开始向To B转变。其中,腾讯作为To C的老兵,在产业互联网兴起之时,如何破局、立局、布局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产业正在被网化,入「网」需深谋远虑

有人这样比喻“消费互联网如同沙滩捡贝壳,产业互联网更似深海采珍珠”。

我国产业互联网萌芽于2014年,并于2018年开始盛行。经过三年时间,产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大有所为。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元;2030年,我国该规模将达到12.22万亿元。此外,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渗透率将进入大幅增长期。从目前的3%达到2025年的12%,并在2030年达到38%。

较消费互联网来说,产业互联网涉及的范围更广,立意更深,高度更高。但是,二者也并非泾渭分明、自成一派,两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还有递进关系,并逐渐呈现融合之势。目前,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消费互联网,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

  1. 人口红利迅速消失。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速度首次开始下降,以及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量全球已突破10亿大关;

  2. 企业红利开始显现。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已达1.1亿户。其中,大多数企业均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3.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数据量骤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出现和发展催生了新应用、新模式和新应用,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快速显现。

  4. 消费互联网市场的暗淡,呈指数级增长的产业互联网市场,使BAT三大科技企业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方面转变。

一时间,产业互联网成为了BAT竞相争夺的新领地。如新零售领域,腾讯先后投资了家乐福、万达、海澜之家等多家线下零售商。阿里巴巴则先后与星巴克、冯氏零售、太古地产等达成战略合作,盒小马、亲橙里购物中心、淘宝心选、新零售茶馆等线下实体店相继开业......

对于互联网实战经验丰富的腾讯来说,当然也迎来了不小的困难挑战。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告诉雷锋网,由于To B的营销策略和To C有很大差异,互联网公司在切入新领域时,并非大家想得那么容易,一方面需要向包括SAP、微软在内的国际To B的老厂、大厂学习,同时也需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销售、研发体系,这样才能让公司的To B业务发展的更快

互联网To C领域的老兵,面对全新的To B产业互联网,腾讯如何破局、立局、布局?李强给出了答案,说明了腾讯进军To B助力实体经济的决心:

  • 首先是深耕行业,目前,工业和服务业包含20多个子行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由于行业差距较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会对每个细分行业设计内部的组织架构,包括前端的销售、服务、产品交付以及后端的研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深刻理解每个行业的痛点和需求。

  • 其次是培育灯塔,目的是广泛地和各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因为头部企业标示着该领域最高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和管理水平,和他们合作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行业,还能提升产品对行业的适应化能力。

  • 最后是人才引进,短时间内凝聚一批懂行业的专业化人才,通过与公司的技术型人才结合,研发出更的好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

术业有专攻,发挥自身优势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入局产业互联网的目的是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互联网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技术经验,发展产业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也是手到擒来的小事。殊不知,这类企业在发展产业互联网过程中也有着天然的壁垒。

一方面,我国亟需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多而复杂,包括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零售等,另一方面,不同产业的差异所产生的数字化需求看似大相径庭却千差万别。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互联网企业进军产业互联网的压力。

对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兵,腾讯可能没有强大的“基因”去做To B。但是从企业发展性质而言,其能做的就是从自身的技术优势出发。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腾讯已经搭建了最为完备的云基础设施,现有服务器数量超过百万台,为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底座;另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均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众所周知,连接一直是腾讯发展产业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无论是企业微信、小程序、还是支付等都可以作为连接用户的工具,完美地连接C端、B端和G端,企业与终端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可以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C2B2C的闭环。

在连接和数字化协同层面,李强提到自己的亲身体验,“入职腾讯半年时间内,没有人给我做过任何的培训,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无论是预算审批、报价审批甚至是基于某项工作的讨论,都是通过微信和企业微信完成”。

同时,过去20多年来,腾讯积累的技术和生态能力,也让这家公司在To B赛道能够走的更稳健。数据显示,腾讯云已经联合了超9000家合作伙伴,在30多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年营收破亿的合作伙伴达数十家,破千万的合作伙伴达数百家。

产业这张网,需走“去中心化”的开放之路

归根结底,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自身,互联网企业缺乏的是传统产业的发展经验。其更多的是将自身的与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形成有效互补,以少数股权投资或战略合作等方式融入其中,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共享的“数字生态共同体”。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巨头往往选择先从自身的优势能力入手,不断深入,但是从产业赋能角度却是从不擅长且极其复杂的工业制造业入手。

主要在于,中国制造业的数字转型是一个“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的过程。数据显示,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249家,比去年增加了11家,占总数量的49.8%。而从数字化程度来看,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积极倡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从最初制造强国战略、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重要会议均会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部署。

对此,李强也做出了解释,在与消费、生活服务相关的行业,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传统制造领域,比如装备制造、能源、钢铁等方面,中国的数字化能力仍旧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且差距仍然很大。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上百种工业门类,繁多复杂,并且由于各行业各细分领域的不同,需要的行业know-how也千差万别。

从工业制造业入手对互联网企业可谓是困难重重。李强表示,对于腾讯而言,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之行业的理解,与生态合作伙伴构建解决方案。目的是让行业解决方案和平台具备更强的适配性,使得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够快速地基于行业化平台或者解决方案构建它的应用。

首先,腾讯不会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有包括树根互联、工业富联等具有丰富智能制造经验的企业去做,腾讯能做的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IoT平台让合作伙伴、客户更便捷地接入它的工具、仪器仪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

其次,腾讯提供运算平台或者PaaS平台让合作伙伴更方便的在上面搭建应用,并且把这个能力从装备制造、电子制造发展到能源、电力、交通等很多业务中去。

“不能既做平台又下场做复杂的应用,这是明确的界限,也是腾讯的定位。”

据了解,腾讯在人工智能和安全方面均有自己的实验室,并且在区块链方面也持续加大投入,每年会申请数千项AI专利权。但在业界看来,有知识产权往往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通过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如腾讯和宁德时代合作,如何将人工智能识别应用于锂电池的检测;和上海商飞合作,如何用人工智能对复合型材料的缺陷进行检测等。

李强认为,在支持合作伙伴的同时,能让腾讯生态更加繁荣,使其能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腾讯的千帆计划,2020年与千帆合作的SaaS臻选厂商大概有150家,截止目前,这一数字增长到500家,覆盖70个赛道。

“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提供的是新基建基础设施能力,不会在每个细分行业做复杂的行业应用”李强特别强调道。

通过腾讯的To B 战略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须坚持共生共赢的“宽平台”,破除零和博弈的“窄平台”规则,走“去中心化”的开放之路。

总结

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十年的新蓝海,据相关数据显示,产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在20万亿级以上。也有人分析,全球目前有40多万个万亿美元级产业集群可以与数字化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平均每年可以产生200亿美元的价值。

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拥抱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无形之中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破局,如何布局?将成为腾讯乃至其他想要入局产业互联网企业比重要考虑的问题。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ZltGKcPRmPjoYcQg.html#comments Wed, 17 Nov 2021 10:38:00 +0800
双跨的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的「造物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6kLRnMhUYdD1WNqu.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在新基建政策的号召下,我们步入了万物皆要转型的时代。 

人工驾驶开始向无人驾驶转型;人工配送开始向机器人配送转型;医院会诊开始向远程会诊转型......

对于我国而言,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工业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头戏。在这一需求的刺激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成为了工业企业的“香饽饽”。人们从当初的“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怎么建,建了能干嘛”观念转变为现在的“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来定向解决”。 

为了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工业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从成立之初就肩负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它们而言,不仅要做好,还要满足不同用户的转型需求,这就给工业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背靠集团发展工业互联网,机遇和挑战并存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2021》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164.8亿元,同比增长10.4%。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进程方面,工业互联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在从补贴导向为主,转变为需求导向为主的市场行为。越来越多工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实现自我造血,意味着工业互联网产业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工业互联网即“工业+互联网”,除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入局外,作为具有强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传统制造企业也加入了这一新赛道,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 

徐工汉云作为一家由传统制造企业孵化出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成立于2014年,其在人员、技术、经验等极具匮乏的条件下,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最终于2016年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张启亮坦言,成立初期并不清楚工业4.0、产业互联网的真正意义,最初想法是摸着石头过河、尝试怎么用机器代替人,之后才是用数据驱动生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业互联网标准和定义更加明确,我们的产品才有了更新迭代的机会。 

谈到做工业互联网的初衷?

张启亮解释道,首先,伴随徐工业务的扩张,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客户服务层面,原来人管人的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其次,无法快速地将内部流程管理经验在国外的工厂进行复制推广;再者,徐工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希望通过自身成功的经验为广大中小型企业赋能。 

作为工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非坦途,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更是如此,毋庸置疑的是工企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但却缺乏底层技术的支撑。 

“徐工汉云在成立之初也受到了各界的质疑,因为徐工在历史上成立过一家类似的公司,以卖电脑为主,由于当时的环境和网络技术等各方面均不成熟,最后以破产告终”,张启亮回忆道。 

徐工汉云平台

但是从目前的成绩来看,徐工汉云主打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双跨平台,并成功赋能了80多个行业以及20个行业的子平台,服务企业超20000家。 

被问及为何能成功抢占工业互联网这块高地? 

张启亮总结了三大原因:一是,徐工70多年的制造经验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徐工有着浓厚性、前瞻性工业互联网发展观念,从运营、发展、战略人才等方面,均以徐工汉云为主;三是徐工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徐工汉云,不仅有国有企业的优势,也有民营企业的拼劲和创业团队的心态。

从解决个性问题转变为解决共性问题 

无论是工业互联网的布局还是工业平台的搭建,最终目的都是助力传统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伟大蓝图。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工业大国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工业体系的建设,目前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无疑给工业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困难挑战?很多人认为,秘笈在于技术的创新迭代。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93.4万件。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由此可见,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技术的依赖要高于一切。 

但在张启亮看来,技术本身并不重要,技术是为企业降本增效提质而生,能否实现这一目的是需要通过其与制造业的融合来检验,所以应用场景才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据了解,徐工汉云1.0产品聚焦于完善基础IaaS平台,设备采集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汉云1.0出来后就在徐工的各种机械设备、各种应用场景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张启亮坦言,“只有通过客户的需求更新才能带动新产品的孵化”。 

相关专家也曾指出,数字化转型不固守于单一产品的发明,而着眼在为不同场景赋能,形成新的发展生态。

场景应用固然重要,差异化服务也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主要在于我国作为工业大国有着复杂多样的工业门类,加之不同工业的属性提出的特殊要求,让原本转型难的工业企业难上加难。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其在转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品附加值偏低,经济效益低;电子原材料不断涨价,导致客户流失;产品同质化,利润越来越低以及融资难,回款难等转型难题。而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同样困难,但遇到的问题却各不相同。 

在这一形势下,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成了大多数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面对这种差异,徐工汉云反其道而行之,张启亮曾表示,现在的应用场景大部分只是解决了局部痛点和难点问题,不能大面积推广。未来在应用场景方面,要致力于解决共性问题,推动整个应用场景更加包容;通过应用场景的管理能力来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从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 

为此,张启亮详细阐述了徐工汉云的解决之道,“通过快速交付能力和低成本模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后把项目中共性的东西抽取到整个标准化产品中去,让该产品中包含更多可配置化的内容。诸如,MES系统是徐工汉云最早的标准化产品,最初20%是标准的,80%需要定制化开发。而现在伴随着研发水平的不断深化,标准率已达到80%。” 

据雷锋网了解,徐工汉云研发的设备画像产品已经完全实现了标准化,其涉及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采购供应、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快速设备上云,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异常损失,优化生产过程及售后服务效率。目前,已在泰隆减速机、长江润发、易华润东等企业成功应用,设备利用率平均提高超3.6%,实现了生产过程透明化。

“未来公司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有望达到90%,目的是让企业花最少的钱获得便捷的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张启亮补充道。 

三个“新”+人才外挂,开展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数字化转型需要成功的转型者作榜样,更需要优秀的赋能者。” 

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体分为两级: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低的企业,有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其往往遵循转型者曲线路径,但其中有些转型比较快的企业,达到一定水平后将转变为赋能者;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高的企业,其更多是赋能者的角色,在自身数字化发展没有停止的基础上,同时兼具转型者和赋能者双重身份,转型和赋能交替发展。 

如今,工业互联网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加快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张启亮告诉雷锋网,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已进入了二代交接班阶段,他们对数字化转型有深刻的认知,并且有强烈的转型意识。

通过雷锋网多次的现场走访调研也发现,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下,诸如柳钢、海伯等传统企业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改变了以前粗放型管理模式,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都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车间的管理目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赛道上已有不少成功的转型者,但优秀的赋能者屈指可数。徐工汉云作为双重身份的代表,近几年来不断更新迭代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先后推出了设备画像、MOM、配件协同、车联网、智能仓储等产品,并在建筑施工、有色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80多个行业有了成功的应用。

面对不断加速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张启亮告诉雷锋网,未来团队将和工业企业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通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 一是加快国内市场布局,成立更多的子公司,形成覆盖全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和高校合作培养更多既懂IT又懂OT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壮大现有数字化转型团队的力量。

  • 二是提高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水平,未来将在5G、AR、AI、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新技术进行深入的场景化应用研究。 

  • 三是开拓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模式,用以租代售的模式代替现有的模式。 

  • 四是进军国际市场,目前徐工汉云已经连接了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未来还将扩大国际市场,致力于将中国工业互联网推向世界舞台。

总结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革新将为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 

如何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力量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徐工汉云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未来还将有哪些举措,我们将持续关注。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6kLRnMhUYdD1WNqu.html#comments Mon, 25 Oct 2021 14:37:00 +0800
工业「碳中和」,空头支票还是行之必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RYz5elnP8NU3gnnN.html

作者 | 何思思

编辑 | 周蕾

绿色节能转眼之间化身社会主旋律。

汽车被贴上了“新能源”标签、建筑楼宇被贴上了“节能”标签,交通出行被贴上了“绿色”标签......

海量标签背后皆隐藏着一个共性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应该达到平衡。

30•60目标的横空出世,也无疑给我国工农服三大产业带来了一记暴击。

相关数据统计,上述三大产业中,农业碳排放量占比1%左右、服务业占比14%左右、工业碳排放占比85%左右。

显然,工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转身已成碳中和钢闸下的“出头鸟”

在人们固有认知中,工业发展的优劣与碳排放之间成绝对正比关系。那么,对于“大而全,杂而多”的工业来说,若想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在空口说大话,还是底气十足干实事?

工业碳中和的必要性与困难点

“工业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必然举措。地球只有一个,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节能减排是每个国家的责任。”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告诉雷锋网。

眼下,包括法国、德国等在内的49个国家都已陆续实现了碳达峰,29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还有不少国家早已实现碳中和。

而这,无疑给碳排放增速长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申红锋看来,气候变化及国际压力等外部因素之外,工业碳中和最大的推进要素或为国家自身经济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采用的是“三高一低”的粗放型模式。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投入高、耗能高、低质量、低产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后果的发展方式也造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

鉴于此,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家、各地政府及企业的主攻方向。

在今年的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便表示,“要推进能源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应用,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碳中和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工业作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代表性产业,该领域的碳中和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对所辖区内企业的能耗指标、环境监管愈发具体,对企业的各项考评奖惩措施愈发明确,碳指标的交易市场愈发成熟,工业企业不得不进行碳中和。

如果说碳中和为工业企业必行之路,但这个去年才兴起的新事物毕竟仍处探索阶段,聚焦到工业领域,由于其工业门类多,产业链长,工业碳中和更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复杂性的长期工程。

据雷锋网了解,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结合其特性来看,由于其规模小,管理欠规范,融资难度大,以及能源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特点,中小企业主动进行碳减排的意愿相比领军企业没有那么强烈。

也就是说,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碳中和的态度不一,主要在于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只考虑经济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这是企业的通病。

但在碳中和方面,行业的共识是:越早动手越早布局碳中和,收益反而会越高。如果前期的没有基本的储备,到时候可能会花费更高的成本去做。

与此同时,工业碳中和可谓知易行难。

一方面,由于系统减排对企业是个新事物,企业从能耗衡量、建立减碳模式,以及路径自身很难独立完成;另一方面,不同阶段,工业碳中和也会对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初期要求企业的基本运营不能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包括企业使用的能源均使用自于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

中期要求企业不仅日常运营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是零,并且企业业务部分的碳排放量也应该为零;

后期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企业进一步确保运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务等等,也是在碳中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各种条件的限制加重了工业碳中和的难度,还有一大部分人将困难点归结于技术和人才的缺失。

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显示,85%的企业认为技术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约70%的企业认为研发和人才是第二重要因素。

申红锋告诉雷锋网,在30•60目标提出后,大部分企业开始盲目跟风,他们并没有找到正确减碳的方式,也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案,只是为了减碳而减碳。

“碳中和不是直接一套双碳解决方案就行,远比企业想象的复杂。”

它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遇到的问题不同,需要先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个全方面的体检和诊断,然后再来制定路线图,分阶段分批的完成目标,这才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眼下要解决的是改变当前运动式的减碳方式,打造一条可持续的减碳道路。”申红锋补充道。

总结来看,碳中和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企业要有长期的系统思维。

首先,理念先行:企业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从组织层面、文化和人才等各层面为企业注入低碳化的思维方式。

其次,融合主业:把可持续基因融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从诸如研发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产品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运营标准、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将关键指标向下分解,将运营能力与绩效挂钩,改善运营流程,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

再者,技术助力: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对于新技术与新方案,要从战略与组织层面加速布局,迭代更新;对前景尚未明朗的颠覆性技术,紧密团结外部生态伙伴开展系统性分析,研判新兴科技对行业整体和企业本身的影响,对未来的能源管理和精益运营做好准备。

换句话说,理念先行是王道,主业融合是灵魂,技术加持是推动力

写在最后

申红锋认为,企业眼下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型升级的阶段。

谈到双碳,大多数人认为其是一件投资成本高且回报时间长的事情。申红锋直言,不应把碳中和看作是一项挑战,实际上它是一件双向驱动的事情,也蕴藏着更大的机遇。

“短期来看,碳中和实践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进行量化节能、精益改造将会带来成本的节约。”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我国各行各业经济遭受重创,经济下行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手段实现“降本增效”,而碳中和就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譬如,太古地产从2016年开始就通过能源技术革新控制碳排放,目前其正致力于将各营运项目数据传到云端,并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帮助监控能耗变化以识别可供改善的空间,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在取得社会价值的同时,每年产生近1000万元人民币的能效收益。

碳中和不仅是驱动未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此外,还将带动先进能源,清洁能源,包括智能电网、核电、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格局。

30•60目标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中国来说,工业的迅速发展无形之中增加了碳中和的难度,但是其带来的利益是可预见的。所以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工业必将把碳中和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目前,也不少企业当上了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军。

诸如,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在无锡的工厂改变用能方式采用光伏发电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华南地区特大型钢铁企业柳钢集团将绿色节能作为公司的发展理念并不断深入实践;海尔在全国多家工厂均采用了数字化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可以说,工业碳中和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片光明。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RYz5elnP8NU3gnnN.html#comments Thu, 30 Sep 2021 15:57:00 +0800
中国制造业迎来数智化大机遇,创业公司该如何参与?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5wMPGZlEsGAPMICu.html

2019年夏天,朱礼君终于从一个仓库里走了出来,他是智能物流系统研发商壹悟科技的创始人,这是三年来他自己带团队驻扎的又一个项目。作为一个曾在高盛做过量化分析、在亚马逊做过供应链优化、在Facebook和阿里巴巴做过机器学习的理论物理学博士,他放弃了优渥的薪资和办公环境,毅然决然辞职创业,一头扎进了工厂和仓库里。

从2013年开始,履约监控平台汉德创始人苗少光,为了更精准地测算出货车车桥的形变,就一直在跟着大货车到处跑,从晚上6点到凌晨6点,他通常会准备3台电脑,没电了就换下一台。三年的坚持积累下了大量原始数据,为后续的算法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越来越多的水泥厂、煤矿、钢铁厂、化工厂开始使用汉德的进出厂监控系统。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正“走”向工厂。疫情之后,工厂在生产和招聘方面遭遇很大压力,这也极大推进了工厂对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需求。当工厂越来越难以留住年轻工人的时候,这些科技人才却把目光投向了工厂,以期用科技改变传统行业。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深入这个辛苦的行业?”朱礼君说,“首先是我看好这个变革趋势,并且想做点什么;其次是我喜欢看到无数的思考落于实体,看到它们在指令下有序运行,我感觉到对这个世界真正做出了一些改变。”在庞大的工业领域,这样每一处细小的变革,都注定影响着中国工业的前途命运。

我们也坚信互联网变革的力量。经纬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Mapping,我们将产业互联网分为产地/工厂端和销地/流通端,前者即工业互联网的范围,从产地/工厂端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升级、物联网,到工业品、汽配、建材、食品等等领域的销地/流通端,都出现了迭代升级的巨大潜力。

在工业互联网的产地/工厂端,我们已投资布局了树根互联、智布互联、汉德、镁伽、策立、芯控、雪浪云、博依特、心鉴智控等等公司,并且持续加注工业互联网、IoT赛道,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基于过去的投资布局,今天这篇研究我们想谈谈对产地/工厂端的投资思考,这也是我们产业互联网系列研究的第二篇。以下,Enjoy:

●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的最大机会

● 接入工业互联网对工厂来说意味着什么?

● 自动化、标准化是前提

● 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

● 为什么有些工厂不愿意接入工业互联网?接入的动力是什么?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的最大机会

由于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业互联网也覆盖面广阔,我们把它划分为三大主要赛道,一是设计仿真,二是生产管理,三是生产执行。而在此之下,每一个门类都有相应的细分方向:

在设计仿真领域,比较明确的机会就是国产替代,目前海外公司市占率非常高。仿真软件是现代工业离不开的核心工具,它能极大地提升效率。例如在研发火箭发动机时,仿真软件令研发者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去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不然就只能先制造再试错,对时间和资金造成极大浪费。所以很多前沿领域都离不开仿真软件,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卡脖子”领域,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很多海外的仿真软件都是通用型软件,覆盖了很多领域,但在一些具体方向上,比如涉及到温度变化、燃烧环境等等,其专业性可能不能满足所有需求,这时候若有一些创业公司从垂直行业出发,打深打透,先在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再去横向扩展,会是非常不错的时代机遇。

在生产管理和生产执行方面,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智能化,但今天我们离完完全全的智能化还有一些距离,还处于自动化转智能化的过程中。因为要先有自动化,才会有数据,才能去优化,有了优化才能智能,所以现在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一种连带关系。

在生产软件、设备维护、工艺优化、工控安全等等细分赛道,都是在执行层面做自动化,在更底层会有一些横向PaaS的机会,例如用来管理诸多工厂或仓库的软件。总之都是为了工业的各个环节来降本增效。

但整个工业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每一个门类都有自己的技术壁垒,所以每一个赛道也都相 对独立,工业互联网可能很难找到一个非常平台型的机会。所以我们是按照各个行业去寻找创业公司,这里面包含了流程工业和离散制造业,都会有不同类型的公司出现。

当然,工业的很多细分赛道都是大几千亿的赛道,比如钢铁、电力、石油等等,例如深扎在钢铁行业的策立,公司从智能燃烧和轧钢集控中心,拓展到钢铁领域其他环节和智能选矿,拥有了不错的壁垒。

这一类型的企业如果能通过新技术帮助传统大行业降本增效,都会是上亿级别。所以那些立足于一个足够大的细分市场、行业knowhow和技术壁垒足够深、商业模式有一定延展性的创业公司,仍然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接入工业互联网对工厂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大势下,制造业对降本增效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政策端,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到工业互联网,运用这些先进技术的产业/公司均已成为政府鼓励的对象。

目前一家工厂接入工业互联网,核心是通过两个协同来完成的,一是对内协同,包括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管理层面的协同等等;二是对外协同,包括供应链协同、对外采购/销售等各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

好消息是这些协同所带来的效益,都可以量化。包括人效提升、设备产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等等,以及所产生的数据,能不能支持形成工业大数据,形成生产和销售的预测分析、采购和供应链的预测分析等等,来提升效率。这些数字的提升都会一目了然。

例如树根互联就是应用在四大领域,包括设备的后市场服务、产线的资产管理、能耗管理和产业链金融服务。

对于设备后市场服务,卖设备是一次性买卖,但后续仍需要大量服务跟进,它的市场规模是设备本身的5-6倍。服务价格有人估算过,大概是卖设备的价格 5-6倍。

举例而言,设备过了保修期之后,需要维修服务,原本当出现故障时需要打电话给当地的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去现场看了之后再确认是什么问题,如果要更换配件需要向总部申请,这导致处理时间很长,而生产线停摆对工厂的利润影响很大。

如果接入工业互联网,这些设备就可以接入线上平台,所有数据都实时在平台上展示,可以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工况如何,有些操作问题就只需要在平台上修改设备参数就解决了,不需要派人到现场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处理效率。

同时还可以基于设备采集数据和历史的维修情况,来进行预测性维护。比如可以预测在1个月之后,某一天轴承可能会断,这样就减少了生产线的被动停摆,提前就把轴承换了,降低工厂的损失。

在能耗管理方面,树根投入了很多技术去采集设备运行时的能耗情况,基于这些设备的产量、能耗情况做实时的数据分析,去调整参数、提升能耗产出比。

在产线资产管理方面,如今很多数字化或智能制造的技术,与现实情况有脱节,例如在一些流程管理中,设计中的这个流程应该干什么,在物理世界中、设备运行中是有脱节的。而产线的资产管理,就是把设备镜像化,把产能、质量、设备的运行参数等等全部线上化,去做整个产线的OEE(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这些数据资源又可以反过来改善工艺,改善研发。

最后根据这些数据积累,比如设备的开工情况、效率等等,实际上是业务的晴雨表,可以提供给金融机构来享受授信的支持,整个市场就也盘活了。

而在短期来说,工业互联网的成功落地也可以提升毛利率。例如一家全球最大纺织机械厂,在接入工业互联网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家企业生产的纺织机械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把采摘后一团一团的棉花打开、打碎,二是织布。由于这家企业的设备是面向全球客户的,服务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毛利率偏低。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不清楚卖出去设备的运营情况,当设备出问题之后,调试成本很高。由于一些商务尾款是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来回款,这又导致了客户的回款风险。

而在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后,很容易就发生了两大核心变化。第一是维护成本下降了20%,因为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远程解决;二是商务回款风险也大大降低,因为可以看到机械的运行情况,就能更清晰地界定棉布质量问题。

在一个面对越南客户的实际案例中,越南客户买了设备后就开始投诉,说棉布机生产出来的棉布质量不好。但当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分析之后,发现在客户投诉事件点之前,棉布机的数据突然异常变化,技术人员分析其实是客户的工人操作不当,因为打电话或是上洗手间导致1个小时无人监测,当棉布产生小疙瘩后人工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当这些数据反馈给客户后,客户非常认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商务回款的风险,毛利率稳步提升。

其次,根据这些设备的运营数据,可以改进设计,提高研发效率。

当工业足够智能化时,也可以为“碳中和”提供助益。比尔·盖茨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提到了一种节电方法,叫“负荷转移”或“需求转移”,即通过调整用电负荷,增强一天中用电的稳定性。

举例来说,在工业层面,能源密集型工业可以在电力最容易获得的时候开展作业,比如污水处理和氢燃料制造。但这背后需要政策上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比如电力公司需要全天更新电价,以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工厂设备需要足够智能,可依照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用电时间。这些方式都将为电力“碳中和”贡献力量。

从以上多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工业互联网将起到基础设施般的作用。对应于工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势必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

自动化、标准化是前提

不过如今,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投入仍存在瓶颈,理念前沿的一些企业主可能会把年产值的8%-10%投入到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改造中。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目前3C制造业、汽车工业及零部件、钢铁行业是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比较高的行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真金白银地接入了工业互联网。

有一部分企业投入了资金接入工业互联网,但事实上用了一年半载后就没用了,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我们认为这与行业本身的标准化程度很有关系,对于数据采集来说,如果原来的线下流程与制度是比较标准化的,那么工业互联网接入的成功率就比较高。

而对于很多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比如服装或是中药,工业互联网的渗透率并不高,因为自动化、标准化是前提。例如在最基础的数据采集环节,非标的情况下采集出来的数据是“脏数据”,需要复杂的数据整理,对工业大数据的流线化制造、工业管理预测起不到多大作用,每个项目的定制化程度太高,实施周期和投入也都比较大。

而在当下的很多工厂,一些基础设施比如IT系统、OT系统都比较老旧,可能连最基本的信息化都还未完成,很难从一无所有跨越到工业互联网,如果强行上工业互联网只能是打水漂,看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认为,当下自动化与智能化会同时进行。而自动化本身也极具投资潜力,在普遍招工难的今天,当自动化方案得到大客户验证后,立刻就是几十台、上百台的全面采购,创业公司也可以迅速起量,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和广度都足够,市场空间也非常广阔。

另一方面,基于各个赛道Knowhow的差异,也导致企业很难采取通用型模式,或是去跨行业发展。对于在生命科学领域创业的镁伽创始人黄瑜清来说,他一直在避免做得过于非标。

生命科学领域的特点就是小批量、多品种,每一个垂直品类的壁垒都很高,适用的客户群体是有限的。比如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制品客户,对分液机器人的精度要求特别高,因为有200多种不同的样品,每一种对黏稠度、挥发性等物性指标的要求都不同,也对设备的兼容性要求很高,当时很多大型外资厂商都无法满足要求。

要想解决这种高难度问题,需要结合很多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变成很多行业knowhow在解决方案里。镁伽的团队在工厂里连续驻扎了好几个月,通过硬件+软件不同维度的改进,上万次的测试,最终完美解决。

黄瑜清也受到启发,他开始形成公司内部的平台型技术研发团队,把共性的技术货架化,基础功能模块化。每当进入新的应用场景,都可以先在“货架”上去选择相应的通用技术。镁伽大致60%的技术是标准的、通用的,25%是通过调整软件参数、流程来实现配置,15%是专门定制开发。

例如在核酸检测的案例中,镁伽利用机器人解决了核酸检测中最危险的一段,即把样品从咽拭子管提取转移到深孔板里,此后就是裂解过的核酸,不再具有传染性,这极大降低了一线检验人员的感染风险。这样一台机器人(分杯仪)每天可以完成1.2万管样品处理的工作量,在中国10混1的检测标准下,也就是每台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12万人份的处理。

图:应用于抗疫一线的镁伽样品前处理系统

这样一款分杯仪产品,从立项、设计图纸、找供应商加工、组装调试,一共只用了25天时间,这里面绝大多数模块都是以前有过成熟落地,已经货架化了,拿来即用。

基于此次核酸检测项目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货架”,镁伽随后又推出了超高通量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在生命科学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突破了受国外垄断的“卡脖子”困境。

图:镁伽超高通量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

壹悟科技也设计了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朱礼君认为,下一代的柔性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算法驱动,调度多种不同的硬件设备来更灵活、更高效地去实现仓库和工厂的自动化。

并且,需要长期规划的仓库物流,其实是厌恶变化的。很多行业如今更强调柔性生产,出现爆款后一下子出货压力翻倍,工厂和仓库的物流系统都亟需高密度的存储空间和大流量运输。

为此,壹悟设计了一个分级存储的解决方案,除了调度系统外,还包括高低交错的新货架设计,再配合不同类型的物流机器人等等,来同时实现高密度存储和大流量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在峰值吞吐量和无故障运行时间这两个核心指标上达到一流。

图:壹悟科技的仓储物流机器人

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

通过以上案例,工业互联网似乎听起来不错,那么到底需要投入多少呢?

首先需要看所处细分赛道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本身成熟度比较高,例如产品标准化程度在60%,那么需要新实施的部分就是40%,实际上在短时间就可以部署成功。

如果工业互联网与企业的契合度和标准化程度都偏低,假设只有30%,那么新的自动化与数字化部署就需要70%,其中投入的成本会比较大,定制改造的时间周期也会比较长,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一个企业的工业互联网部署,需要多少成本?部署成功之后,多久能看到效果?

按照行业调研来看,对于中小企业(成立5年以下,年产值5000万以下)来说,第一考虑的就是资金,多数中小企业最多愿意拿出一年产值的8%-10%作为预算;第二考虑的是功能的应用性。而大多数落地案例中,可能需要大半年至一年可看出明显效果。

如果是中大型企业(成立5年以上,年产值5000万以上),因为本身内部流程就比较复杂,并且通常会有IT部门,可能已经买了ERP、MES系统等等,单独上一个工业互联网项目效果不太明显。中大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工业互联网能否帮他解决全局性的问题,需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新平台还需要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打通,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磨合,可能2-4年才能看出明显效果。

而从工业互联网创业公司角度,商业模式也就可以很灵活。例如针对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可以做到80%的产品化+20%的落地实施,一般情况下可能是60%的产品化+40%的实施。而在收费上,可以依据会员费或是按实际使用情况收费,to B业务的续费率整体比较高。这个结构就是经典的产品长期化收费+实施部分的固定收费模式,产品化具有易复制扩大规模的优势。

为什么有些工厂不愿意接入工业互联网?

接入的动力是什么?

工业本身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稳定性,不会像消费互联网那么迅猛,往往需要与机械设备度过磨合期,才能体现最佳性能。

从工厂的角度来看,不管采购什么方案,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最快地带来利润。这里的利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通过工业大数据的方式,来更好地把用户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提高产品价值;二是怎么去优化整个生产制造的过程,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而这些变化是可以在财务指标上有所体现,比如存货周转率提升多少,现金流量有哪些新变化,人力成本下降了多少,单位劳动生产率提升了多少等等。当接入工业互联网后,工厂的老总会非常重视这些指标,如果体现不出明显变化,至少是改善的趋势,工厂是很难说服自己这些新理念真的能起作用。

在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过程中,核心取决于管理层的意愿,大多数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但有的时候在执行时会遭遇阻力。

首先第一层阻力来自于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中,一般会导致停滞一段时间,由于很多企业附加值偏低,工厂不太愿意暂停生产;第二是一旦数字化了之后,整个流程也走向了透明化,很多旧有的灰色操作将不再存在,这是管理层希望看到,但基层意愿偏低的地方。

其实在技术上,无论是对协议的解析兼容,还是硬件开发,现在没有实现不了的地方。大部分智能网关对主流工业协议的解析和传输都可以做,而内存计算平台只要部署到微机上,并且后台服务器能力足够的话,也是完全可以做到对实时数据的处理和响应,核心还在于愿不愿意推广的问题。

在汉德创始人苗少光看来,工厂接入工业互联网、IoT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业务的重要性。汉德的软件如今已经对接到工厂的财务、业务与进出场系统,甚至很多工厂根据汉德的系统来重塑流程,就取决于业务的重要性。

例如一家水泥厂,以前的进出场系统比较简单,甚至可以随时放货车进入,这造成了很多窜货事件,而窜货直接关系到了核心利润。

窜货是指经销商把定价低的商品卖到了定价高的地方,这损害的是品牌/工厂本身的利润。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有一家水泥厂,覆盖了北京和天津的销售区域,一般它在两地的定价不同,此时两地的区域经销商就有动力联合起来,把定价低的商品卖到定价高的区域。

水泥窜货示意图

汉德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可以系统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水泥、煤炭、钢铁、原油、化工、玻璃这些大宗品类,对进出场物流的监控是刚需。汉德在每一台货车上安装一款硬件设备,可以实时获得车辆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车桥的形变来获取实时的重量信息,来判断这台车是否在指定区域装卸货。

在这里分辨度和精度是最重要的两大指标,分辨度类似于电视机的分辨率,像汉德可以做到公斤级,是行业内比较少见的;在精度/误差方面,行业一流标准是1.2%以内。

基于这种业务的重要性,很多工厂不会仅把汉德当成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依据软件系统来更改自己的核心流程。

汉德软硬结合的货物流向管控解决方案

至于如何说服客户,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咨询的方式,通过整体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说服对方,以及让标杆案例,让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人谈谈经验。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熊彼特经济学诞生以来,技术进步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几乎都来源于科技进步。

近年来,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话题。201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到达拐点,此后逐年下降。在人口红利褪去的同时,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2%,在这一衡量大国科技投入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上,缩小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拥有大市场、“大长全”的产业链、大基建和人才红利四大优势,其中大市场意味着强大的需求最为重要。例如德国的工业软件正是基于工业制造的传统优势而取得突破。虽然过去中国的部分产业起步较晚,但只要具备标准化制造、能充分利用中国有知识含量的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国往往能以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利用其余三大优势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智能手机产业链和电动车产业链。

而在这样的大势之中,工业互联网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与自动化的趋势一起,协助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转型升级,形成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References:

Credit Suisse:Beyond the Pandemic: Industry 4.0 in a post-COVID-19 environment

中金公司:创新:不灭的火炬——科技与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汤道生:《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本文来源:经纬创投

(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5wMPGZlEsGAPMICu.html#comments Wed, 29 Sep 2021 14:36:00 +0800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工业互联网已延伸到40个国民经济大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v24NJiOaENWeRS2H.html

雷锋网消息 9月13日,国新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互联网已经延伸到40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下一步将大力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已开通运行,二级节点已达156个,服务企业过万家。

从平台来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

从融合应用来看,工业互联网已经延伸到40个国民经济大类,建设四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未来几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好,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抓好两个工程,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开展两类示范,一类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示范,另一类是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示范。

二是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深化融合应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千行百业。同时也要丰富应用场景,呈现千姿百态。发挥大型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和能力共享,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实现融通发展。

四是提高安全能力。深入实施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依法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推进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加快网络安全产品供给,强化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发展壮大网络安全产业水平和能力。(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v24NJiOaENWeRS2H.html#comments Tue, 14 Sep 2021 12:01:00 +0800
工业制造大换血:机器比人更会制造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dkVwkFoBgBMdKQf.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王刚 

如今,机器人已经成为红人。

居家生活需要机器人,酒店经营需要机器人,学校教育需要机器人,医疗救治需要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换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应用。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是基于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用于实现焊接、装配、检测、搬运、喷涂等工艺或功能;其主要应用于汽车、3C电子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高的终端行业。 

发展使命: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工业机器人”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相较于国外来说,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 

纵观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理论研究阶段、样机研发阶段、示范应用阶段和初步产业化阶段。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行业在成熟阶段的特点是: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新增的企业数量会减少;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并且排除技术创新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同步。 

结合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判断,其符合成熟期行业的大部分特点,可以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过渡阶段。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 Milton Guerry 曾这样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这里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多的可操作机器人。这种快速发展在机器人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提出的制造强国发展战略。

伴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全面深化,智能制造这一名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截止到目前,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各个行业,工业制造业领域在这一浪潮下也面临着全面的转型升级。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面临转型的这一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优势逐渐凸显并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业上,工业机器人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将致使更多的工业制造业领域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 

一,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操作,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达到企业“提效、降本、增质”的运营目标;

二,采用智能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在重复性很高的工业生产车间,人类员工很容易出现生理上的疲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用工业机器人则可以确保安全。

这些优势让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业制造业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最佳载体。

发展过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其实,从最初的幼稚期、成长期过渡到现在的成熟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众所周知,汽车制造和3C电子是工业机器人最普遍的应用场景,合计占比高达50%以上。

早在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曾一度陷入低迷期,当时,国内汽车制造与3C电子行业发展受限,其中汽车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从2017年的10.2%回落至3.5%。

两大行业的不景气,让工业机器人需求放缓,再叠加2017年机器人销量的高基数,导致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出现负增长。 

同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大量工厂停工停产或延期复工,短期来看,对企业产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延迟了企业对自动化需求。但从长远来看,疫情在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 首先,疫情使海外需求内移。2020 年海外疫情扩散,中国产能快速恢复,海外订单大量涌入,出口业务加速回暖,带动制造业复苏,机器人自动化需求旺盛。 

  • 其次,疫情期间,大多工厂采取无人接触的方式进行生产,食品饮料、工程机械等长尾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出现飞跃式的提高,促进工业机器人开拓更多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和应用工艺。 

  • 再者,后疫情时代,国家新基建步伐逐渐加快,全国各地企业都有了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智能制造成为了各大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自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据数据统计,从产量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1-7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205094套,同比增长64.6%;

从装机量来看,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位列世界第一,发展迅速;

据高工机器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7万台;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发展难题:国产替代问题亟需解决 

从产量、装机量以及市场发展规模来看,我国均处于领先位置。

反观工业机器人产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需要太多时间积累、浅层次的技术方面,发展得比预期快;而在需要长时间累积的、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的,发展要比预期慢。 

可以说,中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的发展态势大致相同,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方面,被国外垄断的现象同样严重,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川电机(YASKAWA)占据了中国30%的市场份额,其中发那科(FANUC)的销售占比最高,占比达到10%。 

所以说,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 

1、自主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有待提高 

三大核心零部件仍然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最大瓶颈。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70%左右。尽管近年来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仍然制约着整机制造的利润水平、性能提升,导致大部分国产整机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外资品牌价格逐渐降低,国产品牌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国内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研发投入不够等问题,这削弱了国内企业在面对国外竞争对手时的核心竞争力。 

2、竞争加剧,国产品牌盈利状况较差 

目前,以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增加了国内竞争强度。同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整体持续下行。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整机制造业毛利率最低,在10%-20%左右。在国产品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尚低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行,导致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持续上移,对国产品牌盈利能力形成较大冲击。 

3、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培养重研发轻应用 

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在核心零部件和本机制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技术人员及具备丰富经验积累的装配人员较为缺乏;在系统集成领域,缺乏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专业人才,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以往单纯依托对口专业学校输送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已较难满足未来行业人才需求。 

4、行业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中国工业机器人原有部分标准已滞后于市场发展,能够有效覆盖和引导产业发展的产品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尚未健全完善,不利于引导整体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机器人产业链的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集成开发的厂商竞争激烈,但是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较多,例如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下游市场需求分散,因此暂时没有建立有效的细分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使得行业在短期内将继续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在工业制造领域,同工业软件一样,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摆脱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已成必然。虽然,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向好,但从国产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角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dkVwkFoBgBMdKQf.html#comments Sat, 21 Aug 2021 14:02:00 +0800
能链完成E轮20亿人民币融资,2021年融资已超40亿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iXmZtLfdoHmhd5or.html 8月18日,能链NewLink宣布完成E轮20亿人民币战略融资,领投方为招商局资本,中金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本轮融资由母公司能链融资、子公司能链物流独立融资和能源资产管理基金设立三部分构成。截至目前,2021年能链融资总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

雷锋网了解到,能链成立于2016年,扎根能源产业互联网,旗下产品及服务包括团油、快电、能链云、能链综合能源港、能链物流等。

其中,能链物流,作为一家能源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刚刚获得独立融资。其联通炼厂、危化品物流、油库、油站,实现一键“外卖式”叫油与运输过程可视化、油品可溯源,有效降低危化品运输车辆空驶率。

快电,则通过连接不同品牌新能源运营商,让车主可快速找到好用充电桩,一键扫码充电;快电为运营商提供流量等线上运营服务,以及巡检、运维、清洁等落地服务,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目前,能链构建了化石能源减排、新能源替换的“一减一替”碳中和方案。以能源行业大脑“NaaS”系统(NewLink as a Service),将能源行业各环节数据打通,实现产业资源合理分配,使能源物理空间转移成本更低。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iXmZtLfdoHmhd5or.html#comments Wed, 18 Aug 2021 16:45:00 +0800
Alphabet成立Intrinsic:专注于打造工业机器人软件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tVoj78iA405qlpH.html 今日,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宣布了其“登月计划”中的工业机器人项目Intrinsic毕业,这意味着它将从“X”独立出来,正式成为Alphabet的子公司,Wendy Tan White将出任Intrinsic的首席执行官。

据了解,成立Intrinsic的目的是探索如何将自动感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运动规划、力控制和模拟等技术结合起来,使工业机器人更加有用和灵活。

为此,Intrinsic 也做了多个测试:

早期测试中,发现Intrinsic 能够运行多个测试来协调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这些能力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手动编程工业机器人的时间和复杂性,并使它们比今天更有用。

现实世界中的测试

Intrinsic 在实际环境中测试了他们的软件。例如,该团队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 Gramazio Kohler Research 合作,为他们最新的建筑项目之一组装木制吊舱。他们的机器人制造实验室有四个天花板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来帮助组装,这涉及将四组面板同时组装在一起进行粘合和固化。这项复杂的任务提出了同时协调四个机器人运动的挑战。

全球合作伙伴的试验

如今,Intrinsic 正在与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合作和学习。该团队正在寻找创新合作伙伴、人工智能专家、软件工程师和机器人专家,他们对使用工业机器人帮助数百万人和企业发挥其经济和创造潜力感到振奋。

据悉,目前,Intrinsic还没有发布产品,但它更侧重于机器人软件的研发,而不是硬件。

新任首席执行官Wendy Tan White表示,Intrinsic将 "为更多的企业、企业家和开发人员释放工业机器人的创造性和经济潜力",创建的软件将使工业机器人的部署 "更容易使用、成本更低、更灵活"。

(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tVoj78iA405qlpH.html#comments Fri, 23 Jul 2021 22:36:00 +0800
工业互联网领域,这个月谁拿到钱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6zPCJALydaZpVuon.html 2018年到2021年,工业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三年发展期。

从最初概念的诞生到现在的落地应用,从最初的零规模到现在的3万亿大市场,从最初的地方试点到现在的遍地开花,三年时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目共睹。

如果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前发展的最先倡导者,那么,企业就是其向前发展的最佳实践者。

换言之,工业互联网是一场由国家牵头,企业投资的长线运动。

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仅2020年一年的时间,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共计发生13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规模达200亿元,约为2019年融资规模的3倍。

从2021年开年到现在,资本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热度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单笔融资金额再创新高,多个企业在短期内接二连三获得连续融资,为此,雷锋网对本月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融资新闻进行了梳理。(按企业融资金额进行排序)

云道智造完成近3亿元战略融资

7月16日,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商云道智造宣布完成近3亿元战略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另有产业资本战略跟投。

云道智造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仿真社区Simwe,汇聚了近110万仿真工程师。在仿真开发者生态建设方面,云道智造“为了工程师,依靠工程师”,充分发挥“工程师红利”,深度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推动仿真技术的普惠应用,最终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设计”生态。

据了解,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充实研发力量,强化自主仿真引擎,加速产品研发,打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仿真软件平台。

华天软件完成1.8亿元B轮融资

7月6日,华天软件宣布完成B轮1.8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天软件老股东硅港资本、国泰君安创投共同领投,除了老股东方广资本、海尔海创汇跟投之外,天际资本、光远资本和弋盛资本也参与了跟投,山东产研院则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

作为国内三维领域研发设计与管理类工业软件领军企业,华天软件二十多年深耕细作,坚持工业软件国产化研发投入,始终坚持国产三维CAD软件研发,以3D为核心提供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致力解决高端工业软件的卡脖子问题,以科技与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信息化。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人才引进、业务拓展和持续研发投入,围绕新一代高性能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打造新一代三维CAD、国内首款云CAD产品,全面升级高性能智能制造PLM全线产品,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SView三维轻量可视化应用生态。

天洑软件完成亿元以上B轮融资

7月5日,专注于国产自研工业设计仿真优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天洑软件近期完成亿元以上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国投创合、云启资本、南京俱成等机构跟投,老股东联想创投持续加注。

天洑软件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南京,在北京、大连、宁波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天洑软件专注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业软件研发,为工业领域设计开发人员提供涵盖设计、仿真分析、优化等环节的工具软件。

长扬科技完成1亿元E2轮战略融资

7月12日,长扬科技完成E2轮1亿元战略融资,本轮由青岛国投、中航基金、国新南方、联创永宣、国君资本联合投资,其中,联创永宣为原股东持续加持。至此,长扬科技E轮融资已全部到位,E1+E2合计2.75亿元。在国有资本的持续加持下,长扬科技股东中的国有资本股权比例已近50%。

长扬科技的9大产品线50余款产品,构建集团级工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覆盖8大行业、30多个细分市场,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和安全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于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几十家大型央企、国企和地方政府。

设序科技完成近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

7月5日,工业智能设计云平台服务商——设序科技近日完成近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SIG领投,老股东险峰长青、高榕资本、联想创投持续加码,沧澜资本为独家财务顾问。

设序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行研发的几何引擎和计算引擎,融入到工业设计软件中,结合项目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大幅提升了工业设计、仿真、工艺规划和制造等环节的效率,可以将传统工作流程中几十个小时工作量缩短到几分钟。

设序科技由汽车工业模具、夹具的智能设计切入市场,积累了大量的汽车装备方面的数据。基于历史设计数据和独立研发的数据自动标注技术、融合学习算法技术,公司研发并推出了智能设计SaaS软件。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搭建销售体系。 

从7月份工业互联网投资情况来看,目前 ,投资涉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工业安全等多个领域,投资金额一般在亿元以上。由此可见,整个社会和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投资对于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来说也只是冰上一角,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投融资消息,雷锋网将持续关注。(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6zPCJALydaZpVuon.html#comments Mon, 19 Jul 2021 17:45:00 +0800
2亿美元!思谋科技完成B轮融资 持续为多家500强企业赋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txl7f8ir8rStTAC2.html 雷锋网讯 近日,思谋科技完成了B轮2亿美元的融资。

本轮融资中,老股东IDG、基石、红杉中国、松禾、联想创投、真格基金继续投资,具有产业资源的新股东和暄资本、雄牛资本、绅湾资本加入。 

思谋科技成立于2019年12月,此次融资是思谋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早在2020年6月就宣布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真格基金和联想创投跟投,10月完成A轮超一亿美元的融资,迅速跻身“准独角兽”行列。

作为AI界的新生力量,思谋科技自成立之初就将关注点聚焦在了智能制造领域,力于将5G、AI应用在高清视频、智能制造等领域。 

思谋以制造业和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核心需求为导向,直面产业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以新一代视觉AI技术体系架构为引领,针对复杂各异的应用场景,首先研发了 InSight 智能制造和SMore Media超高清视频解决方案。

其中,SMore InSight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把 AI 检测作为一个重要模块,旨在解决复杂的缺陷检测问题,打通生产全自动化的 " 最后一环 ",其检测指标的极高精度要求,在部分项目中已经实现完全的人工替代;SMore Media 解决方案基于思谋团队利用 AI 和视觉建模进行高清图像视频处理、增强、理解的核心本领,致力于解决 5G+8K 全产业链流程中的 " 卡脖子 " 核心路段。 

这两套解决方案均体现了思谋在软件上的强大能力,由于思谋新一代AI系统架构具有在跨模态数据上进行持续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跨行业AI算法运用,形成了包括分拣、数据分析、定位、质检等在内的十多个AI APPs。 

除了发挥自身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外,近两年,思谋还先后推出了SMore ViMo工业AI平台、SMore ViScanner智能读码器、SMore ViNeo智能相机、工业智能成像系统等标准软硬件产品及套件,形成了完整的AI智能制造体系。 

据了解,思谋已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半导体和精密光学等领域研发并量产了超过30款智能制造软硬一体化产品。依托在计算机视觉研发应用方面丰富的经验和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耕,思谋已经实现了从软件算法到软硬一体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转变。 

据悉,思谋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包括飞机、汽车、新能源电池、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芯片、精密光学和新一代显示技术等生产制造场景的应用和落地,其中超过80%已在客户生产线上正式运行。

在汽车生产领域,去年10月,思谋的轴承AI检测一体机已在某世界500强汽车部件厂商产线试运行,该产品的上线极大地缩短了原有产线的检测流程,可一次性进行23种缺陷类型的自动识别,质检效率提升了超过80%,检测准确率接近100%,目前该产品已正式上线。据悉,这也是该企业首次在其主流乘用车产线上引入AI产品。

在精密光学领域,思谋与全球光学行业领导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工厂,经过4个月的材料研发和AI技术攻关,业内实现了首个在光学镜片上进行隐形二维码的自动打码和读取,并成功研制了AI镜片识别分析分拣包装一体机。 

在半导体领域,思谋与多家国家重点企业开展合作,从晶圆检测、到PCB检测、再到芯片工艺分析,推出了数十套AI+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设备。半导体产品虽然尺寸不大,但所涉及的制造工艺丝毫不亚于建造飞机和航母,方寸之间就包含了数十亿个晶体管,所以对制造和检测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传统AOI质检设备由于误判率高,往往需要在其之后再安排人力进行复检,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思谋得益于团队多年在视觉AI领域积累的强大算法能力,可以做到快速对多种缺陷类型进行分析、识别、判断,目前其准确率达到了99.99%,可实现从设备工艺优化,到产品质量提升的闭环控制。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外,思谋科技正在加快推进全球化商业步伐,目前已实现多个境外项目落地与交付,思谋AI技术率先覆盖到影视媒体、港口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去年11月,思谋日本公司(SmartMore Japan Ltd.)在落地东京,进一步加大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

思谋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进一步深耕市场,加大智能制造产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场景规模化落地。

未来,思谋将持续运用新一代AI系统架构和自动化硬件能力,通过AI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中的神奇反应,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牵手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智能制造新未来。(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txl7f8ir8rStTAC2.html#comments Thu, 24 Jun 2021 12:52:00 +0800
抢占智能制造先机,江行智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v1LZiaEeDvrVROq.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边缘智能服务提供商——南京江行联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行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发展启航基金领投,复奇资本、卓源资本跟投,老股东红杉资本、保利资本继续加码。北拓资本担任本次交易专项财务顾问。

这是江行智能成立三年内的第四次融资,目前公司累计融资金额数亿元人民币。过往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保利资本、松禾资本、联想创投、百度风投、水木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江行智能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融合边缘计算与AI技术的研发,其从电网的输变电智能运检业务切入,向电力上游延伸进入发电领域,服务发电企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在火电、水电、光伏、风电均有产品落地,同时向电力下游延伸进入用电领域,在智慧充电站、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也落地了行业内的标杆项目。

之所以能快速打通电力行业的整个业务链条,是因为江行智能在边缘计算领域有丰厚的技术积淀。公司自研的云边协同平台、边缘计算框架、边缘侧智能计算设备、轻量级容器管理技术、数据分析和行业人工智能加速等核心技术作为平台级技术可以快速落地各类边缘计算场景。基于云边协同的核心产品矩阵,江行智能可提供云-边-端协同的端到端行业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以外,江行智能还进入了智慧城市、智慧油气、智慧水厂等多个行业。

谈及公司的未来发展,江行智能董事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表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带动着大数据、云计算高速发展,正在带来信息传送和计算的革命性突破。而边缘计算将成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三者融合发展的新爆发点。江行智能致力于推动边缘计算在工业场景的全面布局,我们期待边缘计算未来能够在不同行业更快落地,并不断创造新的应用模式,让更多行业用户受益。” 

江行智能CEO庞海天表示,“在企业数字化的浪潮中,江行智能希望成为企业在物联网智能化转型中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基于业界领先的边缘计算技术,我们率先为电力能源客户实现了赋能,这既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基石。未来我们将在更广阔的行业中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边缘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

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主管合伙人马建平表示,“江行智能拥有业内先进的边缘计算软硬件核心技术,并率先在能源电力等场景规模化部署边缘计算产品与服务,与客户的业务需求深度结合,从人效比的提升到精细化管理,在“双碳”背景下,以工业用能端为切入点,为工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持续赋能。” 

复奇投资管理合伙人肖蓉认为:江行智能结合电力系统智能化变革的契机,将领先的边缘计算技术和产品应用于的能源客户的数字化,为能源互联网建设赋能,快速地获得了行业应用的积累。随着在更广泛的,包括水务、石油、工业、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以及从产品、方案到平台的建设,江行智能将在边缘计算行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卓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林海卓博士:“我们看好未来10年在边缘计算领域会诞生1000亿美金市值的企业,而目前江行智能是在边缘计算领域,研发能力及产品落地能力位居亚洲头部的领军企业。我们高度看好刘江川院士、庞海天博士、樊小毅博士在边缘计算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及产业资源。与此同时,江行智能的客户质量及产品成熟度均位居亚洲第一。整个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拐点已经到来。”

对于本轮融资,北拓资本副总裁白涛表示:“面对工业互联网碎片化的场景及泛在连接等特点,对从业者提出了很大挑战。江行智能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边缘计算的企业之一,在电力行业输变配电运检的垂直场景率先落地,并横向拓展到了水务、安防、工业、智慧城市等场景,通过扎实的技术和极强的产品稳定性迅速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知名资本的多次加持,能够帮助公司迅速在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取得先发优势,北拓团队很荣幸能够成为本次交易的财务顾问。相信随着国家在新基建领域的持续投入,以江行智能为代表的边缘计算厂商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v1LZiaEeDvrVROq.html#comments Thu, 24 Jun 2021 10:19:00 +0800
十五家「跨界」平台,跨出了自己的「态度」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3lnK2P0c6nfZ6JnV.html 如果说,平台是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之一。那么,“双跨”平台就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跨平台,本质上是跨领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行业级平台等不同,“双跨”平台不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领域,有的甚至跨四五个行业、领域,体量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强。

在2018年、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中,共有海尔卡奥斯、航天云网、东方国信、树根互联、阿里云、浪潮云、富士康、华为、用友、徐工信息十大平台入围。 

2020年,工信部信发司公示的“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新增了5家平台,分别为: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忽米H-IIP工业互联网平台,宝信xIn3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supOS工业操作系统,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

纵观目前15家国家级双跨平台企业的特点,可以分以下几类: 

  • 以阿里云Sup ET、华为FusionPlant、腾讯WeMake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寡头”企业型;

  • 以海尔COSMOPlat、航天云网Indics、徐工汉云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型;

  • 以用友精智、浪潮云洲等为代表的软件服务企业型。 

这15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具体有哪些特点?为此,雷锋网进行了梳理。 

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中国制造业代表,海尔基于30多年制造经验和10余年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探索,搭建了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在全球化、社会化、模式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架构贡献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依托该平台, 卡奥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互联工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核心软硬件供应、物联系统集成、大数据与产品级IoT、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

自推出以来,卡奥斯COSMOPlat已为建陶、房车、农业、医疗、机械、模具等15个行业赋能,实现灵活部署、跨行业跨领域快速复制,为用户带来“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全方位的美好生活体验,形成了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

东方国信专注大数据和工业领域二十年,在工业互联网研发、平台建设及验证推广方面投入数亿元资金,形成了从工业传感器、智能网关、边缘计算到IaaS、PaaS、SaaS云平台及工业企业上云等一系列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Cloudiip是一款架构完整、应用多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结合东方国信大数据核心实力与工业实践经验积累,服务全球35个国家近万家企业,覆盖行业年产值超万亿元,每年帮助企业创效上百亿元,减排千万吨级,应用于生产过程优化、企业管理与决策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企业间协同制造、业务模式创新多个场景。 

平台上线以来,已服务全球50余个国家的上千家客户,业务涵盖钢铁、能源、高铁、汽车、化工、通用、专用设备等29个工业行业大类。此外,Cloudiip平台承载了2万余个工业APP,汇聚了超过2万余名开发者。

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徐工孵化的专业工业互联网公司, 其所打造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徐工信息基于70多年工业知识沉淀和30多年数字化经验优势打造而成,能为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端-云-用”一体化数字化能力,拥有强大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能力,平台对海量工业数据进行汇聚、管理、分析,提供工业机理模型、应用开发和数据可视等能力,轻松实现工业APP快速开发,满足各种工业场景的需求,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该平台已为包括徐工集团、江铜集团、泰隆集团等在内的20000家知名企业提供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连接了83万台高价值设备,应用涵盖工程机械、装备制造、智慧城市、有色金属、建筑施工、教育、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能源等70多个细分行业,打造了20个行业子平台。 

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 

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用友云在工业企业的全面应用,是面向工业企业的社会化智能云平台。 

该平台是用友基于超过5年工业PaaS云平台、企业云服务、智能制造业务创新实践,30年企业软件研发、百万工业企业服务积累,基于连接、协同、共享的理念,精心打造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核心是为工业企业提供营销服务、采购服务、交易服务、设计服务、制造服务、工程服务、分析服务、财务服务、人力服务、协同服务、云ERP、云MES、金融服务以及第三方SaaS 服务。 

目前,该平台服务了100万家工业企业,连接了100余万台套工业设备,聚合了近万家生态伙伴。未来三年内助力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目前已经在中核苏阀、济源钢铁、璐宝集团、南平铝业等多家工厂取得阶段性成果。

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 

2017年,阿里云成立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平台化驱动数字产业化、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道路,通过联合工业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形成N个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共同打造 “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2020年,在“云上春雷”计划中,升级了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计划在未来3年新增100万家企业上云,培养1000家行业服务商,助力10000家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此外,还将充分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10个全行业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区,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 

发展至今,该平台已经助力近十个产业集群进行转型升级,如家电、服装、纺织、模具等等,平台累计连接工业设备160万台。 

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 

浪潮“云洲”2.0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词是“1357”,即一个平台——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客户,提供质量码、工业云、工业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链接,提供“质量码”与“云ERP”两大核心服务,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建下的工业新大陆。

按照较为通用的划分方法,工业互联网平台一般分为边缘层、IaaS层、工业PaaS层和工业SaaS层,浪潮云洲的划分略有不同,边缘层是具有浪潮特色的质量码,工业PaaS和大数据分开,更加突出大数据能力,也体现出云洲的进化。 

目前,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18个省和73个地市工业互联网运营商,培育了68个双创基地,云市场汇聚1000余家生态伙伴。平台服务128万企业,连接253万产品以及240万设备,上线8500多个工业APP,为工业22个细分行业提供服务。 

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 

FusionPlant是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定位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黑土地,聚焦"云+AI+联接",联合行业伙伴和行业Know-How,提供工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华为FusionPlant架构主要由四层构成:边缘计算、工厂内外网络、可信IaaS层、工业PaaS层,向上实现对工业企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支撑。 

目前,该平台已服务企业用户10万多家,连接设备超过240万台套,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数量超过2000个,以电子信息制造为重点并涵盖化工、钢铁、汽车、装备等多个行业;依托东莞松山湖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两大集群,打造了德普特电子、生益科技、佳禾智能、正业科技、拓斯达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推动70多家集群企业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应用。 

富士康Fii 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

富士康Fii 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工业富联BEACON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而来。借此平台打造的富士康工厂,以其高度自动化生产,被称为“熄灯工厂”。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加速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云计算、移动终端、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 新生态。 

目前,该平台已服务近1400家企业用户,连接工业设备超过15万台套,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数量超过400个,涵盖电子信息、轻工、装备、建材等多个行业。 

根云ROOT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 

根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可以面向机器的制造商、设备使用者、政府监管部门等社会组织,在机器在线管理、产业链平台、工业AI、设备融资等方面提供深度服务。 

该平台可覆盖95%主流工业控制器,支持1300+种工业协议解析,已经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85万台,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数量超过5000个,服务企业用户9万多家,成功助力产业链生态打造了包括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等20个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81个工业细分行业。 

截至目前,树根互联已服务德国、英国、美国、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海外国家的当地企业,支持60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

航天云网INDICS平台 

航天云网INDICS是以工业大数据为驱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可以实现产品、机器、数据、人的全面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 

该平台能够提供涵盖IaaS、DaaS、PaaS和SaaS的完整工业互联网服务功能,适合不同层次、类型、规模的企业;可支持各种工业设备接入、集成各类工业应用服务,构建良性工业生态体系,使制造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构建了涵盖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商业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完整安全保障体系。

航天科工依托INDICS平台建设了22个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3个行业云、园区云平台,承担了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20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通过“区域云、行业云、园区云、企业云”服务当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

依托腾讯的IoT、5G和高性能计算等新技术以及云上连接能力,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1+1+3模式”,即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底座,一个强大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以及三大引擎驱动(移动协同引擎、工业营销引擎、工业AI引擎)。 

腾讯WeMake涵盖于腾讯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下,在平台推出一年后,腾讯首次披露了其在智能制造的三大战略布局。从中可见,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于地市工业云、企业数字化、工业AI等领域的全局能力建设,致力于通过工业大数据平台驱动企业数字化创新。

忽米H-IIP工业互联网平台

忽米工业物联网平台构建基于边缘计算、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包括边缘、平台、应用化三大核心层。产品涵盖:忽米工业物联网平台H-ITP、忽米工业大数据平台H-BDP、忽米工业知识图谱H-IKG、工业互联网开发者平台、工业设计平台等。 

忽米H-IIP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为动摩、泛半导体、医疗器械、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构建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端到端的能力。 

宝信xIn³Plat平台

依托宝信软件多年在钢铁行业的积累耗时研发与打磨,xIn³Plat平台目前已成为了宝信软件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xIn³Plat平台+iPlat工业互联平台+ePlat产业生态平台共同构成了宝信软件的工业互联网产品体系。2020年,为了支持宝钢One Mill多基地管控的复杂需求,xIn³Plat平台创新性实现了跨地域式分布、扁平化架构、多基地赋能。 

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已覆盖钢铁、医药、轨道交通、石化、金融、有色、农业、电商、IDC、产业园区等多个行业,涉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 

蓝卓supOS工业操作系统

蓝卓supOS脱胎于国产自动化系统领军厂商中控集团,是在自动化、工业软件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supOS是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也是首个以自动化技术为起点,从下至上推进的开放、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平台。 

2020年supOS工业操作系统已迭代至3.0版本,提供面向行业的标准化套件,快速搭建服务于特色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支撑流程和离散行业,支持私有部署和云化部署。截止目前,该平台已在石化化工、建材等17个行业中实践应用,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市地区,同时也在白俄罗斯、泰国、沙特等国家实践。 

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

UNIPower定位于基础共性平台,重点切入工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设计仿真、工业物联、品质管控、云图管理四大典型场景,提供完整的IaaS服务,强大的物联网IoT、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同时聚合众多工业生产细分场景的SaaS合作伙伴,提供工业设计等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UNIPower已在钢铁冶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十余行业与代表性企业合作落地实践。并基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政府产业精细化治理、产业园区数智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模式下,平台作为其核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预见,“双跨”互联网平台的数量,不会止步于15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赛道。(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3lnK2P0c6nfZ6JnV.html#comments Fri, 18 Jun 2021 18:52:00 +0800
网络在左,安全在右,工业互联网平台抢占“C”位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yVSk7ujq8stgChU.html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工业的神经中枢,技术进步促其走向应用。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包括三大体系:网络体系是基础,用于互联互通;安全体系是保障,用于整体的防护;平台体系是核心,用于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是大力推动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要把每条生产线、每个车间变成数字化的工厂;

第二是要搭建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是扶持工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之后,到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上来,也就是企业“上云”。

纵观工业互联网近两年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年。

这一年,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平台体系建设方面不断走深走实,“平台+技术”“平台+行业”“平台+区域”“平台+双链”“平台+生态”体系化推进,平台已经成为加速制造业旧动能改造和新动能培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抗疫复产、降本增效、转型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1年,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加速年,平台作为核心体系将步入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融合创新更加活跃、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的新阶段,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除了有海尔、树根互联、三一重工等优秀的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进外,全国多数地区也在积极布局。

为此,雷锋网对目前部分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整理。

河南省:首批确定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河南产业竞争新优势。

2018年10月,河南省就启动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作,并确定了首批培育对象,培育期设定为两年。

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今年3月,省专家组对培育对象进行了项目审核验收,最终认定了首批3个项目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为,卫华集团承建的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信重工承建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瑞集团信息科技公司承建的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考核验收,被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河北省: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河北省计划建设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构建“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纵向与13个市和雄安新区平台互联,横向与7个行业平台对接,建设1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成全省统一的工业大数据库,提供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全景图服务。

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2020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指数为73.5;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总指数28.76;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10.50%;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10%;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15.94%,居全国第二位。

山东省:45个平台被纳入第三批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

在第三批山东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中,45个平台被列入其中并予以公示。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山东省正深入开展“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目前,已培育70个省级平台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逐步建成。目前,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推动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推出工业APP超过7500个。

其中,山东省有2家企业被评为双跨平台,分别是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除了卡奥斯、浪潮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之外,山东省内众多大中小企业都在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山东如意集团、青岛酷特智能等一批传统产业企业,纷纷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辽宁省:打造3个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辽宁省重点培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批)名单中,共有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

最新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平台体系壮大方面,辽宁省计划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型平台。

湖南省:今年建设2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湖南省公布了2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包括有色金属行业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云平台、中大检测信息云平台等8个项目,是前两年纳入建设计划未验收且在年底前能建成运营的平台;同时择优遴选盐津铺子食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4个新的在建且计划年底前建成运营的平台。

2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企业级平台、特定领域和行业级平台以及第三方赋能平台。其中,金峰、华菱、威胜等企业级平台13个,中铝、航天天麓、国创等特定领域和行业级平台8个,区域级平台1个。

在平台体系方面,目前,湖南全省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20个。据湖南省工信厅数据,一季度,湖南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工业APP超过7800个、微服务组件超过330个、微服务接口超过550个,连接工业设备超过290万台,平台线上注册用户超11万,平台撮合的交易额累计超600亿元。呈现出平台体系加速壮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加快,赋能聚能作用明显等特点。

浙江省:加快“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浙江省「1+N」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浙江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级(产业链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省经信厅组织了《2021年度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名单》的申报评选活动,共有14家平台项目入选。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浙江省已经初步构建了“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0个,上云企业近44万家;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98万元/人,五年提高29.4%。

四川省:积极引导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

在3月份发布的《2021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中提出,到2022年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新建20个二级节点;培育20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达1000家。

目前,四川已引导本土龙头企业打造了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超21万户企业上云上平台。

近日,四川省首个基于5G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五位一体”的“5G+智慧工厂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该平台是结合5G技术及国家两化融合行业标准,精益生产理念以及精细化核算思维而打造的一款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生产控制的平台。

据了解,目前,成都已积极引导4万家企业上云用平台,培育打造了50余个市级、20余个省级、1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全市工业云平台应用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7.8%、87.3%、5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省: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5G+工业互联网”生态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陕西省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在平台建设方面,主要聚焦四个方面。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综合型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

行业平台,围绕陕西省重卡产业链优势,建设了“商用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变速器产业链协同制造云平台”实现全产业链云上协同,率先实现汽车云端制造模式。

企业平台,西电集团、陕鼓、陕煤、法士特、汉德车桥、生益科技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标杆。

区域平台,西安电信主导建设运营的西安工业云,汇聚了众多优秀软件、数据资源,用户可在线使用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类软件数据服务。诸如宝鸡工业云平台、中服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实现了数百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此外,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等优秀的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也积极在陕布局,面向特定领域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

未来,陕西省还将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建设,构建“5G+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号角已经燃起,未来将有更多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yVSk7ujq8stgChU.html#comments Sun, 13 Jun 2021 16:15:00 +0800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附图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KnpaDL1gSkAEArQc.html 雷锋网消息,6月7日,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

根据该计划,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将于2021年推动实施的十大行动,包括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兴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

《专项工作计划》提出,将进一步深化“5G+工业互联网”,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创新,规划5G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等。

其中提到,将打造3~5个5G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推动形成典型应用场景;发布“5G+工业互联网”10大重点行业领域、20大典型应用场景,编制发布“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研究形成5G工业专用频率规划方案;依申请协调批复5G工业专用网络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发布《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频率使用指南》,并开展宣贯工作。

(图片来源: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KnpaDL1gSkAEArQc.html#comments Mon, 07 Jun 2021 17:55:00 +0800
工业互联网,未来三年的「常青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AQ02WtNfRWMuGgqP.html 工业互联网挥别三年起步发展期,迎来三年快速成长期。 

自《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2021-2023年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近段时间,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又一个三年规划。

未来三年,各省市地区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将会有哪些动作和计划,为此,雷锋网进行了梳理。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方面及11项重点行动,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实施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二是实施标识解析增强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增强工程,完善标识体系构建,引导企业建设二级节点不少于120个、递归节点不少于20个。三是实施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工程,推动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 

持续深化融合应用方面,一是实施数据汇聚赋能行动,制定工业大数据标准,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二是实施新型模式培育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工程,培育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三是实施融通应用深化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工程,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一是实施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程,实施标准引领和标准推广计划,完成60项以上关键标准研制。二是实施技术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工程,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工程,培育技术创新企业和运营服务商,再建设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二是实施开放合作深化行动,营造开放、多元、包容的发展环境,推动多边、区域层面政策和规则协调,支持在自贸区等开展新模式新业态先行先试。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方面,实施安全保障强化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安全上云”,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培育网络安全产业生态。 

《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 

主要目标: 

到2023年底,建成5G基站8000个;在全行业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30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3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培育60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120家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引进2-3个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培育1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六大重点任务:

  • 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

  • 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

  •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工业APP、形成一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 生态体系构建行动。构建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汇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目录。

  • 标杆示范培育行动。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培育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培育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培育精益化管理示范企业。

  • 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服务能力。

《苏州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苏州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建成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全覆盖,建成3至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少于1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和融合应用规模化增长;加快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五大重点任务: 

  • 夯实基础能力。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加快构建标识解析体系。

  • 提升载体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推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工业APP培育发展。

  • 强化应用能力。开展标杆工厂创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推动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应用。

  • 深化服务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精准构建应用服务体系、推动新一轮两化融合贯标。

  • 巩固生态能力。加强生态圈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安全保障。 

《南通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南通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成4个行业二级节点,培育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动2万家企业、10万台设备上云上平台。 

《计划》围绕夯实发展基础、推进载体建设、拓展融合应用、完善生态体系、强化网络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20项重点任务。

主要工作方向:

  • 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

  • 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实际落地;

  • 培育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探索建设南通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工厂”,打造“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

  •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推动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步伐,打造形成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 优化市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加快培育工业APP,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强化联盟、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生态聚合能力。

《株洲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株洲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株洲累计建设智能工位5000个、智能产线400条、智能车间200个、智能工厂30家。创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区2个以上,引领带动800家以上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五大重点任务: 

即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推进、基础能力提升、服务质效提升、交流合作深化。

力争在2023年,加速创建全国智能制造先导区。

《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东湖高新区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光谷将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主要目标:

一是,基本实现东湖高新区规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支持建设100个左右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遴选3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动1000家左右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制造业企业实现上云全覆盖; 

二是,引进或培育1—2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培育3—5个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设5个左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十大重点任务:

  • 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

  • 打造光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 促进工业企业上云;

  • 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 推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 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 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APP;

  • 构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网产业体系;

  • 完善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0%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效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重点领域:

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六大重点任务:

  •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支撑;

  • 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 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 实施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 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

  •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成都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成都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实现新突破,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目标: 

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一批智能制造基础支撑平台,打造2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在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工业软件,推出一批高价值、广应用的工业APP,形成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能力。

关键技术装备进一步突破。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核心和共性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及核心部件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10家本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满足我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同时,实现服务能力外溢,加快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转型发展成效进一步彰显。聚焦重点和传统产业领域,开展典型示范应用,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建成300个数字化车间、50家智能工厂,培育10家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标杆智能工厂。 

四大重点任务: 

  • 智能制造装备升级行动,主要聚焦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传感控制与检测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成套装备六个方面。

  • 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行动,分为大力发展细分行业集成服务、支持参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做大做强三个方面。

  • 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应用行动,聚焦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开展智能制造典型示范引领、实施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推广、推动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三个方面。

  •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构建行动,聚焦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工业软件发展、推动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四个方面。

目前,从这些省市公布的新3年发展规划,可以看出,相较于上一个3年计划,无论是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可见其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有关其他省市的工业互联网未来3年发展规划,将有哪些内容的更新,我们将持续关注。(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AQ02WtNfRWMuGgqP.html#comments Fri, 04 Jun 2021 18:47:00 +0800
“山城”工业制造的「数智化」进阶之路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JLz1up26lZa4yAZ.html “工业互联网不会形成脉冲式增长,而是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复利式’增长过程”,腾讯云副总裁蔡毅表示。 

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发展的交汇,催生了工业互联网。 

谈到国家新基建会想到工业互联网,而谈到工业互联网则会想到重庆。 

如果说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新基建的主战场,那么重庆就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阵地。

重庆:中国老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中国老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重庆的特定标签。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市经济呈现稳定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03.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2.2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07.25亿元,增长2.9%。 

在工业领域,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八大支柱产业持续复苏,其中汽车、电子和材料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3.9%和7.1%。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由此可见,重庆工业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

  

重庆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1890年开埠至今,重庆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开埠通商的萌芽发展期;

2)抗战时期大量企业搬迁到重庆的基础培育期;

3)依托三线建设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的巩固发展期;

4)1997年直辖以来的快速发展期,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形成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汽车产业集群,亦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政策引导+市场主导,重庆工业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重庆共完成了两江新区、港城、空港、建桥、井口、港城、九龙等30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汽车、摩配、电子、装备制造等在内的30多种工业门类。这些都为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优势。

重庆地区的产业优势,吸引到腾讯云这样的产业互联网排头兵。

近日,由重庆两江新区、腾讯云、北明数科联合打造的腾讯云西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庆正式上线。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平台上线后,预计到2024年底,打造1000家上云上平台示范企业,累计引入30家以上生态伙伴企业开展提供本地化服务,并在两江新区落户超过5家生态伙伴企业,研发不少于100个工业创新应用,推动重庆以及两江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早在腾讯云重庆工业云基地建设之前,腾讯的游戏、内容等产品就已扎根在重庆。

在快销产业方面,针对永辉、万达等未来商超模式腾讯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汽车制造方面,与长安、吉利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模式,为其供了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并且正在探讨将腾讯工业AI的一些能力带到吉利汽车。

关于腾讯云此次在重庆上线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表示,重庆具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所以这次腾讯把工业云基地落户在两江新区。 

他还介绍说,每家工业互联网都具备不一样的特色。腾讯是诞生于消费互联网,所以更擅长做平台型服务。因为工业有41个大类,针对每个行业的特点,腾讯有不同的合作伙伴,通过自身优势与生态合作伙伴丰富的制造经验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

比如,忽米网的定位是做汽摩配的垂直行业,针对这类产业在产线改造,制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腾讯会利用自身在数据和存储计算等方面的优势与之结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除了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外,重庆市还有政策优势,为了加快重庆工业互联网建设,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2020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工作要点的通知》等多个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建设提升、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政策文件。 

不仅如此,重庆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范畴。去年5月,川渝两地经济和信息化及通信管理部门共同签署《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发展工业互联网。

此外,2018年12月1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的启动,也为重庆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一枚重要的砝码。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顺表示,随着互联网的“下半场”到来,两江新区正在抢抓先机,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力争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个指挥棒的作用下,两江新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了抢跑领先。

“两江新区工业互联网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实战’,所有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均在产业园区,跨过围墙就是实体经济,研发出一个成果就可以立即进行产业链的融合”,李顺补充道。 

日前,两江新区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针对本地工业互联网多样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组建成联合生态经营体,共同研究网络化协同,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等课题,让联盟发展壮大。

据介绍,两江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聚集了重庆数字经济产业中从事工业互联网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27家企、事业单位。

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工业互联网发展任重道远

工业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工业互联网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催化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谈到二者的关系,北明数科董事长王进宏强调,新兴技术的发展一定要靠场景的应用去推动,目前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许多新兴技术已逐渐应用到了企业的生产环节,自然而然的就推动了新兴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只是传统产业需要转型。新兴产业也要转型,这两个产业是互相促进的。 

工业互联网发展在一定程度推动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仅有16%的企业认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样例,正在推广和深化,仅有4%的企业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是非常满意,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认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判断为时过早。

从行业层面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巨大的行业差距,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是最高的,工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是20%左右,之所以相对低一点因为与工业逻辑的复杂性、专业性密切相关。

所以,工业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实现业务逻辑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是难点所在。

针对数字化转型难点,蔡毅表示,未来将继续扮演数字化转型“工具箱、连接器,生态共建者”的角色。

1)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连接器与工具箱;

2)成为平台的平台,工业互联网会涌现许多深根于行业垂直的平台,腾讯的重点是为这些平台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云计算基础资源,让各个平台聚焦在自己的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上;

3)扮演好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腾讯将拉拢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形成一个闭环,比如顺丰,招商银行等会提供一些金融服务,长安、吉利会提供一些出行服务,腾讯通过自身的优势加上合作伙伴的经验共同搭建一个生态平台,为重庆整个产业助力,从而推动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 

从重庆工业互联网基地的建设角度,王进宏表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汇聚腾讯及生态合作伙伴的资源和能力,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产教融合,提升重庆的产业人才素质和人才供给,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成果和要素的平台化集聚,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重庆工业互联网发展任重道远。(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JLz1up26lZa4yAZ.html#comments Fri, 07 May 2021 18:01:00 +0800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数据、算力、算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dlNZfEudp0wLZekL.html

数据、算力、算法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开启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我国行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信息消费的升级。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升级,智能设备需求的提升,推进着智能创新产品从计算机到计算力的拓展。

第二个趋势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从传统单一的IT基础设施设备到新的IT基础设施设备的转变升级。

第三个趋势是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应用升级。人工智能是一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上,数据、算力、算法实际上是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

联想企业科技集团首席市场官盛蓓蒂表示,从数字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科技进步不再是以线性的方式发展,而是以指数方式发展。新科技将带来新产品、新产业,同时构建新生活,发展新经济,形成新的格局。特别是2020年疫情的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新的共识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的基因。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成重点

谈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得不提到制造业。

众所周知,在我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纵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机器化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时代,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制造企业在不断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生产线、改进产品架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能更快速地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响应。

通过机器换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品检测等智能化改造,在提高生产效率、保持“中国制造”物美价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国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推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在整个制造行业中,制造业分为31大类,191中类,252小类,在众多门类中各个企业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都不同,有的制造企业停留在信息化阶段,有的头部企业已经完成数字化转型并迈向智能化阶段。

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痛点是海量数据、数据格式千奇百怪、产生数据的设备多种多样等问题。这些数据如何完成清洗、收集并通过算力算法把它应用起来?这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比较基础的问题。

另外,制造企业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也导致其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比如质量控制、良率控制的场景;比如排产,是人工排产还是机器排产?是一般信息化排产还是人工智能排产?

在联想ISG中国区产品规划与交付总监黄山看来,不同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标杆企业的痛点在于客户具备智能化算力算法,但不具备搭建一套“端-边-云”协同的体系,这样就使数据孤岛现象更加严重;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在于其不具备基础的算力算法、上层AI应用以及开发能力等。

黄山表示,对于标杆企业,联想可以参与到“端-边-云”协同体系的构建中,为其提供人工智能软件、边的软件能力以及端的软件能力。

对于智能化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联想提供PaaS平台,为上级开发者提供标准的平台开发流程和服务流程,让开发者很容易地去复制每一次针对不同的场景去做的应用。帮助中小型企业大大减少服务的成本和组建解决方案的难度。

新IT、新算力应运而生

从硬件到服务的转变。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帮助各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间出现了智能机器人测温、巡检;5G远程会诊、大数据排查助力疫情防控等,这些都是新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ISG中国区产品事业部及战略运营总经理吴彬

但是在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ISG中国区产品事业部及战略运营总经理吴彬看来,中国以实业为主,在新IT领域和数字行业中,底层的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支撑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吴彬补表示,目前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一个方式是以新技术和新场景为驱动,继而实践和落地。

联想强调的“端-边-云-网-智”是一体化全方位的业务布局和解决方案,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之间的连接;“端-边-云-网-智”的场景里,算力是核心要素之一,算力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去分配。

针对赋能制造业数字抓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吴彬补充道,针对在算力和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成熟的客户,我们提供定制化服务,定制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要针对客户的行业场景,去看负载需要什么样的架构支撑,这也是联想“全球智慧+本地创新”的关键内容。

对于中小型客户,我们更倾向于提供更易捷的解决方案。比如标准化程度较高、扩展性更强的易捷性解决方案。

同时,中小型企业会更注重服务,他们可能会购买服务而不一定购买产品,我们把算力作为一种服务对外输出,最终的产品形成以算力为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这也是一种针对中小客户的方式。

目前,联想ISG正推动着包括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十大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由此可见,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技术的应用固然重要,但是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差异将对算力算法和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这时新IT和新算力的出现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dlNZfEudp0wLZekL.html#comments Mon, 03 May 2021 11:14:00 +0800
六方云再获1.5亿元融资,工业安全为何受资本青睐?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QXPfOWr5F8acnsVK.html 2021年4月28日,北京六方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方云”)再获1.5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煤厚持领投,赞路基金、中关金信、天鹰合智以及老股东跟投等联合投资。在本次交易中,密码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自2018年成立至今,六方云已成功完成了4轮融资:

2018年12月,六方云获得上海盛宇数投资,融资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2020年4月在疫情的刺激下, 六方云逆势而上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达晨财智领投,密码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随后,在B+融资中再获数千万元,本轮融资由中科科创和拓金资本联合投资,密码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六方云是一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安全”公司。

在工业信息安全方面,六方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工控安全、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相关技术,仿生人体免疫系统,针对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提供了“主动防御”产品和解决方案。

基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六方云还提出了“AI基因、威胁免疫”的“新时代、新安全”安全理念,采用+AI和AI+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系列产品,构建安全威胁免疫系统。在国家新基建战略下,致力于提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业互联网安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保护工业互联网设备层、边缘层、企业层及产业层的“5+1”产品线:工控安全LinSec系列、网络安全Nsec系列、云安全Csec系列、安全态势感知CdSec系列、人工智能安全AiSec及安全服务SSec。

 

去年5月份,六方云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白皮书》从安全需求、安全视角、相关者及垂直行业应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的体系结构及应用场景,创造性地抽象出指引未来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的五维安全视图架构,即安全业务、安全功能、安全实施、安全技术和数据安全,并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工业人工智能安全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以及工业5G安全需求与技术实现路线。

同时六方云详细阐述了四大工业互联网安全核心技术:

1、OT与IT融合安全技术

• 全面感知OT与IT融合环境的安全态势

• 防护引擎一体化、防护特征库一体化、防护功能一体化

2、轻量级OT防护技术

• 白名单(工控协议、网络通信、操作指令、网络行为)

• 轻量级加密

• 无扰技术(旁路监测、冗余备份、虚拟补丁)

3、工业上云防护技术

• 采集数据传输、访问、使用等安全防护

• 控制指令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防护

• 工业云平台基础设施、云网络、云主机、云应用安全防护

4、AI智能化网络安全技术

• 防范未知威胁,主动检测

• 预测潜在风险,主动预警

• 自主响应与决策,主动响应

• 威胁诱捕与围猎,主动保护

其核心目的是以工业互联网安全参考架构来凝聚产业共识与各方力量,指导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创新和产品解决方案研发,助力工业互联网从概念走向落地,引导工业企业在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同时实现安全保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与同步实施。

六方云董事长任增强曾表示,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要靠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石是工业互联网安全。

六方云主要为工业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体系化产品,包括工控安全、网络安全、云安全、安全态势感知及安全服务,已为32个细分行业提供安全防护。目前,六方云的产品服务已经涉及石油石化、水利电力、燃气水务、轨道交通、船舶港口钢铁冶炼等多个行业。

谈到工业互联网不得不提到工业信息安全,自工业互联网到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后,许多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工业互联网的布局。但是机遇和挑战往往并存,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众所周知,网络、平台和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三大功能体系,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业互联网在改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生态的同时,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

工业互联网安全涉及工业互联网的各个环节。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应用环境也出现了较多安全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较多采用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架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还不成熟,这些都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必然挑战。

而且从事工业互联网安全的企业,大部分只重视信息安全,侧重于政府、金融行业等传统领域,但是关于工业领域的生产保护,却很少有企业专注,比如: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等。在工业生产中,原有的旧技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误报率高、检测率低等安全难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1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3%。增速远高于传统安全市场。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将达到73.5亿美元。

未来5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复合增速预计为25.1%。

伴随着新基建的超级风口,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基石作用将进一步被夯实,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更好更快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赛道中来。(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QXPfOWr5F8acnsVK.html#comments Wed, 28 Apr 2021 20:24:00 +0800
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aDmCECTDHHqoHRqY.html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到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其向实体经济渗透融合。

工业互联网作为驱动数字化转型,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工业互联网做出重要批示。 

工业互联网之所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起 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但是道路却是曲折的:如何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在行业中应用,如何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成为了痛点。 

互联网类型的演变: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中国引入互联网20多年来,经历了信息互联网时代,消费互联网时代,目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作用下正向工业互联网时代转变。

如今,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进行着深度融合,重建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了全球产业链、工业链体系,加速着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构建步伐。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下,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制造类企业,像海尔、格力、美的等,实际是从制造业企业孵化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公司;

第二,信息化企业,如浪潮,通过给企业做ERP了解工业企业的一些问题,然后进入到工业互联网;

第三,互联网企业,如BAT,发挥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赋能实体经济。 

这些企业进军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更多新模式、新业态,例如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以及数字化管理,这也正是工业互联网的强大作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其制造业资源共享的载体,能够让实体经济中的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互联、共享。

以烟草行业为例,烟草行业中烟叶一产是农业,到制造行业是二产,走入市场流通是三产,如果整个烟草行业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打通一二三产业进而实现互融互通,这就需要发挥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从而为企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动能和新引擎。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工业互联网的供给侧加速了数字的产业化,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侧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抓手

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载体,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也是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链接和高校配置的基础。其正从商业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拓展,发挥着制造资源和能力汇聚、工业主体和要素连接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抓手。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仍旧处于发展初期,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工信部信发司副司长王建伟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工业互联网论坛上,工信部信发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2017年以来工信部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始终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应用。

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中,工信部完善了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计划;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了一批短板技术,建设一批实验设施环境,搭建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试点示范,滚动遴选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25个平台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王建伟表示,要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协同,下一步着力做好抓政策引导、抓平台建设、抓创新载体以及抓行业落地四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平台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从平台实践方面阐述了工业互联网是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创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核心,安全为保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之政策统筹部署,市场需求主导,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体系;

二是平台+技术,补习关键的短板技术融合和创新融合;

三是平台+场景,通过平台来破解转型难题,护航6稳6宝;

四是平台+行业,重点领域先行,行业先行的路径;

五是平台+区域,加速规模落地,推动集群转型。

由于行业属性,工业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所以稳定可靠的连接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工业制造业来说,工业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就是实现大规模商用、7×24小时、365天长达30年、50年的稳定运行。

基于这样的诉求,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多种类的工业设备大规模的连接能力;多样化的工业应用开发及联通的能力;全价值链的打造能力。

隔行如隔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对症下药

我国作为联合国认定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的大类,207个工业的中类和666个工业的小类,在这些种类中,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发展基础,不同的发展痛点、不同的实现路径和目标。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针对工业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徐晓兰特别提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所有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创新和完善。根据行业共性问题,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针对行业个性问题,研究制定一套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所谓隔行如隔山,行业的差异化和企业需求的多样化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

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力,但不同发展阶段,工业系统及装备软件的不同自然会导致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上,要把原有信息化的基础能力整合提升,这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大挑战。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诸如纺织、矿山等传统制造业,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低、专业人员经验匮乏,在转型过程中对工业互联网的操作技能和工艺使用习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养和提升过程,这就导致企业转型难,转型慢。

针对不同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诉求,海尔数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庆成详细阐述了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基于传统企业转型难题,海尔卡奥斯打造了垂直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出1+X+N模式,“1”是基于基础共性的平台;“X”是各种场景,包括智能制造场景、采购场景、管理场景、人才场景等;“N”是各个子行业,目前已涵盖15个垂直行业。

面对企业需求的差异化,海尔在华南区域推出工业体检方案,利用工业体检工具精准的识别企业发展的阶段和模式,根据模型标准对企业进行分层,从而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另外,针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海尔奥斯卡提供轻量化、SaaS化、数字化服务的工具使其实现低成本上平台,从而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郑庆成还表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正在建设和流程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业务标准还处于不完善阶段。

5G+工业互联网双剑合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仅工业互联网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低时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性,在这一过程中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所以,5G+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企业的核心诉求就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通过提升其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安全层方面的能力,实现在研发生产,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以及精细化的管理等场景的应用,从而赋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5G+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包括钢铁、煤矿、船舶、汽车在内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

数字中国建设的前提需要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而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又需要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就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aDmCECTDHHqoHRqY.html#comments Tue, 27 Apr 2021 10:16:00 +0800
工业制造的「数据链DNA」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xdcGjZCzzQgkZLm.html

携号转网,携款转户。 

自从2019年11月份三大运营商正式为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以来,全国已有2600多万用户实现了携号转网。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用户不满意你的服务,所以要去寻找能给其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 

客户流失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如今95后已经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Z世代,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更加渴望自由而弹性的生活,并且对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与千禧一代完全不同,特别是对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和体验的要求极高。而根据当前各类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体验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这批Z代人对服务体验的高要求。 

企业要想抓住95后的心,就必须在管理、运维、用户画像等方面下功夫: 

管理层面:需提高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来优化业务收入,让公司不同部门沟通畅通,并知道问题发生时的真实背景以便正确决策,来培育公司形成一套数字化管理的实践和准则;

运维层面: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系统内快速主动的发现问题、快速定位解决问题、阻止问题重复发生,并建立科学的SLA并且符合SLA; 

用户层面:提高用户转化率,了解用户的实时体验状况,了解用户放弃的原因,了解收入最高的业务情况,了解竞争对手产品情况,优劣势,以及产品排名等。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想实现以上几点就必须重视大数据的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前端和后端打通,形成全链路、可视化、透明化管理。这样既可以保障公司的高效运营,同时也能提升用户体验感。 

作为行业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近日博睿数据提出了“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创新概念。这一概念的创新体现在将构建能打通代码到用户访问全过程的IT指标体系。

众所周知,企业应用用户的代码到客户之间存在很多环节, 比如客户端多样化、最后一公里、边缘计算CDN、多云性能、PaaS、代码/SQL调用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带来的都是体验下降, 客户投诉/携号转网/携款转户等,企业用户最不愿听到看到的负面影响就会发生。这个时候适当地引入成熟的工具成为企业客户的最优选择。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解释道,过去20年里所有的IT体系都是以应用为主,只做高可用的IT体系。之所以提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这一创新观念,主要是基于企业发展诉求,加之95后作为消费主力军,对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和体验感要求极高,所以用户体验将成为IT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考量因素。

 

数据链DNA是什么?

博睿数据所倡导的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通过三大技术实现:

DEM:用户端的数字体验监控, 包含客户端APP监控, 浏览器监控, 小程序监控和浏览器拨测/手机真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

NPM:网络性能管理, 通过网络探针、 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 实现网络传输的全路径监控。 

APM:应用性能管理, 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 在没有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 SQL调用效率, 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 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表示,从用户端开始,到后台每一行代码的执行效率从头到尾能够能拉出来,一旦出现用户体验下降、数据故障、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能及时做出响应。我们想建立的是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以服务可达作为表现新的逻辑体系,这套新的IT指标体系,能够帮助客户利用数据链DNA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包括银行、电商、证券、保险等在内诸多行业的业务不断扩张,同时也加剧了同行业之前的竞争。为了更好地留住客户,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的管理、应用及产品质量以带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这就需要借助数据来打通前端和后端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全链路的管理模型。 

吴静涛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有明确的规定,RTO的时间必须低于半个小时,如果主营业务高于半个小时的话,基本要上报人民银行,下发全国批评,一般副行长会面临很大风险。显然5个9的高可用已不适用。应该逐渐从以应用为主过渡到以用户为主,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而不是制定一个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像银行、保险、证券等由于行业属性,涉及到更多的数据隐私,其对运维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谈到工业制造业,吴静涛认为,如今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也开始做线上业务,无论是传统家电、手机制造、还是服装企业都走上电商道路。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对外业务,企业的对内管理也在做新的IT架构,比如说转成云服务、Paas平台服务模型等。如今,无论是智能制造企业还是新零售企业,他们的互联网属性非常强,这就要求他们的IT架构也要与时俱进,因为IT是驱动企业发展最主要的核心引擎。 

博睿数据CTO  孟曦东

博睿数据创始人兼CTO孟曦东介绍到,制造业中IT架构主要分为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内部办公及工作系统,其中内部办公和工作系统对于制造业转型至关重要。当前制造企业中很多系统之间是相互孤立的,这就需要通过构架新的IT架构将跟系统连接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以及工作效率。 

目前,博睿数据除了有金融,银行、证券、电商等客户外,制造企业也是其最为核心的客户。 

为什么要做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区别于以往传统的IT指标体系,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是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的新型IT指标体系,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实现或部分实现后, 首先可以帮助企业客户用财务语言汇报数据中心的投入产出, 建立带宽、算力、存储等基础设施投资后, 发现具体用户体验提升、 API调用效率提升、以及代码运行效率提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在客户投诉前发现和处理可用性风险,避免一级事故,降低事故级别。 

同时,博睿数据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也可以帮助企业客户应对新时代对应用可用性, 应用体验的高要求,在稳定可靠和灵捷快速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从而加快数字化转型。(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CxdcGjZCzzQgkZLm.html#comments Sun, 25 Apr 2021 14:04:00 +0800
工业制造“碳中和”,有戏?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0afZ9XhuaYtiQiEN.html “2030年碳达峰 2060年碳中和”

——这是2021年国家重点任务之一。 

“碳中和”意味着经济社会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碳中和”的概念是通过拥有等量碳汇或国外碳信用冲抵自身碳排放,来实现净碳排放接近于零。

在这一重点任务公布以来,可谓给很多企业都带来了困扰,尤其是工业制造企业。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并朝着制造强国的方向不断迈进。

在国家设置的短、中、长期三个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其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短期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期目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长期目标:到2049年,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此基础下,结合当前工业体系、产品、门类以及发展速度可以看出,工业制造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工业制造业喊口号,提前5年实现碳中和 

众所周知,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HGFR

据统计,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专家分析,在能源消费侧,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将加强,降低高耗能制造业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

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建材、金属有色等行业是当前碳排放量的大户,在国家“碳中和 碳达峰”的要求下,势必会对这些高能耗产业在总量供给、能源结构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202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15%左右;

2020年,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中,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同比上升0.7%,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同比上升4.1%;

2020年,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12.3亿吨,同比上升1.8%,其中的电力消耗可间接折算约合895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0年,有色金属工业碳排放量约6.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5%。

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高能耗产业不得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及供给方式等,同时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新要求——研究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碳达峰方案。

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初步提出:到2025有色金属行业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力争实现减碳4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12家主要石油化工企业、5家化工园区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 

为推动水泥等领域碳达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提出我国建筑材料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提前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 

《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形成修改完善稿,初步定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

从几个重点工业公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均提出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比国家目标提前了5年。

在这次“双碳”的探索路上,不管是国家、地方政府还是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制造企业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尹兆林建议,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和相关政策对碳排放进行全面、严格管控,并适时开征碳税,切实调动地方政府、企业节能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低碳竞争力。

目前,全国多省市也部署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

电力系统革命是实现碳中和关键环节 

煤炭是我国工业的主要燃料和原料,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直接决定了工业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多少。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接近70%,成为我国工业碳排放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就提出了要形成“以电代煤”的能源结构,降低对煤炭的需求。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13亿吨,能源领域碳排放量9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7%,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4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7%。

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行业任务最重、责任最大,将承担主力军作用。为加快向“以电代煤”能源结构转变的步伐。近年来,我国不断在电力低碳转型方面发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8亿、2.5亿千瓦,占世界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的34%、33%,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新能源已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产业供应链体系。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近10年陆上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40%和82%。

大力实施实现电能替代。形成“以电代煤”能源结构,2016年以来累计电能替代电量超过9000亿千瓦时。建成覆盖全国主要高速公路的“九纵九横两环”电动汽车城际快充网络,打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

加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 2021-2030 年非化石能源(如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消费年均增长 6.9%,到 2030 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 25%。预计 2021-2030 年煤炭消费增速-1.8%,到 2030 年消费占比降至 40%以下。

煤电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目前,86%的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全国供电煤耗降至305克/千瓦时,过去10年下降28克/千瓦时,相当于年减少煤炭消耗1.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煤电装机占比历史上首次降至50%以下。 

据《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报告显示,2060年将淘汰煤炭,清洁能源装机将成为主导电源,装机占比超过90%。

2030年、2050年、2060年,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将分别增至25.7亿、68.7亿、76.8亿千瓦,分别占比67.5%、92%和96%,实现能源生产体系全面转型。

另一方面,数字化作为能源系统转型的重要手段,是驱动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更数字化,才能更低碳化。 

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赋予电力系统以数字化技术成为了重要课题。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增强灵活性和柔性,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多能互补、源网荷储高效协同,有效平衡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实现智慧友好。 

加快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改变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

从高碳电力系统,变为深度低碳或零碳电力系统;

从以机械电磁系统为主,变为以电力电子器件为主;

从确定性可控连续电源,变为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电源;

从高转动惯量系统,变为弱转动惯量系统。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能源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清洁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煤电降成辅助性能源。

基于数字化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碳中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发挥电网的优势,可获取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风光水火等发电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实现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调剂等,实现各类资源的充分共享。

其次,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可改变传统能源电力配置方式,向信息化、智慧化、互动化方向转变。

再者,高弹性的电网灵活柔性。电网具备充足的调峰调频能力,可实现灵活柔性控制,增强抗扰动能力,保障多能互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

最后,相比于传统的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控。实现交流与直流、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建设新一代调控系统,筑牢安全“三道防线”,有效防范故障发生以便做出及时响应。 

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曾指出,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到,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实现“双碳”的新路径——工业互联网

实现碳中和首先要调整能源结构,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其次要提升能源效率,形成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但目前以工业硬件设备的更新迭代为依托的碳减排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且碳排放数据获取方式周期长、缺乏系统化的技术支撑。

在数字经济大趋势下,工业互联网通过全面构建人、机、物的互联,有效支持工业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的全面链接,大力提升了生产管理能效,减少了资源消耗,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环境友好之间的新平衡点,推动碳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其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标识解析体系成为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助力碳中和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其通过赋予每一个实体物品和虚拟资产唯一的“身份证”(标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便捷交互,解决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孤岛难题,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全流程管理。 

在国家标识解析体系方面,截至目前,国家顶级节点共5个,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二级节点平台已上线90多个,成为三级节点的企业超一万家,标识注册量已突破百亿大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多介绍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启动上线,以及相关应用的逐步深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

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国民经济30多个重点行业,涌现出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五大典型新模式。

其中,绿色供应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是经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批准建设、重点培育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解决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难题。

标识解析应用可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

绿色供应链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供应链模式,但因其涉及链条较长、主体较多,加之企业间信息化不足,导致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难追溯、难协同、智能化不足等问题,管理效率普遍较低。

绿色供应链体系

绿色供应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绿色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方为主体,专注于为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产品提供万物互联入口。其另辟蹊径,通过赋予每一个绿色原料、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等唯一的“身份证”(绿码),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云上的、数字化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绿色供应链难管理、难追溯、难监控的问题,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能效,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绿色发展。

绿码·绿色供应链应用系统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依托、以“一物一码”为载体,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供应链数据的全面实时互联,优化企业生产管理,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体系。

同时,依托绿码·绿色供应链系统,企业每个生产环节的碳足迹都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及分析,大大提升了碳排放数据获取的精准性、便捷性,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对高碳排放环节进行节能减排改进,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1)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提升生产能效

(2)促进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增大管理能效

(3)延伸绿色服务,助推全民参与碳中和

工业制造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国家、政府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0afZ9XhuaYtiQiEN.html#comments Tue, 20 Apr 2021 21:59:00 +0800
一文读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fS2kAqIAjSpAKU1y.html 如今,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人、事、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那么,对于工业制造来说,庞大、复杂、固定的机器如何实现对话?又怎样实现互通互联?这就出现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何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有人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 

众所周知,消费互联网,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业互联网,能够让物与人、物与物展开对话,实现人、机、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赋予每一个实体或虚拟对象唯一的身份编码,同时承载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实体和虚拟对象的定位、连接和对话的新型基础设施。 

标识解析体系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基础中的基础”,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也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设施。其作用类似于互联网领域的域名解析系统(DNS)。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分为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公共递归节点五个层级。 

根节点(国际) 

全球有多个根结点,每一个根多节点都是独立、平等的。每个根节点都是由MPA(Multi-Primary Administrator)多组管理者来负责。目前全球一共有9+1个MPA负责整个DOA/Handle根区的共同管理,面向全球范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提供根区数据管理和根解析服务。

国家顶级节点 

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范围内最上层的标识服务节点,能够面向全国范围提供融合性顶级标识服务,以及标识备案、标识核验等管理能力。 

二级节点

面向行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

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

企业节点

为特定工业企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并可根据该企业的规模定义工厂内标识解析系统组网形式及企业内标识数据格式。

公共递归节点 

实现公共查询和访问入口。是指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性入口设施,能够通过缓存等技术手段提升整体服务性能。 

当收到客户端的标识解析请求时,递归节点会首先查看本地缓存是否有查询结果,如果没有,则会通过标识解析服务器返回的应答路径查询,直至最终查询到标识所关联的地址或者信息,将其返回给客户端,并将请求结果进行缓存。

在这几类节点中,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重要基础服务设施,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枢纽,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

目前,我国已在武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5个城市建设国家顶级节点。

武汉顶级节点已接入了包括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华中数控等在内的17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33.39亿个,涉及汽车、光通信等武汉千亿产业,服务范围覆盖湖北、湖南、江西、河南中部四省。

上海顶级节点面向一市三省上线运行24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20亿,覆盖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北京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33亿,并已经入选了第九批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重庆顶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达到近9千万,接入二级节点16个,累计接入企业节点773家,服务贵州、陕西、宁夏、云南四省,覆盖建筑、医疗、汽车、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领域。 

2018年五大国家顶级节点陆续上线,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东西南北中”的布局架构已初步形成,全国标识注册总量已突破100亿,上线二级节点达85个,涵盖33个行业、22个省(区、市),接入企业节点数量突破9400家,在食品加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已形成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降本提质增效作用逐步显现。

二级节点是推动标识产业应用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抓手,向上对接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节点及应用系统,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其是推动标识创新服务,推广标识解决方案,推进标识产业繁荣,构建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重要抓手。

二级节点的三大体系:

管理体系,主要用于规范二级节点建设与运营相关的管理要求,包括编码规则、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运营规范等;

功能体系,主要从信息系统建设的角度,在具备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界定二级节点应提供的核心系统功能,包括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业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 

应用体系,主要是明确如何基于二级节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节点的对接,促进供应链管理、重要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

二级节点的三种建设模式:

应用驱动,基于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二级节点; 

协作共建,鼓励多家企业共同建设二级节点; 

政府引导,通过政策措施鼓励二级节点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二级节点?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作为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工业互联网数据互通,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各要素间、各系统间的无缝传递,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标识数据管理和共享。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主要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标识解析服务,是衔接国家顶级节点和企业的重要枢纽,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纷纷积极投入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中。 

从战略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是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国家级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异构标识体系的互联互通,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资源定位和信息共享,具备备案、监测、认证等保障能力。 

从产业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二维码、电子标签等载体采集数据,并将标识与信息、地址等融合,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通过“一码多识,分权管控”,实现工业大数据的按需共享,支撑数据合理流转,激发数据应用。 

二级节点面向特定行业或者多个行业提供标识服务,作为推动标识产业应用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抓手,二级节点是打造有价值的行业级标识应用、探索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二级节点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可以加速产业聚集,推动标识产业生态培育。

为此雷锋网总结了2021年开年以来,部分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发展情况:

常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两个半月,已接入企业260家,标识注册量超过1.8亿,标识解析量累计近2000万次,为中天钢铁、微亿智造、城北粮库、江苏国光等企业“量身定制”出一批应用成果。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建成8个、在建4个,标识解析量累计超过3.5亿次,首次跃居江苏全省第一。其中今年3月新增2.11亿余次,呈现井喷式发展,占全省新增总量的一半以上。

南昌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完成与国家顶级节点的对接,已有近20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商谈接入事宜,2021年底预计实现200万标识注册量;2022年底预计产生500万标识注册量;2023年底预计产生1000万标识注册量。

辽宁省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成功对接国家顶级节点,《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5个建设目标提前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达60个,共有3000余家企业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对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国家顶级节点具备标识、域名、区块链等综合服务能力,标识注册量超过150亿,日均解析量达到千万次量级。         

同时《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内容包括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速标识规模应用推广、重点领域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标识生态支撑培育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建设标识解析节点,包括根节点、二级节点、递归节点及新型融合节点,标识解析构建基础服务,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更标准、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性能的公共性基础设施。

 二是加强标识规模化应用推广,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结合行业及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和系统,打造标识应用标杆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识应用模式,通过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大赛等形式遴选100个典型应用案例。

三是面向汽车、船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等技术的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应用,建设各类主动标识载体可信管理平台。

四是加强标识产业生态培育,构建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研制一批高性能、高可靠专用设备。建设标识数据服务资源池,提升行业、产业数据服务效率。

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下,工业互联网正在稳步向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期待。(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fS2kAqIAjSpAKU1y.html#comments Sun, 18 Apr 2021 14:44:00 +0800
工业互联网的脖子被卡死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bKcHlKnVFyeZbmd.html

“卡脖子”,这个词语,在今年两会上,被不断提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开出了许多“良药”。 

工业、农业、科技、贸易……在很多重要领域中,都遇到了卡脖子的现象。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许多科技含金量较高的材料、技术、设备都需要依赖进口;而目前在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许多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封锁:断供芯片、升级华为禁限令...

这就使中国“卡脖子”的现象越来越多。

国家新基建政策的出台,加速催化包括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但是由于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所以也就出现了诸如,芯片被卡脖子,5G被卡脖子,大数据被卡脖子等现象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成员之一——工业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所谓“人红是非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成为了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工业互联网需要不断地融合创新,但是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也就出现了卡脖子现象。

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脖子被卡死了?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是制造大国,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原本处于优势的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疫情期间许多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作业,劳动力短缺、线下需求疲弱、贸易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例如富士康工厂已将所有生产活动全部推迟进行,预计将会导致苹果手机出货量,苏州、无锡等地也出现大量企业早已入驻工厂却无工人上岗的情况,企业陷入生产停滞。

连锁反应、生产波动、供应链断裂、资金链紧张持续影响制造业发展。 下游销售下滑在供应链上引起连锁反应,重创上游中小企业;生产异常波动影响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供应链断裂增加未来出口贸易不确定性;资金链紧张成为企业后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我国规划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国家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渐将新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寻求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制造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就成为了一大功臣。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这些制造企业界积极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同时,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客户,实现网上协同办公,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复苏。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介绍,在疫情期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连接枢纽和工业资源配置核心的作用,实现分区域、分行业掌握240余万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支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工复产统计报送工作。

据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提升至2.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带动就业人数131.29万人。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曾表示,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1.3万亿元人民币,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

疫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可以说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工业互联网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卡脖子”的主体是我们自己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中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总体发展水平及现实基础仍有待强化,关键基础支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还不能满足全行业的应用需求。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着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网络、工业信息安全四个方面的“卡脖子”问题。

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控制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工业产品的数字设计、验证和测试,工业装备的数字化控制,都离不开工业软件支撑。 

工业软件绝非一般的普通软件,是工业机理模型数字化封装和复用,需要对工业工艺、技术和机理等长期积累。

目前,国际主流常用的各领域工业软件有超过150余款,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测试验证等环节,几乎都是国外企业提供,且软件封闭不开源不开放。

我国工业各细分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全链条缺失,影响了国内企业工业互联网集成工业软件,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大障碍。 

工业控制系统

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蔓延,占据工业互联网“控制大脑”地位的工业控制系统也不可避免地朝着“互联网+”方向发展。 

工业控制系统原有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逐渐被打破,开放性和互联性越来越强,使得工业控制系统与各种业务系统的协作成为可能,工业设备、人、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系统一体化、设备智能化、业务协同化、信息共享化、决策需求全景化、全部过程网络化等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但是想要做到互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真正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关键技术亟需突破。能否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工业数据的海量获取、精准分析和整合反馈,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能力;能否借助物联网实现传感器、控制器、工业设备之间的无缝对接和远程设备管控,满足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需求等等,这些融合技术都需要脚踏实地地设计与实施,才能实现“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的完美对接。

其次,生态环境尚未建立。“互联网+”下工业控制系统跨领域、跨行业应用的特征将更为凸出,顺应“互联网+”打破系统隔离、信息孤岛、行业壁垒的趋势,实现模式上的创新、观念上的变革,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产信息互通共享,完成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全流程一体化,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产业链条上各主体的完整的生态圈是推进“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者,跨界标准严重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工业控制系统从传统的独立和封闭变得愈发智能、透明、开放和互联。然而没有大量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很难实现系统兼容、数据共享、信息安全以及互联互通。

最后 ,互联网在与工业控制系统融合的情况下还存在安全问题:

一是深度网络化和多层面互联互通增加攻击路径。

二是传统IT产品的引入带来更多安全漏洞。

三是新兴信息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防护体系尚不成熟。 

工业网络

提供满足工业应用场景需求的工业网络接入服务,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畅通内外信息流通渠道必要保障。

固定光纤网络无法解决工业设备移动化应用场景需求,传统室内WiFi无法满足海量设备接入、大场景移动漫游、多路数据高速率并发传输等需求,工业WiFi设备存在大场景部署无法弹性伸缩等问题。

需要根据工业应用场景特殊需求,5G凭借其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性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按照5G网络服务能力,可为工业应用场景量身定制能解决网络接入痛点、技术切实可行、性价比高的5G专用网络部署方案。

但是由于5G和工业互联网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及运营成本极高,并且5G商用刚刚买入商用阶段,技术产业生态仍未形成;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知识难度、生产环节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多针对工业制造的某一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工业安全

工业互联网本身的安全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以及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包括数据的安全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万物互联的信任体系问题。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遭受病毒等网络攻击,产生的危害更为巨大。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风险来自多个不同层次,需要保障来自不同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厂商的硬软件安全,确保不出现漏洞和后门;需要保障网络接入安全,确保接入安全可信网络;需要保障数据使用安全,严格按照工业数据分级分类要求管理和使用数据。

目前面对工业设备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由于技术、制度等原因尚未全面建立起来。 

走出四大“卡脖子”困局

工业软件方面,实施大政策、大平台、大工程、大项目“四大”战略,加快形成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体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立科技专项,研发自主操作系统。另外,采用税收减免、信贷支持、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强对自主创新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工业控制系统方面,保障工控系统安全将会成为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为此,首先需要国家提升对国外工业系统的引进标准,制定更为严苛的核验制度。对企业而言,需重点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针对缺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仿真验证手段、高端工业控制系统主要由外国厂商提供的现状,着力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可发现、可防范、可替代”的目标,提升我国工控安全核心竞争力。 

工业网络方面加快发展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网络接入服务。推进5G在工业应用场景的应用,根据工业应用场景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部署和组网模式,量身定做满足接入需求、性价比高的专用网络接入服务,提高大移动场景下网络接入服务能力。

持续优化工业WiFi,推进工业WiFi在工业应用场景的应用,提升移动部署和弹性伸缩服务能力,满足中小工业企业应用场景接入需求。

工业安全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二者的关系,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工业互联网企业分类分级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健全企业网络责任制度,设置网络安全机构及安全管理责任人,采取相应技术防护措施。同时,根据情况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与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的对接。

“卡脖子”卡的是自己,想要不被卡脖子,也只能我们自己来解决。(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bKcHlKnVFyeZbmd.html#comments Mon, 12 Apr 2021 11:00:00 +0800
小牛电动的“NIU 2.0时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fFxPnH0XJcMtGcq.html 如今,电动车不仅仅是自行车的升级版,也不仅仅是上班族通勤的代步工具,而是一种智能、安全的生活方式。

“不会让停车等位、堵车、环境污染限制你的出行”——小牛电动可以解决你出行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对于上班有车一族来说,停车难、油费贵、出行拥堵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驾车通勤已然不是人们最佳的出行方式。

对于上班无车一族来说,等车难、通勤时间长、人流量大造成的拥挤问题日益凸显,公共交通工具显然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电动自行车凭借其便捷灵活的特点成为了人们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接近3亿辆左右。年销售额达3000万辆左右。

伴随着人们对电动自行车需求的持续增加,未来电动自行车将发生哪些新变化?

雷锋网消息,4月7日,小牛电动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括GOVA F0、GOVA C0以及M系列、U系列等在内的10款战略升级产品。区别于之前电动车系列产品,在本次发布的新产品中,可以看出,小牛电动为其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进行了锂电池AI技术的升级、时尚元素的更新以及安全指数的提升。

小身材,大能量

电动车强调的是以电制动,电力系统是电动车的灵魂。

如今,用户衡量电动车好坏的三大要素是:重量轻、续航时间长、电池寿命长。 

2019年,新国标政策出台,对电动车的整车质量做了明确规定,即重量不得高于55kg,蓄电池标压不得高于48V,因此电池升级成为了两轮电动车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市场上的电动车大多使用铅酸电池,其缺点是笨重且寿命短,两轮电动车一般需要4块铅酸电池,每块约重6kg,单是电池就占了大部分重量,为了满足新国标要求,在使用铅酸电池的情况下,车架和电机就必须“减量”,这种构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动车平衡性差,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锂电池凭借其质量轻、容量大的特点成为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已被广泛用于3C产品和电动汽车,让电动车行业看到了春天。

小牛电动创始人胡依林曾表示,小牛电动的锂电池重量一般在7.5公斤,而相同续航的铅酸电池重量却在35公斤以上,另外锂电池的寿命是铅酸电池的三到四倍。 

小牛电动以“锂电”和“智能”为卖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牛电动不断将科技元素融入到电动自行车的研发中,据雷锋网了解,2020年小牛电动先后发布的MQi2、GOVA G0、GOVA G2、MQis等多款产品使用的是小牛电动自主研发的第 4 代 AI 动力锂电系统,在其保护电芯健康、精准掌控电池状态的前提下,配合了增效聚能矩阵PACK和动态AI学习BMS 智能电池云管家,加之18650汽车级动力锂电芯的使用,有效延了长锂电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而本次发布的新产品使用了全新升级的第七代AI动力锂电系统,在动力输出、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此外,小牛电动还将汽车级电子通讯CAN BUS以及性能更强的中置电机应用落地到产品上。

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将第七代AI动力锂电系统应用到小牛电动自行车新品中,可以让电动自行车达到更远、更长、更轻、更防、更强的效果。”

可以说通过在AI动力锂电系统方面的持续研发,小牛电动实现了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升级和创新。

所谓,科技是产品力的支撑。

小牛电动CIO胡依林表示:“科技是冰冷的,小牛电动在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把冰冷的科技转化为生活中有温度的体验。一切创新都为骑行服务,让用户的被动骑行习惯成为我们产品研发的方向。”

电动新国标政策出台后,国内电动车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掀起了以旧替新的换车潮。为了达到新国标规范,许多传统电动车企业走上了产品转型升级的道路,小牛则是在传统电动自行车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新技术,新的科技元素。 

据小牛电动最新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小牛电动2021年Q1总销量近1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7倍,其中国内同比增长321.5%。 

通过最新数据可以看出,新国标政策给小牛电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数据也间接表明小牛电动自行车符合新国标的标准,并且符合当今人们的用车需求。

开启“NIU 2.0时代”

从2014年成立发展至今,通过发展初期产品到如今最新产品的亮相,可以看出,经过六年时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规模化发展,小牛电动的全产品矩阵已初步完成。

发布会现场,李彦宣布小牛电动正式进入“NIU2.0时代”,如何实现向2.0时代的转型,李彦从4个方面向雷锋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网络方面,加快构建全国10000+门店、全球1000+门店的覆盖全球市场的网络2.0;拓展销售渠道,加速挖掘全线城市消费潜力,扩大下沉市场的消费增量。

动力方面,凭借NIU INSPIRE智能技术完成从产品数据到云端服务、存储分析、车辆反馈的大数据闭环,升级第7代AI动力锂电系统科技,借助五维动态感知算法实现更精准的SOC续航算法、更严谨的充放电循环以及更科学的FOC动力输出。可将续航提升32%,速度达到160km/h。

智能方面,通过各个部件的智能化开发,让一步启停成为现实,才外升级更快的5G+通讯模组,首次将“手机投屏”技术应用在两轮电动车仪表上,实现智慧屏双联动,以及“0”人工干预的OTA空中升级2.0等,依靠大数据驱动提升智能技术落地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针对小牛电动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胡依林补充道,真正的智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随时随地伴你左右,未来小牛电动最理想化的智能状态是不需要钥匙,仅通过手机就能实现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从而解放人类的双手。

小牛电动最智能的地方是独有的APP,通过APP不仅可以在骑行的过程中了解电动车的情况,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电动车的累计里程、耗电情况等一系列的信息。更重要的是,APP中还通过三模卫星定位来实时显示电动车的所在位置。平时骑着车子上下班或者出去逛街,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它的位置,再也不用担心车子会丢失。

产品方面,优化产品线,以更精细化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出行需求,实现每个品类的多市场区间覆盖。

在此次发布会上,小牛电动还推出了新国标电动旗舰标杆MQi2S,以及智能升级的UQiS、UQi等经典车型。

李彦表示,这些新产品将于近期陆续上市,目前GOVA F0系列已在京东官网开始售卖。

首发电动滑板车,进军微出行 

除了在国内市场布局,小牛电动还将触角伸向了国外市场,在此次发布会上还推出了“全新物种”——小牛电动滑板车,这是小牛电动微出行场景的有力补充,也是通往国外市场的敲门砖。

近年来,电动滑板车作为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城市通勤交通工具受到了欢迎。

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9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市场增长率为12.3%。

电动滑板车深受欧美市场的青睐,不仅因为它具备小巧轻便、机动性好、拥有路权等基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达到了绿色环保的减排目的,并迎合欧盟的节能减排政策。

尤其去年疫情的影响,加剧了欧美地区对电动滑板车的需求。去年6月份,欧洲开始大规模解除居家禁令,欧洲人开始放弃地铁、汽车等交通方式,选择健康环保的电动滑板车。

这也正是小牛电动滑板车研发的真正原因。

小牛电动滑板车在外观设计上极具NIU基因,沿袭小牛家族的经典设计语言“天使眼”,出行自带光环。而更为亮眼的是它的产品实力,小牛电动滑板车搭载第7代AI动力锂电系统科技,拥有睿电TM主动式能量回收系统,超长续航达50km。 

对于滑板车来说,操控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而小牛电动滑板车的“三宽一竖”设计让操控稳定“王”的称号实至名归——小牛电动滑板车采用54cm宽车把设计,将踏板加宽至17cm,选用9.5英寸x2.5英寸定制超宽大真空胎,抓地力更强,采用75°头管角度,保证稳定的驾控体验。 

此外,小牛电动滑板车还配置了低重心电池布局以及经典后驱布局,带来赛车级操控乐趣。不仅如此,小牛电动滑板车还有超越同级的安全标准以及小牛智能APP的“智力”加持,让滑板出行更便捷省力,折叠一秒到位,可以轻松拎回家、带上班、放进车、进地铁,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彦表示,2021年小牛电动将进入NIU2.0时代,未来,我们将推进全球市场的多层次布局,为全球更多用户提供更便捷环保的城市出行工具,NIU2.0将以年销量600万台为战略目标,实现向城市出行第一品牌的跃进。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fFxPnH0XJcMtGcq.html#comments Wed, 07 Apr 2021 21:20:00 +0800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大集锦!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CscOu70HX4cxvnF.html “5G+”火了,5G+医疗、5G+高铁、5G+物流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5G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恒久驱动力。

为什么5G独得工业互联网的青睐,源于5G凭借其技术优势能助力制造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从而使其走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 

如今,5G在制造业中有哪些场景的应用,效果如何?对此,雷锋网特别整理了以下几种应用场景。 

5G+钢铁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已经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离智能化最近的行业。

在新基建范围明确后,如何通过5G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成为了钢铁企业主要的思考问题。

5G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场景: 

5G+人工智能废钢判定系统:依托5G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废钢图像,基于算法模型对废钢自动进行判级,极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检验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5G+智能点检:由于钢铁厂的设备杂而多,想要实现设备的可管、可控、可视非常困难。借助5G强大的数据传输速度,智能点检可以实时的对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对设备状态进行预判,做到预知维修。

5G+智慧天车:天车是钢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集装卸、搬运、运输功能于一身,是决定钢厂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随着无人化天车系统的普及,对于网络的需求也日益增高。5G凭借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强稳定等优势成为了无人化天车系统的最佳选择。

5G+安全生产:由于冶金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其安全生产问题尤为突出。通过5G网络的覆盖,实现设备巡检和高危作业场景,采用5G技术进行无人化操作,通过高清视频回传,实现车间内吊车的远程操作,提升生产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5G在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凭一己之力实现了工厂生产、设备、物流、能环、安全5大核心要素的效能提升,支撑着智慧钢厂的建设。

5G+农业 

农业作为劳动力密集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成本高、人力资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

随着5G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黑科技”被应用到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5G已然成为降本增效的大功臣。

5G在农业中的应用场景:智慧农场、智慧林场、智慧畜牧和智慧渔场.

如果做细分的话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农场:远程农机设备操控、农作物监测、农机设备自动化作业;

智慧林场:森林资源、病虫害、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监测等;

智慧畜牧:畜牧生产管理水平,牲畜跟踪、草场监测、牲畜疫情与生长监测等;

智慧渔场:渔场监测、水质监测、水产品生长情况监测、精准鱼食投放等。

5G智慧农业的一大特点是以各类智慧器械代替人工,例如智能喷药、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飞防等。农场中布置的各类传感器设备、探头装置负责收集信息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管理者基于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判断与操作指令的下达,5G能够让管理者的命令立即到达并执行,整个操作更加精准高效。

目前在广西、广州、河南、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启动了智慧农业建设工作,助力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发向发展。 

5G+汽车

人类第一次汽车工业革命成就了流水线大规模的生产,第二次革命实现了汽车的电子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工业一直在寻求突破性革命性的变革。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智能化为主要业态的第三次革命,为汽车工业迎来了重要的机遇与变革。

5G技术与汽车的跨界融合产生的丰富智慧互联场景,被认为是现阶段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汽车智能化不仅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也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生活。  

未来,在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基于5G的工业无线互联网可将工厂内部的人、机、物、料、环进行连接并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同时也为智能化无人工厂的实现打下基础。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面,特别是在动力系统零部件加工中,5G技术将有广泛应用。比如通过在刀具刀柄或机床主轴加装传感器及通信模块,利用5G技术将机床加工参数与运行状态实时发送至监控中心或接受加工指令,可以完成远程设备状态监测预警或协同制造。 

整车制造方面,在冲压车间可利用5G通信技术实现模具检测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联动、基于板材质量数据采集和线体参数自适应调整、产线状态数据实时采集等。焊装车间里5G技术可应用于焊群系统数据采集及静态参数优化、基于待焊接零件质量数据采集的焊接参数自调整与优化、真实现场数据采集驱动的虚拟工厂的实时仿真。

未来,智能化AGV是实现物流及工装运输、不同工艺单元或生产线组合连接的关键装备,基于5G技术开发的AGV在实时控制、精确导航方面的优势结合RFID技术,将在整车生产厂内物流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5G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概念对于高速、低延时网络的需求,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 

5G+航空

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美国85%的飞机以及欧洲一半以上飞机都实现上网,但是我国仅有不足5%的飞机实现了空中接入互联网。

显而易见,对我国来说,5G+航空的融合引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中国商飞利用5G的技术优势联合上海联通共同打造了国内首个5G民航“智慧工厂”。 

5G在民航中的应用场景:

人员管理:由于大飞机生产涉密性强、安保要求高,对人员出入进行严格管理非常重要。通过5G网络时延低的特性,可以让人脸与放在“云”端的存储记录可形成快速比对,从而大幅提高识别效率。

物品管理:用于大飞机生产的零配件成千上万,不少工艺仍需要工匠手工完成,“智慧工厂”通过5G网络承载的精准室内定位系统,可以把车间内摆放的零配件定位误差缩小在3厘米以内。工匠通过室内导航设备,可以迅速地实现物品的归位。

数据采集:通过5G对数控机床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在传统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的检验环节通常放在最后,这是一种事后监管;如今,传感器被植入数控机床,可实时采集机床运行时的各种数据,并立刻把数据上传到智慧平台或“云”端,再与数据模型进行不间断比对,一旦系统发现异常,短时间内就能告警。

目前,基于5G的质量检测技术有效提升了零部件检测效率和质量。上海联通将AR/VR技术与5G相融,实现大型民机制造工厂的沉浸式体验,并利用虚拟数据及模型与现实空间有机结合,辅助车间设备的巡检及维护。 

从目前项目合作成果来看,上海联通将5G技术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并融入飞机制造全过程,有效提升飞机制造生产效率、提高飞机装配质量、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5G+煤矿 

煤炭行业作为传统能源产业,具备环节多、战线长、生产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井下工作危险是煤矿业最危险的问题,所以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成为了每一个煤矿业人的期盼。而5G技术的应用就将这一梦想变为了现实。

煤矿的井下作业面有6套系统,每套系统采用独立的光纤通信,数据无法融合,有线连接也无法适配矿山最重要的掘进机作业面,打通矿山地面、井下建设一张网成为了煤矿业的棘手问题。

因5G网络具备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特性,自然就成为了煤矿专网建设的关键技术。

5G煤矿专网有四个特点:

一是井上井下一张网,生产办公一张网; 

二是网随业动,移动覆盖;

三是边缘计算数据不出矿,保障数据安全,并进一步降低时延;

四是安全,5G NSA组网关键设备已经获得煤安认证。

中国移动与阳煤集团、华为公司联手打造的全国首座5G智慧煤矿诞生,阳煤集团新元煤矿依托目前国内地下最低的5G网——井下534米“超千兆上行”煤矿5G专用网,实现了煤矿智慧化管理,解决了煤炭行业的诸多痛点问题。

这座5G智慧煤矿的诞生为中国煤矿业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河南首、山西省也进行着5G智慧煤矿的建设。

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5G+港口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港口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贸易中大约有九成的贸易由海运业承载。 

由于,当前整个港口行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强度大以及人力短缺等诸多挑战,降本增效、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成为了全球港口的共同诉求。

港口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

5G作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技术,在打造智慧港口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5G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场景:

无人驾驶:基于5G网络技术特性,结合MEC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能够实现智慧港口无人驾驶集卡远程遥控指令的高速发送,以及异常情况下人工远程遥控无人驾驶集卡的需求。

机械设备远程控制:依托5G网络技术特性,借助“端到端”的5G网络部署,岸桥、场桥与远程控制中心的数据连接采用“5G+有线组网”方式,能够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结合码头操作管理系统、岸桥自动控制系统、场桥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岸桥和场桥远程控制操作。

智慧安防和应急指挥:在5G网络技术优势的助力下,将无人机、布控球等前端设备实时拍摄的高清视频回传到智慧港口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实现码头实景与大屏视频画面同步,大幅提高码头指挥调度人员对港区现场突发情况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提升决策和执行效率。

目前,中国移动已助力青岛港、舟山港、妈湾港等实现了智慧港口的建设,使它们向着智能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G技术已经在多行业多领域有了重要应用,但就目前5G的发展情况来看,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想要真正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仍需努力!(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CscOu70HX4cxvnF.html#comments Sun, 04 Apr 2021 13:45:00 +0800
BAT你追我赶,抢占工业智造的制高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GikZctJ3cpms96U.html 百度、阿里、腾讯合称“BAT”,其是现如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叉戟。

腾讯主打社交,阿里主抓电商,百度深耕搜索,横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三大重要领域。 

近年来伴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步,它们所拓展的、所收购的、所涉足的领域也在不断向外延伸。 

如果问当下在互联网领域什么最火?

工业互联网应该会被列入到TOP前三的行列。 

BAT作为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企业怎么可能错过这波工业互联网热潮,毕竟他们有着天然的技术经验和与生俱来的红人效应,而且入局工业互联网这一火热赛道也将给他们带来新业态、新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

BAT的加入使原本就不平静的工业互联网激起了一层又一层浪,“根本停不下来”是对当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真实写照。 

百度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制造”走红,制造业开始由大规模生产模式向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

也许这时百度就看准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所以在2017年入局工业互联网领域,百度智能云就开始了AI与工业的融合,百度智能云与首钢集团合作钢板缺陷检测,开启了AI质检探索之路。

  

2018年5月,百度智能云对外发布百度质检云,并在2018年下半年,将目光从钢铁行业瞄向了向3C、汽车产业配件、纺织、能源等同样对质检有高需求的行业。

2020年7月,百度智能云宣布工业质检云平台全面升级为百度工业视觉智能平台,支持端云一体化服务,云端支持深度学习模型训练闭环,同时通过边缘计算支持模型下发和数据回传,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多层次需求。

百度为什么要发展AI质检云? 

从国家层面看,质量效益在长时间内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短板弱项,体现出最大的需求动因。

《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仍处于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第三阵列,与制造强国质量效益差距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且该指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急速提升。

所以,实现AI质检,改善产品质量有助于制造强国建设。

图源|《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从业务场景需求视角来看,产品质量检测是企业内控的刚需,然而传统人工质检模式存在许多局限性,还存在着招工难、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稳定性低等问题,改善势在必行。

所以,工业AI质检有望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杀手级工业应用。

经过长达四年的深耕和场景落地,百度智能云已经形成了以工业智能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和AI能力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视觉智能平台、工业数据智能平台和生产环节里面的核心环节进行结合,并借助一企一档、一链一档的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赋能。

基于百度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积攒的经验,近年来,也有不少传统制造企业选择和百度合作。

目前百度智能云工业互联网已经积累了100多家头部客户,10多个解决方案,30多个合作伙伴,触达50多类跨行业垂直场景,相继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宝钢、吉利、中国建材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深耕合作。 

百度智能云工业AI质检能作为杀手级应用快速辐射多个行业,继而搭建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离不开百度智能云长期以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淀和闭环赋能体系,它承载着“将百度AI的领先技术输送给产业,成为赋能各行各业的AI新型基础设施”的使命。

阿里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年,阿里云正式进军工业互联网赛道,区别于百度技术为王的战略,阿里云基于自身在金融和电商的强大实力,自然将重心放在了整合上。这些年先后推出了ET工业大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产品。 

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整合的不只是阿里云的数字化能力,还将阿里的电商销售平台、供应链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等进行整合,目标在于打通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之间的鸿沟,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闭环,试图将竞争拉向阿里所擅长的赛道。 

 去年雪藏3年的阿里巴巴旗下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犀牛智造工厂正式投产,打开了阿里智能制造的大门。

犀牛工厂首先从服装业切入,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上沉淀的消费行为,为淘宝、天猫商家提供时尚趋势预判;同时,借助阿里巴巴数字化能力,对传统服装供应链进行柔性化改造,将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单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质的生产选择。

2016年10月,阿里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的“五新战略”。

犀牛工厂的投产,意味着自“新零售”之后,阿里巴巴“五新战略”最后一城被攻破。此次,阿里巴巴将数字化能力输入工业制造,涉水实体经济的改革深水区,挖掘工业新潜力,缓解中小服装企业库存压力,降低创业门槛,敏锐响应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

犀牛工厂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工厂装上“智慧大脑”,打通了传统制造的供需壁垒,将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跟生产打通,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向“按需生产”的转变;此外通过工业互联+商业互联的结合开辟了商业新赛道。

目前,犀牛工厂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实践居多,其成为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谈及为什么从服装业入手?

  

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EO伍学刚坦言,在考虑新制造的行业选择时,市场大、痛点深、阿里优势成为团队重点考量的三大因素。经过多番调查发现服装行业有特殊的时尚属性,但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浪费突出。有数据显示,商家每年因库存造成的浪费达到全年销售额的20%至30%。此外,服装也是阿里巴巴平台最大的销售类目,我们有机会利用平台数据进行消费洞察,并加以精准的开发和设计。

伍学刚同时也表示,阿里做新制造并非只做服装行业,相似类别的箱包、鞋帽等无论在时尚属性还是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可以借鉴,所以也会是阿里巴巴新制造未来拓展的方向。

 天风证券分析师表示,阿里巴巴推出智能工厂平台是对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通过智能工厂帮助淘宝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让工业互联平台不断下沉,长期看好工业互联网发展。 

除新制造外,近年来,阿里也与多领域多行业的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展开合作。 

合作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共同打造行业内首个云边端一体化智能机器人云平台,解决工厂小批量混线生产的问题,为用不起、不会用机器人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友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阿里云AIoT与昆岳互联合作打造昆岳INECO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整体功能架构及智慧远程运维可以落地,采集物料、工艺、设备结构、设备运营、系统排放以及系统管理等六类数据,驱动生产制造企业、环保服务型企业的数字化升级。 

阿里云与乐惠国际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精酿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阿里云的技术能力与乐惠在啤酒行业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应用到精酿啤酒工厂的营销、生产、管理、供应链等各环节,实现传统制造商向数字化服务商的转型。

按照阿里云的规划,未来三年内计划落地1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100万家企业上云,帮助10000家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

腾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

比百度、阿里入局的时间稍晚,腾讯选择2019年进军工业互联网领域。

2019年10月腾讯云正式推出智能制造全新解决方案品牌WeMake,同时发布了“511”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在“研、产、供、销、服”的端到端价值链中的五个环节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超过1000个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1357”腾讯云给工业互联网的定位。

“一”是充当数字化的助手; 

“三”是担纲三个角色,做连接、做工具、做开发生态平台;

“五”是聚焦在五个服务领域,工业互联网的布局集中在生产服务当中;

“七”是腾讯的七大工具,包括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企业微信、大数据、安全能力等等。 

合作伙伴方面,腾讯云和富士康在去年达成合作,基于双方在新基建领域的优势能力及资源,推进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解释:“富士康在制造业生态方面的经验丰富,产业上下游以及上万家供应商,都能够集中地分享工业互联网的红利。腾讯将小程序、企业微信、敏捷开发等能力开放出来,通过两者生态的叠加,真正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除了和富士康的合作,腾讯还与三一重工、忽米网等企业达成合作,向合作伙伴输出腾讯云服务的同时,就他们的业务场景和创新经验输送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孵化20多个解决方案,覆盖了11个制造业细分领域。

此外,腾讯云工业云基地项目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县区落地实施,覆盖了农业、食品、汽车等多个行业,致力于为传统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的机会,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 

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目前已引入25家合作服务商,207家企业上云。

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本地传统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企业上云”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服务,助力工业制造产业与互联网快速融合。

腾讯云(仪征)工业云基地,通过服务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及汽车电子、大数据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文创等主导产业,为本地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原动力和价值增益。

由此可见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腾讯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在工业互联网热的刺激下,正在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BAT聚首,撑起造车新势力

3月30号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这消息出来之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再次把智能造车推向了风口浪尖的位置。谈起造车,其实BAT早就有布局。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Apollo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优势。

百度汽车公司选择吉利控股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腾讯虽然不像百度一样成立自己的汽车公司,但却以投资方式加入智能造车行列。

在威马的C轮融资中,腾讯领投2亿人民币;腾讯参与蔚来汽车的4轮融资,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外,最早的和谐富腾、爱驰亿维也都是由腾讯参与出资。

从投资金额和投资频率可以看出,腾讯对于造车事业情有独钟,更是将触角伸向了国外车企。2017年,腾讯以18亿美元高调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

这笔投资也被看作是投资界的一次“神操作”。收购当天,特斯拉的股价约为260美元,截止目前,特斯拉股价为450美元,对比拆股之前的价格计算,特斯拉股价应为2250美元。

当然在造车赛道上更不能少了阿里这一科技老大哥,虽然阿里与腾讯一般不会同时投资一家企业,但是却罕见合体并联合滴滴斥资40亿元投资恒大汽车;在早前阿里还创投参与小鹏汽车的A+轮投资,并在之后加码多轮投资。 

今年1月,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亮相,同时发布了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己,以及智能数字架构、智能无界OS、智能交互分享、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三电技术等核心科技。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持续升温,互联网巨头纷纷从智能科技供应商转型为整车制造商,在高科技和资本加持之下,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巨变。如果互联网公司在汽车互联网时代能成为领先者,这不仅是企业转型的成功,更是互联网向科技+工业互联网转型的成功。 

从百度、阿里、腾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路径来看,可以说是目标基本相同,只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不同,三位互联网巨头在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上可谓是你追我赶。(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GikZctJ3cpms96U.html#comments Fri, 02 Apr 2021 15:36:00 +0800
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富联准备好了吗?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x275Ub10S414mQgd.html “借力5G、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优势,我们将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今日召开的工业富联2020年度财报媒体沟通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公司新的业务方向。 

雷锋网消息,3月29日晚间,工业富联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工业富联营收4317.86亿元,同比上涨5.65%。其中,云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6%,增长到1753.06亿元,占营收比重40.7%;工业互联网业务营收增长130.85%,达14.4亿元。

从工业富联的主营业务和营收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通信和移动网络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网络通讯+5G设备等;

二是云计算+企业服务器;

三是工业互联网。

其中,智能家居、云服务和通信网络设备高精密机构件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通信+云计算,稳中求进

众所周知,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大多数企业的营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工业富联公布的2020年财报可以看出,通信和移动网络设备板块的增长受限,从2019年的244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540亿元,微增3.9%。 

虽然疫情的爆发影响了通信和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板块的营收,但是一定程度上对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却是利好的。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云计算营收是1629亿,去年增长到1753亿,同比增长7.6%,占整个公司营收的40.7%。 

这主要是云服务商(CSP)客户业务的增长,其收入同比增长70.5%。云服务商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各大中小型企业对线上办公、电子商务和居家办公娱乐等需求增加,加大了云端客户的需求。

基于当前云计算业务发展情况,工业富联首席技术官周泰裕表示,在数字经济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要在三方面发力: 

第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结合云计算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边缘运算以及节能技术。因此在产品方面的计划是扩大领先在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高速运算以及边缘运算方面的设计技术。 

对于为什么发展节能技术?

周泰裕特别向大家解释到,2018、2019两年时间,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用掉了全世界1%电,而且还在持续成长,节能成为了数据中心、云计算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节能技术就成为了重点推进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在冷却技术包括液冷和沉浸式两种冷却技术以及高效率供电技术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产品的开发。

第二,供应链方面。在境内和境外做全球布局,以便于能够灵活调度及时供货。

第三,开拓新的客户持续争取更多的客户。

工业互联网增势迅猛

最值得提及的则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据财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从 2019 年的 6.2 亿增长到 2020 年的 14.4 亿,同比增长 130.85%。主要增长来自于灯塔工厂业务的带动以及对外提供的软硬件整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主要由于工业富联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外输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硬软整合整体解决方案,结合公司业务实际做出了调整。  

众所周知,2020年,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被纳入到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发展领域。自此,工业互联网就被贴上了“国家数字化转型重要抓手”的标签。

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新兴技术持续迭代更新的态势下,工业富联凭借几十年的制造经验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探索已有三年多的时间。

报告显示,目前,工业富联已与400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的生态体系,在超过50家重要客户落地了工业互联网服务,重要客户包括敏实集团、中信载卡、广汽新能源及海鸥住工等,领域横跨汽车及零部件、家装卫浴、烟草、水泥、纺织及能源等行业。 

提及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探索,李军旗主要介绍了三种科技服务模式:

第一,对大型企业提供硬软整合的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截止到2020年底,内部有十几家智慧工厂,对外输出的跨领域跨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第二,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云服务。开发多个场景下的专业云,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和订单的获取能力,工业互联网对外输出。 

第三,和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智造谷新的产业生态,解决地方政府在产业链、产业生态打造方面急需提供的技术帮助和支持。

李军旗还强调道,工业互联网作为Fii的主攻方向之一,我们将持续研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道路,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开疆拓土,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2020年,无论是通信移动设备、云计算还是工业互联网的业绩都有一定的增长,三者的良好发展为工业富联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奠定了基础。

通信和移动设备方面,工业富联把在高端精密机构件以及电机的集成技术转化到新能源汽车相关高端精密机构件以及电机件的系统整合中。 

工业互联网方面,通过灯塔工厂的模式建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智慧制造和服务,用灯塔工厂的模式协助新能源汽车在零部件的智能制造,把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经验、解决方案,产业生态变成一种服务、基石和能力。 

此外,通过5G+互联网+物联网+车载系统切入车联网的应用,增加工业富联在通讯传感、车间通讯、车路通讯、基础建设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建设。

可以说,工业富联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非偶然,通信和移动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这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都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工业富联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李军旗表示,工业富联“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双轮驱动战略与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数字经济七大产业、十大应用场景高度吻合,这符合国家未来5年甚至10年的发展战略,工业富联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工业富联的各种产品和技术。

第一,用核心的精密制造技术、高端精密机构件技术及散热冷却技术保持在电子信息产业当中持续的全球引领位置和市占率。 

第二,工业互联网打造新生态,凭借过去积累的制造经验、制造大数据形成工业互联网的对外输出核心技术和产品,比如灯塔工厂、专业云记忆和政府打造的全新产业生态。

第三,智能网联电动车是大势所趋,工业富联将凭借在高端精密机构件、智能家居、5G车联网、物联网等方面积累的技术经验投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未来,工业富联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有哪些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x275Ub10S414mQgd.html#comments Wed, 31 Mar 2021 17:35:00 +0800
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水土不服”该如何根治?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1py05oaZpAn5C8e.html 未来80%的5G应用场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这样说。

自5G和工业互联网被双双纳入新基建范畴后,二者的缘分就开始了,他们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被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此后就出现了“5G+工业互联网”这一说法。

为什么是5G+工业互联网,而不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方向。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强调的是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所以在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网络有着高可靠、低时延和安全性的需求。

而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自概念出来之后,就被贴上了超高速、低时延、海量连接的标签。

显而易见,5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能天然的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5G将成为推进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融合的核心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简言之,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要的,5G技术能基本满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也曾表示,5G是工业互联网网络演进升级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是5G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两者的融合发展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制造业“止痛”,5G、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力 

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了让传统企业更好更快地走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就必须保证5G、工业互联网二者均达到最优的发展状态。

首先,看5G的发展,自2019年5G实现商用以来,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中国广电在内的四大运营商加紧了5G网络建设步伐,在全国各地建设5G基站,部署5G网络、5G技术的迭代升级。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5G的表现尤为突出,仅用一年时间,5G网络覆盖从十几个城市,扩展至300多个城市;

5G基站总数扩大6倍以上,新建基站数62万个;

5G终端接入量达到2亿部;

5G用户方面,运营商仅用一年时间达到1亿多用户数量,而4G正式商用第一年发展用户数不足2000万。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三大运营商发布的2020年财报中可以看出,2021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预算合计为3706亿元,同比增长10.69%,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合计达1847亿元,同比增长2.44%,较去年进一步增加。

为了让5G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担当,其与各垂直领域陆续展开合作,催生了一系列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从行业类型来看,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已应用到多行业多领域,具体落地到的应用包括钢铁、水泥、汽车、装备、家电、电力等重点行业,如钢铁行业,宝武马钢打造的5G智慧矿山、智慧料厂;医疗行业,德易电子开展5G+远程智慧医疗;汽车行业,奇瑞汽车实现5G+AI机器视觉智能制造等; 

从应用场景来看,基于工业互联网是5G重要应用场景这一特点,5G依托技术优势拓宽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在视频监控、数据采集、智能巡检、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边缘计算等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地域发展来看,随着两者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入,已初步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为引领,鲁豫一带、川渝一带、湘鄂一带积极推进的“两区三带多点” 集群化发展格局。 

接着,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2017年国家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并在此后连续4年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工业互联网就成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平台、网络和安全,三者是其发展的根基,只有打好根基才能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产业稳步向前发展 。

在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响应及各专业机构的努力下,工业互联网的三大功能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网络建设方面,以5G技术作为依托,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加速建设,目前已覆盖300个城市、连接18万家工业企业;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74个二级节点已上线,标识注册量突破70亿;

平台服务方面,目前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70个,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万个,实现了3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平台上云;

安全体系层面,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国家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与21个省级平台实现对接,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 

此外,工业互联网在行业融合应用方面正在加速拓展,产业生态规模也在持续壮大。

纵观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看出二者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概念的推广普及、技术的迭代升级、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依托5G技术,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工业互联网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着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全面加速升级。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发展反作用于5G,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5G技术在全国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5G覆盖范围逐渐扩大,5G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5G落地应用提供了巨大发展的空间。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猛,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 

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提质、增效、降本。

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棘手问题。

在上海商飞集团,制造大飞机的材料是复合材料,要保证质量,过去靠老师傅的眼睛,现在用高清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直接传到后台,监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

在宁波舟山港,工人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复杂的工作,通过利用5G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后,解放了工人的双手,港口装卸效率提升了,人工成本降低了;

在中国宝武宝山基地正在打造工业互联网5G应用试点示范,通过宝钢股份机器人应用置换人工,建设、改造了一批智能化产线,完成基于5G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柔性的研发、营销、制造、物流体系构建。

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这在原来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在5G+工业互联网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了现实。

 图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二者融合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巨大潜力正在加速释放。可以说5G+工业互联网已从“势”走到“实”,实现了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及项目的落地。

5G+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需乘风破浪

就目前5G+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目前二者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5G作为刚刚商用一年之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着很多困难挑战:

1、5G网络建设及运营的成本高。移动流量业务“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尚未解决,包括不同的平台服务与应用场景对网络的带宽要求、网络资源消耗等方面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昂的建设成本使许多工业互联网企业按下暂停键。 

2、5G刚刚迈入商用阶段,技术产业生态尚未完全成形。5G工业终端、芯片、模组、网关等5G工业应用的关键产品种类较少,尤其是动辄上千元的价格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部署5G应用的积极性。同时,5G应用于复杂工业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信号干扰、上行带宽不足等技术问题也亟待有效解决。 

3、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正在加速推进,二者融合发展的知识难度、生产环节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多针对工业制造的某一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4、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尚不清晰。5G在工业互联领域的应用模式与传统2C市场模式有较大差别,企业运营模式呈现多样性,双方合作的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为了解决5G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挑战,雷锋网梳理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站址规划、供电保障以及频率划分等配套工作方面需加大支持力度,要发挥重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周边衍生,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实现企业内网5G升级改造、工业园区5G网络建设、先导区/示范区5G网络建设。

二是完善产业生态。支持5G工业芯片、模组、网关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拓宽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加强5G运营商于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沟通融合,共同培育壮大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推动运营商、设备商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终端关键技术、性能、形态等方面的测试验证,加速推动产业应用能力的成熟。

四是深化二者融合应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的推广普及,服务制造、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和领域,不断壮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1py05oaZpAn5C8e.html#comments Tue, 30 Mar 2021 15:33:00 +0800
“成渝制造”转向“成渝智造”,靠的是什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kXW6CeYaoqZzrWO7.html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靠的是什么?

相比于京津冀、江浙沪、北上广来说,成渝——一个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组合词可能并不被人熟知,但是近些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不断提及,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引来了国家层面及两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结合两地地理位置、产业类型,经济发展特点,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了双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地理位置来说,四川和重庆位于中国的中西结合部,两地均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内,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

从产业类型来看,川渝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大多以工业制造为主,工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两地工业已初具规模。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和互联网两种要素的深度融合,要想让工业互联网产业大放异彩,首先要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丰富的工业制造方面的发展经验。

在工业基础方面,目前重庆市已形成了以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和能源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产业体系,重要的汽车行业、摩托车行业等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此外,四川的光学电子产业也相当发达。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好比建设一座房子的建设过程,我们都知道,建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地基,其次是通过工人娴熟的技术搭建起整座房子。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果说工业基础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基,那么信息技术就是其向前发展的核心,先进创新的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开通,为多行业多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其凭借着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使得重庆工业互联网拥有垮行业、跨领域、垮地区发展的基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表示,在两地深入合作过程中,成渝地区应立足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效协作、集约集聚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把“成渝制造”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源。 

同时,政策支持也是两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成渝两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去年6月,川渝两地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共同发起  并成立了两地产业园区合作联盟和智慧园区建设联盟;

同年8月签署《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共建一张“工业互联网”,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

十四五规划中,成渝两地区分别梳理出了清单,据不完全统计,分别有15、17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到重庆和成都。十四五规划再次重申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方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由此可见,就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这一观点,两地区意见高度统一,并可以看出双方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坚定信念。 

无论是对于地区经济还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都是双向赋能,互利共赢的过程。 

对于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来说,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有助于实现“成渝制造”向“成渝智造”的转变。

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川渝工业发展与制造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四川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工业互联网这把“火”,将在成渝地区熊熊燃起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与四川省经信厅联合制定的《2021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发布,计划年内建成13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和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围绕成渝两地工业互联网建设,双方将在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年内聚集两地400家以上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企业,通过培育20个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年推动两地企业“上云”数量累计达30万户。 

加强安全保障,双方计划开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形成重点企业清单和重要数据保护目录;打通成渝地区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推动监测、风险、威胁等信息共享;共同建设集约化网络安全运营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 

加强产业支撑,双方将鼓励两地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标准研制,支持重庆区县与四川省市区加强合作,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地区产业协作共兴,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协作示范。 

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方面,两地计划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集》、组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等,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经验推广,以此强化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协同支撑,并依托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分中心等载体,共同推动两地企业征信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保险、金融等服务方式。 

成渝两地纷纷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做出了战略规划:

重庆市计划到2022年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发展格局,培育3-5个国家级服务平台,建成20个以上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平台。 

四川省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市(州)、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3—5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四川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持续提升四川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成渝两地工业蓬勃发展时期,工业互联网为其注入了新要素,催生了工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在两城经济圈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增长极。 

下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情况如何,还是要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如何。

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kXW6CeYaoqZzrWO7.html#comments Fri, 26 Mar 2021 16:57:00 +0800
UCloud工业互联网再落一子,成立优云智联,布局青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x0j1QhiAgbccfkRJ.html 3月24日晚间,优刻得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公司”),经过筹建,青岛公司取得工商名称为青岛优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云智联”),注册资本为 7000 万元,经营范围主要为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3月23日,优刻得子公司优云智联成立仪式暨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落成庆典,在青岛光谷软件园内举行,标志着优刻得将与青岛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对于本次对外投资的目的,优刻得表示,本次投资为了建设青岛工业云平台,打造优刻得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有利于在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公司业务发展布局,增强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现已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各大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做出了相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部署。

优刻得此次在青岛建设子公司,得益于其深厚扎实的工业基础、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自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以来,青岛市立足自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优势,着力打造智能互联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陆续培育出了酷特智能、软控股份等行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瞄准新技术、新应用,引导企业向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转型,培育出了一批标杆型平台和企业,让工业互联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青岛市全面发力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这一过程中,需要云计算在强化工业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青岛工业领域推广普及,推进工业互联网纵深发展,这为优刻得与青岛的深度合作、为优云智联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管学锋表示,当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全力推进‘一核引领、三点布局、陆海统筹、智变融合’产业规划与‘三山九水’城市布局深度融合,聚焦科技、金融等产业。优刻得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的建成运营,将充分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为西海岸新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成立仪式上,优云智联CEO李晓涛正式发布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从点、面、体三维立体角度,提供智能制造服务、工业云解决方案及行业云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微服务、容器等互联网技术建立行业云,提供企业级、行业级云服务,实现“上下游互联互通,企业透明高效低成本运营”的目标。 

此外,优云智联还与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互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在5G工业互联网及云计算落地等领域进行协同战略布局及开发合作。 

接下来,优云智联将依托青岛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沃土,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金融机构和政府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让工业企业能够高效共享青岛工业经济体系中的多种要素资源,在青岛培育出工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青岛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力量。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x0j1QhiAgbccfkRJ.html#comments Thu, 25 Mar 2021 11:36:00 +0800
一文读懂3万亿大市场的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Z1YiP3JuD9hFuMKZ.html “工业互联网”——四年之间,四次被提及。自2018年起,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做出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

尤其去年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领域之一进入发展快车道,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迅速壮大,加速了传统工业支撑体系的变革,并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9.42万亿元左右,已然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在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工业互联网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企业加入了这一火热赛道?下面,我们将用一篇文章为你探索工业互联网“热”背后的奥秘。

何为“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顾名思义是工业+互联网两个要素的碰撞和融合。

据百度百科解释,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的连接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逐渐深入。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产业生态,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数据驱动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GE)于2012年提出,发展至今,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图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

制造难,难制造,亟需产业变革。

谈到工业互联网的崛起还要从制造业说起,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在技术不断创新更迭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生产效率增长逐渐放缓;

二是在劳动力成本的驱使下,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智能制造促使制造业以更高水平回归;

三是发展中国家高污染、高能能的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环境压力使成本优势逐渐散失,现有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基于这种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将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换言之,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亦是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为了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纷纷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投入力度,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来看,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区域。

诸如,德国依托雄厚的自动化基础推进工业4.0的应用;美国在实施先进制造战略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法、日、韩、瑞典等国也纷纷推出制造业振兴计划。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2年预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到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

纵观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史,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60-80年代,实现了网络的发明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联

第二阶段:90年代,实现了工业网络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物联网的提出并且工业设备逐渐联网

第三阶段:2000年初,云计算以及通信独立架构协议的形成,并且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逐步形成;

第四阶段:2010年到至今,工业互联网雏形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欧美国家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处于领先位置。

纵观各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也存在差异,美国强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赋能产业,实现自上向下的推进;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工业化、高端制造全球领先,自下向上地发展工业互联网。

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的显著特征则是“体系化”,在制造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两端发力。

对于我国而言,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稍晚,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为20%,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35%的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基于这样的背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不做不行,工业互联网恰恰就是实现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开始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今年,工业互联网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重视程度持续攀升。

近期,工信部出台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正在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网络覆盖范围规模持续扩张。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构建面向工业企业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高质量外网,延伸至全国300多个地市;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不断增强,二级节点达47个,覆盖19省20个行业;平台连接能力持续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一百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引领作用显著。

二是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工业互联网已渗透到工程机械、钢铁、石化、采矿、能源、交通、医疗等在内的3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

三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快速壮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30余个省(区、市)发布了地方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文件。各地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则注重结合本地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响应政策号召,各地政府剑指工业互联网 

在国家政策加持、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正处于加速成长期。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号召,陆续出台了地方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文件,并加大投入力度,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各地方政府缘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正是由于工业互联网可催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化生产等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能优化、存量盘活、绿色生产,创造更多新兴经济增长点。

此外,工业互联网可打破创新个体的封闭围墙,为分布全国乃至全球的智力资源、制造能力提供汇聚平台,推动企业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加速制造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截至目前,全国30余个省市明确对“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政策支持。全国范围内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引领的两区三带多点发展格局。

各省市针对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部署,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省市对于工业互联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有一定数量的省市对于2025年的规划十分明确,包括有互联网标识数量、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量等明确规划。

以北上广为例:

北京市提出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应用试点,支持在半导体、汽车、航空等行业累计建设20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上海市鼓励打造面向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专网,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专业软件设计厂商合作,加快打造云端仿真开发环境。

广东省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形成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备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技术产业体系构建及融合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及新兴技术的助推下,中国工业互联网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就要开启“双引擎”,而工业互联网就为“双引擎”提供了高效的“助推燃料”。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8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

高质量5G网络加速建设,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支持,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设备定位等行业应用场景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践,随着行业协作的深化及标杆项目的落地,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复制、推广有望加速。 

蓄势待发,各企业瞄准工业互联网靶心 

紧追工业互联网这一超级风口,国家和地方政府先打通了第一步,在政策和技术方面都给与了支持,以推动工业互联网利好发展。

工业互联网一头是传统工业,另一头是新技术。一头的技术在不断的创新,那么另一头得企业又有哪些动作呢?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把制造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通过数据的挖掘利用和软件化的配置定义,推动从单个设备、生产线到制造企业的集成优化,从供应商、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充分对接,打破企业信息孤岛,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生产与消费,实现生产工艺从传统试错到模拟择优、生产载体从传统自动化装备到智能工厂,生产组织从分散式生产到网络化协同制造,生产方式从单一化大规模制造到用户体验式消费和产品个性化定制,实现制造企业质的飞跃。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以下几种定义:

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

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公有云的制造业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新生态竞争的核心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生态,是跨国企业巩固其在制造业领域综合垄断地位的共识,也是各国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途径。 

从参与方角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企业大致分为四类:

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腾讯

传统工厂:海尔、美的、树根互联、三一重工等

系统系统集成商:施耐德、浪潮云、徐工信息

新兴独角兽企业: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

BAT巨头可以说是最早加入工业互联网赛道的企业。

2017年国务院印发有关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后,百度智能云就开始将AI与工业进行融合。目前,AI质检新应用已经逐步落地到电子、汽车、钢铁、能源、电力等行业。经过长达四年的深耕和场景落地,百度智能云已经形成了以工业智能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

2018年,阿里云正式进军工业互联网,打出整合牌。先后推出ET工业大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产品,去年亮相的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已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腾讯打的则是生态牌,2019年腾讯云推出智能制造全新解决方案品牌WeMake,基于腾讯云的工业能力底座,根据不同细分领域的行业特点与应用场景的需求,为合作客户量身定制最适用的解决方案。

在传统制造企业中,海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探索,并于2017年推出卡奥斯COSMOPlat平台。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国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并逐渐将触角伸向欧美、亚欧等多个国家。

树根互联建设开发的根云(ROOTCLOUD)平台,在一些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均发挥了强大作用,此外在光伏能源、定制家居、纺织、铸造、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平台。

航天云网形成了以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通用平台,以区域云、行业云、企业云平台为应用平台构建的平台体系,在各地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的推动下,航天云网为多个省市建设了区域工业互联网主平台,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着服务。

伴随着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步入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融合创新更加活跃、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的新阶段。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平台关键标准缺失、产业生态不够健全、复合型人才短缺、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 

对于如何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半场”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徐晓兰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继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产业支持力度,加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培育,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其次,进一步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将技改资金从针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投入转向对产业基础数字化水平提升的投入,分阶段、分行业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进一步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体系化建设,构建工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工业数据汇聚能力,更好地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圆满完成第1个“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告别“十三五”,迈向第2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新征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智能主导新阶段、提速转型的强劲引擎。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Z1YiP3JuD9hFuMKZ.html#comments Wed, 24 Mar 2021 15:44:00 +0800
工业互联网浪潮下,百度布局"中国智造"的杀手锏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E6Q0mqNLv1pxbud.html 作为国家新基建7个领域之一,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受到更多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

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彰显融合应用成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产业发展生态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中,除了有GE、西门子、PTC、SAP等国际巨头盘踞其中,还有百度智能云、徐工集团等本土企业闻风而动,持续的带动着更多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

雷锋网了解到,早在2017年百度智能云就已经进入了工业质检这一场景中,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形成以工业智能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积累了100多家客户,10多个解决方案,30多个合作伙伴,触达50多类垂直场景。

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上海)机器视觉展2021VisionChina上,百度智能云工业视觉智能平台获得获得由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颁发的“2020机器视觉创新产品金奖”,成为AI技术在产业领域创新应用的典范。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每类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业Know-How和行业知识,因此,发力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无论从行业还是细分领域,规模都是空前的。

在工业互联网这片蓝海中,百度智能云又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发挥自身力量去迎接工业互联网的未来?

发力AI质检,百度工业互联网的着力点和杀手锏

对于厂商而言,尤其是互联网云服务商而言,能够切入到工业行业实属不易。

2017年,百度智能云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先锋部队”,去研究AI在工业领域能够有哪些应用场景,工业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

就在年中,百度智能云迎来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客户,首钢找到了百度智能云。

众所周知,钢铁的生产温度特别高,人没有办法通过肉眼去看钢板上有没有一些缺陷。此前,首钢使用了一套国外厂商的装备,可以对钢铁表面进行拍照,虽然也搭载了一些识别算法,但识别率却不高,这套设备就‘演进’成为了监视器,钢铁的质检最终仍需要人工通过看监视器来完成。

熟悉工业领域的朋友都知道,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直都会变相的“卡脖子”,其产品不会针对客户做特别的定制化。如要真的需要,所要付出的费用则是天价。契机之下,首钢就找到了正在工业领域探索的百度智能云。

彼时,AI在工业领域还鲜有落地。2017年9月百度智能云通过了首钢的POC测试,双方正式推进AI技术在镀锌线钢板实际产线中落地应用。实际运行数据来看,基于百度模型对钝化斑、划伤、夹杂、锌纹理等常见缺陷平均准确率达到96%,相对国外厂商传统视觉模式提升20~40个百分点。

在这之后,百度智能云也与宝钢等其他钢企展开了合作。AI质检成为百度AI在工业领域落地的突破口。2018年5月,百度智能云对外发布百度质检云,并在2018年下半年,将目光从钢铁行业瞄向了向3C、汽车产业配件、纺织、能源等同样对质检有高需求的行业。

此前,3C行业质检一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质检工人需要用放大镜从 13 个角度查看单个零件,这就要求每个质检工人都要炼出一双"火眼金睛"。用如此细致入微的方式,质检工人一天要检查一万多个零件,基本上每分钟需要检测 19 个,还要对缺陷进行分类。如此高强度很容易导致工人"花眼", 产品质量无法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几千个质检工人,很多是略显稚嫩的年轻女孩,但她们脸上更多流露的是疲惫和辛酸。"这是百度智能云研发工程师在近距离接触一个 3C 制造工厂的质检现场后发出的感慨。

最重要的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去从事如此枯燥乏味的工作,这也让很多工厂,每年都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百度智能云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适用于复杂表面缺陷检测的智能自动化检测设备——百度AI质检一体机。

该设备能在 1 秒之内提取 18 到 24 张图片,任何狭小的不良瑕疵都被直接标记了出来,准确性高且速度快,超过 34 种缺陷被实时标记了出来。而且还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比如对单日的产量和不良信息进行统计,将结果上传到云服务器,做诸如 SPC 的分析,最终实现数字化共享。

就在2019年8月29日,百度云智峰会上现场连线了常州市的国内精密零部件制造企业精研科技。精研科技董事长王明喜展示了与百度智能云共同打造的“智能质检车间”。

“这台机器一小时可以检测9000个零件。比工人一小时检测2000个零件的效率要高出许多。” 王明喜高兴的表示到,而经过企业测算,AI质检的投资回报率是传统机型的6.5倍,企业降本增效显著。

(百度云智峰会现场连线精研科技,左边为传统人工质检,右边为智能质检车间)

2020年8月,IDC报告显示,2019年的工业质检市场份额达1.07亿美元,百度智能云以占比1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AI质检是百度智能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突破口,也已然成长为一大杀手锏。

由“点”及“面”百度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探索

在AI质检不断落地的过程中,很多客户和合作伙伴也与百度智能云一起探索将AI应用到生产、管理、安全等更多的领域。目前,百度已经打造了成熟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体系,底层拥有百度在工业云和IoT领域技术的支撑,中间层是工业视觉智能和工业数据智能两大AI平台。在底层和中间层的支持下,百度智能云向外输出智能质检、能耗优化、智能巡检等AI应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覆盖钢铁、3C、水务、电力、汽车等多个行业。

在水务领域,泉州水务集团引入了百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挖掘业务痛点和需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水务行业的生产、运营、服务和业务有效结合,打造了泉州水务大脑。

通过“1+5+N”的整体架构支撑了水务行业六位一体的业务。“1”是指建设在云平台上的统一信息化底座,支撑数字统一和服务统一;“5”是指构建大数据、视觉智能、数据智能、数字孪生、水务地理信息五大统一能力;“N”是指形成面向智慧原水、智慧制水、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污水 、智慧节水的N个智慧应用群。

以污水处理智慧应用为例,通过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结合百度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实现了厂站及设备等的快速接入,还基于平台实现了可视、可控的统一指挥调度,业务操作自动化及智能化,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此外,结合百度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曝气、智能加药、工艺优化的AI算法,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业务竞争力,实现对外赋能。

泉州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苏湘华在百度世界2020智能云分论坛上表示,水务大脑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有力地支撑了泉州水务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全生命周期的发展。

在电力领域,百度智能云已经与两大能源央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达成合作,百度“AI中台”和“知识中台”支撑智慧能源领域无人机巡检、“刷脸办电”、综合能源等20多个业务场景;覆盖中国两条特高压智能化线路、超过150个智慧变电站、4万多输电线路的监拍智能化,累计发现隐患2000余处、每天代替人工巡视能源线路超过7万公里。

在火力发电生产场景中,百度智能云研制了基于机理及机器学习建模,结合现场运行历史数据,利用强化学习及运筹优化等方法优化发电厂冷端的运行工艺参数,以实现每度电煤耗降低1.55克的方案,该方案不但可帮助火电机组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更为在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碳排放提供有力支持,助力社会和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0年7月,中国建材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慧物流,数字矿山,智慧工厂,工业无人驾驶、数据中心新基建、企业 AI 大脑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行业深耕不缀的同时,政府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20年9月,百度中标贵阳新型数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合同金额1亿元。将对经开区4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打造区域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10月,百度宣布与贵州省贵阳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贵阳经开区举行工业互联网项目签约仪式。将在承接贵阳经开区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打造AI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相融合的国家级AI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全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助力贵阳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雷锋网看来,随着百度智能云在工业领域的不断探索,其自身的产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成熟,更加懂企业的需求,所能解决的问题的也越来越多,可以提供服务的行业也在增加,所以当政府有这样需求的时候,他们自然具有能力为政府提供相关的服务。

就在落子贵阳不久之后,百度智能云也开始与济南共同面对了如何讲好“黄河故事”的命题,和许多方向清晰行动迅疾的城市一样,济南所作出的选择正是“筑巢引凤”。

百度先后与济南市工信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济南本地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神思电子签署了合作协议,目的正是为了掀起济南工业产业加速数字化的转型浪潮,并未济南打下工业互联网的“地基”。

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表示:百度落地济南,将为济南市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贡献新力量,希望能够借助百度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济南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服务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云智一体”的制胜逻辑

为何这么多地方政府、企业都会选择与百度合作?这又似乎不难解释。

百度CTO王海峰曾分享百度产业智能化的打法,“通过壮‘智’凌云,使能行业,赋能生态,百度智能云将技术突破及应用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推进产业智能化的创新实践。”

在国家大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的当下,百度智能云“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为战略,形成“云智一体”的独特竞争优势。百度智能云率先在业内打造 AI 原生云计算架构,助力企业快速“上云”,同时向各行各业输出百度大脑的领先技术,使企业可以便捷高效的接入 AI 能力。

百度智能云“云智一体”的独特优势表现在三大层面。

首先,百度智能云利用边云融合让AIoT运用更智能。工业质检,安全巡检等AI模型可以通过百度智能云的公有云或工业企业私有云进行训练,然后一键下发至工厂设备边缘算力终端中,进行智能化推理。边云融合计算实现了从采集、标注、训练、发布全流程的AI模型生产线,到数据上行、知识下行的AI模型供应链,最后到智能手机配件生产线,实现模型在工业生产线中的部署。工业AI模型部署以前需要一天,现在只需要1分钟。

其次,百度智能云是一朵为AI专门优化的云,构建了面向AI应用架构的自主可控的AI基础设施服务。百度自主研发的云端 AI 通用芯片,第一代已实现量产和应用部署,量产约2万片,性能相比 T4 GPU 提升1.5-3倍;百度昆仑2则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与百度昆仑1相比性能将提升3倍。

百度大脑基础底座飞桨深度学习平台,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目前累计开发者数量265万人,服务企业10万家,技术生态和产业创新愈加活跃和繁荣。就在2020年3月15日,百度昆仑芯片正式在工业智能质检设备上部署上线,这也是中国自研AI芯片在工业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昆仑芯片、飞桨深度学习框架以及AI模型地融合适配,使得算力提升2倍,且耗能更少,成本更低。业内人士表示:支撑海量数据计算以及拥有更广泛的模型适配性、同时又在技术上完全自主可控的超算芯片,是工业现场各类智能应用有效落地及规模化部署的必要前提。

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实现工业自主化的声音并不在少数,而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智能化技术不再被卡脖子,百度则已经做到了。

再次,百度智能云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工业智能PaaS平台,持续赋能合作伙伴和客户。百度智能云有AI端到端的全栈布局,拥有中国最领先的AI开放平台和开发者社区,已经开放270多种AI能力,服务超过265万开发者,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与去年相比,使用百度AI Cloud的活跃用户增长了65%。在IDC中国AI云服务市场厂商评估中,百度智能云的AI能力连续三次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基于开放的平台和系统,百度工业互联网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或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且赋予企业智能化的能力,帮助企业打造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服务意识,进而撬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智能化转型。

在与首钢的合作中,百度智能云不仅为其提供了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日后,企业需要更新迭代模型,可以自己完成。同样,在精研科技等企业的质检车间亦是如此。

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通过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建立起了自己的“AI中台”,促使AI快速落地在各个业务场景,打造出“刷脸办电”、“智能巡检”、“智能客服与营销”,有效提升了当地营商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

2020年6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首批实验室名单公布,百度牵头申报的“工业智能实验室”成功入选。

该“工业智能实验室”由百度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申请,聚焦工业智能领域,开展智能工业质检、工业巡检、工艺参数优化等工业智能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

在百度智能云看来,工业智能是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数据最大价值的,在此背景下,该实验室的成立有3个初衷:

  • 研究一些行业共享的技术,不仅仅是为了百度工业业务的发展,更多的是引领这个行业整体的发展;

  • 将工业智能的平台抽象出来,能够开放给企业里面更多的合作伙伴,让大家基于这个平台去解决各行各业更垂类的一些问题;

  • 去做场景的探索,通过百度以及合作伙伴的实践,探索出标杆案例。

透过这所有案例与事件,我们发现,百度发力工业互联网的背后,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共赢,让所有企业都拥有智能化的能力。

百度工业互联网的信仰与远望

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命脉,同时也是发展尖端技术、高端产业的基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的产业链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无可替代。

伴随着人口红利渐失,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将竞争力从成本往技术的方向转变,尤其是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

对此,百度副总裁李硕表示:“工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产业,在国内国外一系列挑战之下,我们也碰到成本、效率、资源等很多困难。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词,比如说双循环、供给侧改革、‘十四五规划’,都对于整个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此背景之下,百度将自己所拥有的云、AI、IOT、大数据等技术能力,与工业采购、生产、质量、经营等业务应用相结合,为企业、产业链、区域政府提供服务。

并积极推动产业智能化,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竞争力升级,对于防止产业链外流、提升国家影响力、实现核心技术独立自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NE6Q0mqNLv1pxbud.html#comments Fri, 19 Mar 2021 15:06:00 +0800
工业互联网,家电制造上演“抢山头”大战?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IlC0vUmEq9jPUnJy.html

工业互联网来源于制造业,历经产业各界数年的发酵和积淀后又反哺到制造业。

其中,家电制造作为“中国制造”崛起过程中的重点行业,既是这一波浪潮中的受益方,更是培育行业探索先锋的“沃土”。

海尔、美的、TCL通过探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后,在家电市场披荆斩棘的同时,更引领着家电的先进制造模式。此外,他们通过打包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早期版本,孵化出海尔卡奥斯、美云智数、格创东智这些平台企业。

然而,随着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加速向工业细分行业渗透,意外的是,在赋能家电制造这一领域还涌入了一些貌似跨界的玩家。

树根互联、阿里云等,由于他们的母体是独立于家电制造业而存在的,因此,在对其它有升级改造需求的家电制造企业赋能时,更能甩开一些“包袱”而轻装上阵。

引领先进制造,基因优势或是关键

据信通院及其它公开资料,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的分类中,制造企业占据46%.

其中,“双跨”平台清单中,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徐工信息、工业富联等均出身于制造业。

那么,制造业为何“盛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

据了解,以家电制造为例,传统家电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家电行业制造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提升家电工艺装备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以及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成为了该行业目前的热点问题。

2012年时,海尔开始探索智能制造的模式,同年,美的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到了2014年,TCL提出“双+”战略转型,也叫做双轮驱动,包括“智能+互联网”战略转型、“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从传统的制造商转为面向用户的智能终端的产品服务商......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沉淀,海尔、美的、TCL在不断获得创新技术的加持后,引领着家电领域不同的先进制造模式。

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为海尔的互联工厂提供支撑

自2012年,海尔开始探索智能制造的模式,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大规模定制。他们从建成第一个互联工厂——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到现在,其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已在全球25个工业园和120多个制造中心以及15大互联工厂样板中落地实践,沉淀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

据悉,基于COSMOPlat平台,他们为自己的滚筒洗衣机搭建了洗衣机互联工厂解决方案。

海尔旗下的互联工厂,所有工厂的内筒车间、箱体车间、外筒车间、总装车间内的设备通过这一系统实现互联,订单总量、计划数量、库存信息、生产线实时情况等信息都通过数字化平台呈现。 

此外,还通过抢单的形式进行订单分配,同时也方便各个工厂根据自己的实际产能接收订单。订单出货过程具体划分为十个步骤,包括定制下单、智能排产、智能拣配、柔性装配、模块装配、定制装配、智能检测、智能仓储、定制交付、用户评价,根据实际生产环节复杂程度及历史数据对各个步骤进行时间预测。

现阶段,卡奥斯的COSMOPlat平台还孕育着建陶、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生态,在集团“人单合一”模式指导下,COSMOPlat正全面地进行生态构建,围绕用户需求链接多维资源,为用户提供场景生态下的定制化服务,为海尔智慧家庭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快速落地奠定了基础。

美云智数:将工业互联网渗透到旗下三十余家工厂和基地

成立于1968年的美的,经过52年发展,已成长为一家集消费电子、暖通及楼宇系统、机电事业群、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2016年,当他们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KUKA后,美的开始在工业软件领域发力,成立了美云智数。基于集团的业务实践,美云智数围绕制造业和泛制造业,给企业提供全价值链的咨询和系统实施服务。

2018年10月,美的对外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 M.IoT,同时辅以自主开放的软件、平台,以及机器人、硬件及自动化能力,将工业互联网渗透应用到旗下三十余家工厂和基地。

集团各事业部以“智能制造能力”为内生驱动力 ,依托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 M.IoT,围绕感知、控制、决策、执行四大关键环节,自下而上形成有序的整体,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产业价值链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和互联互通,快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从精益生产到供给,全面支撑集团产品创新、制造等,在这些矩阵化的战略布局中,“硬件+软件+内容+服务”逐渐浮出水面。

在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宣布的全球灯塔网络新增10家“灯塔工厂”成员中,美的集团位于广州南沙的家用空调智慧工厂入选,也得益于他们的数字化转型。

“南沙工厂在没有增加一条产线,没有增加一平方米厂房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产能从30万套/月提升至99万套/月,工人由4000多人降至2000余人。”

格创东智:提出了五个“在线”

目前,TCL集团的定位已经不再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而是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

TCL集团的战略转型,重点是TCL电子提出的五个在线,包括客户在线、用户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管理在线,以数据驱动来帮助企业实现营销转型。

比如客户在线,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推动业务变革,提升运营效率,加速传统分销渠道互联网化转型;而用户在线,是基于TCL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设计不同场景下的用户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内容);此外,员工在线,是面向业务员和销售代表实现工作场景在线移动化,面向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在线办公。

TCL电子中国有30多家分公司,几百个分部,上万员工,很多员工对总部的很多业务和政策不是很清楚,通过T-Link平台可以跟总部的信息对接起来,实现扁平化管理,以此把一些数据还原给员工,实现为员工赋能,营销网格化管理。

在了解了家电巨头如何为自己的家电工厂和相关业务进行赋能后,那些跨界玩家又是怎样渗透到家电制造领域的?

跨界玩家的强势渗透,小家电制造成突破点

如果说,家电巨头对家电制造这一领域的赋能,主要是以自家家电工厂作为试炼场和主战场,那么,跨界玩家们对家电制造领域的赋能则是他们对相关制造流程与先进模式的新思考,以及相关的项目积累。

就进军工业互联网来讲,其实早在2008年,三一重工就开始了相应的布局;到了2016年,三一重工“体外孵化”的工业互联网项目——树根互联正式在业内崭露头角。现阶段,三一重工既是树根互联的投资方,也是后者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而谈到赋能家电制造,树根互联既是为了响应小家电制造企业升级改造的强烈诉求,也是顺势而为做出的重要选择。只不过,树根互联在盘活更多产业资源的同时,也在为根云平台夯实基本盘奠定扎实的项目基础。

另外,阿里云在为家电制造企业赋能方面,也是不遑多让。去年上半年传出,50多家小家电企业借助阿里云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数字工厂”相继落地。

树根互联:根云平台赋能小家电产业集群

我们知道,作为国内首个平台型的“工业操作系统”,树根互联的根云(ROOTCLOUD)平台已连续2年成为中国唯一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IIoT)魔力象限”的平台提供商。其不仅服务了81个细分的工业行业,更是打造出定制家居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流体机械产业链等20+产业链平台。

而在赋能家电制造方面,比如广东廉江,电饭煲、电水壶等小家电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其市场近年来一方面受到一线家电品牌的挤压,另一方面受到产业集群高度集中、同质化竞争的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树根互联通过建立共享设计中心,引进全国优质设计师共享,以设计差异化解决产品差异化。其次是共享模具中心,解决高端模具设计、制造及配送的困境,通过产业链与设计、与工厂对接,去破解单点突破的难题。

他们不但逐步实现整个区域集群做到全流程订单和生产透明化管控,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实现了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与集群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接下来,该产业链还将继续补齐核心短板,形成上下游销售、集采的渠道。

此外,根云平台在支撑三一集团、中船重工、福田康明斯、长城汽车、德邦快递等众多行业领军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之余,还以平台化运营支撑着众多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服务广州、湛江、揭阳等多地的产业集群。

阿里云:打造“数字工厂”,赋能小家电企业

2019年11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开展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2019年第一批)工作的通知”,阿里云联合合作伙伴在佛山市、中山市围绕智能小家电、灯饰等产业集群,成为省数字化转型的试点。

去年上半年,海伦宝电器、威博电器、博尔家电、科荣电器等50多家小家电企业借助阿里云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数字工厂”相继落地。

据公开信息,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精工智能的精工云MES系统,实现了海伦宝车间管理数字化、无纸化、实时化管理管控。通过报表体系、多样化数据图形统计分析等更丰富的互动方式,管理人员可以获得实时、准确的生产决策分析数据。

其中,阿里云智能IoT推出的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众多的工业软件、工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商,以SaaS化、微服务化等形式方便中、小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飞龙平台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三年计划推动家电、电子、家具、日化、服装、注塑以及能源等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

以往在我们看来,赋能家电制造正是有相关基因优势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最拿手的项目,然而,目前这些貌似跨界的玩家正在家电制造这一领域强势布局。这是为何呢?

“抢山头”大战?

据了解,由于某些通用型平台原本就诞生于家电制造行业,在打磨平台的初期,免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及经历了在家电制造领域不断的试错和曲折式前进,凭借对家电制造的工业机理、技术流程的深度理解,沉淀了更多可配置的模块和服务,因而,在赋能家电制造时更为游刃有余。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裁金江曾表示:

“因为我们在解决一系列生产、制造、营销、研发等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这些领域的管理实践。关于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会把解决方式固化到工业互联网平台里,或者通过数字化手段把它固化下来,这背后需要大量的业务人员、IT人员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他还透露,在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外输出能力时,制造业的好多问题,其实是类似的。在输出这些产品的同时,是把解决制造业各类问题的经验进行输出。

再来看树根互联和阿里云,尽管他们最初并非诞生于家电制造行业,但前者树根互联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进行赋能时,已在不同场景中沉淀了多种的服务和模块。如今,他不仅是在工程机械、家电制造,还在铸造、注塑、纺织等领域有了更多的落地应用。

而阿里云,作为互联网巨头掘金工业互联网的“急先锋”,有着训练有素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

另外,有行业观点认为:基因高度相近的制造型企业不可能无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先进经验分享给曾经的竞争对手,同时,它的竞争对手也很难做到放心地加入这个平台。

我们知道,母体为家电巨头、有家电制造基因、独立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引领家电的先进制造模式方面,自然不必怀疑。那么,上面这个原因是否为背负在他们身上的沉重“包袱”,拖慢了他们为其它家电企业赋能的脚步?

未来,在给更多的家电制造企业赋能方面,树根互联、阿里云们与卡奥斯、美云智数们之间这场“抢山头”大战是否会正式开打......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IlC0vUmEq9jPUnJy.html#comments Fri, 05 Mar 2021 11:14:00 +0800
政策护航,2021年各地吹响工业强市“集结号”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pQiYQrBRFn5TLEB.html 当城市站上新一轮产业竞速的起点,这场竞逐战将如何开打?

在去年国家级“十四五”规划出台后,近期地方版的“十四五”规划也陆续发布,将工业制造业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 广州提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深入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

  • 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 苏州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宁波将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

各大城市均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制定未来新的远景目标,并吹响了工业强市的“集结号”。

而一直以来,尽管我国都在努力地向工业强国进行转变,但很明显地随着2021年的到来,国内正在更深度地将这一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如今,从工业强国到工业强市,各地的工业制造业将如何再出发?

工业强市,从“政策”开始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在这一大背景下,工业制造业成为各个城市开启产业竞速最热门的选项,一些基础不错、势头向好的工业城市重新锚定了发展目标,天津、宁波、苏州、无锡和广州等均从政策层面加码布局。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传统工业城市,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以制造业闻名的宁波市,“十四五”期间将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实现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此外,他们表示要形成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和标准,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和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

而凭借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苏州也一直在大力发展工业,打造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开发区等多个产业园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在苏州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将毫不动摇,在此基础之上,依靠智能化与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他们表示:

制造业不能与‘低端’划等号,制造业是苏州的‘立身之本’,新的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将为制造业赋能,将苏州制造产业链推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无锡则在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山东省明确提出,推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级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

在经济发达的工业重镇——广州,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的重要抓手。

他们提出,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广州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人才强市,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涌现一批带动创新发展、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总部企业和头部企业。

我们知道,每个城市、每个地理区域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那么以上这些城市具体要如何走出自己的工业强市之路?

工业制造,如何再出发?

尽管这些城市很多都将发展重心放在工业制造业赛道,但比拼的内容却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先进、高端、智能的“新工业”模式才是城市制胜的关键。

在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中,提到将提升汽车、电子、石化等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等,发展都市消费工业,建设智车之城、软件名城......

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方面,他们集中力量建设汽车等产业集群,还布局发展天然气水合物、区块链、量子科技、太赫兹、纳米科技等产业。

天津强调将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支撑引导作用,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苏州开展“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并且三年内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将在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数量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

选择了“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这一目标的宁波,等同于选择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发展的路子。他们提出,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建设绿色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靶向攻关。

还有就是成都,其工业的首要目标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新体系”。据官方信息,他们在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方面,将积极发展提升集群规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此外,还将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另外,我们也知道,2020年的工业制造业,接受了疫情的洗礼,同时也迎来了十年一遇的时代机遇“新基建”。其中,与之高度匹配的工业互联网正是其中的核心板块。

那么,工业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碰撞,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

“集结号”下,工业互联网企业将深度渗透

我们知道,相关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在网络协同、远程服务、供需对接等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更多人看到工业互联网的真正价值。

随着“新基建”浪潮的助推,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驱动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模式”将进一步成为中国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

而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离不开产业互联。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经济面临提质增效的转型,更需要培育促进发展的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内新工业革命的突破口,不仅吸引了GE、西门子、SAP、PTC等国际巨头的强势布局,更培育出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浙江蓝卓、阿里云、工业富联、华为云,以及更多细分领域主体这些本土嫡系部队,一起参与到这场规模空前的工业革命大潮中。

在政府侧,工业互联网可以支撑对整体经济运行做分析和调度,提升政府在产业端的治理能力;而在企业侧,可以为广大企业提供智能应用和全方位的数字解决方案。

不管是区域性产业,还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都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优势有机整合,强化产业协同,优化完善产业链,加快形成有效的创新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协作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2020年,工业互联网乘着‘新基建’的东风登上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而2021年,在更多地方版的政策“轰炸”下,工业互联网企业们势必由浅及深,渗透进更多工业细分领域。

随着各地吹响工业强市“集结号”,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工业互联网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hpQiYQrBRFn5TLEB.html#comments Fri, 26 Feb 2021 16:51:00 +0800
裁员7800人之后,西门子又计划出售智能交通部门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nhsHdeUL1Y0tnmz.html 据欧洲并购与投资消息,西门子正在计划出售其交通信号灯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内部人士称,智能交通系统(ITS)部门的出售流程将于今年夏季开始。

据悉,西门子可能会任命一家投资银行来管理此次交易,但也可能会选择自行组织交易。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交易的ITS部门的估值可能在5亿至6亿欧元(约合6.04亿至7.25亿美元)之间。西门子发言人不愿对此置评。

西门子新任首席执行官Roland Busch在上周表示,该计划将于今年中期完成。预计有超过40个国家会受到影响。

雷锋网了解到,西门子智能交通系统(ITS)部门主要提供用于监控和引导交通的硬件和软件的业务。

2018年,(ITS)部门曾经收购西班牙智能移动网络企业Aimsun SL,后者的移动网络建模业务被用于79个国家的4600家用户,旗下的产品Aimsun Live可以通过网络的当前状态动态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并评估事件响应或交通管理策略。

在日常交通管理领域,Aimsun还研发了Live软件平台,可利用实时数据帮助优化交通流,同时预计、预防交通拥堵。

2020年,(ITS)部门还在重庆成立了中国首个智能交通5G能力中心,在智能网联、5G、自动驾驶、交通仿真、边缘计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绿色节能城市发展等领域进行研究。

就在本月月初,西门子旗下的另一部门——西门子能源也被爆出将裁员7800个工作岗位,包括在德国的约3000个职位和在美国的1700个职位,其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被裁职位将是管理和销售职位。

身为国际巨头,西门子为何频频对自身下手。

这主要来源于2018年,西门子发布的“公司愿景2020+”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加快业务增长、提高盈利能力和精简组织架构,面向长远未来,创造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瘦身计划。

在该战略发布之后不久,西门子就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重组。

2018年,西门子将旗下最赚钱医疗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占西门子集团总净利润的40%),一举成为德国过去四年规模最大的IPO。

2019年5月,西门子又剥离能源业务,将石油和天然气、常规发电、输电和相关服务业务,及其在风电企业西门子歌美飒公司的59%股权一起打包进行分拆上市。

2020年10月,西门子又与Triton进行谈判,出售旗下变速器制造商Flender,Flender主要供应Winergy品牌的齿轮箱和发电机,用于风力涡轮机,起重机,轮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齿轮和联轴器,以及用于化工,制药,水泥和食品工业的组件。

在未来,西门子战略越来越彻底和业务越独立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做出更多的战略布局。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onhsHdeUL1Y0tnmz.html#comments Wed, 10 Feb 2021 16:50:00 +0800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战争』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LZ6gJT0UpkxPLQUo.html

作者 | 郭仁贤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经历了近30年互联网行业“水大鱼大”的发展后,到了互联网下半场,工业互联网正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的网红赛道。

除了有GE、西门子、PTC、SAP等国际巨头盘踞其中,还有浙江蓝卓、腾讯云、卡奥斯、徐工信息等本土嫡系部队在闻风而动,以及越来越多的主体力量持续地带动着更多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

而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受到更多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现阶段的工业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主体玩家们正四散在产业的深海中,一边在摸索中奋力前行,另一边也享受着时代红利......

那么,未来的行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态势?经历数年的发展后,他们是否会在更多垂直领域展开激烈角逐,“短兵相接”进行一场热战?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蓝卓总经理谭彰表示:

“未来的竞争,可能不仅仅是平台和平台之间单独的竞争,而是围绕平台的生态和围绕其它平台的生态,这两个生态之间的竞争。”

此外,我们知道由于工业细分领域比较庞杂,因此初期阶段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建立可能比消费互联网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吸收各种工业企业的需求,最后去延伸平台对外赋能的能力等。

工业互联网的范畴很大,所囊括的企业不管是就数目,还是细分领域门类来讲,其规模都是空前的,那么不同的主体力量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近日,雷锋网从企业如何给自己定位,基本战局以及如何打赢“未来之战”进行了梳理。

产业深海中,如何定位自己?

我们知道,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每类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业Know-How和行业知识。但是据了解,没有一个厂家,能够覆盖所有的工业各细分行业及应用场景。

另外,入局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玩家们其本身的基因也不同,比如工业企业、ICT企业、互联网巨头等,他们有些是从流程性制造切入的,也有从离散型制造切入的,其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也各不相同。

谈及自身定位,浙江蓝卓谭彰表示:

“对蓝卓来讲,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定地把战略聚焦在工业操作系统,把supOS平台定义成类似于安卓这样一种开放的操作系统。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27年的工业积累以及工业软件构建时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组件和能力都在平台上经过封装,然后通过API的方式把它们开放出来。”

“而生态合作伙伴,可以给平台增加非常强的应用能力,构建各种场景式的工业APP。因此supOS平台是非排他性的,这些来自于不同领域、很多的合作伙伴,基于“平台+工业APP”模式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对于工业企业的最终用户来讲,他们可以从供应侧的资源池中自由地选择、下载工业APP。”

雷锋网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浙江蓝卓一直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在研发方面,持续推进平台本身的规划、设计和迭代,把对工业的理解,很多平台所需要的基本组件和服务等都下沉到supOS工作操作系统当中,不断地把平台的厚度增厚。

谭彰认为,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来讲,如果只是有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即使他们有行业领域的一些客户资源或者是领域的一些优势,也无法支撑其走得更远。很大程度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种模式一定是一种平台经济或者是围绕平台的生态模式,因此,怎么样将平台赋能给各种行业、各种工业企业,以及工业里面的一些合作方,这都是需要平台本身有比较大的开放性和生态赋能性。

而谈及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自身定位,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表示主要从3方面去看,具体情况如下:

  • 能力“放大器”。通过将工业领域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工业应用云化、SaaS化、APP化、移动化,戏剧性降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使用门槛,让中小制造企业也能享受到数字红利。

  • 创新“加速器”。工业互联网是“跨界新物种”,互联网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并通过与OT技术、与不同行业与场景融合,从而创造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与新业态。

  • 产业“连接器”。可以有效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其它产业的连接,包括零售、金融、农业、交通等,最大程度释放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价值。并通过产业之间的充分融合反向推动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SAP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博士曾在《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服务贸易的“外循环”》2020年的主题报告中分享到: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60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中国就占到500家。

那么,国内数百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如何展开一场大混战?

战局:是“竞合”而非“零和”

谈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格局,海尔卡奥斯CTO谢海琴表示:

“这么多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用户角度来看,其实是各有特色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而最终这些平台,肯定会历经大浪淘沙只留下一部分,在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最后可能会有些合并。”

“工业互联网是技术的集大成者,需要大量来自不同学科、技术与知识的汇聚与融合。而当前没有哪家平台具备超过50%以上工业互联网所需要的资源、技术与能力。”因此,腾讯云梁定安认为:

“平台之间不是零和关系,而是竞合关系,并且是合作优先于竞争。需要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充分协作,构建一个“共享与协同”的生态共同体,共同把蛋糕做大。”

雷锋网了解到,腾讯在积极与其它平台展开合作,比如2020年国家级双跨平台中的三家,包括工业富联、树根互联和忽米网,都在用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云底座与大数据平台。2021年,工业互联网知识分工与协同体系会进一步加强。腾讯WeMake会扮演好“平台的平台”这一角色,服务好更多的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而浙江蓝卓谭彰则是从行业集聚度和商业模式的形成方面出发,他表示:

“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一方面行业集聚度会提高,另外,一些真正跑通行业逻辑,平台比较扎实的这些平台提供商会越做越强。而接下来的两三年,可能会有3~5家特别有影响力,并且平台的应用数量和整个价值能够得到印证的平台提供商其行业地位逐步显现。”

他还表示,工业互联网可能不像消费互联网一样,到最后行业聚集度这么高,只剩下阿里、京东等。由于工业有很多细分的行业和特定的领域,这里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不可能到最后只排他性地剩下两、三家。

雷锋网了解到,因为与消费互联网存在本质的区别,工业互联网更多是满足差异化需求,所以未来会出现更多平台型企业,在自己所擅长的细分赛道很好的发展下去。

而现阶段,客观上讲各个平台提供商都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也就是说整个工业互联网的业内标准还没有完全地确定下来,还没达到可以相互打通这个阶段。而将来,平台和平台之间的打通,甚至使得平台上的APP可以跨平台来进行交换使用,最终达到这样的一种开放性则是行业趋势。

打赢“未来之战”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发布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未来展望中分析到:平台创新与竞争的大幕刚刚拉开,未来将有更多主体进入这一领域,但只有少数能最终构建起自己的“平台经济” ......

现阶段,腾讯云围绕WeMake平台,为了更好地应对工业互联网的“未来之战”,雷锋网了解到,他们将努力打磨产品。比如去年,腾讯WeMake平台推出了三大面向工业企业的数字引擎,其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云游移动协同引擎定位是提升企业无边界协同效率;

工业营销引擎旨在帮助企业构建端到端的C2B能力;

工业大数据引擎则是让机器更好的辅助人做决策,优化生产运营的效率。

腾讯今年会继续打磨好这三款产品,丰富这三款产品的能力与落地场景。另外,除了努力打磨产品,他们还将在以下3方面持续发力,具体情况如下:

  • 树标杆。树立更多可落地、可复用、可以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行业标杆。提升腾讯WeMake平台在工业领域的影响力。

  • 建生态。联合更多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比如自动化厂商、软件厂商、数据采集厂商),推出面向更多行业与场景的联合创新解决方案。

  • 区域深耕。腾讯云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经落地包括佛山、张家港、西安、长治、烟台、德州在内的10余个地市。2021年,腾讯一方面会加快更多区域平台的落地,同时加强区域平台的深度运营,为当地企业带来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腾讯云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不是竞争的逻辑,而是“共生、共赢”的逻辑,工业互联网的参与者必须要依靠其它各方才能获得成功。腾讯WeMake在工业互联网的定位是“连接器”、“工具箱”与“生态共建者”,“共享与协同”是迎接工业互联网未来的最好打开方式。

针对不同的生态伙伴,浙江蓝卓这边分为ISV、分代理商以及工程实施生态的,也有一些项目合作生态的。谭彰表示:

“从最开始的生态发展、生态合作,对生态伙伴进行培训和赋能,到进行生态产品、生态方案的集成,生态项目的共同实施,到后面再基于平台的生态分层等,蓝卓正在围绕supOS工业操作系统打造一条非常完整的“生态流水线”,可以让生态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高效,更加快速,让生态合作伙伴真正能够体会到跟平台合作的价值,形成长期共赢的生态模式。”

就如何更好地迎战未来,浙江蓝卓的发力重点主要为“平台+生态”。谭彰认为,真正能不能走得更远,最后PK的肯定是平台的厚度,平台的能力,平台的开放性,平台的易用性,平台对于我们各种企业的连接能力等。

此外,未来的竞争,可能不仅仅是平台和平台之间单独的竞争,而是围绕平台的生态和围绕其它平台的生态,这两个生态之间的竞争。

雷锋网了解到,平台本身的能力有差异,或者擅长点有差异,其外围的生态所提供的综合能力又有差异,因此,这个会影响到最终的未来竞争的格局。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平台的质量、客户的口碑以及生态能力、生态的口碑,这些是最终会影响工业企业客户对平台的接受程度,是否长期使用这个平台,怎么样使用平台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LZ6gJT0UpkxPLQUo.html#comments Mon, 08 Feb 2021 14:53:00 +0800
工业互联网的“第一高地”,在哪?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sMYZHvRdLzwoP3U.html

202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在疫情、逆全球化思潮、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下,将工业企业们推上了“存亡之战”,迫使其探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路。

也由此,一个酝酿多时的“超级风口”——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加速成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政府和企业们积极响应,竞相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提到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进度。另外,我们得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而工业互联网就属于其中重点扶持的领域。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设备连接总数超过4000万台(套),工业APP总数超过35万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在家电、能源、钢铁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成功应用。”

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不仅有西门子、PTC、SAP等国际厂商盘踞其中,本土更有航天云网、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海尔卡奥斯、阿里云等大批嫡系部队在高歌猛进。

那么接下来,国内的工业互联网浪潮会迎来怎样的变局?产业发展的“第一高地”将在哪里产生?

3大经济圈的工业互联网“土壤”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圈承载了人们太多的目光,三者各有规模,定位也各不相同。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而今,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互联网,三大经济圈会如何领跑全局呢?

通过梳理三大经济圈近些年响应国家层面的工业互联网政策而出台的地方性文件,再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可以看到三大经济圈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可谓各有千秋。

京津冀经济圈

首先,京津冀经济圈主要是以北京市为核心,带动津冀两地。其中,北京市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致力于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印发。

到了2020年6月,《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工业互联网项目产业政策,其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培育2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20家左右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形成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等。紧接着,北京市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据公开信息,在高端智库资源方面,北京市拥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工信部直属权威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在人才供给方面,北京市主要是拥有各类高校近百所,科研基础雄厚。

长三角经济圈

该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据公开信息,2017年时《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正式发布。次年,他们接着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4月8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到: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专网,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6月,上海市印发《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 》,到2022年,实现工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引领带动效能显著,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等。

目前,长三角制造业无论从产业规模、特色产业还是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已走在全国前列。汽车、生物医药、绿色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优势突显,正在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相关部门已在沪签署《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合作迈上新台阶。据公开信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和推广平台等一批平台以及ABB机器人、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三菱电梯智能机器人仓库等一批无人工厂项目启动建设。

珠三角经济圈

2018年,《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正式发布。广东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形成20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到了12月,《广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提出将通过实施网络基础设施改造行动、平台体系培育行动等六大行动,推动广州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2019年,广州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定制之都”案例城市称号,随后广州出台了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球首个聚焦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政策。实施“定制之都”532示范工程,评选出21家首批示范(培育)单位。

当前,广州建成了定制家居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定制家居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围了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此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正式在广州开通,成为全国五个节点之一,带动着广东省内其它市,以及福建、广西等地接入广州顶级节点......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于消费互联网,更需要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共创共赢的生态,才能实现共同成长。当我们有了良好的产业大环境后,要如何去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建立?

极速生长的主体玩家们

业内预计,工业互联网将是一条持续拓宽、景气度不断提升的赛道。作为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关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

但是,单一企业难以完全建成一个完整的平台,需要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建平台。行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模式创新,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位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转型升级。

就工业互联网市场中的主体而言,主要包括自动化厂商、工业企业、软件企业和ICT企业。众多企业的进入,携手推进了整个产业和生态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14%。

其中从区域来看,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最高,达到7205.76亿元。西南地区紧随其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4338.63亿元,珠三角、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3000亿元,分别为3847.09亿元、3773.73亿元。京津冀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2953.46亿元,东北、西北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1500亿元。

在2020年9月4号,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基于5G的远程影像诊断与协同服务解决方案”等66个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上榜。

其中包括:23个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的解决方案、32个恢复制造企业产能的解决方案 和 11个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将解决方案所属的企业主体所在地按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其它地区进行了梳理,最终发现:北京市有17个,上海市有8个,广东省有6个,浙江省有12个和江苏省有8个。以上这5个省市,包揽了66个解决方案的77%,而全国其它地区所占的解决方案仅为15个,占23%。

比如在23个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的解决方案中,北京市总共有7个,包括亚信科技、中国华能集团、中国铁路、北京海致网聚、航天神舟智慧、中化信息6个企业,和1个事业单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市共有1个企业,即上海联影医疗;而广东省则有2个,分别是剑科云智(深圳)和平安国际智慧城市;浙江省有3个,分别是浙江中控技术、浙江大华、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江苏省为3个,具体为南京优倍自动化、江苏徐工信息和海沃机械(中国)。剩下的7个,分布在广西省、云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等。

此外,在2020年工信部评定的“双跨”平台主体玩家中,北京市有航天云网、东方国信、用友网络3个;上海市有宝信软件;广东省有树根互联、工业富联、腾讯云;浙江省有阿里云、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2个;江苏省有徐工信息;山东省有海尔卡奥斯、浪潮云。

就以上这些数据的整体情况而言,工业互联网仍然是以3大经济圈为主进行分布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等均有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在引领当地的产业转型,实现“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的模式。

此外,某些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更是将负责项目交付、销售、研发的分公司驻扎到了全国各地,已近距离支撑当地的产业转型。山东青岛更是提出“发力工业互联网建设,着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样一个远大目标。

寻找“第一高地”

“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建设,从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开始的概念普及到现在进入第二个重要阶段——价值实现的阶段,从建设平台到进一步怎么用好平台的阶段。”海尔卡奥斯CTO谢海琴表示:

“过去几年,从技术的搭建和架构的理解上,国内的企业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让上平台的这些企业发挥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成功。”

如今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圈,可以说均有核心力量在引领当地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那么,工业互联网的“第一高地”将会在哪里产生?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高地。以‘赋能全国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围绕完善发展环境、夯实基础设施、打造赋能体系、深化行业应用4个方向推进。据公开信息,产业布局方面,北京市已经形成以顺义、海淀、朝阳、石景山四区为重点承载区,昌平等为拓展区的“4+N”产业集群发展布局。

再者,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除了吸引树根互联的总部来驻扎,还引进阿里云、航天云网、海尔卡奥斯、浪潮云等多家平台提供商加入。在深圳,则有工业富联、华为云和腾讯云在重点发力。

广州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设,协调推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接入广州顶级节点。广州正在加速形成集“节点部署、应用创新、方案研发、公共服务”于一身的自主可控标识解析产业高地......

而上海也在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为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而努力。据公开信息,虹口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分别与致景科技、东土科技、摩贝化学、甲佳智能、海克斯康等一批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进行集中签约,以及ABB机器人、汇众汽车零部件、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诺玛高端智能液压、三菱电梯智能机器人仓库等一批无人工厂项目启动建设。

谈及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优势,苏宁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瀚表示:

“一是比较好的金融服务优势,靠近金融中心;二是商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具备商业经济优势;三是上海有长三角领军地位,可以通过上海推动长三角工业发展。”

我们知道,从传统制造、精密制造迈向智造转型,少不了工业互联网的支撑。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更是抢占工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在互联网上半场,上海一直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比较有名的互联网巨头。而今,当进入了互联网下半场之后,上海能否凭借周边得天独厚的制造业资源顺利翻盘?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MsMYZHvRdLzwoP3U.html#comments Mon, 01 Feb 2021 14:13:00 +0800
需求为牵引的底色下,工业互联网企业们谁又再添新动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RV5REkPwcP7aaGJg.html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中的重要一员,在2020年可以说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阶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除了各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了地方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文件,并加大投入力度,一些资本方也在闻风跟进,助力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

比如「海尔卡奥斯」连续完成A轮和A+轮共计11.5亿的融资,「雪浪云」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德风科技」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设备连接总数超过4000万台(套),工业APP总数超过35万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在家电、能源、钢铁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成功应用。

如今,我们又来到2021年这个新的时间节点,工业互联网行业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以下是雷锋网对近期主要融资事件的整理。

「天圣华」获6000万元C轮融资

11月23日,北京天圣华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圣华”)对外披露完成6000万元C轮融资,资本方为中铝创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业务拓展、内部研发投入,并有机会并购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

据了解,「天圣华」成立于2015年11月,是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在电子、航空航天、船舶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为院所和企业提供智慧院所、智能工厂的全套解决方案。早期业务以工业软件为核心,包括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MOM(制造运营管理)、DCS/SCADA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SES(专业工程软件管理)、STS(仿真&测试解决方案管理)。

创始人臧嘉表示:

“天圣华在2018年之前专注于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尤其在生产制造环节服务了大批行业头部用户,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行业know-how,因此,天圣华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公司能够为客户搭建贴合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

「蘑菇物联」完成近亿元的B+轮融资

11月30日,「蘑菇物联」对外披露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资本方为襄禾资本、GGV纪源资本、元禾原点。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进一步打磨,拓展可落地场景,接下来将向更多通用工业设备领域的行业用户提供一站式AIoT的SaaS服务。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研发商「蘑菇物联」成立于2016年,其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为工厂通用设备服务,客户主要来自设备制造商、服务代理商、及终端工厂,公司可为用户提供订单管理、远程维保、整厂或产线的改造服务。

创始人沈国辉表示:

“蘑菇物联的发展路线倾向于先打通设备—产线—车间之后再在整个工厂层面做集成,搭建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整厂的智能化。因为工业底层的设备涉及到的生产厂家很多,还对应不同的年份、版本,这就导致设备新旧不一,通信协议、接口种类极多,还需要改造控制器,很难用一套统一的上层标准去适配所有的底层设备。”

「树根互联」完成8亿元C轮融资

12月17日,「树根互联」对外披露完成8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腾讯战略投资,海通投资、科源产业基金、天雅资本、建信金圆及现有股东众为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加更强劲的动力。

「树根互联」脱胎于三一重工,成立于2016年6月。截止目前,旗下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ROOTCLOUD)可为工业用户提供设备一站式快速接入和端到端的一站式的服务,以在产品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后市场服务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融资租赁、产业链金融、共享制造)等场景下,完成高可靠、高效率、低门槛、低成本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表示:

“树根互联在寂寞时创业,在热闹时冷静,在困难时坚守。2016年,树根互联发布根云1.0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尚未被人熟知;今天,领域热闹之时,树根互联仍深入工业现场干设备连接这样的‘脏活’‘苦活’‘累活’,为了让平台的落地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树根互联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专注打造平台型工业操作系统的能力,联合生态伙伴共同为中国新工业时代打造万物葱茏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寄云科技」完成了亿元B轮融资

1月14日,「寄云科技」对外披露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电科核心技术研发股权投资基金(北京)合伙企业。该轮融资一方面将继续强化寄云科技以数据智能为中心的平台产品能力,进一步推进工业数据的集成、处理、管理、分析和优化能力的提升;另外,将在能源、石化、电子、半导体、轨交、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大力推进行业智能化的步伐等。

据公开信息,「寄云科技」成立于2013年,旗下的寄云NeuSeer平台将工业设备、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工业客户提供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存储和转换、数据分析和建模,到工业大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等多维度平台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高端装备预测性维护、数字化产线、工艺质量优化以及生产安全等解决方案。

时培昕博士表示:

“高端制造行业是寄云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主战场,具有高度自动化连续生产、严格的过程控制、实时决策和控制等典型特点,急需结合工艺知识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技术,帮助行业客户实现设备可靠性提升、质量异常诊断和预测、产能分析和预测、供应链优化、和降低运维成本等核心价值,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数据智能化应用则是寄云科技实现这种价值创造的关键。”

... ...

以上这些,仅仅是近期完成融资动作的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中的一部分。

如果说,三年前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最坚实的一步,如今随着该行动计划的顺利收官,我国又开启“十四五规划”发展新征程。在2021年至2025年,中国将以需求为牵引,加快工业互联网的供给和需求双向迭代。

因此,我们相信在2021年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涌现出来,并得到资本的青睐,细分赛道上也会聚集大量的玩家。

那么,接下来工业互联网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可能?以及哪些新生力量会持续加入这个赛道?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RV5REkPwcP7aaGJg.html#comments Sat, 30 Jan 2021 23:53:00 +0800
工业4.0大潮下,工业富联如何输出“灯塔工厂”?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vw8yJ93nhVgaOR7I.html 在全球工业4.0底色下,一些制造企业率先依靠创新的科技应用走到了前列,打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同时,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近些年启动了全球“灯塔工厂”网络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以及评选这样的一些先进制造项目。

其中,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业富联”)位于深圳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也就是他们的“熄灯工厂”正是这一评选中顺利出线的一员,于2019年1月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名单。

现阶段,工业富联正承载着富士康集团(下称“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梦想,不仅对外落实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甚至在他们上市两周年论坛上提出在不同行业打造10个“灯塔工厂”解决方案标杆,将富士康数十年在制造业的沉淀多方位地进行输出。

那么,当我们将富士康在制造业的经验和能力应用到其它行业,要如何去复制或开展工作?

工业富联首席数据官刘宗长表示:

“灯塔工厂在做的时候,其实每一个项目的周期都会很长。打造灯塔工厂时,他们第一是从头部客户开始做;第二,无论是前面与客户策划这个项目的周期,还是熟悉对方业务的周期,以及交付周期其实都会比较长。”

“因此,第一年更多的是对外去把他们的方案做成这种市场推广的活动,慢慢地开始进行0~1的交付并树立标杆,到后面慢慢稳定成一些产品线,再去提升这种项目交付的效率。”

近期,雷锋网从打造10个“灯塔工厂”的工作进度,如何输出富士康在制造业的经验能力,以及“冲浪”工业4.0等视角对工业富联近期的工作成果进行简单整理,特地在此与大家分享。

打造10个“灯塔工厂”

据公开信息,工业富联目前在全国有8座熄灯工厂,生产和研发据点遍布11个国家,其中包括2万多名的研发人员。

现在工业富联有三大科技服务板块,包括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从灯塔工厂的规划、设计、用例的详细设计以及总包实施;再者,还有整个运营系统的导入和人才培养,不同场景都有硬软整合的方案;还有1+N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供应链上的服务。

其中入选为“灯塔工厂”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汇聚了供应链智慧决策、表面贴装智能制造平台、全自动柔性化装配产线、AI 智能分检分流系统以及生产大数据决策中心等单元。

在工业富联上市两周年论坛上,刘宗长透露:公司正与汽车零部件、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客户进行“灯塔工厂”的输出合作,2020年计划打造10个灯塔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标杆。

据公开信息,2020上半年他们与中信控股、中信戴卡、华润水泥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各方拟率先建设中信戴卡和华润水泥封开公司“灯塔工厂”项目。

在住宅工业方面,工业富联跟海鸥住工进行合作打造了数字化车间的系统,从MES到现场的智能化应用,相关的解决方案已在珠海、广州等工厂上线交付。此外,通过搭建基于5G的住宅工业协同设计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先进管理、工艺与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技术进行有机融合。

刘宗长表示:

“工业富联将依靠自身的独特性,为企业提供全站式数字化转型及灯塔工厂的打造,不仅是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更是落地实施。工业富联把自身在电子行业方面的经验,进行复制和对外分享。”

据官方信息,各个行业里面,工业富联不同的“灯塔工厂”客户的项目进展不太一样,但整体上,已初步在数量上已达到年度目标。比如他们已与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烟草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客户进行了合作,同时即将交付使用的“灯塔工厂”正在突击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灯塔工厂”评选。

如何复制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

2020年4月,工业富联发布公告称,公司战略投资凌云光技术,促进双方共同实现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在未来“灯塔工厂”的落地及前沿技术的研发,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富联持续发展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产品、技术及生态。

而按照外界的大致印象,工业富联形成了全球3C电子行业完整的供应链和智能制造能力。那么,他们如何引领其它更多非3C电子制造领域的先进制造模式,刘宗长对此表示:

“工业富联并不只在3C电子领域有所建树,更早一点工业富联还进行了垂直行业资源的整合,将很多上下游的产业链,比如金属加工表面处理、热工艺等制造经验进行融合。比如钢铁类,工业富联掌握了一些铸造锻造、焊接的工艺等,这些东西其实都可以对外去做。”

而对于烟草和水泥这些之前接触较少的垂直领域,雷锋网了解到,他们认为在制造的基本理念的认知上,其实是蛮一致的。工业富联并不仅仅立足于已经熟悉的范围内,如果新的行业有机会,比如烟草、水泥等,其毛利润比较高,本身属于高价值行业;再者,某些行业过去相对比较封闭和传统,但改造潜力较好等,这些工业富联也会果断去做。

灯塔工厂在进行落地时,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谈及对外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刘宗长表示:

“既然是跨到不同的行业里面去,这里面肯定是存在壁垒的,这需要时间去解决。同时,做灯塔工厂其实是一种能力的集成,在整个智能制造这个部分,我们其实是先把最难的或者说是“明珠”先拿到。在做灯塔工厂时,我们很认可世界经济论坛对于灯塔工厂评选的认可,因为它评审的工厂是有一定的标准和价值导向性的。”

雷锋网了解到,灯塔工厂在做的时候,其实每一个项目的周期都会很长。打造灯塔工厂时,他们第一是从头部客户开始做,第二,无论是前面跟客户去策划这个项目的周期,还是熟悉对方的业务周期,交付周期其实都会比较长,因此第一年更多的是对外去把他们的方案做成这种市场推广的活动,慢慢地开始进行0~1的交付并树立标杆,到后面慢慢稳定成一些产品线,再去提升这种效率。

据了解,“灯塔工厂”是工业富联内部团队负责交付,其中咨询团队大概有40多人,而整个交付的团队大约为数百人的规模。因为项目交付这是链条非常长的一个服务周期,根据初步的蓝图整体大约需要3到5年,这里面既要有懂得顶层设计有咨询能力的人,也要有核心的方案架构师,也有负责开发落地,较强能力的项目管理人员,以及还会给客户提供一些组织赋能,比如管理咨询和人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等。

预计2021年外界会看到很多的一些标杆集中地涌现出来,比如他们客户的成功案例,以及对内对外的新的灯塔工厂获得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等。目前,工业富联还提出产业价值升级合伙人的角色,希望甲乙方之间能够建立深度的合作。

“冲浪”工业4.0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将成长到2991.9亿美元,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9%。据麦肯锡调研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在2025年之前每年将创造高达11.1万亿美元的收入。

现阶段,工业富联采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战略,对外去做科技服务的输出。

首先是在智能制造方面,主要是对外输出灯塔工厂全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端到端的服务。

再者,在工业互联网层面,他们主要是提供科技服务。刘宗长表示:

“第一,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流程优化的完整垂直应用场景,全面集成于一个‘灯塔工厂’之内,并对外输出‘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推出硬软结合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提升应用推广和复制的速度。”

“第三,推出‘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产业伙伴打造行业应用和服务生态,提供面向产业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工业互联网主线,对于整个制造服务相关的,比如测试、打样、工业设计等服务。其目标是,如果未来客户他有一个好的产品或想法,就可以在富集云这个平台上找到所有支撑平台变为现实的一些要素。

而在整个电子制造上,它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制造服务,比如有些人需要SMT这种大量的制造服务,或钣金加工的这种服务,在上面都能找到相应的这种供应商和资源。

就现阶段来看,“灯塔工厂”正成为工业富联新的运营和主要的业务模式。一方面,通过优化工厂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带来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切实效益;另一方面,工业富联将其打包沉淀为整体解决方案对外输出,为公司带来新的科技服务营收。

在组织转型方面,他们还专门成立了“灯塔学院”,聚焦AT、OT、DT与PT融合需求,致力于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帮助企业建设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人才梯队,以支撑灯塔工厂建设实施和持续运营。

复制“工业富联”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不止需要耐心,还需要各种软硬件、专业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撑。

那么,当工业富联对外输出的“灯塔工厂”们顺利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后,会将他们自身带向何方?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vw8yJ93nhVgaOR7I.html#comments Thu, 21 Jan 2021 15:27:00 +0800
钢铁工业+工业互联网,如何大融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s62nbykC5cRiUVpy.html 目前,几乎所有工业行业都在针对其特点推进智能制造进程,赶搭工业互联网的东风,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

那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业——钢铁工业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都有哪些重要探索?两者如何融合发展?

我们知道,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比如在冶炼过程中涉及模型和参数动态调整、现场设备的实时控制,需要针对各种冶炼工序的产量、质量和成本进行全方位管控。然而,钢铁企业大多建厂时间早,厂区面积大,工业网络建设难度大。

而目前,除了有中冶赛迪、中国宝武、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在重点布局,还吸引来更多跨界的玩家。

1

据了解,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情况普遍处于工业自动化成熟,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的阶段,但在智慧应用领域仍在探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工艺生产流程、辅助经营决策的应用成为业内研究人员的关键课题。

2019智博会上,中冶赛迪发布了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云平台CISDigital,同时展示了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无人化生产、智慧决策和无边界协同的智能钢厂。CISDigital平台可以为流程工业提供包括智能生产管控、企业运营及外部生态协同等服务。

2020年1月,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宝武大数据中心成立,与中国宝武旗下的宝信软件合署办公,统筹宝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框架设计及前沿技术研究。

12月时,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正式发布。据公开信息,目前xIn3Plat平台已连接工业设备352+万台、工业模型1600+个,平台微服务2100+个,云化软件及工业APP 3800+个,注册企业用户14+万家。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已覆盖钢铁、医药、轨道交通、石化、金融、有色、农业、电商等多个行业。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斌表示:

“中国宝武正在持续构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欢迎钢铁生态圈上下游伙伴们共建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共同打造一个钢铁行业互联网平台示范标杆,成为协同发展的纽带和桥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钢铁行业竞争力。”

而河钢集团此前也自主研发了Weshare工业互联网产品,完成了4.0版本开发和测试。河钢集团通过运用Weshare工业互联网与钢铁主业进行对接,聚焦钢铁企业难题,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等各环节的信息贯通及协同等。

据了解,Weshare4.0版本具有AI大数据分析平台、多维数据可视化平台等六大模块,特别是可运用AI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并应用多场景分析。

此外,2020年5月,河钢、华为和东北大学联合推出的“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首个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河钢集团启动。据悉,这是河钢在5G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面的有力尝试,将进一步推动河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鞍钢集团在5G+工业化探索方面有专门的信息化公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系列产业化和创新的体系优势。信息产业公司涵盖了五大业务板块,信息、自动化、信息化、工业互联网等业务。同时,鞍钢集团、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探索了5G工业专网在鞍钢智慧炼钢中的应用。

2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在钢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方面,还吸引了阿里云、浪潮、用友等跨界玩家的参与。

2020年5月,阿里云联合钢企管家召开了钢铁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阿里云宣布将整合物联网技术资源,支持钢企管家在钢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及在钢铁全产业链上的延伸与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库伟表示:

“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启动,让钢铁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在线交易、在线运维、在线服务和在线信用,大大提高交易链路的同时,能够加强产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钢企管家和阿里云框架合作签约的重要一幕,也拉开了工业互联网在钢铁行业展开数字化变革的新篇章。”

6月,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等来到德龙集团,与德龙、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等就钢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方面合作进行探讨。

德龙希望通过与阿里云合作,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引领钢铁智能制造的发展。而目前,德龙和阿里正在实施数据中台、带钢表面检测判级、废钢智能判定、转炉大数据优化4个项目。未来,双方将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金融、智慧物流、采购电商等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早前,浪潮与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领域,加强资源共享与互补,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据了解,浪潮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面向钢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风电/光伏、化工、储备等行业,构建了行业解决方案。

而河南某钢铁企业基于用友精智平台的AIoT和安环服务管控安全生产的漏洞,实现了全厂PLC、DCS、能源仪表、微型空气站、火灾烟感报警信号、废气废水等设备在线监测,实现了安全管理的精准防控。

 ... ...

尽管各路玩家都在从不同角度切入钢铁工业互联网,但从宝信软件的公开信息得出,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制造,钢铁企业有四个重要的关注点。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无边界协同。对智能制造而言,协同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点,任何时候都要靠协同提高效率;

第二,系统重构。过去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系统,这个系统和现在的工业互联网不一样,需要重构;

第三,流程再造。企业运营有其自有流程,但是为了顺应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需求,固化的流程需要再造,流程再造就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变革;

第四,应用数据。基于应用数据,追求运营模式的创新。运营数据不是为了重复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其实过去的传统方法对解决很多问题非常有效。

加上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企业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未来,在钢铁工业大力推进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后,在钢铁巨头们和跨界玩家的助力下,这会给钢铁工业带来哪些巨变......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s62nbykC5cRiUVpy.html#comments Sun, 17 Jan 2021 00:18:00 +0800
2020年,工业互联网的“领头羊”们都干了些什么?| 年终盘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3p1F17RyBKlTqV7.html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2017年,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正好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工业互联网被划分为“新基建”的第一年。

值此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我们还迎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新征程。2021年至2025年,中国将以需求为牵引,加快工业互联网的供给和需求双向迭代。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工业互联网的“领头羊”们都有哪些大动作?

浪潮云:加码布局工业互联网

2020年6月22日,“云洲启·生万象”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2.0发布会举行,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 2.0、云洲质量码平台以及云洲云ERP解决方案三箭齐发,加码布局工业互联网。

接着,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QID平台暨国家顶级节点(重庆)重大应用发布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浪潮联合信通院依托重庆国家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建设运营质量码平台,将成为西部十省的赋码中心,构建起依托顶级节点的全国质量码平台体系。同时,浪潮在重庆投资建设的“中国-新加坡工业互联网标准研究中心”,实现中国新加坡工业品标准互认、“一码通关”。

7月22日,浪潮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聚焦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基于标识解析的QID、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工业内网网络安全、安全检测实验室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8月28日,浪潮云舟联盟-QID计划核心伙伴签约仪式在济南成功召开,浪潮云聚焦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行业发展及生态需求,正式发起成立浪潮云舟联盟QID计划,首批16家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参与签约并获联盟授牌。

9月16日,工业互联网QID标准(重庆)联盟成立仪式在2020线上智博会举行。同月,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与浪潮云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10月,中国酒业协会与浪潮共同发布基于国家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中国酒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暨真实年份酒及老酒运营体系。

11月初,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0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等汽车厂商和浪潮云、富士康等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高校、学会和科研院所,共同创建的汽车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11月下旬,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深圳信通院青岛中心正式签署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合作发展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基于国家标识解析体系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和运营。

阿里:构建生态型平台

2018年是阿里正式进军工业互联网的一年,先后推出ET工业大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核心产品。到了2020年,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据2020年4月的报道,广东省海伦宝电器、威博电器、博尔家电、科荣电器等50多家小家电企业借助阿里云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数字工厂”相继落地。

5月,阿里云联合新天元色纺打造的色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落地。同时,阿里云联合钢企管家召开了钢铁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阿里云宣布将整合物联网技术资源,支持钢企管家在钢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及在钢铁全产业链上的延伸与发展。

到了6 月9日,阿里云在2020云峰会上正式发布“云上春雷”计划,升级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云将在未来3年新增100万家企业上云,培养1000家行业服务商,助力10000家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

7月,阿里云与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联合宣布,阿里云宁波市工业互联网中心正式落户宁波文创港。

9月16日,阿里旗下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亮相。瞄准中小商家痛点,打造新制造样板工厂,率先在服装行业推出犀牛智造。

10月,邯郸市宣布与阿里云合作建设“飞雁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按计划,阿里云还将在邯郸市成立“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而据了解,阿里云已在全国多个省市落地了飞象、飞龙等工业互联网平台。

树根互联:再次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

4月28日,树根互联举办“2020树根互联生态大会暨森林计划发布会”。会上,他们开启“森林计划伙伴招募项目”,面向物联硬件合作伙伴、工业软件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合作伙伴、集成商合作伙伴、渠道类合作伙伴、咨询类合作伙伴发出招募计划。

7月2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上,会上,江苏树根互联和苏州金龙客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支持下,两大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全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典型标杆工厂,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

10月23日,Gartner发布的《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显示,有来自9个国家的1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入选。其中,中国唯有树根互联根云(ROOTCLOUD)平台成功跻身这一顶级榜单,并且已是连续第二次入选。同时,树根互联和升禾环保共同签署了环卫产业互联网平台首个中心主导应用项目。树根互联利用自身平台能力,结合升禾环卫在道路清扫与垃圾收运等版块主导力,开展深入合作。

12月15日,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在全国工商联“德胜门大讲堂”上透露,树根互联“一带一路”总部将设在重庆,今后以重庆为原点,以根云(ROOTCLOUD)平台为网络底座,辐射东盟、东南亚及欧盟,构筑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全球竞争的通道。

12月17日,树根互联宣布已完成C轮8亿元融资,这是吸引经纬中国、国投创新、和君资本等投资之后,树根互联再一次获得了投资机构投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腾讯战略投资,海通投资、科源产业基金、天雅资本、建信金圆及现有股东众为资本跟投......

海尔卡奥斯:完成连续两轮亿级融资

3月31日,海尔卡奥斯对外公布A轮融资云签约完成,融资规模达9.5亿人民币,创下工业互联网平台A轮融资规模之最。

4月26日,湖南省郴州市与海尔卡奥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一平台、一产业和一基金",重点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产业基金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发挥各自能力优势,支持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郴州市的布局、建设和落地,共同为郴州发展贡献力量。

接着,海尔卡奥斯联合中国兆美共建玻璃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仪式在河北举行。该平台上线后,可以打通玻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最终通过“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创用户最佳体验。

6月,卡奥斯正式加入由联邦经济部、弗劳恩霍夫协会和企业发起的GAIA-X 数据生态系统的核心组织之一国际数据空间IDS协会,并与弗劳恩霍夫协会软件系统工程研究院共同启动了“从卡奥斯COSMOPlat大规模定制模式到GAIA-X架构”的合作项目。由此,卡奥斯成为欧盟以外最先拥抱GAIA-X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通过大规模定制模式补充了数据主权的实施架构和实践案例,为德国企业赋能。

7月29日,海尔智家向青岛海尔生态投资有限公司转让公司持有的海尔卡奥斯的54.50%股权。据了解,海尔生态投资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与公司同为海尔集团实际控制下的企业。此外,他们再与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完成2亿元A+轮融资签约。

11月,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上,青岛酒店学院与海尔卡奥斯签约,共研共建工业互联网+酒店业资源库。资源库主要包含课程开发、课件教学、视频微课、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工业互联网概述,网络互联与数据互通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实施案例等五大模块的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工业富联:打造10个“灯塔工厂”

4月3日,工业富联发布公告投资凌云光技术。促进双方共同实现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在未来灯塔工厂的落地及前沿技术的研发,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工业富联持续发展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产品、技术及生态。

5月,工业富联、中信控股、中信戴卡、华润水泥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打造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向汽车零部件行业、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提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基于合资公司这一平台,各方拟率先建设中信戴卡和华润水泥封开公司“灯塔工厂”项目。

7月5日公告,工业富联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DC Software持有的鼎捷软件的3997.13万股股份,成为标的鼎捷软件第一大股东。

工业富联表示,这将是公司进一步落实“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重要举措,借此让工业富联数字化工业的整体能力与鼎捷软件工业软件方面的设计、研发、运维等能力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科技水平,以及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整体实力,引领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7月14日,腾讯云与工业富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升级将充分利用腾讯云自身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优势,协助工业富联完成企业云平台建设,推动内部业务系统及应用迁移上云,以及新技术在制造现场及企业管理的应用。双方还将输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经验与能力,打造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数字“灯塔工厂”标杆,共同建设数字产业合作伙伴生态圈。

10月,工业富联与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工业富联位于衡阳、晋城、佛山等地的“智造谷”项目为基地,共同开拓激光熔覆、激光焊接/切割、3D金属打印等领域的产品及服务市场,打造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等。

12月26日,位于湖南衡阳白沙洲工业园的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正式开业。对于工业富联来说,衡阳智造谷承载了许多新尝试:它是全国首座“灯塔工厂”应用示范及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工业富联携手政府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合作打造智造产业生态的首项目。

......

业内预计,工业互联网将是一条持续拓宽、景气度不断提升的赛道。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 2020 年)》显示, 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41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22.14%,其中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0.92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9.86%。

据公开信息显示,全国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设备连接总数超过4000万台(套),工业APP总数超过35万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在家电、能源、钢铁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成功应用。

随着12月,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简称“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从2019年10大“双跨”到2020年的15大“双跨”平台(排名不分先后)。在原本的航天云网INDICS、卡奥斯COSMOPlat、徐工信息汉云、树根互联根云、阿里supET、用友精智、华为FusionPlant等10大“双跨”平台基础上,又新增腾讯WeMake、忽米H-IIP、宝信xIn3Plat、蓝卓supOS和紫光UNIPower五个平台。

随着入局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大玩家越来越多,将为赛道增加更多的看点。未来,工业互联网还将怎样进一步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呢?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y3p1F17RyBKlTqV7.html#comments Sat, 02 Jan 2021 21:51:00 +0800
2021,重估徐工信息『汉云』的“双跨”版图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ed565krwlvfr1iz1.html

身为工业互联网的“局中人”,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双跨”平台。这既是当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行业现状,更代表着创新发展的风向。

2017年-2018年,当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兴起时,业内爆发了“平台热”,一些来自家电、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龙头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如今经过几年的摸索,国内逐渐培育出一批“双跨”平台,引领着工业互联网行业走向大规模落地阶段。12月22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即“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此国内的工业互联网行业逐渐形成以“双跨”平台为首,各类主体玩家相互混战、割据的战局。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另一个“解决方案热”正在悄然升温。其中,早在2014年就成立的徐工信息,作为元老级“双跨”平台提供商,当前正在瞄准具体场景的核心问题,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多垂直领域落地以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基于汉云平台,他们打造了金融租赁大资产贷后风控管理、白茶行业新零售、教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等一系列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雷锋网了解到,以江苏省作为坐标原点,现阶段徐工信息已经将触角延伸到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福建、广东等全国各地,“围绕着垂直行业,围绕着大客户,围绕着区域”进行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并赢得了中电建、海进机械、中国铁建、江西铜业、泰隆减速机、中交集团等行业龙头的青睐与信任。

而今,当我们回顾徐工信息的成长曲线和赋能路径,2021,他们的“双跨”版图还会如何变化?

成长的曲线

据公开信息,徐工信息是于2014年在江苏省徐州市成立的,脱胎于徐工,现已打造20个行业子平台,总共为70多个细分领域提供服务,年复合增长率达60%。

回顾其近年来的成长曲线,我们发现:2017年上半年,徐工信息基于自身在工程机械移动设备的应用经验,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推广至其它移动类设备领域,包括物流车辆、新能源汽车、环卫车辆、重卡、渣土车等。

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在了解徐工信息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做出指示。因此,汉云平台不仅要连接国内,更要连接“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

到了2018年12月,徐工信息升级发布了汉云平台。次年12月,再对外宣布完成3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

而今年初,徐工信息通过汉云平台紧急调配在线设备驰援武汉、河南、北京、西安“小汤山”医院建设。比如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通过汉云平台去监测设备,包括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混凝搅拌车、装载机六大类设备一起协同工作。此外,他们组建红外成像体温筛查系统研发团队,基于汉云平台开发了疫情防控筛查系统等......

11月12日,徐工信息与润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资本、技术及产品研发、联合创新、外部市场拓展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

据公开信息,目前汉云平台在平台服务赋能方面,已赋能于建设机加工、纺织、服装、环保、机床、橡胶等20个行业子平台,服务建筑施工、新能源、物流、机械制造、高端装备、智慧城市、核心零部件等70多个细分领域。同时,在区域拓展方面,覆盖22个省及直辖市,44个地级市及59个县级市等。作为国家级“双跨”平台,汉云平台目前已承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工业机理模型、标识解析等近十项国家级重大专项。

随着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主题从概念普及转为落地实践,从“平台热”逐渐回归到理性,当前主体玩家们正瞄准行业痛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更多解决方案的落地。可以说,如何打磨出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正成为平台提供商们要研究的关键课题。

三大主线下,徐工信息重推行业化解决方案

作为2014年成立的平台提供商,徐工信息已覆盖70多个细分领域,客户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加上工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工业Know-How,那么徐工信息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总体来讲,徐工信息是围绕着垂直行业,围绕着大客户,围绕着区域这三条主线进行布局的。

“当时我给内部团队提出来,龙头企业肯定是带动创新的,那么这些龙头企业就是我们的大客户,我们要帮助这些大客户他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张启亮表示:

“对于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也就是不管哪个城市,它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我们要围绕这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去发展工业互联网。”

“在具体垂直行业的选择方面,不管是做纺织、建筑施工等离散制造,还是其它的行业,徐工信息都要将自己打造成这个行业的专家。”

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做平台运营的企业较少真正地深入到每个细分行业的最终落地,因为有这么多行业、这么多客户,如果他们作为一家项目制公司再怎么做,人都是不够的,也不可能服务好客户。因此,专注于做平台运营的公司怎样去服务好生态下的合作伙伴,这是很重要的。做平台运营的公司,尽管其企业用户的数量为数百个,但最终他们可能覆盖几十万个最终的客户。

因此,类似徐工信息这样侧重于平台运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只要明确好解决方案落地的大致方向,就能以此构建其丰富的下游生态体系。而张启亮就曾对“双跨”平台的赋能作此总结:

“工业互联网是不是跨行业,跨多少行业不重要,关键是在垂直领域有多深入。”

基于此,当前徐工信息面向工业互联网清晰地打造了金融租赁大资产贷后风控管理、白茶行业新零售、教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筑施工行业、核心零部件行业智能工厂、新能源物流行业、中小企业制造运营平台、工程机械智能服务、售后配件零售业等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金融租赁大资产贷后风控管理解决方案中,尽管金融租赁行业近年业务和利润持续增长,但大资产贷后风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场核查等方式去发现资产风险会较为滞后,再者由于贷后资产分散在全国各地,即便项目管理人员常年出差仍然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资产运营情况等。此外,贷后业务涉及的资产种类繁多,多业务类型并行等也给大资产贷后风控带来挑战。

徐工信息面向金融租赁行业大资产项目的总体业务情况,为支撑不同板块资产/项目的综合风控管理,建设了汉云大资产贷后风控管理平台。主要面向电厂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智能数控制造设备、工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大型资产和专业化资产。

在终端侧,根据不同的监控要求,面向电厂等项目类的资产建设过程监管、投产项目的运营数据监控,及其它不同资产类型,提供不同的物联网终端和网关。通过汉云IoT引擎接入数据,基于平台的能力为线上监管提供工具,依托大数据分析为整体风控管理提供支撑。

金融租赁大资产贷后风控平台为探索综合大型资产项目的风险控制提供了样本工程,融合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视觉识别和大数据建模分析技术,为贷后资产的安全保驾护航。据了解,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落地在华融租赁和中铁金租等金融行业的企业。

而在白茶行业新零售解决方案,针对白茶行业现阶段面临的市场品牌不够突出,营销模式比较传统,仓储要求相对复杂,定价标准难以统一以及产业链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发展难题,徐工信息基于汉云平台的微服务开发框架打造了白茶行业新零售解决方案,全方位打造支撑白茶交易、展示、检测、仓储、信息、物流、培训、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白茶交易市场。

雷锋网了解到,该解决方案共由市场运营板块、电商板块、供应链金融板块、仓储管理板块、溯源管理板块五大板块组成。比如市场运营板块是以白茶城为实体,通过打通并采集从原料、生产、运输、经销商、消费者等全链条数据,利用大数据算法,通过全国白茶的集散交易中心来发布“白茶价格指数”;完成白茶城内商铺管理以及白茶进、销、存管理,实现白茶城市商铺的精细化管理。

图为白茶价格指数

雷锋网了解到,当前该解决方案已在政和中国白茶城落地,在行业内后期可在红茶、绿茶、普洱茶等多个不同种类茶品中进行推广。此外,随着新零售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该解决方案还可应用并推广到其它农产品(比如咖啡、蜂蜜、奶制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推广。

还有就是教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比如院校方面,还未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缺乏工业互联网课程标准、教学体系、教材等,而企业招聘无法从社会、院校招聘到完全相吻合的全方位的人才。

徐工信息借助教育部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机会,他们申办了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领域证书《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书》,与院校合力共建工业互联网专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

其提供的实训系统以整车装配为教学案例,通过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实现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监控管理、数据上云,进行工业互联网云应用。硬件平台完成原材料出库、车身加工模拟、整车装配、组装检测、成品入库等工艺过程,模拟车间生产,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应用及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嵌入VR技术,实时了解现场情况、故障报警等。配合这套实训系统,徐工信息可以提供包含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线上、线下培训、配套的课程教材、师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目前,徐工信息该解决方案已经签约落地近20大高校,包括苏州市职业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此外,他们还面向纺织、服装、电子设备制造、路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塑料制品、机床加工、环保、OEM厂商车联网、化工、医疗等领域反复打磨出更多行业化解决方案,让汉云平台与更多垂直领域深度耦合,夯实自身的基本盘。

汉云平台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底座”,正成为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超级枢纽,不仅孕育着丰富的工业应用,还为徐工信息吸引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和工业企业客户在此生态圈中聚集并生长。

重估“双跨”版图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显示,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达到 3.41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44%。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3.7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将升高至 3.63%。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作为产业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徐工信息为中电建、海进机械、中国铁建、江西铜业、泰隆减速机、中交集团等工业客户进行了赋能。

雷锋网进一步了解到,比如面向中电建,徐工信息针对他们施工设备闲置率高、施工设备管理手段落后、资金链压力大等痛点问题,为其打造了设备共享交易服务平台应用案例,其包括新机、二手机、配件交易,设备共享、设备租赁、人力资源市场、金融服务、智能物联、设备管理等七大核心服务。

据官方信息,目前本方案在中电建的落地项目——大家机械,平台月访问量达200万左右,访客数达40万左右,入驻企业供应商和个体工商户供应商300多家,平台涵盖125个工程机械品牌,24个工程设备大类,12个配件大类。

而在海进机械,也就是昆山市海进机械有限公司,徐工信息针对其设备远程管理难、售后运维成本高、设备易耗品无统一监测与管理等痛点,基于汉云平台定制化开发出面向纺织机械行业的设备大数据云平台,快速响应设备异常,进而实现快速诊断、精准解决设备故障,提升设备生产效率,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提升产品价值。

从提升设备故障响应与处理能力、提升设备操作专业能力,以及优化设备制造工艺三个层面提升海进机械的设备管理能力。

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徐工信息为江西铜业实施了赋能。据官方信息,徐工信息通过基于汉云平台的智能化始极片剥片机组应用,帮助江铜集团节约了人工成本80%,通过机器人集群结合各自动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将质量信息数据化,有效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设备联网采集生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工艺和产能统计。

此外,围绕龙头企业,徐工信息在灯塔客户的拓展方面,还积累了中铁金租、中交一公局等20多个大型央企和行业500强标杆客户案例。

2020年,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从概念走向应用落地,业内围绕平台的创新与竞争更加地活跃。同时,平台提供商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在更多领域被应用已成为“双跨”平台们决胜未来的关键......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是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 两大操作系统一统江湖的时代,那么,工业互联网时代,谁将牵动着时代的脉搏?是否谁提供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最好并且用户最多,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 》显示,一旦个别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规模优势后,海量的数据、应用、合作伙伴资源和逐渐摊薄的建设推广成本将对同领域内的竞争平台形成降维打击,甚至是将竞争者转化成其生态的参与者。

徐工信息作为元老级“双跨”平台,随着他们这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在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这一波优势必然会反哺到他们的汉云平台的生态建设中。而以2020年为重要节点,2021年徐工信息围绕生态建设的诸多动作和解决方案的落地,将成为他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双跨”版图的“张力”和“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讲,只有解决方案在各种工业现场进行实践,不断被打磨得越来越成熟,并且深度赋能更多的垂直领域,才能助力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同时也成就徐工信息自身。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ed565krwlvfr1iz1.html#comments Wed, 30 Dec 2020 09:39:00 +0800
7年打磨,赛意信息的『谷神』平台终亮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7TP67LKxBvLucbAN.html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是由很多的东西组合起来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国内众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中,不乏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的企业,比如“双跨”平台们需要各种合作伙伴一起构建大的生态,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项目交付型企业专门助力第三方构建他们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落地相关应用。

相比前者专注平台运营,一路高歌猛进地夯实各自的基本盘,后者中的项目交付型企业则是另一种玩法。而赛意信息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近日,赛意信息在佛山顺德举办了“2020中国企业数字化峰会暨赛意信息用户大会”。会上,他们发布了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产品——“谷神”平台。在发布现场,赛意信息副总裁、工业互联网子公司总经理蔡胜龙提到:

“赛意信息的平台不是以运营为主的平台,不是与市面上数百家的平台进行正面的竞争,我们更多地是提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

雷锋网了解到,以2005年为起点,赛意信息从ERP实施开发、企业信息化服务,再到如今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者,赛意信息工业互联网当前正在构建“1+1+1+N”的服务能力。

“谷神”平台1.0发布

本次发布的“谷神”平台,是集设计、开发、集成、实施、应用、治理于一体的企业云平台。尽管近期赛意信息才正式打包对外发布,但该平台已在公司内打磨了7年。

追溯其发端,我们发现该平台最早是在2013年赛意信息和京博石化共同打造地炼(即地方性炼油)行业B2B电商平台时产生的。当时采用Oracle ADF的技术架构,使用Oracle成熟的业务架构及技术体系,深度集成了ERP系统。

次年,他们又和汽车经销商共同打造了B2B2B的汽车电商平台。同时,他们意识到仅仅依靠Oracle ADF架构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的场景问题,接着他们大量研究了很多其它的开源Java架构,还有相对成熟的PHP LAMP体系。

2016年,当他们回归到用户场景的核心需求时又重构了该技术平台,与金逸影视、澳优乳业先后达成合作。

到了2018年,随着赛意信息正式切入工业互联网赛道,公司还建立了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在监测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同时将技术平台升级为云原生架构。

而现阶段,公司正式升级技术中台战略为公司级的技术战略,并正式发布“谷神”平台1.0版本。

雷锋网了解到,“谷神”平台1.0版本的技术架构是采用Java+VUE+RN+CSS3技术,统一构建PC和移动端应用,提升体验、提高速度、缩短周期、降低难度。此外,他在工业现场应用时可以达到组件独立专注、存储更简单高效、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收放自如等。运行环境可以支持三种部署方式,包括容器化部署、虚拟化部署、物理机部署。

组件独立专注:引入微前端、微服务;

存储更简单高效: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NewSQL-TiDB)、时序数据库(Tdengine/Cassandra);

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收放自如:每一次部署根据业务复杂度、用户量、数据量、并发访问量等维度对技术组件进行裁剪。

雷锋网了解到,“谷神”平台是由谷神、物联网平台、产品设计中心、数据中台、软件工厂以及运维平台六大系列组件组成。由于现阶段“谷神”平台的部分技术功能还在持续升级,未来他们将围绕六大组件不停地去迭代出新的版本,此外,在用户体验方面进行更多的优化。

而打造“谷神”平台时,所谓的敏捷IT实际上是提供一套工具箱,使其可以很快地响应用户的需求。该平台对于外部的工业用户更像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对于自身而言,更是他们的“工业母机”。

如何布局工业互联网?

在国内数百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有擅长离散制造业的,也有擅长流程制造业的,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同时,据信通院和其它公开数据,2018年国内数百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玩家中,大约46%来自制造业。

在强敌环伺的工业互联网市场中,那么赛意信息的工业互联网是如何布局的?

从技术产品等服务工业企业的能力方面,赛意信息旗下工业互联网子公司的布局可总结为“1+1+1+N”,其是由守中物联平台、知本数据中台、谷神技术平台以及N个工业应用组成。具体情况为:

  • 守中物联平台,主要是做数据采集,承接泛在感知的数据。

  • 知本数据中台,当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价值变现时,需要建立很多数据模型,这个中台是负责数据的存储、建模和数据分析等。

  • 谷神技术平台,是解决敏捷IT响应的问题。在数据采集和建模完成后,前端的应用是很灵活、碎片化的,甚至是专业化,因此需要技术的使能平台,让他去快速地响应用户端的各种差异化的需求。

  • N是指N个场景应用,赛意工业互联网是做跟设备直接相关的场景应用。

雷锋网了解到,工业设备有4大类数据类型,包括设备过程的数据、设备运行所使用到的能源数据、设备所在空间的环境数据和生产产品的参数,而赛意信息更聚焦于设备运行数据,这是跟设备运维、设备的健康状态更相关的。所谓N个应用,主要是智慧运维、能效管理、远程售后服务、产业园区等。 

谈及“谷神”平台在赛意信息工业互联网子公司业务板块中的战略地位,蔡胜龙表示:

“赛意信息以前的很多产品是分属于各个事业部的,现在随着产品线越来越多,同一个客户也可能有不同的产品线,这意味着同一客户里面可能有不同的技术体系,因此赛意信息希望通过“谷神”平台去作为统一他们所有产品的一个技术底座,使其产品的风格统一,技术的能力要求统一,内部人员的流动可以统一进行调配。”

可以说,“谷神”平台既是技术平台,更是赛意信息工业互联网的“工业母机”。

雷锋网了解到,赛意信息的守中物联平台、知本数据中台、CAM、SM供应链等都是基于该平台开发出来的。他们不是做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而是帮助客户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做数字化转型赋能解决方案。

另外,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是由很多的东西组合起来的,赛意信息主要是为头部企业构建他们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这又是个渐进式的过程,一般地,企业不会一下子构建很大的技术架构,因此可以相当于模组化一样将平台先拆分出来,像搭积木一样,先搭这个,再搭那个。比如远程运维,工业企业只要加守中物联平台,再加谷神技术平台,然后做一个工业APP就可以用了,而不需要去做大量的故障预测和分析,因为不需要状态数据。

平台运营与项目交付

在对外赋能的布局上,有的平台提供商的发展路线是“围绕着垂直行业,围绕着大客户,围绕着区域开始做”;有的区域性影响力原本较强的平台提供商,则根据当地产业特色进行垂直行业的扩充,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还有的,选择在个别垂直领域已有既定用户群的工业服务性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一起共创工业互联网事业版图......

在2019年工信部认定的“双跨”国家队中,海尔卡奥斯的COSMOPlat平台主要是对家电、电子、服装、农业、化工、模具、机械、房车、建陶、能源、教育、食品、大健康、交通、智慧城市这15个垂直行业提供全场景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树根互联,其根云平台已经服务81个细分的工业行业,打造出工程机械产业链、流体机械产业链、定制家居产业链、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等20个产业链平台,连接超过72万台制造业的设备、总数超5000亿的资产,并为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

浪潮云的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的垂直领域有装备制造、机械制造、制药、化工、服装等......

一般来讲,这些做平台运营的企业团队规模约为数百人,而赋能的领域如此之多,加上工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工业Know-How,一个数百人的团队如何在每一个垂直领域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做平台运营的企业较少或不会真正地深入到每个细分行业的最终解决方案,因为有这么多行业、这么多客户,如果他们作为一家项目制公司再怎么做,人都是不够的,也不可能服务好客户。因此,专注于做平台运营的公司怎样去服务好生态下的合作伙伴,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做平台运营的公司,尽管其企业用户的数量为数百个,但最终他们可能覆盖几十万个最终的客户。通过深度服务于第一层级合作伙伴,再由它们去服务于垂直行业下游更多的企业用户。

那么像赛意信息这种侧重项目交付的企业是如何做的?

雷锋网了解到,赛意信息目前聚焦于生产排程、智慧运维、远程售后、能效管理等这些场景一步步进行扩充。智能运维方面他们在装备制造这个领域和很多知名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合作,远程售后也是一样。因为当他们的装备卖给客户,那么对于客户来说这就是核心生产设备,而核心生产设备的健康保障的运维服务就显得比较重要。对于用户来说,是有一个直接的投入产出,比如设备意外停机会影响它的生产。

此外,据蔡胜龙透露,比如他们与中国移动(河南)合作,后者会把客户开放给赛意信息工业互联网子公司,由他们最终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能力,并基于中国移动的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去做故障预测的应用。

而先前他们主推的用工业手环做故障预测,由于工业手环的成本高达数千元(主要是传感器的成本较高),其实在采集和预测成本没有下降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大规模的推广。当他们延伸过来去做智慧运维、远程售后、智慧能效管理以及在产业园区延展相关的业务时,他们已从装备制造行业、污水处理、重金属回收等一步步扩充相关的工业服务,从更细分的场景一步步进行深耕,将工业互联网应用进行落地。

]]>
工业互联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7TP67LKxBvLucbAN.html#comments Thu, 24 Dec 2020 17:13: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