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www.xyschoolife.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www.xyschoolife.com 2015 www.xyschoo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Thu, 24 Mar 2022 00:49:21 +0800 新略数智连续完成三轮融资,致力于打造全域营销数据平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8s9c0Q6dLYTOpsrF.html

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纷纷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工业尝试以机器替代人的生产方式,酒店、餐饮尝试启动机器人送餐的模式;医疗行业开始远程会诊...... 

其中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非消费莫属,尤其是疫情刺激下,许多商超平台开始将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后疫情时代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也改变了人们日常的消费习惯,大多数人开始从线下实体店消费转为线上消费。

当然在数字化浪潮的刺激下,众多企业也享受了其带来的新红利。 

去年双 11 活动中,moody 作为天猫新锐旗舰品牌,新增高质量目标人群、Z 世代等全体购买人数、销售额同比提升超过 400%;安踏品牌女性消费者占比增长 8 个百分点,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提升 4 个百分点;LA MER 作为奢美品类的领先品牌,并在双 11 销量首破 10 亿,继续维持领先地位, 

这些成绩的背后更多地是“硬核技术”——全域营销数字化的支撑。所谓的全域营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跨平台整合营销全链路数据,并分析、洞察、应用,以实现营销效率和效果的双重提升。 

全域营销数字化的概念并非凭空出现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目前存量市场的竞争环境下,加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数字化程度提升,全域营销已成必然结果。

在全域营销环境下数字零售业正在迎来全面的变革。通过挖掘顾客相关数据,洞察顾客行为差异,进行科学化数字营销接触管理,更好实现了新零售时代下的精准营销,有力推动了线上线下零售业的全新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也给专注于全域消费者数字化营销服务商带来了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近日,新略数智宣布完成A 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在去年9 月就已经完成,由红杉中国、高瓴创投、元璟资本投资。此前,新略数智曾获鼎聚资本天使轮及初心资本Pre-A 轮投资,三轮融资金额累计超 1 亿元人民币。据悉,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新略数智在2020年成立之初就将目光聚焦在了消费品赛道。被问及原因?

新略数智创始人 & CEO 周芳雷表示:第一,目前整个品牌线呈现多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过去消费品牌线经营聚焦在少量某一两个平台。但今天随着这种新的电商平台的崛起,涌现出了诸如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一代短视频和直播平台。 第二,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增长趋缓,从流量红利阶段进入数据红利阶段,大家开始注重精细化营销。 

“和我的个人工作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我是2015年进入天猫一直负责数据业务,即怎么用数据帮助品牌更好的精细化运营,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能把我在天猫平台的经验复制到多平台的场景中去,”周芳雷补充道。 

众所周知,全域营销是由阿里巴巴在2016年提出的,数据驱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智化营销方法论。自此之后也有不少企业针对这一新概念进行着技术产品的研发,就目前格局看来,国内市面上具备全域消费者运营产品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独立厂商和互联网大厂。独立厂商产品历经市场和客户检验,客户触点广泛,竞争实力不容小觑。 

独立厂商中以云徙科技、群脉等企业为代表;互联网大厂中,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Quick Audience通过为企业提供全链路消费者资产管理服务,已然进入了头部玩家行列。不过,无论是背靠大厂,还是创业企业,“能否切实落地”是零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选择服务商的恒久标准。

新略数智作为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的新兵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

但是周芳雷表示,一个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业务场景,而不是单纯的基于某项技术或某个风口,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就是可持续且稳定的。另外产品方面就是围绕营销数据做整合和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和积累的解决方案、方法论就会越来越丰富和厚实。 

可以说,虽然全域消费者数字化营销的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其是赋能企业经济增长的新方式,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 

从资方的角度,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阐述了SaaS企业投资的标准,

  • 首先看这家公司连接了多少不同角色和部门;

  • 其次看它的连接速度、响应速度以及实时交互的能力;

  • 最后看它连接的粘性,即一个企业内部有多少人,多少部门在使用,它的连接是一次性的连接,还是反复高频多次的连接。

对于新略数智的投资,陈洪亮表示“随着前端数字化营销平台的多元化(淘宝/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品牌方产生强烈的全域营销数据整合的需求,新略带着丰富的行业 Know-how,以全域营销数据平台作为基座,客户端通过「SaaS 产品化+咨询服务化」的双触点,建立起从策略、营销到多平台、多终端消费者的全域运营闭环体系,我们持续看好新略在全域消费者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中的探索和实践。

新消费时代,全域消费者数字化营销正当时!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8s9c0Q6dLYTOpsrF.html#comments Thu, 03 Mar 2022 18:38:00 +0800
北森招股书解析:长期持续盈利能力看涨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Kzms61D7bhuSK5f.html

去年5月11日,北森宣布完成2.6亿美金F轮融资,不觉间再次刷新“HR SaaS领域的最大一笔融资”纪录。

雷峰网当时就预言:有了软银、高盛等顶级资本的幕后推力,北森距离上市或许已经不远。

果然,半年后,北森递表港交所,冲击港股。如果本次上市成功,北森则将成为本土HR SaaS第一股。

成为HR SaaS领跑者

北森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老牌企业,依靠对市场的敏感度,从2010年开始就布局了HR SaaS赛道,并提出了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云平台的战略布局。 

起初,北森尝试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软件服务,半年后发觉行不通,于是调整业务方向,开始专攻中大型客户。

2015年,北森进军PaaS领域,发布了第一款PaaS平台——BeisenCloud。2020年又基于PaaS平台推出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iTalentX,打造覆盖员工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北森iTalentX平台包括招聘云、测评云、核心人力解决方案、绩效管理云、继任云、在线学习云及其他六大部分。凭借这种选择广泛且不断增长的、具有高适配性和强可及性的HCM解决方案,北森在引领企业智能化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这十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数量已经增长至4000万以上。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企业数字化浪潮汹涌。在SaaS领域之中,北森所深耕的人力资本管理(HCM),已经成为继客户关系管理(CRM)之后,另一个有着较高成熟度的垂直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HR软件因为本地部署版eHR、SaaS模式的招聘管理、SaaS模式的绩效管理等软件单品各自发展,市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完成HR SaaS一体化的北森独树一帜。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北森iTalentX平台是业内首个亦是唯一一个提供全套云端应用的平台,通过打通模块功能与底层数据提供端到端一体化HCM解决方案。同时,北森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已构建统一开放的PaaS平台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战略布局、技术产品等多重优势下,北森拿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据北森招股书中援引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以2020年收入计算,北森是中国最大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有12.0%的市场份额,高于同年行业内第二和第三大企业总和,后两者每家市场份额均少于5%。

招股书披露,至2021年9月30日,北森为约4500家企业提供服务,涵盖科技、房地产、金融服务以及汽车与制造行业的绝大部分前十企业。《财富》中国500强中近70%是北森的客户,并且这一客户群还在持续扩大。

在HR SaaS领域,北森已经成为了国内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SaaS公司“巨亏”溯源

在去年最后一笔巨额融资后,北森联合创始人兼CEO纪伟国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我们需要一笔资金支持,能够更快地赢得市场”。

话语间透露了一个暗藏的信息:想要赢得HR SaaS的领先地位,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北森的营收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5.5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9亿元、12.7亿元、9.4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前六个月内,北森亏损达到8.2亿元。

不过,北森的亏损并没有招股书上显示的那么夸张,账面的“巨亏”,其实是在港股的优先股准则和SBC原则下的亏损。

财报之所以会显示巨额亏损,主要是因“可转换可购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下出现巨额扣减所致。这种亏损一般只会出现在以国际会计准则(IFRS)汇报的公司,只是一种会计处理,对公司的实际持续经营不会产生影响,且其受到公司上市前估值的影响,估值涨越多,公允价值带来的亏损就会越大。

美团、小米、美图等新经济企业上市前都因为存在大量优先股而出现巨额账面亏损的情况。上市后,这部分优先股自动转为普通股,相应的亏损也就不再计入报表。这也是港股上市的特殊要求和规则,美股和A股市场也无此要求。

所以看似北森亏损额度高,实际是港股特殊规则所致。

根据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过去六个月北森的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67亿元、2.52亿元、1.21亿元和0.80亿元,并非巨额。

此外,高昂的研发投入和销售成本使得北森现阶段很难盈利,这几乎是所有SaaS厂商的共性问题。即便是稳居全球CRM软件市场首位的Salesforce,也是在深耕了十几年的SaaS市场,到2015年才扭亏为盈。SaaS的客户租用订阅模式,注定了企业前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研发投入,所以阶段性亏损几乎是必然的。

正如纪伟国“需要资金赢得市场”的态度,北森在招股书中对高额投入也进行了解释:云端HCM解决方案等SaaS产品通常需要在客户获取及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大量初始投资以提升市场接受度。目前,中国HCM市场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北森在在战略上优先考虑规模及地域扩张、客户增长及参与度、产品开发及创新,而非短期盈利能力。

另外,为了能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使其与SaaS公司能够长期合作,客户的产品交付和服务也非常重要,北森在交付和服务上亦投入甚多。

由此可见,北森目前的亏损基本上是看得见的,为铺平市场道路进行的必要开销,属于“暂时性亏损”,未来当业务成熟,盈利将会不期而至。

好生意,看长期

HR SaaS是蓝海,几乎是行业共识。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HCM市场是全球最大的HCM市场之一,中国数字化HCM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从2016年的178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319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5.7%。灼识咨询预测,到2026年将增长至8756亿元,2020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18.3%。

另外,北森招股书中也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HCM市场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渗透率仅为1.4%,而美国是24.5%(按照云端HCM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除以整个HCM市场规模计算),并且,随着数字化变革不断推进,云端HCM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千亿级SaaS细分市场。

当前,北森已经在中国云端HCM领域中占据了头部玩家的位置,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产品、技术的壁垒。并且北森还在不停的强化自身优势,其业务正处于良性的增长状态。

从招股书来看,在整体业务方面截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北森的营收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和5.56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北森的营收同比增长27.7%至3.13亿元,年复合增长达到了惊人20.64%,毛利率分别为60.6%、59.8%、66.4%和60.4%,远超中国已上市的SaaS公司,紧追世界SaaS标杆企业Sales force的70%。

其中,北森的主要收入就来自云端HCM解决方案向客户收取的订阅费。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的财年,北森的云端HCM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09亿、2.59亿、3.49亿,占期间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7%、56.6%、62.7%。 同时,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过去12个月,北森的订阅收入留存率为119%,这意味着云端HCM解决方案现有客户产生的收入正随着时间增长而有所增加。

此外,在软银、高盛等顶级资本的支持下,北森现金流也处于健康状态。根据招股书附录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按照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公司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06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及手头现金(a)为人民币15.25亿元,总计超过18亿人民币。充沛的资金能够支持公司快速扩张,稳固自己的行业龙头地位。

而SaaS模式也将成为北森的重要优势之一,随着北森云端HCM解决方案收取的订阅费收入占比的逐年提高,加之产品使用群体增加、运营效率提升后,规模化将会显现,北森的收入也将迎来持续性增长。

这也就意味着,北森不必为暂时的亏损而苦恼,只要持续保持产品力、运营能力和客户维系能力,SaaS的长远布局必将为其带来好的结果。

总归,SaaS是一门长期的生意,北森作为这个长期生意的领头羊,在做好产品、客户与服务的量的累计后,势必迎来质的飞跃。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雷峰网公众号。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Kzms61D7bhuSK5f.html#comments Wed, 26 Jan 2022 09:27:00 +0800
疫情下的数字化春运—代码与春运的故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cJNLfSIJjEJSkGti.html 在中国,春运就像人们心中的集结号一样,在春节来临之际,对于远在异乡的人,不管身在何方,回家的声音总是不停的呼唤。

每当春节将近的日子里,全国的公路、民航、高铁等都会出现大规模回乡的人们,这是很多人最开心和期盼已久的日子,但这也是对交通运输行业每年一次的大考。而对于高速公路的考验更是难上加难,每年春运期间高速公路拥堵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诟病。

(高速拥堵路况)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浙高运公司丽水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浙高运丽水管理中心)机电处副处长蔡坚健感叹说:“每当春运的档口,其实是浙高运最忙碌的时候。”高速公路的出行高峰往往集中在几个时间段和某段路,一旦造成拥堵,就会给出行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利。

随着数字化赋能,浙高运可以实时收集数据进行汇总,从而获悉管辖路段的车流量以及拥堵情况,合理调配峰值,引导其他车辆换路出行。蔡坚健举例说:“从金华到丽水的断面流量大约是两万,过了丽水是一万流量,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很好的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和预警,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配峰值,缓解交通拥堵,让人们顺利出行。”

不仅如此,浙高运丽水管理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了人事、党群、综合、机电信息、保畅、营运、养护、安全等9大业务应用共38个个性化管理模块,包含了160多个工作流程、数据表单和数据仪表,真正达到了协同、高效、智慧数字化管理。

就连一线的业务人员也表示:“不论是审批流程还是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的一周的审批时间,现在基本一小时就可以完成。”

那么浙高运背后的到底隐藏了什么黑科技?浙高运实现数字化管理是什么在推波助澜?

一、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而多年来浙高运缺少专业信息化的团队以及缺少专门的人才,在工作管理中一直使用人工统计、纸质台帐、线下审批,这导致流程审批冗长繁琐、协同办公效率不高、监督管理点多线长、数据管理碎片化,汇总难度大等问题。

(纸质台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多数企业管理人看来,标准软件要么功能不能满足需求,要么功能冗余。

2018年,浙高运公司首次接触到简道云, 经过半年的试用,简道云体现出了简洁易用、功能完善以及很好的数据管理优势,解决了浙高运数据链和多流程的问题。    

浙高运是浙江省高速公路运营主平台主力军,公司管辖路段全线隧道354座,总长718548延米,占管辖里程的19.3%,占集团隧道总里程的93.7%。其管辖范围共有六个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丽水管理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蔡坚健向雷峰网表示:“浙高运依托简道云开放平台,研发了“高丽云平台”,从原来的一个模块试点已经扩展到九个模块,可复制性强,目前高丽云已经在丽水管理中心以及五个管理中心开始应用,平台用户达到6000余人。”

蔡坚健是一位有着机电营运经验近20年经验的公路营运老兵,从多年前高速公路的人工收费,到现在的半智化再到智能化,他也逐步感受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丽水管理中心管理的111 座隧道、32个收费站、4个救援站,管辖里程达到405公里,呈现点多面广的分布方式,收集的数据难度大、碎片化,日常管理、数据收集、分析、汇总都是通过纯人工的方式纸质录入,同时流程审批繁琐,办公效率非常低。信息化数字化改革迫在眉睫。

就用高速公路“绿通车”业务举例来说,绿通车是免费车,经过每个站需要统计每天的车流量并检查,大体流程是首先通过纸质的方式登记,再录入Excel ,最后上传到管理中心做分析汇总,那么32个站的工作量就会相当大,整个流程下来大约有三到五个工作日,而下一步的管理决策动作相应的也被拉长。

如今,利用信息化平台现场可以直接录入,后台自动汇总,每天都可以看到报表显示,绿通车流量以及合规违法情况一目了然。

一线员工胡成团告诉雷峰网:"以前设备故障处理检修,必须上报经过层层审批,等待领导签字,整个过程非常长。现在从检修派单,故障检修记录都是电子化,只要拍照片上传故障记录原因和检修过程,那么其他人检修的时候也能看到记录,可以更加快速的处理故障,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巡检。"

据了解,原来高速公路上的许多设施设备都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登记,而浙高运每年要花费将近10万元印台账,如今从工作内容派单到设备情况数据录入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数据链,工作内容以及设备、隧道运行情况等都能实时上传,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数字化平台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过程,浙高运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对基层的减负,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跑,代替员工跑。”

二、“零代码”让高速公路运维更高效

简道云是零代码的应用搭建平台,主要针对业务人员,帮助业务人员以零代码的方式开发出符合业务需求的各类管理应用包括生产管理、进销存、考勤管理等。

2019年10月简道云帮助浙高运进行平台的模块化和规范化搭建,并派专人指导培训,七天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流程部署。

(设备维修统计平台)

吴书亮作为浙高运丽水管理中心机电信息处的员工,是第一批接受培训的人员。关于信息化,吴书亮也是从0开始,他既不是学计算机的也不懂编程,在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就已经可以根据业务自行开发模块了,这样就有了第一批信息化人员。

以前如果想开发一个新的功能,需要反馈给相关公司,开发出来至少需要再等一周或一个月,反馈和及时性跟不上节奏。据吴书亮描述,以前的软件开发模式,“业务归业务,开发是开发,”通常情况下开发并不能很好的站在业务角度开发的功能,业务的需求也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在功能里。如今业务人员包括高速公路上营运养护人员,能够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搭建模型和应用,如果有新的需求一天之内就可以快速修改,一线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没有负担。

胡成团作为一线员工,在面对新的平台表现出排斥的情绪,潜意识认为比较复杂,在经过培训之后发现操作是非常"傻瓜式"的,简单易上手,检查过的项目只要打勾就可以非常简单,相关领导也可以快速的调取相关记录,不用再挨个儿翻台账记录。紧急的事情可以根据颜色划分,如果是黄色以上的级别都是可以紧急快速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巡检在线录入)

试想一下如果公路上有抛洒物或者紧急事故,公路上的工作人员可以高效快速出警,对于高速公路畅通出行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都是极大的保障。而快速高效的背后则是一套数字化管理和运维体系平台,可见提升交通运输的数字化水平对于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吴书亮主要负责浙高运406公里、2600多路的监控点位管理,以前春运所有的监控数据只有到相关监控岗位人员处才可以查到,视频监控的信息以及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尤其统计工作可能需要专门花费一周的时间来进行。 一旦岗位换人或者更新数据,其他人也不能及时拿到最新信息,管理决策很难及时跟进。

举例来说,高速公路上每一个监控点的相关信息可能包含二十几个信息段,包括摄像机名称、所在的位置专号、监控区域、清晰度等,统计极其繁琐,需要逐一核对,更多的时间消耗在了很基础的工作上,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逐渐被消磨。

现在浙高运整个工作建立在简道云的信息化平台上,所有数据都在平台里面,每个监控点专人管控,并及时更新上传信息,想调用数据的工作人员直接通过字段筛查调用,春运车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一手数据实时更新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进而快速进行车流量分析研判,为高速公路提供应急措施和保障。简道云平台让运维管理快速录入、快速分析、快速决策,为春运出行做了很好的保障。

高速公路的数字化改革,需要低代码,低代码软件平台是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让像吴书亮这样的高速公路服务人员从最基础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抽出更多的精力用来做统计分析工作,为人们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给出行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

三、高速公路数字化建设“时不我待”

今年是数字化改革元年,在数字化改革的大浪大潮之下,不仅是传统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被颠覆,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模式也正在“脱胎换骨”。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2025年要实现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并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同时,今年也是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浙高运作为展示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平台,肩负着成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标杆、持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使命。同时如何带动全行业投身到数字化改革浪潮中也是浙高运思考的问题。

不仅是春节,每一次的节假日都是对高速公路乃至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次大练兵,如果能把数字化这张考卷答好,不论是春节还是任何节假日,对于高速公路来说也能更加轻松的应对。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社会参与面广、内部要素多,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而交通运输行业的多重属性决定了交通运输数字化改革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地域、跨政企,“多跨协同”也称为浙高运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钉钉是浙高运日常办公使用的工具,而简道云工具嵌套在钉钉里,极大的加强了跨部门沟通协作,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实现了双重数字化。

建设交通强国是历史机遇。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

正如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瞭望》杂志刊登的《奋力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中提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了一大步;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适度超前”迈进了一大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就是要牢牢把握主要矛盾变化,以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使命感,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当好先行。

简道云2015年上线,是国内较早做低代码开发工具的厂家。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简道云的企业组织数已经达到了120多万家,应用数逾250万,用户数已经有约1600万人。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帆软简道云事业部总经理单兰杰曾在采访中说过:"低代码开发未来会像office一样普及。"

当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来临,数字将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今天中国的交通行业,需要数字赋能,需要成本更小的平台,需要降本增效,需要创新,需要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改造原有的系统和工作流程。

只有变革,沉睡的数据才会苏醒,数字化转型才会走出"困兽之斗"。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cJNLfSIJjEJSkGti.html#comments Mon, 17 Jan 2022 11:39:00 +0800
千亿「设计协作」SaaS赛道,何时冲出一个中国版Figma?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rivqhd7Bzg5sizW.html

在线协同办公,近几年的当红炸子鸡。

疫情催化叠加数字化转型,让在线文档、视频会议、在线沟通等各种SaaS工具火爆异常,飞书、钉钉、企微,三大在线办公巨头在这几大模块上的卡位争夺战更是激烈不已。

在线协作文档,更是各家标配和必争之地。而另一种同类工具——设计协作,也隐有成为下一个争夺焦点之势。

这场“军备赛”的第一枪由国外在线设计工具Figma打响。

2021年6月Figma完成 E 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从2020年5月的20亿美元直接翻了5倍达到100亿美元,成功晋级百亿美金独角兽。

Figma的示范效应,让国内在线协同设计赛道一下子窜火起来。

蓝湖,一年内融资4次,C+轮融资高达10亿元,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在列;即时设计,近一年内密集融资至B轮,投资人包括高瓴创投、SIG海纳亚洲、源码资本等。

除SaaS明星创业公司外,腾讯、华为、字节等云厂商也在加速进场。

不久前华为云联合赞奇科技发布了云设计协同解决方案“呆猫”;腾讯将企业级设计体系 TDesign开源,并正式推出腾讯设计云;字节也已通过飞书接入摹客设计平台;58同城此前上线了“风火轮”,利用智能解析技术,将设计稿自动化解析生成代码……

此外,老牌上市公司万兴科技也动作不断,不仅出资控股国内最大平台墨刀,还孵化和注资旗下独立子公司,双拳并举,加速进场。

密集融资、强强并购、巨头加速进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条正在加速起飞的赛道。

“国产Figma”这类在线设计协作SaaS,目前的火爆是昙花一现还是恰逢其时?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这一赛道能否跑出一家国产独角兽、谁又会跑出?带着这些问题,雷峰网采访了产研等多方业内人士,试图呈现这一细分火爆赛道里的真相。

冲出一个中国版的Figma

“都想冲出一个中国版的Figma。”企服投资人安华如此评价该赛道近一年来的躁动。

简单来说,Figma是一款基于网页端的在线设计协作SaaS工具,涵盖UI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用户群体面向互联网UI设计师、产品经理、前后端编程工程师等,为企业产品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在设计工具界,其前辈包括普通人熟知的 Photoshop(即PS)和设计师群体熟知的Sketch软件。

PS诞生于1990年,是最早一代设计工具中的佼佼者,功能丰富且强大,但最大的痛点是使用门槛高,上手难。

2010年,一款更加轻量、便于上手的设计工具Sketch出现,给PS的市场地位带来冲击。但Sketch最初是针对Apple的OS X系统而开发,目前也仅支持在Mac OS中使用,系统场景非常受限。

而这些局限性,都给了Figma可趁之机。

在安华看来,Figma背靠算法和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具备云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的特点,以一款云端SaaS的姿态,完成了对传统设计软件的代际碾压。

具体来说,使用Figma时无需下载安装程序,可直接在网页端打开使用,解决了Sketch的痛点;更重要的是,Figma还从变革工作流程入手,支持多人实时协作,采用谷歌文档的模式,允许多名设计师同时操作同一设计文件,并支持评论留言和批注,无需将设计稿源文件发来发去,直接提升了沟通和评审效率。

基于这些优点,Figma自2016年正式上线后,短短四年间便超越了Sketch,在市场占有率上名列前茅,2020年在疫情居家办公的催化下,用户量更是翻了四倍以上。

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刺激到了国内资本。在Copy to China的惯性模式下,国内软件商和投资人纷纷想要打造出一个“中国版的Figma”。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想法能否实现?

“有可能,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位云厂商设计线高管大彬向雷峰网表示。

在他看来,Figma在诸如网页画布的能力支持、在线协同响应等性能沉淀上,都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产品打磨也花了不少时间,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对后来者而言,并不是投人投钱,花个一年两年就能做好的,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但只要国内同类产品的用户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产品得到足够打磨,再加上了解中国的场景和设计生态,就有可能冲出一个国产Figma。”他强调到。

事实上,伴随产业数字化的持续加速,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需求正在呈现井喷之势,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软件是数字化之基,产品设计是软件之基。"在投资人安华看来,Figma在国内备受追捧和模仿的背后,还有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海量B端需求。

据《2021中国用户体验行业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型及大型企业设计人才招聘需求旺盛,以9月数据为例,设计岗位招聘量同比2020年增长高达43.3%。

而就市场总量来说,波士顿咨询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有9000万全职设计师,其中,中国是设计师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700万,散布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网站设计、影视游戏制作等众多领域。在安华看来,全职设计师再加上数字化联动的相关产设研群体,未来千亿市场空间可期。

在激增的需求面前,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设计师显然并不可行,如何让非专业人可以借助云化、智能化SaaS工具,高效保质地输出作品满足企业设计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但目前国内成熟工具匮乏,而海外工具又受限于网络和语言,用户使用障碍明显,这些痛点都成为国产Figma恰逢其时兴起的重要推手。

“而且,国内模仿者还考虑到政策法规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假设哪天Figma不能在国内使用了,就会腾出一个很大的机会。”大彬补充道。

谁在加速,谁在潜行

与很多垂直SaaS赛道一样,目前协同设计领域的入局者也可以分成“新、老、大”三类,包括蓝湖、即时设计、摹客等垂类创业公司,腾讯云、华为云、字节、58同城等云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相关领域的老玩家如万兴科技等。

蓝湖、即时等创业模仿者大多从2018年开始研发,产品在2020年下半年之后密集上线,并相继展开营销争夺战。而万兴科技虽然成立较早(2003年),并在2018年上市,但其此前的主力市场和营收来源均在海外,对此次国内市场的争夺,更多是通过买买买来加入战局,从2019年起先后控股和投资了亿图软件、墨刀、格像科技、RealiBox 3D设计平台等。

在互联网大厂实践方面,58同城和腾讯走过了一条从内部自研自用到对外输出的路。

6个月前,一篇名为《把设计变成终端代码|风火轮背后的故事和规划》的官方文章详细介绍了58同城在设计工具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风火轮”是58同城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简称“58UXD”)联合内部“前端技术委员会”共同打造的一站式设计开发平台,主打利用智能解析技术,将设计稿自动化解析生成代码,于2020年年底上线,2021年12月30日免费对外开放。

但“风火轮”的局限之处在于,由于58集团高达90%的设计师都在使用Sketch,所以在研发之处项目组选择了Sketch作为UI自动生成代码的设计源,对外输出时,非Sketch用户受限。

再看腾讯,上个月27日腾讯正式推出“腾讯设计云”,发布了包含版权素材、用户研究、智能设计、设计协同、快速研发等在内的全套设计云解决方案。

雷峰网了解到,自“9.30”变革以来,资源上云、开源协同就成为腾讯重点技术方向,这是腾讯设计云诞生的大背景;同时,在过往海量的To B和To C的业务实战中,腾讯自研了大量的设计工具,经过多年的自用打磨,初步具备了商业化SaaS产品的特征,整合输出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而与之相对,阿里云则显得更为低调。

阿里云对雷峰网表示,目前并未有类似“腾讯设计云”的统一平台和解决方案对外输出,更多还是针对电商场景下的单个具体设计工具如鹿班等的开放。

对此,有业内人认为,这可能与阿里曾在2019年定下的“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倡导“被集成”的发展策略有关。

但雷峰网观察到,目前阿里云内部设有“阿里云设计中心”,一支设计+技术+商业交叉融合的百人设计团队,从事云计算领域的多元设计,至今已有四年。

据其官方公众号近期发布的一篇年终回顾文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年,阿里云设计中心在10个行业,触及了89家政务服务部门、企业客户,支持了142个项目,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咨询与产品设计、数字巡展、数字孪生等服务。

区别于前两类,字节飞书和华为云更多采取了外部合作的方式。

“华为在这一领域的短板是其在设计上的积累和投入相对来说没有腾讯和阿里多,所以更多会和一些垂直厂商去合作,不会单干。”大彬表示。

在他看来,国内冲出自己的Figma只是时间问题,而有潜力的选手仅有两类,一类是解决了技术壁垒的垂类公司,另一类是在技术上领先且在设计上有深厚积累的大型云服务商。

“垂直SaaS公司的优势在于对于细分领域用户和场景的认知非常深,在专注度和行业深挖度上,具有云厂商一时间难以超越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规模化能力、生态优势、跨领域联动优势、底层技术,以及用户积累和品牌口碑积累等通常都拼不过大型云服务商,所以整体规模和实力会偏弱一些。”

一位品牌设计师就曾向雷峰网表示,设计是一个高度依赖素材的行业,一些互联网大厂海量版权素材的免费开放,对设计师们来说有着不小诱惑。

在大彬看来,“Figma目前的主要壁垒在于是技术与产品沉淀,而这些在大厂的生态体系里,能更块地缩短这个时间差距。”

但另一位业内人士罗迪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云的市场大、细分赛道众多,腾讯、阿里、华为等云厂商并不能把每一个赛道都做得非常精,每一个赛道平摊到的人力也不会太多,导致深度和专业度上拼不过SaaS厂商,而大厂的这种模式,给了垂直公司一个很好的发育空间,“大多数细分赛道里都可能会跑出一两个非常出众的黑马”。

终局在哪

事实上,在这一细分赛道,互联网大厂和云厂商已然对垂类厂商展开了攻势。

58UXD在几天前的平台对外开放官宣中就表示,“风火轮”上线以来,通过逐步覆盖了集团产研团队和旗下安居客、驾校一点通、58数科等子公司,目前已成功地替代了“蓝湖”,成为集团产研提效的主要协作平台。自研替代,正在成为一部分中型互联网公司的优先选择。

而对于更大的互联网厂商,高举生态牌,在与SaaS厂商合作、对接的过程中,也隐有生态包抄,甚至吞并之势。

过去一年,头部云厂商都对各自的生态策略进行了相对大的调整,开放度大增。“生态”成为SaaS圈年度关键词。腾讯云和华为云分别借助“千帆生态计划”和SaaS星光计划,加速在更多垂直行业中的场景下沉。

然而罗迪认为,大厂在发展生态时,往往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合作。对生态伙伴进行入股绑定、品牌遮蔽、寻找机会收购或孵化出自己的项目,都是比较常见的操作。

但不可否认,这对一部分SaaS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个坏的选项。在企服投资人安华看来,目前国内做Saas服务仍然很难赚到钱,SaaS 工具赛道内卷严重,头部效应明显,中小型SaaS 产品被吸引至大厂生态,可以实现不错的增长,并获得战略投资和并购的机会,符合一部分SaaS创业者的心理预期。

“毕竟以目前国内环境看,SaaS企业独立上市很难,被巨头收购,也是一条不错的退出变现路径。

同时,他认为,“大厂中,阿里、腾讯、字节协同办公三巨头更有可能成功,如果他们决心投入和布局的话。”在他看来,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这三家更有动力去在各自的大SaaS软件上补齐协同设计这块拼图。

尤其是定位于“先进企业协作与管理平台”的飞书,在基因属性上,与设计协同工具更为契合。在接入摹客后,飞书实现了包括沟通、日历、文档、云盘、设计在内的更加完整的协作生态。

然而联想到飞书文档对石墨的替代,飞书是否有可能同样用自研来替代外来接入?

在罗迪看来,完全有可能。“对用户来说,大厂的优势是账号体系、生态资源和使用体验。如果大SaaS里有一个类似设计协同的模块,与单一产品有类似功能,但有更好的体验和生态,用户完全有理由直接选择这一模块。有点类似微信、支付宝APP替代掉一些专门的APP。”

这种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大厂商进入的时机和投入的决心,以及是否有政策上的一些限制。“在线协同办公本来是垄断的,去年反垄断后好多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一位投资人如此表示。

正是看到生态和平台化的“威力”以及夹缝中的机会,蓝湖、万兴科技等近来纷纷发力平台建设。对此即时设计联合创始人张杨雪认为,目前在线协同设计并未走到平台化阶段,而是仍处于产品技术驱动阶段。

“设计工具属于重型生产力工具,做不了半点假,好不好用,设计师上手后分分钟就知道,并不会因为价格便宜或运营活动就选择去换用,目前各家主要拼的还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行政副院长李旭在上个月27日腾讯设计周现场表示,设计是以文化为基础,Figma的风靡是建立在特定文化根基之上,而国产化设计工具同样也需要适合于中国文化环境的根基。

张杨雪对此表示认同,在她看来,以SaaS工具为入口,分析出更适合国内环境的行为数据,打造出真正高效的国产化设计工具,才是所有国产化厂商应该努力的方向。

注:安华、大彬、罗迪均为化名。雷峰网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rivqhd7Bzg5sizW.html#comments Wed, 12 Jan 2022 11:09:00 +0800
为什么百度的这次开发者大会值得关注?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sEDZI3jtcrwQ0IB.html

12月27日,时隔两年后举办的百度Create大会,元宇宙无疑成为本场发布会的一个最鲜明亮点。而此番动作也正迎合当下技术产业的潮流趋势。据了解,百度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也于当日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可同时容纳10万人同屏互动。

通过《失控》一书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的话来讲,“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以低门槛的方式得以使用,汇集成为了元宇宙的基础。”

那么,在雷峰网看来,元宇宙这一看似火热的概念背后,仍需要AI、大数据、云、硬件等底层基础技术的落地作为支撑,才不会显得空洞、缥缈。

因而对于百度,做好人工智能技术的普世化,以及产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是一切结果的开始。

截止目前,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已凝聚406万开发者,服务超过15.7万家企事业单位,创建了47.6万个模型;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2025年将扩展到65个城市,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集度的首款汽车机器人,也将于2022年亮相,2023年量产。

智能交通是未来10到40年的“重头戏”

会上,李彦宏指出,智能交通将是影响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可使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他认为,智能交通可以解决三大问题:第一,减少90%道路安全事故。第二,系统解决拥堵问题。第三,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可以助力碳减排。

  • 首先,数据显示,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自动驾驶将消除人为因素。随着技术成熟,自动驾驶会比人类司机更安全。

  • 其次,在解决拥堵问题方面,百度的AIR(AI Road)智能道路系统,正通过车路协同实现交通畅通无阻。AIR智能道路系统已在全国2000多个路口实现“城市级”信控实时优化,并在全国数百万公里道路实现对车辆的安全护航。以河北保定为例,通过AIR智能道路系统的部署,过去两年保定核心区的年均机动车增长为7%,但拥堵指数却通过部分路段信控优化下降了6%。

  • 第三,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领域,百度于今年8月发布的 “萝卜快跑”,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提供11.5万次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大会现场,李彦宏也宣布了“萝卜快跑”的下一站:“2025年将服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

汽车机器人是百度对未来汽车发展的又一判断。今年3月,百度成立了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公司集度。会上,李彦宏公布了集度汽车机器人最新进展:2022年上半年集度将公布首款概念车,并在2023年量产交付首款汽车机器人。集度研发的汽车机器人将拥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贯穿“自由移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的三大产品理念。

此外,作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生态,百度Apollo拥有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超过210家,开源代码数70万行。Apollo正为中小企业和创造者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构建AI底座的要素已经成熟

作为AI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集大成,百度大脑的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已有近1400项开放能力。其中,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昆仑芯片,以及语音、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AI技术和平台,已经成为助力各行各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已凝聚406万开发者,服务了超过15.7万家企事业单位,覆盖数十个行业,创建了47.6万个模型。

不久前,百度与鹏程实验室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从2019年3月的1.0版本到如今,百度文心已通过百度飞桨平台陆续对外开源开放,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能源、金融、通信、媒体、教育等各行各业。

例如,百图生科,利用自己构建的生物计算平台和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成功将典型蛋白质结构预测时间,从当前业内标杆的30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王海峰博士通过语音交互,与百度大脑共同“创作”了一幅水墨画,并请百度大脑根据画中内容和意境作了一首诗。

“这背后是知识增强大模型带来的更加强大和智能的AI能力,以及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VR、AR等技术的融合创新。”王海峰介绍。

基于知识增强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也与此次会上正式亮相,可为各行各业提供多种数字人生成和内容生产服务,进一步降低数字人的应用门槛。如AI手语主播、央视网数字人小C等都是数字人应用的典型代表。

AI快速发展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百度的绿色算力底座,包括自主研发的AI芯片、高性能极致弹性的计算架构,以及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有力支撑AI技术研发及大规模应用。

百度自主研发了通用AI芯片——百度昆仑,今年8月,国内首款采用GDDR6显存的昆仑2代芯片实现量产,性能比1代芯片提升2-3倍。同时,昆仑芯片与飞桨等多款深度学习框架完成端到端适配,具备软硬一体的全栈国产化AI能力。

计算平台方面,百度打造了AI异构计算平台——百舸。百舸平台由AI计算、AI存储和AI容器组成,具备大算力、大吞吐、极致弹性的特性,支持超大数据、超大模型的训练。昆仑芯片也已应用于百舸平台。

数据中心方面,通过极简供电、高效制冷、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百度的数据中心实现了从硬件、电气、动力系统等多方位节能减排,单体数据中心年均PUE低至1.08,远远低于1.59的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百度阳泉数据中心荣获国内首个5A低碳数据中心认证。

AI ToB的价值洼地

人工智能从技术到规模化落地,最大的困难之一在于对行业know-how的不了解。目前百度大脑基于百度智能云“云智一体”的能力,将AI技术输送到制造、能源、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工业制造领域,百度“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从点、线、面、体四个层次,为企业实现从业务环节、流程到企业经营的智能化,并打通产业链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实现产业智能化。目前,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

能源领域,百度智能云与国家电投集团东方能源共同打造“智慧数字热网”,并构建数字热网、融合社群网、联通政务网“三网融合”的创新模式,企业、社区、用户三方共同实现“双碳”目标达成。

智慧城市领域,百度将建设海淀城市大脑的经验拓展到区县、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百度智能云打造的寿光大脑实现蔬菜生产的智能化,只需2个工作人员加一个APP,就可以管理数十个蔬菜大棚。在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大脑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在持续为当地的安全生产、消防抢险、市容环境、居民生活保驾护航。

 

然而不止如此,百度还将AI应用到了生物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在生物计算领域,百度推出业界首个mRNA疫苗序列设计算法,可以在短短十分钟内找出稳定的疫苗序列。目前,百度已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推动疫苗和药物研发。

在量子计算领域,百度打造了国内首个提供从应用到量子处理器一站式服务的量子计算云平台,降低量子计算学习与应用的门槛,推动量子计算在化学、金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不久前,百度还与中国探月航天工程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在内的深空探测领域,开展航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合作。(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sEDZI3jtcrwQ0IB.html#comments Tue, 28 Dec 2021 20:28:00 +0800
对话甄云科技总裁姚一鸣:数字化采购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cE49a0vcfL8gNx9G.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采购数字化,其实并不是新兴词汇。早在前几年,数字化采购就被列为了我国“互联网+”重点行动计划之一,但在近两年疫情的刺激下,采购数字化一下热度高涨,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当中。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还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尤其是采购环节,除了供应链管理难度大、交货不及时、信息不透明、人员沟通成本高等这些常见问题外,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使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加剧。

一旦原有供应商受到影响,采购部门需快速找到合适并且能够保证交期与质量的“替补”选手,显然传统采购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酿成大错。

一位深耕数字化采购的企业高管就向雷峰网表示,当技术手段不充分、还在依赖行政管理时,采购效率会更低下,甚至可能变成企业的负担;而如今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服务链接能力,协助采购决策的高效实现。

采购“上云”、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了企业经营的刚需,简单说就是,用“IT”管“人”,用IT解决人的协同问题。

而服务商应采用怎样的手段满足企业采购的数字化需求?又如何应对困难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甄云科技总裁姚一鸣,并在此次对话中找寻到了问题的答案。

采购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提出需求,才有供给,有了供给才有数字化采购。

我国数字化采购始于2014年,以B2B 2.0模式下实现专业品类SKU在线化和企业间在线交易为标志。同一时期,央企、政府开启集中化、电商化采购改革,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各类数字化采购平台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需披上数字化外衣;另一方面,在物联网、AI及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所面临的各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诸如采购流程不清晰、采购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下,要想使企业向好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采购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通过一组数据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采购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央企通过数字化集中采购节约资金分别为3653亿元、4220亿元、3417亿元和3455亿元。2019年初至2020年6月底,央企通过数字化集中采购节约成本超6000亿元。

针对这一现象,甄云科技总裁姚一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采购领域的信息化持续已有20年的时间,只不过近两年数字化概念越来越火热,当这一概念进入企业后,各领域都希望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

采购数字化实际上是一个需求侧数字化+供给侧数字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需求侧的刺激下,也吸引了供给侧厂商的入局,以办公用品电商化采购为核心,带动了以京东企业业务、苏宁大客户为代表的互联网背景平台,以齐心、得力集团为代表的行业背景企业进入数字化采购领域;以MRO、采购类SaaS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快速崛起。

其中,甄云科技从2017年成立之初,就将采购数字化定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其他的厂商不同的是,甄云科技主要是以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甄云科技是汉得信息孵化出来的科技企业——为何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做采购数字化产品,还要从母公司汉得信息说起。

姚一鸣告诉雷峰网,汉得信息是做ERP系统起家,相当于是企业的核心系统,各个方面业务维度都会涉足,包括财务、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等。

如今,他们现在希望向各个业务端去延伸,比如销售端会延伸出CRM、生产端延伸到MES(生产控制类软件)、库存和物流端延伸到WMS(仓储系统软件)和TMS(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其中采购端延伸到SRM(采购管理软件),这主要是基于采购数字化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而且共性很强。

“甄云科技之于汉得信息的意义,是希望能够做产品为导向的子公司,并迅速地独立成长起来,”姚一鸣补充道。

他坦言,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现象,而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所有信息化的开端都是从核心主干系统开始,进而朝着周边各业务维度去延伸,这也是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通用是王道,但局限性更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企业数字化采购规模超7300亿。根据艾瑞咨询分析,2022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1.49万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6.8%。

有行业报告指出,数字化采购计划能帮助企业每年节省20%~30%的成本,交易性采购可减少约30%的时间,而且价值漏损将减少50%。

企业数字化采购需求爆炸式增长,转型成效显著,给数字化采购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入局该赛道的决心,但迎面而来的是更多的困难挑战。

如同工业数字化转型一样,采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要求强烈的know-how。

各行业的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环境中都有着频繁的采购需求,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千差万别。诸如生产类企业在原材料购买方面的需求最为频繁,这就加大了线下协同的工作量;另外由于采购成本高,会造成生产成本难以把控的现象;非生产类企业在采购办公文具,往往会遇到需求提报部门多,无效沟通多等现象..……

在产品交付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是必要环节,而最终的竞争点是产品本身。据雷峰网了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甄云科技提供的并非标准化产品,也不是所谓的草稿,而是一套兼容各行业需求配置性较高的产品,即80%-90%的功能是产品本身所能提供的。

针对20%的差异,姚一鸣坦言,如果客户提出的需求极具有代表性,我们会考虑把这些需求,做成标准化产品的一部分;“如果客户提出的需求极具个性但并非大多数企业能用到的,我们也会做小的附加功能,但不会成为标准产品的一部分。”

以标准化、通用型的方案来实现绝大部分的客户需求,自然是不少SaaS厂商的理想,但姚一鸣认为,通用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服务商需要根据每个行业不同的情况,以及该行业里每个企业的

不同情况来判断,哪些需求是行业通用的,哪些行业是平台通用的,哪些需求是局部的业务流程通用的。

诸如食品行业对采购原料,有非常严格的效期管理,而化工企业要求购买的危险化学品有一系列的认证。化工领域的很多需求,食品行业永远不会用到,反之亦是如此。

在姚一鸣看来,无论是通用方案还定制化方案,数字化采购靠的是经验积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行业know-how。如果一家产品公司,它只服务过十几家企业,它没有办法积累出行业中真正的难点和亮点,但如果一家公司在服务上百家,上千家企业的时候,它就有了做优秀产品的实力。

开放生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尽管由于行业复杂度,企业进行数字化采购的布局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深化,数字化采购概念已深入人心,众多玩家纷纷云集该赛道,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另一方面,无论对赋能者还是被赋能者而言,数字化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初创企业更是如此,不仅需要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方方面面都是用钱堆砌出来的。

据雷锋网了解,甄云科技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也标志着这家企业走过的三个阶段:

  • 2018年第一轮融资之时正值商城概念诞生之初,当年甄云科技主要研发了商城产品。

  • 2020年第二轮融资开始向SaaS方向转型,在资金的支持下,该公司强化了研发中心,研发人员从几十人扩展到300余人。

面对刚刚过去的第三轮融资,姚一鸣表示,希望通过这轮融资将产品进行深度优化,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市场。

伴随着采购数字化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无疑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关系。姚一鸣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数字化采购行业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对手,包括晨光、得力甚至京东在内的很多企业,更多的是一种生态伙伴关系。

据姚一鸣介绍,2019年,甄云科技与华为云合作并成为其严选合作伙伴,这主要基于华为云的定位与甄云科技这样做To B的企业比较契合,除了云端的合作外,在企业生态、销售商机等方面也有深度的合作。

“在云市场上,不同客户有不同云的需求,比如说你去做腾讯投资的客户,它可能会要求你和腾讯云合作,我们在选择云合作伙伴时也是开放的心态,并不排斥与其他厂商的合作。”

姚一鸣认为,采购数字化行业比较直接,这个行业是做To B客户,“在这个过程中,To B客户只看你能够给它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能否帮助企业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以及实现客户复杂的业务需求,没有必要去玩儿特别多的概念花样。”

写在最后

数字化之所以这么热,就是它既能解放双手,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聚焦到采购行业也是做的风生水起。实际上,我国数字化采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全产业链条的系统连通和产业数据深层应用。

但从目前企业采购数字化进程,以及服务商数字化产品开发的力度,可以看出,在采购数字化领域,不少玩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而采购数字化的未来仍旧是星辰大海。(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cE49a0vcfL8gNx9G.html#comments Tue, 21 Dec 2021 15:13:00 +0800
企业服务直面时代挑战,我们看到这9家企业的数智化力量|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y5XoQSbeKCVN51qL.html

如今转型升级的重点,已经来到了以业务价值为锚,运用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驱动企业经营管理、变革与重塑业务流程场景,数智化的浪潮从未如今天般贴近千行百业的每个角落。

这个概念正在逐渐地具象化:通过云原生的IT基建支持业务快速迭代,通过AI技术沉淀运营、营销经验与策略,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手段改造商业模式,提升客户使用体验,通过数字人、智能客服机器人等对话式人工智能形态优化交互流程……

如你所见,已有一批优秀厂商行于浪潮之先,身体力行地将数智化融入到企业服务的方方面面。

「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前身为「AI最佳掘金年度榜」,于2017年正式发起,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商业项目榜单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雷峰网从AI+智驾、企业服务、未来城市、金融、医疗、芯片等10多个行业1000多个报名公司当中,经四个月的调研,最终筛选出91家数智化领航企业,及其数智化标杆项目。

其中,在企业服务领域,云积互动、京东云、影谱科技、百融云创、七牛云、美图云修、大华股份、中关村科金、零犀科技9家企业,分别获得「最佳智能营销平台奖」「最佳云原生实践创新奖」「最佳数字商业创新技术奖」「最佳企业云服务平台奖」「最佳商业影像处理产品奖」「最佳数智化赋能实践奖」「最佳数智化技术创新奖」「因果AI最佳实践创新奖」。

最佳智能营销平台奖:云积互动

成立于2014年的云积互动,一直注重发展消费者运营相关理论、技术、算法、模型及软件工具,为全球消费性企业提供基于AI的消费者运营系统及运营策略服务,帮助企业构建消费者运营核心能力,以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场景化运营挑战。

就在刚结束的GAIR 2021大会上,创始人兼CEO许先才提出,营销人才流失、运营过程缺乏数字化,易导致品牌策划质量极不稳定,营销策略难以沉淀。

为此,云积互动首倡的“策略资产”相关概念模型,即品牌方在品牌营销实践过程中,基于对自身产品服务、消费者、市场的分析洞察,进行营销策划和执行,并采集结果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分析洞察、策划执行方案和效果数据,都构成了一项策略资产,所有单项策略资产的组合就构成了品牌企业的策略资产。

通过“AI+策略资产”的双核驱动消费者运营,云积互动将品牌方运营实践沉淀在一套系统中,并且在持续学习优化之下实时根据需要输出新的运营策略。新的策略在经过预测和实际执行,实际执行后,效果数据回流用于评估和策略迭代。该过程循环往复,能够持续地形成品牌策略库,并进行品牌策略资产沉淀,帮助品牌实现全链路提效。

据悉,目前云积互动已完成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的业务布局,旗下的品牌消费者研究中心也成立了策略资产研究室。许先才强调,预计未来两年策略资产将会为企业接受,未来五年策略资产相关的管理工具和实施服务市场将快速发展,达到规模化。

最佳云原生实践创新奖:京东云 

2016年起,京东正式将云计算领域的技术能力开放,对外商用。如今的京东云,在京东6.18、11.11等复杂业务场景锤炼下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千家落地案例的云厂商,成为国内不可忽视的一股“云力量”。 

在上个月的“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中,京东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就实现了更大规模异构基础设施的统一化调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3家云厂商、72个大型数据中心、近百个边缘数据中心、数十万智能物流终端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以确保用户“丝滑”的购物体验。 

除了支持自身业务,京东云也沿着产业脉络向更多领域输出。

在企业服务领域,京东云基于全栈式云服务产品,已为1500家大型企业、超152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其中包括为中国黄金、北汽蓝谷等打造的混合云基础设施,为得益乳业打造的智慧零售,为达达快送等打造的智慧物流,为天津市河西区、陕西省西安市京彩家园、凯盈集团打造的智能社区和智能养老等多个数字化实践。

在金融机构服务领域,以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为核心,京东云已为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公司在内的800家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数字化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建立起具符合自身特色和未来需求的云原生底层能力、数据智能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场景拓展能力、产融结合能力、智能风控能力以及全场景营销与运营能力。包括为江苏农商银行提供金融级PaaS平台,助力其技术架构转型,支持业务快速发展;与华夏基金携手打造智能资管平台,促进资管数字化的深度转型等。

最佳数字商业创新技术奖:影谱科技

影谱科技作为AI影像生产领域的领先代表,重塑了新一代视觉产业链,赋能垂直行业开创业务新场景,打造了以商品数字化为核心的开放式数字商业公共服务平台。影谱科技通过规模化创生可交互数字商品、数字孪生建模能力,赋能更多商品制造商、零售电商等,打造新消费、新零售等应用场景。

在用户红利消失的背景下,零售企业面对存量运营难、获客难、数据应用难等难题,为此,影谱科技推出基于AI生成技术的数字商业解决方案,通过AI孪生技术,支持商品快速自动转化为可视化的数字影像介质,让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体验变成现实。

该方案支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虚拟体验,如消费者可以把AI孪生虚拟商品放置入自己想要的某个场景中、或与其他商品的关联排列,并快速自动化生成3D体验视频。通过对零售场景的3D建模,影谱数字商业方案还可以创建一家完整的3D虚拟数字商店。

以与家电领域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为例,双方就基于影谱AI孪生平台共建家庭数智生态体系,将人工智能、数字化能力充分应用到智能制造、消费体验、数字化管理等环节中,为智能家电和消费者搭建“数字桥梁”,推动该领域从硬件制造,向一体化用户服务平台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升级。

最佳新商业SaaS产品奖:百融云创 

成立于2014年的百融云创,依托自主研发的SaaS云平台突破性地运用AI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覆盖其全业务流程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智能营销与运营解决方案,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成为值得关注的独立AI技术平台。 

其自主建立的金融SaaS云平台,提供多种模块化产品,可轻松通过标准化API进行调配并融入客户的IT基础架构及工作流程,生成定制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帮助机构减少IT或系统开发成本。 

2021上半年,百融云创研发投入超亿元,智能语音、反欺诈、知识图谱等自研产品持续迭代,推出了可灵活支持本地化或云端部署的自动机器学习平台“ORCA”,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快速高效开发AI模型的能力。 

今年,百融云创在港股上市。报告显示,百融云创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7%;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 1.49亿元,同比大增255%,几乎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百融云创透露,目前已累计为逾55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包括绝大部分国有银行、逾880家区域银行、绝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100家主要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在今年上半年,连续中标多家金融机构项目,付费客户数量稳定增长。

最佳企业云服务平台奖:七牛云 

七牛云成立于 2011 年,多年来持续在海量文件存储、CDN 内容分发、视频点播、互动直播及大规模异构数据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度投入,赋能各行各业进入数据时代。 

七牛云主攻“云+数据”一体化 PaaS服务,所有数据会汇聚到脱胎于集合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异构数据湖中;打造了完备的视频云服务和多媒体数据处理平台 (Dora Platform),并创建了简洁开放的机器数据处理平台 (Pandora Platform) 。 

Pandora机器数据分析平台,负责分析任何机器或者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比如服务器、传感器、各种应用、网络设备等产生的数据,能够实现计算与存储的完全解耦,资源应需而变;并支持采集时、索引时、搜索时三种解析方式。搜索时解析带来了极其简便的数据接入体验。 

同时,Pandora使用SPL语言进行数据分析(SPL,机器数据分析的标准语言,SPL=Search Processing Language)。SPL语言具备统一检索、分析、可视化和告警等需求的能力,支持对原始数据直接进行处理,且专为时序数据优化。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数据”一体化PaaS服务供应商,七牛云凭借自身数据智能化处理等最先进的技术实力,加快推进各行各业数智化服务转型,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帮助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 

目前,使用七牛云的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 100 万,包括 OPPO 、B 站、爱奇艺、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上汽集团等知名企业,间接覆盖了 90% 的网民。

最佳商业影像处理产品奖:美图云修 

美图云修是美图公司专为商业摄影行业打造的AI修图解决方案。依托美图公司持续深耕“变美赛道”,十三年在影像美化领域积累的领先技术优势,美图云修秉持「AI美学」理念,以超千万级图库训练为支撑,基于核心AI技术塑造精细化的人像质感效果,高效解决商业修图行业面临的人工修图效率低、成本高、缺乏标准化、风格单一等核心痛点,单台服务器每天可完成图片处理近4万张,是人工初修效率的近57倍。 

自2020年正式推出一年时间内,美图云修已与15家行业大型连锁商业摄影机构,600多家中小型企业达成合作,累计付费修图量过亿,助力商业行业优化人员配置,升级运营与服务模式,真正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美图技术副总裁、美图影像研究院负责人(MT Lab)刘洛麒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商业摄影一年修图可达120亿张,大量繁杂的重复性劳动以及较高的技术门槛,给商业影楼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借助AI技术可以完成重复繁杂的后期初修工作,提升商业摄影的效率。同时,也为商业摄影行业提供深度融合美学艺术的专业级图像处理。 

在美图影像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美图云修智能预设涵盖婚纱、新生儿、儿童、全家福、亲子、人像写真、孕妇7大商业摄影高频场景,一键即可完成对脸部、牙齿、皮肤质感、肤色、脸型、五官、妆容、全身美型及图像调整等80余个修图子项的批量处理。

最佳数智化赋能实践奖:大华股份 

大华股份作为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依托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视觉等多方面的优势,持续深耕智慧企业业务,为众多企业数字化之路贡献出重要的科技力量。大华智慧企业业务也通过帮助千行百业的企业客户数智化升级,向“成为最值得客户信赖的企业数智化升级合作伙伴”的路上持续奋进。 

2021年10月,大华股份推出了全新升级的“Dahua Think #”战略,聚焦城市、企业两大业务战略,坚定Al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夯实全感知、全智能、全连接、全计算、全生态“五全”数智能力基座,释放智慧物联价值,聚联合作伙伴,打造共建、共赢、共生的智慧物联生态共同体,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前,大华股份智慧企业业务已深入建筑、教育、制造、石化、煤炭、电力、钢铁、农产、物流、文旅、医疗、金融、商业连锁等13个行业。另据大华股份2020年年报显示,其企业业务营收占国内业务的42.28%。

大华方面透露,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兼顾行业需求和自身技术能力的进步,公司在 B 端市场依然处在加大行业及客户覆盖,持续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的阶段,希望发挥公司在视频技术、智慧物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最佳数智化技术创新奖:中关村科金

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科金”)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音视频能力等前沿技术领域形成多项核心能力,累计申请187项专利,获得184项软著及CMMI5国际认证。

中关村科金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实力领先行业,在今年8月的国际深度伪造知名学术榜单FaceForensics++ benchmark登顶榜首,通过自主研发的AI技术和算法模型将综合准确率提升至94.1%,在深度伪造防伪能力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关村科金自主研发的“得助多模态生物防伪与安全平台“,今年通过了信通院首批“可信AI”人脸防伪能力评估,单帧防伪错误率低至1%,单帧深度伪造鉴别错误率低至0%。

中关村科金依托AI中台、数据中台、全媒体通信中台三大底层数智化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营销、运营、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化和提升各行业的数字化运行效率,助力企业降本提效,实现数智化升级。

目前,中关村科金已服务了国家电网、兴业银行、光大信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百安居、捷安特、步步高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客户,并与德勤、诺亚财富、重庆百货等4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提供从能力到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

因果AI最佳实践创新奖:零犀科技

零犀科技是一家人机融合服务平台,基于因果AI理论,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具有新意又脚踏实地地搭建出“兼具业务实践和技术创新”的新架构。

今年11月,零犀科技刚刚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创始人&CEO夏仲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逐渐的摸索,零犀的服务能力可以实现完整的交易闭环,也是从市场合作角度实现按CPS收费、做到销售关单的AI公司。”

目前,零犀打造了“用户需求探询”系统,并率先以销售场景切入,不断在服务式销售过程中“理解和激发用户需求”,深入分析用户购买决策的复杂干扰因素,持续迭代模型效果,已为众多金融、保险、互联网等甲方客户提供直达关单的代理销售服务。基于因果AI的人机融合服务,零犀科技实现了有别于过去几年来市场比较常见的chatbot营销类SaaS产品,更专注于成交转化效果。

零犀科技透露,未来零犀会更加夯实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将探索更多其他垂直领域的应用空间,基于因果AI的技术框架,用理解定义未来,用科技温暖人心。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y5XoQSbeKCVN51qL.html#comments Thu, 16 Dec 2021 15:58:00 +0800
腾讯To B的「决心」,工业AI的「雄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4xtnQthi1lHsQhf.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谈到工业数字化转型,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工业互联网,仿佛,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了工业转型的全部。

实际上,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化才是工业发展的星辰大海,AI与工业的深度交融悄悄成为了业界学界的重要课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AI将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标配。

在科技圈,“跟风”现象盛行,新科技、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诞生,往往会吸引大大小小的玩家入局,为行业和服务商本身带来新的增长点。工业AI的出现亦是如此,2017年,工业AI更多还停留在口头讨论;2018年,工业AI,甚至是细分到工业AI质检服务,已经被纳入云厂商、AI创企、传统机器视觉企业的业务范围。

经过四年的发展,在工业AI这股热浪下,有多少AI技术厂商能够突出重围,引领行业风向,树立行业标杆?我们从腾讯云在工业AI领域的实战经验中找到了答案。

工业AI号角吹响,AI质检迫在眉睫

工业AI概念在诞生之初,就寻求在工业制造的各种场景中进行应用,诸如智能分拣、智能巡检、能效优化、预防性维护、智能缺陷检测等。其中,质检环节是制造业在完成智能化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

据《中国AI赋能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分析,2021》报告指出,工业AI视觉质检市场也已经走向成长期,2020年全年中国工业质检软件和服务市场仍平稳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1.42亿美元,较2019年有近32%的增长,未来五年工业质检软件和服务市场还会保持30%以上的CAGR增速。

这主要基于我国工业细分领域较多且各领域的研发、生产、管理环节差异性较大,对工业场景来说,融合AI最大的挑战在于AI应用的落地需要设备、网络和算力作为基础条件,而工厂不可能花费巨大的成本去改造产线进而与AI进行深度融合。

另一个原因则是从工业的难点和痛点出发,质检一直是产品内控的刚需环节,但众所周知,现在绝大部分工厂中,质检都是依靠工人来完成,凭借的是人力的大量重复劳动以及相关经验。而工厂在人工质检方面“招工难、用工难”现象越发严重。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每天有超过350万工人在生产线上进行产品外观检查,仅3C行业就有150万以上工人。

这些质检人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判断工业零件的质量,不但有害员工视力,还存在速度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传统工业质检方法是通过人肉眼所见和主观经验来进行判决,仅可给出定性的评价,无法形成精细化的判定数据辅助工艺优化,人工判别经验也难以复制与传承。

腾讯云AI研发总经理、腾讯优图实验室副总经理吴永坚谈到,目前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年纪大的工人正在退出招聘市场,而年轻的工人不愿意去做这种既机械又枯燥的工作,毕竟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需要放在显微镜下通过360度旋转来观察异常;

另外,培养新人大概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从长远来看,很难有人坚持下来,企业因此需要重新招聘重新培训,这就极大地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出现由于人力补充不及时形成产能瓶颈的情况。

而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质检方式,AI质检具备质检效率高、检测精度高、质检系统稳定等优势,在工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用AI完成质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工业AI质检领头羊养成记

工业AI 质检挑战多,企业入局难

工业AI质检带来了新流量,但却没有激发新产品的爆发。

据雷峰网了解,从2017年工业AI概念提出至今,4年的时间,还没有科技公司研发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产品,就连被业界冠名的AI厂商,在工业质检方面也并没有突出的解决方案。

是因为难做?还是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首先,我国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工厂主要管理者大多是60、70年代的创业者,他们对AI这一新技术不够了解,加之工业AI质检无论是对工厂还是AI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工厂决策者普遍对AI落地的效果存在疑虑不敢贸然投入;

  • 再者,工业和AI难以贯通融合,一方面AI厂商不了解工业机理,另一方面工业专家也不了解AI,双方认知的落差与立场的差异往往成为项目落地的卡点。

  • 最重要的是, AI企业也在摸索着突破技术局限性,许多供应商在为客户搭建AI质检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AI算力及处理速度的瓶颈,导致AI质检速度或精度不如工人质检,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人工识别的复检补充。

这些因素都成了各大玩家入局失败的原因,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研究AI的企业超2000家,其中专注工业领域的不足5%,众多AI企业不愿或不敢投身工业领域。但就是在种种挑战下,腾讯迎难而上,选择入局工业领域并重点选择了工业视觉赛道,加大了对工业制造痛点及难点的研究,将AI技术匹配工业场景并完成升级。

腾讯云工业AI的入局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因人力成本高、智能化改造难而未能深入的工业质检场景,腾讯云联合生态伙伴打造了腾慧飞瞳AI质检仪。

该产品主要针对目前3C零部件产品外观检测准确性差、效率低等难题,创造性的采用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突破制造业外观检测自动化的瓶颈问题,大幅提升检测效率,解放质检人力、优化成本。

据雷峰网了解,大多数AI厂商只做标准化软件的开发,硬件部分交由其他厂商适配完成。与其他厂商在工业AI领域打法不同,腾讯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

吴永坚谈到,工业AI质检不是纯粹的算法的问题,更是软硬一体化的问题。工业AI质检实际上是由光、机、电、软、算五大部分的联动配合组成,互联网公司、AI企业在前三部分并不是很擅长,需要开阔思路,从上下游出发了解产业,补齐能力短板。最好的交付方式是以软硬一体机交付,才是想客户所想,予客户所需。

工业AI质检要想切实落地,就是要将AI与工业进行更好的融合,不仅要提升AI水平,还要丰富行业知识。

技术方面,依托腾讯优图实验室在计算机视觉算法方面的技术优势,腾讯创造性地设计了光度立体成像解决方案,实现了成像、检测、稳定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算法创新;硬件方面,凭借生态伙伴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针对性的实现了多维度硬件创新,保障设备平稳运行。

为了弥补自身对工业机理理解不足,在项目执行期间,腾讯团队以“泡在现场”的朴素方式理解产品,熟悉质检工人的工作流程,排查机械、成像和算法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通过现场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更好理解产业知识及行业真实痛点,真正地做到了“现场有神灵、魔鬼在细节”。

“独行快,众行远”,开放生态一直是腾讯的招牌,为了快速补齐行业知识,腾讯选择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例如腾慧飞瞳AI质检仪就在腾讯软件及算力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了合作伙伴在机器视觉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多轴联动装置实现任意位置角度拍摄成像,灵活提取复杂零部件表面不同位置的缺陷细节,有效支持高速数据采集及检测,大幅提升质检效能。

腾讯云在工业AI的愿望——星辰大海

众所周知,在930变革之时,腾讯就表明了入局To B的决心,而如今其在工业AI质检领域的壮举也向业界表明了深扎To B的雄心。

目前,在工业AI质检方面,许多AI属性强的企业还没有研发出解决工业质检痛点的标准产品及解决方案,而腾讯却在该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不仅率先进入工业视觉赛道,而且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找到了合适的产品研发模式,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除了继续提供标品,腾讯还将提供工业AI研发工具和工业AI中台。工业AI研发工具产品可用于快速搭建质检解决方案。腾讯云智工业AI中台则面向已有工业质检一体机客户,帮助实现质检结果与设备的统一监控管理,实时获取产线整体与各机台的缺陷信息,辅助生产计划调整与工艺优化。

吴永坚认为,工业AI质检只是腾讯迈出的一小步,腾讯将持续提供更多AI能力助力制造业数智化升级,通过自动化质检、数字孪生、供应链协同等手段辅助提升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达到决策层面的自动学习和自动优化,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工业AI质检领头羊打造MIM行业标杆

近日,在由雷峰网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的第六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GAIR 2021)上,腾讯云AI更是凭借其在工业AI方面的优秀表现,获得了最佳工业AI解决方案奖。可以说,腾讯率先成为了工业AI质检领域的领头羊。

技术、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优秀与否,要看是否能为客户解决痛点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据悉,目前腾慧飞瞳AI质检仪已经在富驰高科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驰高科”)成立于1999年,是专业从事MIM、CIM、BMG产品生产的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电子消费、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近几年,随着公司市场规模的扩张,却因工业质检的问题犯了难。

“人工质检是用人最多的地方,且面临明显问题。一方面,工作时间长且枯燥,人工拿着产品360度旋转找缺陷,每件检查时间长达1分钟,工作人员容易疲劳。另一方面,订单变动时无法准确适配人员,人力成本不断拉高,质检高峰期用人数量超过1500人。” 上海富驰高科自动化总监邓声志表示。

对于富驰高科而言,亟需通过AI质检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高反光和正常反光会混淆,造成的成像难问题影响判定结果;三维异型零部件凹凸缺陷成像通常不明显,容易造成漏检、过杀等问题。

邓声志坦言,在没选择与腾讯合作之前,我们也找过其他厂商,包含国外知名科技公司的AI质检平台。但是在评估过程中,无论是我们要求的零漏检、过杀率、缺陷迁移、快速迭代等方面,他们都没有给到明确的答案。与其他厂商相比,腾讯对项目的认真程度是最终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据雷峰网了解,在前期调研阶段,腾讯云和腾讯优图实验室的工程师们驻场来现场做了很多调研。调研过程中,腾讯团队不断地给富驰信心。他们在现有的硬件设备资源上做各种AI算法的尝试和测试,并且提供专业服务。两三个月后,算法测试达到富驰检验指标和预期效果后,富驰才与腾讯云签约合作。

邓声志表示,300多天的研发周期,200多次技术讨论会议,腾讯云和腾讯优图实验室的工程、软件、AI算法、架构师们都参与了进来,包含硬件设计、光学设计,他们与富驰诸多工程师们一起讨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做出调整。

目前,在腾慧飞瞳AI质检仪的助力下,富驰高科在设备持续满载生产的情况下,每年节省数千万成本,在生产制造环节,做到了效率精度双提升。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4xtnQthi1lHsQhf.html#comments Tue, 14 Dec 2021 09:50:00 +0800
伙伴云5.0发布背后的零代码“野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bAbUSFCiMvBBaJL.html

伙伴云在做什么?

与市面上常见的低代码平台相比,伙伴云在做的是面向企业用户应用门槛更低的零代码平台。这意味着,无需代码开发,使用者就可以几分钟内,真正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搭出自己想要的系统模型。

尽管现阶段来看,零代码平台的应用场景是相对有限的,无法深入到常见的企业复杂业务系统中。但零代码所代表的理念——不仅是一款工具,而是面向新的协作场景的应用开发平台,是应该有足够市场空间的。

先看伙伴云深度服务的客户之一比亚迪汽车的实践路径。

过去五、六年,因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逐年攀升,比亚迪汽车也在新能源车的直销销售体系进行拓展搭建,目标是希望在全国300多家城市,在一年时间内对100家店进行投入运营。对于比亚迪的谢劲锋而言,在此期间他面临的困难是,如何能够在时间紧、多人异地高频协同难等问题挑战下,有效利用工具建立高效协作,如完成选址建店、人力管理、采购需求等具体的业务需求。

对比了很多项目管理软件、协作软件,谢劲锋认为并不能完全解决团队痛点,“大批量的多人在线协作,同时需要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提取”。

而伙伴云从开始提供结构化在线表格,解决上述曾遇到的痛点问题外,到如今,已经在帮助比亚迪解决人、货、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伙伴云,比亚迪还搭建了以数据驱动为视角的店面运营体系,包括市场分析、线索管理、进销存、售后管理、业财一体化等系统。从寻址、开店,到运营、管理,零代码平台为业务所能提供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对于汽车制造行业来讲,尤其在生产制造方面,它们本身已经具备十分成熟的数字化实践体系。类似于比亚迪这样的新锐客户还有很多。

伙伴云于2012年创立,从最初的云表格、数据经营仪表盘伊始,已经构建了800个行业应用场景模板。服务超过14万家企业,包括元气森林、泡泡玛特、蔚来汽车、贝壳、良品铺子等新锐企业客户。

那么回到此次伙伴云5.0发布,最大改变是什么?

  • 一是与产品本身有关。据介绍,伙伴云在UI和底层性能做了进一步优化,包括多级导航、数据编辑展示、统一管理后台、表格视图记忆、互动仪表盘等功能。

  • 二则是与伙伴云希望坚持的理念有关。用伙伴云创始人兼CEO戴志康的话来讲:“企业数字化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提升数量,二是要降低难度,从而让更多人参与到数字世界的构建中来。”

结合伙伴云目前的市场策略,与一直以来的重要伙伴企业微信不无关系。2019年,伙伴云与企业微信形成合作伙伴,成为其平台上的ISV。过去两年,对内在企业减负提效、对外在企业客户服务的两个维度上,伙伴云已经能够基于企业微信平台,给客户带来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与良好的使用体验。此前,伙伴云还基于企业微信推出了伙伴云教育版。

目前来看,低代码已经是企业微信大连接属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连接系统、硬件,到连接企业(toB)、消费者(toC)、百姓(toG),需要一种类似微信的方式,进行价值的互联互通。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数字化的原住民,零代码实际上给了这样的年轻人一个新的选择和机遇,也让更多懂业务的人参与到企业数字化的变革中。

那么,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或许也会因为这种使用者(生产关系)的变革,变得富有想象力。

(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bAbUSFCiMvBBaJL.html#comments Sat, 11 Dec 2021 00:16:00 +0800
在商业场景下,自然语言处理如何联动决策智能共同发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saIQH3iBhs0gxNz0.html

在刘杰看来,如何将企业价值拆解为人的价值,再抽象为“沟通”技术,分为四步:理解、共情、表达、策略。落地到具体的产品中,即四种技能:更理解人、懂得共情、更人性化的表达、懂得说话策略。

在前不久容联云举办的 「AI有心 决策有智」的AI商业大会上,AI科技评论对话到容联云AI科学院院长刘杰,讨论了认知智能与沟通技术的演进,以及在商业场景下,自然语言处理如何联动决策智能共同发展。

在营销服务的沟通场景下,Al策略是否只有唯一解?

刘杰说到,真正高效的人工智能沟通价值在于高效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企业价值。但说起与人打交道,AI要更像人。

八年来,容联云不断坚持以"科技提升沟通体验",围绕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的AI,落地以语言智能为内核的产品和技术。

而AI是否能够辅助人类的沟通或担当起沟通的角色和任务,在现如今的商业场景下,被赋予更高的要求。

AI有 「心」,才能听懂人心。「AI有心,决策有智」,成为此次容联云大会的主题,也成为现阶段容联云的技术基因。

 刘杰对AI有心的技术出发点有着深切的思考,他特别援引一位某银行第一批客服管理者的话,“每个人或许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但作为客服,永远不知道他和你沟通的背后,经历着什么,背负着什么。唯有包容与理解,你才会在这一刻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解决他那些未说出口的需求和困难。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他会记得这个企业的好。而这正是客服在沟通中最大的价值。”

有心才有智,从自然语言处理走向智能决策,“容联云要从企业视角再度突破。”

一、 四有“心”人

容联云做AI,从AI“大脑”入手,希望“解决用户需求问题”,而非“解决用户文字上问的问题”。

在刘杰看来,如何将企业价值拆解为人的价值,再抽象为“沟通”技术,分为四步:理解、共情、表达、策略。

团队研究面向NLP方向,推出阅读理解和情感判别领域论文,《Bidirectional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Aspect Sentiment Triplet Extraction》(情感三元组抽取的双向机器阅读理解),并收录在第35届AAAI人工智能大会中,后续将落地到容联云智能产品线中。

具体来说,Aspect emotion triplet extraction (ASTE)是细粒度意见挖掘中的一项新兴任务,旨在从评论句中识别意见、理解情绪、分析情绪。由于ASTE由多个子任务组成,包括意见实体抽取、关系检测和情感分类,并捕捉它们之间的关联。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03.07665.pdf

意见三元组与对话展示

落地到产品线中,即四种技能:

更理解人:CDP+面向多元谓词逻辑的精细化实体关系抽取方法,融合知识图谱,解决“通过客户的一两句话可迅速感知客户的状态和需求”这一客服最大的挑战。

懂得共情:针对语言数据含有细粒度情感要素,提出双向阅读理解框架+面向多尺度知识结构的自适应表征学习方法,让客服可理解用户对不同“事情/事物”的态度,判断用户未说出口的隐藏意图。

更人性化的表达:让智能客服具有流利表达的基础上不止于描述性的表达,更是始于解决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懂得说话策略:好的对话策略能够让对话参与方更顺畅的达成预期目标。对话策略是话语表达的更高层的结构化运用,根据用户的上下文语义,选择最适配企业经营价值和用户需求的话语逻辑来服务不同场景,比如劝说、协商等。

刘杰表示,其实并不能用技术难度升级来对应四种对话技能,整体来说它们是一个技术体系,只是之前关注更多的是理解,也就是语言模型、预训练模型和知识图谱。

在技术转向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发生在商用场景中:「在线机器人」的称谓变为「智能客服」,“预示着容联云从“沟通”这一作为“人”在客服工作中最不可替代的价值出发,聚焦服务质量,提高客服感受。”

这个过程,本质是随着AI的进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的演进,使得沟通与认知智能的关系发生变化。

用朴素的话来说,是让AI听懂弦外之音,懂得沟通策略,真正赋能于企业。

和社交闲聊对话AI不同的是,闲聊AI要营造人设,有一定的情绪响应;对话没有目的,不会涉及到特别关键的问题;对结果的准确性和优越没有那么敏感,没有过多的规范要求;而关键,是闲聊AI的回答,包容性极高,即便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对答,仍然有被释义的空间。将解释权交给用户,注重所有事物的互动和发展中的多维。

而商业场景中的AI更加垂直,也意味着更加细分。这种对话不再漫无边际,而是始终围绕企业降本增效。在特定的企业背景下,执行特定的任务、遵守特定的行业规范。

两条路径殊途同归,更可以说,商业中话语空间的收缩为技术研究的发散提供了一种补偿。从容联云的服务对象上看,多聚焦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重新认知和构建企业智能化生态和价值链,走出一条从具体场景到认知智能的道路,十分行之有效。

在大会上,“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同样认为:AI还没有那么得行之有效。这个问题应该通过市场自我竞争与优化来解决,寻找更佳的可替代产品。

目前,容联云通过CDP和AI中台赋能,开放“通讯、音视频平台+AI原子”能力,用中台打法探索可能。


二、 技术基石

“现在很多厂家都在着力AI场景的研发,总体技术层面,大家都在一个相似的框架下,比如深度学习,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和其他云服务商相比,我们的特色是生根了很多to B场景,在AI算法技术理论研发的同时,对接更多的行业。”

深耕垂直领域,做好技术服务这一件事,其实就是优势所在。在大家都在谈论技术壁垒的时候,容联云在想一件事:继续深耕客服对话。

建立中台是一回事,继续深耕是另一回事。

“容联云是从通讯发展起来的,连接B端客户,实际上和业务场景密切结合的时候,有售前、售中、售后,会涉及到很多很多的深度的服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响应式的服务。”

在客服对话里,技术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如何做出不伤害用户体验的问答与对

最关键的是,当对话AI与客户管理相结合,为更多像容联云一样的服务商,提供了一个技术深耕的范本。

“虽然现在要遵循很多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但是对话可以做到用户知情且不伤害体验。尤其是对于服务 To B的企业,它的难点是研究链(业务--数据--算法)非闭环。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不只是提倡数据开放,还可以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比如联邦学习、隐私计算。”刘杰说到。”

AI不仅要有心,也要体现AI的优势。善用AI的热情与冰冷,是每一位研究者应该做的事。

“不管是商业价值也好,研究价值也好,未来会有一个新的场景去深耕AI。”


03 两条腿走路

跨界和连接工业界和学术界,幸福感极强。

在大会现场,刘杰身着卫衣,活动极其轻便,谈起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工作,也表达出十分舒展的心态。

“它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研究问题,好多问题看似是一些具体的工程问题和技术问题,但是我们深入它的本质,其实它就是一些没有解决的底层的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

一点一点捣碎弱人工智能的东西,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同时在不同的时刻节点,用一个短期闭环来完成这这个事情。其实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去探究AI的本质,对于学术本身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营养。

刘杰谈到,现在自己的工作有三块,有技术落地,有前沿探索以及技术学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一块是主要工作,会结合商业场景和具体的产品、项目,输出高质量算法模型。第二块是着眼长期发展,探索开放性的问题,预判容联云在未来路径上会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第三块是广泛和学术界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推动AI的产学研交流,为本领域的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发展做出来自容联云的贡献。

在12月3号,2022年AAAI出炉,接收率仅15%再创历史新低。刘杰在前一天晚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团队中了一篇图神经网络上的蒸馏与知识融合方面的工作,祝贺所有作者。”该工作提出的高效精准的图神经网络将促进容联云在知识理解与推理等认知智能方向的多个场景的技术提升。

产学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从现实中抽象出技术问题,就是三者连接的节点。在容联云深耕的道路上,刘杰也在带领团队深耕,专注技术的事情,还有很多事要做。

雷峰网雷峰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saIQH3iBhs0gxNz0.html#comments Mon, 06 Dec 2021 18:11:00 +0800
“超硬核”!中电蓝信推出安全协同办公平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tECZc2pV2DCwG5QS.html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疫情的影响,大多数人或主动或被动经历了远程办公。因此协同办公在大众视野中的认可度和接纳度有了质的提升。

协同办公平台软件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用户在选择软件时往往关注是否能降本增效,而常常忽略“安全”问题,工作群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企业的数据资产遭受损失。

12月1日,中国电子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基于中国电子云的蓝信工作群服务——全新升级的中电蓝信。基于中国电子云和蓝信全场景智能化安全协同平台Saas产品服务,为部委、央企、国企等大型组织机构提供没后门、有管理、可追溯及可审计的安全协同办公平台。


 

据了解,水利部、中国船舶、中国华电、鞍钢等超过8000家超大型政企组织已经部署中电蓝信,用户规模超过1000万。中电蓝信作为终端未来可能带动更多党、政、大型企业上云,而中国电子云将给与中电蓝信安全运营保障,实现其“一云一端”的目标。

围绕蓝信协同办公平台8.0版本以及中国电子云与蓝信的故事,雷峰网及相关媒体与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和中电蓝信 CEO 路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100-1=0”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政企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政企安全。中国电子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陆志鹏在致辞中表示:“确保数据安全已经成为政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建立高安全的协同办公平台也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中之重。”

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在家办公、异地办公和远程办公等已经成为“移动办公”的各种形式,信息数据和计算终端走出企业的安全边界已是普遍现象。尤其国家要害部门,重要信息数据泄露则可能给组织甚至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蓝信成立于2013年,是协同办公领域以安全著称的协同工作平台;2020年蓝信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轮战略投资,成为中国电子PKSM自主技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是中国电子在移动领域的主推产品。

那么中电蓝信是如何保障用户安全的呢?路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一是业务安全;二是数据安全;三是增强安全;四是本质安全;五是安全认证。首先,进行事先制度设计,建立安全群组,设置用户实名、限制查阅历史消息、外部群组标识以及建群控制等。其次,事中防御,进行敏感词防转发防分享、限制截屏防分享、限制终端使用限制IP登录、异地登录提醒等功能。最后,事后可复盘追查审计,信息的源头是谁,转发到哪里可以清晰追溯。

蓝信从端、管、云全链路实现了完整数据加密,同时和龙头安全企业奇安信进行移动应用方案整合,与中国电子云进行一体化结合,并实现了业内主流操作系统、CPU、数据库、中间件和第三方软件的适配,从而保障政企数数据资产安全。

二、中电蓝信8.0版本有哪些看头,用户体验如何? 

相比前几代产品,中电蓝信8.0版本的发布对跨应用协同进行了更新,除会议室预定、日历日程、视频会议等功能外,实现了服务总线、连接器等重要应用支撑能力,让第三方生态应用之间实现了按需自由沟通,打破业务孤岛、数据孤岛,让协作跨组织、跨场景、跨行业、跨数据。

蓝信8.0版本还推出了专属APP、专属名称、专属皮肤、专属LOGO、专属启动页、专属门户,可以打造组织专属自动化平台。基于多年党政军大型以及大型央企的入口,开放了更多平台入口,消息盒子、扩展屏幕、快捷入口、群聊应用等。

蓝信借助可管理系统化、场景化、体系化专属安全,为用户协同工作构造了一个安全基线,蓝信协同工作平台可以提高用户组织内部办公效率和协同效率。

路轶表示:“蓝信的产品价值在于让安全有界,协同无界”。

某部委使用了蓝信的平台,实现了70余个外部应用/公众号对接,入口融合,打造移动应用统一门户,通知、人事管理、OA审批、财务审批等应用功能的统一接入,极大方便了员工的使用。

中国华电与蓝信合作了8年,私有化部署之后,这家特大型央企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接入、基础能力、应用安全、自主可控五大功能。

中国船舶在部署中电蓝信之前,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化管理精细程度各不相同,多种移动工作软件安装在员工个人手机中,反复登录、没有在移动端形成单点登录、无统一组织架构、统一工作平台、效率低下,不利于管控;同时业务协调沟通及工作群组主要在微信、QQ、电话邮件,信息易暴露,安全威胁性大。但在部署蓝信后,建设了中国船舶移动平台,34.7万员工完全实现了移动办公,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用户该如何选择办公平台? 

在协同办公领域,传统OA厂家、互联网厂商的产品各有千秋,如泛微、致远、万户、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面对众多办公平台,如何选择常常令企事业单位头疼。

关于中电蓝信的不同之处,路轶告诉雷峰网:“市场目标、用户定位和用户核心诉求是不同的,互联网厂商面向中小企业,蓝信面向的更多是组织机构、党政军企事业,蓝信在大型组织的适配性、运营经验、整个安全体系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对OA厂商来讲,中电蓝信称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未来,一切产品起始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中电蓝信作为信创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自主可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表示:“中国电子云和蓝信,以系统论为指导,坚持PKS体系,在国产化中提高适配能力,不论是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上层应用蓝信,在全产业链做到原生优化。蓝信本身云原生应用和中国电子云可以无缝配合,实现一云一端、云端一体。”

中电蓝信认为用户的自然选择是产品发展方向,而选择高安全性的用户是蓝信的目标用户。蓝信也会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打造一整套专属的协同办公全平台解决方案。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tECZc2pV2DCwG5QS.html#comments Thu, 02 Dec 2021 10:24:00 +0800
飞书“超速”这一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LmI5KSTDgWwarJn.html

历史上,能够得到客户为一款ToB创新产品公开代言的现象,其实并不多见。飞书这一次,十分自信地将舞台的大半个时间都交给了客户来发声。

因为飞书相信,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ToB产品是应该有情感共鸣的。那么,飞书的“好用”应该让客户来发声。

11月17日,飞书5.0企业管理平台发布会上,这批已经深度应用飞书的的企业,包括万达、得到、文和友、旭辉集团、超级猩猩等企业家代表分享了他们对于数字化创新应用的认知和感受。

飞书如何“好用”?

先讲两个新故事

  • 将沉睡的知识变废为宝

对于互联网、教育、金融等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企业存储了大量以文档形式承载的数据资产,如教研文案、产品文档、运营资料等,是企业实现员工培训、品牌传播、业务创新等商业目标的基础。

如果放在过去,如何调用企业这部分沉淀的文档,免于沦落为“沉睡”知识,一直以来都收效甚微。

据观察,截止今年统计,得到App已经构建有18万字的知识规模。

尽管得到App本身就是一家做知识管理的企业,对如何萃取知识、管理知识有丰富经验,但团队一直以来却在如何用工具管理知识层面犯了难。

过去,团队在微文档、石墨、腾讯文档、confluence等多款应用间来回切换,企业内部长期缺乏系统性知识总结和沉淀。如何构建知识库、搜索知识、使用和持续生产知识方面,有思考但奈何没有实现的途径。

在得到与飞书的共创中,得到提出了以“知识萃取”积累知识资产,开始在飞书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通过飞书完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沉淀、知识搜索、知识找人。

得到CEO脱不花说,“我们将这个知识体系全部接入到飞书知识库,只要在这个系统汇总工作,你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搜索出来。”

一个直观改变是:基于飞书构建知识库后,员工查找知识的平均时间减少了50%,新人学习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而这种改变正悄然影响到得到其他业务环节中的效率提升。

  • 打造组织管理的肌肉记忆

超级猩猩不是最早使用飞书的客户,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队在2020年发布会上接触到飞书,竟然成功被“安利”。尽管团队此前曾深度应用其他工具,但很多看似很小的事情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过去的一年多,飞书在超级猩猩的应用深度越来越强,团队完整经历了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的心路历程。

举个例子。与其他很多新兴的健身品牌如Keep、乐刻等相似,超级猩猩也是近些年因新健身场景而出现的互联网健身领域独角兽。例如,仅仅在场地筛选、开店以及日常管理这件事上,超级猩猩就已经实现了业务的在线化、数据化管控。

但正因如此,超级猩猩面临着业务和人员规模增长中出现的多重压力:业务链条集互联网、装修、零售、健身为一体,跨城市、跨公司、跨部门,如何统一管理?当门店从一个城市2、3家店,到8个城市200+门店,团队从几十人到近2000人,如何高效协同?

如今,我们能够看到,飞书的上线使得超级猩猩在与外部项目团队进行日常沟通协作时,能够通过群组的在线,文档管理的计划、待办等全流程,以及会议+妙记快速拉起会议,从而串联起组织内外的高效协同。

超级猩猩联合创始人刻奇评价,“飞书的底层逻辑在于工具本身的‘杠杆效应’。在此之前,企业很多规范制度的推动通过行政手段最终只能浮于表面。飞书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咨询服务,落地到整个实践过程中,而不是纸上谈兵。”

原来,客户的选择,不只因为是某个功能,而是这个功能背后所代表着工作方式的思考。

“新物种”应有所期待

实际上,从得到、超级猩猩的落地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客户对创新应用的理解不再是组织实现数字化这一动作而已,而是在组织数字化之后,能够迎合他们本身业务的个性化诉求,背后更深层次的其实是对组织个体的多元化协同效率、体验,以及创造性是有所期待的。

引述钛媒体曾对蔚来汽车选择飞书时的一段描述:

“它不属于传统工业组织,也不属于纯粹的互联网组织,它是由四种不同业态组成的‘混合组织’。这里的员工有着多元化背景:有的来自传统汽车行业,有的来自互联网行业,有的做软件系统,有的做销售/服务,有的还要进行前沿技术创新。不同背景的员工的加入,促使造车新势力的组织管理方式必须从赋能型与工业型组织,向系统型与共创型组织迭代。”

实际上,造车新势力只是当前新兴业态涌现出的其中一类“新物种”。

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包括互联网、先进制造、云计算、IoT等领域,它们的业务近乎颠覆式创新、关注员工个体性差异,同时对具备一定的IT应用经验,对高ROI的应用尝鲜存在极大兴趣,不存在太多像传统企业所面临的遗留资产的问题,可以说敢于数字化创新。

正如飞书CEO谢欣所言,“什么才是真的先进团队?他们追求创新,而非固守成规;他们重视协作,而非单打独斗;他们激发团队,而非个人权威。先进团队不只是互联网公司,与行业无关,与大小无关。”

那么,先进企业需要什么?

结合飞书的服务经验,我们发现:选择飞书的企业会有以下几点数字化特征和诉求:

  • 一是业务处于互联网规模化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实现组织变革,组织效率成为突破业务瓶颈的关键保障。

  • 二是对采用原生类新技术有非常强的内驱力,会不惜牺牲短期成本以提升自身对IT治理的可控性和敏捷性。企业自身IT能力比较强,会存在自研+借助第三方工具的方式进行改造。

  • 三是企业不仅希望在组织内应用新技术、上线新系统,同样还会在作业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有强烈诉求。

  • 四是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手段,其关注点却千奇百怪。可能在互联网企业眼中,飞书是适用于创意型、内容型的团队协作,在传统企业眼中,飞书也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行业基层员工流动大、一线员工基础素质差,需要知识的传承、教育和沉淀。那么,工具是共通的,关键是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会决定了怎样使用它。

可以看到,数字化的尝试,往往是具有风险和冲击性的,对于这类企业客户而言,很多互联网创新也是头一次。敢于创新是先进企业的代名词,他们也期待有所作为。

情感共鸣不是务虚

据最新飞书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飞书服务的客户数在行业和规模层面都有极大的增长。

一位接近飞书的资深从业者向雷锋网指出,“飞书能够做到几乎将每个客户都当成大客户一样,提供贴身优质服务。这也为飞书指引了很多产品可改进的方向。”

例如,此前飞书与理想汽车、安克创新等企业共同打造了多个最佳实践,如承诺型OKR等。同时,这些企业客户在选择飞书后,也一起成为了飞书的“产品经理”。

飞书CEO谢欣说,“过去只是字节跳动自己的实践。而现在,通过越来越多的共创,先进团队的思想,已经融入了飞书。”

这种势头也得以让飞书撬动了很多深度使用钉钉等办公应用的企业客户。尽管2020年的疫情在线化的推动给了飞书极大增长动力,但飞书本身也在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客户市场。

这种产品和技术侧的同步极致是显而易见的。

据雷锋网了解,就连字节跳动自己的员工也会不时夸赞自家产品飞书“是真得好用”,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ToB产品包括互联网大厂推出的在线化应用都是极为罕见的。

目前,正式商业化不过两年,飞书就已经深度围绕企业组织协同层面,构建出了包括OKR、飞阅会、妙记、多维表格、个人说明书等产品矩阵,并且持续在会议室、审批、电子签/合同等模块上进行强化。

个人说明书,是此次飞书全新发布的功能之一。这是一个挂在个人签名档上的文档链接,俨然一张知识卡片,在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或许也可以作为知识传播等场景中的服务助手。

在另一个维度——核心人事层面,飞书已经在通过提供招聘、报销等相对标准化产品,进一步提升组织的数字化应用深度。

刘润商学院提到:在发现真正需求的赛场上,赢家不一定是先行者,而是第一个基于产品功能创造出情感共鸣的人。

而企业服务的思路其实已经发生改变:从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解决方案上,到研究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从单纯投广告靠渠道模式,到做口碑影响用户心智;从满足老板管理的“爽感”,到在打造趁手的协作工具与高效的管理工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飞书总裁张楠还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愉悦是飞书重要的产品设计原则,愉悦也是一种生产力,员工在工作中获取更多快乐时,也将创造更多价值。

这也不难说明:飞书正式对外商用前,积累的大量字节跳动员工的实践,很多客户乃至同行对其实践和理念是有极大兴致的。“这种不是为了一开始满足客户需求,而是满足自用的方式”,让万达文化集团总裁曾茂军也极受鼓舞。

雷锋网曾表达过:飞书是一款非常强调工程师文化的工具,因而在培养用户行为方面,也有意对外输出自身的企业文化理念。

“先进企业,先用飞书。”这也意味着:飞书在理念上的match将更容易打动这类企业客户。

其实很多先进企业并不缺乏对于数字化的基本认知,但企业实践的反面案例并不在少数。

某云大厂技术负责人告诉雷锋网,“也有客户,其技术部门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可能经历了一年还无法说服业务迁移到新的技术平台上。一般这类企业都有很明确的IT规划和战略,只是说在实现这个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说服业务部门,这个过程会显得比较漫长。”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已经落地的行业/领域层面,飞书已经在新能源、新消费、新零售、地产、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打入了一些“钉子”,这是必要的。而如何以点带面,形成在行业上的规模效应,营造情感共鸣、共创产品化,已是飞书探索出来的优势经验。

当然,伴随企业客户的发展,想要跟上客户业务的发展节奏,此时就特别考验如今整合后的飞书BU,对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把控了。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LmI5KSTDgWwarJn.html#comments Thu, 18 Nov 2021 14:22:00 +0800
他们,在腾讯做SaaS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wc7LhBvoL44bwzG.html

雷锋网按:对于腾讯而言,最难的事情往往不是当下,而是如何站在当下去定义未来。昨天,腾讯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尽管有关SaaS的篇章还不足以作为腾讯ToB面貌的整体概括,但它却描述出了腾讯投身数字经济建设的一个可展望的未来。

产业互联网的竞争赛点如果依然停留于单纯云资源的消耗上,客户、应用服务商都将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转眼,腾讯SaaS已经从单线条的各自为战,到现在有一套相对整齐的团战部队。一路走来,有坎坷,也有成长。不同时期SaaS业务的发展节奏、状态,也同样映衬出当下中国企业SaaS应用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起步

时间回到五年前,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迎来对下一阶段的产业互联网的竞争意识觉醒前夕。它们对打破增长的天花板极度饥渴,且拥有一批战斗力素养极其凶猛的团队,但是缺乏清晰的路径规划。一开始这些互联网公司会尝试做一些单点产品,如推动企业流程管理类的数字化办公系统、供应链进销存系统,同时又会不惜以免费的手段,以拿下多少数量级客户作为大肆进军企业服务市场的标尺。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路和玩法,并不能让高颜值客户买单,甚至还带来了一股病态厮杀的风气,无意间也“扰乱”了已经固化的企业服务思维。

虽然客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度还没有如今的普及度高,也没有多少成熟的实践案例,但是你能感觉到一种里程碑式的时代即将到来。

以今日之视野回望过去,云计算使用门槛的降低直接促成了企业服务SaaS的创业热情,百花齐放的SaaS产品也在反之促进云市场空间的壮大。

翻腾间,腾讯立下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Flag。

二、抛转、引玉

腾讯在SaaS市场的布局其实不是近两年才展开。过去十年,腾讯ToB有关“开放”、“不干涉”、“将半条命交给伙伴”、“产品C2B”的影响力,早已通过产研、生态合作等模式渐入人心。

以930变革和全球疫情爆发为两个关键节点,腾讯SaaS迎来了爆炸式发展,以互联网速度收获并影响了企业服务的经验。

在“一云多端三大项目”的舞台上,形成了诸如腾讯会议、千帆企业应用连接器、企业微信、腾讯企点、腾讯文档、TAPD腾讯敏捷协作平台等一系列产品矩阵。而它们正不断深入金融、医疗、工业、教育、出行、电商等行业腹地,成为盘活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的重要路径。

我们对话了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腾讯千帆业务负责人答治茜,腾讯企点总经理张晔,企业微信生态合作负责人李致峰,借由四个人的视角,试图回答一个外界关心的问题:腾讯SaaS的整体布局是什么?

虽然无论做产品还是解决方案,都可以根据具体业务场景抽离出相应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但SaaS产品仍是个长价值链的过程,这意味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价值主张,会因为价值链上参与者的拉长而被放大起来。

理解腾讯SaaS也同样会存在多维度视角。因为鲜有人关注,这帮腾讯人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十年SaaS产业最大的变数。

三、不是产品,却做着比产品更难的事情

汤道生曾表示,希望未来在腾讯的生态中,能长出很多百亿市值的SaaS公司。

做生态尤其是SaaS生态,成为腾讯深入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必做的事情。

如果对腾讯千帆做一次定位,那么连接一定它的主旋律。千帆没有做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却能够通过业务统一、数据统一、体验统一,实现对SaaS和非SaaS、业务SaaS和非业务SaaS、行业SaaS与通用SaaS之间,以及腾讯自有SaaS和生态内SaaS应用的连接、集成和打通,是一款典型的技术和商业平台。

技术侧,腾讯千帆的企业应用连接器,已先后推出玉符账号连接器(IDaaS,身份认证即服务)、鹊桥数据连接器(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神笔应用连接器(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以及场景连接器等子产品,以解决SaaS烟囱化、场景定制化的问题。目前,企业应用连接器已实现与业界数百款应用产品的预集成。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平均每家企业都会连接6、7个应用,这还仅限于不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性,如果是大型企业,可能平均连接了有上百款应用。据腾讯方面介绍,借助企业应用连接器,企业连通不同SaaS产品的效率可以提升5-10倍。

而商业侧,腾讯千帆已经有超过500家SaaS臻选合作伙伴,覆盖超过70个赛道,满足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SaaS产品需求。截至目前,千帆生态累计GMV超过10亿,近100家SaaS厂商的GMV超过百万。

目前来看,用户对SaaS应用的觉醒,促使腾讯千帆得以快速推进SaaS脏乱差问题的解决,并帮助伙伴获得更高效的增长。但问题在于现阶段,SaaS企业仍然会核心关注客户问题,关注产品体验的提升和客户需求的把控。如何平衡好这层关系?

答治茜给到雷锋网的答案是:腾讯仍然会在业务层面直接面向客户,推进腾讯所认为的价值表达。不走过去的“羊肠小路”,而是仍然会基于新的基础设施去做业务的价值表达。

“整体上来看,如何让客户满意仍是最困难的问题。因为本身在价值呈现这个阶段,我们与伙伴一起商量好是朝着这个目标走的,这代表了大家是接受了以新的基础设施,拉上现有的伙伴一起来搞新的事情。”答治茜说。

这意味着,在最终影响客户数字化层面,腾讯千帆会始终保持一个全局视角。

四、腾讯C2B的战略入口

如果腾讯千帆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后台,那么企业微信就是这个生态的窗口。同样是连接,企业微信是具体产品形态的连接——从连接人、软件、硬件、服务,是层层递进、由内向外的链路过程。

“只有连接起来、跑起来,才能带来普遍性的价值。”李致峰表示。

大家会看到,企业微信一开始的定位是做一个移动端的办公协作软件,对比腾讯在PC时代推出的企业办公软件RTX,企业微信最早的项目名被定为“云RTX”。2016年上线之初,本身只有基于IM最基础的版本功能,到后来,企业微信逐渐开放API接口,上线更多的应用,才一步步对外提供服务。

2019年企业微信与微信的打通,是一个分水岭。这次打通不仅仅打开了传统B到C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企业的内外互联,企业微信从只能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关系管理的价值链,变成了可以对接数十亿C端用户,将腾讯内部的云、安全、音视频等各方面底层技术能力调用的载体。

企业微信是ToB的,也是ToC的。

因此,基于微信与企业微信打通的势能,腾讯得以连接消费者到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厂商,从连接消费场景下的人到连接工作场景下的人,将数字技术扩展到为消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内部的研发、供应链交易、用户服务到内部组织效率。

如今,企业微信仍在进一步加大与微信平台上产品对接的力度,从小程序到微信视频号、客服号,也同样与企点、文档、会议等产品进行对接。

五、集成与被集成

腾讯企点就是这样一个在腾讯内部与企业微信有着诸多紧密合作的产品团队,如今有大量的生态伙伴是基于企业微信或微信平台提供私域运营的服务,同时,微信也会通过企点开放微信客服的能力。

作为腾讯直系在企业级市场最早有所动作,并持续运营到如今的,腾讯企点可谓之一。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QQ客服,到2016年开始逐步扩展产品能力,包括企业QQ和营销QQ,发展至今,已经在产品和团队方面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

腾讯企点的前身,恰恰是腾讯在QQ时代就埋下的一颗To B的种子,并且持续进化至今 “大概在2017年,确实会觉得无论在产品成熟度,还是客户数量、收入方面,会非常有挑战。”腾讯企点总经理张晔坦言。

那段时间,张晔会用看不到终点的词语来形容。为此,他经常带着团队去沙漠、去雪山组织团建,大概身处同样的环境,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去拼搏,保持克服千难万险必胜的决心。

如今,经历了PC、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企点服务了超过100万企业客户,覆盖了超过80个行业,同时也被写入腾讯财报,无论是品牌还是商业化能力均得到了验证。

腾讯企点同样在发挥腾讯核心的技术能力服务企业,对腾讯云底层技术能力包括AI、音视频、数据库存储能力进行调用,张晔认为,“这不是一种经验的复制,而是对腾讯云(差异化价值)的补充,通过将这些能力进行整合,以匹配不同产业的业务场景

这个过程中,企点就还会跟大量腾讯云生态中的SaaS伙伴进行合作。“有一些是被集成到伙伴的SaaS产品里,有的也会集成伙伴的SaaS,非常多,但最终都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形成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里,集成与被集成的关系会非常多。”

六、将开会这件事情进行到底

与企点相比,2019年底上线的腾讯会议,则可能走了另一种路径。

上线仅2个月,日活跃用户数就超1000万,如今用户数已近2亿。过去一年,用户使用腾讯会议的次数超过40亿。

除了远程会议的需求暴涨等外部因素推动外,更重要的,腾讯会议是云原生的一款SaaS应用,它天然摒弃了非原生应用存在的历史包袱。在服务的即时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当成长到一定体量时,会有明显的优势。

而腾讯会议能以如此迅速的的方式成长,也离不开与微信的连接。基于持有海量用户的微信端接入,如小程序入会、微信登陆注册等,这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国内用户对社交化的使用习惯。

事实上,这种产品精神也在指引腾讯会议商业化能力的提升。

“我最大的感受是,腾讯一直在通过自己的产品理念,将每个场景服务好,将挑战解决掉。例如,我们很关注如何满足头部客户最苛刻的需求,这方面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最终证明一系列的客户愿意为我们的企业版买单。因为我们始终将满足客户诉求,作为提升产品力的一种方式。”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对雷锋网表示。

而在构建生态方面,腾讯会议不做硬件,但从一开始就保持跟硬件厂商在技术路线、产品合作等方面的规划,也会跟系统集成商、销售渠道保持密切配合。前不久,腾讯会议开放了亿级流量,帮助更多好的应用成长,同时腾讯会议的API接口超过200个,企业可以便捷地将腾讯会议相关能力接入到自身的场景中。

所谓站在前人肩膀上,腾讯会议得以快速摸清市场对会议类产品的需求,成长为一款非常典型的标准化工具型SaaS,并且已经成为腾讯SaaS生态的拳头产品。

七、在中国做SaaS,学会贴地飞行

认清自己的定位,才能让用户与企业的价值变得对等。

你会发现,在腾讯内部,做SaaS逐渐有一种找准定位,各司其职的感觉。但下一阶段,腾讯SaaS人似乎也面临一种共同的紧迫感:如何做好伙伴生态?如何进一步与腾讯内部、生态产品进行协同、连接?如何服务好行业客户的需求?如何做好自留地的业务?垂直场景又该怎样与其他ISV进行配合?

现阶段,疫情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疫情对线下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无法短期内消除。关键在于,线下往往是延长用户价值链和生命周期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民众的消费能力在降级,企业依然处于更加痛苦的业务转型期,政策对于社会的调控和影响下,很多的老的经验可能已经不适用了,ToB SaaS仍存在剧烈调整的空间。

依据腾讯目前对于SaaS的布局和价值主张,数字经济生态引擎的本质仍是交互与连接,这也是腾讯一直在放大的势能。

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通过微信、小程序、QQ将C端的用户连接到一起。然后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云生态中的服务商,也在依靠这种方式连接着更多的企业客户。一边对接大量的C端用户,一边会跟政府、企业部门等B端用户深度沟通和合作。这种自我生态上的联动,这样的想象空间才会存在。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wc7LhBvoL44bwzG.html#comments Thu, 11 Nov 2021 19:21:00 +0800
互联网「快」是标配,「全真」才是顶配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FpeuzXRop9RInZON.html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时下,最火的概念非全真互联网以及元宇宙莫属了。

全真互联网时代,人们将对生活生产的交互方式产生新的期待。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虚拟化、数字化以及线上化。

生活方面,从最初的线下购物、电视购物、网络购物到现在的直播购物;教育方面,从传统的面授课,录播课、直播课发展到现在的实时互动直播授课;社交方面,从原来的飞鸽传书、电话社交、QQ社交到现在的音视频社交...

这些行业逐渐从“考古”模式转变为线上的“创新”模式,主要得益于音视频平台及底层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经意间,音视频作为一项基础服务, 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认为,音视频正在重构三重连接,一是科技与社会的连接,二是人与人的连接,三是人与世界的连接。贯穿这个过程的技术趋势,就是音视频应用变得更高清、更实时和更无处不在。

全新的音视频,全行业发展的标配

音视频产业发展正当时。

2020年,无论是互联网厂商还是技术服务商,疫情的催发让音视频赛道变得热闹起来。同时,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电商平台等新应用,新模式的出现对音视频的需求日渐攀升。2021年,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政策进一步深化,全行业掀起了数字化转型热潮,音视频作为关键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用户规模达到5.7亿人,同比增长16.3%,预计2021年用户规模将达到6.4亿人。这主要得益于企业看到了音视频技术带来的红利。

李郁韬表示,音视频服务能帮助更多的企业和应用开发者,不仅仅能助力客户把能力快速的提升到线上,还能最大程度的还原线下的场景体验。

目前,音视频在教育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例如在线的钢琴陪练,老师通过ipad给学生上课这个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钢琴演奏效果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练习,整个过程是一个云视频沟通的场景。

此外,在直播、视频社交、游戏语音、家庭陪护等场景也在深入拓展,而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技术的加持。

为此,李郁韬解释道,音视频厂商能做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建模、音视频处理的技术把线下场景还原到线上,依托于云计算强大的算力,以及实时音视频编解码和串流的传输技术,通过音视频方式,以沉浸式的体验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是音视频厂商思考的基本逻辑。

深耕音视频技术,单腿走路行不通,三足才能鼎立

互联网的“快”早已不能满足当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全真才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大批音视频平台,包括以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为代表的综合性音频平台,以Tiya和赫兹为代表的社交音频平台,以酷狗和网易云为代表的的衍生音频平台以及以懒人听书和金庸为代表的垂直音频平台。

在李郁韬看来,音视频技术将会无处不在地去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未来线上化生活会存在越来越多的虚拟人物、虚拟的场景,虚拟的交互,并和现实世界存在深度的融合和真假难辩的程度。

企业对音视频需求日渐攀升的同时,也会对其底层技术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在保持稳定服务输出的前提下,满足各行业的要求成为了厂商的重头戏。

现如今,实时音视频技术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卡顿、延时和音视频质量差等疑难杂症,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技术门槛高,其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有中间传输以及最后一公里传输两大难题:

  • 中间传输即指从路由到路由的骨干网数据传输过程,这里承载数据传输服务的主要有光纤以及同轴电缆等渠道;

  • 最后一公里传输指从Wi-Fi路由器或电信基站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传输,如果用户手机由于距离太远或者同时连接的设备太多而造成信号质量太差的情况,实时传输同样也会大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5G时代的到来,也对实时音视频技术提出了低时延、高速率、超高清等高要求。

显然,实时音视频技术已经到了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中的难点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到更低时延、更高流畅度和互动性,并更好地应对海量并发。

据雷锋网了解,现在大多数音视频厂商正在做的是构建三张大网的能力。

即TRTC实时音视频通信网络,主要承载音视频实时通信业务。如语音\视频通话,在线会议等功能;IM即时通信网络,负责即时通信消息和业务信令。如微信消息、直播弹幕、送礼物;CDN流媒体分发网络,CDN应对海量大并发直播、点播内容的分发。短视频应用、直播带货、大型赛事直播。

李郁韬表示,伴随着客户对音视频通信服务的低延时、强互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同时运用到这三大网络的能力。

这在电商直播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 首先,主播向观众介绍商品,向观众赠送代金券,观众通过商品链接秒杀、抢购等,需要用到IM的消息能力;

  • 其次,主播在与观众进行连麦互动,需要TRTC的实时音视频能力;

  • 最重要的是,一场带货直播所面向的观众人数多达百万人次,这就需要依靠CDN的流媒体分发能力。

“RT-ONE™产品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其整合了TRTC实时音视频通信网络、IM即时通信网络、CDN流媒体分发网络三张大网的“三合一”音视频通信基础网络,能很大程度上满足视频直播、视频会议、游戏等场景的全方位需求,”李郁韬补充道。

掘金音视频,要与时俱进,更要降低准入门槛

作为互动互联的基础性技术,音视频呈现爆发式的发展态势,正从视听娱乐向教育、金融、医疗、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快速渗透。

但在为客户赋能过程中发现,除了共性的技术难点外,不同行业的差异需求也对音视频技术提出了困难挑战。

以工业制造为例,往往会出现现场施工人员碰到技术问题,需要专家远程指导支持,这时企业通常对视频清晰度要求很高,从而能够真实还原现场情况,精准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而教育行业的需求显然不同,如小班课要求更强的互动性,大班课要求超大并发、在线编程教学要求有稳定的远程控制和视频标注能力等。

面对这种情况,更多厂商往往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标准化产品少之又少。

对此,李郁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音视频技术要一直围绕降本增效的主线条做,因为不断丰富的内容承载,会带来画面清晰度的提升、背后带宽以及数据存储的消耗。在这个主线条下,腾讯的编解码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节约30%到50%的码率。

第二,实时通信技术要不断演进,未来,更加沉浸式的画面需求将涌现出来,更加清晰和沉浸式体验的VR视频生成,都将成为技术驱动的主要因素。

谈到如何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李郁韬告诉雷锋网,主要基于对整个技术扩展性设计方面的考虑。以腾讯为例,开发TRTC产品的初衷是把它从直播的产品线剥离出去,聚焦做多人通信的音视频场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到现实因素,通过技术团队不断的自我挖掘和挑战,音视频产品和技术的扩展性和范围足够大,可以实现通过同一套产品和技术体系就能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另外,由于音视频技术门槛过高,为了极大地降低接入门槛,为更多场景的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一站式便捷服务,腾讯云音视频构建了业内最完善的音视频PaaS产品矩阵,并将移动直播SDK、短视频SDK等多个客户端产品整合到一个SDK里;而且,统一了后台API调用规范、统一了质量及运营数据看版、统一一套SDK签发鉴权,真正做到“一次接入、处处调用”。

音视频任重道远,立足国内,瞄准海外

音视频已成为全真互联网,数实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

高质量的音视频产品和技术能更好更快的将线下场景还原到线上,从而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的低时延、超高清、强互动的要求,另一方面,能极大地降低准入门槛,赋予更多企业一键上视频云的能力。

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视频技术提供商,并逐渐打开了国内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2020年疫情的刺激,加之中国政策的影响,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做出海业务,这就给音视频产业在国外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对此,李郁韬解释道,在创新业务和产品出口过程中,对底层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的需求是一脉相承的。很多产品在做国际化工作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国内的产品直接移植到海外市场,让上层客户的应用能够在不改变缘由技术架构的基础上,享受到和国内一样的云服务体验,这是音视频在海外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当然,产品在出海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数据安全的挑战,以及各国对隐私保护以及合规的要求,这些因素实迫使企业在满足本身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每个国家特殊的诉求。

李郁韬坦言,面对本地化的特殊需求,腾讯的做法是在产品体验上改进。国内客户希望7×24小时的线上服务,帮助他使用产品,而海外的开发者和客户希望有一个标准化文档,实现自助接入。

在业界看来,音视频产品的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技术变成云计算产品,以更好的方式给到客户和开发者。

音视频行业的蓝海如此大,仍需企业不断地探索和深耕。(雷锋网 雷锋网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FpeuzXRop9RInZON.html#comments Mon, 08 Nov 2021 09:48:00 +0800
力争全场景云视频应用、政企数字化采购行业第一,30岁齐心的「五年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iJNLjebMHtAeJsWZ.html 以办公行政用品起家的齐心集团,在“而立之年”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一体两翼”新战略,其中一项就是要将云视频业务“齐心好视通”打造成为两条品牌护城河之一。

在昨日(11月3日)举行的以“数智化,共生长”为主题的战略发布会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钦鹏表示,到2026年,齐心的全场景云视频应用力争成为行业第一。

回顾2020年齐心好视通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个目标绝非易事。

从年报来看,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云视频市场呈现高速增长,但好视通的表现却有所下滑,SaaS业务营收也较2019年减少20%。齐心集团好视通CEO王化福在采访中坦言,众多云视频厂商投入巨大、推出免费服务,因此好视通在纯云视频方面的收入,未能随市场爆发而有大幅增加。

此前他也曾向雷锋网表示,这类免费策略对于过去专注在该领域的视频会议厂商,有一定打击;好视通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冲击,流失掉大量小微客户。

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好视通曾是连续三年国内云视频市场占有率第一。成立十二年的好视通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快速追回稍显落后的身位,成为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陈钦鹏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与互联网巨头错位竞争、差异化竞争,好视通要走一条“云+端+行业深度应用策略”的路线。

其中,智能终端方面,好视通已在集中发力。“今年的研发投入,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投入在硬件上。”

王化福透露,2019年之前,好视通多以云视频为主,模式类似于Zoom,缺乏自主设计生产制造的硬件,今年将加大在硬件端的设计、制造能力,加快转型。

在软硬一体化的行业发展趋势下,齐心好视通上半年也推出了多款集成好视通AI和音视频算法的云视频会议智能终端,包括全场景智能终端CX300、政务智能终端TX400、教育智能终端EX200、SoundBar智能终端PX600及“智会”大屏终端TX800,试图全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可视化沟通需求。

在行业应用策略的纵深度挖掘上,好视通也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差异化场景解决方案,如党建、教研和互动课堂、企业培训等,同时也与外部合作伙伴基于PaaS能力做定制化的业务系统深度融合。

视频本身对用户而言已经司空见惯,王化福强调,视频、声音的质量未必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更多是解决方案怎么适配场景,业务模式能否被复用,底层云视频和专业终端融合其中,这也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与广东省政府的合作为例,好视通涵盖政府领导的行政会议、省内200多万公务员的日常交流,以及应急救援指挥等特殊场景,提供高稳定性和完善的会管会控系统支持。

此次战略发布会,也正是通过齐心好视通云视频及十多家直播平台联合直播,线上累计超过262万人次观看。

此前王化福表示,好视通与互联网巨头呈现一种亦竞亦合的关系。这次发布会后,他也向雷锋网透露,如今双方已有一些合作落地成型,例如“粤政易”这一政务办公应用程序,由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导开发,就有腾讯政务微信的即时通讯能力与好视通音视频能力的结合。

据悉,今年8月,好视通也发布了智能终端PX800,可以适配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外部会议系统。

“未来不完全是竞争,中间大家有合作;在走向纵深(的时候),就是竞争的关系。”

除了全场景云视频应用,齐心在战略发布会上,还提出了“中国政企数字化采购行业第一”的目标。

陈钦鹏强调,要聚焦办公行政、MRO(生产运维物资)、企业服务和营销宣传品四大场景,依托于高附加值的商品供应链体系和持续升级的数字化平台底座,商业模式从过去的交易型向深度服务型转变,从B端打通C端。

企业采购一般指办公用品、MRO、生产辅料、员工福利等非生产性物资的采购,整体市场在十万亿级。

数字化采购则是指企业、机构通过数字化系统或平台从供应市场,获取所需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相关参与方通过高效衔接的数字化工具,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算法驱动形成决策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的全新协作方式,从而大幅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更敏捷、更透明、可持续的采购。

有行业报告指出,MRO,已是当中数字化进程较快的细分领域,但数字化渗透率尚不足5%。

2020年,中国MRO市场规模约为2.57万亿,同比增长15.7%;MRO数字化采购市场整体规模超过1000亿,京东工业品、震坤行、西域、米思米、鑫方盛、齐心集团、欧菲斯等平台先后加入,目前头部平台交易规模已接近百亿。

这一庞大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体系化布局,进入竞争力建设阶段,而提高数字化在MRO采购中的渗透率,借助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无疑是入局者拉开差距的关键。

齐心集团高级副总裁戴盛杰在采访中透露,京东、苏宁这类大型平台为电商化采购做出积极推动作用,但在to B领域的状况与to C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对于商品、商务之间的需求,“客户服务场景每一单的诉求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与to C为主、以商品交付为核心的电商平台们,一个重大差异是线下现场服务和商务服务的灵活性,对于to B非标准服务的及时响应能力,这也是我们目前构建的重要竞争力。”

齐心也在2021年中报表示,已丰富MRO工业品商品体系,完善供应链布局,初步构建了用户、品牌厂商、供应服务商、售后维保等成员一体化平台,并使MRO工业品成为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布会上,戴盛杰表示,在未来5年,齐心集团B2B业务将继续聚焦央企、金融等大客户市场,不断下沉客户群体,以业务数字化能力为底层支撑,强化B2B集采的核心竞争力。

在业务层面,齐心集团B2B业务计划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五大核心能力体系:投标入围能力、商务拿单能力、商品供应链能力、仓储交付能力、业务全链路数字化能力,打造数字化、多场景运维物资服务平台。

“对目标客户理解最深刻,整体组织和业务流程最吻合客户的,才会胜出。未来以商品见长的供应商,品种是丰富的;以服务见长的供应商,能力是柔性的。未来会出现不同能力的供应商,共同满足大型B端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戴盛杰这样总结数字化采购的市场态势,或许这也将是企业服务市场的未来。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iJNLjebMHtAeJsWZ.html#comments Thu, 04 Nov 2021 22:21:00 +0800
Moka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YAWPXYAuM1Clp2E.html 雷锋网讯,11月2日,HR SaaS服务商Moka宣布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蓝湖资本、高瓴创投、金沙江创投、GGV纪源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Moka将继续深耕人力资源行业,深化布局HR SaaS整体解决方案,持续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升级,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Moka 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兴表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工作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会更关注工作的体验和成就感。在HR软件这个离‘人’最近的领域,传统的只面向决策者设计、只注重管控的HR软件产品并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因此,我们决定把焦点放在工作中的每个个体上,不仅面向HR或者HR决策者,也同时服务于员工、面试官、候选人、业务管理者等角色。”

据了解,此次Moka还已在四川天府新区成立第二总部,并与天府新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产品中心、服务中心、营销中心。

截至目前,Moka已覆盖了互联网、连锁零售、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地产等25+个行业,已服务超过1500+家付费企业客户,包括腾讯、小米、360、麦当劳、安踏集团、元气森林、英科医疗、迪安诊断、宁德时代、Arm China、松下、太平洋保险、万科集团等知名企业。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YAWPXYAuM1Clp2E.html#comments Tue, 02 Nov 2021 10:31:00 +0800
专访|微动天下CMO马政: 企业级SaaS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下一个爆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WgJMXQy59Makcdod.html 关于中国SaaS服务历来都众说纷纭,有人看好:“SaaS市场得大客者得天下”,有人唱衰:“SaaS已死,下一个”。

国外SaaS服务发展的较为成熟,很重要的原因是欧美人力成本高,基于云端的数字化转型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因素。

以前中国靠着人口红利,C端市场如火如荼。如今人口红利消失,各大公司增长放缓。在这一困境下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重视产品和运营,提高营业收入的需求变的迫切。潜力巨大的B端企业服务市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相关数据显示,数字企业服务市场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 年的2930亿元增长到2020 年5377亿元,增长的速度显而易见。马政告诉雷锋网:“这一市场的整体情况非常好,快速增值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下游垂直企业对运营功能、商业模式数字化的需求不断增长”。

微动天下马政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快,因此从2020年起,国家就密集出台了推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SaaS企业服务市场这块蛋糕怎么切?

SaaS行业从2005年刚刚进入中国,到逐渐被人们认知并接受经历了有10年的时间,2015年之后技术相对成熟,出现大型SaaS服务公司,紧接着细分赛道出现,投资人开始关注领域。知道2020年疫情下,这一行业迎来大爆发,企业SaaS服务需求急剧上升。

马政在与雷锋网的对话中表示:“疫情之前,大家对于数字化转型都在考虑要不要做,疫情之后,转变为必须得做;”。微动天下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锦上添花,二是雪中送炭。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运营、营销等服务,帮助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降本增效。

如何能在SaaS领域的数字企业服务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块?作为SaaS数字企业服务厂商做好定位尤为重要,那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你的优势是什么?你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价值?

马政谈道:“经过多年的客户服务,我们发现市场腰部客户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最为强烈。我们对客户的定位大致分为头部、腰部和踝部企业,头部大企业有自己成熟的IT团队,早已在数字化浪潮中开始转型之路。而踝部企业大多是个体经营的小微企业,它们的业务能力偏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时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虽然也有不少踝部企业希望能够实现数字化升级,但它们还没有梳理清楚自己做生意的理念和思路,也没有转型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去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反而没有大的帮助。”

据了解,微动天下通过SaaS商业服务(SaaS订阅服务+SaaS解决方案)、精准营销和创新型服务组成的丰富解决方案,结合SaaS数据中台帮助企业驱动业绩增长,最终实现企业和商家产业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说到这里,不难看出微动天下已经想好怎么切这块蛋糕了。

微动天下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直以来微动天下就被与有赞、微盟等企业相比较,但是微动天下一直在用脚步丈量自己的发展之路。从未与人攀比,超越自己。

微动天下作为一家数字企业服务商,拥有10多年企业服务经验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SaaS商业服务(SaaS订阅服务+SaaS解决服务)、营销服务和创新型服务组成的丰富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企业服务。

目前已经服务26个省市的超过180万个商家,全国拥有400多家外围渠道代理商,在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在团队建设方面也拥有近400的互联网人才和200+的专业研发工程师。

据介绍,从去年到今年,微动天下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配合加强全国各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通力合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和培育新兴消费产业贡献自己一点绵薄的力量。并受邀成为天眼企服首批服务商、成为中国广告协会会员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成员单位、中国电子商会会员单位。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服务意识,一切以客户需求为标准进行定制化服务。鉴于在行业服务的时间比较长,积累的经验足够多,因此在垂直行业服务中有着很大的优势”马政如是说。其主要专注的的领域不仅包括电商零售还会有百货类的餐饮、教育、服装、母婴等,基于标准化的SaaS服务同时还依据具体实际需求,对号入座,依据不同行业提供SaaS服务,从而形成一整套商业化解决方案。

在雷锋网与马政对话过程中,马政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我们不仅要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有时候客户也会向我们咨询,俨然把我们当做一个顾问,而我们也会给出建议,不必要的服务也不会强推给客户。”用商业化和综合性的的眼光看问题,站在整个企业业务发展、商业规划和部署的高度部署解决方案,这是微动天下区别于其他软件服务商的最大不同。

此时“大局观”一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谈到这里,马政为雷锋网介绍了微动天下的三种商业模式:首先是SaaS商业服务,包括SaaS订阅服务以及SaaS解决方案;其次是营销服务,给企业介入一些营销性的资源和服务包括精准流量、KOL资源,营销策划乃至托管运营等;再次是包括电商服务解决方案等创新性服务。

如果说微动天下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定位清晰”,那么现在又让我看到了微动天下的大局观,不仅头脑清晰还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军师。

SaaS服务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爆点

随着国内数字经济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精细化和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新的市场需求。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技术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服务供应方有望打通企业主体和服务商间的数据壁垒、扩大服务半径,为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增长带来新的驱动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于云端的数字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202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477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6%,而数字企业服务市场服务于前中端的服务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30亿元至2020年的1,9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6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8%

同时目前中国的实体企业数量达到4100万家,拥有最大的企业服务市场。随着企业服务领域产品的在制造业、零售业、互联网等行业的渗透,企业用户对其的需求弹性越来越低,中国市场潜力有望被进一步开发。

数字企业服务市场SaaS业务是非常有前景的,每个SaaS企业都应该找到某一种快速成长之道,但绝非同一种。只要能在一个自己的领域里面找到一个好的业务场景,深入地耕耘,就能像一根钉子一样,既纵深又坚固,扎到SaaS中国市场肥沃的土壤里面,然后成为行业独角兽。

同时马政担忧的是企业完全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一个教育成本和教育时间,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积累给商家实验的过程和时间。所以同时需要SaaS服务的厂商不断迭代自己的产品布局,优化服务能力,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整体行业市场是向好的,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完全野蛮生长的时代,现在已经逐步趋于稳定。随着国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倡,各个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数字企业服务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如果未来有想加入这个行业的有志之士,马政建议:第一,产研技术能力稳定安全;第二,各行业服务的客户经验积累必不可少;第三,专业的销售和服务型业务发展人才。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WgJMXQy59Makcdod.html#comments Thu, 28 Oct 2021 10:45:00 +0800
竞速德国工业4.0,数千家中国工厂的下一站在哪?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aD5Q9ChhVKf6GYE.html

中国距离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还有多远?改革开放的巨大动能,让中国很早就成为了全球最大制造国,但这个差距问题却始终萦绕国人心头。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这关键性一跃,何时到来、怎样到来,一直充满着探索和争议。尽管“中国制造”已经在往更系统、更高质量的阶段去走,但参差不齐的高、中、低端制造混杂并存仍然是首先要直视的问题。

面对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企业、行业和产业链,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以点带面,将它们连接起来,广泛而快速地提升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形成网络效应和生态效应,为接下来的智能化、尖端化打下基础,在参考借鉴国际先进制造范例的同时,如何走出一条更适合于自身国情的道路,是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破局点。

开放平台打通纵向连接,给企业IT统建一个关键抓手

强者想要恒强。作为老牌工业强国,为抢占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规划——“二维战略”,从横纵两个维度去推进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发展。

推动智能制造,强化柔性生产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不同于德国等欧美国家制造业经历百年发展,产业成熟,相关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在结构性转型成长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企业随着业务发展和组织扩张,内部IT系统逐渐变得庞大繁杂,IT统建难题凸显。

如何找到一个关键抓手,将各IT模块聚合并打通,提升组织管理的敏捷度,对层级多、部门多、人员多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尤为迫在眉睫。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交建”)就曾备受此困扰,作为建设港珠澳大桥、支持一带一路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业务遍及各大洲,集团旗下拥有16万名员工、60个子公司,分散于全球160个国家。

如何把这16万员工“拧成一股绳”?要知道组织这些员工的业务板块有48套统建系统,它们有各自的账号和密码体系,人财事物相互隔离,信息对齐难度大。同时,沟通协作层级多、链条长,严重影响了移动办公的效率。

企业急需搭建一套快速的信息传导机制,但自研的成本非常大。是否有现成的软件能拿来即用?他们找到了企业微信。

 

2017 年 10 月,中国交建通过企业微信开始建设“交建通”。以企业微信为统一办公入口,将48套分公司系统、500多个应用都集成到一个“交建通”工作台上,消除了不同系统间的繁琐切换,平均每天效率节约 30 分钟。

熟悉的类微信界面也让16万员工轻松实现互联,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传达的壁垒。企业微信强大的纵向连接力,让“庞然大物”也拥有了灵活身板。

打通、连接、协同,是德国“二维战略”中频繁提到的关键词。受此启发,企业微信聚焦于移动“连接力”这项原生优势,同样尝试从横纵两方面去切入。

过去五年里,企业微信团队走访了数千家中国工厂,深入研、产、供、销、服各个重点环节,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应于当下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途径。10月15日,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上,企业微信首次对外分享了这一成果,正式发布了制造业最佳实践路径和“一横一纵”理论。

总的来说,“一横一纵”指的是,企业微信从纵向上,助力制造企业提升组织的敏捷度,保障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信息的快速畅达,助力修炼“数字化管理”内功;从横向上,提升市场的敏感度,加强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产业链/消费端连接与协同,成为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重要环节的“高速公路”。

  

同样成功的纵向实践也出现在另一家国内建材龙头企业身上。这是一家做建筑配套件的业内“隐形冠军”,其“点支式玻璃幕墙”技术走在全球前列,曾为哈利法塔、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大剧院等知名建筑提供产品支持。

由于行业属性的要求,这家公司的服务场景通常是各类建筑工地的现场,对移动办公的需求非常大。据其信息管理中心IT总监王刚(化名)回忆,在2017年使用企业微信之前,公司为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陆续开发了十多款APP,分别解决工程报价、项目管理、研发需求、产品建议、OA审批、打卡、查询工资等不同需求。 

软件上线后,虽然也能大致满足业务所需,但研发、维护、运营成本高昂,并且使用时要在不同APP间频繁切换,效率非常低。

当时团队也尝试过把这十几款APP统一成一个APP,但在技术层面遭遇了重重困难。于是他们开始向外搜寻,经过一番对比了解,最终选择了企业微信。

“最看重的是它的灵活性。我可以把原有的十几个应用都搬到企业微信上,云端统一的窗口集成,它非常灵活;更重要的是,数据是沉淀在我们自己的后台里,企业微信和我们原有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冲突,它仅仅是把这些应用连接在了一起,操作起来也容易。”王刚解释道。

连接而不拆除,开放而不冲突,以平台的姿态去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数字化生态,打通生态循环,这也是腾讯企业微信政务民生行业总经理王琼所强调的企业微信区别于其他数字化工具的突出优点。

“相比于其他SaaS厂商、大数据厂商、云计算厂商,企业微信要做的是一个连接的入口。很多企业之前已经采购了一些信息化产品,有了很多数据和系统沉淀,企业微信不是要替换掉它们,而是在继承企业原有的系统和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连接的方式,帮助企业把原有的数据用得更好,发挥上下贯通的纵向连接力,这是我们的站位。”她总结道。

产品基因打造横向连接力,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度

事实上,尽管中国制造业在IT信息化底子、产业发展阶段和状态上与德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国的领先优势,它在帮助企业长出横向连接力,高效连接上下游和市场端,让制造业的数字化形成网络效应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微信用户已超12亿,几乎称得上一款全民APP。由于可以和微信互通,是B2C的标准组件,企业微信在赋能企业对外连接力、提升市场敏感度上,独具优势。对于制造业来说,不仅仅是生产制造,和上下游、消费者里的连接协同,也很重要。

大疆农业对此深有体会。和所有TO B业务一样,无人机在农业领域里的销售不再是一次性的动作,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让用户手中的无人机能够“用起来,用得好”,至关重要。

过去,大疆农业通过400热线电话,解答农户或提供植保服务的专业飞手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一个客服人员一次只能接听一个电话、很多问题通过语言还很难解释清楚。更重要的是,即使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但各种APP、电子操作流程等数字化售后服务工具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还是有些陌生和复杂。

如何通过最低的门槛加强与飞手和农户的连接,及时高效地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成为大疆农业亟需破解的难题。

最终大疆农业和代理商选择了企业微信。农户们不用再下载其他APP,也不必阅读复杂的电子文档,用平时最熟悉、最常用的微信就能随时随地联系上客服人员的企业微信,获得24小时便捷、及时的售后服务。

“为什么很多时候企业自建一套数字化系统会失败?因为它的学习成本高,大家都不熟悉、不会用,就很难推广开来。”在王琼看来,产品理念不是一个虚词,相反它很重要,代表了对人性的洞察,真正好的产品是能够让行业一线人员都愿意用,这是企业数字化的前提,而跟微信长得很像的企业微信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都会用的产品。

而且在企业微信上,服务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语音,还可以发图片和视频,可以用更直观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在农忙季节和时间赛跑,帮助农户增收降损。

正是在这样的科技力和服务力的双重保障下,截至2021年8月,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国内单年作业面积首次突破7亿亩次,大疆农业和企业微信携手,助力着农业生产数字化不断走深向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连接售后服务市场外,在直连前端消费者,提升企业市场敏锐度上,企业微信也有不少成功经验。

五菱汽车作为国内公认的“神车”,只用2万元的成本,就能做出读懂消费者心里的车。为此五菱员工以前常常蹲在汽车论坛里“潜水”,因为那里汇聚了最多的汽车发烧友,流量很聚集。但渐渐地,他们分散到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五菱很快意识到,必须通过新的工具,把“家人们”重新聚到一起,一定要有个地儿能唠“家常”。

这个新工具就是企业微信。五菱通过企业微信建立粉丝社群,以车型为主要的分群依据,在互动中收集用户需求,通过在公众号提问,并邀请客户进入企业微信群交流讨论,不断收集客户反馈,敏锐捕捉车主需求,不断聚焦核心需求,与时俱进地实现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不难看出,在五菱的案例中,通过企业微信的社群功能,制造业企业可以更近距离地聆听用户声音,并从互动中提取到实实在在助力产品设计的想法创意。这样的打法,不仅重塑了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同时彻底改变了产品的链路,让消费者不再只是被动等待的终端,而转变为定制化产品的起点,从而助力企业生产出切中市场需求的爆款产品。 

结语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道路还面临着不少挑战。相比零售、餐饮等消费行业,制造业会更厚重,其整个生产加工、运输、上下游供应、服务、市场终端等链条,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都更加复杂,对应的企业内外部数字化建设也更难。

“尽管难,但我们必须把制造业的数字化赋能做好,才能证明我们是真正在往产业的方向和思路上去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单点上去做一些简单的事。”王琼表示。

在她看来,这有这样才能有望回答文章一开头的问题:中国距离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还有多远?她相信只要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令人期待的答案就不会太远。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aD5Q9ChhVKf6GYE.html#comments Fri, 22 Oct 2021 14:19:00 +0800
钉钉,更开放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JPu7v4Cj5yiluoCf.html 雷锋网讯,10月13日,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钉钉对外宣布用户数已突破5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超过1900万,并发布新的年度趋势关键词“数字生产力”,即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这是钉钉对当前企业数字化路径和自身价值的再定义。

钉钉总裁叶军表示:“钉钉是企业全链路数字化的超级入口,钉钉的高质量增长不是单纯看DAU、MAU,更要看发现和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要看用户时长、企业的应用数、组织活跃度、生态繁荣度等指标。”

据最新公布数据,钉钉上,大量企业使用深度持续加深,通过云钉一体加速业务数字化的进程。截至2021年8月31日,整个钉钉平台长出的“钉应用”数超过150万,较年初增长三倍,其中低代码应用8个月增长86万个。

在生态方面,钉钉面向开发者发布了全新的开放平台能力中心。开放的接口总数量由年初的1300多个扩大到了2000多个,今年内开放的接口数量,比过去两年的总和还多。

除了传统巨头服务商入驻之外,以低代码为代表的个人开发者与专业开发者也实现了增长,目前钉钉开放平台入驻的开发者数已超过90万。

借助今年钉钉推出低代码应用广场“钉钉搭”,以“被集成”的态度,为低代码厂商提供能力支持。目前钉钉搭已聚集了宜搭、简道云、氚云、易鲸云、黑帕云、轻流、维格、悉息8款业内主流的低代码厂商,上线600余款低代码应用模板。

除了开放自身能力之外,钉钉也承担了阿里巴巴科技能力的开放窗口这一重要角色。通过钉钉这一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按需调用阿里云、达摩院的各类技术组件、云产品和资源。钉钉为提供的云原生开发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能提效50%以上,并节约50%的成本。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JPu7v4Cj5yiluoCf.html#comments Wed, 13 Oct 2021 15:13:00 +0800
智能运维赛道,需要什么样的玩家?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vS8NWLcrQGkT6FA.html

作者:王慧贤

编辑:张栋

运维正在从“小透明”变成“大人物”。

早期的运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大部分工作由运维人员手工完成。可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之下,数据流量呈激增态势,给企业带来了安全运行的稳定性、运维效率和人员紧缺等挑战。

因此,伴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IT运维从传统运维流程化管理逐步向智能化演进。

智能运维(AIOp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概念最早由Gartner提出,是指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地从海量运维数据(包括日志、业务数据、系统数据等)中进行实时或离线分析,通过主动性、人性化和动态可视化,增强传统运维的能力。

从虚拟化到自动化,从DevOps到AIOps,智能运维正在向产业深处驶入,将触角伸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智能运维,野蛮生长

智能运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21年中国IT服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IT运维市场规模将达2941.2亿元。MarketsandMarket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运维市场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0.6%,2027年规模可达400亿美元。

走进野蛮生长的阶段后,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

可是,由于智能运维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缺乏统一认知和框架指导,致使各行各业的智能运维发展千差万别。

云智慧高级售前总监汪欢表示:“事实上,每一个客户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智能运维诉求,主要诉求大概有用户体验、支撑业务战略发展、运营层面的支撑以及IT自动化能力。”

“在服务了许多客户之后,我们发现整个运维市场发展迅猛,但是一致性较差,消耗成本非常高、运维代价非常大,企业亟需寻求新的路径或者框架来做支撑。”汪欢告诉雷锋网。

根据信通院在2020年对我国企业的应用监控和连续性管理能力进行的调查,受访企业中只有不足20%的企业具备智能化监控和运维决策能力,超过70%的企业无法在10分钟内解决应用系统出现的故障。

在云智慧总裁刘洪涛看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的增长引擎,也让各行各业对智能运维有了更多认识。

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IT系统架构和业务需求,国内智能运维成熟度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将新技术与管理方法论结合,对数据进行有效治理,提升生产与运营效率,充分发挥智能运维的效能,提升生产与运营效率,成为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促进智能运维行业进一步发展,帮助更多企业应用智能运维实现数字化转型,云智慧于9月23日召开媒体沟通会,正式发布智能运维分级成熟度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内容与应用价值,以及智能运维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凭借多年服务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运维行业经验,云智慧智能运维分级成熟度模型在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编制组指导下,同时参考了ITSS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与Gartner关于AIOps市场指南的基础上提炼而成。

该模型将智能运维演进路线分成了人力运维、辅助运维、一体化运维、初步智能化运维、高度智能化运维和完全智能化运维6个阶段。

从Level0到Level5,该模型分别从业务用户体验、运维组织管理、流程管理、工具应用、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均故障恢复时间等几个维度,描述了每个阶段的运维管理特征,同时为每个阶段的演进提供了相应的关键提升手段。

经过长期调研后,云智慧发布的国内首个智能运维分级成熟度模型,不仅可以为各行业不同能力水平的企业IT,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运维提供实践参考,还可以帮助各行业中熟悉各个运维场景和关键业务的IT人员,了解和评估企业在运维方面所处的阶段,从中找到亟需解决的根源问题,进而持续提升运维和IT管理效率。

智能运维,正当其时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智能运维的深入发展和规范化正当其时。

“从客户视角来看,智能运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业务支撑上面。以电商为例,系统的故障率直接决定了当天的交易额。智能运维能够对业务有更好的支撑,以此大幅度降低业务中断带来的损失。”汪欢告诉雷锋网。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中心IT服务室主任、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郭鑫伟,在智能运维分级成熟度模型发布会上,分享了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研制的进展与后续工作规划。

他表示在“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随之蓬勃发展的智能运维领域,亟需集合各界力量形成体系化指导框架和规范,来填补国内智能运维领域一些方法论的空白。

“云智慧作为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编写组的一员,率先运用智能运维领域的理论研究及最佳实践,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运维分级成熟度模型,可以指引企业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智能运维系统来实践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国内智能运维领域迈入更高的发展水平。”郭鑫伟表示。

凭什么是云智慧?刘洪涛给出了三点理由:

“第一,目前为止,国内了解和从事智能运维领域的玩家并不是很多。云智慧作为在这个行业跑得比较快的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大客户,构建了很强的行业壁垒。

第二,云智慧提出了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全栈解决方案。

第三,智能运维涉及到的算法、AI等能力,云智慧通过实践在经验积累和技术突破方面,不断迭代和优化。”

据汪欢透露,云智慧在数据层面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内部脱敏数据已经超100T,为其算法的训练和优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外,云智慧在今年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算法团队,团队成员的学历都是博士及以上。

与此同时,云智慧和清华大学也展开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工程成果,赋能到企业客户的各个场景中。

作为国内智能运维行业的“资深玩家”,云智慧经过多年研发,形成了从ITOM到ITSM的智能运维产品系列,覆盖200多个应用场景的“全栈式”运维平台,为金融、政府、运营商、能源、交通、制造等数十类行业客户,提供了数字化运维体系建设及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进击的智能运维赛道,将充满越来越多的新故事,且看玩家如何出牌。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vS8NWLcrQGkT6FA.html#comments Sun, 26 Sep 2021 11:19:00 +0800
华为陶景文: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新实践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pwyUXJCMjgFNjphB.html 雷锋网按:数字化浪潮下,过去关于企业要不要数字化转型的争论,到现在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企业家、CIO、相关业务主管已经认识到一定要用新兴技术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并进行更好的商业化运作。那么数字化转型要转什么?多年以来,华为在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践行着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华为董事、CIO陶景文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1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雷锋网对其演讲内容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华为从2016年开始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已经全面推行数字化转型5年。基于我们的认知,数字化转型是任何一个企业构建全球高质量竞争力所要做出的必答题。

数字化转型要支持企业主业成功,要以对准实现客户满意,业务多打粮食持续增长,企业运营运行效率效益大幅改善为目标。我们要从业务重构的角度构建数字能力,以业务重构为核心,构建数字能力为基础,形成转型所必要的组织能力,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转变带来企业根本上的改变。

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驱动,而是要企业核心一把手的战略决心,只有各个业务一把手在这个事情上的关注和投入,才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必要的保障。华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有四个方向非常关键:

一、重构用户体验

第一个方向就是重构用户体验,实现面向对象的精益协同。

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一个人通过一个业务活动,操作一个企业的数据资产,在公司相应的业务规则下面运作。在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发生了什么?从最初的计算机普遍在各行各业应用的过程中诞生了应用1.0,它面向于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如耳熟能详的ERP、CRM等,这些都是诞生之初为功能型的信息系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出现了以钉钉、微信、Slack为代表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交化的应用系统。

我们认为未来的应用是以业务对象为中心+人员社交化协同,即面向对象的精益协同。其实就是将制造业精益的“JIT”的概念引入到了数字化,实现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一个企业业务对象的数字化,业务活动的数字化和业务规则的数字化,打破过去烟囱式孤立的应用系统,形成由应用找人,而不是人找应用,然后让所有的业务活动能够更好更高效地在一个场景上形成机制。

华为公司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探索。

举一个合同360的例子,我们把华为公司4类不同的合同,包括采购合同,销售合同、服务合同、员工合同,以及合同4个具体的业务对象,如合同、文档、风险、条款,基于识别的100多个元数据对象,构建了一个元数据驱动多租的系统,把所有的业务活动围绕合同这个对象进行模块化,服务化,这样就形成一个面向合同这个对象的高效协同环境。


带来的变化是,我们原来在投标的过程中多人去完成一个标书,是一个像火炬传递一样的串行的工作,现在实现了多人同时对一个合同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协同,这样给很多的业务活动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当你发生了一件不可预期的风险时,能够很快知道有多少合同,有多少客户,甚至有多少产品,有多少人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时,第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要重构用户体验,把过去面向功能的IT系统,换成以人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IT系统。

二、重构业务作业模式

数字化的第二个方向就是要对准业务作战,重构业务的作业模式,其实就是要实现全业务的数字化仿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永远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数字孪生。什么是数字孪生?在华为我们叫重新定义产品或者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

数字孪生覆盖了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业务活动的设计态、运行态、制造态,过去这些阶段跟道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每一段都有一套相应的IT系统,比如大家熟悉的PLM是产品设计态,ERP、MES、MRP Ⅱ是产品制造态,而很多运维和服务的软件又是服务态或运行态。我们真正构建的数字孪生是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字时代的新IT,我们把这个新业务IT叫做数字时代的“JIT”,将工业时代的精益制造JUST IN TIME的概念引入到了数字化的世界。因为在这个角度上,充分利用了数字世界重复成本,规模成本和时间成本趋于0的特征,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业务的运行效率,提高创新的速度。

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华为公司在整个产品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全流程,我们已经基本打通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到制造整个产品的全业务数字化仿真,实现无纸化的传递,极大的加速了产品的试制和创新的过程。

三、重构运营模式

第三个方向就是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时,进行重构运营模式,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这里我们想讲两点:一个是用数,一个是赋智。

用数,就是要用好数字技术和利用好企业的数据。数据在过去的信息系统里被烟囱分割,被作为私产,这样的保护对企业是不利的。华为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花了18个月打通了整个公司的数据,让数据作为公司的数据资产被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同时数据管理又不是把它封起来,而要在一定的规则下有效的促进共享,才能发挥数据最大价值。

那为什么叫重构运营模式呢?我们要用智能化的手段,结合业务的场景,加上算法,算力和数据,形成人工智能的拉瓦尔喷管。在很多海量重复高频的业务场景上,推动人工智能来实现决策、分析和行动的高效。

在重构运营模式里一个核心关键就是从事后系统、报告系统走向一个真正的全实时反馈的运营系统。过去我们的业务运营过分关注在BI上,那未来真正的运营模式应该是一个全自动的,从感知、预测、分析、决策、行动到复盘,是一个完整的全业务的运营系统。华为通过这几年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在所有的业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真正的运营中心。过去我们IT都忙着给业务部门做报表,现在我们不做报表,而是业务自己做报表,比如供应链的IOC,就是由供应的同事和IT技术部门的人共同构建出来的一个运营系统。

四、塑造企业数字化操作系统

最后,任何一个企业可能都包含研发、营销、服务、供采制、人力资源、财经、行政等多种业务,我们在为业务服务时,为了要能够村自为战,但是又不各自为战,需要构筑企业统一的数字化的战斗力,就是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数字化的平台,基于这个数字化平台去支撑公司各个业务快速开发本业务领域的应用。

华为将这个平台称为“企业数字化的操作系统”,它可以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水平。过去5年的实践中,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打造了华为的数字化平台“鸿源云道”,并以此推进整个华为的数字基础设施转向云化新型的基础设施。同时,我们加大使用公有云,也建设了华为自己的云,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多云系统。

为什么是一个“操作系统”?我们认为,操作系统向下是管资源,向上是使能应用。在鸿源云道中,我们定义了4个方面15个产品:在安全方面,提供了接入安全、通讯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等产品;在云化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提供了企业多租,融合联接中心这些产品;在业务数字化使能方面,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开发环境、运行环境、以WeLink为代表的Social员工连接平台,以及一些公共的服务。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提供了IOC平台,场景AI、通用AI以及大数据平台。华为这个平台是基于自身数字化的实践形成的,也是对准未来能够开源给各个企业去做的。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我们可以实现一个企业的IT从20年代到80年代(穿越)。20年代就是过去的传统IT,一套应用一套数据库一套IT基础设施,资源使用率不到20%。那么我们要提供的新型数字化IT的基础设施,要使一个公司的资产投入的使用效率达到80%,相当于我们从绿皮火车时代走到了高铁时代。

最后,借华为全联接大会这个平台做一个倡议。我去年发起了一个集众智聚众力的行业企业数字化联盟,独行快、众行远,我们认为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合作伙伴和生态的大力支持。我们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供给侧提供技术,又要有行业侧沉淀能力共同的努力,才能跨越行业和技术之间的裂谷。

我希望面向企业打造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像华为这样的拥有技术的公司,可以致力于在通用的底座上能够以乐高积木的方式形成通用技术,可以像海拉细胞快速在千行百业得到复制,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探索,能够开源出来服务于广大的行业。

我们也希望行业合作伙伴能够在行业这一层沉淀行业数据模型,行业的应用的预制模板,以及行业标准流程,形成一些行业的通用能力。企业可以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加速数字化转型,能够让数字化转型快速在千方百业得到落地,促进企业形成全球高质量的竞争力。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pwyUXJCMjgFNjphB.html#comments Fri, 24 Sep 2021 15:20:00 +0800
入选企业服务成长榜的五家企业,我们为什么看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HHdSbo1TwPBntxn.html

2021年,中国ToB市场持续进化。从需求端,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数字化的理解和实践从原来表面化的数字化工具级应用,转向在组织、业务、产品、运营等方面的尝试。从大环境来看,疫情、政策推动,以及技术融合趋势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加快ToB市场的格局、面貌。

浪潮之中,正涌现又一批代表性企业。他们有的具备超强的技术落地能力,有的拥有行业多年的交付经验和积累,还有的已经突破单个企业开始赋能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的完整业态。

作为最早一批关注人工智能的行业媒体之一,雷锋网于今年6月重磅启动了第四届「AI最佳成长榜」评选计划。

据雷锋网统计数据显示,本次雷锋网「AI 最佳成长榜」最终被提名和申请榜单的公司达671家,涵盖雷锋网此前预设的当下最受关注的13大领域,5个最佳维度。经过专家评审团长达一个月的集中评审,最终评选出65家在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商用价值,以及未来成长潜力最具代表性的AI企业。

这些企业中,既有锐意进取的创新巨头,也有在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的超新星。新生时代,它们作为当下AI+行业中走在最前沿的佼佼者,将共同开启新发展浪潮。

日前,“2021最佳成长榜”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飞书、博睿数据、ADVANCE.AI、肯耐珂萨、好视通分别获得了“最佳产品成长奖 ”、“最佳商用成长奖”、“最佳壁垒成长奖”、“最佳数智化赋能奖”、“最佳自主原创技术奖”。

最佳产品成长奖 飞书

飞书是字节跳动旗下先进企业协作与管理平台,创新性地将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在线文档、云盘、工作台进行一体化深度整合,为企业和团队提供全方位协作解决方案,成就组织与个人。

飞书承载了以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先进企业的最佳实践。飞书最初在字节跳动内部使用,作为员工沟通的效率工具,于2019年正式推向市场。飞书代表极致顺畅的体验,主打一站式“无缝打通”即时沟通、视频会议、日历、云文档、OKR 等强大功能与开放应用。 

作为一款年轻的初创产品,飞书的想象空间巨大。目前飞书已经从一个基于IM、文档的协同办公产品,变成了涵盖 OKR、绩效、招聘等多种产品的协作与管理平台。与此同时,从互联网、高科技到金融、地产建筑、制造、零售等众多行业,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选择从传统办公软件迁移到飞书。

最佳商用成长奖 博睿数据

博睿数据成立于2008年,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利用数据赋能IT运维的服务商。

2021年,博睿数据基于已有的产品、技术再升级,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链DNA”架构。可以打通从代码到用户(Code to Customer)访问的全过程,全数据链探知路径、性能和服务品质,形成一种创新的运维管理模型。

作为这一理念的支撑,具体包括:DEM(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可监控前端APP、小程序、网页等应用的用户体验;NPM(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可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APM(应用性能管理),可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测,提升企业关键业务应用性能。

目前,数据链DNA架构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在互联网、金融、能源、运营商、政企等行业中。

最佳壁垒成长奖 领创智信

领创智信是一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服务商,致力于帮助企业解决智能数字化转型、欺诈预防、流程自动化等难题。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新加坡。

领创智信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方案,包括AI面部识别、AI文件识别、AI文件处理、智能零售货架识别等。为了更进一步利用大数据、AI技术满足金融行业客户需求,领创智信还针对性地提供数字身份验证、视频身份验证、联合建模服务等多种解决方案。

目前,领创智信已经在东南亚、南亚和墨西哥的 1000 多家企业客户合作,涉及银行、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支付、零售和电子商务等领域。

代表性客户:兆丰银行、印尼捷信、泰国金融科技平台Monix、巴基斯坦银行HBL、菲律宾CIBI

以兆丰银行的实践为例。在使用了领创智信的印尼身份证识别、风险人脸和活体检测等产品后,企业可以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核验潜在客户,同时在使用体验上有了更明显的优化,这对企业数字化进程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最佳数智化赋能奖 肯耐珂萨

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管理数字化市场规模正被迅速撬开。

融合AI、大数据等技术,肯耐珂萨定位人力资本管理数字化,在不断挖掘用户价值的同时,正以更深入的能力助力全行业中大型企业组织的转型升级。

立足一体化HCM SaaS平台VX,肯耐珂萨可提供Core HR、灵活用工、招聘管理、学习发展、绩效管理、人才管理、测评调研、组织能力建设等九大核心产品。同时,肯耐珂萨还构建了人事管理云、招聘管理云、人才管理云、组织发展云,覆盖了组织中个体“人”的“选用育留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跨越到组织层面的建设,为企业客户输出一体化的人力资本管理(HCM)云解决方案。

在率先推出覆盖人力资本管理全场景的数字化产品体系后,肯耐珂萨未来会继续围绕一体化HCM云战略,立足已有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布局,丰富产品线,不断为市场和企业客户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

最佳自主原创技术奖 好视通

好视通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产化、超高清、全天候的一站式高品质云视频服务。

好视通云视频会议采用自主研发的“AVC及SVC混合双引擎”, Super SVC、夜莺™、灵犀™在内的业界领先音视频算法,不但音视频效果优异,同时还支持智能硬件终端、手机、电脑、平板等多平台接入。

在信息安全方面,好视通已经实现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国密算法从硬件到软件完全国产化,并拥有智慧党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应急指挥等多种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好视通还打造了多款云视频智能硬件产品,在今年还推出了全新一代PaaS视频云平台、双流4K技术等云视频新技术。好视通还是云视频会议行业首批信创成员单位,全面支持国产芯片适配、中间件及国产操作系统适配,推进云视频国产化战略。

目前,好视通已经在乡村振兴、远程医疗、应急指挥、智慧党建等场景中得以广泛应用。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0HHdSbo1TwPBntxn.html#comments Thu, 02 Sep 2021 17:54:00 +0800
独家对话黎科峰:数势科技背后的创业密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x3rkfEhjDzF9WDi.html

文|王刚

从互联网大厂的技术操盘手到一家新兴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黎科峰博士在2020年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转变。新基建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及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教育,给了数势科技这样的企业充足的机会点,并在1年多时间里迅速成为行业新星。

带着技术下场,跳进数字化的商海,推进传统企业转型,黎科峰博士在ToB领域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深刻体验。

为什么从京东出来的他一创业就获得了腾讯过亿元的天使轮投资?为什么数势科技的团队押注在零售消费和零售金融两条赛道?为什么做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个精细化的生意模式?

契机之下,雷锋网独家对话了数势科技创始人兼CEO黎科峰博士,挖掘相关问题背后的答案,为社会的数字化巨变寻解。

从大厂到创业,初心还是对技术的信仰

在业内,黎科峰的名字与多个时代、多个大厂、多个领域挂钩,从手机到移动APP,到云计算,到金融科技,再到数据中台等等,他是“价值密度”非常高的技术高管。

具体来看,他毕业于北航,是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在三星工作期间,亲历了三星第一代智能手机诞生;在平安期间,担任过平安金融科技CTO,推动了平安集团的用户和数据打通,并且成功赋能众多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他是原百度云计算创始人之一,推动了百度云OS的初创工作;还曾担任过手机百度总经理,带领手机百度实现日活跃用户1亿的突破。

当然,更为今天技术人所熟知的是,黎科峰在创办数势科技之前,一直是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零售中台负责人,是推动京东数字化成功转型的领军人物,从0-1搭建了京东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业务中台,管理了数千人大型技术团队,成功对外赋能零售、家电、消费品等众多合作伙伴。

这些在多个领域的经验沉淀,为后来数势科技的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交通被按下暂停键,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居家隔离,当时的黎科峰已经从京东出来,也正是这段“哪都去不了”的时间里,他思考并规划着创业的事情。作为技术人,天生信仰并崇拜“技术改变世界”,这也是诸多技术人立业的火苗。

他明显觉察到,疫情让很多非互联网企业陷入经营危机,新闻头条一度全是企业濒临绝境的消息;他深刻意识到,传统经营方式在面对巨大突变的时候显得毫无还手之力,数据板结在如烟囱般的各个系统里无法被利用,企业的决策在一个低效的环境下运作,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危机的征兆。

这些问题的答案,黎科峰觉得就是“数字化”。

雷锋网注意到一个细节:腾讯向来是不怎么下注天使轮企业的,而当时,数势科技拿到的却是腾讯在ToB领域天使轮的第一笔大额投资。腾讯在2018年提出转型产业互联网,在业界造出了巨大声势,黎科峰的创业思路和腾讯ToB战略存在某种天然的契合。

据说,当时很多投资方其实是追着数势科技跑的,但是黎科峰觉得,引进投资一定需要赋能,腾讯刚好满足这样的特质:提供能力,但又不要求强控制力,对于数势科技追求独立发展是有帮助的,适合于初期阶段的公司。双方一拍即合。

“关注数势科技的投资方都非常优秀,也非常有诚意。不是说我们在天使轮没有选择其他投资方就是人家不好,只是我觉得在每个阶段对赋能的定义是不同的,需要取舍。”

访谈中,黎科峰提到,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人口红利,每个企业都很拼,个体的人的能力已经挖掘到极限了,依靠人的治理模式和工作模式实际上已经渐入困境。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多的相信数字化,大数据会超越人的认知和人的决策,能够真正去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从效益去要利润、从效率去要增长,粗犷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化运营,以数字为驱动。

“我觉得这一定是个趋势,并且将深深改变目前中国几百上千万企业的命运。”

笔者也注意到,现实也正好印证着这番话。但凡提早做了数字化布局的领域如互联网零售、互联网医疗、在线办公,都没有被疫情打倒。可惜的是,这种实现“互联网+”的毕竟是少数企业,更多支撑国民经济的企业还没有被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原本这些企业以为做数字化可以晚几年,但疫情的转折点使这些想法迅速被撕碎。

现阶段,这部分群体如何实现数字化,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结合自身在互联网十多年沉淀的行业know-how和技术know-how,以及数字化的大趋势和多领域企业的强烈需求,创办一家应时应势的公司成为最好的选择,也点燃了黎科峰心中“技术立业”的火苗——这是他最接近“技术改变行业”、“技术改变世界”之梦想的机会。

巧妙的是,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数势”,含义是“数字化的趋势”,英文名是Digitforce,“force”这个词在《星球大战》(The force)里是原力的意思,宇宙最初的、最原始的力量。黎科峰认为,数据就是最强大的力量,能够驱动整个世界的运转。

数字化正当时,聚焦哪些赛道有机会点?

这是黎科峰第一次创业,但是他很清楚,创业需要聚焦。

“对于企业的第一年,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客户都做,什么行业都做,我们选择的一定是我们擅长的、有很深的know-how的。因此,消费零售、消费金融是我们第一年最初选择的赛道,把这两个赛道打透,沉淀出通用能力和平台,再扩展至其他领域。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布局是正确的。”

他说,即使有更多的机会摆在面前,也要克制自己的贪婪,一定要聚焦。

针对这两个行业的认知是以往的工作经历带来的。从百度期间的移动化、云计算,到平安期间负责数据打通工作,主导金融科技板块的技术建设,再到在中国最大的线上零售商京东内部参与领导数字化变革,这些技术和业务操盘经验塑造了黎科峰对零售消费和零售金融独特的深刻了解,也正是多年的产品技术平台建设经验训练了他很强的平台思维和数据思维。

他补充到,在科技互联网大厂工作与下场做ToB创业的逻辑和感受是不同的,很多经验并不是可以直接复制、照搬的,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痛点需求非常重要,否则没有办法协同企业,帮他们去做数字化转型。

“你自己不了解,怎么去提出建议?”

技术将在哪些层面发挥作用呢?实际上这与目前行业现阶段的水平和企业各自的特点相关。

尽管当下有了不错的跨领域经验和技术,但是做ToB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势科技这类技术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极度多元化,IT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大小不一,区域布局有一线也有三四线,企业品类不同,企业业务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一样。此外,股东结构不一样,有国企背景有政府背景还有外资背景,林林总总的复杂,所以需要技术厂商团队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重新思考去设计去攻坚——这是数势科技创业的逻辑和优势所在。

深入理解产业和客户,还体现在数势科技的产品体系上。

黎科峰提到,零售消费行业正面临深刻的变革。第一是销售的全渠道化,线上线下融合;第二是传统依赖人工经验决策的模型在千变万化的全渠道市场面前,越来越捉襟见肘;数字化的决策链路被需要,尤其是对大型企业,传统决策链条非常长,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导致决策的数据实际上是割裂的状态,靠经验靠感觉。第三,增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店模式或者铺渠道模式,市场红利不再的情况下,借助数字化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是零售企业考量的要点。

而零售金融领域的“气候”同样在变。传统的零售金融获客成本极高,客户留存率和活跃度低,客户可能使用某个单项金融服务,但是很多更全面的财富服务并未能被充分挖掘。如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充分挖掘客户价值?这就需要数据的介入。原来是产品开发式到现在以数据了解用户,为用户量身定做服务。

这个转变对于金融人士来说是“跳出圈子”了,需要依赖数据平台对客户进行画像,配套数字化营销工具做自动化服务。

如何化解这种数字化困境?

黎科峰眼中,人才特别重要。

“零售消费、零售金融领域的数字化之所以艰难,在于他们大多数是零售专家、金融专家,但是没有数字化的研发团队,没有懂互联网运营的人。而数势科技就是要去填补这样的空白,去帮助这些企业的决策者建立这种体系、提供这样的工具,最后大数据会告诉企业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做决策。”

在这个领域,不得不提数势科技的“筑巢引凤”的动作。

据悉,在数势科技建设了一个来自国内头部科技及零售/金融企业的资深产品及技术专家团队,80%以上为产研人员,团队30%以上成员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技术人才稠密度非常高,学习能力非常强。例如今年5月,数势科技官宣了一位重磅嘉宾的加入: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曹晖正式加入数势科技团队,担任首席供应链科学家,负责供应链数智化方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实际上,像曹晖这种因为数势科技的文化基调和团队调性加入的专家还有很多,革新和创造正使得更多志同道合者进入到黎科峰的新团队。

“把简单留给客户,把复杂留给自己,这就是我们的产品设计原则。”

黎科峰说,传统企业跟互联网大厂不一样,他们对技术型人才的招聘普遍比较困难,无论是成本角度还是文化角度都很难,很难有顶尖的科技人才进入传统企业。而数势科技会推出强大的低代码平台甚至无代码,将顶尖科技能力和业务洞见融入到简单易用的产品当中,让客户的一线业务应用人员都能简单去配置非常智能化的运营策略。这目前已经在数势的数字化用户运营产品之中实现了。

雷锋网了解到,数势科技的产品体系是总分式的“1+3模式”。“总”意味着整体的数字化规划和顶层设计,“分”最主要的是Data Force数据智能中枢、Customer Force 数字化用户运营平台、Supply Force智慧供应链平台,三大平台对应的正是数字化的复杂性。

以Data Force数据智能中枢为例,这个产品以全域数据为基础、数据资产为核心、价值变现为目标,解决的是数据孤岛、数据可用度低、数据价值输出少等传统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助力企业打造数字大脑,让数据应用更简单、场景更丰富,让企业经营更智能。

黎科峰强调,在ToB的阵营中,有人做企业后台的底层部署,有人做企业前台的执行软件,数势科技做的更偏中间层的核心决策领域,涉及到数据、用户运营和供应链,这个是当前企业最需要的,也是发挥数字化最大价值的地方。

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路,数势科技的初衷就是做一家技术改变行业、改变世界的公司,给企业做升级之后,企业内部会建立起依赖数据、信赖数据、重视数据并不断应用数据的数字化闭环,从而真正走向数字化驱动。

眼下,十四五继续推进,新基建正当其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渐入关键期,以数势科技为代表的平台与技术玩家,正驶进崭新的阶段,挑战很多,但机遇亦无限。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x3rkfEhjDzF9WDi.html#comments Mon, 30 Aug 2021 10:51:00 +0800
从钉工牌看不穷的To B产品观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LTtWw2fU0U8kMO3.html 一直以来,数字化关注组织在线、业务系统建设,而工牌这样一个日常高频的场景却很少被关注。在互联网行业,工牌一度是企业文化的承载,亦是某种工作身份的象征,比如此前字节工牌引发过网络热议。

但是,微小创新也是数字化的必答命题。

近期,钉钉向1700万企业组织正式推出首个数字工牌产品“钉工牌”。这是行业内首个整合了工作身份验证与支付功能的数字工牌产品。以钉工牌为产品思考的原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花名:不穷)首次对外阐述其产品观。

钉工牌已向钉钉所有组织与用户开放

目前,钉工牌已向钉钉所有组织与用户开放,用户在手机钉钉搜索“钉工牌”或点击右侧+号即可查看并授权申领。

企业开通此项功能后,员工可以用手机里的数字工牌刷门禁、食堂饭补,完全替代实体工牌。与钉钉报销系统打通后,员工差旅吃饭、打车、住宿时,用钉工牌支付后可以直接快速报销,不用一张张贴发票。

对于为何推出这个产品,钉钉方面此前提到,一张小小的工牌背后是企业不小的成本,钉工牌首次将工作身份验证与支付功能相整合,不同于传统物理工牌,它是一张数字时代的“活”工牌。

以杭州一家1000人的企业食堂为例,平均每日需采购食材约19000元,使用数字工牌备餐方案后,食材浪费率降低4.7%,每天节约成本900元,每年按照250个工作日计算,全年可节约225000元。

在一些钉工牌合作的店铺消费时,用钉工牌支付即可享受专属折扣价。

雷锋网注意到,目前古茗、7分甜、沪上阿姨、Costa、味多美、吉野家等超过100家职场人士喜爱的品牌商家即将加入钉工牌合作生态,钉工牌支付可享专属优惠。每家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将已合作的商家接入到钉工牌,公司员工在消费时享受专属协议价。

不穷的产品观:To B产品的用户不只是CEO

不穷表示:

“钉工牌是钉钉对员工价值思考的一次重要产品呈现。To B产品的用户不只是CEO,更应关注数字化给每一个员工带来的便利和能力延展。”

To B产品的用户到底是谁?不穷以三个用户故事,首次对外阐释他的产品观。

四川古蔺县一位乡村教师,自学低代码开发了43款软件,用低成本建设了一个数字化校园;柳钢集团冷轧厂厂长认为“数字化不能改变工人的工作环境,就是没用的数字化”,他运用数字协同技术,把人从过去枯燥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更有创造力的事;钉钉视频会议产品共创时,让保洁阿姨参与用户体验,希望产品做到极致简单。

软件与信息化时期,软件的客户被归结为管理者。但在数字化时代,每一位普通人都是数字化的主力军。

不穷认为,数字化正在照亮每一个角落、普惠每一个人。乡村老师、钢厂厂长、保洁阿姨,让每一位员工在数字时代,都有能力运用数字化,优化自身工作,进而实现微小的创新持续发生。

因此,To B产品一定要服务好三类用户:一号位、管理者和员工,三类用户需要分层思考方法论及用户价值,尤其是员工这一用户群的体验和价值实现,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有能力、低门槛地创新。

云钉一体后,钉钉战略升级为企业协同办公与应用开发平台。基于双平台定位,过去半年钉钉低代码发展迅速,企业开始大量在钉钉上自建应用,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全面提速。

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钉钉平台的低代码应用数就新增了38万个。

过去半年来,钉钉持续开放低代码技术,让每一个人都具备数字化创新的能力;在产品体验上,陆续上线全局标签、最近使用、消息聚合、互动卡片、一起标注等功能,让用户最短路径地完成功能的使用和信息的流转,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他认为,To B产品要有同理心,产品向前一步,用户就减少一步。

“如果每个产品经理都多花10秒,每位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减少1秒的时间消耗。”

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LTtWw2fU0U8kMO3.html#comments Sun, 29 Aug 2021 10:01:00 +0800
GraphQL 开源公司 Apollo 筹集1.3 亿美元 ,估值超过 15 亿美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4XnSJk3YRtonlBK9.html

雷锋网消息,Apollo在 D 轮融资中筹集了 1.3 亿美元,估值超过 15 亿美元。该公司声称,在过去12个月中,公司收入增长了274%,目前超过30%的财富500强企业。

Apollo是将现代应用程序连接到云端数据图层GraphQL 的一家科技公司 。作为 API 的数据查询语言,GraphQL 早在 2012 年就在 Facebook 内部被开发出来。后来GraphQL开始从移动 Web 向完全原生的移动应用程序过渡。

该项目被Facebook 于 2015 年开源,其后 GraphQL 被转移到 GraphQL 基金会,最终由 Linux 基金会接管。

如今,除了 Facebook其他平台包括Netflix、Lyft 和 Shopify 、亚马逊、GitHub 和 Atlassian等都在使用GraphQL 。

据了解,GraphQL 有助于推动API 经济和微服务的发展。因为由专用组件构建的软件与巨型单体应用程序相比,前者更方便维护。 有趣的是,GraphQL API 可以让开发者灵活地查询特定数据,并跨多平台包括 Web、Android、iOS 和 IoT 来开发应用程序。

Apollo起到了什么作用

那么,Apollo 的作用是什么呢?Apollo作为核心平台将 API、微服务和数据库统一,形成数据图(尽管现在只是将其称为“图”),用户可以使用 GraphQL 轻松查询该平台构建软件所需的一切数据,包括存在的数据类型、数据与相关文档之间的关系、服务数据、上次更改时以及谁在使用这些数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程序员用 Apollo平台连接GraphQL API 获取的大部分工具,都可通过 GitHub 免费获得。而且Apollo工作室是由工程团队管理的云管理平台。施密特解释说:"Apollo在托管注册表中跟踪GraphQL架构,为图表中的内容创建一个真实的来源。开发人员就可以探索数据、协作查询、观察使用情况,提供架构的更改意见。”

许多Apollo工作室功能是免费的,但团队和企业计划需要付费,如警报,客户登记处,架构检查,单一登录,角色和权限管理,等等。

Apollo CEO杰夫·施密特告诉VentureBeat:"这种服务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更好的体验,我们只需提供一个位置,程序员即可获得所需的数据,而无需了解每一项服务"。这是对应用程序开发的最改变。

而此前,开发人员必须熟悉大量样板代码才能探访 REST API 中的功能,因此他们总是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正确的端点。

Apollo的过去与未来

Apollo 的历史可追溯到 2011 年。当时施密特与他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流星(MDG) 的公司,该公司旨在帮助程序员使用开源框架,从而更快地构建Javascript 应用程序。虽然公司在盈利而且很受欢迎,但MDG在Facebook开源后。又在2016年发布了阿波罗图形QL数据堆栈。三年后的2019年,施密特和他的两个创始人共同卖掉了MDG,将全部精力集中在Apollo 和GraphQL上。

在此之前,Apollo 已经筹集了约 5300 万美元,包括两年前的 C轮融资2200 万美元,和最近来自投资者的1.3亿美金。GraphQL 在企业中日益增长的价值与其他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一样出名。这个项目对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大,这也是Apollo吸引沃尔玛、PayPal、大众、Expedia和纽约时报等大牌客户的原因。

最后施密特表示:"如果政府对GraphQL的采用置之不理。有可能形成冗余的多重图形,导致行业规则不断的被更改。遏制图形QL价值的实现。”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4XnSJk3YRtonlBK9.html#comments Thu, 19 Aug 2021 10:07:00 +0800
HR SaaS厂商理才网完成3亿元C1轮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MxETbPpQ44MB2zcL.html 雷锋网消息,8月6日,理才网(daydao)宣布获得中投信联、光信资本、中南泊富基金、诚煜资本、德信基金等参投、创始人陈谏跟投的3亿元C1轮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PaaS+小生态发展及HR专业管理的AI化产品研发。

资料显示,理才网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厂商,深耕人资管理、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业务场景,同时致力于通过布局自研的PaaS产品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截止到目前,理才网已经服务过60万企业客户,千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90%,付费企业3万家,2020年平均客单价在8000元左右。大客户方面,服务客单价从数万到百万不等。总体客户续约率90%,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其团队在300人左右,70%以上为产研人员。CEO陈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金蝶、用友任人力资源事业部核心职位,核心团队拥有十年以上的企业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MxETbPpQ44MB2zcL.html#comments Fri, 06 Aug 2021 20:49:00 +0800
统信软件UOS版本再升级,刘闻欢:对国产操作系统长远发展深具信心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rRdbEbA9TmXTEKg2.html 雷锋网消息,7月31日,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统信软件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并推出了200多项功能改进的统信UOS1040版本。据悉,UOS1040版本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安全启动认证的操作系统。而接下来,统信软件已经开启国际化进程,向国际市场拓展。

面对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局面,从deepin到UOS,统信软件能否独当一面?

中国真正懂操作系统的人才并不多,这仍是一条充满质疑和挑战的道路。

但至少从过去一年发展节奏来看,融资、扩充研发队伍、升级版本功能,在优劣势能力补强方面,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正加快布局。

目前统信软件人员规模超过3000人,在全国设有6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

统信软件新LOGO,结合了中国建筑榫卯元素

首先,统信软件的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划:2020-2022年,实现国家个关键行业的支撑需求,市场占有率第一,用户超千万量级;2023-2025年,发展中国2B2C市场应用,中国市场占有率30%;2026-2030年,成为全球主流操作系统产品。

这或许离不开整个生态的进步和繁荣。

在此之前,由统信软件发起成立的同心生态联盟会员规模达到366家,包含理事单位60家,会员单位306家。覆盖芯片、整机,外设、数据库,中间件、安全厂商、云计算、应用软件、测评机构等领域。

同时,统信软件已为2400+个合作伙伴开展40000余次适配服务,完成了80000+软硬件兼容产品组合适配工作,构建了从芯片到应用,从整机到外设的生态体系。

其次,统信UOS社区版deepin是率先进入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前十名的中国操作系统产品。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社区版一般承载的是新功能的尝试,往往面向开发者,或社区爱好者,提供更多新的特性;而商业版更更多的面向普通用户使用,会相对稳定。

从此次升级的内容来看,UOS1040版本其实更为面向于普通用户,可以说是近一年多以来比较全面的功能升级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年末的通信UOS生态大会期间,在与雷锋网的对话中,统信软件总经理刘闻欢对国产操作系统提升空间给出了他的观察。

“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上看,macOS在开始超过5%后,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这个临界点上,当时很多应用软件厂商将常用软件迁移到了macOS上。可能中国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有这样一个临界点,目前国内终端保有量是4亿台来看,5%就是2000万台。也就是说,当国产操作系统能够在中国市场拥有2000万以上用户规模的体量时,国产软件生态可能会有一个的质的飞跃。”

再次,过去一两年中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国产操作系统从原来仅仅只在党政领域使用或适用,到现在已经开始扩展到一些行业,甚至开始走向普通的消费着市场和企业市场。

此外,从产品理念上已经开始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这跟之前以项目或课题经费为导向(如受863计划、核高基等想项目的出台影响)已经有所不同。更大的变化是,全球主要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也不仅仅是以传统的License授权模式为主了,SaaS方式的涌现已经成为一个突破点。

正如刘闻欢在会上所说的,操作系统在软件生态的最底层,也是整个信息产业体系的基础和灵魂。统信软件的发展就是国产操作系统不断增强信心,不断获得用户信任、投资人信任、主管部门信任、市场信任的过程。统信软件对得起这份信任,同样对国产操作系统的长远发展深具信心。

当前的国产操作系统也同样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心。(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rRdbEbA9TmXTEKg2.html#comments Sun, 01 Aug 2021 13:49:00 +0800
明略不追风口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nJU0I4zutha92Ozc.html

作者 | 王刚

图为 | 明略科技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姜平

明略科技作为今天数据智能领域屈指可数的实力玩家,手握1200+大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赛道上一直有着All in的果断,这种All in,面向技术、面向最传统的产业领域。 

虽然标签上也是AI公司,但是与商汤旷视这类视觉四小龙不同的是,明略科技以知识图谱为技术核心。 

在近期雷锋网与明略科技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姜平先生的一场对话中,姜平直言,回顾过去十几年间出现的太多新的概念,明略科技保持着反思的能力,既不故步自封,又不盲目去追风口,维持走下去的核心引擎永远是创新,这也是今天互联网科技企业最大的标签。 

在这个逼近终点的过程中,正好赶上了风口,风口刚好是明略科技这类公司服务客户的工具。 

他觉得,风口本质上是技术的迭代,比如大数据、中台、AI,在最大的变量(客户的需求)面前,企业需要掌握技术,停滞不前,就会被抛弃——这才是创新和迭代的根本。 

访谈之中,我们还聊了数字化、组织变革、企业级赛道特点等话题,姜平先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洞见。 

这家公司在做什么事情? 

简而言之,明略科技是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拆开来说就是4件事:让数据在线、分析数据、让知识积累、让数据做智能决策。 

在内部,这被称为“四步走战略”。 

围绕业务,明略有“四条发展曲线”:营销的数字化、政府的数字化、线下商业的数字化、企业智能的数字化。 

成立初期,他们将技术落地在线上零售的广告业务环节,以至于形成了几近无可匹敌的壁垒优势。这个领域,明略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近90%的知名企业提供营销数字化,打造智能营销闭环,实现投放广告ROI提升8倍,转化率提升7倍以上。 

随着全民推进数字化,传统企业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明略科技也在尝试做自身的蝶变,走向更多传统领域,比如数字城市、工业制造、金融、公共安全。 

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姜平提到,企业拥有的海量数据显示的信息,本应用来支持一台设备、一项业务、一个部门甚至一家企业的健康运转。目前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数据散落在不同设备和各个部门中,企业组织难免会一叶障目,无法把正确的数据即信息反馈给一线员工,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明略科技就是通过技术平台连接企业中的人与机器,不断积累组织知识资产并将其程序化,最终实现具有分析决策能力的高阶人工智能应用,让组织内部高效运转。 

实际上,他所指的平台就是业内非常火的“数据中台”,而他口中的技术,就是大数据、IoT、知识图谱和多模态人工智能。 

做这件事的市场有多大?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提升,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9.2万亿元,同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20年达38.6%。 

基于大数据及新技术,数字化持续赋能零售业全渠道,线下渠道向智能化转型,线上渠道在便捷性及个性化推荐方面优势显著,预计未来在数字化的驱动下,线上线下渠道将进一步融合。 

相比于零售,有些领域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 

电力行业是当前碳中和大战略势必要进行的领域,整个行业转变特别大——它一定要数字化。姜平觉得,以后的电网就跟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是一个逻辑,因为只有电网近似互联网,它才变成千家千面,每一家使用电都是根据所需要的使用,随时控制,使用完就关掉,这样节约成本是最高的。那这个时候一定要联网,成为互联网一样。 

但问题是:不仅是电力领域,没有任何人能绕过“行业knowhow”这个东西。 

现在行业普遍的打法是什么呢?姜平道出了其中奥妙。 

“先建数据中台,可以把所有的数据汇集起来。但是场景需要选个小场景,不懂的交给合作伙伴去做。”

雷锋网注意到,这个“合作伙伴”其实指的是在当地具有先发优势的品牌,形象点理解就是地头蛇企业,或者垂直细分服务类公司(三产企业)。 

而场景选择的逻辑则可以参考苹果App Store的打法,自营几款强势的音乐应用、游戏软件,其它的应用交给公司之外的开发者。 

所以,明略科技给客户搭建数据中台,也是只做核心的1-2个比较懂的行业应用,其他走开放策略。比较不同的是,相比模式比较轻的中台厂商,明略科技不止卖工具,还顺便把数据治理这件事也做了。 

明略最大的标签 

“公司到底什么最强?”这个问题一直在姜平的脑海里打转。 

作为公司的核心成员,姜平在2008年就加入了明略科技。担任总裁之前,他负责动态交付管理平台的研发,得到包括宝洁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的高度认可。他还是整个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负责推动研发的质量控制和研发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姜平带领团队完成了多轮融资,获得了红杉、腾讯、淡马锡等全球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战略投资机构的认可。 

但如今,站在总裁的位置上,姜平看到的会不太一样。 

“我们现在有很多标签,但是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标签就是创新。再往底层走,就是觉醒,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优势和不足。当自认为自己最牛逼而止步不前,往往已经很危险了。” 

言外之意是,广告监测这一个赛道,明略科技实际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是必须突破传统的广告营销的赛道,而拓展到整个营销链条的数字化赛道,这样才有学习的欲望和企业的创新与增长。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有持续反思能力的公司。反思、学习、创新,这是明略一路走来的一个根本,在根本之上,我们遇见了风口,但不是我们去追赶。” 

“随着新消费的出现,我们的客户发现以往的打法不灵了,就换打法,在变快,我们就给他提供技术服务。客户的需求逼着我们进步。” 

雷锋网注意到,即便技术是第一竞争力,但明略显然不会把自己变成一家纯技术公司。正如姜平所言,明略是一个以解决客户场景价值为核心的公司,是一个产品公司,但不是纯技术公司。纯技术公司一般都是卖技术模块的,卖SDK的,不直接面对客户需求,明略还是产品驱动。 

“我们有很多的技术优点,但是我们给客户讲的时候不强调技术,我们一定是强调价值最重要。” 

谈TO B企业服务的视野 

中国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在商业层面极为成功,诞生的巨头一度进入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阵营,但是在技术层面,我们的全球视野一直没有被打开。毕竟改革开放时间并不长,我们融入全球化的里程也不够长,对全球化有一定的紧张感。 

这是中美之间企业服务类公司的明显差距,姜平认为国内公司要敢于有全球化的目光。 

但是,他还看到一点,中国的TO B公司服务本土弹性非常强,这一点是海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跨国企业要面对的问题除了技术本身,还有文化适应性、沟通机制、组织结构等,在中国快速迭代的市场就显得过于“内敛”。而明略本身对于各种新的物种能快速适配(比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外商稍显吃力。 

“总体而言,我们要向国外优秀的企业服务公司学习,同时也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

做企业服务,这是一种中外视野,实际上还存在一种未来视野。

“明略科学院更多是去研发一些未来3到5年的技术。”

面向未来,在业界,类似明略这种体量的公司去设立研究院的并不多见。巨头层面,华为有2012实验室,研究未来5-10年的技术;阿里有达摩院,旨在沉淀阿里的技术基因并希望活得比阿里更长;腾讯更是有优图实验室等知名机构加持。 

据了解,明略科学院成立于2018年,以人类智能(HI)、人工智能(AI)和组织智能(OI)相结合的HAO智能为科学基础,研究大数据治理、知识图谱和人机协同,已聚集十多位院士,设有知识工程、深度学习、信息检索和营销智能4个实验室,目前承担建设营销智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姜平透露,集团每年在明略科学院以及与高校实验室的合作上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额。 

“企业规模不一样,你需要探照灯照的远近也不一样。咱们的工程团队是解决当前客户的问题,科学院研究未来问题,所以是个配合。” 

的确,一个是研究3到5年的技术,一个是解决1到3年的问题,这在商业逻辑上,会是一种完美的设计与衔接。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nJU0I4zutha92Ozc.html#comments Fri, 09 Jul 2021 17:25:00 +0800
不做硬件的腾讯会议,凭什么做好硬件生态?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lQaztuBTlMkeQjKr.html

作者 | 杨丽

你真得了解视频会议吗?

过去,很多医疗单位、科研院所在苦恼一件事:尽管院方接入或自主开发了一套远程会诊系统,以满足对外远程病患会诊,对内实现医护人员的日常学术交流、专家培训等方面的需要。但他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往往缺乏多屏互动的协作性,且成本高、不便捷。相比之下,云视频会议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出现,正悄悄改变着这些曾经让他们所苦恼的事情。

不久前,腾讯会议Rooms产品参与了一个医疗行业展的方案展示。方案中,通过视频会议,我们看到医生与医生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有了一段非常高质量的线上沟通。

普遍来讲,想要完成一场高质量的云视频会议,多数产品会在网络丢包率上下足功夫,因为丢包往往会直接影响接收端解码出卡顿、不连续的声音或图像。常见的手段,除了优化编解码算法的比拼,还可以利用AI算法还原出图像、声音的本来面貌。目前大量的科研工作投放在这个模块上,并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效。

这一次,腾讯会议旗下腾讯天籁实验室推出的天籁语音模组,则尝试从另一个维度解决问题。

在声音传输之前的一步重要环节,即信源的编码阶段,往往会遇到各种噪音、混响、鸡尾酒环境等声音传播的影响,是否能对信源音频进行更好地“预处理”?

经雷锋网一番探究得知,天籁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将多个MEMS麦克风板嵌入到会议大屏等硬件设备上,可实现180度广角、12米超长距离拾音,在双讲、噪声回声消除等方面均有显而易见的突破。

只不过,这款语音模组目前主要应用于腾讯会议Rooms专款机型上,并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开放给Rooms专款硬件合作伙伴,已经实现初步量产。

是不是挺香?

量产前的努力

媒体沟通中,腾讯天籁实验室总经理商世东指出,“天籁语音模组希望解决的是,能够在比较复杂、恶劣的声学场景下也能提供一个清晰、流畅、安静的音频体验。”

我们知道,在一般的工程环境中,在相似的问题、场景下使用相似的处理方法,尽管有可能也是来自学界给出的一些非常有效的模型或技术手段,但如果没有能力非常强的开发人员,针对特定问题或场景设计新的模块和环节,很难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有时候,现实生活中的声学场景远比实验室里的复杂的多。以此次天籁语音模组重点优化的一个声学问题——远场拾音为例。

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技术研发专家余涛告诉雷锋网:

“仅靠一个纯粹的语音或音频算法,即便是具备了训练得很强的深度学习模型,想要比较好地解决远场语音的问题还是比较难的。”

在他看来,物理世界中的声音信号受到干扰、衰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而带来的技术挑战也是成百倍增加的。

“比如噪声问题。通常声音的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能量会衰减6个dB,也就是幅度衰减一半,这导致信噪比的恶劣程度会达到-10、-20的程度,噪声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话人通常所处的会议室空间里,有空调噪声、键盘噪声,是充满整个拾音频带的。不同于具有稀疏性的非平稳噪声,这对远场噪音处理会有非常多的挑战。

同样,很多情况下很多近场语音很多,这就造成了房间的传输函数带来了混响效应;而语音传输到麦克风,直达波也会有变化,比如说话人是侧着说话,或者面对地板说话,没有直达波的触达等等这种情况。”

图:腾讯天籁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刘成 现场演示

不难发现,天籁团队采用的策略,是从声学层面、硬件设计层面,跟强大的算法能力相结合,综合性提升远场拾音能力。

在面向量产和推进商业化之前,天籁团队已经进行了内外部各种实际场景的测试。

余涛表示,“确实,从实验室里搬出来的黑科技产品,第一次做灰度测试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随着挑战被持续攻克,最终我们发现至少90%的场景可以做到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当然,这剩下的10%的场景可能会非常极端。比如有些场景中,尤其是教室、培训室等某些更加开放空间里,一个房间里坐了四、五十个人,技术挑战的量级会呈指数增加。

不做硬件,但重视硬件生态

据余涛向雷锋网透露,“现在与腾讯会议合作的硬件伙伴,已经量产的大屏包括86寸、65寸。其中,65寸是面向中小型会议室,86寸大屏是面向中大型会议室。可以说天籁语音模组已经达到了量产机型的这样一个技术指标。”

2020年9月,腾讯会议从个人版向企业版拓展的同时,就甩出了一张牌——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腾讯会议Rooms”。简单来讲,腾讯会议Rooms是专为会议室打造的软件系统,提供音视频会议、无线投屏、触屏式白板的集成会议体验,同时提供软硬一体的完整视频会议解决方案。通过无缝衔接,以提升整场视频会议的沉浸式体验。

不难看出,腾讯会议自己不做硬件,不做大屏,但对硬件伙伴生态越来越重视了。

据了解,腾讯天籁目前已经通过开放音视频认证标准,吸引到一批硬件设备厂商腾讯会议的硬件生态中,包括连接器、一体机、智能大屏、扬声器麦克风、摄像头等等。

余涛表示,“对于硬件伙伴而言,它们在音视频上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推出这种类似于交钥匙的音视频解决方案,其实是希望能够提高它们的音视频质量,能够让硬件厂商直接低门槛地集成解决方案,快速形成产品能力。这也是天籁语音模组推出最希望达到的商业目的。”

后记

还记得腾讯会议在2019年末刚刚发布时,有一家视频会议硬件服务商曾说,“大概只有腾讯才能将他们过去经常相互PK的对手请到一起,让大家坐在一起,相谈甚欢。”

这或许也是腾讯会议需要承担的一种角色:基于互联网平台上包括云基础设施的能力、实时音视频通信的能力、机器学习多模态的能力,促成软硬件会议产品更好的交互。

而除了摆在眼前的种种技术攻关外,天籁团队本身隶属于腾讯会议,这意味着尽管它不是产品部门,但却与产品部门有着非常紧密的配合和支撑:需要给产品做贡献,同时又能基于大量场景、数据进行前沿技术相关的工作。

这也大概是为什么初出两年的腾讯会议,依然有底气和本事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对视频会议交互中存在的高难度技术挑战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攻克。

站在待解决的问题上,腾讯会议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lQaztuBTlMkeQjKr.html#comments Fri, 09 Jul 2021 11:58:00 +0800
对话云之家CTO宋凯:一场企业协同和数字化转型的潜望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pnUaRVbpuLkTuO8M.html 协同办公云市场,谁是最低调的leader?

在IDC关于企业协作云厂商的最新评估报告里,人们发现与钉钉同处市场领导者象限的还有一个低调的名字——云之家。

这份由IDC首次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企业团队协作云厂商评估,2021》(IDCCHC46800421,2021年5月)报告,共有7家厂商产品入选,分别是钉钉、企业微信、云之家、如流、Welink、Teams、飞书。围绕国内主要协作云服务商,通过市场表现、产品能力、生态建设、客户规模等多个维度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估。产品能力和战略两大评估指标上,云之家处在领导者象限,且市场占有率最大。

云之家是金蝶集团在2011年推出的面向全平台和场景的企业协同办公产品,与主流ERP、HR、CRM等系统无缝集成的专业“平台+协同”一体化的SaaS产品,如今已成长为中国企业团队协作云市场的主要企业级产品供应商之一。

如果要快速遍阅移动办公、企业协作的进化,创办刚好满十年的云之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例子。在这家厂商身上,数字化时代组织协同管理的关键词——连接、融合、共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也可以看见时代从ERP向EBC(即Gartner继ERP之后提出的企业业务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概念)变迁的缩影,看见如今的移动办公企业考虑着如何从以前ERP关注的部门级应用层面,升维到当下的“企业级层面”,接而“考虑组织之间的协作沟通和业务协作”。

这次,我们和云之家CTO宋凯详细聊了聊,这样一家2018年至今SaaS协同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厂商,究竟做对了什么?

云之家CTO宋凯

后疫情时代暴增的协作需求

2020年初,云之家就开起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疫情展开布局。工作千头万绪,反倒是HR先提到了“员工健康打卡”功能。于是云之家只用了三天就开发上线健康打卡应用,一经推出便免费给所有企业使用。

宋凯告诉雷锋网,疫情发生之后,企业对移动办公的需求,远远不只是在音视频会议上有超高增长,对于业务应用的自动化和协同程度更是有了区别于以往的关注度。

新冠疫情是千行百业的分水岭,移动办公赛道也因疫情而爆发。

作为赛道中的老玩家,新老客户的差异让云之家感受强烈。宋凯透露,不少还没用上新系统的企业催着云之家上线,提前布局、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客户则感知到了系统对疫情的“缓冲”。

时隔一年半,云之家CTO宋凯谈起去年年初和九州通的合作,仍然心情激动。

早在2015年,医药集团九州通就开始与云之家合作打造i9移动工作平台,其医药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得以在此之上不断优化。

而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之际,九州通临危受命,七天之内抽调近百人组成应急分队协助武汉红十字会,到武汉一线负责捐赠物资的仓储管理和物流运营工作。

分队所面对的,不仅是如山的物资,还有大量对武汉并不熟悉的外地志愿者,要帮助他们快速熟悉这座城市,顺利将医药物资分发到各家各户。

危急关头,云之家帮助九州通有效克服了众多远程协作的挑战——入库、分类、保管和出库、数据统计,九州通迅速建起一套抗疫前线专属的管理流程,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到武汉的各个角落。

紧急的医药物资从到货至出库,两个小时足矣。

除了提供方便灵活的企业社群构建和音视频会议能力,云之家还与九州通一起共创了57个包含集成内外IT系统的轻应用,实时掌握全国各个业务板块和内外生态协同的经营数据,实现FBBC的协同,成功帮助九州通积极应对疫情。

“这可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场景。”但在宋凯看来,九州通的员工和志愿者们的连接,其实就是一次典型的内外部沟通协同

新冠疫情之下,不仅是传统办公在向线上转移,更有众多如九州通这样的全新协作场景衍生出来——能够亲历这样一场特殊的战斗,对深耕企业协同十年的云之家而言,意义非凡。

要想富,温氏先修了产业互联网的路

宋凯表示,内部协同是企业发展基础,外部协同是其必然的未来趋势。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十分注重内外协同,关注与上下游伙伴和客户的连接,在生态产业链上也更愿意有创新之举。

疫情前已经完成生态圈互联平台建设的温氏集团,则是另一个内外协同的典型例子。

温氏集团是全球第一大养鸡企业,全球第二大养猪企业,有超过五万农户,集团内部员工也接近六万人。

作为农牧食品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扎根于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自成立之初便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开创了“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的温氏模式,坚守带领农民养殖致富的初心,与广大农户一起实现共同富裕,更是一种精准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集团内部,云之家已为温氏提供组织架构通讯录、企业沟通等基础服务,接入数十个轻应用,成为温氏股份的一站式工作平台。

但更大的难点来自于外部——养殖业的重心,毫无疑问在农户身上。

宋凯称,大部分农户都在乡村山镇,线下服务站就是最先触达到农户们的网点,事无巨细统统是农户找上服务站来解决。

而温氏与云之家携手打造的生态圈解决方案,构建养护协同门户和供应商协同门户等,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将生态圈全方位连接起来。传统批发市场和线下服务站都很难适配如今的防疫需求,把畜禽养殖相关业务变成线上化、移动化,正好方便了没有电脑的农户们。

宋凯透露,疫情前云之家恰好在与温氏共创IOT+现代化农业的场景,连接摄像头、温控、风控、喂水、喂食、清污、扫描等等几百万个IOT设备,并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控制。

手机端接入“生产现场+物联网”、“生产设备+物联网”、“流通体系+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等多个场景应用,听起来离现代化、数字化很遥远的畜牧业一下住进了手机里。

譬如,家庭农场技术管理员只需使用移动端APP,即可实现对家庭农场养殖流程实时信息化管理。温氏合作农户可以通过视频、传感器等对养殖栏舍全方位智能监控,一旦养殖栏舍偏离了适宜环境参数,可通过远程操作及时调整。农户甚至还可以通过APP,让温氏总部的专家远程诊断养殖动物的病痛。

协同门户、生态圈、物联网……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产业互联网的路已经搭成,正好帮助温氏的农户们顺利度过新冠疫情的隔离考验。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科院《企业扶贫蓝皮书(2020)》从“精准性”“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五个方面建构综合评价体系, 24个各类企业的优秀扶贫案例中,温氏股份也作为5家民营企业之一入围。

华为海洋和49天的协同奇迹

时间再往前推,与华为海洋共同完成的那场信息化、数字化突击战,同样体现了云之家在企业协同领域的“即战力”。

2019年,在面对国外卡脖子的威胁下,华为海洋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包括ERP/HR和办公协同平台的国产化替代,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不能影响手中众多工程项目的如期交付。

云之家正是作为华为海洋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伙伴,与项目专家团队一起,为华为海洋完成了智能协同平台门户解决方案。仅49天,一期项目便顺利上线。

华为海洋研发供应链制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ERP的云和PLM在一个系统中实现。

而通过云之家协同平台,所有的信息能够安全快速在一个门户里聚焦,把金蝶云·星空、金蝶s-HR、金蝶云·苍穹这三个应用都在云之家中实现业务协同一体化。

华为海洋借助云之家共创移动轻应用,诸如考勤签到、待办审批、行政会议的资源还有信息中心的应用,提升了业务和决策效率。

宋凯介绍,通过云之家一体化的门户方案,华为海洋让所有的信息能够安全快速地在一个门户里面聚焦,华为海洋所有信息可聚集在一个统一门户中,赋能员工高效协同开展业务,实现公司的管理要求,完美地激活华为海洋,实现团队的高效协作。

去年底,基于金蝶云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全场景业务解决方案华为海洋项目,也入选工信部2020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数字河钢是怎样炼成的

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效用,去看看它在传统工业里的身影,最有说服力。

以钢铁行业为例,卡耐基所处的工业文明时代是基于分工所构成的流水线模式,带来效率的飞升,那么今天的钢铁企业则是由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革带来更高维度的竞争手段和路径,完成一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升维。

河钢,正是这场升维之战的典型代表。

河钢在钢铁产业是怎样的地位?有一句说法是全世界钢产量看中国,中国钢产量看河北,河北钢铁产量看河钢。

河钢比许多同行都更早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河钢集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申培在接受采访时,曾有如下观点:

现在数字化转型有句话“上找死,不上等死”,反映的其实是思维问题。

在新技术的催生下,新的数字化转型挑战情况下,如何应对?如何解放思想?如何用新的思维意识来看待企业自身,看待产品,看待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如此体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慎之又慎。

河钢数字总经理申培曾透露,在协同平台OA选型时,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厂商要能帮集团把管理中台落地,要具备比较强的本地化部署能力。

在多轮甄选和对海尔的实地考察后,河钢最终选择了云之家。

申培提到,云之家通过“河钢在线”使系统间实现了互联互通,所连接的是集团十二万员工,十几个异构系统,五十几个业务应用,成为河钢集团整个的管理中台和基石,统一了门户、流程,以及信息出口和业务的入口。

就以统一流程中心和统一应用平台为例,各个业务系统的审批都放在“河钢在线”,通过统一流程中心让河钢所有系统的流程能在一个入口发起、审批、搜索、监控和进行流程分析;所有的业务平台也实现对接,只需一个APP就可登录 55个应用系统。员工打卡管理、车辆管理、仓库管理等等都统一到一个平台,实现日常行政管理的一贯制。

云之家如何“作答”数字化转型

北大陈春花教授提出:

数字化时代只有协同共生,才能面向未来。传统公司的目标是做成一个自闭系统,做成帝国,而帝国没有不垮的;但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因为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态系统。

在云之家看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连接、融合、共生。基于这三大关键词,怎样协助企业们应对数字化转型大考,云之家的答卷颇具借鉴意义。

“很多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场景是不确定的,需要你和他们一起探索共创和融合。”宋凯说。

以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为例,以前的企业系统可以支持每日几百单的发货,但直播形式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创建大量订单?怎么保证库存充足、物流稳定?旧时那套企业系统还能支撑一夜十万订单的冲击吗?

潮流无法预测,市场日新月异,大企业会有更多灵光一现的想法,但众多不稳定场景对业务每一环都是考验,企业又很难提出明确的需求。

云之家为此提出了共创模式,双方共同滚动迭代系统。前文所提到的畜牧养殖业生态圈、IOT智能养殖等场景,就是云之家与温氏集团的一次经典共创。

更多时候,大中型企业对企业协同办公供应商的考验,来自于内部的繁杂无章。

宋凯告诉雷锋网,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这些企业内部已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业务系统,也需要构建更多的新场景。

但平台太多、业务太复杂,如同一个无序堆满物品、电线乱缠一通的房间,系统间、部门间无法有效联动势必会影响业务扩展。

如果是接入一个轻量级的移动办公平台,处理简单的签到、汇报、审批等环节,就好比在房间里放一个小收纳箱,放得下,但用处也不大。

这些大中型企业真正需要的不只是连接,不只是做一些应用,而是将场景、业务和能力融合为一体。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这就要与合作伙伴实现价值共生。

为此,云之家提出了业务协同一体化的概念,并打造了协同中台和生态,将自身协同能力变成中台协同给企业。

十年间,云之家见证了不少像河钢集团这样的大中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下求索。宋凯表示,大中型企业对个性化能力和专属服务团队的需求非常强,付费意愿也更强烈。

但是,支持一家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或许不难,但要同时支持许多家、还是长期支持,对企业协同办公供应商而言又是一道难题。

宋凯告诉雷锋网,云之家其实坚持只做一套产品以实现规模化,基于协同中台加上了三个策略来解决标准化与定制化的矛盾:

首先是基于对客户的分析,在技术层面和应用架构层面,都提供可个性化的扩展和配置能力。某些功能或许是与个别客户共创时研发的“特色功能”,云之家会考虑将这些功能融入到标准化产品中;当再有用户出现类似需求,则无须二次开发,直接配置调用即可。

其次是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和中台能力,当企业需要在云之家本身功能之外,构建新产品,这种开发能力可以降低企业的开发难度。

第三是可插拔能力,当企业另外购买其他厂商的功能例如音视频会议等,或是有自研的一些支付系统,云之家有标准插口,让企业像插拔U盘一样接入这些功能。

值得强调的是,云之家还提供了企业级OTA升级(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解决混合云和私有云的产品迭代难题。

由于云之家本身平台能力和扩展能力之间技术是解耦的,OTA技术可以实现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每月甚至每周的版本顺利升级,让企业视更新内容决定是否升级,和手机在线更新系统类似,也保证了云之家能够持续顺利交付新功能,和企业保持良好互动,也解决了传统OA软件动辄几年才升级一个版本、按项目挨家挨个打补丁的窘况。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崛起

从企业协作和管理的角度来审视这十年,云之家也见证了企业协同在不同时代下的内涵。

宋凯分析称,办公自动化应该是协同的初级阶段,以流程管控为主。起初是像IBM这样的国外厂商,提供一些基础系统能力;随后出现一批国内OA厂商着手经营流程,覆盖ERP以外的管理内容。

但如今,企业协同逐渐从ERP时代走向EBC时代,聚光灯从资源和流程的管控,打向了业务本身,围绕业务的一切才是关键所在。协同厂商的视角,也从以前ERP关注的部门级应用层面,升维到当下的“企业级层面”和“产业级层面”,“考虑组织之间的协作沟通和业务协作”。

云之家这类协同厂商的定位,也不只是简单的移动办公工具,或许更适合看作是帮企业们训练一套合适的“神经系统”,让企业“手脚协调”,身手灵活地应对所有状况,并与生态实现共生,这也正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任务。

在宋凯看来,全世界都没有关于“协同”的统一标准,但当各行各业甚至全社会的数字化达到一定境界,协同能力不断进化时,传统组织模式的“崩塌”或许在所难免,组织架构会走向扁平化、网状化,打破森严的组织等级和业务边界。

员工会日渐被推向一线,和外部客户连接的路径也会越来越短,用工灵活性、流动性的感受会更加强烈,协同能力会“像水一样很好地融合”这个社会。

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区分会日渐模糊,场景和空间将如何扩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怎样变革,或许会是企业协同未来最大的谜题。

尽管中国的PC普及率远不如国外,企业协作却并未就此完全落后,PC的低普及率、手机的高普及率和IM工具(即时通讯)的连接交流习惯反而成为了移动办公在中国蓬勃生长的土壤。

在宋凯看来,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差距,中国软件正在崛起,“我们越来越觉得有这个自信和底气”。这样的环境,也让中国企业更愿意在移动办公、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积极尝试。

横跨十年,从移动办公起步,到助力企业业务协同一体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全球数字经济的浪潮,都在轰轰烈烈上演。孵化自金蝶的云之家携老牌企业服务巨头的底蕴而来,如一支潜望镜,将时代的变迁尽收眼底。

“十年前,云之家吹响中国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号角。十年间,云之家与时代同频共振,所倡导移动办公的理念正在改变亿万人的工作方式。”云之家十周年时,金蝶董事会主席、CEO徐少春这样感慨道。中国管理软件在全球崛起之势,已然不远。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pnUaRVbpuLkTuO8M.html#comments Tue, 06 Jul 2021 14:58:00 +0800
字节跳动走出“舒适圈”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aDNkff4Bi8x7E5lQ.html

字节跳动的ToB布局在加速。

无论是媒体透露出的字节跳动似乎筹备进军IaaS云市场,亦或是字节跳动本身的一系列市场动作:如飞书4.0一站式协作与管理平台的升级,火山引擎将擅长的推荐算法、音视频技术、数据中台等核心能力以技术平台的方式,开放给企业客户。

外界或许仍在疑惑,字节跳动挥出这样一张ToB的牌像是在模仿谁。但眼下,每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场景复杂度都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自研-自用-上云开放这个路子的背后,是进化到如今这个体量的企业应该要考虑的事情。而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以客户为视角,这是当下包括字节跳动在内互联网公司ToB的典型思路。

挥出ToB“组合拳”

在雷锋网过去与不同企业软件服务商的交谈中,时常会蹦出一家企业名字。他们口中的这家企业并不是因为采用了他们的服务,而是因为它自研的一些工具和技术方案让这些服务商们感到十分好奇。事实上,不只是服务商,就连很多企业客户也希望能够从这家企业身上学习或获得一些开放的工具。这家企业就是字节跳动。

2017年,一家手机厂商找到字节跳动希望使用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双方后来的合作颇有成效,而这实际也为字节跳动打开了新思路。

字节跳动认为,开放技术将有助于提升科技企业自身的创新力。因此,建设高标准的技术团队,就必须进行市场化管理,让技术团队在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场景服务客户,这是字节跳动技术“后卫变前锋”的由来。

这也是梳理ToB业务线前首先要摸清的字节逻辑。

最近的媒体沟通会上,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明确指出了字节跳动的三大ToB业务板块,包括:巨量引擎、飞书和火山引擎。

  • 巨量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一款营销服务品牌,企业如果想要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字节系App上投放广告,都可以通过巨量引擎找到对应的方案和能力。

  • 飞书,是一款企业效率工具。在此之前,字节跳动曾先后投资或并购了石墨文档、坚果云、朝夕日历、幕布等SaaS企业,以增强在这个领域的势能。

  • 火山引擎的发布时间更短,却也格外受到业界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字节跳动全资收购了才云科技,将其并入火山引擎业务线。

总的来讲,三个业务板块各有专注的企业需求场景差异性,但同时也会因为共同的客户而联合提供服务。巨量引擎负责广告业务,具备成熟的流量变现商业模式;飞书负责解决企业办公场景,掌握企业协同办公的界面(入口);火山引擎作为一款全新的产品平台,比飞书、巨量引擎的位置更偏后端。

你会发现,火山引擎在推荐算法、音视频、数据分析等技术模块向下延伸到基于云原生的统一基础服务(甚至很有可能做计算、存储、网络等IaaS底层),向上延伸到面向泛互联网、零售、汽车、金融、文旅等场景、解决方案,呈现出了一套特色的智能增长技术架构图。

组织能力不断进化

2019年,时任抖音总裁的张楠曾在一次交流中对字节跳动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字节跳动的业务组织架构是这样的模式,先建立一个又一个小而完整的BEO,再通过强大的数据中台为前台服务……抖音刚开始做的时候人数并不多,但是有非常强大的中台支持,之后做得好的业务和服务也能总结经验再回到中台,向其它业务部门提供支持。”

素有App工厂之称的字节跳动,本身就具备一个大的技术中台,前端业务层的孵化、创新、持续成长,都依靠大技术中台的支撑,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产品经验,最终又会反馈到中台,不断促进中台的成长。

据了解,字节跳动内部有400多条业务线,都在使用同一个实验平台和指标口径。

可以看到,近些年抖音从日活从几十万到几亿规模的激增,除了抖音团队本身的贡献外,更依赖于字节跳动组织体系大中台的运转。

举个例子,可能抖音上线了一个特效功能,这个功能最早在其他业务线还没有尝试过。但当抖音的这套功能上线并得到了大量用户使用反馈后,你会不经意发现,在字节旗下其他的业务线如西瓜视频里也有这样类似的功能了。

尽管创新有时会因为不同的场景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不一定会有上述的举例那么理想化,但在抖音的这个故事里,中台和业务组织的网状化,让企业创新应用的普适性速度变得更高了。

特殊之处在于,这种模式下,可能面向最终客户的服务体系(如市场、销售等业务板块)是相对独立的,但最终给到客户的解决方案或产品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走出企业需求的探索期

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及的火山引擎、飞书之外,字节跳动已经有诸多服务企业级客户的探索,如2019年智能推荐服务“灵驹”的开放(后并入到火山引擎推荐算法服务里),2020年上线的在线签名平台“电子牵”。在ToB教育领域的晓羊教育、学霸君,字节跳动也在暗暗埋下伏笔。

据雷锋网不完全总结,字节跳动在ToB市场埋下的业务线,已经囊括了营销、协同办公、电子签名、K12教育、搜索、智能硬件、车联网、PaaS、SaaS云服务等。

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懂车帝等C端爆品依靠上述字节跳动强大的中台支撑,完成了海量C端用户的积累。当字节跳动决定走出“舒适圈”,提出客户价值服务,向产业互联网进军时,也需要进化出服务B端的能力。

一位从业者曾对雷锋网说:“传统企业,像能源、交通、金融等典型行业,他们其实已经非常希望拥有一套(中台)架构为前线进行赋能,支持一线更好的创新,不是原来管控的方式。”

那么从需求侧观察,企业数字化的演进升级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新挑战:

  • 首先,企业对解决方案的要求,从原先单纯上云、上数据平台,到如今希望用好云,提升业务价值。

  • 其次,不同于最先上云的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天然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信息孤岛问题,他们首先希望在增量业务上产生价值,对老旧的业务系统可能就没有动力。

  • 再次,技术落地本身将更加受限于企业场景,这跟原先C端产品的逻辑和挑战完全不同。比如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这些完全是个性化的。企业也不能指望厂商能将所有的问题解决掉,而是提升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强自身IT治理的能力。

当然,要赢得下一场战争,字节跳动并不需要重新构建另一套技术体系,而是将这套体系产品化,在不断对外赋能客户的同时,反馈自身不断进化再进化,争取绝对优势。

以在线电商为例,本来刺激消费、拉新已经存在一定瓶颈。但当短视频+电商直播的模式得到广泛实践后,这一市场瓶颈就被破除掉了。

这其实是非常细小的场景,但如何深刻理解这些场景往往就在这些细枝末节中。

与亚马逊的“差距” 

尽管过去字节跳动最擅长的ToB技术技能是推荐引擎,也让字节跳动具备最像谷歌的业务形态。

但这一次,杨震原特别提及了亚马逊的成长范式。同样是将企业内部的工具和应用对外开放商业化,同样是尝试将IT从企业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

比如,在IaaS层面,当企业的业务体量很小时是感受不到不同IaaS的差异,也就是说买谁的都一样,但到一定体量时,企业应用与硬件的结合优化趋势下,这层差异可能就比较明显了。比如如何适应如今以视频流为载体,机器学习算法为计算模式的云资源的弹性调用?

而在商业层面,又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小客户比较关心价格,互联网客户希望高性价比,而政企类客户对安全合规的要求往往高于价格因素的考虑。那么,如何利用积累的行业know-how,触动到这些潜在客户,是下一个阶段市场竞争的焦点。

回到上文,火山引擎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也开始着力进化出两层能力:第一层,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推荐算法、A/B测试等应用层工具级能力;第二层,进一步扩展云生态(以及广大合作伙伴)的能力,在音视频、数据中台、容器等PaaS层面持续夯实基础。  

字节跳动提及A/B测试产品的故事并不是因为这个市场有多大,而是在于A/B测试曾为抖音这样一个爆品早期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提及云原生技术也不是单纯因为需求存在,而是在于抖音通过云原生技术架构的改造,切实抗住了春晚12亿红包雨的资源压力……

所以,并不是说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就具备非常强的服务B 端的能力。正如杨震原所说,“这个行业速度不会那么快。我们也会三十年、五十年坚持去做这件事情。”

既知行且难,仍下定决心,才显得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凡。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aDNkff4Bi8x7E5lQ.html#comments Fri, 18 Jun 2021 11:44:00 +0800
零信任SaaS,不止于远程办公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LtjxVTa0tXK1eLSV.html

作者 | 杨丽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教职工查询财务账单、日常办公审批,学生登陆校图书馆、查询院系课程安排……这些再日常不过的事情,在后疫情时代因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正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


去年8月,渤海大学开始引入企业微信,与校园内网的财务、OA等系统接入。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只能在PC端办公或依靠自己研发校园App的方式,实现以“一码通办”的方式进行移动端访问,大大提升了校园教职工移动办公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这部分业务是部署在互联网完全开放的环境中。传统的方式是,以VPN的方式接入,但实际也为应用遭到黑客攻击提供了窗口。伴随校园内网与互联网应用的边界逐渐模糊的趋势下,安全性、访问速度均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


……

一年前,远程办公新趋势暴露出来的是企业网络安全治理的种种漏洞。零信任安全机制再度被关注到。

这个名词在安全圈其实已经稀松平常了,但对于更多的企业IT、业务、管理层而言,却并不知道是在干什么。

正如买安全产品就像买保险一样,如果你不出点啥事儿,你就根本不知道保险的价值。你希望保险能发挥出价值,但又不希望自己出事儿。

这句调侃话,其实也透露出了如今仍只卖硬件、卖盒子的网络安全厂商的市场天花板。

不做SaaS等死。越来越多的安全厂商希望能够渗透到SaaS领域,向云计算架构靠拢,因为它看到未来更多的客户会在云上。如何快速挺进这一市场?现阶段,疫情带来远程办公新模式的演进,将零信任技术的应用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厂商更需要通过理念、案例,以及对前瞻性技术的引导。

相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种种安全解决方案,如BYOD、云计算安全等都是相对离散的点,从去年开始到现在,SaaS浪潮对网络安全产生非常强的影响和机遇,SaaS化云安全产品开始得到大规模场景的持续实践。

腾讯企业安全中心安全专家蔡东赟告诉雷锋网:

“未来一段时间里,如果企业不具备远程办公的能力,其抗风险性是非常低的。目前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了这种线上作业的方式,这使得企业在满足等保合规要求和内网安全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对业务效率、成本上的进一步优化。而在更多的场景,如学校、酒店、物流公司其实是天然存在这类诉求,目前也都有相应的落地。”

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下什么是零信任,以及零信任为什么在如今能过发挥出如此大的影响。

零信任网络访问(Zero-Trust Network Access,简称“ZTNA)”),最早由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提出,意思是不能信任出入网络的任何内容,即“从不信任,总是验证”。

可能用户会疑惑:既然都零信任了(不信任)了怎么还能接入?

对此,腾讯安全高级战略产品总监孙方霆用了一个更透彻的解释:

“零信任能解决远场办公场景下的安全性问题。它其实是一种安全的理念,且在持续不断演进中。它既不是一种独立的技术,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或项目,而是一整套实现信息安全的指导原则。”

他指出,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三大挑战:

  • 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对新技术如云、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需求。这些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对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 二是移动办公和远程办公的需求激增,使得企业的业务架构和网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安全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对传统网络安全架构模型带来巨大挑战;

  • 三是网络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安全方面的攻击变得越来越频繁,如虚拟货币的兴起,导致黑产变现方式变得更加便利和不可追踪。

这意味着现阶段零信任的方式,一定要“触手可及”。对企业用户而言,不便捷的安全解决方案其价值也体现不出来。为了达到这样一种均衡,其复杂性也留给了服务商自己。

例如,零信任在架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如确保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被安全访问;采用最小权限策略,并执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访问实体及环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用户访问行为及环境进行持续地监控和分析;采用自动化和开放API实现系统之间的联动和快速相应等等。

这种背景下,腾讯安全推出了“腾讯ioA”零信任安全管理系统。从面向KA的私有化版本,到轻量级零信任产品。再到此次发布SaaS版零信任解决方案,可通过企业微信快速接入,支持企业快速部署、开箱即用,适用于远程办公、多云接入等场景。

据介绍,腾讯零信任SaaS版,基于零信任架构的应用安全访问云平台,无需企业安装硬件,也不需要改变原有安全架构,一键安装连接器,即可实现对数据中心的访问权限管理。企业亦可选择将业务应用安全接入企业微信,通过企业微信快捷访问业务,快速投入远程办公场景。同时,腾讯零信任SaaS版还支持灵活扩容,通过云平台统一管理多应用,提升企业的应急能力和运维效率。

而像本文开篇提及的渤海大学的故事里,目前已经上线腾讯SaaS版零信任解决方案,教师和学生通过企业微信异地接入学校内网,可完成对学校图书馆系统、课程通知系统等资源的访问,保障业务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LtjxVTa0tXK1eLSV.html#comments Sun, 13 Jun 2021 18:00:00 +0800
低代码赛道新变局!用友1.5亿元全资收购APICloud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ME8Y1GscsvJPqiIi.html 雷锋网报道,6月3日,国内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用友,拟以1.51亿元全资收购APICloud(柚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00%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用友拟以7900万对APICloud进行增资。

收购完成后,用友将APICloud的低代码技术融合到用友YonBIP产品矩阵中,深度赋能开发者生态,进一步提升用友诸多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帮助用户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APICloud创立于2014年1月,目前已经为电商、教育、O2O、物联网、新媒体、电子交易等各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了众多大中型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典型客户包括:海尔、Intel、通用汽车、中信证券、北交所、新华社等。

2019年,APICloud发布了低代码开发平台Plus Mode,为IT项目中每个角色提供专业工具,将需求分析、产品原型、UI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紧密衔接,并基于行业大数据对前置环节进行复用,最终缩减大量重复性工作,有效提升30%-60% IT项目效率。

PlusMode的核心行业数据库,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功能和不同应用场景,提供11个行业,63类功能模块,PlusMode的行业数据库与产品工具均以公有云形式提供,IT团队可随时随地进行协作。

可以看到,APICloud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客户积累、开发者服务,还是产品技术迭代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这个阶段的APICloud也不缺大量的竞争对手,更需要重视的是企业自身管理、人员治理层面的问题。

而用友自身作为国内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近些年来也面临着向云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投资并购成为这类企业最直接快速补强云时代转型后劲的方式。在此之前,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和用友产业投资基金、幸福投资公司投资了一批ToB领域的云服务企业。

而用友与APICloud的合作,或将看重两点:一是APICloud过去服务的一部分客户资源,其中有很多是中大型企业客户资源;二是APICloud自身在技术和开发者生态的成熟性,有助于补强用友低代码能力上的不足。

目前面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性企业,用友都有推出相应的云产品解决方案,如面向中小企业的YonSuite等。

在此之前,用友也在构建自己的低代码开发平台。2020年9月,用友基于YonBIP品牌推出了YonBuilder。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用友推出了一款新云产品U9 Cloud,简而言之就是将的原有面向中大型制造业的套装软件U9 ERP进行云化。此举曾引发业内关注者的一些争议和吐槽。

稳吃国产化红利的用友等企业也势必需要向外界包括客户在内,证明自身在云产品上的实力。

而另一方面,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交易完成后,APICloud的百万开发者生态将融入用友BIP,开发者可以基于APICloud的移动端低代码平台能力以及YonBIP成熟的企业级应用与后端开发能力,更好地服务用友网络庞大的客户群体,将“低代码平台+生态资源”更好融合,共同提升企业客户应用开发的灵活性、便捷性,加速企业数智化的战略计划。

截止目前,APICloud已经完成两轮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三年(2014年获得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获得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相比起来,Mendix在被西门子以7亿美金巨额收购之前,其市场融资总额为3800万美元。同样是低代码赛道的创业品牌,本质上无论是最终上市还是并购,对比市盈率和溢价或许说明一些问题。而这次收购对市场的想象空间又带来了怎样的预期呢?(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ME8Y1GscsvJPqiIi.html#comments Sun, 06 Jun 2021 15:38:00 +0800
独家对话郭继军:阿里云的生态进化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z0FyYUjDVRgHG2WI.html

作者 | 杨丽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最近我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画面是:国内排名第一的云服务商阿里云,与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软件厂商用友走在了一起。一位是代表国内顶尖数据库专家的阿里云高级研究员李飞飞,一位是用友NC Cloud(面向大企业云产品平台)的负责人李俊毅,两位负责人的“握手”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十年前,坊间曾有传言,用友高管评价阿里,“我们穿西装,他们穿牛仔裤,合作起来会不伦不类”。不过就在2015年,用友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云计算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阿里人脱下了互联网人习惯的牛仔裤、格子衫,向穿西装的人主动学习、合作,拥抱变化,推动最广泛的伙伴合力做事。这是本事。

上周五在北京召开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掌舵人张建锋向雷锋网在内的多家平台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阿里云四大战略中的“做好服务”、“做厚中台”都要跟“做强生态”联合起来。

事实上,在随后整整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包括张建锋、郭继军、叶军、许诗军、张瑞等多位阿里云业务负责人,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讨论做强生态与服务政企市场、“云钉一体”的战略关系。

由此串联起的一个逻辑条线:阿里云在“做强生态”战略公布一年后,开始有了更深层次、多元性的演进。

阿里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郭继军与雷锋网进行了独家对话,对云生态构建当前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让更多客户知道阿里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市场整体仍处在一个不断教育的阶段,这意味着既需要让用户明白云是如何通过一种新型计算架构来替代传统技术架构的优势性,同时还要让客户理解云是如何支撑企业在数字场景上的创新。

这种现象在一些传统行业、政企市场,一度表现得尤为明显。云计算对企业场景的支撑,过去很难直接进入到生产、决策、运营等核心应用中,多半还是尝试的阶段。

但过去一年,大量数字政府、企业改革等项目规划的推进,能够侧面看出政企客户已经越来越明显感受到云、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对其业务所发挥出的价值。

这推动阿里云更贴近政企客户,也让政企客户露出更严格的一面。

“阿里云近些年来在政企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是‘外来者’的角色了。技术上的领先让客户对我们的期待、要求我们承担的责任变得完全不一样。”郭继军指出。

今年以来,阿里云内部做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一是下设18个行业部门,由行业总经理负责,做行业数字化创新;二是成立16个区域,任命了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客户连接,建立本地化生态。

在此之前阿里云在区域性的投入力量比较薄弱,覆盖度也不会那么广,很难对中小企业进行覆盖。通过本地化区域的运营,或许有益于阿里云触达到更多的客户,深刻了解本地化市场。

这可能是阿里云今年以来一个最直观的变化。

“我们比任何时候时候都渴望客户成功,并且向更多的行业学习,陪伴客户一起成功。”

过去,阿里云很少主动阐释对服务客户的理解,也很少谈到行业建树。以至于今年5月公布2021年财报时,外界透露阿里云在政企市场取得的营收已超过互联网,让人颇为震惊。在云峰会上,郭继军重提了这一点。据他所述,除了阿里云此前已单列的赛道零售、金融、数字政府外,在制造、电力、交通、教育等行业,阿里云也最早渗透到了这些行业的一些核心业务场景。

例如,在政府部门里,阿里云已在服务26个部委、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在智慧城市领域,阿里云城市大脑已经在40座城市落地,覆盖各地1000多个政府部门;在生产制造上,支持近两万家制造企业,国内70%的汽车主机厂和出行车企;30% 头部车企已实现“云钉一体”。两大电网、三桶油、六大行和四大运营商等大型企业都在与阿里云合作。

“市场已经被打开了,如何快速占住市场?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明确了一些行业,希望能够快速推广‘样板间’,进入行业应用真正的核心。我们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引导客户对阿里云形成认知,让客户明白阿里云在做什么,伙伴在做什么。”郭继军直言。

“给到伙伴更大的自主权”

那么,阿里云的伙伴究竟在做什么?

看似企业软件市场近些年火起来了,疫情加速市场教育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但包括技术服务商、咨询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分销商在内的企业服务市场并没有迎来所谓的大跃进。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同于国外的企业软件生态,产品只需要上云就可以了,中国的软件产品其产品能力本身就没有做到最优,客户定制化诉求过强又存在多云异构的各类问题。

过去加入生态体系的伙伴并不在少数,也确实借助生态拿到了很多大客户的订单,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伙伴尤其是传统的ISV、咨询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如埃森哲、德勤、神州数码等,他们并不单纯想要“拿项目赚钱”,更加希望与云厂商合作以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其实能够看到已经有几十家合作伙伴的估值可以称得上是独角兽了,但我们还会做更多的工作,让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名副其实的成功。为此,我们需要给出非常清晰的投入逻辑,给到伙伴更大的自主权。”郭继军表示。

比如阿里云会支撑伙伴云业务规模化,形成它们在某些行业或区域上足够的渗透和覆盖;帮助伙伴通过云的方式塑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又或者是从过去单纯鼓励伙伴考原厂证书,到如今推进伙伴的PSA(Professional Solution Architect)伙伴解决方案架构师,能够基于阿里云形成专业解决方案的能力等等。

“阿里云平台的技术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我们的平台技术能够帮助伙伴构建一些能力,但深层次的行业know-how、场景化的能力还是需要跟伙伴共同来塑造的。”

据雷锋网的观察,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重复造轮子,本质是一种封闭的反生态理念。提供能力支撑,“授人以渔”,对伙伴来讲,将加速自身的创新速度;对于客户来讲,这种开放技术栈的理解,同时获得运营能力、和拥抱变化的勇气——这可能是“数字经济服务商”真正发挥效用的地方。

郭继军,阿里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

峰会上,阿里云还提出将在未来一年拿出50亿专项资金,撬动生态发展。这次颇有诚意的举措其实也源自阿里云目前在生态层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或许加深了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度。

“一是生态整体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生态发展速度超过阿里云本身的速度;二是生态的宽度和广度,进入到一个新台阶;三是与伙伴的关系在进化,伙伴从过去销售渠道服务商,转变成了交付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或数字经济服务商。”

过去一年,阿里云合作伙伴业务增长113%,已连续三年增长超100%。有数十家合作伙伴在阿里云上营收过亿,并培养了近千家营收超百万的规模化伙伴,数量较去年增加43%。

但郭继军觉得并不够。他希望跟伙伴的关系能更紧密一些,比如做出更为明确的分工,提供完整的交付框架流程和质量管理。

“这是未来几年我们需要不断理清的事情。就目前来讲,阿里云生态才刚刚走到深水区。”

云钉一体,生态的关键棋子

在中国的云生态战场中,有极多大大小小的参照物,领先者往往是在持续学习和快速执行,如何更好地赢得客户。

从大多数的认知来看,阿里云是赢在对云计算技术认知和实践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造就了阿里云如今以飞天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一定程度上的领先性。但你或许也发现了,从去年开始,尤其是疫情影响的那段时间,阿里云在不断对外灌输这一判断:技术已成为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生产力工具。

阿里云如今需要回应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强烈需求,那么落地到可执行层面,最终可能会搭载“云钉一体”的战略。因为钉钉以及钉钉平台上连接的数百万应用,仍是离客户最近的场景。

作为“云钉一体“的提出者、阿里中台建设的总指挥官,张建锋的理解或许最值得品味,他说:

“做厚中台,其实是希望向下屏蔽掉云计算的复杂度,客户不需要看到太多的技术复杂度。因此钉钉本质上也是个中台,它能够将企业开发的成本降到足够低。但同时,中台又不能做得太厚,太厚必然离业务太近,导致应用的交付成本、灵活性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厚中台要跟做强生态联合起来看,才是完整的整体。”

顺着这个理解,随着钉钉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角色的深化,以公有云的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客户侧企业信息孤岛、流程变革的痛点,为企业搭建SaaS、PaaS能力铺路。云钉一体的融合,其实可以看作阿里云做强生态的一枚关键棋子。

阿里云提供的数据也显示,钉钉上的SaaS生态正快速发展。与钉钉开放平台合作的生态企业已超过2000家 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钉钉平台应用总数超过百万,三个月增长近一倍。

当然,这些或许都是过程中的事情,阿里云无论在组织架构还是产品技术上的快速演进,无非都已经在倾向一件事情:做好数字经济时代的服务商。(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z0FyYUjDVRgHG2WI.html#comments Fri, 04 Jun 2021 10:57:00 +0800
低代码的『工具』革命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N2Bt2SoB25uZ1anK.html

作者 | 王刚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按:低代码源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已于各行业铺开。尽管围绕着它的融资之火、溢美之词、刻薄檄文漫天飞舞,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在今天大背景为数字化转型的关口期,工具革命刻不容缓。但世上没有完美的工具,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具,低代码,就是让业务自己掌握开发自由,进而拥有工具自由。

这几年的互联网领域,有两句话非常流行,一句是“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呼唤炮火”,一句是“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数字化重新做一遍”。 

它们没有约定指向,却最后正中一个靶心:推动传统行业的一线业务转型升级。 

然而,在中国目前境地之下,重塑一线业务绝非反掌易事。技术门槛高、沟通成本大、人才缺乏、旧思维阻力重重,尤其是“IT不知业务、业务不知IT”的尴尬局面异常严峻,大量长尾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面前嗷嗷待哺而束手无策。 

不过,像任何领域一样,需求推动供给,垫脚石必然出现——低代码作为一个轻量易用可复制的开发方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拖拉拽”的动作快速开发应用程序,减少对IT技术人员的依赖,实现降本增效——这种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这其中包括传统制造企业高管、IT部门负责人、应用开发平台以及关注企业服务的投资机构。 

于是,一切江河解冻。 

雷锋网和一些传统工厂的一把手聊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将低代码作为粘性极高的工具,从最简单的疫情期间发口罩、订餐、计件,到进销存体系打通,再到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管理,低代码已经进入业务的毛细血管。 

国内的简道云、明道云、氚云、钉钉宜搭、轻流、易鲸云等,国外的Mendix、OutSystems等,皆是这场TO B盛宴的重要参与者。 

而投资机构则高下立判:中国的软件业开始“逃离”国外的发展路径,以低代码为代表的IT工具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新一轮数字化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小、小微、小小微甚至作坊式企业都将在IT革新中受益,火热的赛道还在继续,资本也在贴身追随。 

软件业的一场对标战 

软件业特别重要。 

当华为遇到严重危机之际,任正非做出的决策是:华为要专注于软件业务,是因为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面“将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直切痛点要害,于是,云计算变阵、鸿蒙操作系统问世。 

实际上,在今天这个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现实中,大到房屋、车子,小到手机、芯片,软件技术无处不在,且造就了新鲜的生产力。但由于起步时间不同,美国的软件业有着明显领先。从数据库、操作系统到云计算、深度学习,中美的段位差凸显。在一场“去IOE”(不使用IBM、Oracle、EMC的产品)的运动中,中国软件业被倒逼着成长。 

但是,中国的软件行业学习的是西方的道路:为大企业而做。常年下来就缺少了为中小企业做软件的环境,加上目前缺乏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如制造业),定制化是主流,高昂成本成了中小企业转型的“阿喀琉斯之踵”。

当然,国外市值千亿甚至万亿的软件巨头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SAP、salesforce到微软,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的更灵活开发,制造弹性,将复杂的代码编写过程进行提前封装,底层架构进行提前设计,使这些复杂的内容被包装成可视化的模块,以方便开发者使用,提高开发速度。 

比如微软推出低代码应用平台Power Platform,做Power BI、Power Apps等组件,与第三方应用程序集成,总体而言,走的是一种专业化的路径,而无需考虑长尾的客户过于边缘化的诉求。不过,中国的低代码“虽迟但到”,走的却是业务优先的模式,十分强调业务的灵活性,并且根据各种复杂的场景有不同的工作流。 

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二部负责人刘诚(氚云投资方)告诉雷锋网,这种中外低代码出现分道扬镳的原因在于:美国的企业已经走过信息化阶段,从一开始就立意布局全球,多为跨国类型,IT架构趋于成熟,而中国当前大背景是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大量长尾需求,低代码天然具备了不同于国外的使命感。

此外,对于软件,两国的认知文化不同,导致付费意愿相去甚远,低代码作为成本不高的入门级工具,其实也是间接在培养市场付费习惯。 

简道云的负责人单兰杰也表示,在国内,相比基于标准软件产品做二次开发来满足大量个性化的业务需求,低代码的形式更加好用一些。

“因为二次开发的模式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需求沟通、开发周期、成本和对业务的把控,但低代码成本不高,且易用可复制,企业不用重复造轮子”。 

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钉钉的负责人叶军在最近的一次对话中也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西方那一套“软件定义一切”的理论太成功了,所以它无需太多地考虑平台的事情,但到中国不一样,中国没有这么成熟的“软件定义一切”的能力、资源及人才,如何更低成本、更高效地去解决问题?那就要从“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切入到平台思维的时代。

低代码的生长逻辑 

低代码为什么会出现?有什么样的土壤? 

在目前,低代码的生存土壤非常肥沃,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之前没有用过复杂IT,很多停留在Excel、PPT阶段,有些甚至家庭作坊式,靠的还是纸质的文件下发和归档形式。

而有一些之前采购过核心IT软件的企业,规模上在100-500人,但是IT人员少得可怜,根本花不起钱去聘请CTO、CIO。

于是,为了打破“业务不知IT、IT不知业务”的恶性循环局面,低代码代替了能力比较基础的开发人员,高度分散的业务需求,业务人员直接可以做,被解放的IT人员则专注核心架构。 

一些IT架构比较成熟的企业,由于业务版块的不同,涉及到多家供应商。比如ERP、CRM在一家供应商难以得到满足,而使用低代码平台,就可以实现客户OA、CRM、BMP等系统级需求,节省采购成本。 

不过,目前阶段,低代码的生长短期无法快速进入核心业务系统——这是传统大型软件、标准化软件盘踞的领域,这导致低代码的客单价其实并不高。一位工厂负责人告诉雷锋网,他们采购低代码方案的年付费只用了2-3万元。 

当前,低代码普遍流行的行业分布在制造、零售、建筑、政务、金融、交通等,厂商们的产品集中在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系统的数据基础、流程规范和操作界面进行配置,从模仿实现Excel表单场景到配合工作流构建流程管理。

普遍来看,中小制造业使用低代码工具最多,源于其业务复杂度相对最高,流程和场景极为琐碎。 

国内入局的厂商已经达到数百家。派系上,有纯低代码公司、传统软件厂商、老牌SaaS和云厂商,百家争鸣,中高低端混杂,大有野蛮生长之势。 

奥哲网络旗下低代码产品氚云的产品负责人詹萧告诉雷锋网,以制造业为例,这些企业由于流程的复杂性,对成本控制极为严格,原来传统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至少是20万-50万起,对于小微企业来讲确实没必要,上一个系统也要考虑很久。

但低代码的采用则降低门槛——以很低价格从单个产品切入,使用效果好继续铺开,使用效果不好则弃之,整体上比较灵活,方便试错。 

低代码厂商们在推广工具前,会先去吸纳客户原有的业务逻辑流程,看系统能为整体优化做哪些事——这是市场活动或者销售人员做产品推荐中的最主要策略。除非是痛点太明确了,直接点名要而不用做前期梳理,但这种做法对企业高管的技术理解力有一定要求,懂得如何用技术人员听得懂的方式来描述。 

钉钉应用服务商浙江锐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家专业的低代码厂商)曾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客户案例——利用钉钉原生低代码开发工具宜搭,给专做地板生意的富得利外贸工厂搭起了一套MES系统“易车间”,基本囊括了一个制造工厂所需的MES功能,两周就完成了上线,今年四月份刚刚投入运行。 

锐智信息创始人何世伟谈到,富得利的车间上线低代码后,所有销售、采购、生产环节信息都是在线同步,销售订单一出,采购就可以马上进行采购,采购进展、材料入库情况、生产进度,所有相关方都能看到,大幅缩短了整个制造期的时间,交期也就缩短。 

“原来我们一个生产周期要60天左右,现在4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低代码消灭了以前浪费的那些时间。” 

平台不做教练员

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二部负责人刘诚在访谈中反复提到一个观点:钉钉的崛起,在于其提供了大量的、免费的基础设施,极大降低获客成本,还让很多企业拿到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首张入场券,并且钉钉既涉及到日常工作,又涉及到具体生产,连接了人和生产两端,大量的企业在此间有了新的增长渠道。 

在人流、信息流起来之后,钉钉已经不再是工具本身,而越来越成为底座与平台。 

氚云产品负责人詹萧提到他们和应用开发平台、本地服务商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协防”。 

目前很多政企都涉及到一个“多组织管理”的现实问题,比如集团总部和分部之间、连锁品牌之间、一级政务与所辖领域专项业务之间(如工商),钉钉作为高活媒介,可以将低代码厂商与中小企业的资源拉通,钉钉团队也会帮助低代码厂商做一些定制化的交付。 

此外,涉及到现场沟通环节,本地服务商会去做初步的沟通,有些会基于低代码厂商提供的产品模块组件或者插件做定制化交付,交付之后整个产品就会变成一种SaaS模式,直接在平台使用——这时候,类似氚云这种厂商也充当着某种平台角色,其他的服务商来用其组件化能力做业务的价值落地。 

这里涉及到一个小细节:2021年1月,钉钉宣布用户数突破4亿,各类组织数超过1700万。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提到钉钉的“新定位”: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让所有业务环节的微小创新变得更容易,让进步发生。 

时间过去了,成效如何?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31日,钉钉平台应用总数超过百万,3个月时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低代码应用数3个月新增了近38万个。而近期,钉钉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国内首个低代码开发聚合平台——“搭”低代码应用广场,也被外界视作是低代码领域的AppStore。 

作为钉钉生态的重要一环,简道云的负责人单兰杰提到他们和钉钉平台的关系是:

  • 1)底座能力不用自己开发,深入集成钉钉的即可,用户体验也更好;

  • 2)钉钉有消息的能力、在线协同和企业互联能力,简道云可以直接发布相关插件即可拉通数据;

  • 3)商业化层面更有大平台的流量保障,实现了营收增长,而钉钉这类平台则在生态中沉淀了自己对于垂直行业的理解。 

可见,低代码的蛋糕还在不断增长,而入局者的首要任务是共同培育和把市场做大。 

作为大厂今年在toB业务上的重要赛道,钉钉不是唯一一个布局低代码的平台级选手。

显然,赛道还处在1%的起步阶段,远远没有到零和博弈的时刻。

不过,“钉钉搭”的出现,足以表明心迹:“我们不做教练员”,钉钉负责人叶军说,“希望更多的生态伙伴进入钉钉,钉钉专注做好底层的能力。” 

教练员的特点是指哪打哪,掌控全场,把握风向,有充分压制性的话语权,而平台则是基础设施,甚至是具体场景中看不见的那个角色。这个层面来看,钉钉还是做企业服务的连接,既让IT企业“双手入泥”,又让中小企业解数字化之渴。 

如果放弃做平台,钉钉专门自己做定制化,会成功吗?雷锋网在探访一家叫龙辉起重的起重机设备厂商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龙辉起重车间

这家企业虽然只有260多人,加上流动在各地的销售人员,500人不到,但是内部的流程图特别复杂。围绕“财、物、人、事”的“加班餐补模块”、“考勤薪资模块”、“招投标模块”、“财务发票模块”、“数据中心模块”异常琐碎,一线车间里更是有数不清的场景。类似这样的企业如果有10000个,钉钉能帮他们做10000个流程图吗? 

龙辉起重的董事长和大龙对这个问题饶有兴趣,他的回答是:如果是这样,钉钉团队扩充100倍也无法完成,进去就是个泥潭,出都出不来。千万企业有千万种要求、千万种场景,不是共性的,所以没有办法做。 

所以,也只有平台+垂直生态的方式才能让类似龙辉起重这种公司在规模扩大中梳理流程规范,否则企业规模在变大却易失控,原有用人情建立的体系也会被彻底拉垮。 

写在最后 

诚然,中国的企业其实不缺资金,但行至当下,业务提效率与沟通降成本实则可以再次转化为效益,提升整体竞争力,而传统企业IT架构和互联网架构比较,既贵又慢还危险,轻量级、可复用、门槛低的工具很好地回应了这种诉求。 

尤其,中国的制造业在今天正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压力,原有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并不奏效,高端产业仍把控在国外企业手中,“三来一补”的常态(“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使中国制造业始终走在中低端,且日益遭遇人才流失危机,都去做快递员,去城市送外卖了,逃离了工厂,留下懂业务的人和懂IT的人各自为战。 

就像抖音和快手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一样,低代码的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IT使用门槛,使得技术发展的河流和业务发展的河流在此交汇,让业务系统的开发像生产UGC内容一样方便。

最终,中国的企业也能在云上自由地进行业务创新,其产生的意义将不仅限于降本增效。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N2Bt2SoB25uZ1anK.html#comments Wed, 02 Jun 2021 11:35:00 +0800
腾讯云音视频再生长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IZK6M1Hxdhcss8EJ.html

作者 | 杨丽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雷锋网按:尽管公共交换电话网从贝尔发明电话起就已经存在了,但利用互联网方式的语音传输却是20年前才开始崛起的事物。如今,短视频、直播、视频会议等应用领域已战成一片红海,但新的战争却尚未按想象中的节奏结束。音视频通讯越来越朝着云的方式融合发展,也促使各大云服务商暗暗调动储备力量,试图在新一轮的红利期来临之际做好准备。

既然提到privilege,那么在中国互联网历史长河,拥有20年音视频通信技术积累的企业,就必然有腾讯。

负责腾讯QQ通信和底层音视频技术多年的李郁韬接管了包括TRTC实时音视频、IM即时通信与CDN流媒体分发等一系列团队业务,从去年开始,他全力塑造将三大基础网络整合到RT-ONE™网络中。

这些信号早已有之。2020年因腾讯会议、微信视频号等互联网爆品的出现,已经让相关团队经历了多番协同。尽管这些业务目前相对独立,但无论在底层技术调度,还是场景应用层面都存在一定的融合空间。

近段时间雷锋网与腾讯音视频团队一次深入走访,能够发现:以腾讯云音视频能力为支点,整合调度资源并以打包式服务(API和SDK的方式)提供给最终客户,是腾讯音视频自研、自用、上云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从支撑QQ海量业务到平台开放一路走来,是QQ系通信服务的代表人物。现为腾讯云CDN(流视频分发)产品总监的廖龙,曾担任QQ空间、QQ农牧场等业务的后台研发。观察此次与我们交流的其他业务线负责人,他们均有在通信及音视频领域超过十年的业务经验。雷锋网还获悉,此次腾讯云音视频品牌确立后所涉及的团队人员已经有三、四百人。

近日,腾讯云正式发布腾讯音视频品牌,并推出互动云游戏、沉浸式、内容创作域、实时通信与业务协同等诸多解决方案。而促使腾讯云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或许要追溯到20年前。

技术储备的岁月

腾讯是一家以通信技术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在技术侧的积累、在市占率上的优势,想必在业界也是有目共睹。

1999年2月10日,腊月廿五,第一版QICQ 99a正式发布。从开始之初,QQ就具备音视频通话功能,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腾讯都依靠腾讯研究院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没有独立的团队负责音视频技术。

这是腾讯音视频开始时的一段故事。

然而时局到了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伴随QQ海量业务及腾讯自身业务的发展,以及采用第三方技术带来的黑盒子问题,腾讯开始有了自研的想法。同年,谷歌收购GIPS并通过WebRTC项目开源出来,Skype被微软收购,Zoom创立,业界诸多音视频通信领域的头部玩家开始躁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QQ、Skype、Webex等很多产品当时就是使用GIPS引擎。这一年,腾讯也开始成立音视频中心,并召集人马自研了第一代引擎TRAE(Tencent Realtime Audio Engine),同年TRAE引擎正式替换了GIPS,成为QQ音视频服务的核心引擎。

这一阶段,腾讯完成了QQ在音视频业务与技术的原始积累。

从2015年开始,QQ开始做开放业务,将IM、实时音视频通信以API的形式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与此同时,腾讯音视频引擎的自研之路开始加快。2015年,腾讯开放自研的SPEAR音视频引擎;2016年,腾讯又开放了OpenSDK引擎;2017年,腾讯开发了第三代引擎XCast,如今天的腾讯会议就是基于XCast开发的。当年的音视频中心也逐渐壮大,发展到如今的腾讯多媒体实验室。

在此期间,腾讯音视频技术以PaaS云服务的方式开放出来,从原先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服务场景,如今更多以视频、流媒体为主要使用形态的场景,从原先偏向消费场景的游戏直播、短视频,到如今偏向产业互联网的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电商直播等多媒体应用,音视频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让包括腾讯云在内的许多厂商有机会将能力渗透到更多场景。

2020年IDC报告显示,腾讯云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并且90%的国内音视频用户都是采用腾讯音视频的能力。

能力再进化:专注且极致

作为目前业界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实时通信网络TRTC、即时通信网络IM和流媒体分发网络CDN于一体的云厂商,李郁韬并不认为腾讯云此番是为了融合而融合。

“从技术角度讲,三网合一的演进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趋同了。但恰恰是因为疫情将线上化视频调用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出来后,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尤其是来自传统企业的客户开始将业务搬到线上。”

在此之前IM+RTC+CDN的场景融合需求尽管存在,但并不凸显。一个关键的机会点还是因为疫情的因素。

“过往做音视频有两条技术栈,一是流媒体直播,提供海量分发、低成本服务;二是面向少数人的实时音视频通信,如海外厂商以及国内的QQ、微信的音视频通信服务。”

五年前,更多的人认为这两个技术栈面向的场景并不一样,但实际上,到去年一个更明显的信号是,这两个技术栈已经开始在业务需求层面走向融合。

“举个例子,RTC厂商提供在线教育场景服务时,可能首先会满足小班课,然后再满足10人、20人的大班课,再往上,教育机构一定会提出需求,能否既满足低时延、高并发,又具备低成本的服务?这时,RTC厂商的挑战在于,其缺乏一定的技术扩展性,同时也不具备像CDN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力。”

Timing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其推出的在线自习室场景解决方案背后,依靠的就是腾讯云的能力。

Timing创始人郭向云告诉雷锋网,选择腾讯云原因有三:“一是性价比,因为我们仍是一家创业公司;二是服务的稳定性;三是出现问题的响应速度。”

Timing是市面上少有的试图从教育+社交的角度切入的厂商,在郭向云看来,线下场景中有很多自习室,某些用户在学习时,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如果有社交的方式融合进来或许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通过在线自习室的引入,Timing也从单纯个人使用的学习记录工具转化成了具有社交属性的在线自习室的产品。

这种方式恰恰回答了IM+RTC的融合趋势。

李郁韬告诉雷锋网:“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腾讯云上调用服务时,其实是三个需求并存,既要有高并发、大带宽的CDN流量分发,也需要高质量的实时音视频互动,同时还要具备IM通信服务。”

例如,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客户选择上云过程中,在调用IM和RTC能力时,相较于CDN更为复杂,需要付出更高的接入代价和技术团队的组建。

为此,腾讯希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客户需求反推到底层技术架构,首先基础设施IDC、网络构建天然就是一起的;从技术能力来讲,三张网都需要有就近接入、海量调度、传输优化的能力,基于这几点,腾讯云将三张网融合在一起,在底层基础设施做到复用,在技术能力上做到共建,在上层应用方案和产品化包装时,能够做到一站式SDK和API提供给客户。

这进一步降低了客户直接调用音视频组件的使用门槛。

新的挑战

能够看到,技术仍是腾讯音视频一路走来的强生命线,但需要关注的是,尤其在RTC市场目前不乏许多创业多年服务大量客户的音视频厂商。而这个团队不仅仅要服务外部客户,腾讯体系内的绝大部分音视频的服务,如实时音视频通信、即时通信、流媒体分发等几乎都是这个团队在负责。既要服务好集团内部的需求,也要对外“接客”,两重身份,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关于对外场景赋能,李郁韬并不掩饰其遇到的挑战。

“我们最大的困难在于业务多样性的问题,不同行业、企业客户提出的业务需求和对性能指标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们从ToC到ToB转换过程中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放到外部市场环境中竞争,意味着一定会遇到多家产品竞争的问题,特别是在RTC和IM的场景中,有的客户选择SDK的部署方式,想要替换已经很难了。”

按照李郁韬的说法,团队也在不断寻找一些新的需求切入点。如有的客户存在对多云环境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团队可以提供给客户最小改动的形式,帮助客户一键完成多云调度的能力;再比如,在一些泛互联网的语聊、社交场景中,这类企业的音视频成本预算并不高,能否依托腾讯自身的生态资源,如集成腾讯音乐版权库,以小程序或SDK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种种这类尝试,依靠本身在CDN领域的绝对优势,腾讯音视频还会在新的场景中跟进解决方案,逐渐建立与客户的信任。

目前来看,除了继续在社交类视频应用及出海业务线上继续夯实外,腾讯音视频团队实际也十分明确了接下来将要重点攻克的方向,包括在线教育、在线金融、在线问诊、工业制造等行业。

疫情成为音视频行业拓展空间的催化剂,也实际让更多行业客户通过音视频服务将业务转移到线上。如教育行业,大量线下教育机构都会构建自己的在线教育SaaS工具,同时还会考虑添加实时互动或交互的功能,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满意度。

而未来,用户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开始向以超高清4K/8K、云游戏、VR/AR、视频AI等为代表的场景应用靠拢。腾讯提出的“全真互联网”,即实现全真、或异地接近真人的交流互动方式,也在因网络传输、多端融合等技术的解决以及更多用户场景的挖掘,而变得更加现实。(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IZK6M1Hxdhcss8EJ.html#comments Thu, 27 May 2021 12:03:00 +0800
低代码选型的7个关键点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ijA4zJ0MMjGTRRB.html

雷锋网按:如今,市面上有关低代码的功能或产品平台十分繁杂,尽管说长远看对企业IT效率提升存在一定的优势性,但不同产品功能的差异性很大。正如任何一家厂商都在吹捧表示自家的产品具备与众不同之处,选型时我们更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研究其中奥妙。

微服务、客开、创新的客户体验、企业工作流以及部署专有数据库等等,通常对企业降本增效有一定成效。但在有些情况下,业务和IT团队也会考虑使用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来加速开发,提供开箱即用的技术最佳实践,简化开发流程并持续提供新功能。

低代码平台有以下这么几类:一是用于快速开发Web和移动端用户界面及工作负载的工具;二是数据可视化、数据集成和数据准备的工具;三是支撑一些新兴的应用如机器学习、物联网和IT自动化。

文本将重点介绍实现应用开发、支持和增强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1、识别和评估多个用例

低代码有助于企业组织加速应用开发,并让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变得更加容易,但这需要针对客户想要的最终用户体验、数据准备、工作负载功能等因素对应用开发进行评估。

在研究和测试低代码平台时,必须考虑多个应用开发团队的需求和用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有可能会发现平台无法执行或无法轻松执行的操作,这就需要事先了解其优缺点及各项能力。

低代码平台应有助于您的组织加速应用程序开发,并使其更易于支持增强功能。但这需要针对您想要的最终用户体验,数据要求,工作流功能和其他因素的应用程序类型进行评估。

在研究和测试低代码平台时,必须考虑多个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需求和用例,这一点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发现平台无法执行或无法轻松执行的操作,并了解其范围,优点和缺点。选择低代码方法是因为它适用于一个用例,但不能保证它是满足持续需求的最佳标准。     

2、明确应用开发的负责人

有一些平台本身就需要低代码,这意味着开发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一些编程技能。而有一些平台则可能还不太需要低代码或者任何可视化工具,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工作负载或系统集成。

这种情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确定谁来设计、开发和维护应用程序。一些低代码平台是面向专业开发者的工具,其需要具备软件开发技能的专业人士。还有一些低代码平台则面向公民开发者,目的是让业务分析人员或领域专家完整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某些平台会支持这两种选项,而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工具和功能。

因此,无论是哪一类开发人员选择了使用低代码,都应该确保他们使用这些工具来支撑优先级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的较早阶段就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其低代码开发的学习成本。

3、研究客户体验

实际情况中,用户很难会找到一些消极负面的声音,但找到数百个正面评价却很容易。因为在市场宣传中,某些平台会强调其服务的客户和开发者的数量;有些平台会分享客户满意度的评分报告;还有一些更大更成熟的平台可能还会出现在第三方分析报告的测评中,如Gartner的魔力象限图、Forrester的Waves等等。

从作者的角度,他更建议关注客户满意度的评分。他认为,一个拥有出色用户满意度的低代码平台,意味着厂商需要提供出色的最终用户体验,让技术人员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并向企业决策者证明其长短期价值。某些低代码平台可能无法赢得这些角色的话,这意味着企业也很难套用其技术来复制同样商业上的成功。

4、定义使用要求并估算价格

低代码平台具有非常不同的业务和定价模式。有些依据最终用户使用量定价,因此使用的越多费用越高。还有的依据开发规模(如应用数量或开发席位)对平台定价;还有一些会提供组合式产品,都可以单独购买。

所以,尽管许多工具为试验和概念验证提供了最低的门槛,但了解最终状态的开发和生产要求也很重要。

此外,不要陷入仅凭价格评估低代码平台的陷阱。因为这些平台核心仍是需要提供令人愉悦的体验、开发生产力工具和强大运营能力。如果必须要计算出总拥有成本,那么请将财务因素也考虑进来。

5、调查并确定集成需求的优先级

没有谁愿意在孤岛中进行低代码开发。开发出的应用程序需要与企业核心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云平台、第三方数据源集成。比如物联网数据pipeline或机器学习模型的的开发中,就很有可能需要与低代码进行集成。

几乎所有平台都提供API集成。但如何提升性能、如何支撑开发却大有不同。首先核心需要考虑的是,需要开发一款能够集成复杂且可持续维护的低代码应用。

然后,要查看该应用的的开发支持哪种类型的动作和触发器,能够进一步了解低代码平台是否与其他平台进行了集成。

6、审查托管、开发和治理选项

低代码曾经是SaaS和云托管,以及少数提供混合云和数据中心选型的代名词。如今,情况也不再如故。低代码平台现在在托管灵活性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DevOps是另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就DevOps功能而言,并没有所有低代码平台的功能性是平等的。尤其在以下领域:

对应用程序进行版本控制或与版本控制系统集成;

支持跨开发、测试和其他环境的开发生命周期;

通过连接到管理积压和路线图的工具来实现敏捷开发流程;

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持续测试或IT服务管理变更管理流程集成;

启用数据快照,或提取、转换、加载流程以支持灾难恢复和数据科学。

不要期望低代码平台像Java、.NET或JavaScript在DevOps中的使用那样灵活。进入低代码平台确实需要权衡,因为其目的是简化支持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营所需的所有框架。问题是它们是否满足业务和技术需求,而不是它们是否符合为编码和软件开发而设计的工具和流程。 

最后,如果计划授权业务部门的人员来构建和支持应用,可查看平台的公民开发治理选项。

7、了解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

评估平台的顺序很重要。不要误解合规性和安全性是最后或最不重要的问题。实际上,评估平台的核心在于确定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应该的,以及何时评估不同的标准。  

如果开发需要HIPAA合规性、数据沿袭功能、审核功能、数据主权合规性、目录集成、托管约束或其他不可协商性问题,应事先评估这些要求。

当你实施应用程序时,需要了解低代码平台如何处理基于角色的管理、数据屏蔽和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BijA4zJ0MMjGTRRB.html#comments Sun, 23 May 2021 14:21:00 +0800
金蝶重仓低代码、开放KDDM,这会是企业级PaaS的新开端吗?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z8oeD2MyRMRFthg.html

作者 | 杨丽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近两年,德龙钢铁的数字化推进节奏明显加快了。在近日举办的金蝶云·苍穹峰会上,德龙钢铁、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用几组数字“轻描淡写”了这些年数字德龙的一些变化。

他热情地邀请现场嘉宾有机会一定要来钢铁企业转转,钢铁早就不是以前的“傻大笨粗”了。

过去的十多年间,德龙钢铁已经采用了金蝶的EAS、i-MES等系统。2019年,德龙钢铁成为金蝶云苍穹在钢铁行业的第一家试点。丁立国对此次金蝶云苍穹4.0的升级十分期待。

他告诉雷锋网:“金蝶云苍穹表面看其实是一套软件技术,其实背后代表着金蝶不断创新、也代表着徐少春本人的企业家精神,敢于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我认为苍穹一定会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巨大的推力,我们相信通过跟数字化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能够实现我们为钢铁行业赋能的理想。”

据雷锋网了解,金蝶在2011年喊出了转云升级的口号,2017年金蝶云ERP正式升级为金蝶云,2018年8月正式推出面向分布式、云原生架构的苍穹。过去四年,苍穹经历了快速迭代和升级。

总的来讲,在此次4.0全新升级中,苍穹的定位和定义更为明确。主要包括三个侧重点:

第一,将苍穹原先云计算标准架构(IaaS、PaaS、SaaS)均兼顾的体系进行拆分。拆分后的苍穹更侧重于一种应用开发的技术平台(aPaaS);同时,拆分后形成三套SaaS产品,分别是面向大企业、央企国企的星瀚;面向中型企业的星空;以及面向小型企业的星辰。

随着各个业务板块的属性和品牌定位更为明确,体系间的联动性和投入也将会更有规划性。

第二,以苍穹为核心,进一步放大金蝶所认为的企业级PaaS技术体系。其中包括技术能力平台、数据能力平台、业务能力平台、开放能力平台。细谈其中三点动作:

  • 一是技术能力平台,做低代码这件事的思路,是基于自身实践20年的动态领域模型KDDM。只要服务大企业客户都会构建自己的一个aPaaS,其中就存在对低代码、零代码的大量实践,金蝶理解的低代码实践核心在于模型驱动和业务沉淀。“真正的企业级PaaS平台,必须是‘懂企业业务’的,IT只是辅助。”

  • 二是数据能力平台,金蝶决心构建的数据智能这件事儿,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投资(或许不排除收购)的方式,如投资了数据中台服务数澜科技、RPA服务商艺赛旗,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以期短期内补强苍穹在企业级数据治理方面的后劲不足。

  • 三是开放能力平台,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开放PaaS技术体系标准,如KDDM的开放,让全行业共建企业级模型组件库;二是开放API,连接第三方云服务;三是业务中台开放,与行业生态进一步融合。

第三,政策红利持续影响下,进一步强化苍穹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的份量。截止目前,已经在芯片(华为ARM、龙芯、飞腾)、操作系统(华为欧拉、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数据库(华为高斯、达梦)、主机(华为泰山、浪潮、长城、曙光)、存储(华为OceanStor)等方面,进行了国产化适配。

据公开信息,苍穹平台架构在进行重要升级的同时,也重点优化了开放能力,已经发布近30项云服务以及140项业务应用,产品覆盖十五大解决方案。这一年,苍穹平台上已经历经超过400家大型企业验证。

这是金蝶云苍穹截止目前最重要的变化。

发布会现场,金蝶董事长徐少春指出:“真正‘卡脖子’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金蝶要夺回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中国企业对中国软件的信心。”

“企业SaaS模式成功的本质,就是‘客户成功、生态共赢’。平台时代,企业将不再局限于单一厂商或平台,而是更关注数字化系统为业务创造的价值和能力。”

在雷锋网看来,对于传统软件厂商们而言,过去30年的积累,让他们十分懂客户需求,也懂得如何快速构建出一套产品体系或解决方案,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软件厂商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深入的互联网思维熏陶,这导致他们无法快速搭建起互联网特征的软件架构体系。未来想要在这一层面有所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无论是厂商、伙伴还是客户自身,都需要长久的补课。

金蝶云转型多年,将一记重拳落在了企业级PaaS的建设上。

如何理解金蝶做企业级PaaS这件事儿?金蝶的生态跟互联网生态究竟会如何互动?发布会后,雷锋网与金蝶中国高级副总裁赵燕锡、金蝶中国副总裁李帆聊了聊相关话题。以下为访谈实录:

雷锋网:金蝶云苍穹平台上已经连接了有上千家ISV,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我们跟ISV共建或共同承担了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是怎样的过程?

赵燕锡:今天上台分享的就有一家来自青岛的ISV青岛雨诺,它是一家医药行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对于垂直类厂商服务大客户,首先搭建PaaS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搞研发,其次很难满足大客户的个性化诉求,想要做大客户,最终都会变成私有化部署。

所以分工上,我们会提供通用的模块如财务管理,更多的行业性应用是由伙伴来完成的。

除了跟行业型ISV合作外,我们还会跟不同领域的生态伙伴合作。比如社会管理这个模块就是伙伴来提供的,同时跟我们的财务、供应链产品进行打通。

雷锋网:苍穹的定位更加明确了,偏向PaaS层,拆分出来的SaaS产品包括星瀚、星空、星辰等,在服务一些超大客户、国央企客户时,我们的PaaS及SaaS产品,究竟是怎样联动的?未来预期的服务形态是怎样的?

赵燕锡:星瀚,定位是超大型企业的SaaS解决方案,具备EBC比较完整的一些应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等,但这些解决方案通常通用型更强。比如,财务管理是相对比较标准的,我们可以比较完整的覆盖;HR通用性也比较强,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行业特征,这时行业性的部分就会交由ISV来提供服务;同理,供应链、SRM等产品也是这种方式。

当然,我们服务超大型企业客户,会存在很多行业性或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我们来构建,所以PaaS和SaaS是一起来构建的,因为星瀚原本就是长在苍穹之上的,所以定制业务是基于苍穹和星瀚实现一体化的模式。

雷锋网:目前低代码能够提供的能力有很多,比如流程的低代码、系统的集成、AI应用的开发等等,从您目前的观察来看,我们所服务的客户,赋能伙伴,他们对于低代码最看重哪些能力?

李帆:苍穹目前面向的客户都是以大型企业为主,未来金蝶所有SaaS都会逐渐迁移到苍穹PaaS平台。他们对我们提供的低代码所看重的能力有三点:一是业务能力、二是组件的沉淀、三是动态领域模型的思想。 我们的低代码不仅仅是文本、下拉框(等前端UI的设计),而是背后所承载的业务属性,如商品、物料、组织、人员、供应链等等,基于过去金蝶20多年的沉淀,可以拿来就用。

新奥燃气CIO谭总也在讲,企业信息化系统核心要解决的是业务和IT对齐的问题,金蝶动态领域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很大大企业看重我们的原因之一。基于KDDM,客户可以自己开发业务组件并进行复用。同时,KDDM还可以帮企业实现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它可能更关注成本;但大企业看中的不是成本,而是这个平台能不能持续提供治理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投资。

赵燕锡:补充几点。首先我们要理解低代码受到关注的一个大背景,其实是业务数字化的深化。原先信息化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工具,而如今数字化的过程中,业务和数字化是融为一体的。

这时就会引发一个矛盾,IT如何能更好地落地业务,同时还需要支持业务创新,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业务部门来主导数字化。通常,这个技术部门不会那么高,就需要对工具有更高的要求。

第二,低代码要分类来看,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低代码工具,是基于表单的模式提供。我们的观点是企业级低代码的应用应该是一个组合式的能力,因为大企业有复杂的业务功能,只有低代码集合才能提供这种能力。因而,低代码需要通过分类来更好更清晰地理解。

再看怎么实现。KDDM就是很好的实现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通过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抽象,实现对业务能力的资产化,进而实现复用和组装。

雷锋网:低代码应用确实非常广泛,是不是可以理解金蝶低代码的应用主要还是在财务、HR、供应链等模块上?

赵燕锡:金蝶未来的SaaS应用是要对照着EBC五大平台进行构建的。一是面向员工的平台,如人财物产供销;二是面向客户的平台,如全渠道营销、电商(我们的子公司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做电商软件);三是面向合作伙伴的平台,如SRM、供应商系统、供应商门户等;四是物联网;五是数据分析平台。

在这其中,有些能力是需要金蝶子公司来承担的,有一些是生态伙伴沉淀的。未来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一套EBC平台。

李帆:苍穹本身低代码的能力来讲,它能够覆盖的业务场景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刚才提到的人财物产供销、电商、全渠道营销,甚至金蝶云之家的部分协同办公的场景应用也迁移到了这个平台上。

雷锋网:目前金蝶在跟阿里、腾讯、华为等几个比较大的云厂商都有一些产品技术层面的合作,您是如何评价这几个云厂商生态的?金蝶也在构建自己的云生态,那么我们当前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合作模式?

赵燕锡:走生态的路应该是每个平台型公司都希望走的路,每家云厂商都在大力发展生态,我们也会围绕企业管理这个领域来做。我们与云厂商之间也会互为生态。

李帆: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强化PaaS(一种技术平台,而非单纯的应用开发平台)。原先未拆分前,我们的一些小企业客户也会在苍穹平台上搭建应用,这时候客户就会有所疑惑:苍穹究竟是一个PaaS还是SaaS?所以我们后来也希望在品牌层面,能够将PaaS和SaaS进行有效的区隔开来。

雷锋网:有提到我们的PaaS实际上是已经开放出了近30种云服务的能力,未来就究竟怎么去定义我们开放多少的能力?究竟要开放出什么样的服务给到客户?

李帆:一是要看开放的程度,比如web开发、移动开发、流程的集成等应用开发的能力;二是技术栈,模型能力、后台服务;三是模式,是API的开放,年内会把动态领域模型的设计原理设计思想开放出来,这样ISV不仅能用KDDM,还能开发自己的模型构建上层的SaaS应用;四是开放开源,如苍穹的一些通用性的技术也会朝着开源的方向去走。

所以大的方向来看,整个苍穹平台一定是朝着不断开放去增强的。

雷锋网:如果评价我们自己现在做的PaaS,是不是可以讲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这样一个阶段了?

李帆:应该说这个阶段早就已经完成了。验证一个PaaS是不是成功,不是看有多少功能,也不是看投入了多少时间,而是看上面的SaaS应用有没有成功。目前面向大型企业的星瀚,已经有好几百家客户在用;而面向小微企业的星辰,也有很多客户在使用,客户群体每个月增速非常快。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z8oeD2MyRMRFthg.html#comments Fri, 14 May 2021 18:17:00 +0800
北森F轮融资之后,下一步怎么走?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8OoHlvpMfOwc3n8.html 雷锋网按:北森正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向ToB市场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它正准备从一个创业公司蜕变出来,接下来筹备的体系化、专业化的经营和组织力,以具备足够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话说最开始接到孙正义5个亿美金的投资意向时,纪伟国说他当时都愣了有好一会儿。不过后来情况也确实如此,新一轮融资开放后,北森吸引了众多资本方的关注。

5月11日,北森宣布完成2.6亿美元规模F轮融资。本轮由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高盛、春华资本、富达国际联合投资,老股东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元生资本、深创投持续追加投资,由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有了软银、高盛等顶级资本的幕后推力,北森距离上市或许已经不远。尽管纪伟国再三对媒体表示“对于上市,内部仍在计划中,时间还不确定”,但他还是给到了一个近乎可能的回应:“预计最快明年,VIE架构下,我们应该会选择海外上市”。

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

想必外界不会疑惑北森会拿到这笔融资,毕竟,天时(疫情加速企业接受SaaS)、地利(HR SaaS一体化大趋势)、人和(持续投入研发成本,向华为学习优化组织效率)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北森踩在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节点上。

但回望过去三年,却也是北森市场声量相对沉寂的一段时间,公司内外都经历了一系列不小的挑战和调整。这也让这笔融资的意义显得十分重要,北森希望持续投入到产品研发、客户成功体系、以及组织人才的建设方面。

“我们需要一笔资金支持,能够更快地赢得市场”,纪伟国言语间透露出的,其实是下一阶段,对北森所面临的HR SaaS领域更高维度竞争的隐忧。

融资不是胜利,扛上大旗的大哥如何跑得又快又稳,还不被人“酸”?

低渗透率的故事

熟悉北森业务的同学大致会了解其三条铁律:一体化、大客户、PaaS。

2010年起,北森开始塑造一体化、多产品线的模式;2012年,北森确立做大客户;2014年正式投入做PaaS。经过十年践行,北森形成了包含招聘云、人事云、薪酬云、假勤云、绩效云、学习云等9朵云、近20个模块在内的一体化HR SaaS。

同样,国内多数HR SaaS软件也在经历类似的路,从人事、测评、招聘、薪酬等几个高频场景切入,在原有单一模块之上进行全方位的联动。

可以说,中国HR SaaS软件市场正呈现出高度一体化的特征。但问题是,鲜有客户完成了一体化HR SaaS的整体性规划和更迭。

在中国用户市场,采用了国际品牌SAP、Oracle、PeopleSoft,或发展20多年的e-HR等套装软件的客户,每隔3~5年重新选型时,解决的仍是人事、测评、招聘、薪酬等上述提及的基础问题。换句话说,长期以来形成的HR单品软件直到如今仍存在非常鲜明的割裂局面。

现场,纪伟国同样给了一组惨痛的数据:在中国HR SaaS的渗透率甚至都不到1%。

“经过过去一年的快速发展,HR SaaS渗透率可能稍微有一点进步。”

耕耘了十年,市场大环境才刚刚友好起来,北森一体化实践虽说早,但这种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同行也在做一体化时就不够突出了。如果说之前几年北森一直在准备,那么当北森还以为需要再准备一段时间时,却因疫情等种种打击,让它突然意识到时机就在当下。学会与时间赛跑,在别人做单品的时候做一体化,在别人做一体化的时候,深化行业场景一体化的能力,显得颇为紧要了。

这是第一个信息。

瞄准对手,不是队友

再谈北森的aPaaS。

PaaS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提升产品复用性,降低开发成本。来自北森的数据显示,其80%的客户均需要不同程度的客户化开发。现阶段来看,PaaS让北森得以支撑很多中大型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甚至是某些行业场景下的需求。

虽说做PaaS这件事情在过去几年让北森赚足了噱头,但也让它持续投入了大量研发成本。在行业早期,PaaS多源于能力与客户需求的不完全匹配,而在后期的迭代升级中,据北森所述,团队仍在投入大量精力持续迭代,甚至还重写了上层的某些SaaS应用。

目前北森PaaS已经明确了能够为客户开放提供服务,以App Store的方式开放服务,但还无法提供给ISV进行更高程度地商业化部署。

据了解,此次北森PaaS平台上线了元数据驱动的页面设计器“鲁班画布”,用户可以用拖拉拽方式搭建个性化页面;同时发布了完整模拟并安全隔离生产环境,实现客户自主试验开发与敏捷交付的“开发沙箱”;进一步升级工作流能力与BI商业智能分析能力。

讲到技术理念,北森并不是第一次提起PaaS战略,也不是第一次对外透露自己的PaaS平台已经为客户提供了低代码、无代码的应用组件,但市场仍需要厚积薄发,也让北森在试探,在探索整个基于云原生理念下的技术手段、开发平台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去阐释。

PaaS仍是少数企业在做的事情。中小企业确实用不上PaaS。同时,很多厂商提供的产品无法达到端到端的客户体验,仅两三个单品模块费不着做PaaS,只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配置性就可以了。

这样的背景下,北森已经基本瞄准位置: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小微企业客户绝对不碰;国央企客户现阶段或未来大概率没有太多市场机会;而在中大型企业市场中,直接竞品可能还不是Taleo、SuccessFactors等国外品牌,而是大量本地安装的传统套装软件。

这是第二个信息。

往“行业”走

回顾整场发布会,大概最不能忽略的是北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4+1行业化场景拓展。

即包括 互联网、泛地产、现代服务/教育、零售连锁 + 加工制造 为重点拓展方向。

HR SaaS产品并不具备典型的行业差异性,可以说有人力资源需求的企业,都有对HR SaaS的产品诉求。但拓展行业场景仍存在一定的定制化需求,如何解决掉这些问题?

“首先,北森成立了专门的客开团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北森还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帮助客户基于业务场景进行开发。


在特定的行业里,定制化和场景化的需求非常多,我们的目标是沉淀出客户最核心的功能产品,尽可能地干掉客开。”纪伟国告诉雷锋网。

不过,据北森高级副总裁、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长周丹描述,这种战略选择更应该称为“聚焦”,通过力量的聚焦,可以加大整个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ToB竞争中,我们不可能赢得所有的客户,但希望聚焦在某些战场中,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

而实际上,据她所述,北森已经从原本通用性的一体化场景,拓展到更多行业,走行业场景的一体化。进化到第三个阶段,北森要解决的是人力资本数据联通的问题。

这大概也是此次北森升级People Analytics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棋。

从客户角度讲,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客户,一站式、一体化的HR SaaS解决方案有助于多应用、多系统之间的数据留存并进行分析,借助AI、BI技术在产品中引入聊天机器人、知识图谱、RPA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这也将彻底颠覆传统BI、报表的方式。

这是第三个信息。

写在最后

话说此前融资融到E轮、F轮,宣称拿到数亿、数十亿融资额的的ToB企业不在少数,但风风光光上市且还在二级市场表现依然良好的却没几家。

其中的弯弯绕绕有很多,但关键的一点是市场如何看待亏损和现金流,以及你的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

相比于国内CRM市场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共同做大市场,HR SaaS市场的厮杀往往显得更为激烈、鲜明。

采访中,纪伟国非常坦诚地跟媒体交流,表示至少在品牌认知层面,北森做得还不够好,很多企业客户其实并不知道有北森。

值得一提的是,经纬中国的熊飞对北森给出了非常高的期待,他说:“中国HR软件赛道数十亿美金市场,北森百亿营收可期。”不过,就目前北森每年营收在亿元以上并且保持高速增长,道路仍然很长。

大概走过这么多年,成长到这一阶段,北森仍是一家拥有创新心态的企业,但绝不应该再以创业公司的身位和体量来衡量。

北森需要的其实是一张能重新定义它的王牌标签。(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k8OoHlvpMfOwc3n8.html#comments Thu, 13 May 2021 09:08:00 +0800
这些企业成了资本猎手“新宠”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ZNHinZyj4IMHzkc.html

雷锋网按:过去一个月里,企业服务领域宣布的大额融资有所放缓,资本猎手聚焦赛道更为鲜明。

艺赛旗获金蝶超亿元战略投资

5月8日,金蝶宣布战略投资RPA企业艺赛旗。金蝶在企业云服务及云原生技术领域多年沉淀及行业理解,结合艺赛旗在RPA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推出了“苍穹+RPA”融合产品及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680万企业用户缔造亿万级数字化虚拟员工生产力。

伙伴云获得B轮融资,五源资本、红杉中国共同领投

5月6日,零代码应用搭建平台伙伴云宣布完成1700万美元B轮融资,本次投资由五源资本、红杉中国共同领投,挑战者资本跟投。

资料显示,目前伙伴云服务了包括腾讯海外、贝壳找房、京东物流、比亚迪新能源、元气森林、喜家德、铂爵旅拍、复旦大学、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叮咚买菜、良品铺子、中粮地产、大地影院、中国工商银行、国家电网等在内的15万家企业及200多万用户。

智齿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

4月28日,智能云客服品牌智齿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云启资本参与投资,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智齿科技是一家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人工智能整合包括呼叫中心、机器人客服(在线+呼入+呼出)、人工在线客服、工单系统等产品,为企业提速增效,优化服务体验。

大象声科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4月26日,大象声科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兰璞资本领投,佳康科技基金、 紫金港资本 跟投。 

大象声科专注于AI智能听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乐言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

4月24日,乐言科技宣布完成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老股东阿米巴资本、云锋基金、常春藤资本、众为资本、蓝湖资本、云九资本、初心资本、跃马资本跟投的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乐言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电商AI SaaS服务商。它将自然语言处理(NLP)、深度学习等AI技术与电商服务与营销场景结合,为电商商家提供服务营销全链路智能解决方案。

原销售易CTO创办智能研发管理平台LigaAI,获得Pre-A融资

4月22日,智能研发管理平台LigaA宣布获得Pre-A融资,已获得来自SIG海纳亚洲的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LigaAI由原销售易CTO周然于 2020 年下半年创立。

WakeData获B+轮融资,由腾讯、红杉中国领投

4月22日,WakeData惟客数据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腾讯与红杉中国联合领投,IDG资本、红点中国跟投,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WakeData是一家以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服务商,为企业实现客户经营数字化和资源管理数字化提供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力码科技完成3亿元B轮融资,独秀资本领投

4月22日,力码科技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由独秀资本(Unicorn Capital Partners)领投,老股东高瓴创投、GGV纪源资本、心元资本跟投。

力码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保险服务领域,基于AI、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保险从业机构提供营销SaaS、“七巧板”保险产品智慧供应链及客户成功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未来机器人完成近亿元B2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

4月22日,未来机器人宣布于2020年末完成由IDG资本领投,老股东联想创投、钟鼎资本、飞图创投跟投的近亿元B2轮融资。

未来机器人创立于2016年,从事工业无人车辆的技术开发及生产,结合计算机视觉、运动控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形成了兼备柔性与效率的物流无人化解决方案,面向全球推动物流节点内柔性无人化升级进程。

数美科技完成1.35亿美金D轮融资

4月21日,数美科技宣布完成1.35亿美金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PE、经纬中国、厚朴投资以及腾讯、襄禾资本等新老股东联合投资,凡卓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数美科技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以AI技术解决在线业务中广泛存在的风险问题。

行云集团完成6亿美元C2轮融资,云锋基金领投

4月19日,消费品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行云集团宣布完成约6亿美元C2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凯欣资本、嘉实投资、天行者资本、五源资本、泰康人寿、经纬中国等新老股东跟投。

睿博数据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4月13日,睿博数据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睿朋资本(RYK Capital Partners)战略领投、老股东证通电子继续跟投。

睿博数据是一家连锁品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连锁品牌全生命周期的门店管理解决方案。

工业AI平台阿丘科技完成B+轮融资,嘉御基金领投

4月9日,工业AI平台阿丘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嘉御基金领投,老股东襄禾资本跟投。

资料显示,阿丘科技聚焦AI+工业,包括3C、半导体、汽车等重点拓展行业。目前公司推出的AIDI标准化智能工业视觉平台、垂直行业AI解决方案、AIPICK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医药、PCB、半导体、物流等行业场景。

此外,在此期间,雷锋网还报道了Aibee、思迈特融资等事件。

雷锋网每月定时播报企业融资、收购/并购、上市发行等影响行业进程的重要事件,共同见证企业服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gZNHinZyj4IMHzkc.html#comments Sun, 09 May 2021 18:08:00 +0800
百亿市值SaaS凭什么能成?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wfPDhbblhmZoyRUN.html

雷锋网按:腾讯千帆持续进化的背后,也是腾讯云塑造ToB生态、推动产业互联网价值链发展的一种体现。腾讯持续开放自身能力的同时,也都在加深对企业数字化的理解。

腾讯云做SaaS生态一年多,成色如何?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分享了腾讯内部的一则故事:

2020年腾讯下定决心深耕区域市场,在西安、武汉、长沙等地设立研发子公司,一年多时间里就扩充了1000多人。但在搭建公司内部系统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大量的SaaS应用之间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导致系统需要定制化开发。后来,HR找到腾讯千帆团队,借助其打造的企业应用连接器,基本没有用到开发人员,七天就完成了不同SaaS系统的打通和集成;通过低代码开发的形式,很快就做出了团建、证明申请等场景的应用。

而这个故事里的“企业应用连接器”就是腾讯千帆过去一段时间里,与生态企业共创而来的一项阶段性成果。

2021年4月26日,腾讯千帆正式发布“企业应用连接器”,即IDaaS(账号组织连接)、aPaaS(应用及业务连接)、iPaaS(接口数据连接),以解决SaaS应用账号互通、定制化开发与交付、以及不同系统间集成、管理和编排的问题。

关于千帆这一年多的变化,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这样说:

  • 一是合作伙伴的维度和数量越来越多。数千家SaaS合作伙伴选择腾讯云为其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数百家SaaS合作伙伴与企业微信等产品深度合作,近300家SaaS臻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近百家SaaS厂商与腾讯共建“企业应用连接器”。

  • 二是连接的深度更加多元化。截至目前,企业应用连接器已经连接众多SaaS厂商,覆盖了财务、大数据、企业管理、营销等17个赛道。

  • 三是商业化层面。千帆生态已经为近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优质SaaS服务。无论是腾讯搭台,还是伙伴搭台,从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认可这一结果来讲,有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提升。

过去一年,千帆计划仍是一种互帮互助的模式,而接下来,答治茜认为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的深水期,核心要解决的是能够跟伙伴形成一些独特的产品价值,以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客户的问题,将这个市场做大,让伙伴们共享这个大市场。”

一起来看看腾讯千帆的最新披露。

过去一年半

从时间线来讲,云服务商进入云计算市场已经有较长的一段历程了,但在构建SaaS生态层面其实是近两年才开始投入的事情。

  • 2019年10月29日,腾讯推出“千帆计划”。千帆计划,即一云一端三大项目,一端就是企业微信提供的C2B能力,三大项目就是SaaS加速器、SaaS技术联盟和SaaS臻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腾讯云推出千帆计划是在2019年10月,但实际上,腾讯与SaaS厂商的磨合与接触却远远早于这个时间节点。同年4月,腾讯云就推出了SaaS加速器,面向SaaS伙伴,提供资本、商机和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 2020年6月,联合玉符科技,推出千帆玉符IDaaS(身份认证即服务)。

  • 2020年9月,将“一云一端”升级为“一云多端”,在腾讯云和企业微信的基础上全面连接微信、QQ、腾讯会议等C端平台,同时推出企业集成平台鹊桥iPaaS,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全面集成、多云协同的新一代企业级云集成服务。

  • 2021年4月,升级千帆战略,发布企业应用连接器。未来三年,计划帮助10万家客户和1万个SaaS应用实现高效连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如今,无论是SaaS创新企业,还是传统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渠道伙伴、咨询伙伴,答治茜希望都能通过腾讯千帆找到连接的方式。

赋能伙伴:从开放到成长

估计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会对千帆计划的合作模式表示怀疑。云服务商想要砸钱做SaaS也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巨头参与下也会挤压同一赛道SaaS厂商的生存空间。

答治茜认为,腾讯云仍会以一种非侵入式的方式合作,大家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或非对称的方式合作。

“原则上讲,要看我们在某个场景下有多少沉淀和积累,是不是我们过去一直专注的赛道,同时也要看市场空间,能否结合我们自身C2B的优势,帮助行业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不久前,腾讯宣布上线的“电子签”小程序,就是千帆团队联合法大大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出的产品。这种小程序的调用方式满足了个人用户的诉求。把B端的复杂性通过C端屏蔽掉,这其实是腾讯C2B背后的内涵。大量的B端企业其业务的起点往往是在小程序、公众号等C端平台上,这也意味着,所有B2B的服务,最终还是会落到C端,而B和C的交互也在不断增强。

Convertlab是一家数字营销服务商。2020年,其联合创始人兼CEO高鹏主动找到千帆团队,期待能够跟腾讯产生一些更紧密的合作。

“千帆是我们和腾讯接触的第一个部门,通过千帆我们找到了跟腾讯技术、商业等各方面合作的引路人。如果靠自己达成合作,这个过程会很漫长,现在通过千帆能够迅速找到特定的场景和商机,千帆起到了穿针引线、不断支持赋能我们的作用。”

据高鹏所述,目前Convertlab在技术层面对接了腾讯鹊桥iPaaS以及腾讯视频云的能力;商业层面,已经与智慧零售、智慧出行等团队有所对接。

“之前我们也加入过一些孵化器,但多少都需要战略上的协同或技术上的硬推,要求往往比给予的多。相比之下,腾讯千帆是以非常长远的眼光来帮助SaaS伙伴得到成长。”

在这一层面,高鹏所看到的开放,不仅仅在于与腾讯合作的开放,还有通过产品+服务的方式帮助最终客户搭建出开放的生态体系,而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随着市场逐渐变热,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渐成熟起来,我们也在逐渐从有限的触点、有限的链路,拓展到全渠道、全链路,自然而然地将企业内部孤岛限制的组织结构串联起来形成数字化的能力。就像早期全球化、工业化催生出SAP、Oracle,我觉得国内现在也掀起了数字化的大潮,也会催生出一批属于数字化时代的新的企业。”

以开放的技术栈,同时转变对IT投入的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避免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造轮子。SaaS厂商的这种做法和影响力,同时也会逐渐影响到最终客户对当下开放技术栈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SaaS伙伴跟Convertlab的路径一样,正借助腾讯千帆塑造自己的数字化服务特征。

低代码:重视,却不盲从

结合当下的市场应用趋势来看,低代码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正在被整合到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中,如数字流程自动化、商业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身份管理和数据集成等方面,以解决企业研发效率上的问题。这种打破业务与开发屏障的技术,使外界看到了它对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

对于SaaS厂商而言,只要服务了一定体量的中大型企业客户都会构建有自己的aPaaS平台,其中就存在对低代码、零代码的大量实践。但这往往需要一定的行业know-how。一方面在中国很多中大型企业客户甲方非常强势,这意味着服务商需要提供更多的定制化产品,而非标准化。而通过低代码平台“补充”这种个性化的诉求,将大大降低定制化的难度。

此次,腾讯千帆也在计划开放一款低代码开发平台。由于aPaaS所要投入的人力多,需求变化多,不标准化就是难点。

答治茜向雷锋网回应:

“我们始终将低代码和零代码看做是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技术很多年前就有了,还是要找到其应用场景。因为低代码所能覆盖的场景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在过去Excel就是一种零代码的实现方式,而发展到现在,低代码能够解决的场景和问题变得更为广泛了,比如对企业软件组织关系方面,能够让从软件研发到产品到交付变得更容易。”

总的来讲,腾讯千帆现如今做低代码这件事情,至少在面向的服务群体和解决的问题已经十分明确了:

面向集成商和SaaS伙伴,同时也包括腾讯自身,搭建相应的应用平台;驱动这件事情的源动力,就是最终解决效率、定制化开发的问题。

下一程:连接,而非集成

以客户视角看,腾讯对企业级客户的需求、交付,正在从不太懂进化到专家。但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商业层面,还是产品技术或交付层面,腾讯云似乎是扮演着一种总集成商的角色。这也意味着腾讯云会因客户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大量的定制化方案。

关于这种说法,答治茜并没有否认,但他却向雷锋网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未来这个生态里,不仅仅有SaaS企业,还有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咨询公司进来。我们希望SaaS企业能够成长为生态的一部分,当推进到深水期时,你会发现,不同角色的作用实际都要被放大,有些人在画蓝图,有些人在做交付,有些人做产品,是不一样的。”

言下之意,不应该以当下能力看未来,而是要站在发展的眼光。当伙伴们在某个生态的大框架下找到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并且成长起来了,那么对于整个生态来讲其实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

而现阶段来讲,千帆计划一开始也就没有单纯只扮演商务总集成的角色,像千帆技术联盟所致力于塑造的技术中台也有了一个更好的诠释:企业应用连接器。

据腾讯千帆产品技术总经理黄炳琪所述,企业应用连接器的使命在于连接,而非将企业原有系统推翻重来。连接器可以在企业既有IT架构的基础上,打通不同系统和应用,便捷地新增个性化模块,大幅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

这也导致千帆所涉及的生产要素复杂度非常高。

“这不是简单的一款产品,往往解决的是一个需求不确定的问题。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把握端的优势,然后再与我们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场景化的需求,最终还能让客户喜欢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挑战难度很大。”

比如,腾讯所构建起的SaaS生态,目前主要在以公有云的方式提供服务,但结合具体需求场景,其实大量的客户也提出对安全合规的问题,如何提供统一的运行环境,以私有云或混合云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这是团队正在思考的问题。

总结

据雷锋网观察,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几十年,曾孵化出一批又一批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但相对来讲,中国软件业却因一直缺乏真正的人才、企业和环境,一直也没有快速成长起来,中国软件企业也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单从市场空间来看,全球市场中SaaS企业占公有云市场的六成以上。而中国市场恰好相反,SaaS企业的市占率仅不到三成。中国的SaaS仍处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早期。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云上的SaaS应用会越来越丰富,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正如腾讯云希望未来构建的生态上能成长出百亿市值的SaaS公司,凭什么能成?

无论是客户选择,还是市场形态所决定,国内像腾讯云这样的云服务商可能更适合承担这样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会做自己所擅长的SaaS,但并不代表会与SaaS厂商合作产生冲突。面向合作伙伴一定是赋能,助力伙伴们成长,而面向最终客户,包括更多交付、运营等方面的探索,则一定是助手,帮助客户成功。这或许也是腾讯一直所强调的,在产业互联网中是助手,而非赋能的的真实写照。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wfPDhbblhmZoyRUN.html#comments Tue, 27 Apr 2021 11:27:00 +0800
思迈特软件获明略科技B+轮战略融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zBlvNIq19f9FoyM.html 雷锋网讯,4月20日,思迈特软件(Smartbi)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明略科技,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领域的优势叠加效应。

据了解,思迈特软件Smartbi产品矩阵覆盖传统BI、敏捷BI、智能BI三个不同的BI发展阶段,满足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BI需求。除此之外,思迈特软件还面向行业ISV提供被集成的嵌入式BI,同时提供线上文档和社区等全面支持。

思迈特软件服务客户群体已覆盖金融、政府、制造、地产、能源、零售、教育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深交所、中信证券、国家电网、华为、淘宝、万达、京东方等3000余家头部企业。

本次明略科技投资思迈特,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双方也将全面开启战略合作。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zBlvNIq19f9FoyM.html#comments Tue, 20 Apr 2021 15:21:00 +0800
复盘中台这一年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upxcyT2frH2HYVSP.html

作者 | 杨丽

编辑 | 王刚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时下正值中台为自己“翻案”的破冰期。

一些中台服务商明显感受到,尤其是进入到2021年以来,市场开始有更多的中台项目机会和线索。根据Gartner的调研,将数据分析嵌入到业务平台的企业,从2018年的57%增长到了2020年的70%。而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正通过“中台”方式,嵌入到企业的业务系统中。更多的市场性报告也在论证,未来中台市场的井喷点依然会存在。

这一切似乎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一年多前,外界更多看到的是,中台赛道遭受了自概念诞生以来的最强打击,此后一段时间里,中台所积攒的负面声音愈演愈烈,但凡有点“能力复用”的方法论都能被拿来怼上两句,而有些企业闭口不谈中台。

中台出现问题是从它被市场妖魔化开始的。

2015年是阿里巴巴中台的元年,这一年12月,逍遥子正式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中台正式以组织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同时也将对应的人和技术纳入进来。正如蝴蝶效应一般,阿里的势头仅是一段开始。随后在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牵引下,中台作为一个赛道开始急速扩张。据相关统计,从2019年到2020年,中台赛道的融资总额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原本中台其实是在做两件事:一是技术统一,二是数据统一,通过抽取出共性的模块以减少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但当一些服务商开始盲目向客户承诺中台为企业数字化带来的“灵丹妙药”时,中台变味儿了。

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财务中台、采购中台……但凡跟中台概念沾上点边的都能称之为中台,有的服务商还会将原有产品进行二次包装,进行兜售。三年下来,业务梳理、数据打通没做多少,类似于照搬一个微服务架构的伪中台倒是建了不少。到了2019年前后,客户发现中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了。

客户对中台的吐槽在加剧,不明就里就加入到建中台大军的公司在放弃。而后,茅台中台项目进展不顺、某制造企业CIO引咎辞职等个例引发广泛关注后,中台创业的市场声量开始急剧下滑。

再后来一段时间内,外界有关阿里拆中台的声音不绝于耳。去年12月,某自媒体的一则文章指出,“阿里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原因在于“中台适合做组合式创新,没法做颠覆式创新”……

什么是创新?

“并不是说建设数据中台就一定等于创新成功,而是数据中台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基础,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成功的概率变得更高些。”阿里巴巴数据中台高级技术专家王赛向雷锋网说明。

王赛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阿里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现在,阿里仍然在坚定不移地做中台。而落在对应的团队和部门身上,则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个体系更加灵活,使得前台和业务更好地扩展,同时让中台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2018年以后,除了继续夯实内部数据资产化和价值化的工作,王赛所在的阿里云数据中台团队也开始探索如何基于阿里云的数据解决方案进行对外输出。作为与客户密切接触的一线从业者,王赛更多看到的是客户对中台的认知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过去,客户还在问中台是什么,而现在,他们更关注如何将这套技术方法论在所在领域发挥出来。”王赛说。

百度AI技术生态部总经理刘倩也有一种类似的感受:中台是要结合组织管理和体系化运营的,项目能否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来自于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帮助客户把中台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很多中大型企业客户,尤其是传统行业里信息化走的比较靠前的客户,在智能化升级的这个路径上,场景非常多,探索性也很强。所以除了交给乙方承接建设平台,客户也希望建设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甚至还希望能够辐射相关产业链进行能力输出,需要更好的智能中台架构以支撑一线创新。”

结合国内同行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台回炉再造的机遇正悄然到来。

也就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台开始起了变化。

中台仍是少数人走的路

最近的一组市场调研数据不难看出,中台仍是少数企业走的路,其中,规模型企业无论在实践和认知层面都处于市场的靠前位置。(截止2021年4月6日的一份企业级用户调研,雷锋网联合T研究) 

【数据来源:T研究】

  • 如上图所示,66.1%的企业会因为当前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会考虑引入中台;26.1%的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已进行概念证明和可行性评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的企业已经尝试构建中台,但因短期内未看到效果或将考虑终止;合计仅有6.6%的企业计划尝试、加大对中台的应用投入。

【数据来源:T研究】

  • 另一方面,从大的方向上看,零售、制造、金融等信息化渗透率较高的行业,目前正是中台(认知和实践)较为火热的top3行业。

  • 同时,结合区域性分布数据来看,区别于传统的信息化分布特征(传统信息化以及上云优先的区域,主要是以北上广为主),中台的市占率相反在重庆、广东、四川等地区(占比分别为15.5%、10.6%、8.9%)率先打开局面。这些区域恰恰也是制造业、零售业等相对非常发达的地区。

这或许说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台的接受度与成功与否,与企业上云的关系并非呈正相关,相反,企业的数字化意识或觉醒程度占据更重要的权重。

当然,有个重要前提是,中台特别是数据中台,无论私有云还是公有云的方式,必须是建在云端的。

以一家零售企业为例。实际上,Popeyes在选型中台前后就一直有着非常多的思考。

在最开始了解到数据中台时,Popeyes的CIO张天就曾疑惑:“这些企业是不是真的在做数据中台,还是只是把一个业务项目微服务化了?”

随着集团整体数字化进程的战略规划逐步清晰及对数据中台的理解加深,张天开始理解数据中台的价值,但此时,他又困惑了:“但凡是个公司都在说自己能提供中台解决方案,市场上的声音非常多,容易让人混淆。”

而即便是后来集团决定上中台,并引入阿里云数据中台解决方案时,集团内还是会有不同声音:Popeyes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数据层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其实可以另寻单点工具进行解决——为什么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去搭建数据中台,这会不会有点“大材小用”?

王赛告诉雷锋网,阿里云数据中台团队此前接触和服务了包括零售行业、金融行业在内的大量企业客户。

首先,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这种往往来自业务层面对数据能力的重视,而像传统零售企业近年来的观念转变是非常迅速的,比如现在会特别关注精益运营、以互联网的方式获客,他们对数字化转型有非常强的驱动力。

“在企业原有的系统上构建,企业首先会思考的问题一定是,跟原有系统之间的关系会是什么,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的关系?这些关系要理清楚,背后所涉及的组织和人的关系也要理清楚。”

其次,通过今年新签约的客户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新锐品牌,比如在零售行业,至少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中台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非常重视数据能力体系在自身企业的落地和建设。

总结来讲,两类企业正构成数据中台实践的中坚力量:一类是企业本身理念超前,对中台有一定的认可性,希望一开始就能搭建中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什么包袱,非常重视数据能力体系在自身企业的落地和建设;还有一类是企业自身已经存在很多重复建设的应用,希望通过中台实现复用的能力。

重新理解中台

或许,过去对中台一度说不清道不明的根本诱因在于,对中台定义的过分理想化追求。

实际上,中台这一国产原创概念问向AWS的云布道师Ian MassingHam时,也是被问得一脸懵。后来,在Gartner的一份PPT中得以看到中台的英文释义为“Middle Platform”,定义为“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y”,即封装的业务能力。

在此之前,并没有谁定义过中台是什么,因为它本身并非学术概念,并不能通过学术研究来界定。正如外界所了解的,阿里集团正式启动中台战略源自马云携高管对Supercell的一次商务拜访,在这个故事中,阿里所希望与塑造的,从最初的原型呈现到最终落地,一以贯之的其实是一套思想和理论体系。

因而,回顾中台出现之前的种种雏形,从技术本源上讲早就有迹可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胡春明曾提到,从软件工程里的软件复用,到后来的SOA、中间件、微服务架构,可能会跟中台概念有比较多的联系。

那么从这个层面出发,无论是为了快速响应前端业务,还是尽可能地提高软件生产力,其背后一直存在的推动力其实是来自市场的竞争。

据雷锋网观察,过去的市场竞争中,讲求“制造为王”、“渠道为王”,企业IT的核心其实是一套庞大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如ERP、CRM等。但发展到如今,中国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产品、技术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供大于求,CRM不再是只跟客户、商机、订单相关,而是会结合内容营销、市场管理等方式,跟用户产生更多直接密切的触点;企业触达用户的方式和渠道也变得多样,原先只能通过PC接入,现在用户凭借手机就可以接入。

此时,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复杂程度开始成倍增长,但企业研发供应却并没有那么多,为了及时响应业务的节奏,只能借助某个工具或应用。日积月累下,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系统,不同企业因业务逻辑的不同其业务系统也会有很大差异,而原先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变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一种“后台”。

中台的出现,恰好解决了前台日益增长业务流和后台如何快速响应之间的冲突。

“信息化给业务的价值一直都是降本增效,过去70多年都是这个逻辑,未来也都是。”明略科技副总裁刘国栋谈到。

在他看来,对中台的理解问题是关键。

“中台是一个office(中枢),不是一个platform(平台),所以中台的职责就是中枢、中间层,通过中台保持前后台的诉求得到满足,同时让这个有机体持续保持和战略一致和同步。”

中台既不是PaaS也不是中间件,却干了很多它们能干的事情。同样,中台也不是前台业务系统,但也提供了诸如客服、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功能应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市面上衍生出诸多类型的中台构建模式和解决方案。

按照功能特征和定义,业界主流的中台大概有如下三种:

  • 一是技术中台。形态如IaaS(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PaaS(中间件、大数据和研发平台),目的是为了提供通用的基础研发能力。

  • 二是业务中台。像商品中心、交易中心、营销中心等,需要有灵活性,可以提供一些通用的功能。

  • 三是数据中台。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治理、加工、消费、数据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

这三种类型的中台,国内各中台厂商/团队目前也都在积极推进。

在智领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彭锋看来,企业建中台首先要想清楚什么中台是必要的,什么样的中台可能就是伪命题。

在他看来,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会比业务中台更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业务中台的出现更像是一种伪命题,业务是快速变化的,前端需要创新时,会受到业务中台的牵制;相比之下,企业是绝对需要数据中台的,联通的、全局的数据要比割裂的数据更容易产生1+1>2的效果;同时,通过数据,企业可以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推动业务进一步进行创新。”

目前来看,单从产品形态上讲,中台越来越具象了。这种变化也侧面折射出如果单纯搞中台,输出一套方法论,业务的感知度不高,不会有任何一家企业为此而买单。相反,服务商还需要继续提供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工具,以及行业性解决方案,进一步帮助企业落地。

“这要求厂商从建设方法到产品工具,再到解决方案都能够拥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和能力。”王赛向雷锋网补充。

另一种中台

目前来看,中台正朝着一种新的路径推进:中台本身并没有贴近业务场景,但其建设的根源却来自于业务的抽象、数据的盘剥。

需求推动下,另一类中台正在出现。

  • AI中台、知识中台是什么

2020年5月,百度智能云业务架构调整的同时,也将AI中台和知识中台开放了出来。

别看名称有所不同,百度的这两款中台其实也脱离不了基本中台架构的本质。

据刘倩的描述,AI中台作为企业AI能力的生产和集中化管理平台,有一个重要前提是,AI技术能够被全流程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或者规划了多场景应用的发展路径。如果只是在一个业务场景中就没有必要建AI中台;同时AI中台要做到门槛足够低,让业务线的人员也能方便地使用。

而知识中台,是建立在企业越来越多元、异构的数据基础之上,通过信息抽取、内容理解、语义推理等多种技术,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决策智能化的能力,如企业搜索、辅助诊断、智能交互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基于知识中台的应用。

百度后来看准时机将AI中台和知识中台开放出来,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自身经验积累和建设的成熟度;二是看到人工智能应用和系统架构建设的趋势。

2010年初,已经有了10年技术积累的百度开始全面布局人工智能。到了2016年,技术多年积累和业务实践的百度大脑发布,对外开放百度AI核心技术。百度大脑的基础底座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开始广泛支撑搜索、信息流、地图、阿波罗、小度等业务线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百度业务复杂度之高可想而知,这也进一步说明,无论是技术还是组织层面,百度大脑包括飞桨对支撑自身各项业务在效率效能方面发挥出了极大作用。

“在百度自身业务研发、应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应用AI技术的过程大体也可以分为单点探索、垂直深化、全面应用、持续创新四个阶段。到垂直深化和全面应用这两个阶段时,就会明显感受到基于场景打磨后沉淀下来的算法、工具等,能帮助企业内其他业务做更高效地应用和创新。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认为建设好了中台就能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因为基于新场景的优化和落地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AI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所以中台的建设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刘倩表示。

如今,百度通过抽离出一套AI中台、知识中台的解决方案,也将这部分能力开放出来,为更多的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

当然,在AI、知识融合数据提供服务这方面,不只有百度在做。

如明略科技,也将知识图谱和数据能力进行了融合,将知识图谱用于全盘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

据介绍,区别于市场上同类型产品,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是以知识图谱为行业Know-How的载体。

“过去我们帮客户做数据治理的过程中,发现数据治理和数据计算中所蕴含的数据知识性的能力。我们后来将这些能力通过一种元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和数据化。这种元数据具备知识图谱的实体特征,能够以知识图谱的形态进行应用。也就是说,不只是业务场景下所形成的知识图谱,数据本身的知识也形成了一个知识图谱,这种称为数据知识图谱。”明略技术专家朱沐尧指出。

这种多一步的设计方式,目的是为了利用知识图谱驱动知识的管理、计算,大幅提升数据治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着重于将知识图谱应用于元数据增强分析领域,而不只是数据分析领域,这恰恰是明略数据中台技术体系的最明显差异之一。

  • 云原生时机到了吗

彭锋看到的现状是——人才稀缺,任务繁重且复杂,交付困难非常大,“大数据搞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unsolved problem的阶段。”

为此,智领云的数据中台产品采取了云原生的底层架构建设。

彭锋做了一番解释,“在云原生体系中,多租户、资源隔离、计费、审计等,都跟传统的大数据运营有很多不同,同时还要做到存算分离、混合云的支持等。如果没有云原生,整个大数据平台的组件管理起来会特别复杂。数据平台未来一定是朝着云原生的方向发展。此时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技术投入,那么整个技术培训成本会急剧增加,往往还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在他看来,未来云原生是必然。

“我们认为如果数据不能产生价值,这个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数据如果要产生价值,必须以最合理的架构来实现。大数据产品一定要用云原生架构,这样整体的ROI会最高,落地速度也会最快。”

在此之前,包括云徙、滴普、袋鼠云、奇点云等服务商也都陆续发布过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数据应用产品,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直到如今,云原生的应用尚未看到明显进展。

同为数据中台服务商,阿里云王赛看好云原生对数据中台相关产品的促进价值,但不应该带给客户这样一种错觉:

“应用云原生就能够解决企业的现有问题,企业用户其实是不太会感知到云原生的技术本身。”

在他看来,云原生解决的不是数据中台的问题,而是企业软件架构的问题。未来如果利用云原生技术构建数据中台或尝试一些创新,至少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让数据处理的速度更快,让数据更快更低成本地达到业务场景;二是数据标准化,一套方法和体系帮企业管好数据,让数据质量更高;三是算法和场景的融合,将AI植入到业务场景中;四是工具化,将不同的场景和问题抽象成SaaS产品/服务;五是数据共享,解决数据确权、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等问题。

这或许也是当前中台服务商在提供中台产品时所面临的共同期待。采访中,类似的说法被不同的服务商或多或少地提及。

刘国栋看到机遇是,“目前企业或组织,个人对自有数据的确权和资产属性意识越来越高。对数字化过程的积极认可,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管理、治理、使用意愿和效益的积极认可,都是中台市场的推动力量。”

随着数据法治的逐步健全,企业或组织、个人对自己的数据资产的共享和交易需求的大规模落地,将是未来中台市场的一个井喷点。

做中台,从难到更难

从本质上讲,中台拆解为产品仍是一个ToB的场景,这意味着它需要走过产品打磨、数据积累、市场认知,市场的培育期注定漫长。这也意味着,中台仍有太多难点需要解决。

首先最大的挑战仍是来自于用户对中台的认知。这种认知绝不仅仅是单纯概念上的认知,而是说理念上接受,中台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伴随业务创新,且持续建设的过程”。

这或许也来自于前车之鉴,用户对中台的感知度本来就低,一旦市场层面没有传递出正确、真实的信息,很容易让客户产生误导。

“客户自身尤其是决策层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度和推动力,其实很大程度能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刘倩表示。

从她的角度,业务层面更容易能让用户感知到中台的价值,比如支撑了多少业务场景的应用、AI服务的调用次数或者部署的设备端数量、基于中台的应用为业务创造了多少价值等等;而在技术层面,更直观的方式是研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

而无论是数据中台、技术中台,还是知识中台、AI中台,仍需要跟连接到业务和前台,跟业务齐头并进,深入到业务的各个环节。

由以上两个难点,不难想到,企业一旦开始启动中台项目,就需要牵动业务层一同行动。

其次,建设完成后,推动使用难——为了推动团队使用,又不得不开始做应用层的事情。

彭锋告诉雷锋网,“由于中台专注在底层架构上,跟业务离得有点远,这个平台又是客户核心的IT投资,一旦用上后不会切换到别的平台。因此我们要费力气做很多事情,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中台和工具。这是创业公司早期必须要跟客户仔细说明的事情,以获得客户的信任。”

这可能是目前所有中台厂商必须回答的一个话题。

这意味着企业自身要推动团队使用起来,将中台在整个业务中应用起来,形成闭环;但这同时也取决于第三方上下游生态的繁荣程度。中台如果按云计算进行分层(I、P、S三层),更多属于PaaS,或者PaaS+IaaS,涉及一些硬件如服务器、芯片、边缘设备,至少能够通过深度适配和优化让前台的应用效果变得更好。

那么谁又有这个实力呢?

中台现在的困难比当年的云计算可能还要残酷。至少在认知层面,无论是第三方的服务商,还是企业自己都有如此统一的认知——云计算是个好东西。也终于发展了这么多年,才在2021年开始将企业上云起步期的“坑”填平。

举个例子,石油实际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供应之一,但在被真正精炼之前,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珍贵价值。同样,我们认为数据、AI很重要,但对数据中台、AI中台等认知重不重要还尚不明确,或者它很重要但并不在乎。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因而,中台的价值绝不仅局限于此。只因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更加偏爱新面孔、性感的名词,小小一点起势的苗头都会被外界无限放大。中台其实一直在进步,只不过我们的期待还是太多了。只有帮客户想清楚中台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己一点点长出来的,我们或许才能坚定不会被外界舆论所左右。

(感谢受访者和研究机构对文本的大力支持。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5135116989)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upxcyT2frH2HYVSP.html#comments Thu, 15 Apr 2021 16:03:00 +0800
低代码不是市场,而是一种方法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SO4F8kDdxLiJOlL.html

Gartner预测,到2024年,65%的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将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完成。同时75%的大型企业将使用至少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应用开发。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低代码相关工具和平台开始出现。

低代码是什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许多文章将“低代码”与“公民开发者”或没有深厚开发技能的从业者相关联。使用者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组件,通过编辑器输入少量代码即关键信息,然后将结果作为应用程序发布。

但是,面向公民开发者只是一方面。目前针对专业开发者的工具也越来越多,有何不同?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低代码不是市场,而是一种方法。

低代码确实意味着要提供可视化、图形化的工具,以及简单的框架,以替代更为复杂的编程操作。但这也意味着,无法生成高度定制的应用。

例如,需要与其他企业系统进行通信的应用,需要广泛定制的应用,跨组织边界的应用或需要关注治理要求的应用等等。在复杂的场景下,通常需要开发者的专业知识,并且开发者必须深入了解才能修改代码。

因此,不能叫“低代码市场”,而是说这些工具有特定的开发应用场景。比如,低代码也可以面向专业开发者提供服务,那么除了拖拽工具外,低代码平台还可以提供用于开发API或将应用程序与其他系统集成或自定义的前端接口。当需要代码时,开发者是应用能够使用自己的工具和框架,而不是受限于必须使用低代码工具的限制。

因此,提供一种混合开发方法的平台可能对于开发团队来讲更有用,即包括低代码开发和编码器开发的混合模式,可以用于更复杂的自动化用例。因为对于关键的企业应用,通常都需要业务和开发人员的投入。

从这个层面来看,低代码将会被整合到更多的业务工具中,因为使用低代码不是追赶趋势,而是一场潜移默化的全面性革命。结合当下的市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服务商也将低代码工具应用于数字流程自动化、商业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身份管理和数据集成等方面。

随着自动化平台和其他低代码工具的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低代码。由于每个人对这些平台有了跟深入的了解后,开发人员对将非开发人员纳入其项目团队中会少一点犹豫。

因此可以说如今进入工作场景的年轻一代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对投入技术并亲身实践无所畏惧。而低代码正在打破自动化领域工作的技术障碍,使得业务与开发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容易。

不过,低代码也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公民开发者开始成为技术团队的一员,开发团队也越来越意识到漏洞和合规性的问题。因为非专业开发人员对安全性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不会很care,至少不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这也让我们开始关心是否可以借助DevOps以缓解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低代码是从相对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始的,可能不太需要DevOps风格的项目开发方式,因为低代码已经成为关键企业项目的规范,但DevOps将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低代码产生更鲜明影响的地方。使用低代码平台进行迭代、持续改进和持续交付,也是在于没有任何一款应用是一劳永逸的,相反需要持续改进、维护和交付。

(雷锋网编译自Devops,作者 Miguel Valdes Faura)

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DSO4F8kDdxLiJOlL.html#comments Sun, 11 Apr 2021 14:13:00 +0800
齐心好视通获格力集团战略融资,CEO王化福:小微市场不会是我们的主赛道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pqZAp3eiwHL4jrx.html

4月9日,齐心好视通宣布获得格力集团旗下格力金投自主管理基金——格金三号股权投资基金领投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除格力集团之外,珠海紫杏共盈、广东博畅投资、深圳佳视投资三家机构战略投资了齐心好视通。

齐心好视通CEO王化福表示,此次融资将全部用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国产化布局等方面。

此次发布会上,齐心好视通还发布了多款云视频会议智能终端,包括全场景智能终端CX300、政务智能终端TX400、教育智能终端EX200、SoundBar智能终端PX600及“智会”大屏终端TX800。

据齐心好视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疫情期间,其注册企业数同比增长245%,用户呼叫时长超4380万小时,平台最高并发突破100万方,服务数十万企业用户及数千万个人用户。

不难发现,齐心好视通在过去一年里打下了坚实的一战,也是十分艰辛的一战。

正如王化福在采访中所提及的,“过去一段时间里,尤其是疫情期间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免费策略,其实对于过去专注在这个领域的视频会议厂商是有一定打击的。我们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冲击,小微客户大量流失掉了。 ”

“小微市场不会是我们的主赛道,我们会战略性放弃,因为市场太大了,没必要硬碰硬。”

但也正是因为被互联网公司盯上,不仅将优质的客户筛选出来了,同时还加速云视频技术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落地,“以前云视频会议是百亿规模不到的市场,而现在是数千亿元的规模。”

王化福认为,优质的客户不是拿着电脑和手机就把会给开了,更多还是需要坐在会议室里,需要专业的终端设备。比如腾讯会议也需要连接终端,但通常这部分它不会做,而是会选择生态链上的伙伴。从这个角度讲,好视通与腾讯会议等互联网产品也处于一种亦竞亦合的关系。

依据自身在国产化、信创领域的积累,政企市场其实一直都是齐心好视通的主要战场。疫情其实是加速了这种格局竞争的变化。

而另一层面,此次融资背后,齐心好视通作为一款产品和业务,其所肩负的战略意义开始变得多元。

公开信息显示,齐心好视通在此之前已经与格力集团在业务层面产生一些联动。2020年2月,珠海国资委及格力集团启用“齐心好视通云会议系统”,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齐心集团和格力集团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协议,格力集团及旗下公司在完成对齐心好视通的增资后,将利用自身资源支持齐心好视通发展;如果齐心好视通未来在珠三角地区建立数据中心、研发中心或子公司,将优先考虑选择珠海市。

不难看出,格力集团本身在数字经济方面就已经开始有所布局,与齐心集团的战略合作也不仅仅会止步与股权层面。此次对好视通的投资,或许也只是个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据齐心集团董事长陈钦鹏所述,齐心集团很早就开始思考未来企业战略的方向,但在2007年提出大办公战略更多还是处于商品维度进行考量。2012年引入的IBM咨询项目,让陈钦鹏意识到:未来要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需要考虑用户新的诉求。那么未来办公形态会朝着哪个方向迁移?在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平台化的办公趋势背景下,陈钦鹏也看到了视频会议不仅仅是沟通工具,还将向生产力平台发展,而这也是数字办公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但接下来,互联网巨头实际也已经在政企市场展开全面性布局,齐心好视通依然会面临在扩大业务规模等经营性问题的挑战。未来将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思考。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VpqZAp3eiwHL4jrx.html#comments Sat, 10 Apr 2021 00:55:00 +0800
看这些产业互联网中的新势力,从追赶到引领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jJmxP5FDTVDhSEQg.html 雷锋网梳理了近两个月内,有关财务科技、协同数字化、云视频、电子签名等产业互联网重要赛道的融资事件和变化。

众言科技获1.8亿元C+轮融资

3月22日,众言科技宣布完成1.8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前海母基金、中青旅红奇基金共同领投,元禾控股跟投。

众言科技成立于2008年,旗下子公司包括调研平台“问卷网”及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倍市得”。问卷网成立于2008年,在6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为用户提供问卷调研、在线表单以及测评服务,目前为政府、企业级个人用户,均可提供服务。

印象笔记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3月17日,印象笔记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真成投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敦鸿资产、同创伟业、瑞壹投资跟投。

融资将用于加速核心业务发展、推进多种新业务的发展与融合,同时将投入新研发中心的建设,增加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研发。此轮融资后,印象笔记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股权架构都将进一步优化。

分贝通获高瓴、腾讯联合领投的C轮融资

3月16日,企业支出管理平台分贝通完成9250万美金的C轮融资,由高瓴创投、腾讯联合领投,老股东IDG资本、Ribbit Capital、斯道资本 、Glade Brook Capital跟投,元一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融资顾问,历史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分贝通成立于2016年,定位企业钱包,通过聚合企业消费场景,从事前管控切入市场,尽可能告别报销,从而为企业减少成本。

用友政务全资收购北京富深

3月9日消息,北京用友政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用友政务”)与北京富深协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富深”)正式达成协议:用友政务投资1.15亿元全面持有北京富深100%股权,北京富深成为用友政务的全资子公司。整合完成后,用友政务将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数智化领域的优势地位,全面服务数字财政改革与发展。

北京富深成立于2014年,主要面向政府单位客户,提供包括财政非税管理及票据电子化、农田建设管理监测监管及GIS应用业务、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化、财政涉农项目及资金管理、财政大数据应用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百望云获C轮数亿投资

3月2日,百望云获得数亿元C轮投资,由星元创新资本领投。融资后将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

百望云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SaaS服务商,为企业、政府及公共组织提供票单证数字化、智慧财税、供应链协同、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随锐科技获金茂资本亿元战略投资

3月1日,随锐科技宣布获金茂资本亿元战略投资。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随锐科技是一家云视频通信技术和产品提供商,面向政企客户提供服务。目前在政府/企业的自有客户总数已超过70万家,平台服务客户数超过1000万家,平台服务的最终用户数累计覆盖超过1亿。

黑湖智造宣布完成近5亿元C轮融资

2月25日,制造协同软件厂商黑湖智造宣布完成近5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淡马锡领投,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机构跟投。

黑湖智造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打造利用数据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制造协同SaaS软件,通过高效的数据聚合、精准的数据分发、实时的数据协同,打破生产管理和供应链协作中的“信息孤岛”,从而优化生产、质量、物料、设备全流程,提高生产柔性、缩短交付周期、优化物流效率,帮助工厂迅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每刻科技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2月19日,每刻科技宣布宣布完成超1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绿洲资本(Vitalbridge)领投,金浦投资跟投。

每刻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智能云财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旗下产品每刻报销是一款基于生态化和智能化的费用管理云平台,通过连接第三方消费平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第三方生态,实现费用数据抓取的实时性,最终帮助企业降低企业费用采购成本,提高费用采购和审批审核的效率。

六度人和(EC)完成1亿元D1轮融资

CRM厂六度人和科技有限公司(EC)已于今年2月完成1亿元级的D1轮融资,本次融资由至临资本领投,青蓝资本( 中软国际),红十三投资跟投,此前六度人和已获得腾讯、 用友、赛富等机构的多轮投资。六度人和的D2轮也正快速推进,并开始筹备国内IPO计划。

除了中小企业客户之外,EC有20%多的收入来自中大型企业,对于大企业市场,EC通过联合腾讯云生态下的产品,提供整体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小米入股中创视讯,此前曾获字节跳动投资

北京中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创视讯)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顺为资本跟投。此前,公司曾获字节跳动旗下全资子公司的战略投资。

中创视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云视频会议系统软硬件服务商,主要依托自主算法和核心专利,形成从音视频到API,超融合云平台到智能终端全线产品,为各行业政府和企业级客户提供视频会议和“云视频+”的解决方案。

擎盾数据获近1亿元C轮融资,腾讯领投

2月9日,法律人工智能企业“擎盾数据”(南京擎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总额近1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产业生态投资领投,招商局创投、华泰证券旗下伊犁苏新基金跟投。

企查查显示,擎盾数据成立于2009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杜向阳,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维护等。

字节跳动收购CA机构世纪速码

1月29日,”电子牵”所在公司字节跳动,完成了对国内数字认证服务机构“北京世纪速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世纪速码”)的整合并购。

世纪速码,成立于2013年,是工信部和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批准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业务领域包括勘察设计、审图、监理、电子招投标、公积金、一卡通、旅游、电子商务、电子合同等细分场景,为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IC卡应用服务清算中心等提供服务。

此外,在此期间,雷锋网还报道了青云挂牌科创板先胜业财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第三方电子签名法大大获得融资等事件。

雷锋网将每月定时播报企业融资、收购/并购、上市发行等影响行业进程的重要事件,共同见证企业服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jJmxP5FDTVDhSEQg.html#comments Sun, 04 Apr 2021 13:41:00 +0800
群众的“情绪”,AI客服究竟是如何感知的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aU6yYdH8DEgbB7Qp.html

作者 | 杨丽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在中国,政府热线电话,一直以来是连接政府与市民,政府感知舆情的最有效“窗口”。过去数年间,这个“窗口”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2021年1月7日,国新办颁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有两点要求值得关注:一是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将各地区热线统一归并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二是在人工客服之外,拓展智能文本、智能语音客服等应用,加强政务智能化建设。

在此之前,各地方政府热线一定程度上存在“打不通、无人接、态度冷、说不清”的种种问题,市民诉求无法及时影响,热线反馈的信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汇总,诉求分类不科学、诉求要素缺失等弊端,这同样给政府打通底层数据,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挑战与机遇背景下,今年2月,通过与京东科技人机交互平台言犀的合作与支撑,大同市人民政府用上了新一代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近日,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智能客服产品部负责人、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晓冬博士与雷锋网聊了聊他的思考。

以政务热线智能化为支点

尽管各地方政府都会结合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城市地缘优势,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改革发展路径和目标,但其中核心的仍是关乎民生、以人为本。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玉认为,政务热线的智能化改革作为智能化政府建设进程的必经之路,是引领科技落地的重点领域。

比方说,大同市政府在12345热线方面的建设就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2014年,大同市政府就将全市各职能部门服务投诉热线统一整合为12345一条热线。开通七年以来,大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所提供的政务公开、办事指南、热门问题等内容的查询,奠定了“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的良好形象。

“12345热线的数字化是数字政务治理的第一需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此之前,政府各部门实际上有不同号码,接收的信息也非常碎片化。”何晓冬指出。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政府热线对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作用,那就是“支点”。

而不仅仅是大同市,当下很多地方政府对数字化治理有着迫切需求,从12345热线入手,给了智能化应用如智能客服一个好的落地机会。某种意义上也是政企合力的一种表现。

在具体实践中,京东科技智能政务热线围绕接听-办理-管控三个环节构建了政务场景下的端到端全栈式服务,从智能化运营管理入手,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到政务热线的全流程中,包括语音问答、工单录入、工单转派、质检考核、监测预警等环节。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无论是热线的响应率还是群众关心的解决率、满意率相比之前都有了很大提升。

如何以价值为导向

京东科技的这套人机交互平台实际上已经应用于零售、金融、教育等领域,以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为目标。与这些行业相比,智能政务热线背后需要探求的用户痛点、涉及的技术理念、解决方案的思路其实更为复杂。

首先,政务场景与零售、金融等行业有很大不同。

比如服务的对象不太一样。比如拨打大同12345热线的往往是本地居民,说话时常常有口音很重的本地方言,而且诉求会更加复杂和多元。

这里的“方言”,其实在技术难度上并不是绝对有挑战性的,但放在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却是需要满足的一点。为此,团队专门开发了一个口音适配的模型和算法,能够用最少的代价、最快速的方式对方言进行识别。

其次,人机交互系统并非单纯理解对方的语言,其实双方交谈还包含着情感的理解,不仅仅是理解和回应,也需要理解对方的情绪变化。

据何晓冬介绍,每年他都会去一线听几次现场客服人员的连线,带给他的一个真实感受是:“用户在交流时不仅仅关注问题是不是解决了,还会在意客服人员的语气和情绪是不是真的关注到他的诉求、情感、利益。”

实际上,早在2018年何晓冬在京东就提出了“智能情感客服“这一理念,经过三年的不断迭代和优化,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在各个业务条线做AI的实践应用,其创造的价值不只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体验本身才是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之一。”

何晓冬为我们举了个例子,6.18和11.11往往是电商客服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内,找人工客服可能需要有一定等待,但用户的问题如果很简单,希望两秒钟给到答案然后就可以下单了,这时,快速响应本身就是给用户产生良好体验的方式。

“在政务场景下,从语音识别到更深层次的上下文理解,甚至包括对话策略的优化,其实都是很有挑战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更有挑战性的是在引入了这样一套系统后,如何在数据层面形成一个快速高效的闭环。

比方说多个市民抱怨某个地方的路灯坏了,之前可能每个客服人员只能了解到自己的那一部分,并不知道这个事件有多严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则能够对舆情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和反馈。

再比如,京东科技智能政务热线还构建了知识库,原因往往在于一般客服人员的轮换比较频繁,且人员都是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手,短期内不会掌握很全面的知识,对于12345热线的管理者来说,需要智能化有效帮助客服系统做到对知识更快更好、更系统的沉淀。

而这一切工作的背后,12345热线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接口,数据最终要流向政府下设的各委办局,换言之,这套系统需要跟委办局协同,与其办公系统进行打通。

对于简单问题,京东科技智能政务热线可自动完成整个流程,从接到用户需求、判断用户问题,到创造工单、分发任务到对应的委办局,最终还会电话回访市民。如果遇到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系统会将问题转接人工坐席。人机协同的合作模式对于市民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无感的,体验比之前好很多。

智能客服的未来

据雷锋网的观察,中国客服市场基本经历了从呼叫中心、工单系统、云客服、智能客服的几个过程。

这些IT系统演进的背后,其实是客服本身概念也在随着角色的价值转变开始变得更加泛化。

很多行业如医疗健康、金融、交通民航,都能看到大量客服的需求,与此同时,客服本身不仅仅承担着售后的角色,同样在售前、售中也有相应的角色。

2014年前后,智能客服市场就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公司,“在线客服”、“智能客服机器人”、“工单系统”均是该时期的新名词。

相比于创业公司,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也都有自研相应的客服系统,只不过最早用于自身实践,一开始并没有开放出来,比如京东智能客服最早在2012年就开放测试,2013年在京东商城投入使用,依靠京东商城数十亿次计的产品应用和可靠性验证。2018年在何晓冬加入后,京东智能客服开始在产品矩阵和技术层面上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

何晓冬本人还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既保持着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持续研究,也强调技术一定要商业化落地的实践精神。言犀恰恰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完整体现。

就技术演进来讲,智能人机交互背后所涉及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知识获取与推理、对话策略优化等技术,还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还有更多可尝试的空间。

访谈中,何晓冬特别强调了人机交互平台言犀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布局和尝试,不光只有语音、文字,还能通过图像、视频如虚拟数字人的方式传递给用户。从当下的技术路径来看,未来人机互动将朝着多模态的方向发展。

在他看来,过去五年,技术层面通过大量的试错和探索产生出了许多新的算法和方向,可能在未来五年将以更加广泛的机会和方式落地在产业。

“未来五年可能是产业智能化的窗口。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是AI在学术领域的爆发,那么爆发带来的红利未来五年将会在产业上实现,现在,是AI落地产业最好的机会。”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aU6yYdH8DEgbB7Qp.html#comments Tue, 30 Mar 2021 14:21:00 +0800
先胜业财B轮融资,如何讲好业财一体化的新故事?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sWqBy2XrUlCfs1kC.html 先胜业财拿到B轮融资了,此次融资公布距离上一轮仅过去4个月。此次由钟鼎资本、经纬中国领投,老股东元璟资本、常春藤资本、赛意产业基金跟投,跃为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在资本的助力下,先胜业财得以跑得更快。B轮也意味着迈过了一个门槛,将要开启一个新阶段。下一步,这家公司希望在产品研发、生态建设、市场推广等层面进行大力夯实和拓展。

那么,先胜业财凭什么拿到B轮融资?以及在这个相对垂直且有巨头公司作伴的赛道,其市场空间会有多大?

据雷锋网观察,其实融资过亿,在当下的企业服务圈并不算很多。但在这个赛道,业财一体化、财务大数据的领域,先胜业财作为一家创新公司却属于独树一帜。

因为业财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无论是传统厂商还是企业客户自身,很早就对外宣称有类似的尝试,但其执行难度之大到最终都往往不了了之。如果没有一定的壁垒,很难说不会走前人的老路。

其创始人描述,先胜业财是一家“相比传统财务软件公司,更具备互联网战略思维的企业”。

怎么讲?

先胜业财成立于2016年,2019年初正式版软件开始面向市场销售。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为诸多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提供服务,有太平洋保险、星巴克、麦当劳、安踏、康师傅、普洛斯、罗森、永辉超市、拜耳医药、和睦家、奥林巴斯、猿辅导等。

【 CEO 杨皓(左);COO 胡彦轩(右)】

其创始人兼CEO杨皓曾在Oracle公司有20多年的大客户销售经验,而COO胡彦轩有十几年管理会计咨询经验,曾是多个大型企业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整体团队具备超过10年在业财领域的深厚积累。

从前端来看,先胜业财呈现给客户的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类似于一个企业级App Store,提供多个场景模块,包括销售财务、市场财务、租赁财务、资产财务、租赁财务、人力财务、项目财务、供应链财务、融资财务等二十多个场景。

而在后端,先胜业财搭建一款名为”先胜云“的业财平台,类似于一个业务数据PaaS平台,能够对业财数据及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展示、流程、权限信息等对象和功能高度抽象化,同时面向开发人员提供适用面广、可配置程度高、配合低代码敏捷开发模式的开发工具,实现SaaS产品的快速部署。

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先胜业财是站在财务的角度提供服务,但本质上还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做的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事情。

比如,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客户会关注开店策略对预期财务表现和资金状况的影响,以及开店和运营策略如何形成标准化SOP;对于消费品牌而言,客户关注各品类的成本收益表现、销售渠道的绩效;对于地产企业来讲,客户普遍关注土拍的压力测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表现。

大型企业和集团性公司需要满足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披露要求及内部管控的刚性需求;而处于成长中的企业,管理者则需要即时反馈的业财数据,以便于形成精准的市场洞察且快速地做出决策。

不过,企业实现业财一体化动力满满,但这个赛道依然相对垂直,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结合胡彦轩的分析来看,当下的财务市场环境,近些年来确实有很多机缘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因素需要被关注到,比如:

  • 源自监管部门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比如说,企业财务数据符合市场会计准则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合规等等。

比如先胜业财最先切入的场景模块其实是租赁资产财务。其中一点关键的因素在于当时国际准则和中国准则分别对新租赁准则进行更新,对客户的租赁财务披露和分析提出了更多要求。

业财融合实际成为该准则下呈现的新趋势。

  • 客户市场环境正面临巨大改变。

在过去几年为某餐饮零售公司、房地产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客户市场的一个明显变化是:生意难做,导致对成本、资金的利用率等方面的要求相比之前越来越高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连锁品牌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希望短时间内在更多城市开设更多的实体零售店会考虑哪些因素?由于不同的店因竞争等各方面,有不同的投资回报模型,对应的门店收入和运营成本就会有很大差异。这时,就会发现传统的记账式财务报表就很难发现这些问题。

这时,企业就需要这样的业财管理:能实现从订单数据到财务表现的即时联动;能够清晰看到销售额的上升与开店速度的加快、某个新品类的推出、某个市场活动的效果、线上渠道的大力推广等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而采取具体的行动决策等等。

从目前来看,经过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相关应用的快速发展,整体用户市场对信息化、数字化应用的认知和体验是有所提升了,但难题是,并非所有行业都具备这样一种高度的信息化特征,且企业自上而下对信息化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这也导致在先胜业财切入市场最开始之初,选择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连锁零售行业。产品推向市场时还是要找到自身的主战场,这也让先胜业财有机会在单一垂直领域沉淀出相对标准化的产品。

而下一步,先胜业财也在尝试突破B端的界限,或以面向C端的方式提供一些产品以求形成生态上的联动性。

先胜业财需要等待和主动摸索的是一种财务部门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信息,才有利于为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换言之,企业内部数字化的最后一道爆破线也源自财务驱动。

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让业财一体化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sWqBy2XrUlCfs1kC.html#comments Thu, 25 Mar 2021 11:26:00 +0800
被资本“催熟”的电子签名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EbU3ZnDdqDYXBaOx.html

雷锋网按:直到如今,国内第三方电子签名市场中的典型代表仍在火速融资。单看上上签、法大大、e签宝三家企业成立至今所获的融资,公开信息可查的数额总计也已经超过了39亿元人民币。

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的风口大概在2016年成形,当时受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红利影响,以及技术本身开始从原本传统的CA认证向中立的第三方托管式的SaaS化、云端化发展。

此后几年间,我们能看到大量主打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创新厂商疯狂涌入,市场侧电子签名的需求量也在大幅提升。

不过,电子签名市场火热的背后,却似乎背负着各家厂商在商业手段上的不良作风。造假账、刷单、夸大市场份额……就连第三方机构公布的市场性报告都可以被用来断章取义以哄抬自身排名。2020年疫情期间,最先发起数据造假风的某企业,其创始人随后又公开说明了行业内存在的诸多业绩造假问题,如线上充值部分刷单 、直销签署部分左手倒右手、 渠道签署部分造假、财务专业“两本账”造假、回款造假等等。

而另一方面,电子签名的市场渗透率或普及率,正如很多行业人士所表述的那样:非常低。

电子签名市场似乎步入了一个被催熟下的尴尬节点,而这与背后的资本力量不无关系。

资本是逐利的,在此之前,不少电子签名厂商已经消逝或合并,在此之后,相继迎来D轮融资的企业,面临资本对赌条款的压力,强化营收或许是未来几年内无法避开的最大问题。

试问一个如此烧钱的电子签名,能够撑起未来资本市场、用户市场的双手称赞吗?

第一梯队的“较量”

据雷锋网统计,2016年国内提供第三方电子签名产品/服务的厂商数量至少有30家,包括传统电子签章或CA认证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模式创新者。仅过去三年,这个市场能算得上第一梯队的已屈指可数。

从目前来看,市场的第一梯队e签宝、法大大、上上签(该排名与市场排名无关,请不要刻意揣测)三家的市场声量最为靠前。

  • 其中,e签宝成立于2002年,2013年推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尝试从传统模式转型SaaS。 其服务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其创始人金宏洲是阿里巴巴的早期员工。

  • 法大大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就推出了电子签名SaaS产品,除了合同管理全声明周期的产品体系,同时还提供司法鉴定、网络仲裁和法律服务。其创始人黄翔本身法学本科毕业,有超过十年的法律行业从业经验,曾联合创立瀛和律师机构。

  • 上上签同样也成立于2014年,2019年7月与众签战略合并,其创始人万敏是位女性创业者,曾在苹果中国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3月11日,法大大宣布完成D轮9亿元融资,由腾讯领投。就在不到5个月前,e签宝也宣布完成深创投等领投的D轮超10亿元融资,在此之前e签宝还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C轮6.5亿元融资。互联网两大巨头阿里、腾讯在电子签名市场的暗暗布局和较量也昭然若揭。

相比起来,上上签并没有拿过阿里或腾讯的融资,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中立性产品。

政策先行,还是市场指引?

2016年早期的一份电子签名用户数据追踪曾对接下来三年内的市场规模做出了翻倍式的增长预测。而结合复合增长率,这份数据想要表达的是未来电子签名在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等场景中会迎来大面积应用和普及。

但如何加速这种普及和应用,却往往需要市场的指引。

事实上,我国曾多次颁布各项政策和法律以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使用。但由于操作习惯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原因,用户对电子签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短期内仍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 我国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中对书面形式的合同进行了定义:“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新建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也是我国法律首次规定了数据电文可以作为书面形式用于合同的签订。但在当时,如何认证合同签订方签字盖章的法律效应,具有一定困难。

  • 2005年6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明确了电子签名和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陆续出台了多项包括电子政务、电子认证、电子商务、网络交易、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内的电子合同相关推动政策。

  • 2016年由银监会、工信部等联合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为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存证。

  • 2019年1月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合同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 2020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相关公告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是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不久前,北京市明确规定,从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不动产登记网上全程办理,并探索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签字合同、电子证明。

    ……

受去年疫情的影响,在线办公、远程视频调用量激增。一位数字营销的创始人就曾对雷锋网说过,当时一段时间内,客户还曾抱怨盖章太慢,流程跟不上他们的签约速度。尤其在教培行业、房地产交易环节,电子合同、电子签约形式成为那段时间内很多企业的选择之一。

可以说,疫情是普及电子签名发展的一个有效催化剂。但政策监管性紧松与否、企业资质情况、产品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都在矫正用户市场对电子签名的看法。

难以突破的瓶颈

从行业上来看,金融行业因其对数据敏感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可能是电子签名应用最早、最广泛的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签名并不能完全狭隘地将其划归为金融行业应用。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互联网金融P2P频频暴雷,这使得当时以这类客户为应用的业务(其中包括电子签名)不断萎缩。

相反,目前在数字政务、工业、地产、零售、物流等正在经历数字化快速改造的行业,电子签名正在不断渗透。

目前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的基础功能包括:电子签名(CA认证)、电子合同、信息存证及加密,集成其他软件如OA、CRM、办公软件、电商平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咨询服务。

从收费模式上讲,主要依据所提供的不同产品和咨询服务进行收费。一是SaaS模式,基本按次收费,比如按签署的合同份数或签署次数收费,提供个人版和企业版。二是提供本地部署的私有云或面向大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不同于其他场景,电子签名是典型的B2B2C,它解决的是“签名”这个刚性需求,其最终用户是C端,有点类似微信、支付宝,本身具备一定的网络效应。

雷锋网曾评论,第三方电子签名的行业特殊性在于:如果一方尤其是头部客户使用电子签名,那么其上下游合作伙伴也会跟着使用,而签名作为企业刚性需求,本身价值点并不高,但可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节点,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如此,第三方电子签名这个看似不大的工具,却可以牢牢拽住企业客户。

换句话讲,目前电子签名市场遇到的一个尴尬处境不在于站队、输血,而在于用户市场并没有按照想象中的节奏网络化反应。相反,大量的企业应用其实在以私有化方式进行部署。这类企业客户提出的许多定制化要求都需要满足,反而对服务商的产品锤炼上,对产品市场空间的塑造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瓶颈。

不过毫无疑问,电子签名踩中了未来数字社会的一个关键节点。

当前市场中主流应用的电子签名,仍是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合同+盖章的数字化映射,而未来所有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场景都有可能是电子签名所能触及的,那么此时的电子签名可能也无需签名(比如区块链)这一套动作就可以完成。

2021年电子签名会怎样发展?市场和资本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EbU3ZnDdqDYXBaOx.html#comments Fri, 12 Mar 2021 16:12:00 +0800
听两会:数字经济怎么建?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TsTjIFRGl8240fsA.html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技创新与数字生态建设,俨然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的方向之一。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从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数字经济”一词已经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表明过去今年中国数字经济正进入成熟期。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度数字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几个新特征值得关注:

  • 一是中国5G建设继续领跑全球。

  • 二是发挥数据价值成为城市建设重点。

  • 三是制造业数字化进一步深化。

  • 四是中国电子政务排名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因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今年的两会现场仍采取了现场+网络视频采访双通道的方式进行。如今,譬如云会议、云会厅等以5G、4K超高清、AI虚拟助手、VR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场景已逐渐步入成熟,政府与企业正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字经济怎么建?数字经济有何新的面貌?依据上述所提供的线索特征,雷锋网汇集了两会期间有关“数字经济”的相关议案及建议,这些关键词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的新风向标。

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平台与规划

马化腾:数字经济在特定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提交多份书面建议,涉及乡村振兴、新就业、碳中和、数字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等领域。

在数字经济治理方面。马化腾建议称,中国已经形成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欧洲的数字经济模式,在不少领域和环节构筑起相对优势,建议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金融科技等特定领域,开展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创新试点。

马化腾在建议中提到,在增强机遇意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治理方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李彦宏:加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交5份提案,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智慧养老进社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等。

关于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李彦宏建议称,加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让网民便捷获得信息。一是有关部门选取老百姓获取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试点,如资讯信息,构建不同互联网平台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打破现有“信息壁垒”模式,促进信息和知识的自由流动,逐步引导规范互联网开放生态的回归,提升用户体验;二是强化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开放及安全监督工作,对各平台的信息开放共享和信息质量开展评估。

杨元庆:加强国家层面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引领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有序发展;倡导建设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李稻葵: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委员会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交的提案指出,当前大部分数字产业仍然处于激烈竞争、产业结构快速演变状态,总体来说尚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格局。不过,长期以来中国数字产业发展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这导致一旦出现争议性事件,有关监管应急响应机制多是基于对传统产业的监管经验,使得对新问题把脉不准。

他强调,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应避免“运动式”的治理模式,避免实行“一刀切”式的简单监管。

为此,他建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委员会,协调发展和监管二者的关系,提升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数字经济企业的治理能力,推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的规则制定。

王小川: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规划、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提交关于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规划、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提案。

从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到具体实践,王小川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不仅做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要在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要重视人工智能、5G在产业升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次,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

三是还需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协商机制等。

刘永好:搭建统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占比达27%以上。丰富、全面的大数据是发展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宝贵资源,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各主体间数据流动和数据交换方面仍缺乏顺畅的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加快建设各级大数据中心,搭建统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同时,他建议加大政府公共数据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开放力度;搭建统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协作交流等服务,便利民营企业“上云用数”。

卢绍杰:建立合作创新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飞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卢绍杰提交关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提案。

卢绍杰指出,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在核心技术、融合质量和数字治理等方面仍面临约束。卢绍杰建议建立合作创新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打破目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分工与协同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议组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联盟,全面统筹制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化不同区域不同领域数字经济合作。

大数据共享、数据安全

樊庆峰:建立统一管理的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高新投集团副总裁樊庆峰表示,大数据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涉企大数据分散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尚未形成统一的普惠金融大数据体系,各机构在大数据共享方面存在壁垒。需要建立统一管理的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樊庆峰表示,实现大数据“提供者”、“使用者”、“受益者”的协调统一,让中小微企业能更好享受国家政策,提高普惠金融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张兆安:重要数据跨境流动存在风险,应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的跨境流动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数据在跨境流动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流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开展重要数据的分类分级,组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体系,形成国际合作互认“白名单”,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转化为有关立法,保障重要数据跨境流动。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 

张近东:数字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如何利用数字化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他建议搭建地方小微企业数字化平台,加固完善政府管理服务、小微企业信息提取和金融机构付费合作的市场化联系,打造普惠金融“新基建”。

姚劲波:从政策出发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交三份书面建议,聚焦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规范长租房市场和发展职业教育等三大方面。

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姚劲波认为,受限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我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仍相对较低,广大中小微企业转型意愿不足,平台企业缺乏集成式、低成本的数字产品服务。

对此,他从两方面给出建议。对于转型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建议主管部门加快制定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从政策出发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支撑。另外,对于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建议有关部门给与专项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其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培训从业人员,夯实转型基础等等。

徐晓兰: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她在提案中表示,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为有效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徐晓兰表示,一是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量质齐升,做实做深做优制造业态。二是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三是加快推广新兴技术应用和业务场景融合,提升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五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平台间互联互通。

数字政府建设

朱明跃:建议全面推行政府服务采购数字化

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两份建议。

他建议,全面推行政府服务采购数字化。近年来,政府自主采购比例逐年扩大,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体系建设,已不能适应改革创新中限额以下服务类采购市场的发展。因此,建议加快推进《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针对限额以下的服务类采购出台制度和规范;加大力度在全国各省推行试点平台,推进限额以下政府服务类采购“数字化”建设;将限额以下政府服务类采购“数字化”平台打造成扶“小”助“微”的基础设施。

严望佳:建立政务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提出关于建立政务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体系。

他建议,统筹建立政务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体系,从顶层筹划、制度机制、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做出全局安排,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提升政务大数据安全的能力和公信力。

(雷锋网雷锋网)

]]>
企业服务 //www.xyschoolife.com/category/CorporateServices/TsTjIFRGl8240fsA.html#comments Tue, 09 Mar 2021 13:17:00 +0800